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467B -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 Google Patents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467B
TWI695467B TW108124378A TW108124378A TWI695467B TW I695467 B TWI695467 B TW I695467B TW 108124378 A TW108124378 A TW 108124378A TW 108124378 A TW108124378 A TW 108124378A TW I695467 B TWI695467 B TW I6954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channel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dissip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275A (zh
Inventor
洪瑞華
潘柏舟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交通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交通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交通大學
Priority to TW108124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5467B/zh
Priority to US16/824,724 priority patent/US1109460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46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3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27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4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rts, e.g. containers, prior to assembly of the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 H01L21/4814Conductive parts
    • H01L21/4871Bases, plates or heatsinks
    • H01L21/4882Assembly of heatsink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5/02407Active cooling, e.g. the laser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or water cooling
    • H01S5/02423Liquid cooling, e.g. a liquid cools a mount of the la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包含半導體基板、散熱溝槽、金屬種子層以及金屬層。半導體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係用以熱耦合於積體電路。散熱溝槽位於半導體基板的第二表面。金屬種子層密封第二表面上裸露的散熱溝槽,以定義散熱通道,其中散熱通道包含入口以及出口。而金屬層係自金屬種子層電鍍而形成。

Description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本揭露相關於一種積體電路散熱結構,特別是用於半導體基板上光電積體電路的散熱。
隨著半導體產業走向摩爾定律的極限,傳統半導體積體電路在發展上遇到瓶頸。近年來,應用整合光電元件與積體電路的光電積體電路(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OEIC),是一種解決方案。其中,矽光子學提供了相對低成本,同時具有增加傳輸距離、降低單位耗能與增加資料頻寬等特性。
然而,由於欲將大量的光電元件與積體電路整合於半導體基板上,則如何傳導光電元件與積體電路產生之大量熱能,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舉例來說,光電元件例如是雷射,當雷射整合於積體電路之中,則勢必要能夠架設一散熱結構,以及時降低雷射所產生之大量非輻射熱,避免積體電路在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熱能而導致無法運作。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有關於一種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根據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包含半導體基板、散熱溝槽、金屬種子層以及金屬層。半導體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對於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係用以熱耦合於積體電路。散熱溝槽位於半導體基板的第二表面。金屬種子層密封第二表面上裸露的散熱溝槽,以定義散熱通道,其中散熱通道包含入口以及出口。而金屬層係自金屬種子層電鍍而形成。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所使用之半導體基板包含絕緣體上覆矽(Silicon on Insulator)基板。絕緣體上覆矽基板包含絕緣層與矽層。絕緣層位於第二表面並連接金屬種子層。散熱溝槽穿過絕緣層以裸露矽層。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在如上所述之散積體電路散熱結構中,積體電路於第二表面的投影位於散熱通道所覆蓋的面積之內。