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5118B - Communication type movable type multi-purpose power storage device during discharge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type movable type multi-purpose power storage device during dischar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5118B
TWI655118B TW107102413A TW107102413A TWI655118B TW I655118 B TWI655118 B TW I655118B TW 107102413 A TW107102413 A TW 107102413A TW 107102413 A TW107102413 A TW 107102413A TW I655118 B TWI655118 B TW I6551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power storage
main body
exter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9218A (zh
Inventor
中村仁
大西範幸
齋藤亮
清水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018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35663A1/ja
Publication of TW201829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5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51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管理裝置(3)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100D)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監視部(11)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時,均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以無線方式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且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

Description

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搬運之可搬型蓄電裝置。
先前,已知有構成為能夠對於交通工具裝卸之可搬型蓄電裝置。該可搬型蓄電裝置係將蓄積之電力輸出至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消耗自可搬型蓄電裝置輸出之電力。作為此種可搬型蓄電裝置,存在例如國際公開第2013/016545號中記載之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該公報之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之形式例如為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超大容量電容器(ultracapacitor)等。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之一例具有電池單元(蓄電裝置本體)、診斷資料儲存系統、及殼體。診斷資料儲存系統構成為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於將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安裝於交通工具時,診斷資料儲存系統將自交通工具發送之診斷資料以無線方式接收並儲存。診斷資料包含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之狀態之資訊。於將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配置於進行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之充電之機器時,診斷資料儲存系統將所儲存之診斷資料發送至該機器。又,於使用者之移動設備進入至診斷資料儲存系統之無線通信範圍內時,診斷資料儲存系統將所儲存之診斷資料以無線方式發送至移動設備。[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16545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本案之發明者嘗試對上述公報中記載之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之交通工具以外之用途進行了研究。其結果發現,就上述公報中記載之可攜式電能蓄積器件而言,用途受限。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對於消耗電力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且能夠使用於各種類型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例如,於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超大容量電容器等具有蓄電容量較大之蓄電裝置本體之可搬型蓄電裝置之情形時,藉由管理向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電力之供給)、自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電力之釋出)、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之蓄積量等,可提高可搬型蓄電裝置之功能。本案之發明者一面考慮該方面,一面對如國際公開第2013/016545號等中所記載之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進行了研究。研究之結果得知,藉由按照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而改變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可提高可搬型蓄電裝置之功能。於根據用途變更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情形時,可使利用於不同用途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種類相同。然而,必須針對每個用途設定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結果可知,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受限。因此,本案之發明者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進行了詳細之研究。結果得知,關於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雖針對可搬型蓄電裝置之每個用途而整體之規格不同,但管理時之視點無較大差別。根據此種知識見解,本案之發明者發現,藉由將以下之技術性思想應用於可搬型蓄電裝置,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所謂該技術性思想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於蓄電裝置本體向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與蓄電裝置本體一體地設置之管理裝置將與對應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資訊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且可以無線方式接收來自外部通信裝置之資訊。來自外部通信裝置之資訊可設為基於外部通信裝置所接收到之資訊而產生之資訊。外部資訊可設為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即,可搬型蓄電裝置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中,可自外部通信裝置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對應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用資訊。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存在根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種類而不同之情形。因此,藉由設為此種構成,亦可不針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每個種類變更電力管理部之規格。即,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藉此,可擴大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而且,由於在外部通信裝置與可搬型蓄電裝置之間進行通信,故而亦可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與可搬型蓄電裝置之間進行通信。因此,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亦可不具備通信機構。藉此,可進而擴大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另外,可搬型蓄電裝置將在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中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資訊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藉此外部通信裝置可自複數個可搬型蓄電裝置取得各自之放電中之使用環境之資訊。藉此,可掌握複數個可搬型蓄電裝置各自之狀態及動向。藉由利用已掌握之資訊,例如,可提高蓄電裝置本體之利用效率。其結果,可更加擴大可搬型蓄電裝置之用途。根據以上之知識見解,本案之發明者完成了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1)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包括:(A)蓄電裝置本體,其能夠蓄積電力;(B)管理裝置,其具有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力管理部;(C)裝卸外殼,其收容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及上述管理裝置,能夠對於消耗電力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能夠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及上述管理裝置一體地對於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且具有供利用手搬運上述裝卸外殼之把手;及(D)端子部,其以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設置於上述裝卸外殼,電性連接於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且能夠於上述裝卸外殼之外部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間傳遞電力。上述裝卸外殼能夠對於複數種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能夠將蓄積於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供給至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上述管理裝置除了上述電力管理部以外,還包含:(B-1)監視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B-2)無線通信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均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B-3)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取得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與對應於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的使用環境資訊;及(B-4)放電中通信控制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上述監視部監視到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使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以無線方式自上述無線通信部發送至較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遠離上述無線通信部之外部通信裝置,且取得自上述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且由上述無線通信部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根據該構成,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蓄電裝置本體、管理裝置、裝卸外殼、及端子部。蓄電裝置本體構成為能夠蓄積電力。裝卸外殼收容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裝卸外殼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裝卸外殼能夠使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一體地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裝卸外殼具有供利用手搬運裝卸外殼之把手。因此,可使用把手,一體地搬運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又,可使用把手,將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一體地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又,可使用把手,將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一體地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卸除。端子部以能夠自裝卸外殼之外部接入之狀態設置於裝卸外殼。端子部電性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端子部構成為能夠於裝卸外殼之外部與蓄電裝置本體之間傳遞電力。端子部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能夠將蓄積於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供給至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管理裝置具有電力管理部、監視部、無線通信部、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電力管理部管理蓄電裝置本體。監視部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無線通信部構成為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均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取得於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與對應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監視部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以無線方式自無線通信部發送至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遠離無線通信部之外部通信裝置。於監視部監視到自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輸出有電力時,蓄電裝置本體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中通信控制部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監視部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外部資訊可包含基於外部通信裝置接收到之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外部資訊可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即,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中,可自外部通信裝置取得基於對應於外部通信裝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用資訊。因此,亦可不針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每個種類而變更電力管理部之規格。即,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藉此,可較先前之可搬型蓄電裝置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而且,由於在外部通信裝置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間進行通信,故而亦可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間進行通信。因此,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亦可不具備通信機構。藉此,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另外,藉由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之資訊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外部通信裝置可自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取得各自之使用環境之資訊。藉此,可掌握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各自之狀態及動向。藉由利用已掌握之資訊,例如,可提高蓄電裝置本體之利用效率。