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644B -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644B
TWI695644B TW107110287A TW107110287A TWI695644B TW I695644 B TWI695644 B TW I695644B TW 107110287 A TW107110287 A TW 107110287A TW 107110287 A TW107110287 A TW 107110287A TW I695644 B TWI695644 B TW I6956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access channel
physical random
downlink reference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542A (zh
Inventor
蔡秋薇
高國浩
游家豪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6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包含無線收發器和控制器的使用者設備。無線收發器執行從蜂窩站無線接收和向蜂窩站無線傳輸;控制器在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聯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SS)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PBCH)塊,根據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PRACH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從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中確定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以用於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並且控制器使用確定的該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來通過所述無線收發器向所述蜂窩站執行PRACH傳輸。

Description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7年3月2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No.62/475,966之優先權,其全文被本申請引用。而且,本申請要求2017年3月2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No.62/475,970之優先權,其全文被本申請引用。
本發明總體涉及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設計,特別涉及,通過PRACH識別波束和有效的利用PRACH資源的方法和裝置。
第五代(5G)新無線電(NR)技術是在第四代(4G)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上的改進,其通過使用更高的未授權的頻帶(例如,30GHz以上,大致稱為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提供極高的速度和容量,以用於無線寬頻通信。由於在毫米波長處存在巨大的路徑損耗和穿透損耗,所以採用稱為“波束形成”的技術,並且其 在建立和維持強健的通信鏈路中扮演重要角色。
波束成形通常需要一個或複數個天線陣列,每個天線陣列包括複數個天線。通過適當地設置定義每個天線對傳輸或接收操作的貢獻的天線權重,可以在特定的波束形成方向上將傳輸/接收的靈敏度整形為特別高的值。通過應用不同的天線權重,可以實現不同的波束圖案,例如,可以順序地採用不同的定向波束。
在傳輸(Tx)操作期間,波束成形可以將信號引導至感興趣的接收器。類似地,在接收(Rx)操作期間,波束成形可以在接收源自感興趣的傳輸者的信號時提供高靈敏度。由於傳輸功率可以被非均勻地聚焦,例如聚焦成固定的興趣角度,所以與不採用波束成形並且依賴於幾乎各向同性傳輸的傳統實踐相比,由於需要較低的傳輸(Tx)功率和較高的接收信號功率,波束成形可以提供較好的鏈路預算(budget)。
然而,上述技術面臨某些挑戰。例如,在多波束操作中,使用者設備(UE)的移動,UE的角度旋轉或阻擋視線(line-of-light)的地形(terrain)可能導致有源波束的信號品質下降。在某些情況下,信號品質可能會迅速下降,並且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切換波束,因此可能會發生波束失敗。因此,希望有一種從波束失敗中恢復的機制。
此外,在5G NR技術中,存在這樣的情況:當不需要傳輸定時提前(Timing Advance,TA)命令和臨時小區無線電網路臨時標識(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來回應上行鏈路請求時,PRACH前導可以用於上行 鏈路請求。因此,需要改進PRACH設計以更有效地利用PRACH資源來適應這種情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出通過PRACH從波束失敗中恢復。具體來說,提供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例如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資源,同步信號(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塊或物理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塊)與PRACH資源(諸如PRACH前導,RACH時機或上述的組合)用於波束識別以從波束失敗中恢復或促進從一個小區到另一個小區的切換。另外,本申請提出了用於提高PRACH資源利用效率的更靈活的PRACH設計。具體而言,可以靈活地將不同的前導分割成用於PRACH時間-頻率資源內的非同步(asychronous)和同步(synchronous)傳輸,和/或用於同步傳輸的頻寬和/或循環移位(cyclic shift)可以減小到小於用於非同步傳輸的頻寬和/或循環移位。
在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無線收發器和控制器的使用者設備(UE)。無線收發器被配置為執行向蜂窩站無線傳輸和從蜂窩站無線接收。控制器被配置為在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聯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該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SS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PBCH塊。根據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資源之間的關係, 從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中確定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以用於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並使用確定的該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通過無線收發器執行到蜂窩站的PRACH傳輸。
在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通過PRACH識別波束的方法,其由無線連接到蜂窩站的使用者設備執行,通過PRACH識別波束的方法包括:在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CSI-RS資源,複數個SS塊,或者複數個PBCH塊;根據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PRACH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從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中確定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以用於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使用確定的該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來向所述蜂窩站執行PRACH傳輸。
在本申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蜂窩站,該蜂窩站包括:無線收發器和控制器。無線收發器,用於執行向UE無線傳輸和從UE無線接收;控制器,被配置為通過所述無線收發器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的利用PRACH資源的PRACH傳輸,根據在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所述PRACH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的一個,並且識別與所確定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相關聯的候選波束,其中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CSI-RS資源,複數個SS塊或複數個PBCH塊。
在本申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通過PRACH識別波束的方法,其由無線連接到使用者設備的蜂窩站執行。通過PRACH識別波束的方法包括步驟: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的PRACH傳輸,所述PRACH傳輸利用PRACH資源;根據在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所述PRACH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包括複數個CSI-RS資源,複數個SS塊或複數個PBCH塊的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的一個;識別與所確定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關聯的候選波束。
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閱讀以下關於UE,蜂窩站(cellular station)以及通過PRACH識別波束的方法和用於有效利用PRACH資源的方法的特定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其他方面和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
