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7800B - 標籤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標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7800B
TWI667800B TW104142419A TW104142419A TWI667800B TW I667800 B TWI667800 B TW I667800B TW 104142419 A TW104142419 A TW 104142419A TW 104142419 A TW104142419 A TW 104142419A TW I667800 B TWI667800 B TW I6678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trand
battery
fixed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4541A (zh
Inventor
朴永益
梁汀淳
朴芝鎬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42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78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4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4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8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此中揭露一種標籤裝置。該標籤裝置包含:一外殼;複數個旋轉軸,裝設於該外殼中;複數個線料卷軸,該複數個旋轉軸插入至其中且線料纏繞於其中;及一線料固定單元,裝設於該外殼處,且自該複數個線料卷軸展開之線料固定至該線料固定單元。

Description

標籤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標籤裝置,更明確地係一種能夠改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速度之標籤裝置。
現今,人類主要已從油、煤、核能、天然氣等獲取大量之能量,但預料譬如煤及核能等能源將在不久的將來耗盡。是以,世界上多個國家皆已加速新再生能源之研發。特別地,太陽發電可由任何陽光照射之地點獲取電力,且不產生污染而不同於其他發電方法,因此已吸引較多注意。
在太陽電池中,需要可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之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元件稱為太陽電池。
通常,由於可使用僅一單元太陽電池產生之最大電壓大約0.5伏特,因此應使用串聯之複數個單元太陽電池。藉由將數個單元太陽電池相互連接而模組化的一結構稱為太陽電池模組。
一製造太陽電池模組之程序可劃分成五個主要程序:一電池測試程序、一標籤程序、一疊層程序、一積層程序、及一模組測試程序。
在第一程序、電池測試程序中,可對具有各類電氣特性之複數個太陽電池進行測試,且依據其電氣特性分類成 多個群組。在第二程序、標籤程序中,將導電條帶黏附至該複數個太陽電池,以將該複數個太陽電池串聯。
在第三程序、疊層程序中,在該標籤程序中連接成一排之複數個太陽電池係配置在水平方向上且形成一期望型態,及接著將低鐵強化玻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一後座等堆疊於其上。
在第四程序、積層程序中,在高溫下真空壓縮該等堆疊太陽模組元件,以使該太陽電池模組能夠抗震動且具有防水特性。
在最後程序、模組測試程序中,對已完成之太陽電池模組測試,確認動作正常。
在此,該標籤程序係此等程序中之關鍵程序。當該條帶在該太陽電池模組中間切斷、或未黏附至太陽電池時,整個太陽電池模組將無法使用。因此,該標籤程序將決定太陽電池模組之品質。
簡單描述標籤程序,將藉一條帶捲盤供應之二股條帶切斷、將焊劑施加於太陽電池或條帶上、藉一抓持器將切斷之條帶安裝於太陽電池上、及焊接太陽電池與條帶。
近來,太陽電池已變為薄膜型式。隨著太陽電池已變為薄膜型式,當轉運太陽電池時,該太陽電池可能因壓縮力而損壞。此外,當焊接太陽電池時,該太陽電池可能因熱而彎曲,且可能損壞。
緣是,實有對此作改善之必要。
本發明之背景技術揭露於案名為「標籤器-串接件 及標籤-串接方式」之韓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10-1058399號(申請日:2011年8月16日)中。
本發明係指一種能夠改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速度之標籤裝置。
依據本發明之一構想,提供一種標籤裝置,其包含:一外殼;複數個旋轉軸,裝設於該外殼中;複數個線料卷軸,該複數個旋轉軸插入至其中且線料纏繞於其中;及一線料固定單元,裝設於該外殼處,且自該複數個線料卷軸展開之線料固定至該線料固定單元。
該線料固定單元可設置於該外殼之上方側處。
該等旋轉軸可自該外殼之頂部至底部設置成二列,且該等成列旋轉軸可形成為開向該外殼上方側之型式,及當線料自該等線料卷軸展開時,可防止該等線料相互干涉。
該標籤裝置可尚包含數個旋轉防止單元,其裝設於該等旋轉軸之末端處且防止該等旋轉軸旋轉。
該等旋轉防止單元可包含數個摩擦輪,連結至該等旋轉軸末端,且鄰接之摩擦輪可裝設成相互磨擦且防止該等旋轉軸旋轉。
該線料固定單元可包含:一固定構件,裝設於該外殼之上方側處;及複數個固定夾持器,在該固定構件處配置成一列且限制該等線料。
