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889B - 通訊終端及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終端及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4889B TWI654889B TW105105517A TW105105517A TWI654889B TW I654889 B TWI654889 B TW I654889B TW 105105517 A TW105105517 A TW 105105517A TW 105105517 A TW105105517 A TW 105105517A TW I654889 B TWI654889 B TW I65488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access
- access technology
- call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56—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for VoIP commun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5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for integrated multimedia messaging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6—Multicasting of data during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訊終端,包括:第一通訊組件,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第二通訊組件,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其中,第一通訊組件配置成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呼叫的語音資料;以及控制器,配置成: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語音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的呼叫之語音資料;以及,在第二通訊組件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之後,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Description
此處說明的實施例大致上關於通訊終端及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在例如LTE及WiFi等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交遞是現代通訊裝置的特點,允許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者經驗(例如最佳化頻寬)以及更低的成本及功率消耗。理想上,舉例而言,經由分封式網路語音協定(VoIP)呼叫而與另一使用者通訊的使用者在通訊期間甚至不會注意到此交遞。因此,需要允許例如小數目的人為音訊等短中斷時間之交遞程序。
100‧‧‧通訊系統
102‧‧‧核心網路
103‧‧‧基地台
105‧‧‧行動終端
111‧‧‧應用處理器
112‧‧‧數據機
200‧‧‧通訊配置
206‧‧‧網際網路多媒體子系統
207‧‧‧通訊裝置
300‧‧‧通訊終端
301‧‧‧第一通訊組件
302‧‧‧第二通訊組件
303‧‧‧控制器
501‧‧‧應用處理器
502‧‧‧蜂巢式數據機
503‧‧‧WiFi數據機
504‧‧‧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
505‧‧‧硬體音訊編解碼器
在圖式中,類似代號通常意指不同視圖中相同的部份。圖式不一定依比例繪製,一般反而是強調顯示本發明的原理。在下述說明中,參考下述圖式,說明各種態樣,
其中;圖1顯示蜂巢式通訊系統。
圖2顯示通訊配置,包含蜂巢式基地台及WiFi接取點。
圖3顯示通訊終端。
圖4顯示流程圖,說明在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切換呼叫的方法。
圖5顯示從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至WiFi之與來自分封式網路語音協定(VoIP)呼叫的交遞有關的行動終端的架構。
下述說明會參考以舉例方式顯示實施發明之本揭示的特定細節及態樣之附圖。可以使用其它態樣,以及,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範圍之下,可以作結構的、邏輯的及電的改變。由於本揭示的某些態樣可以與本揭示的一或更多其它態樣相結合以形成新態樣,所以,本揭示之各式各樣的態樣不必是互斥的。
圖1顯示例如根據3GPP(第3代夥伴專案)的通訊系統100。
通訊系統100可為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在下述中也稱為蜂巢式無線電通訊網路),包含無線電存取網路(例如根據LTE(長程演進)、或進階LTE之E-UTRAN,演進的UMT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面無線電接取網
路)101及核心網路(例如根據LTE、或進階LTE之EPC、演進分封核心)102。無線電存取網路101包含基地台(例如根據LTE、或進階LTE之收發器基地台、eNodeB、eNB、家用基地台、家用eNodeB、HeNB)103。各基地台103提供用於無線電存取網路101之一或更多行動無線電胞104之無線電涵蓋。換言之,無線電存取網路101的基地台103可以涵蓋不同型式的胞104(例如根據LTE或進階LTE之巨胞、飛胞、微微胞、小胞、開放胞、封閉式用戶群組胞、混合胞)。應注意,在下述說明中所述的實施例也可以應用至LTE通訊網路之外的其它通訊網路,例如根據UMTS、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WIFI等等的通訊網路。
位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中的行動終端(例如UE)105可以經由在行動無線電胞104中提供涵蓋(換言之,操作)的基地台103而與核心網路102及其它行動終端通訊。換言之,操作行動終端105所處之行動無線電胞104的基地台103可以朝向行動終端105提供E-UTRA使用者平面終端及控制平面終端,使用者平面終端包含PDCP(分封資料收歛協定)層、RLC(無線電鏈路控制)層及MAC(媒體存取控制)層,控制平面終端包含RRC(無線電資源控制)層。除了例如揚音器、麥克風及記憶體等其它典型組件外,行動終端105還包含應用處理器111及LTE數據機112。
根據多接取法,經由空氣介面106,控制及使用者資
料可以在基地台103與位於基地台103操作的行動無線電胞104中的行動終端105之間傳輸。在例如LTE空氣介面106等行動通訊標準空氣介面上,可以部署例如FDD(分頻雙工)或TDD(分時雙工)等不同的雙工方法。
多個基地台103藉由例如X2介面等第一介面107而彼此互連。基地台103也藉由例如S1介面等第二介面108而連接至核心網路102,舉例而言,經由S1-MME介面108而連接至MME(行動管理實體)109及藉由S1-U介面108而連接至服務閘道(S-GW)110。S1介面108支援MME/S-GW 109、110與基地台103之間的多對多關係,亦即,基地台103可以連接至一個以上的MME/S-GW 109、110,以及,MME/S-GW 109、110可以連接至一個以上的基地台103。這使得在LTE中能夠網路共享。
舉例而言,MME 109可以負責控制位於E-UTRAN的涵蓋區中的行動終端之行動力,而S-GW 110可以負責處理行動終端105與核心網路102之間的使用者資料傳輸。
在例如LTE等行動通訊標準的情形中,無線電存取網路101(亦即,在LTE的情形中為E-UTRAN 101),可被視為由朝向UE 105提供E-UTRA使用者平面(PDCP/RLC/MAC)及控制平面(RRC)協定之基地台103(亦即,在LTE的情形中為eNB 103)組成。
通訊系統100的各基地台103可以控制其地理涵蓋區內的通訊,亦即理想上以六角形表示的其行動無線電胞104。當行動終端105位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之內時且暫
