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550B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4550B TWI684550B TW105139508A TW105139508A TWI684550B TW I684550 B TWI684550 B TW I684550B TW 105139508 A TW105139508 A TW 105139508A TW 105139508 A TW105139508 A TW 105139508A TW I684550 B TWI684550 B TW I68455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ocket
- rear sprocket
- assembly
- teeth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的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包含小於或等於10之一第一齒數。該第二鏈輪包含大於或等於44之一第二齒數。
Description
本文中所揭示之本發明裝置係關於一種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特定言之,本文中所揭示之本發明裝置係關於一種具有一旋轉中心軸且經構形以安裝於一自行車輪轂總成上之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複數個後鏈輪附接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參閱EP1342657A2)。各自後鏈輪具有不同齒數。根據(例如)一行程之一特性而設定各自後鏈輪之齒數之一組合(即,後鏈輪之一齒組合)。
在一騎乘者重視在具有諸多平坦道路或其類似者之一行程中高速騎行的情況中,具有較少齒數之一鏈輪一般用於一頂側上之後鏈輪。另一方面,在騎乘者重視在具有諸多上坡或其類似者之一行程中舒適地騎行的情況中,具有較多齒數之一鏈輪用於一底側上之後鏈輪。
在習知後鏈輪中,可構成重視一速率之一齒輪比,但難以構成使踏板蹬踏非常輕鬆之齒輪比。另一方面,在習知後鏈輪中,可構成使踏板蹬踏非常輕鬆之齒輪比,但難以構成重視速率之齒輪比。換言之,習知後鏈輪不具有使得重視速率之齒輪比及使踏板蹬踏輕鬆之齒輪比兩者同時被滿足之一構形。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的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根據本發明裝置之一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具有一旋轉中心軸且經構形以安裝於一自行車輪轂總成上。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小於或等於10之一第一齒數。該第二鏈輪具有大於或等於44之一第二齒數。
在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齒數小於或等於10。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齒數大於或等於44。因此,在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比習知構形廣之一範圍內之一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該第二齒數係46,其係最大齒數。因此,在此較佳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齒數小於或等於9。因此,在此較佳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齒數係9,其係最小齒數。該第二齒數係44,其係最大齒數。因此,在此較佳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該第二齒數係46、48及50中之一者,其係最大齒數。因此,在此較佳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至少5個額外鏈輪。該至少5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5個額外鏈輪。該5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總鏈輪數係7。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同時仍達成該多重鏈輪總成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該軸向方向上之一薄型設計,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至少8個額外鏈輪。該至少8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9個額外鏈輪。該9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總鏈輪數係11。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更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至少10個額外鏈輪。該至少10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10個額外鏈輪。該10個額外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總鏈輪數係12。就此結構而言,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更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在一實施例中,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包括第一鏈輪至第十二鏈輪。在此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鏈輪具有為10之一第一齒數。該第二鏈輪具有為50之一第二齒數。該第三鏈輪具有為12之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該第四鏈輪具有為44之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二鏈輪與該第三鏈輪之間。該第五鏈輪具有為14之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三鏈輪與該第四鏈輪之間。該第六鏈輪具有為38之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四鏈輪與該第五鏈輪之間;該第七鏈輪具有為16之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五鏈輪與該第六鏈輪之間。該第八鏈輪具有為33之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六鏈輪與該第七鏈輪之間。該第九鏈輪具有為18之一第九齒數。該第九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七鏈輪與該第八鏈輪之間。該第十鏈輪具有為28之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八鏈輪與該第九鏈輪之間。該第十一鏈輪具有為21之一第十一齒數。該第十一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九鏈輪與該第十鏈輪之間。該第十二鏈輪具有為24之一第十二齒數。該第十二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十鏈輪與該第十一鏈輪之間。總鏈輪數係12。
在其中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包括第一鏈輪至第十二鏈輪的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鏈輪具有為10之一第一齒數。該第二鏈輪具有為48之一第二齒數。該第三鏈輪具有為12之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該第四鏈輪具有為42之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二鏈輪與該第三鏈輪之間。該第五鏈輪具有為14之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鏈輪在
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三鏈輪與該第四鏈輪之間。該第六鏈輪具有為36之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四鏈輪與該第五鏈輪之間;該第七鏈輪具有為16之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五鏈輪與該第六鏈輪之間。該第八鏈輪具有為32之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六鏈輪與該第七鏈輪之間。該第九鏈輪具有為18之一第九齒數。該第九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七鏈輪與該第八鏈輪之間。該第十鏈輪具有為28之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八鏈輪與該第九鏈輪之間。該第十一鏈輪具有為21之一第十一齒數。該第十一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九鏈輪與該第十鏈輪之間。該第十二鏈輪具有為24之一第十二齒數。該第十二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十鏈輪與該第十一鏈輪之間。總鏈輪數係12。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軸向相鄰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係2.18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當自行車將裝備有一厚輪胎時,軸向相鄰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係2.2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鏈輪、該第二鏈輪及該等額外鏈輪之各者之軸向厚度係1.6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當總鏈輪數係7時,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之總軸向長度係24.28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當總鏈輪數係11時,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之總軸向長度係39.4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當總鏈輪數係12時,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之總軸向長度係43.4mm。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二鏈輪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因此,可使一鏈條自一較小相鄰鏈輪順利地
移動至該第二鏈輪。
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構形如下。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經由一安裝轉接器而安裝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因此,即使增加該等鏈輪之數目,該等鏈輪仍可容易附接至該輪轂總成。
在根據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構成一較廣範圍內之一齒輪比。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中,可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更順利地改變該齒輪比。
1‧‧‧自行車
9‧‧‧自行車鏈條
11‧‧‧車架
11a‧‧‧車架本體
11b‧‧‧前叉
13‧‧‧把手
14‧‧‧剎車桿
15‧‧‧前輪轂總成
15a‧‧‧前輪轂軸
17‧‧‧前輪
19‧‧‧後輪
21‧‧‧前剎車裝置
23‧‧‧後剎車裝置
25‧‧‧傳動部分
27‧‧‧曲柄總成
27a‧‧‧右曲柄臂
27b‧‧‧前鏈輪總成
29‧‧‧後輪轂總成
30‧‧‧齒輪變速部分
31‧‧‧前變速器
33‧‧‧後變速器
33a‧‧‧變速桿
34‧‧‧踏板
35‧‧‧後輪轂軸
37‧‧‧後輪轂殼
38‧‧‧栓槽結構
39‧‧‧軸承總成
39a‧‧‧外座圈
39b‧‧‧內座圈
39c‧‧‧滾珠軸承
41‧‧‧第一管狀構件
41a‧‧‧第一本體部分
41b‧‧‧第一栓槽
41c‧‧‧棘輪齒
41d‧‧‧第一內螺紋部分
41e‧‧‧螺紋孔部分
42a‧‧‧滾珠軸承
42b‧‧‧滾珠軸承
43‧‧‧第二管狀構件
43a‧‧‧第二本體部分
43b‧‧‧耦合部分
43c‧‧‧第二栓槽
43d‧‧‧第一外螺紋部分
43e‧‧‧第二外螺紋部分
43f‧‧‧凹槽部分
44‧‧‧螺絲構件
