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744B - 離子束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離子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744B
TWI670744B TW107110401A TW107110401A TWI670744B TW I670744 B TWI670744 B TW I670744B TW 107110401 A TW107110401 A TW 107110401A TW 107110401 A TW107110401 A TW 107110401A TW I670744 B TWI670744 B TW I6707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eam
gas
voltage
ion
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1729A (zh
Inventor
松原信一
川浪義実
志知広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7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7/00Ion beam tubes
    • H01J27/02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27/26Ion sources; Ion guns using surface ionisation, e.g. field effect ion sources, thermionic i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8Ion sources; Ion gu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53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the correction of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2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01J37/222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05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01J37/3053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01J37/3056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microworking, e.g. etching of gratings, trimming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17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hanging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s or for applying thin layers thereon, e.g. for ion implantation
    • H01J37/3171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hanging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s or for applying thin layers thereon, e.g. for ion implantation for ion impla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5Arrangements for energy or mass analysis
    • H01J2237/057Energy or ma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8Ion sources
    • H01J2237/0802Field ionization sources
    • H01J2237/0807Gas field ion sources [GF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8Ion sources
    • H01J2237/0822Multipl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8Ion sources
    • H01J2237/0822Multiple sources
    • H01J2237/0827Multiple sources for producing different ions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53Correcting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H01J2237/1532Astigmatis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可以減輕對試料造成的損傷,同時在短時間切換觀察和加工的離子束裝置。   [解決手段]與本發明有關之離子束裝置切換照射含最多H3+離子之離子束的動作模式,和照射含最多較H3+重之離子束的動作模式。

Description

離子束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離子束裝置。
藉由通過電磁場透鏡而聚焦電子束,一面掃描此一面照射至試料,檢測出從試料被釋放之二次電子帶電粒子,可以觀察試料表面之構造。將此稱為掃描電子顯微鏡。另外,即使藉由通過電磁場透鏡而聚焦離子束,一面掃描此一面照射至試料,檢測出從試料被釋放之二次電子帶電粒子,亦可以觀察試料表面之構造。將此稱為掃描離子顯微鏡(Scanning Ion Microscope,以下略稱SIM)。
在SIM中使用的離子源之1種有氣體電場電離源(Gas Field Ionization Source,以下略記為GFIS)。GFIS最佳為對將前端之曲率半徑設為100nm程度以下之金屬製之射極尖端施加高電壓,使電場集中於前端,在其附近導入氣體(離子化氣體),使其氣體分子電場電離,拉出作為離子束。
在使用GFIS之SIM(以下,略記為GFIS-SIM)中,以氦離子束或氖射束之裝置為主流。此係因為當比起液體金屬之離子源或使用電漿現象之離子源時,因從GFIS 釋放之離子束的能寬窄,光源尺寸小,可以微細聚焦之故。
下述專利文獻1係以『提供使能夠進行試料之觀察及加工的單柱的離子束裝置』為課題之技術,揭示有像『使從氣體電場離子源引出的離子束聚焦而照射至試料24,加工及觀察試料的聚焦離子束裝置,上述離子源具備:生成離子之射極尖端13;加熱此之加熱手段15;導入第1氣體及至少一個第2氣體之氣體導入口110、112;和為了生成任一氣體之離子束,切換第1射極尖端溫度和第2射極尖端之控制器172。上述第1氣體為輕氣體,被使用於觀察模式用,上述至少一個第2氣體為重氣體(惰性氣體、反應氣體),被使用於濺鍍模式用(惰性氣體之情況),或是反應模式用(反應氣體之情況)。』這樣的技術(參照摘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14082號公報
現狀之GFIS-SIM在使用者欲觀察試料之情況,使用例如質量輕的氦離子,欲加工試料之情況,係如使用例如質量比較重之氖離子般,切換離子束之種類。但是,一般而言,切換離子束之時,一旦從GFIS離子源排出氣體後,需要重新導入期待的離子種類之離子化氣體,因此切換需要時間。
為了縮短切換時間,也提案有幾個對GFIS離子同時導入用以產生觀察時使用的離子種的氣體,用以使產生加工時使用的離子種之氣體,藉由引出電壓之變更,瞬間切換離子束之種類的手法。即使在上述專利文獻1也使用相同的手法。但是,實際上可知當導入複數氣體至GFIS離子源時,一般而言,產生離子電流會不穩定的狀態不佳。離子電流之不穩定尤其會牽連到降低試料之觀察像之品質。
氦之離子化能量為全原子中最高。因此,使離子在射極尖端離子化之時,必須在前端生成高電場。為了使GFIS成為足以實用的亮度,雖然需要在使射極尖端前端藉由數個原子被終端之狀態釋放離子束,但是當用以釋放離子束之引出電壓過高時,射極前端之原子由於被稱為電場蒸發之現象而消失,無法釋放離子。為了重現GFIS之原來的亮度,重現原子終端形狀,並且需要重現離子束裝置之光學最適合條件,為了重現原來的亮度需要時間。
