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6417B -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6417B
TWI666417B TW105124079A TW105124079A TWI666417B TW I666417 B TWI666417 B TW I666417B TW 105124079 A TW105124079 A TW 105124079A TW 105124079 A TW105124079 A TW 105124079A TW I666417 B TWI666417 B TW I6664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stand
solar panel
floating stand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4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9094A (zh
Inventor
小林誠
西尾新一
土尾星
左子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9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6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64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34Pontoons
    • B63B35/38Rigidly-interconnected ponto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改善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搬運效率,追求搬運成本之減少。
於用來將太陽能面板(P)於水面(A)上支持之漂浮部(10)設置漂浮開口部(12),使支持該太陽能面板(P)之立設支持部(11)可收容於該漂浮開口部(12)之中。因此,在到達設置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之現場之前,藉由在將該立設支持部(11)收容於該漂浮部(10)之中之狀態下搬運,可改善貨物形態而提高搬運效率,可追求搬運成本之減少。

Description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本發明,關於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漂浮於水面之狀態下設置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具備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及製造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漂浮架台製造方法。
近年來,藉由自然之力量穩定補充而不會用完之可再生能源(具體而言,太陽光或風力或生物質或地熱等)於世界之各地受到注目。
使用此種可再生能源之發電方法之一種亦即太陽能發電,關於設置地區方面之限制比其他發電方法少,此外,具有機器之維護幾乎為不需要等優點,故受到注目,大規模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亦即所謂之巨型太陽能發電廠)建設於世界之各地。
此種巨型太陽能發電廠建設於休眠地(例如,廢耕地或山間等)者雖 較常見,但有找到足以建設該巨型太陽能發電廠之廣大休眠地甚為困難之問題。此外,於將巨型太陽能發電廠建設於山間部之場合,必須進行土地之開發,亦會有花費時間或成本之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作為解決如上述之問題之方法,將太陽能面板在漂浮於池塘或湖泊或海或河川等之狀態下設置之方法已經實用化,作為用來實施上述方法之設備(亦即,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已提案各種之構造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圖11,是顯示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習知之構造之一例之立體圖,符號P,表示太陽能面板,符號200,表示將該太陽能面板(P)在使傾斜之狀態下支持之塑膠製之外殼,符號300,表示該外殼(200)與介裝於與該外殼(200)之間之連結用要素。此外殼(200),是可於內部封閉空氣而構成漂浮體者,且如圖12(a)所詳細顯示,於其四角落具有於水平方向突出之耳部(200a),於該耳部(200a)形成有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圖12(b))。此外,前述連結用要素(300)亦於其四角落具有於水平方向突出之耳部(300a),於該耳部(300a)形成有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圖12(b))。而且,藉由使固定銷(400)插通此等耳部(200a)、耳部(300a),如圖11所示,構成為將複數個連結用要素(300)互相連接。另外,在圖示之構造物中,前述連結用要素(300)配置為連續而形成通路,作業者可在其上步行。
【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4-511043號公報
在設置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現場,需要前述外殼(200)數十或數百或數千之數量,此等多量之外殼(200)必須以卡車或列車搬運。然而,上述之外殼(200)具有相當大之體積,故一次能搬運之數量有限,因此,會有搬運成本相應提高之問題。
此外,各外殼(200)雖是以如上述之固定銷(400)連結,但會有其連結部分力量集中而易產生裂痕等之問題。
本發明,是以提供能消除上述問題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及漂浮架台製造方法為目的者。
本發明之第一觀點,是如圖1所例示者,一種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或海面(參照符號A。以下,僅稱為「水面」)之狀態下設置,其特 徵在於:具備漂浮部(10),構成為漂浮於該水面(A);立設支持部(11),可裝卸地配置於從該漂浮部(10)往上方立設之立設位置(11A),且構成為在配置於該立設位置(11A)之場合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前述漂浮部(10),具有在漂浮於前述水面(A)之場合配置為於上下方向貫通之開口部(參照符號12。以下,稱為「漂浮開口部」),前述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該漂浮開口部(12)之內部,且構成為可取得收容於前述漂浮部(10)之收容位置(11B)。
本發明之第二觀點,前述漂浮部(10)具有軌道部(10d),前述立設支持部(11),具有可自由滑動地嵌入該軌道部(10d)之嵌入部(11c),藉由該嵌入部(11c)嵌入該軌道部(10d),前述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在取得前述立設位置(11A)之狀態下支持於前述漂浮部(10)。
本發明之第三觀點,前述軌道部(10d),形成為在前述漂浮部(10)漂浮於前述水面(A)之場合延伸設置於大致水平方向,於該漂浮部(10)之上面(10i),以夾持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 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方式形成有至少一對突起部(10g、10h)。
本發明之第四觀點,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上端部附近,形成有藉由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一部分插入而支持該太陽能面板(P)之狹縫部(11b)。
本發明之第五觀點,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之緣部,形成有將用來使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停泊於前述水面(A)之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之停泊用卡止部(10c),藉由使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於前述停泊用卡止部(10c),可阻止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內之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自由移動。
