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334B -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334B
TWI711334B TW108128226A TW108128226A TWI711334B TW I711334 B TWI711334 B TW I711334B TW 108128226 A TW108128226 A TW 108128226A TW 108128226 A TW108128226 A TW 108128226A TW I711334 B TWI711334 B TW I7113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ransmission
pusch
terminal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0355A (zh
Inventor
蘇昕
潤華 陳
高秋彬
黃秋萍
繆德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0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1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33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beam correspondence; using channel reciprocity, e.g.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d on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本發明的傳輸方法包括: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根據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Description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本發明屬於通信應用的技術領域,尤其關於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相關技術中配備有多個發射天線的使用者設備或者終端(User Equipment,UE)能夠執行上行波束賦形。為了確定上行UL波束賦形矩陣,處於無線資源控制連接(RRC_CONNECTED)狀態的UE可以被半靜態地配置有多個UE專屬上行鏈路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資源。每個SRS資源上傳輸的SRS信號都用特定的波束賦形矩陣進行波束賦形。UE在上行鏈路中發送這些SRS資源。發送接收點(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測量不同SRS資源的信號品質,並選擇優選的SRS資源。TRP經由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將所選SRS資源的索引(SRS資源指示符(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發送給UE。UE從SRI能夠推斷TRP推薦哪個上行波束賦形矩陣(例如SRS資源)用於將來的上行鏈路傳輸。UE然後可以使用由SRI指示的上行鏈路波束賦形矩陣用於將來的上行鏈路傳輸。
UE可以具有多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每個天線 面板由一組天線單元組成。天線面板的確切數量,天線單元的數量以及每個面板內的天線單元的佈置根據具體實現方式確定,並且不同的UE可以有不同的實現方式。UE可以一次從一個面板發送一個資料層。UE也可以同時從天線面板的子集(包括多於一個天線面板)發送一個資料層,這裡的描述同樣適用於SRS資源(SRS信號的傳輸)。但相關技術中的規範不能支援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從多天線面板panel同時發送的聯合傳輸方式,造成傳輸速率較低。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用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的規範不能支援PUSCH從多天線面板同時發送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包括: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其中,該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之前,還包括: 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其中,該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包括: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其中,該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包括: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 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其中,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包括: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包括: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其中,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還包括: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 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其中,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還包括: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其中,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包括: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或者,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該終端包括:收發機、記憶體、處理器及存儲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式,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以下步驟:通過收發機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 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在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之前,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 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收發機、記憶體、處理器及存儲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式,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以下步驟: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 在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在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還實現以下步驟: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或者,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第一發送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還包括:第二發送模組,用於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第三發送模組,用於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第二獲取模組,用於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 第四發送模組,用於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還包括:第三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確定模組,用於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技術方案,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401-402‧‧‧步驟
601-602‧‧‧步驟
700‧‧‧處理器
710‧‧‧收發機
720‧‧‧記憶體
