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8409A -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8409A
CN106028409A CN201610108752.9A CN201610108752A CN106028409A CN 106028409 A CN106028409 A CN 106028409A CN 201610108752 A CN201610108752 A CN 201610108752A CN 106028409 A CN106028409 A CN 106028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technology
wireless access
calling
hos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87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8409B (zh
Inventor
菲利普·温格特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28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8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8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8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56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for VoIP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5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for integrated multimedia messaging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6Multicasting of data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其中,通信终端包括: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第二通信组件,其中,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通信组件生成包括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并且在第二通信组件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和WiFi)之间的切换是现代移动通信设备的特征,该特征允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例如,优化的带宽)以及更低的成本和功耗。理想情况下,例如与另一用户通信(例如,经由VoIP呼叫)的用户在通信期间甚至不会注意到这种切换。因此,允许短的中断时间以及例如少量的音频伪迹的切换过程是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第二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包括所述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生成包括所述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在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上记录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生成包括所述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在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能具有WiFi和蜂窝能力的VoIP设备和IMS设备中的至少一者的方法,当从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另一种无线接入技术时,该方法一方面使得切换之前和切换之后的最优设备功耗和最优音频延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使得平稳的引擎重定位和重配置过程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贯穿不同的视图,相同的参考字符一般指代相同的部件。附图不一定是依比例绘制的,重点一般在于示出发明的原理。在以下的描述中,参考以下附图描述各方面,在附图中:
图1示出蜂窝通信系统。
图2示出包括蜂窝基站和WiFi接入点的通信布置。
图3示出通信终端。
图4示出图示了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移动终端的架构,该移动终端涉及VoIP呼叫从蜂窝无线接入技术到WiFi的切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参考附图,附图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本发明可以在其中被实践的本公开的具体细节和方面。可以利用其它方面,可以做出结构的、逻辑的和电气的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公开的各方面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因为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与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方面结合以形成新的方面。
图1示出例如根据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通信系统100。
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包括无线接入网络(例如,根据LTE(长期演进)或高级LTE的E-UTRAN、演进的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101和核心网络(例如,根据LTE或高级LTE的EPC、演进的分组核心)102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下文中也被称为蜂窝无线通信网络)。无线接入网络101可以包括基站(例如,根据LTE或高级LTE的基站收发台、eNodeB、eNB、家庭基站、家庭eNodeB、HeNB)103。每个基站103可以为无线接入网络101的一个或多个移动无线小区104提供无线覆盖。也就是说:无线接入网络101的基站103可以跨不同类型的小区104(例如,例如根据LTE或高级LTE的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小小区、开放式小区、封闭式订户组小区、混合小区)。应当注意到的是,下文中所描述的示例也可以被应用于LTE通信网络之外的其它通信网络,例如,根据UMTS、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IFI等的通信网络。
位于移动无线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例如,UE)105可以经由提供移动无线小区104中的覆盖(也就是说,操作无线小区104)的基站103与核心网络102和其它移动终端通信。也就是说,操作移动终端105所位于的移动无线小区104的基站103可以为移动终端105提供E-UTRA用户平面端(termination)和控制平面端,其中用户平面端包括PDCP(分组数据集中协议)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层,控制平面端包括RRC(无线资源控制)层。移动终端105包括应用处理器111和LTE调制解调器112以及其他典型的组件,例如扬声器、麦克风和存储器。
控制和用户数据可以根据多址接入方法通过空中接口106在基站103和位于基站103所操作的移动无线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105之间被传送。在移动通信标准空中接口(例如,LTE空中接口106)上可以部署不同的双工方法,例如FDD(频分双工)或TDD(时分双工)。