本發明之第六觀點,在將沿著前述水面(A)之一水平方向稱為x方向,且將正交於該x方向之另一水平方向稱為y方向之場合,前述漂浮部(10),具有踏板部(100),於前述x方向延伸設置至不被支持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前述太陽能面板(P)覆蓋之位置,且構成為其上面(100a)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大致平坦而作為踏板發揮機能。
本發明之第七觀點, 前述漂浮部(10),具有比重比水或海水更輕而使浮力產生之浮材(10a)。
本發明之第八觀點,是如圖1~3所例示者,一種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或海面(參照符號A。以下,僅稱為「水面」)之狀態下設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一漂浮架台(1BR),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第二漂浮架台(1B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鄰接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x方向;第三漂浮架台(1AR),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在往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y方向分離之狀態下配置;第四漂浮架台(1A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在往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之前述y方向分離之狀態下配置;板狀構件(14),基於一端部(14a)載置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或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且另一端部(14b)載置於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或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橋架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或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或前述第 四漂浮架台(1AL);富有可撓性之第一帶狀體(13A),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一端部(14a)與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而配置;富有可撓性之第二帶狀體(13B),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另一端部(14b)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而配置;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基於前述第一帶狀體(13A)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基於前述第二帶狀體(13B)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板狀構件(14),基於前述第一帶狀體(13A)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與板狀構件(14),基於前述第二帶狀體(13B)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
本發明之第九觀點,是如圖7(a)、7(b)所例示者,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 之側之第一端部(1BR1)、及該第二漂浮架台(1B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側之第二端部(1BL2),形成為該第一端部(1BR1)與該第二端部(1B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以容許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側之第三端部(1AR1)、及該第四漂浮架台(1A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三漂浮架台(1AR)之側之第四端部(1AL2),形成為該第三端部(1AR1)與該第四端部(1A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以容許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
本發明之第十觀點,一種漂浮架台製造方法,使用第一成形模具(17A)與第二成形模具(17B)將由漂浮部(10),構成為漂浮於水面或海面(參照符號A。以下,僅稱為「水面」)且具有於漂浮於該水面(A)之場合配置為於上下方向貫通之漂浮開口部(12);立設支持部(11),於配置於從該漂浮部(10)往上方立設之立設位置(11A)之場合,構成為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橋部(15A、15B),以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而於前述漂浮開口部 (12)之內部之位置且收容於前述漂浮部(10)之收容位置(11B)支持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方式,將該立設支持部(11)與該漂浮部(10)連結;構成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一體成形,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成形模具(17A),可將前述漂浮部(10)與前述立設支持部(11)成形且是具有沿著前述橋部(15A、15B)之間隙部(E)之形狀,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是可將沿著該橋部(15A、15B)之間隙部(E)填滿之形狀且可將前述橋部(15A、15B)與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一起成形之形狀。
本發明之第十一觀點,是如圖9(a)、9(b)所例示者,藉由不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而使用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來進行成形,比起射出材料填充至前述間隙部(E)而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之場合,可形成更粗之連結部(16A、16B)。
本發明之第十二觀點,將比重比水或海水更輕而使浮力產生之浮材(10a)填充於前述漂浮部(10)之內部。
另外,括弧內之符號等,是便於表示圖示中之對應之要素者,因此,本敘述並非限定拘束於圖示上之記載者。
根據上述之第一觀點,於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前述收容位置(11B)之場合,比起將該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場合,可使從前述漂浮部(10)之該立設支持部(11)之突出量較少(亦即,成為該立設支持部(11)收容於該漂浮部(10)之狀態),在到達設置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現場之前,可將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以理想之貨物形態搬運,使一次可搬運之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數量較多,可減少搬運成本。此外,來自前述水面(A)之冷氣通過前述漂浮開口部(12)到達前述太陽能面板而可將該太陽能面板冷卻,可抑制太陽能面板之溫度上升並抑制伴隨該上升之發電效率之降低。
根據上述之第二及第三觀點,不僅可以簡單之操作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安裝於前述漂浮部(10),還可獲得即使該漂浮部(10)因波風而長期間搖擺,前述立設支持部(11)亦不容易從該漂浮部(10)脫落之效果。
