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5124B -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 Google Patents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5124B
TWI685124B TW104111175A TW104111175A TWI685124B TW I685124 B TWI685124 B TW I685124B TW 104111175 A TW104111175 A TW 104111175A TW 104111175 A TW104111175 A TW 104111175A TW I685124 B TWI685124 B TW I685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n
solar cell
cpc
parabolic concent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3705A (zh
Inventor
史蒂芬R 佛瑞斯特
李圭相
Original Assignee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filed Critical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54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1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01L31/0547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comprising light concentrating means of the reflecting type, e.g. parabolic mirrors, concentrator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25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L31/0264Inorganic materials
    • H01L31/0304In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IBV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 H01L31/0236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of the substrate or of a layer on the substrate, e.g. textured ITO/glass substrate or superstrate, textured polymer layer on glass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9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emporary, removable substrates
    • H01L31/1896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emporary, removable substrates for thin-film semi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4Solar cells from Group III-V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製造光伏打裝置之方法。特定言之,該方法包括製造整合低成本、熱成型、輕質且寬接收角之小型-CPC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該製造將冷焊至箔基板,及於隨後以無黏著劑轉移印刷製程附接至該等CPC之ND-ELO薄膜電池組合。本發明亦揭示一種由所揭示方法製得之經改良之光伏打裝置。該經改良之光伏打裝置包括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薄膜太陽能,其中該塑料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包括兩條傾斜成等於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接收角的角度之拋物線。

Description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本申請案主張2014年4月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975,623號之優先權,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聯合研究協議
本發明之主題係以代表且/或聯合以下各方中之一方或多方達成聯合大學-公司研究協議來進行:密西根州立大學董事會(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及NanoFlex Power公司。該協議係在本發明主題制定日期當天及提前生效,並制定作為在協議範疇內所進行各項活動之成果。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利用磊晶剝離法(ELO)來製造薄膜電子及光電子裝置,諸如可撓光伏打裝置之方法及生長結構。ELO係一種薄膜裝置區域可從生長基板或晶圓「剝離」且轉移至主體基板之技術。該裝置區域係藉由選擇性蝕刻犧牲層而自晶圓分離。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結合至可撓基板之薄膜ELO電池,其提供獨特機會以將太陽能收集器與薄膜電池整合。
ELO已產生出具有大於28%效率之薄單晶GaAs太陽能電池。儘管印象深刻,但在ELO中介於電池活性層與基板之間之「犧牲層」之利 用化學蝕刻之製程需要後處理母體晶圓以使其再次準備好用於另一太陽能電池活性區域之磊晶生長。例如,為了消除隨後磊晶生長製造時之該等缺陷,通常使用拋光蝕刻製程。然而,一般而言,該製程不提供高品質的再生長界面,及因此在ELO後生長於經化學拋光表面上之裝置層使得於隨後製得之裝置具有顯著減低之性能。Bauhuis,G.J.等人,「Wafer reuse for repeated growth of III-V solar cells,」Prof.Photovolt.18,155-159(2010)。利用化學機械晶圓再拋光以解決該問題,但該製程消耗自晶圓頂表面之數十微米材料,因而限制晶圓再使用之可能次數。
因此,由ELO製程折損的成本降低主要係受以下限制:無法在各生長後完全地恢復初始晶圓表面品質,從而造成由於缺陷之累積及由於因化學機械拋光招致之晶圓薄化所致之可回收基板次數有限。因此在開發光伏打裝置中相當多的努力已聚焦於實現低成本同時提高其功率轉換效率(PCE)。然而,在於其製造中使用昂貴活性材料及製造製程之情況下,僅高的PCE不一定轉換成低成本太陽能量產生。
作為簡單地提高PCE之一替代方式,太陽能集中器已證實為一減少使用高成本活性太陽能電池材料之手段。然而,大多數集中器具有在大光入射角下效率顯著滾降及亦可能導致高電池操作溫度之問題,因而使得昂貴活性太陽能追蹤及太陽能電池冷卻系統成為必需。有鑑於前述,需要進一步藉由以組合非破壞性ELO(ND-ELO)、冷焊結合及真空輔助熱成型製程之方式將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與低成本、塑料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CPC)整合來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者已發現一種製造整合低成本、熱成型、輕質且寬接收角之小型-CPC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方法。該製造將可冷焊至箔基板,及於隨後可以無黏著劑轉移印刷製程方式附接至該等CPC之快速ND-ELO薄膜電池組合。將薄膜太陽能電池之低溫操作與高截斷的 薄型塑料CPC組合可使得一年中能量採集增加2.8倍而不需要活性太陽能追蹤,同時免除在特徵性地會在集中系統中遭遇到的高操作溫度下發生的損失。