每一該等固定夾持器可包含:一固定桿,其自該固定構件朝上凸出且其中形成一插入孔,該線料之一末端係插 入至該插入孔中;及一固定帽蓋,其連結至該固定桿且將該線料固定至該固定桿。
該標籤裝置可尚包含數個輪子,其裝設於該外殼之下方部處且使該外殼移動。
該標籤裝置可尚包含:一框架,一收容部形成於其中,使該外殼移入或移出;及數個給料機馬達,其裝設於該收容部處,且該等旋轉軸之末端係以可移除式連接至該等給料機馬達。
20‧‧‧電池
40‧‧‧線料組
41‧‧‧線料
100‧‧‧電池供應單元
200‧‧‧電池轉運單元
210‧‧‧電池接收部
220‧‧‧視覺站臺
240‧‧‧對正站臺
300‧‧‧線料供應單元
310‧‧‧框架
311‧‧‧收容部
315‧‧‧給料機馬達
316‧‧‧轉軸
320‧‧‧卷軸交換單元
330‧‧‧外殼
332‧‧‧外殼本體
332a‧‧‧貫通孔
334‧‧‧門
335‧‧‧輪子
341‧‧‧旋轉軸
345‧‧‧線料卷軸
350‧‧‧線料固定單元
351‧‧‧固定構件
353‧‧‧固定夾持器
354‧‧‧固定桿
354a‧‧‧插入孔
355‧‧‧固定帽蓋
360‧‧‧旋轉防止單元
363‧‧‧摩擦輪
380‧‧‧線料轉運單元
382‧‧‧推壓滾子
384‧‧‧轉運滾子
410‧‧‧固定式抓持器
411‧‧‧第一固定式抓持構件
412‧‧‧第一固定式鋸齒部
415‧‧‧第二固定式抓持構件
416‧‧‧第二固定式鋸齒部
420‧‧‧刀具
422‧‧‧切割鋸齒部
430‧‧‧移動式抓持器
431‧‧‧第一移動式抓持構件
432‧‧‧第一移動式鋸齒部
435‧‧‧第二移動式抓持構件
436‧‧‧第二移動式鋸齒部
440‧‧‧暫時黏附單元
441‧‧‧驅動暫時黏附加熱器
500‧‧‧串列輸送機
511‧‧‧暫時黏附區段
513‧‧‧焊接區段
520‧‧‧加熱裝置
540‧‧‧轉運皮帶
550‧‧‧真空裝置
560‧‧‧焊接銷
570‧‧‧焊接加熱器
θ‧‧‧既定角
將藉由參考隨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範例實施例,使熟於本項技藝者更加明白本發明之以上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
第1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標籤裝置概略方塊圖;第2圖係圖示在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一電池與一線料連接型式的概略側視圖;第3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概略側視圖;第4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之一線料供應單元中的一卷軸交換單元概略剖視圖;第5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之卷軸交換單元概略剖視圖;第6圖係圖示卷軸交換單元裝設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卷軸交換單元中之一框架的一收容部處前之一狀 態的概略方塊圖;第7圖係圖示卷軸交換單元連結至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卷軸交換單元中之框架的收容部之一狀態的概略方塊圖;第8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一固定式抓持器、一移動式抓持器、及一串列輸送機的概略側視圖;第9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之概略平面視圖;第10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及刀具的透視圖;第11圖係圖示一線料交織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內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2圖係圖示一線料由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限制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3圖係圖示一線料在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處切斷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4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的透視圖;第15圖係圖示一線料交織至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內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6圖係圖示一線料限制在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處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7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控制方法之操作狀態視圖;及 第18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以下將參考隨附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某一實施例之一標籤裝置。當說明該標籤裝置時,可能誇大圖式中所圖示之線粗或組件尺寸,以清楚且方便解說。此外,本案中使用之特定術語係考慮本發明之功能而定義,且可依據使用者、操作人員、或客戶之意向而作不同之定義。是以,此中使用之術語應基於本發明之全文而作定義。
