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6457A - 键盘 - Google Patents

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6457A
CN105206457A CN201510485793.5A CN201510485793A CN105206457A CN 105206457 A CN105206457 A CN 105206457A CN 201510485793 A CN201510485793 A CN 201510485793A CN 105206457 A CN105206457 A CN 105206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bearing surface
support
elastomer
transmiss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57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57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64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6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6457A/zh
Priority to CN201610362047.1A priority patent/CN106024474B/zh
Priority to CN201610362178.XA priority patent/CN106057535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7/00Connections
    • H01H2207/03Connections via return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2Longer trav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02Calculator, compute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键盘,键盘至少包括键帽、调整件与支撑弹性体。支撑弹性体可对键帽施加作用力,使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调整件可调整支撑弹性体对键帽施加的作用力大小,藉以允许使用者调整操作键帽所需的按压力与键帽按压解除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继而可满足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对于按压键帽的手感要求。

Description

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更详而言之,是一种可调整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速度的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是一种将指令输入电脑的主要工具,而被电脑使用者广泛使用。键盘通常包括有键帽、具有开关的电路板与弹性体。当键帽受到按压后,键帽会由初始位置向下移动,而压缩下方的弹性体,并触发电路板的开关,此时,弹性体由于受到压缩而会产生回复力,之后,当键帽受到的按压解除时,弹性体的回复力会对键帽产生作用,促使键帽返回初始位置,而可进行下一次的按压。
应该说明的是,键帽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会跟弹性体的回复力大小成正比,举例而言,当弹性体的回复力愈大,则会造成键帽愈快返回初始位置。按照目前键盘的结构设计,键帽每次受到按压时的移动行程实质会相同,如此,导致弹性体在键帽每次受到按压后而产生的回复力大致相同,造成键帽每次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原则不变。
然而,电脑使用者对于键盘的使用,有着各种不同的手感要求,例如,有人要求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愈快愈好,但也有人要求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愈慢愈好。然,目前键盘的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并无法调整,所以无法符合所有电脑使用者的要求。
是以,如何提供一种键盘,可调整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藉以满足所有电脑使用者,遂为现在键盘业者所关注的技术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包括电路板、第一键帽、调整件以及第一支撑弹性体。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该第一键帽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方,该第一键帽可沿着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一键帽移动至该低位置时,该第一键帽触发该第一开关;该调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该调整件可沿着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在延伸后交会;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一键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调整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一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一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而朝向该高位置移动;当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方时,该第一抵接面抵住该第一支撑弹性体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一作用力;当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方时,该第二抵接面抵住该第一支撑弹性体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二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二作用力大于该第一作用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为水平面,该调整件还具有引导坡面,该引导坡面位于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之间,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藉由该引导坡面,平滑地在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间移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键盘,包括:电路板、第一键帽、调整件、第一传力件以及第一支撑弹性体,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该第一键帽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方,该第一键帽可沿着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一键帽移动至该低位置时,该第一键帽触发该第一开关;该调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该调整件可沿着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在延伸后交会;该第一传力件设置于该调整件的上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一键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第一传力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一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一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而朝向该高位置移动;当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一抵接面抵住该第一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一作用力;当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二抵接面抵住该第一