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8485B -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8485B
TWI658485B TW107100510A TW107100510A TWI658485B TW I658485 B TWI658485 B TW I658485B TW 107100510 A TW107100510 A TW 107100510A TW 107100510 A TW107100510 A TW 107100510A TW I658485 B TWI658485 B TW I6584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incid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1409A (zh
Inventor
何信政
許文明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0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84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4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1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409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發光鍵盤的背光模組,其包含第一導光板、第二導光板、電路層以及設置於電路層之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第一導光板具有相對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側面及相對之第一出光面與第一底面,且與第一導光板相隔之第二導光板具有相對之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側面及相對之第二出光面與第二底面。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相互面對,電路層設置橫跨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且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別朝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發光。其中,第一導光板在第一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第一側面之厚度,且第二導光板在第二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第二側面之厚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導光板之入光面設置於背光模組內部之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作為電子設備或顯示設備等之輸入裝置的鍵盤亦愈趨普及。因此,鍵盤之操作性及外觀型態亦越趨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此之中,為了使鍵盤在低光線照明下之可視性提高,及/或使鍵盤的視覺效果改善或變化,可在鍵盤之背部設置背光模組來實現透過鍵盤發光之目的。
承上述,基於製程模具等之限制,在背光模組中,導光板之入光面一般設置於背光模組的邊緣,從而可將設置於背光模組四周之光源所發射的光引進整體背光模組或鍵盤。然而,自背光模組四周引進背光模組內部之光量的能力隨著整體背光模組及鍵盤之尺寸越大而越小,且需要搭配入光面設置之光源及電路層之長度亦隨著整體背光模組及鍵盤之尺寸 越大而越長,進而增加了設置光源及電路層之成本。另外,可搭配組裝此類背光模組之鍵盤模組或設備亦受到配置光源及電路層之預設位置而受到侷限。因此,有必要開發可更靈活地自由配置之背光模組。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鍵盤的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包含第一導光板,該第一導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一底面及第一側面,其中第一出光面與第一底面相對,且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側面分別鄰接第一出光面與第一底面並位於第一出光面與第一底面之間;第二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與第一導光板相隔設置且具有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第二底面及第二側面,其中第二出光面與第二底面相對,且第二入光面與第二側面分別鄰接第二出光面與第二底面並位於第二出光面與第二底面之間;電路層,該電路層設置橫跨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複數個第一光源,該複數個第一光源設置於電路層且朝第一入光面發光;以及複數個第二光源,該複數個第二光源設置於電路層且朝第二入光面發光。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於第一導光板及第二導光板相鄰側相互面對。其中,第一導光板在第一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第一側面之厚度,且第二導光板在第二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第二側面之厚度。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上述背光模組以及位於該背光模組上的按鍵模組之發光鍵盤。所述按鍵模組包含基板及複數個按鍵,且背光模組提供的光線可自複數個按鍵向外射出。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提供之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可藉由複合式導光板之配置提升背光模組及發光鍵盤之配置組裝靈活性,減少開模及/或設置光源或電路層之成本,且可能避免或減少由於自四周發光引進背光模組內部所造成之光量損耗或不足之缺陷。
10、20、30、40、50、60、70、80、90、91、93、400、500、600、700、800、800’‧‧‧背光模組
12、14、32、42、62、64、72、82‧‧‧初始導光板
32’、42’、72’、82’‧‧‧中間結構
15、25‧‧‧結構
15_1‧‧‧第一部分
15_1’‧‧‧第一區域
15_2‧‧‧第二部分
15_2’‧‧‧第二區域
100‧‧‧第一導光板
110‧‧‧第一突出部
112‧‧‧第一側面
114‧‧‧第一入光面
116‧‧‧第一出光面
118‧‧‧第一底面
119‧‧‧第一傾斜表面
150‧‧‧電路層
152‧‧‧第一光源
154‧‧‧第二光源
200‧‧‧第二導光板
212‧‧‧第二側面
214‧‧‧第二入光面
216‧‧‧第二出光面
218‧‧‧第二底面
219‧‧‧第二傾斜表面
220‧‧‧第二突出部
250‧‧‧遮罩層
300‧‧‧第三導光板
300’‧‧‧第三部分
300”‧‧‧區塊
305‧‧‧開口
305’‧‧‧區塊
315‧‧‧導光板連接部
350‧‧‧反射片
355‧‧‧凹部
900‧‧‧按鍵模組
905‧‧‧光學微結構
910‧‧‧基板
920‧‧‧薄膜電路層
930‧‧‧鍵帽
952、954‧‧‧光源孔
1000、2000、3000、4000‧‧‧發光鍵盤
L1、L2、L3、L4‧‧‧光線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D1、D2、D3、D4、D5、D6、D7、D8、D9、D10‧‧‧切割線
W1、W2、W3‧‧‧寬度
P1‧‧‧第一側端
P2‧‧‧第二側端
F、G、H‧‧‧部分
圖1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1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1C及圖1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製備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2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2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3A及圖3B係為製備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3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3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4A及圖4B係為製備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及第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4C及圖4D係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5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5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5C及圖5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製備圖5A及圖5B所示之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6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6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6C及圖6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製備圖6A及圖6B所示之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7A及圖7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製備背光模組之過程之示意圖。