其結果,可更加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2)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外部資訊包含用以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3)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外部資訊包含基於上述外部通信裝置所接收到之上述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4)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無線通信部能夠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上述外部通信裝置通信。根據該構成,由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與外部通信裝置之通信係利用方便性較高之通信方式,故而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5)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根據該構成,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溫度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的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的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的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的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關聯的資訊。於任一情形時,均可藉由外部資訊包含此種資訊,而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6)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監視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藉由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出及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7)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電力管理部基於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根據該構成,電力管理部基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之監視結果,管理蓄電裝置本體。藉此,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8)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放電中通信控制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上述監視部監視到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使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以無線方式自上述無線通信部發送至上述外部通信裝置。根據該構成,外部通信裝置除了取得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資訊以外,還取得監視部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至無線通信部之外部資訊可包含基於監視部之監視結果與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由此,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中,可自外部通信裝置取得與監視部之監視結果及使用環境資訊對應之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用資訊。因此,可更加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藉此,可更加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9)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除了上述(8)之構成,還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外部資訊包含基於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而產生之資訊。(10)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裝卸外殼能夠對於電力供給裝置裝卸。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電力供給裝置之狀態下,自上述電力供給裝置供給電力。上述蓄電裝置本體能夠蓄積供給至上述端子部之電力。根據該構成,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係於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卸除之狀態下被充電。可將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使用於此種充電形式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即,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11)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中之至少1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情形時,均保持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而自電力供給源供給電力。上述蓄電裝置本體能夠蓄積供給至上述端子部之電力。根據該構成,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係保持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被充電。可將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使用於此種充電形式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即,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12)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較佳為,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除了上述(10)或(11)之構成以外,還具有以下之構成。上述監視部藉由監視自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入及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根據該構成,電力管理部基於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之監視結果,管理蓄電裝置本體。藉此,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用途。<用語之定義> 於本發明中,所謂電力,只要未特別限定,則係指電能,且並非每單位時間之電能。 於本發明中,所謂裝卸外殼收容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之態樣,既可為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完全不露出於外部之態樣,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及管理裝置之至少一者之一部分露出於外部之態樣。 於本發明中,所謂供利用手搬運裝卸外殼之把手,既可為供手抓住之固持部(握把),亦可為用以卡住手指之凹陷部,還可為除此以外之形態之把手。 所謂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中之「可搬型」,係指使用裝卸外殼之把手用手搬運裝卸外殼(蓄電裝置)。作為用手搬運裝卸外殼之態樣,例如,不僅包含在懸掛蓄電裝置之狀態下搬運之態樣,還包含推蓄電裝置進行搬運之態樣或拉蓄電裝置進行搬運之態樣。即,作為用手搬運之態樣,不僅包含將蓄電裝置以離開地板或地面之狀態進行搬運之態樣,還包含以蓄電裝置之至少一部分與地板或地面接觸之狀態進行搬運之態樣。所謂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中之「多用途」,係指蓄電裝置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且能夠將蓄電裝置使用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於本發明中,所謂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亦可為由相同之製造公司製造,具有相同之功能,且型號(編號)不同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所謂此處之相同之功能,係指主要之功能相同,並非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所具有之功能完全相同。於本發明中,所謂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亦可為由互不相同之製造公司製造,具有相同之功能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於本發明中,所謂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亦可為具有互不相同之功能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於本發明中,所謂端子部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係指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時,端子部可電性連接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所謂端子部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係指於將裝卸外殼安裝於對蓄電裝置本體供給電力之電力供給裝置時,端子部可電性連接於電力供給裝置之狀態。於本發明中,所謂端子部電性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既可為端子部直接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構成,亦可為端子部經由匯流排等導電構件而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之態樣。於本發明中,所謂無線通信部於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並非指無線通信部僅於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無線通信部亦可於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以外之時,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於本發明中,所謂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係指將蓄電裝置本體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環境。所謂將蓄電裝置本體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包含將裝卸外殼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所謂將蓄電裝置本體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與蓄電裝置本體是否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無關。所謂將蓄電裝置本體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亦可包含將裝卸外殼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之狀態。於本發明中,作為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既可包含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本身之資訊,還可包含此兩者。所謂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例如為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或濕度等。所謂與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本身之資訊,例如為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例如傾斜度)、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之加速度、及施加至蓄電裝置本體之壓力等。所謂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針對每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而預先設定之識別資訊。於本發明中,所謂使用環境資訊,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及充電直接關聯之資訊。於本發明中,所謂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使用環境資訊,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直接關聯之資訊。所謂與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及充電直接關聯之資訊,例如為電流、電壓、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之蓄積量、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率(SOC)、及蓄電裝置本體之內部電阻等。換言之,所謂與蓄電裝置本體之放電及充電直接關聯之資訊,包含電流、電壓、能夠基於電流或電壓之至少一者而算出之值。於本發明中,所謂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取得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取得(接收)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感測器或處理器等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所謂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取得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取得(接收)自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感測器或處理器等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於本發明中,所謂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取得使用環境資訊,並非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檢測或產生使用環境資訊。於本發明中,所謂取得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並不限定於取得時序為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使用環境資訊只要為蓄電裝置本體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資訊即可。於本發明中,所謂外部通信裝置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遠離無線通信部,係指外部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部之間的距離大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與無線通信部之間的距離。於外部通信裝置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遠離無線通信部之情形時,大致為外部通信裝置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間的距離大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間之距離。外部通信裝置亦可配置為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靠近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 於本發明中,所謂複數個選擇項中之至少1個(一者),包含自複數個選擇項考慮之所有組合。所謂複數個選擇項中之至少1個(一者),既可為複數個選擇項之任一個,亦可為複數個選擇項之全部。 於本發明中,所謂某構成要素之至少一部分,既可為構成要素之一部分,亦可為構成要素整體。 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並未明確地特定出某構成要素之數量,於翻譯為英文之情形時由單數顯示之情形時,本發明亦可具有複數個該構成要素。又,本發明亦可僅具有1個該構成要素。 於本發明中,包含(including)、具有(comprising)、具備(having)及其等之派生詞係意圖除了列舉之項目及其等價物以外還包含追加性項目而使用。 於本發明中,安裝(mounted)、連接(connected)、結合(coupled)、支持(supported)之用語被廣義地使用。具體而言,不僅包含直接性的安裝、連接、結合、支持,還包含間接性的安裝、連接、結合及支持。進而,連接(connected)及結合(coupled)並不限定於物理性或機械性的連接/結合。其等亦包含直接性或間接性的電連接/結合。 只要未另作定義,則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全部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由本發明所屬之業者通常所理解之意思相同之意思。如通常使用之字典中所定義之用語般之用語應解釋為具有與關聯之技術及本揭示之上下文中之意思一致的意思,不應以理想化或過度地形式性的意思被解釋。 於本說明書中,「較佳為」之用語係非排他性用語。「較佳為」係指「較佳為,但並不限定於此」之意思。於本說明書中,記載為「較佳為」之構成至少發揮藉由上述(1)之構成而獲得之上述效果。又,於本說明書中,「亦可」之用語係非排他性用語。