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4643B -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4643B
TWI694643B TW107138681A TW107138681A TWI694643B TW I694643 B TWI694643 B TW I694643B TW 107138681 A TW107138681 A TW 107138681A TW 107138681 A TW107138681 A TW 107138681A TW I694643 B TWI694643 B TW I6946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antenna structure
switching
lte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2402A (zh
Inventor
陳永親
李義傑
宋昆霖
Original Assignee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2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64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8Arrangements for establishing polarisation or beam width over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8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between a radiating element and grou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f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01Q5/371Branching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50Feeding or matching arrangements for broad-band or multi-band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天線結構,包括邊框及饋入部,所述背板上設置開槽,所述邊框上設置有第一斷點及第二斷點,所述開槽、第一斷點及第二斷點共同自所述邊框劃分出間隔設置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斷點與所述第二斷點之間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第二斷點遠離所述第一輻射部及所述第一斷點一側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饋入部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部饋入後,所述電流流過所述第一輻射部,並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

Description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等電子裝置不斷朝向功能多樣化、輕薄化、以及資料傳輸更快、更有效率等趨勢發展。然而其相對可容納天線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而且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天線的頻寬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出具有較寬頻寬的天線,是天線設計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天線結構,應用於無線通訊裝置,所述天線結構包括殼體、饋入部、第一接地部及第二接地部,所述殼體至少包括背板及邊框,所述邊框設置於所述背板的周緣,所述背板上設置開槽,所述邊框上設置有第一斷點及第二斷點,所述開槽開設於所述背板的邊緣且與所述邊框平行設置,所述第一斷點和所述第二斷點其中之一開設於所述開槽的一端;所述開槽、第一斷點及第二斷點共同自所述邊框劃分出間隔設置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 輻射部,所述第一斷點與所述第二斷點之間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第二斷點遠離所述第一輻射部及所述第一斷點一側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接地部電連接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二接地部電連接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饋入部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部饋入後,所述電流流過所述第一輻射部,並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所述天線結構。
上述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可涵蓋至LTE-A低頻頻段、LTE-A中頻頻段及LTE-A高頻頻段,頻率範圍較廣。
100:天線結構
200、200a:無線通訊裝置
11:殼體
210:第一接地點
211:第二接地點
212:饋入點
215:第一電子元件
216:第二電子元件
12:饋入部
13:第一切換電路
131:第一切換單元
133:第一切換元件
14:第二切換電路
141:第二切換單元
143:第二切換元件
15:第一接地部
16:第二接地部
17:匹配電路
112:邊框
113:背板
201:顯示單元
23:埠
114:容置空間
115:末端部
116:第一側部
117:第二側部
118、118a:第一斷點
119、119a:第二斷點
120:開槽
E1:第一輻射部
E11:第一輻射段
E12:第二輻射段
E2:第二輻射部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天線結構應用至無線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無線通訊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天線結構的電路圖。
圖4為圖3所示天線結構工作時的電流走向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天線結構中第一切換電路的電路圖。
圖6為圖3所示天線結構中第二切換電路的電路圖。
圖7為圖6所示第二切換電路中第二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低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
圖8為圖6所示第二切換電路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低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圖。
圖9為圖6所示第二切換電路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
圖10為圖6所示第二切換電路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圖。
圖11為圖5所示第一切換電路中所述第一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
圖12為圖5所示第一切換電路中所述第一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時天線結構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圖。
圖13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天線結構應用至無線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電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接觸連接,例如,可以是導線連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觸式連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觸式耦合的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 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衝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天線結構100,其可應用於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等無線通訊裝置200中,用以發射、接收無線電波以傳遞、交換無線訊號。
請一併參閱圖3,所述天線結構100至少包括殼體11、饋入部12、第一切換電路13、第二切換電路14、第一接地部15、第二接地部16及匹配電路17。
所述殼體11可以為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的外殼。所述殼體11至少包括邊框112和背板113。所述邊框112和所述背板113均由金屬材料製成。所述邊框112大致呈環狀結構,且設置於所述背板113的周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邊框112與所述背板113一體成型設置。所述邊框112遠離所述背板113的一側設置有一開口(圖未標),用於容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的顯示單元201。可以理解,所述顯示單元201具有一顯示平面,該顯示平面裸露於該開口。
