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766B -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766B
TWI691766B TW107140901A TW107140901A TWI691766B TW I691766 B TWI691766 B TW I691766B TW 107140901 A TW107140901 A TW 107140901A TW 107140901 A TW107140901 A TW 107140901A TW I691766 B TWI691766 B TW I6917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0531A (zh
Inventor
呂佩穎
黃良瑩
黃俊隆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0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176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7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0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053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底、形成第 一主動元件層於第一基底上、形成第一顯示介質層於第一主動元件層上,且第一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膠囊、以及對膠囊照射偏振光。各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及多個單體。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非接觸式配向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近年來,由於顯示技術不斷地蓬勃發展,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行動電話及穿戴式裝置已廣泛地應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技術。目前,顯示裝置均朝曲面、可撓式甚至是可彎折式(foldable)或捲軸式(rollable)等方向發展。因此,開發出輕薄的顯示裝置仍是目前此領域技術人員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一基底、形成第一主動元件層於第一基底上、形成第一顯示介質層於第一主動元件層上,第一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膠囊、以及對這些膠囊照射偏振光。各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及多 個單體。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中,由於第一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膠囊,且各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及多個單體。這些單體在照射偏振光的步驟後,能聚合成多個聚合物以誘導液晶分子進行配向。如此,顯示裝置可省去使用配向層。此外,第一顯示介質層為含有液晶分子的膠囊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如此,可進一步省去設置於第一基底對向的基板,更進一步地減少顯示裝置的厚度,以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另外,由於第一顯示介質層可透過簡單的塗佈製程形成,並透過照射低耗能的偏振光的進行液晶分子的配向。因此,可以簡化製程、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液晶分子的配向性,改善顯示裝置的可視性並提升顯示裝置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簡化製程。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降低成本。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提升液晶分子的配向性。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改善顯示裝置的可視性。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為提升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10A:顯示裝置
100:控光面板
100A:第二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底
110A:第四基底
120:第一主動元件層
120A:第四主動元件層
122:第一電極
122A:第四電極
124:第一共用電極
130:第一顯示介質層
130A:第四顯示介質層
132、132A:膠囊
140、140A:液晶分子
142:主體部
144:極性部
150:聚合物
152:單體
200:顯示面板
210:第二基底
220:第二主動元件層
222:第二電極
230:第二顯示介質層
240:第二共用電極
250:第三基底
300:背光模組
LC:顯示介質
P1:第一偏振片
P2:第二偏振片
P3:第三偏振片
R:區域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T:主動元件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光面板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區域R中的聚合物的放大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液晶分子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4的第二主動元件層的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6B為圖6A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 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光面板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1A為了方便說明及觀察,僅示意性地繪示部分構件。圖1B為圖1A的區域R中的聚合物的放大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控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了方便說明及觀察,僅示意性地繪示部分構件。請先參考圖1A、圖1B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繪示於圖4)包括控光面板100。控光面板100包括第一基底110、第一主動元件層120配置於第一基底110上以及第一顯示介質層130配置於第一主動元件層120上。以下將以一實施例簡單說明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
首先,提供一第一基底110。第一基底110的材質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適用的材料。若使用導電材料或金屬時,則在第一基底110上覆蓋一層絕緣材料(未繪示),以 避免短路問題。