「亦可」係指「亦可,但並不限定於此」之意思。於本說明書中,記載為「亦可」之構成至少發揮藉由上述(1)之構成而獲得之上述效果。 於本發明中,不限制將上述較佳之構成互相組合。於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之前,應理解本發明並不受以下之說明中所記載或圖式中所圖示之構成要素之構成及配置之詳細情況限制。本發明亦可為下述實施形態以外之實施形態。本發明亦可為對下述實施形態加以各種變更後之實施形態。又,本發明可將下述變化例適當組合而實施。 [發明之效果]根據本發明,可將能夠對於消耗電力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之可搬型蓄電裝置使用於各種類型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以下,一面參照圖1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具有蓄電裝置本體2、管理裝置3、裝卸外殼4、及端子部5。蓄電裝置本體2構成為能夠蓄積電力。裝卸外殼4收容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裝卸外殼4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100B、100C、100D裝卸。以下,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100B、100C、100D統稱為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具體形態並不限定於圖1所示者。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內部構造。蓄電裝置本體2與管理裝置3之大小之比率並非圖1所示者,蓄電裝置本體2大於管理裝置3。裝卸外殼4能夠使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一體地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裝卸。裝卸外殼4具有供利用手H搬運裝卸外殼4之把手4a。因此,可使用把手4a,一體地搬運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又,可使用把手4a,將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一體地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又,可使用把手4a,將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一體地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卸除。端子部5以能夠自裝卸外殼4之外部接入之狀態設置於裝卸外殼4。端子部5電性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2。端子部5構成為能夠在裝卸外殼4之外部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間傳遞電力。端子部5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能夠將蓄積於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供給至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管理裝置3具有電力管理部10、監視部11、無線通信部12、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電力管理部10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監視部11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放電。無線通信部12構成為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均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取得於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之與對應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且在監視部11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時,均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以無線方式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更遠離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通信裝置200。於監視部11監視到自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輸出電力時,蓄電裝置本體2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且在監視部11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時,均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外部資訊可包含基於外部通信裝置200所接收到之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外部資訊可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即,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中,可自外部通信裝置200取得基於與外部通信裝置200對應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用資訊。因此,亦可不針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每個種類而變更電力管理部10之規格。即,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通用性。藉此,可較先前之可搬型蓄電裝置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而且,由於在外部通信裝置200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間進行通信,故而亦可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間進行通信。因此,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不具備通信機構。藉此,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另外,藉由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之資訊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外部通信裝置200可自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取得各自之使用環境之資訊。藉此,可掌握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各自之狀態及動向。藉由利用已掌握之資訊,例如,可提高蓄電裝置本體2之利用效率。其結果,可更加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1> 其次,使用圖1~圖7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1進行說明。基本上,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1全部具有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特徵。省略關於與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相同之部位之說明。以下,對與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使用於4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100B、100C、100D之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構成為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參照圖2)裝卸。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只要為消耗電力之裝置,則並不特別限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係接收電力之供給而作動之裝置。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於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供給電力)。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既可為民用設備,亦可為工業設備。所謂民用設備,一般係指消費者使用或家庭內使用之設備,所謂工業設備,係指工業現場使用之設備。民用設備例如為家用電氣設備。家用電氣設備例如為空調設備、冰箱、洗衣機、乾燥機、電視機、遊戲機等。工業設備例如為建築設備、土木設備、電動工具(例如,焊接設備)、倉庫或工廠中使用之搬運設備(例如,搬運台車)、可搬型空調設備(例如,點式冷氣器、點式加熱器)、船內設備(例如,魚群探知機、無線通信機器)、廣播設備(例如,資料儲存器、中轉廣播時所使用之廣播設備、緊急用廣播設備)、音響設備(例如,功率放大器)、不常用設備(例如,烹調設備、淨水機)、娛樂設施用之娛樂設備等。圖1所示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為點式冷氣器之一例。點式冷氣器設置於工廠等。點式冷氣器100A具有釋放冷氣(冷風)之吹出管110。點式冷氣器100A具有車輪,以便使用者容易利用手動來移動點式冷氣器100A。圖1所示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B為倉庫或工廠中所使用之支架搬運設備之一例。支架搬運設備100B為用以搬運載置物體之支架S(於圖2中,由兩點鏈線表示)之裝置。支架搬運設備100B構成為能夠在地板上移行。支架搬運設備100B構成為能夠基於以無線方式所接收到之資訊而自動地移行。支架搬運設備100B係、下述支架搬運設備100B具有能夠於上下方向升降之支架支持部120。支架搬運設備100B於支架支持部120下降之狀態下,移行至支架S(於圖2中,由兩點鏈線表示)之最下側之架板之下方。於該狀態下,藉由支架支持部120上升,而支架S被提昇。於該狀態下,藉由支架搬運設備100B移行,而搬運支架S。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為電動車輛(電動移動體)。電動車輛既可為民用設備,亦可為工業設備。電動車輛既可為僅以馬達為動力源者,亦可為以馬達及內燃機為動力源者。電動車輛既可為供人乘坐之車輛,亦可為不供人乘坐之車輛。供人乘坐之電動車輛既可為由騎乘者操作之車輛,亦可為自動操作之車輛。電動車輛既能夠於自由之路徑移行,亦能夠僅於既定之路徑移行。電動車輛既可為於陸地上移行者,亦可為於水上移行者,亦可為於水中移行者,還可為於空中移行者。於陸地上移行之電動車輛例如為四輪車、二輪車、三輪車、雪上摩托車等。於陸地上移行之電動車輛亦可為具有多於4個之車輪者。四輪車例如為乘用車、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ROV(Recreational Off-highway Vehicle,休閒越野車)、高爾夫球車、堆高機等。於水上移行之電動車輛例如為船、水上機車等。於水中移行之電動車輛例如為潛水艇等。於空中移行之電動車輛例如為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等。圖1所示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C為機車(詳細而言為速克達)之一例。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機車100C之狀態下,裝卸外殼4整體被機車100C之車體外殼或座部覆蓋。機車100C亦可構成為裝卸外殼4之一部分露出於外部。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為具有與先前利用引擎發電機供給電力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相同之功能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先前之引擎發電機之輸出電壓及發電容量為各種,但作動電壓或發電容量相對較大。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為配電裝置。圖1所示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D為配電裝置之一例。配電裝置具有構成為能夠插入至少1個插頭之電力輸出部。於圖1之配電裝置100D之情形時,符號140為電力輸出部。該至少1個插頭既可為插座用插頭,亦可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還可包含此兩者。又,至少1個插頭亦可包含上述兩種插頭以外之插頭。配電裝置亦可具有將直流電流轉換為交流電流之AC/DC(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轉換器。配電裝置亦可具有使電壓變化之變壓器。配電裝置係於欲對未構成為能夠裝卸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電氣設備供給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電力之情形時使用。藉由使用配電裝置,可對作動電壓較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輸出電壓小之電氣設備供給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電力。圖1之配電裝置100D具有能夠利用手固持之2個把手141、141。因此,配電裝置100D於安裝有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狀態下容易搬運。配電裝置亦可不具有此種把手。配電裝置本身由於相對較輕量,故而若僅為配電裝置則可容易地搬運。圖1之配電裝置100D具有車輪,以供使用者容易地手動移動配電裝置100D。配電裝置亦可不具有此種車輪。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可使用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具有互不相同之功能。例如,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包含工業設備與民用設備之兩者。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可使用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為由互不相同之製造公司製造,且具有相同之功能者。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可使用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亦可為由相同之製造公司製造,具有相同之功能,且型號(編號)不同者。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於未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狀態下,能夠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未圖示)。即,裝卸外殼4能夠對於電力供給裝置(充電裝置)裝卸。電力供給裝置對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供給電力。若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則可開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充電。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亦可保持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狀態而經由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自電力供給源(未圖示)供給電力。若將電力供給源連接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或者,以開始充電之方式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進行操作,則可開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充電。於本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是否能夠保持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狀態進行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充電係根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構成來決定。亦可為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可使用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全部構成為能夠進行此種充電。即,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可由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藉由電力供給源而充電。亦可為,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可使用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中,僅一部分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構成為能夠進行此種充電。即,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中之一部分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情形時,均可由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藉由電力供給源而充電。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亦可保持安裝於圖1所示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A、100B、100C、100D之各者之狀態而藉由電力供給源充電。支架搬運設備100B於需要充電之情形時,亦可自動地移行至電力供給源。藉由對設置於機車100C之電力輸入部130連接電力供給源之插頭,亦可對蓄電裝置本體2進行充電。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具備蓄電裝置本體2、管理裝置3、裝卸外殼4、及端子部5。蓄電裝置本體2構成為能夠蓄積電力。