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包含複數個通道部分,這些通道部分係平行地排列並彼此相連。其中,散熱通道的入口或出口於寬度大於等於這些通道部分的寬度。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積體電路散熱結構之金屬層的材料包含銅。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積體電 路散熱結構更包含水管組,水管組連接入口與出口,以將導熱流體注入散熱通道。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有關於一種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根據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包含半導體基板、散熱溝槽、金屬種子層與金屬層。半導體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對之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以熱耦合積體電路。散熱溝槽位於半導體基板的第二表面。金屬種子層覆蓋半導體基板的第二表面與散熱溝槽。金屬層自金屬種子層電鍍而形成。其中,金屬種子層與金屬層填滿散熱溝槽。
由於本揭露的積體電路散熱結構中係直接於設置積體電路的半導體基板內,以形成散熱通道,能夠極小化積體電路與散熱通道的距離。散熱通道內能夠流通導熱流體,如此便能夠將積體電路的熱能傳導至導熱流體而帶出。導熱流體流通時連接金屬種子層與金屬層,進一步將熱能傳導出去。金屬種子層與金屬層皆是使用導熱性良好的金屬,因而能有效改善熱傳導效率。此外,在本揭露中,亦可於散熱通道內直接置入導熱性良好的金屬,透過其良好的導熱性近距離地將熱帶走。
100、100’‧‧‧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120‧‧‧半導體基板
120’‧‧‧絕緣體上覆矽基板
121s‧‧‧矽層
121i‧‧‧絕緣層
123‧‧‧第一表面
126‧‧‧第二表面
129‧‧‧側面
140‧‧‧散熱通道
143‧‧‧入口
146‧‧‧出口
149‧‧‧主通道
149a‧‧‧通道部分
149b‧‧‧通道部分
160‧‧‧金屬種子層
180‧‧‧金屬層
190‧‧‧導熱流體
200‧‧‧光電積體電路
210‧‧‧光電元件
300‧‧‧水管組
310i‧‧‧水管
310o‧‧‧水管
400‧‧‧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420‧‧‧半導體基板
423‧‧‧第一表面
426‧‧‧第二表面
440‧‧‧散熱溝槽
460‧‧‧金屬種子層
480‧‧‧金屬層
500‧‧‧光阻
D‧‧‧方向
L-L’‧‧‧線段
A1‧‧‧面積
A2‧‧‧面積
Wi‧‧‧入口寬度
Wo‧‧‧出口寬度
Wc‧‧‧通道寬度
本揭露的優點與圖式,應由接下來列舉的實施方式,並參考附圖,以獲得更好的理解。這些圖式的說明僅僅是列舉的實施方式,因此不該認為是限制了個別實施方式,或是 限制了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
第1圖繪示本揭露之一散熱結構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半導體基板第二表面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第1圖之散熱結構沿線段L-L’的剖面示意圖;第3B圖繪示本揭露另一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第4A圖繪示第3A圖之散熱結構接上外接水管組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導熱流體通過外接水管組注入散熱通道的示意圖;第5A圖至第5G圖繪示製造本揭露之一散熱結構流程中,各個階段的剖面示意圖;以及第6圖繪示本揭露另一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另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光電積體電路(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OEIC)係為於積體電路中整合光電元件,以於同一塊基板上實現電子、積體電路與光電元件的整合,進而極小化整個系統的體積。
透過光電元件與光電元件之間的光學耦合,光電積體電路能夠獲得一些優於傳統積體電路的特性。舉例來說,在傳統積體電路中,電信號的傳輸是透過銅導線,隨著積體電路的尺寸微縮,銅導線的電信號傳輸在物理上受到難以突破的限制。而在光電積體電路中,係使用光子作為傳輸信號的載具,因而能夠大幅增加信號的傳輸速度。
然而,相較於傳統積體電路裡的元件,整合於光電積體電路中的光電元件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熱能。舉例來說,整合於光電積體電路中的光電元件例如是雷射。因此,針對整合電子、積體電路與光電元件在同一塊半導體基板上的光電積體電路,本揭露提供直接設置於半導體基板內的散熱結構,以近距離地解決光電積體電路的散熱問題。
第1圖繪示本揭露之一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包含半導體基板120、散熱溝槽、金屬種子層160與金屬層180。半導體基板120包含第一表面123、第二表面126與連接第一表面123與第二表面126的側面129。散熱溝槽位於第二表面126,並自第二表面126凹陷(詳情請見後述之第2圖)。金屬種子層160連接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6,並且密封自第二表面126裸露的散熱溝槽,以定義散熱通道140。散熱通道140包含入口143, 入口143位於半導體基板120的側面129。金屬層180位於金屬種子層160之下,並連接金屬種子層160。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還包含導熱流體190,於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運作時,導熱流體190將通過入口143注入散熱通道140,並且導熱流體190接觸金屬種子層160,使得熱能能夠藉由導熱流體190傳導至金屬種子層160,在透過金屬種子層160將熱能傳導至金屬層180,具體細節請見後述。