100:無線通訊環境
110:使用者設備
121:RAN
122:NG-CN
120:5G NR網路
10:無線收發器
11:RF設備
12:基帶處理設備
13:天線
20:控制器
30:記憶設備
40:顯示設備
50:輸入/輸出設備
60:無線收發器
70:控制器
80:記憶設備
90:有線介面
61‧‧‧RF設備
62‧‧‧基帶處理設備
63‧‧‧天線
通過參考附圖閱讀隨後的詳細描述和示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申請,其中:第1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環境的框圖;,第2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UE110的框圖;第3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蜂窩站的框圖;第4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CSI-RS資源,SS/PBCH塊,和複數組PRACH前導和P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第5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CSI-RS資源,和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第6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的CSI-RS資源,複數 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第7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又一實施例的CSI-RS資源,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第8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CSI-RS資源,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第9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用於波束失敗恢復的聯合PRACH設計,和其他上行請求或者指示的示意圖;第10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利用的示意圖;第11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前導頻寬的示意圖;以及第12圖是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利用的示意圖。
下面的描述是為了說明本申請的一般原理的目的而做出的,並且不應被理解為限制意義。應該理解的是,這些實施例可以用軟體,硬體,固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實現。當在本文中使用時,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指明存在所聲明的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複數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其組合。
第1圖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環境的框圖。無線通訊環境100包括使用者設備(UE)110和5G NR網路120,其中UE 110可以發起針對波束失敗的恢復,波束切換或上行鏈路請求的隨機存取過程,並且可以無線地連接到5G NR網路120,以獲得移動服務。
UE 110可以是支援5G NR網路120所使用的蜂窩技術(即,5G NR技術)的功能手機,智慧手機,面板個人電腦(PC),膝上型電腦或任何無線通訊設備。特別地,無線通訊設備採用波束成形技術,以用於無線傳輸和/或接收。
5G NR網路120包括無線電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121和下一代核心網路(Next Generation Core Network,NG-CN)122。
RAN 121負責處理無線電信號,終止無線電協議,並且將UE 110與NG-CN 122連接。另外,RAN 121負責週期性地廣播最小系統資訊SI,並且通過週期性廣播提供另一個SI或者在UE 110的請求下提供另一個SI。RAN 121可包括支持高頻帶(例如,高於24GHz)的一個或複數個蜂窩站(例如,gNB),並且每個gNB可進一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傳輸接收點(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其中每個gNB或TRP可以被稱為5G蜂窩站。一些gNB功能可能分佈在不同的傳輸接收點TRP中,而另一些則可能是集中式的,從而使特定部署的靈活性和範圍滿足特定情況的要求。
NG-CN 122通常由各種網路功能組成,包括但不限於存取和移動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Function,AMF),會話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應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認證伺服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使用者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和使用者資料管理(User Data Management,UDM),其中每個網路功能可以被實施為專用硬體上的網路元件,或者作為在專用硬體上運行的軟體實例,或者作為在適當的平臺(例如雲基礎設施)上的實體化的虛擬化功能。
AMF提供基於UE的認證,授權,移動性管理等。SMF負責會話管理並且將互聯網協議(IP)位址分配給UE。它還選擇和控制UPF進行資料傳輸。如果UE具有複數個會話,則不同的SMF可以被分配給每個會話以單獨管理它們並且可能在每個會話中提供不同的功能。AF為了支援服務品質(QoS),向負責策略控制的PCF提供關於封包流的資訊。基於這些資訊,PCF確定有關移動性和會話管理的策略,以使AMF和SMF正常運行。AUSF存儲用於UE認證的資料,同時UDM存儲UE的簽約資料。
應該理解的是,第1圖中描繪的5G NR網路120僅用於說明性目的,並非旨在限制本申請的範圍。該申請也可以應用於其他蜂窩技術,例如5G NR技術的未來增強技術。
第2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UE 110的框圖。UE110包括無線收發器10,控制器20,記憶設備30,顯示設備40和輸入/輸出(I/O)設備50。
無線收發器10被配置為執行到RAN 121的無線傳輸和來自RAN 121的無線接收。具體地,無線收發器10包括射頻(Radio Frequency,RF)設備11,基帶處理設備12和天線13,其中天線13可以包括用於波束成形的一個或複數個天 線。基帶處理設備12被配置為執行基帶信號處理並控制使用者識別卡(未示出)和RF設備11之間的通信。基帶處理設備12可以包含複數個硬體元件以執行基帶信號處理,包括類比數位轉換(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ADC)/數位類比轉換(Digital-to-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調節,調製/解調,編碼/解碼等。RF設備11可以經由天線13接收RF無線信號,將接收到的RF無線信號轉換為由基帶處理設備12處理的基帶信號,或者從基帶處理設備12接收基帶信號並且將接收的基帶信號轉換成RF無線信號,稍後通過天線13傳輸該RF無線信號。RF設備11還可以包含複數個硬體裝置以執行射頻轉換。例如,RF設備11可以包括混頻器,以將基帶信號與振盪在所支援的蜂窩技術的射頻上的載波相乘,其中該射頻可以是在5G NR技術中所使用的任何射頻(例如,30GHz~300GHz,用於毫米波)或另一射頻,取決於所使用的蜂窩技術。
控制器20可以是通用處理器,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MCU),應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其包括各種電路,以用於提供資料處理和計算功能,控制無線收發器10以與RAN 121進行無線通訊,存儲和檢索去往和來自記憶設備30的資料(例如,程式碼),傳輸一系列幀資料(例如表示文本消息,圖形,圖像等)到顯示設備40,並且從I/O設備50接收信號。特別地,控制器20協調無線收發器10,記憶設備30,顯示設備40和I/O設備50的前述操作,用於通過PRACH執行用於波束識別的方法和執行用於有效的利用PRACH的方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20可以被合併到基帶處理設備12中,以用作基帶處理器。
如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的,控制器20的電路通常將包括電晶體,電晶體被配置為根據這裡描述的功能和操作來控制電路的操作。如將進一步理解的那樣,電晶體的特定結構或互連將典型地由編譯器(諸如寄存器傳輸語言(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RTL)編譯器)確定。RTL編譯器可以由處理器在與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代碼非常相似的腳本上操作,將腳本編譯為用於佈局或製作最終電路的形式。事實上,RTL在促進電子和數位系統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和用途是公知的。
記憶設備30是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存儲介質,包括諸如快閃記憶體或非易失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之類的記憶體或者諸如硬碟或磁帶之類的磁記憶設備或光碟或其任何組合,來存儲通過PRACH進行波束識別和用於有效的利用PRACH的應用的指令和/或程式碼,通信協議和/或方法。
顯示設備40可以是用於提供顯示功能的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或電子紙顯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等。或者,顯示設備40還可以包括設置在其上或其下方的一個或複數個觸摸偵測器(touch sensor),用於偵測物體的觸摸,接觸或物體的接近,例如手指(finger)或指示筆(stylus)。
I/O設備50可以包括用作人機界面(Man-Machine Interface,MMI)的一個或複數個按鈕,鍵盤,滑鼠,觸控板,攝像機,麥克風和/或揚聲器等,以用於與用戶進行交互。