蓄電裝置本體2構成為能夠將已蓄積之電力輸出。蓄電裝置本體2構成為能夠再充電。蓄電裝置本體2例如為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超大容量電容器。例如,蓄電裝置本體2亦可為具有複數個電池之電池組。又,例如,蓄電裝置本體2亦可為具有複數個超級電容器或超大容量電容器者。蓄電裝置本體2並不限定於該等。裝卸外殼4收容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裝卸外殼4具有把手4a。把手4a係能夠利用手H(參照圖1)固持之握把。裝卸外殼4構成為能夠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裝卸。即,裝卸外殼4能夠使蓄電裝置本體2及管理裝置3一體地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裝卸。藉由利用手抓住把手4a,使用者可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以懸吊狀態搬運。把手4a之形態並不限定於握把。把手4a只要為能夠利用手搬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形態即可。用以使裝卸外殼4能夠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裝卸之態樣並不特別限定。用以使裝卸外殼4能夠對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裝卸之態樣例如既可為利用磁力之作用之態樣,亦可為利用螺固構造之態樣,還可為利用凸部與凹部之嵌入構造之態樣。用以使裝卸外殼4能夠對於電力供給裝置(未圖示)裝卸之態樣亦不特別限定。端子部5設置於裝卸外殼4。端子部5電性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2。端子部5經由管理裝置3而連接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極端子。如圖2所示,端子部5包括1對電極端子5a、5b。1對電極端子5a、5b為正極端子5a與負極端子5b。端子部5係以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設置於裝卸外殼4。使端子部5能夠自外部接入之態樣並不特別限定。例如,藉由使端子部5經由形成於裝卸外殼4之開口而露出於外部,而成為端子部5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端子部5係於裝卸外殼4之外部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間傳遞電力。端子部5於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將蓄積於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供給至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端子部5被自電力供給裝置或電力供給源供給電力。蓄電裝置本體2蓄積供給至端子部5之電力。圖1及圖2表示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功能方塊圖。管理裝置3具備運算處理裝置15及記憶裝置16。運算處理裝置(處理器)15例如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微控制器、微運算處理裝置、面向特定用途之積體電路(ASIC)、能夠編程之邏輯電路(PLC)、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等。記憶裝置16記憶各種資料。記憶裝置16記憶利用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之處理所需要之資訊。記憶裝置16例如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於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程式時暫時地記憶各種資料。又,ROM記憶使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之程式。記憶於記憶裝置16中之程式藉由運算處理裝置15而執行,藉此實現各種功能部。管理裝置3具有電力管理部10、監視部11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作為功能部。電力管理部10係藉由利用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記憶於記憶裝置16中之電力管理用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監視部11係藉由利用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記憶於記憶裝置16中之監視用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係藉由利用運算處理裝置15執行記憶於記憶裝置16中之通信控制用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 管理裝置3具有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由硬體而構成。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為運算處理裝置15之一部分。 電力管理部10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於蓄電裝置本體2為二次電池之情形時,電力管理部10由所謂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電池管理系統)而構成。電力管理部10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與放電。電力管理部10例如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之蓄積量。 電力管理部10亦可基於自監視部11直接取得之資訊,而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狀態。即,電力管理部10亦可基於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監視結果,而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電力管理部10亦可基於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資訊,而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於本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外部通信裝置200為伺服器。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並非伺服器。電力管理部10亦可基於自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直接取得之資訊,而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資訊。電力管理部10既可將用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上述資訊單獨使用,亦可進行組合產生新的資訊而加以使用。管理裝置3具有無線通信部12。無線通信部12係無線通信用器件。無線通信部12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無線通信部12於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進而,無線通信部12於以下4種情形時,亦可以無線方式發送資訊或接收資訊。無線通信部12於該4種情形之任一者時,均可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第1情形係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且蓄電裝置本體2既不放電亦未被充電之情形。第2情形係蓄電裝置本體2藉由電力供給裝置或電力供給源被充電之情形。第3情形係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且蓄電裝置本體2未被充電之情形。第4情形係蓄電裝置1未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與電力供給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無線通信部12能夠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雙向地進行通信。無線通信部12於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輸出有電力時,能夠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雙向地進行通信。無線通信部12亦可於蓄電裝置本體2不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輸出電力時,能夠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雙向或單向地進行通信。外部通信裝置200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物理上分離。於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輸出有電力時,外部通信裝置200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間的距離大致確實地大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間的距離。即,於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輸出有電力時,外部通信裝置200較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離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更遠。無線通信部12亦可為能夠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以外之裝置雙向或單向地進行通信。例如,無線通信部12亦可為能夠與電力供給裝置雙向地進行通信。例如,無線通信部12亦可為能夠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雙向地進行通信。例如,無線通信部12亦可為能夠與智慧型手機等行動通信裝置雙向地進行通信。無線通信部12之通信方式並不特別限定。無線通信部12亦可為能夠利用複數個通信方式。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亦可組合複數個通信方式。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既可僅以無線方式通信,亦可除了無線通信以外還利用有線通信。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既可利用網際網路,亦可不利用網際網路。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亦可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即,無線通信部12亦可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收發資訊。作為無線通信部12利用之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例如,存在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 等基於蜂窩網路之通信方式。無線通信部12利用之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亦可為本案之申請日以後採用之通信方式。又,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亦可利用WiFi等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無線通信部12亦可以無線方式LAN收發資訊。無線通信部12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亦可利用衛星通信。無線通信部12亦可具有不用於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通信之近距離通信之功能。不用於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通信之近距離通信例如係藍牙(註冊商標)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無線通信)等。外部通信裝置200取得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資訊。外部通信裝置200取得自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發送之資訊。外部通信裝置200對已取得之資訊執行適當之處理。藉此,外部通信裝置200產生要發送至管理裝置3之資訊,並將其發送至管理裝置3。即,外部通信裝置200基於自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發送之資訊,產生要發送至該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管理裝置3之資訊。進而,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基於自至少1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發送之資訊,產生要發送至其他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管理裝置3之資訊。要發送至管理裝置3之資訊亦可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指令。外部通信裝置200藉由將指令發送至管理裝置3,而管理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外部通信裝置200管理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將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指令以外之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3。如圖2所示,外部通信裝置200具備運算處理裝置201及記憶裝置202。運算處理裝置201之具體例與運算處理裝置15之具體例相同。記憶裝置202之具體例與記憶裝置16之具體例相同。記憶裝置202記憶由運算處理裝置201執行之處理所需要之資訊。返回至管理裝置3之說明。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狀態。監視部11監視對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流之輸入輸出、及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之蓄積量。監視部11基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所具有之未圖示之感測器(例如電流感測器)之信號,進行該監視。未圖示之感測器設置於將端子部5與蓄電裝置本體2連接之電路。監視部11亦可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壓。該監視亦基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所具有之未圖示之感測器(例如電壓感測器)之信號而進行。監視部11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即,監視部11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向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放電。監視部11基於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流輸出、及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亦可為僅監視有無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具體而言,例如,監視部11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有電流。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亦可為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之電力之變化。具體而言,例如,監視部11亦可藉由持續地或斷續地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之蓄積量,而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之電力之變化。又,例如,監視部11亦可基於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有電流之時間之計測結果,而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之電力之變化。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即,監視部11監視自電力供給裝置或電力供給源向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供給。監視部11基於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流輸入、及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向蓄電裝置本體2充電之監視亦可為僅監視有無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具體而言,例如,監視部11亦可監視對蓄電裝置本體2輸入有電流。又,例如,監視部11亦可監視將蓄電裝置本體2電性連接於電力供給裝置。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之監視亦可為監視供給至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之變化。具體而言,例如,亦可藉由持續性地或斷續性地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中之電力之蓄積量,而監視供給至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之變化。又,例如,監視部11亦可基於對蓄電裝置本體2輸入有電流之時間之計測結果,而監視供給至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之變化。監視部11監視對於蓄電裝置本體2輸入輸出之電流是否為過電流。所謂過電流,係指超過預先設定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規定值(容許值)之電流。電力管理部10係基於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監視結果,以對於蓄電裝置本體2輸入輸出之電流不會成為過電流之方式進行管理。