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644B - Dental implant - Google Patents

Dental impla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644B
TWI638644B TW106100846A TW106100846A TWI638644B TW I638644 B TWI638644 B TW I638644B TW 106100846 A TW106100846 A TW 106100846A TW 106100846 A TW106100846 A TW 106100846A TW I638644 B TWI638644 B TW I6386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ortion
base
joint
shaft hole
retaining n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5055A (zh
Inventor
金炯佑
金均煥
金宣煐
Original Assignee
金炯佑
金均煥
金宣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炯佑, 金均煥, 金宣煐 filed Critical 金炯佑
Priority to TW106100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86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5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644B/zh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包括:固位釘(fixture),植入牙槽骨形成人工牙齦;基台,上端部與假體(Crown或Denture)結合,而下端部通過形成於下部結合軸部的彈性結合腿的沿基台垂直中心軸方向的彈性彎曲和復原力性結合於固位釘的軸孔;其特徵在於:從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一個位置,形成越向下部軸孔的內徑連續縮小的傾斜面,在上述傾斜面的一定位置,具備由如向軸孔的外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個結合槽的凹凸部構成的第一結合部,在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形成由相對應地結合于形成在上述固位釘的第一結合部的結合突起構成的第一對應結合部;在通過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相對應的結合,上述基台結合於固位釘內的狀態下,當上述基台沿圓周方向進行旋轉,以使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脫離第一結合部,則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通過與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的彈性反彈作用,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自動分離基台和固位釘。根據本發明,在將基台從固位釘分離的過程中,不會對患者的牙槽骨帶來損傷,從而使醫生容易識別基台和固位釘的分離狀態,從而容易且沒有心理負擔地完成種植體手術。

Description

牙科用種植體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形成植入結合於牙槽骨的人工牙根以固定牙齒假體的牙科用種植體,尤其涉及一種通過改善牙科用種植體的固位釘(fixture)和基台(abutment)的結合結構,從而改善為當從固位釘分離基台時容易分離,且在受到垂直咬合力時可更有效地進行緩衝的牙科用種植體。
一般而言,種植體((Implant)是指缺失的天然牙齒的替代物本身或將固位釘植入額骨並經過一定時間使其與額骨融合之後,在其上固定結合部件和人工牙齒等假體,以恢復牙齒原有的功能的牙科手術。
在普通假體或假牙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損傷周邊的牙齒和骨頭,但種植體不損傷周邊牙齒組織,功能和形狀與天然牙齒相同的同時,不會發生蛀牙,從而具有可長時間使用的優點。
另外,種植體不僅可修復單純的缺牙,而且可對部分無牙及完全無牙的患者增進義齒的功能,可改善牙齒假體修復的審美方面。而且,不僅分散施加于周圍的支撐骨組織的過度的應力,而且給牙列的穩定帶來幫助。
上述種植體的結構為包括植入額骨的固位釘,在上述固位釘的上部軸孔結合基台的結合部,而在上述基臺上部固定假體。
現有技術的種植體結構為固位釘和基台具有螺絲式的結合結構或固位釘的結合槽和基台的結合突起內外相互結合的彈性結合結構。
現有的螺絲式的結合結構,在患者通過咀嚼食物攝取的行為等持續向口腔內施加負荷時,螺絲發生細微的振動,隨著振動幅度的增加發生自我旋轉,導致螺絲結合狀態鬆動,而這將引起固位釘和基台之間的遊動,導致基台即人工牙齒晃動,阻礙患者順利咀嚼食物,導致在人工牙齒周圍引起不必要的咀嚼壓力的問題。
另外,上述現有技術在固位釘上結合基台時,會引起在沒有找到準確的結合位置的狀態下結合螺絲的問題,從而導致損傷人工牙齒和牙槽骨的問題。
另外,具有上述現有技術的結構的種植體元件,在狹窄的口腔內的空間結合螺絲存在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手術部位位於靠近臼齒的位置或不能很大的張開嘴的患者的情況下,手術更加困難。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先行技術有大韓民國註冊專利第10-0668368號的牙科用種植體。
上述現有技術的牙科用種植體,包括位於上部並形成具有軸孔且植入額骨的固位釘、位於下部並插入上述軸孔的形狀記憶合金的結合腿,及通過上述結合腿與上述固位釘彈性結合連接以可拒絕事物的基台。此時,在固位釘內側面的垂直面部位,在固位釘軸孔內側面形成陰刻的結合槽。
上述現有的固位釘和基台之間的彈性結合結構,通過有效改善螺絲式結合結構的問題獲得技術上的進步,而在實際使用方面,因當向 固位釘內插入基台,則結合腿的結合突起自動彈性結合於固位釘的結合槽,從而使用非常方便。
但是,上述現有的固位釘和基台之間的彈性結合結構,在進行從固位釘分離基台的手術時,存在一定的不便,而且,在施加垂直咬合力時,存在不能有效實現緩衝功能的問題。
即若從固位釘分離基台,則需相對於固位釘強制向上部一側拉基台,以使形成於結合腿的結合突起或結合槽從對應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結合槽或結合突起分離,從而進行分離的手術,或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之後,向上部方向拉,從而進行分離。
但是,上述相對於固位釘強制向上部一側拉基台,通過固位釘向患者的牙槽骨施加很大力,從而存在向患者的牙槽骨施加過大的力導致損傷的隱患,而且,由形成於基台和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結合突起和結合槽構成的對應結合部及結合部,因反復的拆裝而被磨損,從而存在降低結合力的問題。另外,當固位釘的上端面深深植入牙齦時,難以使用韓國註冊專利第10-1309417號所記載的從固位釘沿垂直方向脫離分離基台的去除工具。