圖7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由圖7A及圖7B所示之過程所製備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8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平面圖。
圖9A及圖9B係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及第十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10A至圖10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至第十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剖視圖。
圖1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剖視圖。
圖1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七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剖視圖。
圖1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平面圖。
圖14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平面圖。
下文中將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說明搭配圖式下,應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然而,雖然在文中會具體說明一些特定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作為例示性,且於各方面而言皆非視為限制性或窮盡性意義。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於本發明之各種變化及修改應為顯而易見且可輕易達成的。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參照背光模組10之平面圖之圖1A以及沿著圖1A之線A-A’所截取之背光模組10之剖視圖之圖1B,背光模組10包含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電路層150、以及設置於電路層150上之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第一導光板100具有第一入光面114、第一出光面116、第一底面118及第一側面112。其中,第一出光面116與該第一底面118相對,且第一入光面114與該第一側面112分別鄰接第一出光面116與第一底面118,並位於第一出光面116與第一底面118之間。相似地,與第一導光板100相隔設置之第二導光板200具有第二入光面214、第二出光面216、第二底面218及第二側面212。其中,第二出光面216與第二底面218相對,且第二入光面214與第二側面212分別鄰接第二出光面216與第二底面218並位於第二出光面216與第二底面218之間。
基於上述配置,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入光面214於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相鄰側相互面對。亦即,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相隔且相對應地面對。承上,所述電路層150可設置於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且設置橫跨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舉例而言,電路層150可大致沿著第一底 面118及/或第二底面218之至少一部分延伸,且設置以跨越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
如上述,設置於電路層150上之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分別對應相鄰於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藉此,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可朝第一入光面114發光(例如,發射光線L1進入第一入光面114),而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朝第二入光面214發光(例如,發射光線L2進入第二入光面214)。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了使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所發出之光盡量入射至第一入光面114或第二入光面214,而減少或避免光在入射至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之前有所損耗,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分別緊靠或緊鄰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此外,為了以較大入射面積接收自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入射之光,第一入光面114及/或第二入光面214可具有較大之面積。舉例而言,在第一導光板100中第一入光面114之面積可大於第一側面112,且在第二導光板200中第二入光面214之面積可大於第二側面212。亦即,第一導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之厚度大於在第一側面112之厚度,且第二導光板200在第二入光面214之厚度大於在第二側面212之厚度。
承上所述,為了使第一導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之厚度大於在第一側面112之厚度,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底面118可進一步具有第一傾斜表面119。具體而言,為第一底面118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一傾斜表面119可位於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一側面112之間,且第一導光板100之厚度沿第一 傾斜表面119自第一入光面114朝向第一側面112逐漸減少,而位於第一傾斜表面119之兩側的第一底面118則可具有平坦的表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可以任何形式或結構使第一導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之厚度大於在第一側面112之厚度。例如,第一導光板100可具有楔形結構,且第一導光板100整體可具有自靠近第二導光板200之一側朝遠離第二導光板200之一側漸薄之結構。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類似地,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底面218可進一步具有第二傾斜表面219。具體而言,為第二底面218之至少一部分之第二傾斜表面219可位於第二入光面214與第二側面212之間,且第二導光板200之厚度沿第二傾斜表面219自第二入光面214朝向第二側面212逐漸減少,而位於第二傾斜表面219之兩側的第二底面218則可具有平坦的表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可以任何形式或結構使第二導光板200在第二入光面214之厚度大於在第二側面212之厚度。例如,第二導光板200可具有楔形結構,且第二導光板200整體可具有自靠近第一導光板100之一側朝遠離第一導光板100之一側漸薄之結構。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上述背光模組10中,電路層150可例如為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且第一光源152及/或第二光源154可例如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然而,在可供給電以使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52及/或第二光源154發光之情況下,本發明之電路層150及光源皆不限於此具體示出之示例。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可作為發光鍵盤之背光模組10。舉例而言,任何適用之按鍵模組皆可與背光模組10組裝以形成一發光鍵盤。然而,本發明之背光模組不限於此用途,且背光模組亦可作為其他模組或設備之背光模組。