根據上述之第四觀點,沒有將用來固定前述太陽能面板之托架或螺栓配置於該太陽能面板之上緣部,因此,可將零件數目(亦即,托架或螺栓之數目)相應減少。其結果,可減少成本,且用來固定前述太陽能面板之作業亦可簡化。
根據上述之第五觀點,阻止前述漂浮開口部(12)內之前述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自由之移動,可迴避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對各種構件(例 如,前述太陽能面板)給予損傷之事態。
根據上述之第六觀點,可利用前述踏板部(100)進行太陽能面板等之維護。
於藉由填充空氣來使浮力產生之場合,於該空氣洩漏之場合,會有喪失浮力之虞。然而,根據上述之第七及第十二觀點,藉由浮材(10a)維持浮力,故沒有上述喪失浮力之虞。
根據上述之第八及第九觀點,即使是漂浮於水面之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因水波而搖動之場合,各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不容易受到其他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動作拘束而可在水上相對較自由地搖動,可減輕或防止力集中於特定之位置之事態。
根據上述之第十及第十一觀點,僅於製造時使用或不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之差別,即可分別製造形狀不同之構造物(亦即,可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容易地卸除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及不可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容易地卸除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沒有為了製造雙方之製品而準備完全不同之成形模具之必要,因此,可相應減少製造成本。
1‧‧‧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
1AL‧‧‧第四漂浮架台
1AL2‧‧‧第四端部
1AR‧‧‧第三漂浮架台
1AR1‧‧‧第三端部
1BL‧‧‧第二漂浮架台
1BL2‧‧‧第二端部
1BR‧‧‧第一漂浮架台
1BR1‧‧‧第一端部
10‧‧‧漂浮部
10a‧‧‧浮材
10c‧‧‧停泊用卡止部
11‧‧‧立設支持部
11b‧‧‧狹縫部
11A‧‧‧立設位置
11B‧‧‧收容位置
12‧‧‧漂浮開口部
13A‧‧‧第一帶狀體
13B‧‧‧第二帶狀體
14‧‧‧板狀構件
14a‧‧‧一端部
14b‧‧‧另一端部
15A、15B‧‧‧橋部
16A、16B‧‧‧連結部
17A‧‧‧第一成形模具
17B‧‧‧第二成形模具
18‧‧‧停泊用長條構件
100‧‧‧踏板部
A‧‧‧水面
D‧‧‧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E‧‧‧間隙部
圖1,是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構造之一例之側面圖。
圖2,是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使用狀態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3,是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使用狀態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4(a),是顯示立設支持部藉由粗的連結部連結於漂浮部之狀態之一例之立體圖,同圖(b),是立設支持部藉由細的橋部連結於漂浮部之狀態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5,是顯示太陽能面板之支持構造之一例之側面圖。
圖6,是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之構造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7(a)(b),是顯示漂浮架台之間之接觸狀態之一例之側面圖。
圖8(a),是顯示使用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將橋部成形之狀況之一例之剖面圖,同圖(b),是其分解剖面圖。
圖9(a),是顯示使用第一成形模具將橋部成形之狀況之一例之剖面圖,同圖(b),是其分解剖面圖。
圖10,是顯示將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與板狀構件以帶狀體連結之構造之一例之剖面圖。
圖11,是顯示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習知之構造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12(a),是顯示外殼及連結用要素之外觀之立體圖,同圖(b),是顯示其連結部之構造之一例之圖。
圖13(a),是顯示前述漂浮部之俯視圖,同圖(b),是其側面圖,同圖(c),是前述立設支持部之前視圖,同圖(d),是其側面圖。
以下,依照圖1至圖10,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之形態說明。
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是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或海面(參照符號A。以下,僅稱為「水面」)之狀態下設置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漂浮部(10),構成為漂浮於該水面(A);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可裝卸地配置於從該漂浮部(10)往上方立設之立設位置(11A)。
此外,前述漂浮部(10),具有在漂浮於前述水面(A)之場合配置為於上下方向貫通之開口部(參照圖2及圖3之符號12。以下,稱為「漂浮開口部」)。此外,前述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於配置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場合,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在比水面(A)更高之位置支持。另外,此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將該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參照圖1)。另外,該立設支持部(11),如圖4(a)、圖4 (b)所例示,配置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之內部,且構成為可取得收容於前述漂浮部(10)之收容位置(11B)。
而且,於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前述收容位置(11B)之場合,比起將該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場合,可使從前述漂浮部(10)之該立設支持部(11)之突出量較少(亦即,成為該立設支持部(11)收容於該漂浮部(10)之狀態),在到達設置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現場之前,可將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以理想之貨物形態搬運,使一次可搬運之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之數量較多,可減少搬運成本。另外,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對前述收容位置(11B)之固定,雖可使用公知之卡止機構(例如,於前述漂浮部(10)之適當之位置形成凹部或凸部,使前述立設支持部(11)卡止於該凹部或凸部之卡止機構,或接合或銷或夾具等卡止機構),但藉由以前述立設支持部(11)位於前述收容位置(11B)之狀態之方式將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體成形來製作亦可(詳細後述)。
在此,前述漂浮部(10),雖可藉由於具有氣密性之箱體之中填充空氣而使具有浮力,但具有比重比水或海水更輕而使浮力產生浮材(參照圖1之10a,例如,發泡苯乙烯等)較理想。具體而言,將該漂浮部(10)之外壁以堅固之樹脂形成殼狀,將前述浮材(10a)填充於該外壁之內部較理想。另外,該浮材(10a)之填充,雖可與前述外壁之形成同時進行,但於該外壁之形成後進行亦可。於使用如上述之浮材(10a)之場合,比起藉由空氣 來確保浮力之場合,浮力變為較不易損失,可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於長期間保持於水面上。
