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9011B -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9011B
TWI629011B TW105132549A TW105132549A TWI629011B TW I629011 B TWI629011 B TW I629011B TW 105132549 A TW105132549 A TW 105132549A TW 105132549 A TW105132549 A TW 105132549A TW I629011 B TWI629011 B TW I6290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ed
knitting
needle
bed
knitting need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531A (zh
Inventor
何尚傑
Original Assignee
輝特時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輝特時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輝特時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2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90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3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0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種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該鞋面包括一足包覆部與一踝包覆部,該踝包覆部的上緣可進一步延伸形成一飾片或一內包覆部。該鞋面利用電腦橫編織機將紗線一體編織而成,並在該足包覆部上直接形成有可作為鞋中底的鞋底區,另配合特定的編織方法還可在該飾片或內包覆部上形成想要的花樣、色彩及緹花圖形,鞋面編織完成後,無需另外再接合於一鞋中底上即可與鞋大底接合,不但可進一步簡化製作程序,更可進一步節省材料與人力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利用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成形的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休閒鞋、運動鞋…等各種現有技術的鞋子主要包括一用以包覆穿著者之腳部的鞋面、一提供穩定、避震功能的鞋中底以及一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鞋大底。製作時,須先將該鞋面接合於鞋中底,接著再將該鞋中底連同鞋面一起接合於該鞋大底。
其中,為了簡化鞋子的製作程序以及節省材料和人力加工成本,本案發明人在先前已研發出一種一片式緯編針織鞋面,該一片式鞋面利用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成形,接著只要將該一片式鞋面的兩相對側邊以車縫方式相接,使該鞋面大致呈套筒狀,然後再將該呈套筒狀之鞋面的底緣接合至一鞋中底、將該鞋中底接合至一鞋大底,即可完成一只鞋子的製作。
然而,由於上述現有技術之一片式緯編針織鞋面在製作完成之後,尚需要再經過車縫、與鞋中底接合、與鞋大底接合等加工程序,故本案發明人仍不斷尋思可進一步簡化製作流程的方法。
有鑑於前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該鞋面上形成有鞋底區,該鞋底區可直接形成作為鞋中底、可與鞋大底接合的區域。
為了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其係以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而成,且包括一 足包覆部,該足包覆部包含二足包覆片與一銜接部,該二足包覆片分別以所述電腦橫編織機的一前針床與一後針床同時編織而成,該二足包覆片的兩相對側邊相接,每一足包覆片上形成有一鞋身區,該鞋身區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鞋頭區,該鞋頭區的前緣與另一足包覆片之鞋頭區的前緣相接,該鞋身區之後端向後延伸形成一鞋後套區,該鞋後套區的後緣與另一足包覆片之鞋後套區的後緣相接,該鞋身區、鞋頭區與鞋後套區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鞋口區,該鞋口區的前、後兩端分別與另一足包覆片之鞋口區的前、後兩端相接,該鞋身區、鞋頭區與鞋後套區之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鞋底區,該鞋底區的下緣與另一足包覆片之鞋底區的下緣以所述銜接部相接。
上述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可進一步包括一踝包覆部,該踝包覆部包含二踝包覆片,該二踝包覆片分別由該二足包覆片之鞋口區的上緣向上延伸,每一踝包覆片的前、後兩端分別與另一踝包覆片的前、後兩端相接。
上述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可進一步包括一飾片,該飾片由該踝包覆部之兩踝包覆片的上緣進一步延伸成型。
上述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可進一步包括一內包覆部,該內包覆部包含二內包覆片與一側銜接部,該二內包覆片由該踝包覆部的兩踝包覆片進一步延伸,且該二內包覆片分別以所述電腦橫編織機的前針床與後針床同時編織而成,該二內包覆片的其中一側邊以及相對於該踝包覆片的另一側相接,該二內包覆片之另一側邊以所述側銜接部相接,該內包覆部翻入於該足包覆部的內部,該內包覆部與足包覆部呈兩層重疊。
為了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另一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上述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其中: 該後銜接段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一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一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以及一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該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2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前針床之第4支織針起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該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3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後針床之第5支織針起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的第4支織針上;該前銜接段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以及一第二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該第一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該第二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先令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上。
上述足包覆部之二足包覆片的編織方法包括二足包覆片形成步驟,其中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係令該前針床之第奇數支織針編織且令該後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另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係令該前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且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
上述踝包覆部的編織方法包括二踝包覆片形成步驟,其中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另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4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 將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
上述飾片的編織方法依序包括:一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8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20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a-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a-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一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2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一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5至18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 一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2、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一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2、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一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7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 一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5、7、1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9、11、13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e+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一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2、4、6、1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8、10、12支織針依序編織;其中,a為1至5的整數,b為1至4的整數,c為1至3的整數,d為整數2和3,e為整數1。
