TWI741648B -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648B
TWI741648B TW109119900A TW109119900A TWI741648B TW I741648 B TWI741648 B TW I741648B TW 109119900 A TW109119900 A TW 109119900A TW 109119900 A TW109119900 A TW 109119900A TW I741648 B TWI741648 B TW I7416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layer
resin
cover film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6237A (zh
Inventor
李韋志
林志銘
李建輝
Original Assignee
亞洲電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洲電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洲電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9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164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64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6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23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覆蓋膜,係包括載體層、第一絕緣層及接著劑層,其中,該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載體層及接著劑層之間。該載體層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該第一絕緣層接觸該載體層之側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且該第一絕緣層與該載體層間的離型力為450g/5cm以下。藉此,通過絕緣層及載體層的粗糙度設計的匹配而無需在載體層中添加離型劑,提升絕緣層、載體層間的離型操作性,使利用該覆蓋膜產出之印刷電路板的可靠度提升。本發明復提供該覆蓋膜之製備方法。

Description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覆蓋膜,尤係關於用於印刷電路板之覆蓋膜及其製法。
電子產品在工業設計方面,越來越重視電路布局不外露、美觀、視覺保護等要求,因而有色覆蓋膜(例如,黑色聚醯亞胺膜)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市面上聚醯亞胺膜的生產主要使用流延法(casting)。然而,流延法的拉伸製程會使形成的聚醯亞胺膜殘留應力。
此外,聚醯亞胺膜亦存在薄型化設計的瓶頸,難以順應電子產品輕薄化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當聚醯亞胺膜厚度縮小至5~7.5μm時,機械強度、加工操作性、彎折性等基本技術指標皆無法達到業界規範的要求,而且良率低落。
為了解決上述瓶頸,已知的作法是,將習知有色聚醯亞胺膜替換成含有色清漆型絕緣層之覆蓋膜,具體而言,此種覆蓋膜包含有色清漆型絕緣層、有色接著劑、搭配載體及離型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有色清漆型絕緣層無須拉伸製程,無殘留應力、尺寸安定性佳,而且清漆型絕緣層藉由塗佈製膜而直接生成於載體層上,對下游製程更易加工。不但如 此,通過改變樹脂、摻雜各類粉體、調整摻雜粉體比例或粒徑等方法,還能使有色清漆型絕緣層得到高阻燃性、高離子純度、高硬度、高導熱性、極佳離子遷移性、優良接著力、低反彈力、高柔軟性、可低溫加工、高散熱性、高硬度、極佳耐熱性、優良電氣性能等多種優點。然而,為了使覆蓋膜達到足夠的顯色要求,往往添加大量粉體於有色清漆型絕緣層中,反而造成覆蓋膜機械特性不足。
此外,習知載體中會添加含有機矽之離型劑,以利於載體與絕緣層或聚醯亞胺膜之間的分離操作。例如,如TW 201808062揭示使用矽烷化合物的離型層,來達到聚醯亞胺膜與載體的分離。又例如,TW I608791B號揭示之電磁波遮蔽材係通過塗佈氨基醇酸樹脂或矽樹脂等離型劑,再經過加熱乾燥實施使載體得以分離。然而,此類做法會形成有機矽殘留,進而導致後續PCB電鍍製程可靠度下降的問題。
有鑑於此,業界仍需研發和改良覆蓋膜,俾滿足無殘留應力、尺寸安定性佳、顯色性足、高遮蔽性、機械強度優、加工操作性佳、彎折性佳、不添加含有機矽之離型劑等要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覆蓋膜,其不但利用有色絕緣層搭配有色接著劑提供高遮蔽性,可降低絕緣層,因而提高整體機械強度提高。本發明還通過絕緣層及載體層粗糙度設計的匹配,促成絕緣層、載體層間的離型操作,而無需在載體層上添加離型劑。而且,本發明之絕緣層無須拉伸製程,無殘留應力、尺寸安定性佳。由於載體層中不添加離型劑、絕緣層中 粉體添加量低,整體的機械特性能獲得提升。此外,本發明之覆蓋膜特別適用於高密度組裝之線路板中,應用於電子產品(例如,無線充電器、手機、電腦)或超薄覆蓋膜設計,均能帶來極佳的散熱性。
具言之,本發明之覆蓋膜包括載體層、第一絕緣層、以及接著劑層,該第一絕緣層係形成於該載體層上,該接著劑層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使該第一絕緣層位於該載體層及該接著劑層之間,其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且該第一絕緣層與該載體層間的離型力為450g/5cm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可為1、4.95、7.6、7.73、7.75、10、11.77、11.89、14.91、14.97、20、30、40、50、60、70、80、90、1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或10000nm。本發明所述之數值點,例如本段所述之表面粗糙度數值可作為該數值範圍中的上限、下限或中間值。例如,該載體層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1至49nm、1至20nm、1至10nm、11至20nm、21至30nm、31至40nm、41至49nm、50至100nm、101至500nm、501至1000nm、1001至1500nm或1501至2000nm。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可為1、4.95、7.6、7.73、7.75、10、11.77、11.89、14.91、14.97、20、30、40、50、60、70、80、90、1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或10000nm。例如,該載 體層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1至49nm、1至20nm、1至10nm、11至20nm、21至30nm、31至40nm、41至49nm、50至100nm、101至500nm、501至1000nm、1001至1500nm或1501至2000nm。