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3027B -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3027B
CN108493027B CN201810050860.4A CN201810050860A CN108493027B CN 108493027 B CN108493027 B CN 108493027B CN 201810050860 A CN201810050860 A CN 201810050860A CN 108493027 B CN108493027 B CN 108493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incident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50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3027A (zh
Inventor
何信政
许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508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3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3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3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3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背光模块包含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电路层以及设置于电路层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第一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一侧面及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底面,且与第一导光板相隔的第二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光面与第二侧面及相对的第二出光面与第二底面。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相互面对,电路层设置横跨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且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别朝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发光。其中,第一导光板在第一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的厚度,且第二导光板在第二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二侧面的厚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于背光模块内部的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电子设备或显示设备等的输入装置的键盘亦愈趋普及。因此,键盘的操作性及外观型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之中,为了使键盘在低光线照明下的可视性提高,及/或使键盘的视觉效果改善或变化,可在键盘的背部设置背光模块来实现通过键盘发光的目的。
而基于制程模具等的限制,在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入光面一般设置于背光模块的边缘,从而可将设置于背光模块四周的光源所发射的光引进整体背光模块或键盘。然而,自背光模块四周引进背光模块内部的光量的能力随着整体背光模块及键盘的尺寸越大而越小,且需要搭配入光面设置的光源及电路层的长度亦随着整体背光模块及键盘的尺寸越大而越长,进而增加了设置光源及电路层的成本。另外,可搭配组装此类背光模块的键盘模块或设备亦受到配置光源及电路层的预设位置而受到局限。因此,有必要开发可更灵活地自由配置的背光模块。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发光键盘中背光模块不能自由配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
上述的背光模块用于提供发光键盘的背光,该背光模块包括:
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其中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相对,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且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分别邻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并位于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之间;
第二导光板,与该第一导光板相隔设置且具有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第二底面及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相对,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二侧面相对,且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二侧面分别邻接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并位于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之间;
电路层,设置横跨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
复数个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电路层,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朝该第一入光面发光;以及
复数个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电路层,且该复数个第二光源朝该第二入光面发光;
其中,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于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相邻侧相互面对,该第一导光板在该第一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该第一侧面的厚度,且该第二导光板在该第二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该第二侧面的厚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底面还具有第一倾斜表面,该第一倾斜表面位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使得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沿该第一倾斜表面自该第一入光面向该第一侧面逐渐减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屏蔽层及反射片,且该反射片具有凹部,其中该屏蔽层贴附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出光面,该反射片贴附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底面,且该凹部配置对应于该电路层的至少一部分。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复数个光学微结构,该复数个光学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出光面上、或形成于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底面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三导光板,该第三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导光板与该第二导光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分别位于该第三导光板的两侧;或该第三导光板具有复数个开口,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对应于该复数个开口设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第三导光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的厚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导光板连接部,该导光板连接部于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的同一侧端连接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且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导光板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导光板连接部形成时,该导光板连接部、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共线排列且该导光板