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779B -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 Google Patents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779B
TWI660779B TW106133559A TW106133559A TWI660779B TW I660779 B TWI660779 B TW I660779B TW 106133559 A TW106133559 A TW 106133559A TW 106133559 A TW106133559 A TW 106133559A TW I660779 B TWI660779 B TW I6607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atalyst
scope
anode
item
ni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2885A (zh
Inventor
阿特裘 馬爾
安德烈斯 馬丁
尼古拉 波利亞科夫
安尼艾卡 蘇克斯
莎夏 浩克
馬西亞斯 布拉克
沃夫岡 戴斯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贏創德固賽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贏創德固賽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贏創德固賽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7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25B11/075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single catalytic element or catalytic compound
    • C25B11/077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single catalytic element or catalytic compound the compound being a non-noble metal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25B11/09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t least one catalytic element and at least one catalytic compound;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atalytic elements or catalyt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25B9/23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comprising ion-exchange membranes in or on which electrode material is embedd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電催化劑的生產,特別是用於水氧化作用的電催化劑。解決的問題是降低電催化劑在水分解中的過電壓。催化劑前驅物的熱處理是在有限的氧氣供應下進行,因而令人驚訝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Description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0001] 本發明係關於電催化劑的生產,特別是用於水氧化作用的那些電催化劑。
[0002] 電催化劑是一種加速電化學反應而本身不在該製程中消耗的物質。   [0003] 電化學反應的一個例子是將水H2 O電解成氫氣H2 和氧氣O2 。此反應亦稱為水氧化作用或水分解。合適的電催化劑存在能夠降低水分解所需的過電壓,使得反應可進行得較快。   [0004] 類似於在熱反應中使用的非均相催化劑體系的情況,電催化劑包括至少一種催化活性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可將催化活性金屬施加到催化活性較低的支撐材料上,以降低金屬需求及/或在反應區中有更好的定位。然而,由於電化學電池(電化學電池是進行電化學反應的裝置及用於進行熱反應的反應器)之間的差異性,在電化學中可將催化劑設置於裝置中的方式完全不同。用於電催化劑的支撐材料(support material)與用於熱反應的催化活性材料通常應用的支撐材料之間具有明顯的區別:例如,電催化劑必須是導電的,以便將電子導入其中進行催化的界面層。因此,電化學反應的效率很高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電催化劑的電阻:電催化劑的高歐姆電阻增加了電解的能量需求。經常用作熱催化支撐的二氧化矽和氧化鋁材料是非導電體,因此顯然不適合作為電催化劑的支撐。   [0005] 在水解中,貴金屬鉑、釕或銥作為催化劑,且鉬、錳、鐵、鎳或鈷等卑金屬(base metal)(它們的氧化或部分氧化形式具有催化作用)亦可作為催化劑。氧化鎳和氧化鈷在水解中是比較經濟可行的催化劑,因為這些金屬不是非常昂貴並且具有高活性。   [0006] 專利案WO2011/004343 A1描述以氧化銅與氧化鈷作為活性材料產生電催化劑的製程。   [0007] 在此製程中,硫酸銅與硫酸鈷以水攪拌,得到水溶液。接著,碳酸鈉溶解在水中,而後與該金屬鹽溶液一起混合。將形成的沉澱物濾出、清洗、並且減壓乾燥。此沉澱物已經是催化劑的前驅物。為了將其轉換為其活性形式,粉末煅燒(calcination)是必要的。為達此目的,其在400℃的開口玻璃管中加熱5小時。在完成的催化劑中,鈷與銅的莫耳比為2:1。   [0008] 低的過電壓(overvoltage)是電催化劑的關鍵效能指標。催化劑的過電壓係描述設定個別水解反應(亦即產氫反應(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或產氧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的電位與熱動力學造成的最小電位相比之差異。過電壓越低,電池電壓越接近反應所需之理論最小值。   [0009] 在水氧化作用中,相對於標準氫電極(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SHE)的電位差為1.23 V。過電壓0.37 V係指直到相對於SHE的電壓為1.6 V時,才會設定產氧反應。   [0010] 為了節能,應使用合適的電催化劑以降低電池電壓。因此,理想的情況是使用過電壓為0 V的催化劑。
[0011] 在此背景之下,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開發已知的電催化劑,使得其在水分解中的過電壓降低。   [0012] 這個問題令人驚訝地解決了,即產氧催化劑(oxygen evolution catalyst)的催化劑前驅物之熱處理是在有限的氧氣供應下進行的。這是由於已經發現巧合地,在密閉玻璃管(亦即,氧供應量有限)中的煅燒中,得到過電壓為0.1 V與0.4 V之間的催化劑,因而在250 µg/cm2 的催化劑負載下可以達到質量比電流密度(mass-specific current density)為10 A/g。進一步詳細研究顯示熱處理中可用的氧量必須不大於8 mmol/g催化劑前驅物。在惰性保護氣氛(亦即,無氧)下煅燒,不會導致活性催化劑。而是需要約為0.01 mmol/g催化劑前驅物的最小氧供應量。   [0013] 據信,通過將金屬從高氧化態(例如存在於所使用的鹽中)還原成處於較低氧化態的金屬氧化物來達到高OER活性,使得催化劑在相應的陽極電位處於氫氧化物或氧代氫氧化物的形式,因而具有高催化活性。   [0014]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產生電催化劑的製程,具有以下步驟:   a) 提供水;   b) 提供至少一種銅鹽;   c) 提供至少一種鈷鹽;   d) 提供至少一種有機還原劑;   e) 由水、所提供的金屬鹽與該有機還原劑產生水溶液;   f) 自該水溶液得到凝膠(gel);   g) 將該凝膠乾燥以得到固體材料;   h) 研磨該固體材料以得到粉狀催化劑前驅物;   i) 使該粉狀催化劑前驅物在氧存在下進行熱處理,以得到電催化劑,   j) 其中在該粉狀催化劑前驅物的熱處理中氧的供應是有限的,   k) 以及其中所供應氧的有限莫耳量與所處理之催化劑的質量之比例係在0.01 mmol/g與8 mmol/g之間。   [0015] 本發明另提供由此製程所得到的電催化劑、設置此電催化劑的電化學電池、以及最後,在此電催化劑存在下藉由電化學水解而產生氫和氧的方法。本發明所有標的皆與以有限氧氣供應生產催化劑的共同概念相關。   [0016] 此方法提供的金屬鹽(意指銅鹽與鈷鹽)較佳為醋酸鹽與/或硝酸鹽與/或草酸鹽。例如,可提供醋酸銅與草酸鈷,或是硝酸銅與硝酸鈷。   [0017] 當所使用的金屬鹽為硝酸銅(II)與硝酸鈷(II)時,達到最佳結果。   [0018] 所使用的有機還原劑較佳為羧酸。原則上,檸檬酸、草酸和馬來酸是合適的。用草酸達到最佳結果。   [0019] 在本發明的特定較佳實施例中,以這樣的方式提供硝酸銅(II),硝酸鈷(II)和檸檬酸成分,使得水溶液具有以下組成,其加起來至多100重量%:   硝酸銅(II): 1.3重量%至2.6重量%;   硝酸鈷(II): 2.6重量%至5.2重量%;   檸檬酸: 4重量%至8重量%;   水: 84.2重量%至92.1重量%;   其他物質: 0重量%至1重量%。   [0020] 硝酸鈷(II)與硝酸銅(II)的莫耳比應為3至9之間,因為發現所生產的催化劑的產氧活性(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OER活性)取決於Co:Cu比率,並且在3至9的範圍內展現最大值。據此,應依此比例秤出鹽,使得溶液中的硝酸鹽之莫耳比例對應於後續催化劑中的金屬比例。   [0021] 相較於上述引用的先前技藝,本案的鈷/銅比例相當高,例如,在那些情況下,比例僅為2。然而,本案也有發現以下情況:在電壓1.6 V與SHE,僅質量比OER活性約18 A/g,在本文指定的3至9範圍內達到約30 A/g的值;參閱圖1。
