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486B - 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 - Google Patents
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6486B TWI626486B TW106120474A TW106120474A TWI626486B TW I626486 B TWI626486 B TW I626486B TW 106120474 A TW106120474 A TW 106120474A TW 106120474 A TW106120474 A TW 106120474A TW I626486 B TWI626486 B TW I62648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portion
- spring member
- wall portion
- lens
- press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其可降低彈簧構件對透鏡區塊繞旋轉軸之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光學式感測裝置1具備有配置於殼體2之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之彈簧構件7。彈簧構件7中,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係抵接於按壓片141且彈簧構件7的第1板部71將透鏡區塊5的旋轉架60推壓至壁部11。第2板部72係藉突出於壁部11之相反側之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而抵接於按壓片141。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之形狀為角度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按壓片141有較小的摩擦。
Description
本發明,一般係有關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特別是,係有關可調整檢測區域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以及可調整透鏡方向之附設透鏡之殼體。
習知,已有提供各種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例如,作為光學式感測裝置的一種示例,已知有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所揭示之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在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所揭示之附設熱線之自動開關,其具備之透鏡區塊,包含用以將檢測範圍發出之熱線聚光於熱線感測器之聚光鏡,且包含由聚光鏡(透鏡)將一端封閉而呈筒狀之保持架(旋轉架)。保持架的外周面,形成了在保持架所圍繞之位置具有中心之球面形狀。又,在包含保持架之外周面之球面形狀之中心的2個位置,以突出方式設置有各將軸通過該球面之中心之圓柱形上的軸突起。透鏡區塊係以可繞著軸突起而旋轉之方式,使用平狀彈簧(彈簧構件)而安裝於殼體的法蘭部(壁部)。
在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所揭示之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中,由於透鏡區塊之旋轉軸通過保持架的中心,因此,就算使透鏡區塊繞旋轉軸而旋
轉,在設計上,透鏡區塊之保持架並不會加壓於平狀彈簧。然而,會有因為成形誤差等原因,而有透鏡區塊之旋轉軸並不通過保持架之中心之情形。又,亦有設計時並不將透鏡區塊之旋轉軸通過保持架之中心,或者,亦有欲使保持架之外周面之形狀與球面形狀相異之情形。在其等之情形,在使透鏡區塊繞著旋轉軸而旋轉時,透鏡區塊之保持架將對應於旋轉方向而加壓於平狀彈簧。在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中,在將平狀彈簧結合至殼體時,係以將平狀彈簧之保持片壓入法蘭部之保持用切口之方式,而使保持片抵合於保持用切口。因此,平狀彈簧對於保持架帶來的加壓產生抗力,而妨害了透鏡區塊繞著旋轉軸的旋轉。
本發明之要點在於,提供一種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可降低其中之彈簧構件對透鏡區塊繞著旋轉軸之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具備殼體、光學式感測器、透鏡區塊、及彈簧構件。該殼體具備:壁部,其具有窗孔;及複數之保持部,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的一面之按壓片。該光學式感測器,係配置於該壁部的該一面側。該透鏡區塊具備有,從該窗孔露出之透鏡,以及保持著該透鏡之旋轉架。該透鏡區塊,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之光軸且正交於該光軸之既定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所支持。該彈簧構件具備:第1板部、圍繞該第1板部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及連結該第1板部及該第2板部之彈簧部。該彈簧構件係被配
