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3808B -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3808B
TWI723808B TW109108581A TW109108581A TWI723808B TW I723808 B TWI723808 B TW I723808B TW 109108581 A TW109108581 A TW 109108581A TW 109108581 A TW109108581 A TW 109108581A TW I723808 B TWI723808 B TW I7238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middle rail
base
rear end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8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276A (zh
Inventor
吳敏明
蔡嘉宏
邱怡翔
Original Assignee
南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80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2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27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係設置有外軌、中軌組與內軌,中軌組依序設置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當外軌、中軌組與內軌相互延伸時,形成第一延伸定位狀態,而於內軌帶動第二中軌朝向遠離外軌前端之方向位移,且第二中軌與外軌端部形成並排狀、第一中軌與內軌端部形成並排狀,讓抽屜拉離櫃體形成有較大空間,供使用者對抽屜後方物件進行整理與維修時,不易產生變形以及滑動不順暢等問題,並可增加滑軌於延伸時之負重能力。

Description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一種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尤指能使滑軌加長延伸,並增加滑軌於延伸時之負重能力的中軌改良結構。
現行抽拉式櫃體、抽屜以及機架式電腦伺服器系統等,為便利抽拉操作,該櫃體或伺服器通常係結合兩側滑軌之定位導滑使用,一般兩節式滑軌,其內軌與外軌分別固定於抽屜與櫃體上,受到抽屜與櫃體的支撐,使滑軌能承乘載較重之重力,一般來說抽屜抽出時,大約會與櫃體前緣切齊,如第一圖所示,外軌A、中軌B與內軌C相互延伸時,外軌A前端與內軌C後端為相互靠近並位於中軌B兩端之間,使抽屜E與櫃體D前緣切齊,然而,當使用者需要對櫃體D內或抽屜E後方導線架、電線...等物品進行維修或更換時,會將抽屜E拉離櫃體D,此時外軌A前端與內軌C後端會相互遠離形成較大之間距,由於外軌A前端與內軌C後端相互遠離,而讓中軌B於外軌A前端與內軌C後端之間的部位抗變形能力降低,容易造成滑動不順暢甚至會有無法使用之問題產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利用兩支可相互延伸或收合之中軌 組來連接外軌與內軌,讓抽屜拉離櫃體形成有較大空間,供使用者對抽屜後方物件進行整理與維修時,不易產生變形以及滑動不順暢等問題,並可增加滑軌於延伸時之負重能力。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係依序設置有相互延伸或收合之外軌、中軌組與內軌,當外軌、中軌組與內軌相互延伸時,外軌前端與內軌後端為相互靠近並位於中軌組兩端之間,進而形成第一延伸定位狀態,而中軌組依序設置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收合時係形成定位狀態,而外軌係連接於第一中軌,內軌係連接於第二中軌,當滑軌由第一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時,係解除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之定位狀態而形成延伸狀態,讓內軌帶動第二中軌朝向遠離外軌前端之方向位移,使第二中軌後端與外軌前端形成並排狀,第一中軌前端與內軌後端形成並排狀。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外軌於靠近前端處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第一定位件係具有第一彈性部與第一作動部,第一彈性部係定位於第一中軌,第一作動部連接於第一彈性部,並依第一彈性部彈性上下位移,且第一作動部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一限位部與第一抵壓部,第一限位部係位於第二中軌處,第一抵壓部係位於外軌處,而第一限位結構係由第二中軌上延伸出前限位部,第二限位結構係由外軌上延伸出前壓動部,在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呈收合狀態時,前限位部係位於第一限位部靠近後端之側 方,當內軌帶動第二中軌延伸出外軌時,前限位部會推動第一限位部,進而使第一定位件帶動第一中軌位移,讓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形成定位狀態,且當中軌組後端靠近外軌前端時,第一抵壓部會受到前壓動部抵壓而彈性位移,使第一限位部脫離前限位部,讓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形成延伸狀態。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係具有第一基部以及第一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一側壁,第一中軌後端於第一基部表面下方側設置有第一定位槽,上方設置有第一穿孔,第一定位件之第一彈性部定位於第一定位槽內,使第一作動部位於第一基部靠近外軌之側方,讓第一限位部由第一穿孔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處。