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8683B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8683B
TWI628683B TW105115148A TW105115148A TWI628683B TW I628683 B TWI628683 B TW I628683B TW 105115148 A TW105115148 A TW 105115148A TW 105115148 A TW105115148 A TW 105115148A TW I628683 B TWI628683 B TW I6286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elastic body
force
supporting elastic
abu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5173A (zh
Inventor
劉家宏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5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86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8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8683B/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係至少包括鍵帽、調整件與支撐彈性體。支撐彈性體可對鍵帽施加作用力,使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調整件係可調整支撐彈性體對鍵帽施加的作用力大小,藉以允許使用者調整操作鍵帽所需的按壓力,與鍵帽按壓解除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

Description

鍵盤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鍵盤,更詳而言之,是一種可調整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速度的鍵盤。
鍵盤是一種將指令輸入電腦的主要工具,而被電腦使用者廣泛使用。鍵盤通常包括有鍵帽、具有開關的電路板與彈性體。當鍵帽受到按壓後,鍵帽會由初始位置向下移動,而壓縮下方的彈性體,並觸發電路板的開關,此時,彈性體由於受到壓縮而會產生回復力,之後,當鍵帽受到的按壓解除時,彈性體的回復力會對鍵帽產生作用,促使鍵帽返回初始位置,而可進行下一次的按壓。
應該說明的是,鍵帽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會跟彈性體的回復力大小成正比,舉例而言,當彈性體的回復力愈大,則會造成鍵帽愈快返回初始位置。按照目前鍵盤的結構設計,鍵帽每次受到按壓時的移動行程實質會相同,如此,導致彈性體在鍵帽每次受到按壓後而產生的回復力大致相同,造成鍵帽每次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原則不變。
惟,電腦使用者對於鍵盤的使用,有著各種不同的手感要求,例如,有人要求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愈快愈好,但也有人要求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愈慢愈好。然,目前鍵盤的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並無法調整,所以無法符合所有電腦使用者的要求。
是以,如何提供一種鍵盤,可調整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藉以滿足所有電腦使用者,遂為現在鍵盤業者所關注的技術議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鍵盤,所提供的鍵盤係包括電路板、第一鍵帽、調整件與第一支撐彈性體。電路板具有第一開關。第一鍵帽係設置於第一開關上方,第一鍵帽可沿著Z軸方向在高位置與低位置間移動,當第一鍵帽移動至低位置時,第一鍵帽可觸發第一開關。調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與第二抵接面,調整件可沿著X軸方向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X軸方向與Z軸方向係可在延伸後交會。第一支撐彈性體的上端係抵接第一鍵帽,下端係抵接調整件,第一支撐彈性體可對第一鍵帽施加作用力,使第一鍵帽傾向離開低位置朝向高位置移動。當第一抵接面位於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第一抵接面係抵住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第一支撐彈性體,使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第一長度,而對第一鍵帽施加第一作用力。當第二抵接面位於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第二抵接面係抵住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第一支撐彈性體,使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第二長度,而對第一鍵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第二長度係小於第一長度,使得第二作用力係大於第一作用力。
再者,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鍵盤,所提供的鍵盤係包括電路板、第一鍵帽、調整件、第一傳力件與第一支撐彈性體。電路板具有第一開關。第一鍵帽設置於第一開關上方,第一鍵帽可沿著Z軸方向在高位置與低位置間移動。當第一鍵帽移動至低位置時,第一鍵帽可觸發第一開關。調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與第二抵接面,調整件可沿著X軸方向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X軸方向與Z軸方向係可在延伸後交會。第一傳力件係設置於調整件的上方。當調整件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抵接面位於第一傳力件的下方,當調整件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二抵接面位於第一傳力件下方。第一支撐彈性體的上端係抵接第一鍵帽,下端係抵接第一傳力件,第一支撐彈性體可對第一鍵帽施加作用力,使第一鍵帽傾向離開低位置朝向高位置移動。當第一抵接面位於第一傳力件正下方時,第一抵接面係抵住第一傳力件,而壓迫第一支撐彈性體,使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第一長度,而對第一鍵帽施加第一作用力。當第二抵接面位於第一傳力件正下方時,第二抵接面係抵住第一傳力件,而壓迫第一支撐彈性體,使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第二長度,而對第一鍵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第二長度係小於第一長度,使得第二作用力係大於第一作用力。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鍵盤設置有支撐彈性體與調整件,所述調整件可調整支撐彈性體在鍵帽每次受到按壓後所產生的回復力,藉以改變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與操作鍵帽所需按壓力的大小,而可滿足大多數電腦使用者對於按壓鍵帽的手感要求。
