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2770B -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 Google Patents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770B
TWI732770B TW105122884A TW105122884A TWI732770B TW I732770 B TWI732770 B TW I732770B TW 105122884 A TW105122884 A TW 105122884A TW 105122884 A TW105122884 A TW 105122884A TW I732770 B TWI732770 B TW I7327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d
circuit system
transmission
signal
beam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9681A (zh
Inventor
張育書
朱源
熊剛
雷夫 班德林
仲凱 符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蘋果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蘋果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蘋果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9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9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7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案描述用來在通訊系統中實行接收波束成形之設備、系統及方法。在一實例中,演進節點B(eNB)之設備包含處理電路系統,該處理電路系統用來自使用者裝備(UE)接收波束成形參考信號接收功率(BRS-RP)量測,且回應於該BRS-RP量測,在該UE上組配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及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本案亦揭示且主張其他實施例。

Description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發明領域
本揭示內容總體上係關於電子通訊之領域。更特定而言,態樣總體上係關於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
發明背景
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可例如在用於電子裝置之電子通訊系統中發現實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一演進節點B(eNB)之設備,該設備包含用以進行下列操作之電路系統:自一使用者裝備(UE)接收一波束成形參考信號接收功率(BRS-RP)量測;以及回應於該BRS-RP量測,在該UE上組配一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及一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
90‧‧‧eNB
91‧‧‧UE
100‧‧‧3GPP LTE網路/網路
101‧‧‧核心網路/CN
102‧‧‧空氣介面存取網路E UTRAN
103‧‧‧服務GPRS支援節點
104‧‧‧移動性管理實體
105‧‧‧本地用戶伺服器(HSS)
106‧‧‧服務閘(SGW)
107‧‧‧PDN閘道
108‧‧‧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管理器
110‧‧‧演進節點B
111‧‧‧使用者裝備(UE)
112‧‧‧AS
113‧‧‧SCS
114‧‧‧MTC-IWF
120‧‧‧WLAN存取點
210~225、410~425‧‧‧操作
600‧‧‧無線網路
610‧‧‧網際網路
612‧‧‧存取服務網路(ASN)
614‧‧‧基地台(BS)
616‧‧‧用戶台(SS)
618‧‧‧ASN
620‧‧‧基地台
622‧‧‧WiMAX類型客戶終端裝備(CPE)
624‧‧‧受訪連通性服務網路(CSN)
626‧‧‧本地CSN
628‧‧‧作業支援系統(OSS)
900、1000‧‧‧資訊處置系統
910‧‧‧應用處理器
912‧‧‧基帶處理器
914‧‧‧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
916‧‧‧NAND快閃
918‧‧‧NOR快閃
920‧‧‧無線廣域網路(WWAN)收發器
922‧‧‧功率放大器
924、928、1110‧‧‧天線
926‧‧‧無線區域網路(WLAN)收發器
930、1030‧‧‧顯示器
932‧‧‧觸控螢幕
934‧‧‧環境光感測器
936、1036‧‧‧攝像機
938‧‧‧陀螺儀
940‧‧‧加速度計
942‧‧‧磁力儀
944‧‧‧音訊編碼器/解碼器(編解碼器)
946‧‧‧全球定位系統(GPS)控制器
948‧‧‧GPS天線
950‧‧‧音訊埠
952‧‧‧輸入/輸出(I/O)收發器
954‧‧‧I/O埠
956‧‧‧記憶體槽
1010‧‧‧殼體
1016‧‧‧手指
1018‧‧‧尖筆
1020‧‧‧實體致動器區域
1024‧‧‧揚聲器及/或麥克風
1028‧‧‧頭戴式耳機或揚聲器插孔
1032‧‧‧觸控螢幕
1054‧‧‧連接埠
1056‧‧‧記憶體埠或槽
1100‧‧‧使用者裝備(UE)設備
1102‧‧‧應用電路系統/應用處理器
1104‧‧‧基帶電路系統
1104a‧‧‧第二代(2G)基帶處理器
1104b‧‧‧第三代(3G)基帶處理器
1104c‧‧‧第四代(4G)基帶處理器
1104d‧‧‧其他基帶處理器
1104e‧‧‧中央處理單元(CPU)
1104f‧‧‧音訊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1106‧‧‧射頻(RF)電路系統
1106a‧‧‧混頻器電路系統
1106b‧‧‧放大器電路系統
1106c‧‧‧濾波器電路系統
1106d‧‧‧合成器電路系統
1108‧‧‧前端模組(FEM)電路系統
詳細描述係參考隨附圖式來提供。在不同圖中使用相同參考編號指示相似或相同的項目。
圖1為3GPP LTE網路中之組件的示意性、方塊圖 例示,該3GPP LTE網路可用來實行根據本文所論述的各種實例的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圖2為例示根據本文所論述的各種實例的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方法中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3為根據本文所論述的各種實例的可用來在MIMO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的示意性例示。
圖4至圖5為例示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的圖解,該等通道狀態資訊處理可能用來實行根據本文所論述的各種實例的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圖6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例的無線網路的示意性、方塊圖例示。
圖7及圖8分別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例的UE與eNodeB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協定結構的示意性、方塊圖例示,該等無線電介面協定結構基於3GPP-類型無線電存取網路標準。
圖9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例的資訊處置系統的示意性、方塊圖例示。
圖10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選擇性地可包括觸控螢幕的資訊處置系統之示範性實施例的等角視圖。
圖11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 例的無線裝置之組件的示意性、方塊圖例示。
將暸解,出於例示之簡單性及/或清晰性,諸圖中所例示之元件不必按比例描繪。例如,一些元件之尺寸可出於清晰性而相對於其他元件誇示。此外,在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已在諸圖間重複參考標號來指示對應及/或類似元件。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各種實例的徹底理解。然而,可無需特定細節來實踐各種實例。在其他情況下,尚未詳細地描述熟知的方法、程序、組件及電路,以便不模糊特定實例。此外,可使用各種手段來進行實例之各種態樣,該等手段諸如積體半導體電路(「硬體」)、組織至一或多種程式中的電腦可讀指令(「軟體」),或硬體及軟體之一些組合。出於本揭示內容之目的,對「邏輯」之引用應意味硬體、軟體或上述各者之一些組合。
遍及本說明書對「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之引用意味,結合實施例所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至少一實施例中。因此,短語「在一實施例中」或「在實施例中」在遍及本說明書之各處的出現未必全部意指同一實施例。此外,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以任何合適之方式組合。另外,「示範」一詞在本文中用來意味「充當實例、例子或例示」。本文描述為「示範」 的任何實施例不被理解為相較於其他實施例必須較佳的或有利的。
可依次且以最有助於理解所請求標的之方式將各種操作描述為多個離散操作。然而,描述之順序不應理解為暗示此等操作必須為依賴順序的。詳言之,此等操作不需要按呈現之順序來進行。可按與所描述實施例不同之順序來進行所描述操作。可進行各種額外操作及/或在額外實施例中可省略所描述操作。
以下參考圖1至圖11描述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之特徵及特性,該等技術可併入該等通訊系統中。
圖1展示3GPP LTE網路100之整體架構的示範性方塊圖,該3GPP LTE網路包括能夠實行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用以在通訊系統中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方法的一或多個裝置。圖1亦總體上展示示範性網路元件及示範性標準化介面。在高階處,網路100包含核心網路(CN)101(亦被稱為演進封包系統(EPC))及空氣介面存取網路E UTRAN 102。CN 101負責對連接至網路的各種使用者裝備(UE)之整體控制及載送之建立。CN 101可包括功能實體,諸如本地代理及/或ANDSF伺服器或實體,但未明確地描繪。E UTRAN 102負責所有無線電有關之功能。