駐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上時(換言之,向指派給行動無線電胞104的追蹤區(TA)註冊)時,其會與控制行動無線電胞104的基地台103通訊。當行動終端105的使用者啟始呼叫(行動起源呼叫)或傳給行動終端105的呼收(行動終端呼叫)時,會在行動終端105與控制行動台所處的行動無線電胞104之基地台103之間建立無線電通道。假使行動終端105移離於其中建立呼叫的原始行動無線電胞104時以及建立於原先的行動無線電胞104中的無線通道的訊號強度衰弱時,通訊系統會啟動呼叫轉移至行動終端105移入的另一行動無線電胞104的無線電通道。
使用其對E-UTRAN 101及核心網路102的連接,行動終端105可以與位於例如網際網路中的伺服器等位於其它網路中的其它裝置通訊,舉例而言,根據FTP(檔案傳輸協定),使用TCP(傳輸控制協定)連接,下載資料。
根據IMS(網際網路多媒體子系統),行動終端105的使用者可以經由分封式網路語音協定(VoIP(IP上的語音))而與另一行動終端的使用者通訊,舉例而言,在本實例中VoIP為VoLTE(LTE上的語音)。
在IMS中,可以在2G/3G/LTE上及在WiFi上提供VoIP呼叫。為了支援此二者,如圖2所示,行動終端具有二不同的數據機,其中之一用於2G/3G/LTE上的蜂巢式通訊,而另一用於WiFi上的通訊。
圖2顯示通訊配置200。
通訊配置200包括例如對應於行動終端105之行動終端201、蜂巢式基地台(例如GSM、UMTS、或LTE基地台)202及WiFi(或WLAN)接取點203。
行動終端201包括允許經由基地台202而與網際網路多媒體子系統(IMS)206通訊的蜂巢式數據機204以及允許經由接取點203而與IMS 206通訊之WiFi數據機205。經由IMS 206,行動終端201的使用者可以藉由VoIP呼叫而與另一通訊裝置207的使用者通訊,另一通訊裝置207可為例如類似地連接至IMS 206的另外的行動終端。行動終端201又包括應用處理器208。
為了最佳化VoIP呼叫功率消耗,行動終端201可以使用位於用於2G/3G/LTE VoIP呼叫的蜂巢式數據機204上的VoIP引擎(留下系統的其餘部份閒置,亦即,應用處理器208及WiFi數據機205),而對於WiFi上的VoIP呼叫,其可使用位於應用處理器208或位於WiFi數據機205上的VoIP引擎(在WiFi VoIP呼叫期間,留下蜂巢式數據機204閒置)。
行動終端201也執行從蜂巢式RAT(無線電接取技術)至WiFi的VoIP交遞或反之。但是,在此分散式架構中,為了功率消耗最佳化,議題是處理此交遞以使交遞期間中斷時間最小且不會有音訊失真讓使用者注意到。
在下述中,說明通訊終端,舉例而言,其允許以VoIP引擎從數據機改變位置至例如數據機或應用處理器等另一組件(及從其它組件回至數據機)、以最小化的中
斷時間及最小化的人為音訊(例如在很短的中斷時間期間受限於某靜音),來處理IMS VoIP交遞。
圖3顯示通訊終端300。
通訊終端300包括第一通訊組件301及第二通訊組件302,第一通訊組件301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第二通訊組件302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第一通訊組件配置成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語音資料。
通訊終端300又包括控制器303,配置成控制第二通訊組件302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語音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的呼叫之語音資料,以及,在(或當)第二通訊組件302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亦即,呼叫的媒體資料之上行鏈路傳輸)之後,例如在其成功地啟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之後,例如,當完成例如韌體的載入等需要的設置或配置、通訊終端中的新音訊路徑的設置、及/或通訊資源的分配時,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換言之,舉例而言,當支援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通訊模組就其啟始上行鏈路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而言,通訊模組完成其用於接管呼叫之配置或設置時,執行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至第二無線存取技術之呼叫交遞。舉例而言,呼叫是VoIP呼叫,以及,第一通訊組件提供(舉例而言,與例如LTE網路等第一通訊網路的組件一起)提
供第一VoIP路徑,以及,VoIP呼叫切換至第二通訊組件(舉例而言,與例如WiFi網路等第二通訊網路的組件一起)提供的第二VoIP路徑。
這允許當執行交遞時使呼叫的中斷時間保持低,以及,允許交遞造成的人為音訊。
此外,通訊終端可以處理交遞期間的顫動。即使其在交遞時使用傳輸協定分封的緩衝來保護對抗網路顫動時,藉由也將被緩衝的分封更換位置至第二通訊組件及依預期的次序結束它們(可能以交遞後接收的分封插入),其仍可避免被緩衝的分封在交遞期間遺失。
舉例而言,通訊裝置的組件(例如,通訊組件及控制器)可由一或更多電路實施。「電路」可被視為任何種類的邏輯實施實體,可為特定用途的電路或是執行儲存在記憶體中的軟體之處理器、韌體、或其任何組合。因此,「電路」可為實體接線邏輯電路或是例如可編程處理器等可編程邏輯電路,舉例而言,可為微處理器。「電路」也可為執行軟體的處理器,舉例而言,可為任何種類的電腦程式。於下述更詳細地說明之任何其它種類的分別功能之實施也被視為「電路」。
應注意,舉例而言,藉由在處理器上運行不同架構或引擎,例如控制器及第二通訊組件等各式各樣的組件可由相同的處理器實施。
舉例而言,通訊終端300執行如圖4所示的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方法。
圖4顯示流程圖400。
流程圖400顯示例如由通訊終端執行的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在401中,通訊終端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呼叫之語音資料。
在402中,通訊終端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語音資料之上行鏈路傳輸的呼叫之語音資料。
在403中,在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傳輸協定分封之後,通訊終端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下述實例關於另外的實施例。
實例1是如圖3所示的通訊終端。
在實例2中,實例1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決定是否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以及,假使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時,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來產生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3中,實例2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預定的交遞準則是根據呼叫的媒體通訊品質、使用者偏好、操作者偏好以及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及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中至少之一的無線電品質測量中至少一者。
在實例4中,實例1-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實施。
在實例5中,實例1-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通訊組件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
部份地實施。
