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051B - 魚體處理設備 - Google Patents

魚體處理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1051B
TWI651051B TW106123976A TW106123976A TWI651051B TW I651051 B TWI651051 B TW I651051B TW 106123976 A TW106123976 A TW 106123976A TW 106123976 A TW106123976 A TW 106123976A TW I651051 B TWI651051 B TW I6510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component
fish body
nozzle
guid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7808A (zh
Inventor
邱志雄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to TW106123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105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0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7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7808A/zh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Abstract

一種魚體處理設備,包括一機架、一導引裝置、一傳送軌道以及至少一除鱗裝置。導引裝置在機架上分隔出一通道,傳送軌道設置於通道內,且傳送軌道上設置有至少一攫取器。除鱗裝置設置於導引裝置的一側,並且具有連通於通道的一噴嘴,此噴嘴可以沿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當魚體進入通道內,魚體受攫取器帶動而位移,並在通過除鱗裝置時受到噴嘴的噴射水柱沖擊而大面積的去除魚體表面的魚鱗,提升自動化除鱗的效果,並且能降低職業傷害的風險。

Description

魚體處理設備
本申請係關於一種處理設備,特別關於一種魚體處理設備,用以去除魚體上的魚鱗。
一般市場上所販賣的魚類,在料理前的處理方式最常見的是以人工方式透過刮刀來刮除魚體上的鱗片。但在大量的去鱗處理作業中,除了效率不佳外,使用者反覆以刮刀進行刮除的動作容易加重手部的負擔,進而造成職業傷害。
目前已知的電動式除鱗機具,主要透過馬達帶動除鱗刀組中的魚鱗刀旋轉,提供使用者手持去魚鱗刀組,以旋轉的魚鱗刀去除魚體上的魚鱗,以減少使用者反覆進行刮除的動作。然而,這種除鱗方式在運作上無法確保其所刮除的是魚鱗還是魚肉,尤其魚體的大小各有不同,刀具也無法配合魚體大小作變化,導致某些體型較大的魚類在魚鱗被刮除同時,其部分魚肉也一併被刮除,而體型較小的魚體則在某些地方的魚鱗無法刮除乾淨。
同時,上述的電動式除鱗機具雖可達到方便使用者快速進行除鱗作業,但也在整體操作上,主要還是透過使用者以手持方式對魚類之魚鱗進行去除作業,除了仍存在手部負擔過重而容易造成職業傷害的問題外,目前無論是手動或電動式除鱗工具都只能一次針對一個魚體進行除鱗作業,在有大量魚體需進行除鱗作業的需求時,存在有效率低落的問題,而無 法應用在大賣場或魚類食品加工廠等具有大量除鱗需求的場合中。
有鑑於此,本申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魚體處理設備,用以自動化的去除魚體上的魚鱗,並且可連續化的進行除鱗作業,進而解決一般除鱗工具或機具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傷害以及除鱗作業效率低落的問題。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申請揭示了一種魚體處理設備,包括:一機架、一導引裝置、一傳送軌道以及至少一除鱗裝置。導引裝置設置於機架上,並且於機架上分隔出一通道,此通道的長度方向具有相連通的一進料口與一出料口。傳送軌道設置於通道內,且傳送軌道上設置有至少一攫取器,其中傳送軌道可於機架上相對導引裝置捲動,一併帶動攫取器沿通道的長度方向往復進入通道與離開通道。除鱗裝置設置於導引裝置的一側,並且遠離於進料口,此除鱗裝置具有連通於通道的一噴嘴,此噴嘴設置於除鱗裝置朝向進料口的一側,並且可以沿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除鱗裝置包括一噴槍與一傳動模組,噴嘴設置於噴槍上,傳動模組連接於噴槍,並可帶動噴槍沿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除鱗裝置包括一噴槍與一傳動模組,噴嘴樞接於噴槍上,傳動模組連接於噴嘴,並可帶動噴嘴於噴槍上往復擺動而沿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噴嘴的噴射方向與傳送軌道的中心軸之縱向延伸面之間具有10~30°的夾角。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攫取器為刀具或突刺。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導引裝置包括一第一導向組件與一第二導向組件,第一導向組件與第二導向組件間隔設置於機架上,通道介於第一導向組件與第二道件組件之間。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第一導向組件與第二導向組件可沿通道的寬度方向相互靠攏或相互遠離。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第一導向組件與第二導向組件分別為擋板或輸送帶,且第一導向組件沿進料口朝向出料口方向的長度大於第二導向組件沿進料口朝向出料口方向的長度,除鱗裝置設置於第二導向組件相鄰於出料口的一側。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輸送帶包括一帶體與設置於帶體內的一張力控制器,張力控制器的一端抵頂於帶體的內表面,張力控制器的另一端活動設置於機架上,並且可相對機架往復位移而調節輸送帶的寬度。