基站103通过第一接口107(例如,X2接口)彼此互连。基站103还通过第二接口108(例如,S1接口)连接到核心网络102,例如,经由S1-MME接口108连接到MME(移动性管理实体)109和通过S1-U接口108连接到服务网关(S-GW)110。S1接口108支持MME/S-GW 109、110与基站103之间的多到多关联,即,基站103可以被连接到不止一个MME/S-GW 109、110,并且MME/S-GW 109、110可以被连接到不止一个基站103。这可以使得LTE中的网络共享成为可能。
例如,MME 109可以负责控制位于E-UTRAN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的移动性,而S-GW 110可以负责处理移动终端105和核心网络102之间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在诸如LTE之类的移动通信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无线接入网络101(即,在LTE情况下的E-UTRAN 101)包括向UE 105提供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端的基站103(即,在LTE情况下的eNB)。
通信系统100的每个基站103可以控制它的地理覆盖区域内(即,理想地由六边形表示的移动无线小区104)的通信。当移动终端105位于移动无线小区104内并驻留在移动无线小区104上时(也就是说,向分配给移动无线小区104的跟踪区(TA)注册),它与控制该移动无线小区104的基站103通信。当呼叫由移动终端105的用户发起(移动始发呼叫)或呼叫被发送给移动终端105(移动终止呼叫)时,在移动终端105与控制移动台所位于的移动无线小区104的基站103之间建立无线信道。如果移动终端105离开呼叫在其中被建立的原始移动无线小区104并且原始移动无线小区104中所建立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减弱,则通信系统可以发起呼叫到移动终端105移入的另一移动无线小区104的无线信道的转移。
使用它到E-UTRAN 101和核心网络102的连接,移动终端105可以与位于其它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例如,互联网中的服务器)通信,例如以根据FTP(文件传输协议)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连接下载数据。
移动终端105的用户可以基于IMS(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经由VoIP(基于IP的电话)(例如,在该示例中,VoLTE(基于LTE的电话))与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进行通信。
在IMS中,VoIP呼叫可以通过2G/3G/LTE以及通过WiFi被提供。为支持二者,移动终端可能需要两种不同的调制解调器,一种用于通过2G/3G/LTE的蜂窝通信,一种用于通过WiFi的通信,如图2中所示出的。
图2示出通信布置200。
通信布置200包括移动终端201(例如,与移动终端105相对应)、蜂窝基站(例如,GSM、UMTS或LTE基站)202和WiFi(或WLAN)接入点203。
移动终端201包括蜂窝调制解调器204和WiFi调制解调器205,蜂窝调制解调器204允许经由基站202与IMS 206通信,WiFi调制解调器205允许经由接入点203与IMS 204通信。经由IMS 206,移动终端201的用户可以通过VoIP呼叫与另一通信设备207(例如,类似地被连接到IMS206的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通信。移动终端201还包括应用处理器208。
为了优化VoIP呼叫功耗,移动终端可以使用位于蜂窝调制解调器204上的VoIP引擎用于2G/3G/LTE VoIP呼叫(使系统的剩余部分(即,应用处理器208和WiFi调制解调器205)空闲),而对于通过WiFi的VoIP呼叫,它可以使用位于应用处理器208或位于WiFi调制解调器205上的VoIP引擎(在WiFi VoIP呼叫期间使蜂窝调制解调器204空闲)。
移动终端201还可以执行VoIP从蜂窝RAT(无线接入技术)到WiFi的切换,反之亦然。然而,在这种分布式架构中,在优化功耗的情况下,问题通常在于处理这种切换,以使得切换期间的中断时间被最小化并且没有音频失真被用户注意到。
在下文中描述了通信终端,其例如允许以最小的中断时间和最小的音频伪迹(例如,限于非常短的中断时间期间的一些无声)用VoIP引擎从调制解调器到另一组件(例如,另一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以及从另一组件回到调制解调器)的重定位来处理IMS VoIP切换。
图3示出通信终端300。
通信终端300包括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组件301和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组件302。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
通信终端300还包括控制器303,控制器303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通信组件302来生成包括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并在第二通信组件302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即,呼叫的媒体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或之时)将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例如,在它已经成功地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例如,在必要的设置或配置(例如,通信终端中固件的加载、新的音频路径的建立、和/或通信资源的分配)已经完成时。
也就是说,例如,在支持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通信模块已经开始生成上行链路传输协议分组的情况下,当它已经完成它的用于接管呼叫的配置或设置时,执行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切换。例如,呼叫是VoIP呼叫,并且第一通信组件(例如连同第一通信网络(例如,LTE网络)的组件)提供第一VoIP路径并且VoIP呼叫被切换到由第二通信组件(例如连同第二通信网络(例如,WiFi网络)的组件)提供的第二VoIP路径。
当执行切换时,这允许保持低的呼叫中断时间并可以避免由切换导致的音频伪迹。
此外,通信终端可以处理切换期间的高抖动。即使通信终端在切换时使用传输协议分组的缓冲来预防网络抖动,通信终端同样可以通过将缓冲分组重定位到第二通信组件并以预期的顺序播放它们(可能与切换之后接收的分组相交织)来避免它们在切换期间丢失。
通信设备的组件(例如,通信组件和控制器)例如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电路来实现。“电路”可以被理解为任何种类的逻辑实现实体其可以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中的软件的专用电路或处理器。因此,“电路”可以是硬接线逻辑电路或诸如可编程处理器之类的可编程逻辑电路,例如,微处理器。“电路”也可以是运行软件(例如,任何种类的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相应的功能的任何其它种类的实现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电路”。
应当注意到的是,各种组件(例如,控制器和第二通信组件)可以由相同的处理器例如通过运行处理器上的不同框架或引擎来实现。
通信终端300例如执行如图4中所示出的用于将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方法。
图4示出流程图400。
流程图400示出例如由通信终端执行的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
在401中,通信终端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
在402中,通信终端生成包括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
在403中,通信终端在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以下示例关于其他实施例。
