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407B - 卡片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片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3407B
TWI433407B TW100135213A TW100135213A TWI433407B TW I433407 B TWI433407 B TW I433407B TW 100135213 A TW100135213 A TW 100135213A TW 100135213 A TW100135213 A TW 100135213A TW I433407 B TWI433407 B TW I4334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interface
baffle
c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5046A (zh
Inventor
wei ran Lin
Yu Chen Liu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Corp
Priority to TW100135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34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5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407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卡片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一種卡片連接器,尤指一種能容置並電連接兩種卡片之卡片連接器。
於行動電話服務系統中,用於儲存之使用者身份識別資料的智慧卡,即使用者身份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隨著手機小型化,早期版本的SIM卡尺寸已顯太大,故目前常使用的為Mini SIM卡。而近年發展出的Micro SIM卡亦為一縮小尺寸的SIM卡,約為Mini SIM卡的一半,不過兩者的接觸點位置並無不同。目前此Mini SIM卡和Micro SIM卡均有許多產品在使用。然而,目前手機內的卡片連接器多僅能適用單一卡片尺寸或尺寸相近之多種卡片,若需於同一卡片連接器內兼容兩種尺寸差異頗大之卡片,則可能需額外的轉接卡或是將該卡片連接器的連接機構設計得更複雜。前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後者造成該卡片連接器的結構體積大幅增加,影響手機內其他組件的設置,有礙手機的小型化趨勢。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卡片連接器,其結構簡單而能容置並電連接尺寸差異頗大之二卡片。
本發明之卡片連接器用於容置並電連接一第一卡片及一第二卡片,該第一卡片具有一第一寬度及一第一長度,該第二卡片具有一第二寬度及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寬度,該卡片連接器包含一承座及一擋件。該承座包含一本體、一第一電連接介面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該本體形成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底部,該第一電連接介面及該第二電連接介面設置於該底部。該擋件包含一擋板並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卡片可放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第一電連接介面電連接,以及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板位於該第一電連接介面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之間使得該第二卡片可放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被該擋板侷限以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電連接。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卡片連接器之承座本身即可容置尺寸較大的第一卡片,並能利用與承座連接之可動擋件形成拘束結構以精確容置尺寸較小的第二卡片。換言之,本發明不使用額外的轉接卡即能切換該卡片連接器之容置結構以容置該第一卡片及該第二卡片,並且該卡片連接器之體積無需過度增加即可使該擋件運作,故該卡片連接器仍容易設置於原設置環境中,於實作上可無需改變或僅些微改變鄰近電子元件的設置位置。因此,本發明能解決習知技術中卡片連接器因使用轉接卡所造成的不便或因採用複雜的連接機構設計所造成結構體積大幅增加的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1之示意圖,第2圖為卡片連接器1於另一狀態之示意圖。卡片連接器1能容置並電連接一第一卡片2(繪示於第1圖中)及一第二卡片3(繪示於第2圖中)。第一卡片2具有一第一寬度W2及一第一長度L2,第二卡片3具有一第二寬度W3及一第二長度L3,第二長度L3小於或等於第一寬度W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卡片2係一Mini SIM卡,第二卡片3係一Micro SIM卡,因此,第一寬度W2為15 mm,第一長度L2為25 mm,第二寬度W3為12 mm,第二長度L3為15 mm,即等於第一寬度W2;於實作上,本發明亦可應用於第二長度L3小於第一寬度W2之實施例。
卡片連接器1包含一承座12及一擋件14。承座12包含一本體122、一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126。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分別包含六個彈性接觸點並均以虛線框表示於圖中。本體122包含一底部1222及三側壁1224a、1224b、1224c,本體122藉由底部1222及側壁1224a、1224b、1224c形成一容置空間1226,其中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露出設置於底部1222。補充說明的是,於實際應用上,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通常由金屬彈片實現,卡片連接器1亦通常焊接至一電路板上,若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之連接腳位尺寸規格相同,且該電路板僅提供一組焊接墊供單一連接介面焊接時,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之彈性接觸點可先相互結合以產生單一組焊接腳位,以焊接至該組焊接墊。此實現細節可為熟知技藝者輕易完成,不另贅述;前述關於第一電連接介面及第二電連接介面之說明於後文中亦適用,不再贅述。
