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893B - 通訊控制裝置及通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控制裝置及通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3893B TWI703893B TW103107692A TW103107692A TWI703893B TW I703893 B TWI703893 B TW I703893B TW 103107692 A TW103107692 A TW 103107692A TW 103107692 A TW103107692 A TW 103107692A TW I703893 B TWI703893 B TW I7038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 takeover
- communication
- frequency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073 enab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11 transmission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使得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能夠在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具備:辨識部,係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上記接手係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上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上記無線通訊裝置的上記接手之控制。
Description
本揭露是有關於通訊控制裝置及通訊控制方法。
近年的無線通訊環境,係由於資料流量的遽增,而必須面臨頻率資源枯竭的問題。於是,關於將已經被授予特定事業者利用執照但未被活用的頻帶開放給二次性通訊所需的機制,正在熱烈研討中。此種二次性通訊所需的機制,亦稱作LSA(Licensed Shared Access)。例如,CEPT(European Conference of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ions)係在下記非專利文獻1中,針對電視播送而未被活用的所謂「TV空白空間」作二次性利用的裝置(WSD:White Space Device)所需的技術要件,提出建言。
一般而言,將頻帶做二次性利用之送訊機的送訊功率,係被限制成不會對一次系統(Primary System)之收訊機造成有害干擾。例如,下記非專利文獻1係提出,為了適切控制WSD的送訊功率,而配備有可提供身
為一次系統的DTT(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系統的涵蓋範圍、DTT收訊機的位置、及容許干擾位準等資訊的地理位置資料庫(GLDB:Geo-Location Database)。通常,頻帶的利用執照係每一國(或地區)為單位而授予,因此GLDB也是由各國(或地區)來配備才是。
下記非專利文獻3係提出,使用從GLDB所提供之資訊,透過更進階之計算而使二次系統(Secondary System)的系統容量達到最大化所需的發展型地理位置引擎(AGLE:Advanced Geo-Location Engine),由國家或是第三組織來設置之。設置AGLE的此一方針,係已經決定被英國的頻率管理主體OfC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s)及第三組織的資料庫提供業者所採用。
[非專利文獻1]ECC(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OSSIBLE OPERATION OF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IN THE ‘WHITE SPACES’ OF THE FREQUENCY BAND 470-790 MHz”, ECC REPORT 159, January 2011
[非專利文獻2]ECC(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Complementary Report to ECC Report 159; Further definition of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operation of white space devices in the band 470-790 MHz”, ECC REPORT 185, September 2012
[非專利文獻3]Naotaka Sato(Sony Corporation), “TV WHITE SPACE AS PART OF THE FUTURE SPECTRUM LANDSCAP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TSI Workshop on Reconfigurable Radio Systems, December 12 2012, Cannes (France)
可是,於二次系統中和擔任存取點或基地台這類腳色的主WSD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係無法將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作為一例,副WSD係一旦移動,便無法將與通訊中之主WSD的無線通訊做接續。如此一來,副WSD係在移動後,重新進行用來使得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Enabling處理。然後,若有新的可利用頻帶,則副WSD在此時點上,就會重新開始該當頻帶上的無線通訊。
又,作為另一例子,主WSD係一旦頻帶的二次利用之期間屆滿,就可能無法利用該當頻帶。其結果為,該當頻帶上曾經與上記主WSD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就無法接續該當無線通訊。如此一來,副WSD係
重新進行用來使得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Enabling處理。然後,若有新的可利用頻帶,則副WSD在此時點上,就會重新開始該當頻帶上的無線通訊。
如以上所述,副WSD係無法將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同樣的問題,係不僅在關於TV空白空間的二次系統,在其他種類的二次系統中也可能會發生。
於是,能夠使得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的機制之提供,係被需求。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具備:辨識部,係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上記接手係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上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上記無線通訊裝置的上記接手之控制。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上記接手係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上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步驟;和進行上記無線通訊裝置的上記接手之控制的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使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10‧‧‧管制DB(Regulatory Database)
20‧‧‧管理DB(Management Database)
30‧‧‧主WSD(Master White Space Device)
100‧‧‧HoM(Handover Management)實體
110‧‧‧網路通訊部
120‧‧‧記憶部
130‧‧‧處理部
131‧‧‧接手辨識部
133‧‧‧接手控制部
200‧‧‧副WSD(Slave White Space Device)
210‧‧‧天線
220‧‧‧無線通訊部
230‧‧‧記憶部
240‧‧‧輸入部
250‧‧‧顯示部
260‧‧‧輸入部
261‧‧‧接手辨識部
263、273‧‧‧接手控制部
265‧‧‧顯示控制部
800‧‧‧伺服器
801‧‧‧處理器
802‧‧‧記憶體
803‧‧‧儲存體
804‧‧‧網路介面
805‧‧‧有線通訊網路
806‧‧‧匯流排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Enabling處理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2]Enabling處理的變形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3]蜂巢網通訊方式中的接手處理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4]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之二次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5]用來說明不同二次系統之主WSD間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6]用來說明關連於接手的2個管理DB所對應的管制DB之第1例的說明圖。
[圖7]用來說明關連於接手的2個管理DB所對應的管制DB之第2例的說明圖。
[圖8]用來說明從一次系統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之主WSD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9]用來說明同一二次系統之主WSD間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0]用來說明二次系統中的頻率頻道間之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1]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2]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oM實體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3A]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1程序圖。
[圖13B]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2程序圖。
[圖13C]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3程序圖。
[圖14]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15]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再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16]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7]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18]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9A]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1程序圖。
[圖19B]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2程序圖。
[圖20]用來說明藉由副WSD而進行可利用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的例子的說明圖。
[圖21]用來說明藉由HoM實體而進行可利用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的例子的說明圖。
[圖22A]本揭露之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1程序圖。
[圖22B]本揭露之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2程序圖。
[圖22C]本揭露之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3程序圖。
[圖23]用來說明對各主WSD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4]用來說明第1二次系統令第2二次系統的主WSD成為副網路節點而動作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5]用來說明第1二次系統的主WSD是以第2二次系統的副網路節點之身份而動作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6A]本揭露之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1程序圖。
[圖26B]本揭露之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第2程序圖。
[圖27]伺服器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8]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9]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導論
2.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二次系統的概略構成
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
4.第1實施形態
4.1.HoM實體所做之控制
4.2.HoM實體之機能構成
4.3.處理的流程
4.4.HoM實體之其他實作例
5.第2實施形態
5.1.副WSD之機能構成
5.2.處理的流程
6.第3實施形態
6.1.副WSD之機能構成
6.2.處理的流程
7.變形例
7.1.第1變形例
7.2.第2變形例
8.應用例
8.1.關於HoM實體之應用例
8.2.關於副WSD之應用例
9.總結
首先,作為關連技術,說明Enabling處理,及蜂巢網通訊方式中的接手處理。然後,簡單說明技術課題及本實施形態的新手法。
首先,在關於TV空白空間的二次系統中,副WSD在可被該當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亦即頻帶)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會進行Enabling處理。以下參照圖1來說明Enabling處理的例子。
圖1係Enabling處理之一例的程序圖。在此例中,在副WSD、主WSD、管理資料庫(以下稱作「管理DB」)及管制資料庫(以下稱作「管制DB」)之間會進行互動。例如,管理DB係為IEEE802.11af的Registered Location Secure Server(RLSS)、IEEE802.19的Coexistence Manager、IEEE1900.6的Cognitive Engine、或上述的AGLE。又,例如,管制DB係為GLDB。此外,副WSD、主WSD、管理DB及管制DB之間的互動是以實線及點線表示,但實線係表示必須的互動,點線係表示非必須的任意之互動。
首先,管理DB及管制DB係進行認證(Authentication)、登錄(Registration)、基本資訊之交換等(S1001)。
又,主WSD係在網路的運用開始前、或周期性地,將自己網路之運用的相關之資訊(位置資訊、各種ID、利用時間、QoS、收送訊關連資訊等),連同頻率頻道的二次利用開始之查詢(Query),發送至管理DB或管制DB(S1010)。其後,管理DB及/或管制DB係進行頻率頻道之二次利用所必需的各種處理(例如查詢的認可等)(S1021)。
其後,一旦查詢被認可,則向上記網路通知可利用之頻率頻道(S1030)。具體而言,管理DB或管制DB係將有關上記頻率頻道的上記資訊,發送至主WSD(S1031、S1033)。然後,主WSD係於上記頻率頻道中,發送Enablement信標(S1035)。因此,副WSD係藉由在上記頻率頻道中接收上記Enablement信標,就可得知該當頻率頻道是可利用。此外,Enablement信標中係亦可含有,對主WSD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
然後,進行用來讓副WSD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處理(S1040)。具體而言,副WSD係發送,針對Enablement信標的回應(亦即,用來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查詢)(S1041)。此處,例如,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之許可,會被進行。若由管理DB或管制DB來進行副WSD之無線通訊之許可時,
管理DB或管制DB會進行該當許可(S1043~S1048)。
其後,副WSD係和主WSD之間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S1051)。
Enabling處理係被進行如上。在二次系統中,只是將一次系統的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而已,因此必須要藉由此種Enabling處理,來確認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是否可能。就這點而言,二次系統係和頻率頻道基本上總是可以利用的一次系統,有所不同。
接著,參照圖2,說明Enabling處理的變形例。
圖2係Enabling處理的變形例之一例的程序圖。在該當變形例中,係在主WSD#1難以用有線回程網路來連接管理DB(及/或管制DB)時(例如,斷線時、不具備有線連接手段時等),則鄰近的主WSD#2會進行Enabling處理的仲介。
圖2所示的步驟S1101、S1110、S1121、S1130、S1140及S1150,係分別對應於圖1所示的步驟S1001、S1010、S1021、S1030、S1040及S1050。在圖1的例子中,主WSD係與管理DB直接通訊,但在圖2的例子中,主WSD#1係透過主WSD#2而和管理DB進行通訊。
