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6313B -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6313B
TWI736313B TW109119298A TW109119298A TWI736313B TW I736313 B TWI736313 B TW I736313B TW 109119298 A TW109119298 A TW 109119298A TW 109119298 A TW109119298 A TW 109119298A TW I736313 B TWI736313 B TW I7363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terminal
metal plate
plate structure
socket
g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7785A (zh
Inventor
向野信之
田辺利明
川本裕介
北村真
朝山雅俊
酒井大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Eiz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Eiz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Eiz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3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9Weld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抑制作業負擔的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其具備插口和金屬板結構體,插口具有插口框體和接地端子,金屬板結構體具有安裝部和被插入部,安裝部中安裝有插口框體,接地端子被壓入被插入部中。

Description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本發明涉及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以往提出過一種接地結構,其安裝於基板並將交流電源插座的接地端子接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接地結構具備機殼和金屬板結構體。機殼上安裝有具有接地端子的交流電源插口。另外,機殼安裝於基板上,機殼與基板的接地電路圖案電連接。
在專利文獻1中,金屬板結構體安裝在機殼並與機殼電連接。另外,金屬板結構體具有與交流電源插座的接地端子接觸的嵌合部,該嵌合部以中間變形的方式形成。操作者向接地端子的前端孔中插入金屬板結構體的嵌合部,然後,操作者使金屬板結構體相對於接地端子相對旋轉,從而使接地端子的前端孔的內壁與金屬板結構體的嵌合部嵌合。由此,金屬板結構體與接地端子電連接。也就是說,接地端子介由金屬板結構體和機殼接地於基板的接地電路圖案。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5723992號公報
[技術問題]
專利文獻1的接地結構的構成存在以下問題:操作者若不將金屬板結構體的嵌合部插入接地端子的前端孔再使金屬板結構體相對於接地端子相對旋轉,就不能確保金屬板結構體與接地端子之間的電連接,因此,操作者的作業負擔也相應增大。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進行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作業負擔的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其具備插口和金屬板結構體,上述插口具有插口框體和接地端子,上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安裝部和被插入部,上述安裝部中安裝有上述插口框體,上述接地端子被壓入上述被插入部中。
在本發明中,接地端子被壓入金屬板結構體的被插入部中,從而確保了接地端子與金屬板結構體的電連接。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中,操作者不需要使金屬板結構體相對於接地端子相對旋轉,因而相應地可抑制確保金屬板結構體與接地端子的電連接所需的作業負擔。
下面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示例。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可以相互組合。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接地端子及上述被插入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變形部,上述變形部設置於上述接地端子與上述被插入部接觸的部位,且形成為凹陷。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被插入部具有基部和立設部,上述立設部以立起的方式連接於上述基部,上述立設部從與上述基部的連接位置向上述插口側突出,上述接地端子被壓入上述立設部。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立設部具有端面,上述端面在從上述被插入部側朝向上述插口框體側的方向上形成在上述立設部的前端部,且上述端面由難熔接材質構成或經過難熔接表面處理。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連接部,上述連接部設置為與上述插口框體的周面對置,上述連接部與上述安裝部和上述被插入部連接。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窗部,上述接地端子透過上述窗部露出。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被插入部為孔部。 提供一種接地結構,優選上述被插入部由可熔接材質構成或者經過可熔接表面處理。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源基板,其具備上述任一接地結構以及安裝有上述接地結構的基板,上述基板具有接地電路圖案,上述接地結構與上述接地電路圖案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氣裝置,其具有上述電源基板。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接地結構的接地方法,其中,上述接地結構具備插口和金屬板結構體,上述插口具有插口框體和接地端子,上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被插入部,上述接地方法包括插入步驟,上述插入步驟中,一邊將上述接地端子壓入上述被插入部,一邊將上述插口框體安裝於上述金屬板結構體。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所示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種特徵事項可以相互組合。另外,各特徵事項可獨立構成發明。