在第1圖中,積體電路例如是光電積體電路200,而光電積體電路200的光電元件210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3之上。舉例來說,半導體基板120可以是矽基板。而在本說明書中,為清楚說明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的設計,光電積體電路200係以光電元件210簡單示意之。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具體的光電積體電路200可包含更多數量的光電元件210、以及控制光電元件210的積體電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用於控制光電元件210的積體電路能夠直接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3,隨後將光電元件210設置於第一表面123而與其他的積體電路連接。
具體而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半導體基板120可以是矽基板,則可以於其第一表面123上透過現有半導體製程技術形成矽積體電路,矽積體電路包含矽電晶體與連接的導線,隨後再將光電元件210設置於矽積體電路的布局中,以實現矽光子積體電路系統。半導體基板120也可以是矽以外其他種類的半導體材料。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電元件210例如是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或是邊射型雷射(edge laser),並透過銀膠黏合或是鍍金錫鍵合於第一表面123。
第2圖繪示第1圖的半導體基板120之第二表面126的示意圖。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2圖,進一步說明散熱通道140。如前所述,散熱通道140係由金屬種子層160密封位於第二表面126上之散熱溝槽所形成,即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將自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6凹陷。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為配合積體電路的極小化,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散熱溝槽)係透過半導體的圖案化製程形成,因此可以具有相當的精細度。相當的精細度具體而言,說明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的底部可以不在同一平面,而可以有更為複雜的立體起伏。在說明書中,係以簡單的之字形設計為例,請見後述。而為清楚說明散熱通道140的結構,在第2圖僅繪示散熱通道140於第二表面126之上,裸露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
如第2圖所示,關於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除了第1圖已繪示之入口143外,還包含出口146以及主通道149,主通道149連接入口143與出口146。入口143與出口146分別位於半導體基板120之側面129的不同位置。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2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入口143與出口146分別位於半導體基板120側面129之相對兩側,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第2圖中,散熱通道140的主通道149連通入口143與出口146。在本實施方式中,散熱通道140的主通道149係包含複數個通道部分,這些通道部分係以之字形的結構排列。如第2圖所標示之通道部分149a與149b,通道部分149a 與149b係為平行排列,並且通道部分149a與149b的一端彼此相連。如此一來,散熱通道140便可均勻地遍布第二表面126。而應理解到,如第2圖所示的之字形散熱通道140僅是作為一個實施例,而不應以此為限。
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繪示,入口143與出口146於側面129上,分別具有入口寬度Wi與Wo,並且主通道149的通道部分具有相同的通道寬度Wc。一般的情況下,為實現更為密集之通道部分的分布,會使通道部分的通道寬度Wc減少,以容納更多的通道部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主通道149的具體圖案通過圖案化製程,因此通道部分的通道寬度Wc取決於圖案化製程的精細度。入口143與出口146係對外連接水管,以於後續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運作時,注入導熱流體190,具體流程請見後述。為了與外接水管連接,入口143之入口寬度Wi與出口146之出口寬度Wo係設計擴大而與外接水管之尺寸相符。因此,入口寬度Wi與Wo係大於通道寬度Wc。
第3A圖繪示第1圖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沿線段L-L’的剖面示意圖,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相同的元件標號與說明將不再重複。而如第3A圖所示,光電積體電路200之光電元件210設置於第一表面123之上,光電元件210於第二表面126之投影面積A1。散熱通道140於第二表面126所覆蓋之面積A2,則面積A1小於面積A2。因此,光電元件210於第二表面126之投影,係位於散熱通道140在第二表面126覆蓋的面積之內。如此一來,便可確保後續光電積體電路200在運作時, 散熱通道140使終能於光電積體電路200上發揮作用。而應理解到,在本說明書中為簡單說明,光電積體電路200係以光電元件210簡單示意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電積體電路200可以包含其他的半導體元件與光電元件,以具有更大的投影面積A1,而於本揭露中,面積A1始終位於面積A2之內,以確保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發揮散熱的作用。