730‧‧‧使用者介面
801‧‧‧接收模組
802‧‧‧第一發送模組
900‧‧‧處理器
910‧‧‧收發機
920‧‧‧記憶體
1001‧‧‧第二獲取模組
1002‧‧‧第四發送模組
圖1為相關技術中的模擬波束賦形中對中頻信號進行加權賦形的示意圖;圖2為相關技術中的模擬波束賦形中對射頻信號進行加權賦形的示意圖;圖3為相關技術中的數模混合波束賦形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之一;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PUSCH的傳輸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之二;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框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模組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結構框圖;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模組示意圖。
為利 貴審查委員了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到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及附件,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申請範圍,合先敘明。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上」、「下」、「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鑒於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術對於提高峰值速率與系統頻譜利用率的重要作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增強型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等無線接收技術標準都是以MIMO+正交頻分複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術為基礎構建起來的。MIMO技術的性能增益來自於多天線系統所能獲得的空間自由度,因此MIMO技術在標準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演進方向便是維度的擴展。
在LTE Rel-8中,最多可以支援4層的MIMO傳輸。Rel-9重點對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Multi-User MIMO,MU-MIMO)技術進行了增強,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TM)-8的MU-MIMO傳輸中最多可以支援4個下行資料層。Rel-10則引入支援8天線埠進一步提高了通道狀態資訊的空間解析度,並進一步將單用戶多輸入多輸出(Single-User MIMO,SU-MIMO)的傳輸能力擴展至最多8個資料層。Rel-13和Rel-14引入了FD-MIMO技術支援到32埠,實現全維度以及垂直方向的波束賦形。
為了進一步提升MIMO技術,移動通信系統中引入大規模天線技術。對於基地台,全數位化的大規模天線可以有高達128/256/512個天線振子,以及高達128/256/512個收發信機,每個天線振子連接一個收發信機。通過發送高達128/256/512個天線埠的導頻信號,使得終端測量通道狀態資訊並回饋。對於終端,也可以配置高達32/64個天線振子的天線陣列。通過基地台和終端兩側的波束賦形,獲得巨大的波束賦形增益,以彌補路 徑損耗帶來的信號衰減。尤其是在高頻段通信,例如30GHz頻點上,路徑損耗使得無線信號的覆蓋範圍極其有限。通過大規模天線技術,可以將無線信號的覆蓋範圍擴大到可以實用的範圍內。
全數位天線陣列,每個天線振子都有獨立的收發信機,將會使得設備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對於收發信機的模數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和數模轉換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功耗降低和性能提升都比較有限。為了降低設備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基於模擬波束賦形的技術方案被提出。如圖1和圖2所示。模擬波束賦形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移相器對中頻(圖1)或射頻信號(圖2)進行加權賦形。
為了進一步提升類比波束賦形性能,一種數位類比混合波束賦形收發架構方案被提出,如圖3所示。在圖3中,發送端和接收端分別有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1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2
個收發信機,發送端天線振子數N T >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3
,接收端天線振子數N R >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4
;波束賦形支持的最大平行傳輸流數量為min(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5
,
Figure 108128226-A0101-12-0013-16
)。圖3的混合波束賦形結構在數位波束賦形靈活性和類比波束賦形的低複雜度間做了平衡。
模擬波束賦形和數模混合波束賦形都需要調整收發兩端的類比波束賦形權值,以使其所形成的波束能對準通信的對端。對於下行傳輸,需要調整基地台側發送的波束賦形權值和終端側接收的波束賦形權值,而對於上行傳輸,需要調整終端側發送的和基地台側接收的波束賦形權值。波束賦形的權值通常通過發送訓練信號獲得。下行方向,基地台發送下行波束訓練信號,終端測量下行波束訓練信號,選擇出最佳的基地台發送波束,並將波束相關的資訊回饋給基地台,同時選擇出對應的最佳接 收波束,保存在本地。
UE可以具有多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下面分別對單天線面板傳輸和多天線面板傳輸進行說明。
(1)單天線面板panel傳輸
一個單panel UE可以被配置一個SRS資源集用於發射波束掃描。每個SRS資源集合包含多個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可以使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由於每個panel同時只能形成一個模擬波束,一個SRS資源集合中的不同SRS資源(對應於不同的波束)在不同時刻發送。gNB通過對SRS資源集合的接收確定最優的發射波束(即接收品質最好的SRS資源),並向UE進行指示。
隨後gNB可以配置第二個SRS資源集用於CSI獲取,其中包含多個SRS資源,並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模擬波束(基於之前的波束掃描)。gNB根據通道估計情況,在PUSCH的調度許可中發送一個指向第二SRS資源集合(用於CSI獲取的SRS資源集合)的SRI指示。UE根據SRI指示的波束進行PUSCH傳輸。
(2)多天線面板panel傳輸
與之類似,如果UE有多個panel,可以為其配置多個SRS資源集用於模擬波束訓練,其中每個SRS集合對應於一個panel。同一個SRS資源集合(對應於一個panel)的不同SRS資源在不同的時刻發送。因為不同的SRS資源集合被映射到不同的panel,因此不同SRS資源集合的SRS資源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時刻發送。這種情況下,SRS的開銷隨天線panel數量線性變化。對於配置了大量天線panel的終端(如功率和尺寸限制較少的車輛、氣球及其他飛行器等),SRS開銷量可能會非常大。
但相關技術中的規範不能支援PUSCH從多天線面板panel同時發送的聯合傳輸方式,造成傳輸速率較低,基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如圖4所示,該資料傳輸方法,包括:步驟401: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該PUSCH調度資訊攜帶在PUSCH調度許可中,上述第一指示資訊為發送秩索引(transmission rank indicator,TRI),第二指示資訊為發送預編碼矩陣索引(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上述預編碼矩陣是指K×L的預編碼矩陣,其中,K為用於傳輸PUSCH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步驟402: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的所有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具體的,終端基於上述預編碼矩陣進行數位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發送信號向量,並將該發送信號向量映射至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方法,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 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進一步地,上述步驟402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之前,該方法還包括:步驟4021: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這裡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可具體為探測參考信號SRS資源。