置成,使該第2板部在該厚度方向抵接該按壓片且由該第1板部將該旋轉架推壓至該壁部。該第2板部具有朝著該壁部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該第2板部係由該複數之抵接片的前端,而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該複數之抵接片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之形狀為角度在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該按壓片之間有較小的摩擦。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具備殼體、透鏡區塊、及彈簧構件。該殼體具備:壁部,其具有窗孔;及複數之保持部,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的一面之按壓片。該透鏡區塊具備有,從該窗孔露出之透鏡,以及保持著該透鏡之旋轉架。該透鏡區塊,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之光軸且正交於該光軸之既定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所支持。該彈簧構件具備:第1板部、圍繞該第1板部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及連結該第1板部及該第2板部之彈簧部。該彈簧構件係被配置成,使該第2板部在該厚度方向抵接該按壓片且由該第1板部將該旋轉架推壓至該壁部,而被配置於該壁部與該按壓片之間。該第2板部具有朝著該壁部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該第2板部係由該複數之抵接片的前端,而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該複數之抵接片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之形狀為角度在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該按壓片之間有較小的摩擦。
本發明之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其效果在於,可降低彈簧構件對於透鏡區塊繞著旋轉軸之旋轉造成妨害之可能性。
1‧‧‧光學式感測裝置
2‧‧‧殼體
4‧‧‧電路區塊
5‧‧‧透鏡區塊
7‧‧‧彈簧構件
8‧‧‧平板
9‧‧‧端子外罩
10‧‧‧外罩
11‧‧‧壁部(法蘭部)
12‧‧‧筒部
13‧‧‧軸承部
14‧‧‧保持部
14A‧‧‧第1保持部
14B‧‧‧第2保持部
15‧‧‧空間
16‧‧‧引導片
20‧‧‧主體
32‧‧‧螺絲扣
33‧‧‧推壓構件
40‧‧‧光學式感測器
50‧‧‧透鏡
60‧‧‧旋轉架
61‧‧‧軸部
71‧‧‧第1板部
72‧‧‧第2板部
73‧‧‧彈簧部
112‧‧‧插入孔
113‧‧‧窗孔
121‧‧‧第1側壁
122‧‧‧第2側壁
123‧‧‧突出片
124‧‧‧貫通孔
141‧‧‧按壓片
142‧‧‧延伸部
143‧‧‧限制部
144‧‧‧開口
201‧‧‧突起
500‧‧‧治具
721‧‧‧本體
722‧‧‧抵接片
723‧‧‧切口
724‧‧‧突起
731‧‧‧彈簧片
1411‧‧‧抵接面
1412‧‧‧止動塊
7211‧‧‧平板部
7212‧‧‧連結部
7241‧‧‧端部
A50‧‧‧光軸
A61‧‧‧旋轉軸
D1‧‧‧旋轉方向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3A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外罩之俯視圖。圖3B係圖3A之X-X線截面圖。
圖4A及圖4B,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透鏡區塊之說明圖。
圖5A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彈簧構件之俯視圖。圖5B係圖5A中之Y-Y線截面圖。圖5C係圖5B中之部分Q之擴大圖。圖5D係圖5A中之部分P之擴大圖。
圖6A及圖6B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組裝方法之說明圖。
圖7係同上之光學式感測裝置之組裝方法之說明圖。
1.實施形態