第3B圖繪示本揭露另一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的剖面示意圖。第3A圖與第3B圖的差異,在於所使用之半導體基板為一絕緣體上覆矽基板120’。在現有半導體領域中,絕緣體上覆矽(Silicon on Insulator,SOI)技術係為於原先純矽的半導體基板中設置額外的絕緣層,使得後續形成於其上的電晶體的寄生電容值減少。而在本揭露中,亦可以使用絕緣體上覆矽基板120’作為半導體基板,並且第3B圖繪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在第3B圖中,絕緣體上覆矽基板120’包含矽層121s與絕緣層121i,由於第一表面123係設置光電元件210,矽層121s位於絕緣層121i之上而作為第一表面123,絕緣層則作為第二表面126並連接金屬種子層16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絕緣層121i的材料例如是二氧化矽(SiO2)。由於二氧化矽是不良的導熱材料,因此如第3B圖所示,散熱通道140會穿過絕緣層121i,並使得矽層121s裸露於散熱通道140。而在一些實際情形,絕緣體上覆矽基板120’可以除了矽層121s與絕緣層121i,還可以具有用於支撐矽層121s與絕緣層121i生成的矽底板(未繪示於圖上),視後續半導體基板的薄化製程而定,矽底板可以被完全移除,或是部分殘留於絕緣體上覆矽基板 120’。而應理解到,雖說本揭露以絕緣體上覆矽基板120’為例,其他類似的絕緣體上覆半導體(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基板,也是可以應用於本揭露之中。
第4A圖繪示第3A圖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接上外接水管組30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導熱流體190通過外接水管組300注入散熱通道140的示意圖。根據第4A圖與第4B圖,將具體說明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的運作方式,以及金屬種子層160與金屬層180的作用。
同時參考第2圖與第4A圖。如前所述,散熱通道140的入口143與出口146分別具有入口寬度Wi與出口寬度Wo,而入口143連接外接水管組300的水管310i,出口連接水管組300的水管310o。在本實施方式中,入口寬度Wi與出口寬度Wo分別設計符合水管組300的水管310i與水管310o的尺寸。
在第4B圖中,導熱流體190通過外接的水管310i從入口143注入散熱通道140,並且導熱流體190通過外接的水管310o從出口146流出。導熱流體190注入方式,例如可以將水管310i連接水泵(水幫浦),以外力注入導熱流體190。在本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運作時,導熱流體190將不間斷自入口143注入而自出口146流出,也就是導熱流體190將以方向D於散熱通道140內移動。而應理解到,入口143與出口146分別位於半導體基板120側面129之相對兩側僅是作為一實施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入口143與出口146可以位於側面129的同一側,在導熱流體190自入口143注入而自出口 146流出的情形下,也包含於本揭露之中。如此一來,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便是作為一整合於半導體基板120之水冷系統,通過導熱流體190不間斷的流動帶走熱能。
回到第4B圖。當設置於光電元件210運作時,其產生之熱能將自第一表面123傳遞至位於第二表面126的散熱通道140。此時,熱能將傳導至導熱流體190。由於導熱流體190不間斷自入口143注入而自出口146流出,導熱流體190將保持較低的溫度以持續接收來自光電元件210的熱能,並且熱能將通過導熱流體190的流動而被帶出半導體基板120。此外,導熱流體190接觸金屬種子層160,金屬層180連接金屬種子層160,其中金屬種子層160與金屬層180皆為導熱性良好的金屬,因此能夠也帶走導熱流體190中的熱能。金屬種子層160作用為連接金屬層180與散熱通道140,具體請見後續之討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層180的材料為銅,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並且價格低廉,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使用之導熱流體190為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因此將不會有漏電的疑慮,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熱流體190可以使用其他導熱性良好的液體或是氣體。而應理解到,導熱流體190若使用氣體,散熱通道140則應設計為能夠承受外界注入氣體所產生之氣壓變化。
第5A圖至第5G圖繪示製造本揭露之一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流程中,各個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在第5A圖中,提供一半導體基板120,半導體基 板120包含第一表面123、第二表面126與連接第一表面123與第二表面126的側面129,並且第二表面126朝上,以利後續先行產生散熱通道140於第二表面126之上。其中,為了散熱的需求,半導體基板120可以透過薄化的製程,使得半導體基板120自身的厚度減少,使得熱能自第一表面123傳導至第二表面126所需的路徑長度減短。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半導體基板120可以是絕緣體上覆矽基板,包含矽層與額外的絕緣層,而矽層作為第一表面123。
第5B圖接續第5A圖,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6上,形成凹陷之散熱溝槽,也就是散熱通道140於第二表面126上的溝槽部分。散熱通道140包含入口143、出口146與連通入口143與出口146的主通道149。散熱通道140具體的態樣,請參考第2圖。為了與後續欲作用之積體電路有更好的熱耦合,因此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必須做得精細,而能夠具有較為細密的分布。而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是通過半導體技術中的圖案化製程所形成。
