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2859B -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 Google Patents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2859B
TWI642859B TW106140056A TW106140056A TWI642859B TW I642859 B TWI642859 B TW I642859B TW 106140056 A TW106140056 A TW 106140056A TW 106140056 A TW106140056 A TW 106140056A TW I642859 B TWI642859 B TW I6428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ver
side wall
ribs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0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3245A (zh
Inventor
楊勝傑
張朝欽
蔡博文
Original Assignee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0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285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8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3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245A/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種拆裝結構包括殼體以及罩體。使罩體沿著旋轉方向 或旋轉方向的反向相對於殼體旋動,能夠讓罩體的卡合部與殼體的卡合部相卡合或分離,並讓罩體的限位部與殼體的限位部相卡抵或分離,而讓罩體罩覆固定於殼體或自殼體拆卸下來。另提出一種應用此拆裝結構的無人機。

Description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拆裝結構與無人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拆裝結構與使用此拆裝結構的無人機。
起初用於軍事領域的無人機,隨著開發成本的下降以及技術的發展,使得許多工業大廠積極投入該市場,且產出的無人機可應用於運輸、娛樂、攝影或監控。常見的無人機是以馬達驅動螺旋槳而帶動整體升空或降落,於飛行過程中,無人機可能受外力或外物影響而毀損或掉落。
在整修無人機的過程中,必須將馬達與螺旋槳拆解開來,馬達與螺旋槳常見是以鎖附結構固定彼此,拆裝時需透過輔助工具(例如螺絲起子或板手)才便於將馬達與螺旋槳拆解開來。換言之,常見的無人機並不便於使用者快速拆裝。
本發明提供一種拆裝結構與使用此拆裝結構的無人機, 可快速拆裝並且大幅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拆裝結構包括殼體以及罩體。殼體包括殼體頂部與殼體側壁部,其中殼體頂部設有多個殼體卡合部,且殼體側壁部設有殼體限位部。罩體包括罩體頂部與罩體側壁部,其中罩體頂部的內側設有對應於這些殼體卡合部的多個罩體卡合部,且罩體側壁部的內側設有對應於殼體限位部的罩體限位部。其中,使罩體罩接殼體,並使罩體沿著旋轉方向相對於殼體旋動,能夠使這些罩體卡合部分別卡合於這些殼體卡合部,並使罩體限位部卡抵殼體限位部位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殼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合孔,且這些卡合孔環狀排列於殼體頂部。這些罩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凸,且這些卡凸環狀排列於罩體頂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罩體頂部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彈臂,且每一個彈臂設有一個卡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限位部包括多個殼體肋條,且罩體限位部包括多個罩體肋條組。這些殼體肋條環狀排列於殼體側壁部,且這些罩體肋條組環狀排列於罩體側壁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個罩體肋條組包括垂直相連的定位肋條與止擋肋條,且這些定位肋條平行於這些殼體肋條。在使罩體沿著旋轉方向相對於殼體旋動時,每一個止擋肋條朝向對應的殼體肋條移動,直到與對應的殼體肋條相卡抵,並且每一個殼體肋條位於罩體頂部與對應的定位肋條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個止擋肋條卡抵對應的殼體肋條以使罩體無法繞Z軸相對於殼體轉動,且每一個定位肋條被對應的殼體肋條所止擋而使罩體無法沿Z軸相對於殼體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側壁部還設有外凸部,且殼體頂部與外凸部分別位於殼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罩體側壁部還包設有對應於外凸部的開槽,且罩體頂部與開槽分別位於罩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外凸部配置用以隨著罩體相對於殼體的旋動而在開槽內往復滑移。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外凸部的數量與開槽的數量分別為多個,其中這些外凸部環狀排列於殼體側壁部,且這些開槽環狀排列於罩體側壁部。