氦離子雖然在藉由GFIS引出之離子種之中,亦屬於質量輕的類群,即使如此,在觀察試料之時,在試料還是會產生損傷。若在以往要求的規格,雖然不介意藉由氦離子產生之程度的損傷,但是在近年來,相對於損傷的影響顯著化。
為了解決以往離子束裝置之上述般之課題,考慮使用於觀察試料之時釋放氫離子之GFIS。因氫離子質量輕,故除了可以減輕損傷之外,離子化能量較氦小之故。但是,以往之氫GFIS也有課題。即是,以往之氫GFIS,在原理上,比起氦其離子束之能寬大。因此,有觀察分解能或能加工寬度大於GFIS這樣的課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創作出,其目的在於提供減輕對試料造成的損傷,同時可以在短時間切換觀察和加工的離子束裝置。
與本發明有關之離子束裝置切換照射含最多H3+離子之離子束的動作模式,和照射含最多較H3+重的離子束的動作模式。
若藉由與本發明有關之離子束裝置時,可以一面抑制觀察試料時對試料造成的損傷,一面在短時間切換觀察試料的動作模式和進行加工的動作模式。
(針對本發明之基本原理)   以下,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首先針對本發明之基本的原理進行說明。之後,針對與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有關之離子束裝置之具體構成使用圖面進行說明。
本案發明者等為了將使用氫離子束之裝置予以實用化而進行研究之中,發現射極尖端前端藉由1個原子被終端,導入氫氣而測定離子電流(探針電流)之時,在第1峰值(極大)之後,在射極尖端前端之原子以被稱為電場蒸發之現象消失之前的引出電壓之範圍內,出現第2峰值(極大)之情形。如此之現象(在第1峰值(極大)之後,存在第2峰值之現象),在藉由1個原子使射極尖端前端終端而導入氦氣之情況不被觀察到。
於是,進一步分析本現象時,發現(1)在第1峰值中構成離子束的離子係以H+或H2為主體,在第2峰值中構成離子束的離子係以H3+為主體,(2)第2峰值之主體亦即H3+之能寬比第1峰值之主體亦即H+或H2之能寬小。此意味著使H3+射束較H+或H2+射束更縮小,即是能取得高分解能。
並且,可知在H3+主要被釋放之條件中,即使混合氫氣以外之氣體(例如,能產生較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H3+重之離子的氣體)而導入至GFIS,H3+之離子電流不會損及穩定性,相對於SIM觀察的影響小。
在以往之氫GFIS中,以使用第1峰值亦即H+或H2之觀察或加工為前提而調整光學條件。因此,通常不考慮設定第1峰值以上之電壓。即是,當施加第1峰值以上之電壓時,因其他氣體附著於射極尖端之離子束電流下降之可能性,或特意形成的射極尖端之原子電場蒸發之可能性變高。再者,將射極尖端之前端終端在1個原子,通常係為了使離子束之亮度上升,因此,通常不考慮變更離子 種類。依此,本發明係一種新穎的發明,其係藉由對在以往無設想到使用的條件下發現的現象進行詳細解析後的見解而產生。
H3+離子之能寬小於如上述般以通常條件被引出之H2+離子。於離子束裝置適用上述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之情況,觀察分解能或能加工寬度優良,比起He離子照射之情況,降低試料觀察時之損傷,並且,比起He離子釋放之情況,可以降低用以再生射極之前端形狀的時間。
H3+離子比起H2+離子,因在以相同加速能量進行射束照射之情況,持有一個氫原子的能量成為2/3,故可以期待依存於該能量之試料損傷(例如,混合等)更小。再者,H3+離子束因能寬小,故可以以較H2+離子更低加速,實現相同的聚焦性能。因此,因可以以低加速照射射束,故可以降低試料損傷。
發明者等在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中,發現H3+離子之放出比率成為最大的離子釋放方法。至此,釋放H3+之現象本身為已知,但是氫離子種中,H3+之釋放比率成為最高的條件至今未知。上述條件係指射極尖端前端藉由原子3個以下,最佳為藉由1個終端,以探針電流成為第2峰值之引出電壓使離子源動作。即是,比起射極尖端前端藉由原子3個被終端,藉由2個被終端的效果比較高,尤其以單一原子使前端終端之情況,釋放比率之提升效果最大。
發明者等發現在上述H3+離子之釋放比率最大的離子釋放狀態下,即使氫以外之其他種類氣體(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與氫氣同時被導入至GFIS,亦不會使H3+離子電流穩定性受損而保持一定。在GFIS存在雜質氣體之情況,所知的有藉由其雜質氣體吸附脫離至射極尖端表面,離子化氣體朝射極尖端前端的供給增減,或射極尖端前端之電場紊亂,離子電流之穩定性受損之情形。藉由使用本方法,即使同時供給雜質氣體,亦可將離子電流保持穩定。該H3+對氣體混合的穩定性,與其他氣體種類之電場電離離子化不同,應由H3+之特異的離子化製程,或是氫氣之還原性而起。
藉由H3+對氣體混合的耐性可以實現以下。例如,藉由將氫氣和氫氣以外之其他種類之氣體(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氣體)同時導入至GFIS,切換供給H3+之釋放電場之引出電壓值,和供給其他離子之釋放電場的引出電壓值,可以比較高速地切換H3+離子束和其他離子束,並且穩定性釋放H3+離子束。
因藉由H3+對氣體混合的耐性,於切換離子種類之時不需要以往需要的真空排氣,故可以縮短為此所需的時間。考慮在將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氣體導入至GFIS而釋放離子之時,將離子束種類切換成H3+。在此情況,於射極尖端附近之真空排氣結束之前,導入氫氣,同時變更引出電壓,依此開始進行H3+之釋放亦可。即使如此亦不會損及H3+之穩定性。
另外,即使構成不將氣體個別地導入至GFIS,而設置一個朝GFIS之氣體導入口,導入氫氣和氫氣以外之其他種類之氣體(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氣體)之混合氣體,而可以自由地調整其混合比亦可。藉由將導入口設為一個,可以降低離子束裝置之製造成本。
(實施型態1:裝置構成)   圖1為表示與實施型態1有關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構成的側剖面圖。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具備射極電極(射極尖端)11、引出電極13、冷凍機4、真空腔室17、真空排氣裝置16、氣體供給部(氣體導入機構)37、高電壓電源111。射極電極11持有針狀之前端。引出電極13在與射極電極11對向之位置具有開口。冷凍機4冷卻射極電極11。冷凍機4具有冷凍機本體41,冷凍機本體41具有1st平台412和2nd平台413。真空腔室17收容射極電極11/引出電極13/1st平台412/2nd平台413。真空排氣裝置16對真空腔室17進行真空排氣。氣體供給部37對真空腔室17內部供給包含氫的氣體。高電壓電源111係對射極電極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施加電壓而在射極電極11之前端附近形成使氣體予以正離子化的電場。即使藉由獨立控制各電極之電壓,可以獨立控制用以形成離子束之加速和離子化電場的引出電極亦可。
從射極尖端11釋放離子束15之時,首先,對射極尖端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施加高電壓。藉由高電壓之施加,在射極尖端11之前端集中電場。藉由使形成在前端之電場的強度足以進行氫的正離子化,在該狀態下使氫氣從氣體供給部37導入至真空腔室17內,從射極尖端11之前端釋放氫離子束。符號161為流量調整器,符號371為氣體噴嘴,符號374為流量調整器,符號376為氣體鋼瓶,符號415為熱輻射屏蔽,符號416為導熱機構。
亦可以將氫以外之氣體導入至射極尖端11之附近。如圖1所示般,除了氣體供給部37之外,即使具備氣體供給部39亦可。氣體供給部39具備流量調整器394、氣體噴嘴391、氣體鋼瓶396。即使因應所需,具備氣體之純化手段等亦可。氣體供給部39可以將氫以外之氣體(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氣體)導入至射極尖端11之附近。藉由流量調整器374和流量調整器394,可以將氣體導入至真空腔室17內。
於將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氣體與氫同時導入之情況,藉由將施加於射極尖端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的高電壓,以成為適合於其他氣體離子化之值之方式,施加於射極尖端11之前端,可以將從射極尖端11之前端釋放之離子束從氫離子束切換成其他離子束。