接下來,參照圖1C及圖1D,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製備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之過程。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圖1C示出在製備背光模組10之過程中的初始導光板12,且大體而言初始導光板12可在其中一側邊例如第一側邊S1具有較厚之厚度,而在相對於第一側邊S1之第二側邊S2則具有較薄之厚度。
所述之初始導光板12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所製成。舉例而言,初始導光板12可被滾壓以在第一側邊S1具有沿著第一側邊S1延伸且具有較厚厚度之結構15、以及連接結構15具有較薄厚度相對靠近第二側邊S2之結構25。然而,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製成初始導光板12之方式及材料不限於上述所示例者,且較厚之結構15及較薄之結構25之間可能不具有明確的分界或具有漸進式的分界。
承上所述,由於初始導光板12在第一側邊S1可具有相對較厚之厚度,當沿著切割線D1橫切第一側邊S1及第二側邊S2來分割初始導光板12時,可形成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以設置組裝成如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詳細而言,被橫切分割之第一側邊S1可分別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入光面214,且被橫 切分割之第二側邊S2可分別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側面112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側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一導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二導光板200。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結構15可具有一定大小。舉例而言,在切割線D1之延伸方向上可具有大約為10mm之寬度。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結構15之寬度不限於此。
接著,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圖1D示出在製備背光模組10之過程中的初始導光板14,且大體而言初始導光板14可在內部如中央具有較厚之厚度,而在相對於內部如中央之兩側具有較薄之厚度。舉例而言,初始導光板14可在第一側邊S1及第二側邊S2具有相對較薄之厚度,且在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之間之至少一部份具有相對較厚之厚度。
所述之初始導光板14亦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所製成。具體而言,初始導光板14可被滾壓以在內部如中央形成具有較厚厚度之條狀結構15、以及位於該條狀結構15兩側具有較薄厚度之結構25。然而,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製成初始導光板14之方式及材料不限於上述所示例者,且較厚之結構15及較薄之結構25之間可能不具有明確的分界或具有漸進式的分界。
承上所述,由於初始導光板14在內部如中央可具有相對較厚之厚度,當在條狀結構15內部沿著條狀結構15之延伸方向之切割線D2來分割初始導光板14時,可形成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以設置組裝成如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詳細而言,條狀結構15沿著切割線D2可相對分別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入 光面214,且第一側邊S1可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側面112,而第二側邊S2可形成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側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一導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二導光板200。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了使分割後的條狀結構15具有一定大小,在一般習知按鍵或鍵帽之寬度為15mm之情況下,初始導光板14之條狀結構15在垂直於其延伸方向之方向上可具有大約為15mm至20mm的寬度。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條狀結構15之寬度不限於此。
上述參照圖1C及圖1D所述之圖1A及圖1B之背光模組10之製備過程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可利用各種方式裁切並組合來形成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可運用相同模具製備初始導光板,再經由複合式的裁切組合來完成各種不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因此,可增加或改善設置光源及電路層150之彈性及裕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參照背光模組20之平面圖之圖2A以及沿著圖2A之線B-B’所截取之背光模組20之剖視圖之圖2B,背光模組20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尺寸可非如背光模組10般彼此相同。亦即,背光模組20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可依據配置需求等因素自由地變化其相對比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所示出之示例。例如,如圖2A及圖2B所示,第一導光板100可具有大於第二導光板200之尺寸。
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之背光模組20之其他細節係如上述參照圖1A及圖1B所述,另可用以製備背光模組20之過程亦可類似於參照圖1C及圖1D所述,且其詳細內容將不再於此贅述。
接著,參照圖3A及圖3B,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以類似於上述參照圖1D所示之初始導光板14之初始導光板32可進行不同於圖1D之過程來形成背光模組。詳言之,初始導光板32類似於初始導光板14可在內部如中央具有厚度較厚且具有一定寬度之條狀結構15。若在切割初始導光板32形成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時,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距離毋須調整即可設置組裝例如電路層150在內之其他元件時,可藉由在條狀結構15中直接分別沿著切割線D3及D4切割捨去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來形成在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兩側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以及在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之間的第三導光板300。舉例而言,可在條狀結構15中分割切除條狀之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且直接將切除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而形成之初始導光板32之中間結構32’與電路層150及光源等元件組裝而形成如圖3C所示之背光模組30。具體而言,可將複數個第一光源152設置於移除第一部分15_1所形成之第一區域15_1’內,且將複數個第二光源154設置於移除第二部分15_2所形成之第二區域15_2’內。亦即,可將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分別設置位於第三導光板300之兩側。承上,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可減少需調整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之距離的工序。