進一步地,在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中,輸送帶更包括一彈性件,彈性件的一端樞接於機架上相對張力控制器的另一側,彈性件的另一端常態地推抵於帶體上,並且可以朝張力控制器的方向往復位移。
進一步地,上述的魚體處理設備包括二除鱗裝置,且導引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導向組件與一第四導向組件,第三導向組件與第一導向組件沿通道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於傳送軌道的同一側,第四導向組件與第二導向組件沿通道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於傳送軌道的另一側,其中一除鱗裝置的噴嘴設置於第三導向組件與第一導向組件之間,另一除鱗裝置的噴嘴設置於第四導向組件與第二導向組件之間。
本申請的效果在於,透過導引裝置、傳送軌道以及除鱗裝置的協同作用,讓魚體的除鱗作業可以自動化、連續化進行,不僅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職業傷害風險,並且可以大幅提升除鱗效率,在需要大量除鱗作業的場合中可以充分滿足使用需求。
1‧‧‧魚體處理設備
10‧‧‧機架
110‧‧‧處理平台
20‧‧‧導引裝置
210‧‧‧第一導向組件
211‧‧‧帶體
212‧‧‧張力控制器
213‧‧‧滾輪
220‧‧‧第二導向組件
221‧‧‧帶體
222‧‧‧張力控制器
223‧‧‧滾輪
224‧‧‧彈性件
230‧‧‧第三導向組件
231‧‧‧帶體
232‧‧‧張力控制器
233‧‧‧滾輪
240‧‧‧第四導向組件
241‧‧‧帶體
242‧‧‧張力控制器
243‧‧‧滾輪
244‧‧‧彈性件
30‧‧‧傳送軌道
310‧‧‧攫取器
40‧‧‧除鱗裝置
410‧‧‧傳動模組
411‧‧‧馬達
412‧‧‧升降機構
420‧‧‧噴槍
421‧‧‧噴嘴
50‧‧‧通道
510‧‧‧進料口
520‧‧‧出料口
X‧‧‧通道的長度方向
Y‧‧‧通道的寬度方向
Z‧‧‧通道的高度方向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圖式中:
圖1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魚體處理設備的立體圖。
圖2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魚體處理設備的俯視圖。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申請一實施例揭示一種魚體處理設備1,其包括:一機架10、一導引裝置20、一傳送軌道30以及二除鱗裝置40。機架10上設置有一處理平台110,此處理平台110沿機架10的長度方向延伸。
導引裝置20設置於機架10上,並且對應於處理平台110。導引裝置20包括多個導向組件,且多個導向組件在機架10上分隔出一通道50。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導引裝置20包括一第一導向組件210、一第二導向組件220、一第三導向組件230與一第四導向組件240。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設置於處理平台110的同一側,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設置於處理平台的另一側,並且分別與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相對應,使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二導向組件220間隔設置於處理平台110的相對二側,以及使第三導向組件23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亦間隔設置於 處理平台110的相對二側,進而在處理平台110上方形成沿著處理平台110延伸的通道50,其中在通道的長度方向X上具有一進料口510與一出料口520,進料口510與出料口520分別位於通道50的相對二端並且相互連通。
值得說明的是,在導引裝置20中,多個導向組件可以是沿著通道的長度方向X設置的擋板或輸送帶,其中,當各個導向組件分別以輸送帶的形式設置於處理平台的相對二側時,各個導向組件包括一帶體211、221、231、241與至少一張力控制器212、222、232、242。張力控制器212、222、232、242包括一滾輪213、223、233、243,並且該張力控制器212、222、232、242是透過滾輪213、223、233、243抵頂於帶體211、221、231、241的內表面,所述張力控制器212、222、232、242一端活動設置於機架10上,並且可以沿通道的寬度方向Y往復位移而調節帶體211、221、231、241的寬度,進而調節帶體211、221、231、241的張力。
此外,某些導向組件還可以選擇性的包括彈性件,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還分別包括至少一彈性件224、244,此彈性件224、244是用於產生一朝通道方向之彈性回復力,用以迫緊通道50內之魚體,此彈性件224、244可以是本身具有彈性之元件例如彈簧片,或套設有扭力彈簧的桿體,其中,若為套設有扭力彈簧之桿體的態樣,則該彈性件224、244的一端樞接於機架10上相對於張力控制器222、242的另一側,彈性件224、244的另一端常態的推抵於帶體221、241的內表面,並且可以透過所述扭力彈簧的彈性回復力,在帶體221、241受外力壓迫時朝張力控制器222、242的方向往復位移,而動態調節帶體221、241的寬度,進而帶動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相對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 組件230沿通道的寬度方向Y相互靠攏或相互遠離。而若該彈性件224、244為本身具有彈性之元件,則該彈性件224、244的一端固接於該機架10上,透過本身的彈性回復力,即可使該彈性件224、244的另一端常態的推抵於帶體221、241的內表面,而達到迫緊通道50內之魚體的功效。特別說明的是,位置相對的兩輸送帶,例如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二導向組件220之輸送帶,可以均設置有彈性件224、244,以對通道50內的魚體做雙邊的壓迫,當然也可以僅有其中一邊的輸送帶設置有彈性件224或244,而另一邊的輸送帶內相鄰於該通道50處則設有擋板,如此則為一側靠抵一側壓迫,均可依據使用上的需求作改變。
