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8110B - 自行車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8110B
TWI628110B TW104118163A TW104118163A TWI628110B TW I628110 B TWI628110 B TW I628110B TW 104118163 A TW104118163 A TW 104118163A TW 104118163 A TW104118163 A TW 104118163A TW I628110 B TWI628110 B TW I6281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axis
link member
connecting portion
base member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4075A (zh
Inventor
江村篤裕
井上賢吉
桑山和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81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3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5Mounting the derailleur on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基本上設置有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可移動構件於伸出位置處比於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撤回位置及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接部份與第二連桿構件至少部份地重疊。

Description

自行車撥鏈器
本發明概括地相關於自行車撥鏈器。更明確地說,本發明相關於具有可相對於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的可移動構件的自行車撥鏈器。
許多自行車設置有容許騎車者可改變用來將來自踏板的動力傳遞至後車輪的齒輪比的傳動系統(drivetrain)。通常,傳動系統使用一或多個撥鏈器來改變齒輪比。前撥鏈器相鄰於前齒盤(front chain ring)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以將鏈條在前齒盤之間橫向移位,而後撥鏈器相鄰於後車輪的輪轂被安裝,以將鏈條在後鏈輪(rear sprocket)之間被橫向移位。在任一情況中,撥鏈器典型上包含被不可移動地固定於自行車車架的固定或底座構件、及可移動構件。可移動構件典型上包含被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地支撐以在至少兩個橫向移位位置之間移動的鏈條導件。典型上,連桿組總成被耦接在固定構件與可移動構件之間,以可移動地支撐具有鏈條導件的可移動 構件。撥鏈器典型上是藉著被耦接在換檔器(shifter)與撥鏈器之間的操作纜線而被操作。
概括而言,此處的揭示係針對自行車撥鏈器的各種不同的特徵。本發明的一個目的為提供較為小型或緊湊的自行車撥鏈器。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且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撥鏈器,此自行車撥鏈器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可移動構件於伸出位置處比於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撤回位置及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接部份與第二連桿構件至少部份地重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被建構成相對於底座構件被配置成使得於撤回位置的 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從於伸出位置的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於相對於自行車的前後方向偏移。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連桿構件為外側連桿,且第二連桿構件為內側連桿。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桿構件包含向外突出的支撐突出部、及相鄰於第一連桿構件被設置在支撐突出部上的纜線附接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份,且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撤回位置及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接部份與第二連接部份至少部份地重疊。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桿構件包含接收第一連桿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的空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桿構件包含接收第一連桿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的空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接部份包含被附接於底座構件的第一連接部、及被附接於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 而空間位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連接部藉著第一樞軸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且第二連接部藉著第二樞軸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接部份包含被附接於底座構件的第一連接部、及被附接於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且當於垂直於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接部份被設置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連接部份朝向第二連桿構件突出。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還包含第三連桿構件,此第三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且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三連桿構件被設置成與第一連桿構件相比較為遠離第二連桿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三連桿構件具有與第二連桿構件的有效長度相等的有效長度。第三連桿構件的有效長度係在第五樞轉軸線與第六樞轉軸線之間被測量者,而 第二連桿構件的有效長度係在第三樞轉軸線與第四樞轉軸線之間被測量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連桿構件包含向外延伸的支撐突出部、及相鄰於第三連桿構件被設置在支撐突出部上的纜線附接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撥鏈器,此自行車撥鏈器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包含內側板件及外側板件,此內側板件及外側板件被建構成在二者之間形成鏈條引導槽溝。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可移動構件於伸出位置處比於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的第三連接部份。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一連接部份及第三連接部份被設置在底座構件與內側板件的外表面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被建構成相對於底座構件被配置成使得於撤回位置的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從於伸出位置的第一及第三樞轉 軸線於相對於自行車的前後方向偏移。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撥鏈器,此自行車撥鏈器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桿構件、第二連桿構件、及第三連桿構件。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可移動構件於伸出位置處比於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三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且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