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上承載有波束訓練信號。
假定PUSCH的多個資料層被分散到2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首先基地台gNB配置2個SRS資源集合用於類比波束訓練,其中每個SRS資源集合被映射到一個天線面板panel。SRS資源集合到panel的具體映射方式取決於UE的實現。例如,UE可以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一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1,並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二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2;或者2,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一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2,並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二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1。該映射順序對gNB而言,可以是透明的。每個SRS資源集合包含一組SRS資源,它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時頻資源。對於每個SRS資源集合,UE在與之對應的panel上分別使用不同的模擬波束發送各SRS資源。
步驟4022: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得到的。
gNB通過波束掃描確定最佳的接收波束。gNB可以基於單panel傳輸假設,分別為每個panel選擇最優接收波束。或者,也可以假設所有panel聯合傳輸,然後得出一個最優接收波束。在這一過程中,gNB可以通過對兩個SRS資源集合的時頻資源配置(如正交的時頻資源,還是相同的資源)來進行控制。同時,gNB還可以為每個panel獲得最優的發送波束(記為[BMopt,1,BMopt,2]),分別對應於各自的SRS資源集合中的最優SRS資源(記為[SRSopt,1,SRSopt,2])。通過控制信令,UE可以獲知[SRSopt,1,SRSopt,2],從而得到每個panel上推薦的SRS資源,並根據每個天線面板上推薦的SRS資源,確定每個天線面板上最優的發送波束([BMopt,1,BMopt,2])。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並未排除gNB為每個panel推薦多個上行發送波束的情況。具體地,gNB不僅可以為每個panel推薦最優波束,還可以為每個panel推薦排列在最優波束之後的其他波束。這一點可以直接從上述方案中擴展得到,上述最優發送波束(目標發送波束)可具體為接收品質最好的SRS資源對應的發送波束,如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SRS資源對應的發送波束。
步驟4023: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這裡,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為SRS資源。
終端通過發送該上行信號資源,能夠使網路設備對上行鏈路的CSI進行估計,並進行鏈路自我調整及PUSCH調度。
進一步地,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網路設備通過波束掃描確定出每個天線面板上的最佳發送波束後,進一步為終端配置用於CSI獲取的SRS資源。如圖5所示,假定PUSCH的多個資料層被分散到2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其中,PUSCH的1層至A層映射至天線面板1上發送,A+1至L層映射至天線面板2發送,A為大於1且小於L的正整數。基地台gNB配置2個SRS資源集合用於CSI獲取,其中每個SRS資源集合被映射到一個天線面板panel,例如,將用於CSI獲取的第三SRS資源集合映射到天線面板1,將用於CSI獲取的第四SRS資源集合映射到天線面板2上。
其中,兩個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分別記為N1與N2,總的數位通道數為K=N1+N2。gNB配置一個包含K個埠的SRS資源。在時域,該SRS資源可配置為週期、半週期或非週期發送。
基於此,上述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包括: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每個panel上發送的用於CSI測量的SRS資源使用的波束通過[SRSopt,1,SRSopt,2]獲得。此處天線面板1與天線面板2的SRS埠編號分別記為[p1,p2,…pN1]與[q1,q2,…qN2]。其中,埠[p1,p2,…pN1]被映射到天線面板1,並使用BMopt,1作為其模擬波束。因此,gNB指示UE在[p1,p2,…pN1]使用與SRSopt,1相同的模擬波束。與之類似,天線埠[q1,q2,…qN2]被映射到panel 2,並且使用BMopt,2作為其模擬波束。因此,gNB指示UE在[q1,q2,…qN2]使用與SRSopt,2相同的模擬波束。
本發明實施例中,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指示給終端。
方式一:通過埠專屬的指示方式。
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這裡,每個埠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上行發送波束。
方式二:通過埠組專屬的指示方式。
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無論採用上述哪一種指示方式,上述對應關係可通過對高層資訊域進行空間關係資訊(SpatialRelationInfo)的配置進行指示,當然,除空間關係資訊之前,也可採用其他資訊進行配置指示。例如,上述方式二中,為UE提供多個「SpatialRelationInfo」取值,並將每個取值對應的埠組通知給UE。
如果埠組中的埠編號總是順序的,使用埠組專屬的發送波束 指示方式是更為合適的。例如,當[p1,p2,…,pN1]=[1,2,…,N1]且[q1,q2,…,qN2]=[N1+1,…,N1+N2]時,gNB可配置兩個「SpatialRelationInfo」參數。其中第一個「SpatialRelationInfo」對應於SRSopt,1,即埠[1,2,…,N1];第二個「SpatialRelationInfo」對應於SRSopt,2,即埠[N1+1,…,N1+N2]。由此,可以佔用更低的RRC開銷。尤其是埠分組是半靜態配置時候的情況。
如果埠組中的埠編號不是順序的(不連續),可以採用上述任意一種方式。
另外,對SRS資源中SRS埠的分組可以是半靜態或是動態的。如果採用半靜態的方式,對於SRS資源,其埠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半靜態配置。如果採用動態方式,其埠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都是通過L1動態信令通知(例如與SRS出發許可一起通知)。如果分組採用動態方式,分組資訊(即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可以與上行傳輸波束資訊(如「SpatialRelationInfo」)聯合或獨立指示。
如果SRS埠組的數量半靜態配置,每組中SRS埠的編號可動態指示。
進一步地,上述步驟402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包括: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 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上述目標資料層為PUSCH的L個資料層中的任意一個資料層。
這裡,基地台收到用於CSI獲取的上行信號資源之後,對上行鏈路的CSI進行估計,並進行鏈路自我調整及PUSCH調度。調度許可中可以包含:TRI(transmission rank indicator),用以指示PUSCH的包含的資料層的個數L;TPMI(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用以指示(N1+N2)×L的預編碼矩陣W。UE基於上述資訊進行數位預編碼,形成長度為(N1+N2)的發送信號向量。與埠[p1,p2,…pN1]對應的N1個資料層通過panel 1發送,並使用SRSopt,1給出的「SpatialRelationInfo」參數所對應的波束;與埠[q1,q2,…qN2]對應的N2個資料層通過panel 2發送,並使用SRSopt,2給出的「SpatialRelationInfo」參數所對應的波束。總之,對於PUSCH中與SRS埠S對應的資料層,在同一個天線面板上使用與SRS埠s對應的上行發送波束進行傳輸,S為大於1的正整數,且S=N1+N2。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方法,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如圖6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 應用於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可具體為基地台,該資料傳輸方法,包括:步驟601和步驟602。
