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998B - 心腔內除顫導管 - Google Patents

心腔內除顫導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998B
TWI703998B TW108104025A TW108104025A TWI703998B TW I703998 B TWI703998 B TW I703998B TW 108104025 A TW108104025 A TW 108104025A TW 108104025 A TW108104025 A TW 108104025A TW I703998 B TWI703998 B TW I7039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roup
pipe member
tube member
defibrillation catheter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8221A (zh
Inventor
佐佐木卓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9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5Heart defibrillators for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6Transvascular endocardial electrode systems
    • A61N1/0563Transvascular endocardial electrod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fibrillation or cardiove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6Transvascular endocardial electrode systems
    • A61N1/057Anchoring means; Means for fixing the head inside the 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56Implantable devices for applying electric shocks to the heart, e.g. for cardiove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4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cardia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心腔內除顫導管,係具備有被裝著於管構件(10)處之第1DC電極群(31G)以及第2DC電極群(32G)、和用以使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朝向兩方向而撓折之第1操作用鋼線(71)以及第2操作用鋼線(72),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1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1),係為略270°,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2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2),係成為略90°。若依據此除顫導管,則藉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approach),係能夠將被裝著於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處的第1DC電極群配置在冠狀靜脈竇內並將第2DC電極群配置在右心房內。

Description

心腔內除顫導管
本發明,係有關於被插入至心腔內並去除心房顫動的心腔內除顫導管。
當在心臟導管手術中發生了心房顫動的情況時,係有必要進行電性之除顫。 作為用以在心腔內進行此種除顫的導管,本案申請人,係提案有一種心腔內除顫導管,其係具備有:具有多管腔構造之絕緣性之管構件;和被連接於管構件的基端處之把手;和由被裝著於管構件之前端區域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之第1DC電極群;和由從第1DC電極群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管構件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之第2DC電極群;和由被與構成第1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引線所成之第1引線群;和由被與構成第2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引線所成之第2引線群;和為了使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撓折以使導管之前端偏向,而從管構件之中心軸而偏心並延伸存在於該管構件內,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之操作用鋼線,前述第1引線群和前述第2引線群以及前述操作用鋼線,係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之相異的管腔中,在進行除顫時,係在前述第1DC電極群與前述第2DC電極群處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參照專利文獻1)。
在藉由將此種構成之心腔內除顫導管的前端部分從上大靜脈來插入至右心房內並進而插入至位於右心房之後下壁處的冠狀靜脈竇之開口(冠狀靜脈竇口)中,而以使第1DC電極群位置在冠狀靜脈竇內並使第2DC電極群位置在右心房內的方式來作了配置之後,對於第1DC電極群和第2DC電極群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藉由此,係能夠對於發生有心房顫動之心臟而賦予對於除顫而言為必要且充分的電性能量。
最近,係進行有將心腔內除顫導管從下大靜脈來插入至右心房內並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的手技。 此種手技(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相較於將心腔內除顫導管從上大靜脈來插入至右心房內並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之先前技術之手技(從上大靜脈起之進入),其侵襲性係為較低,並且在手術後之美觀性的觀點來看亦為理想。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6370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中,較理想,係進行下述一般之手技:亦即是,在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除顫導管之前端部分來形成了沿著右心房之側面之迴路(loop)之後,將該除顫導管之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
然而,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相較於從上大靜脈起之進入,將心腔內除顫導管之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之操作係為困難。