並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撥鏈器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撥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10‧‧‧自行車
12‧‧‧前撥鏈器
14‧‧‧自行車車架
16‧‧‧前叉架
18‧‧‧後車輪
20‧‧‧前車輪
22‧‧‧車把
24‧‧‧換檔器
26‧‧‧鏈條
28‧‧‧齒盤
30‧‧‧操作纜線
30a‧‧‧外殼套
30b‧‧‧內纜線
32‧‧‧下管
34‧‧‧座管
36‧‧‧懸架管
38‧‧‧底座構件
40‧‧‧可移動構件
41‧‧‧第一連桿構件
42‧‧‧第二連桿構件
43‧‧‧第三連桿構件
43a‧‧‧連接部份
43b‧‧‧連接部份
44‧‧‧第一四桿連桿組
46‧‧‧第二四桿連桿組
50‧‧‧第一帶夾部份
52‧‧‧第二帶夾部份
54‧‧‧鉸鏈銷
56‧‧‧緊固件
60‧‧‧內側板件
60a‧‧‧外表面
62‧‧‧外側板件
64‧‧‧鏈條引導槽溝
66‧‧‧上游連接部
68‧‧‧下游連接部
70‧‧‧安裝凸緣
72‧‧‧安裝凸緣
74‧‧‧第一連接部份
76‧‧‧樞銷
78‧‧‧連接部份
80‧‧‧樞銷
82‧‧‧第二連接部份
82a‧‧‧第一連接部
82b‧‧‧第二連接部
84a‧‧‧第一樞軸
84b‧‧‧第二樞軸
86‧‧‧第三連接部份
86a‧‧‧第一連接部
86b‧‧‧第二連接部
88‧‧‧樞銷
90‧‧‧空間
92‧‧‧支撐突出部
94‧‧‧纜線附接結構
96‧‧‧偏壓構件
98‧‧‧調整軸環
101‧‧‧固定螺釘
102‧‧‧樞銷
104‧‧‧樞銷
L1‧‧‧有效長度
L2‧‧‧有效長度
L3‧‧‧有效長度
P1‧‧‧第一樞轉軸線
P2‧‧‧第二樞轉軸線
P3‧‧‧第三樞轉軸線
P4‧‧‧第四樞轉軸線
P5‧‧‧第五樞轉軸線
P6‧‧‧第六樞轉軸線
圖1為安裝有根據第一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自行車撥鏈器的自行車車架的部份側視圖。
圖2為於前撥鏈器的區域的自行車的部份的放大的外側視圖。
圖3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具有操作纜線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4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具有操作纜線的前撥鏈器的後立體圖。
圖5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內側視圖。
圖6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類似於圖5的內側視圖,其中第二連桿構件被移去。
圖7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俯視圖。
圖8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俯視圖。
圖9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俯視圖。
圖10為根據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前撥鏈器的俯視圖。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選擇的實施例。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發明。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配備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前自行車撥鏈器12(以下稱為前撥鏈器12)的自行車10。如以下會說明的,前撥鏈器12係以可拆卸且可重新安裝的方式而可附接於自行車10。基本上,自行車10包含自行車車架14、前叉架16、後車輪18、前車輪20、及車把22。車把22被附接於前叉架16的轉向管或轉向柱。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換檔器24被附接於車把22,以用來操作前撥鏈器12而將鏈條26在三個前鏈輪或齒盤28之間橫向移位。換檔器24藉著操作纜線30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前撥鏈器12。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任何使用操作纜線例如操作纜線30來操作前撥鏈器12的換檔器均可被使用。此處,換檔器24被顯示在車把22的右側。但是,換檔器24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設置在車把22的左側或右側以用來操作前撥鏈器12。
參考圖2及3,較佳地,操作纜線30包含外殼套30a、及通過外殼套30a的內纜線30b。因此,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纜線30為傳統的包登(Bowden)纜線。內纜線30b被可滑動地設置在外殼套30a的內部。特別是,換檔器24的操作將內纜線30b在外殼套30a的內部移動(亦即,拉取(pull)或釋放(release))以操作前撥鏈器12。外殼套30a可如舉例說明的形成為單一連續的管狀構件,而以一個端部接觸換檔器24的一部份,且以另一個端部連接前撥鏈器12。或 者,外殼套30a可如在許多自行車上常見的由兩個或多於兩個部件形成。操作纜線30是以傳統方式如在圖1中所見的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14的下管(down tube)32。
自行車10可為任何類型的自行車,且可具有各種不同的組態。因為自行車及其各種不同的組件在自行車技術領域中為已知的,所以除了本發明的前撥鏈器12及與前撥鏈器12有關的組件或部份外,以下的說明不包含其他有關自行車10及其各種不同的組件的詳細敘述及顯示。換句話說,此說明書只敘述及/或顯示前撥鏈器12及與前撥鏈器12有關的自行車10的組件或部份。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及2中所見的,前撥鏈器12被安裝在自行車車架14的座管(seat tube)34上。但是,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前撥鏈器12可藉著底部托架或其他安裝結構而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14的懸架管(hanger tube)36。
現在參考圖3至10,以下更詳細地敘述前撥鏈器12。前撥鏈器12包含底座構件38、可移動構件40、第一連桿構件41、及第二連桿構件42。較佳地,前撥鏈器12還包含第三連桿構件43。但是,如從以下的前撥鏈器12的敘述會明顯的,前撥鏈器12的一些方面可在不包含第三連桿構件43的情況下被達成。第三連桿構件43對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提供額外的穩定性(亦即,勁度(stiffness))且對定位可移動構件40提供 較高的準確度。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桿構件41、第二連桿構件42、及第三連桿構件43界定連桿組總成,用來可移動地支撐可移動構件40,以使可移動構件40可相對於底座構件38在撤回位置(見圖8)、居間或中間位置(見圖9)、與伸出位置(見圖10)之間移動。第一連桿構件41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P1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第一連桿構件41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P2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第二連桿構件42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P3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第二連桿構件42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P4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第三連桿構件43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P5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第三連桿構件43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P6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