此外,承座12亦包含二壓板128a、128b對應設置於相對的側壁1224a、1224b上,使得容置空間1226形成一插槽,該插槽具有一開口1228,相對側壁1224c;其中第二電連接介面126相對第一電連接介面124靠近開口1228設置,開口1228的寬度大致等於第一寬度W2,亦大致等於第二長度L3。因此,第一卡片2及第二卡片3均可經由開口1228插入該插槽中並為壓板128a、128b緊壓。擋件14包含一擋板142、一蓋板144及二樞接部146a、146b。擋件14經由樞接部146a、146b分別樞接至本體122之相對的側壁1224a、1224b上,此能產生穩定的轉動,因此擋件14能於一第一位置(如第1圖所示之狀態)及一第二位置(如第2圖所示之狀態)之間移動。
當擋件14轉動以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第1圖所示,擋板142大致緊貼於側壁1224c,蓋板144與底部1222間形成一間距1230,略大於第一卡片2之厚度,以容許第一卡片2插入。此時,第一卡片2即可自開口1228插入容置空間1226中並與第一電連接介面124電連接。補充說明的是,第一電連接介面1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126腳位尺寸雖相同,但設置方向不同,因此於第一卡片2插入容置空間1226之過程中,第一卡片2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間不會有電連接的情形發生。於另一方面,當擋件14轉動以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第2圖所示,擋板142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1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可自開口1228插入容置空間1226並被擋板142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電連接。此時,由於容置空間1226被擋板142分隔,自開口1228插入之第二卡片3僅能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電連接,而無法接觸到第一電連接介面124,故第二卡片3與第一電連接介面124間不會有電連接的情形發生。因此,第一卡片2及第二卡片3可穩定且可靠地與卡片連接器1銜接。
請參閱第3圖及第4圖,第3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4之示意圖,第4圖為卡片連接器4沿第3圖中線X-X之剖面圖。卡片連接器4與卡片連接器1之結構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卡片連接器4之擋件15不具有大面積的蓋板144,故活動區域較小。於本實施例中,承座13之本體123之底部1222具有一凹槽1232,用以容置擋件15之擋板143。藉此,當擋件15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者,擋板143容置於凹槽1232內,第一卡片2(請參閱第1圖)即可放置於承座13以與第一電連接介面124電連接;並且當擋件15轉動以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圖中實線所示者,擋板143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1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請參閱第2圖)即可放置於承座13並被擋板143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電連接。補充說明的是,擋件15的結構相對擋件14較小,為便於轉動擋件15,實作上可於擋板143上開孔以便使用者以細小物件勾轉擋件15,例如指甲。
請參閱第5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5之示意圖。卡片連接器5包含一承座52及一擋件54。承座52包含一本體522、一第一電連接介面524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526。本體522形成一容置空間5226並於容置空間5226內具有一底部5222及一側壁5224,第一電連接介面5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526設置於底部5222。與卡片連接器1相較,卡片連接器5之擋件54之轉動方向不同於卡片連接器1之擋件14。於本實施例中,側壁5224具有一凹槽5228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5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526之間,擋件54大致呈一棒狀物,樞接於凹槽5228,擋件54之自由端部即為擋件54之擋板542;同樣地,擋件54能相對於側壁5224旋轉以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藉此,當擋件54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者,擋板542容置於凹槽5228內,第一卡片2(請參閱第1圖)即可放置於容置空間5226中以與第一電連接介面524電連接;並且當擋件54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圖中實線所示者,擋板542突出於凹槽5228,擋板542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5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5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請參閱第2圖)即可放置於容置空間5226中並被擋板542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526電連接。
補充說明的是,於實作上,擋件54上可設計突柱、導角、溝槽等結構以便於使用者勾轉擋件54。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凹槽5228之一端封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於實作上,凹槽5228可直接貫穿側壁5224,使得擋件54長度可增加,擋板542侷限第二卡片3的效果更佳,亦便於使用者勾轉擋件54。再補充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擋件54僅設置於單側側壁5224,於實作上,於相對側之側壁5225上亦得設置擋件54,有助於擋止第二卡片3的穩定性。