47‧‧‧內部構件
47a‧‧‧棘輪爪
48‧‧‧鎖定螺母
48a‧‧‧間隔件
49‧‧‧車輪固定機構
49a‧‧‧牽引桿
49b‧‧‧固定螺母
49c‧‧‧可移動螺母
49d‧‧‧控制桿
50‧‧‧後鏈輪總成
50A至50K‧‧‧第一後鏈輪至第十一後鏈輪
51‧‧‧第一後鏈輪總成
52‧‧‧第二後鏈輪總成
53‧‧‧第一孔部分
53a‧‧‧第三栓槽
54‧‧‧變速輔助突出部
55‧‧‧第二孔部分
55a‧‧‧第四栓槽
69‧‧‧軸承總成
69a‧‧‧外座圈
69b‧‧‧內座圈
69c‧‧‧滾珠軸承
71‧‧‧鎖定螺母
71a‧‧‧第二內螺紋部分
71b‧‧‧間隔件
150‧‧‧後鏈輪總成
150A至150G‧‧‧第一後鏈輪至第七後鏈輪
154‧‧‧變速輔助突出部
250‧‧‧後鏈輪總成
250A至250G‧‧‧第一後鏈輪至第七後鏈輪
254‧‧‧變速輔助突出部
350‧‧‧後鏈輪總成
350A至350L‧‧‧第一後鏈輪至第十二後鏈輪
351‧‧‧第一後鏈輪總成
352‧‧‧第二後鏈輪總成
354‧‧‧變速輔助突出部
450‧‧‧後鏈輪總成
450A至450L‧‧‧第一後鏈輪至第十二後鏈輪
451‧‧‧第一後鏈輪總成
452‧‧‧第二後鏈輪總成
C‧‧‧軸心
L1‧‧‧軸向長度
L2‧‧‧軸向長度
L3‧‧‧軸向長度
L4‧‧‧軸向長度
T1‧‧‧軸向厚度
T2‧‧‧軸向厚度
T3‧‧‧軸向厚度
T4‧‧‧軸向厚度
TL1‧‧‧總軸向長度
TL2‧‧‧總軸向長度
TL3‧‧‧總軸向長度
TL4‧‧‧總軸向長度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側視圖;圖2係根據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之一後輪轂總成之一詳細視圖;圖3係根據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之後輪轂總成上之一第一管狀構件及一第二管狀構件之一分解圖;圖4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前視圖及一側視圖;圖5係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前視圖及一側視圖;圖6係根據第三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前視圖及一側視圖;圖7係根據第四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前視圖及一側視圖;圖8係根據第五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前視圖;及圖9係根據第五實施例之一後鏈輪總成之一側視圖。
在圖1中,採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1主要包含一車架11、一把手13、一前輪轂總成15、一後輪轂總成29、前輪17及後輪19、前剎車裝置21及後剎車裝置23、一齒輪變速部分30及一傳動部分25。
車架11具有一車架本體11a及一前叉11b。前叉11b可旋轉地附接至車架本體11a。把手13固定至前叉11b。
前輪轂總成15支撐於前叉11b上。前輪轂總成15主要具有一前輪轂軸15a及一前輪轂殼(圖中未展示)。前輪轂軸15a之兩端固持於前叉11b上。前輪轂殼經設置以可相對於前輪轂軸15a旋轉。前輪17(例如輪輻)附接至前輪轂殼。
前輪17及後輪19分別透過前輪轂總成15及後輪轂總成29而可旋轉地附接至車架11之前叉11b及一後部分。
藉由操縱一剎車桿14而操作前剎車裝置21及後剎車裝置23。由於前剎車裝置21及後剎車裝置23具有相同於習知構形中之前剎車裝置及後剎車裝置的構形,故將省略其描述。
齒輪變速部分30附接至車架11。齒輪變速部分30包含一前變速器31及一後變速器33。前變速器31藉由附接至(例如)把手13之左側的一變速桿(圖中未展示)之一變速操作而使一自行車鏈條9自一前鏈輪移動至一相鄰前鏈輪。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前變速器31附接至車架11之一座管。後變速器33藉由附接至(例如)把手13之右側的一變速桿33a之一變速操作而使自行車鏈條9自一後鏈輪移動至一相鄰後鏈輪。後變速器33附接至車架11之一後下叉及一後上叉之一連接部分。
傳動部分25主要具有一曲柄總成27、一後輪轂總成29及一後鏈輪總成50(一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之一實例)。
曲柄總成27包含一曲柄軸(圖中未展示)、一右曲柄臂27a及一左曲柄臂(圖中未展示)。曲柄軸可旋轉地支撐於車架11之一下部分上,例如,支撐於一底部托架吊架部分上。右曲柄臂27a及左曲柄臂之基座端分別不可旋轉地附接至曲柄軸之兩端。一踏板34附接至右曲柄臂27a之遠端及左曲柄臂之遠端。一前鏈輪總成27b(其具有相同於習知構形中之前鏈輪總成的構形)附接至右曲柄臂27a以可一體地旋轉。前
鏈輪總成27b具有至少一前鏈輪。例如,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前鏈輪總成27b具有2個前鏈輪。
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後輪轂總成29支撐於車架11之後部分上。後輪轂總成29具有一後輪轂軸35、一後輪轂殼37、一第一管狀構件41及一第二管狀構件43(一安裝轉接器之一實例)。
後輪轂軸35藉由一習知車輪固定機構49而固持於車架11之後部分上。車輪固定機構49相同於習知機構。車輪固定機構49具有(例如)一牽引桿49a、一固定螺母49b及一可移動螺母49c。牽引桿49a沿後輪轂軸35延伸。固定螺母49b螺合於牽引桿49a之一端處。可移動螺母49c安置於牽引桿49a之另一端上。可移動螺母49c可藉由一習知凸輪機構而在一軸向方向上移動。當操作一控制桿49d時,固定螺母49b及可移動螺母49c將後輪轂軸35夾緊至車架11。
後輪轂殼37經支撐以可相對於後輪轂軸35旋轉。後輪19(例如輪輻)附接至後輪轂殼37。
後輪轂殼37可圍繞後輪轂軸35之一軸心C(一旋轉中心軸之一實例)旋轉。後輪轂殼37之一端(圖2中之左側)透過一軸承總成39而可旋轉地支撐於後輪轂軸35上。軸承總成39之一外座圈39a固定至後輪轂殼37之一端處之一內周邊表面。軸承總成39之一內座圈39b藉由一鎖定螺母48及間隔件48a而固定至後輪轂軸35。滾珠軸承39c安置於軸承總成39之外座圈39a與軸承總成39之內座圈39b之間。
另一方面,後輪轂殼37之另一端(圖2中之右側)藉由一栓槽結構38而不可旋轉地支撐於安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稍後描述)之一內周邊側上之一內部構件47上。栓槽結構38包括在後輪轂殼37之另一端處之一內周邊表面上之栓槽及在內部構件47之一端(圖2中之左側)處之一外周邊表面上之栓槽。
內部構件47可圍繞後輪轂軸35之軸心C旋轉。例如,內部構件47
之另一端(圖2中之右側)透過軸承總成69而可旋轉地支撐於後輪轂軸35上。軸承總成69之一外座圈69a固定至內部構件47之另一端處之一外周邊表面。軸承總成69之一內座圈69b藉由一鎖定螺母71及一間隔件71b而固定至後輪轂軸35。滾珠軸承69c安置於軸承總成之外座圈69a與軸承總成之內座圈69b之間。因此,後輪轂殼37及內部構件47之另一端透過軸承總成69而可旋轉地支撐於後輪轂軸35上。棘輪爪47a形成於內部構件47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一管狀構件41可圍繞後輪轂軸35之軸心C旋轉,如圖3中所展示。第一管狀構件41具有一第一本體部分41a、複數個第一栓槽41b、複數個棘輪齒41c及一第一內螺紋部分41d。第一本體部分41a形成為一管狀形狀。第一栓槽41b與第一本體部分41a之外周邊部分一體成型。一後鏈輪總成50(一第一後鏈輪總成51;稍後描述)安裝至第一栓槽41b。
棘輪齒41c與第一本體部分41a之內周邊部分一體成型。棘輪齒41c與內部構件47之棘輪爪47a嚙合。藉由嚙合棘輪齒41c及棘輪爪47a而構形常用之一單向離合器。
第一內螺紋部分41d形成於第一本體部分41a之端處之一內周邊表面(例如第二管狀構件43側之端處之一內周邊表面)上。第二管狀構件43之一第二外螺紋部分43e(稍後描述)與第一內螺紋部分41d螺合。此外,一螺紋孔部分41e形成於其中第一內螺紋部分41d形成於第一本體部分41a上之端處。螺紋孔部分41e自外周邊表面穿向內周邊表面。
第一本體部分41a透過滾珠軸承42a、42b而可旋轉地支撐於內部構件47上。例如,滾珠軸承42a、42b在沿第一本體部分41a之旋轉軸之一方向上安置於棘輪齒41c之兩側上。滾珠軸承42a安置於第一本體部分41a之內周邊表面與內部構件47之外周邊部分之一端側(圖2中之左側)之間。此外,滾珠軸承42b安置於第一本體部分41a之內周邊表
面與軸承總成69之一外座圈69a之間。
第二管狀構件43可圍繞後輪轂軸35之軸心C旋轉。第二管狀構件43具有一第二本體部分43a、一耦合部分43b、複數個第二栓槽43c及一第一外螺紋部分43d。第二本體部分43a形成為一管狀形狀。第二本體部分43a之外徑小於第一本體部分41a之外徑。耦合部分43b耦合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耦合部分43b形成為一凸緣形狀且與第二本體部分43a之一端(圖2中之左側)設置成一體。第二外螺紋部分43e形成於耦合部分43b之外周邊部分上。此外,在一圓周方向上延伸之一凹槽部分43f形成於耦合部分43b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二外螺紋部分43e螺合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之第一內螺紋部分41d中。在此條件中,一夾緊構件(諸如一螺絲構件44)螺合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之螺紋孔部分41e中且與凹槽部分43f嚙合。因此,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彼此耦合。
第二栓槽43c與第二本體部分43a之外周邊部分一體成型。一後鏈輪總成50(一第二後鏈輪總成52;稍後描述)附接至第二栓槽43c。
第一外螺紋部分43d形成於第二本體部分43a之另一端(圖2中之右側)處之外周邊表面上。一鎖定螺母71之一第二內螺紋部分71a螺合至第一外螺紋部分43d。例如,在後鏈輪總成50安裝至後輪轂總成29(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之一狀態中,鎖定螺母71之第二內螺紋部分71a螺合至第二管狀構件43之第一外螺紋部分43d。
後鏈輪總成50經構形以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上。後鏈輪總成50具有一旋轉中心軸。該旋轉中心軸對應於後輪轂軸35或後輪轂軸35之軸心C。
後鏈輪總成50安裝至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後鏈輪總成50具有複數個後鏈輪50A至50K。
如圖4中所展示,後鏈輪總成50具有一第一後鏈輪總成51及一第二後鏈輪總成52。
第一後鏈輪總成51安裝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第一後鏈輪總成51具有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一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50A安置於後輪轂殼37之一側上之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一間隔件(圖中未展示)安置於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中之彼此相鄰之兩個鏈輪之間。作為此一間隔件之替代,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之部分可固定至一鏈輪支撐構件(圖中未展示),使得固定至該鏈輪支撐構件之鏈輪透過該鏈輪支撐構件而安裝至第一管狀構件41。
更明確言之,第一孔部分53形成於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之各自內周邊部分上。複數個第三栓槽53a形成於第一孔部分53之各者上。第三栓槽53a分別與第一管狀構件41上之第一栓槽41b(參閱圖3)嚙合。因此,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與第一管狀構件41嚙合,使得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二後鏈輪總成52附接至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第二後鏈輪總成52具有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第十後鏈輪50J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九後鏈輪50I。第十一後鏈輪50K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於與第一後鏈輪50A相距最遠之位置處相鄰於第十後鏈輪50J。一間隔件(圖中未展示)安置於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中之彼此相鄰之兩個鏈輪之間。
更明確言之,一第二孔部分55形成於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之各自內周邊部分上。複數個第四栓槽55a形成於第二孔部分55上。第四栓槽55a分別與第二管狀構件43之第二栓槽43c嚙合。因此,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與第二管狀構件43嚙合,使得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配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
