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045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4045B
TWI684045B TW107144148A TW107144148A TWI684045B TW I684045 B TWI684045 B TW I684045B TW 107144148 A TW107144148 A TW 107144148A TW 107144148 A TW107144148 A TW 107144148A TW I684045 B TWI684045 B TW I6840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s
signal
power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2438A (zh
Inventor
奚鵬博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4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404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491563.8A priority patent/CN11016487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0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24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6Arrangements of power or ground b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66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92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means connecting the protective devices, e.g. ESD b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多個接墊、多條電源線、多條訊號線、多個靜電防護元件以及多個分流元件。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區。基板包括設於顯示區內的多個顯示單元。這些接墊包括多個電源接墊以及多個訊號接墊。這些靜電防護元件設置於顯示區內,且這些顯示單元與這些接墊電性連接。這些分流元件設置於顯示區內。在這些分流元件中,最靠近這些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與電源接墊之間藉由旁通路徑與對應的電源接墊連通,且旁通路徑繞過至少一顯示單元。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當顯示裝置融入大眾生活後,消費者已習慣顯示裝置所帶來的便利性,因此顯示裝置已經大幅地應用於各領域中。隨著人們對於顯示品質要求提高,顯示裝置內設有的電子元件密度也隨之提升,走線區會因設置於其兩旁的電子元件所佔有的面積越來越小,走線寬度也隨之限縮。但,限縮走線寬度同時也限制了其電流承載能力。
並且,隨著顯示裝置尺寸的加大,走線也會隨之拉長,加上走線寬度限縮的趨勢這兩大因素使得內阻效應更為明顯。走線會隨著內阻效應而產生不可忽略的壓差,導致電路內的電流不穩定,進而影響顯示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良好的電流承載能力以及較低的內阻效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多個接墊、多條電源線、多條訊號線、多個靜電防護元件以及多個分流元件。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區。基板包括多個顯示單元,且這些顯示單元設置於顯示區內。這些接墊設置於基板的側邊。這些接墊包括多個電源接墊以及多個訊號接墊。各電源接墊藉由一電源線電性連接於對應的顯示單元。各訊號接墊藉由一訊號線電性連接於對應的顯示單元。這些靜電防護元件設置於顯示區內,且這些顯示單元與這些接墊電性連接。靜電防護元件用以提供靜電宣洩路徑。這些分流元件設置於顯示區內。在這些分流元件中,最靠近這些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與電源接墊之間藉由旁通路徑與對應的電源接墊連通,且旁通路徑繞過至少一顯示單元。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電源接墊可由旁通路徑先傳遞電流至最靠近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最靠近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再進行分流並藉由電源線將電流傳遞至其鄰近的顯示單元與其他的分流元件,以提供電流給整個顯示區內的這些顯示單元。由於旁通路徑繞過顯示單元,因此旁通路徑的走線寬度可設計的較寛,其電流承載能力較佳,且電阻較低,可有效地降低顯示裝置內的內阻效應。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求方便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架構,顯示裝置可處於在方向D1、D2、D3所建構的一三維空間中。方向D1、D2、D3兩兩互為垂直。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顯示裝置的側視圖。