步驟601: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
該上行信號資源具體為基地台為終端配置的用於獲取CSI的SRS資源。
網路設備先根據終端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確定每個天線面板上的最佳發送波束,然後為終端配置用於CSI獲取的SRS資源。如圖5所示,假定PUSCH的多個資料層被分散到2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其中,PUSCH的1層至A層映射至天線面板1上發送,A+1至L層映射至天線面板2發送,A為大於1且小於L的正整數。基地台gNB配置2個SRS資源集合用於CSI獲取,其中每個SRS資源集合被映射到一個天線面板panel,例如,將用於CSI獲取的第三SRS資源集合映射到天線面板1,將用於CSI獲取的第四SRS資源集合映射到天線面板2上。
步驟602: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這裡,該PUSCH調度資訊攜帶在PUSCH調度許可中,基地台收到用於CSI獲取的上行信號資源之後,對上行鏈路的CSI進行估計,並進行鏈路自我調整及PUSCH調度。調度許可中可以包含:TRI(transmission rank indicator),用以指示PUSCH的包含的資料層的個數L;TPMI(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用以指示K×L的預編碼矩陣W。
這裡,將上述PUSCH調度資訊發送給終端後,終端基於上述預編碼矩陣對PUSCH進行數位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發送信號向量,並將該發送信號向量映射至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
進一步地,上述步驟601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該方法還包括: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中,這裡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可具體為探測參考信號SRS資源。假定PUSCH的多個資料層被分散到2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首先基地台gNB配置2個SRS資源集合用於類比波束訓練,其中每個SRS資源集合被映射到一個天線面板panel。SRS資源集合到panel的具體映射方式取決於UE的實現。例如,UE可以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一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1,並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二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2;或者2,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一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2,並將用於模擬波束訓練的第二SRS資源集合映射到panel 1。該映射順序對gNB而言,可以是透明的。每個SRS資源集合包含一組SRS資源,它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時頻資源。對於每個SRS資源集合,UE在與之對應的panel上分別使用不同的模擬波束發送各SRS資源。
gNB通過波束掃描確定最佳的接收波束。gNB可以基於單panel傳輸假設,分別為每個panel選擇最優接收波束。或者,也可以假設所 有panel聯合傳輸,然後得出一個最優接收波束。在這一過程中,gNB可以通過對兩個SRS資源集合的時頻資源配置(如正交的時頻資源,還是相同的資源)來進行控制。同時,gNB還可以為每個panel獲得最優的發送波束(記為[BMopt,1,BMopt,2]),分別對應於各自的SRS資源集合中的最優SRS資源(記為[SRSopt,1,SRSopt,2])。通過控制信令,UE可以獲知[SRSopt,1,SRSopt,2],從而得到每個panel上推薦的SRS資源,並根據每個天線面板上推薦的SRS資源,確定每個天線面板上最優的發送波束([BMopt,1,BMopt,2])。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並未排除gNB為每個panel推薦多個上行發送波束的情況。具體地,gNB不僅可以為每個panel推薦最優波束,還可以為每個panel推薦排列在最優波束之後的其他波束。這一點可以直接從上述方案中擴展得到,上述最優發送波束(目標發送波束)可具體為接收品質最好的SRS資源對應的發送波束,如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SRS資源對應的發送波束。
進一步地,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進一步地,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該方法還包括: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具體的,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或者,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該埠組包括至少兩個埠。
本發明實施例中,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指示給終端。
方式一:通過埠專屬的指示方式。
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這裡,每個埠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上行發送波束。
方式二:通過埠組專屬的指示方式。
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無論採用上述哪一種指示方式,上述對應關係可通過對高層資訊域進行空間關係資訊(SpatialRelationInfo)的配置進行指示,當然,除空間關係資訊之前,也可採用其他資訊進行配置指示。 例如,上述方式二中,為UE提供多個「SpatialRelationInfo」取值,並將每個取值對應的埠組通知給UE。
如果埠組中的埠編號總是順序的,使用埠組專屬的發送波束指示方式是更為合適的。例如,當[p1,p2,…pN1]=[1,2,…,N1]且[q1,q2,…qN2]=[N1+1,…,N1+N2]時,gNB可配置兩個「SpatialRelationInfo」參數。其中第一個「SpatialRelationInfo」對應於SRSopt,1,即埠[1,2,…,N1];第二個「SpatialRelationInfo」對應於SRSopt,2,即埠[N1+1,…,N1+N2]。由此,可以佔用更低的RRC開銷。尤其是埠分組是半靜態配置時候的情況。
如果埠組中的埠編號不是順序的(不連續),可以採用上述任意一種方式。
另外,對SRS資源中SRS埠的分組可以是半靜態或是動態的。如果採用半靜態的方式,對於SRS資源,其埠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半靜態配置。如果採用動態方式,其埠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都是通過L1動態信令通知(例如與SRS出發許可一起通知)。如果分組採用動態方式,分組資訊(即組的數量以及每個組中的埠編號)可以與上行傳輸波束資訊(如「SpatialRelationInfo」)聯合或獨立指示。
如果SRS埠組的數量半靜態配置,每組中SRS埠的編號可動態指示。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方法,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以使終端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包括:收發機710、記憶體720、處理器700及存儲在記憶體720上並可在處理器700上運行的電腦程式,該處理器700執行該電腦程式時實現以下步驟: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其中,在圖7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7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7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發明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7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針對不同的使用者設備,使用者介面730還可以是能夠外接內接需要設備的介面,連接的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小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操縱桿等。