1、整體結構 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100(電氣裝置)具備畫面顯示部101、配置於畫面顯示部101背面的外殼102、以及電源50。電源50搭載於外殼102內。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對電氣裝置為顯示裝置100的情況進行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例如個人計算機等需要設置電源50的各種設備。
如圖2和圖3所示,電源50具備外殼51和電源基板54。
外殼51具備第1外殼52和第2外殼53,外殼51中收納有電源基板54。外殼51例如由金屬板等構成,外殼51具有作為電源基板54的電磁屏蔽的功能。在第1外殼52及第2外殼53上分別形成有法蘭52a、53a,省略圖示的固定部件(例如螺栓等)插入法蘭52a、53a的孔Op中,從而第1外殼52與第2外殼53被彼此固定。
如圖3所示,第1外殼52上形成有孔52b,省略圖示的固定部件(例如螺栓)插入孔52b及後述的金屬板結構體3的安裝部3a的孔3a3中,從而金屬板結構體3與第2外殼53被彼此固定。第2外殼53具備臺座部53b,用於載置後述的金屬板結構體3的載置部3b。
如圖3所示,電源基板54具備接地結構1、基板55、以及開關56。接地結構1安裝於基板55。接地結構1具備插口2和金屬板結構體3,在插口2中能夠插入電源線的連接器,在金屬板結構體3上設置有插口2。插口2具備接地端子2c(參照圖8),接地端子2c介由金屬板結構體3與基板55的接地電路圖案(省略圖示)電連接。換言之,接地端子2c藉由金屬板結構體3連接於接地電路圖案。開關56用於切換電源50的開和關,開關56安裝在基板55上。另外,基板55固定在第1外殼52上,金屬板結構體3也固定在第1外殼52上。第1外殼52連接於地線。在實施方式中,開關56設置在金屬板結構體3上,但不限於此,開關56也可以設置在金屬板結構體3以外的構成上,也可以不設置開關。
2接地結構1的詳細構成說明 2-1 插口2 如圖5、圖6及圖8所示,插口2具備插口框體2a、接地端子2c、以及通電端子2d。應予說明,接地端子2c及通電端子2d分別由金屬製部件構成,圖5所示的插頭2b是接地端子2c及通電端子2d中從插口框體2a的前側突出的部分。
2-1-1 插口框體2a 插口框體2a由樹脂構成,如圖5、圖6及圖8所示,在插口框體2a中形成有連接器插入部2a1、背面部2a2、法蘭部2a3、3個端子安裝部2a4、以及耳部2a5。連接器插入部2a1是插入電源線連接器的部分,形成為凹狀。如圖5所示,插頭2b(接地端子2c及通電端子2d)突出設置在連接器插入部2a1中。背面部2a2形成於插口框體2a中設置有連接器插入部2a1一側的相反側。如圖8所示,背面部2a2設置有3個端子安裝部2a4。中央端子安裝部2a4固定有接地端子2c,隔著該中央端子安裝部2a4的兩側端子安裝部2a4上固定有通電端子2d。法蘭部2a3形成為環狀,當插口框體2a配置在金屬板結構體3上時與金屬板結構體3對置。耳部2a5分別形成於插口框體2a的左右側面。操作者將插口框體2a插入開口部3a1後(參照圖6),耳部2a5與金屬板結構體3接觸(參照圖13),插口框體2a的姿勢得到保持。由此,操作者將插口框體2a安裝於金屬板結構體3的操作變得容易。插口框體2a被完全塞入開口部3a1後,金屬板結構體3中開口部3a1邊部的構成部分被法蘭部2a3和耳部2a5夾住,插口框體2a固定在金屬板結構體3上。
2-1-2 插頭2b 如圖5所示,插口2具備接地端子2c,插口2的級數為3,相應地,插頭2b在插口框體2a的連接器插入部2a1中設置有3根。
2-1-3 接地端子2c 如圖7A及圖7B所示,接地端子2c被壓入(插入)金屬板結構體3的被插入部3d,接地端子2c在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的過程中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而變形(例如塑性變形)。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從而確保接地端子2c與金屬板結構體3電連接,並且,接地端子2c在金屬板結構體3中的鉤部3g插入基板55的插入孔中被焊接的階段電連接於基板55。如圖8所示,接地端子2c具備基端部2c1與前端部2c2,接地端子2c從基端部2c1側向前端部2c2側呈直線狀延伸。基端部2c1被固定於插口框體2a的端子安裝部2a4,在前端部2c2形成有前端孔2c3(參照圖9B)。
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對接地端子2c變形(例如塑性變形)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是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接觸使被插入部3d變形(例如塑性變形)。也就是說,被插入部3d也可以形成有與後述的變形部2c4對應的變形部。在被插入部3d變形的情況下,被插入部3d的孔部的邊部因接地端子2c的角部而以擴張的方式變形。換言之,被插入部3d的孔部的邊部因接地端子2c的角部而以凹陷的方式變形。這裏,凹陷這一概念包含金屬缺損導致凹陷的情況(塑性變形)以及因推壓而凹陷的情況(彈性變形)。至於是接地端子2c變形、還是被插入部3d變形、再或者是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兩者均變形,例如可以藉由適當改變接地端子2c及被插入部3d的材質而決定。
如圖9A及圖9B所示,接地端子2c在被壓入金屬板結構體3的被插入部3d的狀態下,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的部分變形。具體而言,在與從基端部2c1朝向前端部2c2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上,接地端子2c的形狀為四邊形,如圖11A及圖11B所示,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因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而變形、缺損。應予說明,在圖11B中,用虛線L表示接地端子2c的角部中因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而變形的部分。這裏,接地端子2c的形狀不限於上述形狀。在與從基端部2c1朝向前端部2c2的方向正交的剖面上,接地端子2c的形狀也可以是圓形、多邊形、螺紋或星形等含突起的形狀等。
