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6095B -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 Google Patents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6095B
TWI646095B TW103129279A TW103129279A TWI646095B TW I646095 B TWI646095 B TW I646095B TW 103129279 A TW103129279 A TW 103129279A TW 103129279 A TW103129279 A TW 103129279A TW I646095 B TWI646095 B TW I6460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yloxy
methyl
substituents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9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5848A (zh
Inventor
史帝夫 海爾布藍德
馬特斯 瑞區
賽巴斯第安 霍夫曼
馬克 佛德
喬希姆 泰斯
馬贊 艾斯賽義德
葛德 赫伯格
彼爾 瓦那瑞
伍爾麗克 偉納福尼姆
土屋知己
瓦萊麗 特肯
Original Assignee
拜耳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拜耳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拜耳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5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5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0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7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01N43/781,3-Thiazoles; Hydrogenated 1,3-th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hree ring hetero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Hydrogenated Pyrid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式(I)之丙二酸酯衍生物 其中符號A1、A2、Y、R10、p、X、R2、G、Q、L2和R1各自係如說明書中之定義,及式(I)化合物之鹽類、金屬錯合物和N-氧化物,與其供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之用途及製備式(I)化合物之方法。

Description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 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本發明係關於雜芳基哌啶及哌之丙二酸酯衍生物、其農用化學活性鹽類、其用途及用於防治植物內及/或上或植物種子內或上之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的方法和組成物、製造此等組成物和處理種子之方法,以及其用於農業、園藝和林業上供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於動物健康、材料保護以及家庭和衛生方面之用途。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製備雜芳基哌啶及哌之丙二酸酯衍生物的方法。
已知特定的雜環取代之哌啶和哌可用作為殺真菌農作物保護組成物(參見WO 07/014290、WO 08/013925、WO 08/013622、WO 08/091594、WO 08/091580、WO 09/055514、WO 09/094407、WO 09/094445、WO 09/132785、WO 10/037479、WO 10/065579、WO 11/076510、WO 11/018415、WO 11/018401、WO 11/076699、WO 11/134969、WO 11/146182、WO 11/147765、WO 12/020060、WO 12/055837、WO 12/025557、WO 12/082580、WO 12/104273、WO 13/037768、WO13/098229)。然而,特別是在相當低的施用率時,這些化合物的殺真菌效用並非一定足夠。
因為現代農作物保護劑對生態和經濟要求不斷增加,例如 有關活性譜效、毒性、選擇性、施用率、殘留物形成和有利的製造,以及再者可能有例如抗藥性的問題,所以對於開發其至少在某些領域具有優於已知組成物之優點的新穎殺真菌組成物,有持續的需求。
令人驚訝地,目前已發現本發明之雜芳基哌啶和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達到至少所提及的某些方面之目標並適合用作為農作物保護組成物,特別是作為殺真菌劑。
本發明係提供式(I)化合物, 其中基團係各自定義如下:A1為氰基、C(=O)RL1或-C(=S)RL1,A2為氫、鹵素、硝基、氰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NR3R4、甲醯胺基、烷基羰基胺基、鹵烷基羰基胺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芳硫基、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芳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烷基亞磺醯基氧基、鹵烷基亞磺醯基氧基、芳基亞磺醯基氧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烷基磺醯基氧基,或芳基磺醯基氧基,其中芳基係視需要經一、二或三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N、NH2、NO2、OH、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3-C6-cyclo烷基或C3-C6-環烷氧基,或A2為一視需要苯并稠合、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5-或6-員雜芳基,其可含有至高四個取代基,其中碳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A-1及氮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A-2, ZA-和RG1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的為氫、鹵素、羥基、硫醇基、硝基、氰基、-C(=O)H、-C(=O)OH、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羥烷基、甲醯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羰基烷基、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烷基環烷基烷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炔基硫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鹵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鹵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羰基胺基、烷基磺醯基胺基、鹵烷基磺醯基胺基、苯基磺醯基胺基、環烷基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硫基、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胺基羰基氧基、-C(=O)NR3R4或-NR3R4,ZA-2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的為氫、-C(=O)H、-C(=O)NR3R4、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環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鹵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苯基或苯甲基,R3和R4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的為氫、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環烷基、苯甲基或苯基,Y為硫或氧,RL1為胺基、NR3R4、羥胺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烷基羰基氧基、鹵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胺基、鹵烷基羰基胺基、氰基、C2-C10-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環烷氧基、鹵基環烷氧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苯氧基或苯甲基氧基,或含有一至三個獨立地選自O、S和N之雜原子的5-或6-員雜環氧基,其限制條件為該雜環不含有相鄰的氧原子、相鄰的硫原子或相鄰的硫和氧原子,其中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環烷氧基、鹵基環烷氧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視需要係經一或多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N、NH2、NO2、OH、=O、=S、C1-C4- 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和C1-C4-烷氧基-C1-C4-烷基,且其中苯氧基、苯甲基氧基、雜環氧基視需要係經一或多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N、NH2、NO2、OH、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3-C6-環烷基或C3-C6-環烷氧基,X為碳或氮,R2為氫、烷基、烯基、鹵烷基、烷氧基、鹵素、氰基或羥基,R10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鹵烷基、烷氧基、鹵素、氰基或羥基,p為0、1或2,G為 其中以「v」標出之鍵係直接與哌啶或哌環鍵結,且其中以「w」標出之鍵係直接與Q相鍵結,Q為飽和或部份或完全不飽和5-員雜環基,其根據通式(I)係經L2-R1取代並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該等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R5,R5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與Q之5-員雜環基的碳相鍵結:為側氧基、硫酮基、氫、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HO、-C(=O)OH、-C(=O)NH2、-NR7R8、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烷基環烷基烷基、環烯基、鹵基環烯基、烷氧基烷基、環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硫基烷基、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鹵烷基胺基烷基、環烷 基胺基烷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環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環烷基烷氧基羰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環烷基胺基羰基、鹵基烷氧基烷基、羥烷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環烷氧基、鹵基環烷氧基、環烷基烷氧基、烯基氧基、鹵烯基氧基、炔基氧基、鹵炔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鹵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環烷硫基、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環烷基磺醯基、三烷基矽基、烷基磺醯基胺基、鹵烷基磺醯基胺基,與Q之5-員雜環基的氮相鍵結:為氫、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苯基、苯甲基、烷基磺醯基、-C(=O)H、烷氧基羰基或烷基羰基,m為0、1或2,R7為氫、烷基、鹵烷基、環烷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或鹵基烷氧基羰基,R8為烷基、鹵烷基、環烷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鹵基烷氧基羰基或-L5R1,L5為-O-、-C(=O)-、S(=O)m或CHR20、L2為一直接鍵、-O-、-C(=O)-、-S(=O)m-、-CHR20-或-NR21,R20為氫、烷基或鹵烷基,R21為氫、烷基、鹵烷基、環烷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或鹵基烷氧基羰基,R1為苯基、苯甲基、萘基、視需要苯并稠合、經取代5-或6-員雜芳基,其係經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Z1,或 R1為一5-至8-員非芳香(飽和或部份飽和)碳環、一5-、6-或7-員非芳香雜環基或8-至11-員碳環或雜環雙環,其各自係至少經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側氧基、硫基或Z1,Z1為與R1的碳相鍵結:氫、鹵素、羥基、胺基、硝基、胺基、氰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羥烷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烷基環烷基烷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鹵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羰基硫基、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三烷基矽基和環烷基胺基、環烯基、鹵基環烯基、環烷氧基烷基、鹵基環烷氧基、環烷硫基、環烷氧基、環烷基烷氧基、環烷基胺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羰基、環烷基磺醯基或-L3Z3,與R1的氮相鍵結: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或烷氧基,L3為一直接鍵、-C(=O)-、硫、氧、-NR21-、-C(=S)-、-S(=O)m-、-CHR20-、-CHR20-CHR20-、-CR20=CR20-、-OCHR20-、-CHR20O-,L4為-C(=O)O-、-C(=O)NR3-、-OC(=O)-、-NR3C(=O)-、-OCH2C≡C-或-OCH2CH=CH-,Z3為一苯基、萘基或5-或6-員雜芳基,其各自可含有0、1、2或3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環烷氧基、 鹵基環烷氧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硫基、鹵烷基硫基、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三矽基烷基或苯基,氮上的取代基:氫、-C(=O)H、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鹵烯基、鹵炔基、環烷基、鹵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環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鹵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C(=O)NR11R12、苯基或苯甲基,Z4為-SH、-C(=O)H、鹵基烷氧基烷基、烷硫基烷基、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鹵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鹵烯基氧基、鹵炔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鹵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羰基氧基、烷基磺醯基胺基、鹵烷基磺醯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環烷基胺基羰基、環烷基烷氧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C4-C6-烷基羰基、C5-C6-烷氧基、C5-C6-鹵基烷氧基、C5-C6-烷硫基、C5-C6-鹵烷基硫基、C5-C6-鹵烷基亞磺醯基、C5-C6-鹵烷基磺醯基、氰基烷基、烯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烷硫基、鹵烯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烷氧基炔基、炔基硫基、鹵基環烷基羰基氧基、烯基胺基、炔基胺基、鹵烷基胺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氧基胺基、鹵基烷氧基胺基、烷基羰基胺基、鹵烷基羰基胺基、烷氧基羰基胺基、烷基羰基(烷基)胺基、鹵烷基羰基(烷基)胺基、烷氧基羰基(烷基)胺基、烯基硫基、鹵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羰基、-SF5、鹵基烷氧基羰基胺基、二(鹵烷基)胺基烷基、鹵基環烯基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羰基、鹵烷基磺醯基胺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硫羰基胺基、環烷基烷基胺基烷基、烷硫基羰基、環烯基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硫羰基胺基、烷基磺醯基胺基羰基、鹵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鹵基環烷氧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羰基胺基、烷氧 基烯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烷硫基羰基氧基、鹵基烷氧基烷氧基、鹵烷基磺醯基氧基、烷基磺醯基氧基、烷氧基鹵烷基、二(鹵烷基)胺基、二烷氧基烷基、烷基胺基羰基胺基、鹵基烷氧基鹵烷基、烷基胺基羰基烷基胺基、三烷基矽基炔基氧基、三烷基矽基氧基、三烷基矽基炔基、氰基(烷氧基)烷基、二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磺醯基、環烷基亞磺醯基、鹵基環烷氧基羰基、烷基環烷基羰基、鹵基環烷基羰基、烯基氧基羰基、炔基氧基羰基、氰基烷氧基羰基、烷硫基烷氧基羰基、炔基羰基氧基、鹵炔基羰基氧基、氰基羰基氧基、氰基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磺醯基氧基、環烷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基環烷基磺醯基氧基、烯基磺醯基氧基、炔基磺醯基氧基、氰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烯基磺醯基氧基、鹵炔基磺醯基氧基、炔基環烷基氧基、氰基烯基氧基、氰基炔基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烯基氧基羰基氧基、炔基氧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O(C=O)H、-SCN、-NHC(=O)H、-C(=NOR9)R13、-NR12SO2Z3、-O(C=S)NR11R12、-O(C=S)SR6、-N=C(R6)2、-OSO2Z3、-NHCN、-SO2NHCN、-C(=O)OH、-C(=O)NH2、-C(=S)NR11R12、-C(=O)NHCN、-OC(=O)NR11R12、-NR11R12、-C(=O)NR11R12、-SO2NR11R12或-L4Z3,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烷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氰基、烷氧基羰基、-C(=N-R6)R13、-C(=N-NR3R4)R13、烷基羰基胺基、鹵烷基羰基胺基、二烷基羰基胺基、烷基羰基氧基、-C(=O)H、苯甲基氧基、苯甲醯基氧基、-C(=O)OH、烯基氧基、炔基氧基、鹵烯基氧基、鹵炔基氧基、鹵基環烷氧基、烷氧基胺基、烯基硫基、炔基硫基、環烷硫基、鹵基烷氧基胺基、鹵烷基硫基、烯基亞磺醯基、炔基亞磺醯基、環烷基亞磺醯基、鹵烷基亞磺醯基、烯基磺醯基、炔基磺醯基、環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羰基氧基、鹵烷基羰基氧基、鹵烯基羰基氧基、-SCN、烷基胺基羰基氧基、烷基羰基(烷 基)胺基、烷氧基羰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羰基胺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基烷氧基羰基胺基、鹵烷基羰基(烷基)胺基、鹵烷基磺醯基氧基、烷基磺醯基胺基、鹵烷基磺醯基胺基、烷硫基羰基氧基、氰基烷氧基、環烷基烷氧基、苯甲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烷氧基烷硫基、烷氧基烷基亞磺醯基、烷氧基烷基磺醯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環烷氧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鹵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烷硫基烷氧基、二烷基胺基羰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三烷基矽氧基、三烷基矽基炔基氧基、炔基環烷基氧基、環烷基炔基氧基、烷氧基羰基炔基氧基、芳基炔基氧基、烷基胺基羰基炔基氧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炔基氧基、烯基羰基氧基、炔基羰基氧基、鹵炔基羰基氧基、氰基烷基羰基氧基、環烷基磺醯基氧基、環烷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基環烷基磺醯基氧基、烯基磺醯基氧基、炔基磺醯基氧基、氰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烯基磺醯基氧基、鹵炔基磺醯基氧基、二烷基胺基羰基氧基、鹵烷基胺基羰基氧基、N-烷基-N-鹵烷基胺基羰基氧基、烯基氧基羰基、炔基氧基羰基、鹵炔基氧基羰基、氰基烷基氧基羰基、烯基氧基磺醯基、炔基氧基磺醯基,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烯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三烷基矽基、環烷基、環亞丙基、烷氧基、三烷基矽氧基、烷基羰基氧基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炔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環烷基、環亞丙基,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烷氧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 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O(C=O)H、烷硫基、羥烷基、三烷基矽基、環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苯甲基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磺醯基、氰基,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烯氧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環烷基、羥基、烷氧基、烯基氧基、炔基氧基、鹵基烷氧基、鹵烯基氧基、鹵炔基氧基、環烷氧基、環鹵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鹵基烷氧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烯基氧基羰基、鹵烯基氧基羰基、炔基氧基羰基、鹵炔基氧基羰基、烷基羰基、鹵烷基羰基、環烷基羰基、環鹵烷基羰基、烯基羰基、鹵烯基羰基、炔基羰基、鹵炔基羰基,或Z4為含有1或2個取代基之炔氧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環烷基、烷氧基羰基、-Z3、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R6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環烷基、苯甲基或苯基,R9為氫、烷基、鹵烷基、苯甲基或Z3,R13為氫、烷基、鹵烷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鹵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烷基、鹵基烷氧基烷基、苯甲基或苯基R11和R12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環烷基、烷氧基烷基、氰基烷基、甲醯基、烷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烯基氧基羰基、炔基氧基羰基、鹵烷基羰基、鹵基環烷基羰基、環烷氧基羰基、環烷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硫羰基、苯甲基或苯基,及式(I)化合物之鹽類、金屬錯合物和N-氧化物。
本發明亦提供式(II)化合物 其中A1、A2、X、Y、R10、R2和p基係如式(I)所定義,及式(II)化合物之鹽類、金屬錯合物和N-氧化物。
本發明亦提供式(IV)化合物 其中A1、A2、X、Y、R10、R2和p基係如式(I)所定義,及式(IV)化合物之鹽類、金屬錯合物和N-氧化物。
本發明進一步係提供式(I)化合物作為殺真菌劑之用途。
本發明式(I)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及其鹽類、金屬錯合物和N-氧化物非常適合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前述之本發明化合物具有,特別是有效的殺真菌活性並可用於農作物保護、家庭和衛生方面以及材料保護。