[0024] 即使不需要任何昂貴的貴金屬,本發明的催化劑在水解中的高活性也是顯著的。因此,該催化劑係特別經濟可行的。較佳係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生產製程,亦即在不添加銀、金、鉑、銥、釕、銠或鈀的情況下製備水溶液。相應地,在稍後階段的催化劑幾乎不含這些貴金屬。可以理解的是,在催化劑中總是可以檢測到痕量的貴金屬,例如作為來自已經用於其生產中的設備的磨損材料。然而,此貴重金屬含量是無意的且不相關的。   [0025] 金屬陽離子與羧酸的反應在水溶液中形成相應的金屬錯合物。當水溶液在60℃與120℃的溫度之間維持0.1小時至24小時且同時攪拌時,這導致因一部分水蒸發而形成黏稠溶液(凝膠)。而後將因而得到的凝膠乾燥,使得剩下固體材料。所述乾燥是在60℃與140℃的溫度之間進行0.1小時至24小時。   [0026] 乾燥之後留下固體材料,將其研磨成為粉末。由於乾的固體材料是高吸濕性的,建議在遮蓋下處理。而後,將粉末在250℃至350℃的溫度經過0.1至24小時的時間進行熱處理(熱解)。對於本發明而言,重要的是熱處理過程中的氧氣供應限制在固體物質的0.01與8 mmol/g之間。這可以例如藉由使用具有相應有限體積的封閉式爐或在其中氣氛具有相應定義和控制的氧含量之工業連續窯中完成。   [0027] 本發明的熱處理造成可能包括由碳組成的基質之電催化劑,在其表面上分散有以基於鈷的催化活性位置與基於銅的功能性位置。由於這種組成和形態,催化劑是導電的。   [0028] 在化學方面,本發明產生的電催化劑具有以下組成物,其添加至多100重量%: 銅: 6重量%至30重量%; 鈷: 54重量%至30重量%; 碳: 10重量%至25重量%; 氧: 15重量%至30重量%; 總和 Ag、Au、Pt、Ir、Ru、Rh、Pd: 包含0重量%至0.1重量%; 其他材料: 包含0重量%至1重量%,   [0029] 基於上述理由,鈷與酮的莫耳比例應為4至6之間。一些存在的金屬是氧化物晶體形式,一些存在的金屬是氧化無定形形式,以及一些金屬是金屬形式。碳主要是無定形形式。貴金屬應盡可能不存在,或者如果存在,則是以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存在。其他物質包含其他雜質或是生產輔劑,但這些不是必需的。   [0030] 本發明生產的電催化劑由於其低過電壓與高活性而顯著:在10 A/g的電流密度及250 µg/cm2 的催化劑負載下,在水氧化作用中的過電壓僅為0.1 V與0.4 V之間。   [0031] 電催化劑較佳係併入電化學電池中用於水的電解,亦即產生氫與氧。此種電化學電池亦稱為電解槽(electrolyser)。它具有陽極與陰極。可在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使得陽極形成電化學電池的正極,而陰極形成電化學電池的負極。在陽極與陰極之間配置電性絕緣離子導電的隔板(separator)。該組件防止兩個電極之間的電短路並且同時允許在電極之間交換電解分離的離子。反應空間在陽極和陰極之間延伸以容納水和分離氫氣和氧氣的釋放。隔板將反應空間分隔成陽極側部分和陰極側部分。本發明的電催化劑係配置在反應空間的陽極側部分,亦即在電池的正電部分。在電池的陰極部分,該催化劑不作用,並且隨著時間被電化學轉換為其金屬形式。   [0032] 隔板為多孔隔膜或膜。膜與隔膜的差異在於由於隔膜有多孔性可供離子機械滲透,類似於篩。相對地,膜是封閉的,並且經由離子與膜中的帶電官能基(例如SO3 - 或NH4 + )之間的靜電交互作用來完成離子的傳輸。簡而言之,離子經由膜材料的帶電基團藉由跳躍機制(hopping mechanism)從一基團到相鄰基團,直到其穿透該膜。在這方面,膜本身可作為電解質,使得在這種情況下要待分解的水不需為具有離子傳導性。   [0033] 由於膜與隔膜有不同的功能模式,因而以不同的方式將電催化劑設置於電化學電池中:若膜作為隔板,則電催化劑可直接施用於膜作為塗層(coating)。這使得能夠特別緊密地將陽極安裝到隔板上,因而電池可以特別緻密(compact)。同時,由於電池的歐姆電阻取決於包含陽極和陰極之間距離的因素且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更小,因而陽極可以更靠近陰極,這將導致更低的電池電壓。   [0034] 相對地,由於催化活性塗層阻塞孔並防止經由隔膜的離子交換,因而隔膜無法塗覆。在此情況下,可將催化劑材料施加到配置在隔板與陽極之間的多孔導電支撐結構。這可為金屬發泡體(metallic foam),例如由鎳組成。在此情況下,鎳也具有催化活性;其導電性確保電子傳輸到催化活性位置。載體結構必須是多孔的,以便水到達活性位置,並且形成的氧可以被運走。   [0035] 若在陽極與隔板之間配置塗覆催化劑的載體材料,則電池結構變得相當厚。為了降低內部電池電阻,期望電極與隔板為非常緊密配合。為了在隔板沒有催化劑塗層而實現這一點,亦可施加本發明的電催化劑作為多孔陽極的塗層。而後,陽極由電解質灌注。而後,陽極較佳係由金屬發泡體或由金屬纖維構成的紡織材料所組成。鎳特別適合作為陽極金屬。   [0036] 銅基底與鈷基底的催化劑受到酸性電解質的攻擊與鈍化(deactivated)。因此,本發明的電催化劑應僅用於中性或是鹼性介質中。這表示待分解的水必須存在pH為7與14之間的水性介質中。在最簡單的情況下,鹼性是經由水性介質建立的。因此,所使用的是pH大於7的鹼性水性介質。水性介質首先必須含有待分解的水,其次是以下元素之一的至少一種氫氧化物或碳酸鹽或磷酸鹽或碳酸氫鹽或磷酸氫鹽或硝酸鹽或硫酸鹽化合物:鋰、鈉、鉀、鎂、鈣、鍶、鋇。這些化合物使水性介質呈鹼性並導致溶液的離子電導率。較佳地,水性介質是氫氧化鉀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亦即水和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的混合物。這是由於氫氧化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是便宜的大宗化學品。當然也可以在混合物中使用複數個鹼性化合物。   [0037] 作為邊界情況,也可以使用純水(pH=7)作為「水性介質」。然而,由於水不是離子導體(ion-conducting),因此必須使用固態電解質作為隔板,例如離子傳導膜(ion-conductive membrane)。   [0038] 為了在本發明的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水分解,較佳係使用具有所討論特徵的電解槽。   [0039] 現在將參照實施例更詳細解釋本發明。   [0040]實施例 0 :依據先前技藝產生電催化劑 [0041] 將9 g (36 mmol)的CuSO4 ·5H2 O與20 g (84 mmol)的CoCl2 ·6H2 O於400 ml蒸餾水中之溶液加至24 g (226 mmol)的Na2 CO3 於300 ml蒸餾水中之溶液,並且使其劇烈攪拌1小時(攪拌速度600 rpm)。過濾沉澱物並且用蒸餾水洗滌4次。在真空箱中於90℃乾燥18小時(壓力20*102 Pa)。於套爐(muffle furnace)中煅燒沉澱物(加熱速度:5 K/min、400℃、5小時,以烤箱冷卻)。由於是環境空氣,所以此處不調節烤箱氣氛中的氧氣需求。   [0042] 催化劑產量:9.424 g   [0043]實施例 1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44] 在室溫,將1.44 g的檸檬酸於7.5 ml蒸餾水中之溶液加至1.455 g的Co(NO3 )2 ·6H2 O與0.604 g的Cu(NO3 )2·3H2 O於7.5 ml蒸餾水中之溶液,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45]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46]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球磨機中研磨10分鐘(等級3)。   [0047]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8 mmol/g。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48] 完成的粉末在球磨機中均質化5分鐘(等級1)。   [0049] 催化劑產量:757 mg。   [0050]實施例 2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51] 在室溫,將於蒸餾水中之15 ml的1 M草酸溶液加至於蒸餾水中之10 ml的1 M Co(NO3 )2 ·6H2 O溶液與5 ml的1 M Cu(NO3 )2 ·3H2 O溶液之混合物,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52]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53]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瓷研缽(porcelain mortar)中研磨成粉末。   [0054]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4 mmol/g。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55] 催化劑產量:1.32 g。   [0056]實施例 3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57] 在室溫,將於蒸餾水中之15 ml的1 M馬來酸溶液加至於蒸餾水中之10 ml的1 M Co(NO3 )2 ·6H2 O溶液與5 ml的1 M Cu(NO3 )2 ·3H2 O溶液之混合物,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58]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59]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瓷研缽(porcelain mortar)中研磨成粉末。由於該材料吸濕性很強,因此絕對有必要將其保持密封。   [0060]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4 mmol/g。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61] 催化劑產量:2.03 g。   [0062]實施例 4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63] 在室溫,將2.88 g的檸檬酸於15 ml蒸餾水中之溶液加至2.491 g的醋酸銅(II)四水合物與0.998 g的醋酸銅(II)單水合物於15 ml蒸餾水中之溶液,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64]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65]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球磨機中研磨10分鐘(等級3)。   [0066]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4 mmol/g。   [0067] 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68] 催化劑產量:1.65 g。   [0069]實施例 5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70] 在室溫,將於蒸餾水中之15 ml的1 M草酸溶液加至於蒸餾水中之10 ml的1 M醋酸銅(II)四水合物溶液與5 ml的1 M醋酸銅(II)單水合物溶液之混合物,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71]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72]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瓷研缽(porcelain mortar)中研磨成粉末。   [0073]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4 mmol/g。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74] 催化劑產量:1.65 g。   [0075]實施例 6 :本發明之電催化劑的生產 [0076] 在室溫,將於蒸餾水中之15 ml的1 M馬來酸溶液加至於蒸餾水中之10 ml的1 M醋酸銅(II)四水合物溶液與5 ml的1 M醋酸銅(II)單水合物溶液之混合物,並且將混合物以200 rpm攪拌30分鐘。   [0077] 而後,將溫度增加至90℃以及部分蒸發水且同時攪拌,使得溶液逐漸變濃但未固化。大約一半的體積在1小時內蒸發掉。   [0078] 而後,將仍為液體的溶液(凝膠)於乾燥箱中以120℃乾燥17小時,形成發泡體狀的材料(foam-like material) (催化劑前驅物)。乾燥的材料在瓷研缽(porcelain mortar)中研磨成粉末。   [0079] 而後,將粉末在300℃充滿環境空氣的管式烤箱(tubular oven)中進行3小時熱處理。這是在氣體從管中逸出但無氣體可從外部進入的前提下完成的。氧氣供應量計算為4 mmol/g。在N2 流中冷卻(10 ml/min)。   [0080] 催化劑產量:2.29 g。   [0081]所生產之電催化劑的 OER 活性評估 [0082] 藉由在0.1 M KOH中以400 rpm旋轉的玻璃碳盤電極(GC-RDE)測試所生產的電催化劑之OER活性。為此目的,產生由0.5 ml的乙醇(p.a.)、0.5 ml的去離子水、5 mg的電催化劑與1 mg的Nafion® 聚合物組成之催化劑墨(catalyst ink),並且將5 µl的此墨施加至GC-RDE電極並且乾燥過夜。使用線性伏安法(linear voltammetry,LSV)以5 mV/s的推進速度(advance rate)評估電化學活性。如文獻中經常描述的那樣,以100 kHz的阻抗光譜(impedance spectroscopy)進行IR校正。所生產的電催化劑之OER活性評估結果係如圖1所示。   [0083] 顯然,鈷與銅比率約為5達到最佳的OER活性。
[0022] 圖1:OER活性為Co:Cu比例的函數   [0023] 在Co:Cu比例約5:1觀察到47.33 A/g之最大OER活性。因此,硝酸鈷(II)與硝酸銅(II)的莫耳比例應為4與6之間。

Claims (23)

  1. 一種生產電催化劑之製程,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水;b)提供至少一種銅鹽;c)提供至少一種鈷鹽;d)提供至少一種有機還原劑;e)由該水、所提供的該等金屬鹽以及該有機還原劑生成水溶液;f)由該水溶液得到凝膠;g)乾燥該凝膠以得到固體材料;h)研磨該固體材料以得到粉狀催化劑前驅物;i)使該粉狀催化劑前驅物在氧存在下進行熱處理以得到電催化劑;特徵在於j)在該粉狀催化劑前驅物的該熱處理中氧的供應是有限的,k)其中所供應氧的有限莫耳量與所處理之催化劑的質量之比例係在0.01mmol/g與8mmol/g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程,其中所提供的該等金屬鹽為醋酸鹽與/或硝酸鹽與/或草酸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程,其中所提供的該等金屬鹽為硝酸銅(II)與硝酸鈷(II)。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程,其中該有機還原劑為選自由以下酸所組成之群組的酸:檸檬酸、草酸、馬來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程,其中該有機還原劑為檸檬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程,其中該水溶液具有以下組成,其加起來至多100重量%:硝酸銅(II):1.3重量%至2.6重量%;硝酸鈷(II):2.6重量%至5.2重量%;檸檬酸:4重量%至8重量%;水:84.2重量%至92.1重量%;其他物質:0重量%至1重量%;前提是硝酸鈷(II)與硝酸銅(II)的莫耳比例在3與9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組合,前提是硝酸鈷(II)與硝酸銅(II)的該莫耳比例在4與6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程,其中該水溶液的製備未添加銀、金、鉑、銥、釕、銠或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製程,其中藉由在攪拌下將該水溶液保持在60℃至120℃之間的溫度達0.1小時至24小時之一段時間而得到該凝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製程,其中藉由將該凝膠於60℃至140℃之間的溫度乾燥達0.1小時至24小時之一段時間而得到該固體材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製程,其中該粉狀催化劑前驅物的該熱處理係在250℃至350℃之間的溫度進行達0.1小時至24小時之一段時間。