接著,形成第一主動元件層120於第一基底110上。第一主動元件層120可包括多個開關元件(未繪示)以及與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122。開關元件可以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任一薄膜電晶體,其例如包括閘極、通道層、源極以及汲極(未標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122為具有狹縫圖案之電極,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122可以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任一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2的材質可包括透明金屬氧化物導電材料,例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鎵鋅氧化物、或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2的寬度例如為2微米、3微米、4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元件層120更包括多個第一共用電極124。每一第一共用電極124設置於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122之間。第一電極122與第一共用電極124之間的間距例如為4微米至5.5微米,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形成第一顯示介質層130於第一主動元件層12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例如是包含液晶分子的顯示介質層。舉例而言,第一顯示介質層130包括多個膠囊132。膠囊132例如為高分子聚合物。各膠囊132包括多個液晶分子140及多個單體152。舉例而言,形成第一顯示介質層130的方法包 括,先提供第一顯示介質材料(未繪示),再將第一顯示介質材料透過塗佈法,形成於第一主動元件層120上。如此,製程工藝可以簡化,並降低成本。第一顯示介質材料中包括多個膠囊132散布於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緩衝溶液中。膠囊132例如為奈米膠囊(nano capsule),且其尺寸為100奈米至200奈米之間。
換句話說,控光面板100是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的面板,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光面板100也可以是其他適當的非自發光顯示面板,例如電泳顯示面板、電濕潤顯示面板、電粉塵顯示面板、電致變色顯示面板等,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液晶分子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B及圖3,各膠囊132中的液晶分子140例如為可被水平電場轉動或切換(in-plane-switching)的液晶分子或者是可被垂直電場轉動或切換(vertical switching)的液晶分子。舉例而言,這些液晶分子140包括正型液晶分子或負型液晶分子。以下實施例的液晶分子140是以負型液晶分子舉例進行說明。
液晶分子140包括主體部142及極性部144。極性部144例如為極性官能基團,包括F、CF3、CN或NO2等極性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極性部144鍵接於主體部142兩個端點之間的主鏈的旁側上。換句話說,液晶分子140是側鏈型的負型液晶分子。如此,相較於正型液晶分子,液晶分子140不容易受到第一 電極122的電場影響,而在垂直第一基底110的方向上具有較小的轉動。因此,液晶分子140可以大致維持水平的轉動,並達成較小的傾斜角度。
接著,對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中的多個膠囊132照射偏振光(未繪示)。在本實施例中,偏振光的形成方法包括,先提供線柵偏振片(wire grid polarizer,WGP;未繪示)。接著,將光源(未繪示)的光穿透過線柵偏振片以形成偏振光。在本實施例中,偏振光為紫外光。具體而言,偏振光為線性偏極紫外光,且波長為250nm至410nm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偏振光也可以是可見光,且可見光波段為380nm至780nm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照射偏振光的步驟時,各膠囊132中所包括多個單體152可透過光二量化反應(Photo-dimerization;又稱為光聚合化反應),聚合成多個聚合物150。舉例而言,單體152為光反應性單體(reactive monomer),例如:含壓克力基團的光敏感劑。經偏振光照射後,單體152能聚合成二聚體的聚合物150。這些聚合物150的長軸彼此平行並大致朝相同的方向延伸。聚合物150的表面可以產生光學異向性,以誘導液晶分子140沿著聚合物150的長軸方向排列。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分子140的長軸平行於聚合物150的長軸。如此一來,相較於習知的配向技術,本發明可以不透過物理的定向摩擦(rubbing),而以低耗能的偏振光,將液晶分子140沿著一預先方向進行配向,提升液晶分子140的配向性。藉此,可以避免液晶分子140朝任 意方向傾倒,進而改善顯示裝置10(繪示於圖4)的可視性,提升控光面板100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簡言之,由於控光面板100的第一顯示介質層130包括多個膠囊132,且各膠囊132包括多個液晶分子140及多個單體152。這些單體152在照射偏振光的步驟後,能聚合成多個聚合物150以誘導液晶分子140進行配向。如此,控光面板100可省去使用配向層。此外,第一顯示介質層130為含有液晶分子140的膠囊132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如此,控光面板100可進一步省去設置於第一基底110對向的基板,更進一步地減少控光面板100的厚度,以在後續製程中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10。另外,由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可透過簡單的塗佈製程形成,並透過照射低耗能的偏振光的進行液晶分子140的配向。因此,可以簡化製程、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液晶分子140的配向性,改善可視性並提升控光面板100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還包括對膠囊132加熱。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更包括透過第一電極122及第一共用電極124提供電場,使膠囊132中的液晶分子140的長軸沿著電場的方向排列。接著,再對膠囊132照射偏振光,以對液晶分子140進行配向。如此,不同的液晶分子140及聚合物150可對應第一電極122的圖案進行配向,故可使液晶分子140在被驅動時呈現多域配向排列(multi-domain arrangement)。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5為圖4的第二主動元件層的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圖5為了方便說明及觀察,僅示意性地繪示部分構件。請參考圖4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顯示面板200。顯示面板200配置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上。舉例而言,顯示裝置10例如是顯示面板200配置於控光面板100上的複合式顯示裝置。顯示面板200包括第二基底210配置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上、第二主動元件層220配置於第二基底210上以及第二顯示介質層230配置於第二主動元件層220上。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更包括配置第三基底250於第二顯示介質層23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基底210及第三基底250的材質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適用的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背光模組300。控光面板100設置於背光模組300上。從另一觀點而言,控光面板100配置於背光模組300與顯示面板200之間。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製作方法更包括配置第一偏振片P1於背光模組300與第一基底110之間,配置第二偏振片P2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與第二基底210之間,且配置第三偏振片P3於第三基底250上遠離控光面板100的一側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片P1、第二偏振片P2以及第三偏振片P3例如是:偏光片或者適於使特定偏振狀態的光通過的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週知的偏振片,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方式中,背光模組300適於提供一面光源,而面光源所發出的光線會依序穿過控光面板100及顯示面板200以提供顯示畫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背光模組300所使用的光源種類可包括:螢光燈管(例如:冷陰極螢光燈管、熱陰極螢光燈管、外部電極螢光燈管、平面螢光燈管、其它適當的燈管、或上述之組合)、點光源(例如:無機發光二極體、有機小分子磷光/螢光發光二極體、有機高分子磷光/螢光發光二極體、其它適當的二極體、或上述之組合)、電漿型面板光源、奈米碳管光源、適用的其它類型光源、或上述之組合。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背光模組300可以是側入式背光模組、直下式背光模組或其他適當形式的背光模組。