如上文所描述,第一後鏈輪總成51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此外,第二後鏈輪總成52附接至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在此條件中,鎖定螺母71(第二內螺紋部分71a;參閱圖2)與第二管狀構件43(第一外螺紋部分43d)螺合,使得後鏈輪總成50(第一後鏈輪總成51及第二後鏈輪總成52)固定至後輪轂總成29。
第一後鏈輪50A係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第二後鏈輪50B至第十後鏈輪50J係至少5個額外鏈輪、至少8個額外鏈輪及9個額外鏈輪之一實例。第十一後鏈輪50K係一第一鏈輪之一實例。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之佈局。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依英文字母順序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上。
明確言之,第二後鏈輪50B至第十後鏈輪50J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50A與第十一後鏈輪50K之間。第二後鏈輪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50A與第三後鏈輪50C之間。第三後鏈輪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50B與第四後鏈輪50D之間。第四後鏈輪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50C與第五後鏈輪50E之間。第五後鏈輪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50D與第六後鏈輪50F之間。
第六後鏈輪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50E與第七後鏈輪50G之間。第七後鏈輪50G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六後鏈輪50F與第
八後鏈輪50H之間。第八後鏈輪50H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七後鏈輪50G與第九後鏈輪50I之間。第九後鏈輪50I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八後鏈輪50H與第十後鏈輪50J之間。第十後鏈輪50J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九後鏈輪50I與第十一後鏈輪50K之間。
換言之,第二後鏈輪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50A與第十後鏈輪50J之間。第三後鏈輪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50B與第九後鏈輪50I之間。第四後鏈輪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50C與第八後鏈輪50H之間。第五後鏈輪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50D與第七後鏈輪50G之間。
第六後鏈輪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50E與第七後鏈輪50G之間。第七後鏈輪50G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50D與第八後鏈輪50H之間。第八後鏈輪50H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50C與第九後鏈輪50I之間。第九後鏈輪50I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50B與第十後鏈輪50J之間。第十後鏈輪50J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50A與第十一後鏈輪50K之間。
最後,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之構形及齒組合。在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中,第一後鏈輪50A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大。依第二後鏈輪50B至第十後鏈輪50J之順序逐漸減小第二後鏈輪50B至第十後鏈輪50J之齒根圓直徑。在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中,第十一鏈輪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小。
第一後鏈輪50A較佳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54。當後變速器33使鏈條自第二後鏈輪50B移動至第一後鏈輪50A時,變速輔助突出部54在第一後鏈輪50A之鏈輪齒合之前卡掣鏈條。例如,第一後鏈輪50A包含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54。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54設置於第二後鏈輪50B之側上之第一後鏈輪50A之外周邊部分上。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54(在一圓周方向)依一預定間距安置於後輪轂軸35周圍。
第一後鏈輪50A至第十一後鏈輪50K之各者之軸向厚度T1係1.6mm。軸向相鄰後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L1係2.18mm。第一後鏈輪50A與第十一後鏈輪50K之間之總軸向長度TL1係39.4mm。總軸向長度TL1表示第二後鏈輪50B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一後鏈輪50A之一表面與第十後鏈輪50J之一相對側上之第十一後鏈輪50K之一表面之間之一距離。
第一後鏈輪50A具有一第一齒數(一第二齒數之一實例)。高第一齒數大於或等於44。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一齒數係44,其係最大齒數。
第二後鏈輪50B具有一第二齒數。該第二齒數係38。第三後鏈輪50C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係32。第四後鏈輪50D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齒數係27。第五後鏈輪50E具有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齒數係23。第六後鏈輪50F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齒數係20。第七後鏈輪50G具有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齒數係17。第八後鏈輪50H具有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齒數係15。第九後鏈輪50I具有一第九齒數。該第九齒數係13。第十後鏈輪50J具有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齒數係11。
第十一後鏈輪50K具有一第十一齒數(一第一齒數之一實例)。該第十一齒數小於或等於10。明確言之,該第十一齒數小於或等於9。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十一齒數係9,其係最小齒數。
除一後鏈輪總成150之一構形之外,採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為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將詳細描述後鏈輪總成150且將省略其他構形之說明。本文中所省略之構形遵從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構形的構形具有相同元件符號。
如圖2及圖5中所展示,後鏈輪總成150經構形以安裝於後輪轂總
成29上。後鏈輪總成150具有一旋轉中心軸。該旋轉中心軸對應於後輪轂軸35或後輪轂軸35之軸心C。
後鏈輪總成150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及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後鏈輪總成150具有複數個後鏈輪150A至150G。
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六後鏈輪150F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一軸向方向上安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150A安置於後輪轂殼37之側處之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六後鏈輪150F藉由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栓槽耦合的栓槽耦合而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七後鏈輪150G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一軸向方向上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七後鏈輪150G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於與第一後鏈輪150A相距最遠之位置處相鄰於第六後鏈輪150F。第七後鏈輪150G藉由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栓槽耦合的栓槽耦合而配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一後鏈輪150A係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第二後鏈輪150B至第六後鏈輪150F係5個額外鏈輪之一實例。第七後鏈輪150G係一第一鏈輪之一實例。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管狀構件41經形成以在軸向方向上短於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管狀構件。第二管狀構件43經形成以在軸向方向上短於第一實施例之第二管狀構件。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六後鏈輪150F之總數目小於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一後鏈輪50A至第九後鏈輪50I之總數目。再者,第七後鏈輪150G之數目小於第一實施例中之第十後鏈輪50J及第十一後鏈輪50K之數目。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之佈局。第
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依英文字母順序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上。
明確言之,第二後鏈輪150B至第六後鏈輪150F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150A與第七後鏈輪150G之間。
第二後鏈輪1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150A與第三後鏈輪150C之間。第三後鏈輪1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150B與第四後鏈輪150D之間。第四後鏈輪1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150C與第五後鏈輪150E之間。第五後鏈輪1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150D與第六後鏈輪150F之間。第六後鏈輪1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150E與第七後鏈輪150G之間。
換言之,第六後鏈輪1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150A與第七後鏈輪150G之間。第二後鏈輪1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150A與第六後鏈輪150F之間。第五後鏈輪1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150B與第六後鏈輪150F之間。第三後鏈輪1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150B與第五後鏈輪150E之間。第四後鏈輪1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150C與第五後鏈輪150E之間。