示例1是如图3中所示出的通信终端。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预定的切换标准是否被满足,并且如果预定的切换标准被满足,则控制第二通信组件来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3中,示例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预定的切换标准是基于以下多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呼叫的媒体通信质量、用户偏好、运营商偏好、以及针对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的无线电质量测量。
在示例4中,示例1-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由通信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5中,示例1-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通信组件至少部分地由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6中,示例1-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二通信组件至少部分地由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7中,示例1-6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IMS呼叫。
在示例8中,示例1-7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VoIP呼叫。
在示例9中,示例1-8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或者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10中,示例1-9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传输协议分组是实时传输协议(RTP)分组。
在示例11中,示例1-10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发起呼叫切换包括向提供呼叫的通信网络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呼叫将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被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12中,示例1-11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当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完成对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的建立(包括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时,将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13中,示例12中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路径的建立还包括以下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将程序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以及建立一个或多个音频路径。
在示例14中,示例1-1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通信组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并控制第二通信组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15中,示例1-1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通信组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并控制第二通信组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
在示例16中,示例1-1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由第一通信组件接收的所缓冲的传输协议分组到第二通信组件的传输。
在示例17中,示例1-16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指示第二通信组件开始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18中,示例1-17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控制第二通信组件建立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
示例19是一种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如图4中所示出的。
在示例20中,示例1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确定预定切换标准是否被满足,并且在预定切换标准被满足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21中,示例20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预定切换标准是基于以下多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呼叫的媒体通信质量、用户偏好、运营商偏好、以及针对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的无线电质量测量。
在示例22中,示例19-21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终端的应用处理器开始生成传输控制分组并发起切换。
在示例23中,示例19-22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
在示例24中,示例19-2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
在示例25中,示例19-2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IMS呼叫。
在示例26中,示例19-2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VoIP呼叫。
在示例27中,示例19-26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或者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28中,示例19-27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传输协议分组是实时传输协议(RTP)分组。
在示例29中,示例19-28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发起呼叫切换包括向提供呼叫的通信网络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呼叫将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30中,示例19-29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当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完成对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的建立(包括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时,发起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呼叫切换。
在示例31中,示例30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路径的建立还包括以下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将程序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以及建立一个或多个音频路径。