於此,在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係想定為從上大靜脈起之進入而被構成,由將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拉張之操作所致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之撓折量係為小(撓折角度頂多為90°程度),而並無法藉由該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因此,就算是將管構件之有效長度延長為適於進行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的長度,也並無法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於此種情況,係可考慮有:藉由於在進行將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拉張的操作之前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處而預先形成某種程度之撓折形狀(預成形),來藉由在進行了拉張操作之後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所期望之迴路,並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然而,經常會有就算是在右心房內而成功形成了由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所致之迴路,被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的除顫導管之前端也並未指向冠狀靜脈竇口(冠狀靜脈竇口為位置於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之撓折方向的相反側處)的情形,於此種情況中,係成為無法將除顫導管之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
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一般之事態所進行者,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確實地進行「先將管構件之前端部分從下大靜脈來插入至右心房內,並藉由被作了插入的前端部分來在右心房內形成迴路,之後將該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之手技的心腔內除顫導管。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係具備有:絕緣性之管構件,係至少於前端部分處具有可撓性;和控制把手,係被連接於前述管構件的基端處;和前端尖頭,係被固定於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和第1DC電極群,係由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2DC電極群,係由從前述第1DC電極群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1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1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第2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2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第1操作用鋼線,係為了使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朝向第1方向撓折,而從前述管構件之中心軸而偏心地來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述前端尖頭或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和第2操作用鋼線,係為了使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朝向與第1方向相反側之第2方向撓折,而以包夾著前述管構件之中心軸而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相對向的方式來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述前端尖頭或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藉由在前述第1DC電極群與前述第2DC電極群之間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來在心腔內進行除顫,該心腔內除顫導管,其特徵為: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處的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1),係較180°而更大。
於此,所謂「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係指並未作撓折之基端部分所延伸的方向和有所撓折之前端部分所延伸的方向(管構件之前端所指向的方向)之間所成之角度。
若依據此種構成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則藉由撓折角度(θ1)係較180°而更大,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藉由此,係能夠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又,在實際之手技中,就算是被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的除顫導管之前端並未指向該冠狀靜脈竇口,亦可藉由將第2操作用鋼線之後端進行拉張操作並使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撓折,來使除顫導管之前端指向冠狀靜脈竇口。藉由此,係能夠確實地將除顫導管之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
(2)在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中,較理想,係構成為:前述撓折角度(θ1),係為200~360°,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2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2),係為10~90°。
若依據此種構成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則藉由撓折角度(θ1)係為200°以上,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容易地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 又,藉由撓折角度(θ1)係為360°以下,在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合適之尺寸的迴路。
又,藉由撓折角度(θ2)係為10°以上,在實際之手技中,就算是在右心房內之迴路的形成後,冠狀靜脈竇口係位置於形成有迴路之前端部分的撓折方向(第1方向)的相反側處,也能夠充分地使除顫導管之前端指向該冠狀靜脈竇口。 又,藉由撓折角度(θ2)係為90°以下,係能夠將在使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撓折時的平面性作充分的確保。
(3)在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中,較理想,係構成為: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導管之前端,係指向前述管構件之前述第2DC電極群之裝著區域。
(4)在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中,較理想,係構成為: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導管之前端和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並未撓折之部分)之間之分離距離(D),係為50mm以下。