最後,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之一構形及一齒組合。在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中,第一後鏈輪150A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大。依第二後鏈輪150B至第六後鏈輪150F之順序逐漸減小第二後鏈輪150B至第六後鏈輪150F之齒根圓直徑。在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中,第七後鏈輪150G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小。
第一後鏈輪150A較佳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154。例如,第一後鏈輪150A包含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154。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154設置於第一後鏈輪150A之外周邊部分上。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
154(在一圓周方向上)依一預定間距安置於後輪轂軸35周圍。
第一後鏈輪150A至第七後鏈輪150G之各者之軸向厚度T2係1.6mm。軸向相鄰後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L2係2.18mm。第一後鏈輪150A與第七後鏈輪150G之間之總軸向長度TL2係24.28mm。總軸向長度TL2表示第二後鏈輪150B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一後鏈輪150A之一表面與第六後鏈輪150F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七後鏈輪150G之一表面之間之一距離。
第一後鏈輪150A具有一第一齒數(一第二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一齒數大於或等於44。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一齒數係46,其係最大齒數。
第二後鏈輪150B具有一第二齒數。該第二齒數係36。第三後鏈輪150C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係28。第四後鏈輪150D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齒數係22。第五後鏈輪150E具有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齒數係17。第六後鏈輪150F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齒數係13。
第七後鏈輪150G具有一第七齒數(一第一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七齒數小於或等於10。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七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
除一後鏈輪總成250之一構形之外,採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此外,除後鏈輪250A至250G之構形之外,後鏈輪總成250之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構形。
為此,在第三實施例中,將詳細描述後鏈輪250A至250G之佈局且將省略其他構形之說明。本文中所省略之構形遵從根據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構形。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之構形的構形具有相同元件符號。
如圖2及圖6中所展示,後鏈輪總成250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及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後鏈輪總成250具有複數個後鏈輪250A至250G。
第一後鏈輪250A至第六後鏈輪250F依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方式安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七後鏈輪250G依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之方式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一後鏈輪250A至第七後鏈輪250G分別藉由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栓槽耦合的栓槽耦合而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
在第一後鏈輪250A至第七後鏈輪250G中,第一後鏈輪250A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大。依第二後鏈輪250B至第六後鏈輪250F之順序逐漸減小第二後鏈輪250B至第六後鏈輪250F之齒根圓直徑。在第一後鏈輪250A至第七後鏈輪250G中,第七後鏈輪250G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小。
第一後鏈輪250A較佳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254。例如,第一後鏈輪250A包含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254。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254設置於第一後鏈輪250A之外周邊部分上。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254(在一圓周方向上)依一預定間距安置於後輪轂軸35周圍。
第一後鏈輪250A至第七後鏈輪250G之各者之軸向厚度T3係1.6mm。軸向相鄰後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L3係2.18mm。第一後鏈輪250A與第七後鏈輪250G之間之總軸向長度TL3係24.28mm。總軸向長度TL3表示第二後鏈輪250B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一後鏈輪250A之一表面與第六後鏈輪250F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七後鏈輪250G之一表面之間之一距離。
第一後鏈輪250A具有一第一齒數(一第二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一齒數大於或等於44。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一齒數係50,其係最大齒數。
第二後鏈輪250B具有一第二齒數。該第二齒數係38。第三後鏈輪250C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係29。第四後鏈輪250D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齒數係22。第五後鏈輪250E具有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齒數係17。第六後鏈輪250F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齒數係13。
第七後鏈輪250G具有一第七齒數(一第一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七齒數小於或等於10。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七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
除一後鏈輪總成350之一構形之外,採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為此,在第四實施例中,將詳細描述後鏈輪總成350且將省略其他構形之說明。本文中所省略之構形遵從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構形的構形具有相同元件符號。
如圖2及圖7中所展示,後鏈輪總成350經構形以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上。後鏈輪總成350具有一旋轉中心軸。該旋轉中心軸對應於後輪轂軸35或後輪轂軸35之一軸心C。
後鏈輪總成350附接至一第一管狀構件41及一第二管狀構件43。後鏈輪總成350具有複數個後鏈輪350A至350L。
例如,後鏈輪總成350具有一第一後鏈輪總成351及一第二後鏈輪總成352。
第一後鏈輪總成351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第一後鏈輪總成351具有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九後鏈輪350I。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九後鏈輪350I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一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350A安置於一後輪轂殼37之側處之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九後鏈輪350I藉由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栓槽耦合的栓槽
耦合而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二後鏈輪總成352附接至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第二後鏈輪總成352具有第十後鏈輪350J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第十後鏈輪350J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第十後鏈輪350J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九後鏈輪350I。第十一後鏈輪350K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十後鏈輪350J。第十二後鏈輪350L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於與第一後鏈輪350A相距最遠之位置處相鄰於第十一後鏈輪350K。
第一後鏈輪350A係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第二後鏈輪350B至第十一後鏈輪350K係至少5個額外鏈輪及至少8個額外後鏈輪之一實例。第十二後鏈輪350L係一第一鏈輪之一實例。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佈局。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依英文字母順序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上。
明確言之,第二後鏈輪350B至第十一後鏈輪350K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350A與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間。第二後鏈輪3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350A與第三後鏈輪350C之間。第三後鏈輪3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350B與第四後鏈輪350D之間。第四後鏈輪3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350C與第五後鏈輪350E之間。第五後鏈輪3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350D與第六後鏈輪350F之間。
第六後鏈輪3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350E與第七後鏈輪350G之間。第七後鏈輪350G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六後鏈輪350F與第八後鏈輪350H之間。第八後鏈輪350H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
第七後鏈輪350G與第九後鏈輪350I之間。第九後鏈輪350I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八後鏈輪350H與第十後鏈輪350J之間。第十後鏈輪350J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九後鏈輪350I與第十一後鏈輪350K之間。第十一後鏈輪350K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十後鏈輪350J與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間。
