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991B -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991B
TWI717991B TW109103636A TW109103636A TWI717991B TW I717991 B TWI717991 B TW I717991B TW 109103636 A TW109103636 A TW 109103636A TW 109103636 A TW109103636 A TW 109103636A TW I717991 B TWI717991 B TW I7179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terminal
base
card socke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4594A (zh
Inventor
陽尹喆
柳尹鎬
裴秉奎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4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4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99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6Guiding cards; Checking correct operation of card-convey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 G06K7/004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the plurality of cards be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SD card and memory sti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ctuated by an accessory, e.g. cover, locking memb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6Guiding cards; Checking correct operation of card-conveying mechanisms
    • G06K13/067Checking presence, absence, correct position, or moving status of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connectors capable of contact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memory stick and SD card readers shar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contact and the associated signal line, e.g. both using the same signal line for input or output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 G06K7/00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rrect insertion of the card, e.g. end detection switches notifying that the card has been inserted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卡插座,用於安裝SIM卡和SD卡以用於行動通訊終端,並包括基座和殼體,且基座包括:第一端子部,其形成在基座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使第一端子設置於其內;第二端子部,其形成在基座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使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置於其內;以及開關部,其沿基座的長度方向形成在第一端子部的內部;且殼體包括上壁和側壁,側壁從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以連結於基座。殼體包括從上壁延伸以檢測卡托盤插入卡插座的感測部。感測部具有從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並隨後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形狀,且開關部包括配置為與感測部的上表面接觸並防止感測部沿高度方向被抬起的止擋件。

Description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插座和包括所述卡插座的卡連接器,所述卡插座用於用戶辨識模組(SIM)卡和安全數位(SD)卡以安裝在行動通訊終端。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卡插座和包括所述卡插座的卡連接器,所述卡插座用於SIM卡和SD卡以安裝在行動通訊終端中,所述卡插座的長度能夠減小,同時防止由於卡和所述卡插座中的端子之間的接觸阻力而引起卡插座向上鼓出。
在行動電話、手提電腦和其它行動通訊終端中,通常使用包含用戶辨識訊息的用戶身分辨識模組(SIM)卡(包括通用SIM(USIM)卡、標準SIM卡、迷你SIM卡、微型SIM卡、nano SIM卡等)。另外,在這樣的電子設備中,使用安全數位(SD)卡(包括標準SD卡、迷你SD卡、微型SD卡等)來另外地確保數據儲存空間。
近年來,已開發了用於經由單個卡連接器將SIM卡和SD卡兩者安裝在行動通訊終端中的各種技術。用於SIM卡和SD卡 的卡連接器可包括安裝或固定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安裝在卡插座中以支撑卡的卡托盤。SIM卡和/或SD卡典型地裝載到卡托盤上,並且裝載到卡托盤上的SIM卡和/或SD卡可通過卡托盤插入卡插座中而電連接於電子設備。卡托盤可在卡插入卡插座或者卡排出卡插座的方向上移動。固定裝置設置在卡插座的內部,以防止在卡托盤插入卡插座之後在沒有獨立的其它操作的情況下卡托盤從卡插座中排出。
韓國註冊專利公布號10-1630766公開了一種卡插座,其中單獨製造的檢測端子安裝於基座中。因為該專利文獻中的檢測端子與基座是單獨製造的,所以增加了製造成本,並且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多次安裝和取出卡托盤後,卡插座容易變形。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其用於安裝SIM卡和SD卡以安裝在行動通訊終端中,其包括提供能夠同時收容多張(優選三張)卡的空間的卡托盤以及具有形成在殼體上以檢測卡托盤的插入的感測部的卡插座;以及一種包括所述卡插座的卡連接器。