請先參照圖1,巨觀來說,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具有顯示區DR。顯示區DR為顯示裝置100中用以顯示影像畫面的區域。請參照圖2,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具有彼此相對的顯示側DS與背側BS。使用者可位於顯示側DS以觀賞顯示區DR所顯示的影像畫面。背對於顯示側DS的一側為背側BS。
圖3為圖1中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3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圖3中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電路圖。
請參照圖3至圖6,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包括基板110、閘極驅動電路120、資料驅動電路130、電源供應器140、多個接墊150、多條電源線PSL、多條訊號線SL、多個靜電防護元件ESD與多個分流元件DE。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上述各元件與其具有的功用。
請參照圖3、圖4與圖5,基板110為由多個半導體疊層所構成的半導體基板,且例如是畫素陣列基板(Pixel array substrate)。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10例如是薄膜電晶體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TFT substrate),但不以此為限。基板110包括多個顯示單元DU。這些顯示單元DU例如是以矩陣的方式排列於顯示區DR內,且用以於顯示區DR內顯示出影像畫面。各顯示單元DU包括至少一子畫素PX。於本實施例中,子畫素PIX的數量以一個為例,於其他的實施例中,子畫素PX的數量亦可以是多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5,閘極驅動電路120與資料驅動電路130依據影像資料來分別提供閘極訊號與資料訊號以驅動這些顯示單元DU而顯示影像畫面。
請參照圖4,電源供應器140為用以提供電源的電子元件。
請參照圖3、圖4與圖5,這些接墊150設置於基板110的側邊SE,且依據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多個電源接墊152與多個訊號接墊154(於圖3中以不同方式標示)。於本實施例中,電源接墊152係指與電源傳輸有關的接墊,而訊號接墊154係指與訊號傳輸有關的接墊。於本實施例中,依據傳輸的訊號不同,這些訊號接墊154又可分為多個第一訊號接墊154a與多個第二訊號接墊154b,這些第一訊號接墊124a設置於基板110的側邊SE,而這些第二訊號接墊154b則設置基板110的另一側邊(示於圖5)。這些第一訊號接墊154a傳輸的訊號不同於這些第二訊號接墊154b傳輸的訊號。詳細來說,資料驅動電路130與這些第一訊號接墊154a電性連接,這些第一訊號接墊154a所傳輸的訊號為資料訊號。另一方面,閘極驅動電路120與這些第二訊號接墊154b電性連接,這些第二訊號接墊154b所傳輸的訊號為閘極訊號。換言之,各第一訊號接墊154a作為資料接墊,且各第二訊號接墊154b作為閘極接墊。
請參照圖3,各電源線PSL係為用以連接各電源接墊152與顯示單元DU的連接線。這些電源線PSL(以兩條示意)大致上在方向D2上延伸。
請參照圖3,各訊號線SL係為用以連接一訊號接墊154與對應的顯示單元DU的連接線。詳細來說,這些訊號線SL依據傳輸的訊號不同而分為多條第一訊號線SL1與多條第二訊號線SL2。這些第一訊號線SL1大致上在方向D2上延伸。這些第二訊號線SL2大致上在方向D1上延伸。於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訊號線SL1例如是用以傳遞閘極訊號,這些第二訊號線SL2例如是用以傳遞資料訊號,但不以此為限。各第一訊號接墊154a與對應的第一訊號線SL1電性連接。各第二訊號接墊154b與對應的第二訊號線SL2電性連接。第一訊號線SL1的延伸方向不同於第二訊號線SL2的延伸方向,且例如是彼此互為垂直。
靜電防護元件ESD係用以提供靜電宣洩路徑的電子元件。靜電防護元件ESD可以是多個薄膜電晶體T(Transistor thin film, TFT)、多個二極體(Diode)、多個電阻、多個電容元件或上述多種元件的電子元件的組合。請參照圖4、圖5與圖6,於本實施例中,靜電防護元件ESD包括多個薄膜電晶體T。
分流元件DE係指在三維空間內將電流以不同方向進行分流的導電分流結構。於本實施例中,分流元件140為導電貫孔。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介紹顯示裝置100剖面的具體架構。
圖4示出的是如圖3中電源接墊152至子畫素PX之間的剖面。圖5示出的是如圖3中訊號接墊154至子畫素PX之間的剖面。圖4與圖5的剖面大體上類似,但仍有些許差異。
首先,先介紹圖4與圖5相似之處。
請參照圖4與圖5,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10更包括基材SB、多層金屬層M以及多層絕緣層I。基材SB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第一表面S1朝向顯示側DS。第二表面S2朝向背側BS。這些金屬層M例如包括第一至第三金屬層M1~M3。這些絕緣層I例如包括第一至第五絕緣層I1~I5。這些金屬層M與這些絕緣層I依序堆疊於基材SB的第一表面S1上,且這些絕緣層I例如分別設有對應的貫孔,以使對應的金屬層M灌入於貫孔中而於基板110內形成多個導電貫孔(未示出),以使電流能於層與層之間流動。
