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436B - 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436B
TWI638436B TW106100689A TW106100689A TWI638436B TW I638436 B TWI638436 B TW I638436B TW 106100689 A TW106100689 A TW 106100689A TW 106100689 A TW106100689 A TW 106100689A TW I638436 B TWI638436 B TW I6384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fin
apex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6464A (zh
Inventor
藍文基
Original Assignee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0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84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6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43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模組,係包括一散熱單元及一第一散熱鰭片組及一第二散熱鰭片組,該散熱單元具有一容設空間,該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內,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一側凸設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一頂點並其兩側形成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第二散熱鰭片組對應該第一凸部設置至少一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二頂點並其兩側形成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該第二頂點相對抵頂該第一頂點,令該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之間形成一開放空間,透過本發明的結構設計,將該第一、二散熱鰭片組容設於該散熱單元的容設空間內,可改善習知散熱鰭片結構與散熱單元組合時錫膏被刮除的問題。

Description

散熱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散熱模組,尤指一種可改善習知散熱鰭片結構與散熱單元組合時錫膏易被刮除問題之散熱模組。
按,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積體電路的體積亦逐漸縮小,而為了使積體電路能處理更多的資料,相同體積下的積體電路,已經可以容納比以往多上數倍以上的計算元件,當積體電路內的計算元件數量越來越多時執行效率越來越高,因此計算元件工作時所產生的熱能亦越來越大,以常見的中央處理器為例,在高滿載的工作量時,中央處理器散發出的熱度,足以使中央處理器整個燒毀,因此,積體電路的散熱裝置變成為重要的課題。
電子設備中之中央處理單元及晶片或其他電子元件均係為電子設備中的發熱源,當電子設備運作時,該發熱源將會產生熱量,故現行常使用導熱元件如熱管、均溫板、平板式熱管等具有良好散熱及導熱效能來進行導熱或均溫,其中熱管主要係作為遠端導熱之使用;其係由一端吸附熱量將內部上作流體由液態轉換為汽態蒸發將熱量傳遞至熱管另一端,進而達到熱傳導之目的,而針對熱傳面積較大之部位係會選擇均溫板作為散熱元件,均溫板主要係由與熱源接觸之一側平面吸附熱量,再將熱量傳導至另一側作散熱冷凝。
目前市面上有一種散熱元件1,如圖1A、1B所示,係為兩均溫板11之間透過一柱體(被散熱鰭片組12包覆住而為示出)將兩均溫板11相連接以形成所述散熱元件1,並於該散熱元件1內置入一散熱鰭片組12,當使用時, 將習知散熱鰭片組12直接置入兩均溫板11間進行組合,由於散熱鰭片組12的上下兩側需先塗上錫膏(亦或者該錫膏也可選擇塗佈於均溫板11上)後,再將塗佈錫膏的散熱鰭片組12置入兩均溫板11之間,於置入的過程當中,由於兩均溫板11之間的高度(距離)H1與散熱鰭片組12的高度H2相等,且因必須令散熱鰭片組12牢固地與兩均溫板11相緊密結合的關係,故於散熱鰭片組12置入時至少會與兩均溫板12的其中一側相接觸貼附後滑入,以至於組裝過程中,塗佈有錫膏側的散熱鰭片組12的部份錫膏會被均溫板刮除損害,導致散熱鰭片組12於焊接時因錫膏的損失而無法確實全面的焊接,進而降低其穩固性及產生熱阻現象。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大幅改善習知散熱鰭片結構與散熱單元組合時錫膏易被刮除問題之散熱模組。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更為牢固之散熱模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散熱模組,係包括一散熱單元及一第一散熱鰭片組及一第二散熱鰭片組,該散熱單元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管體之兩端係分別連接所述第一、三表面,所述第一、二本體及該管體共同界定一容設空間,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內,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二側凸設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一頂點,並該第一頂點之兩側形成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該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一第三側及一第四側,並該第三側與所述第二側相對應組設,且該第三側對應該第一凸部設置至少一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二頂點,並該第二 頂點之兩側形成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
透過本發明此結構的設計,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更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於實施時,首先先將所述第一、四側塗佈錫膏,接著將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相疊合後一併置入所述散熱單元的容設空間處,由於所述一、二凸部呈錯位設置的緣故,令所述第一端及第三端不相齊平,所述第二端及第四端不相齊平,接著,將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之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方向進行推移滑動,並透過所述第二斜面接觸所述第三斜面並進行向上滑移的動作,令該第二頂點相對應抵頂所述第一頂點,此時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間形成一開放空間,進而令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之第一、四側分別緊貼所述散熱單元的第一、三表面,進以達到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能更穩固地與該散熱單元相結合,改善習知散熱鰭片結構與散熱單元組合時錫膏易被刮除的問題。
21‧‧‧第一散熱鰭片組
211‧‧‧第一散熱鰭片
211a‧‧‧第一端
211b‧‧‧第二端
211c‧‧‧第一平面
211d‧‧‧第一彎折面
211e‧‧‧第二彎折面
212‧‧‧第一側
213‧‧‧第二側
214‧‧‧第一凸部
215‧‧‧第一頂點
215a‧‧‧第一斜面
215b‧‧‧第二斜面
22‧‧‧第二散熱鰭片組
221‧‧‧第二散熱鰭片
221a‧‧‧第三端
221b‧‧‧第四端
221c‧‧‧第二平面
221d‧‧‧第三彎折面
221e‧‧‧第四彎折面
222‧‧‧第三側
223‧‧‧第四側
224‧‧‧第二凸部
225‧‧‧第二頂點
225a‧‧‧第三斜面
225b‧‧‧第四斜面
226‧‧‧凹槽
227‧‧‧開放空間
3‧‧‧散熱單元
31‧‧‧第一本體
311‧‧‧第一表面
312‧‧‧第二表面
32‧‧‧第二本體