作為用來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可裝卸地配置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構造,可舉出各種之構造。例如,可於前述漂浮部(10)之適當之位置設置凹部(不圖示)或孔部(同樣不圖示),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插入該凹部或孔部,或者,於該漂浮部(10)之適當之位置設置凸部(不圖示),藉由該凸部支持前述立設支持部(11)亦可。作為最理想之態樣,於前述漂浮部(10)設置軌道部(參照圖13(a)、圖13(b)之符號10d),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形成嵌入部(參照圖13(c)、圖13(d)之符號11c),可自由滑動地嵌入該軌道部(10d),藉由該嵌入部(11c)嵌入該軌道部(10d),前述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在取得前述立設位置(11A)之狀態下支持於前述漂浮部(10)。於該場合,該軌道部(10d),於前述漂浮部(10)漂浮於水面(A)之場合,形成為延伸設置於大致水平方向(x方向),且構成為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且支持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場合,該立設支持部(11)之嵌入部(11c),基於往前述軌道部(10d)按壓而變為不易滑動(亦即,前述嵌入部(11c)變為不意在該軌道部(10d)上滑動)較理想。於如上述般形成之場合,不僅可以簡單之操作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安裝於前述漂浮部(10),還可獲得即使該漂浮部(10)因波風而長期間搖擺,前述立設支持部(11)亦不容易從該漂浮部(10)脫落之效果。此外,如圖1、圖4、圖5中符號10g及10h所示,於該漂浮部(10)之上面(10i)(亦即,該漂浮部(10)漂浮於水之場合之上面), 以夾持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方式,形成有至少一對突起部。此等一對突起部(10g、10h),並設於前述軌道部(10d)延伸設置之方向(亦即,x方向)。此外,配置於將該立設支持部(11)插入該軌道部(10d)之方向(亦即,-x方向)之上游側之突起部(10g),如圖5所詳示,具有:傾斜面(10g1),平滑地傾斜;水平面(10g2),形成為大致水平;支持面(10g3),支持前述立設支持部(11),於將該立設支持部(11)插入前述軌道部(10d)時,該立設支持部(11)之下面之一部分,在該傾斜面(10g1)及該水平面(10g2)上滑動後,移動至前述立設位置(11A)。此外,另一方之突起部(10h),具有:支持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支持面(10h3),藉由該支持面(10h3)與前述突起部(10g)之支持面(10g3)一起夾持該立設支持部(11),將該立設支持部(11)堅固地支持。
另一方面,配置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場合之前述立設支持部(11),雖構成為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但於該立設支持部(11),有形成用來將該太陽能面板(P)卡止之卡止部之必要。作為此卡止部,作為最理想之態樣,可舉出藉由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一部分(參照圖5之符號Pa)插入而支持該太陽能面板(P)之狹縫部(11b),該狹縫部(11b),形成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上端部附近較理想。具體而言,於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上緣部形成大致L字形之鉤部(Pa),對上述之狹縫部(11b),可將此鉤部(Pa)插入較理想。此外,於插入該狹縫部(11b)之鉤部(Pa)之下側,將間隔片部(例如,寬度10mm且2.5mm程度之厚度之板狀部)19配置於數處,抑制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鬆動較 理想。此間隔片部(19),可與前述漂浮部(10)或前述鉤部(Pa)一體地形成,但與前述漂浮部(10)或前述鉤部(Pa)分別形成亦可。另外,該太陽能面板(P)之下緣部,藉由適當之形狀之托架或螺栓固定於前述漂浮部(10)較理想。於如上述般固定之場合,托架或螺栓只要配置於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下緣部即足夠,沒有配置於該太陽能面板(P)之上緣部之必要,因此,可將零件數目(亦即,托架或螺栓之數目)相應減少。其結果,可減少成本,且用來固定前述太陽能面板之作業亦可簡化。
再另一方面,如圖2及圖6所例示,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之緣部,形成缺口或孔等(以下,稱為「停泊用卡止部」)(10c),對該停泊用卡止部(10c),使可將長條之構件(例如,是富有可撓性之纖維製之繩索、富有可撓性之金屬製之金屬繩索、或者,樹脂製或金屬製之鏈條等,以下,稱為「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亦可。此外,將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一端固定於固定設置於湖岸或海岸之固定器構件(不圖示),藉由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使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停泊於前述水面(A)之既定位置較理想。於該場合,由於前述停泊用長條構件(18),於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之側,卡止於前述停泊用卡止部(10c),因此阻止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內之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自由之移動,可迴避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對各種構件(例如,前述太陽能面板(P))給予損傷之事態。另外,於將前述漂浮部(10)由作業者手持搬運之場合,藉由將作業者自身之身體或手臂或手放入前述漂浮開口部(12),變為較容易手持搬運。此外,於在圖13(a)中以符號10e或10f表示之部分形成凹 陷部,將上述之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於該凹陷部(10e、10f)以追求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偏移防止亦可。另外,於該漂浮部(10)之下部形成狹縫狀之凹陷部,叉架升降機之爪伸入亦可。此外,利用該狹縫狀之凹陷部來保持該漂浮部(10)亦可。例如,於作業中,於必須將該漂浮部(10)放置於傾斜地等之場合,利用該狹縫狀之凹陷部來保持該漂浮部(10)較理想。
如圖3所例示,於將沿著前述水面(A)之位置之水平方向稱為x方向,且將正交於該x方向之另一水平方向稱為y方向之場合,前述漂浮部(10),具有:踏板部(100),於前述x方向延伸設置至不被支持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前述太陽能面板(P)覆蓋之位置,且構成為其上面(100a)(亦即,於前述x方向延伸設置至不被支持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前述太陽能面板(P)覆蓋之位置之部分之上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大致平坦而作為踏板發揮機能亦可。前述漂浮部(10),可將此踏板部(100)與該踏板部(100)以外之部分一體地(亦即,不能分離之狀態)形成,形成為可分離之狀況亦可。此外,此踏板部(100),以具有浮力之材料形成雖較理想,但並不表示排除以不具有浮力之材料形成者。於設置如上述之踏板部(100)之場合,可利用前述踏板部(100)進行太陽能面板(P)等之維護。