例如,於監視部11檢測出對蓄電裝置本體2輸入之電流為過電流之情形時,電力管理部10使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停止。又,例如,於監視部11檢測出自蓄電裝置本體2輸出之電流為過電流之情形時,電力管理部10使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停止。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是否為過充電狀態。所謂過充電狀態,係指蓄電裝置本體2超過滿充電狀態而欲蓄積電荷之狀態。所謂滿充電狀態,係指對於蓄電裝置本體2能夠蓄電之容量被100%充電之狀態。監視部11可藉由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壓是否超過規定值,而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是否為過充電狀態。電力管理部10基於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監視結果,以蓄電裝置本體2不會成為過充電狀態之方式進行管理。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是否為過放電狀態。所謂過放電狀態,係指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荷被過剩地釋出,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壓低於放電終止電壓之狀態。監視部11可藉由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壓,而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是否為過放電狀態。電力管理部10基於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監視結果,以蓄電裝置本體2不會成為過放電狀態之方式進行管理。監視部11亦可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之累計時間。監視部11基於其監視結果,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監視部11亦可監視對蓄電裝置本體2進行充電之累計時間。監視部11基於其監視結果,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管理裝置3之運算處理裝置15亦可根據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推定蓄電裝置本體2劣化之程度。監視部11亦可監視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藉由將該監視結果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結果結合,可掌握安裝有蓄電裝置1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為不消耗電力之狀態(例如,省電力模式等待機狀態)。該監視例如亦可以如下方式實施。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或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設置檢測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感測器。而且,監視部11亦可基於該感測器之檢測結果,監視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資訊亦可包含於下述使用環境資訊。於該情形時,進行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判斷之功能部亦可不包含於監視部11。監視部11亦可監視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藉由將該監視結果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之監視結果結合,可掌握安裝有蓄電裝置1之電力供給裝置為未對蓄電裝置本體2供給電力之狀態(例如,充電結束之狀態)。該監視例如亦可以如下方式實施。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或電力供給裝置,設置檢測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之感測器。而且,監視部11亦可基於該感測器之檢測結果,監視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之資訊亦可包含於下述使用環境資訊。於該情形時,進行蓄電裝置1是否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之判斷之功能部亦可不包含於監視部11。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於本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所謂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使用蓄電裝置本體2之環境),係指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或電極供給裝置時之環境。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且蓄電裝置本體2既不放電亦未被充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藉由電力供給裝置或電力供給源被充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且蓄電裝置本體2未被充電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未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與電力供給裝置之任一者時之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保管環境關聯之保管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或運算處理裝置(以下稱為感測器等)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例如,於圖2中,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經由配線而取得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20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信號)。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自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感測器或運算處理裝置(以下稱為感測器等)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例如,於圖2中,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自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感測器101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信號)。於該情形時,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具有用以進行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資訊通信之端子21,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經由端子21而取得自感測器101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或者,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經由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無線通信裝置102與無線通信部12之無線通信而取得自感測器101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自設置於電力供給裝置之感測器等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取得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等(例如感測器20)發送之保管環境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既可包含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表示時間變化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既可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等(例如感測器20)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亦可自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感測器等(例如感測器101)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還可自設置於電力供給裝置之感測器等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既可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等(例如感測器20)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自設置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感測器等(例如感測器101)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還可自設置於電力供給裝置之感測器等取得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全部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等取得者。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全部並非自設置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感測器等取得者。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所謂與溫度關聯之資訊,既可為溫度,亦可為溫度感測器之電壓信號,亦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溫度之資訊。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所謂與濕度關聯之資訊,既可為濕度,亦可為濕度感測器之電壓信號,還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濕度之資訊。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環境的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氣壓關聯的資訊。所謂與氣壓關聯之資訊,既可為氣壓,亦可為氣壓感測器之電壓信號,還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氣壓之資訊(例如標高)。標高例如亦可根據絕對位置之資訊與地圖資料來算出。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例如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絕對位置之資訊(例如,緯度與經度)。絕對位置之資訊例如亦可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所接收之GNSS信號。所謂GNSS,係指測位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無線通信部12亦可兼作GNSS接收機。又,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例如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相對位置之資訊。相對位置之基準並不特別限定。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姿勢關聯之資訊例如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傾斜度之資訊。蓄電裝置本體2之傾斜度之資訊例如既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相對於基準位置之旋轉角度,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旋轉角速度,還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旋轉角加速度。蓄電裝置本體2之傾斜度之資訊既可為與繞著3軸之旋轉(傾斜度)關聯之資訊,亦可為與繞著1軸或2軸之旋轉(傾斜度)關聯之資訊。蓄電裝置本體2之傾斜度之資訊例如亦可為藉由陀螺儀(角速度感測器)而檢測出之信號或基於該信號而導出之值。蓄電裝置本體2之傾斜度之資訊例如亦可為藉由角加速度感測器而檢測出之信號或基於該信號而導出之值。於根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而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設置方向不同之情形時,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姿勢關聯之資訊亦可為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設置方向之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速度關聯之資訊既可為速度,亦可為速度感測器之電壓信號,還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速度之資訊。所謂蓄電裝置本體2之移動之速度,係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移動之速度。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例如為機車100C之情形時,機車100C具有車速感測器。於該情形時,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藉由車速感測器而檢測出之車速作為使用環境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所謂與加速度關聯之資訊,既可為加速度,亦可為加速度感測器之電壓信號,還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加速度之資訊。加速度既可為根據加速度感測器之電壓信號所獲得之值,亦可為對速度進行微分所獲得之值。蓄電裝置本體2之加速度可用於判斷蓄電裝置本體2所受之衝擊或蓄電裝置本體2之振動之指標。即,於加速度急遽地變化之情形時,存在可判斷為有衝擊或振動之情形。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蓄電裝置本體2本身之資訊亦可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所謂與壓力關聯之資訊既可為壓力,亦可為壓力感測器之電壓信號,還可為例如可間接地掌握壓力之資訊。蓄電裝置本體2所受之壓力之大小可用於掌握蓄電裝置本體2之變形之指標。即,於蓄電裝置本體2所受之壓力大於特定值之情形時,可判斷為蓄電裝置本體2有可能變形。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為針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每個種類賦予之ID(Identification)資訊(識別資訊)。存在根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種類而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不同之情形。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取得該ID資訊。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保管環境關聯之保管環境資訊之具體例為上述使用環境資訊之具體例中,於未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及電力供給裝置之任一者之狀態下能夠取得之資訊。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保管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亦可同樣地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記憶於記憶裝置16。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保管環境資訊亦可同樣地記憶於記憶裝置16。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亦可被發送至電力管理部10。藉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而取得之保管環境資訊亦可同樣地被發送至電力管理部1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對無線通信部12進行指示以發送資訊。即,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資訊。又,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取得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資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監視部11監視到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時,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即,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中,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於以下之說明中,將監視部11監視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時稱為放電監視中。進而,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蓄電裝置本體2不放電時,亦可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具體而言,於以下之4種情形時,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亦可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第1情形係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且蓄電裝置本體2既不放電亦未被充電之情形。