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871B - 壓接手工具 - Google Patents

壓接手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871B
TWI669871B TW106101145A TW106101145A TWI669871B TW I669871 B TWI669871 B TW I669871B TW 106101145 A TW106101145 A TW 106101145A TW 106101145 A TW106101145 A TW 106101145A TW I669871 B TWI669871 B TW I6698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ing
caliper body
hand tool
groove
cali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7910A (zh
Inventor
林開燕
Original Assignee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5/464,3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18006233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807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871B/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壓接手工具,用以將訊號線的多條線芯與殼體壓接在一起而形成連接器。壓接手工具包括第一鉗體、第二鉗體、連動件、壓接組件以及至少一刀具。第一鉗體具有導引結構。第二鉗體樞接第一鉗體,以與第一鉗體相互旋轉而開闔。連動件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二端樞接第二鉗體。壓接組件樞接第一端且可滑動地耦接導引結構。第二鉗體與第一鉗體相對開闔以旋轉並滑動連動件,而驅動壓接組件以壓接方向將殼體與線芯壓接在一起。刀具組裝於壓接組件並隨之移動。在壓接組件將線芯壓接至殼體的同時,刀具切齊線芯凸出於殼體外的部分。

Description

壓接手工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壓接手工具。
目前各種訊號線材及訊號接頭已廣泛運用於訊號傳輸上,例如網路線與RJ45接頭用以傳輸網路訊號,以及電話線與RJ11接頭用以傳輸電話訊號等。而為了將線材連接至所需之設備上,線材之終端通常會連接對應的接頭而形成纜線連接器的狀態,此時就需利用特定的線材壓接工具將線材與接頭相互連接固定。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將纜線的多條線芯壓接至殼體而形成纜線連接器的手工具。
本發明的壓接手工具,用以將訊號線的多條線芯與殼體壓接在一起而形成連接器。壓接手工具包括第一鉗體、第二鉗體、連動件、壓接組件以及至少一刀具。第一鉗體具有導引結構。第二鉗體樞接第一鉗體以與第一鉗體相互旋轉而開闔。連動件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二端樞接第二鉗體。壓接組件樞接第一端且可滑動地耦接導引結構,其中第二鉗體與第一鉗體相對開闔以旋轉並滑動連動件,而驅動壓接組件以壓接方向將殼體與線芯壓接在一起。刀具組裝於壓接組件並隨壓接組件而移動,在壓接組件將線芯壓接至殼體的同時,刀具切齊線芯凸出於殼體外的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引結構為第一鉗體內的至少一導引槽、至少一導引凸部或至少一導引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鉗體包括本體與一對側板。本體具有容置空間與上述的導引結構,連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板分別具有擴孔,隔著容置空間彼此相對。壓接組件具有樞接軸,樞接軸的兩端分別耦接於擴孔。各擴孔的延伸方向與上述的壓接方向一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鉗體具有第一壓接槽,連通容置空間,殼體穿設以線芯後移入第一壓接槽。壓接組件包括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分別經由樞接軸樞接至連動件的第一端,以受連動件驅動而使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的一部分同步進出第一壓接槽,以壓接殼體的不同部分。連動件位於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具,組裝於第一壓接件。第一刀具隨第一壓接件進出第一壓接槽,以切齊線芯凸出於殼體外的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鉗體還具有第二壓接槽,連通容置空間。另一訊號線的多條線芯適於穿設另一殼體後移入第二壓接槽。壓接組件包括第三壓接件,連接(link)在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之間,以隨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移動。