請參閱第6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6之俯視圖。卡片連接器6包含一承座62及一擋件64。承座62包含一本體622、一第一電連接介面624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626。本體622形成一容置空間6226並於容置空間6226內具有一底部6222及一側壁6224,第一電連接介面6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626設置於底部6222。側壁6224具有一凹槽6228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6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626之間。擋件64能相對側壁6224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擋件64包含一擋板642及一彈性體644(以粗實線表示),擋板642可滑動地設置於凹槽6228內,彈性體644,例如彈簧的一端與擋板642連結,另一端連結於凹槽6228,使得擋板642能相對側壁6224移動。藉此,當擋件64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者,擋板642容置於凹槽6228內;實作上可自卡片連接器6上方(即圖紙上方)以第一卡片2(請參閱第1圖)之側邊擠壓擋板642使之縮入凹槽6228內,此時第一卡片2即可接著完整放置於容置空間6226中以與第一電連接介面624電連接。另一方面,當擋件64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圖中實線所示者,因無外物擠壓擋板642,故擋板642因彈性體644的彈力而突出於凹槽6228,擋板642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6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6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請參閱第2圖)即可放置於容置空間6226中並被擋板642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626電連接。於本實施中,第二卡片3可採自卡片連接器6上方向下放置或自卡片連接器6側邊插入。補充說明的是,第一卡片2放置於承座62後,雖擋板642因彈性體644、第一電連接介面6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626的彈力而有將第一卡片2頂出的傾向,但實作上可於承座62上設置卡點結構,以與第一卡片2產生些許的干涉配合,即可防止第一卡片2意外脫出,又或於承座62上設置固持彈片,夾住第一卡片2,亦可防止第一卡片2意外脫出。前述兩者均可為熟知技藝者輕易完成,故其具體實施細節不另贅述。
再補充說明的是,於第6圖中第一卡片2雖採由上向下放置於承座,但於實作上,亦可設變承座62之結構以利第一卡片2自承座62下側插入承座62。請參閱第7圖,其為基於第6圖中卡片連接器6結構而改採下方開口之承座63示意圖。承座63與承座62結構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承座62開口在右側,而承座63開口在下方。此時,第一卡片2及第二卡片3即可自承座63下側插入。同樣地,第一卡片2放置於承座63後,亦可能因彈性體644的彈力而有將第一卡片2頂出的傾向,故實作上亦得於承座63上增設卡點結構、固持彈片(如前述實施例中之壓板128a、128b)或干涉配合結構等以防止第一卡片2脫出,其說明如前述,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8圖及第9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7之示意圖,第9圖為卡片連接器7沿第8圖中線Y-Y之剖面圖。卡片連接器7包含一承座72及一擋件74。承座72包含一本體722、一第一電連接介面724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726。本體722形成一容置空間7226並於容置空間7226內具有一底部7222,第一電連接介面7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726設置於底部7222。底部7222具有一凹槽7228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7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726之間。擋件74能相對底部7222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擋件74包含一擋板742及一彈性體744(以粗實線表示),擋板742可滑動地設置於凹槽7228內,彈性體744的一端與擋板742連結,另一端連結於凹槽7228,使得擋板742能相對底部7222移動。藉此,當擋件74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者,擋板742容置於凹槽7228內;實作上可自卡片連接器7上方以第一卡片2(請參閱第1圖)向下擠壓擋板742使之縮入凹槽7228內,此時第一卡片2即可放置於容置空間7226中以與第一電連接介面724電連接。另一方向,當擋件74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圖中實線所示者,因無外物擠壓擋板742,故擋板742因彈性體744的彈力而突出於凹槽7228,擋板742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7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7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請參閱第2圖)即可放置於容置空間7226中並被擋板742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726電連接。於本實施中,第二卡片3可採自卡片連接器7上方向下放置或自卡片連接器7側邊插入。補充說明的是,關於防止第一卡片2脫出承座72之說明,請參閱前述關於防止第一卡片2脫出承座62之說明,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0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8之示意圖。卡片連接器8包含一承座82及一擋件84。承座82包含一本體822、一第一電連接介面824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826。本體822形成一容置空間8226並於容置空間8226內具有一底部8222及二相對的側壁8224a、8224b,第一電連接介面824及第二電連接介面826設置於底部8222。側壁8224a、8224b分別於其外側上形成一滑軌8228,擋件84包含一擋板842及二滑動部844,擋件84經由滑動部844之導柱8442滑動設置於滑軌8228上以能相對側壁8224a、8224b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其中擋件84以橫跨的方式與本體822銜接,有助於擋件84滑動時的穩定性。藉此,當擋件84位於該第一位置時,如圖中虛線所示者,第一卡片2(請參閱第1圖)可放置於容置空間8226中並與第一電連接介面824電連接;並且當擋件84位於該第二位置時,如圖中實線所示者,擋板84位於第一電連接介面824與第二電連接介面826之間使得第二卡片3(請參閱第2圖)可放置於容置空間8226中並被擋板842侷限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826電連接。補充說明的是,於實作上,滑軌8228亦得形成於側壁8224a、8224b內側,而擋件84亦得延伸彎折至側壁8224a、8224b外側以仍能橫跨本體822。