換言之,第二後鏈輪3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350A(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一後鏈輪3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三後鏈輪3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3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後鏈輪3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四後鏈輪3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3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九後鏈輪3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五後鏈輪3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3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八後鏈輪3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之間。
第六後鏈輪350F(一第十二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3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七後鏈輪350G(一第十一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七後鏈輪350G(一第十一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3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八後鏈輪3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八後鏈輪3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3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九後鏈輪3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九後鏈輪3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3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後鏈輪3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十後鏈輪3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3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一後鏈輪3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十一後鏈輪3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
第一後鏈輪350A(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二後鏈輪350L(一第一鏈輪之一實例)之間。
最後,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一構形。在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中,第一後鏈輪350A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大。依第二後鏈輪350B至第十一後鏈輪350K之順序逐漸減小第二後鏈輪350B至第十一後鏈輪350K之齒根圓直徑。在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中,第十二鏈輪350L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小。
第一後鏈輪350A較佳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354。例如,第一後鏈輪350A包含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354。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354設置於第一後鏈輪350A之外周邊部分上。兩個變速輔助突出部354(在一圓周方向上)依一預定間距安置於後輪轂軸35周圍。
第一後鏈輪350A至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各者之軸向厚度T4係1.6mm。軸向相鄰後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L4係2.2mm。第一後鏈輪350A與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間之總軸向長度TL4係43.4mm。總軸向長度TL4表示第二後鏈輪350B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一後鏈輪350A之一表面與第十一後鏈輪350K之一相對側上之第十二後鏈輪350L之一表面之間之一距離。
第一後鏈輪350A具有一第一齒數(一第二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一齒數大於或等於44。在該實施例中,例如,高第一齒數係50,其係最大齒數。
第二後鏈輪350B具有一第二齒數。該第二齒數係44。第三後鏈輪350C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係38。第四後鏈輪350D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齒數係33。第五後鏈輪350E具有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齒數係28。第六後鏈輪350F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齒數係24。第七後鏈輪350G具有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齒數係21。第八後鏈輪350H
具有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齒數係18。第九後鏈輪350I具有一第九齒數。該第九齒數係16。第十後鏈輪350J具有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齒數係14。第十一後鏈輪350K具有一第十一齒數。該第十一齒數係12。
第十二後鏈輪350L具有一第十二齒數(一第一齒數之一實例)。該第十二齒數小於或等於10。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十二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
除一後鏈輪總成450之一構形之外,採用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自行車之一構形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為此,在第五實施例中,將詳細描述後鏈輪總成450且將省略其他構形之說明。本文中所省略之構形遵從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構形。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構形的構形具有相同元件符號。
如圖2及圖8中所展示,後鏈輪總成450經構形以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上。後鏈輪總成450具有一旋轉中心軸。該旋轉中心軸對應於後輪轂軸35或後輪轂軸35之一軸心C。
後鏈輪總成450附接至一第一管狀構件41及一第二管狀構件43。後鏈輪總成450具有複數個後鏈輪450A至450L。
例如,後鏈輪總成450具有一第一後鏈輪總成451及一第二後鏈輪總成452。
第一後鏈輪總成451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第一本體部分41a)。第一後鏈輪總成451具有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九後鏈輪450I。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九後鏈輪450I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一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450A安置於一後輪轂殼37之側處之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九後鏈輪450I藉由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栓槽耦合的栓槽耦合而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之外周邊部分上。
第二後鏈輪總成452附接至第二管狀構件43(第二本體部分43a)。第二後鏈輪總成452具有第十後鏈輪450J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第十後鏈輪450J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第十後鏈輪450J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九後鏈輪450I。第十一後鏈輪450K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相鄰於第十後鏈輪450J。第十二後鏈輪450L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之外周邊部分上以在軸向方向上於與第一後鏈輪450A相距最遠之位置處相鄰於第十一後鏈輪450K。
第一後鏈輪450A係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第二後鏈輪450B至第十一後鏈輪450K係至少5個額外鏈輪及至少8個額外後鏈輪之一實例。第十二後鏈輪450L係一第一鏈輪之一實例。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佈局。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依英文字母順序配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上。
明確言之,第二後鏈輪450B至第十一後鏈輪450K在平行於後輪轂軸35之軸心C之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450A與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間。第二後鏈輪450B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450A與第三後鏈輪450C之間。第三後鏈輪450C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450B與第四後鏈輪450D之間。第四後鏈輪450D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450C與第五後鏈輪450E之間。第五後鏈輪450E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450D與第六後鏈輪450F之間。
第六後鏈輪450F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450E與第七後鏈輪450G之間。第七後鏈輪450G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六後鏈輪450F與第八後鏈輪450H之間。第八後鏈輪450H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七後鏈輪450G與第九後鏈輪450I之間。第九後鏈輪450I在軸向方向
上定位於第八後鏈輪450H與第十後鏈輪450J之間。第十後鏈輪450J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九後鏈輪450I與第十一後鏈輪450K之間。第十一後鏈輪450K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十後鏈輪450J與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間。