(I)化合物可以純的形式或以不同的可能異構物形式之混合物存在,例如E和Z,蘇式和赤式,及光學異構物,例如R和S異構物或阻轉異構物(atropisomer),且若適當,以及互變異構物。所申請的專利範圍有E和Z異構物二者,以及蘇式和赤式異構物,以及光學異構物,任何這些異構物之所欲的混合物和可能的互變異構物形式。
本發明式(I)化合物之基團定義,較佳地,更佳地和最佳地係具有下列定義:A1較佳地為氰基或-C(=O)RL1,及更佳地-C(=O)RL1,A2較佳地為氫、鹵素、烷基磺醯基、鹵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烷基磺醯基氧基、鹵烷基磺醯基氧基或芳基磺醯基氧基,其中芳基係視需要 經一、二或三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N、NH2、NO2、OH、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3-C6-環烷基或C3-C6-環烷氧基,或A2較佳地為一由下列選出基團之雜芳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異唑-3-基、異唑-4-基、異唑-5-基、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異噻唑-5-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1,2,3-三唑-1-基、1,2,4-三唑-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嗒-3-基、嗒-4-基、吡-2-基、吡-3-基、嘧啶-2-基、嘧啶-4-基或嘧啶-5-基,其可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鹵素、氰基、羥基、硝基、-NR3R4、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環烷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3-C6-鹵基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醯基、C1-C4-鹵烷基硫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或苯基氮上的取代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3-C10-環烷基-C1-C6-烷基、C1-C6-鹵烷基羰基、苯基、苯甲基、C1-C4-烷基磺醯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C(=O)H或C1-C6-烷基羰基,A2佳地為氫、氯、溴、碘、C1-C4-烷基磺醯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氧基或苯基磺醯基氧基,其中苯基係視需要經一、二或三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 代:鹵素、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鹵基烷氧基,或A2更佳地為一由下列基團選出之雜芳香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異唑-3-基、異唑-4-基、異唑-5-基、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異噻唑-5-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1,2,3-三唑-1-基、1,2,4-三唑-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嗒-3-基、嗒-4-基、嘧啶-2-基、嘧啶-4-基或嘧啶-5-基,其可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1,1-二甲基乙基、氯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氯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乙氧基、1-甲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1-甲基乙基硫基、甲基硫基、乙基硫基、正丙基硫基、二氟甲基硫基、三氟甲基硫基或苯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2,2-三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二氯-2-氟乙基、2-氯-2-二氟乙基或2-氯-2-氟乙基,A2最佳地為氫、氯、溴、碘、甲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苯基磺醯基氧基或4-甲基苯基磺醯基氧基,或A2最佳地為吡唑-1-基,其可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甲基、乙基、氯、氯甲基、二氯甲基、溴、氟、氟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3和R4較佳地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為氫、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3-C8-環烷基、苯甲基或苯基,及更佳地氫、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或1,1-二甲基乙基,Y較佳地為硫或氧,及更佳地氧,RL1較佳地為胺基、NR3R4、羥胺基、C1-C4-烷硫基、C1-C4-鹵烷基硫基、C1-C4-烷基羰基氧基、C1-C4-鹵烷基羰基氧基、C1-C4-烷基羰基胺基、C1-C4-鹵烷基羰基胺基、氰基、C2-C8-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3-C6-環烷氧基、C2-C6-烯基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基、苯氧基或苯甲基氧基,其中苯氧基、苯甲基氧基係視需要經一或二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N、OH、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2,2,2-三氟甲基、二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及更佳地胺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丁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1,2-二甲基乙氧基、正丙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2,2,2-三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丙-2-炔基-1-基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2,6-二異丙基苯氧基、2,6-二第三丁基苯氧基、苯甲基氧基、4-甲氧基苯甲基氧基或3,4-二甲氧基苯甲基氧基,X較佳地為碳或氮,及更佳地碳,R2較佳地為氫、C1-C4-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鹵素、氰基或羥基,及更佳地氫、氟、甲氧基或羥基,及最佳地氫,R10較佳地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C1-C4-烷基、C1-C2-鹵烷基、C1-C2-烷氧基、鹵素、氰基或羥基,及更佳地氫、氟、甲氧基或羥基,p較佳地為0至1,及更佳地0,G較佳地為G1 RG1較佳地為氫、C1-C3-烷基或鹵素及更佳地氫,Q較佳地為 其中以「*」標示之鍵係直接與G或L2相鍵結,或其中以「#」標示之鍵係直接與L2或G相鍵結,或其中以「*」標示之鍵係直接與L2相鍵結,而以「#」標示之鍵係同時直接與G相鍵結,Q更佳地為 其中以「x」標示之鍵係直接與G相鍵結,而其中以「y」標示之鍵係直接與L2相鍵結,R5較佳地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與Q之5-員雜環基的碳相鍵結:氫、鹵素、氰基、-NR7R8、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3-C8-環烷基、C3-C8-鹵基環烷基、C3-C8-鹵基環烷基、C1-C4-烷基-C3-C8-環烷基、C3-C8-環烷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3-C8-環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基烷氧基、C3-C8-環烷氧基、C3-C8-鹵基環烷氧基、C3-C8-環烷基-C1-C4-烷氧基、C2-C6-烯基氧基、C2-C6-鹵烯基氧基、C2-C6-炔基氧基、C2-C6-鹵炔基氧基、C1-C6-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 鹵烷基羰基氧基、C3-C8-環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基硫基、C3-C8-環烷硫基、三(C1-C4-烷基)矽基,Q之5-員雜環基的氮相鍵結:氫、-C(=O)H、C1-C3-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或苯甲基,R5更佳地為氫、氰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甲氧基甲基,或R5最佳地為氫,R7較佳地為氫、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8-環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4-鹵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或C1-C4-鹵基烷氧基羰基,R8較佳地為C1-C3-烷基或-L5R1,L5較佳地為-C(=O)-或S(=O)2,L2較佳地為一直接鍵、-O-、-C(=O)-、-S(=O)2-、-CHR20-或-NR21-,及更佳地一直接鍵、-C(=O)-、-CHR20-或-NR21-,及最佳地一直接鍵,R20較佳地為氫、C1-C4-烷基、C1-C4-鹵烷基,及更佳地氫、甲基、乙基、三氟甲基,R21較佳地為氫、C1-C6-烷基、C1-C6-鹵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鹵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或C1-C6-鹵基烷氧基羰基,及更佳地氫或甲基,R1較佳地為C5-C6-環烯基或C3-C8-環烷基,其中C5-C6-環烯基或C3-C8-環烷基在各情況下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Z1-1,及更佳地經取代之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戊基、環己基或環庚基,其各自可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以下清單: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乙炔基、2-丙烯氧基、2-丙炔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三氟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或三氟甲硫基,或 R1較佳地為苯基,其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Z1-2,及更佳地苯基可含有1、2或3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以下清單: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C(=O)H、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1,1-二甲基乙基、1,2-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乙炔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1-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2-丙炔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三氟甲基羰基氧基、氯甲基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甲基磺醯基或-L3Z3,及最佳地苯基係至少經一個由以下列表中選出之取代基取代一次:甲醯基、甲氧基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2-氟丙-2-烯-1-基氧基、2-氯丙-2-烯-1-基氧基、3-氯丙-2-烯-1-基氧基、2-溴丙-2-烯-1-基氧基、2-甲基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2-氟丙-2-烯-1-基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丁-3-烯-2-基氧基、丁-3-烯-1-基氧基、3-氯丁-2-烯-1-基氧基、3-甲基丁-2-烯-1-基氧基、4,4,4-三氟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3-氯丙-2-炔-1-基氧基、3-溴丙-2-炔-1-基氧基、丁-2-炔-1-基氧基、戊-2-炔-1-基氧基、2-氟-2-甲基丙醯氧基、3,3,3-三氟丙醯氧基、環丙基羰基氧基、環己基羰基氧基、(1-氯環丙基)羰基氧基、丁-2-烯醯氧基、丙烯醯氧基、苯甲醯基氧基、2-氟苯甲醯基氧基、3-氟苯甲醯基氧基、4-氟苯甲醯基氧基、氰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環丙基磺醯基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烯丙氧基甲基、丙-2-炔-1-基氧基甲基、甲基磺醯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磺醯基胺基甲基、-C(=NOH)H、-C(=NOCH3)H、-C(=NOCH2CH3)H、-C(=NOCH(CH3)CH3)H、-C(=NOH)CH3、 -C(=NOCH3)CH3、-C(=NOCH2CH3)CH3、-C(=NOCH(CH3)CH3)CH3、二甲基胺基磺醯基、-C(=O)NH2、乙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乙炔基、二乙基胺基磺醯基、甲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氧基、三甲基矽基丙-2-炔-1-基氧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C(=O)OH、1,1-二甲基乙基羰基胺基、氯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或苯基磺醯基胺基、3-溴丙-2-烯-1-基氧基,及另外的取代基視需要係選自以下:氟、氯、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R1較佳地為萘-1-基、萘-2-基、1,2,3,4-四氫萘-1-基、1,2,3,4-四氫萘-2-基、5,6,7,8-四氫萘-1-基、5,6,7,8-四氫萘-2-基、十氫萘-1-基、十氫萘-2-基、1H-茚-1-基、2,3-二氫-1H-茚-1-基、1H-茚-2-基、1H-茚-3-基、1H-茚-4-基、1H-茚-5-基、1H-茚-6-基、1H-茚-7-基、二氫茚-1-基、二氫茚-2-基、二氫茚-3-基、二氫茚-4-基或二氫茚-5-基,其中此等基團各自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Z1-3,R1更佳地為萘-1-基、萘-2-基、1,2,3,4-四氫萘-1-基、1,2,3,4-四氫萘-2-基、5,6,7,8-四氫萘-1-基、5,6,7,8-四氫萘-2-基、十氫萘-1-基、十氫萘-2-基、1H-茚-1-基、2,3-二氫-1H-茚-1-基、1H-茚-2-基、1H-茚-3-基、1H-茚-4-基、1H-茚-5-基、1H-茚-6-基、1H-茚-7-基、二氫茚-1-基、二氫茚-2-基、二氫茚-3-基、二氫茚-4-基或二氫茚-5-基,其中此等基團各自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含有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之其他的取代基及視需要下列組成之基團:甲基、甲氧基、氰基、氟、氯、溴和碘,其中總計最多三個取代基係以特佳的變化存在, R1較佳地為5-或6-員雜芳基,其至少係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碳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Z1-4,及其中氮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2,R1更佳地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異唑-3-基、異唑-4-基、異唑-5-基、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異噻唑-5-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1,2,4-二唑-3-基、1,2,4-二唑-5-基、1,3,4-二唑-2-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3,4-噻二唑-2-基、1,2,3-三唑-1-基、1,2,3-三唑-2-基、1,2,3-三唑-4-基、1,2,4-三唑-1-基、1,2,4-三唑-3-基、1,2,4-三唑-4-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嗒-3-基、嗒-4-基、嘧啶-2-基、嘧啶-4-基、嘧啶-5-基或吡-2-基,其各自可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以下清單: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羥基、胺基、甲基、乙基、 正丙 、1-甲基乙基、正丁基、1,1-二甲基乙基、1,2-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乙炔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或甲基磺醯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苯基或2-丙炔基,或 R1較佳地為苯并稠合經取代之5-或6-員雜芳基,其係經至少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碳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和Z1-5,及氮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2,及更佳地吲哚-1-基、吲哚-2-基、吲哚-3-基、吲哚-4-基、吲哚-5-基、吲哚-6-基、吲哚-7-基、苯并咪唑-1-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4-基、苯并咪唑-5-基、吲唑-1-基、吲唑-3-基、吲唑-4-基、吲唑-5-基、吲唑-6-基、吲唑-7-基、吲唑-2-基、1-苯并呋喃-2-基、1-苯并呋喃-3-基、1-苯并呋喃-4-基、1-苯并呋喃-5-基、1-苯并呋喃-6-基、1-苯并呋喃-7-基、1-苯并噻吩-2-基、1-苯并噻吩-3-基、1-苯并噻吩-4-基、1-苯并噻吩-5-基、1-苯并噻吩-6-基、1-苯并噻吩-7-基、1,3-苯并噻唑-2-基、1,3-苯并噻唑-4-基、1,3-苯并噻唑-5-基、1,3-苯并噻唑-6-基、1,3-苯并噻唑-7-基、1,3-苯并唑-2-基、1,3-苯并唑-4-基、1,3-苯并唑-5-基、1,3-苯并唑-6-基、1,3-苯并唑-7-基、喹啉-2-基、喹啉-3-基、喹啉-4-基、喹啉-5-基、喹啉-6-基、喹啉-7-基、喹啉-8-基、異喹啉-1-基、異喹啉-3-基、異喹啉-4-基、異喹啉-5-基、異喹啉-6-基、異喹啉-7-基或異喹啉-8-基,其各自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以下清單: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苯基或2-丙炔基,或R1較佳地為C5-C15-雜環基,其在羰上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碳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側氧基、硫酮基或Z1-6,及氮上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2,R1更佳地為哌啶-1-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1-基、哌-2-基、哌-3-基、嗎福啉-1-基、嗎福啉-2-基、嗎福啉-3-基、四氫哌 喃-2-基、四氫哌喃-3-基、四氫哌喃-4-基、1,2,3,4-四氫喹啉-1-基、1,2,3,4-四氫異喹啉-2-基、1,2,3,4-四氫喹啉-1-基、吲哚啉-1-基、異吲哚啉-2-基、十氫喹啉-1-基或十氫異喹啉-2-基,其各自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以下清單: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側氧基、硫酮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苯基或2-丙炔基,Z1-1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為氫、氰基、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6-環烷基、C2-C6-烯基、C2-C6-鹵烯基、C2-C6-炔基、C2-C6-鹵炔基、羥基、C1-C6-烷氧基、C1-C6-鹵基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硫基或C1-C6-鹵烷基硫基,Z1-2為氫、鹵素、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3-C8-環烷基、C3-C8-鹵基環烷基、C3-C8-環烯基、C3-C8-鹵基環烯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3-C8-環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鹵基烷氧基、C3-C8-環烷氧基、C3-C8-鹵基環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基硫基、C3-C6-環烷硫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C3-C8-環烷基磺醯基、三(C1-C4-烷基)矽基或-L3Z3,Z1-3和Z1-5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鹵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4-烷氧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羰基硫基、 C1-C4-烷硫基、C1-C4-鹵烷基硫基、C1-C4-烷基磺醯基或C1-C4-鹵烷基磺醯基,Z1-4為氫、鹵素、氰基、羥基、胺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3-C8-環烷基、C3-C8-鹵基環烷基、C3-C8-環烯基、C3-C8-鹵基環烯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3-C8-環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鹵基烷氧基、C3-C8-環烷氧基、C3-C8-鹵基環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烷基硫基、C3-C6-環烷硫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或C3-C8-環烷基磺醯基,Z1-6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氰基、鹵素、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6-環烷基、C2-C6-烯基、C2-C6-鹵烯基、C2-C6-炔基、C2-C6-鹵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鹵烷基硫基或苯基,Z2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地為氫、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苯基、苯甲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鹵基烷氧基羰基、苯基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C(=O)H、C1-C3-鹵烷基羰基或C1-C3-烷基羰基,L3較佳地為一直接鍵、-CH2-、硫、氧或-(S=O)2-及更佳地一直接鍵,L4較佳地為-C(=O)O-、-C(=O)NH-、-OC(=O)-、-NHC(=O)-或-OCH2C≡C-,及更佳地-OCH2C≡C-或-C(=O)O-,Z3較佳地為一苯基、萘基或5-或6-員雜芳基,其可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1-C4-鹵烷基、C2-C4-鹵烯基、C2-C4-鹵炔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鹵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4-烷氧基、 