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二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二作用力大于该第一作用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还具有第二键帽、第二支撑弹性体以及第二传力件;该第二键帽可沿着该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该电路板还具有第二开关;该调整件还具有第三抵接面与第四抵接面,该第二传力件设置于该调整件的上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四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二键帽,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第二传力件,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二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二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朝向该高位置移动;当该第三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三抵接面抵住该第二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二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三长度,使得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二键帽施加第三作用力,其中,该第三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因而该第三作用力等于该第一作用力;当该第四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四抵接面抵住该第二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二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四长度,使得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二键帽施加第四作用力,其中,该第四长度等于该第二长度,因而该第四作用力等于该第二作用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还包括承载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承载板上,该电路板具有电路板穿孔,该承载板具有承载板穿孔,该第一传力件具有相邻设置的传力臂与镂空部,该承载板与该电路板分别各自透过该承载板穿孔与该电路板穿孔穿设该第一传力件并进入该镂空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传力臂为弧状结构,该弧状结构的弧状延伸角度小于18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具有一对该电路板穿孔,该承载板具有一对该承载板穿孔,该第一传力件具有一对该传力臂,使得该第一传力件具有U字形断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为中空环形体,该第一键帽的下方内凹设有第一环形收纳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容置于该第一环形收纳槽中,当该第一键帽在该低位置与该高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于该第一环形收纳槽中伸缩。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还包括第一触发弹性体,该第一键帽的下方凹设有第一中央收纳槽,该第一触发弹性体设置于该第一中央收纳槽中,且该第一触发弹性体具有第一触压部,当该第一键帽朝向该低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触压部触发该第一开关,甚至导致该第一触发弹性体在该第一中央收纳槽中收缩。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盘还包括键盘壳体,该调整件还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延伸出该键盘壳体外。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具有第一引导壁,该第一引导壁引导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在与该第一键帽交会的方向伸缩变形。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键盘设置有支撑弹性体与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可调整支撑弹性体在键帽每次受到按压后所产生的回复力,藉以改变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与操作键帽所需按压力的大小,继而可满足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对于按压键帽的手感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键盘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键盘的分解图。
图3A为图1所示键盘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3B为图1所示键盘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3C为图1所示键盘的第三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键盘第二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键盘第三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键盘的调整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键盘第四结构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键盘,所提供的键盘设计有调整件,调整件可调整键帽在每次受到按压后所接受回复力的大小,藉以改变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继而可满足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对于按压键帽的手感要求。
以下内容将搭配附图,藉由特定的具体结构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结构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尤其是,于附图中各个元件的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仅具示范性用途,并非代表本发明实施的实际状况。
另外,应说明的是,为使揭露内容更为简洁而容易明了,以下各结构例中相同或近似功能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且省略相同或均等特征的描述。
第一结构例: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C,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结构例的键盘1具有电路板11、键帽组12、调整件13、支撑弹性体组14、传力件组15、承载板16、触发弹性体组17与键盘壳体18。传力件组15具有第一传力件151与第二传力件152。电路板11设置于承载板16上,电路板11具有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位于第一开关111旁边的一对电路板穿孔113以及位于第二开关112旁边的一对电路板穿孔114。所述电路板穿孔113、114为弧状结构,较佳地,从俯视角度来看,所述弧状结构的弧状延伸角度小于180度。承载板16具有相对应于该对电路板穿孔113的一对承载板穿孔161,且承载板16具有相对应于该对电路板穿孔114的一对承载板穿孔162。键帽组12具有第一键帽121与第二键帽122。
如图3A所示,第一键帽121的下方凹设有第一中央收纳槽1212,第二键帽122的下方凹设有第二中央收纳槽1222。触发弹性体组17具有第一触发弹性体171与第二触发弹性体172。第一触发弹性体171设置于第一中央收纳槽1212中,第二触发弹性体172设置于第二中央收纳槽1222中,且于第一触发弹性体171下方设置有第一触压部1711,于第二触发弹性体172下方设置有第二触压部1721。