如上所述,自圖3A及圖3B所示之過程可製備如圖3C及圖3D所示之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背光模組30。具體而言,圖3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自圖3A及圖3B所示之過程所製備之背光模組30之平面圖,且圖3D係為沿著圖3C之線C-C’所截取之背光模組30之剖視圖。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可由圖3A及圖3B所示之過程所製成之背光模組不 限於此。
具體而言,參照圖3C及圖3D,背光模組30可具有製程中留下未特別切除之第三導光板300位於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如圖3C所示,為了使第三導光板300亦具有光線入射,複數個第一光源152之至少之一及/或複數個第二光源154之至少之一可朝向第三導光板300發光。舉例而言,排列成一列之四個第一光源152之其中之一可朝向第三導光板300發射光線L3,排列成一列之四個第二光源154之其中之一可朝向第三導光板300發射光線L4,且朝向第三導光板300發光之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相互規律地間隔以均勻地發射光線至第三導光板300。然而,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可以任何預設之形式分配須朝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三導光板300發光之光源,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了使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所發出之光盡量入射至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或第三導光板300,而減少或避免入射光損耗,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分別緊靠或緊鄰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或第三導光板30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當預期藉由相同前置製程及不同後續製程製成不同態樣之多種背光模組,且其中預定成品之至少之一特定背光模組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相隔距離無法直接自類似於圖3A及圖3B所示之過程取得時,可先如圖4A般在初始導光板42中分別沿著切割線D3及D4分離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再如圖4B般 針對特定背光模組進一步分離對應於圖3B之第三導光板300之第三部分300’,以進一步依據需求調整初始導光板42之中間結構42’中的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距離或配置方式,從而形成不同態樣之背光模組。另外,若預設形成之背光模組僅包含須調整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之距離配置之背光模組時,可在圖4A所示之過程中,直接一次性整體分割捨去對應於第一部分15_1、第二部分15_2及第三部分300’之區塊,而毋須分別依序分割捨去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與第三部分300’。
承上所述,參照圖4C及圖4D,根據上述由圖4A及圖4B所示之過程,可進而依據需發光之配置來調整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距離來形成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背光模組40及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50。舉例而言,當捨去對應於第一部分15_1、第二部分15_2及第三部分300’之區塊時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距離為寬度W1時,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背光模組40之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可具有大於寬度W1之寬度W2,而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50之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可具有小於寬度W1之寬度W3。
下文中,將進一步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背光模組60。其中,圖5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背光模組60之平面圖,且圖5B係為由圖5A之線D-D’所截取之背光模組60之剖視圖。
如上述,參照圖5A及圖5B,類似於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背光模組60包含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電路層150、以及設置於電路層150上之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第一導 光板100具有第一入光面114、第一出光面116、第一底面118及第一側面112,且與第一導光板100相隔設置之第二導光板200具有第二入光面214、第二出光面216、第二底面218及第二側面212。
承上,上述參照圖5A及圖5B所示之背光模組60與圖1A及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之差異在於第一導光板100於第一入光面114側具有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且第二導光板200於第二入光面214側具有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且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及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係交錯設置。
承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之至少之一可伸入相鄰之兩個第二突出部220之間,且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之至少之一可伸入相鄰之兩個第一突出部110之間。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與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亦可交錯地設置而不交疊。此外,在此示出之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的矩形形狀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之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可具有不同突出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複數個第一光源152與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以Z字形構型交錯配置於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之間。詳細而言,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可相對應設置相鄰於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且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相對應設置相鄰於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藉此,該複數個第一光源152朝該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中對應的一個發光(例如入射光線L1),而該複數個第二光源154朝該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中對應的一個發光(例如入射光線L2)。
通過上述結構,藉由第一突出部110與第二突出部220部分交 疊及交錯設置,可減少或避免背光模組60中的陰影或未發光/未入射光死角暗區。因此,可改善整體背光模組60之發光均勻度及亮度。