CN 101之主要示範性邏輯節點包括但不限於服務GPRS支援節點103、移動性管理實體104、本地用戶伺服器(HSS)105、服務閘(SGW)106、PDN閘道107以及策略及 計費規則功能(PCRF)管理器108。CN 101之網路元件中每一個之功能係熟知的,且本文中未描述。CN 101之網路元件中每一個藉由熟知的示範性標準化介面互連,該等熟知的示範性標準化介面中之一些指示於圖1中,諸如介面S3、S4、S5等,但本文未描述。
雖然CN 101包括許多邏輯節點,但E UTRAN存取網路102藉由至少一節點形成,該至少一節點諸如演進節點B(基地台(BS)、eNB或eNodeB)110,該至少一節點連接至一或多個使用者裝備(UE)111,該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中僅一個描繪於圖1中。UE 111在本文中亦被稱為無線裝置(WD)及/或用戶台(SS),且可包括M2M類型裝置。在一實例中,UE 111可藉由LTE-Uu介面耦合至eNB。在一示範性組態中,E UTRAN存取網路102之單個小區提供一大體上局部化的地理傳輸點(具有多個天線裝置),該大體上局部化的地理傳輸點提供對一或多個UE的存取。在另一示範性組態中,E UTRAN存取網路102之單個小區提供多個在地理上大體上隔離的傳輸點(各自具有一或多個天線裝置),其中每一傳輸點同時提供對一或多個UE之存取,且其中發信位元係針對一小區定義,使得所有UE共享相同空間發信標註。對於正常使用者訊務(與廣播相反),在E-UTRAN中不存在集中控制器;因此E-UTRAN架構據稱為扁平的。eNB正常地藉由被稱為「X2」的介面彼此互連且藉由S1介面互連至EPC。更具體而言,eNB藉由S1 MME介面連接至MME 104且藉由S1 U介面連接至SGW 106。在eNB與UE之間運行的 協定通常被稱為「AS協定」。各種介面之細節係熟知的且在本文中未描述。
eNB 110代管實體(PHY)層、媒體存取控制(MAC)層、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及封包資料控制協定(PDCP)層,該等層在圖1中未展示,且該等層包括使用者平面標頭壓縮及編成密碼之功能。eNB 110亦提供對應於控制平面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功能,且進行包括無線電資源管理、容許控制、排程、協商上行鏈路(UL)QoS之加強、小區資訊廣播、使用者及控制平面資料之加密/解密,及DL/UL使用者平面封包標頭之壓縮/解壓縮的許多功能。
eNB 110中之RRC層涵蓋與無線電載送有關的所有功能,諸如無線電載送控制、無線電容許控制、無線電移動性控制、資源至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兩者中之UE之排程及動態分配、用於無線電介面之有效使用的標頭壓縮、經由無線電介面發送的所有資料之安全,及至EPC的連通性。RRC層基於由UE 111發送的相鄰小區量測來做出交接決策,經由空氣產生用於UE 111之頁,廣播系統資訊,控制UE量測報告(諸如通道品質資訊(CQI)之週期性報告),且將小區階暫時識別符分配給有效UE 111。RRC層亦在交接期間執行UE上下文自源eNB至目標eNB之傳遞,且為RRC訊息提供完整性保護。另外,RRC層負責無線電載送之設定及維持。
藉由概觀,在MIMO通訊系統中,eNB可具有用於天線虛擬化之若干傳輸(TX)波束。類似地,UE可具有一 個以上的接收(RX)波束以解碼下行鏈路信號。不同的TX波束可具有不同的最佳RX波束。
eNodeB可週期性地傳輸一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BRS),且每一BRS可使用不同的TX波束。UE可量測且報告信號特性,該信號特性諸如用於自eNB傳輸的BRS中一些或全部的BRS接收功率(BRS-RP)。UE可選擇一或多個合適的傳輸波束,例如,最佳TX波束。UE可向eNB報告合適的波束,所述eNB隨後可將選定的波束使用於至UE的傳輸。
對於諸如PDSCH及EPDCCH之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可應用TX波束中一些。同時,通道狀態資訊(CSI)量測及報告可基於波束成形的CSI參考信號(CSI-RS)。
在一些實例中,UE可具有兩個增強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PDCCH)集合,該等兩個增強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集合利用不同的TX波束。在每一EPDCCH集合中,參數γ可表示控制通道元件(CCE)聚合階(AL)之數目。在一些實例中,當γ小於或等於8時可使用一個TX波束,且若γ介於9與16之間,包括9與16,則可使用兩個TX波束。在此等環境下,UE可需要偵測AL及EPDCCH集合索引。
對於CSI-RS,兩個天線埠(AP)可在一TX波束中傳輸,該等兩個天線埠可被視為一CSI-RS群組(CRG)。在一CSI-RS子訊框之最後兩個符號中可存在總共八(8)個CRG。UE可針對子訊框中之總共8個TX波束量測CSI。
以上系統可應用於包括全向天線的UE中。然而,一些UE利用定向天線,在該定向天線中,下行鏈路接 收(RX)類比波束成形可用於覆蓋及效能增強。在此狀況下,UE可在用於下行鏈路接收之不同OFDM符號中使用不同RX波束。因此,管理具有RX波束成形之UE中的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可發現實用性。
本文所述主題藉由提供管理UE中的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來解決此等及其他問題。在一些實例中,具有RX波束成形的UE可維持用於下行鏈路接收的一組RX波束。RX波束集合中之一RX波束可經應用於每一TX波束。若使用良好的TX及RX波束對,則可增加天線增益。
TX波束之集合可維持在服務UE的eNB中。在一些實例中,TX波束索引可藉由BRS資源索引獲得。TX波束索引與BRS資源索引之間的映射方法可如EQ 1中所指示:
Figure 105122884-A0202-12-0008-1
其中N波束表示TX波束索引之編號,
Figure 105122884-A0202-12-0008-15
表示用於一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BRS)資源之副載波之編號;k0表示一BRS資源中之中心副載波索引;
Figure 105122884-A0202-12-0008-17
表示用於一BRS資源之OFDM符號之編號。若k0大於零(0),則b之值可以二進制方式賦值為零(0),且若k0不大於零(1),則b之值可以二進制方式賦值為一(1)。
在一些實例中,TX波束索引0可保留來指示用於UE之全接收(omni-receiving),在該全接收中,UE可不使用接收波束成形或可使用全接收波束。
如圖2至圖3中所例示,在一些實例中,eNB可使 用不同的TX波束傳輸不同的EPDCCH集合及不同的CCE索引。參考圖2,在操作210處,UE可報告BRS-RP,此可回應於來自eNB的週期性BRS或非週期性BRS。UE接收BRS且量測與BRS相關聯的一或多個信號強度參數,該BRS在操作210處經報告回至eNB。
在一些實例中,UE可針對其天線嵌板之數目將UE之各種能力傳輸至eNB。天線嵌板之數目可例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明確地或藉由PRACH含蓄地傳輸。例如,對於具有數目(p個)天線嵌板之UE,該UE可將PRACH傳輸p次。eNB可偵測UE將PRACH傳輸p次,且可將此解釋為UE具有p個天線嵌板之指示。
在操作215處,eNB將EPDCCH波束索引組態傳輸至UE,該EPDCCH波束索引組態指示此為可能的傳輸波束更新點且可包括上行鏈路(UL)授權及/或下行鏈路(DL)指派。在操作220處,eNB傳輸一或多個EPDCCH集合。具有多個天線嵌板之UE可使用不同的RX波束來接收EPDCCH信號。例如,具有四(4)個天線嵌板之UE可使用一天線嵌板來偵測EPDCCH之一TX波束。相反,若UE具有兩(2)個天線嵌板,則一天線嵌板可用來偵測EPDCCH之兩個TX波束,此需要高度相關的兩個TX波束。圖3例示兩個天線嵌板的UE接收之實例,其中RX波束1用於EPDCCH集合1之接收且RX波束5用於EPDCCH集合2之接收。在操作225處,UE可將擴展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xPUSCH)傳輸至UE。
在另一實例中,UE獲得用於天線埠(AP)中每一個之TX波束索引,該TX波束索引可藉由BRS資源索引指示,使得UE可使用最佳RX波束來偵測EPDCCH信號。TX波束可高度相關,且用於每一AP之TX波束索引可經由RRC發信組配或在隨機存取回應(RAR)中傳輸。
如圖4至圖5中所例示,在另一實例中,可將通道狀態指示符接收強度(CSI-RS)信號使用於組配UE中。參考圖4,在操作410處,UE可報告BRS-RP,此可回應於來自eNB的週期性BRS或非週期性BRS。UE接收BRS且量測與BRS相關聯的一或多個信號強度參數,該BRS在操作410處經報告回至eNB。
在操作415處,eNB將CSI處理組態傳輸至UE。在操作420處,eNB傳輸一或多個CSI。具有多個天線嵌板之UE可針對兩個OFDM符號內之8個TX波束偵測CSI。可使用多達兩個RX波束。每一RX波束可用來量測用於4個TX波束之CSI。一實例展示於圖5中。RX波束1用來量測用於CSI-RS符號0之CSI且RX波束5用於CSI-RS符號1接收。在操作425處,UE可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傳輸至UE。
為支援RX波束成形,eNB可使用一CSI-RS符號內的高度相關的波束。8個傳輸波束可經分成2個群組,且用於每一符號之群組索引可由UE獲得。
在另一實例中,TX波束群組索引可經由RRC發信或下行鏈路指派傳輸。符號中之每一CSI-RS可被視為CSI處理,且每一CSI處理中之TX波束索引可經由RRC發信組 配。在下行鏈路指派中,可使用用於CSI處理索引之N位元指示符。考慮到存在最多8個CSI處理,4位元CSI處理索引指示符之實例可如表1。
Figure 105122884-A0202-12-0011-2
在一些實例中,可將不同的TX波束應用於不同的EPDCCH集合。隨後,PDSCH及不同的RX波束可用來解碼PDSCH及EPDCCH,因此PDSCH及EPDCCH可需要位於不同的子訊框處。系統可處於交叉子訊框中且以交叉波束排程方式。
在另一實例中,可在下行鏈路指派中指示用於PDSCH之TX波束索引或TX波束群組索引。TX波束索引可基於BRS ID來獲得。EPDCCH與PDSCH之間的子訊框偏移可在下行鏈路指派中經指示或組配為系統中之固定值。
在另一實例中,用於PDSCH之TX波束索引可未在每一排程DCI中指示,且該TX波束索引可不改變,直至進行波束間交接程序為止,藉由該波束間交接程序,eNodeB可經由RRC發信或無競爭PRACH程序組配用於UE之新TX波束索引。