第三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的另一部分同步進出於第二壓接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刀具包括第二刀具,組裝於第三壓接件。第二刀具隨第三壓接件進出第二壓接槽,以切齊另一訊號線的線芯凸出於另一殼體外的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壓接槽與第二壓接槽分別以一軸向貫穿本體,且所述軸向分別正交於壓接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引結構位在容置空間與第一壓接槽、第二壓接槽之間。第一壓接件、第二壓接件以及第三壓接件分別沿導引結構而進出第一壓接槽與第二壓接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引結構位在容置空間與第一壓接槽之間。第一壓接件與第二壓接件分別沿導引結構而進出第一壓接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件的第二端鄰近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樞接處,而連動件的第一端鄰近第一壓接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鉗體包括本體與一對側板。本體具有容置空間,連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側板分別組裝在本體的相對兩側,側板分別具有一擴孔,擴孔隔著容置空間彼此相對且各擴孔的延伸方向與壓接方向一致。壓接組件的樞接軸位於容置空間且樞接軸的兩端分別耦接於擴孔,其中擴孔以及本體的至少一導引槽、至少一導引凸部或至少一導引面形成該導引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樞接軸向正交於壓接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接方向背離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棘齒結構與止動塊。棘齒結構設置在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其中之一,以隨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之開闔而移動。止動塊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其中之另一,且止動塊局部干涉於棘齒結構的移動路徑,以在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彼此開闔時,止動塊暫時卡扣棘齒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彈性件,與止動塊同設於第一鉗體或第二鉗體。彈性件驅動止動塊的方向相反於棘齒結構驅動止動塊的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棘齒結構背對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棘齒結構面對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棘齒結構與止動塊。棘齒結構設置在連動件與第二鉗體的其中之一,以隨連動件或第二鉗體而移動。止動塊可旋轉地設置在連動件與第二鉗體的其中之另一,且止動塊局部干涉於棘齒結構的移動路徑,以在連動件與第二鉗體相對運動時,止動塊暫時卡扣棘齒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彈性件,與止動塊同設於連動件或第二鉗體,彈性件驅動止動塊的方向相反於棘齒結構驅動止動塊的方向。
基於上述,壓接手工具藉由彼此樞接的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並搭配以連動件在上述二者之間,以讓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相互轉動時,連動件得以自身轉動及導引結構而驅動壓接組件沿一軸向運動,以讓訊號線與殼體藉此而相互壓接在一起。再者,刀具設置在壓接組件上而得以與之連動,以在壓接的同時能以刀具切除訊號線的線芯超出於殼體的部分。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示意圖,其中描述壓接手工具100用以將訊號線200的多條線芯210壓接在一起的動作示意,以藉以形成纜線連接器。在此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描述。圖2繪示圖1的纜線200與殼體300於壓接時的狀態,其中先以芯線210穿設過殼體300後,再藉由壓接手工具100而將多個導電片310對應地壓接在多條線芯210上,以使兩者電性導通並成為纜線連接器。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壓接手工具100包括彼此樞接在一起的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彼此經由相對旋轉而產生開闔動作,且使用者以手即可握持操作,如圖1所示,使用者以拇指或手掌接近拇指的部分抵靠第二鉗體120的按壓部121,而以其餘四指握持第一鉗體110的握持部115,便能輕易地且省力地以單手操作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進行開闔動作。以下先行描述壓接手工具100的結構後再予以敘明其壓接動作。