根據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終端以用於安裝SIM卡或SD卡的卡插座,所述卡插座包括基座和殼體。所述 基座可包括:端子部,接觸端子設置在其內;以及開關部,其沿所述基座的長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端子部的內部。所述殼體可包括上壁和側壁,所述側壁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以連結於所述基座,而且所述殼體可包括:感測部,其從所述上壁延伸,以感測卡托盤插入所述卡插座;以及連結部,其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開關部。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開關部可包括止擋件,所述止擋件配置為與所述感測部的上表面接觸,以防止所述感測部沿高度方向被抬起。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感測部可具有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然後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延伸的形狀。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端子部可包括:第一端子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使第一端子設置在其內;以及第二端子部,其形成在所述基座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且使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置在其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開關部可包括開關,所述開關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而所述感測部可配置為當所述卡托盤與所述感測部接觸時沿高度方向向下移動以與所述開關接觸。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連結部可具有形成在其內的凹部,所述凹部使所述開關部的一部分插入其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連結部可包括具有傾斜形狀與所述開關部接觸的楔形部。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感測部可包括傾斜部,所述傾斜部沿長度方向向外延伸並且朝向所述開關部傾斜。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第二端子部可包括:第二-a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形成於其內;以及第二-b端子部,所述第三端子形成於其內;而所述第二-b端子部可設置為沿長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a端子部更靠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部的內前端可沿長度方向上形成為比所述第二-a端子部的內前端更靠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卡插座還可包括:鉸接件,安裝在所述開關部的長度方向的內側;以及排出桿,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部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位置,沿長度方向在所述基座中能夠滑動。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第二端子可包括多個接觸端子,而且在所述多個接觸端子中,與所述第一端子部相鄰並位於長度方向外側的接觸端子可包括主接觸端子和形成在主接觸端子兩側的在最高高度上低於所述主接觸端子的副接觸端子。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終端以用於安裝SIM卡或SD卡的卡連接器,所述卡連接器包括卡插座和卡托 盤,所述卡托盤插入卡插座中。所述卡插座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接觸端子連結的端子部以及形成為沿長度方向比所述端子部更靠內的開關部;以及殼體,連結於所述基座,以形成卡托盤的收容空間。所述殼體可包括:感測部,其從所述殼體延伸,以感測所述卡托盤插入所述卡插座;以及連結部,其從所述殼體沿高度方向上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開關部。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感測部可具有從殼體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然後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形狀。所述開關部可包括止擋件,所述止擋件配置為與所述感測部的上表面接觸,以防止所述感測部沿高度方向被抬起。所述端子部可包括;第一端子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使第一端子設置於其內;以及第二端子部,其形成在所述基座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且使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置於其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卡托盤可包括:第一框架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配置為當被插入所述卡插座的收容空間時與所述感測部接觸;以及第二框架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框架部可配置為在所述卡托盤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可小於所述第二框架部的長度,且所述第二框架部的內前端可形成為比所述第一框架部的內前端更靠內。
根據一實施例,一張第一類型的卡可收容於所述第一框架部內,而一張或多張第二類型比所述第一類型的卡小的卡可收容於所述第二框架部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第二框架部可包括在所述卡托盤的長度方向上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a框架部和第二-b框架部。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卡插座還可包括:鉸接件,安裝在所述開關部的長度方向的內側;以及排出桿,安裝為沿長度方向在所述基座中能夠滑動,並且配置為當與所述鉸接件接觸時將所述卡托盤從所述卡插座中排出。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當卡托盤插入用於安裝SIM卡和SD卡以在行動通訊終端中的卡連接器的卡插座中時,從卡插座的殼體延伸的感測部與從卡插座的基座的底部延伸的開關接觸,並且檢測到卡托盤的插入狀態。因此,省略了單獨感測部的製造和將其安裝在基座中的過程,並且能夠減少製造成本和製造時間。另外,因為從感測部延伸的連結部插入基座的底部,能夠防止由於卡和端子之間的接觸阻力引起的殼體向上鼓出,並且能夠防止由於卡托盤多次反覆安裝和取出引起卡插座的變形。另外,因為感測部形成為沿卡插座的寬度方向與鉸接件相鄰,所以能夠減少卡插座的長度,且由此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行動通訊終端中的卡連接器所占據的空間。
1:卡連接器
10:卡插座
10A:開口
14:殼體
20:卡托盤
30:排出桿
40:鉸接件
100:基座
101:底部
102:第一端子部
103:第二端子部
103A:第二-a端子部
103B:第二-b端子部
104:開關部
104A:第一收容部
104B:第二收容部
104C:插入部
105:凸台部
106:開關
106A:突起部
112:側壁
113:連結突起
114:止擋件
115:第一端子
125:第二端子
126:接觸端子
1261:主接觸端子
1262:副接觸端子
135:第三端子
140:感測部
140A:開口
140B:開口
141:上壁
142:側壁
143:開口
145:第一延伸部
146:第二延伸部
147:傾斜部
147:傾斜面
147B:前端部
148:接觸部
150:連結部
151:第一連結部
151A:楔形部
151B:凹部
152:第二連結部
152A:楔形部
200:框架
210:模板
220:第一框架部
230:第二框架部