上述參照圖5A及圖5B所示之背光模組60可以各種方式或製程所製備。舉例而言,參照圖5C,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以類似於圖1D之初始導光板14之初始導光板62來製成圖5A及圖5B所示之背光模組60。具體而言,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製成初始導光板62,其中初始導光板62可被滾壓以在內部如中央具有較厚厚度之條狀結構15、以及位於該條狀結構15兩側具有較薄厚度之結構25。將初始導光板62以交錯形式沿著切割線D5將內部具有較厚厚度之條狀結構15切割出第一導光板100之複數個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複數個第二突出部220。具體而言,切割線D5可先沿著平行於條狀結構15之延伸方向延伸,再彎折以自第一導光板100朝向第二導光板200延伸,再彎折以繼續沿著平行於條狀結構15之延伸方向延伸,再彎折以自第二導光板200朝向第一導光板100延伸,並依序地重複上述循環。藉此,當沿著切割線D5在條狀結構15內部大致沿著條狀結構15之延伸方向但以曲折方式前進來分割初始導光板62時,可形成相對圖5A及圖5B所示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
另外,參照圖5D,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亦可以類似於圖1C之初始導光板12之初始導光板64來製成圖5A及圖5B所示之背光模組60。具體而言,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製成初始導光板64,其中初始導光板64可被滾壓以在其中一側邊例如第一側邊S1具有沿著第一側邊S1延伸具有較厚厚度之結構15、以及 連接該結構15在相對於第一側邊S1之第二側邊S2具有較薄厚度之結構25。在條狀結構15內部大致沿著條狀結構15之延伸方向(亦即,第一側邊S1之延伸方向)以曲折方式沿著切割線D6(類似於切割線D5之曲折方式)前進來切割初始導光板64,再沿著切割線D7橫切第一側邊S1及第二側邊S2來分割初始導光板64,可形成相對圖5A及圖5B所示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然而,圖5C及圖5D所示之製程皆僅為
上述參照圖1A至圖5D所述之實施例,在不相互衝突下可相互搭配及組合為其他實施例,且此些實施例亦皆落於本發明之範疇中。
接著,將參照圖6A及圖6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變化實施例之背光模組。其中,圖6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背光模組70之平面圖,且圖6B係為由圖6A之線E-E’所截取之背光模組70之剖視圖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背光模組70可具有第三導光板300,且第三導光板300具有交錯地設置之複數個開口305,且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對應於複數個開口305設置。因此,背光模組70之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由於交錯設置之複數個開口305而實質上相互交錯地設置。藉此,可類似於上述參照圖5A及圖5B所述之實施例,使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實質上交錯地入射光線至第三導光板300以通過第三導光板300分別向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入射光線,故可減少或避免背光模組70中的陰影或未發光/未入射光死角暗區。因此,可改善整體背光模組70之發光均勻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參照圖6A及圖6B所示之背光模組70可以類似於圖1C及圖1D所述之過程先製成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 光板200,再設置另一具有開口305之第三導光板300於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來形成。另外,參照圖6C及圖6D,上述參照圖6A及圖6B所示之背光模組70亦可以類似於圖1D之初始導光板14之初始導光板72來製成。具體而言,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製成初始導光板72,其中初始導光板72可被滾壓以在內部如中央具有較厚厚度之條狀結構15、以及位於該條狀結構15兩側具有較薄厚度之結構25。首先,參照圖6C,在初始導光板72內部之條狀結構15交錯地沿著切割線D8分別切割除去例如為方塊形狀之複數個區塊305’。藉此,如圖6D所示,可切割出對應於複數個區塊305’的複數個開口305。接著,再於初始導光板72之中間結構72’中沿著切割線D9及D10切割包含複數個開口305的條狀結構15之至少一部分以形成第三導光板300,且第三導光板300與條狀結構15兩側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分開,從而可基於預設設置光源和電路層150的尺寸來調整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三導光板300之間的距離。接著,再相應地設置電路層150與分別定位於複數個開口305之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以形成如圖6A及圖6B所示之第七實施例之背光模組70。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在毋須基於預設設置光源和電路層150的尺寸等因素來調整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三導光板300之間的距離時,可直接在初始導光板72中切割出複數個開口305形成中間結構72’,並直接設置電路層150及各別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於複數個開口305中來形成背光模組,且本發明不限於在此所具體示出的實施例。
接下來,參照圖7A至圖7C,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 例製備背光模組之過程。
首先,參照圖7A,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以類似於圖1C之初始導光板12之初始導光板82來製成圖7C所示之背光模組80。具體而言,可藉由例如滾輪模等之模具滾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材料製成初始導光板82,其中初始導光板82可被滾壓以在其中一側邊例如第一側邊S1具有沿著第一側邊S1延伸具有較厚厚度之結構15、以及連接該結構15在相對於第一側邊S1之第二側邊S2具有較薄厚度之結構25。接著,可大致沿著橫切第一側邊S1及第二側邊S2之方向上來切除一長條狀區塊300”。藉此,可將初始導光板82分隔出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其中,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側面112與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側面212係完全分離,而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入光面214係藉由一導光板連接部315間接地相互連接。
具體而言,切除長條狀區塊300”後,第一側邊S1可分別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入光面114、導光板連接部315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入光面214,且被橫切分割之第二側邊S2可分別形成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側面112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側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一導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較厚厚度之第二導光板200,且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導光板連接部315係一體成型。
詳細而言,參照圖7A,當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導光板連接部315形成時,導光板連接部315、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係為共線排列,且導光板連接部315連接於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 面214之間。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此狀態下,導光板連接部315於第一導光板100與第二導光板200之間的長度可小於3mm。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接著,參照圖7B及圖7C,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製備背光模組之過程,由於導光板連接部315具有可撓性,可將切割初始導光板82所形成之中間結構82’之導光板連接部315彎折,以使具有較厚厚度可增加入射光量之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對且設置於背光模組80之內部。承上所述,彎折導光板連接部315而使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對後,可再配置電路層150及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等以形成如圖7C所示之第八實施例之背光模組80。其中,在背光模組80中,導光板連接部315於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之同一側端(例如第一側端P1及第二側端P2中的第一側端P1)連接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