接著,參照圖3,說明蜂巢網通訊方式中的接手處理之例子。圖3係蜂巢網通訊方式中的接手處理之一例的程序圖。
通訊終端與基地台#1連接時,基地台#1係將表示相鄰基地台#2等之應測定對象的上下文資訊(Adjacent eNB context information),發送至通訊終端(S1201)。
其後,通訊終端係一面和基地台#1通訊,一面依照上下文資訊而測定基地台#2等所發送之訊號的電波強度等。然後,通訊終端以所定的週期、或依照規則,將測定資訊(Mesurement report)報告給基地台#1(S1211)。
此外,S1201及S1211係在藉由網路側的強制性判斷而讓基地台#1來接手通訊終端的情況下,亦可省略。
然後,基地台#1係向基地台#2要求接受通訊終端之接手(S1213),一旦被基地台#2認可接受(S1215),就向通訊終端指示接手之執行(S1217)。
如此一來,通訊終端係在與基地台#2進行連接處理後,將已經準備好接手之事實,通知給基地台#2(S1221)。然後,基地台#2係對該通知回送ACK(S1223),並且向管理伺服器/S-GW,報告通訊終端已被基地台#2所接手(S1225)。
在上述的例子中,雖然說明了管理伺服器或S-GW等之網路側,根據通訊終端所測定的測定資訊而決
定接手之執行時(通訊終端也會協助時),但接手的觸發並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接手係亦可基於管理伺服器或S-GW等之網路側所做的強制性判斷而被進行。又,通訊終端係亦可依照測定資訊而選擇基地台來進行連接處理,主動地進行接手。
此外,此種接手處理,係可說是頻率頻道基本上總是可以利用的一次系統所需的處理。
如以上,說明了Enabling處理、及蜂巢網通訊方式中的接手處理。
如上述,副WSD係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之際,每次都要進行Enabling處理,重新開始該當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因此,副WSD係於二次系統中,無法接續已經進行的無線通訊。
作為一例,副WSD係一旦移動,便無法將與通訊中之主WSD的無線通訊做接續。如此一來,副WSD係在移動後,重新進行用來使得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Enabling處理。然後,若有新的可利用頻率頻道,則副WSD在此時點上,就會重新開始該當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
又,作為另一例子,主WSD係一旦頻率頻道的二次利用之期間屆滿,就可能無法利用該當頻率頻道。
其結果為,該當頻率頻道上曾經與上記主WSD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就無法接續該當無線通訊。如此一來,副WSD係重新進行用來使得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Enabling處理。然後,若有新的可利用頻率頻道,則副WSD在此時點上,就會重新開始該當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
如以上所述,副WSD係無法將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同樣的問題,係不僅在關於TV空白空間的二次系統,在其他種類的二次系統中也可能會發生。
此外,在頻率頻道基本上總是可以利用的一次系統中,雖然會進行如上述的接手處理,但在二次系統中,此種接手處理係未被考慮。
於是,本實施形態係使得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能夠在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新手法,提出一種使得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的接手。具體而言,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副WSD)的接手,且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上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上記接手,會被辨識。然後,上記無線通訊裝置的上記接手之控制,會被進行。
接著,參照圖4,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所述之二次系統的概略構成。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二次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4,二次系統係含有:管理DB20、主WSD30及副WSD200。又,會有對1個以上的二次系統為共通的管制DB10存在。此外,在此例中,二次系統係為關於TV空白空間之通訊系統的例子。又,管制DB10係為TV空白空間所需的DB。
管制DB10係為管理針對國家所管理之頻率頻道之資料的資料庫。例如,管制DB10係提供、監視有關於一次系統的資訊及保護規則。作為一例,管制DB10係提供,對二次系統而言可以利用之頻率頻道(以下稱作「可利用頻道」)的資訊(以下稱作「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該當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係含有:可利用頻道的中心頻率、頻帶寬度、最大送訊功率等資訊。作為一例,管制DB10係為GLDB。
管理DB20係為國家中由頻率管理主體或第三組織所營運的二次系統管理節點。例如,管理DB20係將管制DB10所提供之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藉由使用更進階的保護演算法而加以修正,也可對上記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追加新的資訊。在此例中,雖然對於管制DB10係存在1個管理DB20,但對於管制DB10係可存在有複數個管理DB20。例如,管理DB20係為IEEE802.11af的Registered Location Secure Server(RLSS)、IEEE802.19的Coexistence Manager、IEEE1900.6的Cognitive Engine、
或上述的AGLE。
主WSD30係為,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通訊控制節點。主WSD30係運用二次系統。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的頻率頻道、該當無線通訊中的送訊功率等,係可由管制DB10及/或管理DB20來決定。
副WSD200係為,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副WSD200係與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
此外,上記二次系統,係將上記一次系統所用的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例如,上記二次系統,係在上記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未被該當一次系統利用之期間中利用上記頻率頻道,藉此以將上記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
接著參照圖5~圖10,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
如上述,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讓副WSD200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接手,會被辨識。然後,上記副WSD200的上記接手之控制,會被進行。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對象的接手,係包含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及頻率頻道間的接手。
首先,參照圖5~圖9,說明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
例如,上記二次系統係含有,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1個以上之主WSD30。然後,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上記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又,該當所定條件係包含:能夠利用上記頻率頻道。
例如,上記所定條件係包含:在接手以後能夠利用上記頻率頻道。亦即,滿足上記所定條件的1個主WSD係在接手以後可以利用一次系統用的頻率頻道。
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在無法與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仍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例如,上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係為不同於上記二次系統的另一系統中所含的通訊控制節點。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從別的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
作為第1例,不同於上記二次系統的上記別的系統,係為有別於上記二次系統的另一二次系統。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從第1二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往第2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
作為具體例,例如,上記第1二次系統也是針對TV空白空間的二次系統,該當第1二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係為主WSD30。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在不同二次系統的主WSD30間的接手。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5來說明具體例。
圖5係用來說明不同二次系統之主WSD間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5,圖示了第1二次系統中所含之管理DB20A及主WSD30A、和第2二次系統中所含之管理DB20B及主WSD30B。在接手前,副WSD200係於第1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A進行無線通訊。其後,副WSD200係進行從主WSD30A往主WSD30B之接手。其結果為,在接手後,副WSD200係於第2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B進行無線通訊。
此外,上述的管理DB20A及管理DB20B係可對應於同一管制DB10,也可分別對應於不同的管制DB10。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6及圖7來說明具體例。
圖6係用來說明關連於接手的2個管理DB所對應的管制DB之第1例的說明圖。參照圖6,在此例中,管理DB20A係對應於管制DB10A,管理DB20B係對應於管制DB10B。亦即,副WSD200係進行,從某國的
二次系統往別國的二次系統之接手。
圖7係用來說明關連於接手的2個管理DB所對應的管制DB之第2例的說明圖。參照圖7,在此例中,管理DB20A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同一管制DB10。亦即,副WSD200係進行,某國中的2個二次系統間的接手。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係為,例如,從第1二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例如主WSD30),往第2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在原本之二次系統中無法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與二次系統之通訊控制節點(例如主WSD)離得太遠的情況、可利用頻道變成不能使用的情況等),仍可於別的二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將某個二次系統上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別的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作為第2例,不同於上記二次系統的上記別的系統,係為上記一次系統。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從一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8來說明具體例。
圖8係用來說明從一次系統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之主WSD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8,圖示了一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40,和二次系
統中所含之主WSD30。在接手前,副WSD200係於一次系統中與通訊控制節點40進行無線通訊。其後,副WSD200係進行從通訊控制節點40往主WSD30之接手。其結果為,在接手後,副WSD200係於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係為,例如,從一次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可於一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與一次系統之通訊控制節點離開太遠的情況、頻率資源分配不到的情況等),仍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將一次系統中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又,藉由此種接手,可實現針對一次系統的卸載。亦即,一次系統的流量會移往二次系統,因此可以減輕對一次系統而言的負荷。其結果為,一次系統(及/或系統全體)的吞吐量會提升,亦可減輕一次系統所需的成本。又,對副WSD而言的吞吐量也會上升。
此外,作為再另一例,不同於上記二次系統的上記別的系統,係亦可為再另一個別的系統。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係為,例如,從別的系統中所含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
所含之主WSD30的接手。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在原本之系統中無法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仍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可將原本之系統中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例如上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係亦可為,上記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上記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的另一主WSD30。亦即,上記接手係亦可為,同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間的接手。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9來說明具體例。
圖9係用來說明同一二次系統之主WSD間的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9,二次系統中所含之管理DB20、主WSD30A及主WSD30B係被圖示。在接手前,副WSD200係於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A進行無線通訊。其後,副WSD200係進行從主WSD30A往主WSD30B之接手。其結果為,在接手後,副WSD200係於同一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B進行無線通訊。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係亦可為,同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間的接手。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在二次系統中無法與原本之主WSD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與原本之主WSD離得太遠的情況等),仍可於同一二次系統中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在某二次系統內接續無線通訊。
接著,參照圖10,說明頻率頻道間的接手。
例如,上記二次系統,係將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然後,上記接手係為,從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副WSD200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頻率頻道,往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另一頻率頻道的接手。亦即,上記接手係為,頻率頻道間的接手。
更具體而言,例如,二次系統將一次系統所需之第1頻率頻道及第2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然後,該當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主WSD30會在第1頻率頻道及第2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這件事情,係被認可。此情況下,上記接手係為,與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之副WSD200所做的,從第1頻率頻道往第2頻率頻道的接手。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10來說明具體例。
