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879B - Baby carriage - Google Patents

Baby carri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879B
TWI659879B TW104140114A TW104140114A TWI659879B TW I659879 B TWI659879 B TW I659879B TW 104140114 A TW104140114 A TW 104140114A TW 104140114 A TW104140114 A TW 104140114A TW I659879 B TWI659879 B TW I6598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locking
caster
locking member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384A (zh
Inventor
澤谷健次郎
舟倉健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8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7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by locking in a bra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60B33/0081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i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2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foot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各腳輪具有固定體、旋轉體、車輪及鎖固構件,該固定體固定於前腳;該旋轉體與固定體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為中心對固定體旋轉;該車輪以可對旋轉體旋轉之方式透過車軸支撐於旋轉體;該鎖固構件可卡合於車輪而選擇性地限制該車輪對旋轉體之相對旋轉。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透過連結機構連結。當其中一方之腳輪之鎖固構件移動至鎖固位置時,連結機構使另一方之腳輪之鎖固構件移動至鎖固位置。

Description

嬰兒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在握把位於面對面推動位置之狀態下輕易鎖固車輪之嬰兒車。
發明背景
可在面對面推動位置與背面推動位置之間切換握把之嬰兒車廣為普及(例如參照JP2011-031724A)。當握把在背面推動位置時,操作者從為嬰幼兒背面之後腳側握持握把。接著,操作者使嬰幼兒朝向行進方向之前方來推動嬰兒車使其前進。另一方面,當握把在面對面推動位置時,操作者從與嬰幼兒相對之前腳側握持握把。接著,操作者使後腳側為行進方向之前方來推動嬰兒車使其前進。
使嬰兒車停止時,為了不使嬰兒車移動,而操作設於腳輪之煞車踏板,鎖固車輪。使此車輪鎖固之煞車踏板之配置因嬰兒車之類型而異,也有僅設於後輪之類型。
從前腳側握持握把使嬰兒車行走後使嬰兒車停止時,在僅於後輪設有煞車踏板之類型的嬰兒車方面,操作者必須特地操作後輪側之煞車踏板來鎖固車輪。另一方 面,在前輪側也設有煞車踏板之類型的嬰兒車方面,則可操作位於腳下之前輪側的煞車踏板來鎖固車輪。然而,前輪側之煞車踏板是對左右車輪分別獨立設有1個,個別操作左右煞車踏板之動作繁雜。即,習知之嬰兒車在握把位於對面推動位置之狀態下無法輕易鎖固車輪。
發明概要
本發明即是考慮此點而發明,其目的是提供在握把位於對面推動位置之狀態下可輕易鎖固車輪之嬰兒車。
本發明之嬰兒車包含有具有1對前腳之嬰兒車本體、及連接於對應之前腳的1對腳輪;各腳輪具有固定體、旋轉體、車輪及鎖固構件,該固定體固定於前述前腳;該旋轉體與前述固定體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為中心對前述固定體旋轉;該車輪以可對前述旋轉體旋轉之方式透過車軸支撐於前述旋轉體;該鎖固構件於前述旋轉體安裝成可在卡合於前述車輪而限制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及與前述車輪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鎖固的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前述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透過連結機構連結;前述連結機構於各鎖固構件連結成當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時,使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當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解除位置時,前述連結機構亦可 使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解除位置。