換言之,第二後鏈輪4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450A(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一後鏈輪4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三後鏈輪4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4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後鏈輪4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四後鏈輪4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4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九後鏈輪4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五後鏈輪4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4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八後鏈輪4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之間。
第六後鏈輪450F(一第十二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4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七後鏈輪450G(一第十一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七後鏈輪450G(一第十一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五後鏈輪450E(一第十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八後鏈輪4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八後鏈輪450H(一第九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四後鏈輪450D(一第八鏈輪之一實例)與第九後鏈輪4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九後鏈輪450I(一第七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三後鏈輪450C(一第六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後鏈輪4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十後鏈輪450J(一第五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二後鏈輪450B(一第四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一後鏈輪4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之間。第十一後鏈輪450K(一第三鏈輪之一實例)在軸向方向上定位於第一後鏈輪450A(一第二鏈輪之一實例)與第十二後鏈輪450L(一第一
鏈輪之一實例)之間。
最後,將詳細描述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一構形。在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中,第一後鏈輪450A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大。依第二後鏈輪450B至第十一後鏈輪450K之順序逐漸減小第二後鏈輪450B至第十一後鏈輪450K之齒根圓直徑。在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中,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一齒根圓直徑最小。
第一後鏈輪450A較佳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圖中未展示)。例如,第一後鏈輪450A可包含6個變速輔助突出部。該6個變速輔助突出部設置於第一後鏈輪450A之外周邊部分上。該6個變速輔助突出部(在一圓周方向上)依一預定間距安置於後輪轂軸35周圍。
第一後鏈輪450A至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各者之軸向厚度T4係1.6mm。軸向相鄰後鏈輪之間之各間隔之軸向長度L4係2.2mm。第一後鏈輪450A與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間之總軸向長度TL4係43.4mm。總軸向長度TL4表示第二後鏈輪450B之一相對側上之第一後鏈輪450A之一表面與第十一後鏈輪450K之一相對側上之第十二後鏈輪450L之一表面之間之一距離。
第一後鏈輪450A具有一第一齒數(一第二齒數之一實例)。該第一齒數大於或等於48。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一齒數係48,其係最大齒數。
第二後鏈輪450B具有一第二齒數。該第二齒數係42。第三後鏈輪450C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係36。第四後鏈輪450D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齒數係32。第五後鏈輪450E具有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齒數係28。第六後鏈輪450F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齒數係24。第七後鏈輪450G具有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齒數係21。第八後鏈輪450H具有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齒數係18。第九後鏈輪450I具有一第九齒
數。該第九齒數係16。第十後鏈輪450J具有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齒數係14。第十一後鏈輪450K具有一第十一齒數。該第十一齒數係12。
第十二後鏈輪450L具有一第十二齒數(一第一齒數之一實例)。該第十二齒數小於或等於10。在該實施例中,例如,該第十二齒數係10,其係最小齒數。
(a)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已給出針對將本發明應用於一公路型自行車之情況之實例的描述。作為此之替代,可將本發明應用於一山地自行車及/或一城市自行車等等。
(b)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已給出針對將複數個後鏈輪附接至第一管狀構件41且將一個、兩個或三個後鏈輪安置於第二管狀構件43中之情況之實例的描述。安置於第一管狀構件41及第二管狀構件43中之後鏈輪之數目不受限於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而是可視情況來設定。
(c)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第二管狀構件43設置成與第一管狀構件41分離。作為此之替代,第二管狀構件43可與第一管狀構件41一體成型。
(d)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已給出針對前鏈輪總成27b具有兩個前鏈輪之情況之實例的描述。前鏈輪之數目不受限於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而是可視情況來設定,諸如一個鏈輪或三個鏈輪。
(e)儘管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所繪示之第一鏈輪50A、150A、250A、350A及450A分別包含變速輔助突出部54、154、254、354,然在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中可自第一鏈輪省略變速輔助突出部,此係因為與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相比,第一齒數與相鄰鏈輪之齒數之間之差值不是太大。根據需要,亦可自第一
鏈輪150A及250A省略變速輔助突出部154及254。
(f)儘管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僅將變速輔助突出部54、154、254、354提供至第一鏈輪50A、150A、250A及350A,然根據需要,亦可將此一變速輔助突出部54、154、254、354提供至其他鏈輪。
50A至50K‧‧‧第一後鏈輪至第十一後鏈輪
51‧‧‧第一後鏈輪總成
52‧‧‧第二後鏈輪總成
53‧‧‧第一孔部分
53a‧‧‧第三栓槽
54‧‧‧變速輔助突出部
55‧‧‧第二孔部分
55a‧‧‧第四栓槽
C‧‧‧軸心
L1‧‧‧軸向長度
T1‧‧‧軸向厚度
TL1‧‧‧總軸向長度
Claims (15)
-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之傳動部分,其包括:一曲柄總成;一前鏈輪總成,包括數量為一個或兩個的前鏈輪;一後輪轂總成;及一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其具有一旋轉中心軸且經構形以安裝於一自行車輪轂總成上,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其具有小於或等於10之一總第一齒數;及一第二鏈輪,其具有大於或等於44之一總第二齒數。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後輪轂總成具有一後輪轂軸、一後輪轂殼、一第一管狀構件及一第二管狀構件,該第二管狀構件係一安裝轉接器。
- 如請求項2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第一管狀構件具有一第一本體部分;該第二管狀構件具有一第二本體部分;及該第二本體部分之一外徑小於該第一本體部分之一外徑。
- 如請求項2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第二管狀構件具有一耦合部分。
- 如請求項4之傳動部分,其中該耦合部分係耦合至該第一本體部分。
- 如請求項2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第一管狀構件具有複數個第一栓槽,該第一栓槽係與該第一本體部分一體成型;及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係安裝至該第一栓槽。
- 如請求項2之傳動部分,其中 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係安裝至該第一管狀構件及該第二管狀構件。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曲柄總成具有一右曲柄臂及一左曲柄臂;該前鏈輪總成,其附接至該右曲柄臂;及該前鏈輪之數量為一。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總第一齒數係10,其係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之最小齒數;且該總第二齒數係50,其係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之最大齒數。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之該第二鏈輪包含至少一變速輔助突出部。
- 如請求項10之傳動部分,其中當一後變速器使一鏈條移動至該第二鏈輪時,該變速輔助突出部在該第二鏈輪之鏈輪齒合之前卡掣鏈條。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之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經由一安裝轉接器而安裝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齒數大於或等於50。
- 如請求項1之傳動部分,其中該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鏈輪,其具有為12之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鏈輪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 輪之間;一第四鏈輪,其具有一第四齒數,該第四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二鏈輪與該第三鏈輪之間;一第五鏈輪,其具有為14之一第五齒數,該第五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三鏈輪與該第四鏈輪之間;一第六鏈輪,其具有一第六齒數,該第六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四鏈輪與該第五鏈輪之間;一第七鏈輪,其具有為16之一第七齒數,該第七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五鏈輪與該第六鏈輪之間;一第八鏈輪,其具有一第八齒數,該第八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六鏈輪與該第七鏈輪之間;一第九鏈輪,其具有為18之一第九齒數,該第九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七鏈輪與該第八鏈輪之間;一第十鏈輪,其具有為28之一第十齒數,該第十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八鏈輪與該第九鏈輪之間;一第十一鏈輪,其具有為21之一第十一齒數,該第十一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九鏈輪與該第十鏈輪之間;及一第十二鏈輪,其具有為24之一第十二齒數,該第十二鏈輪在該軸向方向上定位於該第十鏈輪與該第十一鏈輪之間;且其中總鏈輪數係12。