C1-C4-鹵基烷氧基、C2-C6-烯基氧基、C2-C6-炔基氧基、C1-C4-烷硫基、C1-C4-鹵烷基硫基、C1-C4-烷基磺醯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或C1-C4-烷基胺基、二(C1-C4-烷基)胺基,氮上的取代基:氫、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鹵烷基、C2-C6-鹵烯基、C2-C6-鹵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苯基、苯甲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鹵基烷氧基羰基、苯基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C(=O)H或C1-C3-烷基羰基,及Z3更佳地為一苯基,其可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氯、溴、碘、氟、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1,1-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丙烯-2-基、乙炔基、丙炔-2-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甲氧基甲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乙炔基氧基、2-丙炔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三氟甲硫基、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亞硫醯基、1-甲基乙硫基、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1-甲基乙基胺基、1,1-二甲基乙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或Z3更佳地為萘基,Z4較佳地為-SH、-C(=O)H、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硫基烷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C4-C6-烷基羰基、C1-C6-鹵烷基羰基、C3-C6-環烷氧基羰基、C3-C6-環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3-C6-環烷基胺基羰基、C1-C6-鹵基烷氧基-C1-C6-烷基、C5-C6-烷氧基、C5-C6-鹵基烷氧基、C2-C6-烯基氧基、C2-C6-鹵烯基氧基、C2-C6-炔基氧基、C2-C6-鹵炔基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鹵烷基羰基氧基、C3-C6-環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羰 基-C1-C6-烷氧基、C5-C6-烷硫基、C5-C6-鹵烷基硫基、C5-C6-鹵烷基亞磺醯基、C5-C6-鹵烷基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胺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胺基、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羰基氧基、C2-C6-炔基硫基、C3-C8-鹵基環烷基羰基氧基、C2-C6-烯基胺基、C2-C6-炔基胺基、C1-C6-鹵烷基胺基、C3-C8-環烷基-C1-C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胺基、C1-C6-鹵基烷氧基胺基、C1-C6-烷基羰基胺基、C1-C6-鹵烷基羰基胺基、C1-C6-烷氧基羰基胺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基)胺基、C1-C6-鹵烷基羰基(C1-C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胺基、C2-C6-烯基硫基、C1-C6-鹵基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SF5、C1-C6-鹵基烷氧基羰基胺基、-NHC(=O)H、C1-C6-烷氧基(C1-C4-烷基)胺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二(C1-C6-烷基)胺基羰基胺基、二(C1-C6-烷基)胺基磺醯基、二(C1-C6-鹵烷基)胺基、C1-C6-烷基胺基磺醯基、C1-C6-烷基胺基羰基胺基、三(C1-C4-烷基)矽氧基、C1-C6-鹵烷基磺醯基氧基、C1-C6-烷基磺醯基氧基、三(C1-C4-烷基)矽基-C2-C4-炔基氧基、三(C1-C4-烷基)矽基-C2-C4-炔基、C2-C4-炔基羰基氧基、氰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3-C8-環烷基磺醯基氧基、C3-C8-鹵基環烷基磺醯基氧基、C2-C4-烯基磺醯基氧基、C1-C3-烷基胺基羰基氧基、C2-C4-炔基-C3-C8-環烷基氧基、氰基羰基氧基、氰基-C2-C4-烯基氧基、-C(=NOR9)R13、-C(=O)OH、-C(=O)NH2、-C(=S)NR11R12、-NR11R12、-C(=O)NR11R12、-SO2NR11R12、-NR12SO2Z3、-O(C=O)H、-SCN、C1-C3-烷氧基磺醯基、C3-C8-環烷基亞磺醯基、氰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或-L4Z3,或Z4較佳地為C1-C3-烷基,其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氰基、-C(=O)H、C2-C4-烯基氧基、C2-C4-炔基氧基、C2-C4-烯基硫基、C2-C4-炔基硫基、C1-C3-鹵烷基硫基、C2-C4-烯基亞磺醯基、C2-C4-炔基亞磺醯基、C1-C3-鹵烷基亞磺醯基、C2-C4-烯基磺醯基、C2-C4-炔基磺醯基、C1-C3- 鹵烷基磺醯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鹵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基胺基羰基氧基、C1-C3-烷基羰基胺基、C1-C3-烷基胺基羰基胺基、C1-C3-鹵烷基羰基胺基、C1-C3-烷基磺醯基胺基、C1-C3-鹵烷基磺醯基胺基、C1-C3-烷硫基羰基氧基、氰基-C1-C3-烷氧基、C3-C8-環烷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亞磺醯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磺醯基、C1-C3-鹵基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C1-C3-烷氧基、C2-C4-烷硫基-C1-C3-烷氧基、二(C1-C3-烷基)胺基羰基胺基、三(C1-C4-烷基)矽氧基,或Z4較佳地為C1-C3-烷氧基,其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氰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氧基羰基、C3-C8-環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O(C=O)H、C1-C3-烷硫基、羥基-C1-C3-烷基、C3-C8-環烷基磺醯基、C1-C3-鹵烷基磺醯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磺醯基,或Z4較佳地為C2-C4-烯基氧基,其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C3-C8-環烷基、羥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基羰基,或Z4較佳地為C2-C4-炔基氧基,其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C3-C8-環烷基、-Z3,Z4更佳地為甲醯基、甲氧基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2-氟丙-2-烯-1-基氧基、2-氯丙-2-烯-1-基氧基、3-氯丙-2-烯-1-基氧基、2-溴丙-2-烯-1-基氧基、2-甲基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2-氟丙-2-烯-1-基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丁-3-烯-2-基氧基、丁-3-烯-1-基氧基、3-氯丁-2-烯-1-基氧基3-甲基丁-2-烯-1-基氧基、4,4,4-三氟 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3-氯丙-2-炔-1-基氧基、3-溴丙-2-炔-1-基氧基、丁-2-炔-1-基氧基、戊-2-炔-1-基氧基、2-氟-2-甲基丙醯氧基、3,3,3-三氟丙醯氧基、環丙基羰基氧基、環己基羰基氧基、(1-氯環丙基)羰基氧基、丁-2-烯醯氧基、丙烯醯氧基、氰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環丙基磺醯基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烯丙氧基甲基、丙-2-炔-1-基氧基甲基、甲基磺醯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磺醯基胺基甲基、-C(=NOR9)R13、二甲基胺基磺醯基、乙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乙炔基、二乙基胺基磺醯基、甲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氧基、三甲基矽基丙-2-炔-1-基氧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C(=O)OH、-NHC(=O)H、-C(=O)NH2、-C(=S)NR11R12、1,1-二甲基乙基羰基胺基、氯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或苯基磺醯基胺基、3-溴丙-2-烯-1-基氧基或-L4Z3,R9較佳地為氫、C1-C6-烷基、C1-C6-鹵烷基、苯甲基或Z3,R13較佳地為氫、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8-環烷基-C1-C4-烷基、C3-C8-環烷基、C1-C4-烷基-C3-C8-環烷基、C1-C4-鹵烷基-C3-C8-環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鹵基烷氧基-C1-C4-烷基、苯甲基或苯基、更佳地氫、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1,1-二甲基乙基或2-甲基丙基,R11和R12為相同或不同且較佳地為氫、C3-C4-烯基、C3-C4-炔基、氰基-C1-C3-烷基、甲醯基、C1-C3-鹵烷基、苯基、C1-C3-烷基羰基、C3-C8-環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羰基、C3-C4-烯基氧基羰基、C3-C4-炔基氧基羰基、C1-C3-鹵烷基羰基、C3-C8-鹵基環烷基羰基、C3-C8-環烷氧基羰基、C3-C8-環烷基羰基、二(C1-C3-烷基)胺基羰基。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雜芳基哌啶和-哌之丙二酸酯衍生物係以式(I)之通用術語來定義。式(I)之上述基團定義和陳述於下的基團定義係適用於式(I)之終端產物,以及所有的中間物(亦參見下文之「製程和中間物之說明」)。
上文和下文所列的基團定義,一般而言或就較佳的方面,若需要可彼此組合,亦即包括特定方面和較佳方面間之組合。其二者係適用於終端產物及相應的前驅物和中間物。再者,個別的定義可能不適用。
上述之基團定義如需要可彼此組合。再者,個別的定義可能不適用。
根據上文定義的取代基類型,式(I)化合物具有酸性或鹼性性質並可與無機或有機酸或與鹼或與金屬離子形成鹽類,亦可能形成內鹽或加合物。若式(I)化合物帶有胺基、烷胺基或其他引發鹼性性質之基團,則這些化合物可與酸反應得到鹽類,或其可藉由合成直接得到鹽類。若式(I)化合物帶有羥基、羧基或其他引發酸性性質之基團,則這些化合物可與鹼反應得到鹽類。適合的鹼有,例如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特別是鈉、鉀、鎂和鈣之氫氧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以及氨、具有C1-C4-烷基基團之一級、二級和三級胺、C1-C4-烷醇之單、二和三醇胺、膽鹼和氯膽鹼。
由此可得到的鹽類同樣具有殺真菌性質。
無機酸之實例有氫鹵酸,例如氟化氫、氯化氫、溴化氫和碘化氫、硫酸、磷酸和硝酸,以及酸鹽例如NaHSO4和KHSO4。可用的有機酸包括,例如甲酸、碳酸和烷酸例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和丙酸,及甘醇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檸檬酸、苯甲酸、肉桂酸、草酸、飽和或單-或雙-不飽和C6-C20脂肪酸、烷基硫酸單酯、烷基磺酸(具有1至2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磺酸)、芳基磺酸或芳基二磺酸(芳 香基,例如苯基和萘基,其帶有一或二個磺酸基)、烷基膦酸(具有1至2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膦酸)、芳基膦酸或芳基二膦酸(芳香基,例如苯基和萘基,其帶有一或二個膦酸基),其中烷基和芳基可帶有另外的取代基,例如對-甲苯磺酸、柳酸、對-胺基柳酸、2-苯氧基苯甲酸、2-乙醯氧基苯甲酸等。
有用的金屬離子特別是第二主族元素之離子,特別是鈣和鎂,第三和四主族元素,特別是鋁、錫和鉛,以及第1至8過渡族元素,特別是鉻、錳、鐵、鈷、鎳、銅、鋅和其他。特佳的係給予第四週期元素之金屬離子。本處,金屬可以各種其可假定的價數存在。
視需要經取代基團可為單-或多-取代,其中在多取代的情況下,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化學式所給予的符號之定義中,係使用集合術語,其一般為下列取代基之代表:鹵素:氟、氯、溴和碘,及較佳地氟、氯、溴,及更佳地氟、氯。
烷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之飽和、直鏈或支鏈烴基,例如(但不限於)C1-C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1-甲基乙基、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1,1-二甲基乙基、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和1-乙基-2-甲基丙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如,例如烷硫基、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鹵烷基或鹵烷基硫基,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環烷基烷基、羥烷基等。若烷基係 在組成取代基之末端,如,例如在烷基環烷基中,在起始端組成取代基的部分,例如環烷基,可相同或不同獨立地經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同樣亦適用於其中其他基團,例如烯基、炔基、羥基、鹵素、甲醯基等係在末端之組成取代基。
烯基:具有2至8個,較佳地2至6個碳原子和一個在任何位置之雙鍵的不飽和、直鏈或支鏈烴基,例如(但不限於)C2-C6-烯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1-丙烯基、2-甲基-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甲基-1-丁烯基、2-甲基-1-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1-甲基-2-丁烯基、2-甲基-2-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1,2-二甲基-1-丙烯基、1,2-二甲基-2-丙烯基、1-乙基-1-丙烯基、1-乙基-2-丙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1-甲基-1-戊烯基、2-甲基-1-戊烯基、3-甲基-1-戊烯基、4-甲基-1-戊烯基、1-甲基-2-戊烯基、2-甲基-2-戊烯基、3-甲基-2-戊烯基、4-甲基-2-戊烯基、1-甲基-3-戊烯基、2-甲基-3-戊烯基、3-甲基-3-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1-甲基-4-戊烯基、2-甲基-4-戊烯基、3-甲基-4-戊烯基、4-甲基-4-戊烯基、1,1-二甲基-2-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2-二甲基-1-丁烯基、1,2-二甲基-2-丁烯基、1,2-二甲基-3-丁烯基、1,3-二甲基-1-丁烯基、1,3-二甲基-2-丁烯基、1,3-二甲基-3-丁烯基、2,2-二甲基-3-丁烯基、2,3-二甲基-1-丁烯基、2,3-二甲基-2-丁烯基、2,3-二甲基-3-丁烯基、3,3-二甲基-1-丁烯基、3,3-二甲基-2-丁烯基、1-乙基-1-丁烯基、1-乙基-2-丁烯基、1-乙基-3-丁烯基、2-乙基-1-丁烯基、2-乙基-2-丁烯基、2-乙基-3-丁烯基、1,1,2-三甲基-2-丙烯基、1-乙基-1-甲基-2-丙烯基、1-乙基-2-甲基-1-丙烯基和1-乙基-2-甲基-2-丙烯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烯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烯基等。
炔基:具有2至8個,較佳地2至6個碳原子和一個在任何位置之三鍵的不飽和、直鏈或支鏈烴基,例如(但不限於)C2-C6-炔基,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甲基-2-丁炔基、1-甲基-3-丁炔基、2-甲基-3-丁炔基、3-甲基-1-丁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1-乙基-2-丙炔基、1-己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4-己炔基、5-己炔基、1-甲基-2-戊炔基、1-甲基-3-戊炔基、1-甲基-4-戊炔基、2-甲基-3-戊炔基、2-甲基-4-戊炔基、3-甲基-1-戊炔基、3-甲基-4-戊炔基、4-甲基-1-戊炔基、4-甲基-2-戊炔基、1,1-二甲基-2-丁炔基、1,1-二甲基-3-丁炔基、1,2-二甲基-3-丁炔基、2,2-二甲基-3-丁炔基、3,3-二甲基-1-丁炔基、1-乙基-2-丁炔基、1-乙基-3-丁炔基、2-乙基-3-丁炔基和1-乙基-1-甲基-2-丙炔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炔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炔基等。
烷氧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之飽和、直鏈或支鏈烷氧基,例如(但不限於)C1-C6-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丁氧基、1-甲基丙氧基、2-甲基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戊氧基、1-甲基丁氧基、2-甲基丁氧基、3-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丙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氧基、1,1-二甲基丙氧基、1,2-二甲基丙氧基、1-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4-甲基戊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1-乙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1,1,2-三甲基丙氧基、1,2,2-三甲基丙氧基、1-乙基-1-甲基丙氧基和1-乙基-2-甲基丙氧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氧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基烷氧基、炔基烷氧基等。
烷硫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之飽和、直鏈或支鏈烷硫基,例如(但不限於)C1-C6-烷硫基,例 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1-甲基乙硫基、丁硫基、1-甲基丙硫基、2-甲基丙硫基、1,1-二甲基乙硫基、戊硫基、1-甲基丁硫基、2-甲基丁硫基、3-甲基丁硫基、2,2-二甲基丙硫基、1-乙基丙硫基、己硫基、1,1-二甲基丙硫基、1,2-二甲基丙硫基、1-甲基戊硫基、2-甲基戊硫基、3-甲基戊硫基、4-甲基戊硫基、1,1-二甲基丁硫基、1,2-二甲基丁硫基、1,3-二甲基丁硫基、2,2-二甲基丁硫基、2,3-二甲基丁硫基、3,3-二甲基丁硫基、1-乙基丁硫基、2-乙基丁硫基、1,1,2-三甲基丙硫基、1,2,2-三甲基丙硫基、1-乙基-1-甲基丙硫基和1-乙基-2-甲基丙硫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硫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烷基硫基等。
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6個,較佳地1至3個碳原子(如上述)並經由羰基基團(-CO-)與骨架相鍵結之烷氧基基團。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氧基羰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環烷基烷氧基羰基等。
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之飽和、直鏈或支鏈烷基亞磺醯基,例如(但不限於)C1-C6-烷基亞磺醯基,例如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丙基亞磺醯基、1-甲基乙基亞磺醯基、丁基亞磺醯基、1-甲基丙基亞磺醯基、2-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1-二甲基乙基亞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1-甲基丁基亞磺醯基、2-甲基丁基亞磺醯基、3-甲基丁基亞磺醯基、2,2-二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乙基丙基亞磺醯基、己基亞磺醯基、1,1-二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2-二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甲基戊基亞磺醯基、2-甲基戊基亞磺醯基、3-甲基戊基亞磺醯基、4-甲基戊基亞磺醯基、1,1-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1,2-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1,3-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2,2-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2,3-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3,3-二甲基丁基亞磺醯基、1-乙基丁基亞磺醯基、2-乙基丁基亞磺醯基、1,1,2-三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2,2-三甲基丙基亞磺醯基、1-乙基-1-甲基丙基亞磺醯基和1-乙基-2-甲基丙基亞磺醯基。 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基亞磺醯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烷基亞磺醯基等。
烷基磺醯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之飽和、直鏈或支鏈烷基磺醯基,例如(但不限於)C1-C6-烷基磺醯基,例如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1-甲基乙基磺醯基、丁基磺醯基、1-甲基丙基磺醯基、2-甲基丙基磺醯基、1,1-二甲基乙基磺醯基、戊基磺醯基、1-甲基丁基磺醯基、2-甲基丁基磺醯基、3-甲基丁基磺醯基、2,2-二甲基丙基磺醯基、1-乙基丙基磺醯基、己基磺醯基、1,1-二甲基丙基磺醯基、1,2-二甲基丙基磺醯基、1-甲基戊基磺醯基、2-甲基戊基磺醯基、3-甲基戊基磺醯基、4-甲基戊基磺醯基、1,1-二甲基丁基磺醯基、1,2-二甲基丁基磺醯基、1,3-二甲基丁基磺醯基、2,2-二甲基丁基磺醯基、2,3-二甲基丁基磺醯基、3,3-二甲基丁基磺醯基、1-乙基丁基磺醯基、2-乙基丁基磺醯基、1,1,2-三甲基丙基磺醯基、1,2,2-三甲基丙基磺醯基、1-乙基-1-甲基丙基磺醯基和1-乙基-2-甲基丙基磺醯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烷基磺醯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烷基磺醯基烷基等。
環烷基:具有3至10個,較佳地3至8個及更佳地3至6個碳環成員之單環、飽和烴基基團,例如(但不限於)環丙基、環戊基和環己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環烷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環烷基烷基等。
環烯基:具有3至10個,較佳地3至8個及更佳地3至6個碳環成員之單環、部分不飽和烴基基團,例如(但不限於)環丙烯基、環戊烯基和環己烯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環烯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環烯基烷基等。
環烷氧基:具有3至10個,較佳地3至8個及更佳地3至6個碳環成員之單環、飽和環烷基氧基,例如(但不限於)環丙基氧基、 環戊基氧基和環己基氧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環烷氧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環烷氧基烷基等。
鹵烷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如上述)之直鏈或支鏈烷基基團,其中在此等基團中的某些或所有的氫原子係被如上述之鹵素原子取代,例如(但不限於)C1-C3-鹵烷基,例如氯甲基、溴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氟甲基、二氯氟甲基、氯二氟甲基、1-氯乙基、1-溴乙基、1-氟乙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2-氯-2-氟乙基、2-氯-2,2-二氟乙基、2,2-二氯-2-氟乙基、2,2,2-三氯乙基、五氟乙基和1,1,1-三氟丙-2-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鹵烷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烷基胺基烷基等。
除了以烯基和炔基基團存在代替烷基作為取代基的部分之外,鹵烯基和鹵炔基係類似鹵烷基之定義。
鹵基烷氧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如上述)之直鏈或支鏈烷氧基,其中在此等基團中的某些或所有的氫原子係被如上述之鹵素原子取代,例如(但不限於)C1-C3-鹵基烷氧基,例如氯甲氧基、溴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二氯氟甲氧基、氯二氟甲氧基、1-氯乙氧基、1-溴乙氧基、1-氟乙氧基、2-氟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2-氯-2-氟乙氧基、2-氯-2,2-二氟乙氧基、2,2-二氯-2-氟乙氧基、2,2,2-三氯乙氧基、五氟乙氧基和1,1,1-三氟丙-2-氧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鹵烷氧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基烷氧基烷基等。