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連結機構亦可具有連結前述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的線材,用以引導前述線材之可動側筒狀體固定於前述旋轉體,用以引導前述線材之固定側筒狀體固定於前述固定體或前述嬰兒車本體之至少一者,前述可動側筒狀體與前述固定側筒狀體分離。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各鎖固構件亦可具有卡止突起,於各車輪設有卡止溝,該卡止溝是當對應之鎖固構件位於前述鎖固位置時接受該鎖固構件之前述卡止突起。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鎖固構件亦可具有藉由操作者操作而切換前述鎖固位置與前述解除位置之踏板部分。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固定體與前述旋轉體亦可透過沿著前述腳輪軸線延伸之腳輪軸連接成可相對旋轉,構成前述連結機構之線材沿著前述腳輪軸線穿過前述腳輪軸內。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固定體與前述旋轉體亦可透過沿著前述腳輪軸線延伸之腳輪軸連接成可相對旋轉,前期前述腳輪軸形成筒狀,構成前述連結機構之線材通過前述腳輪軸內。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嬰兒車本體亦可更具有可在背面推動位置與對面推動位置之間搖動的握把。
本發明之嬰兒車亦可更包含將後輪保持成可旋 轉之後腳、及限制前述後輪之旋轉的後輪鎖固設備。
根據本發明,當使位於前輪側之其中一腳輪之鎖固構件移動至鎖固位置時,另一腳輪之鎖固構件與此連動,也移動至鎖固位置。因此,操作者在握把位於對面推動位置之狀態下操作作為腳下之前輪側的其中一腳輪之鎖固構件,藉此,可使位於前輪側之兩個車輪連動而鎖固。結果,可實現在握把位於對面推動位置之狀態下輕易地鎖固車輪之嬰兒車。
本發明之第2嬰兒車包含有具有1對後腳之嬰兒車本體及連接於對應之後腳的1對腳輪,各腳輪具有固定體、旋轉體、車輪及鎖固構件,該固定體固定於前述後腳;該旋轉體與前述固定體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為中心對前述固定體旋轉;該車輪藉由車軸以可對前述旋轉體旋轉之方式支撐於前述旋轉體;該鎖固構件於前述旋轉體安裝成可在卡合於前述車輪而限制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及與前述車輪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鎖固的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前述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藉由連結機構連結;前述連結機構於各鎖固構件連結成當其中一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時,使另一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
本發明之第3嬰兒車包含有具有腳之嬰兒車本體及連接於前述腳之腳輪,前述腳輪具有固定體、旋轉體、車輪及鎖固構件,該固定體固定於前述腳;該旋轉體與前述固定體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為中心對前述固定體旋轉;該 車輪藉由車軸以可對前述旋轉體旋轉之方式支撐於前述旋轉體;該鎖固構件於前述旋轉體安裝成可在卡合於前述車輪而限制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及與前述車輪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鎖固的解除位置之間移動;該嬰兒車更包含有將前述鎖固構件之位置在前述鎖固位置與前述解除位置之間操作的遙控操作機構,前述遠控操作機構具有連接於前述鎖固構件之線材、固定於前述旋轉體並引導前述線材之可動側筒狀體、及固定於前述固定體或前述嬰兒車本體並引導前述線材之固定側筒狀體,前述可動側筒狀體與前述固定側筒狀體分離。
1‧‧‧嬰兒車
2‧‧‧嬰兒車本體
3‧‧‧前腳
5‧‧‧後腳
6‧‧‧框架部
7‧‧‧握把
10‧‧‧腳輪
20‧‧‧固定體
20a‧‧‧貫穿孔
22‧‧‧銷
30‧‧‧腳輪軸
30a‧‧‧中空空間
31‧‧‧擴徑軸環
40‧‧‧旋轉體
41‧‧‧上部座
41a‧‧‧縱孔
42‧‧‧下部座
42a‧‧‧車軸孔
43‧‧‧腳輪鎖固桿
44‧‧‧銷
45‧‧‧支點銷
50‧‧‧鎖固構件
51‧‧‧鎖固本體
51b‧‧‧踏板部分
51c‧‧‧切槽
51d‧‧‧線安裝部
52‧‧‧卡止突起
60‧‧‧線材
60a‧‧‧露出部分
61‧‧‧球體
65‧‧‧可動側管
65a‧‧‧端部
66‧‧‧固定側管
66a‧‧‧端部
70‧‧‧車輪
71‧‧‧輪部
72‧‧‧輪胎
73‧‧‧制動板
73a‧‧‧卡止溝
80‧‧‧車軸
100‧‧‧車輪保持體
101‧‧‧後輪鎖固設備
Ac‧‧‧腳輪軸線
Ar‧‧‧旋轉軸線
P1‧‧‧鎖固位置
P2‧‧‧解除位置
P3‧‧‧背面推動位置(後方位置)
P4‧‧‧對面推動位置(前方位置)
圖1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之嬰兒車之側視圖。
圖3是顯示安裝於圖1所示之嬰兒車的左側前腳之腳輪的立體圖。惟,為易理解,而省略顯示構成外面之零件的一部分。
圖4是顯示安裝於圖1所示之嬰兒車的右側前腳之腳輪的立體圖。惟,為易理解,而省略顯示構成外面之零件的一部分。
圖5是圖3所示之腳輪之分解立體圖。
圖6是放大顯示圖3所示之腳輪之側視圖。