請參考圖4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主動元件層220包括多條第一訊號線SL1、多條第二訊號線SL2、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與主動元件T電性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222。第一訊號線SL1與第二訊號線SL2分屬不同膜層,且彼此交錯並電性連接至主動元件T。舉例而言,第一訊號線SL1與第二訊號線SL2分別可為資料線或掃描線,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基於導電性的考量,第一訊號線SL1與第二訊號線SL2一般是使用金屬材料來製作。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根據其他實施方式,第一訊號線SL1與第二訊號線SL2也可以使用例如合金、金屬材料之氮化物、金屬材料之氧化物、金屬材料之氮氧化物、非金屬但具導電特性的材料、或是其它合適的材料。
主動元件T可以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任一薄膜電晶體,其例如包括閘極、通道層、源極以及汲極(未繪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電極222為具有狹縫圖案之電極,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二電極222可以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周知的任一電極。另外,顯示裝置10的製造方法還包括在第三基底250上形成第二共用電極240。舉例而言,第二顯示介質層230配置於第二電極222與第二共用電極24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222與第二共用電極240的材質可包括透明金屬氧化物導電材料,例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鎵鋅氧化物、或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顯示介質層230包括多個顯示介質LC。顯示介質LC例如為液晶。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00為液晶顯示面板。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200也可以是其他適當的非自發光顯示面板,例如電泳顯示面板、電濕潤顯示面板、電粉塵顯示面板、電致變色顯示面板等。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顯示介質層230例如包括可被水平電場轉動或切換的液晶分子或者是可被垂直電場轉動或切換的液晶分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根據上文,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顯示面板200也包括已知顯示面板中的其他構件,例如遮光層、周邊驅動電路等。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制顯示面板200的類 型,因此顯示面板200可以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週知的任一類型的顯示面板,例如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顯示面板、垂直排列(Vertical Alignment,VA)型顯示面板、邊緣電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顯示面板、共面轉換(In-Plane Switching,IPS)型顯示面板或視角高清晰技術(Advanced Hyper-Viewing Angle,AHVA)型顯示面板。而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顯示面板200的架構會隨著類型不同而不同,舉例而言:當顯示面板200為邊緣電場切換型顯示面板、共面轉換型顯示面板或視角高清晰技術型顯示面板時,第二共用電極240係設置於第二基底210上且屬於第二主動元件層220的一部分。
請參考圖1A、圖1B及圖4,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顯示介質層230的顯示介質LC也可以與第一顯示介質層130的膠囊132相同,包括多個液晶分子140及多個單體152。換句話說,顯示面板200可以是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的顯示面板200。如此一來,顯示面板200可透過偏振光對顯示介質LC進行配向,進而省去使用配向層,減少顯示面板200的厚度,以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10。另外,由於第二顯示介質層230也可透過簡單的塗佈製程形成,並透過照射低耗能的偏振光的進在行液晶分子140的配向。因此,可以簡化製程、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液晶分子140的配向性,以改善顯示裝置10的可視性及顯示品質。
此外,於透過偏振光對顯示介質LC進行配向的步驟前, 還包括透過第二電極222及第二共用電極224提供電場,使顯示介質LC中的液晶分子的長軸先沿著電場的方向排列。接著,再對顯示介質LC照射偏振光,以對液晶分子進行配向。如此,不同的液晶分子及單體所聚合成的聚合物可對應第二電極222的圖案進行配向,故可使液晶分子在被驅動時呈現多域配向排列(multi-domain arrangement)。
請參考1A、圖1B及圖4,於結構上,顯示裝置10包括背光模組300、控光面板100配置於背光模組上以及顯示面板200配置於控光面板上。舉例而言,第一基底110配置於背光模組300上、第一主動元件層120配置於第一基底110上、第一顯示介質層130配置於第一主動元件層120上、第二基底210配置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上、第二主動元件層220配置於第二基底210上、第二顯示介質層230配置於第二主動元件層220上以及第三基底250配置於第二顯示介質層230上。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更包括第一偏振片P1配置於背光模組300與第一基底110之間、第二偏振片P2配置於第一顯示介質層130與第二基底210之間以及第三偏振片P3配置於第三基底250上。第二共用電極240配置於第二顯示介質層230與第三基底250之間,且第三偏振片P3與第二共用電極240位於相對的第三基底250的表面上。第一顯示介質層130包括多個膠囊132,且各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140及由多個單體152聚合成的多個聚合物150。藉此,液晶分子140可以非接觸式的方式配向,進而省去使用配向層,以提供輕薄的 顯示裝置10A。此外,顯示裝置10還可以提升液晶分子140的配向性,以改善顯示裝置10的可視性及顯示品質。