第一键帽121的初始设置位置位于第一开关111上方的高位置HP上,第二键帽122的初始设置位置位于第二开关112上方的高位置HP上。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在沿着Z轴方向(或称第一方向,下同)受到按压力后,会由图3A所示初始的高位置HP移动到图3B所示的低位置LP,在此移动过程中,第一触压部1711及第二触压部1721会先向下移动而分别各自触发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以在电路板11中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而后,若使用者继续沿着Z轴方向下按压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则第一触压部1711会受到第一开关111的止挡,而无法随着第一键帽121继续向下移动,第二触压部1721会受到第二开关112的止挡,而无法随着第二键帽122继续向下移动,如此将导致第一触发弹性体171在第一中央收纳槽1212中受到压迫而弹性收缩,使第一键帽121能够继续向下移动;第二触发弹性体172在第二中央收纳槽1222中受到压迫而弹性收缩,使第二键帽122能够继续向下移动,并藉由第一触发弹性体171及第二触发弹性体172各自收缩后的反弹力,让使用者感受到些微的按压阻力,而分别提升第一键帽121以及第二键帽122按压手感。
此外,前述的支撑弹性体组14具有第一支撑弹性体141与第二支撑弹性体142。于本结构例中,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为中空环形体,相应地,第一键帽121下方内凹设有第一环形收纳槽1211,用于容置第一支撑弹性体141;第二键帽122下方内凹设有第二环形收纳槽1221,用于容置第二支撑弹性体142。当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在低位置LP与高位置HP之间移动时,第一支撑弹性体141以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可分别各自于第一环形收纳槽1211及第二环形收纳槽1221中伸缩变形,进而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提供作用力。第一键帽121还具有第一引导壁1213,第一引导壁1213用于引导第一支撑弹性体141沿着Z轴方向伸缩变形;第二键帽122还具有第二引导壁1223,第二引导壁1223用于引导第二支撑弹性体142沿着Z轴方向伸缩变形。
第一支撑弹性体141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键帽121与第一传力件151,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二键帽122与第二传力件152,因而,第一传力件151可藉由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对第一键帽121施加向上作用力,使第一键帽121倾向离开低位置LP朝向高位置HP移动;第二传力件152可藉由第二支撑弹性体142对第二键帽122施加向上作用力,使第二键帽122倾向离开低位置LP朝向高位置HP移动。
更具体而言,第一传力件151具有第一镂空部1512,第二传力件152具有第二镂空部1522,且从俯视角度来看,第一传力件151具有一对呈弧状结构的第一传力臂1511,第二传力件152具有一对呈弧状结构的第二传力臂1521;从水平侧视角度来看,第一传力件151及第二传力件152分别具有"U"字形断面。较佳地,所述弧状结构的弧状延伸角度小于180度。第一传力臂1511依序穿过该对承载板穿孔161与该对电路板穿孔113,是以,承载板16与电路板11可分别透过承载板穿孔161与电路板穿孔113穿设第一传力件151并进入镂空部1512,让第一开关111位于第一镂空部1512中;第二1521依序穿过该对承载板穿孔162与该对电路板穿孔114,是以,承载板16与电路板11可分别透过承载板穿孔162与电路板穿孔114穿设第二传力件152并进入第二镂空部1522,让第二开关112位于第二镂空部1522中。
调整件13具有第一抵接面131、第二抵接面132、第三抵接面133、第四抵接面134与操作部136。操作部136延伸出键盘壳体18外,操作部136可受力而沿着X轴方向(或称第二方向,下同)(与Z轴方向可在延伸后交会)由图3A所示的第一位置P1移动到图3C所示的第二位置P2。
第一传力件151及第二传力件152分别设置于调整件13的上方。如图3A所示,当操作部136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一抵接面131抵住第一传力件151的下方,第三抵接面133抵住第二传力件152的下方,而分别各自压迫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使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长度分别各自缩短为实质接近的第一长度L1与第三长度L3,而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实质接近的第一作用力F1与第三作用力F3。如图3C所示,当操作部136位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抵接面132抵住第一传力件151的下方,第四抵接面134抵住第二传力件152的下方,而分别各自压迫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使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长度分别各自缩短为实质接近的第二长度L2与第四长度L4,而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实质接近的第二作用力F2与第四作用力F4。
应说明的是,第二长度L2小于第一长度L1,使得第二作用力F2大于第一作用力F1,同理,第四长度L4小于第三长度L3,使得第四作用力F4大于第三作用力F3,因此,当操作部136由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的作用力会加大,使得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会加快,即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会影响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如此,搭配使用者手指对键帽更密集的按压释放频率,可提高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每单位时间内在高位置HP与低位置LP间往返的次数,而增加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每单位时间进行"触发释放"循环的次数,藉以符合使用者对于键盘的操作需求。
另外,由于使用者对于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的按压力,要分别大于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让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向下移动。因此,当操作部136由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使用者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的作用力要加大,如此克服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向下移动,进而分别顺利触发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是以,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会影响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对于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第二结构例:
请一并参考图4,如图4所示,第二结构例与第一结构例最大的差异在于,第二结构例的键盘省略了触发弹性体组的设置,而直接藉由形成于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下方的触压结构,分别各自触发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如此,可简化键盘的结构,并节约制造成本。
第三结构例:
请一并参考图5A至图5B,如图5A所示,第三结构例与第一结构例最大的差异在于,第三结构例的键盘将调整件13设置于触发弹性体组17与电路板11之间,即调整件13隔开触发弹性体组17与电路板11,因而调整件13上形成有图5B所示的通孔137,而可供第一触压部1711及第二触压部1721通过,以达成触发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的目的。
第四结构例:
请一并参考图6,如图6所示,第四结构例与第一结构例最大的差异在于,第四结构例的键盘将调整件13设置于电路板11的上方,且省略了传力件组的设置,让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上端分别各自直接抵接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其下端分别各自直接抵接调整件13的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或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于第四结构例中,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为相同高度的水平面,而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为相同高度的水平面,且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的高度低于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的高度。