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之间,该导光板连接部具有可挠性,且该导光板连接部弯折,以使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相互面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于该第一入光面侧具有复数个第一突出部,且该第二导光板于该第二入光面侧具有复数个第二突出部,且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及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交错设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第一光源与该复数个第二光源以Z字形构型交错配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之间,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朝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其中之一发光,该复数个第二光源朝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发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之一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出部之间,且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之一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括:
如上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按键模块,位于该背光模块上,该按键模块包含基板及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复数个按键,且该背光模块提供的光线自该复数个按键向外射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具有复数个光源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分别部分穿设于该复数个光源孔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导光板在第一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的厚度,且第二导光板在第二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二侧面的厚度,可以较大入射面积接收自光源的入射光。另可在减少工序及/或成本下进一步增加配置光源及电路板的灵活性,并可基于预设发光的态样及配置来调整背光模块的配置,进而提升背光模块的应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1C及图1D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制备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3A及图3B为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3D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4A及图4B为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C及图4D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5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5C及图5D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制备图5A及图5B所示的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6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6C及图6D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制备图6A及图6B所示的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制备背光模块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7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由图7A及图7B所示的过程所制备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图。
图9A及图9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及第十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10A至图10D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剖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平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说明搭配图式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参照背光模块10的平面图的图1A以及沿着图1A的线A-A’所截取的背光模块10的剖视图的图1B,背光模块10包含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电路层150以及设置于电路层150上的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第一导光板100具有第一入光面114、第一出光面116、第一底面118及第一侧面112。其中,第一出光面116与第一底面118相对,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一侧面112相对,且第一入光面114与该第一侧面112分别邻接第一出光面116与第一底面118,并位于第一出光面116与第一底面118之间。相似地,与第一导光板100相隔设置的第二导光板200具有第二入光面214、第二出光面216、第二底面218及第二侧面212。其中,第二出光面216与第二底面218相对,第二入光面214与第二侧面212相对,且第二入光面214与第二侧面212分别邻接第二出光面216与第二底面218并位于第二出光面216与第二底面218之间。
基于上述配置,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入光面214于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相邻侧相互面对。亦即,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相隔且相对应地面对。承上,所述电路层150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且设置横跨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举例而言,电路层150可大致沿着第一底面118及/或第二底面218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且设置以跨越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
如上述,设置于电路层150上的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分别对应相邻于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藉此,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可朝第一入光面114发光(例如,发射光线L1进入第一入光面114),而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朝第二入光面214发光(例如,发射光线L2进入第二入光面21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使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所发出的光尽量入射至第一入光面114或第二入光面214,而减少或避免光在入射至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之前有所损耗,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分别紧靠或紧邻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为了以较大入射面积接收自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的入射光,第一入光面114及/或第二入光面214可具有较大的面积。举例而言,在第一导光板100中第一入光面114的面积可大于第一侧面112,且在第二导光板200中第二入光面214的面积可大于第二侧面212。亦即,第一导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112的厚度,且第二导光板200在第二入光面214的厚度大于在第二侧面212的厚度。