- 如請求項14之傳動部分,其中該第四齒數為42;該第六齒數為36;及該第八齒數為3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018568.0 | 2014-12-15 | ||
DE102014018568 | 2014-12-15 | ||
DE102015008454.2 | 2015-07-01 | ||
DE102015008454.2A DE102015008454A1 (de) | 2014-12-15 | 2015-07-01 |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6288A TW201716288A (zh) | 2017-05-16 |
TWI684550B true TWI684550B (zh) | 2020-02-11 |
Family
ID=5608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9985A TWI629211B (zh) | 2014-12-15 | 2015-11-30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TW105139508A TWI684550B (zh) | 2014-12-15 | 2015-11-30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TW107136598A TWI698372B (zh) | 2014-12-15 | 2015-11-30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9985A TWI629211B (zh) | 2014-12-15 | 2015-11-30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6598A TWI698372B (zh) | 2014-12-15 | 2015-11-30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059400B2 (zh) |
CN (3) | CN107031787B (zh) |
DE (2) | DE102015008454A1 (zh) |
TW (3) | TWI6292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20192B2 (en) | 2009-04-29 | 2014-09-02 | Race Face Prerformance Products Inc. | Bicycle crank arm and insert therefore |
DE102015008454A1 (de) * | 2014-12-15 | 2016-06-16 | Shimano Inc. |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
US9403578B1 (en) * | 2015-02-05 | 2016-08-0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DE102015205736B4 (de) | 2015-03-30 | 2024-05-1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Fahrrad-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
US10900547B2 (en) * | 2015-03-30 | 2021-01-2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and tool |
DE102015017526B4 (de) | 2015-03-30 | 2024-09-05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Fahrrad-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
DE102015210503A1 (de) | 2015-06-09 | 2016-12-15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insbesondere ein Pedelec |
US10703441B2 (en) * | 2015-07-03 | 2020-07-07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
US10562588B2 (en) | 2015-09-01 | 2020-02-18 | The Hive Global, Inc | Bicycle cassette with locking connection |
ITUB20154794A1 (it) * | 2015-11-06 | 2017-05-06 | Campagnolo Srl | Catena per bicicletta e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comprendente tale catena |
US10005520B2 (en) * | 2016-02-12 | 2018-06-26 | Shimano Inc. | Bicycle driving system and a multip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hereof |
US10549816B2 (en) | 2016-02-26 | 2020-02-04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WO2017165226A1 (en) | 2016-03-24 | 2017-09-28 | The Hive Global, Inc. | Bicycle crank with spindle attachment structure |
CN107380340B (zh) | 2016-04-11 | 2021-01-01 | 福克斯制造有限公司 | 自行车前链轮 |
DE102016012229A1 (de) * | 2016-10-13 | 2018-04-19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 mit einer solchen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
US10093389B2 (en) * | 2016-11-16 | 2018-10-09 | Shimano Inc. | Bicycle front sprocket, bicycle crank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DE102016015433A1 (de) * | 2016-12-23 | 2018-06-28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 mit einer solchen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
US11161568B2 (en) * | 2017-01-05 | 2021-11-02 | Shimano Inc. | Rear derailleur |
US20180194431A1 (en) | 2017-01-06 | 2018-07-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sprocket assembly,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drive train of bicycle |
US10618597B2 (en) | 2017-02-17 | 2020-04-14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11364971B2 (en) * | 2017-07-31 | 2022-06-2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DE102018203025A1 (de) * | 2017-03-03 | 2018-09-06 | Shimano Inc. | Fahrrad-Kettenrad-Baueinheit und Fahrrad-Antriebsstrang |
US10309515B2 (en) | 2017-04-17 | 2019-06-04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
US11014628B2 (en) | 2017-04-28 | 2021-05-25 | Fox Factory, Inc. | Cinch direct mount 2X ring system |
US10919339B2 (en) * | 2017-05-22 | 2021-02-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hub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assembly |
US10752320B2 (en) | 2017-09-22 | 2020-08-25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hub assembly |
US11059541B2 (en) | 2017-05-30 | 2021-07-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hub assembly |
US11332213B2 (en) | 2017-05-30 | 2022-05-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US11179967B2 (en) | 2017-05-30 | 2021-11-23 | Shimano Inc. | Bicycle hub assembly |
US10946931B2 (en) * | 2017-09-22 | 2021-03-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
US11220309B2 (en) | 2017-05-30 | 2022-01-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WO2019040340A1 (en) * | 2017-08-21 | 2019-02-28 | The Hive Global, Inc. | BICYCLE CASSETTE COMPRISING A CLAMP CONNECTION |
JP2019177797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
NL2021891B1 (en) * | 2018-10-26 | 2020-05-13 | Advancing Tech B V | Transmission system |
US11008065B2 (en) | 2018-11-07 | 2021-05-1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
US11359709B2 (en) * | 2018-12-18 | 2022-06-14 | Fox Factory, Inc. | Chainring |
US11661138B2 (en) * | 2019-01-07 | 2023-05-30 | Shimano Inc. | Drive train and sprocket arrangemen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
TWI821507B (zh) * | 2019-01-29 | 2023-11-11 |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 具有增大躍變的後變速盤 |
US11680633B2 (en) | 2019-02-08 | 2023-06-20 | Fox Factory, Inc. | Chainring |
IT201900013287A1 (it) * | 2019-07-30 | 2021-01-30 | Campagnolo Srl | Adattatore per un corpo porta-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
IT201900013341A1 (it) * | 2019-07-30 | 2021-01-30 | Campagnolo Srl |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
TWI839545B (zh) | 2019-07-30 | 2024-04-21 |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 用於自行車後輪的變速盤和子組件 |
US11465710B2 (en) * | 2019-12-10 | 2022-10-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WO2021178457A1 (en) * | 2020-03-03 | 2021-09-10 | Nelson William W | Kits to convert single-speed bicycles to multi-speed bicycles |