上述內銜接部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前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5、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7支織針上;一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後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8支織針上; 一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一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
上述內包覆部之二內包覆片的編織方法依序包括:一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f+1、4g-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f+1、4g-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h-1、4i+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h-1、4i+1支織針上,其中f為整數1、2、5、6、7,g為整數9、11、12、14、15,h為整數2、3、5、6、8,i為整數8、11、12、13、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3、27、4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9、23、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一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j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j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k+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k+2支織針上,其中,j為整數1、2、5至8、11至11,k為整數1、5、7、11、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8、28、32、52、5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26、30、50、54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0、24、44、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26、46、50支織針 上、將後針床之第22、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48支織針上;二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分別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以及令該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一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m+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m+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n-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n-1支織針上,其中,m為整數1、2、5至8、11至14,n為整數2、6、8、12、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3、27、47、5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2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3、53、5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1、51、55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7、31、55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5、29、53支織針上;一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p、4q+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p、4q+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r+2、4s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r+2、4s支織針上,其中,p為整數1、6、7,q為整數11、13,r為整數1、5、7,s為整數12、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28、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6、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0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4、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48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2、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50支織針上。
藉由如上所述之設計,本發明的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可利用電腦橫編織機將紗線一體編織而成,並在該足包覆部上直接形成有可作為鞋中底的鞋底區,另配合特定的編織方法還可在該飾片或內包覆部上形成想要的花樣、色彩及緹花圖形,鞋面編織完成後,無需另外再接合於一鞋中底上即可與鞋大底接合,不但可進一步簡化製作程序,更可進一步節省材料與人力加工成本。
10、10B‧‧‧足包覆部
11、11B‧‧‧足包覆片
111‧‧‧鞋身區
112‧‧‧鞋頭區
113‧‧‧鞋後套區
114‧‧‧鞋口區
115、115B‧‧‧鞋底區
12‧‧‧銜接部
121‧‧‧後銜接段
122‧‧‧前銜接段
20、20A、20B‧‧‧踝包覆部
21、21A、21B‧‧‧踝包覆片
30‧‧‧鞋大底
411、412‧‧‧足包覆片形成步驟
421‧‧‧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
422‧‧‧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423‧‧‧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
424‧‧‧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431‧‧‧第一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432‧‧‧第二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441、442‧‧‧踝包覆片形成步驟
50A‧‧‧飾片
501‧‧‧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2‧‧‧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3‧‧‧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4‧‧‧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5‧‧‧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6‧‧‧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7‧‧‧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508‧‧‧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
60B‧‧‧內包覆部
61B‧‧‧內包覆片
62B‧‧‧側銜接部
611‧‧‧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612‧‧‧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613、614‧‧‧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
615‧‧‧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616‧‧‧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
621‧‧‧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
622‧‧‧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
623‧‧‧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624‧‧‧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與一鞋大底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以圖2之鞋面接合於鞋大底所製成之鞋子的立體外觀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兩足包覆片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後銜接段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前銜接段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踝包覆部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接合於一鞋大底所製成之鞋子的立體外觀圖。
圖10A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飾片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10B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飾片之編織結構在一循環周期內的線圈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側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於使用狀態的側視剖面圖。
圖13為以圖11之鞋面接合於鞋大底所製成之鞋子的立體外觀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內包覆部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內銜接部之編織結構的線圈示意圖。
參見圖1及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該鞋面係以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而成且包括一足包覆部10與一踝包覆部20。