第5C圖接續第5B圖,於已形成之散熱通道140的溝槽內填入光阻500。在此使用光阻500的目的,是為了後續進一步形成其他的結構於第二表面126之上,並且於結構形成之後能利用化學溶劑清除光阻500。化學溶劑例如是丙酮。相關領域之技術人員應可視實際情況,更變光阻500為其他具有相似功能之材質。
第5D圖接續第5C圖,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 面126與光阻500之上形成金屬種子層16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種子層160係藉由黏著的方式形成於第二表面126之上。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種子層160也可以利用沉積製程形成於第二表面126之上。
金屬種子層160的作用,係為了連接導熱性良好的金屬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6,並進一步密封在第二表面126凹陷散熱通道140,以避免後續流程除去光阻500之後,設置於散熱通道140內導熱流體190未預期地流出。而如前所述,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具有較為細密的分布,因此必須透過金屬種子層160,才能夠在不對已產生之溝槽部分產生大損害的情形下,使後續用於導熱的金屬材料連接於第二表面126。導熱性良好的金屬材料例如是銅。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種子層160的材料包含鈦、鉻或是金,但本揭露亦不以此為限。
第5E圖接續第5D圖,於金屬種子層160上形成金屬層18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金屬層180係通過電鍍的製程形成於金屬的金屬種子層160。由於金屬種子層160的材料是金屬,金屬層180能夠輕易地電鍍於金屬種子層160之上,以連接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6,而且還不會損及散熱通道140的溝槽部分。
第5F圖接續第5E圖,在形成金屬層180後,去除光阻500,使入口143連通出口146,並翻轉使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3朝上,以便後續形成光電元件210於第一表面123。
第5G圖接續第5F圖,設置光電元件210於半導體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3之上。而如前所述,在本說明書中,為清楚說明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的設計,光電積體電路係以光電元件210簡單示意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於第一表面123之上形成更多數量的積體電路,並將更多數量的光電元件210設置於積體電路之中,以整合為一完整的光電積體電路。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電元件210係透過銀膠黏合或是鍍金錫鍵合於第一表面123。如此,當光電元件210運作而釋放熱能時,得外接水管至散熱通道140之入口143與出口146,以流通導熱流體190帶走熱能,具體詳情請見前述關於第4B圖之說明。
根據上述第5A圖至第5G圖的流程介紹,已清楚說明本揭露關於製作具散熱通道140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100。而在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中,散熱結構的散熱通道更可以直接填入固體的導熱材料,如第6圖所繪示。
第6圖繪示本揭露另一積體電路散熱結構400的剖面示意圖。在第6圖中,積體電路散熱結構400包含半導體基板420、散熱溝槽440、金屬種子層460與金屬層480。半導體基板420具有第一表面423與相對之第二表面426,代表光電積體電路210的光電元件210設置於半導體基板420的第一表面423。散熱溝槽440位於該半導體基板420的第二表面426並自第二表面426凹陷。金屬種子層460覆蓋半導體基板420的第二表面426與散熱溝槽440,金屬層480進而能夠通過金屬種子層460直接連接第二表面426與散熱溝槽440。
金屬種子層460與金屬層480填滿散熱溝槽440。如此一來,積體電路散熱結構400的散熱溝槽440將不會有導熱流體流通,並且散熱的功能完全通過金屬種子層460與金屬層480。當光電元件210運作能釋放熱能,熱能自第一表面423傳導至自第二表面426凹陷之散熱溝槽440,進而傳導至金屬種子層460與金屬層480。金屬層480的材料例如為銅,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此外,考慮積體電路之精細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散熱溝槽440係通過半導體的圖案化製程形成,因此散熱溝槽440的精細度高於金屬層480,因此必須通過金屬種子層460加以連接,才能在不損及散熱溝槽440圖案的情形下,將金屬層480填滿於散熱溝槽440。
綜上所述,本揭露相關於具有散熱通道的散熱結構,散熱通道直接於設置光電積體電路的半導體基板內,因此能夠極小化光電積體電路與散熱通道的距離。當光電積體電路運作並發出熱量時,散熱通道內流通導熱流體,如此便能夠近距離的將熱量傳導至導熱流體,而由導熱流體帶出。當導熱流體流通時,導熱流體直接接觸種子層,而透過金屬種子層以及與金屬種子層連接之金屬層,將熱能傳導出去。金屬種子層與金屬層使用導熱性良好的金屬,因而能有效改善熱傳導效率。而利用金屬種子層連接金屬層與半導體基板,將不會對半導體基板散熱通道的溝槽部分產生損害。在本揭露中,亦可於類似具散熱溝槽的散熱結構中,於散熱溝槽內直接置入導熱性良好的金屬,透過其良好的導熱性近距離地將熱帶走。
前面描述了若干實施方式的特徵,使得本領域技 術人員可以各方面更好地理解本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到,他們可以很容易的使用本說明作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的過程與結構,以實現與本文介紹實施方式相同的目的或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應理解到,這樣等價的結構不脫離本說明相通的精神與範圍,並在不脫離本說明的精神與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變化、替換或是變更。