另一結合方式的示例為,在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一定垂直位置上,沿圓周方向每個一定角度(例如90度)形成陰刻的結合槽,對應地在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韓國註冊專利第10-0668368號)相對形成結合突起的種植體中,在分離基台和固位釘時,沿圓周方向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以從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一定垂直位置的結合槽脫離基台的結合突起之後,向固位釘的上部一側強制拉基台以從固位釘進行分 離,此時,因種植體的大小小,難以準確把握旋轉多少之後向上部拉的旋轉量,有時因用力過猛,過度旋轉,從而重新結合,而即使適當進行了旋轉,還需沿垂直方向施加相當大的力量進行分離,而且,不能對垂直咬合力實現有效的緩衝功能。
因此,為防止上述問題,需要一種結合部分離,從而在將基台相對於固位釘沿圓周方向或周圍方向旋轉時,不會因過多旋轉重新結合,從固位釘可用很小的力向上部一側拉基台進行分離的結構。但是,在現有技術中無法實現這樣的基台和固位釘自然分離的手術。
另外,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相對於固位釘向上部一側強制拉基台的過程中,醫生需要較大的力,而這樣的手術給種植體醫生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
另外,在上述現有技術中,具有對側邊壓力的緩衝功能,但對垂直咬合力的緩衝功能幾乎不存在。因此,需要可有效緩衝垂直咬合壓力的結構。另外,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為在未損傷固位釘或基台及牙槽骨的情況下從固位釘分離基台,需使用如韓國註冊專利第10-1309417號公開的取出工具,但若固位釘從牙槽骨上端深深埋入,則難以使用上述工具。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其在從固位釘分離基台的過程中,沿圓周方向旋轉基台,以使形成於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對應結合部從對應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結合部可用小的力相互分離,而且,即使施加大的力進行旋轉,也重新旋轉一定角度,因此,固位釘和基台再次結合的可能性小,另外,即使重 複拆裝,垂直方向的防脫離的結合力不會減少,用很小的力即可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拉基台,容易進行分離。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其在旋轉基台從固位釘分離時,基台自動推上上部一側,以使醫生容易識別基台和固位釘的分離狀態,從而容易且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完成種植體手術。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其在基台的結合軸部無需具備防旋轉形狀,也可在固位釘的軸孔內防止對於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力的旋轉;本發明的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其即使固位釘從牙槽骨上端深深埋入,也能容易拆裝固位釘和基台。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其可有效緩衝垂直咬合力。
為便於說明,在下面的內容中,對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防止基台相對於固位釘進行旋轉的功能定義為“防旋轉功能”,而防止基台從固位釘向垂直方向脫離的功能定義為“防垂直脫離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在提供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包括:固位釘(fixture),植入牙槽骨形成人工牙齦;基台,上端部與假體(Crown或Denture)結合,而下端部通過形成於下部結合軸部的彈性結合腿的沿基台垂直中心軸方向的彈性彎曲和復原力性結合於固位釘的軸孔;其特徵在於:從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一個位置,形成越向下部軸孔的內徑連續縮小的傾斜面,在上述傾斜面的一定位置,具備由如向軸孔的外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個結合槽的凹凸部構成的第一結合部,在形成於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形成由相對應地結合 于形成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第一結合部的結合突起構成的第一對應結合部;通過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相對應的結合,實現防止對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力的基台的旋轉的功能,在上述基台結合於固位釘內的狀態下,當上述基台通過一定大小以上的旋轉力沿圓周方向進行旋轉,以使由結合突起構成的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脫離由結合槽構成的第一結合部,則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通過與形成於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的彈性反彈作用,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自動分離基台和固位釘。
較佳地,向固位釘結合基台時,為使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的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容易進入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結合槽位置,方便找到固位釘和基台的結合位置,具備于形成在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的結合槽,可形成從傾斜面最上端開始向下方接續一定距離的結合槽。此時,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的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和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結合部的結合槽的圓周方向的水平長度需相同,但垂直長度可相同或不同。
較佳地,上述第一結合部沿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圓周方向至少形成一個,從而在將基台插入固位釘結合時,使基台只在一定角度結合於固位釘。