本發明主要係提供一種鍵盤,所提供的鍵盤設計有調整件,可調整鍵帽在每次受到按壓後所接受回復力的大小,藉以改變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而可滿足大多數電腦使用者對於按壓鍵帽的手感要求。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結構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結構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發明實施的實際狀況。
另外,應說明的是,為使揭露內容更為簡潔而容易明瞭,以下各結構例中相同或近似功能的元件將採用相同的符號進行說明,且省略相同或均等特徵的描述。
第一結構例
請一併參考圖1至圖3-3,其中,如圖2所示,第一結構例的鍵盤1具有電路板11、鍵帽組12、調整件13、支撐彈性體組14、傳力件組15、承載板16、觸發彈性體組17與鍵盤殼體18。傳力件組15具有第一傳力件151與第二傳力件152。電路板11係設置於承載板16上,具有第一開關111、第二開關112、位於第一開關111旁邊的一對電路板穿孔113與位於第二開關112旁邊的一對電路板穿孔114。所述電路板穿孔113、114係為弧狀結構,較佳地,從上視角度來看,所述弧狀結構的弧狀延伸角度係小於180度。承載板16具有相應於該對電路板穿孔113的一對承載板穿孔161,與相應於該對電路板穿孔114的一對承載板穿孔162。鍵帽組12具有第一鍵帽121與第二鍵帽122。
如圖3-1所示,第一、第二鍵帽121、122的下方,分別凹設有第一中央收納槽1212與第二中央收納槽1222。觸發彈性體組17具有第一觸發彈性體171與第二觸發彈性體172。第一、第二觸發彈性體171、172係分別設置於第一、第二中央收納槽1212、1222中,且於第一、第二觸發彈性體171、172下方分別設置有第一觸壓部1711與第二觸壓部1721。
第一、第二鍵帽121、122的初始設置位置係分別位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上方的高位置HP上。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在沿著Z軸的方向受到按壓力後,會由圖3-1所示初始的高位置HP移動到圖3-2所示的低位置LP,在此移動過程中,第一、第二觸壓部1711、1721會先向下移動而分別觸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以在電路板11中產生相應的觸發訊號。而後,若使用者繼續沿著Z軸方向下按壓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則第一、第二觸壓部1711、1721會分別受到第一、第二開關111、112的止擋,而無法隨著第一、第二鍵帽121、122繼續向下移動,如此將導致第一、第二觸發彈性體171、172在第一、第二中央收納槽1212、1222中受到壓迫而彈性收縮,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能夠繼續向下移動,並藉由第一、第二觸發彈性體171、172收縮後的反彈力,讓使用者感受到些微的按壓阻力,而提升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按壓手感。
此外,前述的支撐彈性體組14具有第一支撐彈性體141與第二支撐彈性體142。於本結構例中,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係為中空環形體,相應地,第一、第二鍵帽121、122下方內凹設有第一環形收納槽1211與第二環形收納槽1221,用於分別容置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當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在低位置LP與高位置HP之間移動時,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係可分別於第一、第二環形收納槽1211、1221中伸縮變形,進而分別對該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提供作用力。第一、第二鍵帽121、122還具有第一引導壁1213與第二引導壁1223,用於引導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分別沿著Z軸的方向伸縮變形。
第一支撐彈性體141的上下兩端,係分別抵接第一鍵帽121與第一傳力件151,第二支撐彈性體142的上下兩端,係分別抵接第二鍵帽122與第二傳力件152,因而,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可分別藉由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向上作用力,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傾向離開低位置LP朝向高位置HP移動。
更具體而言,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分別具有鏤空部1512、1522,且從上視角度來看,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分別具有一對呈弧狀結構的傳力臂1511、1521;從水平側視角度來看,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分別具有"U"字形斷面。較佳地,所述弧狀結構的弧狀延伸角度係小於180度。傳力臂1511、1521係可依序分別穿過該對承載板穿孔161、162與該對電路板穿孔113、114,是以,承載板16與電路板11係可分別透過承載板穿孔161、162與電路板穿孔113、114,分別穿設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並進入鏤空部1512、1522,讓第一、第二開關111、112分別位於鏤空部1512、1522中。
調整件13具有第一抵接面131、第二抵接面132、第三抵接面133、第四抵接面134與操作部136。操作部136係延伸出鍵盤殼體18外,可受力而沿著X軸的方向(與Z軸的方向可在延伸後交會)由圖3-1所示的第一位置P1移動到圖3-3所示的第二位置P2。