鹵烷基硫基:具有1至8個,較佳地1至6個及更佳地1至3個碳原子(如上述)之直鏈或支鏈烷硫基,其中在此等基團中的某些或所有的氫原子係被如上述之鹵素原子取代,例如(但不限於)C1-C3-鹵烷基 硫基,例如氯甲硫基、溴甲硫基、二氯甲硫基、三氯甲硫基、氟甲硫基、二氟甲硫基、三氟甲硫基、氯氟甲硫基、二氯氟甲硫基、氯二氟甲硫基、1-氯乙硫基、1-溴乙硫基、1-氟乙硫基、2-氟乙硫基、2,2-二氟乙硫基、2,2,2-三氟乙硫基、2-氯-2-氟乙硫基、2-氯-2,2-二氟乙硫基、2,2-二氯-2-氟乙硫基、2,2,2-三氯乙硫基、五氟乙硫基和1,1,1-三氟丙-2-基硫基。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鹵烷基硫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鹵烷基硫基烷基等。
雜芳基:5或6-員、完全不飽和單環系,其含有一至四個來自氧、氮和硫之群的雜原子,若此環含有一個以上地氧原子,則其不直接相鄰;含有一至四個氮原子或一至三個氮原子和一個硫或氧原子之5-員雜芳基:5-員雜芳基基團,其除了碳原子外,可含有一至四個氮原子或一至三個氮原子和一個硫或氧原子作為環成員,例如(但不限於)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咯基、3-吡咯基、3-異唑基、4-異唑基、5-異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唑基、4-唑基、5-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二唑-3-基、1,2,4-二唑-5-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2,4-三唑-3-基、1,3,4-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和1,3,4-三唑-2-基;含有一至四個氮原子之與氮鍵結的5-員雜芳基,或含有一至三個氮原子之苯并稠合、與氮鍵結的5-員雜芳基:5-員雜芳基基團,其除了碳原子外,可含有一至四個氮原子或一至三個氮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其中二個相鄰的碳環成員或一個氮和一個相鄰的碳環成員可藉由丁-1,3-二烯-1,4-二基基團橋聯,其中一或二個碳原子可被氮原子取代,其中這些環係經由其中一各氮環成員與骨架相連接,例如(但不限於)1-吡咯基、1-吡唑基、1,2,4-三唑-1-基、1-咪唑基、1,2,3-三唑-1-基和1,3,4-三唑-1-基; 含有一至四個氮原子之6-員雜芳基:6-員雜芳基基團,其除了碳原子外,可含有,分別,一至三個和一至四個氮原子作為環成員,例如(但不限於)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3-嗒基、4-嗒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基、1,3,5-三-2-基、1,2,4-三-3-基和1,2,4,5-四-3-基;含有一至三個氮原子或一個氮原子和一個氧或硫原子之苯并稠合5-員雜芳基:例如(但不限於)吲哚-1-基、吲哚-2-基、吲哚-3-基、吲哚-4-基、吲哚-5-基、吲哚-6-基、吲哚-7-基、苯并咪唑-1-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4-基、苯并咪唑-5-基、吲唑-1-基、吲唑-3-基、吲唑-4-基、吲唑-5-基、吲唑-6-基、吲唑-7-基、吲唑-2-基、1-苯并呋喃-2-基、1-苯并呋喃-3-基、1-苯并呋喃-4-基、1-苯并呋喃-5-基、1-苯并呋喃-6-基、1-苯并呋喃-7-基、1-苯并噻吩-2-基、1-苯并噻吩-3-基、1-苯并噻吩-4-基、1-苯并噻吩-5-基、1-苯并噻吩-6-基、1-苯并噻吩-7-基、1,3-苯并噻唑-2-基、1,3-苯并噻唑-4-基、1,3-苯并噻唑-5-基、1,3-苯并噻唑-6-基、1,3-苯并噻唑-7-基、1,3-苯并唑-2-基、1,3-苯并唑-4-基、1,3-苯并唑-5-基、1,3-苯并唑-6-基和1,3-苯并唑-7-基;含有一至三個氮原子之苯并稠合6-員雜芳基:例如(但不限於)喹啉-2-基、喹啉-3-基、喹啉-4-基、喹啉-5-基、喹啉-6-基、喹啉-7-基、喹啉-8-基、異喹啉-1-基、異喹啉-3-基、異喹啉-4-基、異喹啉-5-基、異喹啉-6-基、異喹啉-7-基和異喹啉-8-基。
除非別處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雜芳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雜芳基烷基等。
雜環基:3至15員,較佳地3至9員飽和或部分不飽和雜環,其含有一至四個來自氧、氮和硫之群的雜原子:單、雙或三環雜環,其含有一至三個氮原子及/或一個氧或硫原子,或一或二個氧原子及/或硫原子;若此環含有一個以上的氧原子,則其不直接相鄰;例如(但不 限於)氧基、氮基、、2-四氫呋喃基、3-四氫呋喃基、2-四氫噻吩基、3-四氫噻吩基、2-吡咯啶基、3-吡咯啶基、3-異唑啶基、4-異唑啶基、5-異唑啶基、3-異噻唑啶基、4-異噻唑啶基、5-異噻唑啶基、3-吡唑啶基、4-吡唑啶基、5-吡唑啶基、2-唑啶基、4-唑啶基、5-唑啶基、2-噻唑啶基、4-噻唑啶基、5-噻唑啶基、2-咪唑啶基、4-咪唑啶基、1,2,4-二唑啶-3-基、1,2,4-二唑啶-5-基、1,2,4-噻二唑啶-3-基、1,2,4-噻二唑啶-5-基、1,2,4-三唑啶-3-基、1,3,4-二唑啶-2-基、1,3,4-噻二唑啶-2-基、1,3,4-三唑啶-2-基、2,3-二氫呋喃-2-基、2,3-二氫呋喃-3-基、2,4-二氫呋喃-2-基、2,4-二氫呋喃-3-基、2,3-二氫噻吩-2-基、2,3-二氫噻吩-3-基、2,4-二氫噻吩-2-基、2,4-二氫噻吩-3-基、2-吡咯啉-2-基、2-吡咯啉-3-基、3-吡咯啉-2-基、3-吡咯啉-3-基、2-異唑啉-3-基、3-異唑啉-3-基、4-異唑啉-3-基、2-異唑啉-4-基、3-異唑啉-4-基、4-異唑啉-4-基、2-異唑啉-5-基、3-異唑啉-5-基、4-異唑啉-5-基、2-異噻唑啉-3-基、3-異噻唑啉-3-基、4-異噻唑啉-3-基、2-異噻唑啉-4-基、3-異噻唑啉-4-基、4-異噻唑啉-4-基、2-異噻唑啉-5-基、3-異噻唑啉-5-基、4-異噻唑啉-5-基、2,3-二氫吡唑-1-基、2,3-二氫吡唑-2-基、2,3-二氫吡唑-3-基、2,3-二氫吡唑-4-基、2,3-二氫吡唑-5-基、3,4-二氫吡唑-1-基、3,4-二氫吡唑-3-基、3,4-二氫吡唑-4-基、3,4-二氫吡唑-5-基、4,5-二氫吡唑-1-基、4,5-二氫吡唑-3-基、4,5-二氫吡唑-4-基、4,5-二氫吡唑-5-基、2,3-二氫唑-2-基、2,3-二氫唑-3-基、2,3-二氫唑-4-基、2,3-二氫唑-5-基、3,4-二氫唑-2-基、3,4-二氫唑-3-基、3,4-二氫唑-4-基、3,4-二氫唑-5-基、3,4-二氫唑-2-基、3,4-二氫唑-3-基、3,4-二氫唑-4-基、2-哌啶基、3-哌啶基、4-哌啶基、1,3-二烷-5-基、2-四氫哌喃基、4-四氫哌喃基、2-四氫噻吩基、3-六氫嗒基、4-六氫嗒基、2-六氫嘧啶基、4-六氫嘧啶基、5-六氫嘧啶基、2-哌基、1,3,5-六氫三-2-基和1,2,4-六氫三-3-基。除非別處 另有定義,否則此定義亦適用於雜環基作為組成取代基之部分,例如雜環基烷基等。
離去基:SN1或SN2離去基,例如氯、溴、碘、烷磺酸基(-OSO2-烷基,例如-OSO2CH3、-OSO2CF3)或芳基磺酸基(-OSO2-芳基,例如-OSO2Ph、-OSO2PhMe)。
違反自然法則,以及熟習本項技術者以其專業知識因此應排除的組合並不包括。例如,將具有三或多個相鄰的氧原子之環結構排除。
製備程式和中間物之說明
(I)化合物之哌啶羧酸衍生物可以不同的方式製備。首先,可能的方法係如下列流程所式。除非另有指出,否則所給予的基團係具有上述所給予的意義。
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本發明方法視需要係使用一或多個反應助劑來進行。
可使用的反應助劑有,若適當,無機或有機鹼或酸接受劑。這些較佳地係包括鹼金屬或鹼土金屬乙酸鹽、醯胺、碳酸鹽、碳酸氫鹽、氫化物、氫氧化物或烷醇,例如乙酸鈉、乙酸鉀或乙酸鈣、醯胺鋰、醯胺鉀或醯胺鈣、碳酸鈉、碳酸鉀或碳酸鈣、碳酸氫鈉、碳酸氫鉀或碳酸氫鈣、氫化鋰、氫化鈉、氫化鉀或氫化鈣、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鈣、甲醇鈉、乙醇鈉、正-或異-丙醇鈉、正-、異-、第二-或第三丁醇鈉,或甲醇鉀、乙醇鉀、正-或異-丙醇鉀、正-、異-、第二-或第三丁醇鉀;以及鹼性有機氮化合物,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乙基二異丙基胺、N,N-二甲基環己基胺、二環己基胺、乙基二環己基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甲基胺、吡啶、2-甲基-,3-甲基-,4-甲基-,2,4-二甲基-,2,6-二甲基-、3,4-二甲基-和3,5-二甲基吡啶、5-乙基-2-甲基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N-甲基哌啶、1,4-二氮雙環 [2.2.2]-辛烷(DABCO)、1,5-二氮雙環[4.3.0]-壬-5-烯(DBN)或1,8-二氮雙環[5.4.0]-十一-7-烯(DBU)。
可使用的反應助劑有,若適當,無機或有機酸。這些較佳地包括無機酸,例如氟化氫、氯化氫、溴化氫和碘化氫、硫酸、磷酸和硝酸,以及酸鹽例如NaHSO4和KHSO4,或有機酸,例如甲酸、碳酸和烷酸例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和丙酸,及甘醇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檸檬酸、苯甲酸、肉桂酸、草酸、飽和或單元-或二元-不飽和C6-C20脂肪酸、烷基硫酸單酯、烷基磺酸(具有1至2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磺酸)、芳基磺酸或芳基二磺酸(芳香基,例如苯基和萘基,其帶有一或二個磺酸基)、烷基膦酸(具有1至2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膦酸)、芳基膦酸或芳基二膦酸(芳香基,例如苯基和萘基,其帶有一或二個膦酸基),其中烷基和芳基可帶有另外的取代基,例如對-甲苯磺酸、柳酸、對-胺基柳酸、2-苯氧基苯甲酸、2-乙醯氧基苯甲酸等。
本發明之方法係視需要使用一或多種稀釋劑來進行。可使用的稀釋劑為幾乎所有的惰性有機溶劑。這些較佳地係包括脂系和芳香系,視需要鹵化烴,例如戊烷、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石油醚(petroleum ether)、石油精(benzine)、石油醚(ligroin)、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氯苯和鄰-二氯苯,醚類例如乙醚、甲基第三丁基醚和丁醚、甘醇二甲基醚和二甘醇二甲基醚、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和二烷,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丙基酮和甲基異丁基酮,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腈類例如乙腈、丙腈和丁腈,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第三丁醇,醯胺類例如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以醯胺和N-甲基吡咯酮,以及二甲基亞碸、四伸甲基碸和六甲基磷醯胺和DMPU。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反應溫度可在相當廣泛的範圍內變化。一般而言,所用的溫度係介於-50℃至250℃之間,較佳地溫度係介於-20℃至185℃之間。
反應時間係作為反應量及反應溫度之函數而變,但一般係介於數分鐘至48小時之間。
本發明之方法一般係在標準壓力下進行。然而,亦可能於升高或降低的壓力下操作。
就進行本發明之方法,各情況下所需要的起始物一般係使用大約等莫耳量。然而,在各情況下所用的其中一種組份亦可能使用相對較大過量。
方法A
醯胺(Ia)可藉由文獻中描述的方法轉變成對應的硫醯胺(Ib)(例如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9,19(2),462-468)(流程1方法A)。此方法係涉及式(Ia)化合物典型地與五硫化磷或或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化物(勞森試劑)反應。
本發明之方法A較佳地係使用一或多種稀釋劑來進行。較佳的溶劑為甲苯、四氫呋喃、1,4-二烷和1,2-二甲氧基乙烷。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b)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方法B
由式(IIa)之對應的硫醯胺製備式(I)化合物之一方法係如流程2(方法B)中所示。
藉由文獻中描述的Hantzch噻唑合成,在式(III)化合物的存在下,將式(IIa)之硫醯胺轉變成式(I)化合物(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2,10,1093-1101;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91,34,600-605)。
通式(III)之化合物可類似文獻中完整描述之方法來合成(參見,例如WO 2008/013925或WO 2013/098229)。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或若需要,亦可在無先前的純化下用於下個步驟。
方法C
(IVa)之腈可藉由硫化作用(流程3方法C)轉變成對應的硫醯胺(IIa)。此反應可於文獻中所描述的適當反應條件下進行(例如,參見Synlett,2009,2338-2340;Synthesis,2006,224-226;Synlett,2011,2807-2810;EP696581),且其係涉及式(IVa)之化合物在硫化試劑,例如硫化氫或其亞硫酸氫鹽之存在下,與鹼金屬或氨反應,及若需要在酸或鹼的存在下。
此外,式(IVa)之腈可先在酸性或鹼性條件下水解(例如,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鋰水溶液,或以鹽酸水溶液)成對應的醯胺,然後於類似方法A之適當的硫化條件下轉變成通式(IIa)之硫醯胺。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Ia)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方法D
一般而言,就以物質,例如A2-H(V),其中A2係如上所定義及H為氫(參見流程4方法D)之取代反應,可能從帶有適合離去基W13之對應的化合物(IVc)製備式(IVb)化合物。
對於此取代反應,相對於通式(IVc)之起始物,係使用至少一當量的鹼(例如氫化鈉、碳酸鉀)或酸清除劑。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Vb)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方法E
由對應的化合物(VI)與化合物(VII)化合物製備式(IV)化合物之一方法係如流程5(方法E)中所示。
通式(IV)之化合物可藉由類似文獻中描述的方法(參見,例如WO2008091594),藉由將對應的通式(VI)化合物與通式(VII)之物質反應來合成,其中W1為氯或氟,視需要在酸清除劑/鹼的存在下。
相對於通式(VI)之起始物,係使用至少一當量的酸清除劑/鹼(例如Hünig's鹼、三乙胺或市售的聚合性酸清除劑)。若起始物為鹽,則需要至少二當量的酸清除劑。
另一種選擇,式(IV)化合物亦可藉由類似文獻中描述的方法(例如Tetrahedron,2005,61,10827-10852及文中所引述的參考文獻),從對應的式(VI)化合物與其中W1為羥基之式(VII)物質,在偶合劑的存在下合成。
適合的偶合劑有,例如胜肽偶合劑(例如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亞胺混合4-二甲基胺基吡啶,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亞胺混合1-羥基苯并三唑、溴三吡咯啶六氟磷酸鏻、O-(7-氮雜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六氟磷酸等)。
(VII)之化合物可從市面上購得,或可藉由文獻所描述的方法來製備(參見,例如WO 2008013925、WO2008091580、WO2007014290和WO2008091594)。
(VI)之化合物可從市面上購得,或可類似文獻所描述的方法來合成(例如Polish Journal of Chemistry,1988,62,451-5;WO2012045124)。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V)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方法F
一般而言,亦可能從帶有適合功能基Gf和W7之對應的化合物(VIII)(IX)製備式(I)化合物。有許多用於製備雜環之文獻方法(參見WO 2008/013622;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vol. 4-6, editors: A. R. Katritzky and C. W. Rees, Pergamon Press, New York, 1984;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II, vol. 2-4, editors: A. R. Katritzky, C. W. Rees and E. F. Scriven, Pergamon Press, New York, 1996; The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editor: E. C. Taylor, Wiley, New York; Rodd's 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 vol. 2-4, Elsevier, New York; Synthesis, 1982, 6, 508-509; Tetrahedron, 2000, 56, 1057-1064)。
通式(IX)之化合物,例如苯乙烯,可從市面上購得,或可藉由文獻中所描述的方法來製備。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I)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方法G
由式(IIa)之對應的硫醯胺製備式(VIII)化合物之一方法係如流程7(方法G)中所示。
藉由Hantzch噻唑合成類似方法B(流程2),在式(X)化合物的存在下,將式(IIa)之硫醯胺轉變成式(VIII)化合物。
通式(X)之化合物可類似文獻中充分描述的方法來合成(參見,例如WO 2008013925)。
反應結束後,藉由一習用的分離技術將化合物(VIII)從反應混合物分離出。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或若需要,亦可在無先前的純化下用於下個步驟。
請瞭解,取代基R2可在合成的任何階段,以一或多個步驟,藉由熟習化學合成之技術者常用的方法,從一取代基定義轉變成另一上述的取代基定義。例如,帶有酯如R2之中間物或最終產物可在鹼或酸水溶液的存在下皂化變成其對應的羧酸,其轉而可藉由醯胺化或藉由酯化轉變成成醯胺或另外的酯。
再者,亦請瞭解,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上述的某些試劑和反應條件可能與存在中間物的特定功能基不相容。在這些情況下,將保護基/去保護程式或功能基團之交替轉換導入至合成中幫助得到所域的產物。保護基團的使用和選擇對熟習化學合成之技術者為顯而易見的(參見,例如"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三版;494-653,以及文中所引述的文獻)。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瞭解,在某些情況下,在導入如個別的流程中所示之所給予的試劑後,其可能需要進行未個別描述之另外的例行合成步驟,以便於完成式(I)化合物之合成。熟習本項技術者同樣地應瞭解,可能需要以特定所顯示之意含順序以外的順序,進行上述流程中所述的步驟之組合,以便於製備式(I)化合物。
後續的處理係以習用的方法來進行。若需要,將化合物以再結晶或層析純化。
本發明亦關於供防治不欲的微生物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係將本發明雜芳基哌啶和-哌衍生物施用於微生物及/或其棲息地。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經至少一種本發明雜芳基哌啶或-哌衍生物處理之種子。
本發明最後係藉由使用經至少一種本發明之雜芳基哌啶或-哌衍生物處理的種子,提供保護種子對抗不欲的微生物之方法。
本發明物質具有強力的殺微生物活性並可用於防治不欲的微生物,例如真菌、細菌,用於農作物保護和材料保護。
(I)之本發明哌啶羧酸衍生物具有非常良好的殺真菌性質並可用於農作物保護,例如用於防治根腫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壺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擔子菌(Basidiomycetes)和不完全菌(Deuteromycetes)。
殺細菌劑可用於農作物保護,例如供防治假單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腸桿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桿菌(Corynebacteriaceae)及鏈黴菌(Streptomycetaceae)。
本發明殺真菌組成物可用於治療性或保護性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本發明因此亦關於藉由使用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用於防治病原真菌之治療性和保護性方法,其係施用於種子、植株或植物部位、果實或植物生長的土壤。
於農作物保護上供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之本發明組成物係包括一有效但無植物毒性之量的本發明活性成份。「有效但無植物毒性之量」係指本發明組成物之量係足以用滿意的方式防治植物之真菌疾病或完全根除真菌疾病,且,同時,不會造成明顯的植物毒性症狀。一般而言,此施用率可在相當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其係依照數種因素而定,例如依照所欲防治的真菌、植物、天氣狀況和本發明組成物之成份。
依照本發明,所有的植物和植物部位皆可處理。請瞭解在本處植物係指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群族,例如所欲的及不欲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天然生長的作物植物)。作物植物為可藉由習用繁殖和選育方法來獲得,或藉由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法或這些方法的組合可得到的植物,包括基因轉殖植物及包括可受或不可受植物育種家保護之植物栽培品種。植物部位,請瞭解係指植物之所有的地上和地下的植物部位及器官,例如芽、葉、花和根,其實例包括葉、刺、莖、枝、花、子實體、果實和種子,以及根、塊莖及地下莖。植物部位亦包括採收的物質及無性和生殖性繁殖物質,例如插枝、塊莖、地下莖、接條和種子。
組成物/調配物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用於防治有害微生物,特別是不欲的真菌和細菌之農作物保護組成物,其係包括一有效和無植物毒性之量的本發明活性成份。這些較佳地為包括農業上適合佐劑、溶劑、載劑、介面活性劑或增量劑之殺真菌組成物。
在本發明之內文中「防治有害微生物」係指相較於未經處理的植物所測的殺真菌效力,減少有害微生物之感染,較佳地,相較於 未經處理的植物(100%),減少25-50%,更佳地,相較於未經處理的植物(100%),減少40-79%;甚佳地,整體抑制有害微生物之感染(減少70-100%)。防治可為治療性,亦即用於處理已感染的植物,或保護性,用於保護尚未感染的植物。
「有效但無植物毒性之量」係指本發明組成物之量係足以用滿意的方式防治植物之真菌疾病或完全根除真菌疾病,且,同時,不會造成明顯的植物毒性症狀。一般而言,此施用率可在相當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其係依照數種因素而定,例如依照所欲防治的真菌、植物、天氣狀況和本發明組成物之成份。
適合的有機溶劑包括通常用於調配目的之所有的極性和非極性溶劑。較佳的此溶劑係選自酮類,例如甲基異丁基酮和環己酮,醯胺類例如二甲基甲醯胺和烷羧酸醯胺,例如N,N-二甲基癸醯胺和N,N-二甲基辛醯胺,再者環狀溶劑,例如N-甲基-吡咯酮、N-辛基-吡咯酮、N-十二烷基-吡咯酮、N-辛基-己內醯胺、N-十二烷基-己內醯胺和丁內酯,再者強的極性溶劑例如二甲基亞碸和芳香烴類,例如二甲苯、SolvessoTM、礦物油,例如白油精、石油、烷基苯和錠子油,以及酯類列如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己二酸二丁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檸檬酸三正丁酯及酞酸二正丁酯,以及烷醇類,例如苯甲醇和1-甲氧基-2-丙醇。
根據本發明,載劑為天然或合成的有機或無機物質,其係與活性成份混合或組合以便更容易施用,特別是供施用於植物或植物部位或種子。此載劑,可為固體或液體,一般為惰性的且應適合農用。
可使用的固體或液體載劑包括:例如銨鹽及天然石塵,例如高領土、黏土、滑石、白堊土、石英、鎂鋁海泡石、蒙脫石或矽藻土,及合成石塵,例如細粉狀矽氧、鋁石和天然或合成的矽酸鹽、樹脂、蠟、 固體肥料、水、醇類(特別是丁醇)、有機溶劑、礦物油和蔬菜油及其衍生物。此等載劑之混合物同樣可使用。
適合的固體填充劑和載劑包括無機顆粒,例如具有介於0.005至20μm,較佳地介於0.02至10μm平均粒子大小之碳酸鹽、矽酸鹽、硫酸鹽和氧化物,例如硫酸銨、磷酸銨、尿素、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鎂、氧化鎂、氧化鋁、二氧化矽、所謂的細粒矽氧、矽膠、天然或合成的矽酸鹽,和鋁矽酸鹽及植物產物如穀粉、木材粉末/木屑和纖維素粉末。
可用於顆粒之固體載劑包括:例如壓碎及細分的天然礦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白雲石,以及無機和有機粗粉之合成顆粒,和有機物質之顆粒,例如木屑、椰殼、玉米穗軸和菸草梗。
可使用的液化氣體增量劑或載劑為該等在標準溫度和標準壓力下為氣體之液體,例如氣霧推進劑,如鹵烴類,以及丁烷、丙烷、氮和二氧化碳。
在調配物中,可能使用增黏劑,例如羧甲基纖維素以及粉末、顆粒或格子形式之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例如阿拉伯膠、聚乙烯醇、聚乙烯乙酸酯,或其他天然的磷脂類例如腦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的磷脂類。其他的添加劑可為礦物油和蔬菜油。
若所用的增量劑為水,其亦可能使用,例如,有機溶劑作為輔助溶劑。可使用的液體溶劑基本上有:芳香系,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芳香化合物或氯化脂肪系烴類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系烴類例如環己烷或石蠟,例如礦物油分餾物、礦物油和蔬菜油,醇類例如丁醇或甘油以及其醚類和酯類,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或環己酮,強極性溶劑例如二甲基甲醯胺和二甲基亞碸以及水。