如圖12所示,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而變形,從而在接地端子2c的各角部形成變形部2c4。變形部2c4是因接地端子2c的各角部缺損而凹陷形成的。變形部2c4形成為在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且沿著被插入部3d的內壁形成。由此,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接觸面積增大,確保了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電連接,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連接的可靠性提高。
如下述說明那樣,接地結構1具有對接地端子2c的定位功能。如圖9B所示,前端部2c2形成為前端漸細,前端部2c2形成為半圓狀。如圖9B所示,前端部2c2的前端位置為半圓的頂部tp的位置,前端部2c2的形狀為以該頂部tp為界對稱。另外,金屬板結構體3的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圓形。因此,操作者將前端部2c2插入被插入部3d的入口,接地端子2c的軸會自然地朝向被插入部3d的中心,接地端子2c的軸與被插入部3d的中心一致。也就是說,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即使接地端子2c相對於被插入部3d向左右有些許晃動,只要接地端子2c的半圓頂部tp落入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地端子2c就會自然地沿著被插入部3d的內壁前進而準確地壓入圓形孔中。而且,藉由操作者將前端部2c2推壓進被插入部3d,使得在接地端子2c的軸與被插入部3d的中心一致的狀態下,前端部2c2被壓入被插入部3d。這時,接地端子2c的軸與被插入部3d的中心一致,因此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均等地變形。也就是說,前端部2c2形成為半圓形,且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圓形,因此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均等地變形而避免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連接可靠性降低。
2-1-4 通電端子2d 如圖4B所示,通電端子2d被設置為向基板55側突出,與基板55電連接。電力介由通電端子2d供給至基板55。通電端子2d不與金屬板結構體3接觸,相對於金屬板結構體3絕緣。應予說明,優選在通電端子2d的前端部形成掛鉤形,以使通電端子2d易於與基板55卡合。
2-2 金屬板結構體3 如圖5~圖8所示,金屬板結構體3具備安裝部3a、載置部3b、連接部3c、被插入部3d、窗部3e、側壁部3f、以及鉤部3g。
藉由將接地端子2c壓入(插入)金屬板結構體3的被插入部3d,接地端子2c及被插入部3d中至少一者在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接觸的部位變形,確保了接地端子2c與金屬板結構體3的電連接。也就是說,藉由操作者將金屬板結構體3相對於接地端子2c插入的直線動作,確保了金屬板結構體3與接地端子2c的電連接,因此在實施方式中,在確保該電連接時抑制了操作者的操作負擔。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是以接地端子2c變形的情況為例進行的說明。
金屬板結構體3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製板材構成。金屬板結構體3是對一張金屬製板材進行彎曲加工而構成的,但不限於此,也可以由多張金屬製板材接合而構成。
另外,如後述那樣,為了提高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的電連接的可靠性,對被插入部3d及接地端子2c進行熔接。這裏,作為熔接,可以採用例如電焊、點焊、激光熔接、氣焊、或釬焊。在實施方式中,是以進行作為釬焊一種的焊接的情形進行的說明,但也可以進行其他熔接代替焊接來提高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的電連接的可靠性。 在實施方式中,對金屬板結構體3的表面實施了可熔接(可焊接)的表面處理。該表面處理可對金屬板結構體3的整體進行,也可以僅對被插入部3d進行。也可以使用可熔接(可焊接)材質構成金屬板結構體3來代替對其進行可熔接(可焊接)的表面處理。應予說明,本實施方式中是以對被插入部3d及接地端子2c進行熔接的情形進行的說明,但熔接並非必需,根據需要實施即可。
2-2-1 安裝部3a 如圖6所示,安裝部3a為板材,安裝部3a具有4個邊部。安裝部3a的下側(基板55側)的邊部連接有載置部3b,安裝部3a的上側的邊部連接有連接部3c。另外,安裝部3a的左右邊部分別連接有側壁部3f。安裝部3a配置有插口框體2a及開關56。具體而言,在安裝部3a上形成有開口部3a1、開口部3a2、以及孔3a3。插口框體2a插入開口部3a1中,開關56(參照圖3)配置於開口部3a2。另外,在孔3a3中插入有將金屬板結構體3固定於第2外殼53的省略圖示的固定部件。如圖5所示,在插口框體2a插入開口部3a1的狀態下,插口框體2a的法蘭部2a3與安裝部3a對置。
2-2-2 載置部3b 如圖3所示,載置部3b載置於第2外殼53的臺座部53b上。金屬板結構體3具備載置部3b,從而基板55不與外殼51接觸而接地結構1穩定地固定於外殼51。載置部3b及後述的連接部3c可防止操作者將插口框體2a插入開口部3a1時構成安裝部3a的金屬板發生歪斜。應予說明,金屬板結構體3也可以不具有載置部3b。
2-2-3 連接部3c 連接部3c是與基板55對置配置的板材,連接部3c與安裝部3a及被插入部3d連接。連接部3c從安裝部3a側向被插入部3d側與基板55平行地延伸。連接部3c設置為與基板55對置,插口框體2a配置在連接部3c與基板55之間。這裏,在實施方式中,連接部3c不與側壁部3f連接,被插入部3d僅與連接部3c連接。也就是說,金屬板結構體3具有由安裝部3a、連接部3c、以及被插入部3d形成“コ”字形(U字形)的彎曲結構。由於金屬板結構體3具有彎曲結構,所以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被插入部3d會適當彎曲。其結果,作用於接地端子2c及金屬板結構體3的應力(荷載應力)得到緩和,可抑制接地端子2c及金屬板結構體3的破損,接地結構1的可靠性提高。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金屬板結構體3的“コ”字形(U字形)跨越插口框體2a的前面側、插口框體2a的上面側及插口框體2a的背面側而形成,但不限於此。金屬板結構體3的“コ”字形(U字形)也可以跨越插口框體2a的前面側、插口框體2a的橫側面側及插口框體2a的背面側而形成。