承上所述,为了使第一导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112的厚度,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底面118可进一步具有第一倾斜表面119。具体而言,为第一底面118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119可位于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一侧面112之间,且第一导光板100的厚度沿第一倾斜表面119自第一入光面114朝向第一侧面112逐渐减少,而位于第一倾斜表面119的两侧的第一底面118则可具有平坦的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任何形式或结构使第一导光板100在第一入光面114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112的厚度。例如,第一导光板100可具有楔形结构,且第一导光板100整体可具有自靠近第二导光板200的一侧朝远离第二导光板200的一侧渐薄的结构。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类似地,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底面218可进一步具有第二倾斜表面219。具体而言,为第二底面218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倾斜表面219可位于第二入光面214与第二侧面212之间,且第二导光板200的厚度沿第二倾斜表面219自第二入光面214朝向第二侧面212逐渐减少,而位于第二倾斜表面219的两侧的第二底面218则可具有平坦的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任何形式或结构使第二导光板200在第二入光面214的厚度大于在第二侧面212的厚度。例如,第二导光板200可具有楔形结构,且第二导光板200整体可具有自靠近第一导光板100的一侧朝远离第一导光板100的一侧渐薄之结构。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上述背光模块10中,电路层150可例如为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且第一光源152及/或第二光源154可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然而,在可供给电以使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52及/或第二光源154发光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电路层150及光源皆不限于此具体示出的示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可作为发光键盘的背光模块10。举例而言,任何适用的按键模块皆可与背光模块10组装以形成发光键盘。然而,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不限于此用途,且背光模块亦可作为其它模块或设备的背光模块。
接下来,参照图1C及图1D,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制备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C示出在制备背光模块10的过程中的初始导光板12,且大体而言初始导光板12可在其中一侧边例如第一侧边S1具有较厚的厚度,而在相对于第一侧边S1的第二侧边S2则具有较薄的厚度。
所述的初始导光板12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所制成。举例而言,初始导光板12可被滚压以在第一侧边S1具有沿着第一侧边S1延伸且具有较厚厚度的结构15、以及连接结构15具有较薄厚度相对靠近第二侧边S2的结构25。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制成初始导光板12的方式及材料不限于上述所示例者,且较厚的结构15及较薄的结构25之间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分界或具有渐进式的分界。
承上所述,由于初始导光板12在第一侧边S1可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当沿着切割线D1横切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来分割初始导光板12时,可形成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以设置组装成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详细而言,被横切分割的第一侧边S1可分别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入光面214,且被横切分割的第二侧边S2可分别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侧面112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侧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一导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二导光板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15可具有一定大小。举例而言,在切割线D1的延伸方向上可具有大约为10mm的宽度。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结构15的宽度不限于此。
接着,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D示出在制备背光模块10的过程中的初始导光板14,且大体而言初始导光板14可在内部如中央具有较厚的厚度,而在相对于内部如中央的两侧具有较薄的厚度。举例而言,初始导光板14可在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且在第一侧边S1与第二侧边S2之间的至少一部份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
所述的初始导光板14亦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所制成。具体而言,初始导光板14可被滚压以在内部如中央形成具有较厚厚度的条状结构15、以及位于该条状结构15两侧具有较薄厚度的结构25。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制成初始导光板14的方式及材料不限于上述所示例者,且较厚的结构15及较薄的结构25之间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分界或具有渐进式的分界。
承上所述,由于初始导光板14在内部如中央可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当在条状结构15内部沿着条状结构15的延伸方向的切割线D2来分割初始导光板14时,可形成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以设置组装成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详细而言,条状结构15沿着切割线D2可相对分别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入光面214,且第一侧边S1可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侧面112,而第二侧边S2可形成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侧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一导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二导光板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使分割后的条状结构15具有一定大小,在一般现有按键或键帽的宽度为15mm的情况下,初始导光板14的条状结构15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可具有大约为15mm至20mm的宽度。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条状结构15的宽度不限于此。
上述参照图1C及图1D所述的图1A及图1B的背光模块10的制备过程皆仅为示例,且本发明可利用各种方式裁切并组合来形成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较佳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运用相同模具制备初始导光板,再经由复合式的裁切组合来完成各种不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因此,可增加或改善设置光源及电路层150的弹性及裕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参照背光模块20的平面图的图2A以及沿着图2A的线B-B’所截取的背光模块20的剖视图的图2B,背光模块20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的尺寸可非如背光模块10般彼此相同。亦即,背光模块20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可依据配置需求等因素自由地变化其相对比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所示出的示例。例如,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导光板100可具有大于第二导光板200的尺寸。
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的背光模块20的其它细节如上述参照图1A及图1B所述,另可用以制备背光模块20的过程亦可类似于参照图1C及图1D所述,且其详细内容将不再于此赘述。