圖7是顯示在圖3所示之腳輪中使鎖固構件移動至鎖固位置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8是顯示在圖3所之腳輪中使鎖固構件移動至解除位置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9是用以說明線材之連結方法的示意圖。
圖10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腳輪中使鎖固構件移動至鎖固位置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11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腳輪中使鎖固構件移動至解除位置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12是顯示於圖10所示之腳輪設有踏板部分之例的側視圖。
圖13是顯示於圖11所示之腳輪設有踏板部分之例的側視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作說明。圖1至圖11是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嬰兒車及腳輪之一實施形態的圖。
在這當中,於圖1及圖2顯示嬰兒車1之全體結構。圖1及圖2所示之嬰兒車1包含有嬰兒車本體2、安裝於嬰兒車本體2之腳輪10、100。在這當中,嬰兒車本體2具有具1對前腳3及1對後腳5之框架部6、連接於框架部6之握把7。1對前腳3藉前方連結構件4連結。
於1對前腳3之下端安裝有之後詳述之腳輪10。此腳輪10將車輪(前輪)70保持成可以旋轉軸線Ar為中心旋轉,並且可使車輪70以腳輪軸線Ac為中心旋轉。另一方面,於1 對後腳5之下端安裝有車輪保持體100。此車輪保持體100將車輪(後輪)70之方向保持一定並且將該車輪70保持成可旋轉。
在圖1及圖2所示之嬰兒車1中,握把7可對框架部6搖動。握把7可在圖2以實線所示之背面推動位置(後方位置)P3與圖2以2點鏈線所示之對面推動位置(前方位置)P4之間搖動。
此外,使握把7可對框架部6搖動之結構可採用已知之結構、例如揭示於JP2008-254688A之結構。因而,在本說明書中,可省略更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嬰兒車1如同所廣為普及般,構造成可折疊。使嬰兒車1可折疊之結構可採用已知之結構、例如揭示於JP2008-254688A之結構。因而,在本說明書中,可省略更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對嬰兒車1及其構成要件之「前」、「後」、「上」及「下」之用語無特別指示時,是指以乘坐於呈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的嬰幼兒為基準之「前」、「後」、「上」及「下」。因而,「前後方向」相當於連結圖1之紙面之左下及右上的方向。又,只要無特別指示,「前」是乘坐之嬰幼兒面向之側,為圖1之紙面之右上側。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垂直相交於前後方向而且垂直相交於放置嬰兒車1之面(地面)的方向。因而,放置嬰兒車1之面為水平面時,「上下方向」是指鉛直方向。又,「橫方向」及「寬度方向」是指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皆垂直 相交之方向。再者,關於「右」及「左」分別是指以乘坐於嬰兒車1之嬰幼兒為基準的橫方向或寬度方向之「右」及「左」。如圖1所示,嬰兒車1全體以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之寬度方向中心面為中心形成大約對稱之結構。
接著,主要一面參照圖3至圖11,一面就腳輪10及與腳輪10相關之嬰兒車1的結構作說明。圖3、圖5及圖6為顯示安裝於左側前腳3之腳輪10的圖,圖4是顯示安裝於右側前腳3之腳輪10的圖。此外,左右腳輪10在與後述線材60之連結方法相關的結構中不同,而其他結構則可構造成彼此相同。
如圖3至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腳輪10全體結構包含有固定於嬰兒車1之前腳3之固定體20、可對固定體20旋轉之旋轉體40。固定體20及旋轉體40藉由沿著腳輪軸線Ac延伸之腳輪軸30連接成相對旋轉。又,旋轉體40藉由車軸80(參照圖5)將車輪70支撐成可旋轉。車輪70以與車軸80之軸方向一致之旋轉軸線Ar為中心,對旋轉體40旋轉。
旋轉軸線Ar與腳輪軸線Ac不平行,更詳而言之,為垂直相交。在圖中所示之例中,旋轉軸線Ar與水平方向平行,腳輪軸線Ac與上下方向平行。此外,如圖1所示,腳輪10具有隔著旋轉體40而配置之1對車輪70。惟,為方便理解,在圖3、圖4、圖6至圖11中,省略在圖中所示之視野中位於前方側之其中一車輪的圖示。
如圖5及圖6所示,固定於前腳3之固定體20以沿著部分彎曲之路徑延伸之軸狀構件構成,且沿著其軸方向 形成有貫穿孔20a。在固定體20之貫穿孔20a從圖5中下方插入有腳輪軸30。所插入之腳輪軸30之前端部(圖5中上端部)與固定體20藉由銷22固定。
腳輪軸30構成筒狀,其中空空間30a連通固定體20內之貫穿孔20a。又,於腳輪軸30之基端部(圖5中下端)形成擴徑軸環31,此擴徑軸環31從固定體20往下方突出。此外,線材60及管66穿過腳輪軸30及固定體20內,此點後述。
旋轉體40具有上部座41、配置於上部座41之下方的下部座42。如圖6所示,於上部座41形成有供腳輪軸30插入之縱孔41a。藉上部座41對插入至縱孔41a之腳輪軸30旋轉,可使旋轉體40對固定體20相對旋轉。