該足包覆部10包含二足包覆片11與一銜接部12。該二足包覆片11分別以所述電腦橫編織機的一前針床與一後針床同時編織而成,使該二足包覆片11僅於兩相對側邊相接。每一足包覆片11上形成有一鞋身區111,該鞋身區111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鞋頭區112,該鞋頭區112的前緣與另一足包覆片11之鞋頭區112的前緣相接而形成該鞋面的鞋頭部位。該鞋身區111之後端向後延伸形成一鞋後套區113,該鞋後套區113的後緣與另一足包覆片11之鞋後套區113的後緣相接而形成該鞋面的鞋後套部位。該鞋身區111、鞋頭區112與鞋後套區113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一鞋口區114,該鞋口區114的前、後兩端分別與另一足包覆片11之鞋口區114的前、後兩端相接而形成該鞋面的鞋口部位。該鞋身區111、鞋頭區112與鞋後套區113之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一鞋底區115,該鞋底區115的下緣與另一足包覆片11之鞋底區115的下緣以所述銜接部12相接。
該踝包覆部20包含二踝包覆片21,該二踝包覆片21分別由該二足包覆片11之鞋口區114的上緣向上延伸,每一踝包覆片21的前、後兩端分別與另一踝包覆片21的前、後兩端相接。
上述足包覆部10在編織時所使用的紗線可包含纖維原紗與熱熔紗,使得當對該足包覆部10加熱、令該熱熔紗熔化之後,可讓該足包覆部10定型且布面硬挺。又,配合選用紗量高的紗線來編織該足包覆部10,可增加該足包覆部10的強度。
配合參見圖2及圖3所示,上述鞋面以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而成之後,製作人員只要將該二足包覆片11的鞋底區115攤平、熱壓,即可使該鞋底區115形成作為鞋中底的區域,接著只要將該鞋底區115接合至一鞋大底30,即可製作完成一只鞋子。
進一步參見圖4所示,為上述二足包覆片11的編織方法,其係以2支織針為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且包括二足包覆片形成步驟411、412。其中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411係令該前針床之第奇數支織針編織、第偶數支織針不作動,且令該後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從而將該紗線在該前針床的第奇數支織針處編織形成具有複數紗環的其中一足包覆片11。另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412係令該前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且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第奇數支織針不作動,從而將該紗線在該後針床的第偶數支織針處編織形成具有複數紗環的另一足包覆片11。接著重覆上述兩足包覆片形成步驟411、412,直到織成預設尺寸、形狀和大小的足包覆片11。
其中,藉上述在每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411、412中只令前針床或後針床進行編織的方式,可在前針床與後針床處分別編織形成該僅於兩相對側邊相接的二足包覆片11。
如圖1所示,上述銜接部12可包含一後銜接段121與一前銜接段122。
進一步參見圖5所示,為上述銜接部12之後銜接段121的編織方法,其可以以多數支織針為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且包括一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1、一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2、一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3以及一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4。
該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1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2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前針床之第4支織針起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2係先令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
該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3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3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後針床之第5支織針起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4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的第4支織針上。
接著依序重覆前述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1、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2、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423以及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24,直到形成預設範圍的後銜接段121。
進一步參見圖6所示,為上述銜接部12之前銜接段122的編織方法,其係以4支織針為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且包括一第一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31以及一第二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32。該第一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431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該第二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432先令後 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上。接著依序重覆前述第一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31以及第二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432,直到形成預設範圍的前銜接段122。
進一步參見圖7所示,為上述踝包覆部20的編織方法,其係以4支織針為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且包括二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1、442。其中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1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另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2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4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接著重覆上述兩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1、442,直到織成預設尺寸、形狀和大小的踝包覆部20。
其中,藉上述其中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1將後針床之織針上的紗環均翻針移環到前針床之織針上、另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2將前針床之織針上的紗環均翻針移環到後針床之織針上的方式,可在前針床與後針床處分別編織形成該僅於前、後兩端相接的二踝包覆片21。該踝包覆部20利用上述踝包覆片形成步驟441、442所編織而成的羅紋組織,可增加穿著者之腳踝的舒適度,又,上述踝包覆部20在編織時所使用的紗線可交錯使用纖維原紗與橡筋紗,以利用該橡筋紗來增加該踝包覆部20的彈性與強度。
參見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此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差異在於,其由該踝包覆部20A之兩踝包覆片21A的上緣進一步延伸形成一飾片50A,該飾片50A可於編織過程中藉由特定編織方法所形成的編織結構在該飾片50A 形成想要的花樣、色彩及緹花圖形。配合參見圖9所示,在穿著具有此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鞋子時,可將該飾片50A向下反摺而圍繞於穿著者的腳踝周圍,藉該飾片50A上的花樣、色彩及緹花圖形來產生裝飾的效果。
進一步參見圖10A及圖10B所示,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飾片50A的編織方法,其以20支織針為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並依序包括一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1、一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2、一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3、一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4、一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5、一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6、一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7以及一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508。
在該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1中,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8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20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a-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a-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其中,a為1至5的整數,b為1至4的整數。
在該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2中,係令後針床之第1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2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1支織針上、將 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其中,b為1至4的整數,c為1至3的整數。
在該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3中,係令後針床之第1、3、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5至18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其中,b為1至4的整數,c為1至3的整數。
在該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4中,係令後針床之第2、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其中,b為1至4的整數,c為1至3的整數,d為整數2和3。