所述背板113與該顯示單元201的顯示平面大致間隔平行設置。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背板113還與所述邊框112共同圍成一容置空間114。所述容置空間114用以容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的基板與處理單元等電子元件或電路模組於其內。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201可以是一全面屏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201可以是非全面屏結構,也就是說所述顯示單元201上可以開設有至少一缺口(圖未標)。
所述邊框112至少包括末端部115、第一側部116以及第二側部11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末端部115可以為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的底端,即所 述天線結構100構成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的下天線。所述第一側部116與所述第二側部117相對設置,兩者分別設置於所述末端部115的兩端,優選垂直設置。
所述背板113上開設有開槽120。所述邊框112上開設有第一斷點118及第二斷點11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開設於所述第一側部116靠近所述末端部115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斷點118開設於所述開槽120的一端。所述第二斷點119開設於所述末端部115靠近所述第二側部117的位置。所述開槽120開設於所述背板113的邊緣且與所述邊框112平行設置。所述開槽120大致呈倒U型結構,其開設於所述末端部115的內側,且分別朝所述第一側部116及第二側部117所在方向延伸,進而使得所述末端部115與所述背板113間隔絕緣設置。
所述第一斷點118及所述第二斷點119均與所述開槽120連通,並延伸至隔斷所述邊框1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20、第一斷點118及第二斷點119共同自所述邊框112劃分出間隔設置的第一輻射部E1和第二輻射部E2。其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與所述第二斷點119之間的所述邊框112構成所述第一輻射部E1。所述第二斷點119遠離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所述第一斷點118一側的所述邊框112構成所述第二輻射部E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輻射部E1與所述背板113藉由所述開槽120及所述第一斷點118間隔且絕緣設置。所述第二輻射部E2遠離所述第二斷點119的一側連接至所述邊框112,進而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E2、所述邊框112與所述背板113共同形成一體成型的邊框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和第二斷點119的寬度均為D1。所述開槽120的寬度為D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和第二斷點119的寬度D1均為1-3mm。所述開槽120的寬度D2為0.5-1.5mm。所述第一輻射部E1和所述第二輻射部E2距離所述容置空間114內的金屬元件至少1mm。所述第一輻射部E1和所述第二輻射部E2距離所述顯示單元201中的金屬元件至少1mm。
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所述第二斷點119以及所述開槽120內均填充有絕緣材料,例如塑膠、橡膠、玻璃、木材、陶瓷等,但不以此為限。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開槽120的形狀不局限於上述所述的U型,其還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例如還可以為直條狀、斜線狀、曲折狀等等。
顯然,所述開槽120的形狀、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斷點118及第二斷點119於所述邊框112上的位置均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僅需保證所述開槽120、所述第一斷點118及所述第二斷點119可共同自所述殼體11劃分出間隔設置的所述第一輻射部E1和所述第二輻射部E2即可。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天線結構100還包括第一接地點210、第二接地點211以及饋入點212。所述第一接地點210和所述第二接地點211間隔設置,用以為所述天線結構100提供接地。所述饋入點212設置於所述第一接地點210和所述第二接地點211之間,用以為所述天線結構100饋入電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還包括至少一電子元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通訊裝置200至少包括兩個電子元件,即第一電子元件215和第二電子元件216。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和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均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114。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為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模組,其設置於所述第二接地點211和所述饋入點212之間。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為一揚聲器,其設置於所述第二接地點211遠離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的一側。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和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的位置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和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均與所述第一輻射部E1藉由所述開槽120間隔絕緣設置。
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邊框112上還開設有埠23。所述埠23開設於所述末端部115的中部位置,且貫通所述末端部115。所述埠23與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相對應,以使得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從所述埠23部分露出。如此使用者可將一USB設備藉由所述埠23插入,進而與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建立電性連接。
所述饋入部12設置於所述殼體11內部,且位於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及所述第二斷點119之間。所述饋入部12的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藉由所述匹配電路17電連接至所述饋入點212,進而為所述第一輻射部E1饋入電流訊號。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匹配電路17可以為L型匹配電路、T型匹配電路、π型匹配電路或其他電容、電感以及電容與電感的組合,用以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部E1的阻抗匹配。
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饋入部12還用以將所述第一輻射部E1進一步劃分為兩部分,即第一輻射段E11及第二輻射段E12。其中,所述饋入部12與所述第一斷點118之間的所述邊框112形成所述第一輻射段E11。所述饋入部12與所述第二斷點119之間的所述邊框112形成所述第二輻射段E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饋入部12的位置並非對應到所述第一輻射部E1的中間,因此所述第一輻射段E11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輻射段E12的長度。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部15設置於所述殼體11內部,且位於所述第二斷點119與所述第二側部117之間。所述第一接地部15的一端藉由第一切換電路13電連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點210,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靠近所述第二斷點119的端部,用以為所述第二輻射部E2提供接地。