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分別設置於調整件13的上方。如圖3-1所示,當操作部136位於第一位置P1時,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分別抵住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的下方,而分別壓迫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使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的長度分別縮短為實質接近的第一長度L1與第三長度L3,而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分別施加實質接近的第一作用力F1與第三作用力F3。如圖3-3所示,當操作部136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分別抵住第一、第二傳力件151、152的下方,而分別壓迫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使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的長度分別縮短為實質接近的第二長度L2與第四長度L4,而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分別施加實質接近的第二作用力F2與第四作用力F4。
應說明的是,第二長度L2係小於第一長度L1,使得第二作用力F2係大於第一作用力F1,同理,第四長度L4係小於第三長度L3,使得第四作用力F4係大於第三作用力F3,因此,當操作部136由第一位置P1移動到第二位置P2時,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分別施加的作用力會加大,使得第一、第二鍵帽121、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會加快,即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會影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如此,搭配使用者手指對鍵帽更密集的按壓釋放頻率,可提高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每單位時間內在高位置HP與低位置LP間往返的次數,而增加第一、第二開關111、112每單位時間進行"觸發釋放"循環的次數,藉以符合使用者對於鍵盤的操作需求。
另外,由於使用者對於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的按壓力,要分別大於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讓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向下移動。因此,當操作部136由第一位置P1移動到第二位置P2時,使用者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的作用力要加大,如此克服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向下移動,進而分別順利觸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是以,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會影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對於使用者的按壓手感。
第二結構例
請一併參考圖4,如圖4所示,第二結構例與第一結構例最大的差異在於,第二結構例的鍵盤省略了觸發彈性體組的設置,而直接藉由形成於第一、第二鍵帽121、122下方的觸壓結構,觸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如此,可簡化鍵盤的結構,並節約製造成本。
第三結構例
請一併參考圖5-1至圖5-2,如圖5-1所示,第三結構例與第一結構例最大的差異在於,第三結構例的鍵盤係將調整件13設置於觸發彈性體組17與電路板11之間,即調整件13係隔開觸發彈性體組17與電路板11,因而調整件13上係形成有圖5-2所示的通孔137,而可供第一、第二觸壓部1711、1721通過,俾達成觸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的目的。
第四結構例
請一併參考圖6,如圖6所示,第四結構例與第一結構例最大的差異在於,第四結構例的鍵盤係將調整件13設置於電路板11的上方,且省略了傳力件組的設置,讓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的上端分別直接抵接第一、第二鍵帽121、122,下端分別直接抵接調整件13的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或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於第四結構例中,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為相同高度的水平面,而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係為相同高度的水平面,且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的高度係低於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的高度。
再者,圖6所示的調整件13還具有引導坡面135,引導斜面135係設置於第一、第二抵接面131、132之間,以及位於第三、第四抵接面133、134之間。第一支撐彈性體141可藉由引導坡面135平滑地在第一、第二抵接面131、132之間移動。同理,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也可藉由引導坡面135平滑地在第三、第四抵接面133、134之間移動。
更具體而言,當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分別位於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的正下方時,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係可分別抵住並壓迫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而分別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實質接近的第一、第三作用力,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傾向返回初始位置。