處理器7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720可以存儲處理器7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可選的,處理器700還用於讀取記憶體720中的程式,執行如下步驟: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可選的,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可選的,處理器700還用於讀取記憶體720中的程式,執行如下步驟: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可選的,處理器700還用於讀取記憶體720中的程式,執行如下步驟: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可選的,處理器700還用於讀取記憶體720中的程式,執行如下步驟: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 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以下步驟: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能實現上述應用於終端側的資料傳輸方法實施例中的所有實現方式,為避免重複,此處不再贅述。
如圖8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包括:接收模組801,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第一發送模組802,用於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 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還包括:第二發送模組,用於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第三發送模組,用於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該第三發送模組包括:確定子模組,用於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第一發送子模組,用於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該第一發送模組包括:第一獲取子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 第二獲取子模組,用於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第二發送子模組,用於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該第二發送模組包括:選取子模組,用於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第三發送子模組,用於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如圖9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具體為基地台,包括記憶體920、處理器900、收發機910、匯流排介面及存儲在記憶體920上並可在處理器900上運行的電腦程式,該處理器900用於讀取記憶體920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 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其中,在圖9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9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9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發明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9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9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920可以存儲處理器9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可選的,該處理器900執行該電腦程式時還可實現以下步驟: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可選的,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可選的,該處理器900執行該電腦程式時還可實現以下步驟: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可選的,該處理器900執行該電腦程式時還可實現以下步驟: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或者,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以下步驟: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能實現上述應用於網路設備側的方法實施例中的所有實現方式,為避免重複,此處不再贅述。
如圖10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第二獲取模組1001,用於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第四發送模組1002,用於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還包括:第三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終端在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 送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確定模組,用於對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進行波束掃描處理,確定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並指示給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終端的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還包括:指示模組,用於第二獲取模組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之前,將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該指示模組用於將每個該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或者,用於將埠組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指示給終端,其中,該K個埠被劃分成D個埠組,且該D個埠組中存在至少一個目標埠組,該目標埠組為包括至少兩個埠的埠組,D為大於1的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根據終端發送的上行信號資源,獲取上行鏈路的通道狀態資訊CSI;根據該通道狀態資訊CSI,得到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併發送給終端,以使終端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從而實現PUSCH的資料層從多個天線面板同時傳輸的目的。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該電腦可讀存 儲介質上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的方法實施例的各個過程,且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為避免重複,這裡不再贅述。其中,該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如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發明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電子硬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電子電路、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程式設計的邏輯器件、可程式設計的處理器等。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上列詳 細說明係針對本發明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中。
401-402‧‧‧步驟

Claims (8)