應該理解的是,第2圖的實施例中描述的元件僅用於說明的目的,並不意圖限制本申請的範圍。例如,UE 110可以包括更多元件,諸如電源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設備,其中電源可以是向UE 110的所有其他元件供電的移動/可替換電池,並且GPS設備可以提供UE 110的位置資訊,以用於一些基於位置的服務或應用。
第3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蜂窩站的框圖。蜂窩站可以是5G蜂窩站,例如gNB或TRP。蜂窩站包括無線收發器60,控制器70,記憶設備80和有線介面90。
無線收發器60被配置為執行來自UE 110的無線接收和執行向UE 110的無線傳輸。具體地,無線收發器60包括RF設備61,基帶處理設備62和天線63,其中天線63可以包括用於波束成形的一個或複數個天線。RF設備61,基帶處理設備62和天線63的功能與第2圖的實施例所示的RF設備11,基帶處理設備12和天線13的功能類似,因此,為簡潔起見,此處不再贅述。
控制器70可以是通用處理器,MCU,應用處理器,DSP等,其包括各種電路,以用於提供資料處理和計算的功能,控制無線收發器60以用於與UE 110無線通訊,進行存儲和檢索去往和來自記憶設備80的資料(例如,程式碼),並且通過有線介面90將消息傳輸到其他網路實體(例如,RAN 121中 的其他蜂窩站或者NG-CN 122中的其他網路實體)或者從其他網路實體接收消息。具體而言,控制器70協調無線收發器60,記憶設備80和有線介面90的上述操作,以執行用於通過PRACH進行波束識別的方法和執行用於有效的利用PRACH的方法。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70可以被合併到基帶處理設備62中,以用作基帶處理器。
正如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的,控制器70的電路通常包括電晶體,電晶體被配置為根據這裡描述的功能和操作來控制電路的操作。如將進一步理解的,電晶體的特定結構或互連將典型地由編譯器(例如RTL編譯器)確定。RTL編譯器可以由處理器在與組合語言代碼非常相似的腳本上操作,將腳本編譯為用於佈局或製作最終電路的形式。事實上,RTL在促進電子和數位系統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和用途是公知的。
記憶設備80可以是諸如快閃記憶體或NVRAM的記憶體,或者諸如硬碟或磁帶的磁記憶設備,或者光碟,或者其任何組合,用於存儲用於通過PRACH進行波束識別和用於有效的利用PRACH的應用的指令和/或程式碼,通信協議,和/或方法。
有線介面90負責提供與其他網路實體(諸如RAN 121中的其他蜂窩站或NG-CN 122中的其他網路實體)的有線通信。有線介面90可以包括纜線數據機,非對稱數位用戶線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數據機,光纖數據機(Fiber-Optic Modem,FOM)和/或乙太網介面。
應該理解的是,第3圖的實施例中描述的元件僅用於說明性目的,並非旨在限制本申請的範圍。例如,蜂窩站可以進一步包括其他功能設備,諸如顯示設備(例如,LCD,LED顯示器或EPD等),I/O設備(例如,按鈕,鍵盤,滑鼠,觸控板,攝像機,麥克風,揚聲器等)和/或電源等。
請注意,在本申請中,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例如,時間-頻率資源)之間的關聯被配置,以用於當PRACH前導由UE傳輸並由蜂窩站檢測到時,向蜂窩站指示由UE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RACH時機被定義為使用配置的PRACH前導格式傳輸PRACH消息1的時頻資源,在其上使用單個TX波束來傳輸PRACH消息1。此外,使用PRACH傳輸包括識別新的候選波束,以從波束失敗中恢復或方便從一個小區到另一個小區的切換。當發生波束失敗或小區切換被觸發時,將在與所有波束相關聯的一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聯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其中該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CSI-RS資源,SS塊或PBCH塊,或其任何組合。基於該關聯,可以確定與候選波束的新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即,CSI-RS資源或SS/PBCH塊)對應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並且根據在確定的RACH時機上所確定的給gNB的PRACH前導,UE可以傳輸隨機存取前導(preamble)。在另一方面,根據該關聯,當接收到隨機存取前導時,gNB知道發生了波束失敗或者小區切換被觸發,並且在接收到隨機存取前導時,知道哪個波束是UE選擇的新候選 波束。
第4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CSI-RS資源,SS/PBCH塊與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每個CSI-RS資源的波束寬度基本上與每個SS/PBCH塊的波束寬度相同,因此,CSI-RS資源與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可以是SS/PBCH塊與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相同。也就是說,該關聯將一個CSI-RS資源或SS/PBCH塊與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相關聯。
如第4圖所示,根據關聯,第一SS/PBCH塊和第一CSI-RS資源對應於第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並且因此用於第一SS/PBCH塊和第一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
類似地,根據所述關聯,第二SS/PBCH塊和第二CSI-RS資源對應於第二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二SS/PBCH塊和第二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二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根據關聯,第三SS/PBCH塊和第三CSI-RS資源對應於第三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三SS/PBCH塊和第三CSI-RS的波束是對應於用於第三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根據關聯,第四SS/PBCH塊和第四CSI-RS資源對應於第四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四SS/PBCH塊和第四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四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
請注意,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CSI-RS資源和PRACH前導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CSI-RS資源與第一組PRACH前導相關聯,第二CSI-RS資源與第二組PRACH前導相關聯,等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SS/PBCH塊和PRACH前導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SS/PBCH塊與第一組PRACH前導相關聯,第二SS/PBCH塊與第二組PRACH前導相關聯,等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CSI-RS資源和RACH時機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CSI-RS資源與第一RACH時機相關聯,第二CSI-RS資源與第二RACH時機相關聯,等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SS/PBCH塊和RACH時機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SS/PBCH塊與第一RACH時機相關聯,第二SS/PBCH塊與第二RACH時機相關聯,等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CSI-RS資源與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兩者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CSI-RS資源與第一組PRACH前導和第一RACH時機相關聯,第二CSI-RS資源與第二組PRACH前導和第二RACH時機相關聯,等等。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SS/PBCH塊與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兩者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SS/PBCH塊與第一組PRACH前導和第一RACH時機相關聯,第二SS/PBCH塊與第二組PRACH前導和第二RACH時機相關聯,等等。
也就是說,為了不限於波束失敗恢復,識別新波束和切換的目的,(1)在CSI-RS資源輿包括前導,時機(例如,時間-頻率資源)或其組合的RACH資源之間配置關聯;(2) 在SS/PBCH塊輿包括前導,時機(例如,時間-頻率資源)或其組合的RACH資源之間配置關聯;(3)在CSI-RS資源和SS/PBCH塊輿包括前導,時機(例如,時間-頻率資源)或其組合的RACH資源之間配置關聯。
第5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CSI-RS資源與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每個CSI-RS資源的波束寬度比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例如,SS/PBCH塊)的波束寬度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被配置為輿該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例如,SS/PBCH塊)相關聯。具體而言,每個CSI-RS資源的波束寬度基本上是PRACH前導和RACH時機所關聯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的波束寬度的一半。也就是說,該關聯將複數個(例如,兩個)CSI-RS資源與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相關聯。