請再參照圖4與圖5,子畫素PX包括微型發光元件E、開關元件(未示出於圖4與圖5)以及驅動元件T D。於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元件E例如是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其包括磊晶層EPL以及與磊晶層EPL電性連接的第一、第二電極E1、E2。驅動元件T D包括閘極G D、通道層C D、源極S D與汲極D D。另一方面,靜電防護元件ESD的薄膜電晶體T埋設於基板110內。薄膜電晶體T包括閘極G T、通道層C T、源極S T與汲極D T。第一金屬層M1貫穿第一、第二絕緣層I1、I2,並作為驅動元件T D與薄膜電晶體T的閘極G T、源極S T與汲極D T。第二、第三金屬層M2、M3分別灌入於第三至第五絕緣層I3~I5之間的貫孔而形成在微型發光元件E與驅動元件T D之間的多個導電貫孔。此外,於金屬層M3與第一、第二電極E1、E2之間可增設透明導電層TCO,以助於導電。
接著,說明圖4與圖5之間的差異。
在圖4中,第二金屬層M2分為兩方向延伸。第二金屬層M2的一部分大體上沿著方向D2延伸,並貫穿局部的第三絕緣層I3後形成分流元件DE(導電貫孔)並再延伸至基板110的側邊SE處。在基板110的側邊SE處,第一金屬層M1與電源接墊152分設於第二金屬層M2的兩側,第二金屬層M2與第一金屬層M1與電源接墊152兩者形成電接觸。另一方面,在圖4中,第二金屬層M2的另一部分沿方向D3的反方向貫穿局部的第三絕緣層I3後與薄膜電晶體T的源極S T形成電接觸。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謂的「元件A與元件B之間形成電接觸」係指元件A與元件B電性連接,且互相接觸之意。
此外,電源接墊152可藉由側導線SW以與設置於第二表面S2的電源供應器140電性連接。並且,側導線SW與電源接墊152之間可設有透明導電層TCO,以助於導電。
圖5大致類似於圖4,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二金屬層M2並未與薄膜電晶體T的源極S T形成電接觸。並且,訊號接墊154(第一訊號接墊154a或第二訊號接墊154b)亦可藉由類似於圖4的側導線SW以與設置於第二表面S2的閘極驅動電路120或資料驅動電路130電性連接。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大致介紹顯示裝置100中的走線佈局方式。
請參照圖3,這些第一訊號線SL1與這些第二訊號線SL2於基板110上交錯設置。每一個顯示單元DU藉由對應的第一訊號線SL1與對應的第一訊號接墊154a電性連接,且藉由對應的第二訊號線SL2與對應的第二訊號接墊154b電性連接。因此,閘極驅動電路120與資料驅動電路130可分別傳送閘極訊號與資料訊號來驅動這些顯示單元DU以顯示影像畫面。應注意的是,為求清楚繪示,在兩電源線PSL之間的各顯示單元DU亦有第一、第二訊號線SL1、SL2連接,但於圖3省略示出在任二電源接墊152之間的訊號線SL。
請再參照圖3,在這些分流元件DE中,最靠近這些電源接墊152的分流元件DE’藉由一旁通路徑BPL與對應的電源接墊152連通。此旁通路徑BPL繞過至少一顯示單元DU。更具體來說,旁通路徑BPL的至少一部分的一側設有顯示單元DU,而此部分的另一側則不設有顯示單元DU。
承上述,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中,電源接墊152可由旁通路徑BPL先傳遞電流至最靠近電源接墊152的分流元件DE’,分流元件DE’再進行分流並藉由電源線PSL將電流傳遞至其鄰近的顯示單元DU與其他的分流元件DE,以提供電流給整個顯示區DR內的這些顯示單元DU。由於旁通路徑BPL繞過顯示單元DU,因此旁通路徑BPL的走線寬度可設計的較寛,其電流承載能力較佳,且電阻較低,可有效地降低顯示裝置100內的內阻效應。
接著,介紹顯示裝置100中的電路佈局方式。
於本實施例中,靜電防護元件ESD包括多個薄膜電晶體T,且例如是包括第一至第六薄膜電晶體T1~T6。為求簡要示意,於圖6中,藉由圖式中之連接方式,當靜電脈衝電流(ESD pulse)傳入時,這些薄膜電晶體T就會如同產生二p-n接面的二極體元件(p-n junction diode elements)的功效。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所稱的薄膜電晶體T的正端與負端係指薄膜電晶體T等效於二極體後,二極體所具有的正端與負端。
具體來說,第二薄膜電晶體T2、第三薄膜電晶體T3與第五薄膜電晶體T5的多個負端電性連接於第一電位ESD_V H。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三薄膜電晶體T3與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多個正端電性連接於第二電位ESD_V L。第二電位ESD_V L低於第一電位ESD_V H。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正端與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一負端電性連接於一訊號線SL(例如是第一訊號線SL1)。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一負端與第五薄膜電晶體T5的一正端電性連接於一電源線PSL。