因此,揭示一種將薄膜太陽能電池與非追蹤小型集中器整合之方法。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提供生長基板;在該生長基板上沉積至少一保護層;在該至少一保護層上沉積至少一犧牲層;在該犧牲層上沉積光活性電池,其中該光活性電池係倒置;及藉由光微影方法在該等光活性電池上形成包括臺面陣列之圖案化金屬層。在形成臺面陣列之後,該方法包括使該圖案化金屬層結合至塑料片之金屬化表面,及利用一或多個可自該生長基板移除光活性電池之蝕刻步驟蝕刻該犧牲層以形成薄膜太陽能電池。該方法接著包括自塑料材料使用至少一熱成型製程來製造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及藉由無黏著劑結合步驟將該薄膜太陽能電池轉移至該熱成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上以形成經整合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及混合拋物線集中器。
本發明者亦已發現一種經改良之光伏打裝置,其包括整合由本文所揭示方法製得之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薄膜太陽能。例如,該光伏打裝置包括結合至塑料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塑料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包括兩條傾斜成等於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接收角的角度之拋物線。在該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能收集在寬於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接收角之角度的光。
除了上述標的之外,本發明包括數種其他例示性特徵,諸如,彼等如後文所說明者。應瞭解以上敘述及以下敘述僅係例示性。
定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接收角」係入射陽光可被太陽能集中器諸如混合拋物線集中器捕獲所處之最大角度。
如本文所用,術語「III-V族材料」可用於指包含選自週期表第IIIA族及第VA族之元素之化合物結晶體。更具體言之,術語「II-IV族材料」可在本文中用於指係鎵(Ga)、銦(In)及鋁(Al)之群與砷(As)、磷(P)、氮(N)、及銻(Sb)之群之組合的化合物。
請注意該等III-V族化合物在本文中以縮寫格式命名。兩組分材料被視為是約1:1莫耳比之第III族:第V族化合物。在三組分或更多組分系統(例如InGaAlAsP)中,第III族物質(即,In、Ga、及Al)總和係約1及第V族組分(即,As、及P)總和係約1,及因此第III族對第V族比值接近單位。
如從上下內容推斷,假設III-V族化合物之名稱處於在實現晶格匹配或晶格失配(應變)所需要的化學計量比。另外,可在某種程度上調換名稱順序。例如,AlGaAs及GaAlAs係相同材料。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及敘述,「層」係指其主要維度為X-Y(亦即,沿著其長度及寬度)之裝置之構件或組件。應明瞭,該術語層不一定受限於材料之單層或片。另外,應理解某些層之表面(包括該等層與其他材料或層之界面)可非完美,其中該等表面代表與其他材料或層之互穿、纏絡或盤旋網狀結構。類似地,應理解層可為不連續,使得該層沿著X-Y維度之連續性可藉由其他層或材料干擾或以其他方式中斷。
當在將第一層描述作配置或沉積於第二層「之上」或「上方」時,將第一層定位在相比第二層更遠離基板之處。第一層可直接配置於第二層上,但除非明確說明第一層係配置或沉積於第二層「上」或與第二層「物理接觸」,否則在該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可存在其他層。例如,儘管其間可存在各種層,但可將磊晶層描述作配置在犧牲層「之上」或「上方」。類似地,儘管其間可存在各種層,但可將保護層描述作配置在生長基板「之上」或「上方」。類似地,當將第一 層描述作配置或沉積在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時,除非明確說明第一層係配置或沉積於第二及/或第三層「上」或與第二及/或第三層「物理接觸」,否則該第一層與第二層、及/或該第一層與第三層之間可存在其他層。
如本文所用,術語「半導體」表示當電荷載子係藉由熱或電磁激發誘發時可傳導電的材料。術語「光導」一般係指電磁輻射能經吸收及因此轉換成電荷載子之激發能,使得載子可傳導(即傳輸)材料中之電荷的過程。本文所用之術語「光導體」及「光導材料」係指選擇其吸收電磁輻射以產生電荷載子之性質的半導體材料。
如本文所用,術語「晶圓」及「生長基板」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用,術語「蝕刻選擇性」係指特定蝕刻劑移除特定材料時之速率,與蝕刻另一材料之速率相比。X及Y之蝕刻選擇性係量化為特定蝕刻劑之X之蝕刻速率對Y之蝕刻速率之比。因此,如本文所用之「高度選擇性」係指快速地蝕刻一種材料而極緩慢地蝕刻另一材料或根本不蝕刻之情況,諸如,大於10:1、或100:1、或1000:1、10,000:1或更大。
與元素半導體諸如Si或Ge比較時,化合物半導體通常具有適用於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優異性質。然而,其上生長活性裝置區域之晶圓成本過高,從而限制其於實際太陽能電池之用途。因此,本文描述ELO,藉此藉由選擇性蝕刻除去介於晶圓與電池epi(亦稱作光活性電池)之間之AlAs「犧牲層」而自基板移除III-V族半導體太陽能電池,以藉由允許晶圓再使用而降低成本。
本文所述的無性能降級之非破壞性基板再使用方法提供顯著生產成本降低之可能性。此外,所揭示的方法藉由自塊體、二維基板基平臺移至依形、可撓且輕質薄膜裝置來擴大高性能III-V族光電子裝置之應用。除此之外,將薄膜太陽能電池與低成本集中器諸如塑料拋物 線集中器直接整合,可進一步降低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之成本。
如本文所顯示,藉由加速之ND-ELO製造方法製得且整合簡單、熱成型小型集中器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整合會導致顯著降低經由太陽能採集產生電之成本。該方法減少電池材料及製造成本至最低程度,諸如,為類似基板基GaAs電池成本之約3%,而僅為經ELO處理之GaAs太陽能電池之11%,然而,光學系統藉由使用高截斷的二維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CPC)將年能量輸出最大化而不需要每日活性太陽能追蹤系統。
本文所述之薄型集中器提供具有與習知集中器相比在直接陽光及散射陽光中均改良之角度外陽光吸收(僅少量損失)之薄且輕質模組。所揭示的方法不需要要求昂貴且笨重之太陽能追蹤裝備之高集中因子光學器件。另外,所揭示的安裝在散熱金屬層上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獨特的幾何形狀可實現在無主動冷卻下於室溫或接近室溫下操作,甚至就接近4×之集中因子而言,表示與基板基GaAs太陽能電池相比降低40℃以上。
薄膜無機太陽能電池製造
本發明揭示一種非破壞性ELO(ND-ELO)製程,其藉由使用插在晶圓與磊晶結構之間的表面保護層來免除晶圓損傷,其由多層結構(依序包括保護層、犧牲層及活性裝置層)組成。保護層包括保護及緩衝層,其等一般係具有範圍自5至200nm,諸如10至150nm、或甚至20至100nm厚度之晶格匹配層。此等層一般係藉由氣體源諸如氣體源分子束磊晶法(GSMBE)來生長。用於製造生長結構之其他適宜沉積技術包括(但不限於)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氫化物氣相磊晶法(HVPE)、固體源分子束磊晶法(SSMBE)及化學束磊晶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基板可包括GaAs,及該基板保護層及裝置結構保護層可係晶格匹配之化合物,諸如AlAs、GaAs、AlInP、 GaInP、AlGaAs、GaPSb、AlPSb及其組合。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基板可包括GaAs及該基板保護層及裝置結構保護層可係應變層,諸如InP、InGaAs、InAlAs、AlInP、GaInP、InAs、InSb、GaP、AlP、GaSb、AlSb及其組合(包括與晶格匹配之化合物之組合)。
