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124B -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 Google Patents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124B
TWI660124B TW104123280A TW104123280A TWI660124B TW I660124 B TWI660124 B TW I660124B TW 104123280 A TW104123280 A TW 104123280A TW 104123280 A TW104123280 A TW 104123280A TW I660124 B TWI660124 B TW I660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work
inner cavity
control piston
work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3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4642A (zh
Inventor
賽巴斯汀 沃特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賀利氏醫療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賀利氏醫療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賀利氏醫療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3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01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124B/zh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抽真空馬達(1),其具有做功活塞(12)、做功活塞(12)可直線運動地設置在其中的內腔、至少有時對該做功活塞(12)施加在該內腔之前側(4)的方向上作用的力的回位件(22)、用於將環境空氣或處於壓力的氣體送入該內腔的進氣口(24)及用於從該內腔排出氣體的排氣口(26),其中,該排氣口(26)可連接至負壓源,在做功活塞(12)及內腔後側(6)之間,控制活塞(14)可直線運動地設置在內腔中,該控制活塞(14)在第一位置未遮蓋排氣口(26)但遮蓋進氣口(24),在第二位置未遮蓋進氣口(24)但遮蓋排氣口(26),控制活塞(14)可移向做功活塞(12)地安裝並且在做功活塞(12)及/或控制活塞(14)上設置有接合構件及/或墊塊,該接合構件在做功活塞(12)朝向內腔前側(4)運動時將控制活塞(14)轉移至第一位置,該接合構件或墊塊在做功活塞(12)朝向內腔後側(6)運動時將控制活塞(14)轉移至第二位置。本發明還涉及具有至少一個此抽真空馬達(1)之灌洗系統,其中可利用一個抽真空馬達(1)或多個抽真空馬達(1)以液體產生週期性噴射,還涉及將此抽真空馬達(1)用作灌洗系統的馬達、敲擊馬達、振盪馬達、配料裝置的驅動裝置、振動馬達或泵。最後,本發明還涉及利用真空或負壓產生週期性運動之方法及用此種方法產生噴射之方法。

Description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本發明涉及具有做功活塞及內腔的抽真空馬達,做功活塞可直線移動地設置在內腔中。本發明亦涉及帶有此抽真空馬達之灌洗系統(Lavage-System)。
本發明還涉及此抽真空馬達之應用及利用真空或負壓產生週期性運動之方法以及利用此種方法產生噴射的方法。
本發明之主題因此是簡化的抽真空馬達,其基本上可以由廉價的塑膠製造並且用於驅動僅一次性短暫驅動的裝置,尤其驅動由塑膠製造的可一次性使用的醫用沖洗裝置。還描述了一種通過抽真空馬達驅動的液泵。另外提出了將抽真空馬達用於驅動泵,以排出一次性使用的醫用沖洗裝置(即灌洗系統)的沖洗液。
在手術中已經廣泛採用了醫用沖洗系統來清洗組織區。該沖洗系統被稱為灌洗系統。利用灌洗系統,用沖洗液產生衝擊噴射流,其抵達待清洗組織區並對組織區施以機械清洗作用。尤其是在植入關節末端假體時及在敗血症修復時,灌洗系統有著重要意義(R.M.Sherman等人:The role of lavage in preventing hemodynamic and blood-gas changes during cemented arthroplasty.J.Bone Joint.Surg.1983;65-A:500-506;S.J.Breusch等人:Zementierte Hüftendoprothetik:Verminderung des Fettembolierisikos in der zementierten Hüftendoprothetik mittels gepulster Druckspülung.Orthopadie 2000;29:578-586;S.J.Breusch等人:Lavage technique in THA:Jet-lavage Produces Better Cement Penetration Than Syringe-Lavage in the Proximal Femur.J.Arthroplasty.200;15(7):921-927;R.J.Byrick等人:High-volume,high pressure pulsatile lavage during cemented arthroplasty.J.Bone Joint Surg.1989;81-A:1331-1336;J.Christie等人:Medullary lavage reduces embolic phenomena and cardiopulmonary changes during cemented hemiarthorplasty.J.Bone Joint Surg.1995;77-B:456-459)。
脈衝式灌洗系統是早就已知的,例如由US 4,583,531 A、US 4,278,078 A及US 5,542,918 A公開。目前市場有售的灌洗系統通過電動機(如Stryker GmbH & Co.KG的InterPulse® Jet Lavage)或通過壓縮空氣(如Heraeus Medical GmbH的PALAVAGE®)來驅動。掌上型電動灌洗系統亦經受了考驗。但總是同時伴隨大型電池單元或蓄電池單元,其當然只有有限的電量。電池及蓄電池單元就其環保性而言被視為是危險的。壓縮氣體驅動型灌洗系統有以下優點,在外科手術室中大多無限提供壓縮空氣,因而可任意長時間噴射沖洗液而沒有能量輸入限制。
但在採用壓縮空氣驅動型灌洗系統時須使用雙軟管系統,其中在一個軟管中輸入未消毒的壓縮空氣,利用第二軟管送走在壓縮空氣馬達驅動後至少部分卸壓的未消毒的空氣。但在利用壓縮空氣或其他壓縮氣體來驅動的系統中,通常採用壓縮氣體馬達來驅動。用於灌洗系統之大多數壓縮氣體馬達是層流壓縮氣體馬達。壓縮氣體馬達產生轉動,該轉動隨後被轉換成線性振動運動。線性振動運動被用於分別對少量沖洗介質給予衝量。此時通常至少一個薄膜設置在驅動裝置及沖洗液進口之間,用於能將衝量傳遞給脈衝沖洗液。由此出現脈衝數高達2000至3000脈衝/分鐘的噴射。就是說,必須很精確地製造壓縮 氣體馬達以接受相應高的轉速。另外須設有相應穩定的支承。因此緣故,壓縮氣體馬達在常見之壓縮氣體驅動型灌洗系統中是成本密集型構件。因此,該壓縮氣體馬達一般設置在由金屬或其他耐久性材料構成的把手中,從而該構件可以在相應的準備及消毒之後被多次使用。壓縮氣體馬達利用在驅動用壓縮氣體及環境大氣壓力之間的壓差。
WO 2012/038003A1公開了一種壓縮氣體馬達。該文獻所述的壓縮氣體馬達具有由兩個部分構成的活塞,其具有中間空間及穿過其中一個活塞的通道。由此,該馬達的結構非常簡單且成本低廉。
在許多外科手術中需要吸走傷口分泌物及血。為了吸走該液體而採用以負壓運轉之抽吸裝置。為了該裝置運轉,對此需要在大多數外科手術室(OR)中固定不動的真空設備,其一般具有0.8至0.9巴的負壓。除此之外,還大範圍採用了移動式真空或負壓發生抽吸設備。
人們總是期望獲得可低成本構造的馬達。另外,亦要求提供此馬達,其能以較高的頻率及/或較大的力來運轉。
但是,抽真空馬達不僅適用於灌洗系統,而且完全可能被用在已有真空或負壓源之場合,而且低成本的驅動裝置是有利的。此前提條件例如在振動設備中存在,其中散料或粉末必須被輸送、灌充或分份。同樣,此壓縮氣體馬達可以有利地被用作泵來提供潤滑劑。
本發明之任務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尤其是要找到低成本且可靠的抽真空馬達,其可被用於該目的。在此,本發明之一個任務在於發展出一種最簡單的活塞式抽真空馬達,其能產生週期性線性活塞運動。該抽真空馬達應該能憑藉在外科手術室中常用於吸走傷口分泌物及血的固定式真空設備的真空來運轉,並且亦可用移動式抽吸設備來運轉。還應該發展出一種用於產生線性週期性運動之方法,在此處應使用有待研製的抽真空馬達,或者至少應該可以使用。此時重要 的是,該抽真空馬達無需複雜的成本密集型閥門系統並且可被如此簡化,即,能通過塑膠注塑低成本地製造抽真空馬達的構件。抽真空馬達應該可被用於醫用沖洗裝置的驅動。必須避免以下閥門系統,其佔據大體積且必須與抽真空馬達分開定位。因此在該抽真空馬達中,應該儘量節省地方地整合加入所需要的閥門功能,以實現將抽真空馬達作為驅動裝置用在灌洗系統之把手中。閥門功能的時間控制應該是如此理想的,即,在活塞運動的每個點避免「死點」。另外,應該利用抽真空馬達發展出簡化的泵,其可安裝在掌上型灌洗系統中。利用抽真空馬達來驅動的泵應該得到簡化,從而它能如此低成本地製造,即,允許應用在用於一次性使用的灌洗系統中。