(5)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係具備有:絕緣性之管構件,係至少於前端部分處具有可撓性;和控制把手,係被連接於前述管構件的基端處;和前端尖頭,係被固定於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和第1DC電極群,係由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2DC電極群,係由從前述第1DC電極群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1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1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第2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2DC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操作用鋼線,係為了使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撓折,而從前述管構件之中心軸而偏心地來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述前端尖頭或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藉由在前述第1DC電極群與前述第2DC電極群之間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來在心腔內進行除顫,該心腔內除顫導管,其特徵為: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處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係較180°而更大。
若依據此種構成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則藉由撓折角度(θ)係較180°而更大,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藉由此,係能夠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6)在上述(5)之心腔內除顫導管中,較理想,係構成為:前述撓折角度(θ),係為200~360°。
若依據此種構成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則藉由撓折角度(θ)係為200°以上,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容易地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 又,藉由撓折角度(θ)係為360°以下,在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合適之尺寸的迴路。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則係能夠確實地進行「先將管構件之前端部分從下大靜脈來插入至右心房內,並藉由被作了插入的前端部分來在右心房內形成迴路,之後將該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之手技。其結果,藉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係能夠將被裝著於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處的第1DC電極群配置在冠狀靜脈竇內並將第2DC電極群配置在右心房內。
圖1~圖5中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內除顫導管100,係具備有:具有可撓性之多管腔構造之管構件10;和被連接於其之基端處之控制把手20;和被固定於管構件10之前端處之前端尖頭35;和由被裝著於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8個的環狀電極31所成之第1DC電極群31G;和由從第1DC電極群31G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8個的環狀電極32所成之第2DC電極群32G;和被裝著於第1DC電極群31G之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環狀電極33;和被裝著於第2DC電極群32G之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環狀電極34;和由被與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電極31的各者作了連接之8根的引線41所成之第1引線群41G;和由被與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32的各者作了連接之8根的引線42所成之第2引線群42G;和被與電位測定用之環狀電極33之各者作了連接之2根的引線43;和被與電位測定用之環狀電極34之各者作了連接之2根的引線44;和為了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1方向撓折,而從管構件10之中心軸而偏心地來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端尖頭35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之第1操作用鋼線71;和為了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撓折,而以包夾著管構件10之中心軸而與第1操作用鋼線71相對向的方式來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端尖頭35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之第2操作用鋼線72,而構成之,藉由在第1DC電極群31G與第2DC電極群32G之間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來在心腔內進行除顫,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1),係為略270°,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2),係為略90°。 在圖1、圖4以及圖5中,元件符號51、52係為電極連接器,元件符號61、62係為外部電線。
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係具備有管構件10、和控制把手20、和前端尖頭35、和第1DC電極群31G、和第2DC電極群32G、和電位測定用之電極33以及34、和第1引線群41G、和第2引線群42G、和引線43以及44、和第1操作用鋼線71、和第2操作用鋼線72、和電極連接器51以及52、和外部電線61以及62。
構成除顫導管100之管構件10,係為具備有多管腔構造之絕緣性的管構件。 管構件10之外徑,例如係被設為1.2~3.3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設為2.0mm。 管構件10之有效長度,係想定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而作規定,例如係被設為950~1020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950mm。
如同圖2以及圖3中所示一般,構成除顫導管100的管構件10,係具備有由相對性而言為低硬度之樹脂所成的內襯部16、和被覆此內襯部16之由相對性而言為高硬度之樹脂所成的外襯部17、以及被埋設於管構件10之基端部分處的外襯部17中之編包18,而構成之。 作為構成內襯部16以及外襯部17之樹脂,係可列舉出聚醚嵌段醯胺(PEBAX)、尼龍等之熱可塑性聚醯胺系彈性體。
在管構件10(內襯部16)處,於前端以及基端處而開口之4個的管腔11L~14L,係分別藉由以由氟系樹脂所成之管腔管19來進行區劃一事而形成之。 作為構成管腔管19之氟系樹脂,係可列舉出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等。
構成內襯部16之樹脂的硬度,較理想,係為25D~40D。 構成外襯部17之樹脂的硬度,較理想,係為35D~75D,更理想,係設為50D~75D。 構成外襯部17之樹脂,通常,係使用依存於軸方向而硬度有所相異者。藉由此,管構件10,係構成為會從前端側起朝向基端側地而階段性地使硬度變高。