如圖6所例示,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亦即,前述漂浮部(10))之y方向之寬度尺寸比太陽能面板(P)之y方向之寬度尺寸更小亦可。於如上述般設定之場合,相應於將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 架台(1)之寬度減少之量,可降低材料成本或製造成本或運送成本。然而,並非將使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亦即,前述漂浮部(10))之y方向之寬度尺寸與太陽能面板(P)之y方向之寬度尺寸相同或較大之場合從本發明之範圍除外者。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是用於在使前述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A)之狀態下設置者,如圖2及圖3以符號D所例示,具備縱橫排列之至少四個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在此,於將一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BR)稱為「第一漂浮架台」,將於該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x方向鄰接而成之一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BL)稱為「第二漂浮架台」,將於該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y方向鄰接(並設)而成之一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AR)稱為「第三漂浮架台」,將於該第二漂浮架台(1BL)之前述y方向鄰接(並設)而成之一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AL)稱為「第四漂浮架台」之場合,該第一漂浮架台(1BR)與該第三漂浮架台(1AR),配置為分離既定距離之狀態,該第二漂浮架台(1BL)與該第四漂浮架台(1AL),配置為分離既定距離之狀態。
此外,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具備:板狀構件(14),橋架於於前述y方向分離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具體而言,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或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或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間)。作為此板狀構件(14)配 置之態樣,可舉出以下之態樣。亦即:
●基於該板狀構件(14)之一端部(14a)載置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且該板狀構件(14)之另一端部(14b)載置於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該板狀構件(14)橋架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之態樣
●基於該板狀構件(14)之一端部(14a)載置於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且該板狀構件(14)之另一端部(14b)載置於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該板狀構件(14)橋架於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態樣
●基於該板狀構件(14)之一端部(14a)載置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第二漂浮架台(1BL)之雙方且該板狀構件(14)之另一端部(14b)載置於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第四漂浮架台(1AL)之雙方,該板狀構件(14)橋架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第四漂浮架台(1AL)之態樣
根據如上述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可將複數片之太陽能面板(P)於水面(A)上支持。此外,如上述之板狀構件(14)位置為橋架於各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第三漂浮架台(1AR)、第四漂浮架台(1AL)之踏板部(100),與該踏板部(100)一起連續形成相連之通路較理想。於如上述般形成之場合,作業者可使用該通路而容易移動。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如圖2所詳示,具備●第一帶狀體(13A),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一端部(14a)與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而配置;●第二帶狀體(13B),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另一端部(14b)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而配置。
此等第一帶狀體(13A)及第二帶狀體(13B),以富有可撓性或柔軟性之構件(例如,以樹脂或纖維或金屬等可撓性材料形成之長條構件,且稱為膠帶或皮帶者)構成較理想。該第一帶狀體(13A)、第二帶狀體(13B),至少一端不筆直延伸而往任一方向緩和地彎曲或屈曲般之形狀較理想。例如,用來將標示板或電線桿張貼物安裝於電線桿之樹脂製之膠帶(全體彎曲之膠帶)在市面上販售,將如上述般之膠帶作為前述第一帶狀體(13A)、第二帶狀體(13B)利用亦可。此外,此等第一帶狀體(13A)、第二帶狀體(13B)相對較鬆弛地捲掛,使各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第三漂浮架台(1AR)、第四漂浮架台(1AL)或前述板狀構件(14)可較自由地搖動較理想。因此,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基於富有可撓性或柔軟性之前述第一帶狀體(13A)相對較鬆弛地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此等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其結果,即使是漂浮於水面(A)之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因水波而搖動之場合,各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不容易受到其他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之動作拘束而可在水上相對較自由地搖動,可減輕或 防止力集中於特定之位置之事態。此外,即使是為了維護等而將該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搬上陸地之場合,各第一漂浮架台(1BR)、第二漂浮架台(1BL)可依照地形之傾斜而相對較自由地位移(搖動),可減輕或防止力集中於特定之位置之事態。此外,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基於富有可撓性或柔軟性之前述第二帶狀體(13B)相對較鬆弛地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此等第三漂浮架台(1AR)、第四漂浮架台(1A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可獲得同樣之效果。另外,如圖10所例示,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板狀構件(14),基於富有可撓性或柔軟性之前述第一帶狀體(13A)相對較鬆弛地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板狀構件(14)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可獲得同樣之效果。再另外,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與板狀構件(14),基於富有可撓性或柔軟性之前述第二帶狀體(13B)相對較鬆弛地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與板狀構件(14)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可獲得同樣之效果。
