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6410B -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6410B
TWI636410B TW106115317A TW106115317A TWI636410B TW I636410 B TWI636410 B TW I636410B TW 106115317 A TW106115317 A TW 106115317A TW 106115317 A TW106115317 A TW 106115317A TW I636410 B TWI636410 B TW I6364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exchange information
server
notification messag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5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1544A (zh
Inventor
柯明川
葉德澤
Original Assignee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5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64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64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1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1544A/zh

Link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簽核系統,包括伺服器、第一電子裝置及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第一電子裝置產生第一交換資訊並將其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中,伺服器根據第一交換資訊傳送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三電子裝置以執行指派作業。指派作業完成後,伺服器傳送第二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四電子裝置以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第一交換資訊更新後,伺服器傳送第三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五電子裝置以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覆核完成後,第一電子裝置從伺服器的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覆核的第一交換資訊。

Description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簽核,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子簽核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在企業e化及辦公室自動化領域中,常見的資料交換方式有電子郵件及電子簽核這兩大類。所謂的電子簽核是建立一份文件或申請表單後,轉呈給企業內的各個部門簽核,以完成所需的企業內部行政流程,在習知上已有許多的應用。
然而習知的電子簽核系統皆是僅限於單一分公司的內部控管,無法透由電子簽核系統與其他分公司進行資料交換,在應用上有所限制。而且,以金融機構來說,必須要回應金融犯罪執法機關等基於銀行保密法(BSA,Bank Secrecy Act)及反洗錢法(AML,Anti Money Laundering)所發出的訊息徵詢(RFI,Request For Information),其所需要的電子簽核系統不但要能支援全球各分行間的資料交換,對於電子簽核的流程追蹤功能及權限控管功能的需求相較於一般企業也較高,因此開發出具備上述功能的電子簽核系統一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簽核系統及方法,透由此系統可以進行不同分公司間的資料交換,而且具有電子簽核的流程追蹤與權限控管功能。
本發明的電子簽核系統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分行間資訊交換,包括一具有資料庫的伺服器、屬於一金融機構的一第一分行的一第一電子裝置,以及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二分行的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一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三電子裝置。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指派作業,該伺服器根據已執行該指派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二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四電子裝置。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從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執行該指派作業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該伺服器根據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三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五電子裝置。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並且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覆核作業。在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運作之後,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
本發明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藉由屬於一金融機構的一第一分行的一第一電子裝置產生一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一伺服器的一資料庫中。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二分行的一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三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指派作業。藉由該伺服器根據已執行該指派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二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四電子裝置。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從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執行該指派作業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四電子裝置所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三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五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四電子裝置所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並且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覆核作業,以及在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運作之後,藉由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
基於上述,本發明所提供的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能使屬於同一金融機構不同分行間的各個電子裝置可以連接到同一伺服器上的資料庫以儲存或取得電子簽核文件,而且在處理流程中更具有指派作業及覆核作業,比起習知的電子簽核系統在流程控管上更具有可靠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簽核系統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電子簽核系統100包括伺服器110、第一電子裝置101、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以及第五電子裝置105,其中第一電子裝置101屬於一金融機構的第一分行,對應於一個使用者帳號,但原則上允許其他的使用者帳號登入,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與第五電子裝置105屬於同一金融機構的第二分行,也分別對應於不同的使用者帳號,且第三~第五電子裝置通稱為第二電子裝置102。伺服器110分別與第一電子裝置101、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以及第五電子裝置105透過網路來進行通訊。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在此須說明的是,由於圖1中的第一電子裝置101、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以及第五電子裝置105實質上可以具有相類似的元件,故在此僅以電子裝置200來描述此些電子裝置所需的元件。