以此配置,如在圖8至10中所見的,第一四桿連桿組(four bar linkage)44由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P1、P2、P3、及P4界定,而第二四桿連桿組46由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樞轉軸線P3、P4、P5、及P6界定。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P1、P2、P3、及P4被建構成相對於底座構件38被配置成使得於撤回位置(見圖8)的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P1及P3從於伸出位置(見圖10)的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P1及P3於相對於自行車10的前後方向偏移(offset)。換句話說,在可移動構件40從撤回位置(見圖8)朝向伸出 位置(見圖10)移動時,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P1及P3於相對於自行車10的向前方向移動。另外,在可移動構件40從伸出位置(見圖10)朝向撤回位置(見圖8)移動時,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P1及P3於相對於自行車10的向後方向移動。
底座構件38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10。特別是,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38為被鉗夾於自行車10的座管34的剛性構件。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在前撥鏈器12處於座管34上的安裝位置的情況下,底座構件38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40的上方。當然,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底座構件38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具有其他的組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底座構件38可被附接於鏈撐(chain stay)或藉著底座托架而被附接於懸架管36。典型上,底座構件38是由金屬材料或纖維強化材料製成。
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38為包含第一帶夾部份50及第二帶夾部份52的鉸鏈型帶夾(hinge type band clamp)。鉸鏈銷54將第一及第二帶夾部份50及52的第一端部鉸接地連接在一起,而第一及第二帶夾部份50及52的第二端部藉著緊固件56而被緊固在一起。此處,緊固件56包含螺栓及螺母,其以可拆卸及可重新安裝的方式將第一及第二帶夾部份50及52的第二端部拉緊在一起而鉗夾在自行車車架14(圖2)的座管34上。典型上,底座構件38的第一及 第二帶夾部份50及52是由金屬材料或纖維強化材料製成。
如圖3至7所示,可移動構件40包含內側板件60及外側板件62。內側板件60及外側板件62被建構成在二者之間形成鏈條引導槽溝64。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40還包含上游連接部66及下游連接部68。上游連接部66連接內側及外側板件60及62的上游端部。下游連接部68連接內側及外側板件60及62的下游端部。此處所用的術語「上游」及「下游」是指相對於鏈條26在踩踏期間於鏈條引導槽溝64的內部的移動而言。換句話說,內側板件60的內表面與外側板件62的內表面面向彼此而在二者之間形成用來接收鏈條26的鏈條引導槽溝64。如在圖5及6中最佳所見的,內側板件60具有用來可樞轉地安裝第一連桿構件41的一對安裝凸緣70。內側板件60也具有用來可樞轉地安裝第二連桿構件42的一對安裝凸緣72。安裝凸緣70及72被形成在內側板件60面向自行車10且背對鏈條引導槽溝64的外表面60a(亦即,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的面向車架側)上。因此,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在內側板件60的外表面60a上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可移動構件40。第三連桿構件43被可樞轉地附接於下游連接部68。
參考圖8及10,可移動構件40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38在撤回位置(見圖8)與伸出位置(見圖10)之間移動,而可移動構件40於伸出位置處比於撤 回位置處較為遠離底座構件38。特別是,以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的配置,可移動構件40的移動係在概括地水平的平面中,使得在可移動構件40相對於自行車10在撤回位置(見圖8)與伸出位置(見圖10)之間橫向擺動時,可移動構件40於相對於自行車10的前後方向擺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前撥鏈器12的可移動構件40包含居間或中間位置(見圖9)。
更明確地說,可移動構件40藉著回應換檔器24的致動以拉取操作纜線30的內纜線30b(亦即,拉取操作)而相對於底座構件38於向外方向被移動離開自行車車架14。如此,回應操作纜線30的拉取操作,內側板件60接觸自行車鏈條26且將自行車鏈條26橫向移位,使得自行車鏈條26在齒盤28之間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4於向外方向移動。並且,可移動構件40藉著回應換檔器24的致動以釋放操作纜線30的內纜線30b(亦即,釋放操作)而相對於底座構件38於向內方向被朝向自行車車架14移動。如此,回應操作纜線30的釋放操作,外側板件62接觸自行車鏈條26且將自行車鏈條26橫向移位,使得自行車鏈條26在齒盤28之間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4於向內方向移動。以此方式,可移動構件40回應換檔器24的致動而將自行車鏈條26選擇性地定位在齒盤28中的一個之上。
以下更詳細地討論第一連桿構件41。第一連桿構件41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纖維強化材料 製成的剛性構件。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桿構件41為在前撥鏈器12處於安裝位置的情況下被設置成與第二連桿構件42相比較為遠離自行車車架14的外側連桿。第一連桿構件41具有有效長度L1。第一連桿構件41的有效長度L1是在第一樞轉軸線P1與第二樞轉軸線P2之間被測量者。第一連桿構件41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P1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的第一連接部份74。明確地說,第一連接部份74是藉著樞銷76而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0。第一連桿構件41還包含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P2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的連接部份78。明確地說,連接部份78是藉著樞銷80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
以下更詳細地討論第二連桿構件42。第二連桿構件42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纖維強化材料製成的剛性構件。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連桿構件42為內側連桿。第二連桿構件42具有有效長度L2。第二連桿構件42的有效長度L2是在第三樞轉軸線P3與第四樞轉軸線P4之間被測量者。第二連桿構件42的有效長度L2與第一連桿構件41的有效長度L1相等。