適合的介面活性物質(佐劑、乳化劑、分散劑、保護膠體、濕潤劑和黏著劑)包括所有常見的離子和非離子物質,例如乙氧化壬基酚、直鏈或支鏈醇類之聚二醇醚、烷基酚與環氧乙烷及/或環氧丙烷之反應產物、脂肪酸胺與環氧乙烷及/或環氧丙烷之反應產物,再者脂肪酸酯、烷基磺酸酯、烷基硫酸酯、烷基醚硫酸酯、烷基醚磷酸酯、芳基硫酸酯、乙氧基化芳烷基酚,例如三苯乙烯酚乙氧化物,再者乙氧基化和丙氧基化芳烷基酚,如硫酸鹽或酸鹽芳烷基酚-乙氧化物和丙氧化物。另外的實例有天然和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木質素硫酸鹽、明膠、阿拉伯膠、磷脂質、澱粉、疏水性修飾澱粉和纖維素衍生物,特別是纖維素酯和纖維素醚,再者聚乙烯醇、聚乙烯乙酸酯、聚乙烯吡咯酮、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基酸酯之共聚物,及再者經鹼金屬氫氧化物中和之(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基酸酯之共聚物以及視需要經取代萘磺酸鹽與甲醛之縮合產物。若其中一種活性成份及/或其中一種惰性載劑為不溶於水且當在水中施用時,則需要有介面活性物質存在。介面活性劑之比例,以本發明組成物之重量計係介於5至40百分比之間。
可使用染劑例如無機色素,如氧化鐵、氧化鈦和普魯士藍,以及無機染劑例如茜素染劑、重氮染劑和金屬酞菁染劑,以及微量營養素例如鐵、錳、硼、銅、鈷、鉬和鋅之鹽類。
可存在調配物中之消泡劑包括,例如矽乳化液、長鏈醇類、脂肪酸和其鹽類以及氟有機物質和其混合物。
增稠劑之實例有多醣類,例如三仙膠或矽酸鋁鎂(veegum)、矽酸鹽,例如綠坡縷石、澎潤土以及細粒矽氧。
若適當,亦可有其他另外的組份存在,例如保護膠體、結著劑、黏著劑、增稠劑、觸變物質、滲透劑、安定劑、螯合劑、錯 合劑。一般而言,活性成份可與任何常用於調配目的之固體或液體添加物組合。
本發明之活性成份或組成物,依照其特別的物理及/或化學性質,可以其調配物之形式,或從其所製備之使用形式來使用,例如氣霧、膠囊懸浮液、濃縮冷霧劑、濃縮熱霧劑、包膠粒劑、粉粒劑、種子處理用水懸劑、即用溶液、粉劑、乳劑、水包油乳劑、油包水乳劑、大粒劑、微粒劑、油分散性粉劑、油懸劑、油懸液、氣體(壓力下)、產氣劑、泡沫劑、糊劑、種衣劑、懸浮劑、懸乳劑、溶液、懸浮液、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粉塵和粒劑、水溶性粒劑或錠劑、種子處理用水溶性和水分散性粉劑、可濕性粉劑、注入活性成份之天然產品和合成物質,以及微膠囊化於聚合物中及種子用包覆物質,及ULV冷霧和熱霧調配物。
本發明組成物不僅包括可立即用和可用適合的裝置施用於植物或種子之調配物,亦包括須在使用前以水稀釋之商用濃縮劑。習用的施用有例如於水中稀釋及隨後噴灑所生成的噴灑液體,以油稀釋後施用,直接施用無稀釋,種子處理或顆粒劑之土壤施用。
本發明組成物和調配物一般係含有介於0.05至99%重量比,0.01至98%重量比,較佳地介於0.1至95%重量比,更佳地介於0.5至90%之活性成份,最佳地介於10至70%重量比。就特定的施用,例如保護木材和衍生的木材製品,本發明組成物和調配物一般係含有介於0.0001至95%重量比,較佳地0.001至60%重量比之活性成份。
由市售調配物所製備的施用形式中,活性成份的含量可在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在施用形式中活性成份的濃度一般係介於0.000001至95%重量比,較佳地介於0.0001至2%重量比。
所提及的調配物可以本身已知的方法來製備,例如將活性成份與至少一種習用的增量劑、溶劑或稀釋劑、乳化劑、分散劑及/或結著劑或固定劑、濕潤劑,抗水劑,若適當催乾劑和UV安定劑,及若適當,染劑和色素、消泡劑、防腐劑、無機和有機增稠劑、黏著劑、赤黴素(gibberellin)以及另外的加工佐劑和水混合。依照所欲製備的調配物類型,進一步的處理步驟為必須的,例如濕磨、乾磨和造粒。
本發明活性成份本身,或其(商用)調配物及由這些調配物所製備的使用形式,可以帶有其他(已知)活性成份例如殺蟲劑、吸引劑、滅菌劑、殺細菌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生長調節劑、除草劑、肥料、安全劑或化學資訊素之混合物存在。
本發明以活性成份或組成物處理植物和植物部位係直接進行或藉由習用的處理方法,例如以浸泡、噴灑、噴霧、灌溉、蒸發、撒粉、霧化、撒播、泡沫、塗覆、散佈其上、淋、滴灌作用在其周圍、棲地或儲存空間,且就繁殖物質之情況,特別是種子的情況,亦藉由乾燥種子處理、濕化種子處理、漿液處理、覆蓋、塗覆一或多層塗層等等來進行。另外亦可藉由超低容量法,或將活性成份製備物或活性成份本身注射至土壤中來施用此活性成份。
植物/農作物保護
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具有強力的殺微生物活性並可用於防治不欲的微生物,例如真菌、細菌,用於農作物保護和材料保護。
本發明亦關於防治不欲微生物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本發明活性成份施用於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細菌及/或其棲息地。
殺真菌劑可用於農作物保護供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其特徵為對抗廣譜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土傳病原菌之卓越效用,特別是下類成員:根腫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綱(Peronosp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壺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擔子菌(Basidiomycetes)及不完全菌(Deuteromycetes)[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某些殺真菌劑為系統活性並可用於植物保護作為葉片、拌種或土壤殺真菌劑。再者,其係適用於解決其中感染木材或植物根部之真菌。
殺細菌劑可用於農作物保護供防治假單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腸桿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桿菌(Corynebacteriaceae)及鏈黴菌(Streptomycetaceae)。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真菌疾病病原的非限定實例包 括:由白粉病原所造成的疾病,例如布氏白粉菌屬(Blumeria),例如小麥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叉絲單囊殼菌屬(Podosphaera),例如蘋果白澀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單囊殼菌屬(Sphaerotheca),例如瓜類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鉤絲殼菌屬(Uncinula),例如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由銹病病原所造成的疾病,例如梨銹病菌屬(Gymnosporangium),例如蘋果花腐病菌(Gymnosporangium sabinae);銹病菌屬(Hemileia),例如咖啡銹病菌(Hemileia vastatrix);層銹菌屬(Phakopsora),例如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馬蝗層銹菌(Phakopsora meibomiae);柄銹菌屬(Puccinia),例如小麥葉銹菌(Puccinia recondite)、葉銹菌(P.triticina)、桿黑銹菌(P.graminis)、 小麥條紋銹病(P.striiformis);單孢銹菌屬(Uromyces),例如菜豆銹病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由卵菌類病原所造成之疾病,例如白銹菌屬(Albugo),例如十字花科白銹菌(Algubo candida);例如盤梗黴屬(Bremia),例如萵苣露菌病菌(Bremia lactucae);斜尖孢子菌屬(Peronospora),例如豌豆露菌病菌(Peronospora pisi)或甘藍露菌病菌(P.brassicae);疫黴菌屬(Phytophthora),例如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單軸霜黴菌屬(Plasmopara),例如葡萄霜黴菌(Plasmopara viticola);假霜黴菌屬(Pseudoperonospora),例如啤酒花霜黴菌(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黃瓜霜黴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腐黴菌屬(Pythium),例如終極腐黴菌(Pythium ultimum);由下列所造成的葉斑病和葉枯病,例如鏈格菌屬(Alternaria),例如索藍尼氏鏈格菌(Alternaria solani);尾孢菌屬(Cercospora),例如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枝孢菌屬(Cladiosporum),例如黃瓜黑星病菌(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分生孢子形式:德氏黴(Drechslera),Syn: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水稻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例如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anium);葉斑菌屬(Cycloconium),例如油橄欖孔雀斑病菌(Cycloconium oleaginum);間座殼屬(Diaporthe),例如柑橘黑點病菌(Diaporthe citri);痂囊腔菌(Elsinoe),例如柑桔痂囊菌(Elsinoe fawcettii);盤長孢菌屬(Gloeosporium),例如桃炭疽盤長孢菌(Gloeosporium laeticolor);小叢殼菌屬(Glomerella),例如圍小叢殼菌(Glomerella cingulata);球座菌屬(Guignardia),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小球腔菌屬(Leptosphaeria),例如根朽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穎枯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nodorum);稻瘟病菌屬(Magnaporthe),例如水稻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微結節菌屬(Microdochium),例如雪黴葉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例如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落花生球腔菌(M.arachidicola)及斐濟球腔菌(M.fijiensis);暗球腔菌屬(Phaeosphaeria),例如小麥穎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核腔菌屬(Pyrenophora),例如圓核腔菌(Pyrenophora teres)、小麥黃斑葉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柱隔孢屬(Ramularia),例如(Ramularia collo-cygni)、白斑柱隔孢(Ramularia areola);喙孢屬(Rhynchosporium),例如黑麥喙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殼針孢屬(Septoria),例如芹菜小殼針孢(Septoria apii)、番茄殼針孢(Septoria lycopersii);核瑚菌屬(Typhula),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e);黑星菌屬(Venturia),例如蘋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由下列所造成之根和莖疾病,例如伏革菌屬(Corticium),例如禾榖伏格菌(Corticium graminearum);鐮孢菌屬(Fusarium),例如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頂囊殼屬(Gaeumannomyces),例如禾頂囊殼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絲核菌屬(Rhizoctonia),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例如由水稻葉鞘腐敗病菌(Sarocladium oryzae)所造成的帚枝黴病;例如由稻腐小核菌(Sclerotium oryzae)所造成的菌核病;眼斑病菌屬(Tapesia),例如針形眼斑病菌(Tapesia acuformis);根串株黴屬(Thielaviopsis),例如煙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由下列所造成之穗和花序(包括玉米穗軸)疾病,例如鏈格菌(Alternaria),例如鏈格菌屬(Alternaria spp.);麴菌屬(Aspergillus),例如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枝孢菌屬(Cladosporium),例如芽 枝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麥角菌屬(Claviceps),例如紫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鐮刀菌屬(Fusarium),例如黃色鐮刀菌(Fusarium culmorum);赤黴菌屬(Gibberella),例如玉米赤黴(Gibberella zeae);格氏黴屬(Monographella),例如雪腐格氏黴(Monographella nivalis);殼針孢菌屬(Septoria),例如穎枯殼針孢(Septoria nodorum);由黑穗病真菌所造成之疾病,例如軸黑粉菌屬(Sphacelotheca),例如高粱絲軸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腥黑粉菌類(Tilletia),例如網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矮腥黑穗病菌(T.controversa);條黑粉菌屬(Urocystis),例如隱條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屬(Ustilago),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小麥散黑粉菌(U.nuda tritici);由下列所造成之果實腐爛,例如麴菌屬(Aspergillus),例如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灰黴屬(Botrytis),例如貴腐菌(Botrytis cinerea);青黴菌屬(Penicillium),例如擴展青黴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產紫青黴菌(P.purpurogenum);核盤菌屬(Sclerotinia),例如(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輪刺孢菌屬(Verticilium),例如黑白輪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由下列所造成之種子及土媒腐病、黴病、枯病、腐病和猝倒病,例如鏈格菌屬(Alternaria),由例如十字花科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所造成;絲囊黴屬(Aphanomyces),由例如根腐絲囊黴(Aphanomyces euteiches)所造成;殼二胞菌(Ascochyta)屬,由例如扁豆二胞菌(Ascochyta lentis)所造成;麴菌屬(Aspergillus),由例如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所造成;枝孢菌屬(Cladosporium),由例如多主枝孢菌(Cladosporium herbarum)所造成;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由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分生孢子 形式:德氏黴(Drechslera),Syn: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所造成;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由例如馬鈴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所造成;鐮刀菌屬(Fusarium),由例如黃色鐮刀菌(Fusarium culmorum)所造成;赤黴菌屬(Gibberella),由例如玉米赤黴(Gibberella zeae)所造成;殼球孢菌屬(Macrophomina),由例如菜豆殼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所造成;格氏黴屬(Monographella),由例如雪腐格氏黴(Monographella nivalis)所造成;青黴菌屬(Penicillium),由例如擴展青黴菌(Penicillium expansum)所造成;莖點黴菌屬(Phoma),由例如黑脛莖點黴(Phoma lingam)所造成;擬莖點黴屬(Phomopsis),由例如大豆擬莖點黴(Phomopsis sojae)所造成;疫黴屬(Phytophthora),由例如惡疫黴(Phytophthora cactorum)所造成;核腔菌屬(Pyrenophora),由例如大麥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所造成;梨孢黴菌屬(Pyricularia),由例如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所造成;腐黴菌屬(Pythium),由例如終極腐黴(Pythium ultimum)所造成;絲核菌屬(Rhizoctonia),由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所造成;根黴菌屬(Rhizopus),由例如稻根黴菌(Rhizopus oryzae)所造成;菌核屬(Sclerotium),由例如白絹病菌(Sclerotium rolfsii)所造成;殼針孢屬(Septoria),由例如穎枯殼針孢(Septoria nodorum)所造成;核瑚菌屬(Typhula),由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所造成;輪枝黴屬(Verticilium),由例如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所造成;由下列所造成之癌、癭和簇葉病,例如叢赤殼菌屬(Nectria),例如仁果癌叢赤殼菌(Nectria galligena);由下列所造成之枯病,例如鏈核盤菌屬(Monilinia),例如核果鏈核盤菌(Monilinia laxa);由下列所造成之葉皰或縮葉病,例如外擔菌屬(Exobasidium),例 如壞損外擔菌(Exobasidium vexans);外囊菌屬(Taphrina),例如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由下列所造成之木本植物退化性疾病:例如伊斯卡(Esca)病,例如由厚垣孢普可尼亞菌(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和(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及地中海藍孢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所造成;頂枯病,例如由側彎孢殼菌(Eutypa lata)所造成;靈芝疾病,由例如狹長孢靈芝(Ganoderma boninense)所造成;硬孔菌病(Rigidoporus)例如由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所造成;由下列所造成之花和種子疾病,例如葡萄孢屬(Botrytis),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由下列所造成之植物塊莖之疾病,例如絲核菌屬(Rhizoctonia),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長蠕孢黴屬(Helminthosporium),例如馬鈴薯屑病菌(Helminthosporium solani);根腫病,例如由根腫菌屬(Plamodiophora),例如甘藍根腫菌(Plamodiophora brassicae)所造成;由細菌病原所造成的疾病,例如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例如葉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例如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伊文氏桿菌屬(Erwinia),例如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
較佳的可用於防治下列之大豆疾病:由下列所造成之葉、莖、莢和種子的真菌疾病:鏈格菌葉斑病(鏈格菌類黑鏈格菌(atrans tenuissima))、炭疽病(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大豆褐紋殼針孢(Septoria glycines)、葉斑及枯萎(菊池尾孢 (Cercospora kikuchii)、笄黴葉枯病(三孢漏斗笄黴(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trispora(Syn.))、疏毛核菌黴葉斑(疏毛核菌黴(dactuliophora glycines))、露菌病(大豆露菌病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德氏黴枯萎病(大豆德氏黴球(Drechslera glycini))、蛙眼葉斑病(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大豆灰斑病(大豆尾孢菌(Leptosphaerulina trifolii))、大豆灰星病(大豆灰星病菌(Phyllosticta sojaecola))、莢枯病和莖枯病(Phomopsis sojae)、白粉病(擴散叉絲殼菌(Microsphaera diffusa))、棘殼孢葉斑病(大豆棘殼孢(Pyrenochaeta glycines))、絲核菌地上葉及網枯病(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銹病(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馬蝗層銹菌(Phakopsora meibomiae))、痂病(Sphaceloma glycines)、葡柄黴菌葉枯病(葡柄黴菌(Stemphylium botryosum))、靶斑病(多主棒孢黴(Corynespora cassiicola))。
下列所造成之根和莖基部的真菌疾病:例如黑根腐病(叢赤殼菌Calonectria crotalariae)、芽腐病(殼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鐮刀菌枯萎、根腐及莢和頸腐病(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長直喙鐮刀菌(Fusarium orthoceras)、半裸鐮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木賊鐮刀菌(Fusarium equiseti)、mycoleptodiscus根腐病(鳳眼蓮孢黴(Mycoleptodiscus terrestris))、新赤殼屬菌根腐病(新赤殼屬菌(Neocosmopspora vasinfecta))、莢和莖枯萎(莖潰瘍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莖潰瘍病(大豆北方莖潰瘍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疫黴腐病(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褐莖腐病(大豆莖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腐黴性腐病(瓜果腐黴(Pythium aphanidermatum)、畸雌腐黴(Pythium irregulare)、德氏腐黴(Pythium debaryanum)、群結腐黴(Pythium myriotylum)、 終極腐黴(Pythium ultimum))、絲核菌根腐、莖腐和猝倒病(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核性莖腐病(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性白絹病(齊整小菌核菌(Sclerotinia rolfsii))、根串珠黴根腐病(根串珠黴(Thielaviopsis basicola))。
本發明殺真菌組成物可用於治療性或保護性/預防性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本發明因此亦關於藉由使用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用於防治病原真菌之治療性和保護性方法,其係施用於種子、植株、植物部位、果實或植物生長的土壤。
事實上在防治植物疾病所需濃度下植物對活性成份的良好耐受性得以供處理植物地上部位、植物繁殖物質及種子和土壤。
根據本發明所有的植物和植物部位皆可處理。就植物係指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群族,例如所欲的及不欲的野生植物、栽培品種和植物品種(無論是否受植物品種權或植物育種家權利保護)。栽培品種和植物品種可藉由習用繁殖和選育方法來獲得,此等方法可藉由一或多種例如使用雙倍體、原生質融合、隨機和直接突變、分子或基因標記或藉由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法來輔助或補充。就植物部位係指植物之所有的地上和地下的植物部位及器官,例如芽、葉、花和根,其中列出的有例如葉、刺、莖、枝、花、子實體、果實和種子,以及根、塊莖及地下莖。採收物及無性和生殖性繁殖物質,例如插枝、塊莖、地下莖、接條和種子亦屬於植物部位。
本發明活性成份,在其對植物具良好耐受性的同時,係具有有利的溫血動物毒性和良好的環境耐受,適合用於保護植物和植物器官,供增加產量、改善收穫物之品質。其較佳地可用作農作物保護組成物。其可有效的對抗一般敏感性及抗性物種及對抗所有或某些的發育階段。
可依照本發明處理的植物係包括下列主要的作物植物:玉米、大豆、苜蓿、棉花、葵花、芥菜油子例如甘藍油菜(Brassica napus)(例如芥花菜、菜子)、蕪菁(Brassica rapa)、芥菜(B.juncea)(例如(田)芥末)和埃塞俄比亞芥(Brassica carinata)、棕櫚科(Arecaceae sp)(例如油棕、椰子)、米、小麥、甜菜、甘蔗、燕麥、黑麥、大麥、小米和高梁、黑小麥、亞麻、堅果、葡萄和藤類及各種水果和來自各種植物類的蔬菜,例如薔薇科(Rosaceae sp.)(例如仁果類,如蘋果和梨,以及核果類例如杏桃、櫻桃、杏仁、李子及桃子,和莓果類例如草莓、覆盆子、紅黑醋栗和黑醋栗及鵝莓)、茶藨子亞科(Ribesioidae sp.)、胡桃科(Juglandaceae sp.)、樺木科(Betulaceae sp.)、漆樹科(Anacardiaceae sp.)、殼斗科(Fagaceae sp.)、桑科(Moraceae sp.)、木犀科(Oleaceae sp.)(例如橄欖樹)、獼猴桃科(Actinidaceae sp.)、樟科(Lauraceae sp.)(例如酪梨、肉桂、樟樹)、芭蕉科(Musaceae sp.)(例如香蕉樹和香蕉園)、茜草科(Rubiaceae sp.)(例如咖啡)、山茶科(Theaceae sp.)(例如茶)、梧桐科(Sterculiceae sp.)、芸香科(Rutaceae sp.)(例如檸檬、柳橙、橘子和葡萄柚);茄科(Solanaceae sp.)(例如番茄、馬鈴薯、胡椒、辣椒、茄子、菸草)、百合科(Liliaceae sp.)、菊科(Compositae sp.)(例如萵苣、朝鮮薊和菊苣-包括根菊苣(root chicory)、苣蕒菜(endive)或普通菊苣)、繖形花科(Umbelliferae sp.)(例如胡蘿蔔、西洋芹、芹菜和塊根芹菜)、葫蘆科(Cucurbitaceae sp.)(例如小黄瓜-包括醃漬黃瓜、南瓜、西瓜、葫蘆和甜瓜)、蔥科(Alliaceae sp.)(例如韭菜、洋蔥)、十字花科(Cruciferae sp.)(例如白球甘藍、紅球甘藍、綠花椰菜、白花椰菜、抱子甘藍、小白菜、球莖甘藍、白蘿蔔、辣根、水芹和大白菜)、豆科(Leguminosae sp.)(例如花生、豌豆、扁 豆和豆子-例如一般豆子和蠶豆)、藜科(Chenopodiaceae sp.)(例如瑞士甜菜、飼料甜菜、菠菜、甜菜根)、亞麻科(Linaceae sp.)(例如麻)、大麻科(Cannabeacea sp.)(例如印度大麻)、錦葵科(Malvaceae sp)(例如秋葵、可可)、罌粟科(Papaveraceae)(例如罌粟)、天冬科(Asparagaceae)(例如蘆筍);花園和森林中有用的植物及觀賞植物,包括草地、草皮、青草和甜菊(Stevia rebaudiana);以及各情況下這些植物的基因改造種類。