第1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標籤裝置概略方塊圖,及第2圖係圖示在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一電池與一線料連接型式的概略側視圖。
請參考第1圖及第2圖,一標籤裝置包含一電池供應單元100、一電池轉運單元200、一線料供應單元300、及一串列輸送機500。
電池供應單元100係將堆疊有複數個電池20於上之一匣盒(未顯示)轉運向電池轉運單元200。堆疊於匣盒上之電池20係藉一轉運裝置一個接一個地轉運至電池轉運單元200。
線料供應單元300係將包含複數個線料41(請參見第8圖)之一線料組40(請參見第8圖)轉運至串列輸送機500。每當電池20供應至串列線料41時,線料供應單元300將供應線料組40。
一電池接收部210、一視覺站臺220、及一對正站 臺240係裝設於電池轉運單元200處。每當電池轉運單元200移動一節距,即將一電池20供應至視覺站臺220及對正站臺240之每一個。在此,將電池轉運單元200之一節距定為大約電池20之長度。一視覺裝置(未顯示)裝設於視覺站臺220處。該視覺裝置偵測電池20之位置,且判定電池20是否位在正規位置。對正站臺240裝設於電池20卸載所經之視覺站臺220側端處。對正站臺240可與一焊劑區段重疊或與其分離地形成。在第1圖中,圖示焊劑區段與對正站臺240重疊之情況作為範例。
線料組40與電池20係當在串列輸送機500中移動的同時焊接。在此,大約一半之線料組40堆疊於一先前電池20上,且剩餘一半之線料組40堆疊於一接續電池20上。如上所述,當電池20與線料組40連續地堆疊時,電池20將連接至線料組40。
第3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概略側視圖,第4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之一線料供應單元中的一卷軸交換單元概略剖視圖,第5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線料供應單元之卷軸交換單元概略剖視圖,第6圖係圖示卷軸交換單元裝設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卷軸交換單元中之一框架的一收容部處前之一狀態的概略方塊圖,及第7圖係圖示卷軸交換單元連結至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卷軸交換單元中之框架的收容部之一狀態的概略方塊圖。
請參考第3圖至第7圖,該標籤裝置之線料供應 單元300包含一框架310、一卷軸交換單元320、及一線料轉運單元380。卷軸交換單元320可依可移除式裝設於框架310處,且定位成在收容線料卷軸345的同時處於一備妥裝設狀態。
卷軸交換單元320包含一外殼330、複數個旋轉軸341、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及一線料固定單元350。
外殼330形成為一箱型,以收容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外殼330包含一外殼本體332及一門334,該外殼本體之一側端呈開放,且該門裝設於外殼本體332之一開口處以開啟與閉合。即使在門334開啟狀態下仍支持旋轉軸341之一結構(未顯示)係形成於外殼本體332之一內表面處。旋轉軸341係與該結構分離地裝設。一貫通孔332a係形成於外殼本體332之上方側處,以使自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通過。
數個輪子335係裝設於外殼330之下方部處,以使外殼330輕易地移動。由於輪子335裝設於外殼330下方部處,因此該複數個線料卷軸345裝設於其中之外殼330可輕易地移動。緣是,可快速地實施線料41之裝設。
該複數個旋轉軸341裝設成橫越外殼330之內側。旋轉軸341之二末端係由外殼330支持。該複數個旋轉軸341係平行地裝設。每一旋轉軸341皆插入至少一線料卷軸345中。
旋轉軸341係由外殼330之頂部至底部成兩列設置。在此,由於成列之旋轉軸341係呈朝外殼330上方側開放之一型式形成,因此當線料41自卷軸345展開時,將防止線料41之間的干涉。
亦即,當成列之旋轉軸341係設置成朝外殼330上方側開放之型式呈傾斜一既定角θ時,線料卷軸345亦形成為自外殼330之下方側朝上方側開放的型式。定位於外殼330下方側處之線料卷軸345係設置成相對較鄰近該外殼330之中心部,且定位於外殼330上方側處之線料卷軸345係設置成相對較遠離該外殼330中心部。緣是,由於自上方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角度大於自下方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角度,因此自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將不致相互干涉。此外,可防止線料41相互干涉、及損壞,或防止其糾纏。
線料41係纏繞於線料卷軸345處。線料41纏繞所在之線料卷軸345形成近似一圓柱形外型。線料41可具有範圍介於1.0至2.0毫米之一直徑。由於線料41具有較呈板條外型之電極線料者小的直徑,因此連接至線料41之電極可在電池20處形成為較小者。緣是,可製造一薄膜太陽電池模組。