本發明之任務將通過一種抽真空馬達來完成,其具有做功活塞、做功活塞可線性移動地設置在其中的內腔、至少有時施加在內腔前側方向上作用的力於做功活塞的回位件、用於將環境空氣或處於壓力之氣體送入內腔的進氣口及用於從內腔排出氣體的排氣口,其中,該排氣口可連接至負壓源,其中,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控制活塞可線性移動地設置在內腔中,在此處,該控制活塞在第一位置未遮蓋排氣口但遮蓋進氣口,而在第二位置未遮蓋進氣口但遮蓋排氣口,控制活塞按照可相對做功活塞運動的方式安裝,並且在做功活塞及/或控制活塞上設有接合構件及/或墊塊,其中,該接合構件在做功活塞運動向內腔前側時將控制活塞轉移入該第一位置,並且其中,該接合構件或墊塊在做功活塞運動向內腔後側時將控制活塞轉移入該第二位置。
在本發明範疇內,抽真空馬達是指此馬達,它可借助負壓氣體及高壓氣體之間的壓力降來做功。此時,作為做功介質採用處於大氣壓、正常壓力或更高壓力的氣體,較佳採用來自抽真空馬達周圍環境之空氣,並且該氣體或空氣借助該真空或負壓被引導經過該抽真空馬 達。通過氣體且較佳是空氣流過該抽真空馬達,使做功活塞處於週期性運動。當環境壓力高於負壓時,就已經出現負壓。100hPa之壓力差可能在極端情況下就夠用了。但根據本發明較佳的是,負壓源具有500hPa或更高的壓力差,或者具有500hPa或更低的絕對壓力。
回位件最好在做功活塞的每個位置造成朝向內腔前側的力作用於做功活塞。
當相應豎立安放抽真空馬達(抽真空馬達前側向下指向地面)時,甚至可以放棄實體的回位元件,此是因為做功活塞之回位於是可以通過重力來實現。就是說,本發明可以規定,該回位件通過豎立安放抽真空馬達來構成,借此利用重力使做功活塞向前側加速。抽真空馬達於是特別簡單地構成。但較佳實體的回位元件,用於能施加較大的力於做功活塞且使得抽真空馬達的功能與相對於地面的取向無關。
接合構件最好通過桿或接合銷與做功活塞(或者還有工作缸)相連。尤其較佳的是,該接合銷或桿、接合件及做功活塞一體構成。
該控制活塞與進氣口及排氣口一起構成一個閥門件,其中,通過該控制活塞之運動,該進氣口及排氣口被重複啟閉。
本發明提出,在做功活塞及後側之間的內腔除了進氣口及排氣口外都是封閉的。
可以更為確切地規定:在「處於其內腔前側方向上最大位移的位置的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的內腔除了進氣口及排氣口外都是封閉的。
本發明可以規定,該接合構件在做功活塞運動離開控制活塞時將控制活塞拉向做功活塞並且將控制活塞轉移至第一位置,並且該接合構件或墊塊在做功活塞向控制活塞運動時將控制活塞壓向該後側並且將控制活塞轉移至第二位置。
在本發明之抽真空馬達中較佳規定,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可以 沿同一軸線線性運動。此時最好可以規定,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可以朝向內腔前側及內腔後側線性運動。
在本發明之抽真空馬達中,根據本發明還可以規定,控制活塞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的第三位置上不僅遮蓋進氣口,而且遮蓋排氣口。
由此保證了該抽真空馬達不會停留在進氣口及排氣口同時打開的中間位置並因此「短路」而停下。做功活塞的慣性及/或回位件的力用於使此兩個開口不永久保持關閉。
亦可以規定,在控制活塞的朝向做功活塞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個墊塊及/或在做功活塞的朝向控制活塞的一側或者在接合件尤其是接合銷上設有至少一個墊塊,從而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相互抵靠時在它們之間出現一個中間空間。利用本發明之一個改進方案,此時可以規定進氣口在第二位置通至該中間空間,在此處,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相互抵靠時,通過該至少一個墊塊調節出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小於通過該接合構件所調節出的第一距離。
墊塊可以通過沿著內腔中心軸線的管構成,接合件延伸穿過該管,或者接合銷或桿延伸穿過該管,在接合銷或桿上,接合件固定在做功活塞或控制活塞上。或者,該至少一個墊塊亦能以銷狀構成。此墊塊或者此等墊塊較佳與做功活塞或控制活塞一體地構成。
對本發明重要的是,當做功活塞通過回位件在離開後側之方向上被加速時,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距離增大。由此實現了可通過該接合構件施加衝擊或較大的力來加速該控制活塞,從而抽真空馬達不會因為靜止的或阻礙的控制活塞而停止。為此相同目的,本發明亦可以規定,做功活塞且尤其是做功活塞連同與之固定連接的接合構件具有比控制活塞更大的品質。
另外可以規定,回位元件是彈性壓縮彈簧,其在內腔中設置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
由此提供了非常簡單且低成本構造之抽真空馬達,該抽真空馬達與其取向無關地良好發揮功能。另外,馬達頻率可以通過選擇彈簧常數來調節。
此時可以規定,彈簧貼靠做功活塞。但彈簧最好沒有貼靠在內腔後側。取而代之,彈簧貼靠在設置在內腔後側及做功活塞之間的、且最好在控制活塞及做功活塞之間的接觸面上。該接觸面可以由做功活塞在其中移動的內腔的中部或前部的界壁提供。根據本發明,彈簧較佳具有在1N/cm及100N/cm之間的彈簧常數。彈性壓縮彈簧最好是螺旋彈簧或板簧。
不過,為了能就像例如在掌上型灌洗系統中需要的那樣,可相對於地面可變地定位該抽真空馬達,及/或為了能施加較大的動量於做功活塞,本發明可以規定,回位元件是實體的回位元件,尤其是彈性彈簧,例如鋼彈簧及/或氣體彈簧。彈性彈簧理論上亦可以是拉力彈簧。作為拉力彈簧,在內腔前側及做功活塞之間在內腔中設置彈性彈簧。為此,拉力彈簧必須不僅被固定在內腔前側,還被固定在做功活塞上。但較佳壓縮彈簧。作為壓縮彈簧,彈性彈簧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設置在該內腔內。
另外,本發明提出,控制活塞在第一位置上由回位件通過接合構件拉向該前側,其中,排氣口通入在控制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的中間空間。
通過此種結構做到了:抽真空馬達在沒有氣體經排氣口從內腔被抽出的狀況下被置於起始位置(該做功活塞及該控制活塞的初始位置),它在經排氣口吸出氣體時從該起始位置開始。
亦可以規定,在控制活塞中設有至少一個透氣的通道,該通道 將朝向做功活塞的控制活塞前側與朝向內腔後側的控制活塞後側透氣連通。
控制活塞於是可以在四周抵靠於內腔的內壁。由此保證了控制活塞在內腔中的穩定的線性引導。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較佳實施方式,亦可以規定做功活塞在整個周面抵靠內腔的內壁,最好通過密封環完全氣密且壓密地抵靠該內腔。
就是說,根據本發明,做功活塞最好可以密封支承在內腔內壁上。由此保證了壓縮氣體沒有在做功活塞旁流過並由此減小抽真空馬達的功能或效率。
對於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產生機械運動之抽真空馬達而言,可以較佳規定,在做功活塞的遠離控制活塞的一側固定有桿尤其是搖桿,其從內腔伸出,最好穿過內腔前側突出。
在此變型中,通過該桿產生週期性衝擊。在採用通過軸與做功活塞相連之搖桿時,週期性的做功活塞運動可以被轉換為轉動。為此,搖桿最好與曲軸相連或可以與曲軸相連。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的特點可以在於,在與後側對置的內腔前側設有排出口並且在內腔的側壁內及/或在前側設有進液口,該進液口至少部分未被做功活塞或泵活塞遮蓋並且在未被遮蓋狀態設置在做功活塞或泵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
通過該結構,做功活塞之行程空間至少部分被用於容納液體或容納氣液混合物。當做功活塞向內腔前側運動時,液體或者氣液混合物通過排出口被排出。抽真空馬達於是直接可被用於灌洗系統。
此時可以規定,排出口通過閥門件尤其是唇形閥與環境連通,其中該閥門件在相對於環境壓力有足夠的正壓時被打開,否則是關閉的,並且在進液口上連接有帶有止回閥的管或軟管,止回閥在做功活 塞或泵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的內腔中有負壓時被打開並且允許液體進入內腔。
由此實現了內腔自動注充液體。由此獲得用於灌洗系統的很簡單且低成本之抽真空馬達結構。為了限定足夠壓力,可參見出於相似或相同目的的已知唇形閥。
另外,在此抽真空馬達中可以規定,做功活塞在朝向前側的一側具有泵活塞,泵活塞的橫截面積比朝向該後側的做功活塞部分的橫截面積小至少50%,其中該內腔的橫截面匹配於泵活塞的橫截面及做功活塞的橫截面。
由此保證做功活塞的朝向後側的部分在內腔中可以運動,並且泵活塞可通過做功活塞運動週期性啟閉進液口並且允許液體從排出口被週期性排出。
根據本發明,泵活塞較佳具有比做功活塞小至少75%的橫截面積。直徑在泵活塞及做功活塞呈柱形時小50%。
在本發明之抽真空馬達中亦可以規定,接合構件是繩、纜、絲線、鏈或彈性彈簧,其固定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上,或者接合構件具有桿、繩、絲線、鏈或彈性彈簧,其固定在做功活塞或控制活塞上;其上固定有接合件,該接合件在做功活塞週期性運動時接合至該做功活塞內或控制活塞內的凸起,在此處,接合構件最好由固定在做功活塞上的桿構成,該桿穿過該控制活塞內的貫通結構並且接合件固定於該桿上,接合件不會穿過控制活塞內的貫通結構並且當做功活塞為此離開控制活塞足夠遠且運動離開控制活塞時在控制活塞貫通結構的後側接合至其中以帶動控制活塞。