再者,图6所示的调整件13还具有引导坡面135,引导坡面135设置于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二抵接面132之间,以及位于第三抵接面133及第四抵接面134之间。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可藉由引导坡面135平滑地在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二抵接面132之间移动。同理,第二支撑弹性体142也可藉由引导坡面135平滑地在第三抵接面133及第四抵接面134之间移动。
更具体而言,当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分别各自位于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下方(甚至是正下方)时,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可分别各自抵住并压迫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而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实质接近的第一作用力及第三作用力,使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倾向返回初始位置。
当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分别各自位于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的下方(甚至是正下方)时,第二抵接面131及第四抵接面133可分别各自抵住并压迫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而分别各自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实质接近的第二作用力及第四作用力,也可使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倾向返回初始位置。然而,由于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的高度低于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的高度,因而第二作用力及第四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及第三作用力。
因此,当操作部136移动位置,使得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由抵住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的位置,分别各自移动到抵住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的位置时,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分别各自施加的作用力会加大,使得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会加快,即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会影响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如此,搭配使用者手指对键帽更密集的按压释放频率,可提高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每单位时间内在高位置HP与低位置LP间往返的次数,而增加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每单位时间进行"触发释放"循环的次数,藉以符合使用者对于键盘的操作需求。
由于使用者对于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的按压力,要分别大于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向下移动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因而,当操作部136移动位置,使得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由分别抵住第一抵接面131及第三抵接面133的位置,分别移动到抵住第二抵接面132及第四抵接面134的位置时,对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施加的作用力要加大,如此克服第一支撑弹性体141及第二支撑弹性体142施加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向下移动,进而分别顺利触发第一开关111及第二开关112,是以,操作部136的所在位置会影响第一键帽121及第二键帽122对于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其设置有支撑弹性体与调整件,支撑弹性体可对键帽施加作用力,使键帽倾向离开低位置朝向高位置移动,即可使键帽在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调整件可调整支撑弹性体对键帽施加的作用力大小,即可调整弹性体在键帽每次受到按压后所产生的回复力,藉以调整键帽按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速度,即调整每单位时间键帽的可按压次数,还可调整按压键帽所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而满足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对于按压键帽的手感要求。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
第一键帽,该第一键帽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方,该第一键帽可沿着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一键帽移动至该低位置时,该第一键帽触发该第一开关;
调整件,该调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该调整件可沿着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在延伸后交会;以及
第一支撑弹性体,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一键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调整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一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一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而朝向该高位置移动;
当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方时,该第一抵接面抵住该第一支撑弹性体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一作用力;
当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方时,该第二抵接面抵住该第一支撑弹性体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二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二作用力大于该第一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为水平面,该调整件还具有引导坡面,该引导坡面位于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之间,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藉由该引导坡面,平滑地在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间移动。
3.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
第一键帽,该第一键帽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方,该第一键帽可沿着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一键帽移动至该低位置时,该第一键帽触发该第一开关;