第2情形係蓄電裝置本體2藉由電力供給裝置或電力供給源被充電之情形。第3情形係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且蓄電裝置本體2未被充電之情形。第4情形係未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與電力供給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1~第3情形時,亦可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及上述第1~第3情形時,亦可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全部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及上述第1~第3情形時,亦可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僅一部分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於該情形時,自無線通信部12被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使用環境資訊例如既可由使用者任意地設定,亦可默認設定。或者,亦可基於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指令而設定。又,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4情形時,將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所取得之保管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使與放電中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亦可使與未放電時(即,放電前)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或保管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或保管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1情形時,亦可使與第1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1情形時,亦可使與第1情形時以外之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或保管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或保管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例如,於管理裝置3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接收到放電開始指令時,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亦可使與開始放電前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2情形時,亦可使與第2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2情形時,亦可使與第2情形以外之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或保管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或保管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3情形時,亦可使與第3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3情形時,亦可使與第3情形以外之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或保管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或保管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4情形時,亦可使與第4情形以外之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保管環境關聯之保管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4情形時,亦可使與第4情形以外之情形時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及上述第1~第3情形時,亦可使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例如,於放電監視中或/及上述第2情形時(充電中),亦可使藉由監視部11之監視而獲得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蓄積量之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又,例如,於放電監視中,亦可使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結果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又,例如,於上述第2情形時(充電中),亦可使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電力輸入之監視結果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又,例如,於上述第1情形時,亦可使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又,例如,於上述第3情形時,亦可使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電力供給裝置之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及上述第1情形時,亦可使既非使用環境資訊亦非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之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所謂該資訊例如為與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關聯之資訊,且為不與蓄電裝置1之放電及充電直接關聯之資訊。將該例示之資訊稱為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作動資訊。蓄電裝置1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取得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作動資訊。例如,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為機車100C之情形時,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作動資訊亦可為輪胎之氣壓之資訊、或機車100C所具有之設備之故障診斷之資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較佳為,放電監視中高於上述第1情形時。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亦可為,於放電監視中與上述第1情形時相同。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於放電監視中與上述第2情形時(充電中)既可相同,亦可不同。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較佳為,上述第2情形時(充電中)高於上述第3情形時,但亦可為相同。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使資訊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較佳為放電監視中高於上述第4情形時,但亦可為相同。根據自無線通信部12被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資訊之種類,而自無線通信部12被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亦可不同。亦可為,與自無線通信部12被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資訊之種類無關,自無線通信部12被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頻度相同。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詳細而言,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放電監視中,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於上述第1~第4情形時,亦可取得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且由無線通信部12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既可為放電中通信控制部14經由無線通信部12而對外部通信裝置200要求者,亦可並非如此。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基於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資訊而由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運算處理裝置201產生之資訊。更具體而言,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包含基於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或保管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又,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基於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監視部之監視結果而產生之資訊。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基於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作動資訊而產生之資訊。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亦可為指令。電力管理部10基於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來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指令既可為變更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動作之指令,亦可為使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或充電停止之指令。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亦可為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時或充電時之限制資訊。所謂該限制資訊,具體而言,係指上限電流、上限電壓、下限電壓、上限溫度、下限溫度等。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用以促進蓄電裝置本體2之檢查之資訊。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亦可包含通知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更換時期之資訊。於如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功能帶來影響之情形時,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發送使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或充電停止之指令、或用以促進蓄電裝置本體2之檢查之資訊。所謂如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功能帶來影響之情形,例如,係指有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衝擊或蓄電裝置本體2之振動之情形,或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溫度為極端高溫之情形或極端低溫之情形。外部通信裝置200之記憶裝置202記憶有用以產生與使用環境資訊(及保管環境資訊)之內容對應之外部資訊之程式及各種資料。外部通信裝置200之記憶裝置202亦可記憶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ID資訊及與ID資訊建立對應之資訊。與ID資訊建立對應之資訊亦可包含與對應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關聯之資訊。與ID資訊建立對應之資訊亦可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運算處理裝置201若自管理裝置3接收ID資訊,則基於與ID資訊建立對應地記憶於記憶裝置202中之資訊,產生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與ID資訊建立對應地記憶於記憶裝置202中之資訊被更新。要被更新之資訊例如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提供。藉由更新與ID資訊建立對應之資訊,而管理裝置3僅藉由將ID資訊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即可取得基於被更新後之資訊而產生之外部資訊。一面參照圖3,一面對於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時,管理裝置3及外部通信裝置200各自所執行之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圖3係表示於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時管理裝置3及外部通信裝置200各自所執行之處理之順序圖。管理裝置3於步驟S1中,執行用以取得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此處,一面參照圖4,一面對管理裝置3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進行說明。圖4係表示管理裝置3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之流程圖。 管理裝置3於步驟S11中,判定是否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該判定利用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或使用環境資訊)。於未將蓄電裝置本體2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情形時(步驟S11:NO(否)),管理裝置3等待直至將蓄電裝置本體2使用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為止。於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情形時(步驟S11:YES(是)),管理裝置3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於步驟S12中取得使用環境資訊。然後,管理裝置3結束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 再者,亦可無步驟S11。即,在不判定是否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的情況下,管理裝置3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亦可取得使用環境資訊。於該情形時,監視部11亦可不監視是否將蓄電裝置1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 再次一面參照圖3一面進行說明。管理裝置3於結束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之後,於步驟S2中,執行將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之處理(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再者,於步驟S2中,管理裝置3亦可將使用環境資訊以外之資訊(例如監視部之監視結果)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此處,一面參照圖5,一面對管理裝置3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步驟S2)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管理裝置3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之流程圖。管理裝置3於步驟S21中判定蓄電裝置本體2是否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放電。該判定利用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結果。於蓄電裝置本體2未放電之情形時(步驟S21:否),管理裝置3返回至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於蓄電裝置本體2放電之情形時(步驟S21:是),管理裝置3於步驟S22中,將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自無線通信部12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然後,管理裝置3結束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再次一面參照圖3一面進行說明。藉由管理裝置3執行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而將由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所取得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200。外部通信裝置200於步驟S3中,接收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使用環境資訊。外部通信裝置200於步驟S4中,執行基於所接收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此處,一面參照圖6,一面對外部通信裝置200執行之基於所接收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步驟S4)進行說明。圖6係表示外部通信裝置200執行之該處理之流程圖。