在實例6中,實例1-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二通訊組件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部份地實施。
在實例7中,實例1-6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IMS呼叫。
在實例8中,實例1-7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VoIP呼叫。
在實例9中,實例1-8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或者,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10中,實例1-9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傳輸協定分封是即時傳輸協定(RTP)分封。
在實例11中,實例1-10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啟始呼叫的切換包括傳送訊息給提供呼叫的通訊網路,標示呼叫要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12中,實例1-11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係配置成當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通訊路徑的設置完成時,包含開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則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
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13中,實例12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通訊路徑的設置又包括將載入程式指令設定於記憶體中及設置一或更多音訊路徑中之至少之一。
在實例14中,實例1-1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以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15中,實例1-1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控制第二通訊組件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
在實例16中,實例1-1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控制第一通訊組件接收的經過緩衝的傳輸協定分封轉移至第二通訊組件。
在實例17中,實例1-16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指令第二通訊組件啟始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
在實例18中,實例1-17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控制第
二通訊組件以設置用於呼叫的通訊路徑。
實例19是如圖4所示之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在實例20中,實例19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決定是否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以及,假使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時,則產生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21中,實例20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預定的交遞準則是根據呼叫的媒體通訊品質、使用者偏好、操作者偏好以及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及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無線電品質測量中至少之一。
在實例22中,實例19-21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開始傳輸控制分封的產生及啟始切換之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實施。
在實例23中,實例19-22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語音資料之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
在實例24中,實例19-2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語音資料之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
在實例25中,實例19-2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IMS呼叫。
在實例26中,實例19-2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VoIP呼叫。
在實例27中,實例19-26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
地包含: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或者,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28中,實例19-28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傳輸協定分封是即時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29中,實例19-28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啟始呼叫的切換包括傳送訊息給提供呼叫的通訊網路,標示呼叫要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30中,實例19-29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當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通訊路徑的設置完成時,包含啟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則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31中,實例30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通訊路徑的設置又包括將載入程式指令設定於記憶體中及設置一或更多音訊路徑中之一。
在實例32中,實例19-31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33中,實例19-32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
在實例34中,實例19-3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將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之經過緩衝的傳輸協定分封轉移至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用於通訊的通訊組件。
在實例35中,實例19-3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指令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通訊之通訊組件啟始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