於此場合,如圖7(a)、圖7(b)所詳示,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21B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21BL)之側之第一端部(1BR1、21BR1)、及該第二漂浮架台(1BL、21B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一漂浮架台(1BR、21BR)之側之第二端部(1BL2、21BL2),形成為該第一端部(1BR1、21BR1)與該第二端部(1BL2、21B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 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較理想。於如上述般形成之場合,容許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2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21BL)之繞y軸之圓滑之相對旋轉。即使是漂浮於水面之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因水波而搖動之場合,各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BR、21BR、1BL、21BL)不容易受到其他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BR、21BR、1BL、21BL)之動作拘束而可在水上相對較自由地搖動,可減輕或防止力集中於特定之位置之事態。同樣地,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21A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21AL)之側之第三端部(1AR1、21AR1)、及該第四漂浮架台(1AL、21A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三漂浮架台(1AR、21AR)之側之第四端部(1AL2、21AL2),形成為該第三端部(1AR1、21AR1)與該第四端部(1AL2、21A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較理想。於如上述般形成之場合,可獲得與上述同樣之效果。另外,前述角部,不僅尖銳之角部,是帶有圓弧之角部亦可。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漂浮架台製造方法,是將由●漂浮部(10),構成為漂浮於水面或海面(參照符號A。以下,僅稱為「水面」)且具有於漂浮於該水面(A)之場合配置為於上下方向貫通之漂浮開口部(12);●立設支持部(11),於配置於從該漂浮部(10)往上方立設之立設位置(11A)之場合,構成為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橋部(15A、15B),以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而於前述漂浮開口 部(12)之內部之位置且收容於前述漂浮部(10)之收容位置(11B)支持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方式,將該立設支持部(11)與該漂浮部(10)連結;構成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一體成形之方法。於此成形中,使用至少兩個成形模具,亦即,使用第一成形模具(17A)與第二成形模具(17B)。其中之第一成形模具(17A),是可將前述漂浮部(10)與前述立設支持部(11)成形之形狀,且如圖8(a)、圖8(b)以符號17A所例示,是於前述橋部15A、橋部15B之間具有間隙部(E)(亦即,以虛線包圍之部分之間隙部(E),且沿著前述橋部(15A、15B)之間隙部(E))之形狀。另一方之第二成形模具(17B),是可將沿著該橋部(15A、15B)之間隙部(E)填滿之形狀且可將前述橋部(15A、15B)與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一起(亦即,與該第一成形模具(17A)合作)成形之形狀。此等第一成形模具(17A)與第二成形模具(17B),構成為可互相接離(分離)。另外,前述間隙部(E)雖只要沿著前述橋部(15A、15B)形成即可,但較理想為如圍繞該橋部(15A、15B)般之形狀。此外,對於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與第二成形模具(17B),只要使用金屬模具即可。另外,如圖8(a)、圖8(b)所示之第一成形模具(17A)雖是以兩個模具構成,但當然並非限定於上述之構成者,以三個以上之模具構成亦可。再另外,如圖8(a)、圖8(b)所示之第二成形模具(17B)雖是以一個模具構成,但當然並非限定於上述之構成者,以兩個以上之模具構成亦可。
因此,於使用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與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 來成形之場合,前述漂浮部(10)與前述立設支持部(11),藉由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來形成,前述橋部(15A、15B),如圖8(a)所例示,藉由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與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合作來成形。
而且,藉由不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而使用前述第一成形模具(17A)來進行成形,比起射出材料填充至前述間隙部(E)而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來製作前述橋部(15A、15B),可形成更粗之連結部(16A、16B)。
藉此,僅於製造時使用或不使用前述第二成形模具(17B)之差別,即可簡單地分別製造:●如圖4(a)所例示之形狀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具有比如同圖(b)所例示之橋部(15A、15B)粗之連結部(16A、16B)者;●如圖4(b)所例示之形狀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可將較細之前述橋部(15A、15B)容易地切斷而將前述立設支持部(11)從前述漂浮部(10)容易地卸下之構成者。
因此,沒有為了製造雙方之製品而準備完全不同之成形模具之必要,因此,可相應減少製造成本。於如圖6所例示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中,雖設置為了作業者步行之通路較理想,但如圖4(a)所例示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將漂浮開口部(12)藉由前述立設支持部(11)及前述連結部(16A、16B)而大致封閉之狀態,(只要設計為該立設支持部(11)及該連結部(16A、16B)能充分承受人之體重,)可作為為了該通 路之構件來使用。於該場合,由於該漂浮開口部(12)是藉由該立設支持部(11)等大致封閉之狀態,故沒有以新的構件(例如,壓克力板等)將該漂浮開口部(12)封閉之必要,於此部分,亦可追求成本減少。另外,於如圖6所例示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中,如圖4(a)所例示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雖以包圍太陽能面板(P)之方式(亦即,於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之周緣部分)配置,但當然,並非限定於上述之配置者,以通過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之正中心部分之方式配置亦可。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漂浮架台製造方法,具備將比重比水或海水更輕而使浮力產生之浮材(10a)填充於前述漂浮部(10)之內部之步驟亦可。
此外,上述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只要是將樹脂成形來製造即可,於其成形使用吹氣成形法較理想。

Claims (7)