植物生長調節
在某些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以特定的濃度或施用率,亦可用作為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節劑或改善植物性質之藥劑或作為抗微生物劑,例如作為殺真菌劑、抗黴劑、殺細菌劑、殺病毒劑(包括抗類病毒之組成物)或作為抗MLO(擬菌質體)和RLO(類立克次體)之組成物。若適當,其亦可作為合成其他活性成份之中間物或前驅物。
本發明活性成份係介入植物的代謝且因此亦可用作為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對植物施加各種效應。物質之效應基本上係依照相對於植物發育時期之施用的時間,及依照施用於植物或其環境之活性成份的量,或依照施用的種類而定。在各情況下,生長調節劑對農作物植株應具有特定的所欲效應。
植物生長調節化合物可用於,例如,抑制植物的營養生長。此生長之抑制為經濟上有利的,例如就雜草的情況下,因為其可能因此降低觀賞庭園、公園和運動設施中,路旁、機場或果園之割草頻率。抑制路旁和管路附近或電纜上方,或一般其中繁茂植物生長為不欲的區域中之草本和木本植物生長,亦為重要的。
使用植物調節劑來抑制穀類之縱向生長亦為重要的。此項係降低或完全消除收割前植物之伏倒風險。此外,在穀類的情況下,生長調節劑可強化莖稈,其亦抵抗伏倒。應用生長調節劑縮短和強化莖稈,而得以將較高的肥料量有效利用於增加產量,而無任何穀類作物伏倒之風險。
在許多農作物植物中,抑制營養生長而得以進行密植,且其因此可能在以土壤表面為基礎下達到較高的產量。以此法得到的較小植株之另外的好處為農作物較容易栽培和收割。
抑制營養植物生長亦可增進產率,因為比起植物的營養部份,營養和吸收更有利於花和果實形成。
常用地,生長調節劑亦可用於促進營養生長。當採收的為營養性植物部位時此項大為有利。然而,促進營養性生長亦可促進其中更多吸收所形成之營養性生長,造成更多或更大的果實。
在某些情況下,產量增加可在無任何可偵測的營養生長變化下,藉由操縱植物的代謝來達成。此外,生長調節劑可用於改變植物之組成,其轉而造成採收產品之品質的改善。例如,其可能增加甜菜、甘蔗、鳳梨和柑橘類水果中糖含量,或增加大豆或穀類的蛋白質含量。其亦可能,例如使用生長調節劑來抑制所欲的成份於採收之前或之後降解,例如甜菜或甘蔗中的糖。其亦可能正面地影響產量或消除第二植物成份。刺激橡膠樹中乳膠流量為一實例。
在生長調節劑的影響下,可形成單性果實。此外,其可能影響花的性別。其亦可能產生不育性花粉,其對於雜交種子之選育和生產大為重要。
使用生長調節劑可控制植物的分枝。在一方面,藉由破壞頂端優勢,可能促進側芽的發育,其特別是在觀賞植物之培養, 及在結合抑制生長上可能非常可取的。在另一方面,然而,亦可能抑制側芽的生長。此效應,例如在菸草培養上或番茄的培養上為特別有利的。
在生長調節劑的影響下,可控制植物葉子的量,使得在所欲的時間進行植株之落葉。此等落葉作用在機械採收棉花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對於幫助其他作物收穫上,例如葡萄栽培上亦為有利的。亦可確保植物之落葉以降低其在轉植前植株的蒸散作用。
生長調節劑同樣地可用於調節裂果。在一方面,其可防止早熟性裂果。在另一方面,其亦可促進裂果或甚至花朵敗育,以達到所欲的量(「疏化」),以便於消除交替作用。交替作用請了解係指某些果實種類的特性,基於內源性因素,年年產生非常不同的產量。最後,其可在收穫時使用生長調節劑用以降低需要摘離果實的力道,以便於得以進行機器採收或幫助人工採收。
生長調節劑亦可於採收之前或之後用於進行加快或其他延遲採收物質之成熟。當在最適化調整市場需求時,此項特別有利。再者,生長調節劑在某些情況下可改善果實顏色。此外,生長調節劑亦可用於在特定的時期集中成熟。此項係建立以單一操作完全機械或人工採收之先決條件,例如就菸草、番茄或咖啡的情況而言。
藉由使用生長調節劑,其另外可能影響種子的休眠或植物發芽,使得例如鳳梨或苗圃的觀賞植物,例如於其正常上無此傾向之時間萌芽、發芽或開花。在有霜害風險之區域中,可能希望在生長調節劑的幫助下延遲種子之發芽或萌芽,以便於避免由晚霜所造成的損害。
最後,生長調節劑可引發植物對於霜、乾旱或高鹽度土壤的抗性。此項讓一般不適合此目的之區域得以培養植物。
抗性引發/植株健康和其他效應
本發明之活性化合物亦具有植物之有力的強化效應。因此,其可用於帶動植物之防禦力對抗不欲的微生物攻擊。
植物強化(抗性-引發)物質應了解,在本文中,係指該等能刺激植物防禦系統之物質,使經處理過的植物,當隨後接種不欲的微生物時,能對這些不欲的微生物展現高度的抗性。
本發明之活性化合物亦適用於增加農作物產量。此外,其顯現減低的毒性並為植物所完全耐受。
另外,在本發明內文中,生理效應係包括下列:非生物脅迫耐受性,包括溫度耐受性、乾旱耐受性和乾旱脅迫後之復原、水使用效能(與降低水消耗相關)、水災耐受性、臭氧脅迫和UV耐受性、化學品如重金屬、鹽類、殺蟲劑(安全劑)之耐受性等。
生物脅迫耐受性,包括增加的真菌抗性和增加的抗線蟲、病毒和細菌之抗性。在本發明內文中,生物脅迫耐受性較佳地係包括增加的真菌抗性和增加的抗線蟲抗性。
增加的植物活力,包括植物健康/植物品質和種子活力,降低伏倒、改善外觀、增加復原性、改善綠化效應和改善光合作用效能。
對植物激素及/或功能性酵素之效應
對生長調節劑(促進劑)之效應,包括早期萌芽、較佳的發育、更發達的根系及/或改良的根生長、增加的分蘗能力、更多產的分蘗、早開花、增加植物高度及/或生物質、矮化莖、改善芽生長、核/穗的數目、穗/m2之數目、匍匐枝數目及/或花數目、增進採收指數、較大葉片、較少死亡的基葉、改善葉序、較早成熟/早期熟果、同時成熟、增加穀粒充實期、較佳的熟果、較大的果實/蔬菜大小、發芽抗性及降低伏倒。
增加的產量,係指每公頃的總生物質,每公頃的產量,核/果實重量、種子大小及/或公石重量以及增加的產物量,其包括:改善與大小分布有關的可操作性(核仁、果實等)、同時成熟、榖粒水份、較佳研磨、較佳葡萄酒釀造、較佳酒釀造、增加果汁產量、收成量、消化性、沉降值、降落數、pod穩定性、儲存穩定性、改善纖維長度/強度/一致性、增加乳量及/或符合青貯飼料動物之品質、適合烹調及油炸;進一步包括改善與下列有關的可銷售性:果實/榖粒品質、大小分布(核仁、果實等)、增加儲存/保存期限、緊實度/柔軟度、口味(氣味、質地等)、等級(大小、形狀、莓果數目等)、每束之莓果/果實數目、脆度、新鮮度、覆蓋蠟、生理病症之頻率、顏色等;進一步包括增加所欲的成份,例如蛋白質含量、脂肪酸、油含量、油品質、胺基酸組成、糖含量、酸含量(pH)、糖/酸比(Brix)、多酚、澱粉含量、營養品質、麩質含量/指數、能量、口味等;及進一步包括降低不欲的成份,例如較低的黴菌毒素、較低的黃麴毒素、土腥味、酚系氣味、漆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酶、硝酸鹽含量等。
永續農業,包括營養素使用效率,特別是氮(N)-使用效率、磷(P)-使用效率、水使用效率、改善蒸散率、呼吸率及/或CO2同化率、較佳的結瘤作用、改善Ca-代謝作用等。
延遲老化,包括改善植物生理,例如表現在較長的榖粒充實期,產生較高的產量,較長的植物之綠葉著色期且因此包括顏色(綠化)、水含量、乾性等。因此,在本發明內文中,已發現應用特定的本發明活性化合物組合物得以延長綠葉區域期限,其延遲了植物的成熟(老化)。對於農人之主要好處為較長的榖粒充實期而導致較高的產量。基於較大彈性的採收時間,對於農人亦為一優點。
文中「沉降值」為蛋白質品質之測量值且係根據Zeleny(Zeleny值)描述麵粉於一標準時間間隔內懸浮在乳酸溶液中的沉降度。此項係作為烘焙品質之測量值。在乳酸溶液中麵粉之麩質部份的膨脹影響麵粉懸浮液之沉降率。較高的麩質含量及較佳的麩質二者造成較低的沉降和較高的Zeleny檢測值。麵粉之沉降值係依照小麥蛋白質組成而定且主要係與蛋白質含量、小麥硬度和麵包的鍋邊面及爐邊面量相關。相較於SDS沉降量,麵包體積和Zeleny沉降量之間較強的相關性可能係由於蛋白質含量影響體積和Zeleny值二者(Czech J.Food Sci.Vol.21,No.3:91-96,2000)。
另外「落降數」如文中所提,為榖類之烘焙品質,特別是小麥。落降數檢測係顯示,可能發生發芽損傷。其係指已發生小麥核仁之澱粉部份的物理性質變化。文中,落降數儀器係藉由對一落降活塞測量麵粉和水糊漿之阻抗分析黏度。就此項發生的時間(以秒計)係稱為落降數。落降數結果係以小麥或麵粉樣本中酵素活性之指數提出,且結果係以時間(秒)來表示。高的落降數(例如,300秒以上)表示最小的酵素活性及良好品質小麥或麵粉。低沉降數(例如250秒以下)表示實質酵素活性和芽傷小麥或麵粉。
術語「更發達的根系」/「改善根生長」係指較長的根系、較深的根生長、較快的根生長、較高的根乾重/鮮重、較高的根量、較大的根表面積、較大的根直徑、較高的根穩定性、較多的根分支、較高數量的根鬚及/或較多的根尖,並可藉由以適合的方法和造影分析程式(例如WinRhizo)分析根的建構加以測量。
術語「作物的水使用效率」技術上係指所消耗的每單位水之農業生產量,及經濟上係指消耗的每單位水量之產品價值並可例如藉由每公頃之產量、植物的生物質、千粒質量和每m2之穗數量來測量。
術語「氮-使用效率」技術上係指消耗的每單位氮之農業生產量,及經濟上係指消耗的每單位氮之產品價值,係反映吸收和利用效率。
改善綠化/改善顏色和改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延遲老化可用熟知的技術,例如HandyPea系統(Hansatech)來測量。Fv/Fm為一廣泛用於顯示光合系統II(PSII)之最大量子效率的參數。此參數被廣泛的視為植物光合作用表現之選擇性指標,其中健康的樣本典型地係達到約0.85之最大Fv/Fm值。若樣本已暴露於某些類型的生物或非生物脅迫因子,其已降低PSII中能量之光化學淬滅能力,則將觀察到低於此值。Fv/Fm係以可變的螢光(Fv)對最大螢光值(Fm)之比例來表示。性能指數基本上為樣本活力之指標(參見,例如Advanced Techniques in Soil Microbiology,2007,11,319-341;Applied Soil Ecology,2000,15,169-182.)。
改善綠化/改善顏色和改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延遲老化亦可藉由測量淨光合作用率(Pn)、測量葉綠素含量來評估,例如藉由Ziegler和Ehle之色素萃取法、測量光化學效能(Fv/Fm比率)、測定芽生長和最終根及/或冠層生物質、測定分蘗密度以及根死亡率。
在本發明內文中,較佳的係給予由下列之群中選出之改善植物生理效應:增進根生長/更發達根系、改善綠化、改善水使用效率(與降低水消耗有關)、改善營養素使用效率,包括特別是改善氮(N)-使用效率、延遲老化和增進產量。
在增進產量中較佳的係給予改善沉降質和落降數以及改善蛋白質和糖含量-特別是由榖類(較佳地小麥)之群中選出的植物。
較佳地本發明之殺真菌組成物之新穎用途係關於下列之組合用途:a)預防性及/或治療性防治病原性真菌及/或線蟲,在有或無抗性管理下,及b)至少一項增進根生長、改善綠化、改善水使用效率、延遲老化和增進產量。特佳的係來自b)群之增進根生長、水使用效率和N-使用效率。
種子處理
本發明進一步係包括處理種子之方法。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經上文中所述之一方法處理過的種子。本發明之種子係用於供保護種子避免有害的微生物之方法中。在這些方法中,係使用經至少一種本發明活性成份處理之種子。
本發明之活性成份或組成物亦適合用於處理種子。大部分由有害生物所造成的作物損害係因種子自儲存期間或播種後以及在植物發芽期間或之後受到感染所引起的。此階段特別重要,因生長中的植物其根和芽特別敏感,且甚至只要是小量的損傷就可能造成植物死亡。因此,藉由使用適當的組成物來保護種子及發芽植物大為有利。
藉由處理植物的種子來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所知已久且為持續改良之目標。然而,種子之處理產生一連串的問題總是無法以令人滿意的方法得到解決。例如,希望發展用於保護種子及發芽植物之方法,其係在播種後或植物出苗後免除或至少顯著降低配置額外的作物保護組成物。亦希望將所用的活性成份之量最適化,以便提供種子和發芽植物最佳可能的保護,免於植物病原真菌之攻擊,但是植物本身亦不會受到所用的活性成份傷害。特言之,處理種子之方法亦應考慮基因轉殖植物原有的殺真菌性質, 以便於在使用最少的作物保護組成物下達到種子和發芽植物之最佳保護。
本發明因此亦關於藉由以本發明組成物處理種子來保護種子和發芽植物免於植物病原真菌攻擊之方法。本發明同樣係關於本發明組成物於處理種子供保護種子和發芽植物避免植物病原真菌之用途。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經本發明組成物處理過供保護避免植物病原真菌之種子。
傷害植物出苗後之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主要係藉由以作物保護組成物處理土壤及植株的地上部分來進行。由於擔心作物保護組成物對環境及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可能衝擊,因此需盡量減少活性成份之配置量。
本發明的優點之一為,本發明活性成份和組成物之特別的系統性能係指以這些活性成份或組成物處理種子不僅保護種子本身,其亦在植物在出苗後阻擋植物病原真菌。以此法,可免除在播種時或在播種後不久立即處理農作物。
同樣視為有利的,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特別亦可用於基因轉殖種子,其中由此種子長出的植物能表現抗害蟲之蛋白。藉由以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處理此種子,僅蛋白之表現,例如殺蟲蛋白可防治特定的害蟲。令人驚訝的,在此情況下可觀察到另一種協同效應,其可額外增加抗害蟲攻擊的保護效用。
本發明之組成物適合用於保護任何農業、溫室、森林或園藝和葡萄栽培所用的各類植物之種子。特言之,其為榖類(例如小麥、大麥、黑麥、黑小麥、高梁/小米和燕麥)、玉米、棉花、大豆、米、馬鈴薯、向日葵、豆子、咖啡、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飼料甜菜)、花生、油菜、罌粟、橄欖、椰子、可可、甘蔗、菸草、蔬菜(例如番茄、小黄瓜、洋蔥和萵苣)、草皮和觀賞植物(亦參見下文) 之種子。其中特別重要的為榖類(例如小麥、大麥、黑麥、黑小麥和燕麥)、玉米及米之種子處理。
又如下文所述,以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處理的基因轉殖種子特別重要。此項係指植物種子含有至少一種異源基因。適合的的異源基因之定義和實例係如下文所示。
在本發明內文中,本發明組成物係單獨或以適合的調配物施用於種子。較佳地,係以其中夠穩定使得處理時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之狀態來處理該種子。一般而言,種子之處理可在介於採收至播種間的任何時間來進行。通常所用的種子係已從植株分離並去除果實之穗軸、殼、梗、外皮、毛鬚或果肉。例如,可使用已採收、清潔及乾燥至溼度低於15%重量比之種子。另一種選擇,亦可使用乾燥後,例如經水處理及然後再乾燥之種子。
在處理種子時,一般必須注意施用於種子之本發明組成物之量及/或所選的另外添加物之量,使其對種子之發芽不會有不利的影響,或對生成的植物無害。此項在活性成份於特定的施用率時可能具有質物毒性效應之情況下須特別謹記在心。
本發明組成物可直接施用,亦即不包括任何其他的組份且未經稀釋。一般而言,最好是以適合的調配物形式將組成物施用於種子。適合用於處理種子之調配物和方法已為熟習本項技術者所知且係描述於(例如)下列文件中:US 4,272,417、US 4,245,432、US 4,808,430、US 5,876,739、US 2003/0176428 A1、WO 2002/080675、WO 2002/028186。
可用於本發明之活性成份可轉變為習用的拌種調配物,例如溶液、乳液、懸浮液、粉劑、泡沫、漿液或其他種子用的包覆組成物,以及ULV調配物。
這些調配物係以已知的方法藉由將活性成份與習用的添加劑例如習用的增量劑以及溶劑或稀釋劑、染劑、濕潤劑、分散劑、乳化劑、消泡劑、防腐劑、第二增稠劑、黏著劑、赤黴素以及水混合來製備。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染劑為所有習用於此等目的之染劑。難溶於水的色素或可溶於水之染劑皆可使用。實例包括該等名稱為羅丹明B(Rhodamin B)、顏料紅112(C.I.Pigment Red 112)及溶劑紅1(C.I.Solvent Red 1)之已知的染劑。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有用濕潤劑為所有增進濕潤度及習用於活性農用化學成份之調配物的物質。 較佳地係使用烷基萘磺酸酯,例如萘磺酸二異丙基酯或二異丁基酯。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有用分散劑及/或乳化劑為所有習用於活性農用化學成份之調配物的非離子、陰離子和陽離子分散劑。較佳可使用的為非離子或陰離子分散劑,或非離子或陰離子分散劑之混合物。適合的陰離子分散劑包括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聚合物、烷基酚聚乙二醇醚和三苯乙烯酚聚乙二醇醚及其磷酸化或硫酸化衍生物。適合的陰離子分散劑有,特別是木質磺酸鹽、聚丙烯酸鹽和芳基磺酸酯/甲醛縮合物。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消泡劑為所有習用於農用化學活性成份之調配物的泡沫抑制物質。較佳地可使用矽消泡劑及硬脂酸鎂。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防腐劑為所有就此目的可用於農用化學組成物之物質。實例包括雙氯酚及苯甲基醇半縮甲醛。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用第二增稠劑為所有就此目的可用於農用化學組成物之物質。較佳的實例包括纖維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三仙膠、修飾黏土及細粉狀矽氧。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黏著劑為所有可用於拌種產品之習用結著劑。較佳的實例包括聚乙烯吡咯酮、聚乙烯乙酸酯、聚乙烯醇及甲基纖維素(tylose)。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中可存在的赤黴素較佳地可為赤黴素A1、A3(=赤黴酸)、A4和A7,其中特佳地係使用赤黴酸。赤黴素為已知(參照Wegler“Chemie der Pflanzenschutz-und Schädlingsbekämpfungsmittel”[Chemistry of the Crop Protection Compositions and Pesticides],vol.2,Springer Verlag,1970,p.401-412)。
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可直接使用或先以水稀釋後供處理廣泛範圍的不同種子,包括基因轉殖植物之種子。就此情況,因與表現所形成的物質之交互作用,亦可能發生額外的協同效應。
就以依照本發明可使用的拌種調配物,或以藉由添加水從其所製備的製備物處理種子而言,可使用習用於伴種之所有的混合元件。特言之,拌種程序係將種子置入混合器中,直接加入或先以水稀釋後加入特定所欲之量的拌種產品調配物,及將所有的東西混合直到調配物均勻地分佈在種子上。若適當,其後可接著一乾燥步驟。
黴菌毒素
此外,本發明之處理可降低採收物質及從其所製備的食品和飼料之黴菌毒素含量。黴菌毒素包括,特別是(但非獨有)下列: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雪腐鐮刀菌烯醇(nivalenol)、15-Ac-DON、3-Ac-DON、T2-和HT2-毒素、伏馬鐮刀菌素(fumonisine)、玉米烯酮(zearalenon)、串珠鐮刀菌素(moniliformin)、鐮刀菌素(fusarin)、蛇形菌素(diaceotoxyscirpenol)(DAS)、白僵菌素(beauvericin)、恩鐮刀菌素(enniatin)、層出鐮刀素(fusaroproliferin)、fusarenol、褚麴毒素(ochratoxins)、棒麴毒素(patulin)、麥角生物鹼(ergot alkaloids)及黄麴毒素(aflatoxins),其可例如由下列真菌所產生:鐮刀菌屬(Fusarium),例如銳頂鐮刀菌(F.acuminatum)、亞洲鐮刀菌(F.asiaticum)、燕麥鐮刀菌(F.avenaceum)、克地鐮刀菌(F.crookwellense)、大刀鐮刀菌(F.culmorum)、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玉米赤黴Gibberella zeae)、木賊鐮刀菌(F.equiseti)、藤倉鐮刀菌(F.fujikoroi)、香蕉鐮刀菌(F.musarum)、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再育鐮刀菌(F.proliferatum)、梨孢鐮刀菌(F.poae)、擬禾谷鐮刀菌(F.pseudograminearum)、接骨木鐮刀菌(F.sambucinum)、藨草鐮刀菌(F.scirpi)、半裸鐮刀菌(F.semitectum)、茄病鐮刀菌(F.solani)、擬分枝鐮刀菌(F.sporotrichoides)、鐮刀菌(F.langsethiae)、膠孢鐮刀菌(F.subglutinans)、三線鐮刀菌(F.tricinctum)、輪枝鐮刀菌(F.verticillioides)等,以及麴菌屬,例如黃麴菌(A.flavus)、寄生麴菌(A.parasiticus)、集蜂麴菌(A.nomius)、赭麴菌(A.ochraceus)、棒麴菌(A.clavatus)、土麴菌(A.terreus)、染色麴菌(A.versicolor),青黴菌屬,例如疣孢青黴菌(P.verrucosum)、鮮綠青黴菌(P.viridicatum)、桔青黴菌(P.citrinum)、擴展青黴菌(P.expansum)、棒形青黴菌(P.claviforme)、婁地青黴菌(P.roqueforti),麥角菌屬(Claviceps),例如紫麥角菌(C.purpurea)、麥角菌(C.fusiformis)、 雀稗麥角菌(C.paspali)、非洲麥角菌(C.africana),葡萄穗黴屬(Stachybotrys)和其他。
材料保護
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亦可用於材料保護,供保護工業材料對抗有害的微生物(例如真菌和昆蟲)之攻擊及破壞。
此外,本發明化合物可單獨或與其他的活性成份組合,用作抗污組成物。
在本發明內文中,工業材料應了解係指經製備用於工業上之無生命物質。例如,可受本發明活性成份保護免於微生物變化或破壞之工業材料可為黏著劑、膠料、紙、壁紙和板子/紙板、紡織品、地毯、皮革、木材、纖維和紙巾、漆和塑膠物品、冷卻潤滑劑和其他可被微生物感染或破壞之物質。在材料範圍內亦可提及生產工廠和建築物的部分,例如可受微生物增生作用危害之冷卻水迴路、冷卻及加熱系統及通風和空調元件。本發明範圍內可提及之工業材料較佳地包括黏著劑、膠料、紙及板子、皮革、木材、漆、冷卻潤滑劑及熱傳導液,更佳地木材。
本發明之活性成份或組成物可防阻不利的效應例如腐壞、衰敗、變色、褪色或發黴。
就木材處理之情況,本發明化合物/組成物亦可用於對抗易於生長在木料上或內部的真菌。術語「木料」係指所有類型之木材物類,及所有類型之意欲用於建築的木材加工,例如實木、高密度木材、層壓木材和合板。根據本發明用於處理木料之方法主要係持續接觸一或多種本明發化合物或本發明組成物;此項包括例如直接塗覆、噴灑、浸、注射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方法。
此外,本發明化合物可用於保護與海水或鹹水接觸之標的物,特別是船身、篩子、網子、建築物、防波堤和通訊元件,避免附著物。
本發明用於防治不欲真菌之方法亦可用於保護儲存物品。儲存物品應了解係指植物或動物來源之天然物質或其加工製品,且就其長期的保護為所希望的。植物來源之儲存物品,例如植株或植株部位例如莖、葉、塊莖、種子、果實、榖粒可在剛收穫時或經乾燥、濕化、分割、磨粉、打壓或烘烤處理後施予保護。儲存物品亦可包括未加工的木料例如建築木料、電線桿和柵欄,或成品之形式例如傢俱。動物來源之儲存物品有,例如生皮、皮革、羽毛和毛髮。本發明活性成份可防阻不利的效應例如腐壞、衰敗、變色、褪色或發黴。
能降解或改變工業材料之微生物包括,例如細菌、真菌、酵母菌、藻類和黏液生物。本發明活性成份較佳地係用於對抗真菌,特別是黴菌,木材-變色和木材-破壞真菌(子囊菌(Ascomycetes)、擔子菌(Basidiomycetes)、不完全菌(Deuter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及對抗黏液生物和藻類。實例包括下列各屬之微生物:鏈格菌(Alternaria),例如細鏈格菌(Alternaria tenuis);麴菌(Aspergillus),例如黑麴菌(Aspergillus niger);毛殼菌(Chaetomium),例如球毛殼菌(Chaetomium globosum);粉孢革菌(Coniophora),例如凹痕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etana);香菇(Lentinus),例如虎皮香菇(Lentinus tigrinus);青黴菌(Penicillium),例如灰綠青黴菌(Penicillium glaucum);多孔菌(Polyporus),例如彩绒革蓋菌(Polyporus versicolor);短梗黴(Aureobasidium),例如出芽短梗黴(Aureobasidium pullulans);核莖點菌(Sclerophoma),例如松落葉病菌(Sclerophoma pityophila);木黴菌(Trichoderma), 例如綠色木黴(Trichoderma viride);線嘴殼屬(Ophiostoma spp.)、長味殼菌屬(Ceratocystis spp.)、腐質黴屬(Humicola spp.)、彼得殼屬(Petriella spp.)、毛束黴屬(Trichurus spp.);革蓋菌屬(Coriolus spp.)、黏褶菌屬(Gloeophyllum spp.)、側耳屬(Pleurotus spp.)、臥孔菌屬(Poria spp.)、幹朽菌屬(Serpula spp.)和乾酪菌屬(Tyromyces spp.)、枝抱屬(Cladosporium spp.)、擬青黴菌屬(Paecilomyces spp.)、毛黴屬(Mucor spp.),桿菌屬(Escherichia),例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假單胞菌(Pseudomonas),例如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念珠菌屬(Candida spp)及酵母屬(Saccharomyces spp),例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抗黴菌活性
此外,本發明活性成份亦具有非常良好的抗黴菌活性。其具有非常廣效的抗黴菌活性,特別是對抗皮癬菌(dermatophytes)和酵母菌、黴菌和雙相性真菌(例如抗念珠菌屬,例如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以及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麴菌屬,例如黑麴菌(A.niger)和煙麴菌(A.fumigatus),毛癬菌屬(Trichophyton),例如鬚毛癬菌類(T.mentagrophytes),小芽胞癬菌屬(Microsporon),例如犬小芽胞癬菌(M.canis)和奥杜盎(氏)小芽胞癬菌(M.audouinii)。所列的這些真菌並非要限制任何所涵蓋的真黴菌範圍,而僅為說明性文字。