外部通信裝置200於步驟S31中,使所接收之使用環境資訊記憶於記憶裝置202中。繼而,外部通信裝置200於步驟S32中,基於記憶於記憶裝置202中之使用環境資訊,產生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指令。此時,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基於使用環境資訊以外之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資訊與使用環境資訊,產生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指令。又,於步驟S32中,外部通信裝置200亦可基於自管理裝置3發送之資訊,產生指令以外之資訊。繼而,外部通信裝置200於步驟S33中,將步驟S32中產生之指令發送至管理裝置3。於在步驟S32中亦產生指令以外之資訊之情形時,亦將該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3。然後,外部通信裝置200結束基於來自管理裝置3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再次一面參照圖3一面進行說明。管理裝置3於步驟S5中,接收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指令。管理裝置3於步驟S6中,執行基於所接收之指令之處理。一面參照圖7,一面對管理裝置3執行之基於所接收之指令之處理(步驟S6)進行說明。圖7係表示管理裝置3執行之該處理之流程圖。管理裝置3於步驟S41中,使所接收之指令記憶於記憶裝置16。繼而,管理裝置3於步驟S42中,基於記憶於記憶裝置16之指令,控制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即,控制蓄電裝置本體2對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放電。然後,管理裝置3結束基於來自外部通信裝置200之指令之處理。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進行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除了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還發揮以下之效果。 於無線通信部12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外部通信裝置200進行通信之情形時,獲得以下之效果。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與外部通信裝置200之通信由於利用方便性較高之通信方式,故而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 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溫度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濕度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濕度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氣壓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周圍氣壓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使用環境資訊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發送之外部資訊可包含與對應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位置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關聯之資訊。於任一情形時,均可藉由外部資訊包含此種資訊,而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於電力管理部10基於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之監視結果來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情形時,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外部通信裝置200於除了取得蓄電裝置本體2之使用環境資訊,還取得監視部11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監視結果之情形時,自外部通信裝置200被發送至無線通信部12之外部資訊可包含基於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與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由此,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放電中,可自外部通信裝置200取得與監視部11之監視結果及使用環境資訊對應之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用資訊。因此,可更加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通用性。藉此,可更加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在自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卸除之狀態下能夠充電之情形時,可將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用於此種充電形式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即,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能夠保持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之狀態進行充電之情形時,可將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用於此種充電形式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即,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於電力管理部10基於蓄電裝置本體2之充電之監視結果來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情形時,可提高針對蓄電裝置本體2之管理之通用性。其結果,可進而擴大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用途。<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其具體例,只要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則能夠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變更例進行說明。上述實施形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及下述變更例能夠適當組合實施。 ◆關於監視部之動作之變更例於本發明中,監視部亦可監視對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入及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中僅一者。於該情形時,監視部至少可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向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於本發明中,監視部亦可監視自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出及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中僅一者。於該情形時,監視部至少可監視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於本發明中,監視部亦可監視對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入及自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出中僅一者。◆關於電力管理裝置之變更例於本發明中,電力管理部亦可僅由硬體構成。或者,電力管理部亦可係一部分由硬體構成,一部分由藉由執行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構成。同樣地,監視部亦可僅由硬體構成,亦可係一部分由硬體構成,一部分由藉由執行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構成。同樣地,放電中通信控制部亦可僅由硬體構成,亦可係一部分由硬體構成,一部分由藉由執行程式而實現之功能部構成。 ◆關於端子部之變更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端子部5包括1對電極端子。然而,本發明之端子部亦可具有放電用之1對電極端子與充電用之1對電極端子。根據該構成,藉由使用充電用之1對電極端子,而電極供給源可不經由外部電力消耗裝置直接對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供給電力。因此,可根據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構成及用途與電力供給源之構成,同時進行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充電與放電。 ◆關於充電形式之變更例 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僅於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下能夠充電。即,亦可無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對應之電力供給裝置,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僅藉由電源供給源而能夠充電。 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僅藉由電力供給裝置而能夠充電。即,外部電力消耗裝置及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為在將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下無法充電。 ◆關於蓄電裝置所具有之功能之變更例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具備拍攝照片及動畫之至少一者之拍攝裝置。拍攝裝置例如亦可為單眼相機,亦可為複眼相機。拍攝裝置例如既可為可見光相機,亦可為紅外線相機。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例如亦可具有液晶畫面等顯示裝置。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具有聲音輸出裝置。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例如亦可具有液晶畫面等顯示裝置。監視部之監視結果之至少一部分亦可顯示於顯示裝置。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亦可顯示於顯示裝置。無線通信部自外部通信裝置接收到之外部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亦可顯示於顯示裝置。本發明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具有被稱為智慧型手機之多功能行動電話所具有之該等以外之功能。◆關於蓄電裝置之使用形態之變更例於本發明中,能夠對於1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數量既可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能夠對於1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數量係基於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能夠蓄電之容量或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功能等而決定。本發明之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中,能夠裝卸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數量亦可互不相同。例如,亦可為,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中第1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數量為1個,能夠對於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中第2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數量為複數個。又,於本發明中,於對於1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能夠裝卸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情形時,複數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既可電性地串聯連接,亦可電性地並聯連接。亦可為將串聯與並聯之兩者組合之連接形態。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使用把手4a搬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時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方向與將裝卸外殼4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100時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之方向不同(參照圖1)。然而,於本發明中,使用把手搬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時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方向既可與將裝卸外殼安裝於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時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方向相同,亦可不同。 ◆關於使用環境資訊之變更例於本發明中,使用環境資訊亦可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亦可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亦可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亦可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使用環境資訊亦可不包含與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關於在蓄電裝置與外部通信裝置之間收發之資訊之變更例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外部通信裝置200對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1發送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2之資訊。然而,於本發明中,自外部通信裝置發送至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外部資訊亦可不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於本發明中,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自外部通信裝置接收之外部資訊亦可不包含用以管理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於本發明中,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自外部通信裝置接收之外部資訊亦可不包含基於外部通信裝置所接收到之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於本發明中,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亦可不將監視部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發送至外部通信裝置。於本發明中,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自外部通信裝置接收之外部資訊亦可不包含基於監視部對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而產生之資訊。 再者,作為本案之基礎申請案之日本專利特願2017-38284之使用環境取得部1023相當於本案說明書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13之一例。該基礎申請案中之處理部102A相當於本案說明書中之運算處理部15。該基礎申請案中之基於來自管理裝置之資訊之處理(步驟S3)相當於本案說明書中之接收使用環境資訊之製程(步驟S3)與基於所接收到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步驟S4)。該基礎申請案中之基於來自外部通信裝置之資訊之處理(步驟S4)相當於本案說明書中之接收指令之製程(步驟S5)與基於所接收到之指令之處理(步驟S6)。
1‧‧‧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
2‧‧‧蓄電裝置本體
3‧‧‧管理裝置
4‧‧‧裝卸外殼
4a‧‧‧把手
5‧‧‧端子部
5a‧‧‧正極端子
5b‧‧‧負極端子
10‧‧‧電力管理部
11‧‧‧監視部
12‧‧‧無線通信部
13‧‧‧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
14‧‧‧放電中通信控制部
15‧‧‧運算處理裝置
16‧‧‧記憶裝置
20‧‧‧感測器
21‧‧‧端子
100A‧‧‧外部電力消耗裝置(點式冷氣器)
100B‧‧‧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支架搬運設備)
100C‧‧‧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機車)
100D‧‧‧外部電力消耗裝置(配電裝置)
101‧‧‧感測器
102‧‧‧無線通信裝置
110‧‧‧吹出管
120‧‧‧支架支持部
130‧‧‧電力輸入部
140‧‧‧電力輸出部
141‧‧‧把手
200‧‧‧外部通信裝置
201‧‧‧運算處理裝置
202‧‧‧記憶裝置
H‧‧‧手