若是對於外襯部17之硬度變化的其中一例作展示,則在從管構件10之前端起的0mm~51.5mm之範圍的樹脂硬度係為50.5D,從前端起之51.5mm~158.5mm之範圍的樹脂硬度係為70D,從前端起之158.5mm的位置起而至基端為止之硬度係為75D。而,在從管構件10之前端起之339.5mm之位置起直到基端為止的外襯部17中,係被埋設有編包18。
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構成除顫導管100的控制把手20,係具備有把手本體21、和旋轉操作部23、以及應力釋放部24。在旋轉操作部23處,係被形成有用以進行旋轉操作之握把231以及232。 於此,握把231和握把232之尺寸係為相異,而以握把231為變得更大。藉由使握把之尺寸相異,操作者係能夠並不進行目視地來根據手指之感覺來辨識出是將手指勾在何者的握把上,其結果,係能夠謀求手技時間之縮短。
在旋轉操作部23之被形成有握把231之側處,係被連接固定有後述之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藉由將手指勾在握把231上並使旋轉操作部23朝向圖1之箭頭A1所示之方向旋轉,係能夠將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作拉張。
在旋轉操作部23之被形成有握把232之側處,係被連接固定有後述之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藉由將手指勾在握把232上並使旋轉操作部23朝向圖1之箭頭B1所示之方向旋轉,係能夠將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作拉張。
在圖1中所示之狀態(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並未撓折之自然的狀態)下,相對性而言為較小之握把232,係被形成於較旋轉操作部23之旋轉軸而更靠基端側處。 藉由此,能夠使旋轉操作部23朝向以箭頭A1所示之方向來旋轉的旋轉量,係成為較能夠朝向以箭頭B1所示之方向來旋轉的旋轉量而更大。
在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係被裝著有第1DC電極群31G以及第2DC電極群32G。 在本發明中,所謂「電極群」,係指構成同一之極(具有同一之極性)或者是具有同一之目的,並且以狹窄之間隔(例如5mm以下)而被作了裝著的複數之電極之集合體。
第1DC電極群,係在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處,將構成同一之極(-極或+極)的複數之電極以狹窄之間隔作裝著所構成。於此,構成第1DC電極群之電極的個數,雖亦會依存於電極之寬幅或配置間隔而有所相異,但是,例如係被設為4~13個,較理想係被設為8~10個。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DC電極群31G,係由8個的環狀電極31所構成。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電極31,係經由引線(圖2以及圖3中所示之構成第1引線群41G之引線41)以及後述之電極連接器51,而被連接於直流電源裝置中之同一之極的端子處。
於此,電極31之寬幅(軸方向之長度),較理想,係為2~5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4mm。 若是電極31之寬幅過窄,則電壓施加時之發熱量係變得過大,而會有對於周邊組織賦予損傷之虞。另一方面,若是電極31之寬幅過廣,則會有對於在管構件10處之被裝著有第1DC電極群31G的部份之可撓性、柔軟性有所損害的情形。 電極31之裝著間隔(相鄰之電極的分離距離),較理想,係為1~5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2mm。 在心腔內除顫導管100之使用時(被配置於心腔內時),第1DC電極群31G係位置在冠狀靜脈竇(CS)內。
第2DC電極群,係在從第1DC電極群之裝著位置起而朝向基端側作了遠離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處,將構成與第1DC電極群相反之極(+極或-極)的複數之電極以狹窄之間隔作裝著所構成。於此,構成第2DC電極群之電極的個數,雖亦會依存於電極之寬幅或配置間隔而有所相異,但是,例如係被設為4~13個,較理想係被設為8~10個。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DC電極群32G,係由8個的環狀電極32所構成。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32,係經由引線(圖3中所示之構成第2引線群42G之引線42)以及後述之電極連接器52,而被連接於直流電源裝置中之同一之極的端子(與第1DC電極群31G所被作連接者相反之極的端子)處。
藉由此,在第1DC電極群31G(電極31)和第2DC電極群32G(電極32)處,係被施加有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第1DC電極群31G和第2DC電極群32G,係成為極性互為相異之電極群(當其中一方之電極群為-極時,另外一方之電極群係為+極)。
於此,電極32之寬幅(軸方向之長度),較理想,係為2~5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4mm。 若是電極32之寬幅過窄,則電壓施加時之發熱量係變得過大,而會有對於周邊組織賦予損傷之虞。另一方面,若是電極32之寬幅過廣,則會有對於在管構件10處之被裝著有第2DC電極群32G的部份之可撓性、柔軟性有所損害的情形。 電極32之裝著間隔(相鄰之電極的分離距離),較理想,係為1~5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2mm。 在心腔內除顫導管100之使用時(被配置於心腔內時),第2DC電極群32G係位置在右心房(RA)內。
另外,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以及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係亦可使用來測定電位。
在第1DC電極群31G之基端側處,係作為電位測定用而被裝著有2個的電極33,在第2DC電極群32G之基端側處,亦係作為電位測定用而被裝著有2個的電極34。
被裝著於第1DC電極群31G之基端側處的電極33,係經由引線(圖2以及圖3中所示之引線43)以及後述之連接器51,而被與心電圖計作連接。
被裝著於第2DC電極群32G之基端側處的電極34,係經由引線(圖3中所示之引線44)以及後述之連接器52,而被與心電圖計作連接。
於此,電極33以及電極34之寬幅(軸方向之長度),較理想,係為0.5~2.0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1.2mm。 若是電極33或電極34之寬幅過廣,則會有心電位之測定精確度降低或者是成為難以特定出異常電位之發生部位的情形。
在管構件10之前端處,係被裝著有前端尖頭35。 在此前端尖頭35處,係並未被連接有引線,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並未將前端尖頭35作為電極來使用。但是,藉由使其與引線作連接,係亦可作為電極來使用。前端尖頭35之構成材料,係可使用白金、不鏽鋼等之金屬材料、各種之樹脂材料等,而並未特別作限定。
第1DC電極群31G(基端側之電極31)和第2DC電極群32G(前端側之電極32)之間之分離距離,較理想,係為40~100mm,更理想,係為50~90mm,若是例示合適之其中一例,則係為70mm。
作為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電極31、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32、電位測定用之電極33以及34,為了使相對於X光之顯影性成為良好,較理想,係由白金或白金系之合金所成。
在圖2以及圖3中所示之第1引線群41G,係為被與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8個的電極31之各者作了連接的8根的引線41之集合體。 藉由第1引線群41G(引線41),係能夠將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8個的電極31之各者與直流電源裝置作電性連接。