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與該載體層間的離型力可為5、6、10、12、13、13、16、17、20、21、25、26、31、33、44、44、47、49、50、51、53、54、54、55、58、63、64、78、78、80、90、100、150、200、250、300、350、400或450g/5cm。例如,該第一絕緣層與該載體層間的離型力為50g/5cm以下、100g/5cm以下、150g/5cm以下、200g/5cm以下、250g/5cm以下、300g/5cm以下、350g/5cm以下、400g/5cm以下或450g/5cm以下。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小於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覆蓋膜復包括第二絕緣層,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使該第二絕緣層位於該第一絕緣層與接著劑層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覆蓋膜復包括離型層,係設於該接著劑層上,使該接著劑層位於該離型層與第一絕緣層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載體層、該第一絕緣層及該接著劑層之至少一者包含無機粉體。該無機粉體佔所存在之層體之總固含量的50重量百分比以下,例如1、5、10、15、20、25、30、35、40、45或50重量百分比,或5至35重量百分比。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無機粉體的粒徑可為10、20、30、40、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或2000nm。具體地,該無機粉體的粒徑可為10至2000nm。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載體層的厚度可為12.5至250μm,例如12.5、15、20、25、30、35、45、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或250μm。具體地,該載體層的厚度為12.5至250μm、12.5至30μm、31至50μm、51至100μm、101至150μm、151至200μm或201至250μm。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的厚度可為0.5至50μm,例如0.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μm。該接著劑層的厚度可為3至25μm,例如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μm。
於覆蓋膜包括第二絕緣層之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二絕緣層的厚度可為0.5至50μm,例如0.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μm。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二絕緣層及 該接著劑層的整體厚度可為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或75μm。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載體層包括選自聚丙烯、雙向拉伸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及聚醯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聚合物。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載體層、第一絕緣層及接著劑層中的無機粉體係包括獨立選自硫酸鈣、炭黑、二氧化矽、二氧化鈦、硫化鋅、氧化鋯、碳酸鈣、碳化矽、氮化硼、氧化鋁、滑石粉、氮化鋁、玻璃粉體、石英粉體及黏土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二絕緣層的至少一者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丙烯酸改性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碳氫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接著劑層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及接著劑層復包括選自有機顏料及無機顏料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顏料,其中,該無機顏料包括選自鎘紅、鎘檸檬黃、橘鎘黃、二氧化鈦、炭黑、黑色氧化鐵及黑色錯合物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該有機顏料包括選自苯胺黑、苝黑、蒽醌黑、鈦黑、聯苯胺類黃色顏料、酞青藍及酞青綠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及接著劑層復包括選自含鹵素之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及硼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具阻燃性之化合物。
於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一絕緣層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該第二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二絕緣層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且該接著劑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接著劑層總固含量的1至50重量百分比。
本發明復提供一種覆蓋膜的製備方法,其包括:於載體層的表面上塗佈第一絕緣層原料;在50至180℃固化該第一絕緣層原料,以形成有第一絕緣層;以塗佈法或轉印法將有色接著劑層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上;以及將離型層貼覆於該接著劑層的表面上。
於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態樣中,覆蓋膜的製備方法更包括:在形成該接著劑層之前,於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上塗佈第二絕緣層原料;以及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二絕緣層原料,以形成第二絕緣層。
根據本發明的有色薄型化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發明藉由無機粉體來達到具非天然色,使有色絕緣層搭配有色接著劑提供高遮蔽性,可降低絕緣層中的粉體添加量,使整體的機械特性能獲得提升。