用於一或多個保護層之適宜III-V族材料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AlInP、GaInP、AlGaAs、GaPSb、AIPSb、InP、InGaAs、InAs、InSb、GaP、AlP、GaSb、AlSb、InAlAs、GaAsSb、AIAsSb、及GaAs。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生長基板為GaAs時,該一或多個保護層係選自晶格匹配之AlInP、GaInP、AlGaAs、GaPSb、AIPSb、及經應變之InP、InGaAs、AlInP、GaInP、InAs、InSb、GaP、AlP、GaSb、AlSb。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生長基板為InP時,該一或多個保護層係選自晶格匹配之InGaAs、InAlAs、GaAsSb、AIAsSb、及經應變之InGaAs、InAlAs、GaAsSb、AIAsSb、InAs、GaSb、AISb、GaAs、GaP及AlP。美國專利案第8,378,385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3/0043214號係針對其保護層方案之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該保護層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所述保護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保護層進一步一個保護層。在其他實施例中,該保護層進一步包括兩個保護層。在其他實施例中,該保護層進一步包括三個或更多個保護層。該(等)保護層可定位在生長基板與犧牲層之間。
犧牲釋放層接著生長於保護層上。此種層之一個非限制性實例為AlAs。當使用該材料作為犧牲層時,氧化砷積層在剝離期間會減慢AlAs蝕刻。因此,藉由使Al(Ga)As包覆經緩慢蝕刻之III-V族材料(例如InAlP、AlGaAs、InAlGaP),可減少氧化砷積層;因此,可加速剝離製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0/0047959號(其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描述一種選擇性地自單晶基板釋放磊晶層之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已知酸選擇性地蝕刻犧牲層來剝離活性薄膜裝置區域。生長基板之犧牲層充作ELO期間用於自生長基板釋放磊晶層之釋放層。犧牲層可選擇成具有相對磊晶層及/或生長基板高的蝕刻選擇性以便最小化或消除ELO期間損傷磊晶層及/或生長基板之可能性。亦可在犧牲層與磊晶層之間使用保護層以在ELO期間保護磊晶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犧牲層包含III-V族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該III-V族材料係選自AlAs、AlGaAs、AlInP、及AlGaInP。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犧牲層包含Al(Ga)As。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犧牲層具有在約2nm至約200nm,諸如約4nm至約100nm、約4nm至約80nm、或約4nm至約25nm範圍內之厚度。
藉由蝕刻來釋放犧牲層之步驟可併與其他技術諸如剝落組合進行。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14/52642號針對其藉由組合蝕刻及剝落釋放磊晶層之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接著,通常以倒置順序生長磊晶層(或活性裝置區域),使得在結合至二級塑料基板之後,裝置可以其習知定向製得,因而免除通常用於ELO裝置加工中之第二轉移步驟。生長結構之磊晶層係指為「剝離」生長基板時所需要的任何數目之層。磊晶層例如可包括任何數目之用於製造電子或光電子裝置之活性半導體層。因此,磊晶層有時稱作「活性裝置區域」。該磊晶層可包括用於製造包括(但不限於)光伏打裝置、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及場效電晶體(諸如金屬-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及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之裝置之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磊晶層包括至少一種III-V族材料。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使基板結合至塑料基板之後,可藉由(諸如)利用酸浸泡蝕刻自母體晶圓剝離活性裝置區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光伏打電池包括構成可撓結晶半導體電池之活性光伏打區域。單接面半導體電池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InGaP、 GaAs、InGaAs、InP、或InAlP。可撓結晶半導體電池通常具有範圍自2至10μm,諸如自3至6μm之厚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光伏打電池包含活性光伏打區域,其構成多接面電池,諸如,串聯式光伏打(具有兩個子電池)、三接面電池(三個子電池)、或甚至四接面電池(四個子電池)。
形成光伏打電池後,在其一個表面上塗覆導電金屬塗層。金屬塗層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至少一種選自Au、Ag、Pt、Pd、Ni、及Cu之金屬,其中特別地強調Au。在一個實施例中,支撐基板上之Au層具有範圍自100至500nm,諸如自200至400nm之厚度。
一旦藉由上述非破壞性ELO製程自生長基板移除光伏打電池,立刻藉由各種結合製程將其安裝於支撐結構上。例如,無論單接面或多接面電池,活性光伏打區域可藉由直接附接結合製程施加至主體基板。該製程包括新增金屬層以鄰接活性區域及可撓主體基板之表面及利用冷焊使其等結合。冷焊結合製程通常包括於室溫下將兩個表面壓在一起以獲得均勻結合之界面。
替代性直接附接結合製程可包括熱壓結合,此通常涉及施加較低壓力,但係在高溫(即,高於金屬再結晶溫度)下。當可撓基板具有低於用於直接附接結合製程中之金屬層之再結晶溫度的玻璃轉變及/或熔化溫度情況下,通常不使用此製程。
可使用的用於結合與ELO製程相關聯之金屬層之另一直接附接技術係利用相較於典型冷焊製程更低的壓力及相較於典型熱壓結合製程更低的溫度之熱輔助冷焊結合製程。特定言之,熱輔助冷焊可減小損傷半導體晶圓之可能性,因而提高晶圓用於生長額外活性區域之再使用率。
可用於本文中之直接附接結合製程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冷焊、熱輔助冷焊、或熱壓結合。描述冷焊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US 2013/0037095號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揭示一種使用雷射切割之經加速ND-ELO製程。例如,圖1顯示本發明一個態樣之藉由組合快速ND-ELO及冷焊結合來製造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順序。已知的ND-ELO方法通常使用生長於犧牲層與晶圓之間之磊晶保護層,其在ELO製程期間完全保留初始晶圓表面品質(甚至在原子等級上)。
利用濕式化學蝕刻選擇性地移除保護層免除對用於習知ELO中之化學機械拋光之需求。因此,ND-ELO容許幾乎無限地再使用GaAs基板,將其成本從材料費用轉化成資本投資。然而,該製程係耗時的。為使耗費數小時以自甚至小晶圓分離活性磊晶層之習知ELO加速,可沉積厚金屬層,諸如大於100nm,諸如200nm至500nm之層,諸如350nm厚Au層於磊晶層表面上。金屬層經光微影圖案化以形成用於藉由於活性太陽能電池磊晶/AlAs犧牲層界面處終止之濕式化學蝕刻形成由限定溝渠(諸如100μm至500μm寬溝渠)間隔的臺面陣列之遮罩。