圖6為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示範性實施例的無線網路600的示意性、方塊圖例示。無線網路600之元件中一或多個可能夠實行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識別受 害者及侵略者之方法。如圖6中所示,網路600可為包含網際網路類型網路610等的網際網路協定類型(IP-類型)網路,該網際網路協定類型網路能夠支援對網際網路610的行動無線存取及/或固定無線存取。
在一或多個實例中,網路600可遵照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或WiMAX之未來世代操作,且在一特定實例中,可遵照基於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6的標準(例如,IEEE 802.16e)或基於IEEE 802.11的標準(例如,IEEE 802.11 a/b/g/n標準)等。在一或多個替代性實例中,網路600可遵照第三代合夥專案長期演進(3GPP LTE)、3GPP2空氣介面演進(3GPP2 AIE)標準及/或先進3GPP LTE標準。通常,網路600可包含任何類型的基於正交分頻多重存取的(基於OFDMA的)無線網路,例如,WiMAX順應網路、Wi-Fi聯盟順應網路、數位用戶線類型(DSL類型)網路、非對稱數位用戶線類型(ADSL類型)網路、超寬頻(UWB)順應網路、無線通用串列匯流排(USB)順應網路、第四代(4G)類型網路等,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作為行動無線存取之實例,存取服務網路(ASN)612能夠與基地台(BS)614耦合來在用戶台(SS)616(本文中亦被稱為無線終端)與網際網路610之間提供無線通訊。在一實例中,用戶台616可包含能夠經由網路600無線地通訊的行動類型裝置或資訊處置系統,例如,筆記型電腦、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M2M類型裝置等。在另一實例中,用戶台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 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ASN 612可實行能夠定義網路功能至網路600上的一或多個實體之映射的設定檔。基地台614可包含無線電裝備以提供與用戶台616的射頻(RF)通訊,且可包含例如遵照IEEE 802.16e類型標準的實體層(PHY)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裝備。基地台614可進一步包含IP底板以經由ASN 612耦合至網際網路610,但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網路600可進一步包含受訪連通性服務網路(CSN)624,該受訪連通性服務網路能夠提供一或多個網路功能,包括但不限於代理及/或中繼類型功能,例如鑑別、授權及會計(AAA)功能;動態主機組態協定(DHCP)功能或網域名稱服務控制等;網域閘道,諸如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閘道或網際網路協定上的語音(VoIP)閘道,及/或網際網路協定類型(IP類型)伺服器功能等。然而,此等內容僅為能夠藉由受訪CSN或本地CSN 626提供的功能類型之實例,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受訪CSN 624可在以下狀況下被稱為受訪CSN:例如,其中受訪CSN 624並非用戶台616之正常服務提供者之部分,例如,其中用戶台616正遠離其本地CSN(諸如本地CSN 626)漫遊,或例如,其中網路600為用戶台之正常服務提供者之部分,但其中網路600可處於並非用戶台616之主要或本地位置的另一位置或狀態中。
在固定無線配置中,WiMAX類型客戶終端裝備 (CPE)622可位於家中或企業中,以為家庭客戶或企業客戶提供以類似於由用戶台616經由基地台614、ASN 612及受訪CSN 624進行的存取的方式經由基地台620、ASN 618及本地CSN 626對網際網路610的寬帶存取,差異在於WiMAX CPE 622通常設置在靜止位置中,但該WiMAX CPE可根據需要移動至不同位置,而若用戶台616在例如基地台614之範圍內,則可在一或多個位置處利用用戶台。
應注意,CPE 622不需要一定包含WiMAX類型終端,且可包含遵循例如如本文所論述的一或多個標準或協定的其他類型的終端或裝置,且通常可包含固定裝置或行動裝置。此外,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CPE 622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
根據一或多個實例,作業支援系統(OSS)628可為網路600之部分,以為網路600提供管理功能,且在網路600之功能實體之間提供介面。圖6之網路600為展示網路600之一定數目的組件的僅一類型的無線網路;然而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圖7及圖8分別描繪UE與eNodeB之間的示範性無線電介面協定結構,該等示範性無線電介面協定結構基於3GPP類別無線電存取網路標準且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更具體 而言,圖7描繪無線電協定控制平面之個別層,且圖10描繪無線電協定使用者平面之個別層。圖7及圖8之協定層可以通訊系統中廣泛已知的OSI參考模型之下三層為基礎分類為L1層(第一層)、L2層(第二層)及L3層(第三層)。
實體(PHY)層為第一層(L1),其使用實體通道將資訊傳遞服務提供至上層。實體層經由傳送通道連接至媒體存取控制(MAC)層,該媒體存取控制層位於實體層上方。資料經由傳送通道在MAC層與PHY層之間傳遞。傳送通道根據該通道是否經共享分類為專用傳送通道及共用傳送通道。不同實體層之間,具體地發射器及接收器之個別實體層之間的資料傳遞係經由實體通道進行。
各種層存在於第二層(L2層)中。例如,MAC層將各種邏輯通道映射至各種傳送通道,且進行用於將各種邏輯通道映射至一傳送通道的邏輯通道多工。MAC層經由邏輯通道連接至充當上層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邏輯通道可根據傳輸資訊之種類分類為用於傳輸控制平面之資訊的控制通道及用於傳輸使用者平面之資訊的訊務通道。
第二層(L2)之RLC層對自上層接收的資料進行分段及序連連接,且將資料之大小調整為適合於將資料傳輸至無線電間隔的下層。為保證由個別無線電載送(RB)請求的各種服務品質(QoS),提供三個操作模式,亦即,透通模式(TM)、未確認模式(UM)及確認模式(AM)。具體而言,AM RLC使用自動重複及請求(ARQ)功能來進行重傳功能,以便實行可靠的資料傳輸。
第二層(L2)之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層進行標頭壓縮功能以縮小具有相對大的及不必要的控制資訊之IP封包標頭,以便在具有窄帶寬之無線電間隔中有效地傳輸IP封包,諸如IPv4封包或IPv6封包。因此,可僅傳輸資料之標頭部分需要的資訊,使得可提高無線電間隔之傳輸效率。另外,在基於LTE的系統中,PDCP層進行安全功能,該安全功能包括用於防止第三方竊聽資料的加密功能及用於防止第三方處置資料的完整性保護功能。
位於第三層(L3)之頂部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層僅在控制平面中經定義,且負責與無線電載送(RB)之組態、重新組態及釋放相關聯的邏輯通道、傳送通道及實體通道之控制。RB為第一層及第二層(L1及L2)提供來用於UE與UTRAN之間的資料通訊的邏輯路徑。通常,無線電載送(RB)組態意味無線電協定層需要提供特定服務,且通道特性經定義並且該等通道特性之詳細參數及操作方法經組配。無線電載送(RB)分類為發信RB(SRB)及資料RB(DRB)。SRB被用作C平面中的RRC訊息之傳輸通路,且DRB被用作U平面中的使用者資料之傳輸通路。
用於將資料自網路傳輸至UE的下行鏈路傳送通道可分類為用於傳輸系統資料的廣播通道(BCH)及用於傳輸使用者訊務或控制訊息的下行鏈路共享通道(SCH)。下行鏈路多播或廣播服務之訊務或控制訊息可經由下行鏈路SCH傳輸,且亦可經由下行鏈路多播通道MCH)傳輸。用於資料自UE至網路之傳輸的上行鏈路傳送通道包括用於初 始控制訊息之傳輸的隨機存取通道(RACH)及用於使用者訊務或控制訊息之傳輸的上行鏈路SCH。
用於將傳遞至下行鏈路傳送通道的資訊傳輸至UE與網路之間的無線電間隔的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分類為用於傳輸BCH資訊的實體廣播通道、用於傳輸MCH資訊的實體多播通道(PMCH)、用於傳輸下行鏈路SCH資訊的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及用於傳輸自第一層及第二層(L1及L2)接收的控制資訊(諸如DL/UL排程授權資訊)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亦被稱為DL L1/L2控制通道)。同時,用於將傳遞至上行鏈路傳送通道的資訊傳輸至UE與網路之間的無線電間隔的上行鏈路實體通道分類為用於傳輸上行鏈路SCH資訊的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用於傳輸RACH資訊的實體隨機存取通道及用於傳輸自第一層及第二層(L1及L2)接收的控制資訊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該控制資訊諸如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ACK或NACK排程請求(SR)及通道品質指示符(CQI)報告資訊。
圖9描繪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資訊處置系統900的示範性功能方塊圖,該資訊處置系統能夠實行識別受害者及侵略者之方法。圖9之資訊處置系統900可有形地體現如本文中所示且描述的網路之任何示範性裝置、示範性網路元件及/或功能實體中一或多個。在一實例中,資訊處置系統900可表示UE 91或eNB 90及/或WLAN存取點120之組件,取決於特定裝置或網路元件之硬體規範而具有較多 或較少組件。在另一實例中,資訊處置系統可提供M2M類型裝置能力。在又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資訊處置系統900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儘管資訊處置系統900表示若干類型的計算平臺之一實例,但資訊處置系統900可包括相較於圖9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元件及/或不同元件配置,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在一或多個實例中,資訊處置系統900可包含一或多個應用處理器910及基帶處理器912。可利用應用處理器910作為通用處理器來運行用於資訊處置系統900之應用程式及各種子系統,且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應用處理器910可包括單個核心或替代地可包括多個處理核心,其中該等核心中一或多個可包含數位信號處理器或數位信號處理核心。此外,應用處理器910可包括設置在相同晶片上的圖形處理器或共處理器,或替代地,耦合至應用處理器910的圖形處理器可包含分離、離散圖形晶片。應用處理器910可包括機載記憶體,諸如快取記憶體,且進一步可耦合至外部記憶體裝置,諸如用於儲存及/或執行應用程式的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914,諸如能夠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在操作期 間,即使在資訊處置系統900斷電時,用於儲存應用程式及/或資料的及NAND快閃916。