圖2為表示氣體供給部37和39之變形例的圖示。圖2所示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具備氣體供給部35以取代氣體供給部37和39。氣體供給部35具備氣體噴嘴351、氣體混合部352、壓力計353、流量調整器354、氫氣鋼瓶356、蓄積氫氣以外之氣體的氣體鋼瓶357、氫用氣體過濾器3561、流量調整器3571、流量調整器3562、過濾器3572、閥件355。
於氣體混合部352蓄積期望之氣體混合比之混合氣體之時,真空排氣裝置16經閥件355暫時對氣體混合部352進行排氣。於真空排氣裝置16對氣體混合部352進行真空排氣之後,一面以壓力計353測定氣體混合部352內之壓力,一面經流量調整器3562,對氣體混合部352導入氫氣。於氫氣被導入之前,即使藉由氫用氣體過濾器3561提高氫氣之純度之後,導入至氣體混合部352亦可。氫用氣體過濾器3561可以以持有包含鈀之金屬膜的膜穿透型之過濾器而構成。
將氫氣導入至氣體混合部352之後,一面以壓力計353測定氣體混合部352內之壓力,一面經流量調整器3571,對氣體混合部352導入氫氣以外的氣體。壓力計353即使為不管混合比而指示氣體混合部352之絕對壓力的壓力計亦可,即使使用附有可以直接測定混合比之質量分析功能的壓力計亦可。
藉由上述工程,可以在氣體混合部352內部生成期望的混合比之氣體。以上之工程即使藉由混合比控制機358自動控制各流量調整器而實施亦可。並且,即使混合比控制機358自動性地讀取壓力計353之指示值亦可。
氣體混合部352之氣體混合比可以配合氣體種類、從氣體混合部352至氣體噴嘴351之氣體傳導、引出電極孔131之氣體傳導、射極尖端11之冷卻溫度等之針對離子束裝置之各部的資訊和使用者指示而決定。
在使用者僅實施試料觀察之情況,使用者經介面對混合比控制機358指示其主旨。使用者介面亦可以經例如混合比控制機358本身具備的顯示器等而予以提供,亦可以經其他適當的電腦等而予以提供。當混合比控制機358接取其指示時,以接近於100%之比率,將氫氣導入至氣體混合部352。
在使用者僅實施試料觀察之情況,使用者經介面對混合比控制機358指示其主旨。當混合比控制機358接取其指示時,以接近於100%之比率,僅將氖或氬等之質量重的氣體導入至氣體混合部352。
在使用者切換觀察和加工而使用之情況,使用者經介面對混合比控制機358指示其主旨。當混合比控制機358接收其指示時,控制在氣體混合部352之混合比,以使在離子源內部132之氣體混合比在氫氣和除此以外的氣體(例如,氦、氖、氬、氪、氙、氮、氧等之質量較氫的氣體)成為1:1。因假設均等使用該些氣體之故。具體而言,可以依照例如氣體之種類、從氣體混合部352至氣體噴嘴351之氣體傳導率、引出電極孔131之氣體傳導率、射極尖端11之冷卻溫度等之離子束裝置之各部參數,根據事先設定的函數而決定混合比。依觀察對象等之諸條件不同,不一定要將氣體混合比設為1:1,即使使用適當的比率亦可。
使用者可以經使用者介面,針對氫離子束和其他離子束,指示期望的離子電流值。當混合比控制機358接收其指示時,控制在離子源內部132之氣體混合比,以使能取得其離子電流值。具體而言,可以依照氣體之種類、從氣體混合部352至氣體噴嘴351之氣體傳導率、引出電極孔131之氣體傳導率、射極尖端11之冷卻溫度等之離子束裝置之各部參數,根據事先設定的函數而決定混合比。藉由該混合比,可以實行使用者指定的離子電流值。
切換離子束種類之前後的離子電流值,以用於試料加工之質量重的離子較H3+大為佳。於將H3+用於試料表面之觀察之情況,因縮小對試料的損傷,故電流量需要抑制成所需最低限度。另外,在加工中因加工率係重要,故一般而言離子電流越大越佳。例如,可知在H3+和Ar+之組合之情況,藉由使Ar+之離子電流量成為H3+之離子電流量的3倍,成為約100倍之試料表面濺鍍量(試料為矽之情況)。即是,藉由將加工時之離子電流設為觀察時之離子電流的3.0倍以上,幾乎忽視根據H3+之觀察時的試料濺鍍即可,若僅考慮根據Ar+之照射的加工即可。
(針對實施型態1:裝置之詳細)   圖3A為表示放大射極尖端11之前端部之樣子的側視圖。在圖3A中射極尖端11之前端5藉由原子1個被終端。符號151表示探針電流,符號152表示射束開角角度,符號153表示光軸。探針電流151係以某一定放射角限制從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引出的離子束15。
圖3B為表示在圖3A中之探針電流值24和引出電壓之關係的曲線圖。在射極電極11之前端5藉由3個以下之原子被終端之情況,探針電流值24對引出電壓(被施加於射極電極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的電壓)如圖3B所示般變化。
藉由引出電壓發生在射極電極11之前端的電場之值,就算引出電壓之值相同,由於代表射極電極11之前端之曲率半徑等的形狀不同。再者,在本實施型態1中已示明的現象係發生在前端的電場所致。即是,在此為了方便,使用確認時的實驗結果而說明本實施型態1之效果,但是在此所示的引出電壓之絕對值,係可以在不脫離其思想之範圍內變更者,例示的引出電壓值不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在圖3B所示之例中,探針電流值24係在引出電壓約10kV中持有第1極大22,藉由供給第1極大(峰值)22之引出電壓,在更高的引出電壓值約11.68kV中持有第2極大23。發明者發現在供給第2極大23之引出電壓之附近,H3+離子之釋放比率較其他氫離子H+或H2+高。具體而言,意味著相對於供給第2極大23之引出電壓之絕對值,最佳為上下5%之電壓範圍21。在圖3B所示之例中,意味著以供給第2極大23之引出電壓11.68kV為中心,最佳為在11.1kV至12.26kV之範圍設定引出電壓。
圖3C為表示放大射極尖端11之前端部之樣子的側視圖。在圖3C中射極尖端11之前端5藉由原子4個以上 被終端。其他與圖3A相同。
圖3D為表示在圖3C中之探針電流值24和引出電壓之關係的曲線圖。射極電極11之前端5藉由4個以上之原子被終端之情況,探針電流值24相對於引出電壓如圖3D所示般變化。即是,探針電流值24係在引出電壓約10kV中持有唯一的極大(峰值)25。與圖3B所示之例不同,涵蓋所有引出電壓,H3+離子之釋放在曲線圖上不被觀測,H3+之比率不高於其他氫離子H+或H2。相較於極大25,在低電壓側H2+之釋放比率大,在高電壓側H+之釋放比率增大。
在探針電流值24之第2極大23附近之H3+離子束之釋放比率係前端5之原子數比較少的變高。即是,相較於原子3個,原子2個的釋放比率比較高,原子1個的狀態在提高H3+離子束之釋放比率上為最佳。
圖4A為在較極大25低之引出電壓所測定出的離子束之能寬之例。在較極大25低之引出電壓中,主要釋放H2+。此時之能量的半峰全幅值為0.96eV。
圖4B為在第2極大23附近之引出電壓所測定出的離子束之能寬之例。在第2極大23附近主要釋放H3+。此時之能量的半峰全幅值為0.54eV。
本發明者如圖4A和圖4B所示般,發現H3+離子束之能寬小於其他氫離子(H+離子和H2+離子)之能寬。即是,若藉由搭載釋放H3+離子束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離子束裝置時,比起具備釋放氦離子束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之離子裝置,隨著觀察分解能之劣化或能加工寬度之增大,可以降低離子束照射所致的試料損傷。此時,若照射至試料之離子束中,H3+離子之比率最高時,其他之氫離子(H+離子和H2+離子)之射束所致的影響減少,為更佳。
發明者發現即使在H3+離子之釋放比率高的上述區域之中,在離子束之能寬亦有變化之情形。即是,發現比起以相當於第2極大23之引出電極及較第2極大23大5%之範圍內的引出電壓所引出的離子束,以範圍26之引出電壓所引出的離子束之能寬比較小。因此,對於相對於第2極大23之引出電極之絕對值,若以在較佳低至5%的範圍(圖3B之範圍26)設定引出電壓即可。在圖3B之例中,意味著相對於第2極大23=11.68kV,較佳以在11.1kV至11.68kV之範圍設定引出電壓。
為了提升H3+離子之釋放比率,即使使用持有體心立方晶格構造或六角形緊密結構之金屬,做為射極電極11之金屬材料亦可。例如,可舉出鎢、鉭、鉬、鈮、銣、釕、鈦、鈹等之金屬。或是即使使用化學性耐性優良的例如銦或鉭等亦可。藉由使用化學性耐性優良之金屬,抑制射極電極11由於離子化氣體或離子化氣體所含的雜質氣體被侵蝕之效果,期待離子源穩定動作之效果。發明者等確認出使用鎢之<111>方位成為長軸方向之射極電極11,提升H3+離子之釋放比率之上述現象。