第二連桿構件42的一個端部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P3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而第二連桿構件42的另一個端部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P4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第二連桿構件42還包含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P4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的第二連接部份82。明確地 說,第二連接部份82包含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的第一連接部82a、及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的第二連接部82b。明確地說,第一連接部82a藉著第一樞軸84a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類似地,第二連接部82b藉著第二樞軸84b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第一連接部82a與第二連接部82b於第四樞轉軸線P4的軸向方向對準。第二連桿構件42包含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P3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的第三連接部份86。
明確地說,第三連接部份86藉著樞銷88而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0。明確地說,第三連接部份86包含藉著樞銷88而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0的第一連接部86a、及藉著樞銷88而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0的第二連接部86b。第一連接部86a與第二連接部86b於第三樞轉軸線P3的軸向方向對準。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及第二連桿構件42的第三連接部份86被設置在底座構件38與內側板件60的外表面60a之間。以第一連接部份74及第三連接部份86位於底座構件38與外表面60a之間的此配置,可形成與傳統撥鏈器相比較為小型或緊湊的前撥鏈器。並且,可使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與在傳統前撥鏈器中相比較短,而同時仍然可提供可移動構件40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的行程的充分移動量。
以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的此配置,如在圖5中所見的,第二連桿構件42包含接收第一連桿 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的空間90。明確地說,空間90位在第一連接部82a與第二連接部82b之間。當於垂直於第一樞轉軸線P1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被設置在第一連接部82a與第二連接部82b之間。
較佳地,以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的此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0被設置於撤回位置及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P1的方向觀看時,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與第二連桿構件42的第二連接部份82至少部份地重疊。以第一連桿構件41與第二連桿構件42的此重疊配置,可形成與傳統撥鏈器相比較為小型或緊湊的前撥鏈器。並且,可使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與在傳統前撥鏈器中相比較短,而同時仍然可提供可移動構件40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的行程的充分移動量。
對於藉著使用第一連桿構件41與第二連桿構件42的重疊配置而提供的小型或緊湊結構而言並不需要第三連桿構件43。但是,如先前所述的,第三連桿構件43對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提供額外的穩定性(亦即,勁度)且對定位可移動構件40提供較高的準確度。類似地,對於獲得由第三連桿構件43所提供的額外穩定性而言並不需要第一連桿構件41與第二連桿構件42的重疊配置。
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8中 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40處於撤回位置的情況下,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位於在第一連接部82a與第二連接部82b之間的空間90內。如此,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在可移動構件40如在圖8中所見的被設置於撤回位置的情況下,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與第二連桿構件42至少部份地重疊。當然,從此揭示很明顯,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可被重新建構及重新配置成使得在可移動構件40處於伸出位置的情況下,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位於在第一連接部82a與第二連接部82b之間的空間90內。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一連桿構件41的第一連接部份74朝向第二連桿構件42突出。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8至10中所見的,第二連桿構件42包含支撐突出部92及纜線附接結構94。支撐突出部92從第二連桿構件42的中間部份向外突出。纜線附接結構94於相鄰於第三連桿構件43的位置處被設置在支撐突出部92上。內纜線30b藉著纜線附接結構94而被附接於第二連桿構件42。明確地說,纜線附接結構94基本上為被螺合於第二連桿構件42的支撐突出部92的螺紋孔內的螺栓。當第二連桿構件42由於操作纜線30的內纜線30b的移動而被拉取或釋放時,可移動構件40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以用來將自行車鏈條26在齒盤28之間移動。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5中所見 的,偏壓構件96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40與第二連桿構件42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96被操作性地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0與第二連桿構件42之間,以將可移動構件40朝向撤回位置偏壓。或者,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偏壓構件96可被配置成將可移動構件40朝向伸出位置偏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96為扭力彈簧。偏壓構件96具有被安裝在樞銷88上的螺旋部份。偏壓構件96的第一端部與內側板件60接合。例如,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96的第一端部被鉤掛在內側板件60上。偏壓構件96的第二端部被固定於調整軸環(adjustment collar)98,而調整軸環98係經由樞銷88而被固定於第二連桿構件42。樞銷88被不可旋轉地安裝於第二連桿構件42。調整軸環98具有固定螺釘(set screw)101,此固定螺釘101接合樞銷88以用來將調整軸環98固定於樞銷88。藉著用固定螺釘101將調整軸環98固定於不同的角度位置,偏壓構件96在可移動構件40上的偏壓力可被改變。