在一實例中,候選節點之清單可儲存在SDRAM 914及/或NAND快閃916中。此外,應用處理器910可執行儲存在SDRAM 914及/或NAND快閃916中的電腦可讀指令,該等電腦可讀指令導致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技術減少在其他無線裝置處經歷的干擾。
在一實例中,基帶處理器912可控制用於資訊處置系統900的寬帶無線電功能。基帶處理器912可將用於控制此類寬帶無線電功能的碼儲存在NOR快閃918中。基帶處理器912控制無線廣域網路(WWAN)收發器920,該無線廣域網路收發器用於調變及/或解調寬帶網路信號,例如,用於經由如本文關於圖9所論述的3GPP LTE網路等通訊。WWAN收發器920耦合至一或多個功率放大器922,該一或多個功率放大器分別地耦合至一或多個天線924以用於經由WWAN寬帶網路發送及接收射頻信號。基帶處理器912亦可控制無線區域網路(WLAN)收發器926,該無線區域網路收發器耦合至一或多個適合的天線928且可能夠經由基於藍牙的標準、基於IEEE 802.11的標準、基於IEEE 802.16的標準、基於IEEE 802.18的無線網路標準、基於3GPP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第三代合夥專案長期演進(3GPP LTE)的無線網路標準、基於3GPP2空氣介面演進(3GPP2 AIE)的無線網路標準、基於先進3GPP-LTE的無線網路、基於UMTS 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CDMA2000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GSM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行動數位資料封包(基於CDPD)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Mobitex的協定無線網路、基於近場通訊(基於NFC)的鏈路、基於WiGig的網路、基於ZigBee的網路等通訊。應注意,此等僅為用於應用處理器910及基帶處理器912的示範性實行方案,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例如,SDRAM 914、NAND快閃916及/或NOR快閃918中任何一或多個可包含其他類型的記憶體技術,諸如基於磁性的記憶體、基於硫屬化物的記憶體、基於相變的記憶體、基於光學的記憶體或基於雙向的記憶體,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應用處理器910可驅動顯示器930用於顯示各種資訊或資料,且可進一步經由觸控螢幕932自使用者接收觸摸輸入,例如經由手指或尖筆。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螢幕932向使用者顯示可經由手指及/或尖筆選擇來用於將資訊輸入資訊處置系統900中的菜單及/或選項。
環境光感測器934可經利用來偵測資訊處置系統900正在操作所處的環境光之量,例如,以根據由環境光感測器934偵測的環境光之強度來控制顯示器930的亮度或對比度值。一或多個攝像機936可經利用來擷取由應用處理器910處理及/或至少暫時儲存在NAND快閃916中的影像。此外,應用處理器可耦合至陀螺儀938、加速度計940、磁力儀942、音訊編碼器/解碼器(編解碼器)944及/或耦合至適當 GPS天線948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控制器946,以用於各種環境性質之偵測,該等各種環境性質包括資訊處置系統900之位置、移動及/或定向。替代地,控制器946可包含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控制器。音訊編解碼器944可耦合至一或多個音訊埠950以經由內部裝置且/或經由外部裝置,例如經由頭戴式耳機及麥克風插孔提供麥克風輸入及揚聲器輸出,該等外部裝置經由音訊埠950耦合至資訊處置系統。另外,應用處理器910可耦合至一或多個輸入/輸出(I/O)收發器952以耦合至一或多個I/O埠954,諸如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埠、串列埠等。此外,I/O收發器952中一或多個可耦合至用於選擇性的可移記憶體(諸如保全數位(SD)卡或用戶辨識模組(SIM)卡)的一或多個記憶體槽956,但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圖10描繪圖9之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資訊處置系統之示範性實施例的等角視圖,該資訊處置系統選擇性地可包括觸控螢幕。圖9展示資訊處置系統1000之示例性實行方案,該資訊處置系統有形地體現為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智慧類型裝置或平板類型裝置等,該資訊處置系統能夠實行根據本文所揭示之主題的識別受害者及侵略者之方法。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資訊處置系統殼體1010,該殼體具有顯示器1030,該顯示器可包括觸控螢幕1032以用於接收經由使用者之手指1016及/或經由尖筆1018的觸覺輸入控制及命令,以控制一或多個應用處 理器910。殼體1010可安放資訊處置系統1000之一或多個組件,例如,一或多個應用處理器910,SDRAM 914、NAND快閃916、NOR快閃918中一或多個,基帶處理器912及/或WWAN收發器920。資訊處置系統1000進一步可選擇性地包括實體致動器區域1020,該實體致動器區域可包含鍵盤或按鈕以用於經由一或多個按鈕或開關控制資訊處置系統1000。資訊處置系統1000可亦包括用於接收例如呈保全數位(SD)卡或用戶辨識模組(SIM)卡形式的諸如快閃記憶體的非依電性記憶體的記憶體埠或槽1056。選擇性地,資訊處置系統1000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揚聲器及/或麥克風1024及用於將資訊處置系統1000連接至另一電子裝置、塢、顯示器、電池充電器等的連接埠1054。另外,資訊處置系統1000可在殼體1010之一或多個側上包括頭戴式耳機或揚聲器插孔1028及一或多個攝像機1036。應注意,圖10之資訊處置系統1000可包括相較於在各種配置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元件,且所請求標的之範疇不限於此等方面。
如本文中所使用,「電路系統」一詞可意指、屬於或包括執行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程式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電子電路、處理器(共享處理器、專用處理器或群組)及/或記憶體(共享記憶體、專用記憶體或群組)、組合邏輯電路及/或提供所描述功能之其他適合的硬體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系統可實行於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模組中,或與電路系統相關聯的功能可藉由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模組實行。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系統可包括至少部 分可在硬體中操作的邏輯。
本文所述實施例可使用任何適合地組配的硬體及/或軟體實行至系統中。圖11針對一實施例例示使用者裝備(UE)裝置1100之示例性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1100可包括至少如所示耦合在一起的應用電路系統1102、基帶電路系統1104、射頻(RF)電路系統1106、前端模組(FEM)電路系統1108及一或多個天線1110。
應用電路系統1102可包括一或多個應用處理器。例如,應用電路系統1102可包括諸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心或多核心處理器之電路系統。處理器可包括通用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等)之任何組合。處理器可與記憶體/儲存器耦合且/或可包括記憶體/儲存器,且可經組配來執行儲存在記憶體/儲存器中的指令以允許各種應用程式及/或作業系統在系統上運行。
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包括諸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心或多核心處理器之電路系統。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包括一或多個基帶處理器及/或控制邏輯,以處理自RF電路系統1106之接收信號路徑接收的基帶信號且產生用於RF電路系統1106之傳輸信號路徑的基帶信號。基帶處理電路系統1104可與應用電路系統1102介接,以用於基帶信號之產生及處理且用於控制RF電路系統1106之操作。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包括第二代(2G)基帶處理器1104a、第三代(3G)基帶處理器1104b、第四代(4G)基帶處理器1104c及/或用於其他現有世代、開發中或未來將 要開發的世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的其他基帶處理器1104d。基帶電路系統1104(例如基帶處理器1104a-d中一或多個)可處置允許經由RF電路系統1106與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之通訊的各種無線電控制功能。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信號調變/解調、編碼/解碼、射頻移位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之調變/解調電路系統可包括快速傅立葉轉換(FFT)、預編碼及/或星座映射/解映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之編碼/解碼電路系統可包括卷積、咬尾卷積(tail-biting convolution)、渦輪(turbo)、維特比(Viterbi)及/或低密度同位元檢查(LDPC)編碼器/解碼器功能。