2-2-4 被插入部3d 如圖9B及圖13所示,被插入部3d具備基部3d1和立設部3d2。基部3d1是連接於連接部3c的板材。接地端子2c壓入(插入)被插入部3d中,從而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接觸,確保了金屬板結構體3與接地端子2c電連接。
如圖10A及圖10B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部的開口直徑r2比接地端子2c的對角線r1小。也就是說,滿足r2<r1。因此,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壓入(插入)被插入部3d中時,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接觸,接地端子2c變形。 另外,考慮到接地端子2c及被插入部3d的設計上的公差,優選對角線r1與開口直徑r2滿足下述關系。考慮接地端子2c的對角線r1的公差後的最小值>考慮被插入部3d的孔部的開口直徑r2的公差後的最大值。
對基部3d1實施加翻邊加工,如圖9B所示,以使立設部3d2以從基部3d1立起的方式形成。換言之,立設部3d2以立起的方式與基部3d1連接。這裏,連接這一概念不只是基部3d1與立設部3d2一體這一種情形,還包含兩者彼此獨立的情形。另外,如圖13所示,立設部3d2形成為從與基部3d1的連接位置朝向插口2側突出。換言之,立設部3d2形成為向與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接地端子2c被壓入立設部3d2。被插入部3d具備藉由翻邊加工形成的立設部3d2,因此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接觸面積增大而降低了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電阻。
另外,被插入部3d具備立設部3d2,從而被焊接的面積增大,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的接觸部位的強度提高,接地結構1的可靠性提高。另外,藉由被焊接的面積增大,能夠進一步降低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電阻。
如上述那樣,接地端子2c被插入的部分(立設部3d2)藉由翻邊加工形成。並且,如圖9所示,立設部3d2上藉由翻邊加工所使用的夾具形成有錐形部3d21。因此,對於被插入部3d的孔部,端面Sr側的入口處的直徑比錐形部3d21側的入口處的直徑小。這裏,在實施方式中,立設部3d2並不是形成為從與基部3d1的連接位置向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突出。也就是說,在實施方式中,立設部3d2形成為從與基部3d1的連接位置向與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其結果,接地端子2c從被插入部3d的孔部的入口直徑較小一側的入口(難以插入的一側的入口)插入。
假設在立設部3d2形成為從與基部3d1的連接位置向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突出的情況下,與實施方式中的位置相比較,基部3d1的位置若不向插口框體2a靠近與立設部3d2的突出長度相當的距離,則接地端子2c會不從被插入部3d的孔部突出,導致連接不良。也就是說,與實施方式中的位置相比較,該情況下的基部3d1的位置需要向插口框體2a靠近與立設部3d2的突出長度相當的距離。其結果,該情況下,通電端子2d與基部3d1之間的距離(絕緣距離)變短。與此相對,在實施方式中,立設部3d2形成為從與基部3d1連接的位置向與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夠確保通電端子2d與基部3d1之間的距離(絕緣距離)較大。也就是說,被插入部3d因具備立設部3d2,不僅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接觸面積增大,還能夠確保通電端子2d與基部3d1之間的距離(絕緣距離)較大。由此,在實施方式中,能夠進一步符合安全規格地構成接地結構1。
在實施方式中,被插入部3d為具備圓筒狀的立設部3d2的結構,但不限於此。立設部3d2也可以是一對對置的板狀的片部。也就是說,立設部3d2可以不是圓筒狀(環狀),而是非環狀的結構。例如,立設部3d2包括分割翻邊形狀(4分割形狀)或其他形狀。
在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接觸的部位實施熔接(焊接)。藉由將接地端子2c壓入被插入部3d中可確保金屬板結構體3與接地端子2c的電連接,但藉由追加實施熔接,可進一步確保金屬板結構體3與接地端子2c的電連接並且進一步提高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連接的可靠性。另外,藉由在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接觸的部位實施熔接,可實現更符合安全規格的電連接,且接地端子2c可實現具有冗余性的接地。這裏,冗余性是表達,在由兩個以上結構構成的構成中,即使在一個結構(例如焊接)發生不良情況,也能夠維持功能(作為安全接地使電流安全且穩定地流過的功能)。
在立設部3d2上形成有端面Sr。該端面Sr在從被插入部3d側朝向插口框體2a側的方向(壓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形成在立設部3d2的前端部。這裏,端面Sr由難熔接材質構成,或者實施了難熔接表面處理。具體而言,由於對基部3d1實施了翻邊加工,因此其結果是立設部3d2的端面Sr(參照圖9B)被夾具刮削。因此,在端面Sr上,可焊表面處理被刮掉,難焊金屬面(鐵材質的面)露出。也就是說,在實施方式中,端面Sr由難熔接材質構成。應予說明,操作者也可以對端面Sr實施難熔接表面處理。