圖1說明用於將CPC與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整合之製造步驟。圖1(a)顯示(從左到右):已在非破壞性磊晶剝離(ND-ELO)之前藉由於AlAs犧牲層(120)處停止之選擇性蝕刻預圖案化之臺面(110)。接著藉由冷焊將樣品結合至經Au塗覆之Kapton®片(125)上。第三步驟顯示ND-ELO後之樣品(130)。
圖1(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用於製造小型-CPC之熱成型製程。此處顯示該製程使用三個模具:成形該熱成型CPC之金屬模具、用於製造彈性體衝頭(stamp)以轉移太陽能電池至基板上之另一模具、及輔助太陽能電池對準之第三模具。進一步參考圖1(b),顯示PETG片(140)係固定於金屬模具(150)之頂部。接著藉由施加熱及真空使得PETG熱成型成其最終形狀。最終,使小型-CPC自模具(160)拆離。
圖1(c)顯示利用雷射切割(170)分離成個別棒之太陽能電池-Kapton®片總成。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CO2雷射雕鏤及切割系統(X-660超高速-600,Universal Laser Systems,Inc.)可用於切割結合至Kapton®片(125)之經非破壞性磊晶剝離(ND-ELO)處理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接著,使用PDMS衝頭(180)藉由低壓冷焊將各棒轉移印刷至小型-CPC(175)上。最後一個示意圖顯示將反射金屬塗層沉積於CPC陣列表面(190)上後之經整合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小型-CPC。
另參照圖1(c),顯示根據一實施例可使用之自對準轉移印刷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至塑料CPC上之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用於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衝頭(180)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模具可用於整合並對準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與使用3D印刷機(Dimension Elite,Stratasys)製得之塑料小型-CPC。
圖2提供用於製造如圖1(b)所顯示並描述之拋物線集中器陣列之製造製程之其他資訊。此處,可使用真空模具及烘箱將可變形介質(例如聚合物)模製成圓柱形拋物線小型集中器。該實施例之整個模製陣列可係極輕質(如其可完全由塑料及薄金屬膜組成製成)及在完成時具有一些有限可撓性。就反射表面朝上而言,集中器經設計使得焦點之線正好位於集中器開口平面中心,此允許完全收集入射於圓柱形拋物線小型集中器中之光。
參考圖2(a),熱成型製程可包括加熱PETG片至105℃同時利用真空以吸拉PETG成模具之形狀。在藉由施加熱及真空將CPC熱成型為其最終形狀之後,如圖2(b)中所顯示,其可自模具拆離。接著,藉由轉移印刷至小型-CPC上將太陽能電池整合至拆離的CPC中。如圖1(c)中所描述,太陽能電池整合可使用PDMS衝頭(180)藉由低壓冷焊來實現。圖2(d)顯示將反射金屬塗層沉積於CPC陣列表面(190)上後經整合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小型-CPC。
圖3(a)顯示用於PDMS衝頭之模具之詳細尺寸及照片,其經設計以精確適合如圖3(b)中所顯示之CPC開口。另一3D印刷之模具可用於對準太陽能電池條帶以藉由PDMS衝頭拾取。棱錐形狀之PDMS衝頭防止衝頭與CPC之側壁之間直接接觸使得用於結合太陽能電池之壓力僅施加於CPC基底上。圖3(c)係在衝頭與CPC之間適配之示意圖。
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CPC)設計
本文所述之CPC可由可撓材料包括塑料材料(諸如聚醯亞胺)或金屬箔片製成。支撐結構通常具有範圍自25至100μm,諸如40至60μm之厚度。當可撓材料包括塑料材料之情況下,其一個表面上通常具有導電金屬塗層。金屬塗層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至少一種選自Au、Ag、Pt、Pd、Ni、及Cu之金屬,其中特別地強調Au。在一個實施例中,支撐基板上之Au層具有範圍自100至500nm,諸如200至400nm之厚度。
圖5(a)及5(b)顯示由兩條傾斜軸成等於其接收角之角度的拋物線組成之CPC之示意圖。塑料小型-CPC係2D半圓柱形,以免除對順著其縱軸之太陽能追蹤之需求。圖5(c)顯示CPC截斷對接收角及集中因子CF之影響。無截斷CPC顯示最大CF,沒有光收集於接收角之外。儘管CF隨著截斷增加而減小,然而可收集在比接收角寬許多角度處之光。
使用Matlab軟體(MathWorks)之射線追蹤用於測定CF。使用基底寬度(由GaAs太陽能電池之尺寸限定)、高度、及接收角來計算得CPC之以笛卡兒(Cartesian)座標定義的幾何形狀、及其四個頂點。應注意構成CPC之這兩條拋物線之焦點形成基底邊緣。選擇實際CPC高度(為非截斷CPC之~8%),在此情況下截斷可改變入射於CPC之輸入射線之接收,且因此改變CF。假設輸入射線平行。
目前,CF係入射於具有CPC之太陽能電池上之光子對入射於不 具有CPC者上之光子之比。由於CPC關於其中心軸之對稱性所致,僅考慮正太陽入射角,即,0<θ太陽最大,其中θ太陽為射線相對CPC之中心軸之角度,及θ最大為所有入射射線陰影化且因此CF→0時所處在的角度。針對各個角度使用大於10,000股空間分佈射線。當在射線被CPC反射時,其強度因Ag之反射率而減低,Ag之反射率係使用可變角光譜橢圓偏光(VASE,J.A.Woollam)及UV/Vis/NIR分光光度計(LAMBDA 1050,Perkin Elmer)在PETG上測得。波長及角度之範圍為300nm至900nm(3nm步長)、及15°至85°(5°步長)。內插介於其等測量值之間之值。接著,藉由AM1.5G太陽光譜來加權波長及入射角依賴性反射率。最終,計算得CF相對θ太陽及接收角。
圖5(d)及(e)顯示針對各種CPC形狀計算得之CF對入射角之等高線圖。圖5(d)顯示非截斷CPC之情況,其中CF隨著各拋物線軸間角度(即,接收角)減小而增大。圖5(e)顯示固定縱橫比為4(太陽能電池寬度/CPC高度/太陽能電池寬度)使得截斷比隨接收角改變之CPC之情況。相較於寬接收角,具有狹窄接收角之CPC之截斷比更大。
在一個實施例中,CPC包含圓柱形對稱性。在該實施例中,集中器之接收角僅受限於單一軸。圖6顯示兩種不同的可藉由小型-CPC圓柱體實現之對準幾何形狀。圖6(a)及6(b)展現分別與北-南軸及東-西軸對準之CPC縱軸。在無追蹤下之北-南對準之情況下,CPC僅收集一天中在太陽位於CPC之40°接收角內之陽光;然而,即使在無追蹤下,藉由朝太陽落下路徑傾斜,東-西軸對準亦提供白天陽光之寬廣覆蓋。每年僅需要調整CPC之位置4次以實現最佳化能量採集,此乃因CPC之接收角寬到足以覆蓋太陽路徑之季節性改變。
可如下描述根據本發明製成且於集中光下測得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特徵。圖7(a)至7(d)顯示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在集中光下之性能。圖7(a)顯示短路電流。圖7(b)顯示填充因子。圖7(c)顯示開路電 壓,及圖7(d)顯示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在各種集中光條件下藉由其與小型-CPC整合測得之功率轉換效率。
參考圖7(a)至7(d),將太陽能電池與如前面所述之小型-CPC整合,及係使用利用Si光電二極體校準至在1個太陽光(100mW/cm2)下之AM 1.5G照明的太陽模擬器測得。從I-V特徵提取得短路電流(Jsc)、開路電壓(Voc)、填充因子、及功率轉換效率(PCE)。該等測量值顯示整合傾斜6°的CPC之電池之功率轉換效率(CF=3.3)相較於具相同者之非集中式裝置略增大(增大~0.5%),此乃因在較高強度下開路電壓Voc增加所致,。
對1個太陽光照明下太陽能電池操作溫度之比較提供於圖8中,此顯示薄膜及基板基GaAs太陽能電池在模擬AM 1.5G、1個太陽光強度(100mW/cm2)照明下之操作溫度。250s後,如預測般,基板基GaAs太陽能電池在約45℃操作,而薄膜電池在低許多的28℃下操作。