接着,参照图3A及图3B,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以类似于上述参照图1D所示的初始导光板14的初始导光板32可进行不同于图1D的过程来形成背光模块。详言之,初始导光板32类似于初始导光板14可在内部如中央具有厚度较厚且具有一定宽度的条状结构15。若在切割初始导光板32形成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时,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毋须调整即可设置组装例如电路层150在内的其它组件时,可藉由在条状结构15中直接分别沿着切割线D3及D4切割舍去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来形成在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两侧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以及在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之间的第三导光板300。举例而言,可在条状结构15中分割切除条状的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且直接将切除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而形成的初始导光板32的中间结构32’与电路层150及光源等组件组装而形成如图3C所示的背光模块30。具体而言,可将复数个第一光源152设置于移除第一部分15_1所形成的第一区域15_1’内,且将复数个第二光源154设置于移除第二部分15_2所形成的第二区域15_2’内。亦即,可将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分别设置位于第三导光板300的两侧。承上,根据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可减少需调整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的工序。
如上所述,自图3A及图3B所示的过程可制备如图3C及图3D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0。具体而言,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自图3A及图3B所示的过程所制备的背光模块30的平面图,且图3D为沿着图3C的线C-C’所截取的背光模块30的剖视图。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可由图3A及图3B所示的过程所制成的背光模块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参照图3C及图3D,背光模块30可具有制程中留下未特别切除的第三导光板300位于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如图3C所示,为了使第三导光板300亦具有光线入射,复数个第一光源152的至少之一及/或复数个第二光源154的至少之一可朝向第三导光板300发光。举例而言,排列成一列的四个第一光源152的其中之一可朝向第三导光板300发射光线L3,排列成一列的四个第二光源154的其中之一可朝向第三导光板300发射光线L4,且朝向第三导光板300发光的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相互规律地间隔以均匀地发射光线至第三导光板300。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可以任何预设的形式分配须朝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第三导光板300发光的光源,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了使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所发出的光尽量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或第三导光板300,而减少或避免入射光损耗,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分别紧靠或紧邻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或第三导光板30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当预期藉由相同前置制程及不同后续制程制成不同态样的多种背光模块,且其中预定成品的至少之一特定背光模块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相隔距离无法直接自类似于图3A及图3B所示的过程取得时,可先如图4A般在初始导光板42中分别沿着切割线D3及D4分离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再如图4B般针对特定背光模块进一步分离对应于图3B的第三导光板300的第三部分300’,以进一步依据需求调整初始导光板42的中间结构42’中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或配置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态样的背光模块。另外,若预设形成的背光模块仅包含须调整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配置的背光模块时,可在图4A所示的过程中,直接一次性整体分割舍去对应于第一部分15_1、第二部分15_2及第三部分300’的区块,而毋须分别依序分割舍去第一部分15_1及第二部分15_2与第三部分300’。
承上所述,参照图4C及图4D,根据上述由图4A及图4B所示的过程,可进而依据需发光的配置来调整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举例而言,当舍去对应于第一部分15_1、第二部分15_2及第三部分300’的区块时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距离为宽度W1时,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的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可具有大于宽度W1的宽度W2,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的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可具有小于宽度W1的宽度W3。
下文中,将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其中,图5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的平面图,且图5B为由图5A的线D-D’所截取的背光模块60的剖视图。
如上述,参照图5A及图5B,类似于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背光模块60包含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电路层150以及设置于电路层150上的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第一导光板100具有第一入光面114、第一出光面116、第一底面118及第一侧面112,且与第一导光板100相隔设置的第二导光板200具有第二入光面214、第二出光面216、第二底面218及第二侧面212。
承上,上述参照图5A及图5B所示的背光模块60与图1A及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的差异在于第一导光板100于第一入光面114侧具有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且第二导光板200于第二入光面214侧具有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且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及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交错设置。
承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的至少之一可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出部220之间,且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的至少之一可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110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与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亦可交错地设置而不交叠。此外,在此示出的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的矩形形状仅为示例,且本发明的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可具有不同突出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复数个第一光源152与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以Z字形地交错配置于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之间。详细而言,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可相对应设置相邻于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且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相对应设置相邻于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藉此,复数个第一光源152朝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中对应的一个发光(例如入射光线L1),而该复数个第二光源154朝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中对应的一个发光(例如入射光线L2)。