前端5藉由原子1個被終端意味著在釋放照射至試料之離子束之原子存在的射極電極11之結晶面上,不存在與其原子相鄰接之原子。在GFIS中也有在射極電極11之表面存在複數對射極電極11之表面釋放離子束之原子,離子束從各個原子被釋放至不同角度之情況。例如,有從鎢之<111>方位之結晶表面之相鄰接的3個原子分別釋放氦離子束之情況。在本實施型態1中,前端5藉由原子1個被終端,係指釋放同程度之電流量之離子束的原子不鄰接之情形。例如,假設(a)在離開釋放照射至試料之離子束的原子之位置吸附氣體分子而產生的射極電極11之表面突起釋放離子束,(b)從保持該原子之一層下層之結晶面之端面部分釋放離子束。在本實施型態1中,即使在如此之情況,前端5視為藉由原子1個被終端。因此,例如,在結晶面之一層下層,與該原子結合、鄰接之原子,不碰撞到在結晶面上鄰接的原子。
圖5A係藉由電場離子顯微鏡(Field Ion Microscopy,以下略記為FIM)所取得的射極電極11前端形狀之原子像。如圖5A所示般,前端5藉由1個原子51被終端。此相當於圖3A。發明者們實際確認出使用圖5A所示之前端形狀,H3+離子以高比率釋放之圖3B般的條件。
圖5B為表示在原子51之附近存在原子52之例。即使對從原子51釋放之離子電流,釋放原子52充分小的離子電流,若原子52從原子51充分分離時,亦可以從原子51以高比率釋放H3+離子。
圖5C和圖5D為射極電極11之前端藉由4個以上之原子被終端的例。該形狀相當於圖3C。發明者等實際確認出在使用圖5C和圖5D所示之前端形狀之情況,H3+離子以高比率釋放之電壓條件。即是,確認出如圖3D所示般,探針電流值24變化之情形。
因提升H3+離子之釋放比率,故可以以相對於光軸153之某一定的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限制從射極電極11之前端5被引出之離子電流。以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限制的探針電流151,比起無限制之情況,可以期待提升H3+離子之釋放比率。探針電流151之大小相當於探針電流值24。較佳為將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設成5mrad即可。例如,在將H3+離子之釋放比率高的引出電壓之情況,存在於同樣尖端的不同之處的原子(例如,原子52般)之處之電場,與在原子51之電場不同。因此,來自原子52之離子束有H3+離子之釋放比率小的可能性。發明者等確認出藉由將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設為5mrad以下,可以減少從原子52般之原子被照射的H+離子和H2+離子混入的現象。即使在僅從原子51釋放離子束,H+離子和H2+離子之釋放角度大於H3+離子之釋放角度之情況,藉由縮小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可以減少H+離子和H2+離子混入之情形。在射束限制開角角度152充分大之情況,探針電流151與離子束15一致。
為了使H3+離子束之亮度上升,同時使離子釋放穩定,以調節冷凍機4所致的射極尖端11之冷卻溫度為佳。藉由冷卻溫度之調整,H3+離子之釋放比率也可以 做某程度調整。在圖3A~圖3D之例中,將射極電極11冷卻至大約40K。冷凍機4冷卻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內部、射極電極11、引出電極13等。冷凍機4可以使用例如吉福德-麥克馬洪式冷凍機(GM型)或脈衝管型等之機械式冷凍機或液體氦/液體氮/固體氮等之冷媒。圖1例示使用機械式之冷凍機的構成。來自2nd平台413之熱藉由導熱機構416被導熱至射極電極11、引出電極13等,該些被冷卻。
即使冷卻溫度較2nd平台413低的1st平台412構成冷卻熱輻射屏蔽415亦可。熱輻射屏蔽415被構成覆蓋2nd平台,更佳為射極電極11或引出電極13。藉由輻射屏蔽415可以縮小來自真空腔室17之熱性輻射所致的影響,可以有效率地冷卻2nd平台413、射極電極11、引出電極13等。
導熱機構416可以以熱導率佳之銅或銀或金等之金屬構成。為了減少熱性的輻射之影響,即使施予表面持有金屬光澤般之表面處理(例如金屬鍍敷)等之處理亦可。因當冷凍機4產生之振動傳達至射極電極11時,有離子束所致之試料觀察像之分解能劣化之影響,故即使使用如金屬製之絞合線般持有振動難傳達之柔軟性的構件,構成導熱機構416之一部分亦可。藉由同樣的理由,即使藉由導熱機構416使冷凍機4冷卻之氣體或液體循環,構成使熱傳達至射極電極11、引出電極13亦可。在如此之構成中,亦可以將冷凍機4設置在從離子束裝置本體隔離之位置。
即使1st平台412、2nd平台413、導熱機構416即使具備調節溫度之手段亦可。藉由調節溫度之手段,若將射極電極11之溫度調節至H3+離子束之亮度上升時,提升試料觀察時之訊號雜訊比、試料加工時之處理量等。
為了提升H3+離子束之亮度,以將導入至真空腔室17內之氫氣之壓力成為最合適為佳。除了藉由氣壓,可以調整從射極電極11釋放之總離子電流量之外,H3+離子之釋放比率也可以藉由氣壓之調整而做某程度調整。藉由真空排氣裝置16所致的氣體排氣料和被導入之氫氣之流量的平衡,決定真空腔室17內之壓力。氣體排氣量即使在真空排氣裝置16和真空腔室17之間設置流量調整器161亦可。若氫氣之純度充分高時,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動作穩定。在此即使因應所需使用用以提高氫氣之純度之過濾器亦可。
當氣體從氣體供給部37(或35、39)以高的氣壓被導入涵蓋真空腔室17內部全體時,經由被導入至射極電極11和真空腔室17之間的氣體產生熱交換。依此,產生射極電極11不被充分冷卻,產生真空腔室17結露等之狀態不佳。再者,當涵蓋從射極電極11釋放之離子束15之光路徑上全體,氣壓高時,產生離子束之一部分散亂,射束之聚焦性變差等之狀態不佳。鑒於該些,作為導入至真空腔室17之氣壓,以設為約0.01Pa左右為佳。
在需要更提升導入壓力之情況,如圖2般,即使在真空腔室17之內部設置包圍射極尖端11之內壁18亦可。此時,內壁18構成收容引出電極13,在保持引出電極13之離子束15通過之孔以外之部分的氣密,並且將氣體從氣體噴嘴371導入至內壁18之內部。依此,可以僅提升射極電極11之周邊的氣壓。並且,為了保持變更射極尖端11之角度的功能,即使在內壁18之一部分設置能變形的波紋管19亦可。藉由如此之構成,可以將射極電極11周邊之氣壓從約0.1Pa提高至1Pa程度。氣壓之上限藉由放電現象所引起,藉由射極電極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的電位差可以導入之氣壓與此不同。即使藉由冷凍機4冷卻內壁18亦可。因內壁18包圍射極電極11,故若內壁18被冷卻至與射極電極11同程度時,可以縮小從真空腔室17來的熱性輻射之影響。若內部18內部被保持超高真空狀態時,真空腔室17全體不一定需要被保持在超高真空狀態。
(實施型態1:總結)   與本實施型態1有關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切換主要釋放H3+離子束之引出電壓,和主要釋放此外的離子束之引出電壓。因引出電壓之切換可以在短時間進行,故可以在短時間切換在例如GFIS-SIM的試料觀察和試料加工。並且,因H3+離子束藉由氣體混合所受的影響小,故可以抑制觀察畫像之品質劣化。
與本實施型態1有關之電場電離離子源1因使用H3+離子束而觀察試料,故比起使用氦離子束之情況,可以減少相對於試料的損傷。
(實施型態2)   圖6為表示與本發明之實施型態2有關之離子束裝置1000之構成的側剖面圖。離子束裝置1000具備在實施型態1中說明的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射束照射柱7、試料室3、其他構成要素。從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釋放之離子束15,通過射束照射柱7被照射至被設置在試料室3之內部之試料台32上的試料31。從試料31被釋放之2次粒子藉由2次粒子檢測器33被檢測出。
射束照射柱7具備聚焦透鏡71、孔徑72、第1偏向器73、第2偏向器74、接物鏡76、濾質器78、法拉第杯79。用以將離子束15照射至試料之光學系統依據重視何種性能而適當變更設計參數即可。因此,射束照射柱7即使因應所需進一步具備聚焦離子束15之透鏡、偏向離子束15之偏向器等亦可,即使變更配置之順序亦可,即使去除任一的要素亦可。
聚焦透鏡71聚焦離離子束15。孔徑72係將離子束15限制成探針電流151般。接物鏡76係將離子束15進一步在試料表面聚焦成微細形狀。第1偏向器73和第2偏向器74被使用於縮小透鏡所致的聚焦之像差的軸調整、在試料上之離子束掃描等。
法拉第杯79可以與測量離子束15之電流量的電流計790連接。控制裝置791使用測量電流計790之結果而控制高電壓電源111。例如,控制裝置791係以引出電壓成為H3+離子之釋放比率高之範圍之方式,自動調整高電壓電源111之輸出。控制裝置791可以使用例如電腦、微電腦、電子電路等而構成。控制裝置791即使在記憶媒體保存暫時測定到的離子束電流和引出電壓之關係亦可。若射極電極11之前端之曲率半徑等變化不大時,因期待H3+離子之釋放比率高的引出電壓之範圍變化不大,故可以使用保存的參數,重現同樣的射束照射條件。