圖10係用來說明二次系統中的頻率頻道間之接手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0,二次系統中所含之管理DB20及主WSD30係被圖示。在接手前,副WSD200係於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在頻率頻道A上進行無線通訊。其後,副WSD200係進行,從頻率頻道A往頻率頻道B的頻率接手。其結果為,在接手後,副WSD200係於二次系統中於第2二次系統中與主WSD30在頻率頻道B上進行無線通訊。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接手係為,
例如,頻率頻道間的接手。藉由此種接手,副WSD係在二次系統中在某個頻率頻道上無法接續無線通訊的情況下(對主WSD而言可利用頻道改變的情況、超過所被許可之時間的情況等),仍可在另一頻率頻道上接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在二次系統內接續無線通訊。
再來說明接手時的Enabling處理。
在上述的二次系統中,副WSD200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例如,該當處理係包含,進行副WSD200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
例如,上記處理係為Enabling處理。作為具體例,主WSD30係在對二次系統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亦即,可利用頻道)上,發送Enablement信標。然後,副WSD200係於該當頻率頻道中接收Enablement信標,藉此而得知該當頻率頻道係為可利用頻道。然後,副WSD200係對該當可利用頻道上的Enablement信標作回應(亦即,發送Enablement信標回應),藉此,進行了副WSD200為了在該當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要求。其後,主WSD30、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可進行對該當可利用頻道上之無線通訊的許可,或是亦可不需要這些節點所
致之許可。
例如以上所述的Enabling處理,會被進行。尤其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記處理係在本實施形態之對象的各種接手之際,都會被進行。
接著參照圖11~圖15,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在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由接手管理實體(以下稱作「HoM實體」)來進行接手之控制。
首先,參照圖11,說明進行接手之控制的HoM實體。
圖11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1,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又,對應於管理DB20A的管制DB10A、及對應於管理DB20B的管制DB10B,也被圖示。管制DB10A和管制DB10B係可為個別的資料庫,也可為同一個資料庫。
尤其在第1實施形態中,例如,關於這些二次系統的接手,是受HoM實體100所控制。然後,如圖11所示,作為一例,HoM實體100係被實作成與管制
DB10及管理DB20獨立開來的裝置。
接著,參照圖12,說明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oM實體100之構成之一例。圖12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HoM實體10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12,HoM實體100係具備:網路通訊部110、記憶部120及處理部130。
網路通訊部110,係和其他通訊節點進行通訊。例如,網路通訊部110係和管制DB10及/或管理DB20進行通訊。
記憶部120,係記憶HoM實體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又,記憶部120係記憶,例如,由管制DB10及/或管理DB20所提供的各種資訊。
處理部130係提供HoM實體的各種機能。處理部130係含有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
接手辨識部131係辨識出副WSD200之接手,且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之接手。
如上述,例如,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從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又,上記所定條件係包含:能夠利用上記頻率頻道。
此種情況下,例如,接手辨識部131係藉由辨識上記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上記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上記所定條件之至少1個主WSD30,以辨識出上記接手。
具體而言,例如,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將關於二次系統的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提供給HoM實體100。亦即,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將對二次系統(或二次系統中所含之各主WSD30)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提供給HoM實體100。然後,接手辨識部131係取得該當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得知各主WSD30的可利用頻道。又,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將主WSD30的位置資訊提供給HoM實體100,接手辨識部
131係取得主WSD30的位置資訊。又,副WSD200的位置資訊,係由副WSD200所提供,HoM實體100係取得副WSD200的位置資訊。然後,HoM實體100係根據副WSD200的位置資訊及主WSD的位置資訊,來識別副WSD200所能通訊的主WSD。然後,HoM實體100係從所被識別的主WSD30之中,辨識出滿足所定條件(亦即頻率頻道是可利用的)主WSD30。
如以上所述,能夠將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做利用的主WSD30,就被辨識。藉此,就可得知往二次系統的主WSD30當中的哪個主WSD30之接手係為可能。其結果為,可以實際進行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
如上述,例如,上記二次系統,係將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然後,上記接手係為,從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副WSD200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頻率頻道,往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另一頻率頻道的接手。亦即,上記接手係為,頻率頻道間的接手。
在此情況下,例如,接手辨識部131,係藉由辨識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上記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以辨識上記接手。
具體而言,例如,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將關於二次系統的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提供給HoM實
體100。亦即,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將對二次系統(或二次系統中所含之各主WSD30)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提供給HoM實體100。然後,接手辨識部131係取得該當可利用頻道關連資訊,得知各主WSD30的可利用頻道。然後,接手辨識部131係在對與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之主WSD30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當中,辨識出該當副WSD200正在進行無線通訊之頻率頻道以外的頻率頻道。
如以上所述,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的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之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會被辨識。藉此,就可得知往哪個頻率頻道的頻率間接手係為可能。其結果為,於二次系統中可實際進行頻率間接手。
接手控制部133係進行副WSD200的上記接手之控制。亦即,接手控制部133係進行,被接手辨識部131所辨識之接手的控制。
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將上記接手通知給副WSD200。亦即,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將接手辨識部131所辨識的接手,通知給對象的副WSD200。
更具體而言,例如,一旦藉由接手辨識部131
辨識出接手(主WSD30或頻率頻道),則接手控制部133係透過網路通訊部110,將該當接手通知給副WSD200。又,若有複數接手(複數主WSD30或複數頻率頻道)被辨識成為候補時,則將該當複數接手候補的部分或全部予以通知。又,接手的通知之際係例如,關於接手方之頻率頻道的資訊(例如,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等),會被提供。作為一例,接手的通知係以接手準備之要求,而被通知。
藉此如此通知,例如,副WSD200係可進行,用來從該當複數接手候補之中決定應執行之接手所需的測定(Measurement)。其結果為,對副WSD200而言最佳的接手,會被選擇。又,副WSD200係可進行實際接手被執行之際的重新組態(Reconfiguration)。
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副WSD200的上記接手之執行。亦即,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接手辨識部131所辨識之接手的執行。
更具體而言,例如,一旦被接手辨識部131辨識出接手(主WSD30或頻率頻道),則接手控制部133係決定該當接手之執行。又,若被接手辨識部131辨識出複數接手來作為候補時,則接手控制部133係例如根據副WSD200所做的通訊品質之測定(Measurement)結果等,在複數接手候補之中決定出1個接手之執行。
藉由如此決定,副WSD200的接手就會被實
際執行。其結果為,副WSD200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如上述,例如,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簡單來說,上記接手係為往主WSD30之接手。
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從上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上記1個主WSD30傳輸要送給副WSD200之通訊資料的控制。
更具體而言,例如,一旦從第1主WSD30往第2主WSD30的副WSD200之接手執行被決定,則接手控制部133係控制從第1主WSD30往第2主WSD30的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之傳輸。作為一例,接手控制部133係透過網路通訊部110,為了將第1主WSD30中剩餘的要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傳輸至第2主WSD30,而會透過管理DB20或管制DB10而向第1主WSD30做查詢(或指示)。其結果為,藉由第1主WSD30所對應之管理DB20所做的控制,上記送訊資料會被傳輸至第2主WSD30。
藉由此種傳輸之控制,接手來源主WSD30中剩餘的送訊資料,就可從接手方之主WSD30而被發送。因此,副WSD200係可無縫地接收送訊資料。藉此,可以
提高接手時的通訊品質。
如上述,在二次系統中,副WSD200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該當處理係在接手之際被進行。
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控制上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的上記處理之開始。
具體而言,例如,上記處理係為Enabling處理。然後,在接手之執行的決定後,接手控制部133係觸發Enabling處理。作為一例,接手控制部133係透過網路通訊部110,向副WSD200要求接手之執行。如此一來,副WSD200係於接手方的可利用頻道中,接收Enablement信標,並將針對該當Enablement信標之回應(亦即,Enablement信標回應)予以發送。
藉由如此控制,副WSD就可實際在接手方中進行無線通訊。
接著,參照圖13A~圖13C,說明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一例。圖13A~圖13C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如圖5~圖7
所示的副WSD200進行從第1二次系統之主WSD30A往第2二次系統之主WSD30B之接手之程序的通訊控制處理。此外,管制DB10A及管理DB20A係對應於主WSD30A,管制DB10B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主WSD30B。
首先,HoM實體100係在管制DB10、管理DB20及主WSD30之各者間,進行相互認證及/或基本資訊之交換(S310)。
然後,一旦Enabling處理結束(S321),副WSD200就開始與主WSD30A之無線通訊(S323)。
其後,若副WSD200的接手變成必要,則向HoM實體100委託接手之輔助(步驟S330)。具體而言,副WSD200係將位置資訊之更新,通知給主WSD30A(S331)。然後,主WSD30A係檢查已被更新之位置資訊(S333)。然後,主WSD30A係為,若已被更新之位置不是自裝置的網路內或其附近,則將副WSD200的接手之輔助,委託給HoM實體100(S335)。然後,一旦HoM實體100許可該當輔助之受理,便將該當許可通知給主WSD30A(S337)。
然後,副WSD200係進行接手所需之準備(步驟S340)。
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將接手之準備,向副WSD200進行要求(S341)。此時,關於接手方之頻率頻道的資訊(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等),會被通知給副
WSD200。又,因應需要,Enablement信標之收訊所需的參數,也被通知給副WSD200。
然後,副WSD200係進行接手方之頻率頻道上的收送訊所需的重新組態(Reconfiguration)(步驟S343)。具體而言,例如,無線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數位訊號處理部、最大送訊功率等,會被變更。數位訊號處理部之變更係包含:前方錯誤訂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高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碼擴散(Code Spreading)、類比數位轉換(A/D轉換)及數位類比轉換(D/A轉換)之時脈頻率等之變更。又,例如,為了滿足送訊頻譜遮蔽,而變更類比處理部。具體而言,無線頻率(Radio Frequency:RF)參數會被變更,或因應需要而進行往別的RF處理系統之切換。上記RF參數係包含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天線增益、VGA(Voltage Gain Amplifier)設定等。
其後,副WSD200係將接手方之頻率頻道上的收送訊所需之重新組態已經結束之事實,通知給HoM實體100(步驟S345)。
然後,用來決定接手方主WSD30所需之測定(Measurement)及報告,會被進行(步驟S350)。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向副WSD200要求通訊品質之測定(S351)。此時,為了副WSD200所做的Enablement信標之收訊,收送訊之組態(Configuration)的清單,會被提供給
副WSD200。該當清單係含有:複數個不同之主WSD30之候補、及關於各候補的1個以上之可利用頻道的相關資訊(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等)。然後,副WSD200係依照上記清單而在各頻率頻道上測定通訊品質(S353、S355)。例如,收訊功率、SNR(Signal to Noise Ratio)、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等,係被當成測定結果而獲得。然後,副WSD200係將測定結果,報告給HoM實體100(S357)。副WSD200係亦可在有任一頻率頻道上無法測定通訊品質的情況下,將其理由(例如,組態失敗、其係無法測定之頻率頻道等),也一併報告。
其後,HoM實體100係進行針對服務主WSD30之更新的決定(S361)。在此例中,HoM實體100係決定執行往主WSD30B的接手。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選擇接手方之主WSD30。於步驟S350中對複數主WSD30的Enablement信標進行測定的情況下,則根據測定結果,選擇伴隨最佳通訊品質之主WSD30、或被判斷為滿足所要求之QoS的主WSD30。此外,若沒有找到適當的主WSD30,則亦可將該意旨予以通知。