焊接不從立設部3d2的前端側開始進行,而從立設部3d2的基端側(基部3d1與立設部3d2的連接位置側)開始進行。如圖9B所示,熔融焊料從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之間的間隙p1流入,通過立設部3d2的內壁與接地端子2c之間向端面Sr側移動。這裏,在端面Sr上可焊接的表面處理被刮掉,因此熔融焊料流在端面Sr停止,可抑制熔融焊料超過端面Sr往前流出。由此可抑制焊接不良的發生。 另外,熔融焊料在從基部3d1與立設部3d2的連接位置流入至流到端面Sr側過程中會填埋接地端子2c的前端孔2c3。由此,導體的體積增大,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接觸的部位的電阻降低。
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是對被插入部3d為孔部的情形進行的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槽口。也就是說,在實施方式中,被插入部3d的孔邊部為環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非環狀。
2-2-5 窗部3e 如圖8所示,窗部3e為開口部,在實施方式中,窗部3e跨越連接部3c及被插入部3d而形成。如圖14所示,接地端子2c及立設部3d2透過窗部3e露出。藉由使金屬板結構體3具有窗部3e,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能夠藉由目視確認接地端子2c及被插入部3d。由此,操作者將插口2組合到金屬板結構體3的工作變得容易,並且操作者能夠容易地確認焊接狀態。應予說明,在金屬板結構體3的“コ”字形跨越插口框體2a的前面側、插口框體2a的橫側面側、以及插口框體2a的背面側而形成的情況下,也能夠同樣地形成窗部3e。
另外,金屬板結構體3具有窗部3e,從而金屬板結構體3更易彎曲。由此,作用於接地端子2c和金屬板結構體3的應力(荷載應力)進一步得到緩和,可進一步抑制接地端子2c及金屬板結構體3的破損,接地結構1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應予說明,在實施方式中窗部3e是跨越連接部3c及被插入部3d而形成的,但即使窗部3e例如僅形成在連接部3c上,金屬板結構體3也能得到上述效果。
進一步地,金屬板結構體3具有窗部3e,從而金屬板結構體3的熱容降低,熔接材(焊料)的溶融變快,熔接作業變得容易。
2-2-6 側壁部3f 一對側壁部3f為板材,側壁部3f連接於安裝部3a。另外,側壁部3f的邊部連接於鉤部3g。
2-2-7 鉤部3g 如圖7A所示,鉤部3g形成為從側壁部3f突出。鉤部3g形成為鉤狀以鉤掛在基板55上。由此,基板55及接地結構1被投入後述的自動焊接裝置中時,能夠防止接地結構1從基板55上脫落。
3 接地方法 在實施方式中,接地結構1的接地端子2c接地的方法如下所述。該方法包括插入步驟、第1連接步驟、以及第2連接步驟。
如圖13~圖15所示,在插入步驟中,操作者一邊將接地端子2c壓入被插入部3d中,一邊將插口框體2a安裝到金屬板結構體3上。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相互接觸,接地端子2c變形。如圖14所示,在插入步驟中,操作者能夠透過窗部3e確認接地端子2c和被插入部3d的位置。
在第1連接步驟中,操作者對被插入部3d與接地端子2c接觸的部位進行熔接(焊接)。操作者在立設部3d2的基端側(基部3d1與立設部3d2的連接位置側)配置焊料,使焊料流入立設部3d2與接地端子2c之間。熔融焊料由於毛細現象快速流入間隙p1,通過立設部3d2的內壁與接地端子2c之間向端面Sr側移動。應予說明,如圖9B所示,流入間隙p1的焊料流用箭頭FL表示。在端面Sr上可焊接的表面處理被刮掉,因此熔融焊料流因表面張力而在端面Sr停止。
在第2連接步驟中,在接地結構1載置於基板55上的狀態下,將接地結構1及基板55投入自動焊接裝置中。由此,金屬板結構體3被熔接於基板55。在現有的接地結構中,用引線連接接地端子與金屬板結構體連接,藉由旋擰引線和金屬板結構體進行固定。因此,對於現有的接地結構,由旋擰產生的接觸電阻導致噪音降低困難。對此,在實施方式中,金屬板結構體3和接地端子2c不藉由旋擰,而是藉由壓入連接從而一體構成,因此實施方式能夠降低噪音。
4 變形例 在實施方式中,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圓形,但不限於此,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可採用各種形狀。
4-1 被插入部3d的各種孔形狀 4-1-1 4處變形(菱形、多邊形、非對稱形狀、花形、扇形) 如圖16A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菱形,如圖16B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多邊形(例如正六邊形)形狀。 如圖16C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橢圓,如圖16D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卵形那樣的非對稱形狀。 如圖16E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邊部呈波浪狀的花形。 如圖16F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為扇形。 即使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這些形狀,接地結構1也可保持對接地端子2c的定位功能。另外,接地端子2c與實施方式同樣地藉由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與被插入部3d的內壁接觸。並且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變形。
4-1-2 兩處變形(沙漏形狀、不規則形狀) 如圖17A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形成為左右邊部Ed的中央向孔的中央靠近。換言之,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左右邊部Ed中間變細的沙漏形狀。該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中,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不變形,接地端子2c的兩個橫側面與左右邊部Ed接觸而變形。也就是說,本變形例中,接地端子2c的兩處變形。
如圖17B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是具有一對凸部Ep的不規則形狀。圖17B所示的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以凸部Ep為界上下對稱地配置有形狀不同的梯形的形狀。應予說明,上面的梯形比下面的梯形的形狀大。在該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中,接地端子2c的4個角部也不變形。也就是說,接地端子2c的兩個橫側面與被插入部3d中對應於凸部Ep的部分接觸而變形。也就是說,本變形例中接地端子2c的兩處變形。