圖10(a)顯示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於模擬AM 1.5G照明在1個太陽光(100mW/cm2)強度下測得之電流-電壓(I-V)特徵;圖10(b)顯示集中因子對拋物線軸之傾斜角之相依性,如可自I-V特徵及計算值推斷得;圖10(c)顯示在直接及散射兩種照明下截斷92%高度、傾斜6°之CPC之成太陽入射角函數關係之集中因子之測量值及計算值;圖10(d)顯示基板基及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二者在3.3個太陽光集中下之熱性能。
圖11(a)及11(b)顯示使用傾斜6°的CPC分別在冬季及夏季的兩個特定日子之能量採集。寬接收角使得CPC覆蓋具有低空氣質量之有用日光中之大部分。從具有及不具有CPC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小時能量採集曲線積分,吾人可證實經ND-ELO處理之整合傾斜6°的CPC之太陽能電池顯示與非集中式電池相比在1月1日及7月1日能量採集分 別提高2.8及2.7倍(圖11(c)及圖11(d)),每年對非集中、及2個、3個及4個傾斜位置進行比較。
與本文所述之CPC/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總成相關聯之一個優點係其提高之年能量採集特徵。如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小型CPC係圓柱對稱,表明在順著東西軸對準時能量採集得以提高。此對準將簡單地以使得其軸朝太陽落下路徑之偏轉傾斜方式提供全天陽光之最寬覆蓋,僅偶爾季節性調整傾斜。在一個實施例中,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33.4N,112.1W)之季節性對準提供於圖12(a)中。此顯示在特定日子(1月1日、4月1日、及7月1日)之太陽路徑、及傾斜6°的CPC在根據季節調整之傾斜角度(諸如僅在夏至、春分/秋分、及冬至分別調整至11°/31°/53.5°之偏轉角)之覆蓋。
圖12(b)顯示使用傾斜6°的CPC之集中式功率產生之每日及每小時趨勢。寬CPC接收角容許在過午日光的最有用時間採集能量。圖12(c)顯示與習知非集中式電池相比使用具有傾斜6°的CPC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一年中集中式能量採集之結果。基於每年三次季節位置調整基礎上對這兩種情況進行計算。圖12(c)之插圖比較集中式與非集中式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之年能量產生。發現集中式電池之總年能量產生高2.8×。
本文所述之系統、裝置及方法將進一步由僅欲作為示例之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來說明。
實例
以下實例顯示一種藉由組合非破壞性ELO(ND-ELO)、冷焊結合及真空輔助熱成型製程將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與低成本塑料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CPC)整合之方法。
實例1
磊晶生長
藉由氣體源分子束磊晶法(GSMBE)在摻Zn(100)p-GaAs基板上生長太陽能電池磊晶層結構。生長始於GaAs緩衝層(0.2μm厚),接著係InGaP/GaAs(100nm/100nm)保護層、及AlAs(20nm)犧牲層。
接著,可如下生長倒置活性裝置區域:5×1018cm-3摻Be GaAs(0.15μm)接觸層、2×1018cm-3摻Be Al0.20In0.49Ga0.31P(0.025μm)窗、1×1018cm-3摻Be p-GaAs(0.15μm)發射層、2×1017cm-3摻Si n-GaAs(3.0μm)基底層、6×1017cm-3摻Si In0.49Ga0.51P(0.05μm)背表面場(BSF)層、及5×1018cm-3摻Si n-GaAs(0.1μm)接觸層。在600℃生長GaAs/AlAs層及在480℃生長Al0.20In0.49Ga0.31P/In0.49Ga0.51P層。
預先臺面圖案化、冷焊結合及磊晶剝離
圖1(a)顯示預先臺面圖案化、冷焊及ELO製程之製造流程之示意圖。2.5mm×6.5mm Cr/Au(4nm/350nm)臺面係藉由光微影使用用作用於針對GaAs及InGaP分別使用H3PO4:H2O2:去離子H2O(3:1:25)及HCl:H3PO4(3:1)之臺面蝕刻之遮罩的LOR 3A及S-1827(Microchem)雙層光阻劑來圖案化。使用EVG 520晶圓黏結劑在~10-5托下將在磊晶GaAs晶圓上之圖案化Au結合至經Au塗覆之25μm厚Kapton®片。接著,將4MPa以80N/s斜升速率施加至2英寸直徑基板以建立Au膜之間之結合。以25℃/min使溫度增加達230℃及維持在該溫度8min。接著,使基板快速冷卻。為施加均勻的壓力,在樣品與壓頭之間插入軟質石墨片。一旦GaAs基板完全地黏附至Kapton®片,立刻採用ND-ELO自其母體基板移除薄活性裝置區域。將樣品浸泡於維持在60℃之20% HF:H2O中同時用攪拌棒以900rpm攪拌該溶液。總剝離時間為30min。
太陽能電池製造
在剝離後,使用Kapton®膠帶將薄膜活性區域及可撓塑料宿主固定至剛性基板。使用LOR 3A及S-1827(Microchem)雙層光阻劑將前表 面接觸柵格以光微影圖案化;接著,藉由電子束蒸鍍來沉積Pd(5nm)/Zn(20nm)/Pd(20nm)/Au(700nm)金屬接觸件。柵格及匯流條之寬度分別為20μm及150μm,及柵格指狀部間之間距為300μm。藉由金屬化之太陽能電池活性區域之總覆蓋為4%。在剝離金屬層之後,選擇性地藉由電漿蝕刻移除高度摻雜之100nm p++ GaAs接觸層。於200℃在空氣中使薄膜太陽能電池退火1h以形成歐姆接觸件。由49nm厚TiO2及81nm厚MgF2組成之抗反射塗層雙層係藉由電子束蒸鍍來沉積。塑料片上之太陽能電池經塑料膜覆蓋以保護其免於使用2.5W功率、及每英寸500個脈衝之CO2雷射切割機(50W Universal Laser Systems)順著所蝕刻溝渠切割期間產生的碎屑影響。
真空輔助熱成型CPC
圖2顯示用於CPC製造之真空輔助熱成型製程之示意圖。利用Kapton®膠帶將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G)片固定在其基底處包含孔之金屬模具頂部。在通過孔來施加真空的同時,將組件置於60℃之烘箱中。隨著烘箱溫度增加達96℃維持~15min,PETG被牽拉進入至模具中,形成混合拋物線形狀。接著使CPC冷卻,此後,使CPC自金屬模具拆離。
對經集中之GaAs光伏打之特徵分析
具有Xe弧燈及AM 1.5 Global濾光器之Oriel太陽模擬器(型號:91191)係用於以Agilent 4155B參數分析儀獲得之I-V測量。使用具有5mm直徑之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證書的Si參考電池來校正模擬器強度。使用光纖及旋轉臺(Newport,481-A)來調整入射光角度。藉由相同設置測量散射照明(N-BK7磨砂玻璃散射片(ground glass diffusers),220粒度拋光,Thorlab)下之集中因子。藉由熱成像相機(A325,FLIR)來測定太陽能電池操作溫度。
與太陽能電池操作溫度相關之性質提供於圖10(c)中。此顯示在直接及散射兩種照明下截斷92%高度、傾斜6°之CPC之成太陽入射角函數關係之集中因子之測量值及計算值。此外,圖10(d)顯示基板基及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二者在3.3個太陽光集中下之熱性能。
實例2
以下實例顯示一種與描述為藉由組合非破壞性ELO(ND-ELO)、冷焊結合及真空輔助熱成型製程將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與低成本塑料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CPC)整合之方法類似之方法。
如在實例1中,圖2顯示使用負真空模具建立的真空輔助熱成型之圓柱形塑料小型CPC之製造流程圖。首先,將具有低玻璃轉變溫度(81℃)之PETG(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基板安裝於負混合拋物線形模具上並置於加熱爐中。在模具基底處,藉由真空泵連接之均勻間隔小孔用於向下吸拉受熱基板(加熱達105℃)直到其依形於模具形狀。