通过上述结构,藉由第一突出部110与第二突出部220部分交叠及交错设置,可减少或避免背光模块60中的阴影或未发光/未入射光死角暗区。因此,可改善整体背光模块60的发光均匀度及亮度。
上述参照图5A及图5B所示的背光模块60可以各种方式或制程所制备。举例而言,参照图5C,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类似于图1D的初始导光板14的初始导光板62来制成图5A及图5B所示的背光模块60。具体而言,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成初始导光板62,其中初始导光板62可被滚压以在内部如中央具有较厚厚度的条状结构15、以及位于该条状结构15两侧具有较薄厚度的结构25。将初始导光板62以交错形式沿着切割线D5将内部具有较厚厚度的条状结构15切割出第一导光板100的复数个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导光板200的复数个第二突出部220。具体而言,切割线D5可先沿着平行于条状结构15的延伸方向延伸,再弯折以自第一导光板100朝向第二导光板200延伸,再弯折以继续沿着平行于条状结构15的延伸方向延伸,再弯折以自第二导光板200朝向第一导光板100延伸,并依序地重复上述循环。藉此,当沿着切割线D5在条状结构15内部大致沿着条状结构15的延伸方向但以曲折方式前进来分割初始导光板62时,可形成相对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
另外,参照图5D,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亦可以类似于图1C的初始导光板12的初始导光板64来制成图5A及图5B所示的背光模块60。具体而言,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成初始导光板64,其中初始导光板64可被滚压以在其中一侧边例如第一侧边S1具有沿着第一侧边S1延伸具有较厚厚度的结构15、以及连接该结构15在相对于第一侧边S1的第二侧边S2具有较薄厚度的结构25。在条状结构15内部大致沿着条状结构15的延伸方向(亦即,第一侧边S1的延伸方向)以曲折方式沿着切割线D6(类似于切割线D5的曲折方式)前进来切割初始导光板64,再沿着切割线D7横切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来分割初始导光板64,可形成相对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然而,图5C及图5D所示的制程皆仅为上述参照图1A至图5D所述的实施例,在不相互冲突下可相互搭配及组合为其它实施例,且此些实施例亦皆落于本发明的范畴中。
接着,将参照图6A及图6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其中,图6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的平面图,且图6B为由图6A的线E-E’所截取的背光模块70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背光模块70可具有第三导光板300,且第三导光板300具有交错地设置的复数个开口305,且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对应于复数个开口305设置。因此,背光模块70的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由于交错设置的复数个开口305而实质上相互交错地设置。藉此,可类似于上述参照图5A及图5B所述的实施例,使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实质上交错地入射光线至第三导光板300以通过第三导光板300分别向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入射光线,故可减少或避免背光模块70中的阴影或未发光/未入射光死角暗区。因此,可改善整体背光模块70的发光均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参照图6A及图6B所示的背光模块70可以类似于图1C及图1D所述的过程先制成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再设置另一具有开口305的第三导光板300于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来形成。另外,参照图6C及图6D,上述参照图6A及图6B所示的背光模块70亦可以类似于图1D的初始导光板14的初始导光板72来制成。具体而言,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成初始导光板72,其中初始导光板72可被滚压以在内部如中央具有较厚厚度的条状结构15、以及位于该条状结构15两侧具有较薄厚度的结构25。首先,参照图6C,在初始导光板72内部的条状结构15交错地沿着切割线D8分别切割除去例如为方块形状的复数个区块305’。藉此,如图6D所示,可切割出对应于复数个区块305’的复数个开口305。接着,再于初始导光板72的中间结构72’中沿着切割线D9及D10切割包含复数个开口305的条状结构15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第三导光板300,且第三导光板300与条状结构15两侧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分开,从而可基于预设设置光源和电路层150的尺寸来调整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第三导光板300之间的距离。接着,再相应地设置电路层150与分别定位于复数个开口305的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以形成如图6A及图6B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毋须基于预设设置光源和电路层150的尺寸等因素来调整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第三导光板300之间的距离时,可直接在初始导光板72中切割出复数个开口305形成中间结构72’,并直接设置电路层150及各别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于复数个开口305中来形成背光模块,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所具体示出的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7A至图7C,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制备背光模块的过程。
首先,参照图7A,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类似于图1C的初始导光板12的初始导光板82来制成图7C所示的背光模块80。具体而言,可藉由例如滚轮模等的模具滚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成初始导光板82,其中初始导光板82可被滚压以在其中一侧边例如第一侧边S1具有沿着第一侧边S1延伸具有较厚厚度的结构15以及连接该结构15在相对于第一侧边S1的第二侧边S2具有较薄厚度的结构25。接着,可大致沿着横切第一侧边S1及第二侧边S2的方向上来切除一长条状区块300”。藉此,可将初始导光板82分隔出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其中,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侧面112与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侧面212完全分离,而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入光面214藉由导光板连接部315间接地相互连接。
具体而言,切除长条状区块300”后,第一侧边S1可分别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入光面114、导光板连接部315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入光面214,且被横切分割的第二侧边S2可分别形成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侧面112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侧面212。因此,可形成在第一入光面1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一导光板100及在第二入光面214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二导光板200,且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导光板连接部315为一体成型。