231:第二-a框架部
232:第二-b框架部
233:第二-c框架部
240:中間框架部
B1:第一連接部
B2:第二連接部
CL:周邊
L:長度差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在圖1所示的卡連接器中的卡插座和卡托盤分離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卡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4A、圖4B分別是示出圖3所示的感測部的構造從下方觀察以及基座的開關部的構造的立體圖,其中圖4A示出感測部的構造,圖4B示出開關部的構造;圖5是圖1的A標示部分的內部構造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3的B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圖3的C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8是圖1的A標示部分從上方觀察的俯視圖;圖9A、圖9B分別是沿圖8所示的I-I線和II-II線作出的連結部的剖視圖;圖10是示出圖1的卡連接器的俯視圖,其中殼體移除;圖11是示出將卡托盤錯誤地插入卡插座的過程的俯視圖;及圖12是圖11的D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出於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的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例舉出。本發明的正確保護範圍不限於以下列出的實施例或這些實施例的詳細說明。
除非本文另外定義,本發明中使用的所有的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可具有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入員通常所理解的含義。本發明中使用的所有的術語是出於更清楚地解釋本發明而選擇,並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正確保護範圍而選擇。
在本發明中使用的“包括”、“設有”、“具有”等表述應理解為暗含包括其它實施方式的可能性的開放式術語,除非包括相應表達的短語或句子另有指示。
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另外指出,否則本發明中說明的單數形式也可包括複數形式,並且這同樣適用於請求項中說明的單數形式。
在本發明中使用的諸如“第一”、“第二”等的表述可用來簡單地將多個構件彼此區分開,並不限定相應構件的順序或重要性。
在本發明中,應理解的是,如果一個元件涉及“連結於或“連接於另一元件,則意味著該元件可直接連結或連接於 另一元件,或者經由另一新的元件連結或連接於另一元件。
在本發明中使用的諸如“上部”、“上”等的方向表示術語是指在附圖中相對於基座定位殼體的方向,而諸如“下部”、“下”等的方向表示術語指的是其相反的方向。附圖中示出的殼體和基座可不同地定向,並且上述方向指示術語可相應地被解釋。
在本發明的附圖中示出的坐標系示出了X軸、Y軸和Z軸。X軸方向指的是與卡連接器的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Y軸方向指的是與卡連接器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而Z軸方向指的是與卡連接器的高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X軸的正方向指的是寬度方向的一側而負方向指的是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另外,Y軸的正方向指的是長度方向上的內側而負方向指的是在長度方向上的外側。另外,Z軸的正方向指的是高度方向的上側而負方向指的是高度方向的下側。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用於相同或相應的元件。另外,在解釋下面的實施例時,將省略相同或相應元件的冗餘說明。然而,即使省略了對一個元件的說明,也不意味著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包括這樣的一個元件。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卡連接器1的立體 圖,而圖2是示出在圖1所示的卡連接器1中的卡插座10和卡托盤20分離的立體圖。
參閱圖1與圖2,卡連接器1是配置為將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和卡(圖中未示出)電連接的設備。卡連接器1可包括卡插座10和插入卡插座10中的卡托盤20。卡插座10可安裝或者固定於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卡插座10的外表可由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包圍。例如,卡插座10可固定在電子電路板(印刷電路板(PCB))(圖中未示出)上,電子電路板設置在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的內部。卡托盤20可插入卡插座10的開口10A,使卡托盤20可移動地連結於卡插座10。卡插座10可設置有:感測部140,配置為感測卡托盤20的插入;以及止擋件114,配置為防止感測部140沿高度方向(Z方向)被抬起。
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可下載儲存在卡(圖中未示出)中的訊息,或者可將新的訊息上傳到卡(圖中未示出)中。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可為各種設備,例如電腦、行動電話、家用電器、行車記錄儀、閉路電視(CCTV)等。卡(圖中未示出)可為SIM卡、SD卡、或者其它儲存卡。
作為SIM卡,可採用USIM卡。USIM採用形成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的標準方法,並且其中安裝有USIM的USIM卡對應於新式的SIM卡,新式的SIM卡不同於最初開發的SIM卡。 USIM卡可分為標準SIM卡、迷你SIM卡、微型SIM卡、nano SIM卡,這些卡的尺寸日益減小。
SD卡具有用於便攜式行動通訊終端中的記憶卡格式,並且SD卡可根據訊息的儲存方法採用安全數位高容量(SDHC)方法、安全數位擴展容量(SDXC)方法、安全數位輸入輸出(SDIO)方法。SD卡可分為標準SD卡、迷你SD卡、微型SD卡,這些卡的尺寸日益減小。
卡連接器1可稱為卡連接器1能夠使用多張卡(例如三張卡(圖中未示出))的“3合3型”。例如,卡托盤20可收容三張卡(圖中未示出),包括兩張nano SIM卡和一張微型SD卡。當在三張卡(圖中未示出)收容於卡托盤20內情況下且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時,三張卡(圖中未示出)的端子可分別與形成在卡插座10中的端子接觸。下面將詳細說明形成在卡插座10的端子。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卡連接器1的卡插座10的立體分解圖。圖4A、圖4B分別是示出圖3所示的感測部140的構造從下方觀察以及基座的開關部的構造的立體圖。在圖4A中,示出了感測部140的構造,而圖4B示出了開關部104的構造。
參閱圖3,卡插座10可包括:基座100,第一到第三端子115、125、135連結於基座100;殼體14,連結於基座100;鉸接件40,安裝在基座100的一側;以及排出桿30,能夠滑動地安裝 於基座100。
第一至第三端子115、125、135可由導電銅合金材料形成,但不限於此,其它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可替代之。第一至第三端子115、125、135可包括多個接觸端子,並且可通過衝壓加工來製造。第一至第三端子115、125、135可朝向殼體14突出,並且可與卡(圖中未示出)的端子電連接。