利用該接合構件,可以通過結構簡單之方式實現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距離的增大,隨後控制活塞被做功活塞同時拉動。由此可以改良馬達效率並且減小馬達停機危險。
根據本發明可以較佳規定,該接合件頂靠該做功活塞內或該控制活塞內的對置止擋,在此處,當做功活塞向控制活塞運動且足夠緊密定位在控制活塞上時,接合件抵靠該控制活塞內的止擋。
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中亦可以規定,該內腔至少局部呈柱形,或者在做功活塞的做功腔區域內或在該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的整個行程空間內呈柱形。
柱形內腔不一定完全是柱形的。該做功活塞的行程空間是柱形就夠了。該控制活塞之行程空間亦最好是柱形的。當在其中設有銑槽或其他缺口時(該銑槽或缺口用於使氣體或空氣能在控制活塞旁進入控制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的空間),該控制活塞之行程空間不一定是柱形的。當在那裡沒有設置泵活塞時,在做功活塞的朝向內腔前端的最大位移部與內腔前端之間的空間不一定必須是柱形的。但當該內腔部分亦呈柱形時,抽真空馬達的結構被簡化。本發明意義上的柱形就像普通定義是一個由兩個平行的全等平面(底面及頂面)及一個周面或者柱面界定的物體,其中,該周面由許多平行的直線構成。就是說,該柱體通過沿一條直線移動一個平面而出現的,該直線不在該平面內。由頂面及底面所處的兩個平面之間的距離得到柱體的高度。
若此等直線垂直於底面及頂面,則人們稱為正柱體。該內腔的正柱體形狀是本發明所較佳的,但尤其較佳的是僅涉及整個內腔的一個或多個局部區域。就是說,正圓柱形在本發明意義上只是柱體形狀的一個特例。
做功活塞在所有位置上緊密貼靠內腔的內壁,從而內腔總是通過做功活塞被分為至少兩個相互分開的腔室。內腔最好通過做功活塞及泵活塞被分為三個相互分開的腔室。該分隔最好以氣密及不透壓力的方式實現。
本發明可以規定,控制活塞在內腔軸向上至少與進氣口距離排 氣口的軸向距離與進氣口及排氣口的軸向橫截面之及一樣長。該進氣口及排氣口之軸向橫截面是該進氣口及排氣口的在內腔軸向上的橫截面。
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的線性運動最好沿直線進行,該直線對應於柱形內腔的對稱軸線。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較佳變型可以規定,做功活塞垂直於做功活塞的線性運動方向具有兩個不同大小的橫截面積,在此處,該內腔具有橫截面積各異的與之匹配的內壁,並且在朝向該後側的做功活塞側的橫截面積比做功活塞的對置前側的橫截面積大至少100%,最好在朝向後側的做功活塞側之橫截面積是該做功活塞的對置前側之橫截面積的至少四倍。該做功活塞的前側部分在此大多被稱為泵活塞。
這樣做的優點是,通過朝向該後側的、流過抽真空馬達的氣體在此做功的做功活塞部分的較大橫截面,可以有較大的力作用,以用較大的回位力拉緊回位件,此情況又導致抽真空馬達的做功頻率的提高。
根據本發明可以較佳規定,朝向後側的做功活塞部分或做功活塞具有至少4厘米的直徑。
當做功活塞具有橢圓形或圓形的橫截面時,可以代替橫截面積,討論半徑、直徑或橫截面。與此相應,在做功活塞具有橢圓形或圓形橫截面積時或者在做功活塞具有可用到橫截面、半徑或直徑的其他橫截面積時,本發明規定:該做功活塞在垂直於做功活塞運動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兩個不同大小之直徑或橫截面,其中,該內腔具有與之匹配的具有不同直徑或橫截面的內壁,並且在朝向後側的做功活塞側的直徑或橫截面大於在對置的做功活塞前側的直徑或橫截面。最好此時可以規定,在朝向該後側的做功活塞側的直徑或橫截面至少是在做功活塞的對置前側的直徑或橫截面的兩倍。
本發明之一個改進方案提出,該內腔中設有第二回位件,第二回位件在抽真空馬達運轉時至少有時對控制活塞施加朝向做功活塞的力,在此處,最好在控制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設有第二彈性回位元件,尤其較佳的是,彈性壓縮彈簧作為第二回位件設置在控制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
由此可以實現控制活塞之一個定位,其中,在抽真空馬達的靜止狀態中該排氣口是敞開的,就是說未被控制活塞遮蓋。
本發明還可以規定,抽真空馬達由熱塑性塑膠製造,在此尤其較佳聚丙烯、聚乙烯、聚醯胺6及聚醯胺12。除此之外,所有工程中常見之塑膠是合適的。
本發明之抽真空馬達最好以500至2000週期/分鐘的頻率做功,尤其較佳的是以1000至1500週期/分鐘的頻率。
與灌洗系統相關的本發明任務通過一種灌洗系統來完成,其具有至少一個如前述請求項中之一者的抽真空馬達,其中,可利用此或此等抽真空馬達用液體產生週期性噴射。
在該灌洗系統中可以規定,灌洗系統具有用於負壓源之管接頭及可手動操作式控制閥,在此處,該控制閥通過氣體管路與負壓源相連並且抽真空馬達的排氣口通過氣體管路與該控制閥相連。本發明較佳可以規定,抽真空馬達的進液口與液體管路相連。
本發明之任務還通過將本發明抽真空馬達用作用於灌洗系統的馬達、敲擊馬達、振盪馬達、用於配料裝置的驅動裝置、振動馬達或泵尤其是潤滑劑泵的用途來完成。
本發明所基於的任務亦將通過利用真空或負壓產生週期性運動的方法來完成,尤其在利用本發明的抽真空馬達情況下,其中:A)在初始狀態下,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在內腔中以第一距離相互間隔,其中該控制活塞關閉進氣口,而排氣口打開; B)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並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經排氣口從內腔抽出氣體;C)做功活塞通過在做功活塞的前側及後側上載入的氣壓之間的壓力差在內腔後側方向上朝向控制活塞被加速及移動,此時在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距離縮小,並且回位件通過做功活塞運動而吸收並儲存能量;D)控制活塞通過接合構件或墊塊被做功活塞隨同推動,最好從達到第二距離起;E)控制活塞因控制活塞的運動而關閉排氣口;F)控制活塞因控制活塞的運動而打開進氣口;G)壓縮氣體或環境空氣經進氣口流入內腔,最好經過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進氣口流入該內腔;H)做功活塞通過回位件朝向內腔前側被加速;I)控制活塞通過接合構件被做功活塞隨同拉動並且使其朝向內腔前側運動,最好從達到第一距離起;J)通過控制活塞之反向運動,進氣口又被關閉;及K)通過控制活塞之反向運動,排氣口又被打開,從而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的氣體重新從內腔被抽出。
此等步驟按照邏輯時序發生,其中,發生本發明步驟的多個時段有些在時間上是重疊的。抽真空馬達較佳通過回位元件又回到初始狀態。但是,在當排氣口不再提供負壓時才會又達到的初始狀態,抽真空馬達亦可工作。
在本發明方法中可以規定,該週期隨著在做功活塞及內腔後側之間的內腔中的氣體的再次排空而重複。
另外本發明可以規定,該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的第二距離借助至少一個墊塊或接合構件來調節,而該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之間 的第一距離借助接合構件來調節,最好通過接合構件的長度。
第一距離最好被選擇為是第二距離的至少1.5倍。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還可以規定,在抽真空馬達內的做功活塞的週期線性運動單獨通過真空或負壓的作用而無需外閥門作用來引起。
本發明較佳的是:真空或負壓具有至少0.5巴的相對於環境大氣的負壓。
本發明方法最好以500至2000次/分鐘的頻率來重複,尤其較佳以1000至1500次/分鐘的頻率來重複。
本發明所基於之任務亦通過產生噴射的方法來完成,其具有所述的本發明方法步驟,在此處,當做功活塞尤其是做功活塞的泵活塞運動離開內腔後側時,沖洗液或氣液混合物從做功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的空間經內腔前側上的排出口被壓出,並且當做功活塞尤其是做功活塞的泵活塞向內腔後側運動時,液體或氣液混合物經進液口被壓入或吸入該做功活塞尤其是泵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的空間。
在此方法中可以規定,當做功活塞尤其是泵活塞通過在做功活塞尤其是泵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空間內的壓力向內腔前側運動時,在排出口處的閥門被打開及/或保持打開,而連接至進液口的止回閥被關閉及/或保持關閉,當做功活塞尤其是泵活塞通過在做功活塞尤其是泵活塞及內腔前側之間空間內的較低壓力運動向內腔後側時,排出口處的閥門被關閉及/或保持關閉,而連接至進液口的止回閥被打開及/或保持打開。