根據上述參照圖7A至圖7C所述之實施例的過程及背光模組,由於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透過導光板連接部315連接而為一體成形,故在製程中僅需一個料號,而可節省需要將不同部件配置不同料號且管理加以組合的工序。藉此,可使製備背光模組時的管理程序簡化,減少組合不同部件的工序,並避免或減少組合配置時的出錯可能性。
進一步,參照圖8,上述參照圖7A至圖7C之製備過程亦可類似地套用至如5A所示之背光模組的實施例。詳細而言,圖8所示之背光模組90亦可包含一導光板連接部315連接於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間,且背光模組90可藉由彎折具有可撓性的導光板連接部315以使第一入光面114與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對來形成。承上,除了第一導光板100和第二導光板200分別具有圖5A所示之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以外,參照 圖8所示之第九實施例的背光模組90的製備過程及成品的概念係類似於參照圖7A至圖7C所述,且在此將不再贅述。
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及第十一實施例,背光模組可包含複數個光學微結構。舉例而言,參照圖9A及圖9B,其中示出與圖1B所示之背光模組10類似的背光模組91及背光模組93,且下列將主要說明圖9A及圖9B與圖1B之差異。承上,在背光模組91及背光模組93中,與背光模組10相較可進一步設置複數個光學微結構905於導光板中。例如,參照圖9A,複數個光學微結構905可形成於第一出光面116及第二出光面216上。或者是,參照圖9B,複數個光學微結構905可形成於第一底面118及第二底面218上。在此,光學微結構905可例如為網點、鋸齒、溝槽或其組合,且本發明不限於此。藉此,入射至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中的光線可藉由光學微結構905所進一步引導或聚集,以使預期量的光線可自第一出光面116及第二出光面216上出射。
下文中,將進一步參照圖10A至圖10D說明根據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至第十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例。
於圖10A至圖10D中,第十二實施例至第十五實施例之背光模組400、500、600及700可進一步包含遮罩層250及反射片350。承上,遮罩層250可設置於第一導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導光板200上,且可例如作用以選擇性地遮蔽可通過背光模組出射的光線之一部分。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遮罩層250可具有包括透光區及不透光區之遮罩圖案,且透光區對應於預設設置按鍵或鍵帽的位置,而不透光區對應於預設不設置按鍵或鍵帽的位置。另外,反射片350可設置於第一 導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導光板200下,且可例如作用以反射自背光模組下方漏逸的光線,以增加自背光模組出射光線的效率。承上,遮罩層250與反射片350可在上下方共同夾住中間夾層之第一導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導光板200,且遮罩層250與反射片350可在背光模組400、500、600及700四周邊緣貼合連接,以封裝第一導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導光板200來形成背光模組400、500、600及700。
具體而言,遮罩層250貼附於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出光面116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出光面216,且反射片350貼附於第一導光板100之第一底面118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第二底面218。另外,參見圖10A至圖10D,反射片350具有凹部355,且凹部355配置對應於電路層150之至少一部分。
除了藉由使遮罩層250與反射片350在背光模組400、500、600及700四周邊緣貼合連接外,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亦可在遮罩層250與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局部點膠來黏合遮罩層250與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亦或是可在反射片350與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之間局部點膠來黏合反射片350與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舉例而言,可在光源之間的遮罩層250或反射片350與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之間點膠。藉此,來進一步增加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之相對定位可靠性。
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電路層150可基於遮罩層250及反射片350設置於不同位置。例如,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背光模組400 之電路層150可設置於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與反射片350之間;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例,背光模組500之電路層150可設置於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與反射片350下(亦即,反射片350外);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背光模組600之電路層150可設置於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與遮罩層250之間;且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背光模組700之電路層150可設置於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與遮罩層250上(亦即,遮罩層250外)。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與遮罩層250或反射片350之間可能具有局部點膠,且因此第一導光板100及/或第二導光板200加上膠的高度可能等於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之高度。此外,為了使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與電路層150連接,當電路層150設置於遮罩層250或反射片350外時,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能需穿過遮罩層250或反射片350之通孔以連接電路層150。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之厚度可等於或小於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之厚度。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至第十五實施例所述之背光模組之態樣亦可套用於上文中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在背光模組包含第三導光板300之情況下,遮罩層250與反射片350可封裝第一導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三導光板300來形成背光模組。類似地,在此情況下,第一導光板100、第二導光板200及第三導光板300之厚度可等於或小於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之厚度。