較佳地,形成有對應結合部的面可以與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相同的傾斜度形成。當固位釘和基台軸結合時,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的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較之相同垂直位置的軸孔內 側傾斜面更向外側突出。
更佳地,在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一定部位向外側方向形成的作為第一結合部的結合槽,可形成與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相同的傾斜面。
更佳地,第一結合部由圓弧形或非圓弧形結合槽構成。
更佳地,形成有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部位,可具有與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相同的傾斜度。
最佳地,在形成於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的第一對應結合部的下側或上側,還具備由向基台的外徑方向突出以將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掛接突起構成的第二對應結合部,而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還包括由向外側方向形成的掛接臺階構成以與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對應結合的第二結合部,當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相互結合,則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同時相互結合,增強基台和固位釘之間的軸方向結合力,而當上述基台旋轉以使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從第一結合部脫離,則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向內徑方向彈性彎曲,從而使由以上述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掛接突起構成的第二對應結合部自動從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第二結合部脫離,通過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和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相互彈性反彈作用,使基台從固位釘自動向上部一側頂起分離。
另外,較佳地,本發明中形成有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基台的對應面,對應于形成具備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第一結合部的面而形成。
在本發明中,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在傾斜面一同形成,或只有第一結合部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傾斜面,而第二結合部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垂直面。另外,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結合部,由以陰刻的形式跨過全部圓周方向的環形掛接臺階構成,或與第一結合部一樣,沿圓周方向每個一定角度(例如,90度、120度、180度)形成。另外,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結合部及第一對應結合部和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結合部及第二對應結合部的位置可上下顛倒。但此時也將對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力的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且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第一結合部的結合槽需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
另外,本發明可將以防旋轉功能為主的第一結合部和以防垂直脫離功能為主的第二結合部的功能,整合在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第一結合部,只形成一個結合部。即只形成一個結合部和一個對應結合部,在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部位的上端,形成由具備結合臺階的結合槽構成的結合部,而在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形成由與固位釘的結合部對應結合的結合突起構成的對應結合部,以同時實現防垂直脫離和防旋轉,在結合狀態下,當基台旋轉,則對應結合部與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進行相互作用,以將基台向上部一側頂起。
另外,本發明可將形成於基台的結合突起和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結合槽相互顛倒過來。例如,基台的對應結合部形成為陰刻的結合槽,而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結合部形成為與之對應的結合突起。此時,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的結合槽,在從上部越向下 部直徑減少的傾斜面,向內側形成。另外,本發明為容易旋轉基台,如圖1所示,在基臺上部一側可形成安設槽,而槽的數量和槽的位置可對應於基台下部的結合腿的數量和位置形成。
根據本發明,在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對應面,形成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而在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在與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對應的位置,包括與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對應結合的第一結合部。
因此,根據本發明,在將基台從固位釘分離的過程中,當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則在第一對應結合部從第一結合部脫離的同時,通過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的彈性反彈作用,自動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可容易分離基台和固位釘。