線料固定單元350係裝設於外殼330處,且自該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係固定至該線料固定單元。當線料41固定至線料固定單元350時,該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可設置且定位呈一備妥裝設狀態。緣是,由於線料41係快速地裝設於線料供應單元300處,因此可改善太陽電池模組之生產率。
線料固定單元350裝設於外殼330之上方側處。由於線料固定單元350係裝設於外殼330之上方側處,因此當線料41裝設於線料供應單元300處時,線料41可自線料固定單元350展開,呈使工作人員筆直站立之一狀態。緣是,線料 41之裝設速度可增加。
線料固定單元350包含一固定構件351及複數個固定夾持器353,該固定構件裝設於外殼330處,該複數個固定夾持器在固定構件351處配置成一列且限制線料41。由於固定夾持器353係在固定構件351處設置成一列,因此線料41可固定至對應之固定夾持器,以對應至線料卷軸345之裝設位置。例如,自第一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可固定至極左側之固定夾持器353,自第二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可固定至次一固定夾持器353,且自第n個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可固定至自極左側固定夾持器353起算之第n個固定夾持器353。緣是,當複數個線料41自複數個線料卷軸345同時展開且轉運至線料轉運單元380時,該複數個線料41係平行地轉運,且因此防止線料41相互干涉、或在線料41相互交錯之狀態下轉運。
固定夾持器353包含一固定桿354及一固定帽蓋355,該固定桿自固定構件351朝上凸出,且其中形成可由線料41之一末端插入的一插入孔354a,該固定帽蓋藉由連結至固定桿354而將線料41固定至固定桿354。當線料41之末端插入至固定桿354之插入孔354a中且固定桿354插入至固定帽蓋355中時,線料41之末端將由固定桿354限制。緣是,由於快速地實施線料41之限制或釋放,因此可減少線料41之裝設時間。
卷軸交換單元320尚包含一旋轉防止單元360,裝設於旋轉軸341之某一末端且防止旋轉軸341旋轉。當旋轉防 止單元360防止旋轉軸341旋轉時,旋轉防止單元360可防止線料卷軸345旋轉。緣是,當線料卷軸345旋轉時,藉固定夾持器353限制線料41,即可防止線料41之末端自固定夾持器353釋放。此外,將防止線料卷軸345因卷軸交換單元320移動時之衝擊而旋轉。
旋轉防止單元360可包含連結至旋轉軸341某末端之數個摩擦輪363。一摩擦輪363裝設成與另一鄰接摩擦輪363磨擦,且防止旋轉軸341旋轉。當複數個摩擦輪分別裝設成與鄰接之摩擦輪磨擦時,將限制所有的旋轉軸341皆不旋轉。緣是,線料卷軸345之限制力將可更增加。
一收容部311係形成於框架310中,使外殼330裝設成能夠移入或移出。一轉運滾子384係裝設於框架310處,使線料41在自線料卷軸345展開的同時轉運。
一給料機馬達315係裝設於收容部311處。旋轉軸341之一末端係以可移除式連接至給料機馬達315之一轉軸316。當驅動給料機馬達315時,由於旋轉軸341及線料卷軸345旋轉,因此可使線料41移動通過線料轉運單元380且朝串列輸送機500轉運。線料轉運單元380包含一推壓滾子382及轉運滾子384。
以下將說明,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如上述者構成的線料供應單元之操作。
複數個線料41係在自卷軸交換單元展開的同時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此時卷軸交換單元係裝設於框架310之收容部311處。該複數個線料41與電池20係在串列輸送機500 處焊接,且製造出太陽電池模組。
此時,裝設於框架310處之卷軸交換單元320、及另一卷軸交換單元320係轉運至裝載線料卷軸345所在之處。外殼本體332之門334開啟,且旋轉軸341插入至線料卷軸345中。在此,將線料卷軸345限制在旋轉軸341,而與旋轉軸341一同旋轉。
所有線料卷軸345皆裝設於外殼330內側,且接著,線料41自線料卷軸345展開並固定至固定夾持器353。此時,當線料41之一末端插入固定桿354之插入孔354a中,且固定帽蓋355連結至該固定桿時,該線料41之末端將固定至固定夾持器353。其次,摩擦輪363裝設於旋轉軸341之末端,以防止線料卷軸345旋轉。
當外殼330移動時,外殼330將移動至框架310之收容部311附近。此時,卷軸交換單元320定位呈一備妥裝設狀態。
當線料41自裝設於框架310之收容部311處的卷軸交換單元320之線料卷軸345完全耗用時,使用中之卷軸交換單元320將與框架310之收容部311分離。此外,摩擦輪363將與備用卷軸交換單元320分離。當摩擦輪363與卷軸交換單元320分離時,旋轉軸341之末端將自外殼330之某一表面凸出。
將備用卷軸交換單元320裝設於框架310之收容部311處。此時,旋轉軸341之凸出末端連接至給料機馬達315之轉軸316。其次,當線料41與固定夾持器353分離後,線料 41將自線料卷軸345展開,且連接至在轉運滾子384處纏繞之一線料41。此時,自線料卷軸345展開之線料41、與在轉運滾子384處纏繞之線料41可藉焊接而連接。當線料卷軸345之線料41與在轉運滾子384處纏繞之線料41完全連接時,將再次驅動給料機馬達315,且將線料41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
如上所述,由於卷軸交換單元320係在該複數個線料卷軸345裝設於外殼330中之一狀態下備用,因此將線料卷軸345裝設於線料供應單元300處之裝設時間可減少。亦即,由於線料卷軸345係裝於備用卷軸交換單元320中,因此當交換線料卷軸345時,可縮短將該複數個線料卷軸345自其裝載位置移動至框架310數次所需之時間。