本發明基於以下令人吃驚的認識,通過相互間隔可變的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實現了可提供一種簡單但同時可靠運轉的抽真空馬達,其沒有抽真空馬達停機的死點,無需重新啟動。根據本發明如此避免該「死點」,在抽真空馬達中總是可以實現閥門(即控制活塞)的規定狀態以及可以通過控制活塞遮蓋該進氣口及排氣口。規定狀態是指閥 門或是被打開或是被關閉。該規定狀態通過由回位元件產生的作用於做功活塞的力來保證。通過在抽真空馬達運轉過程中適當調節兩個活塞(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的兩個相互距離,可以保證抽真空馬達適應於當前目的地被投入使用。尤其作為用於產生用於沖洗裝置的沖洗液噴射的泵,抽真空馬達可以通過簡單方式來設計,做法是:該做功活塞的行程空間直接被用作泵,在此處,最好該做功活塞的前部(在本發明範疇內亦被稱為泵活塞)具有比做功活塞的後部分更小的行程空間,在該後部分上通過氣體做功。較小的行程空間通過在垂直於運動方向尤其是做功活塞的柱軸線的方向上的較小橫截面來獲得。
抽真空馬達可以應用在許多區域,尤其在手術室中本來就有負壓源或真空源以驅動抽真空馬達或做功活塞。於是,不需要附加能量源來驅動抽真空馬達。同時在此種情況下該負壓或真空實際是無限量的。
做功活塞及控制活塞此時沒有同時以恆定的相互距離運動。首先,做功活塞運動。當做功活塞小於距控制活塞的某個距離且由此達到了一定速度時,做功活塞將控制活塞猛然壓向抽真空馬達的內腔後側,在此處該接合件頂碰到控制活塞的或做功活塞的突起(第二止擋)上,或者做功活塞的墊塊頂碰到控制活塞上,或者控制活塞的墊塊頂碰到做功活塞上,由此在所有此等情況下同時帶動該控制活塞。就是說,本發明所基於的設想尤其在於:得到了「借助控制活塞的閥門控制」與「做功活塞運動」在時間上的無關聯。由此一來,可以令人吃驚的方式獲得強力之做功活塞運動。與根據WO 2012/038003 A1的、包含由兩個部分構成但固定相連的做功活塞的壓縮氣體馬達相比,利用本發明之抽真空馬達得到了強有力的做功活塞運動,就是說此時可利用每次做功活塞運動傳遞更大的力。
由此可以實現內腔的前部分直接用作泵,無需傳動機構或增力 用轉換機構。灌洗系統的噴射或沖洗液噴射可以直接利用做功活塞來產生。由此可以避免泵送時的能量損失。由此排除了傳動機構的或轉換機構部件的缺陷。而且,與必須加裝或裝入此部件時相比,結構更緊湊且成本更低。
此外,本發明基於以下設想並且能如下實施:可軸向移動的做功活塞在具有兩個或三個不同的直徑區域的空心柱內通過回位件被壓至空心柱的一側或者被壓向空心柱的一側。在空心柱的周面內,相互分開地設有一個進氣口及一個排氣口,它們與該空心柱的內腔透氣連通。進氣口位於做功活塞及回位件的方向上,而排氣口與之相反地設置在該空心柱的不透氣的封蓋方向上。控制活塞或閥門件在空心柱內可軸向移動並且可以根據位置而定或是只關閉該進氣口,在此處該排氣口同時是打開的,或是只關閉該排氣口,在此處該進氣口同時是打開的。
該控制活塞或閥門件具有空腔,空腔在軸向上延伸經過控制活塞或閥門件。在裝有回位件的做功活塞端側有一接合銷,在接合銷端設有接合件。接合銷可在閥門件的空腔內軸向移動。在安置有接合銷的做功活塞端側的方向上,第一止擋位於閥門件上,而第二止擋設置在閥門件的另一窄側上。接合件可以在接合銷因做功活塞向回位件運動而軸向運動時抵靠在第二止擋上,並且在該軸向運動時使閥門件與回位件相反地運動。此時排氣口被關閉而進氣口被打開。當做功活塞因回位件作用而相反運動時,接合件抵靠第一止擋並且使閥門件沿軸向向做功活塞移動,在此處裏,該進氣口被關閉而排氣口被打開。
在與接合銷安置在其上的端側相對置的做功活塞端側上,有利地設置至少一個間隔件或墊塊,該間隔件或墊塊使該做功活塞端側與空心柱壁間隔開,由此形成一道縫隙。此情況對於防止做功活塞被不希望地吸緊到空心柱壁上而言是必需的。
抽真空馬達如此工作,首先通過打開的排氣口抽吸真空。負壓將做功活塞吸向回位件。回位件此時被繃緊。在此處,帶有接合件的接合銷在閥門件內運動,它同時亦被移動。在該接合件在做功活塞繼續朝向回位件、進而閥門件內的接合銷運動時抵靠第二止擋之情況下,使閥門件軸向移動。此時閥門件被移動到排氣口上,進而將其關閉。迄今通過閥門件被關閉的進氣口此時通過閥門件之移動被打開。於是,環境空氣流入空心柱。負壓被解除。此時沒有負壓或只有低負壓作用於做功活塞。由此,回位件伸展且使做功活塞回移到其初始位置,在此處該回位件被儘量卸載。當做功活塞與回位件相反地軸向運動時,接合銷亦在該方向上運動。接合件於是抵靠第一止擋且又移動該閥門件,在此處,進氣口被關閉而排氣口被打開。於是該過程重複,只要排氣口上存在負壓。此時重要的是,該閥門件的運動與該做功活塞運動不同步進行。由此因為被移動的做功活塞及接合銷的慣性而出現閥門件越過進氣口及排氣口。此時,通過被移動的做功活塞的慣性,所謂的「死點」被越過,而為此無需飛輪或類似裝置。
抽真空馬達之自動啟動可由此實現,即,無需真空作用地通過回位件的作用使做功活塞移入預定的初始位置,在此該排氣口被打開且進氣口通過閥門件被關閉。由此,隨時保證抽真空馬達自動啟動,因為真空或負壓可以在排氣口打開時作用於該做功活塞。
作為閥門件,本發明採用了可線性運動地設置在抽真空馬達之內腔中的控制活塞。
本發明的抽真空馬達例如為此可以由以下部分組成:a)空心柱,它具有至少一個排氣口及一個進氣口,它們相互分開地設置在空心柱的周面上,b)可軸向運動地設置在空心柱內的做功活塞,c)設置在空心柱內的彈性回位元件,其作用在做功活塞的一端側 上,d)接合銷,其設置在做功活塞的、回位件作用於其上的端側上,e)與該接合銷相連的接合件,f)可在空心柱內軸向移動的作為閥門件的控制活塞,其在軸向上至少與排氣口及進氣口之間的軸向距離之和一樣長,在此處,該控制活塞在軸向移動到排氣口上時氣密關閉該排氣口,同時該進氣口被打開,該控制活塞在移動到進氣口上時氣密關閉該進氣口,同時該排氣口被打開,g)控制活塞具有至少一個空腔,接合銷可在空腔內軸向運動,h)控制活塞上的第一止擋,它設置在朝向做功活塞的控制活塞側上,從而當由回位件卸載所引起的做功活塞運動時使接合銷運動經過控制活塞的空腔,隨後設置在接合銷上的接合件頂靠第一止擋並且使控制活塞在做功活塞繼續運動時在與回位件伸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運動,i)控制活塞上的第二止擋,其設置在遠離做功活塞的控制活塞側上,從而在做功活塞通過真空作用在回位元件的壓縮情況下運動時使接合銷運動經過控制活塞的空腔,於是設置在接合銷上的接合件頂靠第二止擋並且使控制活塞在做功活塞繼續運動時在與回位件伸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運動,以及j)在空心柱末端之不透氣封蓋,從而通過空心柱形成一空腔,該空腔由做功活塞及不透氣的封蓋界定,接合銷、接合件及控制活塞位於其內。
根據本發明的用本發明抽真空馬達產生週期性線性運動的方法可以例如如此實現,a)首先,通過回位件推動該做功活塞,從而閥門件或控制活塞遮蓋關閉該進氣口且排氣口是打開的, b)通過負壓作用,氣體經過打開的排氣口從該空腔被吸出,其中該做功活塞被移向回位件,直到接合件到達第二止擋,c)隨後,接合件抵靠控制活塞之第二止擋並在做功活塞繼續運動時軸向移動該控制活塞,由此排氣口通過控制活塞被關閉且排氣口被打開,d)隨後,空氣從周圍大氣經打開的進氣口流入,直到尚存的負壓低到回位件的回位力大於殘餘在空心柱內的負壓的力,由此回位件沿軸向使做功活塞移向初始位置,其中,該接合件頂靠第一止擋且隨後如此使控制活塞軸向移動,即通過該控制活塞,該進氣口被遮蓋關閉,而排氣口被打開,以及e)接著,步驟a至d之過程被重複。
只要真空或負壓通過排氣口與抽真空馬達的空腔或內腔相連通,該過程就會重複。
用於本發明之另一個實施例是包含本發明抽真空馬達的負壓驅動式液泵,其組成如下a)空心柱,b)空心柱內的排氣口,c)空心柱內的進氣口,其中進氣口與排氣口分開佈置,d)空心柱內的進液口,e)空心柱內的排液口,f)可在空心柱內軸向運動地設置的做功活塞,其具有第一及第二端側,g)空心柱在兩端側是封閉的,h)空心柱與做功活塞的第一端側一起構成第一空腔A,其中進液口及還有排液口將第一空腔與液體輸入機構及液體排出機構相連,i)設置在空心柱內的彈性回位元件,其作用在做功活塞的第二端 側,j)設置在做功活塞之第二端側的接合銷,回位件作用於該接合銷,k)與該接合銷相連的接合件,l)可在空心柱內軸向移動的控制活塞,其在軸向上至少與在排氣口及進氣口之間的軸向距離之及一樣長,其中,該控制活塞在軸向移動到排氣口上時氣密關閉該排氣口並同時打開該進氣口,控制活塞在移動到進氣口上時氣密關閉該進氣口且同時該排氣口被打開,m)控制活塞具有至少一個空腔,接合銷可在該空腔內被軸向移動,n)在控制活塞上的第一止擋,它設置在朝向做功活塞的控制活塞側上,從而在由回位件卸載造成的做功活塞運動時使該接合銷移動經過控制活塞的空腔,隨後設置在接合銷上的接合件頂靠第一止擋並使控制活塞在做功活塞繼續運動時在與回位件伸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運動,以及o)在控制活塞上的第二止擋,它設置在遠離做功活塞的控制活塞側上,從而當做功活塞通過真空作用在回位元件的壓縮情況下運動時,使該接合銷移動經過控制活塞的空腔,隨後設置在接合銷上的接合件頂靠第二止擋並使控制活塞在做功活塞繼續運動時在與回位件伸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運動,p)在空心柱末端的不透氣封蓋,從而通過空心柱形成一空腔,該空腔由做功活塞及不透氣的封蓋界定,該接合銷、接合件及控制活塞位於其內。
1‧‧‧抽真空馬達
2‧‧‧空心體/壁
4‧‧‧蓋板/內腔前側
6‧‧‧背板/內腔後側
8‧‧‧排出口
10‧‧‧唇形閥
12‧‧‧做功活塞
13‧‧‧泵活塞
14‧‧‧控制活塞
15‧‧‧密封環
16‧‧‧墊塊/間隔件
17‧‧‧通道
18‧‧‧接合銷
19‧‧‧通風口
20‧‧‧接合件
22‧‧‧彈簧件/回位件/壓縮彈簧/鋼彈簧
24‧‧‧進氣口
26‧‧‧排氣口
28‧‧‧進液口
30‧‧‧墊塊
34‧‧‧止回閥
40‧‧‧桿/搖桿
41‧‧‧導套
42‧‧‧纜
43‧‧‧撐桿
50‧‧‧灌洗系統
52‧‧‧殼體
64‧‧‧控制閥
66‧‧‧扳機
68‧‧‧排氣管路/至負壓源的連接機構
70‧‧‧沖洗液進液管路
72‧‧‧開口
74‧‧‧把手
76‧‧‧管
78‧‧‧排出口
79‧‧‧漏斗