详细而言,参照图7A,当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导光板连接部315形成时,导光板连接部315、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为共线排列,且导光板连接部315连接于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之间。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此状态下,导光板连接部315于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的长度可小于3mm。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接着,参照图7B及图7C,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制备背光模块的过程,由于导光板连接部315具有可挠性,可将切割初始导光板82所形成的中间结构82’的导光板连接部315弯折,以使具有较厚厚度可增加入射光量的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对且设置于背光模块80的内部。承上所述,弯折导光板连接部315而使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对后,可再配置电路层150及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等以形成如图7C所示的第八实施例的背光模块80。其中,在背光模块80中,导光板连接部315于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的同一侧端(例如第一侧端P1及第二侧端P2中的第一侧端P1)连接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
根据上述参照图7A至图7C所述的实施例的过程及背光模块,由于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通过导光板连接部315连接为一体成形,故在制程中仅需一个料号,而可节省需要将不同部件配置不同料号且管理加以组合的工序。藉此,可使制备背光模块时的管理程序简化,减少组合不同部件的工序,并避免或减少组合配置时的出错可能性。
进一步,参照图8,上述参照图7A至图7C的制备过程亦可类似地套用至如5A所示的背光模块的实施例。详细而言,图8所示的背光模块90亦可包含导光板连接部315连接于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之间,且背光模块90可藉由弯折具有可挠性的导光板连接部315以使第一入光面114与第二入光面214相互面对来形成。承上,除了第一导光板100和第二导光板200分别具有图5A所示的第一突出部110及第二突出部220以外,参照图8所示的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块90的制备过程及成品的概念类似于参照图7A至图7C所述,且在此将不再赘述。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及第十一实施例,背光模块可包含复数个光学微结构。举例而言,参照图9A及图9B,其中示出与图1B所示的背光模块10类似的背光模块91及背光模块93,且下列将主要说明图9A及图9B与图1B的差异。承上,在背光模块91及背光模块93中,与背光模块10相较可进一步设置复数个光学微结构905于导光板中。例如,参照图9A,复数个光学微结构905可形成于第一出光面116及第二出光面216上。或者是,参照图9B,复数个光学微结构905可形成于第一底面118及第二底面218上。在此,光学微结构905可例如为网点、锯齿、沟槽或其组合,且本发明不限于此。藉此,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中的光线可藉由光学微结构905所进一步引导或聚集,以使预期量的光线可自第一出光面116及第二出光面216上出射。
下文中,将进一步参照图10A至图10D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例。
于图10A至图10D中,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00、背光模块500、背光模块600及背光模块700可进一步包含屏蔽层250及反射片350。承上,屏蔽层250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导光板200上,且可例如作用以选择性地遮蔽可通过背光模块出射的光线的一部分。举例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屏蔽层250可具有包括透光区及不透光区的屏蔽图案,且透光区对应于预设设置按键或键帽的位置,而不透光区对应于预设不设置按键或键帽的位置。另外,反射片350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导光板200下,且可例如作用以反射自背光模块下方漏逸的光线,以增加自背光模块出射光线的效率。承上,屏蔽层250与反射片350可在上下方共同夹住中间夹层的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导光板200,且屏蔽层250与反射片350可四周边缘贴合连接以封装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及第二导光板200,来形成背光模块400、背光模块500、背光模块600及背光模块700。
具体而言,屏蔽层250贴附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出光面114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出光面214,且反射片350贴附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底面118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底面218。另外,参见图10A至图10D,反射片350具有凹部355,且凹部355配置对应于电路层150的至少一部分。
除了藉由使屏蔽层250与反射片350在背光模块400、500、600及700四周边缘贴合连接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亦可在屏蔽层250与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之间局部点胶来黏合屏蔽层250与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亦或是可在反射片350与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之间局部点胶来黏合反射片350与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举例而言,可在光源之间的屏蔽层250或反射片350与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点胶。藉此,来进一步增加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的相对定位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电路层150可基于屏蔽层250及反射片350设置于不同位置。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背光模块400的电路层150可设置于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与反射片35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背光模块500的电路层150可设置于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与反射片350下(亦即,反射片350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背光模块600的电路层150可设置于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与屏蔽层250之间;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背光模块700的电路层150可设置于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与屏蔽层250上(亦即屏蔽层250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与屏蔽层250或反射片350之间可能具有局部点胶,且因此第一导光板100及/或第二导光板200加上胶的高度可能等于第一光源152或第二光源154的高度。此外,为了使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与电路层150连接,当电路层150设置于屏蔽层250或反射片350外时,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能需穿过屏蔽层250或反射片350的通孔以连接电路层15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的厚度可等于或小于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的厚度。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五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的态样亦可套用于上文中其它实施例。举例而言,在背光模块包含第三导光板300的情况下,屏蔽层250与反射片350可封装第一导光板100、第一光源152、第二光源154、第二导光板200及第三导光板300来形成背光模块。类似地,在此情况下,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200及第三导光板300的厚度可等于或小于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的厚度。