在該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5中,係令前針床之第2、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 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其中,c為1至3的整數,d為整數2和3。
在該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6中,係令後針床之第1、3、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7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其中,c為1至3的整數,d為整數2和3,e為整數1。
在該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7中,係令後針床之第1、3、5、7、1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9、11、13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e+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其中,d為整數2和3,e為整數1。
在該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508中,係令前針床之第2、4、6、1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8、10、12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
接著依序重覆前述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1、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2、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3、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4、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5、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 成步驟506、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507以及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508,直到形成預設範圍的飾片50A。
參見圖11所示,為本發明的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第三較佳實施例,此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面的差異在於,其由該踝包覆部20B之兩踝包覆片21B的上緣進一步延伸形成一內包覆部60B。
配合參見圖12所示,該內包覆部60B包含二內包覆片61B與一側銜接部62B,該二內包覆片61B由該踝包覆部20B的兩踝包覆片21B進一步延伸,且該二內包覆片61B分別以所述電腦橫編織機的一前針床與一後針床同時編織而成,使該二內包覆片61B僅於其中一側邊以及相對於該踝包覆片21B的另一側相接,又,該二內包覆片61B之另一側邊以所述側銜接部62B相接。
配合參見圖12及圖13所示,上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鞋面在以電腦橫編織機一體編織而成之後,係先將該內包覆部60B往該足包覆部10B的內部翻入,使該內包覆部60B與足包覆部10B成為兩層重疊的形態,然後將該內包覆片61B對應於該足包覆片11B之鞋底區115B的部位以及該足包覆片11B之鞋底區115B一同攤平、熱壓,即可形成作為鞋中底的區域,接著只要將該作為鞋中底的區域接合至一鞋大底30B,即可製作完成一只鞋子。其中,該內包覆部60B的尺寸可略大於該足包覆部10B的尺寸,使得當該內包覆部60B撐開時,該足包覆部10B會緊密地服貼在內包覆部60B的外表面。
進一步參見圖14所示,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二內包覆片61B的編織方法,其依序包括一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1、一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2、二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613、614、一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5、一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6。
在該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1中,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f+1、4g-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f+1、4g-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h-1、4i+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h-1、4i+1支織針上,其中f為整數1、2、5、6、7,g為整數9、11、12、14、15,h為整數2、3、5、6、8,i為整數8、11、12、13、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3、27、4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9、23、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
在該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2中,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j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j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k+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k+2支織針上,其中,j為整數1、2、5至8、11至11,k為整數1、5、7、11、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8、28、32、52、5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26、30、50、54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0、24、44、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26、46、50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2、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48支織針上。
該二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613、614係分別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以及令該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
在該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5中,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m+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m+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n-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n-1支織針上,其中,m為整數1、2、5至8、11至14,n為整數2、6、8、12、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3、27、47、5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2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3、53、5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1、51、55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7、31、55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5、29、53支織針上。
在該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6中,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p、4q+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p、4q+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r+2、4s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r+2、4s支織針上,其中,p為整數1、6、7,q為整數11、13,r為整數1、5、7,s為整數12、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28、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6、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0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4、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48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2、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50支織針上。
接著依序重覆前述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1、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2、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613、614、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5、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616,直到形成預設範圍的內包覆部60B。