圖3繪示圖1的壓接手工具的爆炸圖。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壓接手工具100還包括連動件130與壓接組件140,連動件130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鉗體110,且連動件130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其中第二端E2樞接第二鉗體120,連動件130與第二鉗體120的樞接處鄰近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的樞接處但非同一位置。第一鉗體110具有導引結構117,而壓接組件140樞接連動件130的第一端E1,且壓接組件140可滑動地耦接導引結構117。據此,當第二鉗體120相對於第一鉗體110旋轉開闔時,連動件130會因此受驅動而在第一鉗體110中滑動且轉動,進而帶動壓接組件140沿壓接方向將殼體300與線芯210壓接在一起。在此,壓接方向為正Y軸方向,其正交於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的樞接軸向(X軸)而背離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的樞接處。
詳細而言,壓接手工具100的第一鉗體110包括本體113與一對側板114a、114b,本體113具有容置空間R1,以讓連動件130可移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R1。如圖3所示,容置空間R1包括本體113內沿X軸貫穿的空間,以及沿Y軸延伸的空間,當連動件130裝設至第一鉗體110內時,其實質上是位在設置於本體113的兩擋牆116之間,所述擋牆116之間形成前述沿Y軸延伸的空間。第二鉗體120實質上以其末端藉由樞接件P1而樞接位在本體113末端的一對尾翼118之間以及側板114a、114b之間,同時藉由設置在第一鉗體110內的扭簧160,彈性地抵接於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而作為第一鉗體110、第二鉗體120相對開闔時的復位之用。
再者,本實施例的導引結構117實質上包括第一鉗體110內的至少一導引槽、至少一導引凸部或至少一導引面。如圖3所示,本體113具有沿Y軸延伸的兩個槽體117a與多個凸部117b,容置空間R1中沿X軸槽體117a貫穿的空間是位在槽體117a與擋牆116之間,且這些槽體117a與凸部117b包含二維(的導引面)與三維的結構特徵,而有利於提供壓接組件140導引之用,同時側板114a、114b組裝在本體113的相對兩側後也能藉以進一步地提供導引效果。此外,位於容置空間R1的底面117c,也能據以提供壓接組件140以支撐且導引的功能。
另一方面,第一鉗體110的一對側板114a、114b分別具有擴孔114c、114d,所述擴孔114c、114d隔著容置空間R1彼此相對,而壓接組件140具有樞接軸144,樞接軸144的兩端分別耦接於擴孔114c、114d而能相對於側板114a、114b相對地滑動及轉動,擴孔114c、114d各自的延伸方向平行Y軸,與前述壓接方向一致,而讓壓接組件140能藉此產生沿Y軸的滑動。換句話說,第一鉗體110具有的導引結構117實質上還包括所述擴孔114c、114d,以搭配穿設於連動件130的樞接軸144而達到導引壓接組件140的效果。
請再參考圖1與圖3,第一鉗體110還具有第一壓接槽111與第二壓接槽112,其分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殼體300與訊號線200,本實施例的導引結構117在本體113的部分實質上是位在容置空間R1與第一壓接槽111、第二壓接槽112之間,壓接組件140的第一壓接件141、第二壓接件142以及第三壓接件143分別沿導引結構117而進出第一壓接槽111與第二壓接槽112。
在此僅以第一壓接槽111為例進行描述而不再贅述第二壓接槽1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壓接槽111的主要空間位於本體113,而其開口位於側板114a、114b,且第一壓接槽111經由槽體117a沿Y軸連通容置空間R1。在此,第一壓接槽111是沿X軸呈貫穿結構,以利於讓殼體300在穿設完線芯210得以置入第一壓接槽111而進行壓接動作。再者,第一壓接件141與第二壓接件142分別經由樞接軸144樞接於連動件130的第一端E1,以受連動件130驅動而使第一壓接件141的一部分與第二壓接件142的一部分同步進出第一壓接槽111,並用以壓接殼體300的不同部分。沿X軸,連動件130是位於第一壓接件141與第二壓接件142之間。
另一方面,壓接手工具100還包括第一刀具151,組裝於第一壓接件141,第一刀具151隨第一壓接件141進出第一壓接槽111,以切齊線芯210凸出於殼體300外的部分,後續將有進一步說明。
惟如前述,第一壓接槽111與第二壓接槽112僅在所適用的殼體與訊號線形式不同。據此,壓接組件140還包括第三壓接件143,其連接在第一壓接件141與第二壓接件142之間,並隨第一壓接件141與第二壓接件142移動。第三壓接件143與第二壓接件142的另一部分同步進出於第二壓接槽112,也就是說,類似於第一壓接件141與第二壓接件142分別具有能進出第一壓接槽111的結構,以達到能對進入第一壓接槽111的殼體300與線芯210、導電片310進行壓接,而對於用以進出第二壓接槽112的第三壓接件143,也需有另一結構能同步進出第二壓接槽112以對另外的殼體、線芯與導電片進行壓接,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壓接件142實質上區分為兩部分,其中第一壓頭142a用以與第一壓接件141同步進出於第一壓接槽111,而第二壓頭142b則用以與第三壓接件143同步進出於第二壓接槽112。在此,第一壓頭142a與第二壓頭142b是一體結構,而有利於降低整體構件數及體積而呈簡單設計。當然,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經由變更結構設計,也可使第一壓頭與第二壓頭分開而為不同構件。對應地,壓接手工具100也需對應第二壓接槽112而設置第二刀具152,其組裝於第三壓接件143而隨之進出第二壓接槽112,用以對壓接時凸出的線芯進行切齊動作。