進一步,上文中所述之全部實施例之背光模組可與按鍵模組組裝以形成發光鍵盤。舉例而言,參照圖11,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之發光鍵盤1000之剖視圖,發光鍵盤1000可包含背光模組800及設置位於背光模組800上之按鍵模組900。具體而言,按鍵模組900可包含用以設置複數個按鍵之基板910以及設置於基板910上包含鍵帽930之複數個按鍵。其中,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複數個按鍵亦可進一步包含作為開關之薄膜電路層920以及位於薄膜電路層920與鍵帽930間的支持結構。另外,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如圖11所示,複數個按鍵之薄膜電路層920可為一體成型或部分相連接。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按鍵模組900之態樣不限於此具體說明之示例。承上述,藉由將背光模組800與按鍵模組900組合,背光模組800提供的光線可自複數個按鍵向外射出。藉此,可實現鍵盤發光之包含背光模組的發光鍵盤1000。
在此,背光模組800可包含遮罩層250及反射片350,且按鍵模組900可貼附於遮罩層250上。舉例而言,具有凹部355之反射片350設置於背光模組800貼附有按鍵模組900之相反側,且按鍵模組900可貼附於不具凹部而較為平整之遮罩層250上。藉此,按鍵模組900可較為平整穩定地定位於背光模組800上。
承上述,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背光模組800可包含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其中按鍵模組900之基板910可具有複數個光源孔952及954,且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分別部分穿設於複數個光源孔952及954中。另外,上述背光模組800僅為示例,且背光模組800可為上文中所述之任何背光模組或其他落於本發明之範疇中 的背光模組,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七實施例,發光鍵盤2000可具有類似於上述發光鍵盤1000之結構,且其差異在於發光鍵盤2000之背光模組800’之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可為一體成型的。承上,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皆可類似於參照圖11及圖12所述之示例進一步與按鍵模組900結合組裝以形成發光鍵盤,且其將不再於此一一陳述。
接著,參照圖13至圖14,將進一步說明配置有背光模組之發光鍵盤之不同實施例。其中,圖1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平面圖;且圖14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平面圖。
具體而言,參照圖13,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實施例,發光鍵盤3000可包含有例如圖5A所示之背光模組類型之背光模組,且複數個第一光源152及複數個第二光源154可分別交錯地入射光線L1及光線L2至第一導光板100及第二導光板200,以使光線可透過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出射後透過複數個按鍵或鍵帽930發光。舉例而言,由於一般鍵盤之相鄰排之按鍵或鍵帽930係為交錯地配置,因此為了避免照射光線之死角,較佳可使用具有交錯方式入射光線之背光模組,以確保整體發光鍵盤的發光均勻度及亮度。另外,根據部分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入光面之輪廓可切齊、部分切齊或不切齊複數個按鍵或鍵帽930之邊緣或中心的連接線。然而,上文所述皆僅為示例,且根據鍵盤之預期發光態樣及配置(例如整體發光形狀、在按鍵或鍵帽930正下方發光、在按鍵或鍵帽930周圍發光、在特定按鍵或鍵帽930發光等),根據本發明之背光模組之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第 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之配置態樣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參照圖14,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發光鍵盤4000可包含有針對特定鍵盤或預期配置之各種不同配置。具體而言,參照部分F,在特定位置上相對一個第一突出部110可配置兩個光源,且兩個光源如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分別朝向相反側入射光線。接著,再參照部分G,在特定位置上相對一個第一突出部110可配置兩個光源,且兩個光源如兩個第一光源152可同時朝向相同側(如第一突出部110)入射光線。另外,進一步參照部分H,在特定位置上第一突出部110可設置為矩形形狀以外之其他形狀,且至少一光源(如第一光源152)可對應於第一突出部110之尖端或邊緣之形狀設置,以轉換入射光線之角度。或者是,在突出部110為矩形形狀之狀態下,至少一光源亦可調整設置角度以自各種預期的角度入射光線至背光模組。此外,在發光鍵盤中,為了避免突出部形成暗區,可至少設置一光源入射光線進入突出部。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承上,藉由各種不同組合運用,可針對預期設計之鍵盤發光之態樣來配置背光模組中的交界處及光源,且本發明不限於在此所具體陳述之示例。
總結而論,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可在減少工序及/或成本下進一步增加配置光源及電路板之靈活性,並可基於預設發光之態樣及配置來調整背光模組之配置,進而提升背光模組之應用性。
上文中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瞭的是,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 且在符合本發明之意旨下,各種可能置換、組合、修飾及轉用等變化皆不超出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Claims (14)

  1. 一種發光鍵盤的背光模組,包含: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側面,其中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一底面相對,且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側面分別鄰接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一底面並位於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一底面之間;一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一導光板相隔設置且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二底面相對,且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二側面分別鄰接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二底面並位於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二底面之間;一電路層,設置橫跨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以及複數個第一光源,設置於該電路層,且該複數個第一光源朝該第一入光面發光;複數個第二光源,設置於該電路層,且該複數個第二光源朝該第二入光面發光;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相鄰側相互面對,該第一導光板在該第一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該第一側面之厚度,且該第二導光板在該第二入光面之厚度大於在該第二側面之厚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底面更具有一第一傾斜表面,該第一傾斜表面位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側面之間,使得該第一導光板之厚度沿該第一傾斜表面自該第一入光面向該第一側面逐漸減少。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第三導光板,該第三導光板位於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光源及該複數個第二光源分別位於該第三導光板之兩側;或該第三導光板具有複數個開口,且該複數個第一光源及該複數個第二光源對應於該複數個開口設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之厚度等於或小於該複數個第一光源及該複數個第二光源之厚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導光板連接部,該導光板連接部於該第一入光面及該第二入光面之同一側端連接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且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導光板連接部係一體成型。