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8個的電極31,係分別被與相異之引線41作連接。引線41之各者,係在其之前端處而被熔接於電極31之內周面,並且從被形成於管構件10之管壁處的側孔來進入至第2管腔12L中。進入至第2管腔12L中之8根的引線41,係作為第1引線群41G而延伸存在於該第2管腔12L中,並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
在圖3中所示之第2引線群42G,係為被與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8個的電極32之各者作了連接的8根的引線42之集合體。 藉由第2引線群42G(引線42),係能夠將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8個的電極32之各者與直流電源裝置作電性連接。
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8個的電極32,係分別被與相異之引線42作連接。引線42之各者,係在其之前端處而被熔接於電極32之內周面,並且從被形成於管構件10之管壁處的側孔來進入至第4管腔14L中。進入至第4管腔14L中之8根的引線42,係作為第2引線群42G而延伸存在於該第4管腔14L中,並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
如同上述一般,藉由使第1引線群41G(8根的引線41)延伸存在於第2管腔12L中,並使第2引線群42G(8根的引線42)延伸存在於第4管腔14L中,係能夠將第1引線群41G和第2引線群42G在管構件10內而作絕緣隔離。藉由此,在施加心腔內除顫所必要的電壓時,係能夠確實地防止在第1引線群41G(第1DC電極群31G)與第2引線群42G(第2DC電極群32G)之間而發生短路的情形。
在圖2以及圖3中所示之2根的引線43,係分別被與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電極33作連接。 2根的引線43,係在各者之前端處而被熔接於電極33之內周面,並且從被形成於管構件10之管壁處的側孔來進入至第2管腔12L中,並與構成第1引線群41G之引線41一同地而延伸存在於該第2管腔12L中,並且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藉由引線43,係能夠將電極33之各者與心電圖計作連接。
在圖3中所示之2根的引線44,係分別被與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電極34作連接。 2根的引線44,係在各者之前端處而被熔接於電極34之內周面,並且從被形成於管構件10之管壁處的側孔來進入至第4管腔14L中,並與構成第2引線群42G之引線42一同地而延伸存在於該第4管腔14L中,並且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藉由引線44,係能夠將電極34之各者與心電圖計作連接。
引線41、引線42、引線43以及引線44,係均為由藉由聚醯亞胺等之樹脂來將金屬導線的外周面作了被覆之樹脂被覆線所成。於此,作為被覆樹脂之膜厚,係設為2~30μm程度。
電極連接器51以及電極連接器52,係分別被配置在控制把手20之外部處,於此些之內部中,係被設置有未圖示之複數之端子。
外部電線61,係為用以將從管構件10(第2管腔12L)而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的引線41以及引線43導引至電極連接器51處者。 外部電線62,係為用以將從管構件10(第4管腔14L)而進入至控制把手20之內部的引線42以及引線44導引至電極連接器52處者。
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係具備有用以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1方向(圖1之以箭頭A所示之方向)撓折之第1操作用鋼線71、和用以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圖1之以箭頭B所示之方向)撓折之第2操作用鋼線72。 於此,第1方向和第2方向,係為在同一平面上之互為相反之撓折方向。
第1操作用鋼線71以及第2操作用鋼線72,係藉由不鏽鋼或Ni-Ti系超彈性合金製所構成,但是,係並非絕對需要藉由金屬來構成,例如,係亦可藉由高強度之非導電性線等來構成。
如同圖2以及圖3中所示一般,第1操作用鋼線71,係在管構件10之第1管腔11L處而可在管軸方向上移動地被作插通。 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前端,係藉由被填充在前端尖頭35之內部空間中的焊錫來與前端尖頭35作連接固定。 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係被連接固定於控制把手20之旋轉操作部23(握把231所被形成之側)處,並成為能夠進行拉張操作。
藉由將手指勾在握把231上並使旋轉操作部23朝向圖1之箭頭A1所示之方向旋轉,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係被作拉張,而能夠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圖1之以箭頭A所示之第1方向作撓折。
另一方面,第2操作用鋼線72,係在管構件10之第3管腔13L處而可在管軸方向上移動地被作插通。 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前端,係藉由被填充在前端尖頭35之內部空間中的焊錫來與前端尖頭35作連接固定。 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係被連接固定於控制把手20之旋轉操作部23(握把232所被形成之側)處,並成為能夠進行拉張操作。
藉由將手指勾在握把232上並使旋轉操作部23朝向圖1之箭頭B1所示之方向旋轉,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係被作拉張,而能夠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圖1之以箭頭B所示之第2方向作撓折。
如同前述一般,在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中,能夠使旋轉操作部23從圖1中所示之狀態(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並未撓折之自然的狀態)起來朝向以箭頭A1所示之方向而旋轉的旋轉量,係被設定為較能夠朝向以箭頭B1所示之方向來旋轉的旋轉量而更大,藉由此,能夠將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作拉張的長度(最大拉張長度),係成為較能夠將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作拉張的長度(最大拉張長度)而更長。
圖4,係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中,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作最大限度之拉張而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1方向作了撓折時的撓折形狀作展示。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1),係為略270°。
如此這般,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除顫導管,若依據展現有大的撓折角度(θ1)之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則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例如,在將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從下大靜脈起而插入至右心房內直到成為第2DC電極群32G之至少一部分會位置於右心房內之後,藉由將第1操作用鋼線71之後端作拉張,係能夠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來容易地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一般的形狀之迴路,藉由此,係能夠將除顫導管100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在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中,此撓折角度(θ1),係較180°而更大,較裡想,係為200~360°,更理想,係為240~300°。 若是此撓折角度(θ1)係為180°以下,則在實際之手技中,係並無法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 另一方面,若是此撓折角度(θ1)過大,則在實際之手技中,係會有無法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合適之尺寸之迴路的情形,而會有成為難以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的情況。