圖4與圖5分別繪示壓接手工具於不同狀態的是示意圖,在此將局部構件予以虛線繪示以達到透視效果,同時利於後續說明。請同時參考圖3至圖5,在本實施例中,壓接手工具100還包括棘齒結構171與止動塊172,其中棘齒結構171設置在第二鉗體120並隨之移動,止動塊172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鉗體110,且止動塊172的局部干涉於棘齒結構171的移動路徑,以在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相對開闔時,止動塊172暫時卡扣棘齒結構171,如圖5所示。
詳細而言,壓接手工具100還包括彈性件173,與止動塊172同設於第一鉗體110,且彈性件173連接在第一鉗體110的本體113與止動塊172之間。在此,彈性件173恆驅動止動塊172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樞接在第一鉗體110上的止動塊172具有凸部172a,當第二鉗體120相對於第一鉗體110閉闔時,凸部172a因位在棘齒結構171之齒部171a的移動路徑上而被驅動,並據以讓凸部172a暫時卡扣於齒部171a而固定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的相對位置。此時,如同圖4至圖5的過程中,止動塊172受驅動而以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同時變形彈性件173,即彈性件173驅動止動塊172的方向相反於棘齒結構171驅動止動塊172的方向。在此所述暫時卡扣是指使用者能額外施力以解除所述卡扣關係,或是重新施力再使其卡扣。據此,當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在壓接過程中產生不正常壓接情形而卡扣時,使用者能藉由轉動止動塊172,而讓止動塊172與棘齒結構171相互脫離以解除所述卡扣狀態。
此外,本實施例的壓接手工具100還包括旋鈕174,其設置在第一鉗體110外部但穿設本體113並連接至止動塊172,旋鈕174利於讓使用者施力旋轉之用,以達到前述讓止動塊172脫離棘齒結構171的效果,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以適當工具(例如起子)而無需旋鈕而直接驅動止動塊172。
圖6與圖7分別繪示殼體與訊號線置入壓接槽後的不同狀態,且其可分別對應圖4與圖5的壓接狀態。請同時參考圖4至圖7,在本實施例中,連動件130的第一端E1鄰近第一壓接槽111與第二壓接槽112,連動件130的第二端E2鄰近第一鉗體110與第二鉗體120的樞接處,同時經由上述連動件130、壓接組件140等構件配置,使用者先將訊號線200的多條線芯210穿過殼體300,且使線芯的局部212是穿過而凸出於殼體300之外。接著,將殼體300與訊號線200一併置入第一壓接槽111,且在置入後,前述局部212也會凸出於第一鉗體110外,如圖6所示。接著即是使用者施力於第二鉗體120的按壓部121,以進行從圖4至圖5的壓接動作,即第二鉗體120與第一鉗體110彼此相對地閉闔,以驅動連動件130以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同時,並因前述導引結構117之限位與導引而朝正Y軸方向移動,進而帶動壓接組件140朝正Y軸方向移動而進入第一壓接槽111,以產生如圖7所示的狀態,即第一壓接件141將導電片310壓接於線芯210而使兩者電性導通。同時,第二壓接件142也同步地將殼體300的壓接塊314下壓而嵌至訊號線200,以讓殼體300與訊號線200(及線芯210)相互固接在一起。
在壓接組件140沿Y軸移動而讓第一壓接件141、第二壓接件142進入第一壓接槽111的同時,鎖附在第一壓接件141上的第一刀具151也會將線芯210的局部212予以切除,而使線芯210留在殼體300內的部分會與殼體300的開口端切齊。
圖8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剖視圖。請參考圖8,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壓接手工具400的棘齒結構432是設置在連動件430上且朝向第二鉗體420(背離第一鉗體410),而止動塊471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二鉗體420,且止動塊471藉由彈性件472而與第二鉗體420連接,與前述類似地,彈性件472驅動止動塊471的方向是相反於棘齒結構432驅動止動塊471的方向。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棘齒結構與止動塊(及彈性件)亦可互換現有位置而達到相同的效果。