如第5圖所示,根據該關聯,第一和第二CSI-RS資源對應於第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一和第二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根據該關聯,第三和第四CSI-RS資源對應於第二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三和第四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二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根據該關聯,第五和第六CSI-RS資源對應於第三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五和第六CSI-RS資源的波束對應於用於第三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根據該關聯,第七和第八CSI-RS資源對應於第四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因此,用於第七和第八CSI-RS資源的波 束對應於用於第四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波束。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CSI-RS資源和PRACH前導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和第二CSI-RS資源與第一組PRACH前導相關聯,第三和第四CSI-RS資源與第二組PRACH前導相關聯,依此類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CSI-RS資源和RACH時機之間配置關聯。例如,第一和第二CSI-RS資源與第一RACH時機相關聯,第三和第四CSI-RS資源與第二RACH時機相關聯,等等。
也就是說,為了不限於波束失敗恢復,識別新波束和切換,在CSI-RS資源輿包括前導,時機(例如,時頻-資源資源)或者其組合的RACH資源之間配置有關聯。
這種關聯(即,複數個CSI-RS資源到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的映射)的優點是需要更少的PRACH資源。這種關聯的缺點在於,新的波束資訊通過隨機存取過程的第一步僅被部分地傳送,並且對於在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的第三步的消息(即,調度請求)和第四步的消息(即,競爭解決)使用更寬的波束。然而,可以通過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的第三步的消息(即,上行鏈路傳輸)來完成新的波束資訊的傳遞。
第6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另一實施例的CSI-RS資源與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該關聯通過碼分多工(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將複數個CSI-RS資源與複數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相關聯。
如第6圖所示,在每個RACH時機存在至少兩組PRACH前導,其中來自兩個PRACH前導組的前導可以在碼域(即,前導域)上是有區別的。
第一和第二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一RACH時機內的第一組和第二組PRACH前導。第三和第四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二RACH時機內的第一組和第二組PRACH前導。第五和第六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三RACH時機內的第一組和第二組PRACH前導。第七和第八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四RACH時機內的第一組和第二組PRACH前導。
第7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又一實施例的CSI-RS資源與複數個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該關聯通過分頻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將一個CSI-RS資源關聯到一組RACH時機。
如第7圖所示,在每個PRACH時間段存在兩個RACH時機,其中兩個RACH時機可以在頻域上被區分。
第一CSI-RS資源和第二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一PRACH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和第二RACH時機。第三CSI-RS資源和第四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二PRACH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和第二RACH時機。第五CSI-RS資源和第六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三PRACH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和第二RACH時機。第七CSI-RS資源和第八CSI-RS資源分別對應於第四PRACH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和第二RACH時機。
第8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又一實施例的CSI-RS資源與複數個PRACH前導和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該關聯通過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將一個CSI-RS資源關聯到一組PRACH前導和RACH時機。
如第8圖所示,四個RACH時機在時域上複製,其中八個RACH時機中的每一個可以在具有相同頻率範圍的時域上被區分。
第一CSI-RS資源和第二CSI-RS資源分別對應于時域的第一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和時域的第二時間段內的第一RACH時機。第三CSI-RS資源和第四CSI-RS資源分別對應于時域的第一時間段內的第二RACH時機和時域的第二時間段內的第二RACH時機。第五CSI-RS資源和第六CSI-RS資源分別對應于時域的第一時間段內的第三RACH時機和時域的第二時間段內的第三RACH時機。第七CSI-RS資源和第八CSI-RS資源分別對應于時域的第一時間段內的第四RACH時機和時域的第二時間段內的第四RACH時機。
第6圖至第8圖中的關聯的優點在於:通過隨機存取過程的第一步新的波束資訊可以被完全傳遞,並且對於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中的第三步的消息(即上行鏈路傳輸)和第四步的消息(例如競爭解決),可以使用較窄的波束(更窄的波束可以提供更好的頻譜效率)。請注意,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即,CSI-RS資源和/或SS/PBCH塊)與複數組PRACH前導和/或RACH時機之間的關聯可以基於上述CDM,FDM, 和TDM方法。
第9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用於波束失敗恢復和其他上行鏈路請求或指示的聯合PRACH設計的示意圖。
在該實施例中,專用前導可以被分配用於波束失敗恢復和其他上行鏈路請求或指示,諸如調度請求或確認(ACK)或非確認(NACK)信號。
具體地,當在服務波束中的一個(在第9圖中表示為波束1)上傳輸時,專用前導用作調度請求或ACK/NACK信號。當在非服務波束中的一個(在第9圖中表示為波束2到波束4)上傳輸時,專用前導用作請求波束失敗恢復的請求。
如第9圖所示,當在波束1(即服務波束)上傳輸時,該前導可以用作調度請求SR,並且當在波束4(即非服務波束)上傳輸時,該前導可以用作波束失敗恢復的請求。
請注意,在本申請中,提出了用於提高PRACH資源利用效率的更靈活的PRACH設計。例如,不同的前導可以被靈活地分割,以用於RACH時機內的非同步和同步傳輸,通過利用具有較小序列長度的前導格式或是配置較小的子載波間隔減少用於同步傳輸的頻寬,使得用於同步傳輸的頻寬比用於非同步傳輸的頻寬窄,和/或用於同步傳輸的循環移位可以被減少以小於用於非同步傳輸的循環移位。
第10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利用的示意圖。
如第10圖所示,針對相同的PRACH時頻資源有 四種不同的PRACH配置。在第一個PRACH配置(在第10圖中表示為Config.0)中,使用所有Zadoff-Chu(ZC)根生成的前導用於非同步傳輸,並且用於使用不同前導的非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塊被表示為Async.B1到Async.B4。
在剩餘的PRACH配置(在第10圖中表示為Config.1至Config.3)中,使用所有ZC根生成的前導被分離以用於在同一PRACH時間-頻率資源內的非同步和同步傳輸,並且用於使用不同前導的非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塊被表示為Async.B5到Async.B6,而用於使用不同前導的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塊被表示為Sync.B1到Sync.B2。
表1中提供了在每個PRACH配置中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前導和ZC根的數量的示例如下(假設PRACH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是30KHz,並且站點間距離(Inter-Site Distance,ISD)是500米)。
Figure 107110287-A0202-12-0021-2
對於沒有被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輸跟隨的上行 鏈路同步PRACH嘗試或PRACH嘗試,gNB不需要包括定時提前(Timing Advance,TA)命令和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標識(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來回應這些PRACH嘗試。
第11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前導頻寬的示意圖。