在示例32中,示例19-31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33中,示例19-32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并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
在示例34中,示例19-3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将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所缓冲的传输协议分组传输到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通信组件。
在示例35中,示例19-3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指示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通信组件开始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36中,示例19-3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通信组件建立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
示例37是其上记录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该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根据示例19-38中的任一者的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
示例38是使能具有WiFi和蜂窝能力的VoIP和IMS设备中的至少一者的方法,当从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另一无线接入技术时,该方法一方面使得切换之前和切换之后的最优设备功耗和最优音频延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使得平稳的引擎重定位和重配置过程成为可能。
在示例39中,示例38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在切换之前和切换之后,最优功耗和最优延迟经由VoIP呼叫期间VoIP引擎重定位和最终的声学引擎重定位得到保证。
在示例40中,示例3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VoIP引擎和声学引擎重定位过程被设计为最小化切换重配置期间的中断时间、音频伪迹和RTP(实时传输协议)分组丢失。
示例41是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用于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通信装置生成包括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在第二通信装置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发起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切换。
在示例42中,示例4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用于确定预定的切换标准是否被满足,并且如果预定的切换标准被满足,则控制第二通信装置来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43中,示例4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预定的切换标准是基于以下多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呼叫的媒体通信质量、用户偏好、运营商偏好、以及针对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的无线电质量测量。
在示例44中,示例41-4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由通信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45中,示例41-4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至少部分地由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46中,示例41-4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二通信装置至少部分地由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在示例47中,示例41-46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IMS呼叫。
在示例48中,示例41-47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呼叫是VoIP呼叫。
在示例49中,示例41-48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或者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并且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50中,示例41-49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传输协议分组是实时传输协议(RTP)分组。
在示例51中,示例41-50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发起呼叫切换包括向提供呼叫的通信网络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呼叫将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被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在示例52中,示例41-51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当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完成对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的建立(包括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时,发起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切换。
在示例53中,示例5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通信路径的建立还包括以下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将程序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以及建立一个或多个音频路径。
在示例54中,示例41-53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并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55中,示例41-54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并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将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
在示例56中,示例41-55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在呼叫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由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的所缓冲的传输协议分组到第二通信装置的传输。