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關於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部分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中不再重複贅述。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剖面示意圖,圖6A為了方便說明及觀察,僅示意性地繪示部分構件。圖6B為圖6A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6B為了方便說明及觀察,僅示意性地繪示部分構件。請參考圖1A、圖1B、圖6A及圖6B,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A的製作方法還包括在控光面板100上設置第二顯示面板100A。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顯示面板100A的製作方法與控光面板100的製作方法相似。具體而言,第二顯示面板100A可與控光面板100相似。舉例而言,上述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四基底110A。接著,形成第四主動元件層120A於第四基底110A上。接著,形成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於第四主動元件層120A上,以完成第二顯示面板100A。
在本實施例中,第四主動元件層120A與第一主動元件層120相似,包括多個開關元件(未繪示)以及與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的多個第四電極122A。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與第一顯示介質層130相似,包括多個膠囊132、132A,且各膠囊132、132A分別包括多個液晶分子140、140A以及多個由單體152聚合成的多個 聚合物150。
在上述的配置下,第二顯示面板100A與控光面板100可透過照射偏振光,對液晶分子140、140A進行配向。如此,可以低耗能的偏振光,將液晶分子140、140A沿著一預先方向進行配向,提升液晶分子140、140A的配向性。藉此,可以避免液晶分子140、140A朝任意方向傾倒,進而改善顯示裝置10A的可視性,提升顯示裝置10A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接著,將第二顯示面板100A的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配置於控光面板100的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上。換句話說,第一顯示介質層130與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位於第一基底110與第四基底110A之間。最後,將第一基底110配置於背光模組300上。從另一觀點而言,控光面板100配置於背光模組300與第二顯示面板100A之間。
上述實施例是以控光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100A分別照射偏振光後再透過對組而完成顯示裝置10A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在分別形成第一顯示介質層130及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之後,先將控光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100A對組,在同時對控光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100A照設偏振光,以進行液晶分子140、140A的配向。如此,可增加控光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100A的液晶分子140、140A的準直。
值得注意的是,於垂直第一基底110的方向上,第一主動元件層120的多個第一電極122部分重疊第四主動元件層120A 的多個第四電極122A。舉例而言,第一電極122交錯第四電極122A,且第一電極122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四電極122A的延伸方向。如此,第一顯示介質層130中的液晶分子140的長軸可以沿著第一電極122的電場的方向排列,且第四顯示介質層130A中的液晶分子140A的長軸可以沿著第四電極122A的電場的方向排列。接著,再對對液晶分子140、140A照射偏振光以進行配向,故顯示裝置10A的液晶分子140、140A在被驅動時呈現雙領域配向排列(two-domain arrangement)。如此,顯示裝置10A除了可省去使用配向層,以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10A外,可更進一步改善顯示裝置10A的可視性,提升顯示裝置10A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由於第一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膠囊,且各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及多個單體。這些單體在照射偏振光的步驟後,能聚合成多個聚合物以誘導液晶分子進行配向。如此,顯示裝置可省去使用配向層。此外,第一顯示介質層為含有液晶分子的膠囊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如此,可進一步省去設置於第一基底對向的基板,更進一步地減少顯示裝置的厚度,以提供輕薄的顯示裝置。另外,由於第一顯示介質層可透過簡單的塗佈製程形成,並透過照射低耗能的偏振光的進行液晶分子的配向。因此,可以簡化製程、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液晶分子的配向性,改善顯示裝置的可視性並提升顯示裝置的性能及顯示品質。此外,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更包括透過電場,使液晶分子的長軸沿著電場的方向排列。接著,再進行 照射偏振光的步驟,以對液晶分子進行配向。如此,不同的液晶分子及聚合物可對應電極的圖案進行配向,故可使液晶分子在被驅動時呈現多域配向排列。另外,不同面板上的電極的延伸方向更可以彼此垂直,故可使液晶分子在被驅動時進一步呈現雙領域配向排列,更進一步地改善顯示裝置的可視性,提升顯示裝置的性能及顯示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控光面板
110:第一基底
120:第一主動元件層
130:第一顯示介質層
132:膠囊
140:液晶分子
150:聚合物
R:區域

Claims (11)

  1.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底;形成一第一主動元件層於該第一基底上;形成一第一顯示介質層於該第一主動元件層上,該第一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膠囊,各該膠囊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及多個單體;以及對該些膠囊照射一偏振光,其中在照射該偏振光的步驟時,各該膠囊所包括之該些單體透過光聚合化反應聚合成多個聚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更包括對該些膠囊加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偏振光為紫外光,且波長為250nm至410nm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偏振光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一線柵偏振片;以及將一光源的光穿透過該線柵偏振片以形成該偏振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電場,使該些液晶分子的長軸沿著該電場的方向排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於照射該偏振光的步驟後,該些單體聚合成二聚體的該些聚合物,該些液晶分子的長軸平行於該些聚合物的長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配置於該第一顯示介質層上,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二基底配置於該第一顯示介質層上;一第二主動元件層配置於該第二基底上;以及一第二顯示介質層配置於該第二主動元件層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背光模組;配置一第一偏振片於該背光模組與該第一基底之間;配置一第二偏振片於該第一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二基底之間;配置一第三基底於該第二顯示介質層上;以及配置一第三偏振片於該第三基底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四基底;形成一第四主動元件層於該第四基底上;形成一第四顯示介質層於該第四主動元件層上;以及 將該第四顯示介質層配置於該第一顯示介質層上,其中,該第一顯示介質層與該第四顯示介質層位於該第一基底與該第四基底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於垂直該第一基底的方向上,該第一主動元件層的多個第一電極部分重疊該第四主動元件層的多個第四電極,該些第一電極交錯該些第四電極,且該些第一電極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些第四電極的延伸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些液晶分子包括負型液晶分子。