本發明活性成份因此可用於醫療和非醫療應用。
施用率和適當時間
當使用本發明之活性成份作為殺真菌劑時,施用率可依照施用的類型在廣大的範圍內變化。本發明活性成份之施用率為: ‧就處理植物部位之情況,例如葉子時:從0.1至10000克/公頃,較佳地從10至1000克/公頃,,更佳地10至800克/公頃,甚佳地從50至300克/公頃(當施用係以灑或滴來進行時,甚至可減少施用率,特別是使用惰性物質例如岩棉或真珠岩);‧就處理種子之情況:每100公斤的種子係從2至200克,較佳地每100公斤的種子從3至150克,更佳地每100公斤的種子從2.5至25克,甚佳地每100公斤的種子從2.5至12.5克;‧當處理土壤時,從0.1至10000克/公頃,較佳地從1至5000克/公頃。
這些施用率僅以舉例之方式提出,而並非作為限制本發明之目的。
包括式(I)化合物之本發明活性成份或組成物因此可在處理後於一特定的時間期間保護植物對抗所提及之病原攻擊。提供保護的期間一般而言係在以活性成份處理植物後延伸1至28天,較佳地1至14天,更佳地1至10天,最佳地1至7天,或處理種子後高達200天。
所列的植物可特別有利地依照本發明以通式(I)之化合物或本發明組成物加以處理。上述所指的活性成份或組成物之較佳範圍亦適用於處理這些植物。以本文中特別所提及的化合物或組成物處理之植物特別重要。
本發明係藉由下列實例說明。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等實例。
實例 製備實例
通用附註: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的層析純化和分離步驟係在矽膠上並使用從0:100乙酸乙酯/環己烷至100:0乙酸乙酯/環己烷之溶劑梯度來進行。
實例1: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15) 步驟1 製備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羧酸第三丁酯
於4-{4-[5-(2-羥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羧酸第三丁酯(5.00g)含碳酸鉀(3.22g)之N,N-二甲基-甲醯胺(75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3-溴丙-1-炔(3.46g,80%之甲苯溶液)和碘化鉀(1.93g)。將反應混合物於72℃攪拌1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並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羧酸第三丁酯(4.50g,純度96%).
LogP(pH2.7):4.07[a]
步驟2 製備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氯化哌錠
於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羧酸第三丁酯(5.50g)之1,4-二烷(120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鹽酸之1,4-二烷(14.6%,28ml)溶液。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直到起始物完全消耗。然後將反應混合物於減壓下濃縮,得 到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氯化哌錠(5.10g,純度93%)。
LogP(pH2.7):1.26[a]
步驟3 製備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41)
於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氯化哌錠(1.00g)和三乙胺(0.63g)之二氯甲烷(30ml)溶液中於室溫於0℃加入3-氯-3-側氧丙酸乙酯(0.41g)。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分離水相並以二氯甲烷萃取。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41)(0.57g,純度92%)。
LogP(pH2.7):2.70[a]
步驟4 製備2-溴-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30)
於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I-41,0.49g)之乙酸乙酯(10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1-溴吡咯啶-2,5-二酮(0.18g)。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直到起始物完全消耗。然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及分離水相並以乙酸乙酯萃取。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溴-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30)(0.29g,純度80%)。
LogP(pH2.7):3.18[a]
步驟5 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15)
將2-溴-3-側氧基-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30)(50mg)、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34mg)、碳酸鉀(56mg)和碘化鉀(3mg)於乙腈(10ml)中的混合物於40℃攪拌1小時。然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分離水相並以二氯甲烷萃取。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得到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側氧-3-[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丙酸乙酯(I-15)(70mg,88%純度)為無色固體。
LogP(pH2.7):3.69[a]
實例2: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4-(5-{2-[(甲基磺醯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I-60) 步驟1 製備3-氯-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
於3-(苯甲基氧基)-3-側氧丙酸(2.1g)之二氯甲烷(30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乙二醯氯(1.89ml)和N,N-二甲基-甲醯胺(0.05ml)。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於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3-氯-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2.4g),用於下個步驟無進一步純化。
步驟2 製備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
於3-氯-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2.4g)和N,N-二乙基乙胺(1.9 ml)之二氯甲烷(20ml)溶液中於0℃加入哌啶-4-甲腈(1.0g)之二氯甲烷溶液(10ml)。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之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並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2.0g)。
LogP(pH2.7):1.85[a]
步驟3 製備2-溴-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
於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1.9g)之乙酸乙酯(100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1-溴吡咯啶-2,5-二酮(1.18g)。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之後,將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並以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溴-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1.50g)。
LogP(pH2.7):2.24[a]
步驟4 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IV-1)
於2-溴-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1.30g)和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0.60g)之N,N-二甲基-甲醯胺(12ml)溶液中於室溫加入碳酸鉀(0.59g)。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將水加到濾液中,並以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將組合的有機相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1.10g)。
LogP(pH2.7):2.94[a]
步驟5 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硫代胺甲醯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II-1)
於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氰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6.70g)之吡啶(67ml)溶液中於0℃加入硫化二銨(5.77g,21%之水溶液)。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將冰冷的水加到反應混合物中,並以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將組合的有機相以鹽水清洗,以硫酸鈉乾燥並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硫代胺甲醯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2.90g)。
LogP(pH2.7):2.65[a]
步驟6 製備2-[3-(氯乙醯基)-4,5-二氫-1,2- 唑-5-基]苯基鉀磺酸酯
於2-乙烯基苯基鉀磺酸酯(12.5g)之乙腈(300ml)溶液中於氬氣室溫下加入碳酸氫鈉(42.4g)和3-氯-N-羥基-2-側氧丙亞胺醯氯(9.8g)。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6小時。以抽氣將固體濾出並將濾液於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3-(氯乙析基)-4,5-二氫-1,2-唑-5-基]苯基甲磺酸酯(5.9g).
LogP(pH2.7):2.37[a]
步驟7 製備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4-(5-{2-[(甲基磺醯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 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I-60)
將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硫代胺甲醯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2.90g)和2-[3-(氯乙醯基)-4,5-二氫-1,2-唑-5-基]苯基甲磺酸酯(1.45g)之乙醇(100ml)溶液於78℃攪拌16小 時。冷卻至室溫後,將反應混合物於減壓下濃縮。然後將殘餘物以管柱層析純化,得到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3-{4-[4-(5-{2-[(甲基磺醯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3-側氧丙酸苯甲基酯(1.30g)。
LogP(pH2.7):3.77[a]
化合物實例
列於表1中之結構元素G和Q係如下所定義:
就列於表1中之所有的化合物,A1為-C(=O)RL1,Y為一氧原子,X為C,R2為H,p=0及L2=直接鍵。
就列於表2中之所有的化合物,A1為-C(=O)RL1,Y為一氧原子,X為C,R2為H而p代表0。
就列於表3中之所有的化合物,A1為-C(=O)RL1,Y為一 氧原子,X為C,R2為H而p代表0。
LogP值之測量係根據EEC directive 79/831 Annex V.A8藉由HPLC(高效液相層析)於逆相管柱上(C18)使用下列方法來進行:[a]在酸性範圍中之LC-MS測量係於pH 2.7以0,1%甲酸之水溶液和乙腈(帶有0.1%甲酸)作為溶離劑;以10%乙腈至95%乙腈之線性梯度來進行。
校準係以具有已知LogP值(LogP係以滯留時間為基礎藉由二個連續烷酮間之線性內插法所測量)之非支鏈烷2-酮(帶有3至16個碳原子)來進行。
λ-最大值係使用200nm至400nm之UV-光譜及層析訊號之最大值所測定。
所選的實例之NMR數據 NMR peak list method
所選的實例之1H NMR數據係以1H NMR峰值列表之形式表示。就各訊號波峰值,首先係列出以For each signal peak,first the value in ppm表示之δ-值,及然後括號中之訊號強度。成對的δ-值-訊號強度數字係彼此以分號作分隔列出。
一實例之波峰值列表因此具有下列形式:δ1(強度1);δ2(強度2);........;δi(強度i);......;δn(強度n)
在列印出的NMR光譜(以cm表示)之實例中尖銳的訊號強度係與訊號之高度有關且係顯示訊號強度的真正相關性。由寬訊號,可顯示與光譜中最強訊號相比較之數個波峰或訊號之中間及其相關的強度。
就校準1H光譜之化學位移,吾等係使用四甲基矽烷及/或所用的溶劑之化學位移,特別是以DMSO所測量的光譜之情況下。因此,在NMR波峰值列表中,可能發生四甲基矽烷波峰值但並非必定的。
1H-NMR波峰值列表係與正統的1H-NMR圖譜相類似,且因此通常含有所有的波峰值,其係列於正統的NMR-解析圖中。
另外,其可顯示如溶劑之正統的1H-NMR圖譜訊號、目標化合物之立體異構物,其亦為本發明之目標,及/或雜質之波峰值。
顯示在溶劑及/或水之δ-範圍之化合物訊號,一般的溶劑之波峰值,例如DMSO-D6中之DMSO波峰值及水的波峰值係顯示在吾等之1H-NMR波峰值列表上且通常平均具有高的強度。
目標化合物之立體異構物的波峰值及/或雜質的波峰值通常平均具有比目標化合物之波峰值更低的強度(例如具有純度>90%)。
此等立體異構物及/或雜質可為特定製備程序之典型。因此,其波峰值可經由「副產物指紋」幫助辨識吾等製備程序的再製。
以已知方法(MestreC,ACD-模擬以及經驗評估的期望值)計算目標化合物之波峰的專家,當需要時視需要使用另外的強度濾波器,可分離目標化合物之波峰值。此分離應類似正統的1H-NMR圖譜中之 相關峰值檢測。
以波峰值列表之NMR-數據說明的進一步詳情,可參見出版物Research Disclosure Database Number 564025之“Citation of NMR Peaklist Data within Patent Applications”。
使用實例 實例1 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活體外細胞試驗
溶劑:DMSO
培養基:14.6g無水D-葡萄糖(VWR)、7.1g真菌蛋白腖(Mycological Peptone)(Oxoid)、1.4g粒狀酵母萃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物:孢子懸浮液
將殺真菌劑溶於DMSO中並將此溶液用於製備所需之濃度範圍。用於分析之DMSO最終農度係1%。
製備番茄晚疫病菌之孢子旋浮液並稀釋至所欲的孢子密度。
以液體培養分析評估殺菌劑其抑制孢子發芽和菌絲體生長之能力。將化合物以所欲的濃度加到含孢子的培養基中。培養8天後,以菌絲體生長之光譜測量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藉由將含殺真菌劑之孔槽的吸光度值與無殺真菌劑之孔槽的吸光度相比較,測定真菌生長之抑制作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20μg/mL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0.25μg/mL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實例2 終極腐黴菌(Pythium ultimum)活體外細胞試驗
溶劑:DMSO
培養基:14.6g無水D-葡萄糖(VWR)、7.1g真菌蛋白腖(Oxoid)、1.4g粒狀酵母萃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物:菌絲懸浮液
將殺真菌劑溶於DMSO中並將此溶液用於製備所需之濃度範圍。用於分析之DMSO最終農度係1%。
從生長於液體培養基中終極腐黴菌的預培養基,藉由使用攪拌器均質,製備接種物。估算接種物中磨碎的菌絲體之濃度並調整至所欲的光學密度(OD)。
以液體培養分析評估殺菌劑其抑制菌絲體生長之能力。將化合物以所欲的濃度加到含菌絲體懸浮液之培養基中。培養4天後,以菌絲體生長之光譜測量來測定化合物之殺真菌效用。藉由將含殺真菌劑之孔槽的吸光度值與無殺真菌劑之孔槽的吸光度相比較,測定真菌生長之抑制作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20μg/mL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0.25μg/mL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實例3 疫黴菌試驗(番茄)/預防性
溶劑:24.5重量份之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24.51重量份之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乳化劑:1重量份之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藉由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與所述量之溶劑和乳化劑混合,並將濃縮液以水稀釋成所欲的濃度,製造活性化合物之適合的製備物。
將活性化合物之製備物以所述的施用率噴灑幼株,用以試驗預防性活性。待噴灑層乾燥後,以番茄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之孢子水懸液接種植物。然後將植物置於約20℃及100%相對大氣溼度之培育箱中。
於接種後3天評估此試驗。0%係指相當於未處理的對照組之效用,而100%之效用係指未觀察到疾病。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100ppm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1ppm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實例4 單軸黴試驗(葡萄藤)/預防性
溶劑:24.5重量份的丙酮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醯胺
乳化劑:1重量份之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藉由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組合物與所述量之溶劑和乳化劑混合,並將濃縮液以水稀釋成所欲的濃度,製造活性化合物之適合的製備物。
將活性化合物之製備物以所述的施用率噴灑幼株,用以試驗預防性活性。待噴灑層乾燥後,以葡萄單軸黴菌( Plasmopara viticola )之孢子水懸液接種植物。然後將植物留在約20℃及100%相對大氣溼度之培育箱中1天。隨後將植物放置在約21℃及約90%相對大氣溼度之溫室中4天。然後將植物濕化並放置在培養箱中1天。
於接種後6天評估此試驗。0%係指相當於未處理的對照組之效用,而100%之效用係指未觀察到疾病。
I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100ppm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在此試驗中,下列化合物在1ppm之活性成份濃度時,顯現70%或甚至更高的效用。

Claims (10)

  1. 一種式(I)化合物, 其中基團係各自定義如下:A1為-C(=O)RL1,A2為氫、氯、溴、碘、C1-C4-烷基磺醯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氧基或苯基磺醯基氧基,其中苯基係視需要經一、二或三個獨立地由下列選出之基團取代:鹵素、C1-C4-烷基、C1-C4-鹵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鹵基烷氧基,或A2為由下列基團選出之雜芳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異唑-3-基、異唑-4-基、異唑-5-基、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異噻唑-5-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1,2,3-三唑-1-基、1,2,4-三唑-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嗒-3-基、嗒-4-基、嘧啶-2-基、嘧啶-4-基或嘧啶-5-基,其可含有至高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1,1-二甲基乙基、氯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氯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乙氧基、1-甲基乙氧基、正丙氧基、 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1-甲基乙硫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二氟甲硫基、三氟甲硫基或苯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2,2-三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二氯-2-氟乙基、2-氯-2-二氟乙基或2-氯-2-氟乙基,三氟甲基,Y為氧,RL1為胺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正丁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1,2-二甲基乙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正辛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2,2,2-三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2,6-二異丙基苯氧基、2,6-二-第三丁基苯氧基、苯甲基氧基、4-甲氧基苯甲基氧基或3,4-二甲氧基苯甲基氧基,X為碳,R2為氫、氟、甲氧基或羥基,R10為氟、甲氧基或羥基,p為0,G為G1 其中以「v」標出之鍵係直接與哌啶環鍵結,且其中以「w」標出之鍵係直接與Q相鍵結,RG1為氫, Q為 其中以「x」標示之鍵係直接與G相鍵結,而其中以「y」標示之鍵係直接與L2相鍵結,R5為氫、氰基、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或甲氧基甲基,或L2為一直接鍵、-C(=O)-、-CHR20-或-NR21-,R20為氫、甲基、乙基、三氟甲基,R21為氫或甲基,R1為經取代之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戊基、環己基或環庚基,其各自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及視需要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乙炔基、2-丙烯氧基、2-丙炔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乙基羰基氧基、三氟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或三氟甲硫基,或R1為苯基,其含有1、2或3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及視需要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C(=O)H、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1,1-二甲基乙基、1,2-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乙炔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 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1-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2-丙炔氧基、甲基羰基氧基、三氟甲基羰基氧基、氯甲基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甲基磺醯基或-L3Z3,或R1為萘-1-基、萘-2-基、1,2,3,4-四氫萘-1-基、1,2,3,4-四氫萘-2-基、5,6,7,8-四氫萘-1-基、5,6,7,8-四氫萘-2-基、十氫萘-1-基、十氫萘-2-基、1H-茚-1-基、2,3-二氫-1H-茚-1-基、1H-茚-2-基、1H-茚-3-基、1H-茚-4-基、1H-茚-5-基、1H-茚-6-基、1H-茚-7-基、二氫茚-1-基、二氫茚-2-基、二氫茚-3-基、二氫茚-4-基或二氫茚-5-基,其中此等基團各自係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含有其他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之取代基,及視需要下列組成之基團:甲基、甲氧基、氰基、氟、氯、溴和碘,或R1為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異唑-3-基、異唑-4-基、異唑-5-基、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異噻唑-5-基、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1,2,4-二唑-3-基、1,2,4-二唑-5-基、1,3,4-二唑-2-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3,4-噻二唑-2-基、1,2,3-三唑-1-基、1,2,3-三唑-2-基、1,2,3-三唑-4-基、1,2,4-三唑-1-基、1,2,4-三唑-3-基、1,2,4-三唑-4-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嗒-3-基、嗒-4-基、嘧啶-2-基、嘧啶-4-基、嘧啶-5-基或吡-2-基,其各自可含有1或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至少一次係選自Z4及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選自側氧基、硫基或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羥基、胺基、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正丁基、1,1-二甲基乙基、1,2-二甲基 