以下將結合十一幅圖來描述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但在此沒有限制本發明,其中: 圖1是在初始狀態或開始位置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進氣口關閉而排氣口打開;圖2是根據圖1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做功活塞通過真空或壓差而運動;圖3是根據圖1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做功活塞的接合件頂靠控制活塞;圖4是根據圖1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控制活塞如此被做功活塞推動,即進氣口及排氣口關閉;圖5是根據圖1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控制活塞如此被做功活塞推動,即進氣口打開而排氣口關閉;圖6是根據圖1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做功活塞通過回位件又相反運動並且控制活塞被接合件又拉向前側;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包含在接合銷上的墊塊及在進液口處的止回閥;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包含在控制活塞上的墊塊及用於構成進行衝擊的馬達的桿;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包含作為接合構件的纜或繩及止回閥;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之示意橫剖視圖,其中接合構件固定在控制活塞上;以及圖11是包含本發明抽真空馬達的本發明灌洗系統之示意橫剖視圖。
在圖中,有時針對相同的或同類的構件採用了相同的附圖標記,即便涉及的是不同的抽真空馬達。
圖1至6按時序示出了在一個做功週期內的本發明抽真空馬達1之 示意橫剖視圖。橫截面包括抽真空馬達1之構件的對稱軸線,就是說,橫截面是居中剖切示出的。抽真空馬達1具有塑膠製的空心體2,其具有分為三部分的圓柱形內腔。內腔在前側通過蓋板4且在後側通過背板6被封閉。蓋板4內設有用於排出液流之排出口8。即,抽真空馬達1設置且適用於從排出口8產生沖洗液的脈衝流。
該排出口8通過閥門(例如:唇形閥10)被關閉;在液體從前內腔被排出時(即在前內腔中的壓力足夠大時),唇形閥打開。就是說,前內腔中的壓力大於環境壓力及唇形閥10的彈力。背板6氣密且壓力密封地封閉空心體2之背側(即後)內腔。在可被稱為做功室的中內腔裏,設有做功活塞12,其可沿柱形內腔或者說中內腔的柱軸線運動。在可被稱為泵室的前內腔中,設有泵活塞13,其可沿柱形內腔或者說前內腔的柱軸線運動。在可被稱為閥室的後內腔(但用於抽真空馬達1做功的氣體亦可經其流過)中,設有控制活塞14,其可沿柱形內腔或後內腔的柱軸線運動。做功活塞12在四周都貼靠中內腔的柱壁且為此通過由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構成的密封(例如:密封環15)相對於中內腔內壁被密封。泵活塞13在四周都貼靠前內腔的柱壁且為此利用由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構成的兩個密封環15相對於前內腔的內壁被密封。控制活塞14在四周都密封貼靠後內腔的柱壁。控制活塞14亦可以利用密封圈(未示出)相對於後內腔的內壁被密封。密封環15在四周都貼靠做功活塞12及泵活塞以及空心體2之內壁。做功活塞12及泵活塞13較佳一體構成且由塑膠製造。
中內腔的垂直於柱軸線的直徑大致是前內腔及後內腔的直徑的九倍,進而其橫截面積大致是前內腔及後內腔的橫截面積的九倍。由此,中內腔具有前側前壁及後側(背側)後壁,它們將中內腔的壁2與前內腔及後內腔的壁2相連。做功活塞12利用多個墊塊16與中內腔的前壁間隔開,該墊塊用於使做功活塞12不會貼靠中內腔的前壁並吸緊 在那裡。另外,在中內腔的前壁內設有多個通風口19,它們允許在環境與「中內腔的前壁與做功活塞12之間的區域」之間換氣。由此,該區域內的負壓不阻礙做功活塞12移動離開中內腔之前壁,或者該區域內的正壓不阻礙做功活塞12移向中內腔之前壁。因此可以規定,該中內腔的前壁通過格柵來實現。於是,可以尤其沒有空氣流動阻力地實現換氣。
控制活塞14亦由塑膠製造並且呈具有前蓋及後蓋的管之基本形狀,該蓋垂直於柱軸線取向。當然,該蓋亦可以具有其他形狀並且以其他角度傾斜。在該蓋中設有多個通道17,該通道應該允許在控制活塞14兩側之間的換氣。在對稱軸線上的另一個中心通道設於墊塊16內。
控制活塞14可移動地在做功活塞12及背板6之間設置在後內腔中。在做功活塞12上安裝有由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構成的接合單元。接合銷18最好與做功活塞12一體構成並且亦由塑膠製造。接合銷18是柱形桿,它穿過在控制活塞14的前蓋板內的軸向通道。接合件20是扁平板,它無法穿過在控制活塞14之蓋板內的中心通道。接合件20的形狀並不重要並且可以但不是必須匹配於控制活塞14的蓋板形狀。
在中內腔的後壁及做功活塞12之間,在中內腔中設有作為回位件22的鋼彈簧22。控制活塞14遮蓋側進氣口24,該進氣口與壓縮氣體相連或者如本發明所較佳地通至抽真空馬達1的環境。在後者情況下,當進氣口24打開時,環境空氣於是能以環境大氣壓被送入抽真空馬達1。進氣口24及排氣口26在後內腔中位於空腔2之側壁(柱形周面)內。鋼彈簧22將做功活塞12壓到中內腔前壁上的墊塊16上,從而當沒有真空或負壓(壓力低於環境壓力的氣體)經排氣口26被傳入後內腔且從那裡亦傳入中內腔時,控制活塞14被保持在所示位置上。壓縮彈簧22在抽真空馬達1做功過程中造成足夠大的回位力作用於做功活塞12 亦就夠了。鋼彈簧22較佳長達其在如圖1所示的初始狀態下將做功活塞12壓迫到墊塊16的程度。由此可以保證當沒有負壓施加在抽真空馬達1上且抽真空馬達1由此總是被轉移至根據圖1之初始狀態時,排氣口26保持打開。
進氣口24是在空心體2側壁內的貫通開口。除了進氣口24外,在空心體2的側壁中還設有該排氣口26及進液口28。進液口28位於前內腔的側壁或柱形周壁內,即在泵室內。排氣口26在抽真空馬達1的如圖1所示的初始狀態下未被控制活塞14封閉或者說遮蓋。當排氣口26通過控制活塞14之適當位置被放開時(如圖1所示),做功介質(氣體或空氣)從內腔通過排氣口26被吸出。而進液口28設置在做功活塞12或者說泵活塞13及蓋板4之間並且設置用於給前內腔注充液體,該液體在做功活塞12或者說泵活塞13朝向蓋板4運動時(如圖6所示)通過排出口8被壓出,因而產生噴射流或沖洗液錐(未示出)。
圖1示出了抽真空馬達1之初始狀態。負壓通過排氣口26施加在做功活塞12及背板6之間的內腔上。在此中間空間內減小的壓力使做功活塞12加速移向背板6(即抽真空馬達1的後側)。確切說,「在中內腔裏的做功活塞12前側」與「在中內腔裏的做功活塞12後側」之間的壓力差使做功活塞12加速移向背板6。控制活塞14此時保持原位。在做功活塞12運動時,壓縮彈簧22被壓縮並繃緊。壓縮彈簧22此時吸收能量。圖2示出了此種情況。
泵活塞13的運動將液體經進液口28抽入前內腔中。對此,前內腔通過帶有密封環15的泵活塞13及帶有蓋板4之空腔2被封閉,除了進液口28之外。唇形閥10因前內腔中的負壓而關閉。只要做功活塞12、進而泵活塞13移動向背板6,液體供應就一直進行。
在做功活塞12的運動過程中,做功活塞壓縮該彈簧件22。當做功活塞12移向控制活塞14的程度超出了「直到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在 後方止擋在後側蓋板之前」的長度時,接合件20抵靠控制活塞14的後側蓋板(如圖3所示情況)並向後撞它。隨後由做功活塞12借助接合構件(包含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帶動控制活塞14。由此,控制活塞14移向背板6。通過控制活塞14之運動,排氣口26被遮蓋或關閉。圖4示出了此種情況。
在整個期間內,在泵活塞13及蓋板4之間的前內腔通過進液口28被注充沖洗液。做功活塞12或者控制活塞14的慣性及/或還存在於做功活塞12及背板6之間的內腔負壓使控制活塞14還進一步向後運動,並且打開了進氣口24。圖5示出了此種情況。
接著,氣體從環境或從壓縮氣體儲存容器經進氣口24流入做功活塞12及背板6之間的內腔。彈簧件22使做功活塞12加速移向蓋板4。由於在泵活塞13及蓋板4之間的體積縮小,在那裡出現正壓且唇形閥10打開。最好在進液口28設有止回閥(未示出),其阻止液體從做功活塞12及蓋板4之間的中間空間流出至液體供應裝置。在前內腔中的液體或氣液混合物利用泵活塞13從前內腔經排出口8被壓出或排擠出。出現了沖洗液的噴射流。
做功活塞12通過其運動使接合件20脫離控制活塞14的後蓋的止擋。做功活塞12最後頂靠控制活塞14的前蓋。由此,控制活塞14亦又被移動向蓋板4,而進氣口24又關閉而排氣口26開始打開。圖6示出了此種狀態。
在排氣口26完全打開後,彈簧件22將做功活塞12及控制活塞14又轉移到如圖1所示之初始狀態。在此期間,通過排出口8將沖洗液或氣液混合物澈底從做功活塞12及蓋板4之間的中間空間排出。該週期重新開始。
控制活塞14及其運動造成進氣口24及排氣口26的自動閥門控制,從而控制活塞14可被理解為是閥門件。
通過回位件22的作用,在做功活塞12運動向蓋板4時,存在於該空腔內的液體經排出口8及排出唇形閥10被壓出。設置在進液口28處的止回閥(未示出)阻止液體流出到儲液容器。在排氣口26打開且做功活塞12運動向背板6後,通過與壓縮氣體或環境壓力相關的負壓或真空的作用,在前內腔中產生負壓。此時止回閥打開且液體流入前內腔。
在排氣口26關閉後,該回位件22將做功活塞12壓回至其初始位置,在此,止回閥通過正壓關閉且液體從前內腔被壓出。
隨後,只要真空或負壓存在於排氣口26處且液體位於儲液容器中,液體泵送過程就按照前述方式一直進行。