上述本發明,在基台結合於固位釘的狀態下,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則基台自動頂起至上部一側,從而用小的力即可相互分離,在此狀態下,相對於固位釘輕輕向上拉基台,即可容易完成分離。另外,本發明在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時,因基台自動頂起至上部一側,從而即使過度旋轉,也可防止重新結合。
另外,根據本發明,在將基台從固位釘分離的過程中,當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則基台從固位釘分離並自動向上部一側突出,從而使醫生容易識別基台和固位釘的分離狀態,從而容易且沒有心理負擔地完成種植體手術,非常方便。另外,根據本發明,需在基台具備用於防止旋轉的多邊形結構。另外,根據本發明,當向基台施加垂直咬合力時,通過傾斜面更有效地緩衝垂直咬合力。
另外,根據本發明,在形成有第一結合部的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形成由從傾斜面的最上端向下方接續的結合槽構成的防旋轉用第一結合部,從而當將基台插入固位釘軸孔結合時,可實現導引形成於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的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的功能,從而容易找到固位釘和基台的結合位置。
1‧‧‧垂直中心軸
100‧‧‧牙科用種植體
110‧‧‧固位釘(fixture)
112‧‧‧軸孔
120‧‧‧基台
122‧‧‧結合腿
130‧‧‧第一對應結合部
132‧‧‧圓弧形的結合突起
140‧‧‧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
150‧‧‧第一結合部
160‧‧‧第二對應結合部
162‧‧‧第二對應結合部結合平面
170‧‧‧第二結合部
172‧‧‧第二結合部結合平面
180‧‧‧對應傾斜面
圖1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表示基台以結合腿形式結合於固位釘的結構的外觀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的結構的立體局部剖面圖;圖3a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剖面圖,係圖2的沿A-A線的剖面圖;圖3b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結合部的剖面圖,係圖2的沿B-B線的剖面圖;圖4a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基台和固位釘的結合中間狀態的縱向剖面圖;圖4b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基台和固位釘的結合的狀態的縱向剖面圖;圖5a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表示基台和固位釘的結合中間過程的剖面圖;圖5b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基台和固位釘的結合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6a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表示將基台在固位釘內沿圓周方向旋轉的拆解中間過程的縱向剖面圖;圖6b為在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中,表示以基台的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通過固位釘的傾斜面上升,從而基台自動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的狀態的縱向剖面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形成從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最上端接續至下方的結合槽的結構的縱向剖面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包括:固位釘(fixture)110,植入牙槽骨形成人工牙齦;基台120,下端部與上述固位釘110結合,而上端部與假體(Crown或Denture)結合;而通過可拆裝地拆裝結合上述固位釘110和基台120完成種植體手術。
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具備形成於形成在上述基台120的下部並插入固位釘110的至少一個結合腿122,且以對一定大小下的旋轉力的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130,而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在形成於各結合腿122的下部一側外周面的對應傾斜面,以圓弧形的結合突起132構成。此時,形成於形成在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的外周面的對應傾斜面,具有與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相同的傾斜度,但非限制。另外,上述結合突起也可以是非圓弧形的。即不僅可具有圓弧形,還可具有其他形狀。另外,可具備沿圓周方向的一定區間的帶狀的突出部形狀。
如圖3a所示,上述以對一定大小下的旋轉力的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130,例如由各形成於四個結合腿122上的圓弧形的結合突起132構成,或只形成於部分結合腿上。
另外,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包括從上述固位釘110的軸孔內側面的垂直方向一定位置,越向下部內徑連續縮小而成的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140。
即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140為以從固位釘110的軸孔內側面的一定位置向下呈上廣下窄的結構連續形成的圓錐形結構。
另外,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包括在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140上向外側方向凹陷,與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對應結合,從而起到防旋轉功能的第一結合部150。此時,第一對應結合部和第一結合部的垂直長度可以不同,但圓周方向的水平距離,在數值方面在機械允許誤差範圍內需一致。這樣才能不引起對一定大小以下的過度的微振動。
上述第一結合部150在傾斜面140上,可由對應於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的圓弧形的結合突起132對應結合的圓弧形的結合槽152構成。此時,結合槽和結合突起的形狀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形成於各結合腿的各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形狀不一定相同。因此,與第一對應結合部對應結合的第一結合部的形狀也可各不相同。