當一靜電脈衝電流I esd被突然地施加於第一訊號線SL1時,靜電脈衝電流I esd依序經過第二薄膜電晶體T2、具有第一電位ESD_V H的一走線,並使第三薄膜電晶體T3崩潰(Breakdown)、具有第二電位ESD_V L的另一走線、經過第四薄膜電晶體T4。接著再經由電源線PSL傳遞至電容Cs。據此,靜電防護元件ESD可防止靜電損傷顯示裝置100內其他的電子元件。應注意的是,以上只是簡要地說明靜電防護元件ESD的一種靜電宣洩路徑,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因此,靜電防護元件ESD可防止靜電損傷顯示裝置100內其他的電子元件。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大致地介紹顯示裝置100中的作動方式。
請參照圖3並搭配圖6,圖6內已具體地示出子畫素PIX內的微型發光元件E、開關元件T S與驅動元件T D,且開關元件T S與驅動元件T D個別的閘極G S、G D、源極S S、S D與汲極D S、D D皆已示出。開關元件T S之汲極D S電性連接於驅動元件T D的閘極G D。開關元件T S之源極S S電性連接於第一訊號線SL1而接收資料訊號。開關元件T S之閘極G S電性連接於第二訊號線SL2而接收閘極訊號。驅動元件T D之源極S D電性連接於分流元件DE’、電源線PSL與旁通路徑BPL。驅動元件T D之汲極D D電性連接於微型發光元件E。驅動元件T D驅動微型發光元件E,微型發光元件E對應發出光束,以使子畫素PX顯示出對應的光束,而使整個顯示區DR內的這些顯示單元DU顯示影像畫面。
請再參照圖4與圖6,電源供應器140所提供的電流可從電源接墊152進入顯示區DR內,並先經過分流元件DE’後,並主要在第二金屬層M2內進行平面式的電流分佈,其中平面為由方向D1、D2所構成的平面,而較不需要經過層與層之間的導電貫孔,由於層與層間的導電貫孔具有較高的阻抗,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大幅地降低了電流於層與層之間傳遞的機率,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具有較低的內阻。
請再參照圖5與圖6,閘極驅動電路120或資料驅動電路130所提供的訊號可從第一、第二訊號接墊154a、154b進入顯示區DR內,並主要在第一金屬層M1傳遞訊號。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以下的實施例沿用上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圖9為圖8中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8中剖線D-D’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圖8的顯示裝置的局部電路圖。
請參照圖7與圖8,顯示裝置100a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100,其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100a的佈局方式與架構與顯示裝置100稍有不同。詳言之,請先參照圖7,電源接墊152包括至少一電源輸入接墊152I與至少一電源輸出接墊152O(分別皆以兩個為範例,但不以此為限)。這些電源輸入接墊152I與這些電源輸出接墊152O設置於二訊號接墊154a之間。並且,最靠近這些電源接墊152的二分流元件DE’分別藉由二旁通路徑BPL延伸至側邊SE,並再藉由位於側邊的走線連接至電源接墊152。
圖9示出的是電源輸入接墊152I至子畫素PX之間的剖面。圖10示出的是電源輸出接墊152O至子畫素PX之間的剖面。
請先參照圖9,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10a大致上類似於圖4的基板110,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三絕緣層I3設有多個貫孔,以供第二金屬層M2灌入形成多個導電貫孔,其中第二金屬層M2與驅動元件T D的源極S D與汲極D D電接觸,且與靜電防護元件ESD的薄膜電晶體T的源極S T電性連接。並且,第三金屬層M3與電源輸入接墊152I電性連接。
在圖10大致類似於圖9,其主要差異在於:其剖面架構略有不同,具體而言:第四絕緣層I4設有多個貫孔,以供第三金屬層M3灌入形成多個導電貫孔,以使第三金屬層M3與第二金屬層M2電性連接,因此第三金屬層M3可藉由第二金屬層M2與靜電防護元件ESD的薄膜電晶體T的源極S T電性連接。並且,第三金屬層M3與電源輸出接墊152O電性連接。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關於訊號接墊154至子畫素PX之間的剖面大致上與圖5相似,於此不再贅述。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大致介紹顯示裝置100a中的電路佈局方式。
請參照圖11,顯示裝置100a中的電路佈局大致類似於顯示裝置100中的電路佈局,其主要差異在於:電源輸入接墊152I與電源輸出接墊152O分別藉由二不同的旁通路徑BPL來與對應最靠近的分流元件DE’連接。
請再參照圖9與圖11,電源供應器140所提供的電流可從電源輸入接墊152I進入顯示區DR內,並先經過分流元件DE’後,並主要在第三金屬層M2內進行平面式的電流分佈,其中平面為由方向D1、D2所構成的平面,而不需經過較多的貫孔,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a具有較低的內阻。