以下更詳細地討論第三連桿構件43。第三連桿構件43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纖維強化材料製成的剛性構件。第三連桿構件43被設置成與第一連桿構件41相比較為遠離第二連桿構件42。第三連桿構件43具有與第二連桿構件42的有效長度L2相等的有效長度L3。第三連桿構件43的有效長度L3是在第五樞轉軸線P5與第六樞轉軸線P6之間被測量者。第三連桿構件43 對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41及42提供額外的穩定性(亦即,勁度)且對定位可移動構件40提供較高的準確度。第三連桿構件43包含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P5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0的連接部份43a。明確地說,連接部份43a藉著樞銷102而於下游連接部68的位置處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0。第三連桿構件43還包含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P6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8的連接部份43b。明確地說,連接部份43b藉著樞銷104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8。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被敘明並非如此。
此處所使用的以下方向術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部」、「直立」、「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處於豎立的騎行位置且配 備有自行車撥鏈器的自行車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方向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撥鏈器時應相對於處於在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撥鏈器的自行車被解讀。術語「左」及「右」被用來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右側時指示該「右」側及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左側時指示該「左」側。
並且,應瞭解雖然此處可能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敘述各種不同的組件,但是這些組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被用來區別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因此,舉例而言,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教示之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反之亦然。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部份的組態。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術語「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約或大概」、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 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背離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雖然被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為前撥鏈器,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上所說明的組態可被應用於後撥鏈器。並且,雖然被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為於前後方向擺動的前撥鏈器,但是以上所述的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特徵可被應用於上擺式(top swing)及下擺式(down swing)前撥鏈器。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Claims (18)

  1.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該可移動構件於該伸出位置處比於該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該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撤回位置及該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該第一連接部份與該第二連桿構件延伸於該第三樞轉軸線及該第四樞轉軸線之間的部份至少部份地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被建構成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配置成使得於該撤回位置的該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從於該伸出位置的該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於相對於自行車的前後方向偏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 該第一連桿構件為外側連桿,且該第二連桿構件為內側連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桿構件包含向外突出的支撐突出部、及相鄰於該第一連桿構件被設置在該支撐突出部上的纜線附接結構。
  5.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該可移動構件於該伸出位置處比於該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該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包含被可繞該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份,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撤回位置及該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該第一連接部份與該第二連桿構件至少部份地重疊,且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撤回位置及該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 時,該第一連接部份與該第二連接部份至少部份地重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桿構件包含接收該第一連桿構件的該第一連接部份的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桿構件包含接收該第一連桿構件的該第一連接部份的空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份包含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一連接部、及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該空間位在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藉著第一樞軸而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且該第二連接部藉著第二樞軸而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份包含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一連接部、及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二連接部,且當於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該第一連接部份被設置在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份朝向該第二連桿構件突出。