通過將成形材料嵌件注塑到設置有第一至第三端子115、125、135的模具(圖中未示出)中,基座100可與第一至第三端子115、125、135一體成型。形成基座100的成形材料可包括液晶聚合物(LCP)材料,但不限於此,並且具有非導電性的非金屬材料可替代之。基座100可包括底部101和側壁112,側壁112沿底部101的周邊形成。多個連結突起113可形成在側壁112的外表面上。
基座100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端子部。端子部可包括:第一端子部102,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X方向),並使第一端子115布置在其內;第二端子部103,形成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X方向),並使第二和第三端子125、135布置在其內;以及開關部104,沿長度方向(Y方向)形成在第一端子部102的內側。
開關部104可包括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延伸的開關106。開關106可朝向第二端子部103延伸。另外,凸台部105可 形成在開關部104的內側的位置以用作鉸接件40的旋轉軸。當排出桿30與鉸接件40接觸時,鉸接件40可圍繞凸台部105旋轉。
第二端子部103包括:第二-a端子部103A,使第二端子125形成於其內;以及第二-b端子部103B,使第三端子135形成於其內。第二-b端子部103B可設置成沿長度方向(Y方向)比第二-a端子部103A更靠內。另外,第一端子部10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內前端可形成為比第二-a端子部103A的長度方向的內前端更靠內。例如,第一端子部102的內前端可形成在第二-b端子部103B的大致中間點上。因此,如圖3所示,在基座100的第一端子部10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內前端處可提供允許開關部104形成於其內的空間。
殼體14可與基座100連結以在它們中形成收容空間。殼體14可由STS304形成,但不限於此,其它金屬材料可替代之。殼體14可通過衝壓加工製造。殼體14可包括上壁141和側壁142,側壁142從上壁141竪直延伸。側壁142可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個開口143。形成在基座100的側壁112上的連結突起113插入形成在殼體14的側壁142上的開口143(如圖4A所示),從而殼體14連結於基座100。
參閱圖3、圖4A與圖4B,殼體14可包括感測部140,感測部140從上壁141朝向基座100的開關部104延伸。感測部140 可配置為當卡托盤20與感測部140接觸時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移動並且與開關106接觸。感測部140可具有從開口140A處的上壁141開始且從寬度方向(X方向)的一側朝向寬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側延伸的形狀。
感測部140可具有從上壁141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延伸、然後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延伸的形狀。感測部140可包括:第一延伸部145,其形成為從上壁141沿寬度方向(X方向)延伸並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146,從第一延伸部145沿寬度方向(X方向)延伸並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延伸。即,當從側面(X-Z平面)觀察時,感測部140可具有大致的V形。
因為第二延伸部146沿高度方向(Z方向)朝上延伸,所以只要沒有其它元件,第二延伸部146的前端就可從開口140A中伸出。為了防止這種情況,開關部104可包括止擋件114,止擋件114配置為與感測部140的上表面接觸以防止感測部140在高度方向(Z方向)上被抬起。
止擋件114可在開關部104中相鄰於開關106形成。止擋件114可形成在與基座100的底部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處。止擋件114可具有沿長度方向(Y方向)向外延伸出的形狀。止擋件114可與感測部140的第二延伸部146的上表面接觸(如圖5所示), 以防止第二延伸部146被過度抬起。
殼體14可包括防止當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時上壁141向上鼓出的連結部150。連結部150可包括:第一連結部151,平行於寬度方向(X方向)形成;以及第二連結部152,平行於長度方向(Y方向)形成。參照圖3,開關部104可包括:第一收容部104A,第一連結部151插入其中;以及第二收容部104B,第二連結部152插入其中。下面將提供其詳細說明。
卡托盤20可包括框架200和形成在框架200的一側的模板(mold)210。框架200可包括:第一框架部220,形成在寬度方向(X方向)的一側,並且配置為當插入卡插座10的收容空間時與感測部140接觸;以及第二框架部230,形成在寬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側。例如,第一框架部220和第二框架部230可具有從中間框架部240朝向沿寬度方向(X方向)的兩側延伸的形狀。
參照圖3,沿卡托盤20的長度方向(Y方向),第一框架部220的長度可小於第二框架部230的長度。即,第二框架部230的內前端可形成為比第一框架部220的內前端更靠內。另外,第一框架部220的內前端可配置為與感測部140接觸。
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可收容於第一框架部220,而比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小的第二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可收容於第二框架部230。第二類型(圖中未示出)的兩 張卡可收容於第二框架部230。為此,第二框架部230可包括與寬度方向(X方向)平行地布置的第二-a框架部231和第二-b框架部232。第二-c框架部233可形成在第二-a框架部231和第二-b框架部232之間,以將第二-a框架部231和第二-b框架部232彼此隔開。
例如,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可包括微型SD卡。另外,第二類型的兩張卡(圖中未示出)可分別包括nano SIM卡。相應地,因為三張卡(圖中未示出)能收容於卡連接器1,所以用戶能夠確保除了固定在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中的記憶體外,還有一額外的記憶體,並且還可提供能夠在其它國家使用的兩張SIM卡,這樣即使當用戶去往其他國家時,也不會給用戶帶來使用本地SIM卡的不便。
圖5是圖1的A標示部分的內部構造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3的B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圖3的C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參照圖6,感測部140可包括:第一延伸部145,其從形成在開口140A的一側的周邊CL朝向寬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側延伸;第二延伸部146,其從第一延伸部145朝向寬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側進一步延伸;以及傾斜部147,從第二延伸部146沿長度方向(Y方向)向外延伸。傾斜部147可形成為朝向開關部104傾斜。參照圖1,當卡連接器1的組裝完成時,傾斜部147的前 端部147B可隱藏在基座內
當將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時,卡托盤20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內前端(例如,第一框架部220的內前端)與傾斜部147的傾斜面147A接觸,從而使感測部140沿高度方向(Z方向)朝向開關部104向下移動。