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中軌係具有第二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二側壁,第二中軌後端於第二基部表面設置有鏤空部,第一限位結構之前限位部係由第二基部之鏤空部側方延伸所形成。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外軌係具有外基部以及外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外側壁,第二限位結構之前壓動部係由外基部表面剖設所形成。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位於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一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定位件係具有第二彈性部與第二作動部,第二彈性部係定位於第一中軌,第二作動部連接於第二彈性部,並依第二彈性部彈性上下位移,且第二作動部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二限位部與第二抵壓部,第二限位部係位於外軌處,第二抵壓部係 位於第二中軌處,而第一限位結構係由第二中軌上延伸出後壓動部,後壓動部係位於前限位部靠近第二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限位結構係由外軌上延伸出後限位部,後限位部係位於前壓動部靠近外軌後端之側方,在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呈收合狀態時,後壓動部係抵壓於第二抵壓部,使第二彈性部向下彈性位移,當第一限位部脫離前限位部,讓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形成延伸狀態時,第二中軌帶動後壓動部係脫離第二抵壓部,使第二彈性部向上位移,讓第二限位部位於後限位部側方,防止第一中軌收合於外軌。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係具有第一基部以及第一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一側壁,第一中軌後端於第一基部表面下方側設置有第二定位槽,上方設置有第二穿孔,第二定位槽與第二穿孔係位於第一定位槽與第一穿孔靠近第一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定位件之第二彈性部定位於第二定位槽內,使第二作動部位於第一基部靠近外軌之側方,讓第二抵壓部由第二穿孔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處。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中軌係具有第二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二側壁,第二中軌後端於第二基部表面設置有鏤空部,第一限位結構之後壓動部係由第二基部之鏤空部側方延伸所形成。
前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外軌係具有外基部以及外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外側壁,第二限位結構之後限位部係由外基部表面剖設所形成。
A:外軌
B:中軌
C:內軌
D:櫃體
E:抽屜
10:滑軌
1:外軌
11:外基部
12:外側壁
2:中軌組
21:第一中軌
211:第一基部
212:第一側壁
213:第一定位槽
214:第一穿孔
215:第二定位槽
216:第二穿孔
22:第二中軌
221:第二基部
222:第二側壁
223:鏤空部
3:第一定位件
31:第一彈性部
32:第一作動部
321:第一限位部
322:第一抵壓部
4:第一限位結構
41:前限位部
42:後壓動部
5:第二限位結構
51:前壓動部
52:後限位部
6:第二定位件
61:第二彈性部
62:第二作動部
621:第二限位部
622:第二抵壓部
7:內軌
8:櫃體
9:抽屜
第一圖係為習知三節滑軌延伸狀態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之滑軌收合狀態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之滑軌第一延伸定位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之滑軌第二延伸定位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局部構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中軌組於收合時之前視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中軌組解除定位狀態前之前視圖。
第九圖係為本發明中軌組解除定位狀態前之後視圖。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中軌組呈延伸狀態之前視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發明中軌組呈延伸狀態之後視圖。
第十二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延伸出第一中軌時之前視圖。
第十三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延伸出第一中軌時之後視圖。
第十四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延伸出第一中軌後之前視圖。
第十五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向第一中軌收合之前視圖。
第十六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向第一中軌收合之後視圖。