  12.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該可移動構件於該伸出位置處比於該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該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第三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該第三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撤回位置及該伸出位置中之一者的狀態中,當於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線的方向觀看時,該第一連接部份與該第二連桿構件至少部份地重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三連桿構件被設置成與該第一連桿構件相比較為遠離該第二連桿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三連桿構件具有與該第二連桿構件的有效長度相等的有效長度,該第三連桿構件的該有效長度係在該第五樞轉軸線與該第六樞轉軸線之間被測量者,而該第二連桿構件的該有效長度係在該第三樞轉軸線與該第四樞轉軸線之間被測量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二連桿構件包含向外延伸的支撐突出部、及相鄰於該第三連桿構件被設置在該支撐突出部上的纜線附接結構。
  16.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包含內側板件及外側板件,該內側板件及該外側板件被建構成在二者之間形成鏈條引導槽溝,該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該可移動構件於該伸出位置處比於該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該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及第二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三連接部份,該第二連桿構件被可 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被設置在該底座構件與該內側板件的外表面之間,該內側板件的該外表面面向離開該外側板件的方向,且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在離開該外側板件的方向上被設置為從該內側板件的該外表面偏移。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自行車撥鏈器,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樞轉軸線被建構成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配置成使得於該撤回位置的該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從於該伸出位置的該第一及第三樞轉軸線於相對於自行車的前後方向偏移。
  18. 一種自行車撥鏈器,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可移動構件,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撤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而該可移動構件於該伸出位置處比於該撤回位置處較為遠離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的第一連接部份,該第一連桿構件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第二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被可繞第四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及第三連桿構件,其被可繞第五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 該可移動構件且被可繞第六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
TW104118163A 2014-07-28 2015-06-04 自行車撥鏈器 TWI628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444,159 US9334018B2 (en) 2014-07-28 2014-07-28 Bicycle derailleur
US14/444,159 2014-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075A TW201604075A (zh) 2016-02-01
TWI628110B true TWI628110B (zh) 2018-07-01

Family

ID=5506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163A TWI628110B (zh) 2014-07-28 2015-06-04 自行車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4018B2 (zh)
CN (1) CN105314059B (zh)
DE (1) DE102015009813A1 (zh)
TW (1) TWI628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10311A1 (de) * 2015-08-06 2017-02-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Vordere Umwerfer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kettenschaltung
US10407128B2 (en) * 2016-09-30 2019-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0131404B2 (en) * 2017-02-09 201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4048A (en) * 1980-06-17 1984-01-03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having horizontally positioned linkage members
US5624336A (en) * 1994-12-20 1997-04-29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with independently movable chain guide plates
US20030083161A1 (en) * 2001-10-30 2003-05-01 Po-Cheng Chen Chain shifting assembly for bicycles
CN101112909A (zh) * 2006-07-25 2008-01-3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19997A (fr) * 1962-04-20 1963-03-01 Changement de vitesse par déraillement de chaîne, en éléments combinés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en métal pour cycles, tandems, vélomoteurs, motocyclettes ou véhicules similaires
US3702080A (en) * 1971-02-19 1972-11-07 Jacques Andre Huret Cycle gear change and cycles equipped with such gear change
DE2314554C2 (de) * 1973-03-23 1983-10-06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Kettenschaltung mit Änderung des Anstellwinkels des Leitrades
US3974707A (en) * 1974-08-03 1976-08-17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4027542A (en) * 1974-10-04 1977-06-07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for bicycle
JPS51118237A (en) * 1975-04-09 1976-10-18 Shimano & Co Ltd Outside speed change mechanism
JPS5247238A (en) * 1975-10-13 1977-04-14 Shimano Industrial Co External transmission