在實例36中,實例19-37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通訊之通訊組件以設置用於呼叫的通訊路徑。
實例37是具有記錄的指令之電腦可讀取的媒體,所述記錄的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會促使處理器執行根據實例19至38之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實例38是一種方法,使得能夠WiFi及蜂巢式操作的VoIP及IMS裝置中至少之一賦能,以當從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另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在一側上,在交遞之前及之後,能夠有最佳化的裝置功率消耗及最佳化的音訊
潛候期,在另一側上,能夠有平順的引擎改變位置及重配置程式。
在實例39中,實例38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在VoIP呼叫期間經由VoIP引擎改變位置及最終也使聲音引擎改變位置,而確保交遞之前及之後最佳化的功率消耗及最佳化的潛候期。
在實例40中,實例39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VoIP引擎及聲學引擎改變位置程序設計成在交遞重配置期間最小化中斷時間、人為音訊及RTP(即時傳輸協定)分封遺失。
實例41是通訊終端,包括:第一通訊機構,用於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來通訊;第二通訊機構,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來通訊,其中,第一通訊機構是用於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呼叫之語音資料;以及,控制機構,用於控制第二通訊機構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語音資料之上行鏈路傳輸的呼叫之語音資料;以及,在第二通訊機構開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之產生之後,啟始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切換。
在實例42中,實例41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用於決定是否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以及,假使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時,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來產生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43中,實例42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預定的交遞準則是根據呼叫的媒體通訊品質、使用者偏好、操作者偏好以及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及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中至少之一的無線電品質測量。
在實例44中,實例41-4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實施。
在實例45中,實例41-4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通訊機構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部份地實施。
在實例46中,實例41-4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二通訊機構由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部份地實施。
在實例47中,實例41-46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IMS呼叫。
在實例48中,實例41-47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呼叫是VoIP呼叫。
在實例49中,實例41-48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或者,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50中,實例41-49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傳輸協定分封是即時傳輸協定(RTP)分封。
在實例51中,實例41-50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啟始呼叫的切換包括傳送訊息給提供呼叫的通訊網路,標示呼叫要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52中,實例41-51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係當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呼叫的通訊路徑的設置完成時,包含開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則將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實例53中,實例52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通訊路徑的設置又包括將載入程式指令設定於記憶體中及設置一或更多音訊路徑中至少之一。
在實例54中,實例41-53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是用於控制第二通訊組件以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
在實例55中,實例41-54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係用於控制第二通訊機構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以及當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將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音訊資料的輸出靜音。
在實例56中,實例41-5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是用於在呼叫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控制第一通訊機構接收的經過緩衝的傳輸協定分封轉移至第二通訊機構。
在實例57中,實例41-56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第二通訊機構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指令第二通訊機構啟始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
在實例58中,實例41-57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第二通訊機構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控制第二通訊機構以設置用於呼叫的通訊路徑。
應注意,任可上述實例中的一或更多特點可以與其它實例中的任一實例相結合。舉例而言,實例38至40的細節可由實例19至37給定。
在下述中,更詳細地說明實例。
舉例而言,為交遞執行及VoIP引擎變換位置,執行下述之一或更多。
在VoIP呼叫中斷(或打斷)之前,亦即,在從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執行第二通訊組件(例如在下述實例中的VoIP WiFi引擎)的設置以消除中斷時間。切換或交遞程序分成三階段:準備階段