圖9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剖視圖。請參考圖9,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壓接手工具500的棘齒結構573設置在第二鉗體520上,而止動塊571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鉗體510,且經由彈性件572連接至第一鉗體510,與前述類似地,彈性件572驅動止動塊571的方向是相反於棘齒結構573驅動止動塊571的方向。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棘齒結構與止動塊亦可互換現有位置而達到相同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壓接手工具藉由彼此樞接的第一鉗體與第二鉗體,並搭配以連動件在兩者之間,以讓鉗體的相對樞轉運動以及其中一鉗體的導引結構,而讓連動件受鉗體驅動時能產生樞轉與移動,以一併帶動壓接組件對訊號線與殼體進行壓接動作,由於連動件與壓接組件實質上設置於其中一鉗體,且設置於鉗體的多個壓接槽能對應不同形式的殼體與訊號線,因此除有效縮減體積外並提高壓接手工具的適用範圍外,使用者也能以簡單握持方式操作壓接手工具。
再者,壓接組件上設置有刀具,其隨著壓接組件而進出壓接槽,用以將訊號線突出於殼體之外的線芯切除,而讓殼體內的線芯能與殼體的出口端保持切齊的狀態,也能因與壓接動作同步進行而有效地節省壓接的時間與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此外,壓接手工具藉由棘齒結構、止動塊與彈性件的相互搭配,以在壓接過程中遇上鉗體卡合的情形時,使用者能藉由調整止動塊而使鉗體相互釋放,以提供簡易的故障排除手段。於上述實施例中,棘齒結構與止動塊、彈性件能依據鉗體及連動件的結構設置而存在不同的對應方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400、500‧‧‧壓接手工具
110、410、510‧‧‧第一鉗體
111‧‧‧第一壓接槽
112‧‧‧第二壓接槽
113‧‧‧本體
114a、114b‧‧‧側板
114c、114d‧‧‧擴孔
115‧‧‧握持部
116‧‧‧擋牆
117‧‧‧導引結構
117a‧‧‧槽體
117b‧‧‧凸部
117c‧‧‧底面
118‧‧‧尾翼
120、420、520‧‧‧第二鉗體
121‧‧‧按壓部
130、430‧‧‧連動件
140‧‧‧壓接組件
141‧‧‧第一壓接件
142‧‧‧第二壓接件
142a‧‧‧第一壓頭
142b‧‧‧第二壓頭
143‧‧‧第三壓接件
144‧‧‧樞接軸
151‧‧‧第一刀具
152‧‧‧第二刀具
160‧‧‧扭簧
171、432、573‧‧‧棘齒結構
171a‧‧‧齒部
172、471、571‧‧‧止動塊
172a‧‧‧凸部
173、472、572‧‧‧彈性件
174‧‧‧旋鈕
200‧‧‧訊號線
210‧‧‧線芯
212‧‧‧局部
300‧‧‧殼體
310‧‧‧導電片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P1‧‧‧樞接件
R1‧‧‧容置空間
X-Y-Z‧‧‧直角座標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示意圖 圖2繪示圖1的纜線與殼體於壓接時的狀態。 圖3繪示圖1的壓接手工具的爆炸圖。 圖4與圖5分別繪示壓接手工具於不同狀態的是示意圖。 圖6、圖7分別繪示殼體與訊號線置入壓接槽後的不同狀態。 圖8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剖視圖。 圖9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壓接手工具的剖視圖。

Claims (21)

  1. 一種壓接手工具(crimping hand tool),用以將一訊號線(cable)的多條線芯(wire)與一殼體(housing)壓接在一起而形成一連接器(connector),該壓接手工具包括: 一第一鉗體,具有一導引結構; 一第二鉗體,樞接該第一鉗體,以與該第一鉗體相互旋轉而開闔; 一連動件,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二端樞接該第二鉗體; 一壓接組件,樞接該第一端且可滑動地耦接該導引結構,其中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一鉗體相對開闔以旋轉並滑動該連動件,而驅動該壓接組件以一壓接方向將該殼體與該些線芯壓接在一起;以及 至少一刀具,組裝於該壓接組件並隨該壓接組件而移動,在該壓接組件將該些線芯壓接至該殼體的同時,該刀具切齊該些線芯凸出於該殼體外的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導引結構為該第一鉗體內的至少一導引槽、至少一導引凸部或至少一導引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鉗體包括: 一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連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 一對側板,分別組裝在該本體的相對兩側而與該本體形成至少部分該導引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對側板分別具有一擴孔,該對擴孔隔著該容置空間彼此相對,該壓接組件具有一樞接軸,該樞接軸的兩端分別耦接於該對擴孔,各該擴孔的延伸方向與該壓接方向一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鉗體具有一第一壓接槽,連通該容置空間,該殼體穿設以該些線芯後移入該第一壓接槽,該壓接組件包括: 