在第11圖的左側示出用於非同步傳輸的PRACH時間-頻率資源,其中ZC根的數量是8,並且前導序列的長度是839。在第11圖的右側示出了用於同步傳輸(其中,不需要TA估計)的PRACH時間-頻率資源,其中ZC根的數量是2,並且前導序列的長度是139。即,用於同步傳輸的PRACH前導頻寬是比用於非同步傳輸的PRACH前導頻寬窄。換句話說,可以通過配置具有較小序列長度的前導格式或通過配置較小的子載波間隔來減少PRACH頻寬。
由於前導序列被縮短並且用於同步傳輸的PRACH時頻-資源內的ZC根的數量減少,所以可以減少來自其他根序列的多址干擾(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
另外,由於對於同步PRACH傳輸不需要TA估計,所以循環移位不需要覆蓋往返(round-trip)傳播延遲,並且用於生成前導的循環移位被減少。
或者,用於同步傳輸的PRACH前導頻寬和循環移位可以減小到小於用於非同步傳輸的那些頻寬和循環移位。
第12圖是示出根據本申請另一實施例的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的PRACH資源利用的示意圖。
用於非同步傳輸的PRACH時間-頻率資源在第12圖的左側示出,其中ZC根的數量是8,前導序列的長度是839,並且循環移位是9。用於同步傳輸的PRACH時間-頻率資源在第12圖的右側示出,其中ZC根的數量是2,前導序列的長度是139,並且循環移位是2。
如第12圖的右側所示,存在有複數個PRACH時間-頻率資源,以用於在相同的PRACH時間段內分配的同步傳輸。有利的,這種分配可以提供想要達到的前導機會,而不會從其他根序列引入嚴重的MAI。
鑒於前述實施例,將認識到,本申請通過提供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例如,CSI-RS資源,和/或SS/PBCH塊)和PRACH資源(包括PRACH前導組,RACH時機或其任何組合)之間的關聯來識別波束,以通過PRACH實現波束失敗恢復或者波束切換。而且,本申請通過允許在PRACH時間-頻率資源內靈活地分割不同的前導以用於非同步和同步傳輸,和/或將用於同步傳輸的頻寬和/或循環移位減小,以小於用於非同步傳輸的頻寬和/或循環移位,實現靈活的PRACH設計。有利地,可以顯著提高頻譜效率和PRACH利用率。
儘管已經通過示例和優選實施例的方式描述了本申請,但是應該理解的是,本申請不限於此。在不脫離本申請的範圍和精神的情況下,熟悉本技術的人員仍然可以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因此,本申請的範圍應由以下請求項及其等同物限定和保護。
在請求項中使用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 數術語來修飾請求項的要素本身並不意味著一個請求項的要素相對于另一個請求項的要素的優先權或者級別或者次序,或者執行方法的動作的時間順序,但僅用作標籤以將具有特定名稱的一個請求項要素與具有相同名稱(但使用序數術語)的另一要素區分開,以區分請求項要素。

Claims (22)

  1.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無線收發器,用於執行從蜂窩站無線接收和向蜂窩站無線傳輸;控制器,用於在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或者,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和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根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聯,確定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並且使用確定的該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來通過所述無線收發器向所述蜂窩站執行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其中,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並且所述關聯被配置於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之間,或者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所述關聯被配置於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個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或者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所述關聯被配置於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複數個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候選波束用於波束失敗恢復,或者用於從一小區切換到另一小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使用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第一隨機存取通道時機傳輸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於一個目的;並且當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使用與另一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第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傳輸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於另一個目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被在服務波束上傳輸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作調度請求或者確認或者非確認信號,並且當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被在所述候選波束上傳輸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作恢復波束失敗的請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或者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其中,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 資源为一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或者其组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配置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聯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時,所述控制器進一步用於通過所述無線收發器向所述蜂窩站傳輸上行鏈路傳輸,以標識所述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中哪一個,所述複數個同步信號塊中哪一個,或者所述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中哪一個與所述候選波束相關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通過碼分多址,頻分多址,時分多址中至少一個,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根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聯,確定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根據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係,從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中確定一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
  9. 一種通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識別波束的方法,由無線連接到蜂窩站的使用者設備執行,所述方法包括:在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選擇與候選波束相關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或者,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和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根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用於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以及使用確定的該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執行向所述蜂窩站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其中,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並且所述關聯被配置於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之間,或者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所述關聯被配置於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個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或者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所述關聯被配置於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複數個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選波束用 於波束故障恢復,或者用於從一小區切換到另一小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使用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第一隨機存取通道時機傳輸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於一個目的;並且當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使用與另一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第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傳輸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於另一個目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被在服務波束上傳輸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作調度請求或者確認或者非確認信號,並且當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被在所述候選波束上傳輸時,所述第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用作恢復波束失敗的請求。