  1. 一種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A)之狀態下設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漂浮部(10),構成為漂浮於該水面(A);立設支持部(11),可裝卸地配置於從該漂浮部(10)往上方立設之立設位置(11A),且構成為在配置於該立設位置(11A)之場合將前述太陽能面板(P)支持為傾斜為既定角度(θ)之姿勢;前述漂浮部(10),具有在漂浮於前述水面(A)之場合配置為於上下方向貫通之漂浮開口部(12),前述立設支持部(11),配置於該漂浮開口部(12)之內部,且構成為可取得收容於前述漂浮部(10)之收容位置(11B),前述漂浮部(10)具有軌道部(10d),前述立設支持部(11),具有嵌入部(11c),可自由滑動地嵌入該軌道部(10d);藉由該嵌入部(11c)嵌入該軌道部(10d),前述立設支持部(11)構成為在取得前述立設位置(11A)之狀態下支持於前述漂浮部(10),前述軌道部(10d),形成為在前述漂浮部(10)漂浮於前述水面(A)之場合延伸設置於大致水平方向,於該漂浮部(10)之上面(10i),以夾持位於前述立設位置(11A)之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方式形成有至少一對突起部(10g、10h)。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其中,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上端部附近,形成有藉由前述太陽能面板(P)之一部分插入而支持該太陽能面板(P)之狹縫部(11b)。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其中,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之緣部,形成有將用來使前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停泊於前述水面(A)之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之停泊用卡止部(10c),藉由使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卡止於前述停泊用卡止部(10c),可阻止於前述漂浮開口部(12)內之該停泊用長條構件(18)之自由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其中,在將沿著前述水面(A)之一水平方向稱為x方向,且將正交於該x方向之另一水平方向稱為y方向之場合,前述漂浮部(10),具有踏板部(100),於前述x方向延伸設置至不被支持於前述立設支持部(11)之前述太陽能面板(P)覆蓋之位置,且構成為其上面(100a)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大致平坦而作為踏板發揮機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其中,前述漂浮部(10),具有比重比水或海水更輕而使浮力產生之浮材(10a)。
  6. 一種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用於在使太陽能面板(P)漂浮於水面(A)之狀態下設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一漂浮架台(1BR),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第二漂浮架台(1B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鄰接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x方向;第三漂浮架台(1AR),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在往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前述y方向分離之狀態下配置;第四漂浮架台(1A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1),在往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之前述y方向分離之狀態下配置;板狀構件(14),基於一端部(14a)載置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或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且另一端部(14b)載置於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或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橋架於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或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或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富有可撓性之第一帶狀體(13A),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一端部(14a)與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而配置;富有可撓性之第二帶狀體(13B),捲掛於前述板狀構件(14)之前述另一端部(14b)與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而配置;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與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基於前述第一帶狀體(13A)被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與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基於前述第二帶狀體(13B)被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與前述板狀構件(14),基於前述第一帶狀體(13A)被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與板狀構件(14),基於前述第二帶狀體(13B)被捲掛連結,構成為容許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D),其中,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之側之第一端部(1BR1)、及該第二漂浮架台(1B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一漂浮架台(1BR)之側之第二端部(1BL2),形成為該第一端部(1BR1)與該第二端部(1B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以容許前述第一漂浮架台(1BR)及前述第二漂浮架台(1B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之端部且對向於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側之第三端部(1AR1)、及該第四漂浮架台(1AL)之端部且對向於該第三漂浮架台(1AR)之側之第四端部(1AL2),形成為該第三端部(1AR1)與該第四端部(1AL2)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方式具有角部之狀態,以容許前述第三漂浮架台(1AR)及前述第四漂浮架台(1AL)之繞x軸之相對旋轉及繞y軸之相對旋轉。
TW105124079A 2015-11-27 2016-07-29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TWI666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5-231319 2015-11-27
JP2015231319 2015-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094A TW201719094A (zh) 2017-06-01
TWI666417B true TWI666417B (zh) 2019-07-21

Family

ID=5876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346A TWI642595B (zh) 2015-11-27 2016-07-29 漂浮架台製造方法
TW105124079A TWI666417B (zh) 2015-11-27 2016-07-29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346A TWI642595B (zh) 2015-11-27 2016-07-29 漂浮架台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288749B2 (zh)
PH (1) PH12018501124A1 (zh)