TW107140901A 2018-11-16 2018-11-16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TWI691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901A TWI691766B (zh) 2018-11-16 2018-11-16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901A TWI691766B (zh) 2018-11-16 2018-11-16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1766B true TWI691766B (zh) 2020-04-21
TW202020531A TW202020531A (zh) 2020-06-01

Family

ID=7113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901A TWI691766B (zh) 2018-11-16 2018-11-16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176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9A (zh) * 1995-05-19 1997-0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记录显示介质用碟状液晶组合物记录显示介质和它的使用方法
US5726728A (en) * 1993-09-28 1998-03-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utilizing surface free energies for the same
CN101201523A (zh) * 2006-12-12 2008-06-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090073351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display medium
JP2012181397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の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TW201251030A (en) * 2011-05-06 2012-12-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633715A (zh) * 2010-05-21 2016-09-16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脈衝輸出電路、移位暫存器及顯示裝置
US20160349430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Side-Type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6728A (en) * 1993-09-28 1998-03-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utilizing surface free energies for the same
CN1141329A (zh) * 1995-05-19 1997-0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记录显示介质用碟状液晶组合物记录显示介质和它的使用方法
CN101201523A (zh) * 2006-12-12 2008-06-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090073351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display medium
TW201633715A (zh) * 2010-05-21 2016-09-16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脈衝輸出電路、移位暫存器及顯示裝置
JP2012181397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用の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TW201251030A (en) * 2011-05-06 2012-12-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60349430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Side-Type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0531A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1014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21997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9823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22004426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12833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724808B (zh) 顯示裝置
US94247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250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221521B2 (en) Display device
US91040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5417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219466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90136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50720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3177893A1 (zh) 反式高分子分散液晶膜、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US2015007062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39451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7202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15940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3824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31383B (zh) 畫素陣列基板與液晶顯示裝置
TWI691766B (zh) 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KR2007004635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1700457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40043485A (ko) 횡전계모드 액정표시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