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除顫導管100之前端、和在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使撓折被作抑制之部分)處的管構件10,係相互分離。 又,除顫導管100之前端、係指向管構件10之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
如此這般,藉由在除顫導管100之前端與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間係確保有一定之分離距離(D),並且除顫導管100之前端係指向管構件10之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係能夠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來形成能夠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合適之尺寸之迴路。
在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中,作為除顫導管100之前端和在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處的管構件10之間之分離距離(D),較理想,係為50mm以下。
當除顫導管之前端為指向較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而更靠前端側的情況時,在實際之手技中,係會有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所形成之迴路並未具備有充分之尺寸的情形。
另一方面,當除顫導管之前端為指向較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而更靠基端側的情況時、或者是當分離距離(D)為過大的情況時,在實際之手技中,係會有成為難以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之形狀之迴路的情形。
圖5,係對於在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中,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作最大限度之拉張而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作了撓折時的撓折形狀作展示。
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2),係為略90°。
如此這般,若依據能夠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作撓折的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則在實際之手技中,就算是被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的除顫導管100之前端並未指向冠狀靜脈竇口,亦可藉由將第2操作用鋼線72之後端進行拉張操作並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撓折,來使除顫導管100之前端指向冠狀靜脈竇口。其結果,係能夠確實且容易地將除顫導管100之前端部分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
在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中,較理想,撓折角度(θ2),係為10~90°。 若是撓折角度(θ2)係為10°以上,則在實際之手技中,就算是冠狀靜脈竇口係位置於形成有迴路之前端部分的撓折方向(第1方向)的相反側處,也能夠充分地使除顫導管100之前端指向該冠狀靜脈竇口並進行插入。 又,藉由撓折角度(θ2)係為90°以下,係能夠將在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第2方向撓折時的平面性作充分的確保。
圖6,係為對於將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100留置於心腔內的狀態作展示之X光畫像,具備有分別由8個的環狀電極所成之第1DC電極群以及第2DC電極群的導管,係身為本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 圖6中所示之除顫導管的前端部分,係為從上大靜脈而被插入至右心房內,並先在右心房內形成迴路,之後再被插入至冠狀靜脈竇口中者,第1DC電極群係被配置在冠狀靜脈竇內,第2DC電極群係被配置在右心房內。 又,在圖6中,係可便認出藉由包含有第2DC電極群32G之裝著區域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以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方式所形成之迴路。
以上,雖係針對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作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係並非被限定於此些之實施形態,而可作各種之變更。 例如,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係亦可為具備有1根的操作用鋼線之所謂的單方向形態者。
作為此種單方向形態除顫導管,圖7以及圖8中所示之除顫導管200,係具備有:具有可撓性之多管腔構造之管構件10;和被連接於其之基端處之控制把手25;和被固定於管構件10之前端處之前端尖頭35;和由被裝著於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8個的環狀電極31所成之第1DC電極群31G;和由從第1DC電極群31G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8個的環狀電極32所成之第2DC電極群32G;和被裝著於第1DC電極群31G之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環狀電極33;和被裝著於第2DC電極群32G之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處之電位測定用之2個的環狀電極34;和由被與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電極31的各者作了連接之8根的引線所成並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之內部(第2管腔)之第1引線群;和由被與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32的各者作了連接之8根的引線所成並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之內部(第4管腔)之第2引線群;和被與電位測定用之環狀電極33之各者作連接並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之內部(第2管腔)之2根的引線;和被與電位測定用之環狀電極34之各者作連接並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之內部(第4管腔)之2根的引線;和為了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作撓折而從管構件10之中心軸而偏心地來延伸存在於管構件10之內部(第1管腔),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端尖頭35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之操作用鋼線,而構成之,藉由在第1DC電極群31G與第2DC電極群32G之間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來在心腔內進行除顫,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係為略270°。