另外,為容易找到固位釘和基台的結合位置,第一結合部可由從傾斜面最上端向下方接續的結合槽構成,此時,第一結合部的結合槽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其圓周方向的距離在機械加工數值誤差範圍內相同,以使結合槽和結合突起以裡外的形式結合,但結合槽和結合突 起的上線垂直長度可不相同。
如圖3b所示,上述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結合部150,可由各對應於由四個圓弧形結合突起132構成的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的四個圓弧形結合槽152構成。
下面,結合附圖對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由圓弧形的結合突起132構成,而第一結合部150由與之對應結合的圓弧形的結合槽152構成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由圓弧形的結合槽構成,第一結合部150由與之對應結合的圓弧形的結合突起構成的結構,具有相同的結合及分離作用,而本發明應當被理解為包括上述兩種結構。
另外,本發明在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的下側或上側,還可包括向基台120的外徑方向突出且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160。
另外,在本發明中,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可兼任第二結合部和第二對應結合部的功能。
如圖2所示,在上述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160中,向基台120的外徑方向突出的結合突起的上端面形成第二對應結合部結合平面162,而由結合突起構成並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的縱向截面,可由越往下部半徑變得越小的截面構成。
另外,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還可包括由向外側方向以陰刻形式形成並對應於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160結合的掛接臺階構成的 第二結合部170。
另外,還可將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整合為一個結合部。
上述由掛接臺階構成的第二結合部170為包括對應上述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160的第二對應結合部結合平面162的第二結合部結合平面172的結構。另外,上述第二結合部結合平面和第二對應結合部結合平面與垂直中心軸1相遇相乘的角度可以是各種各樣。
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160和第二結合部170,在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從第一結合部150脫離分離的狀態下,如圖4a所示,通過上述結合腿122的向內徑方向的彈性彎曲,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160從第二結合部170自動脫離。
但是,當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及第一結合部150相互結合,則如圖4b所示,第二對應結合部160和第二結合部170同時相互結合,增強基台120和固位釘110之間的軸向結合力。通過上述作用,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即使反復拆裝也不會受損,持續維持防垂直脫離結合力。
另外,由結合突起132構成的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形成於形成在各結合腿122的下部外周面的對應傾斜面180上,對應第一結合部150的結合槽152結合。
上述形成有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的結合腿122的對應傾斜面180,可具有與形成有第一結合部150的固位釘110的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 140相同的傾斜度。
上述構成的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當將基台120結合於固位釘110時,如圖4a及圖5a所示,將基台120完全插入固位釘110的軸孔112之後,沿圓周方向旋轉基台120。
因此,形成於基台120的各結合腿122的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如圖4b及圖5b所示,其圓弧形的結合突起132對應於形成在固位釘110的傾斜面140的第一結合部150的圓弧形的結合槽152結合。
與此相反,在從基台120和固位釘110結合的狀態下,要將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分離時,將基台120在固位釘110內沿圓周方向進行旋轉。
這樣的狀態如圖6a所示。即本發明的牙科用種植體100,在上述基台120結合於固位釘110內的狀態下,將上述基台120沿圓周方向進行旋轉,則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從第一結合部150沿圓周方向脫離,與此同時,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160也從第二結合部170自動脫離。
這樣通過基台相對於固位釘的沿圓周方向的旋轉,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對應結合部130,通過一定大小以上的旋轉力,從第一結合部150沿圓周方向旋轉脫離,而以防垂直脫離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二對應結合部160從第二結合部170脫離,則因結合腿122處於沿基台120的放射狀內側(內徑方向)彎曲的狀態,通過其彈性復原力,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的結合突起對固位釘110的軸孔內側傾斜面140起到頂起的作用。
因此,如圖6b所示,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在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140向上部一側滑動,將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向上部一側頂起, 自然分離基台120和固位釘110。
根據上述本發明,在將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分離的過程中,將基台120相對於固位釘110進行旋轉,則第一對應結合部130從第一結合部150脫離的同時,通過傾斜面140的彈性反彈作用,將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向上部一側頂起,容易分離基台120和固位釘110。