然後,接手方之主WSD30B中的用來受理接手所需之處理,會被進行(S370)。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向接手方之主WSD30B,要求接手之受理(S371)。然後,接手方之主WSD30B係回答是否能夠受理接手(S373)。此外,主WSD30B係除了能否受理接手以外,還亦可將自裝置之運用狀況(可利用頻道之品質、利用率、
所被連接之副WSD200的台數、流量等),予以通知。尤其在不可受理接手時,亦可將其理由以狀態資訊進行通知。又,亦可將再度查詢為止的時間(例如,根據關於連接中之副WSD200的排程所預估的時間),進行通知。
其後,從接手來源之WSD30A往接手方之WSD30B的傳輸,會被進行(S380)。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為了把接手來源之主WSD30A中所殘留的要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傳輸至接手方之主WSD30B,而向第1主WSD30A進行查詢(S381)。如此一來,主WSD30A係將主WSD30A中所殘留的要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透過管理DB20A等(或直接地)傳輸至主WSD30B(S383)。然後,一旦傳輸結束,就向HoM實體100通知傳輸結束(S385)。
然後,接手就被執行(步驟S390)。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向副WSD200,要求往主WSD30B之接手的執行(S391)。如此一來,副WSD200係開始往主WSD30B之接手(S393),與主WSD30B進行Enabling處理(S395、S396)。然後,往主WSD30B之接手的完成,會被通知給HoM實體100(S397)。然後,接手就結束(S398)。
其後,副WSD200係與主WSD30B開始無線通訊(S399)。
以上說明了1個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此外,上述的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的其中步驟S330及S350係為選用,可以含在通訊控制處理中,亦可
不含。
接著,參照圖14及圖15,說明HoM實體的其他實作例。
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的例子中,如圖11所示,HoM實體100係被實作成與管制DB10及管理DB20獨立開來的裝置。
可是,HoM實體100的實作手法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HoM實體100係亦可被實作成為管制DB10或管理DB20的一部分。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14及圖15來說明具體例。
圖14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另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1,和圖11同樣地,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又,對應於管理DB20A的管制DB10A、及對應於管理DB20B的管制DB10B,也被圖示。管制DB10A及管制DB10B係可為同一管制DB,也可為個別的管制DB。然後,尤其在此例中,HoM實體100係被實作成為管理DB20之一部分。
若依據此實作形態,則二次系統內的接手(亦即,同一管理DB20之管轄下的接手)係受到1個HoM實體100所控制。又,不同二次系統間的接手係受2個
HoM實體100之一方所控制,或由2個HoM實體100合作來控制。
圖15係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HoM實體之實作形態之再另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5,和圖15同樣地,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又,對應於管理DB20A的管制DB10A、及對應於管理DB20B的管制DB10B,也被圖示。然後,尤其在此例中,HoM實體100係被實作成為管制DB10之一部分。
若依據此實作形態,則二次系統內的接手(亦即,同一管理DB20之管轄下的接手),以及,同一國內的二次系統間之接手(亦即,同一管制DB10之管轄下的接手),係受到1個HoM實體100所控制。又,不同國的二次系統間的接手係受2個HoM實體100之一方所控制,或由2個HoM實體100合作來控制。
以上說明了第1實施形態。例如,如以上所述,控制接手的通訊控制裝置,係為與接手對象之副WSD200不同的控制節點(亦即HoM實體100)。
又,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可在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會被辨識、控制。藉此,可使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更具體而言,如上述,與頻率頻道基本上總
是可以利用的一次系統不同,二次系統係將暫時沒有被一次系統所利用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因此,對二次系統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係隨時間而變化,又,可能隨著每一二次系統(或二次系統的每一主WSD),可利用之頻率頻道會有所不同。因此,副WSD200就算存在於二次系統的主WSD30附近,也不一定能夠進行往該當主WSD30之接手。又,副WSD200係即使在任一時序上獲知除了使用中之頻率頻道以外,還有對主WSD30而言可以利用之別的頻率頻道,若其後經過了一段時間,則該當別的頻率頻道係有可能變成對主WSD30而言是不可利用的。因此,副WSD200係不一定能夠進行往上記別的頻率頻道之接手。如此,在二次系統中,無法進行和蜂巢網通訊方式之接手同樣的接手。
於是,如上述,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可在被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主WSD30及/或頻率頻道),會被辨識、控制。藉此,在接手後,副WSD200係可於二次系統中進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接著參照圖16~圖17,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在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中,是由接手對象之副WSD200本身來進行接手之控制。又,在第2實施形態
中,副WSD200係不用受到其他通訊控制節點所致之輔助就執行接手。
首先,參照圖16,說明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200-2的構成之一例。圖16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200-2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16,副WSD200-2係具備:天線部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輸入部240、顯示部250及處理部260。
天線210係接收無線訊號,將所接收到之無線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220。又,天線部210係將無線通訊部220所輸出之送訊訊號,予以發送。
無線通訊部220係在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且為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該當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20係與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
記憶部230,係記憶副WSD200-2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又,記憶部230係記憶,例如,由管制DB10、
管理DB20及/或主WSD30所提供的各種資訊。
輸入部240係受理副WSD200-2之使用者所做的輸入。然後,輸入部240係將輸入結果,提供給處理部260。
顯示部250係將來自副WSD200-2的輸出畫面(亦即,輸出影像),予以顯示。例如,顯示部250係隨應於處理部260(顯示控制部265)所做的控制,而顯示輸出畫面。
處理部260係提供副WSD200-2的各種機能。處理部260係含有接手辨識部261、接手控制部263及顯示控制部265。
接手辨識部261係辨識出副WSD200-2之接手,且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2能夠在上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之上記接手。
如上述,例如,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2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亦即,上記接手係為,從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又,上記所定條件係包含:能夠利用上記頻率頻道。
此種情況下,例如,接手辨識部261係藉由辨識上記二次系統中所含之上記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上記所定條件之至少1個主WSD30,以辨識出上記接手。
例如,對二次系統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亦即可利用頻道),對副WSD200-2而言係為已知。此種情況下,例如,為了能夠在該當可利用頻道上接收訊號,會進行副WSD200-2中的收送訊所需之重新組態。該當重新組態的具體內容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然後,例如,副WSD200-2係於上記可利用頻道中,接收與自裝置通訊中之主WSD以外30的其他主WSD30所送來的Enablement信標。如此一來,接手辨識部261係將該當其他主WSD30,辨識成為滿足所定條件之主WSD30(亦即能夠利用可利用頻道的主WSD30)。亦可為,上記其他主WSD30係在Enablement信標之通訊品質超過所定閾值的
情況下,被辨識成為滿足所定條件之主WSD30(亦即能夠利用可利用頻道之主WSD30)。
又,例如,有時候,可利用頻道對副WSD200-2而言係為未知。
作為第1例,1個二次系統內(亦即同一管理DB20之管轄下)主WSD30之間可利用頻道即使是相同的情況下,與使用中之可利用頻道不同的別的可利用頻道,係可能對副WSD200-2而言是未知。作為一例,若主WSD30沒有把可利用頻道通知給副WSD200-2,則可利用頻道對副WSD200-2就可能為未知。
作為第2例,即使1個二次系統內(亦即同一管理DB20之管轄下)對主WSD30而言可利用頻道之定義仍有可能不同,就運用該當1個二次系統。此種情況下,對與通訊中之主WSD不同的別的主WSD30而言可利用的頻道,係有可能對副WSD200-2而言是未知。
作為第3例,不同二次系統內(亦即不同管理DB20之管轄下)的對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係可能對副WSD200-2而言是未知。這是因為,對管理DB20而言可利用頻道係為不同。
如以上,可利用頻道對副WSD200-2而言可能是未知。此種情況下,副WSD200-2係一面調整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無線存取技術、收送訊所需之組態參數
等,一面接收訊號。然後,一旦接收要Enablement信標,接手辨識部261係將該當Enablement信標所被接收之頻率頻道,認知成為可利用頻道。
其後,就可可利用頻道對副WSD200-2而言是已知的情況相同地,滿足所定條件之主WSD30(亦即能夠利用可利用頻道之主WSD30),係被接手辨識部261所辨識。
如以上所述,能夠將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做利用的主WSD30,就被辨識。藉此,就可得知往二次系統的主WSD30當中的哪個主WSD30之接手係為可能。其結果為,可以實際進行往二次系統之主WSD30的接手。
如上述,例如,上記二次系統,係將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然後,上記接手係為,從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副WSD200-2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頻率頻道,往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另一頻率頻道的接手。亦即,上記接手係為,頻率頻道間的接手。
在此情況下,例如,接手辨識部261,係藉由辨識上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上記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以辨識上記接手。
具體而言,例如,與副WSD200-2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主WSD30,係將可利用頻道通知給副WSD200-2。此種情況下,對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係對副WSD200-2而言是已知。因此,接手辨識部261係根據如此所被通知的資訊,辨識出使用中的可利用頻道(亦即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可利用頻道。
又,例如,可利用頻道也有可能未被通知給副WSD200-2。此種情況下,副WSD200-2係一面調整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等,一面接收訊號。然後,一旦接收要Enablement信標,接手辨識部261係將該當Enablement信標所被接收之頻率頻道,認知成為可利用頻道。然後,接手辨識部261係根據已得知的可利用頻道之資訊,來辨識出使用中的可利用頻道(亦即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可利用頻道。
如以上所述,被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的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副WSD200-2進行無線通訊之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會被辨識。藉此,就可得知往哪個頻率頻道的頻率間接手係為可能。其結果為,於二次系統中可實際進行頻率間接手。
接手控制部263係進行副WSD200-2的上記接手之控制。亦即,接手控制部263係進行,被接手辨識部261所辨識之接手的控制。
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副WSD200-2的上記接手之執行。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接手辨識部261所辨識之接手的執行。
更具體而言,例如,一旦被接手辨識部261辨識出接手(主WSD30或頻率頻道),則接手控制部263係決定該當接手之執行。又,若被接手辨識部261辨識出複數接手來作為候補時,則接手控制部263係例如根據副WSD200-2所做的通訊品質之測定(Measurement)結果等,在複數接手候補之中決定出1個接手之執行。
藉由如此決定,副WSD200-2的接手就會被實際執行。其結果為,副WSD200-2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如上述,在二次系統中,副WSD200-2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2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該當處理係在接手之際被進行。
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
包含:控制上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的上記處理之開始。
具體而言,例如,上記處理係為Enabling處理。然後,在接手之執行的決定後,接手控制部263係觸發Enabling處理。如此一來,副WSD200-2係於接手方的可利用頻道中,接收Enablement信標,並將針對該當Enablement信標之回應(亦即,Enablement信標回應)予以發送。
顯示控制部265係控制顯示部250所做的輸出畫面之顯示。例如,顯示控制部265係生成要被顯示部250所顯示的輸出畫面,令該當輸出畫面被顯示部250所顯示。
接著,參照圖17,說明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圖17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如圖5~圖7所示的副WSD200-2進行從第1二次系統之主WSD30A往第2二次系統之主WSD30B之接手之程序的通訊控制處理。此外,管制DB10A及管理DB20A係對應於主WSD30A,管制DB10B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主WSD30B。
首先,一旦Enabling處理結束(S411),副
WSD200-2就開始與主WSD30A之無線通訊(S413)。
然後,接手方之主WSD30的候補,會被辨識(步驟S420)。具體而言,副WSD200-2係進行收送訊所需之重新組態(S421)。其後,副WSD200係將從主WSD30A以外之主WSD30所送來的Enablement信標予以接收,測定通訊品質(S423、S425)。此外,對主WSD30A以外之主WSD30的可利用頻道若對副WSD200-2而言是未知時,則重複步驟S421~步驟S425。亦即,副WSD200-2係為了能夠接收主WSD30A以外之主WSD30所送來的Enablement信標,而調整中心頻率、頻帶寬度、無線存取技術、收送訊所需之組態參數等,接收訊號。
其後,副WSD200-2係進行針對服務主WSD30之更新的決定(S431)。在此例中,副WSD200-2係決定執行往主WSD30B的接手。具體而言,副WSD200-2係選擇接手方之主WSD30。例如,根據步驟S425中的通訊品質之測定結果,被判斷為具有最佳通訊品質之主WSD30、或滿足所要求之QoS的主WSD30,會被選擇。此外,若沒有找到適當的主WSD30,則亦可不執行接手。