100‧‧‧散熱結構
120‧‧‧半導體基板
143‧‧‧入口
146‧‧‧出口
149‧‧‧主通道
160‧‧‧金屬種子層
180‧‧‧金屬層
190‧‧‧導熱流體
210‧‧‧光電元件
310i、310o‧‧‧水管
D‧‧‧方向

Claims (9)

  1. 一種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包含:一半導體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對於該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用以熱耦合一積體電路;一散熱溝槽,位於該半導體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一金屬種子層,密封該第二表面上裸露的該散熱溝槽以定義一散熱通道,該散熱通道用以流通一導熱流體,其中該散熱通道包含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以及一金屬層,自該金屬種子層電鍍而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半導體基板包含一絕緣體上覆矽基板。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絕緣體上覆矽基板包含一絕緣層以及一矽層,該絕緣層鄰近該第二表面並連接該金屬種子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溝槽穿過該絕緣層以裸露該矽層。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積體電路於該第二表面的投影位於該散熱通道覆蓋的區域之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通道包含複數個通道部分,該些通道部分係平行地排列並彼此連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通道的該入口或該出口之一寬度大於等於該些通道部分的一寬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其中該金屬層的材料包含銅。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散熱結構,更包含一水管組,該水管組連接該入口與該出口,以將該導熱流體注入該散熱通道。
TW108124378A 2019-07-10 2019-07-10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TWI695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4378A TWI695467B (zh) 2019-07-10 2019-07-10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US16/824,724 US11094609B2 (en) 2019-07-10 2020-03-20 Thermal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rising thermal dissipation trenc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4378A TWI695467B (zh) 2019-07-10 2019-07-10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5467B true TWI695467B (zh) 2020-06-01
TW202103275A TW202103275A (zh) 2021-01-16

Family

ID=7217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378A TWI695467B (zh) 2019-07-10 2019-07-10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4609B2 (zh)
TW (1) TWI695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6266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高效散热型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7223A (ja) * 2001-07-26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
TW200419128A (en) * 2003-03-17 2004-10-01 Cooli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vertical fluid delivery for cooling a heat producing device
US20170110329A1 (en) * 2015-10-15 2017-04-20 Vishay General Semiconductor Llc Local semiconductor wafer thinning
CN107731767A (zh) * 2017-10-09 2018-02-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扰流结构的微通道散热器
CN109411427A (zh) * 2018-09-06 2019-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107A (en) 1981-03-05 1987-12-22 International Laser Systems, Inc. Titanium heat exchanger for laser cooling
US6517221B1 (en) 1999-06-18 2003-02-11 Ciena Corporation Heat pipe heat sink for cooling a laser diode