此外,當備用卷軸交換單元320移動至框架310之收容部311中時,由於卷軸交換單元320之旋轉軸341與給料機馬達315之轉軸316立刻連結,因此無需將該複數個線料卷軸個別地裝設於給料機馬達315處。緣是,線料卷軸345之裝設時間可縮短。
此外,由於所有的線料卷軸345之線料41皆限制在備用卷軸交換單元320中之固定夾持器353,因此線料41係與該固定夾持器分離,且在轉運滾子384處纏繞之線料41將與其連接。緣是,線料41裝設於轉運滾子384處之時間將可縮短。
第8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一固定式抓持器、一移動式抓持器、及一串列輸送機的概略側視圖,及第9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 之概略平面視圖。
請參考第8圖及第9圖,該標籤裝置尚包含一固定式抓持器410、一移動式抓持器430、一暫時黏附單元440、及一刀具420。固定式抓持器410、移動式抓持器430、及刀具420係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與線料供應單元300之間。暫時黏附單元440係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處。一加熱裝置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處。加熱裝置520可為一加熱器。
一線料組40係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該線料組包含自線料轉運單元380轉運之複數個線料41。線料組40及一電池20係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由於線料41形成為微細者,因此線料41連接所至之電池20電極可形成為較小者。緣是,可將太陽電池小型化。
線料轉運單元380包含複數個推壓滾子382及複數個轉運滾子384。該複數個線料41分別藉對應之推壓滾子382及對應之轉運滾子384轉運。
電池20係自電池供應單元100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在串列輸送機500中,電池20係在一個接一個節距轉運的同時進行焊接。串列輸送機500將轉運可使用一環形軌道之一轉運皮帶540,及轉運電池20。
第10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及刀具的透視圖,第11圖係圖示一線料交織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內的一狀態之前視圖,第12圖係圖示一線料由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限制的一狀態之前視圖,及第13圖係圖示一線料在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 裝置中之固定式抓持器處切斷的一狀態之前視圖。
請參考第10圖至第13圖,固定式抓持器410係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與線料轉運單元380之間。固定式抓持器410抓持自線料轉運單元380轉運之線料組40。固定式抓持器410係依可垂直移動式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之一側端處。
複數個固定式鋸齒部412及416係形成於固定式抓持器410處,能夠相對地移動,使得自線料供應單元300轉運之線料組40交織於其中。線料41係在固定式鋸齒部412之間、固定式鋸齒部416之間交織。固定式鋸齒部412及416係在線料組40之寬度方向上依既定節距設置。
固定式抓持器410包含一第一固定式抓持構件411及一第二固定式抓持構件415。
一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係形成於第一固定式抓持構件411處,以使線料組40交織。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係形成為朝上凸出。
一第二固定式鋸齒部416係形成於第二固定式抓持構件415處,設置成面對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第二固定式鋸齒部416係相關於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移動,且限制或釋放線料組40。第二固定式鋸齒部416係形成為朝上凸出,面對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
第14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的透視圖,第15圖係圖示一線料交織至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內的一狀態之前視圖,及第16圖係圖示一線料限制在依據本發明之一 實施例的標籤裝置中之移動式抓持器處的一狀態之前視圖。
請參考第14圖至第16圖,移動式抓持器430抓持藉固定式抓持器410限制之線料組40,且使線料組40與固定式抓持器410分離。複數個移動式鋸齒部432及436係裝設於移動式抓持器430處,能夠相對地移動,使得交織於固定式抓持器410固定式鋸齒部412及416之間的線料組40交織。線料41係交織於移動式鋸齒部432之間、及移動式鋸齒部436之間。移動式鋸齒部432及436係在線料組40之寬度方向上依固定節距設置。當移動式抓持器430在線料組40之寬度方向上相關於固定式抓持器410移動時,移動式抓持器430將限制或釋放線料組40。