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包括輸入單元20、顯示單元22、通訊單元24、儲存單元26以及處理單元28。其中,輸入單元20、顯示單元22、通訊單元24以及儲存單元26分別耦接至處理單元28。電子裝置200例如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在此不設限。
顯示單元22可以在電子裝置200的顯示區域內提供顯示功能的顯示裝置。顯示單元22可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等提供顯示功能的顯示裝置。
通訊單元24可為支援乙太網路(Ethernet)、全球行動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PHS)、碼多重擷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系統、寬頻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系統、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統、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系統、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 Wi-Fi)系統或藍牙的信號傳輸的元件。
儲存單元26可以是任何型態的固定或可移動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
處理單元28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的儲存單元26中儲存有多個程式碼片段,在上述程式碼片段被安裝後,會由處理單元28來執行。例如,儲存單元26中包括多個模組,藉由這些模組來分別執行應用於電子裝置200應用於電子簽核系統100中的各個運作,其中各模組是由一或多個程式碼片段所組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電子裝置200的各個運作也可以是使用其他硬體形式的方式來實現。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伺服器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的伺服器300包括通訊單元30,處理單元32,資料庫34以及身分認證模組36。其中,通訊單元30耦接至處理單元32,資料庫34耦接至處理單元32,身分認證模組36耦接通訊單元30。通訊單元30以及處理單元32可以分別是與上述通訊單元24以及處理單元28相類似的元件,在此並不贅述。身分認證模組36對與此伺服器的建立連線的電子裝置進行使用者認證操作。
在圖3中,資料庫34可以是一文件導向資料庫(Document-Oriented Database),如CouchDB、IBM Notes以及MangoDB等資料庫或是具備類似功能的資料庫。資料庫34對欲操作此資料庫的電子裝置進行使用者權限控管操作,此權限控管操作為依據電子裝置所對應的使用者帳號,檢查其是否有在資料庫34中進行各項操作的權限。例如資料庫34中具有文件A及文件B的場合,使用者帳號C具有對文件A讀取的權限及對文件B讀取的權限,但使用者帳號C只具有對文件A進行修改的權限,並不具有對文件B進行修改的權限。此種權限控管可隨著設計者的需求而調整,例如也可設定為不需對資料庫中的所有文件個別設置權限。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簽核系統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4,在步驟S401中,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一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交換資訊是一份電子簽核,其格式可以是純文字文件、或是如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件標示語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標示語言)等文件格式,在此不設限。第一交換資訊的內容例如是一金融機構的一個分行對一個聯行(同一金融機構不同於此分行的其他分行)的提問,例如基於金融犯罪執法機關對某筆可疑交易所發出的訊息徵詢,而請該聯行提供關於該交易行為的資訊。在本實施例中,是由第一電子裝置101所屬的第一分行對第二電子裝置102(即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以及第五電子裝置105)所屬的第二分行(即聯行)進行提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的方式可以是透過一網頁瀏覽器介面的文字編輯區新增第一交換資訊,經由編輯後進行儲存。此處請參照圖5,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第一交換資訊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網頁瀏覽器介面具有文字編輯區,可供使用者新增及編輯第一交換資訊,且圖5的左上方有一「儲存後離開」選項按鈕,使用者可透過第一電子裝置101新增並編輯第一交換資訊,在完成編輯後藉由點選此「儲存後離開」選項按鈕,將此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需要注意的是,如圖5所示,在此第一交換資訊中有一「分行提問資訊」欄位,此內容僅能由產生此第一交換資訊的第一電子裝置101進行編輯,其他的電子裝置透過相同的網頁瀏覽器介面無法對此欄位進行編輯。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的方式可以是透過特定的客戶端與伺服器應用程式介面。此處請參照圖6,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第一交換資訊的示意圖,由於與圖5的差異僅有介面上的不同,在此省略詳細的描述。
接著回到圖4,由於在步驟S401中已由第一電子裝置101產生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接著在步驟S402中,伺服器110根據第一交換資訊傳送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到屬於第二分行的第三電子裝置103。如前所述,本實施例是由第一電子裝置101所屬的第一分行對第二電子裝置102(即第三電子裝置103、第四電子裝置104以及第五電子裝置105)所屬的第二分行進行提問,由第一電子裝置101所產生的第一交換資訊中具有關於第二分行的資訊,因此伺服器110會根據此資訊發出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到屬於第二分行的電子裝置中。
而且,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金融機構的各分行在配置上具有一個固定的窗口,此窗口具備將與第一交換資訊相關的提問內容與屬於同一分行的其他電子裝置建立關聯性的能力,本實施例中的第三電子裝置103即為此窗口。更詳細地說,第一交換資訊具有一個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此列表記錄著須對此第一交換資訊進行處理的使用者帳號,在伺服器110欲將第一處理通知訊息發送到屬於第二分行的電子裝置的場合,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會有對應於第二分行的該窗口的使用者帳號,伺服器110會根據此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將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傳送到對應於該使用者帳號的第三電子裝置103。此種處理通知訊息的傳送與接收可以是支援簡單郵件傳輸協定(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郵局協議(Post Office Protocol)或網際網路郵件存取協定(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等郵件收發通訊協定的電子郵件,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需要注意的是,電子郵件的收件者基本上是指定使用者帳號,而收件者會在各自的電子裝置上面使用電子郵件軟體以接收電子郵件,以結果來看等同於電子郵件被傳送到電子裝置,為了描述上的方便,本說明書皆以傳送到電子裝置進行描述。再者,此種處理通知的內容會包括一超連結(hyperlink),對應到第一交換資訊在伺服器110上的存取位置。
在步驟S403中,第三電子裝置103根據第一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並對其執行指派作業。所謂的指派作業是,將屬於同一分行中與此第一交換資訊的提問內容相關的使用者帳號,以加入到前述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的方式,將這些使用者帳號也加入到後續的處理流程中。在本實施例中,與此第一交換資訊的提問內容相關的使用者帳號分別對應於第四電子裝置104與第五電子裝置105,因此,第三電子裝置103將分別對應於第四電子裝置104與第五電子裝置105的使用者帳號加入到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