ATE444582T1 (de) 2004-01-12 2009-10-15 Litelaser L L C Laserkühlsystem und laserkühlverfahren
KR100673380B1 (ko) * 2004-12-20 2007-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매로가 형성된 반도체 칩과, 그를 이용한 반도체 패키지및 반도체 패키지 냉각 시스템
GB0721957D0 (en) * 2007-11-08 2007-12-19 Photonstar Led Ltd Ultra high thermal performance packaging for optoelectronics devices
US8794010B2 (en) 2010-12-13 2014-08-05 Translucent, Inc. Laser cooling of modified SOI wafer
US8980688B2 (en) * 2012-06-28 2015-03-17 Soite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including fluidic microchannels for cooling and related methods
EP3507871B1 (en) 2016-08-31 2023-06-07 NLIGHT, Inc. Laser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7223A (ja) * 2001-07-26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
TW200419128A (en) * 2003-03-17 2004-10-01 Cooli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vertical fluid delivery for cooling a heat producing device
US20170110329A1 (en) * 2015-10-15 2017-04-20 Vishay General Semiconductor Llc Local semiconductor wafer thinning
CN107731767A (zh) * 2017-10-09 2018-02-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扰流结构的微通道散热器
CN109411427A (zh) * 2018-09-06 2019-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4609B2 (en) 2021-08-17
TW202103275A (zh) 2021-01-16
US20210013127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3056B2 (en) Copper tube interconnect
CN102460690B (zh) 多芯片封装和在其中提供管芯到管芯互连的方法
US20180337111A1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Modules With Polymer Waveguide On Silicon Substrate
JP5096494B2 (ja) チップを冷却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9049806B2 (en) Integrated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648974A (zh) 光子器件和形成光子器件方法
TW200536134A (en) Lsi package provided with interface module, and transmission line header employed in the package
JP2000114581A (ja) 電気的相互連結及び光学的相互連結を具備した多層光電子基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12687672B (zh) 一种硅基光电子异质集成互连模组
US7763973B1 (en) Integrated heat sink for a microchip
KR20000029293A (ko) 광 도파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266267B2 (en) Microfluidic, optical, and electrical input output interconnects,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20040060919A (ko) 관통 바이어형 수직 상호접속부, 관통 바이어형 히트 싱크및 관련 제작 방법
TW202123785A (zh) 封裝核心組件及製造方法
TW202133353A (zh) 光子半導體元件的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13710A (zh) 光子封裝的製造方法
TWI283490B (en)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TWI695467B (zh) 積體電路散熱結構
TWI781650B (zh) 光子半導體裝置及製造方法
US6450699B1 (en) Photonic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a shared substrate
CN112736073B (zh) 一种硅基光计算异质集成模组
CN115831950A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形成方法
JP2002009379A (ja) 光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3161B2 (ja) 光集積回路装置
US20030107114A1 (en) Thermal circui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