當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分別位於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的正下方時,第二、第四抵接面131、133係可分別抵住並壓迫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而分別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實質接近的第二、第四作用力,也可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傾向返回初始位置。惟,由於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的高度係低於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的高度,因而第二、第四作用力係大於第一、第三作用力。
因此,當操作部136移動位置,使得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由抵住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的位置,分別移動到抵住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的位置時,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分別施加的作用力會加大,使得第一、第二鍵帽121、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會加快,即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會影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如此,搭配使用者手指對鍵帽更密集的按壓釋放頻率,可提高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每單位時間內在高位置HP與低位置LP間往返的次數,而增加第一、第二開關111、112每單位時間進行"觸發釋放"循環的次數,藉以符合使用者對於鍵盤的操作需求。
由於使用者對於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的按壓力,要分別大於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向下移動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因而,當操作部136移動位置,使得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由抵住第一、第三抵接面131、133的位置,分別移動到抵住第二、第四抵接面132、134的位置時,對第一、第二鍵帽121、122施加的作用力要加大,如此克服第一、第二支撐彈性體141、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向下移動,進而分別順利觸發第一、第二開關111、112,是以,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會影響第一、第二鍵帽121、122對於使用者的按壓手感。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鍵盤,設置有支撐彈性體與調整件,支撐彈性體係可對鍵帽施加作用力,使鍵帽傾向離開低位置朝向該高位置移動,即可使鍵帽在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調整件係可調整支撐彈性體對鍵帽施加的作用力大小,即可調整彈性體在鍵帽每次受到按壓後所產生的回復力,藉以調整鍵帽按壓後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即調整每單位時間鍵帽的可按壓次數,還可調整按壓鍵帽所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而滿足大多數電腦使用者對於按壓鍵帽的手感要求。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鍵盤
11‧‧‧電路板
111‧‧‧第一開關
112‧‧‧第二開關
113‧‧‧電路板穿孔
114‧‧‧電路板穿孔
12‧‧‧鍵帽組
121‧‧‧第一鍵帽
1211‧‧‧第一環形收納槽
1212‧‧‧第一中央收納槽
1213‧‧‧第一引導壁
122‧‧‧第二鍵帽
1221‧‧‧第二環形收納槽
1222‧‧‧第二中央收納槽
1223‧‧‧第二引導壁
13‧‧‧調整件
131‧‧‧第一抵接面
132‧‧‧第二抵接面
133‧‧‧第三抵接面
134‧‧‧第四抵接面
136‧‧‧操作部
137‧‧‧通孔
14‧‧‧支撐彈性體組
141‧‧‧第一支撐彈性體
142‧‧‧第二支撐彈性體
15‧‧‧傳力件組
151‧‧‧第一傳力件
1511‧‧‧傳力臂
1512‧‧‧鏤空部
152‧‧‧第二傳力件
1521‧‧‧傳力臂
1522‧‧‧鏤空部
16‧‧‧承載板
161‧‧‧承載板穿孔
162‧‧‧承載板穿孔
17‧‧‧觸發彈性體組
171‧‧‧第一觸發彈性體
1711‧‧‧第一觸壓部
172‧‧‧第二觸發彈性體
1721‧‧‧第二觸壓部
18‧‧‧鍵盤殼體
圖1,係本發明鍵盤第一結構例的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鍵盤的分解圖。
圖3-1,係圖1所示鍵盤的第一狀態的截面示意圖。
圖3-2,係圖1所示鍵盤的第二狀態的截面示意圖。
圖3-3,係圖1所示鍵盤的第三狀態的截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鍵盤第二結構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5-1,係本發明鍵盤第三結構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5-2,係圖5-1所示鍵盤的調整件的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鍵盤第四結構例的截面示意圖。

Claims (11)

  1. 一種鍵盤,係包括:一電路板,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關;一第一鍵帽,該第一鍵帽係設置於該第一開關上方,該第一鍵帽可沿著一Z軸方向在一高位置與一低位置間移動,當該第一鍵帽移動至該低位置時,該第一鍵帽可觸發該第一開關;一調整件,該調整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面與一第二抵接面,該調整件可在不干涉該第一鍵帽在該高位置與該低位置間移動的情況下,沿著一X軸方向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X軸方向與該Z軸方向係可在延伸後交會;以及一第一支撐彈性體,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上端係抵接該第一鍵帽,下端係抵接該調整件,該第一支撐彈性體可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作用力,使該第一鍵帽傾向離開該低位置朝向該高位置移動;當該第一抵接面位於該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該第一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一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一作用力;當該第二抵接面位於該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該第二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二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二作用力,其中,該第二長度係小於該第一長度,使得該第二作用力係大於該第一作用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抵接面與該第二抵接面係為水平面,該調整件還具有一引導坡面,該引導坡面係位於該第一抵 接面與該第二抵接面之間,該第一支撐彈性體可藉由該引導坡面,平滑地在該第一抵接面與該第二抵接面間移動。