本發明的無人機應用上述的拆裝結構,其包括本體、馬達以及多個螺旋槳葉片。馬達設置於本體,其中殼體為轉子殼體,且轉子殼體與馬達耦接。這些螺旋槳葉片連接罩體側壁部,且這些螺旋槳葉片與罩體限位部分別位於罩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拆裝結構能透過罩體相對於殼體的順轉或逆轉,以讓罩體罩覆固定於殼體,或者是讓罩體自殼體拆卸下來。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無人機的轉子殼體與罩體採用前述相同或相似的拆裝結構,故能快速拆裝並且大幅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無人機
11‧‧‧本體
12‧‧‧第一螺旋槳裝置
13‧‧‧第二螺旋槳裝置
14、16‧‧‧馬達
15‧‧‧螺旋槳葉片
100、100a‧‧‧拆裝結構
110、110a‧‧‧轉子殼體
111‧‧‧殼體頂部
112‧‧‧殼體側壁部
113、1131‧‧‧殼體卡合部
113a‧‧‧卡合孔
114、1141‧‧‧殼體限位部
114a‧‧‧殼體肋條
115‧‧‧外凸部
120、120a‧‧‧罩體
121‧‧‧罩體頂部
121a‧‧‧彈臂
122‧‧‧罩體側壁部
123、1231‧‧‧罩體卡合部
123a‧‧‧卡凸
124、1241‧‧‧罩體限位部
125‧‧‧罩體肋條組
125a‧‧‧定位肋條
125b‧‧‧止擋肋條
126‧‧‧開槽
R、R1‧‧‧旋轉方向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人機的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第一螺旋槳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圖2B與圖2C是圖2A的第一螺旋槳裝置的組裝過程示意圖。
圖2D與圖2E分別是對應於圖2B與圖2C的俯視示意圖。
圖2F是圖2E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與圖3B是圖1的第二螺旋槳裝置的組裝過程示意圖。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人機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無人機10包括本體11、兩對向設置的第一螺旋槳裝置12以及兩對向設置的第二螺旋槳裝置13,其中這些第一螺旋槳裝置12與這些第二螺旋槳裝置13皆設置於本體11,這些第一螺旋槳裝置12可配置有順轉(或稱順時針旋轉)螺旋槳,且這些第二螺旋槳裝置13可配置有逆轉(或稱逆時針旋轉)螺旋槳。需說明的是,本發明對於第一螺旋槳裝置與第二螺旋槳裝置的數量不加以限定,可視實際需求而增減。
圖2A是圖1的第一螺旋槳裝置的爆炸示意圖。圖2B與圖2C是圖2A的第一螺旋槳裝置的組裝過程示意圖。圖2D與圖 2E分別是對應於圖2B與圖2C的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以及圖2A至圖2E,以其中一個第一螺旋槳裝置12為例,第一螺旋槳裝置12包括馬達14、拆裝結構100以及多個螺旋槳葉片15。馬達14設置於本體11上,其中拆裝結構100包括轉子殼體110與罩體120,且轉子殼體110耦接於馬達14。罩體120可拆卸地罩覆固定於轉子殼體110,這些螺旋槳葉片15連接罩體120,且環狀排列於罩體120的外圍。也就是說,轉子殼體110位於罩體120的內側,且這些螺旋槳葉片15位於罩體120的外側。另一方面,在罩體12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螺旋槳葉片15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
如圖2C所示,在轉子殼體110與罩體120彼此穩固地結合的情況下,轉子殼體110可受馬達14的定子(未繪示)的驅動而順轉(或稱順時針旋轉),以帶動罩體120與這些螺旋槳葉片15順轉(或稱順時針旋轉)。
請參考圖2A至圖2E,在本實施例中,轉子殼體110包括殼體頂部111與殼體側壁部112,其中殼體頂部111與殼體側壁部112可以是垂直相連,且殼體側壁部112環繞殼體頂部111的外圍。殼體頂部111設有多個殼體卡合部113,且殼體側壁部112設有殼體限位部114。另一方面,罩體120包括罩體頂部121與罩體側壁部122,其中罩體頂部121與罩體側壁部122垂直相連,且罩體側壁部122環繞罩體頂部121的外圍。罩體頂部121的內側設有對應於這些殼體卡合部113的多個罩體卡合部123,且罩體側 壁部122的內側設有對應於殼體限位部114的罩體限位部124。進一步而言,這些螺旋槳葉片15連接罩體側壁部122的外側面,且罩體限位部124凸出於罩體側壁部122的內側面。
罩體卡合部123對應於殼體卡合部113設置,且罩體限位部124對應於殼體限位部114設置。當罩體120罩接轉子殼體110時,罩體頂部121面對殼體頂部111,且罩體側壁部122面對殼體側壁部112。進一步而言,罩體頂部121以其內側面面對殼體頂部111的外側面,且罩體側壁部122以其內側面面對殼體側壁部112的外側面。在本實施例中,罩體卡合部123凸出於罩體頂部121的內側面,而位於殼體頂部111與罩體頂部121之間。另一方面,且殼體限位部114凸出於殼體側壁部112的外側面,且罩體限位部124凸出於罩體側壁部122的內側面,也就是說,殼體限位部114與罩體限位部124皆位於殼體側壁部112與罩體側壁部122之間。