  12.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至11項中任一項之製程所生產之電催化劑。
  13. 一種電催化劑,其具有加起來至多100重量%之以下組成:銅:6重量%至30重量%;鈷:54重量%至30重量%;碳:10重量%至25重量%;氧:15重量%至30重量%;Ag、Au、Pt、Ir、Ru、Rh、Pd的總量:0重量%至0.1重量%(包含端值);其他材料:0重量%至1重量%(包含端值),前提是鈷與銅的莫耳比例在4與6之間,其中一些存在的金屬係氧化物晶體形式,其中一些存在的金屬係氧化無定形形式,以及其中一些金屬係金屬形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電催化劑,其中在10mA/cm2的電流密度及250μg/cm2的催化劑負載下,該電催化劑在水氧化作用中所測量的過電壓為0.1V至0.4V之間。
  15. 一種用於水電解之電化學電池,其具有陽極與陰極(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可施加電壓,使得該陽極形成該電化學電池的正極而該陰極為該電化學電池的負極),具有配置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的電絕緣之離子傳導隔板,和具有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延伸的反應空間,以用於容納水並且分離氫與氧的釋放,其中該隔板將該反應空間分隔為陽極側部分與陰極側部分,以及其中電催化劑配置於該反應空間的該陽極側部分中,特徵在於該電催化劑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4項中任一項之電催化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隔板係多孔隔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隔板係膜。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催化劑已直接施加在該膜作為塗層(coating)。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電催化劑已施加在配置於該隔板與該陽極之間的多孔導電載體結構作為塗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之電化學電池,其中該陽極為多孔形式,其中該電催化劑已施加在多孔陽極作為塗層。
  21. 一種藉由電解水(H2O)而製備氫氣(H2)與氧氣(O2)之製程,其係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4項中任一項之電催化劑存在下進行。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製程,其中該水係存在於具有pH為7與14之間的鹼性水性介質中。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之製程,其係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0項中任一項之電化學電池中進行。
TW106133559A 2016-10-05 2017-09-29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TWI660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92399 2016-10-05
??16192399.0 2016-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885A TW201822885A (zh) 2018-07-01
TWI660779B true TWI660779B (zh) 2019-06-01

Family

ID=5713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559A TWI660779B (zh) 2016-10-05 2017-09-29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23462B1 (zh)
ES (1) ES2822498T3 (zh)
TW (1) TWI660779B (zh)
WO (1) WO20180653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9924B1 (ko) * 2018-08-16 2023-10-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원 스텝 전기증착을 이용한 전기촉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전기촉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97866A1 (en) * 2014-01-10 2015-07-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oxygen and water electrolysi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8498B1 (it) 2009-07-10 2013-03-01 Acta Spa Dispositivo per la produzione on demand di idrogeno mediante elettrolisi di soluzioni acquos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97866A1 (en) * 2014-01-10 2015-07-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oxygen and water electrolysi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885A (zh) 2018-07-01