於縱孔41a之下方擴展了比縱孔41a開闊之空間,並於此空間內收容有腳輪軸30之擴徑軸環31。藉於上部座41內收容腳輪軸30之擴徑軸環31,而防止腳輪軸30從旋轉體40脫離。
又,於上部座41安裝有腳輪鎖固桿43。藉操作腳輪鎖固桿43,可選擇性地使旋轉體40及固定體20鎖固,而可限制旋轉體40以腳輪軸線Ac為中心對固定體20之旋轉。
如圖3所示,此上部座41藉由銷44連結有下部座42。下部座42藉由車軸80(參照圖5)將車輪70保持成可旋轉。在本實施形態中,於下部座42設有車軸孔42a,於此車軸孔42a插入有車軸80。
再者,如圖5所示,於下部座42安裝有鎖固構件 50。鎖固構件50為限制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的零件。鎖固構件50藉由支點銷45可搖動地安裝於下部座42中在水平方向比其他部分突出之部分。藉鎖固構件70對下部座42搖動,可在卡合於車輪70而限制該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P1及與車輪70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鎖固的解除位置P2之間移動。
於圖7顯示鎖固構件50配置於鎖固位置P1之狀態,於圖8顯示鎖固構件50配置於解除位置P2之狀態。圖7及圖8所示之鎖固構件50具有鎖固本體51及從鎖固本體51突出之卡止突起52。
鎖固本體51以樹脂成形物形成,藉由前述支點銷45可搖動地安裝於下部座42。鎖固本體51包含突出成與安裝有支點銷45之部分拉開間隔之踏板部分51b。藉以腳踩住踏板部分51b,可切換鎖固位置P1與解除位置P2。
從圖3可理解,踏板部分51b與腳輪鎖固桿43配置於在上下方向部分重疊之位置。因而,於踏板部分51b設有用以避免干擾之切槽51c,俾於使踏板部分51b對下部座42搖動之際,踏板部分51b與腳輪鎖固桿43不致干擾。此外,踏板部分51b設於至少一腳輪10即可,在圖中所示之例中,僅設於左側腳輪10。
於與支點銷45拉開間隔之位置設有卡止突起52。卡止突起52選擇卡合於車輪70而限制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從圖3及圖5可理解,在本實施形態中,設有1對卡止突起52,各卡止突起52朝分別對應其之車輪70伸出。 在本實施形態中,卡止突起52延伸之方向(長向)沿著旋轉軸線Ar。
接著,就車輪70作說明。如圖3所示,車輪70具有輪部71、保持於輪部71之外周的輪胎72、固定於輪部71之制動板73。在本實施形態中,制動板73固定於輪部71之朝向旋轉體40側之面。於制動板73形成有往以車輪70之旋轉軸線Ar為中心之放射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卡止溝73a。卡止溝73a是鎖固構件50位於鎖固位置P1時接受該鎖固構件50之卡止突起52的結構。從圖3可理解,卡止溝73a於放射方向之外側開口。
而為了鎖固左右車輪70,個別單獨操作左右鎖固構件50之動作繁雜。是故,在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中,將左右鎖固構件50以作為連結機構之線材60連結而使該等同步。從圖3及圖4可理解,線材60從左側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通過左側前腳3內在前方連結構件4之下側被引導,通過右側前腳3內而連結於右側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
於圖9示意顯示線材60之連結方法。線材60之一端連結於其中一鎖固構件50之鎖固本體51。從圖3及圖9理解,於線材60之前端安裝有球體61,此球體61收納於設在鎖固本體51之線安裝部51d內。圖中所示之線安裝部51d從鎖固本體51之其他部分突出,而劃定有收納球體61之收納空間。藉球體61旋轉自如地保持在線安裝部51d內,可避免可能於線材60產生之扭轉。
從圖3及圖9可理解,於構成旋轉體40之上部座41 及下部座42內設有用以確保線材60通過之路徑之可動側管65。可動側管65沿著部分彎曲之路徑延伸,將線材60從鎖固構件50之線安裝部51d引導至腳輪軸30內。
於固定體20及前腳3內也設有用以確保線材60通過之路徑的固定側管66。固定側管66沿著部分彎曲之路徑延伸,將線材60從腳輪軸30內通過固定體20內引導至前腳3內。藉線材60在固定側管66內被引導,即使旋轉體40對固定體20旋轉,亦可穩定確保線材60通過之路徑,且可減低線材60扭轉之虞。
特別是如圖9示意所示,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在腳輪軸30內相互分離。即,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未相互固定。另一方面,線材60在腳輪軸30內沿著腳輪軸線Ac穿過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之間。如此,藉使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相互分離,即使旋轉體40對固定體20旋轉,亦可大為減低線材60及各管65、66大幅扭轉之虞。
本實施形態之固定側管66從前腳3內進一步沿著前方連結構件4延伸而到達另一前腳3及固定體20內。因而,線材60在固定側管66內從其中一腳輪10之固定體20內通過前腳3內在前方連結構件4之下側被引導,通過另一前腳3內而被導引至另一腳輪10之固定體20。
如圖4所示,亦於另一腳輪10設有在旋轉體40內確保線材60通過之路徑之可動側管65。在設於另一腳輪10之可動側管65內被引導之線材60藉由設於其前端之球體61連結於鎖固構件50之線安裝部51d。