因藉由引出電壓之變更,一般而言,因虛擬光源之位置移動,故用以聚焦離子束15之最適合條件(即是,聚焦透鏡71、孔徑72、第1偏向器73、第2偏向器74、接物鏡76之動作參數)也變化。於是,即使先在記憶媒體保存對應於各個種類之離子束之最適合的聚焦條件,於切換離子束種類之時,控制裝置791自動性地設定與切換後之離子束種類對應之聚焦條件亦可。例如,控制裝置791可以藉由從聚焦透鏡用電源710、第1偏向器用電源730、第2偏向器用電源740、接物鏡用電源760被輸出之電壓或電流,變更聚焦條件。
控制裝置791又即使於離子束種類之切換時,變更例如觀察畫像之影像位移量、觀察畫像之像散之校正量、射入至接物鏡76之離子束15之位置亦可。
發明者等發現藉由上述般之各部電壓的變更,雖然離子束15之聚焦狀態在某程度離子束切換之前後被保持,但是為了成為最適合的聚焦狀態,有需要變更電壓以外例如射極尖端11之角度或位置般的與電壓不同難以在瞬間切換的條件之情況。並且,發明者等發現當離子束切換之時的引出電壓之變化大時,最適合聚焦條件更顯著變化。認為此係由於引出電壓之變更,離子束光源之虛擬光源位置移動而引起。
依此,發明者等從上述般無法容易類推的新見解,在切換離子束種類之時的離子種類的組合中,以離子束不混入為前提,發現引出電壓無差異之組合適合於離子束之迅速切換。具體而言,發現適合的H3+和Ar+組合。根據我們的調查時,H3+之引出電壓為11.7kV之時,Ar+之引出電壓大約為9kV。引出電壓之差大約接近3kV。該差係相對於11.7kV為30%的大小,相對於9kV為23%之大小。在該引出電壓中,因可以幾乎忽略虛擬光源之移動,而且在H3+釋放的引出電壓之大小中,Ar+之釋放幾乎在遠離射極尖端11的前端之處引起,幾乎不會有混入至離子束15之情形。
除Ar+之外,Ne+也適合。H3+之引出電壓為11.7kV,對此Ne+為18.3kV。兩者之差為6.6kV,此係相對於11.7kV為56%,相對於18.3kV為36%。
有在切換離子束種類之前後,當引出電壓之比過小時,離子混合,當過大時,對光學系零件之聚焦條件會造成影響之可能性。於是,在切換離子束種類之前後的引出電壓之差量,以切換前或後為基準控制在大概10%至50%範圍內為佳。上述Ar+和Ne+之例滿足該範圍。
圖7A為藉由幾乎僅以H2+離子所構成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如符號82所示般,觀察到僅1種的邊緣對比度。
圖7B為藉由H+離子和H2+離子混合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除了圖7A之例外,符號81表示的邊緣對比度重疊性地被觀察。此係根據在各離子束之軌道由於磁場所致偏向作用而分離之狀態下取得掃描離子像。
圖7C為藉由H+離子和H2+離子和H3+離子混合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除了圖7B之例外,符號83表示的邊緣對比度重疊性地被觀察。
圖7D為部分性放大圖7C之圖示。以虛線強調表示與各離子對應之觀察像之邊緣對比度。如圖7D所示般,觀察到藉由各離子所取得之觀察像藉由偏向作用互相偏離。
如圖7A~圖7D所示般,當在各離子之軌道藉由偏向磁場而分離之狀態下取得掃描離子像時,試料表面之構造被多層觀測。例如,在試料之凹凸之邊緣部分,因該現象明顯,故適合於推定離子種之釋放比率。於推定之時,亦考慮各離子種所致的2次電子之釋放量的差為佳。亦可從該對比度比決定H3+離子之釋放比高的引出電壓。
何種邊緣對比度是根據何種離子種之離子束而引起,可以從邊緣對比度之分離寬度而推定。質量電荷比大的H3+離子受到磁場所致的偏向之影響小,質量電荷比小的H+離子受到磁場所致的偏向之影響大。在圖7C之例中,分離寬度之差最大的邊緣對比度81和83之成對,相當於H+離子和H3+離子,分離寬度之差最小的邊緣對比度82和83之成對相當於H2+離子和H3+離子。
圖7E為表示一面變更離子束之加速電壓,一面測定邊緣對比度之分離寬度的結果之例。藉由變更偏向磁場之強度或變更離子束之加速,可以變更圖7C所示之3種邊緣對比度之分離寬度。該例係測定出加速電壓為30kV/20kV/15kV。當減少加速電壓時,因偏向磁場之影響相對性變大,故分離寬度增加。即使加速電壓相同,若變更偏向磁場,分離寬度亦變化。最大的分離寬度84相當於H+離子和H3+離子,最小的分離寬度86相當於H2+離子和H3+離子。中間之分離寬度85相當於H+離子和H2+離子。
非預期的磁場施加於離子束15,並且在離子束15內混合複數離子種之情況,有上述般之分離作用阻礙試料表面觀察之可能性。於是,為了防止非預期之磁場對離子束15之影響,以磁導率高之素材(例如高導磁合金或純鐵)構成真空腔室17之素材為佳。或是,即使在離子束15通過之光路附近(即是,真空腔室17內部),具備以磁導率高之素材所作成之防止磁場洩漏用之零件亦可。或是,即使在真空腔室17之外部具備持有防止磁場洩漏功能之裝置蓋亦可。該些即使適當因應所需而組合亦可。
即使因應所需安裝濾質器78亦可。濾質器78可以構成穿透特定離子。可以使用濾質器78,測定H3+離子以外之離子係從何種程度離子源被釋放。例如,於測定引出電壓之設定值是否適合提高H3+離子之釋放比率之時,可以使用濾質器78。
濾質器78亦可以具備產生偏向磁場之要素。從相同處釋放的相同加速的H+離子和H2+離子和H3+離子,雖然有依偏向電場不同,離子束之軌道成為相同之情況,但是可以藉由偏向磁場分離該些離子束軌道。於測定離子種之釋放比率之時,亦可以使用該分離寬度。
若將濾質器78儘可能地設計成像差較少時,不僅測定H3+離子之釋放比率,可以藉由過濾不需要的離子種,照射H3+離子之釋放比率高並且保持聚焦性能的射束。並且,藉由僅專注於H3+離子與其他的氫離子(H+離子和H2+離子)區分,可以將像差之產生抑制成最小限度。或是,可以抑制成本而作成過濾器。一般而言,質量電荷比越小,磁場所致的離子束之偏向量越大。再者,質量電荷比越大,可以越容易分離不同的離子種。
用以分離離子束之偏向磁場不一定須要使用濾質器78而使其產生,例如,可以從第1偏向器73、第2偏向器74、試料室3內之接物鏡76在試料31之空間進行施加。因在離子束加速電壓大之情況(例如10kV以上),離子束之偏向實用上使用電場之情形為多,故即使第1偏向器73和第2偏向器74如以往般構成電場所致之偏向場,新設置產生用以離子束分離之偏向磁場的第3偏向器亦可。或是,即使構成第1偏向器73或第2偏向器74以使可以在電場重疊磁場亦可。
假設以往之離子束裝置(1)係藉由通常電流成為峰值(第1極大)之引出電壓而予以使用,或(2)藉由較期待能寬變窄之峰值低之電壓而予以使用。即是,比起第1峰值,第2峰值之能寬非常窄,為了發現此,需要詳細的實驗。再者,為了辨別質量電荷比不同的離子,雖然需要施加磁場,但是通常不假設在離子顯微鏡中,使用產生磁場之偏向器,全部使用電場偏向和電場透鏡。發明者等為了識別離子種之磁場,嘗試進行施加磁場的實驗,來達到如圖7A~圖7E所示般辨識離子種。
控制裝置791即使構成具備從圖7A至圖7D般之離子種混合之掃描離子像推定離子種之比率的功能亦可。一面藉由控制裝置791變更引出電壓,一面解析對離子束15施加偏向磁場之掃描離子像,依此可以判明混合在離子束之離子種之比率對引出電壓的依存性。並且,即使根據其結果,控制裝置791控制高電壓電源111亦可。
離子束裝置1000即使具備顯示裝置792亦可。顯示裝置792即使以現在最高的比率釋放的離子種亦可。並且,即使構成表示由其他相同元素所構成之質量電荷比不同之離子,使用者可以經由控制裝置791選擇任一的離子亦可。例如,可以顯示裝置792表示H+離子和H2+離子和H3+離子以何種程度之比率釋放。再者,可表示何種氫離子以最高之比率釋放。
即使藉由調整施加於濾質器78或射極電極11之引出電極,切換照射至試料之離子亦可。並且,即使構成使用者可以選擇何種氫離子以最高之比率釋放亦可。因H+離子和H2+離子和H3+離子即使加速能量相同,朝試料內之侵入深度亦不同,故可以藉由切換離子,變更相對於試料的侵入範圍。此可以使用於電子裝置之製作過程或特性調整等。即使藉由例如透鏡之電壓、尖端之角度等,以取代調整引出電壓,來切換離子亦可。尤其,因分子離子係分子內之原子之個數越多,侵入範圍越小,故適合於抑制試料內之離子擴散所致的試料內損傷之時。例如,加速電壓30kV之H3+離子束與加速10kV之H+離子束之侵入範圍同等。
圖8為表示觀察在估計H3+離子佔離子束之比例為80%以上之狀態,金微粒子蒸鍍在碳母體上之試料表面之例。可知能夠觀察到亦無圖7B或圖7C所示般之邊緣對比度的分離,試料表面良好。於試料觀察時,使被照射至試料之離子束之試料面上的直徑成為10nm以下即可。
射束照射柱7使用真空泵77而被真空排氣。試料室3使用真空泵34而被真空排氣。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和射束照射柱7之間,及射束照射柱7和試料室3之間因應所需使成為差動排氣構造即可。即是,構成除離子束15通過之開口部之外,彼此的空間被氣密保持即可。藉由構成如此,被導入至試料室3之氣體流入至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量減少,影響變少。再者,被導入至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氣體流入至試料室3之量減少,影響變少。