  1.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該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包括: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該PUSCH調度資訊包括第一指示資訊和第二指示資訊,該第一指示資訊用於指示PUSCH包括的資料層,該第二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預編碼矩陣;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目標天線面板為該終端的至少兩個天線面板中用於傳輸PUSCH的天線面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USCH調度資訊之前,還包括: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獲取網路設備指示的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該目標發送波束是網路設備根據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得到的;在每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該PUSCH調度資訊為網路設備根據該上行信號資源得到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上行信號資源為包括K個埠的上行信號資源,K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的數位通道數之和,K個埠映射到至少兩個該目標天線面板上,K為正整數,且K大於或等於L,L為PUSCH包括的資料層的個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在每個目標天線 面板上使用該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發送波束發送用於獲取通道狀態資訊CSI的上行信號資源,包括:根據網路設備指示的埠與目標發送波束的對應關係,確定第一目標埠對應的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在與該第一目標發送波束對應的第一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該第一目標埠的上行信號資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將該PUSCH包括的資料層映射到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發送,包括:根據該第二指示資訊指示的預編碼矩陣,對該PUSCH的L個資料層進行預編碼處理,得到包括K個資料層的發送信號向量,其中,該發送信號向量的每個資料層與一個該埠對應;獲取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對應的第二目標埠;在第二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該第二目標埠對應的第二目標發送波束發送該發送信號向量的目標資料層,該第二目標天線面板為與該第二目標埠具有映射關係的天線面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在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類比波束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資源,包括:在網路設備為每個該目標天線面板配置的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選取第三目標天線面板對應的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每個該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為該至少兩個目標天線面板中的任意一個; 在該第三目標天線面板上使用不同的類比波束發送該目標波束訓練信號資源集合中的每個波束訓練信號資源。
  7. 一種行動通訊終端,該行動通訊終端配置有至少兩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天線面板,該行動通訊終端包括:收發機、記憶體、處理器及存儲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式,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中的步驟,該收發機用於在該處理器的控制下發送資料和/或資訊以及接收資料和/或資訊。
  8.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TW108128226A 2018-08-17 2019-08-08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TWI711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2311.8 2018-08-17
CN201810942311.8A CN110838856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0355A TW202010355A (zh) 2020-03-01
TWI711334B true TWI711334B (zh) 2020-11-21

Family

ID=6952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226A TWI711334B (zh) 2018-08-17 2019-08-08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5654B2 (zh)
EP (1) EP3826198A4 (zh)
JP (1) JP7258123B2 (zh)
KR (1) KR20210046030A (zh)
CN (1) CN110838856B (zh)
TW (1) TWI711334B (zh)
WO (1) WO20200348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8840B2 (en) * 2018-12-17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WO2021185089A1 (en) * 2020-03-19 2021-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for enab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codewords
WO2021184327A1 (en) * 2020-03-20 2021-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of transmission layers and codewords to enable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codewords
CN113498182B (zh) * 2020-04-03 2024-04-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6210189A (zh) * 2020-08-07 2023-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使用的天线面板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825499B2 (en) * 2020-09-04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report and DL grant
US20230370227A1 (en) * 2020-10-19 2023-11-1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sch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usch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96879B (zh) * 2020-12-31 2023-08-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
CN115333584B (zh) * 2021-05-10 2024-0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735343A (zh) * 2021-06-29 2023-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155650A1 (en) * 2021-11-15 2023-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ous beamforming capability with mixed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