進一步參見圖15所示,為上述側銜接部62B的編織方法,其係以12支織針維一循環周期進行編織且包括一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1、一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2、一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3以及一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4。該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1係先令前針床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前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5、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7支織針上。該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2係先令後針床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後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8支織針上。該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3係令前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4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
接著依序重覆前述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1、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622、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3以及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624,直到形成預設範圍的內銜接部62B。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可利用電腦橫編織機將紗線一體編織形成該編織鞋之鞋面,且該足包覆部10、10B上直接形成有可作為鞋中底的鞋底區115,另配合特定的編織方法還可在該飾片50A或內包覆部60B上形成想要的花樣、色彩及緹花圖形。鞋面編織完成後,無需另外再接合於一鞋中底上即可與 鞋大底30、30B接合,不但可進一步簡化製作程序,更可進一步節省材料與人力加工成本。

Claims (6)

  1. 一種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該鞋面之足包覆部的銜接部包含一後銜接段與一前銜接段,其中:該後銜接段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一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一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以及一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該第一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2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前針床之第4支織針起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一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該第二後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後針床的第3支織針與該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令該後針床之第5支織針起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該第二後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的第4支織針上;該前銜接段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以及一第二前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該第一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係先令前針床的第3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該第二前銜接連接層形成步驟先令後針床的第2支織針編織,接著再將該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其中,該鞋面之足包覆部的二足包覆片的編織方法包括二足包覆片形成步驟,其中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係令該前針床之第奇數支織針編織且令該後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另一足包覆片形成步驟係令該前針床之各織針均不作動且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該鞋面進一步包括一踝包覆部,該踝包覆部包含二踝包覆片,該二踝包覆片分別由該二足包覆片之鞋口區的上緣向上延伸,其中,該踝包覆部的編織方法包括二踝包覆片形成步驟,其中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1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另一踝包覆片形成步驟係先令該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與後針床之第4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支織針上,然後再將前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支織針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該踝包覆部之兩踝包覆片的上緣進一步延伸成型一飾片,該飾片的編織方法依序包括:一第一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8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20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a-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a-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a-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一第二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2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 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一第三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5至18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一第四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2、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b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b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一第五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2、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3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c+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後 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一第六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7至16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c+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c+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一第七飾片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3、5、7、15、17、19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9、11、13支織針依序編織,以在後針床與前針床的特定織針處連續編織形成紗環,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e+3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3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e+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e+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d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d支織針上;一飾片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2、4、6、14、16、18、20支織針以及令前針床之第8、10、12支織針依序編織;其中,a為1至5的整數,b為1至4的整數,c為1至3的整數,d為整數2和3,e為整數1。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該鞋面進一步包括一內包覆部,該內包覆部包含二內包覆片與一側銜接部,該二內包覆片由該踝包覆部的兩踝包覆片進一步延伸,且該二內包覆片分別以所述電 腦橫編織機的前針床與後針床同時編織而成,該二內包覆片的其中一側邊以及相對於該踝包覆片的另一側相接,該二內包覆片之另一側邊以所述側銜接部相接,其中,該內銜接部的編織方法包括:一第一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前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7、1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5、9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7支織針上;一第二內銜接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接著再將後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8、1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9、10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0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8支織針上;一第一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前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奇數支織針依序編織;一第二內銜接連結層形成步驟,其係令後針床之第1至10支織針中的第偶數支織針依序編織。