圖7,係對於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並未撓折的狀態下之除顫導管200作展示。 圖8,係對於當在對於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最大限度之拉張而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作了撓折時的除顫導管200作展示。 在圖7以及圖8中,藉由與圖1~圖5相同之元件符號所標示的部份,係為與藉由此些之圖來作了說明的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
構成此除顫導管200的控制把手25,係具備有內藏有連接器之把手本體26、和旋轉操作部27、以及應力釋放部29。在旋轉操作部27處,係被形成有用以進行旋轉操作之握把28。 藉由將手指勾在握把28上並使旋轉操作部27朝向圖7之箭頭A1所示之方向旋轉,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係被作拉張,而能夠使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朝向圖7之以箭頭A所示之方向作撓折。
在除顫導管200中,構成第1DC電極群31G之電極31,係經由構成第1引線群之引線以及內藏於把手25之基端部處的連接器,而被連接於直流電源裝置中之同一之極的端子處。 又,構成第2DC電極群32G之電極32,係經由構成第2引線群之引線以及內藏於把手25之基端部處的連接器,而被連接於直流電源裝置中之同一之極的端子(與第1DC電極群31G所被作連接者相反之極的端子)處。 電位測定用之電極33以及電極34,係經由引線以及內藏於把手25之基端部處的連接器,而被與心電圖計作連接。
如同圖8中所示一般,較第2DC電極群32G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處的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係為略270°。
如此這般,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除顫導管,若依據展現有大的撓折角度(θ)之除顫導管200,則在由從下大靜脈起之進入所致的實際之手技中,例如,在將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從下大靜脈起而插入至右心房內直到成為第2DC電極群32G之至少一部分會位置於右心房內之後,藉由將操作用鋼線之後端作拉張,係能夠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10之前端部分來容易地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一般的形狀之迴路,藉由此,係能夠將除顫導管200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
在單方向形態之本發明之除顫導管中,此撓折角度(θ),係較180°而更大,較裡想,係為200~360°,更理想,係為240~300°。 若是此撓折角度(θ)係為180°以下,則在實際之手技中,係並無法藉由從下大靜脈起而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沿著右心房之側面的形狀之迴路。 另一方面,若是此撓折角度(θ)過大,則在實際之手技中,係會有無法藉由被插入至了右心房內之管構件之前端部分來形成合適之尺寸之迴路的情形,而會有成為難以將除顫導管之前端導引至冠狀靜脈竇口之近旁處的情況。
100‧‧‧除顫導管 10‧‧‧管構件 11L~14L‧‧‧管腔 16‧‧‧內襯部 17‧‧‧外襯部 18‧‧‧編包 19‧‧‧管腔管 20‧‧‧控制把手 21‧‧‧把手本體 23‧‧‧旋轉操作部
231、232:握把
24:應力釋放部
31~34:環狀電極
31G:第1DC電極群
32G:第2DC電極群
35:前端尖頭
41~44:引線
51、52:電極連接器
61、62:外部電線
71:第1操作用鋼線
72:第2操作用鋼線
200:除顫導管
25:控制把手
26:把手本體
27:旋轉操作部
28:握把
29:應力釋放部
41G:第1引線群
42G:第2引線群
[圖1]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作展示的平面圖。 [圖2]係為構成圖1中所示之除顫導管的管構件之橫剖面圖(圖1之II-II剖面圖)。 [圖3]係為構成圖1中所示之除顫導管的管構件之橫剖面圖(圖1之III-III剖面圖)。 [圖4]係為對於將構成圖1中所示之心腔內除顫導管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朝向第1方向來作了最大限度的撓折之狀態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5]係為對於將構成圖1中所示之心腔內除顫導管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朝向第2方向來作了最大限度的撓折之狀態作展示之平面圖。 [圖6]係為對於將圖1中所示之除顫導管留置於心腔內的狀態作展示之X光畫像。 [圖7]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除顫導管作展示的平面圖。 [圖8]係為對於將構成圖7中所示之心腔內除顫導管的管構件之前端部分(較第2DC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前端側)作了最大限度的撓折之狀態作展示之平面圖。
10‧‧‧管構件
20‧‧‧控制把手
21‧‧‧把手本體
23‧‧‧旋轉操作部
24‧‧‧應力釋放部
31~34‧‧‧環狀電極
31G‧‧‧第1DC電極群
32G‧‧‧第2DC電極群
35‧‧‧前端尖頭
51、52‧‧‧電極連接器
61、62‧‧‧外部電線
100‧‧‧除顫導管
231、232‧‧‧握把

Claims (4)

  1. 一種心腔內除顫導管,係具備有:絕緣性之管構件,係至少於前端部分處具有可撓性;和控制把手,係被連接於前述管構件的基端處;和前端尖頭,係被固定於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和第1電極群,係由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2電極群,係由從前述第1電極群而朝向基端側分離並被裝著於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處的複數之環狀電極所成;和第1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1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第2引線群,係由被與構成前述第2電極群之電極的各者作了連接的複數之引線所成;和第1操作用鋼線,係為了使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朝向第1方向撓折,而從前述管構件之中心軸而偏心地來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述前端尖頭或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和第2操作用鋼線,係為了使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朝向與第1方向相反側之第2方向撓折,而以包夾著前述管構件之中心軸而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相對向的方式來 延伸存在於前述管構件內,並使其之前端被連接固定於前述前端尖頭或前述管構件之前端處,並且其之後端能夠進行拉張操作,藉由在前述第1電極群與前述第2電極群之間施加極性互為相異之電壓,來在心腔內進行除顫,該心腔內除顫導管,其特徵為: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1),係較180°而更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其中,前述撓折角度(θ1),係為200~360°,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2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管構件之前述前端部分之撓折角度(θ2),係為10~9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其中,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導管之 前端,係指向前述管構件之前述第2電極群之裝著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心腔內除顫導管,其中,當在對於較前述第2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撓折作了抑制的狀態下而將前述第1操作用鋼線之前述後端作了最大限度之拉張時,前述導管之前端和較前述第2電極群之前端位置而更靠基端側處的前述管構件之間之分離距離(D),係為50mm以下。