第十七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收合時之前視圖。
第十八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收合時之後視圖。
第十九圖係為本發明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收合後之前視圖。
於本案說明書中,關於滑軌各軌道之前端與後端,前端係指軌道延伸方向的側方,後端係指軌道收合方向的側方,各軌道的延伸距離限制方式以及收合定位方式,為所屬技術領域中之既有技術,故不在說明書中多加贅述。
請參閱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由第二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滑軌10係依序設置有相互延伸或收合之外軌1、中軌組2與內軌7,該中軌組2依序設置第一中軌21與第二中軌22,且外軌1連接於第一中軌21,內軌7連接於第二中軌22,外軌1係連接於櫃體8,內軌7係連接於抽屜9;請參閱第三圖所示,當外軌1、中軌組2與內軌7相互延伸時,外軌1前端與內軌7後端為相互靠近並位於中軌組2兩端之間,且中軌組2之第一中軌21與第二中軌22為定位狀態時,滑軌10形成第一延伸定位狀態,即抽屜9與櫃體8約略切齊;請參閱第四圖所示,當使用者需要對櫃體8內或抽屜9後方導線架、電線...等物品進行維修或更換,須將滑軌10由第一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二延伸定位狀態,在滑軌10由第一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時,係解除中軌組2之第一中軌21與第二中軌22之定位狀態而形成延伸狀態,讓內軌7帶動第二中軌22朝向遠離外軌1前端之方向位移,使第二中軌22後端與外軌1前端形成並排狀,第一中軌21前端與內軌7後端形成並排狀,由於第二中軌22後端與外軌1前端形成並排狀,且第二中軌22與外軌1之間有第一中軌21的支撐,以及第一中軌21前端與內軌7後端形成並排狀,且第一中軌21與內軌7之間有第二中軌22的支撐,俾使滑軌10的負重能力增加,且不易產生變形以及滑動不順暢等問題,而當抽屜9需收納於櫃體8內 時,需將滑軌10由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一延伸定位狀態,即內軌7帶動第二滑軌22收合於第一滑軌21形成定位狀態後,再讓外軌1、中軌組2與內軌7收合即可。
請參閱第五圖至第六圖所示,由圖中可看出,本發明滑軌10之中軌組2於第一中軌2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件3與第二定位件6,第二中軌22上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4,外軌1上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5,其中:該第一中軌21係具有第一基部211以及第一基部211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一側壁212,第一中軌21後端於第一基部211表面下方側設置有第一定位槽213與第二定位槽215,上方設置有第一穿孔214與第二穿孔216,第二定位槽215與第二穿孔216係位於第一定位槽213與第一穿孔214靠近第一中軌21後端之側方。
該第一定位件3係具有第一彈性部31與第一作動部32,第一作動部32連接於第一彈性部31,並依第一彈性部31彈性上下位移,且第一作動部32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一限位部321與第一抵壓部322,而第一彈性部31定位於第一中軌21之第一定位槽213內,使第一作動部32位於第一基部211靠近外軌1之側方,第一限位部321由第一穿孔214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22處。
該第二定位件6係具有第二彈性部61與第二作動部62,第二作動部62連接於第二彈性部61,並依第二彈性部61彈性上下位移,且第二作動部62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二限位部621與第二抵壓部622,而第二彈性部61定位於第二定位槽215內,使第二定位件6位於第一定位件3靠近第一中軌21後端之側方,且 第二作動部62位於第一基部211靠近外軌1之側方,讓第二抵壓部622由第二穿孔216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22處,第二限位部621係位於外軌1處。
該第二中軌22係具有第二基部221以及第二基部221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二側壁222,第二中軌22後端於第二基部221表面設置有鏤空部223,而第一限位結構4係設置有前限位部41與後壓動部42,前限位部41與後壓動部42係由第二基部221之鏤空部223側方延伸所形成,且後壓動部42係位於前限位部41靠近第二中軌21後端之側方。
該外軌1係具有外基部11以及外基部11兩側彎折形成之外側壁12,第二限位結構5係設置於外軌1靠近前端處,第二限位結構具有前壓動部51與後限位部52,前壓動部51與後限位部52係由外基部11表面剖設所形成,後限位部52係位於前壓動部51靠近外軌1後端之側方。