CN116614162A (zh) * 2022-02-09 2023-08-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81218A (zh) * 2022-03-07 2023-09-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同时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24031455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641396A (zh) * 2022-08-31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rs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4065114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Pusch的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CN116468256B (zh) * 2023-06-19 2023-09-29 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生产线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62724A1 (en) * 2016-09-01 2018-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EP3327945A1 (en) * 2015-07-23 2018-05-30 LG Electronics Inc. Codebook-bas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8117738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mimo codebook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288983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3510A1 (en) 2009-04-23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CN113037347A (zh) * 2014-11-17 2021-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带有极化有源天线阵列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csi反馈
WO2017014510A1 (ko) * 2015-07-17 2017-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411960A1 (en) * 2016-02-03 2018-12-12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2333402B1 (ko) * 2016-07-29 2021-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084898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debook generation for multi-panel antenna arrangements
CN108288984B (zh) * 2017-01-09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CN113726492A (zh) * 2017-02-04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0542445B2 (en) 2017-02-06 2020-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11271B (zh) * 2017-06-16 2023-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信令指示、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RU2730892C1 (ru) 2017-06-16 2020-08-26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Зондирование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на множестве ресурсов и передача поднабора антенн
CN109600208B (zh) 2017-09-30 2021-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JP6913756B2 (ja) * 2017-10-02 2021-08-0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効率的なsrsリソース指示方法
US10917150B2 (en) * 2017-12-15 2021-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n-constant modulus codebook design
US10594382B2 (en) * 2018-01-02 2020-03-17 Apple Inc.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T-RS) power boosting
WO2019216733A1 (ko) * 2018-05-11 2019-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7315555B2 (ja) * 2018-08-09 2023-07-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7945A1 (en) * 2015-07-23 2018-05-30 LG Electronics Inc. Codebook-bas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80062724A1 (en) * 2016-09-01 2018-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WO2018117738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mimo codebook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288983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 38.214 V15.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NR;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data (Release 15) 2018-06-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85654B2 (en) 2024-05-14
CN110838856A (zh) 2020-02-25
JP2021533701A (ja) 2021-12-02
EP3826198A1 (en) 2021-05-26
CN110838856B (zh) 2021-11-26
TW202010355A (zh) 2020-03-01
KR20210046030A (ko) 2021-04-27
EP3826198A4 (en) 2021-09-01
WO2020034831A1 (zh) 2020-02-20
JP7258123B2 (ja) 2023-04-14
US20210168839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1334B (zh)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網路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TWI732261B (zh)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及網路設備
CN110771071A (zh) 用于基于非码本的上行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和装置
US115102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beam
KR102544386B1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장치, 단말 및 네트워크측 기기
CN108282321A (zh)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TWI673964B (zh)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838862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KR20210153159A (ko) 빔 정보를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빔 정보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31842B (zh) 一种确定设备波束互易性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679857B (zh) 一種波束訓練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CN107888258B (zh) 一种波束扫描与跟踪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