在示例57中,示例41-56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第二通信装置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指示第二通信装置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在示例58中,示例41-57中任一者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开始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控制第二通信装置建立用于呼叫的通信路径。
应当注意到的是,以上的任何示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其它示例的任何特征合并。例如,示例38到40的方式的细节可以被赋予示例19到37。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示例。
例如,下文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执行用于切换执行和VoIP引擎重定位。
第二通信组件(例如,下文示例中的VoIP WiFi引擎)的设置在VoIP呼叫的中断(或断开)(即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被执行以减小中断时间。切换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执行阶段(包括实际的切换)
终止阶段
这些阶段例如由来自外部电话/WiFi框架(其例如负责蜂窝或WiFi信令和控制)的命令触发。
在准备阶段期间,在转变(即,切换)阶段期间两个VoIP路径被并行启用(其中新的VoIP路径被静音,而旧的VoIP路径被取消静音)。
在执行阶段期间,新的VoIP路径被取消静音而旧的VoIP路径被静音。未播放的RTP音频分组被从旧的JBM(抖动缓冲区管理)缓冲区(即,移动终端中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JBM缓冲区)传输到新的JBM缓冲区(即,移动终端中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JBM缓冲区)。预计播放的下一分组的RTP时间戳被从旧的JBM缓冲区传输到新的JBM缓冲区。这些传输的分组与新接收的RTP分组(即,经由新的VoIP路径接收的RTP分组)被重新排序或在它们的播放时间过去之后被丢弃。
在终止阶段期间,用于提供旧的VoIP路径的通信资源(例如,无线信道资源)被释放。例如,可以针对新的VoIP路径开始唇音同步(如果视频是正在进行的呼叫的一部分)。
应当注意到的是,从纯切换的角度看,为了使中断时间和音频伪迹最小化,最好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未被重定位的VoIP引擎。换言之,使VoIP引擎总是位于APE(应用处理器实体)(即,应用处理器)上对于处理切换是理想的。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不是期望的,因为它导致高的VoLTE功耗,而最小化的VoLTE功耗是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典型目标。
此外,切换是可以被预计为不经常发生的相对短时间的动作(从LTE切换到WiFi,反之亦然),而VoLTE呼叫通常是主要的具有长时间的使用实例。
参考图3所描述的上述方法允许提供VoLTE呼叫并支持通过WiFi的IMS VoIP呼叫和视频呼叫的高端IMS特征以及从2G/3G/LTE到WiFi的切换(反之亦然)。
应当注意到的是,从VoLTE到WiFi的切换(反之亦然)可以(如以下的示例)例如根据3GPP由移动终端发起,而不是由网络侧发起。可以看出根据3GPP的去往/来自WiFi的切换过程的关键项在于
在网络侧建立IP安全性协议(IPsec)隧道,以使得当移动终端从LTE移动到WiFi时它的IP地址保持不变;
该隧道设置的完成触发媒体从底层LTE承载切换为底层WiFi承载并且
网络服务连续性以流畅的方式被保证。
因此,在该切换过程中,在切换之后用于VoLTE和IMS VoIP呼叫的IP地址和端口在切换期间不被改变。
从VoLTE到WiFi的切换由终端发起(与例如由网络发起的从3G到LTE(反之亦然)的切换相反)使得在执行切换之前在移动终端上建立准备阶段更容易。
切换过程在以下的示例中基于从LTE到WIFI的切换示例被描述。然而,相同的原理和动作可以被应用于从WiFi到蜂窝的切换。
图5示出移动终端的架构,该移动终端涉及VoIP呼叫从蜂窝无线接入技术到WiFi的切换。
移动终端(例如,对应于移动终端201)包括应用处理器501、蜂窝调制解调器502、WiFi调制解调器503、音频DSP(数字信号处理器)504和硬件音频编解码器505。
在以下的示例中,首先,在VoLTE呼叫期间,提供VoIP呼叫的软件组件(包括LTE VoIP引擎506和蜂窝声学功能507(例如,诸如噪音减小和回声消除之类的语音增强))在蜂窝调制解调器502上被执行,从而允许低的VoLTE功耗。
在切换之后,VoIP引擎和声学功能被重定位,WiFi VoIP引擎508和WiFi声学功能509由应用处理器501和音频DSP 504提供(或者,可替代地,也由应用处理器501提供),以使得蜂窝调制解调器可以在经由WiFi的IMS VoIP呼叫期间保持空闲。
允许短的中断时间并避免切换期间的RTP分组丢失和音频失真的切换过程在下文中被描述。
以三个步骤(准备、执行和终止阶段)执行切换,其中触发在该示例中由应用处理器501提供的信令/控制框架510发送。
控制框架510负责收集类似于关于当前无线技术(在该示例中为LTE)以及其他候选无线技术(在该示例中为WiFi)的测量报告的信息。这是可以在不频繁唤醒应用处理器501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果正在进行的VoIP呼叫的音频质量良好)执行的背景活动。
控制框架510例如可以基于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标准来触发切换:
例如由媒体引擎报告的正在进行的VoIP呼叫的音频和/或媒体质量;
相对于一种无线接入技术运营商和/或用户更偏好另一无线接入技术;
例如由调制解调器502、503报告的无线测量。
例如,基于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或所有的信息,可以使用策略来准备并执行切换,而不需要频繁唤醒应用处理器501。
假定在VoLTE呼叫(即,经由LTE提供的VoIP)期间的某个时间点,控制框架510检测到切换标准被满足(例如,如果正在进行的呼叫的媒体质量低于预定义的阈值或者如果所报告的关于WiFi的无线信号测量高于预定义的阈值),在511中,它发出准备(或开始)命令,从而触发准备阶段(阶段1)。
在512和513(512和513对应于新的VoIP路径的建立)中,音频DSP 504加载它的固件,并且WiFi VoIP引擎508开始上行链路RTP分组生成。
新的VoIP路径被建立,但是不被使用,而是被静音。例如,所生成的上行链路RTP分组被丢弃,并且可能已经经由新的VoIP路径被接收的音频数据(以PCM采样的形式)不被播放。
包括例如音频DSP 504的具体固件的加载、建立新的音频路线等的新的VoIP路径的建立需要时间,因此新的VoIP路径的建立在控制框架510触发实际的切换之前被完成。
当新的VoIP路径建立已完成时(例如由音频框架完成),它例如可以向电话/WiFi控制框架510发送确认消息。然后,在514中,如果在建立新的VoIP路径之后切换标准仍然有效,如果切换是移动该终端发起的则控制框架510向网络发送远程触发并向音频框架发送用于执行切换的本地触发,该本地触发触发执行阶段(阶段2)。如果标准不再被满足,控制框架510例如可以立即(或者在预定超时之后)取消切换或新的VoIP路径的建立。
在执行阶段期间,在515中,新的VoIP路径被取消静音,并且旧的VoIP路径被静音。在该时间点处,经由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在该示例中为WiFi)接收的音频数据可以被播放。因此,即使在需要处理VoIP引擎重定位和新的VoIP路径的建立的分布式架构的情况下,可以保持低的中断时间。
应当注意到的是,在切换被执行的时间点处,可能有一些正在进行的网络抖动。这种可能性在无线状况退化时甚至很高,因此,可以预计当存在高网络抖动并因此当移动终端使用RTP分组缓冲来预防抖动时切换被发起。
在516中,LTE VoIP引擎被停止,其中在517中,为避免丢失被缓冲(在蜂窝调制解调器上)但还未被播放的RTP分组(丢失该RTP分组将创建音频故障(glitch)),这些RTP分组被从VoLTE JBM缓冲区(在蜂窝调制解调器502上)传输到WiFi JBM缓冲区(在应用处理器501上)。所传输的RTP分组犹如刚经由WiFi VoIP路径被接收一样由WiFiJBM处理:取决于他们的序号和/或RTP时间戳,只要他们的预计的播放时间尚未过去(否则WiFi JBM丢弃他们),他们被重排序并被播放。由于一个RTP分组通常对应于20ms的语音,并且可以预计从VoLTE JBM缓冲区到WiFi JBM缓冲区的传输在不到20ms内发生,可假定没有RTP分组将会因为传输延迟而丢失或被丢弃(或者,在开始传输时,在预计的对新的RTP分组的处理已经关闭的情况下,仅一个RTP分组将会因为传输延迟而丢失或被丢弃)。