4-2 立設部3d2的內壁的螺紋 在實施方式中,對接地端子2c變形,被插入部3d(立設部3d2)不變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藉由適當改變金屬板結構體3的材質或形狀來促進金屬板結構體3的變形。如圖18所示,例如也可以藉由螺絲孔加工,在被插入部3d的立設部3d2的內壁上形成有螺紋Th。螺紋Th例如能夠藉由切削加工或壓延加工而形成。在螺紋Th藉由壓延加工而形成的情況下,被插入部3d的孔部(螺絲孔)的表面上能夠維持可焊接的表面處理。因此,操作者能夠對被插入部3d的孔部(螺絲孔)進行焊接。 接地端子2c插入立設部3d2時,立設部3d2的螺紋Th被壓壞,接地端子2c陷入螺紋。也就是說,接地端子2c的大小為將接地端子2c壓入被插入部3d時,接地端子2c陷入螺紋而不陷入至螺紋底的大小。這樣,在本變形例中,加上接地端子2c的變形,立設部3d2的變形被促進,確保了接地端子2c及被插入部3d的電連接。
4-3 止動部3h 如圖19A及圖19B所示,金屬板結構體3還可以具備止動部3h。具體而言,金屬板結構體3具備一對止動部3h,一個止動部3h與另一個止動部3h之間配置有窗部3e。止動部3h與連接部3c連接,止動部3h從與連接部3c的連接位置側朝向插口2的端子安裝部2a4側延伸。止動部3h在從插口框體2a朝向被插入部3d的方向(插入方向)上與背面部2a2對置。金屬板結構體3具備止動部3h,從而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插口框體2a的背面部2a2碰觸止動部3h,能夠防止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過度壓入被插入部3d。
4-4 被插入部3d為傾斜配置 4-4-1 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圓形 在實施方式中被插入部3d以與連接部3c成90度的方式連接於連接部3c,但不限於此。在本變形例中,如圖20A及圖20B所示,被插入部3d與連接部3c所成角度大於90度。應予說明,在本變形例中被插入部3d具備立設部3d2,但也可以不具備。另外,在本變形例中,省略了圖示,但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與實施方式相同為圓形。 在本變形例中,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彎曲結構更容易彎曲,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被插入部3d彎曲變形,操作者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後,被插入部3d受到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應力。因此,接地端子2c從被插入部3d受到適當的應力,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相互推擠的力增加,接地端子2c更牢固地與被插入部3d連接,接地結構1的可靠性提高。
4-4-2 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扇形 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不限於圓形。如圖21A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是扇形。也就是說,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與圖16F所示的形狀相同。在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扇形的情況下,優選弧狀的上邊部Eu比弧狀的下邊部El長。由此,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對接地端子2c的定位功能容易適當發揮。
4-4-3 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不規則形狀 如圖21B所示,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也可以是不規則形狀。也就是說,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與圖17B所示的形狀相同。在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為不規則形狀的情況下,也優選直線狀的上邊部Eu比直線狀的下邊部El長。由此,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對接地端子2c的定位功能容易適當發揮。
另外,在本變形例中,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孔形狀的上邊部Eu及下邊部El接觸,接地端子2c是在該接觸處變形的構成。與圖17B所示的形態不同,在本變形例中,在剛將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時,接地端子2c的上端面us(參照圖20B)與上邊部Eu,然後接地端子2c的左右的橫側面與凸部Ep接觸(參照圖20B的箭頭Ar1),接下來,接地端子2c的下端面ls(參照圖20B)與下邊部El接觸(參照圖20B的箭頭Ar2)。也就是說,在本變形例中,是接地端子2c與被插入部3d的接觸部位逐漸增加的構成,抑制了接地端子2c的插入電阻急劇增大。因此,在本變形例中,不僅接地端子2c的左右的橫側面與被插入部3d接觸,接地端子2c的上下面也與被插入部3d接觸,從而接地端子2c更牢固地與被插入部3d連接,接地結構1的可靠性提高。
5 其他實施方式 對被插入部3d的孔部為圓形,接地端子2c的垂直剖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等各種情況的條件的例子進行說明。在將接地端子2c中公差最小時的垂直剖面形狀的外接圓直徑尺寸設為r,將被插入部3d的孔部中公差最大時的圓形直徑尺寸設為R時,需要使式r>R成立。