移動式抓持器430包含一第一移動式抓持構件431及一第二移動式抓持構件435。
一第一移動式鋸齒部432係形成於第一移動式抓持構件431處,使得線料組40交織。第一移動式鋸齒部432係形成為朝上凸出。
一第二移動式鋸齒部436係形成於第二移動式抓持構件435處,設置成面對第一移動式鋸齒部432。第二移動式鋸齒部436係相關於第一移動式鋸齒部432移動,且限制藉第一固定式鋸齒部412及第二固定式鋸齒部416限制之線料組40。第二移動式鋸齒部436係形成為朝上凸出,面對第一移動式鋸齒部432。
當移動式抓持器430抓持線料組40後,拉拽線料組40,且將線料組40轉運至串列輸送機500之一先前電池20。 此時,串列輸送機500之電池20定位在一焊接區段513處,且藉移動式抓持器430轉運之線料組40堆疊於先前電池20之頂面上。
移動式抓持器430係裝設在高於串列輸送機500頂面之處,以將線料41轉運至串列輸送機500。固定式抓持器410係設置於可動式抓持器430下方。移動式抓持器430係裝設成,移動至串列輸送機500之焊接區段513且自該處移出。此外,移動式抓持器430係依可垂直移動式裝設,以在固定式抓持器410處抓持線料組40且升高。
線料組40堆疊於先前電池20上,且一接續電池20係堆疊於無先前電池20在其上之線料組40上。此時,大約一半之線料40在長度方向上與先前電池20在頂面接觸,且剩餘大約一半之線料組40在長度方向上與接續電池20之底面接觸。
暫時黏附單元440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處,且暫時黏附線料組40及接續電池20。由於暫時黏附單元440將線料組40黏附至接續電池20,因此當接續電池20及線料組40由串列輸送機500轉運時,無需向下推線料組40及接續電池20來防止線料組40之位置改變。此外,由於線料組40係在線料組40暫時黏附至接續電池20之一狀態下轉運,因此即使當未向下推線料組40及接續電池20時,仍可防止線料41之位置改變,譬如扭轉或翹曲。此外,無需額外裝設一佈設成向下推壓線料組40及接續電池20之推壓裝置。
一切割鋸齒部422形成於刀具420處,該切割鋸 齒部佈設成,與固定式抓持器410之固定式鋸齒部412及416交替。當線料組40與電池20相互黏附、且切割鋸齒部422在線料41之寬度方向上相關於固定式鋸齒部412及416移動時,刀具420將切斷線料組40。刀具420之外型可作各種樣式之改變。
請參考第8圖及第9圖,一暫時黏附區段511及焊接區段513連續地形成於串列輸送機500處。當暫時黏附區段511及焊接區段513連續地形成時,線料組40與接續電池20可在暫時黏附區段511中暫時地相互黏附,且同時,線料組40與先前電池20可在焊接區段513中焊接。緣是,由於無需額外時間來暫時地黏附線料組40與接續電池20,因此串列輸送機500之轉運速度將不致降低。
暫時黏附單元440設置於暫時黏附區段511處。由於暫時黏附單元440形成於該串列輸送機之暫時黏附區段處,因此串列輸送機500之上方側將無佔用,且其他裝置之裝設自由度可增加。
暫時黏附單元440可為一暫時黏附加熱器441,其加熱線料組40且將線料組40暫時黏附至電池。由於暫時黏附加熱器441係將線料組40局部熔化,且將線料組40黏附至接續電池20,因此可將線料組40穩定地固定至接續電池20。
當暫時黏附加熱器441係與線料組40之寬度方向平行地設置時,可同步將線料組40暫時地黏附。緣是,可同時將線料組40暫時黏附至接續電池20。
暫時黏附加熱器441係平行於線料組40之寬度方 向,且複數個暫時黏附加熱器441係在線料組40轉運所朝向之一方向上設置。當配置該複數個暫時黏附加熱器441時,複數個線料41位置將固定至接續電池20。緣是,由於線料組40更穩定地固定至接續電池20,因此將防止線料組40與接續電池20分離。
一真空裝置550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處,使線料組40及電池20由真空壓力吸引。當線料組40與接續電池20暫時相互黏附時,線料組40及接續電池20將由真空裝置550吸引至轉運皮帶540。在此,在線料組40定位於接續電池20之底面處的一狀態下,當將接續電池20吸引至轉運皮帶540時,接續電池20將在接續電池20推壓線料組40之一狀態下,暫時黏附至線料組40。緣是,將改善接續電池20與線料組40之暫時黏附特徵。
數個焊接銷560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上方,以當線料組40與先前電池20焊接時,推壓線料組40。焊接銷560裝設成能夠垂直地移動。此外,數個焊接加熱器570裝設於串列輸送機500上方,以加熱線料組40及先前電池20。
以下將說明,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如上述者構成的標籤裝置之操作及其控制方法。
第17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控制方法之操作狀態視圖,及第18圖係圖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標籤裝置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請參考第17圖及第18圖,將先前電池20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S21)。同時,電池轉運單元200將電池20自 對正站臺240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將線料組40自線料供應單元300之線料轉運單元380轉運至固定式抓持器410。
藉固定式抓持器410限制線料組40之一末端(S22)。由於線料組40之末端係由固定式抓持器410限制,因此可繃緊地保持線料組40之張力。