乙基、乙烯基、乙炔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二氯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羰基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或甲基磺醯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苯基或2-丙炔基,或R1為吲哚-1-基、吲哚-2-基、吲哚-3-基、吲哚-4-基、吲哚-5-基、吲哚-6-基、吲哚-7-基、苯并咪唑-1-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4-基、苯并咪唑-5-基、吲唑-1-基、吲唑-3-基、吲唑-4-基、吲唑-5-基、吲唑-6-基、吲唑-7-基、吲唑-2-基、1-苯并呋喃-2-基、1-苯并呋喃-3-基、1-苯并呋喃-4-基、1-苯并呋喃-5-基、1-苯并呋喃-6-基、1-苯并呋喃-7-基、1-苯并噻吩-2-基、1-苯并噻吩-3-基、1-苯并噻吩-4-基、1-苯并噻吩-5-基、1-苯并噻吩-6-基、1-苯并噻吩-7-基、1,3-苯并噻唑-2-基、1,3-苯并噻唑-4-基、1,3-苯并噻唑-5-基、1,3-苯并噻唑-6-基、1,3-苯并噻唑-7-基、1,3-苯并唑-2-基、1,3-苯并唑-4-基、1,3-苯并唑-5-基、1,3-苯并唑-6-基、1,3-苯并唑-7-基、喹啉-2-基、喹啉-3-基、喹啉-4-基、喹啉-5-基、喹啉-6-基、喹啉-7-基、喹啉-8-基、異喹啉-1-基、異喹啉-3-基、異喹啉-4-基、異喹啉-5-基、異喹啉-6-基、異喹啉-7-基或異喹啉-8-基,其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 基、苯基或2-丙炔基,或R1為哌啶-1-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1-基、哌-2-基、哌-3-基、嗎福啉-1-基、嗎福啉-2-基、嗎福啉-3-基、四氫哌喃-2-基、四氫哌喃-3-基、四氫哌喃-4-基、1,2,3,4-四氫喹啉-1-基、1,2,3,4-四氫異喹啉-2-基、1,2,3,4-四氫喹啉-1-基、吲哚啉-1-基、異吲哚啉-2-基、十氫喹啉-1-基或十氫異喹啉-2-基,其各自至少經一個Z4取代基取代一次,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取代,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Z4及視需要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碳上的取代基:氟、氯、溴、碘、甲基、甲氧基,氮上的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丙基、-C(=O)H、甲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氯甲基羰基、甲基磺醯基、三氟甲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苯基或2-丙炔基,L3為一直接鍵,L4為-C(=O)O-、-C(=O)NH-、-OC(=O)-、-NHC(=O)-或-OCH2C≡C-,Z3為一苯基,其含有至高二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氯、溴、碘、氟、氰基、硝基、羥基、胺基、-SH、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1,1-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丙烯-2-基、乙炔基、丙炔-2-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甲氧基甲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三氟甲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三氟甲氧基、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乙炔基氧基、2-丙炔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三氟甲硫基、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亞硫醯基、1-甲基乙硫基、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1-甲基乙基胺基、1,1-二甲基乙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或 Z3為萘基,Z4為甲醯基、甲氧基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2-氟丙-2-烯-1-基氧基、2-氯丙-2-烯-1-基氧基、3-氯丙-2-烯-1-基氧基、2-溴丙-2-烯-1-基氧基、2-甲基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2-氟丙-2-烯-1-基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丁-3-烯-2-基氧基、丁-3-烯-1-基氧基、3-氯丁-2-烯-1-基氧基3-甲基丁-2-烯-1-基氧基、4,4,4-三氟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3-氯丙-2-炔-1-基氧基、3-溴丙-2-炔-1-基氧基、丁-2-炔-1-基氧基、戊-2-炔-1-基氧基、2-氟-2-甲基丙醯氧基、3,3,3-三氟丙醯氧基、環丙基羰基氧基、環己基羰基氧基、(1-氯環丙基)羰基氧基、丁-2-烯醯基氧基、丙烯醯基氧基、氰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環丙基磺醯基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烯丙氧基甲基、丙-2-炔-1-基氧基甲基、甲基磺醯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磺醯基胺基甲基、-C(=NOR9)R13、二甲基胺基磺醯基、乙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乙炔基、二乙基胺基磺醯基、甲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氧基、三甲基矽基丙-2-炔-1-基氧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C(=O)OH、-NHC(=O)H、-C(=O)NH2、-C(=S)NR11R12、1,1-二甲基乙基羰基胺基、氯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或苯基磺醯基胺基、3-溴丙-2-烯-1-基氧基或-L4Z3,R9為氫、C1-C6-烷基、C1-C6-鹵烷基、苯甲基或Z3,R13為氫、甲基、乙基、正丙基、1-甲基乙基、n-丁基、1,1-二甲基乙基或2-甲基丙基, R11和R12為相同或不同,並且為氫、C3-C4-烯基、C3-C4-炔基、氰基-C1-C3-烷基、甲醯基、C1-C3-鹵烷基、苯基、C1-C3-烷基羰基、C3-C8-環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羰基、C3-C4-烯基氧基羰基、C3-C4-炔基氧基羰基、C1-C3-鹵烷基羰基、C3-C8-鹵基環烷基羰基、C3-C8-環烷氧基羰基、C3-C8-環烷基羰基、二(C1-C3-烷基)胺基羰基,及式(I)化合物之鹽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式(I)化合物,其中R1為苯基,其係經選自下列之取代基取代至少一次:甲醯基、甲氧基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2-氟丙-2-烯-1-基氧基、2-氯丙-2-烯-1-基氧基、3-氯丙-2-烯-1-基氧基、2-溴丙-2-烯-1-基氧基、2-甲基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2-氟丙-2-烯-1-基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丁-3-烯-2-基氧基、丁-3-烯-1-基氧基、3-氯丁-2-烯-1-基氧基、3-甲基丁-2-烯-1-基氧基、4,4,4-三氟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3-氯丙-2-炔-1-基氧基、3-溴丙-2-炔-1-基氧基、丁-2-炔-1-基氧基、戊-2-炔-1-基氧基、2-氟-2-甲基丙醯氧基、3,3,3-三氟丙醯氧基、環丙基羰基氧基、環己基羰基氧基、(1-氯環丙基)羰基氧基、丁-2-烯醯基氧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甲醯基氧基、2-氟苯甲醯基氧基、3-氟苯甲醯基氧基、4-氟苯甲醯基氧基、氰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環丙基磺醯基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烯丙氧基甲基、丙-2-炔-1-基氧基甲基、甲基磺醯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磺醯基胺基甲基、-C(=NOH)H、-C(=NOCH3)H、-C(=NOCH2CH3)H、-C(=NOCH(CH3)CH3)H、-C(=NOH)CH3、-C(=NOCH3)CH3、-C(=NOCH2CH3)CH3、-C(=NOCH(CH3)CH3)CH3、二甲基胺基磺醯基、-C(=O)NH2、乙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乙炔基、二乙基胺基磺醯基、甲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氧基、三 甲基矽基丙-2-炔-1-基氧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C(=O)OH、1,1-二甲基乙基羰基胺基、氯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或苯基磺醯基胺基、3-溴丙-2-烯-1-基氧基,並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額外取代,其中該視情況的額外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氟、氯、甲基、三氟甲基及甲氧基;及式(I)化合物之鹽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式(I)化合物,其中基團係各自定義如下:A1為-C(=O)RL1,A2為氫、氯、溴、碘、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苯基磺醯基氧基、或4-甲基苯基磺醯基氧基,或A2為吡唑-1-基,其可含有至高2個取代基,其中取代基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獨立地係由以下列表中選出:甲基、乙基、氯、氯甲基、二氯甲基、溴、氟、氟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Y為氧,RL1為胺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正丁氧基、1,1-二甲基乙氧基、1,2-二甲基乙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正辛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2,2,2-三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2,6-二異丙基苯氧基、2,6-二-第三丁基苯氧基、苯甲基氧基、4-甲氧基苯甲基氧基或3,4-二甲氧基苯甲基氧基,X為碳,R2為氫, p為0,G為G1 其中以「v」標出之鍵係直接與哌啶環鍵結,且其中以「w」標出之鍵係直接與Q相鍵結,RG1為氫,Q為 其中以「x」標示之鍵係直接與G相鍵結,而其中以「y」標示之鍵係直接與L2相鍵結,R5為氫,L2為一直接鍵,R1為苯基,其係經選自下列之取代基取代至少一次:甲醯基、甲氧基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烯丙氧基、2-氟丙-2-烯-1-基氧基、2-氯丙-2-烯-1-基氧基、3-氯丙-2-烯-1-基氧基、2-溴丙-2-烯-1-基氧基、2-甲基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丙-2-烯-1-基氧基、3,3-二氯-2-氟丙-2-烯-1-基氧基、丁-2-烯-1-基氧基、丁-3-烯-2-基氧基、丁-3-烯-1-基氧基、3-氯丁-2-烯-1-基氧基、3-甲基丁-2-烯-1-基 氧基、4,4,4-三氟丁-2-烯-1-基氧基、丙-2-炔-1-基氧基、3-氯丙-2-炔-1-基氧基、3-溴丙-2-炔-1-基氧基、丁-2-炔-1-基氧基、戊-2-炔-1-基氧基、2-氟-2-甲基丙醯氧基、3,3,3-三氟丙醯氧基、環丙基羰基氧基、環己基羰基氧基、(1-氯環丙基)羰基氧基、丁-2-烯醯基氧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甲醯基氧基、2-氟苯甲醯基氧基、3-氟苯甲醯基氧基、4-氟苯甲醯基氧基、氰基甲氧基、甲基磺醯基氧基、乙基磺醯基氧基、三氟甲基磺醯基氧基、環丙基磺醯基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烯丙氧基甲基、丙-2-炔-1-基氧基甲基、甲基磺醯基甲基、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甲基磺醯基胺基甲基、-C(=NOH)H、-C(=NOCH3)H、-C(=NOCH2CH3)H、-C(=NOCH(CH3)CH3)H、-C(=NOH)CH3、-C(=NOCH3)CH3、-C(=NOCH2CH3)CH3、-C(=NOCH(CH3)CH3)CH3、二甲基胺基磺醯基、-C(=O)NH2、乙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乙炔基、二乙基胺基磺醯基、甲基胺基磺醯基、三甲基矽基氧基、三甲基矽基丙-2-炔-1-基氧基、三氟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羰基胺基、-C(=O)OH、1,1-二甲基乙基羰基胺基、氯甲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三氟甲基羰基胺基、甲基羰基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1-甲基乙基羰基胺基、甲基磺醯基胺基或苯基磺醯基胺基、3-溴丙-2-烯-1-基氧基,並且另外可為未取代或經額外取代,其中該視情況的額外取代基各自獨立地係選自氟、氯、甲基、三氟甲基及甲氧基;及式(I)化合物之鹽類。
  4. 一種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施用於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及/或其棲息地。
  5. 一種用於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除了增量 劑及/或介面活性劑之外,係含有至少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的式(I)化合物。
  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之用途,係用於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
  7. 一種用於製造供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之組成物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與增量劑及/或界面活性劑混合。
  8.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之用途,係用於處理基因轉殖植物。
  9.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之用途,係用於處理種子。
  10.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式(I)化合物之用途,係用於處理基因轉殖植物之種子。
TW103129279A 2013-08-28 2014-08-26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TWI646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82045 2013-08-28
??13182045.8 2013-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5848A TW201605848A (zh) 2016-02-16
TWI646095B true TWI646095B (zh) 2019-01-01

Family

ID=4903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9279A TWI646095B (zh) 2013-08-28 2014-08-26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24721B2 (zh)
EP (1) EP3039023A1 (zh)
JP (1) JP6408582B2 (zh)
CN (1) CN105705503B (zh)
TW (1) TWI646095B (zh)
WO (1) WO2015028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3387A1 (en) 2017-04-19 2018-10-25 Pi Industries Lt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microbiocidal properties
WO2019048988A1 (en) 2017-09-08 2019-03-14 Pi Industries Ltd. NOVEL FUNGICID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BR112020004356A2 (pt) 2017-09-08 2020-12-01 Pi Industries Ltd. novos compostos heterocíclicos fungicidas
KR20230162026A (ko) * 2021-03-30 2023-11-28 밸런트 바이오사이언시즈 엘엘씨 휴면 상태를 깨기 위한 숙시네이트 디히드로게나제 억제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0619A1 (en) * 2007-10-23 2010-09-23 Vann Gregory Fungicidal mixtures
CN101970432A (zh) * 2008-01-25 2011-02-09 杜邦公司 杀真菌杂环化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57271C (en) * 2004-02-26 2012-08-21 Bayer Healthcare Ag 1,4-diaryl-dihydropyrimidin-2-ones and their use as 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s
TW200738701A (en) 2005-07-26 2007-10-16 Du Pont Fungicidal carboxamides
WO2008013622A2 (en) 2006-07-27 2008-01-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azocyclic amides
WO2008091594A2 (en) 2007-01-24 2008-07-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CN101622245B (zh) 2007-01-25 2014-09-10 纳幕尔杜邦公司 杀真菌酰胺
KR20100105890A (ko) * 2008-01-25 2010-09-30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살균제 아미드
BRPI0910837B1 (pt) 2008-04-30 2017-03-07 Bayer Cropscience Ag ésteres e tioésteres tiazol-4-carboxílicos, seus usos, e método e composição para controlar fungos fitopatogênicos prejudiciais
CN102216296B (zh) 2008-10-01 2015-03-18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作为作物保护剂的杂环取代的噻唑类
KR101716514B1 (ko) 2008-12-02 2017-03-14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살진균제 복소환 화합물
UA107938C2 (en) 2009-08-12 2015-03-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Heterocycles with microbicidal properties
CN102596943A (zh) 2009-08-12 2012-07-1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杀灭微生物杂环类化合物
JP5785560B2 (ja) 2009-12-21 2015-09-30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ビス(ジフルオロメチル)ピラゾール
US8629286B2 (en) 2009-12-22 2014-01-1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Llc Pyrazole derivatives
KR20130100903A (ko) 2010-04-28 2013-09-12 바이엘 크롭사이언스 아게 살진균제로서의 케토헤테로아릴피페리딘 및 케토헤테로아릴피페라진 유도체
JP5769799B2 (ja) 2010-05-20 2015-08-2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殺菌・殺カビオキシムおよびヒドラゾン
JP2013528169A (ja) 2010-05-27 2013-07-08 バイエル・クロップサイエンス・アーゲー 殺菌剤としてのピリジニルカルボン酸誘導体
US20120122928A1 (en) * 2010-08-11 2012-05-17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US8759527B2 (en) 2010-08-25 2014-06-24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EP2632922B1 (de) 2010-10-27 2019-02-27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Heteroarylpiperidin und -piperazinderivate als fungizide
KR20140017520A (ko) 2010-12-17 2014-02-11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살진균제 아조사이클릭 아미드
KR101848116B1 (ko) 2011-02-01 2018-04-11 바이엘 인텔렉쳐 프로퍼티 게엠베하 살진균제로서의 헤테로아릴 피페리딘 및 헤테로아릴 피페라진 유도체
MX355824B (es) 2011-09-15 2018-05-02 Bayer Ip Gmbh Piperidinpirazoles como fungicidas.
US9375009B2 (en) 2011-12-27 2016-06-28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0619A1 (en) * 2007-10-23 2010-09-23 Vann Gregory Fungicidal mixtures
CN101970432A (zh) * 2008-01-25 2011-02-09 杜邦公司 杀真菌杂环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24721B2 (en) 2018-03-27
WO2015028457A1 (en) 2015-03-05
TW201605848A (zh) 2016-02-16
US20160198713A1 (en) 2016-07-14
JP6408582B2 (ja) 2018-10-17
CN105705503A (zh) 2016-06-22
JP2016529267A (ja) 2016-09-23
CN105705503B (zh) 2019-07-09
EP3039023A1 (en)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2142B (zh) 作為殺真菌劑之六氫吡啶羧酸衍生物
JP6591603B2 (ja) 殺菌剤としての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リジン誘導体及び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ラジン誘導体
KR101797074B1 (ko) 살진균제로서의 헤테로아릴 피페리딘 및 헤테로아릴 피페라진 유도체
KR101807640B1 (ko) 살진균제로서의 헤테로아릴피페리딘 및 -피페라진 유도체
KR101848116B1 (ko) 살진균제로서의 헤테로아릴 피페리딘 및 헤테로아릴 피페라진 유도체
EP2755971B1 (de) Piperidinpyrazole als fungizide
JP5827626B2 (ja) 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リジン及びピペラジン誘導体
JP2013528169A (ja) 殺菌剤としてのピリジニルカルボン酸誘導体
JP2020533303A (ja) 新規な殺菌性複素環化合物
TW201838974A (zh) 具殺菌性質之雜環化合物
JP2018528212A (ja) 置換されている2−ジフルオロメチル−ニコチン(チオ)カルボキシアニリド誘導体及び殺菌剤としてのそれらの使用
TWI646095B (zh) 作為殺真菌劑之雜芳基哌啶及-哌的丙二酸酯衍生物
JP2023502897A (ja) 新規な置換された6員ヘテロアリールピペリジニルエタノン類
TW202321209A (zh) 4—經取代的芳基脒化合物、其製備及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