執行階段(包含真正切換)
終止階段。
舉例而言,這些階段是由來自外部電話/WiFi架構的
命令所觸發(舉例而言,負責蜂巢式或WiFi發訊及控制)。
在準備階段,使二VoIP路徑在轉換(亦即切換)階段期間平行地賦能(使新的VoIP路徑靜音,而舊的VoIP路徑不靜音)。
在執行階段期間,新的VoIP路徑不靜音,且舊的VoIP路靜音。未播放的RTP音訊分封會從舊的JBM(顫動緩衝管理)緩衝器(亦即,在行動終端中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JBM緩衝器)轉移至新的JBM緩衝器(亦即,在行動終端中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JBM緩衝器)。被預期要播放之下一分封的RTP時戳會從舊的JBM緩衝器轉移至新的JBM緩衝器。這些傳送的分封會與新近收到的RTP分封(亦即,經由新的VoIP路徑收到的RTP分封)假定它們的播放時間逾時,則它們會一起被記錄或放棄。
在終止階段期間,用於提供舊VoIP路徑的通訊資源(例如無線電通道資源)被釋放。舉例而言,對新的VoIP路徑(假使視訊是進入的呼叫的一部份),啟始唇同步。
應注意,從純粹的交遞觀點來看,為了最小化中斷時間及人為音訊,最佳的方式典型上是使用未更換位置之VoIP引擎。換言之,使VoIP引擎總是位於APE(應用處理器實體)上,亦即位於應用處理器上,對於處理交遞將是理想的。但是,由於此方式導致用於VoLTE的高功率
消耗且最小化的VoLTE功率消耗是行動終端製造商的典型目的,所此,此方式並非所希望的。
此外,交遞是相當短的持續時間之作動,可預期相當不頻繁地發生(從LTE至WiFi切換,或反之),而VoLTE呼叫典型上是具有長持續時間的關鍵使用情形。
上述參考圖3之方式允許提供VoLTE呼叫以及以支援具有WiFi上的視訊呼叫及IMS VoIP呼叫以及從2G/3G/LTE至WiFi的交遞(反之亦然)之高端IMS特點。
又應注意,如下述實施例中所述般,從VoLTE至WiFi(反之亦然)之切換可根據例如3GPP而由行動終端啟始而非由網路側啟始。根據3GPP之至/自WiFi的交遞程序的關鍵項目見於下述:在網路側上建立IPsec隧道,以致於當行動終端從LTE移至WiFi時,行動終端的IP位址保持不變;此隧道設置的完成會觸發媒體從基層LTE載送切換至基層WiFi載送,以及,以平順的方式,確保網路服務連續。
所以,在切換之後用於VoLTE及IMS VoIP呼叫的IP位址及埠在此交遞程序中的切換期間不會改變。
終端啟始的從VoLTE至WiFi的交遞(舉例而言,與網路啟始的從3G至LTE的切換(反之亦然)相反)使得在執行切換之前在行動終端上設置準備階段較容易。
交遞程序是在根據從LTE至WiFi的切換實例所述的
下述實例中。但是,相同的原理及動作可以施加至從WiFi至蜂巢式的交遞。
圖5顯示與從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至WiFi之來自VoIP呼叫的交遞有關的行動終端之架構。
例如對應於行動終端201之行動終端包括應用處理器501、蜂巢式數據機502、WiFi數據機503、音訊DSP(數位訊號處理器)504及硬體音訊編解碼器505。
在下述實例中,最初,在VoLTE呼叫期間,在蜂巢式數據機502上執行提供VoIP呼叫的軟體組件,包含LTE VoIP引擎506及蜂巢式聲音功能507(舉例而言,諸如雜訊減少及回音消除的語音強化),因而允許低的VoLTE功率消耗。
在切換之後,VoIP引擎及聲音功能更換位置以及WiFi VoIP引擎508和WiFi聲音功能509由應用處理器501及音訊DSP 504提供(或者,替代地,也由應用處理器501提供),以致於蜂巢式數據機在經由WiFi的IMS VoIP呼叫期間維持閒置。
在下述中,說明切換期間允許短中斷時間及避免RTP分封遺失及音訊失真的切換(或交遞)程序。
以三步驟(準備、執行及終止階段)執行切換,其中,在本實例中,觸發由應用處理器501提供的發訊/控制架構510發送。
控制架構510負責收集關於例如目前的無線電技術(在本實例中為LTE)及也關於其它候選的無線電技術
(在本實例中為WiFi)的測量報告等資訊。這是背景活動,其會執行而不用經常喚醒應用處理器501,特別是只要關於進入的VoIP呼叫的音訊品質是良好的即可。
舉例而言,控制架構510可以根據取決於下述之一或更多之準則而觸發交遞:例如由媒體引擎報告之進行中的VoIP呼叫的音訊及/或媒體品質;操作者及/或使用者對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比其它無線電存取技術更偏好;例如數據機502、503報告的無線電測量。
舉例而言,根據此資訊的部份或全部,可以使用策略以準備及執行交遞,而不用要求經常喚醒應用處理器501。
假定在VoLTE呼叫期間的某時間點,亦即,經由LTE提供的VoIP呼叫,控制架構510偵測到滿足交遞準則(舉例而言,假使進入的呼叫的媒體品質在預定的臨界值之下或是假使在WiFi上報告之無線電訊號測量是在預定臨界值之上時),則在511,其會發出準備(或啟始)命令並因而觸發準備階段(階段1)。
在對應於新VoIP路徑的設置之512及513中,音訊DSP 504載入其韌體且WiFi VoIP引擎508啟動上行鏈路RTP分封產生。
設置新的VoIP路徑,但尚未使用而為靜音的。舉例而言,廢棄產生的上行鏈路RTP分封,以及,經由新的
VoIP路徑已經接收的音訊資料(以PCM取樣的形式)不播放。
包含例如音訊DSP 504的特定韌體的載入、設置新音訊路由等等之新VoIP路徑的設置會耗費時間,以致於這會在控制架構510觸發真正的切換之前完成。
當新的VoIP路徑設置由例如音訊架構完成時,舉例而言,其會發送確認訊息給電話/WiFi控制架構510。然後,在514中,假使在新的VoIP路徑設置後用於交遞的準則仍然有效,則假使交遞是行動終端啟始時控制架構510會發送遠端觸發給網路,以及,控制架構510發送用於執行切換至音訊架構之本地觸發,觸發執行階段(階段2)。假使不再滿足準則時,舉例而言,則控制架構510立即地或是在預定暫停後取消交遞及新VoIP路徑的設置。
在執行階段期間,在515中,新的VoIP路徑不靜音且舊的VoIP路徑靜音。在此時間點上,經由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在本實例中為WiFi)接收的音訊資料可以播放。因此,即使以必須處理VoIP引擎更換位置及新VoIP路徑的設置之分散式架構,仍可保持低中斷時間。
應注意,在此時間點,當執行交遞時,可能會有某些進入的網路顫動。當無線電條件變差時這甚至更高度可能的,所以,期望當有高網路顫動時且因而當行動終端使用RTP分封緩衝以防護顫動時,啟始交遞。
在516中,停止LTE VoIP引擎,其中,在517中,
為了避免遺失被緩衝(在蜂巢式數據機側上)但尚未播放的RTP分封(這可能產生音訊假訊號),這些RTP分封從VoLTE JBM緩衝器(在蜂巢式數據機502上)轉移至WiFi JBM緩衝器(在應用處理器501上)。轉移的RTP分封會由WiFi JBM處理,宛如它們剛剛經由WiFi VoIP路徑被接收:取決於它們的序號及/或RTP時戳,只要它們預期的結束時間尚未逾時(否則,WiFi JBM會放棄它們),它們就會被記錄及結束。由於一RTP分封典型上對應於20ms的語音且預期從VoLTE JBM緩衝器轉移至WiFi JBM緩衝器會以小於20ms發生,則大概沒有RTP分封會因轉移潛候期而遺失(或者,在當啟始轉移時,預期的新RTP分封的處理已經結束的情形中僅是一RTP分封)。
在此時間點,新的VoIP路徑完全是功能性的,處理新近收到的RTP分封及最後結束在交遞之前被緩衝之舊RTP分封。
因此,音訊架構可以確認第二階段完成(以及,例如據此通知控制架構510),以及,在518中,控制架構510觸發終止階段(階段3)以及指令蜂巢式數據機502釋放舊VoIP路徑。
在519,舉例而言,假使VoIP呼叫是視訊呼叫時,可以致動唇同步,其中,現在視訊現在由在應用處理器501上運行的視訊引擎520提供。
上述機制允許VoLTE功率最佳化方式,可以用於支
援WiFi上的IMS VoIP、音訊/視訊呼叫及交遞至其它無線電技術之裝置,以及,允許切換期間具有很低的中斷時間和很少的人為音訊。
應注意,可以使用類似的序列及類似的原理,執行從WiFi至LTE的切換。
雖然已說明特定態樣,但是,習於此技藝者應瞭解,在不悖離如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揭示之眾多態樣的範圍及精神之下,可以在形式及細節上作各式各樣的改變。因此,範圍是由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表示,且涵蓋所有落在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範圍及涵義內的改變。
Claims (23)