調變/解調及編碼器/解碼器功能之實施例不限於此等實例,且可在其他實施例中包括其他適合的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包括協定堆疊之元件,諸如例如演進通用地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協定之元件,包括例如實體(PHY)、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及/或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元件。基帶電路系統1104之中央處理單元(CPU)1104e可經組配來運行協定堆疊之元件以用於PHY層、MAC層、RLC層、PDCP層及/或RRC層之發信。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可包括一或多個音訊數位信號處理器(DSP)1104f。音訊DSP 1104f可包括用於壓縮/解壓及回波消除之元件,且可在其他實施例中包括其他適合的處理元件。基帶電路系統之組件可適合地組 合於單個晶片、單個晶片組中,或在一些實施例中設置在同一電路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及應用電路系統1102之構成組件中一些或全部可一起實行於諸如例如系統單晶片(SOC)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提供與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相容之通訊。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支援與演進通用地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及/或其他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之通訊。其中基帶電路系統1104經組配來支援一個以上的無線協定之無線電通訊之實施例可被稱為多模式基帶電路系統。
RF電路系統1106可使用穿過非固體媒體之經調變的電磁輻射來允許與無線網路之通訊。在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系統1106可包括交換器、濾波器、放大器等,用來促進與無線網路之通訊。RF電路系統1106可包括接收信號路徑,該接收信號路徑可包括用來降頻轉換自FEM電路系統1108接收的RF信號且將基帶信號提供至基帶電路系統1104的電路系統。RF電路系統1106可亦包括傳輸信號路徑,該傳輸信號路徑可包括用來升頻轉換由基帶電路系統1104提供的基帶信號且將RF輸出信號提供至FEM電路系統1108以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系統1106可包括接收信號路徑及傳輸信號路徑。RF電路系統1106之接收信號路徑可包括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放大器電路系統1106b及 濾波器電路系統1106c。RF電路系統1106之傳輸信號路徑可包括濾波器電路系統1106c及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RF電路系統1106可亦包括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以用於合成頻率以供接收信號路徑及傳輸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經組配來基於由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提供的合成頻率降頻轉換自FEM電路系統1108接收的RF信號。放大器電路系統1106b可經組配來放大降頻轉換的信號,且濾波器電路系統1106c可為低通濾波器(LPF)或帶通濾波器(BPF),該低通濾波器或帶通濾波器經組配來自降頻轉換的信號移除不需要的信號以產生輸出基帶信號。輸出基帶信號可經提供至基帶電路系統1104以用於進一步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帶信號可為零頻基帶信號,但此並非必要條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包含被動混頻器,但實施例之範疇不限於此方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經組配來基於由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提供的合成頻率來升頻轉換輸入基帶信號,以產生用於FEM電路系統1108之RF輸出信號。基帶信號可由基帶電路系統1104提供,且可藉由濾波器電路系統1106c濾波。濾波器電路系統1106c可包括低通濾波器(LPF),但實施例之範疇不限於此方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 統1106a及傳輸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混頻器,且分別經佈置來用於正交降頻轉換及/或升頻轉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及傳輸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混頻器,且可經配置來用於影像排斥(例如,哈特立影像排斥)。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及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經配置來分別用於直接降頻轉換及/或直接升頻轉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及傳輸信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可經組配來用於超外差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帶信號及輸入基帶信號可為類比基帶信號,但實施例之範疇不限於此方面。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輸出基帶信號及輸入基帶信號可為數位基帶信號。在此等替代實施例中,RF電路系統1106可包括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電路系統,且基帶電路系統1104可包括數位基帶介面以與RF電路系統1106通訊。
在一些雙模式實施例中,可提供分離的無線電IC電路系統以用於處理每一頻譜之信號,但實施例之範疇不限於此方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為分數N合成器或分數N/N+1合成器,但實施例之範疇不限於此方面,因為其他類型的頻率合成器可為適合的。例如,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為delta-sigma合成器、頻率倍增器或 包含具有分頻器之鎖相迴路的合成器。
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經組配來基於頻率輸入並且分頻器控制輸入合成輸出頻率以用於由RF電路系統1106之混頻器電路系統1106a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為分數N/N+1合成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頻率輸入可由電壓控制振盪器(VCO)提供,但此並非必要條件。分頻器控制輸入可取決於所要的輸出頻率而由基帶電路系統1104或應用處理器1102提供。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頻器控制輸入(例如,N)可基於由應用處理器1102指示的通道根據查找表決定。
RF電路系統1106之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包括分頻器、延遲鎖定迴路(DLL)、多工器及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頻器可為雙模數分頻器(DMD),且相位累加器可為數位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實施例中,DMD可經組配來使輸入信號除以N或N+1(例如,基於實現)以提供分數分配比。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DLL可包括一組級聯、可調諧延遲元件,相位偵測器、電荷泵及D-型正反器。在此等實施例中,延遲元件可經組配來使VCO週期分裂成相位之Nd個相等封包,其中Nd為延遲線中之延遲元件之數目。以此方式,DLL提供負回饋以幫助確保穿過延遲線的總延遲為一VCO循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系統1106d可經組配來產生載波頻率作為輸出頻率,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載波頻率之倍數(例如,兩倍的載波頻率、四倍 的載波頻率)且結合正交產生器及分頻器電路系統用來以具有多個彼此不同相位的載波頻率產生多個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LO頻率(fLO)。在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系統1106可包括IQ/極性轉換器。
FEM電路系統1108可包括接收信號路徑,該接收信號路徑可包括經組配來對自一或多個天線1110接收的RF信號操作,放大所接收信號且將所接收信號之放大版本提供至RF電路系統1106以用於進一步處理的電路系統。FEM電路系統1108可亦包括傳輸信號路徑,該傳輸信號路徑可包括經組配來放大由RF電路系統1106提供的傳輸信號以用於由一或多個天線1110中一或多個傳輸的電路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FEM電路系統1108可包括TX/RX交換器以在傳輸模式操作與接收模式操作之間切換。FEM電路系統可包括接收信號路徑及傳輸信號路徑。FEM電路系統之接收信號路徑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NA)以放大所接收RF信號且提供放大的所接收RF信號作為輸出(例如,至RF電路系統1106)。FEM電路系統1108之傳輸信號路徑可包括用來放大輸入RF信號(例如,由RF電路系統1106提供)的功率放大器(PA),及用來產生RF信號以用於後續傳輸(例如,由一或多個天線1110中一或多個)的一或多個濾波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1100可可包括額外元件,諸如例如記憶體/儲存器、顯示器、攝像機、感測器及/或輸入/輸出(I/O)介面。
以下實例係關於進一步實例。