離子束裝置1000即使以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射極電極11或設置在試料室3內部之試料31等振動而不會使試料之觀察或加工之性能劣化之方式,設置在例如由防振機構61和底板62所構成之裝置架台60上亦可。防振機構61可以使用例如空氣彈簧、金屬彈簧、膠狀之素材、橡膠等而構成。雖然無圖示,但是即使設置覆蓋離子束裝置1000全體或一部分之裝置蓋亦可。裝置蓋係以可以遮斷或衰減來自外部之空氣性振動之素材來構成為佳。
因在試料31附近,導入用以抑制反應性氣體或試料31之表面帶電之情形的氣體,故試料室3即使具備氣體供給部38亦可。氣體供給部38具有氣體噴嘴381、流量調整器384、氣體鋼瓶386。作為反應性之氣體,(a)作為用以促進試料31之蝕刻的氣體,使用例如XeF2 氣體或H2 O氣體或鹵系之氣體,(b)作為用以促進沉積之氣體,使用TEOS或碳化氫系之氣體或包含金屬之例如WF6 般之氣體。因藉由利用促進蝕刻之氣體的試料加工,可以增加相對於離子之注入量的試料加工量,故可以減少對試料之基板的損傷。
藉由組合如此各式各樣的反應性氣體之試料加工,離子束離子裝置1000例如可以實施(a)在半導體製程中使用之光罩的修正,(b)被用於使用EUV(Extreme UltraViolet)微影術之半導體製程之光罩的修正,(c)被用於奈米壓模微影術之模具的修正等。聚焦性佳之能寬小的H3+離子束適合於持有與半導體裝置之構造同程度之尺寸的光罩或模具的修正。藉由使用採用反應性氣體之試料加工和H3+離子束本身的反應性,可以作成各種裝置。
試料室3使用真空泵34而被真空排氣。作為真空泵34,使用例如渦輪分子泵、離子濺鍍泵、非蒸發吸氣泵、昇華泵、低溫泵等。即使組合複數上述般之泵亦可。即使以與氣體供給部38連動,僅在從氣體噴嘴381有氣體導入之時,使真空泵34動作之方式,構成裝置,或以調整排氣量之方式,在真空泵34和試料室3之間設置閥件亦可。
雖然無圖示,但是試料室3亦可以具備試料交換室。試料交換室即使構成可以進行用以交換試料31之預備排氣亦可。依此,可以降低於試料交換之時,試料試3之真空度下降之程度。
圖9A表示混合氫氣和氖氣而導入至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在含有多量H3+離子束之條件,觀察試料之表面之例。氣體之雜質多之時,通常可見的電流增減所致的影像對比度之急遽變化不被觀察到。即是,發現H3+之釋放不管氣體混合如何都非常穩定。發現與氫氣混合之氣體種不限於氖,即使針對其他氣體種亦同樣穩定。即是,H3+和其他質量重的離子之組合,適合於藉由變更引出電壓,迅速地切換離子束。
圖9B表示將離子粒切換至氖離子而加工試料表面之後,使用H3+射束觀察試料表面之例。虛線部分為加工處。如圖9B所示般,不僅迅速地切換加工和觀察,亦可以兼顧觀察時之離子束的穩定性。
圖10為混合氫氣和氖氣而導入至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引出氖離子束而觀察試料表面之例。如圖10所示般,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一般而言對雜質氣體的耐性弱。因此,當混合氣體時,產生電流量之增減等之不穩定性。但是,在加工用途使用離子束之情況,因可以利用電流之總量控制加工量,故若比起觀察時,電流量之增減所致的影響輕微。
(實施型態2:總結)   與本實施型態2有關之離子束裝置1000藉由使用以實施型態1說明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抑制試料觀察時對試料造成的損傷,同時觀察分解能或能加工寬度優良,可以高速地切換射束種類。
(針對本發明之變形例)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包含各種變形例。例如,上述實施例係為了容易理解地說明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並非限定於具備所說明之所有構成者。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對真空腔室17進行真空排氣之裝置和對氣體混合部352進行真空排氣之裝置係共通,但是即使藉由分別不同的真空排氣裝置而進行真空排氣亦可。
在以上之實施型態中,真空腔室17內不從氣體供給部37被導入氣體之情況,被保持在10-7 Pa以下之超高真空。為了使真空腔室17內成為超高真空,即使氣體電場電離子源1之啟動作業,也包含將真空腔室17全體加熱成100度以上之工程(所謂的烘烤)亦可。
在以上之實施型態中,為了藉由原子3個以下,最佳為以1個,將射極尖端11之前端成為終端,即使使用包含加熱射極尖端11之工程的方法亦可。同樣,為了使射極尖端11之前端尖銳化,即使使用一面加熱射極尖端11,一面將例如O2 或N2 等之氣體導入至真空腔室17內之方法亦可。同樣,為了使射極尖端11之尖銳化,即使使用一面對射極尖端11和引出電極13之間施加高電壓,一面將例如O2 或N2 等之氣體導入至真空腔室17內之方法亦可。同樣,即使使用藉由以鎢為主成分之針而構成射極尖端11,在其表面蒸鍍貴金屬(例如,銦、鈀、鉑等)之後,加熱射極尖端11之方法亦可。
在以上之實施型態中,雖然說明離子束裝置1000照射離子束,但是亦可以兼備照射電子束之功能部。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藉由調整對濾質器78或射極電極11施加的引出電壓等,將H3+離子佔離子束15之比率成為80%以上時,適合於觀察試料。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與氫氣體H2 相同,針對2原子分子亦即氣體N2 或O2 ,也期待著產生與針對H3+離子使用圖3A~圖4B說明的內容相同的現象。與H3+相同,若將N2 或O2 當作N3+或O3+而釋放時,可期待比起N2+或O2+更減低能寬所致的聚焦性提升,或比起N2+或O2+提升反應性且提高加工速度的效果。
在以上之實施型態中,說明藉由利用H3+離子之混合耐性,可以於切換離子束種類之時,縮短用以對真空腔室17內進行真空排氣之時間。但是,並非排除使用真空排氣裝置16之情形,即使如以往般對真空腔室17內進行真空排氣後再切換離子束種類亦可。
1‧‧‧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
11‧‧‧射極電極(射極尖端)
13‧‧‧引出電極
15‧‧‧離子束
16‧‧‧真空排氣裝置
17‧‧‧真空腔室
18‧‧‧內壁
19‧‧‧波紋管
24‧‧‧探針電流值
111‧‧‧高電壓電源
131‧‧‧引出電極孔
151‧‧‧探針電流
152‧‧‧射束限制開角角度
153‧‧‧光軸
161‧‧‧流量調整器
3‧‧‧試料室
31‧‧‧試料
32‧‧‧試料平台
33‧‧‧2次粒子檢測器
34‧‧‧真空泵
35‧‧‧氣體供給部
351‧‧‧氣體噴嘴
352‧‧‧氣體混合部
353‧‧‧壓力計
354‧‧‧流量調整器
356‧‧‧氫氣鋼瓶
3561‧‧‧氫用氣體過濾器
357‧‧‧氣體鋼瓶
3571‧‧‧流量調整器
3572‧‧‧過濾器
37‧‧‧氣體供給部(氣體導入機構)
371‧‧‧氣體噴嘴
374‧‧‧流量調整器
376‧‧‧氣體鋼瓶
38‧‧‧氣體供給部
381‧‧‧氣體噴嘴
384‧‧‧流量調整器
386‧‧‧氣體鋼瓶
39‧‧‧氣體供給部
391‧‧‧氣體噴嘴
394‧‧‧流量調整器
396‧‧‧氣體鋼瓶
4‧‧‧冷凍機
41‧‧‧冷凍機本體
412‧‧‧1st平台
413‧‧‧2nd平台
415‧‧‧熱輻射屏蔽
416‧‧‧導熱機構
60‧‧‧裝置架台
61‧‧‧防振機構
62‧‧‧底板
7‧‧‧射束照射柱
71‧‧‧聚焦透鏡
710‧‧‧聚焦透鏡用電源
72‧‧‧孔徑
73‧‧‧第1偏向器
730‧‧‧第1偏向器用電源
74‧‧‧第2偏向器
740‧‧‧第2偏向器用電源
76‧‧‧接物鏡
760‧‧‧接物鏡用電源
77‧‧‧真空泵
78‧‧‧濾質器
79‧‧‧法拉第杯
790‧‧‧電流計
791‧‧‧控制裝置
792‧‧‧顯示裝置
1000‧‧‧離子束裝置