- 一種使用者設備裝置,包括:第一通訊組件,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第二通訊組件,配置成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通訊;其中,該第一通訊組件配置成傳輸使用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呼叫的語音資料;以及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該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該語音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的該呼叫之語音資料;以及在該第二通訊組件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該傳輸協定分封之後,啟始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交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決定是否滿足預定的交遞準則,以及,假使滿足該預定的交遞準則時,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來產生傳輸協定分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預定的交遞準則是根據該呼叫的媒體通訊品質、使用者偏好、操作者偏好以及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及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中至少之一的無線電品質測量中至少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由該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實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第一通訊組件由該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部份地實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第二通訊組件由該通訊終端的應用處理器或數據機至少部份地實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呼叫是IP多媒體子系統(IMS)呼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呼叫是網際網路協定通話技術(VoIP)呼叫。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或者,其中,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是無線區域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且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是蜂巢式行動無線電網路無線電存取技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傳輸協定分封是即時傳輸協定分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啟始該呼叫的切換包括傳送訊息給提供該呼叫的通訊網路,該訊息標示該呼叫要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成當用於使用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該呼叫的通訊路徑的設置完成時,包含啟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傳輸協定分封的產生,則將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通訊路徑的設置又包括將載入程式指令設定於記憶體中及設置一或更多音訊路徑中之至少之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在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以及當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放棄產生的傳輸協定分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在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之前將使用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該音訊資料輸出靜音以及當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停止將使用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接收的該音訊資料輸出靜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在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時控制該第一通訊組件接收的經過緩衝的傳輸協定分封至該第二通訊組件的該轉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指令該第二通訊組件產生傳輸協定分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使用者設備裝置,其中,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產生傳輸協定分封包含控制該第二通訊組件以設置用於該呼叫的通訊路徑。
- 一種在交遞期間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包括:傳輸使用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呼叫之語音資料;產生傳輸協定分封,該傳輸協定分封包括用於使用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該語音資料之上行鏈路傳輸的該呼叫之語音資料;在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傳輸協定分封之後,將該呼叫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以及在完成該切換時釋放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一或更多資源。
- 一種非暫態性電腦可讀取的媒體,其上具有記錄的指令,該記錄的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會致使該處理器執行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 一種能使具有使用者設備裝置能力的方法,該使用者設備裝置配置成用以根據使WiFi及蜂巢式操作的網際網路協定通話技術(VoIP)操作,以當從一無線電存取技術切換至另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時,該方法一方面,在該第二通訊組件開始產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該傳輸協定分封之後由該使用者設備裝置啟始之從第一通訊組件使用之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至第二通訊組件使用之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交遞之前及之後,能夠有最佳化的裝置功率消耗及最佳化的音訊潛候期,以及,該方法另一方面,能夠有平順的引擎改變位置及重配置程式,其中,該網際網路協定(IP)的位址從該第一無線電存取技術至該第二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交遞期間保持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方法,其中,在VoIP呼叫期間經由VoIP引擎改變位置及最終也使聲音引擎改變位置,而確保交遞之前及之後最佳化的功率消耗及最佳化的潛候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中,該VoIP引擎及聲學引擎改變位置程序設計成在該交遞重配置期間最小化中斷時間、人為音訊及即時傳輸協定(RTP)分封遺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670,543 US10341904B2 (en) | 2015-03-27 | 2015-03-27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 call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US14/670,543 | 2015-03-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2682A TW201642682A (zh) | 2016-12-01 |