實例1為演進節點B(eNB)之設備,該裝置包含電路系統,該電路系統用來自使用者裝備(UE)接收波束成形參考信號接收功率(BRS-RP)量測,且回應於BRS-RP量測,在UE上組配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及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
在實例2中,實例1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根據中心副載波索引及符號索引決定用於波束成形參考信號(BRS)之TX波束索引的電路系統。
在實例3中,實例1至2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至少一TX波束索引經保留來用於經由全向天線的下行鏈路(DL)接收。
在實例4中,實例1至3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在至少一第一TX波束及一第二TX波束中將第一增強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PDCCH)傳輸至UE的電路系統。
在實例5中,實例1至4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第一TX波束及第二TX波束高度相關。
在實例6中,實例1至5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用於第一EDPCCH及第二EDPCCH之TX波束索引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或隨機存取回應(RAR)中至少一個傳輸。
在實例7中,實例1至6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將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及第 二CSI-RS傳輸至UE的電路系統。
在實例8中,實例1至7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用於第一CSI-RS及第二CSI-RS之TX波束索引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
在實例9中,實例1至8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用於第一CSI-RS及第二CSI-RS之TX波束索引經由下行鏈路(DL)指派指控。
在實例10中,實例1至9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在第一子訊框中傳輸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且在第二子訊框中傳輸對應DL指派的電路系統,該第二子訊框與該第一子訊框分離。
在實例11中,實例1至10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PDSCH係在DL指派經傳輸之後傳輸且藉由延遲分離,其中該延遲與該DL指派一起傳輸。
在實例12中,實例1至11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DL指派包含用於TX波束索引之指示符。
在實例13中,實例1至12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PDSCH之TX波束索引保持固定,直至波束間交接程序完成。
在實例14中,實例1至13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波束間交接程序經由RRC發信或基於非競爭的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程序中至少一個指派新TX波束索引。
實例15為使用者裝備(UE)之設備,該裝置包含電路系統,該電路系統用來將波束成形參考信號接收功率(BRS-RP)量測傳輸至演進節點B(eNB),且自eNB接收用來在UE上組配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及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的指令。
在實例16中,實例15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將UE中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傳輸至eNB的電路系統。
在實例17中,實例15至16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UE中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可藉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
在實例18中,實例15至17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UE上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可藉由傳輸PRACH傳輸之對應數目含蓄地傳輸。
實例19為機器可讀媒體,該機器可讀媒體包含指令,該等指令在由演進節點B(eNB)之設備中之處理器執行時,組配該處理器以將波束成形參考信號接收功率(BRS-RP)量測傳輸至演進節點B(eNB),且自eNB接收用來在UE上組配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及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的指令。
在實例20中,實例19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來將UE中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傳輸至eNB的電路系統。
在實例21中,實例19至20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UE中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可藉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
在實例22中,實例19至21中任一實例之主題可選擇性地包括配置,其中UE上之天線嵌板之數目可藉由傳輸PRACH傳輸之對應數目含蓄地傳輸。
在各種實例中,本文所論述之操作可實行為硬體(例如,電路系統)、軟體、韌體、微碼或上述各者之組合,該硬體、軟體、韌體、微碼或上述各者之組合可提供為電腦程式產品,例如包括有形(例如,非暫時性)機器可讀或電腦可讀媒體,該有形(例如,非暫時性)機器可讀或電腦可讀媒體上儲存有用來程式化電腦來進行本文所論述之處理之指令(或軟體程序)。此外,「邏輯」一詞可包括例如軟體、硬體,或軟體及硬體之組合。機器可讀媒體可包括諸如本文所論述之彼等儲存器之儲存器裝置。
在說明書中對「一個實例」或「一實例」之引用意味結合實例所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包括於至少一實行方案中。片語「在一個實例中」在本說明書中之各處的出現之可能或可能並非全部意指同一實例。
此外,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可使用「耦合」及「連接」等詞以及其衍生詞。在一些實例中,「連接」可用來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彼此直接實體接觸或電氣接觸。「耦合」可意味,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處於直接實體接觸或電氣接觸狀態中。然而,「耦合」亦可意指兩種或兩種以上元件可不彼此直接接觸,但仍可彼此協作或相互作用。
因此,儘管實例已以對結構特微及/或方法動作 特定之語言加以描述,但是應理解,所請求標的可不限於所描述的該等特定特徵或動作。相反,揭示該等具體特徵及作用來作為實行所請求標的之範例形式。
100‧‧‧3GPP LTE網路/網路
101‧‧‧核心網路/CN
102‧‧‧空氣介面存取網路E UTRAN
103‧‧‧服務GPRS支援節點
104‧‧‧移動性管理實體
105‧‧‧本地用戶伺服器(HSS)
106‧‧‧服務閘(SGW)
107‧‧‧PDN閘道
108‧‧‧策略及計費規則功能(PCRF)管理器
110‧‧‧演進節點B
111‧‧‧使用者設備(UE)
112‧‧‧AS
113‧‧‧SCS
114‧‧‧MTC-IWF

Claims (19)

  1. 一種一基地台之設備,該設備包含用以進行下列操作之電路系統:傳輸一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於一組傳輸波束上,在該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中的每一個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被傳輸於一個獨特的傳輸波束上;自一使用者裝備(UE)接收運作於該UE上的一數目個天線嵌板的一指示符以及一用以識別該組傳輸波束的至少一個傳輸波束的信號;回應於該信號,在該UE上組配一下行鏈路(DL)傳輸(Tx)波束成形處理於該基地台上及一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於該UE上;以及在該信號中經辨識的該至少一TX波束的一第一TX波束中傳輸一第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以及在一第二TX波束中傳輸一第二PDCCH,該第二TX波束不同於該第一TX波束。
  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進一步包含用以進行下列操作:以一中心副載波索引及一符號索引之函數判定用於一波束成形參考信號(BRS)之一TX波束索引。
  3.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至少一TX波束索引被保留以供在一全向天線上的下行鏈路(DL)接收。
  4.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進一步包含下列操 作:在該第三TX波束中傳輸一下行鏈路信號,下行鏈路信號是由一第一天線嵌板接收,其中該第一TX波束及該第三TX波束係高度地相關。
  5. 如請求項4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係經由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或一隨機存取回應(RAR)傳輸對應於該第一TX波束及該第三TX波束的TX波束索引的指示。
  6. 如請求項4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進一步用以進行下列操作:將用於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CSI)參考信號(CSI-RS)及一第二CSI-RS的一多位元CSI處理指示符傳輸至該UE。