參照圖5,在殼體14剛好連結於基座100之後,如虛線所示,感測部140的第二延伸部146可定位在止擋件114上方。此後,當感測部140沿高度方向(Z方向)被向下按壓時,如實線所示,感測部140的第二延伸部146沿高度方向(Z方向)移動到止擋件114的下方。在該狀態下,第二延伸部146施加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推動止擋件114的力,且與之反應地,止擋件114施加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推動第二延伸部146的力。因此,預加載通過止擋件114而施加於第二延伸部146。
圖5是示出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之前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以實線示出的感測部140的第二延伸部146可具有與殼體140的上壁141平行的形狀,或者可具有沿高度方向(Z方向)朝上的形狀。然而,在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之前,第二延伸部146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延伸的同時被止擋件114按壓。此後,當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時,傾斜部147可被卡托盤20按壓並且第二延伸部146可沿高度方向(Z方向)面朝下。
因此,即使當殼體14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或者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凹時,感測部140也可執行其自身的功能,而不會使感測部140變形。當殼體14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時,止擋件114可使第二延伸部146旋動(precess),由此防止感測部140被抬起。另外,即使在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之前,第二延伸部146也是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延伸的。因此,即使殼體14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凹時,感測部140也不會與沿高度方向(Z方向)位於感測部140下方的開關106接觸,由此能夠防止發生短路。因此,無論殼體14是否變形(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或者向下凹),能夠始終恆定地保持感測部140的高度(Z軸),並且能夠防止開關106短路。
參照圖7,開關106可具有從開關部104向寬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側延伸的形狀。具有彎曲表面的突起部106A可形成在開關106的前端。突起部106A可配置為當感測部140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移動時與接觸部148的下表面接觸,接觸部148形成在感測部140的第二延伸部146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前端。在這種情況下,感測部140可向發送行動通訊終端(圖中未示出)的控制器發送指示卡托盤20插入卡插座10的訊號。因為突起部106A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突出,所以能夠增強開關106和感測部140之間的接觸特性。
因為感測部140從殼體14的上壁141延伸,所以相對單獨製造感測部140並將其安裝在基座100的情況,能夠節省成本。即,在殼體14的製造過程中,感測部140可通過衝壓與殼體14的上壁141一體成型。
另外,由於感測部140從殼體14的上壁141延伸,所以,即使感測部140因與卡托盤20的接觸而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移動,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作用的恢復力也會施加於感測部140。因此,即使卡托盤20多次安裝和取出於卡插座10,感測部140也不會變形並且可保持其原有的形狀。
圖8是圖1的A標示部分從上方觀察的俯視圖。圖9A、圖9B分別是沿圖8所示的I-I線和II-II線作出的連結部150的剖視圖。在下文中,將說明能夠防止殼體14向上鼓出的連結部150的結構。
參照圖8、圖9A和圖9B,殼體14可包括連結部150,連結部150從上壁141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延伸以插入開關部104。連結部150可包括:第一連結部151,其從第一連接部B1延伸,第一連接部B1形成在開口140A內側的位置;以及第二連結部152,其從第二連接部B2延伸,第二連接部B2形成在開口140B的另一側。穿過第一連接部B1的寬度的方向(X方向)和穿過第二連接部B2的寬度的方向(Y方向)可彼此垂直。
開關部104可包括:第一收容部104A,第一連結部151插入其中;以及第二收容部104B,第二連結部152插入其中。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二連結部152可具有這樣的結構,即將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二連結部152插入第一收容部104A和第二收容部104B之後,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二連結部152不容易脫出。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二連結部152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
參照圖9A,第一連結部151可具有傾斜形狀(即楔形)以與第一收容部104A的內表面接觸。第一連結部151可包括楔形部151A,楔形部151A從第一連結部151的寬度方向(X方向)的兩側延伸。楔形部151A可以多個設置,並且多個楔形部151A可與第一收容部104A的內表面接觸。另外,第一連結部151可具有凹部151B,凹部151B形成在第一連結部151內,以使開關部104的一部分(即插入部104C)插入凹部151B。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連結部151的內表面可與插入部104C的外表面接觸。
因為包括楔形部151A的第一連結部151的寬度略大於第一收容部104A的寬度,所以可在楔形部151A和第一收容部104A之間引起干涉,從而可增大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一收容部104A的內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另外,第一連結部151具有使外表面和內表面與第一收容部104A接觸的結構。因此,當外力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施加於第一連結部151時,第一連結部151和第一 收容部104A之間的摩擦力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施加,使第一連結部151不容易脫出第一收容部104A。
參照圖9B,第二連結部152可具有傾斜形狀(即楔形)以與第二收容部104B的內表面接觸。第二連結部152可包括楔形部152A,楔形部152A從第二連結部15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兩側延伸。楔形部152A可以多個設置,並且多個楔形部152A可與第二收容部104B的內表面接觸。