然後,接手就被執行(步驟S440)。具體而言,副WSD200-2係開始往主WSD30B之接手(S441),與主WSD30B進行Enabling處理(S443、S445)。然後,接手就結束(S447)。
其後,副WSD200-2係與主WSD30B開始無
線通訊(S451)。
此外,在步驟S420中,若副WSD200-2是具備複數個收送訊系統的情況下,則副WSD200-2係亦可一面使用某個收送訊系統來和原本之主WSD30進行無線通訊,一面使用別的收送訊系統來接收Enablement信標。又,若副WSD200-2是不具備複數個收送訊系統的情況下,則副WSD200-2係在偵測出通訊品質之降低,或者,偵測出自裝置位於所定領域的情況下,亦可將與原本之主WSD30的無線通訊予以中斷。然後,副WSD200-2係亦可在中斷的期間,將來自其他主WSD30的Enablement信標予以接收。
以上說明了第2實施形態。例如,如以上所述,控制接手的通訊控制裝置,係為接手對象之副WSD200-2。又,副WSD200-2係不用受到其他通訊控制節點所致之輔助就執行接手。
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2可在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會被辨識、控制。藉此,可使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關於這點,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
接著參照圖18~圖19B,說明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在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中,是由接手對象之副
WSD200本身來進行接手之控制。又,在第3實施形態中,副WSD200係一面受到其他通訊控制節點所致之輔助,一面執行接手。
首先,參照圖18,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200-3的構成之一例。圖18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副WSD200-3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18,副WSD200-3係具備:天線部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輸入部240、顯示部250及處理部270。
此處,關於天線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輸入部240及顯示部250,以及接手辨識部261及顯示控制部265,在第2實施形態和第3實施形態之間係沒有差異。因此,這裡說明處理部270中所含之接手控制部273。
接手控制部273係進行副WSD200-3的上記接手之控制。亦即,接手控制部273係進行,被接手辨識部261所辨識之接手的控制。
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副WSD200-3的上記接手之執行。關於這點,係和第2實施形態中所
說明的相同。
如上述,例如,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3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
此種情況下,尤其在第3實施形態中,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從上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上記1個主WSD30傳輸要送給副WSD200之通訊資料的控制。
更具體而言,例如,從第1主WSD30往第2主WSD30的副WSD200之接手執行,會被決定。如此一來,接手控制部273係透過無線通訊部220,向第1主WSD30所對應之管理DB20或管制DB10,查詢(或要求)接手之輔助。其結果為,第1主WSD30所對應之管理DB20或管制DB10,係執行用來受理往第2主WSD30之接手所需之處理。然後,一旦該當接手被受理,則藉由第1主WSD30所對應之管理DB20或管制DB10所做的控制,接手來源第1主WSD30中剩餘的要送給副WSD200-3之送訊資料,係被傳輸至接手方之第2主WSD30。如以上所述,接手控制部273係藉由接手輔助之查詢或要求,以觸發要送給副WSD200之通訊資料的傳輸。
藉由此種傳輸之控制,接手來源主WSD30中
剩餘的送訊資料,就可從接手方之主WSD30而被發送。因此,副WSD200-3係可無縫地接收送訊資料。藉此,可以提高接手時的通訊品質。
如上述,在二次系統中,副WSD200-3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3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該當處理係在接手之際被進行。
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控制上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的上記處理之開始。關於這點,係和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
接著,參照圖19A及圖19B,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一例。圖19A及圖19B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如圖5~圖7所示的副WSD200-3進行從第1二次系統之主WSD30A往第2二次系統之主WSD30B之接手之程序的通訊控制處理。此外,管制DB10A及管理DB20A係對應於主WSD30A,管制DB10B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主WSD30B。
此處,圖19A所示的第3實施形態之步驟
S511~步驟S531,係和圖17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步驟S411~步驟S431相同。又,圖19B所示的第3實施形態之步驟S561~步驟S571,係和圖17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步驟S441~步驟S451相同。因此,這裡說明步驟S540及步驟S550。
一旦接手之執行被決定(步驟S531),則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所致之接手之輔助就被開始(步驟S540)。具體而言,副WSD200-3係透過主WSD30A,向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查詢(或要求)接手之輔助(S541)。此時,副WSD200-3係將接手方之主WSD30B及頻率頻道,通知給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如此一來,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係向接手方之主WSD30B,要求接手之受理(S543)。然後,接手方之主WSD30B係回答是否能夠受理接手(S545)。此外,主WSD30B係除了能否受理接手以外,還亦可將自裝置之運用狀況(可利用頻道之品質、利用率、所被連接之副WSD200的台數、流量等),予以通知。尤其在不可受理接手時,亦可將其理由以狀態資訊進行通知。又,亦可將再度查詢為止的時間(例如,根據關於連接中之副WSD200-3的排程所預估的時間),進行通知。
其後,從接手來源之WSD30A往接手方之WSD30B的傳輸,會被進行(S550)。具體而言,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係為了把接手來源之主WSD30A中所殘留的要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傳輸至接手方之主
WSD30B,而向主WSD30A進行要求(S551)。如此一來,主WSD30A係回答傳輸之可否(S552)。主WSD30A係在不可傳輸時(例如,串流傳輸這類難以無縫接手的資料通訊之情況下),則亦可將其理由予以通知。然後,若為可傳輸時,則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係為了接受要送給副WSD200的上記送訊資料,而向接手方之主WSD30B進行要求(S553)。如此一來,主WSD30B係回答可否接受(S554)。主WSD30B係在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例如,緩衝區沒有空間時,或正在進行負荷較重之處理時等),亦可將其理由予以通知。然後,若為可接受,則主WSD30A係將主WSD30A中所殘留的要送給副WSD200之送訊資料,透過管理DB20A等(或直接地)傳輸至主WSD30B(S555)。然後,一旦傳輸結束,就向副WSD200-3通知傳輸結束(S557)。
以上說明了第3實施形態。例如,如以上所述,控制接手的通訊控制裝置,係為接手對象之副WSD200-3。又,副WSD200-3係一面受到其他通訊控制節點所致之輔助,一面執行接手。
又,在第3實施形態中,係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3可在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會被辨識、控制。藉此,可使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關於這點,係和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同。
接著參照圖20~圖26B,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首先參照圖20~圖22C,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則可更為簡化接手之際所進行的Enabling處理。其結果為,接手方之主WSD30上的負荷可被減輕,可更加縮短接手所需之時間。
如上述,在二次系統中,副WSD200-2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2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例如,該當處理係包含,進行副WSD200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又,該當處理係在接手之際被進行。
首先,若依據上述各實施形態,則上記要求係被副WSD200所進行。
具體而言,例如,接手之執行被決定後,副WSD200係藉由在接手方之可利用頻道上對Enablement信標作回應(亦即,發送Enablement信標回應),藉此而進行副WSD200為了在該當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
要求。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20來說明具體例。
圖20係用來說明藉由副WSD200而進行可利用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的例子的說明圖。參照圖20,接手對象的副WSD200、以及接手來源之主WSD30A及接手方之主WSD30B,係被圖示。副WSD200的接手之執行被決定後,副WSD200係將由接手方之主WSD30B在接手方之可利用頻道上所發送的Enablement信標,予以接收。然後,副WSD200係在該當可利用頻道上,發送Enablement信標回應。如此,藉由副WSD200而進行了要求。
另一方面,尤其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上記要求係在上記接手之際被進行時,可由副WSD200以外的裝置來代行。
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實施形態中,例如,上記要求係由HoM實體100來代行。具體而言,例如,在接手之執行被決定後,HoM實體100係向接手方之主WSD30B或該當主WSD30B所對應之管理DB20B或是管制DB10B,進行為了讓副WSD200在接手方之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要求。該當要求係透過回程網路而進行。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21來說明具體例。
圖21係用來說明藉由HoM實體100而進行可利用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的例子的說明圖。參照圖21,接手對象的副WSD200、以及接手來源之主WSD30A及接手方之主WSD30B,係被圖示。在接手之執
行被決定後,HoM實體100係藉由發送出代理Enablement要求(Vice Enablement Request),而進行為了讓副WSD200在接手方之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要求。藉由該當代理Enablement要求之送訊,Enablement信標之收訊和Enablement信標回應之送訊係被省略。
此外,雖然說明了第1變形例被適用於第1實施形態的例子,但第1變形例係不限於所述之例子。例如,第1變形例係亦可被適用於第3實施形態。此時,例如,上記要求係亦可由接手來源之主WSD30A所對應之管理DB20A或管制DB10A來代行。
接著,參照圖22A~圖22C,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一例。圖22A~圖22C係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如圖5~圖7所示的副WSD200進行從第1二次系統之主WSD30A往第2二次系統之主WSD30B之接手之程序的通訊控制處理。此外,管制DB10A及管理DB20A係對應於主WSD30A,管制DB10B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主WSD30B。
又,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第1變
形例被適用於第1實施形態時的例子。
此處,圖22A~圖22C所示的第1變形例之步驟S611~步驟S661及步驟S680,係和圖13A~圖13C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之例子中所述的步驟S311~步驟S361及步驟S380相同。因此,這裡說明步驟S670、S691及S699。
一旦接手之執行被決定(步驟S661),則接手方之主WSD30B中的用來受理接手所需之處理,會被進行(S670)。
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向接手方之主WSD30B,要求接手之受理(S671)。此時,HoM實體100係也藉由發送出代理Enablement要求(Vice Enablement Request),而進行為了讓副WSD200在接手方之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要求。然後,接手方之主WSD30B係回答是否能夠受理接手(S673)。此時,接手方之主WSD30B係也會進行,針對代理Enablement要求的完成報告(Vice Enablement Completetion Announcement)。然後,Enabling處理就結束(S675)。
又,HoM實體100係向副WSD200,要求往主WSD30B之接手的執行(S691)。由於Enabling處理已經完成,因此,其後,副WSD200就開始與主WSD30B之無線通訊(S699)。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則可更為簡化接手之際所進
行的Enabling處理。亦即,副WSD200係亦可不事前進行Enablement信標之之送訊和Enablement信標回應之送訊。其結果為,接手方之主WSD30,係不會從副WSD200接收Enablement信標回應,因此對接手方之主WSD30而言的無線通訊的負荷,可被減輕。又,接手所需之時間可更加縮短。
首先參照圖23~圖26B,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則對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會增加。其結果為,主WSD30的無線網路的吞吐量,會被提升。
若依據上述各實施形態,則主WSD30係在對自裝置而言之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23來說明具體例。
圖23係用來說明對各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之例子的說明圖。參照圖23,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A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B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例如,在此例中,對第1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係為頻率頻道A,對第2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係為頻率頻道B。因此,第1二次系統中的關於副
WSD200A的Enabling處理一旦結束,則副WSD200A係和主WSD30A在頻率頻道A上進行無線通訊。又,第2二次系統中的關於副WSD200B的Enabling處理一旦結束,則副WSD200B係和主WSD30B在頻率頻道B上進行無線通訊。
另一方面,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中,主WSD30係也在對自裝置而言之可利用頻道以外的對別的主WSD30而言之可利用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例如,該當別的主WSD30係被別的二次系統所包含。然後,對該當別的主WSD而言為可利用的可利用頻道,係為對該當別的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以下針對這點,參照圖24及圖25來說明具體例。
圖24係用來說明第1二次系統令第2二次系統的主WSD300成為副網路節點而動作之例子的說明圖。參照圖24,和圖23同樣地,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A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B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尤其在此例中,第1二次系統係令第2二次系統之主WSD30B,成為對第1二次系統(或主WSD30A)而言的副網路節點而動作。具體而言,例如,藉由第1二次系統所做的控制,主WSD30B係透過第1二次系統中的Enabling處理,而變成可利用對第1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亦即,頻率頻道A)。其結果為,例如,頻率頻道A及頻率頻道B雙方中的針對副WSD200B之Enabling處