所述第二接地部16設置於所述殼體11內部,且位於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與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之間。所述第二接地部16和所述第一電子元件215之間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二接地部16和所述第二電子元件216之間的距離。所 述第二接地部16的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另一端藉由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電連接所述第二接地點211,進而為所述第一輻射部E1提供接地。
可以理解,請一併參閱圖4,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點212饋入後,所述電流將藉由依次流經所述匹配電路17以及所述第一輻射段E11,並流向所述第一斷點118,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段E11激發第一模態以產生第一頻段的輻射訊號(參路徑P1)。另外,當所述電流自所述饋入點212饋入後,所述電流還將依次流經所述匹配電路17以及所述第二輻射段E12,並藉由所述第二斷點119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並藉由所述第一接地點210接地,進而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E2激發第二模態以產生第二頻段的輻射訊號(參路徑P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態為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LTE-Advanced,LTE-A)低頻模態。所述第二模態包括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所述第二頻段的頻率高於所述第一頻段的頻率。所述第一頻段的頻率為700-960MHz。所述第二頻段的頻率為1710-2690MHz。
可以理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饋入點212藉由所述第一輻射段E11激發出相應的LTE-A低頻模態。所述饋入點212再藉由所述第二輻射段E12將電流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以激發出相應的LTE-A中頻模態和LTE-A高頻模態。也就是說,所述第一輻射部E1及第二輻射部E2可藉由所述饋入點212共同激發LTE-A低頻模態、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以達到雙頻頻段的需求,其涵蓋頻率範圍為700-960MHz及1710-2690MHz。
顯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饋入部12與所述第一輻射部E1構成第一天線。所述饋入部12與所述第二輻射部E2構成第二天線。
請一併參閱圖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換電路13包括第一切換單元131及至少一第一切換元件133。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可以為單刀單擲開關、單刀雙擲開關、單刀三擲開關、單刀四擲開關、單刀六擲開關、單刀八擲 開關等。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E2。所述第一切換元件133可以為電感、電容、或者電感與電容的組合。所述第一切換元件133之間相互並聯,且其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另一端則電連接至所述第一接地點210,即接地。如此,藉由控制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的切換,可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E2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133,以調整所述第二輻射部E2的所述第二頻段。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換電路13可包括四個具有不同阻抗的第一切換元件133。藉由將所述第二輻射部E2切換至四個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133,可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中第二模態的高頻分別涵蓋至LTE-A Band3頻段(1710-1880MHz)、LTE-A Band1頻段(1920-2170MHz)、LTE-A Band41頻段(2496-2690MHz)以及LTE-A Band40頻段(2300-2400MHz)。
請一併參閱圖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包括第二切換單元141及至少一第二切換元件143。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可以為單刀單擲開關、單刀雙擲開關、單刀三擲開關、單刀四擲開關、單刀六擲開關、單刀八擲開關等。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E1。所述第二切換元件143可以為電感、電容、或者電感與電容的組合。所述第二切換元件143之間相互並聯,且其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另一端則電連接至所述第二接地點211,即接地。如此,藉由控制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的切換,可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部E1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由於每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具有不同的阻抗,因此藉由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的切換,可調整所述第一輻射部E1的所述第一頻段。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可包括四個具有不同阻抗的第二切換元件143。藉由將所述第一輻射部E1切換至四個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可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中第一模態的低頻分別涵蓋至LTE-A Band8頻 段(880-960MHz)、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以及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
圖7為圖6所示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低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其中曲線S801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8頻段(880-960MHz)時的S11值。曲線S802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時的S11值。曲線S803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時的S11值。曲線S804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時的S11值。
圖8為圖6所示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低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其中曲線S901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8頻段(880-960MHz)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902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903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904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其中一個第二切換元件143,以使得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
圖9為圖6所示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 高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其中曲線S1001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8頻段(880-96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002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003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004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