接著,使變形的基板冷卻至室溫,在室溫其可維持其形狀。隨後,反射器係分別利用電子束及熱蒸鍍在其內表面上塗覆5nm厚Ge潤濕層及200nm厚Ag反射層。在沉積之前,以去離子水、tergitol、及異丙醇順序分別清潔基板5min。
就製造薄膜GaAs光伏打電池而言,藉由氣體源分子束磊晶法(GSMBE)在摻Zn(100)p-GaAs基板上生長磊晶層結構。生長始於0.2μm厚GaAs緩衝層,接著係0.025μm厚AlAs犧牲層。接著,可如下生長倒置活性裝置區域(p在n上之GaAs太陽能電池活性區域):0.15μm厚的5×1018cm-3摻Be GaAs接觸層、0.025μm厚的2×1018cm-3摻Be Al0.25Ga0.26In0.49P視窗層、0.15μm厚的1×1018cm-3摻Be p-GaAs發射層、3.5μm厚的2×1017cm-3摻Si n-GaAs基底層、0.05μm厚的4×1017cm-3摻Si In0.49Ga0.51P背表面場(BSF)層、及0.1μm厚的5×1018cm-3摻Si n-GaAs接觸層。
在使用GSMBE生長後,濺鍍0.005μm厚的Ir層於50μm厚的Kapton®片上作為黏著層。Ir亦用作用於使ELO製程加速之應力源層。接著,藉由電子束蒸鍍沉積0.5μm厚Au接觸層於經Ir塗覆之Kapton®片及GaAs磊晶層二者上。
藉由由在200℃利用EAG 520晶圓結合工具施加4kN力組成之熱輔助冷焊將基板及塑料片結合且接著於隨後浸沒於20% HF之受熱溶液中以實現磊晶剝離。一開始利用光微影進行前接觸柵格圖案化繼而藉由電子束蒸鍍沉積Pd(0.005μm)/Zn(0.02μm)/Pd(0.015μm)/Au(0.7μm),將剝離的薄膜製成太陽能電池。接著使裝置在200℃下退火30min以形成歐姆接觸件。
利用光微影及濕式蝕刻來限定臺面,及在柵格線之間移除高度摻雜之GaAs歐姆接觸層。最終,藉由電子束蒸鍍來沉積TiO2(0.052μm)/MgF2(0.085μm)雙層抗反射塗層。
具有及不具有塑料小型CPC之經ND-ELO處理之GaAs太陽能電池之第四象限電流-電壓(I-V)特徵呈現於圖4中,其係在100mW/cm2強度下之模擬大氣質量1.5 Global(AM 1.5G)照明下測得。使用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可追蹤Si參考光伏打電池來校準光學功率強度。短路電流密度為21.9mA/cm2,及開路電壓為0.95V,填充因子為76%,在不具有CPC下獲得15.8%之功率轉換效率。
CPC以截斷傾斜20°的拋物線50%高度的方式設計成裝置及開口區域之1:3比。20° CPC提供在40°接收角中之相同集中因子。整合CPC之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顯示為不具有集中器之相同電池兩倍的短路電流,因此導致功率產生加倍,如圖4中所顯示。
圖9(a)及9(b)顯示來自根據本實例製得之具有及不具有集中器追蹤之薄膜GaAs光伏打電池之功率產生成季節條件(1月1日及7月15日) 函數關係之間的比較。該等比較係基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33.4N,112.1W)之座標來計算。使用時間依賴性偏轉角及空氣質量計算得太陽輻射強度成時間函數關係。計算不考慮散射光。
接著,藉由對一天中成時間函數關係之入射於各裝置上之功率積分來計算得能量採集值。首先,自對整合及不整合CPC之非追蹤傾斜太陽能電池產生之功率進行比較。兩種情況使得電池在夏季及冬季分別以7.6°北及67.75°南偏轉角指向。
具有與北-南軸對準之CPC之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傾斜平板太陽能電池相比分別就夏季及冬季而言僅收集輻射之68%及50%。此係因為CPC之有限接收角。另一方面,具有順著東-西軸對準之CPC之傾斜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分別就夏季及冬季而言產生1.9及2倍於傾斜平板電池相比的功率。此主要係歸因於小型CPC覆蓋與太陽路徑之間之對準所致。假若具有小型CPC之電池追蹤陽光,則分別就夏季及冬季而言,集中因子甚至進一步增大為相等面積之平板GaAs太陽能電池的2.72及2.33倍。
已基於說明及描述之目的提供本文實施例之描述。該描述不欲具詳述性或限制本發明。特定實施例之個別元件或特徵一般不限於該特定實施例,但在適用的情況下可互換及即使沒有具體顯示或描述仍可用於所選實施例中。其等亦可以多種方式改變。該等改變不得被視作是脫離本發明,及所有該等修改旨在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110‧‧‧臺面
120‧‧‧AlAs犧牲層
125‧‧‧Kapton®片
130‧‧‧樣品
140‧‧‧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片
150‧‧‧金屬模具
160‧‧‧模具
170‧‧‧雷射切割
175‧‧‧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
180‧‧‧衝頭
190‧‧‧混合拋物線集中器陣列表面
附圖併入及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圖1(a)至1(c)係預先臺面圖案化、冷焊及ELO製程之製造流程之示意圖。
圖2係藉由真空輔助熱成型技術之塑料小型CPC之製造流程之示意圖。
圖3(a)至3(c)係顯示可用於本發明之自對準轉移印刷製程之各種態樣之示意圖。
圖4係顯示具有或不具有CPC之經ND-ELO處理之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在模擬一個太陽光照明下測得之電流-電壓特徵之圖。
圖5(a)至5(e)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二維小型CPC設計。
圖6係兩種順著太陽路徑之不同圓柱形CPC對準之示意圖,顯示4(a)南北軸對準及4(b)東西軸對準。
圖7(a)至7(d)顯示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在聚焦光下之性能。
圖8顯示薄膜及基板GaAs太陽能電池之操作溫度。藉由在1個太陽光照明(100mW/cm2)下IR成像測得時間依賴性溫度。
圖9(a)及9(b)顯示具有及不具有CPC之傾斜太陽能電池及追蹤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夏季(9a)及冬季(9b)功率產生之間的比較。
圖10(a)至10(d)顯示根據本發明製得之太陽能電池之性能特徵。
圖11(a)至11(d)顯示根據本發明使用CPC之小時及年能量採集特徵分析。
圖12(a)至12(c)顯示用於最大年能量採集時CPC之最佳對準,包括:圖12(a)顯示CPC在其最佳季節位置覆蓋之極座標圖;圖12(b)顯示使用傾斜6°的CPC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之每日及小時集中因子之等高線圖;及圖12(c)顯示具有傾斜6°的CPC之薄膜GaAs太陽能電池與不具有集中之電池之每日集中能量採集因子之比。
110‧‧‧臺面
120‧‧‧AlAs犧牲層
125‧‧‧Kapton®片
130‧‧‧樣品
140‧‧‧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片
150‧‧‧金屬模具
160‧‧‧模具
170‧‧‧雷射切割
175‧‧‧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
180‧‧‧衝頭
190‧‧‧混合拋物線集中器陣列表面

Claims (34)