如圖1和圖2所示,魚體處理設備1的傳送軌道30設置於通道50內,並且在傳送軌道30上設置有至少一攫取器310,攫取器310可以是垂直設立於傳送軌道30上或者是朝向出料口520的方向傾斜設置於傳送軌道30上,且攫取器310的形態可以是刀具、突刺或倒勾,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中,傳送軌道30以帶狀形式環繞於處理平台110上,並且可以在處理平台110上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相對導引裝置20捲動。因此,當傳送軌道30在機架10上相對導引裝置20捲動時,可以一併帶動攫取器310沿通道的長度方向X往復進入通道50與離開通道50。
二除鱗裝置40分別設置於導引裝置20的相對二側,並且分別介於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之間,以及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之間,而遠離於進料口510。各個除鱗裝置40包括一傳動模組410與一噴槍420,傳動模組410包括一馬達411與一升降機構412,升降機構412電性連接於馬達411,並且可以透過馬達411的帶動而沿通道的高度方向 Z往復位移。噴槍420連接於升降機構412相鄰於通道50的一側,且噴槍420具有一噴嘴421,此噴嘴421設置於噴槍420朝向進料口510的一側,並且可以在升降機構412的帶動下沿通道的高度方向Z往復位移。值得一提的是,該噴嘴421也可以是樞接於該噴槍420上,而該傳動模組410連接於該噴嘴421,並可帶動該噴嘴421於該噴槍420上往復擺動而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Z往復位移;又,該噴嘴421也可以是由多個細管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Z排列組成,或該噴嘴421之噴射口為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Z延伸之長條狀,只要是能夠達成使水柱可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Z噴射向魚體,或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Z往復位移均為本發明之可行方案。
其中,由於導引裝置20的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沿通道的長度方向X間隔排列於處理平台110和傳送軌道30的同一側,因此在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之間相隔一間隙;同樣地,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沿通道的長度方向X間隔排列於處理平台110和傳送軌道30的另一側,使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之間也相隔一間隙。二除鱗裝置40上所設置的噴嘴421即透過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之間的間隙,以及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之間的間隙連通於通道50的內部空間,同時,噴嘴421的噴射方向對應於這些間隙,使噴嘴421噴射出的水柱可以經由這些間隙進入於通道50內。較佳地,噴嘴421的噴射方向與通道50內傳送軌道30的中心軸之縱向延伸面之間具有10~30°的夾角,使噴嘴421所投射或噴射的水柱可以10~30°的入射角進入通道50內。
此外,噴嘴421在通道50內投射或噴射水柱的位置也可以經 由變換多個導向組件的配置方式來進行改變。例如,在長度上進行變換,將第一導向組件210沿進料口510朝向出料口520方向的長度設置為大於第二導向組件220沿進料口510朝向出料口520方向的長度,以及將第三導向組件230沿進料口510朝向出料口520方向的長度設置為小於第四導向組件240沿進料口510朝向出料口520方向的長度。由於二除鱗裝置40分別位於第二導向組件220相鄰於出料口520的一側,以及第一導向組件210相鄰於出料口520的一側,使二除鱗裝置40以錯位形式設置於導引裝置20的相對二側。此時,二除鱗裝置40的噴嘴421在通道50內投射或噴射水柱的位置亦形成錯位,而具有兩階段噴水除鱗的作用。
請參閱圖1和圖2,在魚體除鱗作業的應用上,使用者可以將魚體的魚尾先放入通道50的進料口510內,此時傳送軌道30受外部電源的驅動而帶動攫取器310順勢扎入魚體內,進而將魚體牽引進通道50內。同時,伴隨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二導向組件220的運轉,協助魚體沿著進料口510朝向出料口520的方向傳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導向組件220上所設置的彈性件224可以根據魚體的厚度進行通道50寬度的調節而適用於不同體型的魚類,並且使魚體被夾制於通道50內,而不會往兩側傾倒。
當魚體隨著傳送軌道30的帶動而接近第二導向組件220與第四導向組件240之間的間隙時,位於同一側的除鱗裝置40上的噴嘴421所噴射的水柱恰好擊打於魚體上,其中,由於魚體上魚鱗的生長方向與水柱的沖擊方向相反,使水柱可以深入魚體皮膚表面與魚鱗之間,進而將魚鱗從魚體表面沖離。同時,除鱗裝置40的噴嘴421隨著傳動模組410的帶動,沿著通道的高度方向Z往復位移,使噴嘴421所提供的噴射水柱在魚體上從點沖擊變 成線沖擊。接著,魚體伴隨著傳送軌道30的拖曳持續的朝向出料口520的方向前進,進而讓噴射水柱將魚體相鄰於第二導向組件220一側的魚鱗完全去除。
同樣地,隨著傳送軌道30的拖曳,當魚體持續的朝向出料口520的方向前進而來到接近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三導向組件230之間的間隙時,位於同一側的除鱗裝置40透過噴嘴421對魚體噴射水柱,並且伴隨傳送軌道30的運行,讓噴射水柱在魚體上依序從點、線、面的方式進行除鱗作業,進而讓噴射水柱將魚體相鄰於第一導向組件210一側的魚鱗完全去除。