理一旦完成,則副WSD200B係變成,可和主WSD30B,在頻率頻道A及頻率頻道B雙方上進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200B的網路,係變成對第1二次系統而言的副網路。此外,假設主WSD30B係具有此種無線通訊所必須之能力(多餘的收送訊處理資源、管制DB10A的認證ID等)。
圖25係用來說明第1二次系統的主WSD30是以第2二次系統的副網路節點之身份而動作之例子的說明圖。參照圖25,和圖23同樣地,含有管理DB20A、主WSD30A及副WSD200A的第1二次系統、和含有管理DB20B、主WSD30B及副WSD200B的第2二次系統,係被圖示。尤其在此例中,第1二次系統的主WSD30A,係成為對第2二次系統(或主WSD30B)而言的副網路節點而動作。具體而言,例如,主WSD30A係透過第2二次系統中的Enabling處理,而變成可利用對第2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亦即,頻率頻道B)。其結果為,例如,頻率頻道A及頻率頻道B雙方中的針對副WSD200A之Enabling處理一旦完成,則副WSD200A係變成,可和主WSD30A,在頻率頻道A及頻率頻道B雙方上進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200A的網路,係變成對第2二次系統而言的副網路。此外,假設主WSD30A係具有此種無線通訊所必須之能力(多餘的收送訊處理資源、管制DB10A的認證ID等)。
接著,參照圖26A及圖26B,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一例。圖26A及圖26B係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所述之通訊控制處理的概略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如圖25所示的第1二次系統之主WSD30A變成第2二次系統之副網路節點而動作之案例的通訊控制處理。此外,管制DB10A及管理DB20A係對應於主WSD30A,管制DB10B及管理DB20B係對應於主WSD30B。
又,上記通訊控制處理之一例,係為第2變形例被適用於第1實施形態時的例子。
首先,HoM實體100係在管制DB10、管理DB20及主WSD30之各者間,進行相互認證及/或基本資訊之交換(S710)。
然後,一旦Enabling處理結束(S721),副WSD200就開始與主WSD30A之無線通訊(S723)。
又,進行讓主WSD30A變成第2二次系統之副網路節點所需之準備(步驟S730)。具體而言,副WSD200係進行,對第2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上的收送訊所需之重新組態(Reconfiguration)(步驟S731)。然後,副WSD200係在對第2二次系統而言的可利用頻道上,測定通訊品質(S733、S735)。然後,副WSD200係將測定結果及Enablement關連資訊,報告給HoM實體
100(S737)。
其後,HoM實體100係進行關於副網路之決定(S741)。在此例中,HoM實體100係決定將主WSD30A變成副網路節點。此決定之際,亦可考慮與主WSD30B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200之位置、和主WSD30A的位置。例如,在主WSD30A的附近,沒有與主WSD30B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200存在時,由於沒有干擾的疑慮,因此會決定把主WSD30A變成副網路節點。另一方面,例如,在主WSD30A的附近,有與主WSD30B進行無線通訊的副WSD200存在時,由於有干擾的疑慮,因此決定不把主WSD30A變成副網路節點。
然後,進行把主WSD30A變成副網路節點所需之處理(S750)。具體而言,HoM實體100係向主WSD30B、管理DB20B或管制DB10B,要求副網路所需之Enabling處理(S751)。如此一來,主WSD30B、管理DB20B或管制DB10B係對副網路處理之要求,進行回應(亦即,發送副網路Enabling處理回應)(S753)。然後,完成副網路之Enabling處理(S755),HoM實體100係向主WSD30A要求副網路之開始(S757)。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則對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會增加。亦即,變成副網路節點的主WSD30,係變成也能夠利用對其他主WSD30(例如其他二次系統之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因此對已經變成副網路節點
之主WSD30而言的可利用頻道會增加。其結果為,變成副網路節點的主WSD30的無線網路的吞吐量,會被提升。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HoM實體100係可以塔式伺服器、機架伺服器、或刀鋒伺服器等之任一種類之伺服器的方式而被實現。又,HoM實體100的至少一部分構成要素,係亦可以被搭載於伺服器的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或被插入至刀鋒伺服器之插槽的插卡或是刀板)的方式,而被實現。
又,例如,副WSD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攜帶型/鑰匙型的行動路由器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副WSD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副WSD200的至少一部分之構成要素,係亦可以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的方式而被實現。
圖2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伺服器8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伺服器800係具備:處理器801、記憶體802、儲存體803、網路介面804及匯流排806。
處理器8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控制伺服器800的各種機能。記憶體8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8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8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
網路介面804係為,用來將伺服器80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805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有線通訊網路805係可為EPC(Evolved Packet Core)等之核心網路,或可為網際網路等之PDN(Packet Data Network)。
匯流排806係將處理器801、記憶體802、儲存體803及網路介面804彼此連接。匯流排806係亦可含有速度不同的2個上之匯流排(例如高速匯流排及低速匯流排)。
於圖27所示的伺服器800中,參照圖12所說明過的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係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801中。作為一例,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安裝至伺服器700,由處理器701執行
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伺服器700係亦可搭載含有處理器701及記憶體702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此情況下,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所需的程式記憶在記憶體702,藉由處理器70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伺服器7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131及接手控制部133所需的上記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憶媒體。
圖2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
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攝影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激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
如圖28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此外,圖28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13及複數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28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16,此外,圖28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的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
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參照圖16所說明過的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係亦可被實作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又,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作為一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12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13)或全部、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智慧型手機900,由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BB處理器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
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憶媒體。關於這些點,參照圖18所說明的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73,也是和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相同。
圖2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
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29所示,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此外,圖29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BB處理器934及複數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
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29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天線937,此外,圖29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9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參照圖16所說明過的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係亦可被實作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作為一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33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34)或全部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此
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行車導航裝置920,由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BB處理器934)及/或處理器9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行車導航裝置9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憶媒體。關於這些點,參照圖18所說明的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73,也是和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相同。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亦即,亦可以具備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63(或接手辨識部261及接手控制部273)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目前為止是使用了圖1~圖29,說明了本揭露所述之通訊裝置及各處理。若依據本揭露所述之實施形態,則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可在二次性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會被辨識、控制。
藉此,可使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於二次系統中做接續。
更具體而言,如上述,與頻率頻道基本上總是可以利用的一次系統不同,二次系統係將暫時沒有被一次系統所利用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因此,對二次系統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係隨時間而變化,又,可能隨著每一二次系統(或二次系統的每一主WSD),可利用之頻率頻道會有所不同。因此,副WSD200就算存在於二次系統的主WSD30附近,也不一定能夠進行往該當主WSD30之接手。又,副WSD200係即使在任一時序上獲知除了使用中之頻率頻道以外,還有對主WSD30而言可以利用之別的頻率頻道,若其後經過了一段時間,則該當別的頻率頻道係有可能變成對主WSD30而言是不可利用的。因此,副WSD200係不一定能夠進行往上記別的頻率頻道之接手。如此,在二次系統中,無法進行和蜂巢網通訊方式之接手同樣的接手。
於是,如上述,在第1實施形態中,於二次系統中使得副WSD200可在被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所需的接手(主WSD30及/或頻率頻道),會被辨識、控制。藉此,在接手後,副WSD200係可於二次系統
中進行無線通訊。亦即,副WSD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第1,例如,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則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將上記接手通知給副WSD200。
藉此如此通知,例如,副WSD200係可進行,用來從該當複數接手候補之中決定應執行之接手所需的測定(Measurement)。其結果為,對副WSD200而言最佳的接手,會被選擇。又,副WSD200係可進行實際接手被執行之際的重新組態(Reconfiguration)。
第2,例如,若依據第1~第3實施形態,則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副WSD200之上記接手的執行。
藉由如此決定,副WSD200的接手就會被實際執行。其結果為,副WSD200係可於二次系統中接續已經進行中的無線通訊。
第3,例如,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則上記接手係為,從與副WSD200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二次系統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主WSD30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主WSD30的接手。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從上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上記1個主WSD30傳輸要送給副WSD200之通訊資料的控制。
藉由此種傳輸之控制,接手來源主WSD30中剩餘的送訊資料,就可從接手方之主WSD30而被發送。
因此,副WSD200係可無縫地接收送訊資料。藉此,可以提高接手時的通訊品質。
第4,例如,若依據第1~第3實施形態,則在二次系統中,副WSD200在被二次系統做二次利用之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副WSD200所致之上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又,該當處理係在接手之際被進行。此種情況下,例如,上記接手的上記控制係包含:控制上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的上記處理之開始。