TWI654889B true TWI654889B (zh) | 2019-03-21 |
Family
ID=5552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5517A TWI654889B (zh) | 2015-03-27 | 2016-02-24 | 通訊終端及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41904B2 (zh) |
EP (1) | EP3073786B1 (zh) |
CN (1) | CN106028409B (zh) |
TW (1) | TWI6548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88931A1 (en) * | 2015-11-27 | 2017-06-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etwork nod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
WO2017100699A1 (en) * | 2015-12-11 | 2017-06-15 | Reliance Jio Infocomm Usa, Inc. |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downloadable voice application client |
EP3439358A4 (en) * | 2016-04-29 | 2019-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ESS FOR PROCESSING LANGUAGE SERVICE AND BASE STATION |
US10517021B2 (en) | 2016-06-30 | 2019-12-24 | Evolve Cellular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
US10439989B2 (en) * | 2016-07-13 | 2019-10-08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tunnel |
US10314054B2 (en) | 2016-07-26 | 2019-06-0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configurable bearer based on UE-assisted feedback |
CN106851702A (zh) * | 2016-12-13 | 2017-06-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8181300A1 (ja) * | 2017-03-28 | 2018-10-0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8178294A1 (en) | 2017-03-31 | 2018-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Network discovery |
US11140620B2 (en) | 2017-03-31 | 2021-10-05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
WO2018178241A1 (en) | 2017-03-31 | 2018-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
CN107396412B (zh) * | 2017-08-09 | 2020-12-15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Ims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
CN109429290B (zh) * | 2017-08-23 | 2021-04-2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及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
US10560940B2 (en) * | 2017-11-10 | 2020-02-1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Intelligent traffic steering over optimal paths using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
JP7142710B2 (ja) * | 2018-02-15 | 2022-09-27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無線アクセス技術間ハンドオーバの方法 |
WO2019185506A1 (en) | 2018-03-29 | 2019-10-03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An improved method of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20078730A1 (en) | 2018-10-16 | 2020-04-23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asuring channel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US20220286907A1 (en) * | 2021-03-03 | 2022-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overy afte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acket discard |
CN115801961A (zh) * | 2021-09-13 | 2023-03-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呼叫方法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247428A1 (en) * | 2002-05-28 | 2003-12-12 | Zte San Diego, Inc. | Interworking mechanism between cdma2000 and wlan |
US7613171B2 (en) * | 2004-08-31 | 2009-11-03 | Ephraim Zehavi |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
GB0428266D0 (en) | 2004-12-23 | 2005-01-2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TCP/RTP distinction for VoIP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CN101064718B (zh) | 2006-04-25 | 2011-04-27 | Sk电信有限公司 | 在移动因特网网络中注册ip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