EP3523462B1 (de) 2020-09-16
ES2822498T3 (es) 2021-05-04
EP3523462A1 (de) 2019-08-14
WO2018065339A1 (de)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Bimetal–MOF nanosheets as effi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evolution and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KR102569084B1 (ko) 산화 주석 상에 지지된 귀금속 산화물을 포함하는 전기촉매 조성물
Renjith et al. One step preparation of ‘ready to use’Au@ Pd nanoparticle modified surface using deep eutectic solvents and a study of its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in methanol oxidation reaction
JP7408716B2 (ja) 電極触媒用途向けの金属ドープ酸化スズ
JP5638433B2 (ja) 電解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CA2857110A1 (en) Precious metal oxide catalyst for water electrolysis
JP5960795B2 (ja) 酸素ガス拡散電極の製造方法
US20150240369A1 (en) Electrolysis Electrocatalyst
CN112695339A (zh) 一种析氢催化电极、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shkarev et al. Iridium catalyst supported on conductive titanium oxides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electrolysis
JP5823587B2 (ja) 電解装置、冷蔵庫、電解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冷蔵庫の運転方法
TWI660779B (zh) 生產可用於水氧化作用中的電催化劑之製程
JP4187479B2 (ja) 電極触媒
Yu et al. Bismuth–nickel bimetal nanosheets with a porous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in neutral and alkaline media
KR100570689B1 (ko) 연료 전지용 촉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 전지
KR20220101460A (ko) 코어-쉘 구조의 구리-이리듐을 포함하는 산소발생반응용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8083978A (ja) 水素発生器及び水素発生方法
CN115505951B (zh) 一种多孔氧化铱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ing et al. Easily constructed porous silver films for efficient catalytic CO 2 reduction and Zn–CO 2 batteries
KR20230147263A (ko) 산소발생반응용 귀금속 나노클러스터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전해 시스템
US20150017554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ransport and storage-stable oxygen-consuming electrode
CN115635093A (zh) 一种固态还原金属盐合成超精细单金属或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结构与应用
JP2023165668A (ja) 多孔性非晶質金属酸化物基盤の酸素発生反応用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水分解システム
SE203328C1 (zh)
JP2013507723A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