TW108104025A 2018-03-06 2019-02-01 心腔內除顫導管 TWI703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0142 2018-03-06
JP2018040142A JP6881870B2 (ja) 2018-03-06 2018-03-06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221A TW201938221A (zh) 2019-10-01
TWI703998B true TWI703998B (zh) 2020-09-11

Family

ID=6784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025A TWI703998B (zh) 2018-03-06 2019-02-01 心腔內除顫導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881870B2 (zh)
KR (1) KR20200116981A (zh)
CN (1) CN111818969A (zh)
TW (1) TWI703998B (zh)
WO (1) WO201917169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0673A (ja) * 2010-09-01 2012-03-15 Japan Lifeline Co Ltd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2012192124A (ja) * 2011-03-18 2012-10-11 Japan Lifeline Co Ltd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TWI519329B (zh) * 2012-03-28 2016-02-01 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電極導管
TWI541036B (zh) * 2010-12-24 2016-07-11 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電極導管
JP201715363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0303B1 (en) * 1997-04-30 2001-03-13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Inc. Method and kit for transvenously accessing the pericardial space via the right atrium
US6219582B1 (en) * 1998-12-30 2001-04-17 Daig Corporation Temporary atrial cardioversion catheter
US6564096B2 (en) * 2001-02-28 2003-05-13 Robert A. Me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tachycardia and fibrillation
US7747334B2 (en) * 2006-03-23 2010-06-29 Cardiac Pacemakers, Inc. Left ventricular lead shapes
JP4545210B2 (ja) * 2008-09-11 2010-09-15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5900974B2 (ja) * 2013-05-10 2016-04-06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0673A (ja) * 2010-09-01 2012-03-15 Japan Lifeline Co Ltd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TWI541036B (zh) * 2010-12-24 2016-07-11 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電極導管
JP2012192124A (ja) * 2011-03-18 2012-10-11 Japan Lifeline Co Ltd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TWI519329B (zh) * 2012-03-28 2016-02-01 日本來富恩有限公司 電極導管
JP201715363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0679A (ja) 2021-07-08
WO2019171695A1 (ja) 2019-09-12
TW201938221A (zh) 2019-10-01
CN111818969A (zh) 2020-10-23
JP6881870B2 (ja) 2021-06-02
JP2019150526A (ja) 2019-09-12
KR20200116981A (ko)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981B (zh) 心腔內除顫導管
JP4545210B2 (ja) 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4545216B1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TWI503142B (zh) Intracardiac defibrillation catheter system
JP4937391B2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WO2011118061A1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2012192124A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TWI703998B (zh) 心腔內除顫導管
TW201818994A (zh) 心腔內除顫導管系統
TWI734189B (zh) 心腔內除顫導管
JP6691347B2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7076012B2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6628755B2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6876091B2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JP5976973B1 (ja) 多極電極を有する末梢血管用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WO2011102015A1 (ja)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