在圖2B與圖2D所示的狀態下,罩體120罩接轉子殼體110,其中殼體卡合部113與罩體卡合部123彼此分離,且殼體限位部114與罩體限位部124彼此分離。因此,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並未相互固定,罩體120可自轉子殼體110拆卸下來。當罩體120罩接轉子殼體110時,使用者能沿著旋轉方向R(逆時針方向)轉動罩體120以使罩體120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此處是以轉子殼體110不動且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使用者亦可使罩體120 不動,而沿著旋轉方向R之反向轉動轉子殼體110使轉子殼體110相對於罩體120旋動。
在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後,能夠讓罩體卡合部123與殼體卡合部113相卡合,並且讓罩體限位部124與殼體限位部114相卡抵,以透過罩體卡合部123與殼體卡合部113之間的結構干涉以及罩體限位部124與殼體限位部114之間的結構干涉,將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確實地固定在一起,如圖2C與圖2E所示。馬達14為順轉馬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馬達,即圖2B至圖2E所示的旋轉方向R的反向),當馬達14沿旋轉方向R的反向轉動時,其能透過於轉子殼體110所帶動罩體120與罩體120上的螺旋槳葉片15,以讓無人機10運行。在無人機10運行的過程中,相卡合的轉子殼體110的殼體卡合部113與罩體120的罩體卡合部123,以及相卡抵的轉子殼體110的殼體限位部114與罩體120的罩體限位部124,能夠讓罩體120無法繞Z軸相對於轉子殼體110轉動及沿Z軸相對於轉子殼體110移動,避免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脫離開來。
反之,使用者能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的反向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以讓罩體卡合部123與殼體卡合部113,以及讓罩體限位部124與殼體限位部114,分別回復至圖2B與圖2D所示的分離狀態。此時,使用者便能將罩體120自轉子殼體110拆卸下來,如圖2A所示。因此,本實施例的無人機10與拆裝結構100具有快速拆裝以及便於使用者操作等特點。
圖2F是圖2E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F,在本實施例中,殼體卡合部113包括多個卡合孔113a,且罩體卡合部123包括多個卡凸123a。這些卡合孔113a環狀排列於殼體頂部111,且這些卡凸123a環狀地排列於罩體頂部121。在轉子殼體11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卡合孔113a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並且,在罩體12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卡凸123a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另一方面,這些卡凸123a的數量等於這些卡合孔113a的數量,且任兩相鄰的卡凸123a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任兩相鄰的卡合孔113a之間的距離。進一步而言,罩體頂部121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彈臂121a,其中這些多個彈臂121a的數量等於這些卡凸123a的數量,且每一個彈臂121a設有一個卡凸123a。在其他實施例中,殼體卡合部可包括多個卡凸,且罩體卡合部可包括多個卡合孔,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在圖2B與圖2D所示的狀態下,每一個彈臂121a可因對應的卡凸123a抵接殼體頂部111而產生輕微的彈性變形。在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轉後,能夠讓每一個彈臂121a上的卡凸123a卡入對應的卡合孔113a,以透過這些卡凸123a與這些卡合孔113a之間的結構干涉,將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確實地固定在一起,如2C、圖2E以及圖2F所示。此時,每一個彈臂121a能夠彈性恢復至未變形前的狀態,並扣抵殼體頂部111,以強化這些卡凸123a與這些卡合孔113a之間的卡合 關係。
請繼續參考圖2A至圖2F,在本實施例中,殼體限位部114包括多個殼體肋條114a,且罩體限位部124包括多個罩體肋條組125。這些殼體肋條114a環狀排列於殼體側壁部112的外側面,且這些罩體肋條組125環狀排列於罩體側壁部122的內側面上。在轉子殼體11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殼體肋條114a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並且,在罩體12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罩體肋條組125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另一方面,這些殼體肋條114a的數量等於這些罩體肋條組125的數量,且任兩相鄰的殼體肋條114a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任兩相鄰的罩體肋條組125之間的距離。