接著進入步驟S404,在第三電子裝置103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過指派作業後,伺服器110根據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傳送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104,同樣地,此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在本實施例中為電子郵件,且其內容包括第一交換資訊在伺服器110上的存取位置所對應的超連結。
在步驟S405中,第四電子裝置104根據第二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對第一交換資訊更新與前述的分行提問資訊相關的內容,並且將更新過的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伺服器110中的資料庫。
接著進入步驟S406,在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更新相關的內容並儲存後,伺服器110再次根據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傳送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五電子裝置105然後進入步驟S407。同樣地,此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在本實施例中為電子郵件,且其內容包括第一交換資訊在伺服器110上的存取位置所對應的超連結。
在步驟S407中,第五電子裝置105根據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對第四電子裝置104所更新過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以確認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所更新的內容是否恰當。最後進入步驟S408,第一電子裝置101從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取得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過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以獲得與分行提問資訊相關的聯行回覆內容。
接著請回到圖3,在本實施例中,圖3中的資料庫34還具有歷程記錄功能,會將電子裝置對此資料庫中的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時間,以及執行相對應的運作的電子裝置所對應的使用者儲存於歷程記錄(log)中,因此在流程追蹤上具有可靠性。而且,本實施例的電子簽核系統100更具備有稽催功能,例如當第四電子裝置104超過一第一預設時間未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時,伺服器110便會傳送一第一稽催通知到第四電子裝置104,催促其進行更新。同樣地,當第五電子裝置105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未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時,伺服器110亦會傳送一第二稽催處理通知到第五電子裝置105以催促其儘速執行覆核作業,而第一稽催通知與第二稽催通知也可以是電子郵件。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電子簽核系統100具備有再提問功能。如圖1的步驟S408所示,第一電子裝置101從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取得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過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以獲得與分行提問資訊相關的聯行回覆內容。若是此回覆內容足以解決第一電子裝置101所屬的第一分行所遇到的問題,則予以結案。若此回覆內容不足以解決此第一分行所遇到的問題,第一電子裝置101可以根據已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過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產生一第二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中,以進行再提問程序。在此再提問程序中,伺服器110會將已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過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一歷史資料庫中,此歷史資料庫可以是圖3中的資料庫34的一個分區,且此儲存於歷史資料庫中的第一交換資訊在與其相關的再提問程序中可以被調閱。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已經在先前的處理中,由第三電子裝置103執行過指派作業而具有與第四電子裝置104及與第五電子裝置105所對應的使用者帳號,因此在再提問程序中不需再次進行指派作業,伺服器110根據第二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再處理通知訊息至第四電子裝置104。之後的步驟與圖4的步驟S404~步驟S408類似,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7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流程圖。請參照圖7,其中步驟S701及步驟S702分別與圖4的步驟S403及步驟S404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在步驟S703中,第四電子裝置104根據第二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並根據第一交換資訊中分行提問資訊的內容判斷是否為與自己相關的應處理事項。若此第一交換資訊的分行提問資訊內容為第四電子裝置104所應處理的事項(即,步驟S703的判斷為「是」),則進入步驟S704,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且將更新過的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伺服器110中的資料庫,此後的流程比照圖4中的步驟S406~S408。
反之,若此第一交換資訊的分行提問資訊內容並非第四電子裝置104所應處理的事項(即,步驟S703的判斷為「否」),則進入步驟S705,第四電子裝置104傳送第一退回通知訊息到伺服器110,接著進入步驟S706,伺服器110基於第四電子裝置104所傳送的第一退回通知訊息,傳送一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三電子裝置103,最後進入步驟S707,第三電子裝置103根據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而重新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指派作業。
圖8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五電子裝置105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其中步驟S801及步驟S802分別與圖4的步驟S405及步驟S406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在步驟S803中,第五電子裝置105對由第四電子裝置104所更新的第一交換資訊進行覆核作業,以確認第四電子裝置104所更新的部分是否恰當。若是覆核通過,則進入步驟S804,第一電子裝置101從伺服器110取得經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覆核作業並通過的第一交換資訊。
反之,若在步驟S803中第五電子裝置105在執行覆核作業時將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所更新的內容判定為不恰當,則進入步驟S805,第五電子裝置105傳送第二退回通知訊息到伺服器110,接著進入步驟S806,伺服器110傳送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104,以使第四電子裝置104根據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對第一交換資訊再次進行更新,最後再回到步驟S801重覆以上流程,直到在步驟S803中的覆核作業通過為止。需要注意的是,在圖7及圖8中分別與第四電子裝置104及第五電子裝置105相關的退回機制並不互相衝突,本發明的電子簽核系統100也可以同時具備此兩種退回機制。