因為包括楔形部152A的第二連結部152的寬度略大於第二收容部104B的寬度,所以可在楔形部152A和第二收容部104B之間引起干涉,從而可增大第二連結部152和第二收容部104B的內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因此,當外力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施加於第二連結部152時,第二連結部152和第二收容部104B之間的摩擦力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施加,使第二連結部152不容易脫出第二收容部104B。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8、圖9A、圖9B、圖3和圖4A、圖4B給出的構造來說明卡插座10的殼體14的向上鼓出現象和防止該現象的連結部150的操作。一張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可收容於卡托盤20的第一框架部220內,而兩張第二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可收容於第二框架部230內。因此,當兩張第二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與第二端子125和第三端子135接觸時,殼體14的 上壁141可能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以及因兩張第二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的端子與第二端子125和第三端子135之間的接觸阻力而可能彎曲。另外,當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與第一端子115接觸時,殼體14的上壁141可能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並且因第一類型的卡的端子和第一端子115之間的接觸阻力而可能彎曲。由兩張第二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引起的接觸阻力可能大於由第一類型的卡(圖中未示出)引起的接觸阻力。
需要一種構造,其通過施加向下方向(Z方向)的力來保持感測部140,即使殼體14的上壁141向上鼓出,也能防止感測部140的高度發生變化。當殼體14的上壁141開始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鼓出時,上述連結部150(圖9A和圖9B)發揮作用,以阻止感測部140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上移動,且結果是,感測部140的高度不會發生改變。因此,即使卡托盤20多次安裝和取出於卡插座10,感測部140和開關106的接觸性能也不會惡化並且恆定地被保持。
圖10是示出圖1的卡連接器1的俯視圖,其中殼體14移除。為了便於說明,卡(圖中未示出)未插入圖10所示的卡托盤20。
當排出桿30在用戶施加的外力的作用下沿長度方向(Y方向)向內移動時,排出桿30的前端可與鉸接件40的一端接觸,並且可使鉸接件4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以圖10所示的狀態為 參照)。在這種情況下,鉸接件40的另一端可與中間框架部240的內前端接觸,並且可將在長度方向上向外推動的力施加給卡托盤20。因此,卡托盤20可從卡插座10中被排出。
參照圖10,開關部104可設置在基座100中的第一框架部220的內部區域。如果開關部104設置在基座100中的第二框架部230的內部區域,那麽卡插座10別無選擇且只能使長度增加到達到開關部104的長度。根據一實施例,因為開關部104不設置在基座100中的第二框架部230的內部區域,所以基座100的長度和框架200的長度之間的長度差L能夠最小化。另外,因為第一端子部102形成為比開關部104沿長度方向(Y方向)更靠外,所以能夠減少第一框架部220的長度。
圖11是示出當卡托盤20錯誤地插入卡插座10(即卡托盤20上下顛倒錯誤地插入)並且隨後再取出卡托盤20時將卡托盤20從卡插座10取出過程的俯視圖。圖12是圖11的D標示部分的局部放大體圖。為了便於說明,圖11和圖12示出了將殼體14從卡插座10移除的狀態。
參閱圖11與圖12,形成在第二-a端子部103A內的第二端子125可沿長度方向(Y方向)以兩排布置。同樣地,形成在第二-b端子部103B內的第三端子135可沿長度方向(Y方向)以兩排布置。
第二端子125可包括多個接觸端子,多個接觸端子中與第一端子部102相鄰並且位於長度方向(Y方向)的外側的接觸端子126可具有與其它接觸端子不同的構造。其它接觸端子可形成為兩排的主接觸端子和副接觸端子。另一方面,接觸端子126可形成為三排,可包括主接觸端子1261和形成在主接觸端子1261兩側的在最高高度上低於主接觸端子1261的副接觸端子1262。
參照圖11,當卡托盤20上下顛倒錯誤地插入卡插座10並隨後再取出卡托盤20時,第二框架部230的內表面可能與接觸端子126接觸。如果接觸端子126形成為兩排,則主接觸端子1261首先與第二框架部230的內表面接觸,並且主接觸端子1261可能被損壞。在一實施例中,接觸端子126形成為兩排,副接觸端子1262先於主接觸端子1261與第二框架部230的內表面接觸。因為副接觸端子1262在最高高度上低於主接觸端子1261,所以當副接觸端子1262與第二框架部230的內表面接觸時,整個接觸端子126沿高度方向(Z方向)向下移動。因此,不會通過第二框架部230使主接觸端子1261變形,就能夠將卡托盤20從卡插座10取出。
儘管已經基於上述一些實施例和附圖所示的示例說明了本發明的技術構思,但應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理解的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和範圍的情況下,能夠在該範圍內作出各種替換、修改和改變。另外,應理解的是,這 種替換、修改和改變屬本發明所附的請求項的範圍。
14:殼體
140:感測部
140A:開口
141:上壁
145:第一延伸部
146:第二延伸部
150:連結部
151:第一連結部
152:第二連結部

Claims (19)

  1. 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終端以用於安裝SIM卡或SD卡的卡插座,其中,所述卡插座包括基座和殼體,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端子部,接觸端子設置在其內;以及開關部,其沿所述基座的長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端子部的內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上壁和側壁,所述側壁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以連結於所述基座,其中,所述殼體包括:感測部,其從所述上壁延伸,以感測卡托盤插入所述卡插座;以及連結部,其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開關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開關部包括止擋件,所述止擋件配置為與所述感測部的上表面接觸,以防止所述感測部沿高度方向被抬起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感測部具有從所述上壁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然後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延伸的形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一端子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使第一端子設置在其內;以及第二端子部,其形成在所述基座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且使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置在其內。