在该时间点处,新的VoIP路径充分发挥功能,其对新接收的RTP分组进行处理,并且最后播放在切换之前被缓冲的旧的RTP分组。
因此,音频框架可以确认第二阶段已经完成(并且例如相应地通知控制框架510),并且在518中,控制框架510触发终止阶段(阶段3)并指示蜂窝调制解调器502释放旧的VoIP路径。
在519中,如果VoIP呼叫是视频呼叫,则例如唇音同步例如可以被激活,其中视频现在由在应用处理器501上运行的视频引擎520提供。
以上机制允许VoLTE功率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被用于支持通过WiFi的IMS VoIP、音频/视频呼叫和到其它无线技术的切换的设备,并且其允许在切换期间具有非常低的中断时间和非常少的音频伪迹。
应当注意到的是,从WiFi到LTE的切换可以使用相似的顺序和相似的原理来执行。
虽然描述了具体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变化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公开的方面的精神和范围。范围因此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化因此意图被包括在内。

Claims (25)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包括所述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
在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预定切换标准是否被满足,并且如果所述预定切换标准被满足,则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预定切换标准是基于以下多者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呼叫的媒体通信质量、用户偏好、运营商偏好、以及针对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的无线电质量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由所述通信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组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组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通信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或应用处理器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呼叫是IMS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呼叫是VoIP呼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或者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无线网络无线接入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传输协议分组是实时传输协议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发起所述呼叫的切换包括向提供所述呼叫的通信网络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所述呼叫将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被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完成对用于所述呼叫的通信路径的建立时,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其中对用于所述呼叫的通信路径的建立包括开始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对所述通信路径的建立还包括以下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将程序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以及建立一个或多个音频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在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在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丢弃所生成的传输协议分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在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之前将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在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停止将使用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收的音频数据的输出静音。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时控制由所述第一通信组件接收的所缓冲的传输协议分组到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的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生成传输协议分组包括控制所述第二通信组件建立用于所述呼叫的通信路径。
19.一种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传送呼叫的语音数据;
生成包括所述呼叫的语音数据的、用于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所述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以及
在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协议分组之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包括确定预定切换标准是否被满足,并且如果所述预定切换标准被满足,则生成传输协议分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切换标准是基于以下多者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呼叫的媒体通信质量、用户偏好、运营商偏好、以及针对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的无线电质量测量。
22.一种其上记录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方法。
23.一种使能具有WiFi和蜂窝能力的VoIP设备和IMS设备中的至少一者的方法,当从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切换到另一种无线接入技术时,该方法一方面使得切换之前和切换之后的最优设备功耗和最优音频延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使得平稳的引擎重定位和重配置过程成为可能。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切换之前和所述切换之后,所述最优功耗和所述最优延迟经由VoIP呼叫期间VoIP引擎重定位和最终的声学引擎重定位得到保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VoIP引擎重定位和所述声学引擎重定位过程被设计为最小化所述切换重配置期间的中断时间、音频伪迹和RTP分组丢失。
CN201610108752.9A 2015-03-27 2016-02-26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Active CN106028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70,543 US10341904B2 (en) 2015-03-27 2015-03-27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 call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14/670,543 2015-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8409A true CN106028409A (zh) 2016-10-12