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或者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其中,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为一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隨機存取通道時機或者其组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當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時,向所述蜂窩站傳輸上行鏈路傳輸,以標識所述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中哪一個,所述複數個同步信號塊中哪一個,或者所述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中哪一個與所述候選波束相關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配置的在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聯至少通過碼分多址,頻分多址,時分多址中至少一個,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一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與所選擇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對應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括:根據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複數個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的關係,從複數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中確定一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隨機存取通道時機。
  17. 一種蜂窩站,包括:無線收發器,用於執行從使用者設備無線接收和向使用者設備無線傳輸; 控制器,被配置為通過所述無線收發器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的利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根據在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的一個,並且識別與所確定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相關聯的候選波束,其中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或者,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和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其中,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在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上傳輸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之間,或者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或者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所述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蜂窩站,其中,所述候選波束被識別出以用於波束失敗恢復,或者用於從一個小區切換到另一個小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蜂窩站,其中,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或者 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
  20. 一種通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識別波束的方法,由無線連接到使用者設備的蜂窩站執行,該方法包括: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利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根據在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確定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中的一個,該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或者,所述複數個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包括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和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識別與所確定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相關聯的候選波束;其中,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傳輸包括在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上傳輸的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之間,或者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或者所述關聯被配置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輿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前導和所述隨機存取通道時機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選波束被識別出,以用於波束失敗恢復,或者用於從一個小區切 換到另一個小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下行鏈路參考信號和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間配置的關聯將一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同步信號塊,或者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或者將複數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資源,複數個同步信號塊,或者複數個物理廣播通道塊與所述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關聯。
TW107110287A 2017-03-24 2018-03-26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TWI695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5966P 2017-03-24 2017-03-24
US201762475970P 2017-03-24 2017-03-24
US62/475,970 2017-03-24
US62/475,966 2017-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542A TW201841542A (zh) 2018-11-16
TWI695644B true TWI695644B (zh) 2020-06-01

Family

ID=6358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288A TWI713345B (zh) 2017-03-24 2018-03-26 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並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之裝置及方法
TW107110287A TWI695644B (zh) 2017-03-24 2018-03-26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288A TWI713345B (zh) 2017-03-24 2018-03-26 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並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之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708789B2 (zh)
EP (2) EP3603248B1 (zh)
CN (3) CN110463143B (zh)
BR (2) BR112019019944A2 (zh)
TW (2) TWI713345B (zh)
WO (2) WO20181718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269A (zh) * 2017-03-27 2022-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物理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0728823B2 (en) * 2017-05-14 2020-07-2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beam refinement during handover