S‧‧‧支架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概略構成及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使用例的圖。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之概略構成圖。圖3係表示於使用蓄電裝置本體之狀態下,管理裝置及外部通信裝置各自所執行之處理之順序圖。圖4係表示管理裝置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取得處理之流程圖。圖5係表示管理裝置執行之使用環境資訊發送處理之流程圖。圖6係表示外部通信裝置執行之基於所接收到之使用環境資訊之處理之流程圖。圖7係表示管理裝置執行之基於所接收到之指令之處理之流程圖。

Claims (24)

  1. 一種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包括:(A)蓄電裝置本體,其能夠蓄積電力;(B)管理裝置,其具有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力管理部;(C)裝卸外殼,其收容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及上述管理裝置,且能夠對於消耗電力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能夠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及上述管理裝置一體地對於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且具有供利用手搬運上述裝卸外殼之把手;及(D)端子部,其以能夠自外部接入之狀態設置於上述裝卸外殼,電性連接於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且能夠於上述裝卸外殼之外部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間傳遞電力;上述裝卸外殼能夠對於複數種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裝卸,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能夠將蓄積於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供給至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上述管理裝置除了上述電力管理部以外,還包含:(B-1)監視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B-2)無線通信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均能夠以無線方式收發資訊; (B-3)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取得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之與對應於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使用環境關聯的使用環境資訊;及(B-4)放電中通信控制部,其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上述監視部監視到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使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使用環境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以無線方式自上述無線通信部發送至較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更遠離上述無線通信部之外部通信裝置,且取得自上述外部通信裝置發送且由上述無線通信部以無線方式接收到之外部資訊。
  2. 如請求項1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資訊包含用以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資訊。
  3. 如請求項1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資訊包含基於上述外部通信裝置所接收到之上述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
  4. 如請求項2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資訊包含基於上述外部通信裝置所接收到之上述使用環境資訊而產生之資訊。
  5. 如請求項1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無線通信部能夠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上述外部通信裝置通信。
  6. 如請求項2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無線通信部能夠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上述外部通信裝置通信。
  7. 如請求項3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無線通信部能夠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上述外部通信裝置通信。
  8. 如請求項4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無線通信部能夠利用行動電話之通信方式與上述外部通信裝置通信。
  9. 如請求項1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 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0. 如請求項2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3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 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2. 如請求項4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3. 如請求項5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 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4. 如請求項6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5. 如請求項7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6. 如請求項8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使用環境資訊包含如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溫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濕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周圍之氣壓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位置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姿勢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速度關聯之資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移動加速度關聯之資訊、及與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所受之壓力關聯之資訊。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監視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均藉由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出及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自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放電。
  18.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電力管理部基於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而管理上述蓄電裝置本體。
  19.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放電中通信控制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任一者之情形時,在上述蓄電裝置本體對上述任一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放電時,且在上述監視部監視到上述蓄電裝置本體放電時,均使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以無線方式自上述無線通信部發送至上述外部通信裝置。
  20. 如請求項19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資訊包含基於上述監視部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監視結果而產生之資訊。
  21.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裝卸外殼能夠對於電力供給裝置裝卸,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電力供給裝置之狀態下,自上述電力供給裝置供給電力,上述蓄電裝置本體能夠蓄積供給至上述端子部之電力。
  22.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端子部於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複數種外部電力消耗裝置 中之至少1個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情形時,均保持將上述裝卸外殼安裝於上述外部電力消耗裝置之狀態而自電力供給源供給電力,上述蓄電裝置本體能夠蓄積供給至上述端子部之電力。
  23. 如請求項21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監視部藉由監視自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入及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
  24. 如請求項22之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多用途蓄電裝置,其中上述監視部藉由監視自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電流輸入及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中之電力蓄積量之至少一者,而監視上述電力供給裝置或上述電力供給源對上述蓄電裝置本體之充電。
TW107102413A 2017-01-23 2018-01-23 Communication type movable type multi-purpose power storage device during discharge TWI655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9226 2017-01-23
JP2017009226 2017-01-23
JP2017-154868 2017-08-10
JP2017154868 2017-08-10
TW106128387 2017-08-22
??106128387 2017-08-22
??PCT/JP2018/001879 2018-01-23
PCT/JP2018/001879 WO2018135663A1 (ja) 2017-01-23 2018-01-23 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マルチユース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218A TW201829218A (zh) 2018-08-16
TWI655118B true TWI655118B (zh) 2019-04-01

Family

ID=6396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2413A TWI655118B (zh) 2017-01-23 2018-01-23 Communication type movable type multi-purpose power storage device during discharg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51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7510U (en) * 2009-05-19 2009-10-21 Chu Li Hwa Movable battery charging and exchanging device
JP5575008B2 (ja) * 2011-02-25 2014-08-2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JP2016046887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6171061A (ja) * 2015-03-09 2016-09-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池収納装置
EP3098932A1 (en) * 2015-05-26 2016-11-30 The A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robotic battery t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7510U (en) * 2009-05-19 2009-10-21 Chu Li Hwa Movable battery charging and exchanging device
JP5575008B2 (ja) * 2011-02-25 2014-08-2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JP2016046887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6171061A (ja) * 2015-03-09 2016-09-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池収納装置
EP3098932A1 (en) * 2015-05-26 2016-11-30 The A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robotic battery t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218A (zh)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7524B2 (ja) 放電中通信式可搬型マルチユース蓄電装置
US10948545B2 (en) Residual quantity measuring device, battery pack, electric power tool, electric aircraft,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US10008869B2 (en) Supply network component for a supply network
KR102283958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주행 제어 시스템 및 주행 제어 방법
US20140160280A1 (en)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KR101440530B1 (ko) 배터리 가용시간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665826B2 (ja) 電池装置
US933581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rrier with electronic interface for recharging device battery
CN109476356A (zh) 机动小车
US10997798B2 (en) Movable body rescue system, server, and movable body rescue method
CN103036265B (zh) 电力供给装置的起动电源确保结构
US11780335B2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physically-coupled vehcil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6030959A (zh) 电池和具有该电池的无人飞行器
KR20160095005A (ko) 전기 시스템 인핸서
JP2013247854A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バッテリ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制御方法
US10647218B1 (en) System for thermally conditioning a battery pack of an electric vehicle
WO20190748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O201609511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ing assistant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TWI655118B (zh) Communication type movable type multi-purpose power storage device during discharge
US8742716B2 (en) Information output apparatus
US20220080848A1 (en) Portable all-weather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tarter and battery conditioner
KR20170044365A (ko) IoT 기반의 E-바이크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18016231A1 (ja) 電池装置、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565592B2 (en) Auxiliary power output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JP2012125059A (ja) 蓄電量管理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