每一個罩體肋條組125包括垂直相連的定位肋條125a與止擋肋條125b,其中這些定位肋條125a平行於這些殼體肋條114a,且止擋肋條125b自定位肋條125a朝向罩體頂部121延伸。在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時,每一個止擋肋條125b朝向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移動,直到與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相卡抵。與對應的定位肋條125a相卡抵的每一個殼體肋條114a位於罩體頂部121與對應的定位肋條125a之間。進一步而言,在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後,每一個彈臂121a上的卡凸123a卡入對應的卡合孔113a以及每一個罩體肋條組125卡抵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等動作實質上是同時完成的。由於每一個彈臂121a扣抵殼體頂部111,且與 對應的定位肋條125a相卡抵的每一個殼體肋條114a被限位於於罩體頂部121與對應的定位肋條125a之間,因此能使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更確實地固定在一起。進一步而言,每一個止擋肋條125b卡抵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以使罩體120無法繞Z軸沿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轉動,且每一個定位肋條125a被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所止擋而使罩體120無法沿Z軸相對於轉子殼體110移動,在前述限制下,於無人機10運行時,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不會輕易地脫離開來。
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卡凸123a分別卡入這些卡合孔113a,且這些止擋肋條125b分別卡抵與其垂直的這些殼體肋條114a,因此在轉子殼體110受馬達定子(未繪示)的驅動而順轉時(亦即,沿著圖2B至圖2E所示的旋轉方向R的反向旋轉時),轉子殼體110能帶動固定於其上的罩體120與連接罩體120的這些螺旋槳葉片15旋轉,驅使無人機10飛行。
請參考圖2B至2E,為便於使用者施力於無人機10,以讓罩體120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轉子殼體110還包括連接殼體側壁部112的外凸部115,其中外凸部115凸出於殼體側壁部112的外側面,殼體頂部111位於殼體側壁部112的上側,且外凸部115位於殼體側壁部112的下側。另一方面,罩體120還包括位於罩體側壁部122上的開槽126,其中罩體頂部121位於罩體側壁部122的上側,且開槽126位於罩體側壁部122的下側。外凸部115的數量與開槽126的數量分別為多個,且彼此相等。這些 外凸部115環狀排列於殼體側壁部112,這些開槽126環狀排列於罩體側壁部122上。在轉子殼體11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外凸部115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並且,在罩體120的周向上或平行於此周向的方向上,任兩相鄰的開槽126之間的距離可互為相等。任兩相鄰的外凸部115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等於任兩相鄰的開槽126之間的距離。
在本實施例中,當罩體120罩接轉子殼體110時,每一個外凸部115位於對應的開槽126內,且位於開槽126的其中一死點,如圖2B所示。在使罩體120沿著旋轉方向R相對於轉子殼體110旋動後,每一個開槽126相對於對應的外凸部115滑移,亦即,相對來看,每一個外凸部115滑移至對應的開槽126的另一死點,如圖2C所示。此時,每一個彈臂121a上的卡凸123a卡入對應的卡合孔113a,並且每一個罩體肋條組125卡抵對應的殼體肋條114a。進一步而言,隨著罩體120相對於轉子殼體110的旋動,每一個開槽126相對於對應的外凸部115往復滑移,亦即,相對來看,每一個外凸部115可在對應的開槽126內往復滑移,並且依據開槽126的長度可用以決定罩體120與轉子殼體110相對旋轉的行程。
圖3A與圖3B是圖1的第二螺旋槳裝置的組裝過程示意圖。請參考圖3A與圖3B,第二螺旋槳裝置13與第一螺旋槳裝置12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二螺旋槳裝置13可配置有逆轉(或稱逆時針旋轉)螺旋槳;馬達16為逆轉馬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馬達); 並且,因應驅動方向為逆轉(或稱逆時針旋轉),使用者需沿著旋轉方向R1(順時針方向)轉動罩體120a使罩體120a相對於轉子殼體110a旋動,以讓罩體120a的罩體卡合部1231卡入轉子殼體110a的殼體卡合部1131,並讓罩體120a的罩體限位部1241卡抵轉子殼體110a的殼體限位部1141。
在本實施例中,拆裝結構100a的轉子殼體110a的殼體卡合部1131及殼體限位部1141的結構配置與拆裝結構100的轉子殼體110的殼體卡合部113及殼體限位部114的結構配置大致相同,於此不贅述。罩體120a的罩體卡合部1231的結構配置與罩體120的罩體卡合部123的結構配置大致相同,於此不贅述。就罩體120a的罩體限位部1241的結構配置而言,其反向於罩體120的罩體限位部124的結構配置,其餘相同處不重複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拆裝結構能透過殼體與罩體上對應設置的卡合結構與限位結構,以在使罩體沿著旋轉方向或旋轉方向的反向相對於殼體旋轉時,藉由卡合結構的卡合與限位結構的卡抵,以讓罩體固定於殼體上,反之,藉由卡合結構與限位結構的分離,以讓罩體自殼體拆卸下來。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無人機的轉子殼體與罩體採用前述相同或相似的拆裝結構與拆裝方式,故能快速拆裝並且大幅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2)