二、本發明通過添加無機粉體,促成該載體層與該絕緣層間表面粗糙度匹配,進而可依各種產品需求將離型力控制在所設計範圍。
三、本發明之覆蓋膜通過絕緣層及載體層的粗糙度設計的匹配,促成絕緣層、載體層間的離型操作,而無需在載體層中添加離型劑或含有機矽之離型劑。
四、本發明之載體層中不添加離型劑,也能後續PCB產品提供優異加工性,同時因不添加離型劑而提升PCB產品的可靠度。
五、本發明之覆蓋膜特別適用於高密度組裝之線路板中,應用於電子產品(例如,無線充電器、手機、電腦)或超薄覆蓋膜設計,均能帶來極佳的散熱性。
六、本發明之絕緣層無須拉伸製程,無殘留應力、尺寸安定性佳。
100:覆蓋膜
101:載體層
1011:無機粉體
102:第一絕緣層
1021:無機粉體
103:接著劑層
104:離型層
105:第二絕緣層
第1圖是本發明覆蓋膜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另一覆蓋膜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如“第一”、“第二”、“上”、“下”及“一”等之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之明瞭,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關係之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之範疇。此外,本文所有範圍和值都係包含及可合併的。落在本文中所述的範圍內之任何數值或點,例如任何整數都可以作為最小值或最大值以導出下位範圍等。
如第1圖所示,為本發明覆蓋膜的具體實施態樣。詳細而言,覆蓋膜100包括載體層101、第一絕緣層102及接著劑層103,第一絕緣層102係形成於該載體層101上,接著劑層103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102上,使該第一絕緣層102位於該載體層101及該接著劑層103之間。
該載體層101包含無機粉體1011時,該無機粉體1011佔所存在之層體(載體層101)之總固含量的50重量百分比以下。該第一絕緣層102包含無機粉體1021時,該無機粉體1021佔所存在之層體(第一絕緣層102)之總固含量的50重量百分比以下。藉此,可提升整體機械強度。 此外,該無機粉體1011及該無機粉體1021之任一者的粒徑為10至2000nm。該無機粉體1011及該無機粉體1021之任一者包括選自硫酸鈣、炭黑、二氧化矽、二氧化鈦、硫化鋅、氧化鋯、碳酸鈣、碳化矽、氮化硼、氧化鋁、滑石粉、氮化鋁、玻璃粉體、石英粉體及黏土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接觸該第一絕緣層102之側之該載體層101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接觸該載體層101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102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且該第一絕緣層102與該載體層101間的離型力為450g/5cm以下。較佳地,接觸該第一絕緣層102之側之該載體層101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接觸該載體層101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102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
該載體層101的厚度為12.5至250μm。該載體層101包括選自聚丙烯、雙向拉伸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及聚醯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聚合物。
該第一絕緣層102的厚度為0.5至50μm,該接著劑層103的厚度為3至25μm。形成該第一絕緣層102之材質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丙烯酸改性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碳氫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該接著劑層103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此外,該第一絕緣層102及接著劑層103復包括獨立選自有機顏料及無機顏料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顏料,其中,該無機顏料包括選自鎘紅、鎘檸檬黃、橘鎘黃、二氧化鈦、炭黑、黑色氧化鐵及黑色錯合物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該有機顏料包括選自苯胺黑、苝黑、蒽醌黑、鈦黑、聯苯胺類黃色顏料、酞青藍及酞青綠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較佳地,該第一絕緣層102及接著劑層103復包括獨立選自含鹵素之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及硼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具阻燃性之化合物。於本具體實施態於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絕緣層102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一絕緣層102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該接著劑層103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接著劑層103總固含量的1至50重量百分比。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態樣之覆蓋膜100的製備方法係包括下述步驟:步驟一、於載體層101的表面上塗佈第一絕緣層原料;步驟二、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一絕緣層原料,以形成有第一絕緣層102;步驟三、以塗佈法或轉印法將有色接著劑層103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102的表面上;步驟四、將離型層104貼覆於接著劑層103的表面上。由此可知,本具體實施態樣之覆蓋膜100包括一層的絕緣層,具體實施例如下述表1的實施例1至15及表2的實施例A4至A7所列。
如表1所示,係記載實施例1至實施例15覆蓋膜中絕緣層與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和離型力。其中,表面粗糙度的量測係使用原子力 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離型力的量測係使用拉力測試儀,並按照ASTM D3330規範進行。
表1
Figure 109119900-A0101-12-0012-1
Figure 109119900-A0101-12-0013-2