藉由如此控制,副WSD就可實際在接手方中進行無線通訊。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當然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當業者,在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之範疇內,自然可以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這點必須了解。
例如,主要是以TV空白空間的概念來說明實施形態。然而,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並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一次系統及二次系統係亦可為有關於TV空白空間的一次系統及二次系統以外之通訊系統。
作為第1例,3GPP釋出版本12以後的第5世代(5G)無線通訊方式的研討中,為了提升通訊容量,提出了讓巨集蜂巢網和小型蜂巢網彼此重疊(NTT DOCOMO,INC.,“Requirements,Candidate Solutions & 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12 Onward”,3GPP Workshop on Release 12 and onwards,Ljubljana,Slovenia,June 11-12,2012)。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適用於,可將對應於此種巨集蜂巢網的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讓對應於此種小型蜂巢網的二次系統做二次性利用的案例。在此種案例中,節點間之接手上,接手方知通訊控制節點係為小型蜂巢網之基地台。然後,接手來源之基地台係可為巨集蜂巢網之基地台,也可為別的小型蜂巢網之基地台,或可為別的種類之通訊控制節點(例如,主WSD)。又,接手對象的無線通訊裝置係亦可為UE(User Equipment)之類的終端裝置。
又,作為第2例,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亦可適用於以設備共用為前提的LSA之案例。
又,作為第3例,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適用於,有被MNO(Mobile Network Operator)所運用的一次系統、和被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及/或MVNE(Mobile Virtual Network Enabler)所運用的二次系統存在的案例。
又,本說明書的通訊控制裝置(例如HoM實體、副WSD)中的處理步驟,係並不一定要依照流程圖中所記載之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執行。例如,通訊控制處理中的處理步驟,係亦可用與流程圖方式記載之順序不同的順序而被執行,亦可被平行地執行。
又,亦可作成用來令本說明書之節點(例如
HoM實體或副WSD)中所具備之處理器(例如,CPU、DSP等)成為上記節點之構成要素(例如,接手辨識部及接手控制部)運作所需的電腦程式(換言之,令上記處理器執行上記節點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電腦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該當電腦程式的記憶媒體。又,亦可提供具備記憶上記電腦程式的記憶體、和可執行上記電腦程式的1個以上之處理器的裝置(例如,處理電路、晶片或模組)。亦即,亦可提供如下的資訊處理裝置。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記憶程式的記憶體;和可執行前記程式的處理器;前記程式係為,用來執行: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前記接手係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步驟;和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前記接手之控制的步驟所需之程式。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辨識部,係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前記接手係
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前記接手之控制。
(2)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含有: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前記接手係為,從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滿足所定條件之1個通訊控制節點的接手;前記所定條件係包含:能夠利用前記頻率頻道。
(3)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從前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往前記1個通訊控制節點傳輸送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資料的控制。
(4)如前記(2)或(3)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藉由辨識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滿足前記所定條件之至少1個通訊控制節點,以辨識前記接手。
(5)
如前記(2)~(4)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係為不同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另一系統中所含的通訊控制節點。
(6)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不同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前記另一系統,係為有別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另一二次系統。
(7)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不同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前記另一系統,係為前記一次系統。
(8)如前記(2)~(4)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原本之通訊控制節點,係為前記二次系統中所含之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的另一通訊控制節點。
(9)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將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前記接手係為,從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頻率頻道,往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另一頻率頻道的接手。
(10)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辨識
部,係藉由辨識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前記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以辨識前記接手。
(11)如前記(1)~(10)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前記接手之執行。
(12)如前記(1)~(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在前記二次系統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前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前記處理係在前記接手之際被進行。
(13)如前記(1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控制前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之前記處理之開始。
(14)如前記(12)或(1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處理係包含: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前記頻率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
(15)如前記(14)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要求
係在前記接手之際被進行的情況下,是由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以外之裝置來代行。
(16)如前記(1)~(15)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裝置係為,不同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控制節點。
(17)如前記(16)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將前記接手通知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8)如前記(1)~(15)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裝置係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19)如前記(1)~(18)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在前記一次系統所需之前記頻率頻道未被該當一次系統利用之期間中利用該當頻率頻道,藉此以將該當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
(20)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辨識無線通訊裝置的接手,前記接手係為,在將一次系統所需之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中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能夠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進行無線通訊的步驟;和
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前記接手之控制的步驟。
20A、20B‧‧‧管理DB(Management Database)
30A、30B‧‧‧主WSD(Master White Space Device)
200‧‧‧副WSD(Slave White Space Device)
Claims (21)
-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管理將一次系統所需之第1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含有:透過前記第1頻率頻道而進行無線通訊的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和與前記通訊控制節點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其特徵為,前記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辨識部,係在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根據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地理資訊與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的地理資訊,特定出可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複數個候補通訊控制節點,並從前記已被特定之複數個候補通訊控制節點,辨識出滿足可以利用前記一次系統所需之前記第一頻率頻道的所定條件之第2通訊控制節點;和控制部,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從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之第1通訊控制節點往滿足前記所定之條件之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的接手之控制;前記控制部,係將關於接手方之第2頻率頻道的資訊,通知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並且在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要求前記接手之輔助的情況下,向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要求其接受前記接手;前記所定條件係包含:即使在前記接手執行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仍可利用前記第1頻率頻道;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係被辨識成滿足前記所定條件。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在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要求前記接手之前記輔助的情況下,將使用對二次系統而言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被發送的信標之收訊所需的參數,通知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從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往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傳輸送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資料的控制。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基於通訊品質的測定結果,而辨識出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滿足前記所定條件之至少1個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藉由辨識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滿足前記所定條件之至少1個通訊控制節點,以辨識前記接手。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係為不同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另一系統中所含的通訊控制節點。
-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不同於前記二次系統的前記另一系統,係為前記一次系統。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係為前記二次系統中所含之 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的另一通訊控制節點。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將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前記接手係為,從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正在進行無線通訊的原本之頻率頻道,往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另一頻率頻道的接手。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藉由辨識前記2個以上之頻率頻道當中的前記原本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以辨識前記接手。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決定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前記接手之執行。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在前記二次系統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在前記頻率頻道上開始無線通訊之前,用來使得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前記頻率頻道上的無線通訊成為可能所需的處理,會被進行;以及前記處理係在前記接手之際被進行。
-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控制前記接手之際所被進行之前記處理之開始。
-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 前記處理係包含: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前記頻率頻道上之無線通訊所需之要求。
-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要求係在前記接手之際被進行的情況下,是由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以外之裝置來代行。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裝置係為,不同於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控制節點。