圖10為圖6所示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中所述第二切換單元141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14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其中曲線S1101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8頻段(880-96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102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103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104為所述第一天線切換至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
圖11為圖5所示所述第一切換電路13中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13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參數(散射參數)曲線圖。其中曲線S1201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3頻段(1710-188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202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 A Band1頻段(1920-217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203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41頻段(2496-269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曲線S1204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40頻段(2300-240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S11值。
圖12為圖5所示所述第一切換電路13中所述第一切換單元131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133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其中曲線S1301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3頻段(1710-188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302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1頻段(1920-217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303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41頻段(2496-269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曲線S1304為所述第二天線切換至LTE-A Band40頻段(2300-2400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工作於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時的總輻射效率曲線圖。
顯然,由圖7至圖12可看出,當所述天線結構100分別工作於LTE-A Band8頻段(880-960MHz)、LTE-A Band5頻段(824-894MHz)、LTE-A Band13頻段(746-787MHz)以及LTE-A Band17頻段(704-746MHz)時,所述天線結構100的LTE-A中頻頻段和LTE-A高頻頻段皆不受影響。即當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切換時,所述第二切換電路14僅用於改變所述天線結構100的LTE-A低頻模態且不影響其LTE-A中頻模態和LTE-A高頻模態。
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斷點118及第二斷點119的位置亦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如圖13所示,所述第一斷點118a開設於所述第二側部117靠近所述末端部115的位置。所述第二斷點119a開設於所述末端部115靠近所述第一側部116的位置。此實施例的天線結構100和前面實施例的所述天線結構100左右相反。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天線結構
210:第一接地點
211:第二接地點
212:饋入點
215:第一電子元件
216:第二電子元件
12:饋入部
13:第一切換電路
14:第二切換電路
15:第一接地部
16:第二接地部
17:匹配電路
113:背板
118:第一斷點
119:第二斷點
120:開槽
E1:第一輻射部
E11:第一輻射段
E12:第二輻射段
E2:第二輻射部

Claims (10)

  1. 一種天線結構,應用於無線通訊裝置,其改良在於:所述天線結構包括殼體、饋入部、第一接地部及第二接地部,所述殼體至少包括背板及邊框,所述邊框設置於所述背板的周緣,所述背板上設置開槽,所述邊框上設置有第一中斷點及第二中斷點,所述開槽開設於所述背板的邊緣且與所述邊框平行設置,所述第一中斷點和所述第二中斷點其中之一開設於所述開槽的一端;所述開槽、第一中斷點及第二中斷點共同自所述邊框劃分出間隔設置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中斷點與所述第二中斷點之間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第二中斷點遠離所述第一輻射部及所述第一中斷點一側的所述邊框構成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接地部電連接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二接地部電連接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饋入部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部饋入後,所述電流流過所述第一輻射部,並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邊框至少包括末端部、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所述第一側部與所述第二側部分別連接所述末端部的兩端,所述開槽開設於所述末端部的內側,且分別朝所述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所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中斷點開設於所述第一側部靠近所述末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中斷點開設於所述末端部靠近所述第二側部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開槽開設於所述末端部的內側,且分別朝所述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所在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天線結構包括匹配電路,所述饋入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輻射部,另一端藉由所述匹配電路電連接至饋入點,用於以為所述第一輻射部饋入電流訊號,所述饋入部與所述第一中斷點之間的所述邊框構成第一輻射段,所述饋入部與所述第 二中斷點之間的所述邊框構成第二輻射段,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點饋入後,所述電流依次流經所述匹配電路和所述第一輻射段,並流向所述第一中斷點,進而使得所述第一輻射段激發出第一模態以產生第一頻段的輻射訊號,當電流自所述饋入點饋入後,所述電流還依次流經所述匹配電路和所述第二輻射段,並藉由所述第二中斷點耦合至所述第二輻射部,進而使得所述第二輻射部激發第二模態以產生第二頻段的輻射訊號,所述第一模態為LTE-A低頻模態,所述第二模態包括LTE-A中頻模態及LTE-A高頻模態。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天線結構還包括第一切換電路,所述第一切換電路包括第一切換單元及多個第一切換元件,所述第一切換單元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切換元件之間相互並聯,且其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切換單元,另一端接地,每一個第一切換元件具有不同的阻抗,藉由控制所述第一切換單元的切換,使得所述第一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一切換元件,進而調整所述第二頻段。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天線結構還包括第二切換電路,所述第二切換電路包括第二切換單元及多個第二切換元件,所述第二切換單元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所述第二切換元件之間相互並聯,且其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切換單元,另一端接地,每一個第二切換元件具有不同的阻抗,藉由控制所述第二切換單元的切換,使得所述第二切換單元切換至不同的第二切換元件,進而調整所述第一頻段。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第一接地部位於所述第二中斷點與所述第二側部之間,所述第一接地部的一端藉由所述第一切換電路接地,另一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輻射部靠近所述第二中斷點的端部,用以為所述第二輻射部提供接地。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所述第二接地部的一 端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輻射部,另一端藉由所述第二切換電路接地,進而為所述第一輻射部提供接地。