圖7示出了另一種本發明抽真空馬達1之示意橫剖視圖,其帶有在接合銷18上的墊塊30。墊塊30可以像撐桿那樣在兩個方向上徑向延伸離開該接合銷18,或者可以由圓盤構成,該圓盤在徑向上從接合銷18起垂直延伸入該中內腔或後內腔的內部(根據做功活塞12在空心體2中的位置)。控制活塞14在此實施方式中只需要前蓋。就是說,相比於根據圖1至圖6之實施方式,在根據圖7的本實施方式中省掉了控制活塞14上的後蓋。因而抽真空馬達1的控制活塞14具有兩個止擋,用於接合件20及在接合銷18上的墊塊30,此兩個止擋在此實施方式中通過唯一的(前)蓋的前側及後側構成。取而代之,在根據圖1至6之實施方式中,此兩個止擋是通過前蓋的後側及後蓋的前側構成的。
穿過根據圖7之抽真空馬達1的控制活塞14的貫通結構(其供接合銷18延伸穿過)亦用於在做功活塞12及控制活塞14之間的中間空間以及在控制活塞14及背板6之間的中間空間的換氣。理論上可以放棄附加通道17。但為了對做功活塞12做功(即為使真空作用在做功活塞12的後側)而重要的是,存在足夠透氣的連接機構,其具有足夠大的橫截面或者說小的氣體流動阻力。對此,除了通道17及用於接合銷18的 貫通結構外,亦可以採用在控制活塞14及後內腔的內柱壁之間的中間空間。為此,可以設有多個凹空部,它們沿著控制活塞14的外壁的整個長度延伸及/或沿著控制活塞14的升降空間的整個長度延伸到後內腔的內壁2中。
另外,在圖7之抽真空馬達1中還畫出了在進液口28處的止回閥34。在其他態樣,結構及工作方式與如圖1至6所示的且如上所述的功能及工作方式相同。
壓縮彈簧22以此程度將做功活塞12壓向蓋板4,即接合件20的前側抵靠控制活塞14的蓋的後側,因而控制活塞14被如此拉向(蓋板4)的前側,即,排氣口26敞露而進氣口24關閉。壓縮彈簧22亦最好隨即還施力於做功活塞12,該力將做功活塞12壓向蓋板6。當真空或負壓通過排氣口26作用時,做功活塞12被拉向控制活塞14或者背板6,同時該壓縮彈簧22被繃緊。當墊塊30頂碰到控制活塞14的蓋的前側時,控制活塞14朝向背板6被加速。就是說,與根據圖1至6的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不是接合件20的後側使控制活塞14加速,而是墊塊30的後側。根據圖7之抽真空馬達1的工作方式在其他態樣等同於根據圖1至6之抽真空馬達1的工作方式。
能按照與根據圖1至6之相同的方式亦安置在本發明另一抽真空馬達的進液口28處的止回閥34由圓球體構成,該圓球體利用鋼彈簧被壓到球座。由此允許經進液口28流入空心體2的前內腔,而通過止回閥34阻止從內腔流出。即,當抽真空馬達1的內裝物質在泵活塞13及蓋板4之間通過做功活塞12朝向蓋板4的運動而經排出口8被噴出時,該內裝物質因為該止回閥34不會進入供應管路。
壓縮氣體驅動式液泵1如此工作,即,在泵活塞13的端側設有空腔(作為前內腔的一部分)。該空腔與止回閥34以允許液體通過的方式相連,該止回閥允許液體從儲液容器流入該空腔但阻止液體從該空腔 回流向儲液容器。而且,排出閥與該空腔以允許液體通過的方式相連。此情況允許液體從空腔流出且阻止液體回流入空腔。排出閥在最簡單情況下可以是唇形閥10。抽真空馬達1的基本工作方式按照所述方式進行。
圖8是包含墊塊30及桿40的本發明第三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1之示意橫剖視圖,墊塊30安置在控制活塞14上或者與控制活塞14一體構成,該桿用於形成進行衝擊的抽真空馬達1。抽真空馬達1的結構與根據圖1至6及圖7之前述抽真空馬達一樣,在此處,除了前述差異之外還有以下不同之處。抽真空馬達1具有柱形內腔只分為兩部分的空心體2。前內腔在前側用蓋板4遮蓋,後內腔在後側用背板6氣密且壓密地封閉。就是說,與根據圖1至7之實施方式相比,缺少了最前側的內腔(根據圖1至7之中內腔對應於根據圖8之前內腔)。
做功活塞12按照可沿內腔的柱軸線直線移動的方式設置在前內腔中。控制活塞14按照可沿後內腔的柱軸線直線移動的方式設置在做功活塞12及背板6之間。做功活塞12及控制活塞14具有柱形外壁面,其對應於內腔的柱形內周面。
做功活塞12利用密封環15相對於前內腔的內壁被密封。前內腔之橫截面大致是後內腔的三倍。相應地,做功活塞12的直徑大致是控制活塞14的三倍。在蓋板4的後側上設有呈截頭錐體形的多個短墊塊16,它們可阻止做功活塞12抵靠蓋板4。另外,蓋板4具有多個通風口19,可經此從抽真空馬達1的環境吸入空氣。由此實現在做功活塞12的前側及蓋板4之間的中間空間內沒有或只出現很小的壓力波動,此種壓力波動可能會抵制做功活塞12的運動。在控制活塞14內設有多個通道17,它們允許在控制活塞14的前側及後側之間的換氣。
在做功活塞12上,則在後側設有一接合構件,該接合構件由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構成。接合銷18穿過控制活塞14內的貫通結構,從 而接合件20可以作用在垂直於控制活塞14柱軸線的表面的後側上,以便當做功活塞12向前側(即蓋板4)運動時,按照與做功活塞12有間隔的方式帶動控制活塞14。該面或者該止擋對應於根據圖1至6之前蓋的後側及根據圖7之唯一的蓋的後側。
代替在接合銷18上設置墊塊(如根據圖7的實施例所提出),在根據圖8之實施方式中在控制活塞14上設有呈柱形管狀的墊塊30,其前表面用作第二止擋,做功活塞12在朝背板6運動時遇到該第二止擋。墊塊30亦可以由桿或其他幾何形狀構成,其不阻礙在控制活塞14的前側及後側之間的換氣以及彈簧件22及做功活塞12的運動。
在前內腔中在做功活塞12與前內腔的後壁或者說背板6之間設有呈圍繞接合銷18的壓縮彈簧22形式的彈簧件22,它將做功活塞12壓向蓋板4。即,在圖8中示出了抽真空馬達1的初始狀態。
在後內腔中的空心體2側壁內設有兩個貫通的開口24、26。進氣口24對外敞開,從而環境空氣可被送入抽真空馬達1。在抽真空馬達1之工作週期內,空氣從在做功活塞12之後的空心體2的內腔經排氣口26被吸出或者部分或基本上被排空。該工作週期的過程就像利用根據圖1至6之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那樣進行。
代替如利用根據圖1至7之灌洗泵所做的液體週期性排出,利用根據圖8的抽真空馬達1來獲得桿40的週期性推頂。桿40利用導套41經蓋板4內的開口從內腔伸出。或者,代替與做功活塞12剛性連接的桿40,亦可以使穿過蓋板4的搖桿40通過鉸鏈(未示出)與做功活塞12相連。利用搖桿40,可以借助通過鉸鏈安裝在搖桿40前端的曲軸(未示出)將直線週期運動轉變為轉動。與此相應,根據圖8之抽真空馬達1不具有泵活塞。
根據圖8之抽真空馬達1亦能被用在灌洗系統中。為此,桿40尖被用於頂靠薄膜(未示出)。對薄膜的週期性壓力衝擊可被用於週期性 排出液體。桿40之週期性運動亦可以被用作振動機構或敲擊馬達的驅動。
或者,抽真空馬達1可以在被構造成具有搖桿40之情況下被用於驅動切割盤或泵。
圖9示出了本發明第四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1之示意橫剖視圖,其具有作為接合構件的繩或纜42以及止回閥34。止回閥34的結構及佈置對應於根據圖7所描述的結構及佈置。在此種抽真空馬達1變型中,呈實心柱形式之墊塊30設置在做功活塞12的後側上。做功活塞12又通過密封環15(例如:O形環)相對於空心體2內之柱形中內腔的內壁被密封。
在圖9所示的抽真空馬達1的狀態下,纜42被拉緊。做功活塞12用纜42朝向蓋板4拉動控制活塞14,以關閉進氣口24及隨後打開排氣口26。纜42安裝在控制活塞14前側的撐桿43上,例如環繞撐桿43打結。
當做功活塞12通過真空或負壓被拉向背板6時,纜42鬆馳地懸吊在做功活塞12及控制活塞14之間的中內腔內。只有當通過做功活塞12再拉動控制活塞14時,纜42或繩被繃緊,如圖9所示。
控制活塞14的前側於是構成唯一止擋,做功活塞12或者說做功活塞12的墊塊30抵靠其上以將控制活塞14頂向背板6,由此關閉排氣口26並隨後打開進氣口24。即,根據圖9之實施方式只有一個止擋就行了。進氣口24及排氣口26不一定並列,而是亦可以如圖9所示對置設置,或者在後內腔的柱軸線的適當高度的其他位置上設置在柱周面內。
圖10示出了本發明第五可行方式的抽真空馬達1的示意橫剖視圖,其中,接合構件(包含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安裝在控制活塞14上。接合構件(包含接合銷18及接合件20)在此實施方式中移入做功活 塞12內的空腔。為此將一種結構設置在做功活塞12之後側上。因為接合銷18之長度大於做功活塞12內的空腔的深度,故它亦擔負起墊塊任務,借此保證了當做功活塞12朝著背板6壓迫控制活塞14時做功活塞12在任何情況下都與控制活塞14間隔開。
控制活塞14內的通道17對於下述情況是必需的:在抽真空馬達1內的氣體能從做功活塞12的後側經控制活塞14流向排氣口26,以便最終在該排氣口被控制活塞14打開時經排氣口26流出。
即,根據圖10的實施方式的該兩個止擋,關於控制活塞14是通過接合件20的前側及後側來構成的;而關於做功活塞12是通過在空腔內(或者說在做功活塞12後側的結構中)的前側內表面並通過在做功活塞12後側的結構的空腔的後側表面來構成的。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具有本發明抽真空馬達1的單手握持式灌洗系統50之示意橫剖視圖。抽真空馬達1除了進氣口24及排氣口26的相對佈置結構外與根據圖1至6的抽真空馬達1的結構是相同的,因而針對此等結構可以參見該實施例。圖8及以前的抽真空馬達的其他實施例能夠通過簡單調整亦作為抽真空馬達1或泵馬達1被用在本灌洗系統50中。
灌洗系統50具有塑膠製的殼體52,在殼體內設有該抽真空馬達1。真空或負壓通過排氣管路68被傳至控制閥64。控制閥64可以利用呈手槍形式之扳機66用握持灌洗系統50的同一只手來操作。進氣管路68在手動操作式控制閥64之後延伸且被連接至抽真空馬達1的排氣口26。