表1中,實施例1至14的絕緣層102及載體層101添加各種比例的炭黑的無機粉體及/或各種比例的黑色顏料,其中,實施例1至14的黑色顏料包括50重量百分比的黑色氧化鐵、15重量比的黑色錯合物、20重量比的苯胺黑、10重量百分比的炭黑以及5重量比的鈦黑。較佳地,黑色錯合物可為酸性黑,例如酸性黑220。有色接著劑層包括聚醯亞胺化 合物、固化劑、環氧樹脂、粉體,其中,固化劑添加量為聚醯亞胺主劑之0.1%,環氧樹脂添加量為總固含量之2.4%,粉體添加量為總固含量之6.3%,固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酐、粉體主要為炭黑。絕緣層厚度為5μm,載體層厚度為25μm,有色接著劑15μm。
由表1結果可知,本發明通過添加無機粉體1011、1021,促成該載體層101與該絕緣層102間表面粗糙度匹配,可賦予絕緣層102、載體層101之至少一者具一定粗糙度,進而控制離型力範圍。因此,能在製程中,因應各種產品需求條件,進行操作。此外,比較例1的載體層未添加無機粉體,處於離型力過大無法離型的情況。一般而言,為解決此方式會在載體層中上添加離型劑,此種做法與本發明做法方式不同。載體層的粗糙度變化會影響產品之絕緣層粗糙度,表面越粗糙之載體對於絕緣層表面具有粗化之效果。
如第2圖所示,為本發明覆蓋膜之另一具體實施態樣。詳細而言,覆蓋膜100包括載體層101、第一絕緣層102、第二絕緣層105及接著劑層103,該第一絕緣層102係形成於該載體層101上,該第二絕緣層105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102上,該接著劑層103係形成於該第二絕緣層105上,使該第二絕緣層105位於該第一絕緣層102與該接著劑層103之間。
本具體實施態樣中,載體層101、無機粉體1011、第一絕緣層102、無機粉體1021、接著劑層103及離型層104的材質、尺寸、厚度或粗糙度等等各種限制與前述實施態樣中相應元件的限制相同,在此不另贅述。
該第二絕緣層105的厚度為0.5至50μm。本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二絕緣層105不包含無機粉體,僅該第一絕緣層102包含無機粉體1021,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此外,在其它具體實施態樣中,該第二絕緣層105的層數可為一層、兩層或兩層以上,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通過多層數的絕緣層設計,可提升整體機械強度。
第二絕緣層105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丙烯酸改性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碳氫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第二絕緣層105復包括選自有機顏料及無機顏料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顏料,其中,該無機顏料包括選自鎘紅、鎘檸檬黃、橘鎘黃、二氧化鈦、炭黑、黑色氧化鐵及黑色錯合物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該有機顏料包括選自苯胺黑、苝黑、蒽醌黑、鈦黑、聯苯胺類黃色顏料、酞青藍及酞青綠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較佳地,第二絕緣層105復包括選自含鹵素之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及硼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具阻燃性之化合物。
該第一絕緣層102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一絕緣層102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該第二絕緣層105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二絕緣層105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且該接著劑層103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接著劑層103總固含量的1至50重量百分比。
本具體實施態樣之覆蓋膜100的製備方法係包括下述步驟:步驟一、於載體層101的表面上塗佈第一絕緣層原料;步驟二、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一絕緣層原料,以形成有第一絕緣層102;步驟三、於該第一絕緣層102的表面上塗佈第二絕緣層原料;步驟四、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二絕緣層原料,以形成有該第二絕緣層105;步驟五、以塗佈法或轉印法將有色接著劑層103形成於第二絕緣層105的表面上;步驟六、將離型層104貼覆於該接著劑層103的表面上。由此可知,本具體實施態樣之覆蓋膜100包括兩層的絕緣層,具體實施例下述如實施例A1至A3所示。
本發明製備得到之覆蓋膜100後續續可應用於PCB加工,通過離型操作後,可獲得絕緣膜、接著劑層與電路布局的具體疊構。表2記載實施例A1至A7的具體疊構、與現有聚醯亞胺膜覆於電路布局之具體疊構,以及兩者基本性能比較結果。其中,熱傳導係數及導熱阻值的量測係使用熱導係數儀(hot disk),並按照ASTM D5470規範進行;耐擊穿電壓的量測係使用耐壓分析儀,並按照ASTM D149規範進行;尺寸安定性的量測係使用二次元坐標測量儀,並按照IPC-TM-6502.2.4C規範進行。
表2
Figure 109119900-A0101-12-0017-3
表2中,有色接著劑層包括聚醯亞胺化合物、固化劑、環氧樹脂、粉體,其中,固化劑添加量為聚醯亞胺主劑之0.1%,環氧樹脂添加量為總固含量之2.4%,粉體添加量為總固含量之6.3%,固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酐、粉體主要為炭黑。實施例的絕緣層為聚醯胺醯亞胺,實施例A1至 A3之覆蓋膜100包括兩層絕緣膜,實施例A4至A7之覆蓋膜100包括一層絕緣膜。實施例A1至A3中,第一絕緣層102添加炭黑為總固含量之10%,第二絕緣層105未添加粉體。實施例A4至A7中,第一絕緣層102添加炭黑為總固含量之10%。另一方面,比較例B1、B2絕緣層為深圳瑞華泰之聚醯亞胺薄膜HV;比較例B3、B4絕緣層為杜邦黑色聚醯亞胺薄膜Kapton。比較例B1及B2為市面上使用單軸延伸薄膜之類似規格覆蓋膜,比較例B3及B4為市面上使用雙軸延伸薄膜之類似規格覆蓋膜。
由表2結果可知,實施例A1至A7的熱傳導係數、導熱阻值、耐擊穿電壓各方面特性表現均佳,總體性能符合業界需求。詳言之,實施例A1至A7皆具有較高之熱傳導係數、較低之導熱阻值,可提供優異散熱能力;而比較例B1至B4皆具有較低之熱傳導係數、較高之導熱阻值,其散熱能力較差。再者,實施例A1至A7還表現出較佳的尺寸安定性,總體性能符合業界需求。反觀比較例B1至B4使用經拉伸製程的覆蓋膜,結果顯示其成品尺寸安定性均較差,尤其是,比較例B1、B2使用流延法生產未經雙軸延伸之聚醯亞胺膜,其成品尺安定性最差。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0:覆蓋膜
101:載體層
1011:無機粉體
102:第一絕緣層
1021:無機粉體
103:接著劑層
104:離型層

Claims (19)