US8391873B2 (en) | 2006-07-21 | 2013-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supplementary services for voice telephone calls in a centralized fashion |
UA95302C2 (ru) | 2006-07-21 | 2011-07-25 | Кве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координации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услуг для голосовых телефонных вызовов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ым способом |
JP2009006609A (ja) * | 2007-06-28 | 2009-01-15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欠陥ノズル判定方法 |
US8744451B2 (en) * | 2007-12-12 | 2014-06-03 | Aruba Networks, Inc. | Delayed ACK in dual-mode call handover |
DE102009004195A1 (de) * | 2009-01-09 | 2010-08-05 | Energetica Holding Gmbh | Solar-Modul in einem Isolierglasverbu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Anwendung |
US8787381B2 (en) * | 2011-06-08 | 2014-07-2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Quality of service, battery lifetime, and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9930712B2 (en) * | 2012-05-15 | 2018-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miting failure rate by serving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
US9655019B2 (en) | 2012-10-08 | 2017-05-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ca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056408B1 (ko) | 2013-03-21 | 2019-1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에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819701B2 (en) | 2013-06-25 | 2017-11-14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Low latency IMS-based media handoff betwee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a WLAN |
US20160205573A1 (en) * | 2015-01-09 | 2016-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ra-rat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nd inter-rat measurement reporting |
-
2015
- 2015-03-27 US US14/670,543 patent/US103419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8 EP EP16154724.5A patent/EP3073786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2-24 TW TW105105517A patent/TWI65488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2-26 CN CN201610108752.9A patent/CN1060284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8409A (zh) | 2016-10-12 |
EP3073786A2 (en) | 2016-09-28 |
CN106028409B (zh) | 2020-01-31 |
TW201642682A (zh) | 2016-12-01 |
EP3073786A3 (en) | 2016-10-05 |
US20160286438A1 (en) | 2016-09-29 |
EP3073786B1 (en) | 2018-01-03 |
US10341904B2 (en) | 2019-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4889B (zh) | 通訊終端及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的呼叫切換方法 | |
US8594074B2 (en) | Call setup for access division multiplexing | |
JP6321643B2 (ja) | 複数の基地局に向けての端末の多重的な接続性を可能とする、ベアラのサブセットをハンドオーバさせるためのノード及び方法 | |
KR101441946B1 (ko) | Sr-vcc 이동도에서 흐름 중단의 감소 | |
JP6174240B2 (ja) | 回線交換フォールバック手順の実行後に第2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から第1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への復帰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 |
TWI662854B (zh) | 對無線通訊中的多個活躍連接的數據機輔助式爭用處置 | |
CN103828434B (zh) | 用于处理通信服务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80280612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6699913B2 (ja) | 音声サービスを実行している端末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
KR20150111660A (ko)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음성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 |
JP6053774B2 (ja) | ベアラ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JP2014522151A (ja) | Utlanからlteへの(rsrvcc)ハンドオーバ | |
JP2010517429A (ja) | パケット交換ドメインと回線交換ドメインとの間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の性能を改善する方法 | |
KR20170132249A (ko) | 사용자 플레인 베어러 확립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0108447A1 (zh) | 单无线接入方式语音切换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