如此,藉由線材60連結2個鎖固構件50,當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鎖固位置P1時,可使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也連動而移動至鎖固位置P1。反之,當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鎖固位置P1時,可使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也連動而移動至鎖固位置P1。
惟,當線材60將其中一鎖固構件50推出時,與此動作連動,而作用成拉伸另一鎖固構件50。而若左右鎖固構件50構造成左右對稱時,當其中一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推出而移至鎖固位置P1時,與此動作連動,另一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拉伸而移動至解除位置P2,而無法順利使左右鎖固構件50同步。是故,在本實施形態中,鑽研出如下之辦法,即,當其中一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推出時,便移動至鎖固位置P1,與此動作連動,另一鎖固構件50也被拉伸至鎖固位置P1。
在此,上述圖7顯示左側鎖固構件50配置於鎖固位置P1之狀態,圖8顯示左側鎖固構件50配置於解除位置P2之狀態。如圖7及圖8所示,左側鎖固構件50在隔著支點銷45與卡止突起52相對之位置連結於線材60。
相對於此,圖10顯示右側鎖固構件50配置於鎖固位置P1之狀態,圖11顯示右側鎖固構件50配置於解除位置P2之狀態。如圖10及圖11所示,右側鎖固構件50在面對支點銷45與卡止突起52在同一側之位置連結於線材60。
根據此種線材60之連結方法,當左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推出時,便移至鎖固位置P1,與此動作連動, 右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拉伸而移至鎖固位置P1。反之,當左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拉伸時,則移至解除位置P2,與此動作連動,右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推出而移至解除位置P2。
接著,就由以上之結構構成之腳輪10的動作作說明。
首先,在握把7配置於對面推動位置P4之狀態下(於圖2以1點鏈線顯示之狀態)下,使後腳5側為行進方向之前方來推動嬰兒車1使其前進。當使嬰兒車1停車時,使嬰兒車1停止後,踩踏設於左側腳輪10之踏板部分51b。當左側腳輪10之踏板部分51b被踩踏時,鎖固構件50從圖8所示之解除位置P2移動至圖7所示之鎖固位置P1。
當左側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圖7所示之鎖固位置P1時,線材60被左側之鎖固構件50拉伸。與此動作連動,右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拉伸,而從圖11所示之解除位置P2移動至圖10所示之鎖固位置P1。
各鎖固構件50位於鎖固位置P1時,卡止突起52收納於設在車輪70之卡止溝73a內,而限制車軸8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藉此,使左右鎖固構件50同步,而可以各鎖固構件50對車輪70施加制動。
再度使嬰兒車1行走之際,頂推設於左側腳輪10之踏板部分51b。當頂推左側腳輪10之踏板部分51b時,鎖固構件50從圖7所示之鎖固位置P1移動至圖8所示之解除位置P2。
當左側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圖8所示之解除位置P2時,線材60被左側之鎖固構件50推回。與此動作連動,右側之鎖固構件50被線材60推出,而從圖10所示之鎖固位置P1移動至圖11所示之解除位置P2。
當各鎖固構件50位於解除位置P2時,卡止突起52與設於車輪70之卡止溝73a拉開間隔,而可解除車輪8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的限制。藉此,可連動解除左右鎖固構件50所作之車輪70的鎖固而使嬰兒車1再次行走。
此外,在將握把7配置於背面推動位置P3之狀態(於圖2以實線所示之狀態)下,使前腳3側為行進方向之前方來推動嬰兒車1使其前進。使嬰兒車1停車時,位於嬰兒車1之後方的保護者(使用者)使用設於車輪保持體100之後輪鎖固設備101(參照圖1及圖2),限制後輪70之旋轉。
如以上,根據實施形態,包含有具有1對前腳3之嬰兒車本體2、及連接於對應之前腳3的1對腳輪10;各腳輪10具有固定體20、旋轉體40、車輪70及鎖固構件50,該固定體固定於前腳3;該旋轉體與固定體20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Ac為中心對固定體20旋轉;該車輪藉由車軸80以可對旋轉體40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旋轉體40;該鎖固構件於旋轉體40安裝成可在卡合於車輪70而限制該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P1及與車輪70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鎖固的解除位置P2之間移動;1對腳輪10之諸鎖固構件50藉由作為連結機構之線材60連結;線材60於各鎖固構件50連結成當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 至鎖固位置P1時,使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鎖固位置P1。