  3. 一種鍵盤,係包括:一電路板,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關;一第一鍵帽,該第一鍵帽設置於該第一開關上方,該第一鍵帽可沿著一Z軸方向在一高位置與一低位置間移動,當該第一鍵帽移動至該低位置時,該第一鍵帽可觸發該第一開關;一調整件,該調整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面與一第二抵接面,該調整件可沿著一X軸方向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X軸方向與該Z軸方向係可在延伸後交會;一第一傳力件,該第一傳力件係設置於該調整件的上方,當該調整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抵接面位於該第一傳力件的下方,當該調整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抵接面位於該第一傳力件下方;以及一第一支撐彈性體,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上端係抵接該第一鍵帽,下端係抵接該第一傳力件,該第一支撐彈性體可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作用力,使該第一鍵帽傾向離開該低位置朝向該高位置移動;當該第一抵接面位於該第一傳力件正下方時,該第一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傳力件,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一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一作用力;當該第二抵接面位於該第一傳力件正下方時,該第二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傳力件,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二 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二作用力,其中,該第二長度係小於該第一長度,使得該第二作用力係大於該第一作用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更具有一第二鍵帽,一第二支撐彈性體,一第二傳力件;該電路板更具有一第二開關;該調整件更具有一第三抵接面與一第四抵接面,該第二傳力件係設置於該調整件的上方;當該調整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三抵接面係位於該第二傳力件的下方,當該調整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四抵接面係位於該第二傳力件的下方;該第二支撐彈性體上端係抵接該第二鍵帽,下端係抵接該第二傳力件,該第二支撐彈性體可對該第二鍵帽施加作用力,使該第二鍵帽傾向離開該低位置朝向該高位置移動;當該第三抵接面位於該第二傳力件下方時,該第三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二傳力件,而壓迫該第二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二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三長度,而對該第二鍵帽施加一第三作用力,其中,該第三長度係實質接近於該第一長度,因而該第三作用力係實質接近於該第一作用力;以及當該第四抵接面位於該第二傳力件下方時,該第四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二傳力件,而壓迫該第二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二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四長度,而對該第二鍵帽施加一第四作用力,其中,該第四長度係實質接近於該第二長度,因而該第四作用力係實質接近於該第二作用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承載板,該電路板係設置於該承載板上,該電路板具有一電路板穿孔,該承載板具有一承載板穿孔,該第一傳力件具有相鄰設置的一傳力臂與一鏤空部,該承載板與該電路板係可分別透過該承載板穿孔與該電路板穿孔,穿設該第一傳力件並進入該鏤空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傳力臂係為弧狀結構,該弧狀結構的弧狀延伸角度係小於18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電路板具有一對電路板穿孔,該承載板具有一對承載板穿孔,該第一傳力件具有一對傳力臂,使得該第一傳力件具有"U"字形斷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係一中空環形體,該第一鍵帽下方內凹設有一第一環形收納槽,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係容置於該第一環形收納槽中,當該第一鍵帽在該低位置與該高位置間移動時,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係於該第一環形收納槽中伸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第一觸發彈性體,該第一鍵帽下方凹設有一第一中央收納槽,該第一觸發彈性體係設置於該第一中央收納槽中,且具有一第一觸壓部,當該第一鍵帽朝該低位置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一觸壓部會觸發該第一開關,甚至導致該第一觸發彈性體在該第一中央收納槽中收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一鍵盤殼體,該調整件更具有一操作部,該操作部係延伸出該鍵盤殼體外;該第一鍵帽係具有第一引導壁,係引導該第一支撐彈性體在與該第一鍵帽交會的方向伸縮變形。