圖9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流程圖。請參照圖9A,步驟S901與圖4的步驟S404相同,由伺服器110傳送第二處理通知到第四電子裝置104。接著進入步驟S902,第四電子裝置104根據第二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並根據第一交換資訊中分行提問資訊的內容判斷是否有其它屬於第二電子裝置102(即,第二分行)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若有第二電子裝置102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即,步驟S902的判斷為「是」),則進入步驟S903,第四電子裝置104將其他使用者帳號新增到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最後進入步驟S904,第四電子裝置104對第一交換資訊更新並儲存於伺服器110的資料庫。反之,若無第二電子裝置102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即,步驟S902的判斷為「否」),則直接進入步驟S904。例如,在步驟S902中第四電子裝置104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02中對應於第六電子裝置(未繪示)的使用者帳號也需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則將與第六電子裝置對應的使用者帳號新增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如前所述,之後伺服器110會根據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發出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六電子裝置,以使第六電子裝置對由第四電子裝置104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進行另一更新。
圖9B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五電子裝置105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的流程圖。請參照圖9B,步驟S905與圖4的步驟S406相同,由伺服器110傳送第三處理通知到第五電子裝置105。接著進入步驟S906,第五電子裝置105根據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所提供之第一交換資訊的位置對其進行存取,並根據第一交換資訊中分行提問資訊的內容判斷是否有第二電子裝置102(即,第二分行)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若有第二電子裝置102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即,步驟S906的判斷為「是」),則進入步驟S907,第五電子裝置105將其他使用者帳號新增到第一交換資訊的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最後進入步驟S908,第五電子裝置105對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反之,若無第二電子裝置102中的其他使用者帳號也需對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即,步驟S906的判斷為「否」),則直接進入步驟S908。例如,在步驟S906中第五電子裝置105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02中對應於第七電子裝置(未繪示)的使用者帳號也需對更新後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則將與第七電子裝置對應的使用者帳號新增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如前所述,之後伺服器110會根據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發出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七電子裝置,以使第七電子裝置對已由第五電子裝置105執行過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執行另一覆核作業。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能使屬於同一金融機構不同分行間的各個電子裝置可以連接到同一伺服器上的資料庫以儲存或取得電子簽核文件,在處理流程中不但具有指派作業及覆核作業,更具有簽核退回機制與新增處理裝置的機制,而且資料庫具有身分認證、權限控管與歷程記錄等功能,因此比起習知的電子簽核系統在流程控管上更具有可靠性及彈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簽核系統
101‧‧‧第一電子裝置
102‧‧‧第二電子裝置
103‧‧‧第三電子裝置
104‧‧‧第四電子裝置
105‧‧‧第五電子裝置
200‧‧‧電子裝置
110、300‧‧‧伺服器
20‧‧‧輸入單元
22‧‧‧顯示單元
24、30‧‧‧通訊單元
26‧‧‧儲存單元
28、32‧‧‧處理單元
34‧‧‧資料庫
36‧‧‧身分認證模組
S401‧‧‧第一電子裝置產生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的步驟
S402‧‧‧伺服器傳送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三電子裝置的步驟
S403‧‧‧第三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指派作業的步驟
S404‧‧‧伺服器傳送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的步驟
S405‧‧‧第四電子裝置更新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的步驟
S406‧‧‧伺服器傳送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五電子裝置的步驟
S407‧‧‧第五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覆核作業的步驟
S408‧‧‧第一電子裝置取得已執行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的步驟
S701‧‧‧第三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指派作業的步驟
S702‧‧‧伺服器傳送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的步驟
S703‧‧‧第四電子裝置判定是否為應處理事項的步驟
S704‧‧‧第四電子裝置更新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的步驟
S705‧‧‧第四電子裝置傳送第一退回通知訊息到伺服器的步驟
S706‧‧‧伺服器傳送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三電子裝置的步驟
S707‧‧‧第三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重新執行指派作業的步驟
S801‧‧‧第四電子裝置更新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的步驟
S802‧‧‧伺服器傳送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五電子裝置的步驟
S803‧‧‧第五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覆核的步驟
S804‧‧‧第一電子裝置取得已執行覆核作業的第一交換資訊的步驟
S805‧‧‧第五電子裝置傳送第二退回通知訊息到伺服器的步驟
S806‧‧‧伺服器傳送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的步驟
S901‧‧‧伺服器傳送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到第四電子裝置的步驟
S902‧‧‧第四電子裝置判定是否有其他使用者帳號須對第一交換資訊更新的步驟
S903‧‧‧第四電子裝置新增其他使用者帳號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的步驟
S904‧‧‧第四電子裝置更新第一交換資訊並儲存於伺服器的資料庫的步驟
S905‧‧‧伺服器傳送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到第五電子裝置的步驟
S906‧‧‧第五電子裝置判定是否有其他使用者帳號須對第一交換資訊覆核的步驟
S907‧‧‧第五電子裝置新增其他使用者帳號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的步驟
S908‧‧‧第五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的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簽核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伺服器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簽核系統的流程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產生第一交換資訊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產生第一交換資訊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流程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五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的流程圖。 圖9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流程圖。 圖9B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五電子裝置對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覆核作業的流程圖。