EP3493640B1 (en) * 2017-06-16 2020-04-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ndom access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1477824B2 (en) * 2017-09-07 2022-10-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quest multiplexing
CN109792660B (zh) * 2017-09-27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US11032851B2 (en) * 2018-02-17 2021-06-08 Mediatek Inc. QCL in rach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signals
US11197324B2 (en) * 2018-02-23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R RACH MSG3 and MSG4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CV2X
WO2020040572A1 (ko) * 2018-08-22 2020-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34773B2 (en) 2018-09-28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On-demand backhaul link management measurements for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113232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94787B (zh) * 2018-12-10 202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ue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3302964A (zh) * 2019-01-09 2021-08-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142997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20103225A1 (en) * 2019-01-11 2022-03-3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WO2020168538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 configuration
US11412422B2 (en) * 2019-03-14 2022-08-09 Ofinno, Llc Handover in unlicensed band
CN111436158B (zh) * 2019-03-22 2023-03-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363516B2 (en) 2019-03-27 2022-06-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483870B2 (en) * 2019-03-28 2022-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mapping and waveform gener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20213127A1 (ja) * 2019-04-18 2020-10-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867136B (zh) * 2019-04-30 2022-08-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和设备
EP4207912A1 (en) * 2019-05-03 2023-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N112260797B (zh) * 2019-07-22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10068169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ot set selection for multi-root preamble
WO2021062654A1 (en) * 2019-09-30 2021-04-08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Beam failure recovery for serving cell
ES2967711T3 (es) * 2019-11-05 2024-05-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jora en la ocasión de canal de acceso aleatorio y la asociación de bloque de ss/pbch
WO2021138822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签约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4945215A (zh) * 2020-03-12 2022-08-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07420A1 (en) * 2020-07-01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reading aspects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US11622391B2 (en) * 2020-10-16 202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based random access occasions
CN115039481A (zh) * 2021-01-07 2022-09-0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处于非活动模式的设备的波束管理
US20220377799A1 (en) * 2021-05-03 2022-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dio frequency exposure mitigation via beam selection and power control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5515250A (zh) * 2021-06-07 2022-1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7377118A (zh) * 2022-06-23 2024-01-09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127A1 (en) * 2007-04-30 2008-10-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08209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adio base stations, mobile radio terminal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radio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582A (en) * 1990-05-29 1992-08-0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m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troller
CN101478780B (zh) * 2008-01-04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通讯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
JP5348490B2 (ja) * 2009-08-13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WO2012144768A2 (en) 2011-04-21 2012-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dio access with d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70024B2 (en) 2011-09-23 2016-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0811B (zh) 2012-01-19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mtc ue随机接入lte系统的方法
JP5312629B2 (ja) * 2012-03-14 2013-10-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025300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connection setup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609663B2 (en) 2012-11-02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coupling downlink and uplink operations
CN103874126A (zh) 2012-12-17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KR102118693B1 (ko) 2013-06-24 2020-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적응적 송신 빔 패턴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204599B2 (ja) * 2013-09-16 2017-09-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事前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US11743897B2 (en) * 2013-12-20 202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hannels i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s