调整件,该调整件具有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该调整件可沿着第二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在延伸后交会;
第一传力件,该第一传力件设置于该调整件的上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以及
第一支撑弹性体,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一键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第一传力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一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一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而朝向该高位置移动;
当该第一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一抵接面抵住该第一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一作用力;
当该第二抵接面位于该第一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二抵接面抵住该第一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一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二长度,使得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一键帽施加第二作用力,其中,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使得该第二作用力大于该第一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还具有第二键帽、第二支撑弹性体以及第二传力件;该第二键帽可沿着该第一方向在高位置与低位置间移动,该电路板还具有第二开关;该调整件还具有第三抵接面与第四抵接面,该第二传力件设置于该调整件的上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当该调整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四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上端抵接该第二键帽,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下端抵接该第二传力件,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可对该第二键帽施加作用力,使该第二键帽倾向离开该低位置朝向该高位置移动;
当该第三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三抵接面抵住该第二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二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三长度,使得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二键帽施加第三作用力,其中,该第三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因而该第三作用力等于该第一作用力;以及
当该第四抵接面位于该第二传力件的下方时,该第四抵接面抵住该第二传力件而压迫该第二支撑弹性体,使该第二支撑弹性体的长度缩短为第四长度,使得该第二支撑弹性体对该第二键帽施加第四作用力,其中,该第四长度等于该第二长度,因而该第四作用力等于该第二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还包括承载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承载板上,该电路板具有电路板穿孔,该承载板具有承载板穿孔,该第一传力件具有相邻设置的传力臂与镂空部,该承载板与该电路板分别各自透过该承载板穿孔与该电路板穿孔穿设该第一传力件并进入该镂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传力臂为弧状结构,该弧状结构的弧状延伸角度小于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一对该电路板穿孔,该承载板具有一对该承载板穿孔,该第一传力件具有一对该传力臂,使得该第一传力件具有U字形断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为中空环形体,该第一键帽的下方内凹设有第一环形收纳槽,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容置于该第一环形收纳槽中,当该第一键帽在该低位置与该高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支撑弹性体于该第一环形收纳槽中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还包括第一触发弹性体,该第一键帽的下方凹设有第一中央收纳槽,该第一触发弹性体设置于该第一中央收纳槽中,且该第一触发弹性体具有第一触压部,当该第一键帽朝向该低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触压部触发该第一开关,甚至导致该第一触发弹性体在该第一中央收纳槽中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还包括键盘壳体,该调整件还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延伸出该键盘壳体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键帽具有第一引导壁,该第一引导壁引导该第一支撑弹性体在与该第一键帽交会的方向伸缩变形。
CN201510485793.5A 2015-08-10 2015-08-10 键盘 Pending CN1052064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5793.5A CN105206457A (zh) 2015-08-10 2015-08-10 键盘
CN201610362047.1A CN106024474B (zh) 2015-08-10 2016-05-27 按键结构
CN201610362178.XA CN106057535B (zh) 2015-08-10 2016-05-27 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5793.5A CN105206457A (zh) 2015-08-10 2015-08-10 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6457A true CN105206457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5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5793.5A Pending CN105206457A (zh) 2015-08-10 2015-08-10 键盘
CN201610362178.XA Active CN106057535B (zh) 2015-08-10 2016-05-27 键盘
CN201610362047.1A Active CN106024474B (zh) 2015-08-10 2016-05-27 按键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2178.XA Active CN106057535B (zh) 2015-08-10 2016-05-27 键盘
CN201610362047.1A Active CN106024474B (zh) 2015-08-10 2016-05-27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520645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4467A (zh) * 2016-07-12 2016-10-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及其开关
CN109036922A (zh) * 2018-08-07 2018-12-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09921778A (zh) * 2018-07-28 2019-06-21 珠海磐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轴体及其开关、键盘
CN111739752A (zh) * 2020-05-27 2020-10-02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与调整机构
US10930451B2 (en) 2018-06-22 2021-02-2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US10937610B2 (en) 2018-06-22 2021-03-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keyswitches having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members