Claims (34)

  1. 一種電子簽核系統,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分行間資訊交換,包括: 一伺服器,具有一資料庫; 一第一電子裝置,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一分行;以及 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二分行,其中 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一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 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三電子裝置, 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指派作業, 該伺服器根據已執行該指派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二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四電子裝置, 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從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執行該指派作業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 該伺服器根據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三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五電子裝置, 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並且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覆核作業, 在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運作之後,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包括一身分認證模組,分別對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的使用者進行一使用者認證操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資料庫分別對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的使用者進行一使用者權限控管操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分別透過一客戶端與該伺服器間應用程式介面存取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分別透過一網頁瀏覽器介面存取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以及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為電子郵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以及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包括對應於該第一交換資訊的一超連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 該第四電子裝置傳送一第一退回通知訊息至該伺服器, 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退回通知訊息傳送一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三電子裝置, 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另一指派作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 該第五電子裝置傳送一第二退回通知訊息至該伺服器, 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二退回通知訊息傳送一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再次進行更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交換資訊具有一分行提問資訊欄位,該分行提問資訊欄位中的內容僅由該第一電子裝置進行更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資料庫具有歷程記錄,該歷程記錄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時間以及執行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運作的使用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 當該第四電子裝置超過一第一預設時間未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時, 該伺服器傳送一第一稽催處理通知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當該第五電子裝置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未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時, 該伺服器傳送一第二稽催處理通知至該第五電子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的運作之後, 該第一電子裝置根據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產生一第二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二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 該伺服器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一歷史資料庫,並根據該第二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再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一交換資訊具有一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在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該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後,該伺服器根據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傳送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該第三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電子裝置對應於所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的一使用者帳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三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指派作業的步驟包括: 在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依序新增對應於該第四電子裝置及該第五電子裝置的使用者帳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四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步驟包括: 在該須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新增對應於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六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帳號,該第六電子裝置在該第四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後,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另一更新。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電子簽核系統,其中該第五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步驟包括: 在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新增對應於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七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帳號,該第七電子裝置在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運作之後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並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另一覆核作業。