CN106028409B CN106028409B (zh) 2020-01-31

Family

ID=5552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8752.9A Active CN106028409B (zh) 2015-03-27 2016-02-26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1904B2 (zh)
EP (1) EP3073786B1 (zh)
CN (1) CN106028409B (zh)
TW (1) TWI65488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412A (zh) * 2017-08-09 2017-11-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ms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429290A (zh) * 2017-08-23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及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CN110463281A (zh) * 2017-03-31 2019-11-15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选择
CN110612714A (zh) * 2017-03-28 2019-12-24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7628A (zh) * 2018-02-15 2020-09-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的方法
US11140620B2 (en) 2017-03-31 2021-10-0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US11147010B2 (en) 2017-03-31 2021-10-1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Network discovery
US11337077B2 (en) 2018-03-29 2022-05-1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of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23036001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4483B2 (ja) * 2015-11-27 2020-03-1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EP3387815B1 (en) * 2015-12-11 2019-09-04 Reliance JIO Infocomm USA, Inc.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downloadable voice application client
WO2017185374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基站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US10439989B2 (en) * 2016-07-13 2019-10-08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tunnel
TWI710277B (zh) 2016-07-26 2020-1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基於使用者設備輔助回饋來控制可配置的承載的基站、使用者設備及方法
CN106851702A (zh) * 2016-12-13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560940B2 (en) * 2017-11-10 2020-02-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lligent traffic steering over optimal paths using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5069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Ephraim Zehavi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CN1798107A (zh) * 2004-12-23 2006-07-05 朗迅科技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识别数据和/或控制分组
CN101064718A (zh) * 2006-04-25 2007-10-31 Sk电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因特网网络中注册ip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91060A (zh) * 2006-07-21 2009-07-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以集中方式协调语音电话呼叫的补充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47428A1 (en) * 2002-05-28 2003-12-12 Zte San Diego, Inc. Interworking mechanism between cdma2000 and wlan
US8391873B2 (en) 2006-07-21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supplementary services for voice telephone calls in a centralized fashion
JP2009006609A (ja) * 2007-06-28 2009-01-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欠陥ノズル判定方法
US8744451B2 (en) * 2007-12-12 2014-06-03 Aruba Networks, Inc. Delayed ACK in dual-mode call handover
DE102009004195A1 (de) * 2009-01-09 2010-08-05 Energetica Holding Gmbh Solar-Modul in einem Isolierglasverbu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Anwendung
US8787381B2 (en) * 2011-06-08 2014-07-22 Broadcom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battery lifetime, and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930712B2 (en) * 2012-05-15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miting failure rate by serving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US9655019B2 (en) 2012-10-08 2017-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ca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56408B1 (ko) 2013-03-21 2019-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에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819701B2 (en) 2013-06-25 2017-11-1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Low latency IMS-based media handoff betwee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a WLAN