於前述各實施例中,第二卡片3之第二長度L3略等於容置空間1226、5226、6226、7226、8226形成之插槽開口寬度,但本發明適用之第二卡片不以此為限。請參閱第11圖及第12圖,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9之示意圖,第12圖為卡片連接器9沿第11圖中線Z-Z之剖面圖。於本實施例中,卡片連接器9與卡片連接器1之結構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卡片連接器9更包含一長度限位機構96位於本體922之側壁1225上。長度限位機構96包含一彈性體962(以粗實線表示於第12圖中)與一長度止擋件964,彈性體962的一端與側壁1225連結,另一端與止擋件964連結,使得長度止擋件964能相對側壁1225移動。藉此,當一第二卡片32(以虛線繪示於第12圖中)之第二長度L4小於第一寬度W2(即插槽開口寬度),且第二卡片32放置於容置空間1226中時,第二卡片32被長度止擋件964限位,以與第二電連接介面126電連接。補充說明的是,因長度止擋件964係可移動的,故卡片連接器9可適用第二長度L4落於一定長度範圍內之第二卡片32,於本實施例中,該長度範圍最大值即第一寬度W2,最小值即長度止擋件964於未受外力下與側壁1224a間之距離。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長度限位機構96係設置於側壁1225之凹槽1234內,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單純以一平板作為長度止擋件964,彈性體962之兩端則直接連接該平板及側壁1225之壁面。
如前述各實施例之說明,本發明之卡片連接器之承座本身可容置尺寸較大的第一卡片,並利用直接與承座連接之可動擋件形成拘束結構以精確容置尺寸較小的第二卡片,該可動擋件之運作機構簡單,無需過大的設置體積,故該卡片連接器之配置面積與僅適用於單一第一卡片之卡片連接器之配置面積相當;換言之,原則上,本發明之卡片連接器可直接取代僅適用於單一第一卡片之卡片連接器,使得配置有本發明之卡片連接器即可讀取兩種卡片尺寸(即第一卡片及第二卡片),而無需對其他零組件進行設變,有助於抑制產品變更設計成本。因此於前述實施例中,卡片連接器1、4、5、6、7、8、9均可使用Mini SIM卡及Micro SIM卡,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因此,本發明解決習知技術中卡片連接器因使用轉接卡所造成的不便或因採用複雜的連接機構設計所造成結構體積大幅增加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4、5、6、7、8、9...卡片連接器
2...第一卡片
3、32...第二卡片
12、13、52、62、72、82...承座
14、15、54、64、74、84...擋件
96...長度限位機構
122、123、522、622、722、822、922...本體
124、524、624、724、824...第一電連接介面
126、526、626、726、826...第二電連接介面
128a、128b...壓板
142、143、542、642、742、842...擋板
144...蓋板
146a、146b...樞接部
644、744、962...彈性體
844...滑動部
964...長度止擋件
1222、5222、6222、7222、8222...底部
1224a、1224b、1224c、1225、5224、5225、6224...側壁
1226、5226、6226、7226、8226...容置空間
1228...開口
1230...間距
1232、1234、5228、6228、7228...凹槽
8228...滑軌
8442...導柱
L2...第一長度
L3...第二長度
W2...第一寬度
W3...第二寬度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中卡片連接器於另一狀態之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中卡片連接器沿線X-X之剖面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俯視圖。
第7圖為基於第6圖中卡片連接器結構而改採下方開口之承座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9圖為第8圖中卡片連接器沿線Y-Y之剖面圖。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卡片連接器之示意圖。
第12圖為第11圖中卡片連接器沿線Z-Z之剖面圖。
1...卡片連接器
3...第二卡片
12...承座
14...擋件
122...本體
124...第一電連接介面
126...第二電連接介面
128a、128b...壓板
142...擋板
144...蓋板
146a、146b...樞接部
1222...底部
1224a、1224b、1224c...側壁
1226...容置空間
1228...開口
L3...第二長度
W3...第二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卡片連接器,用於容置並電連接一第一卡片及一第二卡片,該第一卡片具有一第一寬度及一第一長度,該第二卡片具有一第二寬度及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寬度,該卡片連接器包含:一承座,包含一本體、一第一電連接介面及一第二電連接介面,該本體形成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底部,該第一電連接介面及該第二電連接介面設置於該底部;以及一擋件,包含一擋板並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卡片可放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與該第一電連接介面電連接,以及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板位於該第一電連接介面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之間使得該第二卡片可放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並被該擋板侷限以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電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本體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側壁,且該卡片連接器更包含一長度限位機構位於該側壁上,該長度限位機構包含一彈性體與一長度止擋件,該彈性體的一端與該側壁連結,另一端與該長度止擋件連結,當該第二長度小於該第一寬度時,該第二卡片被該長度止擋件限位,以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電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底部具有一凹槽位於該第一電連接介面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