-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將前記接手通知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裝置係為前記無線通訊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在前記一次系統所需之前記頻率頻道未被前記一次系統利用之期間中利用前記頻率頻道,藉此以將前記頻率頻道做二次性利用。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係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地理資訊之更新,通知給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係檢查已被更新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前記地理資訊;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係若已被更新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前記地理資訊不是位於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的網 路內,則向前記通訊控制裝置要求前記接手之輔助。
-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管理將一次系統所需之第1頻率頻道作二次性利用的二次系統的通訊管理裝置所執行的通訊控制方法,其中,前記二次系統係含有;透過前記第1頻率頻道而進行無線通訊的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和與前記通訊控制節點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其特徵為,前記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當中,根據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地理資訊與前記1個以上之通訊控制節點的地理資訊,特定出可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複數個候補通訊控制節點,並從前記已被特定之複數個候補通訊控制節點,辨識出滿足可以利用前記一次系統所需之前記第一頻率頻道的所定條件之第2通訊控制節點;和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從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之第1通訊控制節點往滿足前記所定之條件之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的接手之控制;前記接手之前記控制係包含:將關於接手方之第2頻率頻道的資訊,通知給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並且在前記第1通訊控制節點要求前記接手之輔助的情況下,向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要求其接受前記接手;前記所定條件係包含:即使在前記接手執行後,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仍可利用前記第1頻率頻道;前記第2通訊控制節點係被辨識成滿足前記所定條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6700 | 2013-03-19 | ||
JP2013-056700 | 2013-03-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8652A TW201448652A (zh) | 2014-12-16 |
TWI703893B true TWI703893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5157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7692A TWI703893B (zh) | 2013-03-19 | 2014-03-06 | 通訊控制裝置及通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979937B2 (zh) |
EP (1) | EP2978251B1 (zh) |
JP (2) | JPWO2014148069A1 (zh) |
TW (1) | TWI703893B (zh) |
WO (1) | WO20141480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14010968U1 (de) * | 2013-12-13 | 2017-02-07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Lastausgleich an einem drahtlosen Zugangspunkt |
CN105704724B (zh) * | 2014-11-28 | 2021-01-15 | 索尼公司 | 用于支持认知无线电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和方法 |
EP3251407A4 (en) * | 2015-01-30 | 2018-07-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Improvements in handovers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
EP3273747B1 (en) | 2015-03-04 | 2021-10-06 | Nec Corporation | Data cente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152931A1 (zh) * | 2017-02-27 | 2018-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0445127B2 (en) | 2017-02-28 | 2019-10-15 | At&T Mobility Ii Llc | Hypervisor for shared spectrum core and regional network element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84435A1 (en) * | 2009-01-22 | 2010-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wireless expansion network |
US20100246506A1 (en) * | 2009-03-26 | 2010-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whitespace communication |
US20110300891A1 (en) * | 2010-06-04 | 2011-12-08 | Alcatel-Lucent India Limited |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allocating whitespace spectrum |
US20120088516A1 (en) * | 2010-04-13 | 201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
WO2012116489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7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Operating a wireless system in an unlicensed ban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237454A1 (en) * | 2002-06-06 | 2003-12-22 |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 Protocol and structure for mobile nodes in a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A2667611C (en) | 2006-11-07 | 2013-0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re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4571968B2 (ja) | 2007-10-29 | 2010-10-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転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5059062B2 (ja) * | 2009-07-08 | 2012-10-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US20110310866A1 (en) * | 2010-06-22 | 2011-12-22 | Richard Howard Kenned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ccess network 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predicted times |
US8861452B2 (en) * | 2010-08-16 | 2014-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licensed spectrum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
EP2625890A1 (en) * | 2010-10-04 | 2013-08-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cquisition of cell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network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
JP5309405B2 (ja) | 2011-03-02 | 2013-10-09 |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休止基地局選定システム、網側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629050B2 (en) * | 2012-02-03 | 2017-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
WO2013126858A1 (en) * | 2012-02-24 | 2013-08-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ndom access in dynamic and shared spectrums |
EP2992692B1 (en) * | 2013-05-04 | 2018-08-29 | DECHARMS, Christopher | Mobile security technology |
-
2014
- 2014-01-14 US US14/761,445 patent/US109799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1-14 WO PCT/JP2014/050482 patent/WO20141480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14 JP JP2015506620A patent/JPWO2014148069A1/ja active Pending
- 2014-01-14 EP EP14769786.6A patent/EP297825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06 TW TW103107692A patent/TWI70389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8
- 2018-03-19 JP JP2018050612A patent/JP6531343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5 US US17/211,837 patent/US2021021194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84435A1 (en) * | 2009-01-22 | 2010-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wireless expansion network |
US20100246506A1 (en) * | 2009-03-26 | 2010-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whitespace communication |
US20120088516A1 (en) * | 2010-04-13 | 201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
US20110300891A1 (en) * | 2010-06-04 | 2011-12-08 | Alcatel-Lucent India Limited |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allocating whitespace spectrum |
WO2012116489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7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Operating a wireless system in an unlicensed ban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78251A1 (en) | 2016-01-27 |
JP2018102010A (ja) | 2018-06-28 |
EP2978251A4 (en) | 2016-11-09 |
US10979937B2 (en) | 2021-04-13 |
WO2014148069A1 (ja) | 2014-09-25 |
US20210211943A1 (en) | 2021-07-08 |
US20150365848A1 (en) | 2015-12-17 |
TW201448652A (zh) | 2014-12-16 |
EP2978251B1 (en) | 2020-10-14 |
JP6531343B2 (ja) | 2019-06-19 |
JPWO2014148069A1 (ja) | 2017-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3893B (zh) | 通訊控制裝置及通訊控制方法 | |
TWI729984B (zh) | 終端裝置及藉由屬於不同蜂巢式系統的終端裝置來控制裝置間通信的方法 | |
JP2020512706A (ja) | 無線通信に用いられる電子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23078319A (ja) |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6194896B2 (ja)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19042223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
US10212655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US9832701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o switch operation mode based on failure of handover | |
CN109076349A (zh) | 频谱管理装置及方法、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5992246B (zh)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
WO2022037433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8223983A1 (zh) | 频谱管理装置和方法、频谱协调装置和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180007633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WO2022194082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3034553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6250284A (zh) | 用于基站的休眠和唤醒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
US1011114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optimiz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cellular handover | |
WO2014203630A1 (ja) |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US20240163757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3185797A1 (zh) | 用于侧链路的资源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1147713A1 (zh)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785092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7917907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