一第一壓接件與一第二壓接件,分別經由該樞接軸樞接至該連動件的該第一端,以受該連動件驅動而使該第一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的一部分同步進出該第一壓接槽,以壓接該殼體的不同部分,該連動件位於該第一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所述至少一刀具包括: 一第一刀具,組裝於該第一壓接件,該第一刀具隨該第一壓接件進出該第一壓接槽,以切齊該些線芯凸出於該殼體外的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鉗體還具有一第二壓接槽,連通該容置空間,另一訊號線的多條線芯適於穿設另一殼體後移入該第二壓接槽,該壓接組件包括: 一第三壓接件,連接(link)在該第一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之間,以隨該第一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移動,該第三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的另一部分同步進出於該第二壓接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所述至少一刀具還包括: 一第二刀具,組裝於該第三壓接件,該第二刀具隨該第三壓接件進出該第二壓接槽,以切齊另一訊號線的該些線芯凸出於另一殼體外的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壓接槽與該第二壓接槽分別以一軸向貫穿該本體,且所述軸向分別正交於該壓接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導引結構位在該容置空間與該第一壓接槽、該第二壓接槽之間,該第一壓接件、該第二壓接件以及該第三壓接件分別沿該導引結構而進出該第一壓接槽與該第二壓接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導引結構位在該容置空間與該第一壓接槽之間,該第一壓接件與該第二壓接件分別沿該導引結構而進出該第一壓接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連動件的該第二端鄰近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樞接處,而該連動件的該第一端鄰近該第一壓接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鉗體包括: 一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連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 一對側板,分別組裝在該本體的相對兩側,該對側板分別具有一擴孔,該對擴孔隔著該容置空間彼此相對且各該擴孔的延伸方向與該壓接方向一致,該壓接組件的一樞接軸位於該容置空間且該樞接軸的兩端分別耦接於該對擴孔,其中該對擴孔以及該本體的至少一導引槽、至少一導引凸部或至少一導引面形成該導引結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樞接軸向正交於該壓接方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壓接方向背離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 一棘齒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其中之一,以隨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之開闔而移動;以及 一止動塊,可旋轉地設置在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其中之另一,且該止動塊局部干涉於該棘齒結構的移動路徑,以在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彼此開闔時,該止動塊暫時卡扣該棘齒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 一彈性件,與該止動塊同設於該第一鉗體或該第二鉗體,該彈性件驅動該止動塊的方向相反於該棘齒結構驅動該止動塊的方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棘齒結構背對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其中該棘齒結構面對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的樞接處。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 一棘齒結構,設置在該連動件與該第二鉗體的其中之一,以隨該連動件或該第二鉗體而移動;以及 一止動塊,可旋轉地設置在該連動件與該第二鉗體的其中之另一,且該止動塊局部干涉於該棘齒結構的移動路徑,以在該連動件與該第二鉗體相對運動時,該止動塊暫時卡扣該棘齒結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壓接手工具,還包括: 一彈性件,與該止動塊同設於該連動件或該第二鉗體,該彈性件驅動該止動塊的方向相反於該棘齒結構驅動該止動塊的方向。
TW106101145A 2016-08-24 2017-01-13 壓接手工具 TWI669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64,355 US20180062336A1 (en) 2016-08-24 2017-03-21 Crimping hand to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8690P 2016-08-24 2016-08-24