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開關部包括開關,所述開關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感測部配置為當所述卡托盤與所述感測部接觸時沿高度方向向下移動以與所述開關接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連結部具有形成在其內的凹部,所述凹部使所述開關部的一部分插入其內。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連結部包括具有傾斜形狀與所述開關部接觸的楔形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感測部包括傾斜部,所述傾斜部沿長度方向向外延伸並且朝向所述開關部傾斜。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第二端子部包括:第二-a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形成於其內;以及第二-b端子部,所述第三端子形成於其內;其中,所述第二-b端子部設置為沿長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a端子部更靠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的內前端沿長度方向上形成為比所述第二-a端子部的內前端更靠內。
  11.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卡插座,還包括:鉸接件,安裝在所述開關部的長度方向的內側;以及排出桿,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部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位置,沿長度方向在所述基座中能夠滑動。
  12.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卡插座,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多個接觸端子,其中,在所述多個接觸端子中,與所述第一端子部相 鄰並位於長度方向外側的接觸端子包括主接觸端子和形成在主接觸端子兩側的在最高高度上低於所述主接觸端子的副接觸端子。
  13. 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終端以用於安裝SIM卡或SD卡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卡連接器包括卡插座和卡托盤,所述卡托盤插入卡插座中,其中,所述卡插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接觸端子連結的端子部以及形成為沿長度方向比所述端子部更靠內的開關部;以及殼體,連結於所述基座,以形成卡托盤的收容空間,其中,所述殼體包括:感測部,其從所述殼體延伸,以感測所述卡托盤插入所述卡插座;以及連結部,其從所述殼體沿高度方向上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開關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感測部具有從殼體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然後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形狀,其中,所述開關部包括止擋件,所述止擋件配置為與所述感測部的上表面接觸,以防止所述感測部沿高度方向被抬起,其中,所述端子部包括;第一端子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使第一端子設置於其內;以及第二端子部,其形成在所述基座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且使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設置於其內。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卡托盤包括:第一框架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一側,並且配置為當被插入所述卡插座的收容空間時與所述感測部接觸;以及第二框架部,其形成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框架部配置為在所述卡托盤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可小於所述第二框架部的長度,其中,所述第二框架部的內前端形成為比所述第一框架部的內前端更靠內。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一張第一類型的卡收容於所述第一框架部內,而一張或多張第二類型比所述第一類型的卡小的卡收容於所述第二框架部內。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框架部包括在所述卡托盤的長度方向上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a框架部和第二-b框架部。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卡插座還包括:鉸接件,安裝在所述開關部的長度方向的內側;以及排出桿,安裝為沿長度方向在所述基座中能夠滑動,並且配置為當與所述鉸接件接觸時將所述卡托盤從所述卡插座中排出。
TW109103636A 2019-03-12 2020-02-06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TWI717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8346 2019-03-12
KR1020190028346A KR102120399B1 (ko) 2019-03-12 2019-03-12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멀티 카드 소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카드 커넥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4594A TW202034594A (zh) 2020-09-16
TWI717991B true TWI717991B (zh) 2021-02-01

Family

ID=7108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636A TWI717991B (zh) 2019-03-12 2020-02-06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6430B2 (zh)
KR (1) KR102120399B1 (zh)
CN (1) CN111697399B (zh)
TW (1) TWI717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9015B2 (en) * 2019-10-10 2022-09-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device placement to control a signal path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20220090140A (ko) * 2020-12-22 202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드 트레이의 혼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30059491A (ko) * 2021-10-26 2023-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6043A (ja) * 2007-06-29 2009-01-2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CN201230059Y (zh) * 2008-04-30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201637292A (zh) * 2015-04-15 2016-10-16 Molex Inc 卡連接器