圖1為表示與實施型態1有關之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之構成的側剖面圖。   圖2為表示氣體供給部37和39之變形例的圖示。   圖3A為表示放大射極尖端11之前端部之樣子的側視圖。   圖3B為表示在圖3A中之探針電流值24和引出電壓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3C為表示放大射極尖端11之前端部之樣子的側視圖。   圖3D為表示在圖3C中之探針電流值24和引出電壓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4A為在較極大25低之引出電壓所測定出的離子束之能寬之例。   圖4B為在第2極大23附近之引出電壓所測定出的離子束之能寬之例。   圖5A為藉由電場離子顯微鏡所取得的射極電極11前端形狀之原子像。   圖5B為表示在原子51之附近存在原子52之例。   圖5C為射極電極11之前端藉由4個以上之原子被終端的例。   圖5D為射極電極11之前端藉由4個以上之原子被終端的例。   圖6為表示與實施型態2有關之離子束裝置1000之構成的側剖面圖。   圖7A為藉由幾乎僅以H2+離子所構成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   圖7B為藉由H+離子和H2+離子混合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   圖7C為藉由H+離子和H2+離子和H3+離子混合之離子束觀察試料之時的掃描離子像之例。   圖7D為部分性放大圖7C之圖示。   圖7E為表示一面變更離子束之加速電壓,一面測定邊緣對比度之分離寬度的結果之例。   圖8為表示觀察在估計H3+離子佔離子束之比例為80%以上之狀態,金微粒子蒸鍍在碳母體上之試料表面之例。   圖9A表示混合氫氣和氖氣而導入至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在含有多量H3+離子束之條件,觀察試料之表面之例。   圖9B表示將離子束切換至氖離子而加工試料表面之後,使用H3+射束觀察試料表面之例。   圖10為混合氫氣和氖氣而導入至氣體電場電離離子源1,引出氖離子束而觀察試料表面之例。

Claims (13)

  1. 一種離子束裝置,具備:射極尖端,其持有針狀的前端;引出電極,其係與上述射極尖端相向配置,在遠離上述射極尖端之位置具有開口;氣體供給源,其係供給氣體;氣體供給配管,其係將從上述氣體供給源被供給之氣體供給至上述射極尖端之附近;及電壓施加部,其係藉由在上述射極尖端和上述引出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使離子束從上述射極尖端照射,上述電壓施加部藉由切換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H3+離子之上述離子束的第1電壓的動作模式,和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較H3+重之離子的上述離子束的第2電壓的動作模式,切換上述離子束之種類,以相對於光軸之某一定的射束限制開角角度,限制從上述射極電極之前端被引出之離子電流,將上述射束限制開角角度設為5mrad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氣體供給源供給第1種類之氣體,同時供給與上述第1種類不同的第2種類之氣體,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氣體混合部,其係被配置在上述氣體供給源和上述氣體供給配管之間,蓄積上述第1種類之氣體和上述第2種類之氣體;和混合比控制部,其係藉由調整上述第1種類之氣體的流量和上述第2種類之氣體的流量,控制在上述氣體混合部的氣體混合比。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射極尖端之前端藉由3個以下之原子被終端。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氣體供給源供給氫氣和氬氣,上述電壓施加部切換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H3+離子之上述離子束之電壓的動作模式,和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氬之上述離子束之電壓的動作模式。
  5.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指定上述離子束之離子電流值的使用者介面,上述混合比控制部控制上述氣體混合比,以使上述離子束具有經由上述使用者介面而被指定的離子電流值。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使用者介面,其係進行指定使切換包含最多H3+離子之上述離子束和包含最多H3+以外之離子的上述離子束,上述電壓施加部施加被照射經由上述使用者介面而被指定之上述離子束的電壓。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使用者介面收取切換觀察試料之動作模式和加工試料之動作模式之指定,上述電壓施加部經由上述使用者介面而指定觀察試料之動作模式之情況,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H3+離子之上述離子束的電壓,經上述使用者介面指定加工試料之動作模式之情況,施加被照射包含最多較H3+重的離子之上述離子束的電壓。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壓和上述第2電壓之間的差量係上述第1電壓之10%至50%之間或上述第2電壓之10%至50%間。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包含最多較H3+重之離子的上述離子束之離子電流,係包含最多H3+離子之上述離子束之離子電流的3.0倍以上。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第2氣體供給源,其係供給與上述氣體供給源供給的氣體不同種類之氣體;和第2氣體供給配管,其係將從上述第2氣體供給源被供給之氣體供給至上述射極尖端之附近,上述電壓施加部係於上述氣體供給配管和上述第2氣體供給配管分別對上述射極尖端之附近供給氣體之時,切換上述第1電壓和上述第2電壓,依此切換上述離子束之種類。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柱部,其係收容上述射極尖端之附近的空間;和排氣裝置,其係對上述柱部之內部進行真空排氣,上述電壓施加部係於上述排氣裝置對上述柱部之內部進行真空排氣之後,藉由切換上述第1電壓和上述第2電壓,切換上述離子束之種類。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透鏡,其係聚焦上述離子束;偏向器,其係使上述離子束偏向;孔徑,其具有上述離子束通過的開口;及控制器,其係控制上述透鏡、上述偏向器及上述孔徑,上述控制器係於上述電壓施加部切換上述第1電壓和上述第2電壓之時,切換上述透鏡、上述偏向器及上述孔徑之各個狀態。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離子束裝置,其中上述離子束裝置進一步具備畫像處理裝置,其係取得藉由對試料照射上述離子束而取得的上述試料之觀察畫像,上述畫像處理裝置係隨著上述電壓施加部切換上述第1電壓和上述第2電壓,而切換相對於上述觀察畫像適用的影像位移量和像散校正量。
TW107110401A 2017-04-19 2018-03-27 離子束裝置 TWI670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2547 2017-04-19
JP2017082547A JP6909618B2 (ja) 2017-04-19 2017-04-19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1729A TW201901729A (zh) 2019-01-01
TWI670744B true TWI670744B (zh) 2019-09-01

Family

ID=6371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401A TWI670744B (zh) 2017-04-19 2018-03-27 離子束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1006B2 (zh)
JP (1) JP6909618B2 (zh)
KR (2) KR102279130B1 (zh)
CN (1) CN108735565B (zh)
DE (1) DE102018106993A1 (zh)
TW (1) TWI670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0966B2 (en) * 2019-09-03 2021-09-14 Applied Material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beam current from an ion source