  18. 一種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分行間資訊交換,包括: 藉由一第一電子裝置產生一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一伺服器的一資料庫中; 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一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三電子裝置; 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指派作業; 藉由該伺服器根據已執行該指派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二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四電子裝置; 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從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執行該指派作業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 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四電子裝置所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三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五電子裝置; 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四電子裝置所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並且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一覆核作業;以及 在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步驟之後,藉由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 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一分行,所述第二電子裝置屬於該金融機構的一第二分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藉由該伺服器的一身分認證模組分別對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的使用者進行一使用者認證操作。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藉由該資料庫分別對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的使用者進行一使用者權限控管操作。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分別透過一客戶端與該伺服器間應用程式介面存取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分別透過一網頁瀏覽器介面存取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以及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為電子郵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該第二處理通知訊息以及該第三處理通知訊息包括對應於該第一交換資訊的一超連結。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傳送一第一退回通知訊息至該伺服器, 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一退回通知訊息,傳送一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三電子裝置, 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一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另一指派作業。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傳送一第二退回通知訊息至該伺服器, 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第二退回通知訊息,傳送一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根據該第二重新處理通知訊息,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再次進行更新。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交換資訊具有一分行提問資訊欄位,該分行提問資訊欄位中的內容僅由該第一電子裝置進行更新。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資料庫具有歷程記錄,該歷程記錄包含該第一電子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時間以及執行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步驟的使用者。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當該第四電子裝置超過一第一預設時間未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時,藉由該伺服器傳送一第一稽催處理通知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當該第五電子裝置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未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時,藉由該伺服器傳送一第二稽催處理通知至該第五電子裝置。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還包括: 在藉由該第一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的步驟之後,藉由該第一電子裝置根據已執行該覆核作業的該第一交換資訊產生一第二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二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中, 藉由該伺服器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一歷史資料庫,並根據該第二交換資訊傳送一第一再處理通知訊息至該第四電子裝置。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交換資訊具有一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在藉由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該第一交換資訊並將該第一交換資訊儲存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後,藉由該伺服器根據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傳送該第一處理通知訊息至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該第三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電子裝置對應於所述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的一使用者帳號。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指派作業的方法包括: 藉由該第三電子裝置在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依序新增對應於該第四電子裝置及該第五電子裝置的使用者帳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的方法包括: 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在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新增對應於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六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帳號, 在該第四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更新並儲存後,藉由該第六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藉由該第四電子裝置更新後的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進行另一更新。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電子簽核處理方法,其中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步驟包括: 藉由該第五電子裝置在該須經手使用者帳號列表中新增對應於所述第二電子裝置中的一第七電子裝置的一使用者帳號, 在該第五電子裝置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該覆核作業的步驟之後,藉由該第七電子裝置於該伺服器的該資料庫取得該第一交換資訊,並對該第一交換資訊執行另一覆核作業。