因此,本發明可用小的利用將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分離,不想患者的牙槽骨施加像現有技術那樣大的力量,而且,即使反復拆裝,不會減少對固位釘的基台的防垂直脫離結合力。另外,當第一對應結合部從第一結合部脫離,自動將基台向上部頂起,因此,旋轉量多也不會重新結合。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不僅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時患者負傷的危險,而且,因基台120從固位釘110分離並自動被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可使醫生容易識別基台120和固位釘110的分離狀態,從而容易且沒有心理負擔地完成種植體手術,非常方便。
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變形或者等同替換。而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之內,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例如,可在固位釘軸孔內側面或下部面形成多邊形形狀,以在將固位釘植入牙槽骨時,可將強的旋轉力傳遞給固位釘。例如,還可只形成整合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的功能的一個結合部。此時不變的結構為,在固位釘和基台結合的狀態下,從固位釘旋轉基台時,形成於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對應結合部與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軸孔內側傾斜面,通過彈性反 彈作用將基台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容易從固位釘分離基台。而且,以防旋轉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形狀可不完全相同。即只要使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形狀不完全相同,也能對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力實現防旋轉功能即可。另外,作為另一例可在各結合腿上不形成全部第一及第二對應結合部。即只形成一部分結合腿。另外,作為另一例第一結合部或第一對應結合部可具有非圓弧形的其他形狀。另外,雖然附圖中上述結合腿122由四個構成,但也可以一至六個或以上的多個構成,在各結合腿122上形成第一對應結合部130,相對應地形成第一結合部150。另外,第二結合部相對於垂直中心軸變形為各種結合角度和形式。即可將第二對應結合部的結合平面不形成為平面,而是使其具有緩慢的傾斜。另外,作為另一例形成有第一結合部的傾斜面不形成為連續的面,而做成臺階式。另外,在不管基台結合於固位釘的方式為何種方式,都是通過結合突起及結合槽的彈性反彈作用相互彈性結合的狀態下,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只要通過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上的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和形成於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的彈性反彈作用,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容易分離基台和固位釘,都是屬於本發明的權利範圍。即只要在與基台彈性結合的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具備由結合槽構成的第一結合部,在基台形成有與之對應的第一對應結合部,從而在基台和固位釘結合的狀態下,相對於固位釘旋轉基台時,通過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和形成於基台下部結合軸部的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彈性相互作用,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容易分離基台和固位釘,都屬於本發明的權利範圍。而且,在包含本發明的技術特徵的同時,單純變 更設計的結構,也同樣屬於本發明的權利範圍。

Claims (5)

  1. 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包括:固位釘(fixture),植入牙槽骨形成人工牙齦;基台,上端部與假體(Crown或Denture)結合,而下端部由通過沿中心軸方向的彈性彎曲和復原力性結合於固位釘的軸孔的結合腿構成;其特徵在於:從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一個位置,形成越向下部軸孔的內徑連續縮小的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在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一定位置,具備由如外側方向凹陷的結合槽等凹凸部構成的第一結合部,而在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形成由相對應地結合於形成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第一結合部的結合突起構成的第一對應結合部;上述第一結合部沿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圓周方向至少形成一個,沿整個圓周方向呈環狀,因此,在將基台插入固位釘結合時,基台只在一定角度結合於固位釘,而在將基台沿圓周方向旋轉一定旋轉力以上時,基台的第一對應結合部可從第一結合部脫離;因在通過上述第一結合部和第一對應結合部的對應結合,上述基台結合於未定內的狀態下,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較之相同垂直位置的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更向外突出,對一定大小以下的旋轉力,起到相對於固位釘防止基台的旋轉的作用,而在一定大小以上的旋轉力下,因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向內徑方向彎曲,上述基台沿圓周方向旋轉以使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從第一結合部的結合槽脫離,因此,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通過與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面的傾斜面的彈性反彈作用,將基台從固位釘向上部一側頂起,從而自動分離基台和固位釘。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科用種植體,其中第一結合部由圓弧形或非圓弧形結合槽構成。