如此一來,當魚體從進料口510進入通道50以及從出料口520離開通道50時,魚體兩側的魚鱗會受到二除鱗裝置40所提供的噴射水柱沖擊而完全去除。在此過程中,只要藉由魚體處理設備1全自動化的運作就可以完成除鱗作業,因此可以進行連續化的除鱗作業,具有高度的除鱗效率。與此同時,也可以縮減人工作業程序,大幅降低職業傷害的風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請其他實施例中,為了適用於較為狹小的處理空間,魚體處理設備1中的導引裝置20也可以僅設置第一導向組件210與第二導向組件220,而省略第三導向組件230與第四導件組件240的設置,進而縮短魚體處理設備1的長度。同時,除鱗裝置40也可以選擇性的單邊設置於第二導向組件220相鄰於出料口520的一側。在這種配置模式下,只需要在魚體進入通道50將其中一側的魚鱗去除後,待魚體從出料口520離開通道50,再將魚體翻面並重覆進入通道50,就可以將魚體另一側的魚鱗去除。在此操作模式下,同樣具有可連續化除鱗作業以及降低職業傷害的功效。
除了在長度上進行縮減,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除鱗裝置40上所設置的噴嘴421也可以是樞接於噴槍420上,並且透過傳動模組410的牽引而在噴槍420上往復擺動,讓噴嘴421的噴射水柱沿通道的高度方向Z往復位移並沖擊於魚體上。透過這種設置方式,可進一步降低魚體處理設備在一些空間高度不足的場景下的使用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較佳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申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申請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4)

  1. 一種魚體處理設備,包括:一機架,其設置有一處理平台,該處理平台沿該機架的長度方向延伸;一導引裝置,設置於該機架上,並且於該機架上分隔出一通道,該通道的長度方向具有相連通的一進料口與一出料口;一傳送軌道,設置於該通道內,且該傳送軌道上設置有至少一攫取器,其中,該傳送軌道以帶狀形式環繞於該處理平台上,並且可以在該處理平台上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相對該導引裝置捲動,一併帶動該攫取器沿該通道的長度方向往復進入該通道與離開該通道;以及至少一除鱗裝置,設置於該導引裝置的一側,並且遠離於該進料口,該除鱗裝置具有連通於該通道的一噴嘴,該噴嘴設置於該除鱗裝置朝向該進料口的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除鱗裝置包括一噴槍與一傳動模組,該噴嘴設置於該噴槍上,該傳動模組連接於該噴槍,並可帶動該噴槍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除鱗裝置包括一噴槍與一傳動模組,該噴嘴樞接於該噴槍上,該傳動模組連接於該噴嘴,並可帶動該噴嘴於該噴槍上往復擺動而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往復位移。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噴嘴的噴射方向與該傳送軌道的中心軸之縱向延伸面之間具有10~30°的夾角。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攫取器為刀具或突刺。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導引裝置包括一第一導向組件與一第二導向組件,該第一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間隔設置於該機架上,該通道介於該第一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第一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可沿該通道的寬度方向相互靠攏或相互遠離。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第一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分別為擋板或輸送帶,且該第一導向組件沿該進料口朝向該出料口方向的長度大於該第二導向組件沿該進料口朝向該出料口方向的長度,該除鱗裝置設置於該第二導向組件相鄰於該出料口的一側。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第一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為輸送帶,所述輸送帶包括一帶體與設置於該帶體內的一張力控制器,該張力控制器的一端抵頂於該帶體的內表面,該張力控制器的另一端活動設置於該機架上,並且可相對該機架往復位移而調節所述輸送帶的寬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所述輸送帶更包括至少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一端組接於該機架上相對該張力控制器的另一側,該彈性件的另一端常態地推抵於該帶體上,並且可以朝該張力控制器的方向往復位移。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一所述輸送帶更包括至少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一端組接於該機架上相對該張力控制器的另一側,該彈性件的另一端常態地推抵於該帶體上,並且可以朝該張力控制器的方向往復位移,而另一所述輸送帶更包括設置於該帶體內並相鄰於該通道之 擋板。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包括二該除鱗裝置,且該導引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導向組件與一第四導向組件,該第三導向組件與該第一導向組件沿該通道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於該傳送軌道的同一側,該第四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沿該通道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於該傳送軌道的另一側,其中一該除鱗裝置的噴嘴設置於該第三導向組件與該第一導向組件之間,另一該除鱗裝置的噴嘴設置於該第四導向組件與該第二導向組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噴嘴也可以是由多個細管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排列組成。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魚體處理設備,其中該噴嘴之噴射口為沿該通道的高度方向延伸之長條狀。