移動式抓持器430降低一些且限制藉固定式抓持器410限制之線料組40(S23)。當移動式抓持器430限制線料組40之一末端時,固定式抓持器410將線料組40自限制釋放(S24)。由於固定式抓持器410將線料組40自限制釋放,因此線料組40將變為能夠自固定式抓持器410自由地移動。
移動式抓持器430升高一些,且將線料組40轉運至串列輸送機500(S25)。線料組40與設置於串列輸送機500處之先前電池20頂面對應。此時,移動式抓持器430連續地抓持線料組40之末端。
一接續電池20堆疊於串列輸送機500之線料組40上。此時,接續電池20堆疊於未與先前電池20對應之線料組40一部分上(S26)。此時,先前電池20設置於串列輸送機500之焊接區段513處,且接續電池20設置於串列輸送機500之暫時黏附區段511處。
暫時黏附單元440暫時地黏附接續電池20與線料組40(S27)。此時,驅動暫時黏附加熱器441,且藉真空裝置550將先前電池20、接續電池20、及線料組40吸引至轉運皮帶540。緣是,由於線料組40之後側固定至接續電池20,因此防止線料組40後側之位置改變,譬如扭轉或翹曲。此外, 由於線料組40之前側藉焊接銷560固定至先前電池20,因此防止線料組40前側之位置改變。
緣是,當線料組40與電池20在線料組40暫時黏附至電池20後轉運時,無需額外裝設一佈設成防止線料組40位置改變之推壓裝置。
當接續電池20與線料組40之暫時黏附完成時,隨著刀具420相關於固定式抓持器410移動,將切斷線料組40(S28)。由於刀具420在線料組40暫時黏附後切斷線料組40,因此防止線料組40在該線料組切斷時之位置變化。
當線料組40完全切斷後,移動式抓持器430將回復至原始位置(S29)。此時,移動式抓持器430定位於固定式抓持器410上方,以再次限制由固定式抓持器410限制之線料組40。
每當串列輸送機500移動一節距,即實施上述之線料組40轉運及暫時黏附。緣是,在沿串列輸送機500轉運的同時,線料組40將串連地連接至電池20。
如上所述,在固定式抓持器410抓持線料組40之一狀態下,由於移動式抓持器430自固定式抓持器410接收線料41,且移動式抓持器430將線料組40轉運至串列輸送機500,因此在緊拉線料41之一狀態下,將線料41供應至串列輸送機500。緣是,由於可將線料組40正確地定位於電池20之電極的一位置處,因此可降低太陽電池模組之失效率。
此外,由於線料組40係在暫時黏附至串列輸送機500上之電池20後沿串列輸送機500轉運,因此當轉運線料組 40及電池20時,將防止線料組40之位置改變,譬如扭轉或翹曲。緣是。可降低太陽電池模組之失效率。此外,無需額外裝設一推壓線料組與電池以防止線料組之位置改變的推壓裝置。
如上所述,由於線料卷軸之交換時間縮短,因此有改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速度之效果。
如上所述,由於線料組正確地定位於電池上,因此有降低太陽電池模組失效率之效果。
熟於本項技藝者將明白,可對上述之本發明範例實施例實施各種修飾,而不致脫離發明之精神及範疇。
是以,意欲使本發明涵蓋所有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義者範疇內之此類修飾。

Claims (8)

  1. 一種標籤裝置,包括:一外殼;複數個旋轉軸,裝設於該外殼中;複數個線料卷軸,該複數個旋轉軸插入至其中且線料纏繞於其中;及一線料固定單元,裝設於該外殼處,且自該複數個線料卷軸展開之線料固定至該線料固定單元,其中該線料固定單元包含:一固定構件,裝設於該外殼之上方側處;及複數個固定夾持器,在該固定構件處配置成一列且限制該等線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中該線料固定單元設置於該外殼之上方側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中該等旋轉軸自該外殼之頂部至底部設置成二列,且該等成列旋轉軸形成為開向該外殼上方側之型式,及當線料自該等線料卷軸展開時,防止該等線料相互干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尚包括數個旋轉防止單元,裝設於該等旋轉軸之末端處且防止該等旋轉軸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中該等旋轉防止單元包含數個摩擦輪,連結至該等旋轉軸末端,且鄰接之摩擦輪裝設成相互磨擦且防止該等旋轉軸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中每一該等固定夾持器包含:一固定桿,自該固定構件朝上凸出且其中形成一插入孔,該線料之一末端係插入至該插入孔中;及一固定帽蓋,連結至該固定桿且將該線料固定至該固定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尚包括數個輪子,裝設於該外殼之下方部處且使該外殼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標籤裝置,其尚包括:一框架,一收容部形成於其中,使該外殼移入或移出;及數個給料機馬達,裝設於該收容部處,且該等旋轉軸之末端係以可移除式連接至該等給料機馬達。
TW104142419A 2015-12-17 2015-12-17 標籤裝置 TWI667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2419A TWI667800B (zh) 2015-12-17 2015-12-17 標籤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2419A TWI667800B (zh) 2015-12-17 2015-12-17 標籤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541A TW201724541A (zh) 2017-07-01