  3. 一種牙科用種植體,包括:固位釘(fixture),植入牙槽骨形成人工牙齦;基台,上端部與假體(Crown或Denture)結合,而下端部由通過沿中心軸方向的彈性彎曲和復原力性結合於固位釘的軸孔的結合腿構成;其特徵在於:從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一個位置,形成越向下部軸孔的內徑連續縮小的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在上述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一定位置,具備由如外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個結合槽等凹凸部構成的第一結合部,而在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外周面,形成由相對應地結合於形成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第一結合部的結合突起構成的第一對應結合部;上述第一結合部沿固位釘的軸孔內側傾斜面的圓周方向至少形成一個,沿整個圓周方向呈環狀,因此,在將基台插入固位釘結合時,基台只在一定角度結合於固位釘,而在將基台沿圓周方向旋轉一定旋轉力以上時,基台的第一對應結合部可從第一結合部脫離;在形成於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一側的結合腿外周面,還具備由向外徑方向突出形成,以起到防止基台從固位釘沿垂直方向脫離的功能的掛接突起構成的第二對應結合部,而在上述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還具備由向外側方向形成以對應結合於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的掛接臺階構成的第二結合部;當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和第一結合部相互結合,則上述第二對應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同時相互結合,增強基台和固位釘之間的軸向結合力,而 當基台旋轉以使上述第一對應結合部從第一結合部脫離,則上述基台的下部結合軸部的結合腿向內徑方向彈性彎曲,從而使第二對應結合部自動從形成於固位釘的軸孔內側面的第二結合部脫離,使基台從固位釘自動向上部一側頂起分離。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牙科用種植體,其中上述第二結合部,由以陰刻的形式跨過全部圓周方向的環形掛接臺階構成,或與第一結合部一樣,沿圓周方向每個一定角度形成。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牙科用種植體,其中上述第一結合部由從固位釘軸孔內側傾斜面的最上端向下方接續一定距離的結合槽構成,導引基台的第一對應結合部的結合突起,從而容易找到固位釘和基台的結合角度。
TW106100846A 2017-01-11 2017-01-11 Dental implant TWI638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846A TWI638644B (zh) 2017-01-11 2017-01-11 Dental impla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846A TWI638644B (zh) 2017-01-11 2017-01-11 Dental impla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5055A TW201825055A (zh) 2018-07-16
TWI638644B true TWI638644B (zh) 2018-10-21

Family

ID=63640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846A TWI638644B (zh) 2017-01-11 2017-01-11 Dental implan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8644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5055A (zh) 201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7303B (zh) 牙科用种植体
JP6860711B2 (ja) 仮補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仮補綴システムの使用法
KR101633259B1 (ko) 착탈이 가능한 임플란트 결합보철물
JP2012501217A (ja) 歯科用固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0467684Y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고정스크루 및 이를 갖는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20030089602A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구조
KR20130097036A (ko) 가이드홀 내면에 어뷰트먼트 체결용 탄성체 어댑터구조를 갖는 임플란트 픽스처
KR20080049378A (ko) 충격흡수 임플란트 유닛
CN110198682B (zh) 牙科用种植体
KR101673379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20200137246A (ko) 크라운 착탈이 용이한 듀얼스프링형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20200082806A (ko) 크라운 착탈이 용이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101331496B1 (ko) 임플란트 장치
KR101486851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지대주
TWI638644B (zh) Dental implant
KR20210012179A (ko) 크라운 착탈이 용이한 듀얼스프링형 치과용 임플란트
TWI718063B (zh) 假牙植體
US20200352684A1 (en) Denture Attachment
KR20200089479A (ko) 크라운 착탈이 용이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TW202128094A (zh) 假牙之結合組件
KR20200089480A (ko) 크라운 착탈이 용이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101623635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200286847Y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구조
JP6120036B1 (ja)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
KR20240061969A (ko) 무접착 치과용 임플란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