根據此種形態,當使位於前輪側之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鎖固位置P1時,可與此動作連動,使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也移動至鎖固位置P1。因此,操作者藉在握把7位於對面推動位置P4之狀態下操作位於前輪側之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可輕易鎖固位於前輪側之兩車輪7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作為連結機構之線材60當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解除位置P2時,使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解除位置P2,當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解除位置P2時,使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解除位置P2。根據此種形態,當使位於前輪側之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移動至解除位置P2時,可與此動作連動,使另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也移動至解除位置P2。因此,操作者藉在握把7位於對面推動位置P4之狀態下操作位於前輪側之其中一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可輕易解除位於前輪側之兩車輪70之鎖固狀態。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固定體20與旋轉體40藉由沿著腳輪軸線Ac延伸之腳輪軸30連接成可相對旋轉,構成連結機構之線材60沿著腳輪軸線Ac穿過腳輪軸30內。旋轉體40對固定體20相對旋轉時,劃定腳輪軸線Ac之腳輪軸30內旋轉所引起之動作的變動相對地少。因而,線材60沿著腳輪軸線Ac穿過腳輪軸30內時,線材60不易受到旋轉所引起之動作之變動的影響。結果,可更減低線材60因旋轉體 40對固定體20之旋轉而扭轉之虞。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連結機構由線材構成,作為引導線材60之可動側筒狀體的可動側管65固定於旋轉體40,作為引導線材60之固定側筒狀體的固定側管66固定於固定體20或嬰兒車本體2至少一者,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分離。藉將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相互分離,即使旋轉體40對固定體20旋轉,亦可大為減低線材60及各管65、66大幅扭轉之虞。
在此,在可動側管65與固定側管66之間從該2個管65、66露出之線材60的露出部分60a未受2個管65、66限制,故易自由變形或扭轉。此點在本實施形態中,可動側管65之位於固定側管66側的端部65a及固定側管66之位於可動側管65側的端部66a位於腳輪軸30之中空空間30a內。此時,從2個管65、66露出之線材60之露出部份60a收納於不易受到旋轉所引起之變動的影響之腳輪軸30內。因此,可更減低該露出部分60a扭轉之虞。
此外,上述線材60、可動側管65及固定側管66之組合作為遙控操作保持於旋轉體40之鎖固構件之機構是有用的。即,不僅在確保安裝於1對前腳3之1對腳輪10之動作的連動之際,在遙控操作設於1個腳3、5之腳輪10之車輪的旋轉限制之際,線材60、可動側管65及固定側管66之組合在不導致扭轉之問題而可實現穩定操作這點也是有用的。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各鎖固構件50包含卡止突 起52,於各車輪70設有對應之鎖固構件50位於鎖固位置P1時接受該鎖固構件50之卡止突起52的卡止溝73a。根據此種形態,藉鎖固構件50之卡止突起52收納於車輪70之卡止溝73a,可穩定地限制車輪70對旋轉體40之相對旋轉。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鎖固構件50包含藉被操作者操作而切換鎖固位置P1與解除位置P2之踏板部分51b。此時,藉操作踏板部分51b,可更輕易地進行鎖固位置P1與解除位置P2之切換。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顯示了下述例,前述例是藉操作設於左側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之踏板部分51b,切換鎖固構件50之鎖固位置P1與解除位置P2,但不限於此種例。另一例是亦可使切換開關介在連結左右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的線材60之間。切換開關可安裝於例如握把7。藉以操作者的手操作切換開關,可切換鎖固構件50之鎖固位置P1與解除位置P2。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顯示了下述例,前述例是如圖1所示,於1對後腳5安裝有將車輪70之方向保持一定且將車輪70保持成可旋轉之車輪保持體100,但不限於此種例。亦可於1對後腳5也安裝可變更車輪70之方向且將車輪70保持成可旋轉的腳輪。