  1. 一種拆裝結構,包括:一殼體,包括一殼體頂部與一殼體側壁部,其中該殼體頂部設有多個殼體卡合部,且該殼體側壁部設有一殼體限位部;以及一罩體,包括一罩體頂部與一罩體側壁部,其中該罩體頂部的內側設有對應於該些殼體卡合部的多個罩體卡合部,且該罩體側壁部的內側設有對應於該殼體限位部的一罩體限位部,其中,使該罩體罩接該殼體,並使該罩體沿著一旋轉方向相對於該殼體旋動,能夠使該些罩體卡合部分別卡合於該些殼體卡合部,並使該罩體限位部卡抵該殼體限位部,其中,該些殼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合孔,且該些卡合孔環狀排列於該殼體頂部,該些罩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凸,且該些卡凸環狀排列於該罩體頂部,該罩體頂部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彈臂,且每一該彈臂設有一該卡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拆裝結構,其中該殼體限位部包括多個殼體肋條,且該罩體限位部包括多個罩體肋條組,該些殼體肋條環狀排列於該殼體側壁部,且該些罩體肋條組環狀排列於該罩體側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拆裝結構,其中每一該罩體肋條組包括垂直相連的一定位肋條與一止擋肋條,且該些定位肋條平行於該些殼體肋條,在使該罩體沿著該旋轉方向相對於該殼體旋動時,每一該止擋肋條朝向對應的該殼體肋條移動,直到 與對應的該殼體肋條相卡抵,並且每一該殼體肋條位於該罩體頂部與對應的該定位肋條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拆裝結構,其中每一該止擋肋條卡抵對應的該殼體肋條以使該罩體無法繞Z軸相對於該殼體轉動,且每一該定位肋條被對應的該殼體肋條所止擋而使該罩體無法沿Z軸相對於該殼體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拆裝結構,其中該殼體側壁部還設有一外凸部,且該殼體頂部與該外凸部分別位於該殼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該罩體側壁部還設有對應於該外凸部的一開槽,且該罩體頂部與該開槽分別位於該罩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該外凸部配置用以隨著該罩體相對於該殼體的旋動而在該開槽內往復滑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拆裝結構,其中該外凸部的數量與該開槽的數量分別為多個,該些外凸部環狀排列於該殼體側壁部,且該些開槽環狀排列於該罩體側壁部。
  7. 一種無人機,包括:一本體;一馬達,設置於該本體;一轉子殼體,耦接該馬達,該轉子殼體包括一殼體頂部與一殼體側壁部,其中該殼體頂部設有多個殼體卡合部,且該殼體側壁部設有一殼體限位部;一罩體,包括一罩體頂部與一罩體側壁部,其中該罩體頂部 的內側設有對應於該些殼體卡合部的多個罩體卡合部,且該罩體側壁部的內側設有對應於該殼體限位部的一罩體限位部,其中,使該罩體罩接該轉子殼體,並使該罩體沿著一旋轉方向相對於該轉子殼體旋動,能夠使該些罩體卡合部分別卡合於該些殼體卡合部,並使該罩體限位部卡抵該殼體限位部;以及多個螺旋槳葉片,連接該罩體側壁部,且該些螺旋槳葉片與該罩體限位部分別位於該罩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其中,該些殼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合孔,且該些卡合孔環狀排列於該殼體頂部,該些罩體卡合部包括多個卡凸,且該些卡凸環狀排列於該罩體頂部,該罩體頂部包括彼此分離的多個彈臂,且每一該彈臂設有一該卡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無人機,其中該殼體限位部包括多個殼體肋條,且該罩體限位部包括多個罩體肋條組,該些殼體肋條環狀排列於該殼體側壁部,且該些罩體肋條組環狀排列於該罩體側壁部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無人機,其中每一該罩體肋條組包括垂直相連的一定位肋條與一止擋肋條,且該些定位肋條平行於該些殼體肋條,在使該罩體沿著該旋轉方向相對於該轉子殼體旋動時,每一該止擋肋條朝向對應的該殼體肋條移動,直到與對應的該殼體肋條相卡抵,並且每一該殼體肋條位於該罩體頂部與對應的該定位肋條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無人機,其中每一該止擋肋條卡抵對應的該殼體肋條以使該罩體無法繞Z軸相對於該轉子殼體轉動,且每一該定位肋條被對應的該殼體肋條所止擋而使該罩體無法沿Z軸相對於該轉子殼體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無人機,其中該殼體側壁部還設有一外凸部,且該殼體頂部與該外凸部分別位於該殼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該罩體側壁部還包設有對應於該外凸部的一開槽,且該罩體頂部與該開槽分別位於該罩體側壁部的相對兩側,該外凸部配置用以隨著該罩體相對於該轉子殼體的旋動而在該開槽內往復滑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人機,其中該外凸部的數量與該開槽的數量分別為多個,該些外凸部環狀排列於該殼體側壁部,且該些開槽環狀排列於該罩體側壁部。