  1. 一種將薄膜太陽能電池與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整合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生長基板;在該生長基板上沉積至少一保護層;在該至少一保護層上沉積至少一犧牲層;在該犧牲層上沉積光活性電池,其中,將該光活性電池係倒置;藉由光微影法在該光活性電池上形成包括臺面陣列之圖案化金屬層,其中該等臺面藉由一或多個溝渠間隔,該等溝渠延伸穿過該圖案化金屬層及該光活性電池至該犧牲層,使該圖案化金屬層結合至塑料片之金屬化表面;利用一或多個蝕刻步驟蝕刻該犧牲層,其自生長基板移除該光活性電池以形成結合至該塑料片之薄膜太陽能電池;順著該一或多個溝渠切割該結合至該塑料片之該薄膜太陽能電池;由塑料材料製造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及藉由無黏結劑結合步驟將該薄膜太陽能電池轉移至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上以形成經整合之薄膜太陽能電池及混合拋物線集中器。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生長基板包括GaAs或InP。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保護層係與該生長基板晶格匹配。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保護層係選自AlAs、GaAs、InP、InGaAs、AlInP、GaInP、InAs、InSb、GaP、AlP、GaSb、 AlSb、及其組合。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保護層、犧牲層或光活性電池中之至少一者係藉由至少一種選自氣體源分子束磊晶法(GSMBE)、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氫化物氣相磊晶法(HVPE)、固體源分子束磊晶法(SSMBE)、及化學束磊晶法之製程來沉積。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保護層包括緩衝層、蝕刻終止層、或其組合。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光微影法包括在該光活性電池上沉積金屬層;在該金屬層頂部上沉積遮罩以供臺面蝕刻用;及透過該遮罩進行至少一蝕刻步驟以形成該等藉由該一或多個溝渠間隔之臺面。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蝕刻步驟包括以濕蝕刻劑、乾蝕刻劑、或其組合蝕刻該金屬層及該光活性電池。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濕蝕刻劑包括HF、H3PO4、HCl、H2SO4、H2O2、HNO3、C6H8O7、及其組合(包括與H2O之組合)。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乾蝕刻劑包括利用電漿之反應性離子蝕刻(RIE)。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犧牲層包括AlAs,及該一或多個蝕刻步驟包括使該AlAs與HF接觸。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溝渠具有範圍自100μm至500μm之寬度。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光活性電池包括單接面或多接面電池。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該圖案化金屬層結合至該塑料片之步驟包括選自冷焊、熱輔助冷焊、及熱壓結合之直接附接方法。
  1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結合至該塑料片之該薄膜太陽能電池係 經雷射切割。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雷射係CO2雷射。
  1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將該薄膜太陽能電池轉移至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上包括將該薄膜太陽能電池附接至彈性體衝頭,及轉移印刷該等太陽能電池至該等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金屬化表面上。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等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金屬化表面包含至少一種選自Au、Ag、Pt、Pd、Ni、及Cu之金屬。
  1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塑料材料具有低於100℃之玻璃轉變溫度。
  2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塑料材料包含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2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製造該等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包含至少一種熱成型製程,其中該至少一種熱成型製程包括將該塑料材料安裝在負性混合拋物線形真空模具上。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利用真空以吸拉該塑料材料至該模具之表面,以使該塑料材料依形該模具之該形狀,同時加熱該塑料材料超過其玻璃轉變溫度。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於隨後使該塑料材料冷卻至室溫,在室溫下其保持其形狀為混合拋物線。
  2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該塑料材料塗覆至少一潤濕層及至少一金屬反射層。
  25.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潤濕層包含Ge。
  26.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金屬反射層包含Ag。
  27.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潤濕層及至少一金屬反射層係利用電子束、熱蒸鍍或其組合來沉積。
  2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包括兩條傾斜成等於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接收角的角度之拋物線,及其中該太陽能電池能收集在寬於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接收角之角度的光。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經設計使得焦點之線正好位於該集中器開口平面中心。
  30.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在該薄膜太陽能電池與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間沒有黏結劑材料。
  31.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光活性電池包括單接面或多接面電池。
  32.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混合拋物線集中器具有至少一經至少一種選自Au、Ag、Pt、Pd、Ni、及Cu之金屬金屬化之表面。
  33.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塑料材料具有低於100℃之玻璃轉變溫度。
  34.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塑料材料包含二醇類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TW104111175A 2014-04-04 2015-04-07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TWI685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75623P 2014-04-04 2014-04-04
US61/975,623 2014-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705A TW201543705A (zh) 2015-11-16
TWI685124B true TWI685124B (zh) 2020-02-11

Family

ID=5299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175A TWI685124B (zh) 2014-04-04 2015-04-07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127165B1 (zh)