US62/378,690 2016-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910A TW201807910A (zh) 2018-03-01
TWI669871B true TWI669871B (zh) 2019-08-21

Family

ID=6018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145A TWI669871B (zh) 2016-08-24 2017-01-13 壓接手工具
TW106200634U TWM547204U (zh) 2016-08-24 2017-01-13 壓接手工具
TW106105746A TWI657631B (zh) 2016-08-24 2017-02-21 壓接手工具
TW106111500A TWI640138B (zh) 2016-08-24 2017-04-06 壓接手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0634U TWM547204U (zh) 2016-08-24 2017-01-13 壓接手工具
TW106105746A TWI657631B (zh) 2016-08-24 2017-02-21 壓接手工具
TW106111500A TWI640138B (zh) 2016-08-24 2017-04-06 壓接手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4) TWI669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1193B (zh) * 2017-12-12 2018-11-11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壓接手工具
TWI669872B (zh) 2017-12-28 2019-08-21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壓接手工具
TWI751861B (zh) * 2020-12-25 2022-01-01 加捷實業有限公司 壓接手工具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6343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庞浩辉 一种金属管钳压凸点成型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2580U (en) * 2009-09-10 2010-01-11 Hanlong Ind Co Ltd Coaxial cable processing tools
TWM495027U (zh) * 2014-09-10 2015-02-01 Jetool Corp 同軸端子壓接鉗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6343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庞浩辉 一种金属管钳压凸点成型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7631B (zh) 2019-04-21
TW201807910A (zh) 2018-03-01
TWI640138B (zh) 2018-11-01
TWM547204U (zh) 2017-08-11
TW201807912A (zh) 2018-03-01
TW201807911A (zh)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9871B (zh) 壓接手工具
CN102136912B (zh) 插拔装置及应用所述插拔装置的通信设备
KR102057417B1 (ko) 커넥터를 머시닝하기 위한 탈부착 가능한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크림프 도구
JPWO2018221312A1 (ja) 接続機器
TWI751861B (zh) 壓接手工具
TW201731189A (zh) 用於模組電氣連接器的壓接工具與組裝該壓接工具的方法
US20180062336A1 (en) Crimping hand tool
CN109980480B (zh) 压接手工具
CN109921255B (zh) 压接手工具
TWM560143U (zh) 壓接手工具
TWM559529U (zh) 壓接手工具
TWI624124B (zh) 壓接手工具
TWM612620U (zh) 壓接手工具
US11099336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20180062335A1 (en) Crimping hand tool
TWM520756U (zh) 可充作扳手使用之剝線器
JP6025560B2 (ja) 筐体連結構造
JP5000454B2 (ja) 圧着工具
JP5902081B2 (ja) 筐体連結構造
TWM475086U (zh) 複數芯線接頭壓接鉗
TW201840387A (zh) 可拆卸接頭加工卡匣及應用其之夾鉗工具
TWM475087U (zh) 壓接元件及其壓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