  1. 一種覆蓋膜,包括:載體層;第一絕緣層,係形成於該載體層上;以及接著劑層,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使該第一絕緣層位於該載體層及接著劑層之間;其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10000nm,且該第一絕緣層與該載體層間的離型力為450g/5cm以下,其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小於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其中,該載體層、第一絕緣層及接著劑層之至少一者包含無機粉體,且該無機粉體佔所存在之層體之總固含量的50重量百分比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接觸該第一絕緣層之側之該載體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接觸該載體層之側之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為1至2000n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復包括第二絕緣層,係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使該第二絕緣層位於該第一絕緣層與接著劑層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復包括離型層,係設於該接著劑層上,使該接著劑層位於該離型層與第一絕緣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載體層、第一絕緣層及接著劑層之至少一者包含無機粉體,且該無機粉體佔所存在之層體之總固含量的5至35重量百分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無機粉體的粒徑為10至2000n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載體層的厚度為12.5至250μ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的厚度為0.5至50μm,以及該接著劑層的厚度為3至25μ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二絕緣層之任一者的厚度為0.5至50μm,該接著劑層的厚度為3至25μ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載體層包括選自聚丙烯、雙向拉伸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及聚醯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聚合物。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載體層、第一絕緣層及接著劑層中的無機粉體係包括獨立選自硫酸鈣、炭黑、二氧化矽、二氧化鈦、硫化鋅、氧化鋯、碳酸鈣、碳化矽、氮化硼、氧化鋁、滑石粉、氮化鋁、玻璃粉體、石英粉體及黏土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二絕緣層的至少一者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丙烯酸改性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 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碳氫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接著劑層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矽橡膠系樹脂、聚對環二甲苯系樹脂、雙馬來醯亞胺系樹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的樹脂。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及接著劑層復包括獨立選自有機顏料及無機顏料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的顏料,其中,該無機顏料包括選自鎘紅、鎘檸檬黃、橘鎘黃、二氧化鈦、炭黑、黑色氧化鐵及黑色錯合物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該有機顏料包括選自苯胺黑、苝黑、蒽醌黑、鈦黑、聯苯胺類黃色顏料、酞青藍及酞青綠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及接著劑層復包括選自含鹵素之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及硼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具阻燃性之化合物。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一絕緣層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該第二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二絕緣層總固含量的1至40重量百分比,且該接著劑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接著劑層總固含量的1至50重量百分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覆蓋膜,其中,該第一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一絕緣層總固含量的5至35重量百分比,該第二絕緣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第二絕緣層總固含量的5至35 重量百分比,且該接著劑層中的具阻燃性之化合物佔該接著劑層總固含量的5至35重量百分比。
  18.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覆蓋膜的製備方法,包括:於載體層的表面上塗佈第一絕緣層原料;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一絕緣層原料,以形成第一絕緣層;以塗佈法或轉印法將接著劑層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上;以及將離型層貼覆於該接著劑層的表面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覆蓋膜的製備方法,復包括:在形成該接著劑層之前,於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上塗佈第二絕緣層原料;以及在50至180℃下固化該第二絕緣層原料,以形成第二絕緣層。
TW109119900A 2020-06-12 2020-06-12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741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00A TWI7416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00A TWI7416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1648B true TWI741648B (zh) 2021-10-01