进一步,上文中所述的全部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可与按键模块组装以形成发光键盘。举例而言,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000的剖视图,发光键盘1000可包含背光模块800及设置位于背光模块800上的按键模块900。具体而言,按键模块900可包含用以设置复数个按键的基板910以及设置于基板910上包含键帽930的复数个按键。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复数个按键亦可进一步包含作为开关的薄膜电路层920以及位于薄膜电路层920与键帽930间的支持结构。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如图11所示,复数个按键的薄膜电路层920可为一体成型或部分相连接。然而,上述皆仅为示例,且按键模块900的态样不限于此具体说明的示例。承上述,藉由将背光模块800与按键模块900组合,背光模块800提供的光线可自复数个按键向外射出。藉此,可实现键盘发光的包含背光模块的发光键盘1000。
在此,背光模块800可包含屏蔽层250及反射片350,且按键模块900可贴附于屏蔽层250上。举例而言,具有凹部355的反射片350设置于背光模块800贴附有按键模块900的相反侧,且按键模块900可贴附于不具凹部而较为平整的屏蔽层250上。藉此,按键模块900可较为平整稳定地定位于背光模块800上。
承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背光模块800可包含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其中按键模块900的基板910可具有复数个光源孔952及954,且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分别部分穿设于复数个光源孔952及954中。另外,上述背光模块800仅为示例,且背光模块800可为上文中所述的任何背光模块或其它落于本发明的范畴中的背光模块,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举例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发光键盘2000可具有类似于上述发光键盘1000的结构,且其差异在于发光键盘2000的背光模块800’的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可为一体成型的。承上,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皆可类似于参照图11及图12所述的示例进一步与按键模块900结合组装以形成发光键盘,且其将不再于此一一陈述。
接着,参照图13至图14,将进一步说明配置有背光模块的发光键盘的不同实施例。其中,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平面图;且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平面图。
具体而言,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发光键盘3000可包含有例如图5A所示的背光模块类型的背光模块,且复数个第一光源152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54可分别交错地入射光线L1及光线L2至第一导光板100及第二导光板200,以使光线可通过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出射后通过复数个按键或键帽930发光。举例而言,由于一般键盘的相邻排的按键或键帽930为交错地配置,因此为了避免照射光线的死角,较佳可使用具有交错方式入射光线的背光模块,以确保整体发光键盘的发光均匀度及亮度。另外,根据部分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入光面的轮廓可切齐、部分切齐或不切齐复数个按键或键帽930的边缘或中心的连接线。然而,上文所述皆仅为示例,且根据键盘的预期发光态样及配置(例如整体发光形状、在按键或键帽930正下方发光、在按键或键帽930周围发光、在特定按键或键帽930发光等),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入光面114及第二入光面214、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的配置态样不限于此。
举例而言,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发光键盘4000可包含有针对特定键盘或预期配置的各种不同配置。具体而言,参照部分F,在特定位置上相对一个第一突出部110可配置两个光源,且两个光源如第一光源152及第二光源154可分别朝向相反侧入射光线。接着,再参照部分G,在特定位置上相对一个第一突出部110可配置两个光源,且两个光源如两个第一光源152可同时朝向相同侧(如第一突出部110)入射光线。另外,进一步参照部分H,在特定位置上第一突出部110可设置为矩形形状以外的其它形状,且至少一光源(如第一光源152)可对应于第一突出部110的尖端或边缘的形状设置,以转换入射光线的角度。或者是,在突出部110为矩形形状的状态下,至少一光源亦可调整设置角度以自各种预期的角度入射光线至背光模块。此外,在发光键盘中,为了避免突出部形成暗区,可至少设置一光源入射光线进入突出部。然而,上述皆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承上,藉由各种不同组合运用,可针对预期设计的键盘发光的态样来配置背光模块中的交界处及光源,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所具体陈述的示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第一导光板在第一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一侧面的厚度,且第二导光板在第二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第二侧面的厚度,可以较大入射面积接收自光源的入射光。另可在减少工序及/或成本下进一步增加配置光源及电路板的灵活性,并可基于预设发光的态样及配置来调整背光模块的配置,进而提升背光模块的应用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块,用于提供发光键盘的背光,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
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其中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相对,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且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分别邻接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并位于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底面之间;
第二导光板,与该第一导光板相隔设置且具有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第二底面及第二侧面,其中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相对,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二侧面相对,且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二侧面分别邻接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并位于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二底面之间;
电路层,设置横跨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
复数个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电路层,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朝该第一入光面发光;以及
复数个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电路层,且该复数个第二光源朝该第二入光面发光;
其中,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于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相邻侧相互面对,该第一导光板在该第一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该第一侧面的厚度,且该第二导光板在该第二入光面的厚度大于在该第二侧面的厚度;
该第一导光板于该第一入光面侧具有复数个第一突出部,且该第二导光板于该第二入光面侧具有复数个第二突出部,且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及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交错设置;该复数个第一光源与该复数个第二光源以Z字形构型交错配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之间,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朝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其中之一发光,该复数个第二光源朝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其中之一发光;该复数个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之一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出部之间,且该复数个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之一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面还具有第一倾斜表面,该第一倾斜表面位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使得