  11. 一種鍵盤,係包括:一電路板,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關;一第一鍵帽,該第一鍵帽係設置於該第一開關上方,該第一鍵帽可沿著一Z軸方向在一高位置與一低位置間移動,當該第一鍵帽移動至該低位置時,該第一鍵帽可觸發該第一開關; 一調整件,該調整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面與一第二抵接面,該調整件可在不改變該第一鍵帽的該高位置與該低位置的情況下,沿著一X軸方向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X軸方向與該Z軸方向係可在延伸後交會;以及一第一支撐彈性體,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上端係抵接該第一鍵帽,下端係抵接該調整件,該第一支撐彈性體可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作用力,使該第一鍵帽傾向離開該低位置朝向該高位置移動;當該第一抵接面位於該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該第一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一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一作用力;當該第二抵接面位於該第一支撐彈性體正下方時,該第二抵接面係抵住該第一支撐彈性體,而壓迫該第一支撐彈性體,使該第一支撐彈性體的長度縮短為一第二長度,而對該第一鍵帽施加一第二作用力,其中,該第二長度係小於該第一長度,使得該第二作用力係大於該第一作用力。
TW105115148A 2015-07-30 2015-07-30 鍵盤 TWI628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148A TWI628683B (zh) 2015-07-30 2015-07-30 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148A TWI628683B (zh) 2015-07-30 2015-07-30 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173A TW201705173A (zh) 2017-02-01
TWI628683B true TWI628683B (zh) 2018-07-01

Family

ID=5860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148A TWI628683B (zh) 2015-07-30 2015-07-30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8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0451B2 (en) 2018-06-22 2021-02-2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US10937610B2 (en) 2018-06-22 2021-03-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keyswitches having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members
TWI745965B (zh) 2020-05-15 2021-11-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及其按鍵與調整機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656A (ja) * 1993-04-28 1995-01-10 Eaton Corp プランジャー移動調整付きプッシュボタンスイッチ
JPH08180762A (ja) * 1994-12-21 1996-07-12 Mic Electron Co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201128672A (en) * 2010-02-02 2011-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eyboard with adjustable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04088135U (zh) * 2014-05-08 2015-01-07 张文嵛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656A (ja) * 1993-04-28 1995-01-10 Eaton Corp プランジャー移動調整付きプッシュボタンスイッチ
JPH08180762A (ja) * 1994-12-21 1996-07-12 Mic Electron Co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201128672A (en) * 2010-02-02 2011-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eyboard with adjustable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04088135U (zh) * 2014-05-08 2015-01-07 张文嵛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173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6457A (zh) 键盘
TWI607476B (zh) 按鍵結構
TWI628683B (zh) 鍵盤
TWI655658B (zh) 可調整按壓手感的按鍵開關及其調整方法
TW201508792A (zh) 按鍵結構
TWI667676B (zh) 按鍵結構
JP2005302018A (ja) 上昇キー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
TWI720917B (zh)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TW201822235A (zh) 多段式輸入裝置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91983B (zh) 鍵盤
TWI564922B (zh) 按鍵連接模組
TWI615872B (zh) 按鍵結構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TW201916082A (zh) 按鍵結構
US10446341B2 (en) Keypad
TWI615874B (zh) 按鍵結構
TWI669730B (zh) 鍵盤
TWM461862U (zh) 按鍵及鍵盤
TWI628682B (zh) 按鍵
JP3884769B2 (ja) キートップ(key−top)
CN110504122B (zh) 按键
US9236206B1 (en)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CN109192573B (zh) 开关装置
KR101713861B1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