TW106115317A 2017-05-09 2017-05-09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TWI636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5317A TWI63641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5317A TWI63641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6410B true TWI636410B (zh) 2018-09-21
TW201901544A TW201901544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45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317A TWI63641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64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543B (zh) * 2020-11-18 2022-09-11 南韓商韓領有限公司 用於工作流程編輯的電腦實施系統以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4762A1 (en) * 1999-12-20 2001-11-22 Jacques Nault Financial statement module
TW567428B (en) * 2002-08-01 2003-12-21 Inventec Corp Automatic approving method and system
TW200713089A (en) * 2005-09-05 2007-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hecking system and method
TW201310360A (zh) * 2011-08-19 2013-03-01 Chuan-I Lin 電子文件會簽流程設定系統及其方法
TW201539338A (zh) * 2014-04-01 2015-10-16 Newtype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自動處理簽核流程的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M537269U (zh) * 2016-11-17 2017-02-2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訊息推播簽核系統
TWM546060U (zh) * 2017-05-09 2017-07-2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簽核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4762A1 (en) * 1999-12-20 2001-11-22 Jacques Nault Financial statement module
TW567428B (en) * 2002-08-01 2003-12-21 Inventec Corp Automatic approving method and system
TW200713089A (en) * 2005-09-05 2007-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hecking system and method
TW201310360A (zh) * 2011-08-19 2013-03-01 Chuan-I Lin 電子文件會簽流程設定系統及其方法
TW201539338A (zh) * 2014-04-01 2015-10-16 Newtype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自動處理簽核流程的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M537269U (zh) * 2016-11-17 2017-02-2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訊息推播簽核系統
TWM546060U (zh) * 2017-05-09 2017-07-2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簽核系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7543B (zh) * 2020-11-18 2022-09-11 南韓商韓領有限公司 用於工作流程編輯的電腦實施系統以及方法
US11593742B2 (en) 2020-11-18 2023-02-28 Coupang Corp. Systems and method for workflow edi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1544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6020B2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678945B2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685140B2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205178B2 (en) Converting processes into multiple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s
CN110494877B (zh) 用于在分布式网络节点内发布和追踪数字令牌的系统和方法
US107831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ata
US11734756B1 (en) Blockchain based loan securitization
US20190179490A1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90180051A1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355935B2 (en)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transfer
US1101071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 time records from aggregated mobile data
KR101984212B1 (ko) 이-메일 클라이언트 애플리케이션으로부터 전사적 자원 관리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기법
US20120143630A1 (en) Third party verification of insurable incident claim submission
AU2019449460A1 (en) Auto-pilot transactions using smart contracts
AU2014315494B2 (en)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certification documents
US9116969B2 (en)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pedigree
US9697350B1 (en) Electronic signing of content
TWI636410B (zh) 電子簽核系統及其方法
TWM546060U (zh) 電子簽核系統
KR20210068039A (ko) 거래 시스템을 구현하는 네트워크 노드들의 서브세트 내의 컨텍스트 기반 필터링
JP6178452B1 (ja) マンション管理会社向け組戻し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985139B2 (en)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xecuting data verification operations between independent computing resources
US202301067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processing of resource transfers
US11651104B2 (en) Consent receip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2307474B1 (ko) 시스템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