進液口28被連接至沖洗液進液管路70,在該進液管路中設有止回閥34。在殼體52之頂側設有開口72,周圍空氣經該開口可以通過進氣口24流入抽真空馬達1。開口72可以用格柵及/或篩檢程式(未示出)覆蓋以防止污染抽真空馬達1內部。
排氣管路68或者說連接至負壓源或真空源的接管68在呈手槍把形式之把手74中延伸穿過,在此處,把手74由塑膠殼體52構成。液體管路70亦可以在底側從灌洗系統50的把手74引出(未示出)。在灌洗系統50的前側設有具有排出口78及漏斗79的管76,抽真空馬達1之沖洗液流股經此從灌洗系統50流出或排出。
在此灌洗系統50中較佳設置抽吸機構(未示出),借此經過漏斗79及管76吸走並排出多餘液體及被液體沖掉的部分。為此,最好亦在底側引導一連接至抽吸機構的抽吸管路經過把手74。當用扳機66操作該控制閥64時,排氣管路68是通暢的,空氣從抽真空馬達1或者說抽真空馬達1的後側內腔及中內腔被抽出。壓縮彈簧22或者說回位件22位於空心體2的中內腔中。通過如此出現在做功活塞12的前側(圖11中之左側)及做功活塞12的後側(圖11中之右側)之間的壓力差,使做功活塞12且隨後錯過一段時間地使控制活塞14運動,並且抽真空馬達1工作,如上所述。同時,從外儲液容器(未示出)被輸送經過進液管路70的沖洗液週期性流入抽真空馬達1的蓋板4與泵活塞13之間的中間空間。
只要有真空或負壓施加在排氣口26上並且周圍空氣通過進氣口24流入抽真空馬達1並流過抽真空馬達,沖洗液就從抽真空馬達1以週期性流股形式經唇形閥10及管76及排出口78被排出。當控制閥64不再被操作且由此排氣管路68被中斷或者說關斷時,該過程結束。控制閥64之回位元例如借助彈性彈簧(未示出)實現。通過抽真空馬達1內的彈簧件22,做功活塞12及控制活塞14隨即被置入所示的初始位置(亦見圖1)並且灌洗系統50馬上又準備投入工作。
代替只有一個抽真空馬達1,灌洗系統50亦可以具有至少兩個抽真空馬達1,其真空管接頭並聯。由此造成所產生的噴射流加強,或者獲得更高的脈衝排出,例如以兩倍頻率獲得了沖洗液流。
在抽真空馬達的所有設施方式中亦可以規定,第二彈簧件(未示出)設置在抽真空馬達1之內或之處,其朝向做功活塞12壓迫控制活塞14。最好為此在背板6及控制活塞14之間在後內腔中設有第二壓縮彈簧(未示出)。通過第二壓縮彈簧,能在沒有真空或負壓施加於排氣口26時可靠抵達初始位置。另外,容易越過死點(控制活塞14之第三位置),在該死點處進氣口24及排氣口26都被控制活塞14遮蓋且進而關閉。而且亦可將該第二彈簧件用於調節抽真空馬達1的工作頻率,進而用於抽真空馬達1的微調。
在以上說明以及申請專利範圍、附圖及實施例中公開的本發明特徵不僅單獨而言而且在任何每種組合中都對按照其不同的實施方式實現本發明而言是重要的。

Claims (28)

  1. 一種抽真空馬達(1),其具有:做功活塞(12);內腔,在其中以能夠直線運動之方式設置該做功活塞(12);回位件(22),其至少有時對該做功活塞(12)施加在該內腔之前側(4)的方向上作用的力;進氣口(24),其用於將環境空氣或處於壓力的氣體送入該內腔;及排氣口(26),其用於從該內腔排出氣體,其中,該排氣口(26)能連接至負壓源,其中,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的後側(6)之間,控制活塞(14)以能直線運動之方式設置在該內腔中,其中,該控制活塞(14)在第一位置上未遮蓋該排氣口(26)但遮蓋該進氣口(24),並且在第二位置上未遮蓋該進氣口(24)但遮蓋該排氣口(26),該控制活塞(14)按照可移向該做功活塞(12)之方式安裝並且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之至少一者上設有接合構件及墊塊(30)之至少一者,其中,該接合構件在該做功活塞(12)朝向該內腔的前側(4)運動時將該控制活塞(14)轉移到該第一位置,並且其中,該接合構件或該墊塊(30)在該做功活塞(12)移向該內腔的後側(6)時將該控制活塞(14)轉移到該第二位置,其中,該控制活塞(14)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第三位置上不僅遮蓋該進氣口(24),亦遮蓋該排氣口(26)。
  2. 如請求項1之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做功活塞(12)與該後側(6)之間的內腔除了該進氣口(24)及該排氣口(26)外是封閉的。
  3. 如請求項1或2之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接合構件在該做功活塞(12)移動離開該控制活塞(14)時將該控制活塞(14)拉向該做功活塞(12)並將該控制活塞(14)轉移至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接合構件及該墊塊(30)之至少一者在該做功活塞(12)朝向該控制活塞(14)運動時將該控制活塞(14)壓向該後側(6)並且將該控制活塞(14)轉移至該第二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回位件(22)是彈性壓縮彈簧,其在該做功活塞(12)與該內腔之後側(6)之間設置在該內腔中。
  5.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控制活塞(14)在該第一位置上被該回位件(22)通過該接合構件拉向該前側(4),其中,該排氣口(26)通入在該控制活塞(14)及該內腔的後側(6)之間的中間空間中。
  6.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控制活塞(14)中設有至少一個透氣的通道(17),該通道將該控制活塞(14)的朝向該做功活塞(12)的前側與該控制活塞(14)的朝向該內腔後側(6)的後側透氣連通。
  7.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做功活塞(12)在四周貼靠該內腔的內壁。
  8. 如請求項7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做功活塞(12)通過密封件在四周氣密且壓密地貼靠於該內腔。
  9.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內腔的與該後側(6)相對的前側(4)中設有排出口(8),並且在該內腔的前側(4)及側壁(2)之至少一者內設有進液口(28),該進液口至少有時未被該做功活塞(12)遮蓋並且該進液口在未被遮蓋狀態下佈置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的前側(4)之間。
  10. 如請求項9之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排出口(8)通過閥門與環境相連,其中,該閥門在相對於環境壓力足夠大的正壓時被打開,否則是關閉的,並且在該進液口(28)處連接有帶止回閥(34)的管子或軟管,該止回閥在該做功活塞(12)與該內腔的前側(4)之間的該內腔為負壓時打開並且允許液體送入該內腔。
  11. 如請求項9之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做功活塞(12)在朝向該前側(4)的一側具有泵活塞(13),該泵活塞之橫截面積比該做功活塞(12)的朝向該後側(6)的部分至少小50%,其中,該內腔之橫截面匹配於該泵活塞(13)的橫截面及該做功活塞(12)的橫截面。
  12.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接合構件是固定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上的繩、纜(42)、絲線、鏈或彈性彈簧或者該接合構件具有固定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上的接合銷(18)、繩、纜、絲線、鏈或彈性彈簧,在該接合銷(18)、該繩、該纜、該絲線、該鏈或該彈性彈簧上固定接合件(20),該接合件在該做功活塞(12)週期性運動時作用於該做功活塞(12)中的突起或該控制活塞(14)中的突起,其中,該接合構件由固定在該做功活塞(12)上的該接合銷(18)構成,該桿穿過該控制活塞(14)內的穿通機構並且在該桿上固定該接合件(20),該接合件不能穿過該控制活塞(14)內之穿通機構並且在該控制活塞(14)的該穿通機構的後側作用於其中,以便在該做功活塞(12)為此足夠遠地離開該控制活塞(14)且在遠離該控制活塞的方向上運動之時,帶動該控制活塞(14)。
  13.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內腔至少在局部呈柱形,或者在該做功活塞(12)的工作腔區域內或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的整個行程空間內呈柱形。
  14.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做功活塞(12)具有兩個尺寸各異的垂直於該做功活塞(12)直線運動方向之橫截面積,其中,該內腔具有與之匹配的橫截面積各異的內壁,並且在該做功活塞(12)的朝向該後側(6)的一側的橫截面積比該做功活塞(12)的對置前側的橫截面積大至少100%。
  15. 如請求項14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做功活塞(12)的朝向該後側(6)的一側的橫截面積至少是該做功活塞(12)的對置前側的橫截面積的四倍。
  16. 如請求項1或2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內腔中設有第二回位件,它在抽真空馬達(1)運轉時至少有時對該控制活塞(14)施加朝向該做功活塞(12)的力。