請參閱第二圖與第五圖至第十九圖所示,由第二圖與第七圖圖中可看出,在滑軌10在外軌1、中軌組2與內軌7呈收合狀態時,中軌組2之第一中軌21與第二中軌22會收合形成定位狀態(如第二圖所示),此時第一限位結構4之前限位部41係位於第一定位件3之第一限位部321靠近第一中軌21後端之側方,而後壓動部42係抵壓於第二抵壓部622,使第二彈性部61向下彈性位移(如第七圖所示);參閱第三圖,當內軌7帶動第二中軌22延伸出外軌1時,前限位部41會推動第一限位部321(如第八圖所示),進而使第一定位件3帶動第一中軌21位移,讓第一中軌21與第二中軌22形成定位狀態進而同步位移,使滑軌10可於收合狀態與第一延伸定位狀態來回改變;請參閱第八圖至第十四圖所示,當滑 軌10要由第一延伸定位狀態(如第三圖所示)改變為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時(如第四圖所示),中軌組2後端為會靠近於靠近外軌1前端,此時第一定位件3之第一抵壓部322會先受到前壓動部51抵壓而彈性位移(如第九圖所示),使第一限位部321脫離前限位部41(如第十圖所示),讓第二中軌22與第一中軌21形成延伸狀態(如第四圖所示),同時,第二中軌22會帶動後壓動部42係脫離第二抵壓部622(如第十二圖所示),使第二彈性部61及第二限位部621恢復原位(如第十一圖所示),讓第二限位部621位於後限位部52側方(如第十三圖所示),防止第一中軌21收合於外軌1,讓第二中軌22能夠順利的於第一中軌21上位移(如第十四圖所示);請參閱第十五圖至第十九圖所示,當滑軌10要由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一延伸定位狀態時,第二中軌22為位移收合於第一中軌21(如第十五圖所示),此時前限位部41會彈性推動第一限位部321(如第十七圖所示),並越過第一限位部321位移至第一限位部321靠近第一中軌21後端之側方,且前限位部41越過第一限位部321後,第一限位部321會彈性恢復至原位(如第十九圖所示),進而阻擋第二中軌22延伸出第一中軌21,同時,後壓動部42係會抵壓於第二抵壓部622(如第十九圖所示),使第二彈性部61向下彈性位移,讓第二限位部621脫離後限位部52(脫離前如第十六圖所示,脫離後如第十八圖所示),使第一中軌21能依外軌1來回位移,進而使滑軌10由第二延伸定位狀態(如第四圖所示)改變為第一延伸定位狀態(如第三圖所示)。
10:滑軌
1:外軌
2:中軌組
21:第一中軌
22:第二中軌
7:內軌
8:櫃體
9:抽屜

Claims (8)

  1. 一種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尤指能使滑軌加長延伸,並增加滑軌於延伸時之負重能力的中軌改良結構,該滑軌係依序設置有相互延伸或收合之外軌、中軌組與內軌,當外軌、中軌組與內軌相互延伸時,外軌前端與內軌後端為相互靠近並位於中軌組兩端之間,進而形成第一延伸定位狀態,其特徵在於:該中軌組依序設置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收合時係形成定位狀態,而外軌係連接於第一中軌,內軌係連接於第二中軌,當滑軌由第一延伸定位狀態改變為第二延伸定位狀態時,係解除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之定位狀態而形成延伸狀態,讓內軌帶動第二中軌朝向遠離外軌前端之方向位移,使第二中軌後端與外軌前端形成並排狀,第一中軌前端與內軌後端形成並排狀,其中該第一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外軌於靠近前端處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第一定位件係具有第一彈性部與第一作動部,第一彈性部係定位於第一中軌,第一作動部連接於第一彈性部,並依第一彈性部彈性上下位移,且第一作動部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一限位部與第一抵壓部,第一限位部係位於第二中軌處,第一抵壓部係位於外軌處,而第一限位結構係由第二中軌上延伸出前限位部,第二限位結構係由外軌上延伸出前壓動部,在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呈收合狀態時,前限位部係位於第一限位部靠近後端之側方,當內軌帶動第二中軌延伸出外軌時,前限位部會推動第一限位部,進而 使第一定位件帶動第一中軌位移,讓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形成定位狀態,且當中軌組後端靠近外軌前端時,第一抵壓部會受到前壓動部抵壓而彈性位移,使第一限位部脫離前限位部,讓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形成延伸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係具有第一基部以及第一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一側壁,第一中軌後端於第一基部表面下方側設置有第一定位槽,上方設置有第一穿孔,第一定位件之第一彈性部定位於第一定位槽內,使第一作動部位於第一基部靠近外軌之側方,讓第一限位部由第一穿孔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處。
  3. 如請求項1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中軌係具有第二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二側壁,第二中軌後端於第二基部表面設置有鏤空部,第一限位結構之前限位部係由第二基部之鏤空部側方延伸所形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外軌係具有外基部以及外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外側壁,第二限位結構之前壓動部係由外基部表面剖設所形成。
  5. 如請求項1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於靠近後端處設置有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位於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一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定位件係具有第二彈性部與第二作動部,第二彈性部係定位於第一中軌,第二作動部連接於第二彈性部,並依第二彈性部彈性上下位移,且 第二作動部兩側分別形成有第二限位部與第二抵壓部,第二限位部係位於外軌處,第二抵壓部係位於第二中軌處,而第一限位結構係由第二中軌上延伸出後壓動部,後壓動部係位於前限位部靠近第二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限位結構係由外軌上延伸出後限位部,後限位部係位於前壓動部靠近外軌後端之側方,在中軌組之第一中軌與第二中軌呈收合狀態時,後壓動部係抵壓於第二抵壓部,使第二彈性部向下彈性位移,當第一限位部脫離前限位部,讓第二中軌與第一中軌形成延伸狀態時,第二中軌帶動後壓動部係脫離第二抵壓部,使第二彈性部向上位移,讓第二限位部位於後限位部側方,防止第一中軌收合於外軌。