之間,該擋件更包含一彈性體,該彈性體的一端與該擋板連結,另一端連結於該凹槽,使得該擋板能相對該底部移動,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板容置於該凹槽內,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板突出於該凹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本體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側壁,該側壁具有一凹槽位於該第一電連接介面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之間,該擋件更包含一彈性體,該彈性體的一端與該擋板連結,另一端連結於該凹槽,使得該擋板能相對該側壁移動,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板容置於該凹槽內,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板突出於該凹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本體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側壁,該側壁上形成一滑軌,該擋件經由該滑軌滑動設置於該側壁上以使該擋件能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滑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擋件與該本體樞接以使該擋件能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轉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本體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二相對的側壁,該承座包含二壓板對應設置於該二相對的側壁上,使得該容置空間形成一插槽,該插槽具有一開口,該開口的寬度大致等於該第一寬度,該第一卡片及該第二卡片經由該開口插入該插槽中,該第二電連接介面相對該第一電連接介面靠近該開口設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擋件包含一蓋板,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蓋板與該底部間形成一間距,以容許該第一卡片插入。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底部具有一凹槽,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板容置於該凹槽內。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卡片連接器,其中該本體於該容置空間內具有一側壁,該側壁具有一凹槽位於該第一電連接介面與該第二電連接介面之間,該擋件樞接於該凹槽,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板容置於該凹槽內,當該擋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板突出於該凹槽。
TW100135213A 2011-09-29 2011-09-29 卡片連接器 TWI433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5213A TWI433407B (zh) 2011-09-29 2011-09-29 卡片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5213A TWI433407B (zh) 2011-09-29 2011-09-29 卡片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046A TW201315046A (zh) 2013-04-01
TWI433407B true TWI433407B (zh) 2014-04-01

Family

ID=4880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5213A TWI433407B (zh) 2011-09-29 2011-09-29 卡片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340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046A (zh) 201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951B (zh) 可拆卸式轉接器與手持裝置
US20140154926A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815615B2 (ja) チップカードの固定保持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US20070258220A1 (en) Multiple mode micro memory card
US20080320195A1 (en) Adapter for memory card
US9923321B2 (en) Composite connection socket
US7479041B1 (en) Mobile memory card adapter
US6896555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I717991B (zh) 用於行動通訊終端的卡插座以及包括其的卡連接器
US20140045364A1 (en) Connector
US8070521B2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390452B2 (en) Chip card secur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CN104600490A (zh) 具有固定装置的移动终端
WO2016155615A1 (zh) 一种卡座及包含该卡座的终端
US20150132980A1 (en) Removable Media with Latch
TWI433407B (zh) 卡片連接器
WO2018053681A1 (zh) Sim卡座及用户终端
TWI635659B (zh) 卡托、插接裝置和終端
US20170352976A1 (en) Composite connection socket
KR200455633Y1 (ko) 카드 리더
CN102509979B (zh) 卡片连接器
TWI446779B (zh) 晶片卡固持裝置
CN210804499U (zh)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存储卡
TWI384837B (zh)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50055412A (ko) 이종 메모리 카드 겸용 소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