321‧‧‧第三表面
322‧‧‧第四表面
33‧‧‧管體
34‧‧‧容設空間
第1A圖係為習知散熱模組之立體分解圖;第1B圖係為習知散熱模組之立體組合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放大圖;第5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放大圖;第6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第7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第8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第9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放大圖;第11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側視圖;第12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放大圖;第13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第14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第15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2、3、4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及立體組合圖及放大圖,如圖所示,該散熱模組包括一散熱單元3及一第一散熱鰭片組21及一第二散熱鰭片組22,該第一散熱鰭片組21係由複數第一散熱鰭片211所組成,並具有一第一側212及一第二側213,所述第一散熱鰭片211更具有一第一平面211c,並該第一平面211c的兩側彎折形成一第一彎折面211d及一第二彎折面211e,於該第二彎折面211e上凸設至少一第一凸部214,該第一凸部214頂端形成一第一頂點215,並該第一頂點215之兩側形成一第一斜面215a及一第二斜面215b,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22係由複數第二散熱鰭片221所組成,並具有一第三側222及一第四側223,該第三側222對應組設所述第二側213,所述第二散熱鰭片221更具有一第二平面221c,並該第二平面221c兩側彎折形成一第三彎折面221d及一第四彎折面221e,並於該第三彎折面221d上對應該第一凸部214設置至少一第二凸部224,該第二凸部224頂端形成一第二頂點225,並該第二頂點225之兩側形成一第三斜面225a及一第四斜面225b,所述第一、二斜面215a、215b的長度係相互等長,所述第三、四斜面225a、225b係相互等長,但並不引以為限,實際實施時, 所述第一斜面215a的長度可大於第二斜面215b的長度,所述第三斜面的長度225a可小於第四斜面的長度215b,以令所述第二、三斜面215b、225a的斜率大於所述第一、四斜面215a、215b的斜率。
其中,前述之第一、二凸部214、224於本實施例中,係呈間隔等距地分別排列於所述第二、三側213、222上,但並不引以為限,實際實施時,可依照使用者之需求將第一、二凸部214、224呈間隔不等距地分別排列在第二、三側213、222上,另外,所述第一、二凸部214、224成型的方式係可選擇沖壓加工的方式,其形式可為沖縫(如第4圖所示)或沖孔(如第5圖所示)。
續請一併參閱6、7、8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實施示意圖,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更具有一第一端211a及一第二端211b,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22更具有一第三端221a及一第四端221b;本實施例之圖式中,係揭示有兩組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而該兩組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於實際上操作及組裝的方式皆相同,本發明係以其中一組的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代表做說明;於實際實施時,需搭配前述散熱單元3,其具有一第一本體31及一第二本體32,該第一本體31具有一第一表面311及一第二表面312,該第二本體32具有一第三表面321及一第四表面322,一管體33之兩端係分別連接所述第一、三表面311、321,所述第一、二本體31、32及該管體33共同界定一容設空間34;首先,先將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的第一側212及第二散熱鰭片組22的第四側223塗佈錫膏,接著將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相疊合後一併置入該散熱單元3的容設空間34處,令所述第一、二凸部214、224呈錯位狀態在所述第二、三側213、222上,由於所述一、二凸部214、224呈錯位設 置的緣故,故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之第一端211a與該第二散熱鰭片組22之第三端221a不相齊平,及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之第二端211b與該第二散熱鰭片組22之第四端221b也不相齊平,接著,將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之第一端211a朝第二端211b方向進行滑動推移,推移至所述第一、三端211a、221a相齊平,所述第二、四端211b、221b相齊平,並透過所述第二斜面215b接觸所述第三斜面225a並進行向上滑移的動作,此時,所述第二頂點225相對應抵頂住所述第一頂點215,並令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之間形成一開放空間227,進而令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之第一、四側212、223分別緊貼所述散熱單元3的第一、三表面311、321,進以達到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21、22能更穩固地與該散熱單元3相結合,改善習知散熱鰭片結構與散熱單元3組合時錫膏易被刮除的問題。
請參閱第9、10、11、12圖並一併參閱第3、4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及放大圖,所述散熱模組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散熱模組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模組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於所述第二頂點225上更形成一凹槽226,所述第一頂點215係相對應抵頂在該凹槽226上,由於該凹槽226的結構可令該第一頂點215更具有相對較大的面積接觸,故除了可達到前述之相同功效外,還可使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21更穩固地與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22相對應結合。
最後,請參閱第13、14、15圖,係為本發明散熱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側視實施示意圖,所述散熱模組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散熱模組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模組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第一凸部214係凸設在所述第一散熱鰭片211的第一平面211c上,所述第二凸部224係凸設在所述第二散熱鰭片221的第二平面 221c上,所述第一、二凸部214、224呈相對應錯位的方式設置,並且所述第一、二凸部214、224係可呈縱向凸設或橫向凸設在第一、二平面211c、221c上,於使用時,將該第一散熱鰭片組21滑動推移,令該第一凸部214對應抵頂至該第二凸部224,同樣可達到前述之功效。
以上所述,本發明相較於習知具有下列優點:1.改善習知錫膏易被刮除之問題;2.更加牢固。
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發明之專利涵蓋範圍。