US11932351B2 (en) | 2020-07-17 | 2024-03-19 | The Hive Global, Inc. | Conical bicycle cassette sprocket structure |
DE102020005373A1 (de) * | 2020-09-01 | 2022-03-03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und Hinterradbaugruppe |
EP3960606A1 (de) * | 2020-09-01 | 2022-03-02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ritzel-baugruppe und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mit kettenschaltung |
US12030586B2 (en) | 2021-07-12 | 2024-07-09 | The Hive Global, Inc. | Seal for bicycle crank with differential chainring mo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1063A (en) * | 1977-03-04 | 1978-09-05 | Thex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 Belt enrailer and derailer |
US4198876A (en) * | 1977-11-14 | 1980-04-2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4960402A (en) * | 1989-09-27 | 1990-10-02 | Klein Bicycle Corporation | Anti-chain wrap device for bicycles |
TWI337965B (zh) * | 2007-02-07 | 2011-03-01 | Shimano K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3249A (en) | 1969-08-21 | 1971-06-08 | Milton Morse | Chain shifting means for derailleur speed changing devices |
US3748916A (en) | 1971-06-03 | 1973-07-31 | M Morse | Chain shifting means for derailleur speed changing devices |
JPH05112278A (ja) * | 1991-10-21 | 1993-05-07 | Shimano Inc |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ツト装置 |
CN1186751A (zh) * | 1996-10-02 | 1998-07-08 | 岛野(新)私人有限公司 | 适合于把链轮固定在外圈上的多级链轮装置 |
US5954604A (en) * | 1996-11-21 | 1999-09-21 | Shimano, Inc. |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7011592B2 (en) * | 2002-03-08 | 2006-03-14 | Shimano, Inc. |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EP1354792A1 (en) * | 2002-04-18 | 2003-10-22 | Campagnolo S.R.L. |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speed change |
US6866604B2 (en) * | 2003-01-17 | 2005-03-15 | Shimano, Inc. |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
US8226511B2 (en) * | 2005-01-08 | 2012-07-24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tooth with a shift assist radius greater than a reference tooth radius |
ITMI20071660A1 (it) * | 2007-08-09 | 2009-02-10 | Campagnolo Srl |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di una bicicletta |
ITMI20071658A1 (it) * | 2007-08-09 | 2009-02-10 | Campagnolo Srl | Modulo di pignoni per una bicicletta e pacco pignoni comprendente tale modulo |
US9376165B2 (en) * | 2009-10-16 | 2016-06-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DE102010053597B4 (de) * | 2010-12-07 | 2021-12-02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
TWM466071U (zh) * | 2013-04-18 | 2013-11-21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鏈輪安裝構件以及具備該鏈輪安裝構件之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
DE102015008454A1 (de) * | 2014-12-15 | 2016-06-16 | Shimano Inc. |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
DE102015205736B4 (de) * | 2015-03-30 | 2024-05-1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Fahrrad-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
US9926038B2 (en) * | 2015-07-28 | 2018-03-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bicycle rear sprocket, and bicycle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
US10005520B2 (en) * | 2016-02-12 | 2018-06-26 | Shimano Inc. | Bicycle driving system and a multip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hereof |
-
2015
- 2015-07-01 DE DE102015008454.2A patent/DE102015008454A1/de active Pending
- 2015-07-01 DE DE202015009220.9U patent/DE202015009220U1/de active Active
- 2015-11-17 US US14/943,303 patent/US100594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30 TW TW104139985A patent/TWI629211B/zh active
- 2015-11-30 TW TW105139508A patent/TWI684550B/zh active
- 2015-11-30 TW TW107136598A patent/TWI698372B/zh active
- 2015-12-15 CN CN201611080287.9A patent/CN107031787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15 CN CN201611080286.4A patent/CN106926968A/zh active Pending
- 2015-12-15 CN CN201510933408.9A patent/CN10569154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14 US US16/008,884 patent/US111802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1063A (en) * | 1977-03-04 | 1978-09-05 | Thex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 Belt enrailer and derailer |
US4198876A (en) * | 1977-11-14 | 1980-04-2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4960402A (en) * | 1989-09-27 | 1990-10-02 | Klein Bicycle Corporation | Anti-chain wrap device for bicycles |
TWI337965B (zh) * | 2007-02-07 | 2011-03-01 | Shimano K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1543A (zh) | 2016-06-22 |
US20160167737A1 (en) | 2016-06-16 |
TW201620777A (zh) | 2016-06-16 |
US10059400B2 (en) | 2018-08-28 |
CN107031787B (zh) | 2020-02-07 |
DE102015008454A1 (de) | 2016-06-16 |
CN107031787A (zh) | 2017-08-11 |
CN106926968A (zh) | 2017-07-07 |
US11180217B2 (en) | 2021-11-23 |
CN105691543B (zh) | 2019-12-03 |
TWI629211B (zh) | 2018-07-11 |
TWI698372B (zh) | 2020-07-11 |
US20180290711A1 (en) | 2018-10-11 |
DE202015009220U1 (de) | 2016-12-08 |
TW201917061A (zh) | 2019-05-01 |
TW201716288A (zh) | 2017-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4550B (zh) | 多重自行車鏈輪總成 | |
EP1213158B1 (en) | Bicycle hub | |
JP3623774B2 (ja) | 自転車ハブ | |
US6488603B2 (en) | Freewheel for a bicycle | |
TWI461330B (zh) | 腳踏車鏈輪支撐總成 | |
US7351171B2 (en) | Bicycle hub outer and bicycle hub | |
TW550195B (en) | Bicycle hub with spacer and detachable freewheel | |
EP1342657B1 (en) |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
US20020067069A1 (en) | Bicycle hub with threaded spacer and detachable freewheel | |
US20070049436A1 (en) | Bicycle sprocket apparatus with reinforcement between sprockets | |
EP3109062A1 (en) | Assembly of hub and freewheel | |
US10625814B2 (en) | Bicycle crank assembly | |
US8590423B2 (en) | Crankarm and crankset comprising same | |
TWI554413B (zh) | Combination of hub and flywheel | |
US11208171B2 (en) | Driv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
US20140360314A1 (en) | Crankset and bottom bracket assembly | |
KR101021979B1 (ko) | 구동축용 허브, 이를 구비한 자전거 및 바퀴의 구동방법 | |
EP2055623A1 (en) | Dual-mode tricycle | |
EP1362781A1 (en) | Bicycle | |
US20090127817A1 (en) | Dual-Mode Tricycle | |
DE102022103306A1 (de) | Nabe für ein mit muskelkraft angetriebenes fahrzeug | |
TWM526980U (zh) | 自行車用內裝變速輪轂 | |
JP2009083786A (ja) | 操作レバーの調整機構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