CN107533625A (zh) * 2015-12-31 2018-01-02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插座、卡连接器及卡插座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5357U (en) 2003-01-14 2004-04-21 Li-Jen Chen Improved contact elastic sheet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7357653B2 (en) * 2005-06-06 2008-04-15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Dual-slot memory card adapter
CN2847573Y (zh) * 2005-11-22 2006-12-13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4371154B2 (ja) 2007-06-29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JP4808743B2 (ja) * 2008-04-24 2011-11-0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346176U (en) * 2008-04-28 2008-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erminal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30272Y (zh) * 2009-04-29 2010-03-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TWM368881U (en) * 2009-05-19 2009-11-1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Card connector capable of detecting the insertion of a card
CN201797115U (zh) * 2010-09-01 2011-04-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US8298021B2 (en) * 2010-11-04 2012-10-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acting terminal
CN202111267U (zh) * 2011-04-29 2012-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8568174B2 (en) * 2012-02-24 2013-10-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N105449470B (zh) 2014-07-29 2018-02-16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101630766B1 (ko) 2014-10-17 2016-06-15 몰렉스 엘엘씨 전자기기용 카드 소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6043A (ja) * 2007-06-29 2009-01-2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CN201230059Y (zh) * 2008-04-30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201637292A (zh) * 2015-04-15 2016-10-16 Molex Inc 卡連接器
CN107533625A (zh) * 2015-12-31 2018-01-02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插座、卡连接器及卡插座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7399B (zh) 2021-08-31
US20200293841A1 (en) 2020-09-17
KR102120399B1 (ko) 2020-06-08
CN111697399A (zh) 2020-09-22
US11176430B2 (en) 2021-11-16
TW202034594A (zh) 202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7991B (zh)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KR101349639B1 (ko) 일체형 감지스위치를 갖는 메모리카드 및 sim카드장착소켓
US7416428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9318830B2 (en) SIM card socket and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556534B1 (en) Dual-card connector
CN104935689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存储卡和sim卡的安装插口
US812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dapter and receptacle
US20140045364A1 (en) Connector
JP2002157056A (ja) カード接続用アダプタ
EP2790388B1 (en) Board assembly
US11375631B2 (en) Mobile terminal
CN211182583U (zh) 卡座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WO2021056817A1 (zh) 卡座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KR102381981B1 (ko) 카드 커넥터
JP2007012348A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KR102332328B1 (ko) 카드 커넥터
KR102549242B1 (ko) 카드 커넥터
KR20050055412A (ko) 이종 메모리 카드 겸용 소켓
KR101787461B1 (ko) 메모리 카드
CN10702637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TWI433407B (zh) 卡片連接器
US20050176284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KR200407993Y1 (ko) 소형 메모리 카드 어댑터
CN116435815A (zh) 卡容置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60026490A (ko) 서로 다른 종류의 카드와 접속 가능한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