特別是在此種例中,安裝於後腳5之腳輪亦可與在上述一實施形態中安裝於前腳之腳輪10同樣地構成。又,在此種例中,宜設有腳輪可按握把7之位置以腳輪軸線Ac為基準自動地將車輪70之方向切換成可變更之狀態及無法變更之狀態的切換設備。切換設備可按握把7 之位置,變更安裝於行進方向之前方側的腳之腳輪之車輪70的方向,且將安裝於位於行進方向之後方側的腳之腳輪之車輪70的方向維持一定。由於此種切換設備之結構可採用已知之結構、例如揭示於JP2008-254688A之結構,故省略更詳細之說明。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從圖3及圖4所理解,顯示了僅於左側腳輪10設有切換鎖固位置P1及解除位置P2之踏板部分51b之例,但不限於此種例。踏板部分51b亦可設於右側腳輪10。於圖12及圖13顯示於右側腳輪10也設有踏板部分51b之例。當中,於圖12顯示右側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配置於鎖固位置P1的狀態,於圖13顯示右側腳輪10之鎖固構件50配置於解除位置P2的狀態。
如圖12及圖13所示,右側踏板部份51b在鎖固構件50位於鎖固位置P1時(參照圖12)高於位於解除位置P2時(參照圖13)。另一方面,如圖7及圖8所示,左側踏板部份51b在鎖固構件50位於解除位置P2時(參照圖8)高於位於鎖固位置P1時(參照圖7)。
因而,以各鎖固構件50對車輪70施加制動時,藉踩住相對地位於上方之左側踏板部分51b(參照圖8),可使左右鎖固構件50從圖8、圖13所示之解除位置P2移動至圖7、圖12所示之鎖固位置P1。另一方面,解除各鎖固構件50所作之車輪70之制動時,藉踩住相對地位於上方之右側踏板部分51b(參照圖12),可使左右鎖固構件50從圖7、圖12所示之鎖固位置P1移動至圖8、圖13所示之解除位置P2。
如此,根據本變形例,藉踩住相對地位於上方之左右任一者之踏板部分51b,可操作各鎖固構件50所作之車輪70的制動及解除之切換。因而,可易以作業負擔少之姿勢進行各鎖固構件50所作之車輪70的制動及解除之切換。

Claims (7)

  1. 一種嬰兒車,包含有具有1對前腳之嬰兒車本體、及連接於對應之前腳的1對腳輪;各腳輪具有:固定體,固定於前述前腳;旋轉體,與前述固定體連接成可以腳輪軸線為中心對前述固定體旋轉;車輪,以可對前述旋轉體旋轉之方式透過車軸支撐於前述旋轉體;及鎖固構件,於前述旋轉體安裝成可在卡合於前述車輪而限制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相對旋轉的鎖固位置、及與前述車輪拉開間隔而解除該車輪對前述旋轉體之鎖固的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前述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透過連結機構連結;前述連結機構於各鎖固構件連結成當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時,使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前述連結機構具有連結前述1對腳輪之諸鎖固構件的線材,用以引導前述線材之可動側筒狀體固定於前述旋轉體,用以引導前述線材之固定側筒狀體固定於前述固定體或前述嬰兒車本體之至少一者,前述可動側筒狀體與前述固定側筒狀體分離,前述固定體與前述旋轉體透過沿著前述腳輪軸線延伸之腳輪軸連接成可相對旋轉,構成前述連結機構之線材穿過前述腳輪軸內。
  2.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當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解除位置時,前述連結機構使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移動至前述解除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各鎖固構件具有卡止突起,於各車輪設有卡止溝,該卡止溝是當對應之鎖固構件位於前述鎖固位置時容納該鎖固構件之前述卡止突起。
  4.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具有藉由操作者操作而切換前述鎖固位置與前述解除位置之踏板部分。
  5. 如請求項4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也具有藉由操作者操作而切換前述鎖固位置與前述解除位置之踏板部分,前述其中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的踏板部分在該鎖固構件位於前述解除位置時比位於前述鎖固位置時更位於上方,前述另一方之前述腳輪之前述鎖固構件的踏板部分在該鎖固構件位於前述鎖固位置時比位於前述解除位置時更位於上方。
  6.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腳輪軸形成筒狀。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更包含:後腳,將後輪保持成可旋轉;及後輪鎖固設備,限制前述後輪之旋轉。
TW104140114A 2014-12-19 2015-12-01 Baby carriage TWI659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7464A JP6407703B2 (ja) 2014-12-19 2014-12-19 乳母車