JPS5286639A (en) * 1976-01-12 1977-07-19 Shimano Industrial Co External transmission
US4198873A (en) * 1977-07-01 1980-04-22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Speed chang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and the like
US4237743A (en) * 1977-10-11 1980-12-09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JPS54115842A (en) * 1978-02-28 1979-09-08 Shimano Industrial Co Derailer for bicycle
US4259873A (en) * 1978-06-02 1981-04-07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US4279605A (en) * 1978-09-13 1981-07-21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FR2532608A1 (fr) * 1982-09-02 1984-03-09 Bleuse Patrick Derailleur avant de bicyclette a largeur de fourchette variable
FR2532906B1 (fr) * 1982-09-15 1988-01-15 Huret & Fils Derailleur de pedalier perfectionne pour bicyclette
JPH0535920Y2 (zh) 1989-09-05 1993-09-10
JPH0352297U (zh) * 1989-09-28 1991-05-21
US5425678A (en) * 1993-05-26 1995-06-20 Richardson; Brian E. Elastic joint derailleur
EP0653347B1 (en) * 1993-11-12 2000-03-01 Shimano Inc. Front gear for a bicycle
US5389043A (en) * 1994-05-09 1995-02-14 Hsu; Yi-Hsung Bicycle top-pull front derailleur
US5533937B1 (en) * 1995-02-06 1998-12-08 Sram Corp Bicycle derailleur
US5860880A (en) * 1996-11-21 1999-01-19 Shimano, Inc. Low normal bicycle derailleur which allows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chain guide toward the rear wheel in response to a force directed laterally towards the rear wheel
US6471610B1 (en) * 2000-06-07 2002-10-29 Ching-Huan Tseng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868752B2 (en) * 2002-07-05 2005-03-22 Shimano, Inc. Assisting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eeds in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7014584B2 (en) 2002-12-27 2006-03-21 Shimano Inc. Top pull type front derailleur
US7677998B2 (en) * 2006-01-31 2010-03-16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20080026889A1 (en) * 2006-07-31 2008-01-31 Douglas Chiang Speed change device of a bicycle
US7914407B2 (en) * 2007-05-29 2011-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assembly
US8678962B2 (en) * 2010-12-15 2014-03-25 Sram, Llc Bicycle derailleur and method
US9334016B2 (en) * 2012-07-13 2016-05-10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9216794B2 (en) 2013-05-23 2015-12-22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US9156524B2 (en) 2013-09-30 2015-10-13 Shimano Inc. Derailleu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4048A (en) * 1980-06-17 1984-01-03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having horizontally positioned linkage members
US5624336A (en) * 1994-12-20 1997-04-29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with independently movable chain guide plates
US20030083161A1 (en) * 2001-10-30 2003-05-01 Po-Cheng Chen Chain shifting assembly for bicycles
CN101112909A (zh) * 2006-07-25 2008-01-3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3714A1 (en) 2016-01-28
US9334018B2 (en) 2016-05-10
DE102015009813A1 (de) 2016-01-28
TW201604075A (zh) 2016-02-01
CN105314059A (zh) 2016-02-10
CN105314059B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6039B2 (en) Front derailleur
US9896148B2 (en) Collapsible two-wheeled vehicle
TW201444732A (zh) 自行車前撥鏈器
US9156524B2 (en) Derailleur
US9499232B2 (en) Front derailleur
US1013140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TWI547405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200410864A (en) Top pull type front derailleur
TWI628110B (zh) 自行車撥鏈器
US20020014756A1 (en) Bicycle brake mounting structure
CN111232119B (zh) 自行车前拨链器
US9469378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201433499A (zh) 具有可拆卸的鏈條導件的自行車撥鏈器
TWI643787B (zh) 具有安裝結構的自行車前撥鏈器
US20180134342A1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TW202227311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WO2008047131A1 (en) Pedal powered vehicle with auxiliary seat for a child
WO2019159140A1 (en) A two- wheeled bicycle with variable configuration
TW201813876A (zh) 自行車撥鏈器
US1038474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202327935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WO2010102349A1 (en) Fork assemb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