請參照圖10與圖11,接續圖9,當電流經過微型發光元件E後會再經由第三金屬層M3以及電源輸出接墊152O而導出顯示區DR。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圖9中示出的電源輸入接墊152I至顯示單元DU的驅動元件T D的電流路徑為一電流輸入路徑。圖10中示出的顯示單元DU的微型發光元件E至電源輸出接墊152O的電流路徑為一電流輸出路徑。電流輸入路徑與電流輸出路徑分別位於基板110a內的不同金屬層M2、M3。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電源接墊可由旁通路徑先傳遞電流至最靠近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最靠近電源接墊的分流元件再進行分流並藉由電源線將電流傳遞至其鄰近的顯示單元與其他的分流元件,以提供電流給整個顯示區內的這些顯示單元。由於旁通路徑繞過顯示單元,因此旁通路徑的走線寬度可設計的較寛,其電流承載能力較佳,且電阻較低,可有效地降低顯示裝置內的內阻效應。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顯示裝置 110、110a‧‧‧基板 120‧‧‧閘極驅動電路 130‧‧‧資料驅動電路 140‧‧‧電源供應器 150‧‧‧接墊 152‧‧‧電源接墊 152I‧‧‧電源輸入接墊 152O‧‧‧電源輸出接墊 154‧‧‧訊號接墊 154a‧‧‧第一訊號接墊 154b‧‧‧第二訊號接墊 A、 B‧‧‧區域 A-A’、B-B’、C-C’、D-D’‧‧‧剖線 BS‧‧‧背側 BPL‧‧‧旁通路徑 CD、CT‧‧‧通道層 CS‧‧‧電容 D1~D3‧‧‧方向 DR‧‧‧顯示區 DS‧‧‧顯示側 DE、DE’‧‧‧分流元件 DD、DT、DS‧‧‧汲極 DU‧‧‧顯示單元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微型發光元件 EPL‧‧‧磊晶層 ESD‧‧‧靜電防護元件 ESD_VH‧‧‧第一電位 ESD_VL‧‧‧第二電位 GD、GT、GS‧‧‧閘極 I‧‧‧絕緣層 I1‧‧‧第一絕緣層 I2‧‧‧第二絕緣層 I3‧‧‧第三絕緣層 I4‧‧‧第四絕緣層 I5‧‧‧第五絕緣層 M‧‧‧金屬層 M1‧‧‧第一金屬層 M2‧‧‧第二金屬層 M3‧‧‧第三金屬層 PX‧‧‧子畫素 PSL‧‧‧電源線 SD、ST‧‧‧源極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B‧‧‧基材 SE‧‧‧側邊 SL‧‧‧訊號線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T‧‧‧薄膜電晶體 T1‧‧‧第一薄膜電晶體 T2‧‧‧第二薄膜電晶體 T3‧‧‧第三薄膜電晶體 T4‧‧‧第四薄膜電晶體 T5‧‧‧第五薄膜電晶體 T6‧‧‧第六薄膜電晶體 TD‧‧‧驅動元件 TS‧‧‧開關元件 TCO‧‧‧透明導電層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顯示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1的顯示裝置的局部電路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8為圖7中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9為圖8中剖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8中剖線D-D’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圖8的顯示裝置的局部電路圖。
110‧‧‧基板
150‧‧‧接墊
152‧‧‧電源接墊
154‧‧‧訊號接墊
154a‧‧‧第一訊號接墊
A‧‧‧區域
BPL‧‧‧旁通路徑
D1~D3‧‧‧方向
DR‧‧‧顯示區
DE、DE’‧‧‧分流元件
DU‧‧‧顯示單元
ESD‧‧‧靜電防護元件
PX‧‧‧子畫素
PSL‧‧‧電源線
S1‧‧‧第一表面
SL‧‧‧訊號線
SE‧‧‧側邊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該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包括多個顯示單元,且該些顯示單元設置於該顯示區內; 多個接墊,設置於該基板的一側邊,該些接墊包括多個電源接墊以及多個訊號接墊; 多條電源線,各該電源接墊藉由一該電源線電性連接於對應的該顯示單元; 多條訊號線,各該訊號接墊藉由一該訊號線電性連接於對應的該顯示單元; 多個靜電防護元件,設置於該顯示區內,且與該些顯示單元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其中各該靜電防護元件用以提供一靜電宣洩路徑;以及 多個分流元件,設置於該顯示區內, 其中, 在該些分流元件中,最靠近該些電源接墊的該分流元件與該電源接墊之間藉由一旁通路徑與對應的該電源接墊連通,且該旁通路徑繞過至少一該顯示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訊號接墊包括多個第一訊號接墊以及多個第二訊號接墊,該些訊號線包括多條第一訊號線與多條第二訊號線, 該些第一訊號接墊所傳輸的訊號不同於該些第二訊號接墊所傳輸的訊號, 各該第一訊號接墊與對應的該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各該第二訊號接墊與對應的該第二訊號線電性連接, 其中, 一該顯示單元藉由對應的該第一訊號線與對應的該第一訊號接墊電性連接,且藉由對應的該第二訊號線與對應的該第二訊號接墊電性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訊號接墊作為閘極接墊,且該些第二訊號接墊作為資料接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閘極驅動電路與一資料驅動電路,且該顯示裝置具有彼此相對的一顯示側與一背側,該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朝向該顯示側,該第二表面朝向該背側, 