TW202146237A TW202146237A (zh) 2021-12-16

Family

ID=80782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900A TWI741648B (zh) 2020-06-12 2020-06-12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16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8878A (en) * 2009-08-18 2011-03-01 Kyocera Chem Corp Single-sided flexible metal-clad laminate with adhesives and multilayer flexible wiring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43903A (en) * 2011-03-04 2012-11-01 Nitto Denko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film substrate
US20150373835A1 (en) * 2012-12-20 2015-12-24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ield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shield film and shield printed wiring board
WO2016072224A1 (ja) * 2014-11-04 2016-05-12 太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配線板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配線板
TW202017463A (zh) * 2018-10-29 2020-05-01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波屏蔽膜、屏蔽印刷配線板之製造方法、及屏蔽印刷配線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8878A (en) * 2009-08-18 2011-03-01 Kyocera Chem Corp Single-sided flexible metal-clad laminate with adhesives and multilayer flexible wiring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43903A (en) * 2011-03-04 2012-11-01 Nitto Denko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film substrate
US20150373835A1 (en) * 2012-12-20 2015-12-24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ield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shield film and shield printed wiring board
WO2016072224A1 (ja) * 2014-11-04 2016-05-12 太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配線板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配線板
TW202017463A (zh) * 2018-10-29 2020-05-01 日商拓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波屏蔽膜、屏蔽印刷配線板之製造方法、及屏蔽印刷配線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237A (zh)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788B (zh) 撓性印刷電路板用電磁波遮蔽材
CN108966519B (zh) 高雾度的有色超薄高频覆盖膜及制备方法
TWI443016B (zh) 聚醯亞胺多層膜及其製造方法
JP2018536299A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形成用複合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54842B (zh) 具電磁干擾屏蔽功能之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CN215073724U (zh) 一种带承载膜的哑光型电磁干扰屏蔽膜
CN115558436B (zh) 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666297B (zh) 一種超薄白色覆蓋膜及使用該白色覆蓋膜的led基板
TWI671204B (zh) 有色薄型化覆蓋膜及其製法
TWI741648B (zh) 覆蓋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671339B (zh) 高遮蔽性有色超薄覆蓋膜及製備方法
CN113840444A (zh) 具载体膜的覆盖膜及其制备方法
Ni et al. Coordinating of therm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for cyanate ester composites filled with silica‐coated sulfonated graphene oxide hybrids
CN101235200A (zh) 热固性树脂改质的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物
CN212970224U (zh) 具载体膜的覆盖膜
JP2020102556A (ja) 積層体、電子部品、及びインバータ
TW201844066A (zh) 覆蓋薄膜
TWI656027B (zh) 一種led基板用白色覆蓋膜及使用該白色覆蓋膜的led基板
JP7295635B2 (ja) 積層体、電子部品およびインバータ
CN116426221B (zh) 一种耐高段差与弯折的超薄型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TW202411073A (zh) 生物基樹脂薄膜及使用其之覆蓋膜
CN116285656A (zh) 一种具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49325B (zh) 电子浆料、绝缘胶膜及其应用
CN115960458A (zh) 生物基树脂薄膜及使用其制备的覆盖膜
TW202308848A (zh) 電磁干擾屏蔽膜及其製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