Claims (11)

  1. 一種散熱模組,係包括:一散熱單元,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一管體之兩端係分別連接所述第一、三表面,所述第一、二本體及該管體共同界定一容設空間;一第一散熱鰭片組,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內,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一側凸設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一頂點,並該第一頂點之兩側形成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及一第二散熱鰭片組,係設置於該容設空間內且相對組設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之一側,該第二散熱鰭片組一側對應該第一凸部設置至少一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頂端形成一第二頂點,並該第二頂點之兩側形成一第三斜面及一第四斜面,該第二頂點相對抵頂該第一頂點,令該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之間形成一開放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係呈間隔等距地分別排列於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之一側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係呈間隔不等距地分別排列於所述第一、二散熱鰭片組之一側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一第三側及一第四側,該第二側凸設所述第一凸部,該第三側對應該第一凸部開設所述第二凸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係由複數第一散熱鰭片所組成,所述第二散熱鰭片組係由複數第二散熱鰭片所組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頂點更形成一凹槽,所述第一頂點係相對應抵頂於該凹槽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組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二散熱鰭片組更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所述第一、三端相對應齊平,所述第二、四端相對應齊平。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二斜面的長度係為相等長或不相等長,所述第三、四斜面的長度係為相等長或不相等長。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散熱鰭片更具有一第一平面,並該第一平面兩側彎折形成一第一彎折面及一第二彎折面,所述第二散熱鰭片更具有一第二平面,並該第二平面兩側彎折形成一第三彎折面及一第四彎折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凸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彎折面上,所述第二凸部係凸設於該第三彎折面上。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凸部係凸設於該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凸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平面上。
TW106100689A 2017-01-10 2017-01-10 散熱模組 TWI638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689A TWI638436B (zh) 2017-01-10 2017-01-10 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0689A TWI638436B (zh) 2017-01-10 2017-01-10 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464A TW201826464A (zh) 2018-07-16
TWI638436B true TWI638436B (zh) 2018-10-11

Family

ID=6364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689A TWI638436B (zh) 2017-01-10 2017-01-10 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843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0821U (en) * 2002-01-29 2003-02-11 Advanced Thermal Technologies Laminat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580167U (en) * 2002-07-02 2004-03-11 Waffer Technology Corp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heat dissipation fin plate
TW201513778A (zh) * 2013-09-24 2015-04-01 Sy Thermal Inc 散熱模組
US20150338176A1 (en) * 2014-05-25 2015-11-26 Amulaire Thermal Technology, Inc. Compound heat-dissip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0821U (en) * 2002-01-29 2003-02-11 Advanced Thermal Technologies Laminat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580167U (en) * 2002-07-02 2004-03-11 Waffer Technology Corp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heat dissipation fin plate
TW201513778A (zh) * 2013-09-24 2015-04-01 Sy Thermal Inc 散熱模組
US20150338176A1 (en) * 2014-05-25 2015-11-26 Amulaire Thermal Technology, Inc. Compound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464A (zh) 201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0757U (ja) 放熱装置
CN215991705U (zh) 散热装置
CN107305876B (zh) 散热组件
TWM542170U (zh) 介面卡之散熱結構
TW201325407A (zh) 散熱模組
CN107072105B (zh) 散热单元
US20060207747A1 (en) Isothermal plat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TWI638436B (zh) 散熱模組
CN201422221Y (zh) 散热装置
CN211720962U (zh) 散热装置
WO2020135311A1 (zh) 散热装置及方法
TWI450680B (zh) 散熱裝置及其散熱方法
TWM539220U (zh) 散熱模組
TWI417704B (zh) 散熱器結構及其改良方法
TWI616637B (zh) 散熱模組
TWM541188U (zh) 散熱模組
US10104807B2 (en) Thermal module
US20180242476A1 (en) Thermal module
TWM601332U (zh) 熱管散熱模組
JP3209983U (ja) 放熱モジュール
TWI482002B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856709B (zh) 浸液內循環式散熱裝置
TWI578631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I646886B (zh) 熱轉移模組
TWI441014B (zh) 散熱裝置及其組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