TW106140056A 2017-11-20 2017-11-20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TWI642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0056A TWI642859B (zh) 2017-11-20 2017-11-20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0056A TWI642859B (zh) 2017-11-20 2017-11-20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2859B true TWI642859B (zh) 2018-12-01
TW201923245A TW201923245A (zh) 2019-06-16

Family

ID=6543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056A TWI642859B (zh) 2017-11-20 2017-11-20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285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9711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Parrot Rotary-wing drone with gearless-drive and fast-mounting propellers
CN104684805A (zh) * 2014-05-21 2015-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CN106687370A (zh) * 2016-11-14 2017-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9711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Parrot Rotary-wing drone with gearless-drive and fast-mounting propellers
CN104684805A (zh) * 2014-05-21 2015-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CN106687370A (zh) * 2016-11-14 2017-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245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4775B2 (en) Rotor-wing assembly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1155335B2 (en) Driving device, propeller and propulsion system
EP3450814B1 (en) A quick gimbal connector and an aerial vehicle
US11027833B2 (en) Aerial system propuls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11584510B2 (en) Driving device, propeller, and propulsion system
JP2018528120A (ja) 回転翼アセンブリおよび回転翼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無人航空機
WO2018107956A1 (zh) 无人飞行器及其动力组件、螺旋桨和螺旋桨底座组件
US10759526B2 (en) Power assembly and aircraft
EP3459846B1 (en) Multi-rotor aircraft
CN203623964U (zh) 桨翼连接器、无人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桨翼组件
WO2015176240A1 (zh) 一种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TWI642859B (zh) 拆裝結構與無人機
CN105090100A (zh) 吊扇马达
KR20170139254A (ko) 드론용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드론
WO2021068827A1 (zh) 一种风扇灯
WO2020103037A1 (zh)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KR20170139954A (ko) 드론용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드론
US11489381B2 (en) Rotor structure for electric motor
US20210094689A1 (en) Frame and uav
CN109808882A (zh) 拆装结构与无人机
WO2021013188A1 (zh) 螺旋桨保护罩及飞行器
TWI643789B (zh) 螺旋槳結構
WO2020103055A1 (zh) 旋翼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EP3789290A1 (en) Propeller mounting structure, propeller, power se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JP2016102830A (ja)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