  17. 如請求項16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在該控制活塞(14)及該內腔的後側(6)之間設置彈性的該第二回位件。
  18. 如請求項17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該第二回位件係為一彈性壓縮彈簧。
  19. 一種灌洗系統(50),其具有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至18中之任一項的抽真空馬達(1),其中,利用一個該抽真空馬達(1)或多個該抽真空馬達(1)能用液體產生週期性噴射。
  20.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至18中之任一項的抽真空馬達(1)的方法,其包括:將該抽真空馬達(1)應用於用於灌洗系統(50)的馬達、敲擊馬達、振盪馬達、作為用於配料裝置之驅動裝置、作為振動電機或作為泵。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泵包含一潤滑劑泵。
  22. 一種利用如請求項1至18中之任一項之抽真空馬達(1)產生週期性運動的方法,其中,在初始狀態下,一做功活塞(12)及一控制活塞(14)在一內腔中以第一距離相互間隔開,其中,該控制活塞(14)封閉一進氣口(24)但一排氣口(26)是打開的;經由該排氣口(26)從該內腔抽出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之間以及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的一後側(6)之間的氣體;該做功活塞(12)通過在作用於該做功活塞(12)的前側及後側的氣體壓力之間的一壓力差在該內腔的後側(6)方向上朝著該控制活塞(14)被加速並被移動,其中,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述控制活塞(14)之間的距離減小並且一回位件(22)通過該做功活塞(12)之運動而接收並儲藏能量,該控制活塞(14)通過一接合構件或一墊塊(30)被該做功活塞(12)帶動移動;該控制活塞(14)因該控制活塞(14)之運動而關閉該排氣口(26);該控制活塞(14)因該控制活塞(14)之運動而打開該進氣口(24);壓力氣體或環境空氣通過該進氣口(24)流入該內腔;該做功活塞(12)通過該回位件(22)在該內腔的一前側(4)方向上被加速;該控制活塞(14)通過該接合構件被該做功活塞(12)帶動並使其在該內腔的前側(4)方向上移動;通過該控制活塞(14)的相反運動,該進氣口(24)又被關閉;並且通過該控制活塞(14)的相反運動,該排氣口(26)又被打開,從而再次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的後側(6)之間從該內腔抽出氣體。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從到達第二距離起,該控制活塞(14)通過該接合構件或該墊塊(30)被該做功活塞(12)帶動移動,且其中從到達第一距離起,該控制活塞(14)通過該接合構件被該做功活塞(12)帶動並使其在該內腔的該前側(4)方向上移動。
  24. 如請求項22或23之方法,其中,該週期隨著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的後側(6)之間再次排空該內腔中的氣體而重複。
  25. 如請求項22或23之方法,其中,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之間的第二距離借助至少一個墊塊(30)或該接合構件來調節,並且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之間的第一距離利用該接合構件來調節。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該做功活塞(12)及該控制活塞(14)之間的該第一距離通過該接合構件的長度來調節。
  27. 一種產生噴射的方法,其包含如請求項22至26中之任一項的方法步驟,其中,在做功活塞(12)運動離開該內腔的後側(6)時,沖洗液或者氣液混合物通過在該內腔之前側(4)上的排出口從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之前側(4)之間的空間被壓出,並且在該做功活塞(12)朝向該內腔的後側(6)運動時,液體或氣液混合物通過進液口(28)被壓入或吸入在該做功活塞(12)與該內腔的前側(4)之間的空間中。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在該做功活塞(12)由於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之前側(4)之間的空間內的壓力而朝向該內腔之前側(4)運動時,在該排出口(8)上的閥門被打開或保持打開,並且連接至該進液口(28)的止回閥(34)被關閉或保持關閉,並且在該做功活塞(12)因為在該做功活塞(12)及該內腔之前側(4)之間的空間內的較低壓力而朝向該內腔之後側(6)運動時,該排出口(8)處的該閥門被關閉或保持關閉,並且連接至該進液口(28)的該止回閥(34)被打開或保持打開。
TW104123280A 2015-07-17 2015-07-17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TWI660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280A TWI660124B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280A TWI660124B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642A TW201704642A (zh) 2017-02-01
TWI660124B true TWI660124B (zh) 2019-05-21

Family

ID=5860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280A TWI660124B (zh) 2015-07-17 2015-07-17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01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328B (zh) * 2020-11-04 2022-04-12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卡车用油泵分动器
CN115445541B (zh) * 2022-08-26 2023-05-12 韶关市曲江区祥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防冒气机构的发烟硫酸塔循环槽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7371A (ja) * 1988-04-15 1989-10-25 Konan Denki Kk 往復動ポンプ装置
US5554011A (en) * 1994-10-27 1996-09-10 Symbiosis Corporation Medical fluid pump powered by a constant source of vacuum
CN103228868A (zh) * 2010-09-22 2013-07-31 赫罗伊斯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冲洗系统的压缩气体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7371A (ja) * 1988-04-15 1989-10-25 Konan Denki Kk 往復動ポンプ装置
US5554011A (en) * 1994-10-27 1996-09-10 Symbiosis Corporation Medical fluid pump powered by a constant source of vacuum
CN103228868A (zh) * 2010-09-22 2013-07-31 赫罗伊斯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冲洗系统的压缩气体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642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6351B2 (ja) 洗浄システム操作用の真空モーター
JP6139595B2 (ja) 洗浄システムを操作するための圧縮ガスモータ
JP5547852B2 (ja) 圧縮ガスモータおよび洗浄システム
CN110552743B (zh) 真空马达、外科驱动系统和用于操作真空马达的方法
US20150141904A1 (en) Compressed gas motor for operation of a lavage system
TWI660124B (zh) 用於驅動灌洗系統的抽真空馬達
JP2020189084A (ja) 差圧モータおよび差圧モータの操作方法
JP4343972B2 (ja) ミスト噴射装置
RU2271652C2 (ru) До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JP2004052618A (ja) 2シリンダー同時作動手押し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