對被插入部3d的孔部不限於圓形,接地端子2c的垂直剖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等各種情況的條件的例子進行說明。在預定將接地端子2c藉由壓入而固定於被插入部3d的狀態下,在接地端子2c的垂直剖面形狀與被插入部3d中的孔部外周接觸的多個(N=1~n:n為2或2以上的整數)接觸點處下述條件成立。這裏,預定固定的狀態是指變形部2c4還未因壓入而凹陷的狀態。 條件:在接地端子2c公差最小時的垂直剖面形狀中,將接觸點間的尺寸設為r1,r2,・・・,rn,將被插入部3d的孔部公差最大時的外周形狀中的將接觸點間的尺寸設為R1,R2,・・・,Rn時,對於所有接觸點間的尺寸,需要式使r1>R1,r2>R2,・・・,rn>Rn成立。
1:接地結構 2:插口 2a:插口框體 2a1:連接器插入部 2a2:背面部 2a3:法蘭部 2a4:端子安裝部 2a5:耳部 2b:插頭 2c:接地端子 2c1:基端部 2c2:前端部 2c3:前端孔 2c4:變形部 2d:通電端子 3:金屬板結構體 3a:安裝部 3a1:開口部 3a2:開口部 3a3:孔 3b:載置部 3c:連接部 3d:被插入部 3d1:基部 3d2:立設部 3d21:錐形部 3e:窗部 3f:側壁部 3g:鉤部 3h:止動部 50:電源 51:外殼 52:第1外殼 52a:法蘭 52b:孔 53:第2外殼 53a:法蘭 53b:臺座部 54:電源基板 55:基板 56:開關 100:顯示裝置 101:畫面顯示部 102:外殼 Ed:邊部 El:下邊部 Ep:凸部 Eu:上邊部 Op:孔 Sr:端面 Th:螺紋 ls:下端面 p1:間隙 r1:對角線 r2:開口直徑 tp:頂部 us:上端面
圖1是具有電源50的顯示裝置100的示意圖。 圖2是電源50的立體圖。 圖3是圖2所示的電源50的分解立體圖。 圖4A是接地結構1及基板55的立體圖。 圖4B是從圖4A的箭頭Ar方向觀察圖4A所示接地結構1等的圖。 圖5是圖4A所示的接地結構1的立體圖。 圖6是圖5所示的接地結構1的分解立體圖。 圖7A是從與圖5不同的方向觀察的接地結構1的立體圖。 圖7B是圖7A所示的區域B的放大圖。 圖8是圖7A所示的接地結構1的分解立體圖。 圖9A是圖4B所示的區域A的放大圖。 圖9B是圖9A所示的B-B端面圖。 圖10A是表示接地端子2c的垂直剖面(與接地端子2c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的對角線r1的示意圖。 圖10B是表示金屬板結構體3的被插入部3d的開口直徑r2的示意圖。 圖11A是圖9B所示的A-A線端面圖。 圖11B是圖11A所示的區域B的放大圖。 圖12是表示接地端子2c插入被插入部3d中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2中示出了切割掉被插入部3d一部分後的狀態。 圖13是表示將插口2安裝於金屬板結構體3的過程中的立體圖。 圖14是從上方觀察圖13所示的插口2及金屬板結構體3的圖。 圖15是表示插口2安裝於金屬板結構體3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6A~圖16E表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變形例5。 圖17表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6。 圖18表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7。 圖19A是實施方式的變形例8所涉及的金屬板結構體3及插口2的立體圖。 圖19B是從與圖19A不同的方向觀察圖19A所示的金屬板結構體3及插口2的立體圖。 圖20A是實施方式的變形例9所涉及的金屬板結構體3的側面圖。 圖20B是實施方式的變形例9所涉及的被插入部3d及接地端子2c的剖面圖。 圖21A及圖21B表示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0及變形例11。
100:顯示裝置
101:畫面顯示部
102:外殼
50:電源

Claims (10)

  1. 一種接地結構,其具備插口和金屬板結構體,所述插口具有插口框體和接地端子,所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安裝部和被插入部,所述安裝部安裝有所述插口框體,所述接地端子被壓入所述被插入部中,其中,所述接地端子及所述被插入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變形部,所述變形部設置於所述接地端子與所述被插入部接觸的部位,且形成為凹陷。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被插入部具有基部和立設部,所述立設部以立起的方式連接於所述基部,所述立設部從與所述基部的連接位置向所述插口側突出,所述接地端子被壓入所述立設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立設部具有端面,所述端面在從所述被插入部側朝向所述插口框體側的方向上形成於所述立設部的前端部,且所述端面由難熔接材質構成或經過難熔接表面處理。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設置為與所述插口框體的周面對置,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安裝部和所述被插入部連接。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窗部,所述接地端子透過所述窗部露出。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被插入部為孔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結構,其中所述被插入部由可熔接材質構成或者經過可熔接表面處理。
  8. 一種電源基板,其具備: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地結構;以及安裝有所述接地結構的基板,所述基板具有接地電路圖案,所述接地結構與所述接地電路圖案連接。
  9. 一種電氣裝置,其具有請求項8所述的電源基板。
  10. 一種接地結構的接地方法,其中所述接地結構具備插口和金屬板結構體,所述插口具有插口框體和接地端子,所述金屬板結構體具有被插入部,所述接地方法包括插入步驟,所述插入步驟中,一邊將所述接地端子壓入所述被插入部,一邊將所述插口框體安裝於所述金屬板結構體。
TW109119298A 2019-06-18 2020-06-09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TWI736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3129 2019-06-18
JP2019113129A JP6672510B1 (ja) 2019-06-18 2019-06-18 接地構造、電源基板、電気装置、及び接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785A TW202107785A (zh) 2021-02-16