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沿该第一倾斜表面自该第一入光面向该第一侧面逐渐减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屏蔽层及反射片,且该反射片具有凹部,其中该屏蔽层贴附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出光面,该反射片贴附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底面,且该凹部配置对应于该电路层的至少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复数个光学微结构,该复数个光学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出光面上、或形成于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底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三导光板,该第三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导光板与该第二导光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分别位于该第三导光板的两侧;或该第三导光板具有复数个开口,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对应于该复数个开口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第三导光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导光板连接部,该导光板连接部于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的同一侧端连接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且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导光板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导光板、该第二导光板及该导光板连接部形成时,该导光板连接部、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共线排列且该导光板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入光面及该第二入光面之间,该导光板连接部具有可挠性,且该导光板连接部弯折,以使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相互面对。
10.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按键模块,位于该背光模块上,该按键模块包含基板及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复数个按键,且该背光模块提供的光线自该复数个按键向外射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复数个光源孔,该复数个第一光源及该复数个第二光源分别部分穿设于该复数个光源孔中。
CN201810050860.4A 2018-01-18 2018-01-18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Active CN108493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0860.4A CN108493027B (zh) 2018-01-18 2018-01-18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0860.4A CN108493027B (zh) 2018-01-18 2018-01-18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027A CN108493027A (zh) 2018-09-04
CN108493027B true CN108493027B (zh) 2020-02-04

Family

ID=6334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0860.4A Active CN108493027B (zh) 2018-01-18 2018-01-18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30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3526A (ja) * 2002-04-11 2003-10-24 Hitachi Ltd 表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群、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この機器を用いた事業形態
CN101013179A (zh) * 2007-02-28 2007-08-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2748677A (zh) * 2011-05-12 2012-10-24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M527120U (zh) * 2015-08-21 2016-08-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1666B2 (ja) * 2006-06-22 2012-03-07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3526A (ja) * 2002-04-11 2003-10-24 Hitachi Ltd 表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群、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この機器を用いた事業形態
CN101013179A (zh) * 2007-02-28 2007-08-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2748677A (zh) * 2011-05-12 2012-10-24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M527120U (zh) * 2015-08-21 2016-08-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導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3027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1160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02287683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101676872B1 (ko) 광학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86413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US709731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KR100714209B1 (ko) 면형상 광원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액정 표시장치
US7488103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illuminated by LED
JP5390604B2 (ja) コリメート光エンジン
US8047697B2 (en) Backlight
US8491174B2 (en)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EP2420883A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06087863A1 (ja) 面状照明装置
KR19990083012A (ko) 액정표시패널, 액정표시장치 및 복합광학소자
CN107991810B (zh) 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
US20200096821A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0047151A1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4721159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0876191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7341057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8493027B (zh)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发光键盘
TWI658485B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CN114488594A (zh) 显示设备
US20100214804A1 (en) Bifacial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KR101916030B1 (ko) 발광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라이트 유닛
JP2011095639A (ja) 発光機能付き筐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