JP2014-257464 2014-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384A TW201632384A (zh) 2016-09-16
TWI659879B true TWI659879B (zh) 2019-05-21

Family

ID=56126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114A TWI659879B (zh) 2014-12-19 2015-12-01 Baby carriag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07703B2 (zh)
KR (1) KR102366373B1 (zh)
CN (1) CN107000775B (zh)
TW (1) TWI659879B (zh)
WO (1) WO20160985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0134B2 (ja) * 2017-01-17 2021-03-31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手押し車
KR101941000B1 (ko) * 2017-11-29 2019-01-23 백재우 회전시트를 탈부착할 수 있고 비상시 자동으로 제동하는 유모차
CN114379639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轮组刹车机构及婴儿车
CN114802403A (zh) * 2021-01-22 2022-07-29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805A (zh) * 2009-01-15 2010-07-21 株式会社南星 手推车的制动机构
WO2010143300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CN103085851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用的制动机构、婴儿车用的车轮保持机构及婴儿车
JP2013212818A (ja) * 2012-04-04 2013-10-17 Bo-Quan Cai ブレーキ付きキャスタ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805A (zh) * 2009-01-15 2010-07-21 株式会社南星 手推车的制动机构
WO2010143300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CN103085851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用的制动机构、婴儿车用的车轮保持机构及婴儿车
JP2013212818A (ja) * 2012-04-04 2013-10-17 Bo-Quan Cai ブレーキ付きキャス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7703B2 (ja) 2018-10-17
TW201632384A (zh) 2016-09-16
KR102366373B1 (ko) 2022-02-23
WO2016098506A1 (ja) 2016-06-23
CN107000775B (zh) 2019-05-28
CN107000775A (zh) 2017-08-01
JP2016117362A (ja) 2016-06-30
KR20170096114A (ko) 201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879B (zh) Baby carriage
TWI464084B (zh) 嬰兒車(一)
KR102245979B1 (ko) 캐스터 및 유모차
JP5889551B2 (ja) 乳母車
TWI507314B (zh) Baby carriage
US9067612B2 (en) Carrier and stroller
RU2475399C2 (ru) Прогулочная детская коляска
WO2010143301A1 (ja) ベビーカー
TWI649226B (zh) Baby carriage
JP5755344B2 (ja)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US10584755B2 (en) Stroller
JP6850134B2 (ja) 手押し車
JP6445249B2 (ja) 乳母車
CN210391282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JP2015145144A (ja) ベビーカー
JP2021130412A (ja) 乳母車
KR20040058000A (ko) 유모차
KR101605198B1 (ko) 안장 각도 및 방향 조절수단이 구비된 유모차 겸용 삼륜자전거
CN112441102A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A2486861A1 (en) Child's pushchair comprising steering wheel-locking means
EP3601012A1 (en) Folding frame for strollers, baby carriages or the like
JP4783841B2 (ja) 手押し車の駐車ブレーキ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