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其中,該內包覆部之二內包覆片的編織方法依序包括:一第一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f+1、4g-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f+1、4g-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h-1、4i+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h-1、4i+1支織針上,其中f為整數1、2、5、6、7,g為 整數9、11、12、14、15,h為整數2、3、5、6、8,i為整數8、11、12、13、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3、27、4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19、23、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1、25、43、4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5、55、5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3、53、57支織針上;一第二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j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j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k+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k+2支織針上,其中,j為整數1、2、5至8、11至11,k為整數1、5、7、11、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8、28、32、52、5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26、30、50、54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0、24、44、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26、46、50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2、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48支織針上;二內連結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分別令該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以及令該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一第三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後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後針床之第4m+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m+1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4n-1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n-1支織針上,其中,m為整數1、2、5至8、11至14,n為整數2、6、8、12、14,然後將前針床之第21、25、45、49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 至後針床之第23、27、47、51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23、4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25、49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5、9、29、33、53、57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3、7、27、31、51、55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7、31、55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第5、29、53支織針上;一第四內花樣編織層形成步驟,其係先令前針床之第偶數支織針編織,接著將前針床之第4p、4q+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p、4q+2支織針上、將前針床之第4r+2、4s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後針床之相對應的第4r+2、4s支織針上,其中,p為整數1、6、7,q為整數11、13,r為整數1、5、7,s為整數12、13,然後將後針床之第4、28、54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26、52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6、30、52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4、28、50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4、46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6、48支織針上、將後針床之第22、48支織針上的紗環分別翻針移環至前針床之第24、50支織針上。
TW105132549A 2016-10-07 2016-10-07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TWI629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549A TWI629011B (zh) 2016-10-07 2016-10-07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549A TWI629011B (zh) 2016-10-07 2016-10-07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531A TW201813531A (zh) 2018-04-16
TWI629011B true TWI629011B (zh) 2018-07-11

Family

ID=6263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549A TWI629011B (zh) 2016-10-07 2016-10-07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9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408A (zh) * 2019-05-14 2019-07-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横编针织包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97860U (zh) * 2012-07-25 2013-01-30 蔡华娟 针织鞋
CN104066350A (zh) * 2012-01-20 2014-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袜及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795581A (zh) * 2015-01-20 2016-07-27 艾尼特国际有限公司 鞋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204002A1 (ja) * 2015-06-15 2016-12-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TWM535484U (zh) * 2016-10-07 2017-01-21 Hueite International Co Ltd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及以該鞋面所製成之鞋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350A (zh) * 2012-01-20 2014-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鞋袜及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202697860U (zh) * 2012-07-25 2013-01-30 蔡华娟 针织鞋
CN105795581A (zh) * 2015-01-20 2016-07-27 艾尼特国际有限公司 鞋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204002A1 (ja) * 2015-06-15 2016-12-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TWM535484U (zh) * 2016-10-07 2017-01-21 Hueite International Co Ltd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及以該鞋面所製成之鞋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531A (zh) 201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1136B2 (ja) 布地構成要素を含む製品
CN104106882B (zh) 鞋面
TWI671025B (zh) 形成一無縫編織鄰接部之方法
CN104106883B (zh) 鞋面
CN105307530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及鞋帮
JP2022044058A (ja) 張力ストランドを有するニット構成要素を組み込んだ履物製品
CN105476181A (zh) 运动鞋的平型纬编鞋面
TWI644632B (zh) 鞋具及製造用於鞋具之編織組件之方法
JP5596014B2 (ja)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KR102069225B1 (ko) 풋웨어 및 풋웨어의 제조방법
CN110074505A (zh)
CN107252150A (zh) 适合足部形状的鞋
CN104824901A (zh) 改进的足球鞋
CN111455535B (zh) 中空内置编织物面料、鞋面以及面料的制作方法
TW201636470A (zh) 鞋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645794B (zh) 鞋體形成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17825A (zh) 鞋面、及鞋面之製造方法
CN105544080A (zh) 成型针织鞋套及其织造方法、鞋体
TWI632265B (zh) Method for integrally weaving an extended shoe wit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2017526442A (ja) 単繊維区域を有するニット構成要素を組み込んだ履物製品
TWI629011B (zh) 全成型無車縫編織鞋之鞋面的編織方法
TWM543587U (zh) 休閒鞋之鞋舌與鞋身連接處的一體成形編織結構
TW202014121A (zh) 刺繡物件
ES2906759T3 (es) Pieza de calzado en bruto de punto tridimensional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usando una máquina de tricotar plana de lecho doble
CN109068785B (zh) 鞋的制造方法和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