US20160205573A1 (en) * 2015-01-09 2016-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a-rat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nd inter-rat measurement report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5069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Ephraim Zehavi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US7613171B2 (en) * 2004-08-31 2009-11-03 Ephraim Zehavi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CN1798107A (zh) * 2004-12-23 2006-07-05 朗迅科技公司 在无线通信中识别数据和/或控制分组
CN101064718A (zh) * 2006-04-25 2007-10-31 Sk电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因特网网络中注册ip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91060A (zh) * 2006-07-21 2009-07-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以集中方式协调语音电话呼叫的补充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2714A (zh) * 2017-03-28 2019-12-24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2714B (zh) * 2017-03-28 2021-11-23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1147010B2 (en) 2017-03-31 2021-10-1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Network discovery
CN110463281A (zh) * 2017-03-31 2019-11-15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选择
US11140620B2 (en) 2017-03-31 2021-10-0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US11974218B2 (en) 2017-03-31 2024-04-3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CN107396412B (zh) * 2017-08-09 2020-1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ms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US11129075B2 (en) 2017-08-09 2021-09-21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Method for switching IMS voice call network, storag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396412A (zh) * 2017-08-09 2017-11-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ms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429290B (zh) * 2017-08-23 2021-04-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及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CN109429290A (zh) * 2017-08-23 2019-03-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及数据流的控制方法
CN111727628A (zh) * 2018-02-15 2020-09-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的方法
CN111727628B (zh) * 2018-02-15 2022-08-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切换的方法
US11337077B2 (en) 2018-03-29 2022-05-1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of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23036001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3786A2 (en) 2016-09-28
CN106028409B (zh) 2020-01-31
EP3073786A3 (en) 2016-10-05
US10341904B2 (en) 2019-07-02
EP3073786B1 (en) 2018-01-03
TW201642682A (zh) 2016-12-01
TWI654889B (zh) 2019-03-21
US20160286438A1 (en)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8409A (zh) 用于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切换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JP5754746B2 (ja) 回線交換フォールバックの設定時間を改善するための2g/3g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lteにおける並行登録の維持
EP3220685B1 (en)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over a sub-set of bearers to enable multiple connectivity of a terminal towards several base stations
KR102253949B1 (ko) 시그널링 로드 감소, 시간 동기화, kpi 필터링 및 스펙트럼 조정을 위한 소규모 셀 클러스터들
JP5187541B2 (ja) 再構成可能ホーム基地局
JP5910838B2 (ja) ホーム基地局失敗dlパケット総計
CN106341803A (zh) 提高lte终端设备呼通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102888A1 (en) Handover of terminal between nodes supporting two rats
JP2015530840A (ja) ヘテロジニア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ユーザ・プレーン・ハンドオーバ
EP2148549B1 (en) Dynamic S1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30231890A1 (en) Seamless voice call initiation
EP2148537B1 (en) Handov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95231B (zh) 一种语音业务的承载和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6131894A (zh) 用于建立csfb呼叫的通信终端和方法
CN105792175A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