  7. 如請求項6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用於該第一CSI-RS及該第二CSI-RS之該多位元CSI處理指示符。
  8. 如請求項6之設備,其中該電路系統係經由一下行鏈路(DL)指派來傳輸用於該第一CSI-RS及該第二CSI-RS之該多位元CSI處理指示符。
  9.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該電路系統進一步包含下列操作:在一第一子訊框中傳輸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且在一第二子訊框中傳輸一對應DL指派,該第二子訊框與該第一子訊框分離。
  10. 如請求項9之設備,其中該PDSCH係在該DL指派被傳輸之後傳輸且係藉由一延遲所分離,其中該延遲係與該DL指派一起傳輸。
  11. 如請求項9之設備,其中該DL指派包含用於該PDSCH的一TX波束索引之一指示符。
  12. 如請求項11之設備,其中用於該PDSCH之該TX波束索引保持固定,直至一波束間交接程序被完成。
  13. 如請求項12之設備,其中該波束間交接程序係經由一RRC發信或一以非競爭為基礎的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程序中至少一者來指派一新TX波束索引。
  14. 一種一使用者裝備(UE)之設備,該設備包含用以進行下列操作之電路系統:自一基地台接收一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於一組傳輸波束上,在該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中的每一個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被傳輸於一個獨特的傳輸波束上;將該UE上的一數目個天線嵌板的一指示符以及一用以識別該組傳輸波束的至少一個傳輸波束的信號傳輸至該基地台;以及自該基地台接收指令以在該UE上組配一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該至少一TX波束的一第一TX波束中的一第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以及在該至少一TX波束中傳輸一第二PDCCH。
  15.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UE之天線嵌板之該數目的指示符可藉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
  16.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UE之天線嵌板之該數目的指示符可藉由傳輸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傳輸之一對應數目所暗中地傳輸。
  17. 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取媒體,其包含指令,該等指令在由一UE的一設備中之一個或多個處理器所執行時,組配該處理器以:自一基地台接收一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於一組傳輸波束上,在該組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中的每一個波束成形的參考信號被傳輸於一個獨特的傳輸波束上;將該UE上的一數目個天線嵌板的一指示符以及一用以識別該組傳輸波束的至少一個傳輸波束的信號傳輸至該基地台;以及自該基地台接收指令以在該UE上組配一接收(Rx)波束成形處理;該至少一TX波束的一第一TX波束中的一第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以及在該至少一TX波束中傳輸一第二PDCCH。
  18. 如請求項17之該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取媒體,其中該UE之天線嵌板之該數目的該指示符係藉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傳輸。
  19. 如請求項17之該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取媒體,其中該UE之天線嵌板之該數目的該指示符係藉由傳輸PRACH傳輸之一對應數目所暗中地傳輸。
TW105122884A 2015-08-26 2016-07-20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TWI732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0139P 2015-08-26 2015-08-26
US62/210,139 2015-08-26
WOPCT/US15/00376 2015-12-26
PCT/US2015/000376 WO2017034509A1 (en) 2015-08-26 2015-12-26 Managing aspects of receive beamform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9681A TW201709681A (zh) 2017-03-01
TWI732770B true TWI732770B (zh) 2021-07-11

Family

ID=5517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884A TWI732770B (zh) 2015-08-26 2016-07-20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159213B2 (zh)
DE (1) DE112015006838T5 (zh)
TW (1) TWI732770B (zh)
WO (1) WO2017034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4509A1 (en) 2015-08-26 2017-03-02 Intel IP Corporation Managing aspects of receive beamforming
WO2017196491A1 (en) 2016-05-13 2017-11-16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measur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identifying candidate beams for a handover
US11601985B2 (en) * 2016-09-29 2023-03-07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a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L3566488T3 (pl) * 2017-01-05 2022-10-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Sposób, program komputerowy i aparat do wyboru wiązki do przełączenia
US11523376B2 (en) * 2017-01-05 2022-1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11201653B2 (en) * 2017-01-09 2021-1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8923896B (zh) 2017-04-19 2021-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711184A1 (en) * 2017-11-16 2020-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ponse beam aggregation for paging on higher carrier frequencies in nr
CN111049556B (zh) * 2019-12-27 2021-12-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干扰协方差矩阵重构的互素阵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US11659516B2 (en) 2020-09-15 2023-05-23 Apple Inc. Network-based user equipment receive/transmit capability exchange for positioning
US11646769B1 (en) * 2021-11-30 202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hroughput-constrained beam management
US11784697B1 (en) 2022-07-25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hroughput-constrained beam selection with self-correction and virtual serving beam track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6960A1 (en) * 2012-04-30 2013-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4157867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 link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40341048A1 (en) * 2013-03-29 2014-11-20 Masoud Sajadieh Orthologonal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u-mim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61807B2 (en) 2007-03-16 2011-06-1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using compressed feedforward codebooks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systems