TWI667800B true TWI667800B (zh) 2019-08-01

Family

ID=6004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419A TWI667800B (zh) 2015-12-17 2015-12-17 標籤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780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3452A (en) * 2009-10-02 2011-04-16 Ind Tech Res Inst Vacuum apparatus of rotary motion entry
CN202240037U (zh) * 2011-07-11 2012-05-30 无锡市斯威克光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涂锡带焊接机用上料感应装置及焊接机
US20130164863A1 (en) * 2010-08-30 2013-06-2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3452A (en) * 2009-10-02 2011-04-16 Ind Tech Res Inst Vacuum apparatus of rotary motion entry
US20130164863A1 (en) * 2010-08-30 2013-06-2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2240037U (zh) * 2011-07-11 2012-05-30 无锡市斯威克光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涂锡带焊接机用上料感应装置及焊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541A (zh) 2017-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1488B (zh) 太阳能模块的焊带供给装置
TWI672823B (zh) 串接裝置之導線供給裝置
JP6392295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並びに太陽電池パネルの配線材付着装置及び方法
JP6657324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配線材付着装置及び方法
JP637769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配線材付着装置及び方法
KR20120022863A (ko) 태양전지 소자의 접속 방법 및 교정 방법 및 이들 장치
TW201330301A (zh) 太陽電池之匯流排配線裝置及配線方法
JP2010142838A (ja) 太陽電池用リード線半田付け装置
TWI667800B (zh) 標籤裝置
JP20091642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
KR101874281B1 (ko) 2차 전지용 전극 생산 시스템
KR102200988B1 (ko) 태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4241442A (zh) 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模组链的方法及设备以及包括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组链
KR102176210B1 (ko) 태빙장치
KR102024083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그리고 태양 전지 패널의 배선재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00987B1 (ko) 태빙장치
KR101938644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의 배선재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91906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그리고 태양 전지 패널의 배선재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CN206961851U (zh) 搭接装置
KR101858415B1 (ko) 와이어 코팅장치
CN20224001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涂锡带焊接机用解带机构及焊接机
KR102474475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의 배선재 부착 장치
JP2005175100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集電電極形成装置
JP200221743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
JP2018513553A (ja) タビ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