CN104918336A (zh) 2014-03-12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环境下随机接入信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250362B2 (en) * 2014-03-20 2019-04-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orthogonal access in LTE systems
CN105230107B (zh) 2014-03-2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基站及终端
EP3123805B1 (en) 2014-03-27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JP6372215B2 (ja) * 2014-07-16 2018-08-1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プログラム、無線受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98605B2 (ja) * 2014-10-23 2018-10-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225070A1 (en) * 2014-11-26 2017-10-04 IDAC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US9907093B2 (en) 2014-12-29 2018-0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16140068A (ja) 2015-01-26 2016-08-04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ASUSTeK COMPUTER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検出の改善方法及び装置
EP3244674B1 (en) 2015-01-30 2020-04-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synchronous uplink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6127403A1 (en) 2015-02-13 2016-08-1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US20160309507A1 (en) * 2015-04-14 2016-10-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165128A1 (zh) * 2015-04-17 2016-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399944B1 (ko) 2015-06-11 2022-05-18 애플 인크.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낮은 오버헤드 시스템 정보 취득
US9954633B2 (en) * 2015-06-18 2018-04-24 Nxp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decimation on a signal for pattern detection
US10721772B2 (en) 2015-08-06 2020-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Performing 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at a user equipment (UE)
WO2017031725A1 (en) 2015-08-26 2017-03-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cells
US9763158B2 (en) * 2016-01-13 2017-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 and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EP3412098B1 (en) 2016-02-03 2019-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wireless device, a first access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WO2017146550A1 (en) 2016-02-26 2017-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beam-formed system
US9900891B1 (en) 2016-12-20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llback beam selection procedure during failure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reception
US10397958B2 (en) * 2017-03-17 2019-08-2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off mechanism applied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127A1 (en) * 2007-04-30 2008-10-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08209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adio base stations, mobile radio terminal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radio termina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Draft "R1-1701724" RACH Procedures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2017/02/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341A (zh) 2022-08-30
BR112019019932A2 (pt) 2020-04-22
TWI713345B (zh) 2020-12-11
EP3602972A4 (en) 2021-01-13
WO2018171802A1 (en) 2018-09-27
US20180279136A1 (en) 2018-09-27
TW201841542A (zh) 2018-11-16
TW201841487A (zh) 2018-11-16
US10708789B2 (en) 2020-07-07
EP3603248B1 (en) 2024-05-01
BR112019019944A2 (pt) 2020-04-28
EP3602972B1 (en) 2024-05-01
CN110463143A (zh) 2019-11-15
EP3603248A4 (en) 2021-01-13
US20180279379A1 (en) 2018-09-27
CN110268766A (zh) 2019-09-20
US20200296602A1 (en) 2020-09-17
WO2018171801A1 (en) 2018-09-27
EP3603248A1 (en) 2020-02-05
CN110463143B (zh) 2022-07-05
US10716014B2 (en) 2020-07-14
US11290894B2 (en) 2022-03-29
EP3602972A1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5644B (zh) 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以及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之裝置及方法
US116961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RACH preamble o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9190210A1 (en) Methods of radio front-end beam sweeping for 5g terminals
JP6832937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同じリンク方向のサブフレーム部分間のガード期間
WO202101298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JP2019509660A5 (zh)
JP2023052396A (ja) 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れらで実装される方法
US11627590B2 (en) Schedul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2440875B1 (ko) 잔여 최소 시스템 정보를 위한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디바이스
US11064449B2 (en) Over the air synchronization of network nodes
JP2021010183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同じリンク方向のサブフレーム部分間のガード期間
WO202403644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positioning
WO20210748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starting symbols in multiple pdsch transmission occasions
WO201916609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