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當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導光板連接部形成時,該導光板連接部、該第一入光面及該第二入光面係共線排列且該導光板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一入光面及該第二入光面之間,該導光板連接部具有可撓性,且該導光板連接部係彎折,以使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相互面對。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光板於該第一入光面側具有複數個第一突出部,且該第二導光板於該第二入光面側具有複數個第二突出部,且該複數個第一突出部及該複數個第二突出部係交錯設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光源與該複數個第二光源係以Z字形構型交錯配置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間,且該複數個第一光源朝該複數個第一突出部其中之一發光,該複數個第二光源朝該複數個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發光。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突出部之至少之一伸入相鄰之兩個第二突出部之間,且該複數個第二突出部之至少之一伸入相鄰之兩個第一突出部之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遮罩層及一反射片,且該反射片具有一凹部,其中該遮罩層貼附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導光板之該第二出光面,該反射片貼附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第一底面及該第二導光板之該第二底面,且該凹部配置對應於該電路層之至少一部分。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複數個光學微結構,該複數個光學微結構形成於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上、或形成於該第一底面及該第二底面上。
  13. 一種發光鍵盤,包含: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所述之背光模組;一按鍵模組,位於該背光模組上,該按鍵模組包含一基板及設置於該基板上之複數個按鍵,且該背光模組提供的光線係自該複數個按鍵向外射出。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基板具有複數個光源孔,該複數個第一光源及該複數個第二光源分別部分穿設於該複數個光源孔中。
TW107100510A 2018-01-05 2018-01-05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TWI658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0510A TWI658485B (zh) 2018-01-05 2018-01-05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0510A TWI658485B (zh) 2018-01-05 2018-01-05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8485B true TWI658485B (zh) 2019-05-01
TW201931409A TW201931409A (zh) 2019-08-01

Family

ID=6734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510A TWI658485B (zh) 2018-01-05 2018-01-05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84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3913B (zh) * 2020-07-30 2021-10-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3955A (zh) * 2013-05-10 2014-11-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與製造方法
TW201447947A (zh) * 2013-06-06 2014-12-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用於發光鍵盤之導光板
TW201742087A (zh) * 2016-05-20 2017-12-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TW201742092A (zh) * 2016-05-19 2017-12-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3955A (zh) * 2013-05-10 2014-11-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與製造方法
TW201447947A (zh) * 2013-06-06 2014-12-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用於發光鍵盤之導光板
TW201742092A (zh) * 2016-05-19 2017-12-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TW201742087A (zh) * 2016-05-20 2017-12-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3913B (zh) * 2020-07-30 2021-10-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409A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1000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586413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KR101676872B1 (ko) 광학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70480B (zh) 一種顯示裝置
JP2002184223A (ja) 面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7335537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面発光光源
WO2010047151A1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22005960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902394B1 (ko)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211210A (zh) 发光装置
JP2023160861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10852585B2 (en) Light diffusing lens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303155B2 (en) Bifacial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TWI658485B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TWI596407B (zh) 背光單元
JP7125635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面発光光源
JP5447945B2 (ja) 発光機能付き筐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93027B (zh)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CN216389423U (zh) 发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8027649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EP2357500A1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KR101850063B1 (ko) 다면 발광 조명용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형 조명 장치
JP4552831B2 (ja) 面状光源
JP2002222605A (ja) 面発光装置
JP3770371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