SG (1) SG11201804438YA (zh)
TW (2) TWI642595B (zh)
WO (1) WO2017090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6966B2 (ja) * 2017-08-14 2020-03-18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離散型操作および保守チャネルのための独立支持される水面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とその設置方法
CN108449011A (zh) * 2018-04-04 2018-08-24 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漂浮式水上浮体上的支架组
JP7082283B2 (ja) * 2018-06-25 2022-06-08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99677B2 (ja) * 2018-06-27 2023-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浮体装置及び前記浮体装置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09250044B (zh) * 2018-09-18 2024-03-2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超长耐候型水面光伏平台系统及安装方法
JP7178324B2 (ja) * 2019-05-27 2022-11-25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フロートへのソーラ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111147007B (zh) * 2019-12-30 2021-02-12 林向亮 一种漂浮式光伏模块阵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9551A1 (en) * 2011-07-20 2013-01-23 Agora' S.r.l. Modula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CN104094520A (zh) * 2012-02-08 2014-10-08 普尔瑞克有限公司 太阳能发电机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9593A (ja) * 2002-01-31 2003-08-15 Jfe Steel Kk 水上設置用太陽電池発電装置、及び、その連結構造
JP2004071965A (ja) * 2002-08-08 2004-03-04 Sharp Corp 水上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水上用太陽電池電源装置ならびに水上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使用方法
NL2001092C2 (nl) * 2007-12-14 2009-06-16 Renusol Gmbh Drager voor een zonnepaneel.
KR20150018341A (ko) * 2013-08-09 2015-02-2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태양광 패널 지지체
CN108750029B (zh) * 2014-05-16 2021-08-17 京洛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板用浮体及其连结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9551A1 (en) * 2011-07-20 2013-01-23 Agora' S.r.l. Modula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CN104094520A (zh) * 2012-02-08 2014-10-08 普尔瑞克有限公司 太阳能发电机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2595B (zh) 2018-12-01
PH12018501124A1 (en) 2019-01-21
WO2017090276A1 (ja) 2017-06-01
JPWO2017090276A1 (ja) 2017-12-21
TW201719094A (zh) 2017-06-01
JP6322760B2 (ja) 2018-05-09
JP2018030588A (ja) 2018-03-01
SG11201804438YA (en) 2018-06-28
TW201840451A (zh) 2018-11-16
JP6288749B2 (ja)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6417B (zh) 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漂浮架台、太陽能面板設置用構造物
US10038400B2 (en)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floating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floating structures
JP5845025B2 (ja) 浮体式フラップゲートの扉体構造
ES2620732T3 (es) Estructura de instalación y transporte flotante para instalación y transporte de una turbina eólica flotante, una turbina eólica flotante y un método para instalación y transporte de la misma
KR101439520B1 (ko) 해상 풍력발전기 설치용 작업선
US9074339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underwater support column
JP5281147B2 (ja) 沖合風力タービン用の支持材、その製造プロセス、および設置方法
JP2017163830A (ja) パネル支持装置
KR102355650B1 (ko) 플로트
TWI696797B (zh) 太陽能板浮筒裝置及包含其之太陽能模組
EP2789847B1 (en) Floating type wind turbine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710132B1 (ko) 수상 태양광 발전용 플로트 및 부력 구조물
JP6269631B2 (ja) 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
KR20170028329A (ko) 조석 에너지 변환기 시스템
TW201905395A (zh) 浮板集合體
JP2021032239A (ja) 着床式洋上風力発電装置とこの洋上風力発電装置のタワー部の交換方法、及び着床式洋上風力発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4993499U (zh) 一种可折叠浮式防波堤
KR20150018338A (ko) 이동가능한 해상 풍력발전기 고정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해상풍력발전기 설치용 작업선
JP6420971B2 (ja) 水上風力発電装置用の基礎構造、水上風力発電装置および水上風力発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619246B1 (ko) 타워, 나셀 및 로터 결합체의 운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상 풍력 발전기 설치 방법
CN206041881U (zh) 水上光伏阵列固定装置
JP2017030713A (ja) 水上設置太陽光発電装置の施工方法、施工補助装置
RU2610746C2 (ru) Способ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системы гидр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турбины
CN217500095U (zh) 一种应用于港口码头的水上道闸
JP2015074974A (ja) 津波救命カーシェルター(タイヤ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