US11232925B2 (en) 2019-09-03 2022-01-25 Applied Material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beam current from an ion source
JPWO2023037545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2320A2 (en) * 2000-10-27 2002-05-02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ed particle beam microscopy
US20100108902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ur Halbleiterpruftechnik Mbh Dual mode gas field ion source
WO2010132265A2 (en) * 2009-05-12 2010-11-18 Carl Zeiss Nts, Llc. Gas delivery in a microscope system
US20110272593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Tel Epion Inc. Gas cluster ion beam system with cleaning apparatus
EP2416342A2 (en) * 2005-12-02 2012-02-08 Alis Corporation Ion sources, systems and methods
TWI423295B (zh) * 2006-02-17 2014-01-11 Ulvac Inc 離子注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8965A (ja) 2006-06-07 2007-12-20 Univ Nagoy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中性子発生装置
JP5171192B2 (ja) * 2007-09-28 2013-03-2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金属膜成膜方法
WO2009057669A1 (en) 2007-11-01 2009-05-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EP2088613B1 (en) * 2008-02-08 2015-10-14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Use of a dual mode gas field ion source
JP5087601B2 (ja) * 2008-11-04 2012-12-05 アイシーティー インテグレーテッド サーキット テスティング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フィーア ハルプライタープリーフテヒニック エム ベー ハー デュアルモードのガス電界イオン源
US8927942B2 (en) * 2011-06-06 2015-01-06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 Ion source, nanofabric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such source, and a method for emitting ions
US8779395B2 (en) * 2011-12-01 2014-07-15 Axcelis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gas flow levels
US9024282B2 (en) * 2013-03-08 2015-05-05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hydrogen implantation and co-implantion
JP6328023B2 (ja) * 2014-10-08 2018-05-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CN108496238B (zh) * 2016-02-05 2020-05-1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场电离离子源、离子束装置以及光束照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2320A2 (en) * 2000-10-27 2002-05-02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ed particle beam microscopy
EP2416342A2 (en) * 2005-12-02 2012-02-08 Alis Corporation Ion sources, systems and methods
TWI423295B (zh) * 2006-02-17 2014-01-11 Ulvac Inc 離子注入裝置
US20100108902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ur Halbleiterpruftechnik Mbh Dual mode gas field ion source
WO2010132265A2 (en) * 2009-05-12 2010-11-18 Carl Zeiss Nts, Llc. Gas delivery in a microscope system
US20110272593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Tel Epion Inc. Gas cluster ion beam system with clean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17527A (ko) 2018-10-29
KR20200018520A (ko) 2020-02-19
DE102018106993A1 (de) 2018-10-25
US10651006B2 (en) 2020-05-12
US20180308658A1 (en) 2018-10-25
KR102279130B1 (ko) 2021-07-16
TW201901729A (zh) 2019-01-01
JP6909618B2 (ja) 2021-07-28
CN108735565A (zh) 2018-11-02
CN108735565B (zh) 2020-09-25
JP2018181716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8521B2 (en) Ion beam device
JP5086105B2 (ja) ガス電界電離イオン源
US8563944B2 (en) Ion beam device
JP5383419B2 (ja)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US20120217391A1 (en)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TWI670744B (zh) 離子束裝置
WO2013054799A1 (ja) イオン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US10636623B2 (en) Ion beam device
WO2017134817A1 (ja) 電界電離イオン源、イオンビーム装置、およびビーム照射方法
JP7002593B2 (ja) ガリウム集束イオンビームとイオン顕微鏡複合装置
JP6696019B2 (ja)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6568501B2 (ja)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JP5969586B2 (ja)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JP5677365B2 (ja) 荷電粒子顕微鏡
JP2018152365A (ja) イオンビー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