其中,該些顯示單元、該些接墊、該些電源線、該些訊號線、該些靜電防護元件與該些分流元件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上, 且該閘極驅動電路與該資料驅動電路設置於該第二表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單元包括至少一子畫素,且該子畫素包括一微型發光元件、一開關元件以及一驅動元件, 其中,該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驅動元件,且該驅動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微型發光元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靜電防護元件包括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一第二薄膜電晶體、一第三薄膜電晶體、一第四薄膜電晶體與一第五薄膜電晶體, 該第二薄膜電晶體、該第三薄膜電晶體與該第五薄膜電晶體的多個負端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位, 該第一薄膜電晶體、該第三薄膜電晶體與該第四薄膜電晶體的多個正端電性連接於低於該第一電位的一第二電位, 該第二薄膜電晶體的一正端與該第一薄膜電晶體的一負端電性連接於一該訊號線, 該第四薄膜電晶體的一負端與該第五薄膜電晶體的一正端電性連接於一該電源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分流元件包括一導電貫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電源接墊包括至少一電源輸入接墊以及至少一電源輸出接墊,該至少一電源輸入接墊與該至少一電源輸出接墊位於二該訊號接墊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電源輸入接墊至該顯示單元的電流路徑為一電流輸入路徑, 該顯示單元至該電源輸出接墊的電流路徑為一電流輸出路徑, 其中該電流輸入路徑與該電流輸出路徑分別位於該基板內的不同金屬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顯示單元於該顯示區中以矩陣的方式排列。
TW107144148A 2018-12-07 2018-12-07 顯示裝置 TWI684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148A TWI684045B (zh) 2018-12-07 2018-12-07 顯示裝置
CN201910491563.8A CN110164876B (zh) 2018-12-07 2019-06-0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148A TWI684045B (zh) 2018-12-07 2018-12-07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4045B true TWI684045B (zh) 2020-02-01
TW202022438A TW202022438A (zh) 2020-06-16

Family

ID=6762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148A TWI684045B (zh) 2018-12-07 2018-12-07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4876B (zh)
TW (1) TWI684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7972B (zh) * 2019-01-02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母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7589B (zh) * 2020-04-08 2022-08-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89499A (zh) 2020-07-01 2022-01-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160A (en) * 1995-10-12 1999-02-09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tructure which is prevented from charging with electricity
CN1290922A (zh) * 1999-09-30 2001-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屏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619870A (zh) * 2014-11-28 2016-06-0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增強靜電放電保護的指紋辨識晶片、系統與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6297B2 (ja) * 1990-03-22 1996-08-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