US9236916B2 (en) * 2012-03-15 2016-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amformed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CN102707487B (zh) * 2012-06-04 2014-11-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及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US9264195B2 (en) * 2012-09-20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signal trans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antenna port relationship
KR102011995B1 (ko) 2012-11-23 2019-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기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빔 패턴 변경에 따른 빔 이득 보상 운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68022B2 (en) * 2012-12-26 2016-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4107012A1 (en) 2013-01-02 2014-07-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radio signal
CN105075321B (zh) * 2013-01-14 2018-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9204395B2 (en) * 2013-01-15 2015-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iv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KR101668709B1 (ko) * 2013-02-24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3-차원 빔포밍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30513B2 (en) * 2013-03-12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40126555A (ko) * 2013-04-23 2014-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통신시스템의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59427B (zh) * 2013-05-01 2018-10-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用于使波束成形分离的反馈信息的方法
US20160072572A1 (en) * 2013-06-25 2016-03-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based on partial antenna arr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5002479A1 (ko) * 2013-07-04 2015-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755713B2 (en) * 2013-07-15 2017-09-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WO2015016575A1 (ko) * 2013-07-29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포인트 선택에 기반하여 다중 전송포인트 협력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10090986B2 (en) * 2013-09-05 2018-10-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ple antenna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64957B2 (en) * 2013-12-16 2017-02-07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ssisted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KR102175707B1 (ko) * 2014-01-20 2020-11-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3차원 안테나 어레이 장치 및 빔포밍 방법
US9948378B2 (en) * 2014-03-12 2018-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antenna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11534B2 (en) 2014-07-02 2016-08-09 Hedvig, Inc. Time stamp generation for virtual disks
US9768847B2 (en) * 2014-07-02 2017-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enabling accurate measurements
BR112017003647A2 (pt) * 2014-10-01 2017-12-05 Intel Ip Corp comunicação móvel em redes de pequena célula assistidas por macrocélula
US20170026962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Beam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389509B2 (en) * 2015-07-30 2019-08-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full duplex in-b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7034509A1 (en) 2015-08-26 2017-03-02 Intel IP Corporation Managing aspects of receive beamform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6960A1 (en) * 2012-04-30 2013-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4157867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 link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40341048A1 (en) * 2013-03-29 2014-11-20 Masoud Sajadieh Orthologonal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u-mim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06498A1 (en) 2022-01-06
WO2017034509A1 (en) 2017-03-02
US11159213B2 (en) 2021-10-26
US20180219594A1 (en) 2018-08-02
TW201709681A (zh) 2017-03-01
US20230387987A1 (en) 2023-11-30
DE112015006838T5 (de) 2018-05-17
US11757506B2 (en)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278B (zh) 在多輸入多輸出通訊系統中之束間移動控制技術
TWI732770B (zh) 管理接收波束成形的方位之技術
CN111108795B (zh) 用于新无线电的多传输接收点操作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解调参考信号设计
CN107852705B (zh) 发送波束成形
US10666334B2 (en) Beamforming train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TWI766840B (zh) 用於上行鏈路波束追蹤的強化探測參考傳訊
US10581537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obust measurement and data receiving
US10917903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on and signaling of time resources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TWI709311B (zh) 網路啓始之封包資料網路連接技術
WO2018031638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request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US10687269B2 (en)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JP2018530183A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能の仮想化ライフサイクル管理をサポートするネットワークリソースモデル
US11172389B2 (en)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US11844073B2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rocedures
US20220304045A1 (en) Msga pusch validation
CN109314618B (zh)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