TWI736313B true TWI736313B (zh) 2021-08-11

Family

ID=7000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298A TWI736313B (zh) 2019-06-18 2020-06-09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2510B1 (zh)
CN (1) CN112103725B (zh)
TW (1) TWI7363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5472B1 (en) * 2007-10-11 2008-11-04 Fu-Hsiang Huang Safety electric socket
CN201741952U (zh) * 2010-06-30 2011-02-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固定支架及应用该支架的平板电视机
US20170214188A1 (en) * 2011-08-01 2017-07-27 Snaprays Llc Active cover plates
CN207801061U (zh) * 2018-02-08 2018-08-31 乐清市宏昌无线电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的接地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1480U (zh) * 1980-12-15 1982-06-22
JP3311061B2 (ja) * 1993-02-17 2002-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4275150B2 (ja) * 2006-04-28 2009-06-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を有する装置
CN201717461U (zh) * 2009-11-07 2011-01-19 力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加开关的电源连接器
CN202651523U (zh) * 2012-07-04 2013-01-02 东莞市竞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接地音频接口
JP6792537B2 (ja) * 2017-10-20 2020-11-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5472B1 (en) * 2007-10-11 2008-11-04 Fu-Hsiang Huang Safety electric socket
CN201741952U (zh) * 2010-06-30 2011-02-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固定支架及应用该支架的平板电视机
US20170214188A1 (en) * 2011-08-01 2017-07-27 Snaprays Llc Active cover plates
CN207801061U (zh) * 2018-02-08 2018-08-31 乐清市宏昌无线电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的接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725B (zh) 2021-10-08
JP6672510B1 (ja) 2020-03-25
CN112103725A (zh) 2020-12-18
TW202107785A (zh) 2021-02-16
JP2020205197A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64954A (en) Contact with compliant section
JP2009283458A (ja) 圧着接続構造
CN104115333B (zh) 用于借助超声波焊接进行电连接的电插接器
CN100373706C (zh) 将固定到装置上的连接器和将连接器固定到装置上的方法
TWI736313B (zh) 接地結構、電源基板、電氣裝置及接地方法
WO2016098475A1 (ja) モジュール-端子台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JP6090142B2 (ja) 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方法
US9730326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4220887A (ja) 端子化電線
KR20190009073A (ko) 프레스핏 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JP7099020B2 (ja) 圧入端子、及び圧入端子を含む電子装置
JP2012227038A (ja) バスバー端子台構造
KR101767351B1 (ko) 알루미늄 전선의 접속 구조
CN108718011A (zh) 电子装置
CN206516785U (zh) 电连接器
JP2016009652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7014101A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8206525A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CN105682338A (zh) 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装配方法
TW201739109A (zh) 電線用連接器
JP5063672B2 (ja)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32373A (zh) 馬達之接地線連接構造
JP2016046176A (ja) 溶接継手、該溶接継手を備える端子、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JP6971956B2 (ja) 点火プラ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点火プラグ
CN210725461U (zh) 一种电路板及电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