JP (1) JP2017510085A (zh)
KR (1) KR20160143719A (zh)
CN (1) CN106575680A (zh)
TW (1) TWI685124B (zh)
WO (1) WO2015154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8953B2 (en) 2016-02-22 2022-12-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acked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 integrated with multiple dielectric layers for wide acceptance angle
ES2956835B2 (es) * 2022-05-23 2024-05-10 Consejo Superior Investigacion Dispositivo de iluminacion y modulador espectr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1909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Paull James B. Concentrating solar roofing shingle
EP2650907A3 (en) * 2004-06-04 2014-10-0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abricating and assembling printable semiconductor elements
US20100047959A1 (en) 2006-08-07 2010-02-25 Emcore Solar Power, Inc. Epitaxial Lift Off on Film Mounted Inverted Metamorphic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US20080048102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ly enhanced multi-spectral detector structure
JP2010041040A (ja) * 2008-07-10 2010-02-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00154863A1 (en) * 2008-11-26 2010-06-2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ncentrator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light concentrating articles comprising ionomeric materials
JP5493075B2 (ja) * 2009-02-24 2014-05-14 株式会社クリーンベンチャー21 集光型太陽電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追尾型太陽電池装置
IN2012DN03051A (zh) 2009-09-10 2015-07-31 Univ Michigan
US20120138122A1 (en) * 2009-10-22 2012-06-07 Whitlock John P Parabolic light concentrating trough
CA2840517A1 (en) 2011-06-29 2013-06-27 Stephen R. Forrest Sacrificial etch protection layers for reuse of wafers after epitaxial lift off
AU2012280933A1 (en) 2011-07-06 2014-01-2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tegrated solar collectors using epitaxial lift off and cold weld bonded semiconductor solar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0085A (ja) 2017-04-06
EP3127165A1 (en) 2017-02-08
WO2015154080A1 (en) 2015-10-08
TW201543705A (zh) 2015-11-16
CN106575680A (zh) 2017-04-19
KR20160143719A (ko) 2016-12-14
EP3127165B1 (en)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520B (zh) 經由印刷方法整合磊晶剝離太陽能電池與小型拋物線集光器陣列
JP6199323B2 (ja) 効率的化合物の半導体太陽電池のための構造及び方法
US7846759B2 (en)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ing layer transfer and bonding techniques
TWI511317B (zh) 安裝在撓性膜上的倒置變質太陽能電池
TW201320369A (zh) 使用磊晶剝離之整合太陽能收集器及冷焊接合之半導體太陽能電池
US202001359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photovoltaic devices via remote epitaxy
KR102103040B1 (ko) 에피택셜 리프트 오프의 가속을 위한 변형 제어
KR20210021250A (ko) 단일 격자 - 정합 희석 질화물 접합을 포함하는 가요성 박막 광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141465B2 (en) Epitaxial lift-off processed GaAs thin-film solar cells integrated with non-tracking mini-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
Pan Epitaxial lift-off of large-area GaAs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for high efficiency clean and port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WI685124B (zh) 整合非追蹤小型混合拋物線集中器之磊晶剝離加工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
Haggren et al. Strain-Engineered Multilayer Epitaxial Lift-Off for Cost-Efficient III–V Photovoltaics and Optoelectronics
CN108735848B (zh) 多结叠层激光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13693A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Lee et al. Epitaxial lift-off processed GaAs thin-film solar cells integrated with low-cost plastic mini-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
CN110828581A (zh) 一种柔性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46293B (zh) 双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外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