  8.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天線結構。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第一電子元件和第二電子元件,所述第二接地部位於所述第一電子元件與所述第二電子元件之間,所述第二接地部和所述第一電子元件之間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二接地部和所述第二電子元件之間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邊框上還開設有埠,所述埠開設於所述邊框的末端部的中部位置,且貫通所述末端部,所述埠與所述第一電子元件相對應,以使得所述第一電子元件從所述埠部分露出。
TW107138681A 2018-06-28 2018-10-31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TWI694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90969P 2018-06-28 2018-06-28
US62/690969 2018-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402A TW202002402A (zh) 2020-01-01
TWI694643B true TWI694643B (zh) 2020-05-21

Family

ID=6902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682A TWI691117B (zh) 2018-06-28 2018-10-31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TW107138681A TWI694643B (zh) 2018-06-28 2018-10-31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682A TWI691117B (zh) 2018-06-28 2018-10-31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0661084B (zh)
TW (2) TWI6911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335A (zh) 2020-01-14 2021-07-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3140896B (zh) * 2020-01-17 2023-05-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3140892B (zh) 2020-01-17 2024-04-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WO2021179825A1 (zh) * 2020-03-12 2021-09-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517556A (zh) * 2020-04-10 2021-10-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3644445B (zh) * 2020-04-27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809510A (zh) * 2020-06-12 2021-12-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3809511A (zh) * 2020-06-17 2021-12-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4552171B (zh) * 2020-11-25 2024-04-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5579615A (zh) * 2021-06-21 2023-01-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6247415A (zh) * 2021-12-08 2023-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8312B2 (en) * 2014-09-15 2017-03-28 Blackberry Limited Wideband antenna for mobile system with metal back cover
US10249957B2 (en) * 2015-04-06 2019-04-02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56527B2 (en) * 2016-01-11 2019-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7645040B (zh) * 2016-07-21 2020-11-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7039766B (zh) * 2017-04-28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59400B (zh) * 2017-06-27 2021-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
CN107317095A (zh) * 2017-06-30 2017-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959106B (zh) * 2017-11-14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402A (zh) 2020-01-01
TW202002400A (zh) 2020-01-01
CN110661083A (zh) 2020-01-07
TWI691117B (zh) 2020-04-11
CN110661084B (zh) 2021-06-15
CN110661084A (zh) 2020-01-07
CN110661082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4643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CN109921175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TWI658645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WO2020135146A1 (zh) 天线结构及无线通信终端
TWI762267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電子設備
WO2020024665A1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TWI65668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EP2387105A2 (en) Re-configurable built-in antenna for portable terminal
WO2020024662A1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TW201822480A (zh) 無線通訊裝置
TWI616025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WO2006006599A1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WO2019227914A1 (zh) 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7645053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4069223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2825386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TWI83204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電子設備
WO2017113270A1 (zh) 天线装置和终端
TWI72475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13193335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2151939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TWI72473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668912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14552171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2838369A (zh) 天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