JP3743387B2 (ja) * 2001-05-31 2006-0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駆動方法
JP5260647B2 (ja) * 2007-07-11 2013-08-1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有機機能素子、及び当該素子の製造法
TW201508568A (zh) * 2013-08-16 2015-03-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CN107464828B (zh) * 2017-07-10 2020-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32538B (zh) * 2017-09-05 2018-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以及驅動方法
CN108364982B (zh) * 2018-02-01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160A (en) * 1995-10-12 1999-02-09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tructure which is prevented from charging with electricity
CN1290922A (zh) * 1999-09-30 2001-04-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屏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619870A (zh) * 2014-11-28 2016-06-0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增強靜電放電保護的指紋辨識晶片、系統與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876A (zh) 2019-08-23
TW202022438A (zh) 2020-06-16
CN110164876B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125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7422869B2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KR102026927B1 (ko) 구동부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1025622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ircuit
CN1101901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684045B (zh) 顯示裝置
CN105789225B (zh) 阵列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148409A1 (en) Le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ft substrate provided with led driver units
CN108874203A (zh) 显示装置
US20230052091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module
CN111128048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652927A (zh) 阵列基板
KR20200031738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52486A (ko) 표시 장치
EP39930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22213585A1 (zh) 辅助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9549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6489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18956A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透明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1582441B (zh) 显示设备
WO202409900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105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0221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30015690A (ko) 반도체 장치
CN219679162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