  6. 如請求項5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中軌係具有第一基部以及第一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一側壁,第一中軌後端於第一基部表面下方側設置有第二定位槽,上方設置有第二穿孔,第二定位槽與第二穿孔係位於第一定位槽與第一穿孔靠近第一中軌後端之側方,第二定位件之第二彈性部定位於第二定位槽內,使第二作動部位於第一基部靠近外軌之側方,讓第二抵壓部由第二穿孔穿出而位於第二中軌處。
  7. 如請求項5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中軌係具有第二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第二側壁,第二中軌後端於第二基部表面設置有鏤空部,第一限位結構之後壓動部係由第二基部之鏤空部側方延伸所形成。
  8. 如請求項5所述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其中該外軌係具有外基 部以及外基部兩側彎折形成之外側壁,第二限位結構之後限位部係由外基部表面剖設所形成。
TW109108581A 2019-09-23 2020-03-16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TWI723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4220 2019-09-23
TW108134220 2019-09-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3808B true TWI723808B (zh) 2021-04-01
TW202112276A TW202112276A (zh) 2021-04-01

Family

ID=7660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8581A TWI723808B (zh) 2019-09-23 2020-03-16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380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29731A (zh) * 2017-12-28 2019-08-0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軌總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29731A (zh) * 2017-12-28 2019-08-0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軌總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276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7723B2 (en) Interlock device for slide assembly
US8240789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slide assembly
CN102144852B (zh) 滑轨固定装置
US7654624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TWI402046B (zh) 用於滑軌組件之彈性機構
US20130058596A1 (en) Slide assembly with positioning device
TWI629956B (zh) 滑軌總成
US8182054B2 (en) Retraction mechanism for a drawer
US9538845B1 (en) Synchronous mechanism of slide rail
US9961998B2 (en) Driving mechanism and guide fitting for slide rail assembly
US20120308297A1 (en) Locking mechanism of slide assembly
US20150189989A1 (en) Adjustable bracket assembly and slide assembly
CN103462387B (zh) 滑轨总成
TWI411416B (zh) 滑軌連環鎖總成
EP2560470B1 (en) Slide assembly with positioning device
EP2893838A1 (en) Adjustable bracket assembly and slide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TWI723808B (zh) 滑軌之中軌改良結構
US7588299B2 (en) Rail assembly for drawers
JP7078827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ロック装置
CN105124953A (zh) 用于家具的倾斜调节机构
US10602637B2 (en) Convenient two step inner sliding rail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erver sliding rail assembly
JP3196135U (ja) セルフクロージングスライドレールキット
JP7078828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ロック装置
TW201328634A (zh) 滑軌總成的安裝構造
JP2015029875A (ja) 商品前出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