US11327573B2 (en) 2020-05-15 2022-05-1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and keyswitch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2416A (zh) * 2016-08-22 2017-0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键盘及电子设备
CN106683930B (zh) * 2016-12-27 2019-02-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结构
CN106653435B (zh) * 2017-01-04 2019-01-01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按键开关
CN108089724A (zh) * 2017-01-25 2018-05-29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可编程按键开关
CN107068462B (zh) * 2017-06-27 2020-04-14 捷讯精密橡胶(苏州)有限公司 机械式薄膜键盘
TWI685008B (zh) * 2018-04-25 2020-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式鍵盤
CN109192579A (zh) * 2018-10-31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腕戴类设备及其按键
CN109411280B (zh) * 2018-11-15 2020-08-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行程的按键及其键盘
CN11175527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按键调节机构及电子装置
TWI717899B (zh) * 2019-11-13 2021-02-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與鍵盤
TWI756626B (zh) 2020-02-06 2022-03-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及鍵盤
TWI720917B (zh) 2020-07-09 2021-03-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TWI822360B (zh) * 2022-09-26 2023-11-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0943A (en) * 1974-03-22 1975-11-18 Magsat Corp Electrical switch
JPH0612941A (ja) * 1992-06-26 1994-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ーボードスイッチ
US5774384A (en) * 1995-12-13 1998-06-30 Dell, U.S.A., L.P. Keyboard with elevatable keys
CN101751128B (zh) * 2008-11-28 2011-10-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误动作的键盘模块
TWI378485B (en) * 2010-02-02 2012-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eyboard with adjustable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01773733U (zh) * 2010-07-14 2011-03-23 明哲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2094019U (zh) * 2011-07-04 2011-12-28 袁建君 一种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键盘
CN204088135U (zh) * 2014-05-08 2015-01-07 张文嵛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204332780U (zh) * 2014-12-30 2015-05-13 杨丽 一种机械式键盘按键开关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4467A (zh) * 2016-07-12 2016-10-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按键及其开关
US10930451B2 (en) 2018-06-22 2021-02-2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US10937610B2 (en) 2018-06-22 2021-03-0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keyswitches having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members
CN109921778A (zh) * 2018-07-28 2019-06-21 珠海磐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轴体及其开关、键盘
CN109036922A (zh) * 2018-08-07 2018-12-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10323094A (zh) * 2018-08-07 2019-10-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10323094B (zh) * 2018-08-07 2021-08-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US11327573B2 (en) 2020-05-15 2022-05-1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and keyswitch 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thereof
CN111739752A (zh) * 2020-05-27 2020-10-02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与调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4474B (zh) 2018-07-31
CN106024474A (zh) 2016-10-12
CN106057535A (zh) 2016-10-26
CN106057535B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6457A (zh) 键盘
US9430050B2 (en)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KR101020045B1 (ko) 키 캡 없는 자판의 키 영역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33909A (ko) 자력을 이용한 키 스위치
CN102623224B (zh) 按键
US9087650B2 (en) Keycap structure
CN108701560B (zh) 薄键盘、键盘覆盖物和键开关
TW201822235A (zh) 多段式輸入裝置
CN201622961U (zh) 薄型键盘的按压结构
CN102737884B (zh) 按键结构
TWI720917B (zh) 按鍵開關及其復位組件
TWI628683B (zh) 鍵盤
CN202167386U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I628682B (zh) 按鍵
CN203826263U (zh) 按键结构
US11251000B1 (en) Keyboard
CN201274247Y (zh) 按钮结构
CN110504122B (zh) 按键
CN205485956U (zh) 按键、键盘及电子设备
CN201319336Y (zh) 键盘结构
US9236206B1 (en)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US20170200571A1 (en) Key structure
US9552939B2 (en) Keyboard equipped with multipoint press positions
CN110071004B (zh) 键盘装置
CN101872693B (zh) 按键结构、键盘以及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