TW106123976A 2017-07-18 2017-07-18 魚體處理設備 TWI651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976A TWI651051B (zh) 2017-07-18 2017-07-18 魚體處理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976A TWI651051B (zh) 2017-07-18 2017-07-18 魚體處理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1051B true TWI651051B (zh) 2019-02-21
TW201907808A TW201907808A (zh) 2019-03-01

Family

ID=6621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976A TWI651051B (zh) 2017-07-18 2017-07-18 魚體處理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105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468U (en) * 2003-12-29 2004-12-01 Hsi-Ming Kuo Device for removing scales from fish
CN104186630A (zh) * 2014-08-29 2014-12-10 龙泽良 一种杀鱼机
CN205813461U (zh) * 2016-06-14 2016-12-21 罗振峰 一种刮鱼鳞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468U (en) * 2003-12-29 2004-12-01 Hsi-Ming Kuo Device for removing scales from fish
CN104186630A (zh) * 2014-08-29 2014-12-10 龙泽良 一种杀鱼机
CN205813461U (zh) * 2016-06-14 2016-12-21 罗振峰 一种刮鱼鳞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7808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7647B (zh) 烤鳗连续加工生产线系统、烤鳗的加工方法
AU2012247030A1 (en) Sugarcane leaves remov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10973219A (zh) 一种自动杀鱼机
CN211064988U (zh) 一种辣椒自动去把装置
CN104186630A (zh) 一种杀鱼机
WO2011151221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ollständigen trennen von filets vom grätengerüst geköpfter und entweideter fische unter durchschneiden eines von anderen werkzeugen belassenen steges
EP313290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bringen von schnitten in teiglinge
WO2016026930A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chlachten von krebsen
TWI651051B (zh) 魚體處理設備
CN216135144U (zh) 一种柚子清洗剥皮一体机
CA297875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meat from crustacean legs
CN205831011U (zh) 一种大蒜切片机
CN211298279U (zh) 一种新型杀鱼机
US1032169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meat from crustacean legs
CN208909006U (zh) 一种用于肉鸭加工的剥胗机
CN112842977B (zh) 一种应用于化妆品的芦荟加工装置
JP3785597B2 (ja) 葉菜の下葉除去装置
CN110915871B (zh) 一种鱼类去鳞开片一体机
EP1659869B1 (de) Verfahren zum gesteuerten maschinellen bearbeiten von geköpftem und entweidetem weissfisch sowie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des verfahrens
CN210788286U (zh) 粉饼残粉擦拭装置
DE464100C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erschneiden von Fischen
DE102007010550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chälen von länglichem Gemüse
CN214854012U (zh) 一种水产品生产线
CN211867995U (zh) 水果切块刀安装结构
CN211867884U (zh) 水果切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