圖1及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本實施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係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一般而言,係藉由光學式感測器以檢測是否有人存在,按照檢測結果而控制負載(例如照明)。設附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例如,在負載為照明時,當有人進入光學式感測器之檢測區域時則將照明點亮,當光學式感測器之檢測區域無人存在之狀態持續既定時間後,則將照明熄滅。該種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例如係被安裝至構成天井之營造材。
光學式感測裝置1如圖2所示,具備:殼體2、一對之螺絲扣32、32、一對之推壓構件33、33、電路區塊4、透鏡區塊5、彈簧構件7、平板8、及端子外罩9。此處,係以殼體2、一對之螺絲扣32、32、一對之推壓構件33、33、透鏡區塊5、彈簧構件7、平板8、及端子外罩9,構成附設透鏡之殼體。
殼體2係以能收納電路區塊4、透鏡區塊5、及彈簧構件之方式而構成。殼體2如圖2所示,具備外罩10及主體20。外罩10及主體20例如為合成樹脂之成形品。透鏡區塊5係使用彈簧構件7而安裝至外罩10。電路區塊4被收納至主體20。
外罩10如圖3A及圖3B所示,具備:壁部(法蘭部)11、筒部12、軸承部13、複數之(4個)保持部14、空間15、及複數之(4個)引導片16。
壁部11如圖3A及圖3B所示,係形成為圓板形狀。壁部11的其中一面(第1面,係圖3B的上面)作為殼體2之內側之面,另一面(第2面,係圖3B的下面)作為殼體2之外側之面。
壁部11設有將壁部11貫通於厚度方向(圖3B中的上下方向)之一對插入孔112、112。又,壁部11設有將壁部11貫通於厚度方向之窗孔113。一對插入孔112、112,係位於壁部11之第1方向(圖3A中的左右方向)的兩側。一對插入孔112、112係圓形狀。窗孔113係位在壁部11的中央。窗孔113係圓形狀。
筒部12如圖3A及圖3B所示,係從壁部11的第1面突出。筒部12係以不含一對插入孔112、112但包含圍繞於窗孔113之區域之方式而形成。筒部12的構成中包含:在壁部11之第1方向呈彼此對向之直線狀的一對之第1側壁121,以及在正交於壁部11之第1方向之第2方向(圖3A中的上下方向)呈彼此對向之圓弧狀的一對之第2側壁122。一對之第2側壁122,係連結著一對之第1側壁121的兩端之間。又,筒部12中,從一對之第2側壁122,分別有朝著壁部11之相反側而突出之2個突出片123。各突出片123具備貫通孔124。
軸承部13如圖3A及圖3B所示,係設置在壁部11的第1面。軸承部13係以與窗孔113共用中心之方式,係形成於壁部11之第1面之窗孔113周圍之圓環狀的平面。
複數之保持部14如圖3A及圖3B所示,係形成於壁部11的第1面。複數之保持部14包具有,一對之第1保持部14A、14A,以及一對之第2保持部14B、14B。
一對之第1保持部14A、14A係相同形狀。一對之第1保持部14A、14A,係挾窗孔113的中心而呈對向。第1保持部14A包含按壓片141、延伸部142、限制部143、及開口144。延伸部142係形成為從壁部11之第1面突出之柱狀。按壓片141係形成為從延伸部142之前端朝窗孔113之側突出之板狀。藉此,按壓片141與壁部11的第1面成為對向。按壓片141之與壁部11成為對向之面,係成為與彈簧構件7抵接之抵接面1411。再者,按壓片141與窗孔113並未重疊。限制部143之形成位置,係在壁部11之第1面中,以窗孔113作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之按壓片141
的端部。開口144之形成位置,係在壁部11之第1面中,以窗孔113作為中心之逆時針方向之按壓片141的端部。
一對之第2保持部14B、14B,係為相同形狀。一對之第2保持部14B、14B,係挾窗孔113的中心而呈對向。第2保持部14B如圖3A及圖3B所示,與第1保持部14A相同的,具有按壓片141、延伸部142、限制部143、及開口144。再者,第2保持部14B中,按壓片141具有止動塊1412。止動塊1412係朝壁部11之側突出。特別是,止動塊1412在按壓片141中係被設置於,相對於抵接面而於壁部11之第1面中以窗孔113作為中心之逆時針旋轉之方向側。
空間15係用以收納彈簧構件7之空間。亦即,彈簧構件7係以被收納於空間15內之狀態而被安裝至外罩10。空間15如圖4A所示,至少包含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的空間。有關於空間15,將於之後詳述。
複數片引導片16之設置目的,係用以抑制在外罩10中的彈簧構件7從被配置之既定區域朝外移動。複數之引導片16如圖3A所示,係以在外罩10中外繞於彈簧構件7所被配置之既定區域之方式,而配置於壁部11的第1面。特別是,在壁部11之第1方向(圖3A中的左右方向),在保持部14A、14B之間配置有2個引導片16。複數之引導片16係相同形狀,截面為圓弧狀的柱狀。本實施形態中,空間15與既定區域相對應。
主體20如圖2所示,係在一面(圖2中的下面)形成有開口之箱狀。又,主體20在底面(圖3中的上面),形成有用以外露電路區塊4之端子之端子孔。主體20在側面之與各突出片123之貫通孔124相對應的部位,形成有插入於貫通孔124之突起201。
外罩10與主體20之結合,係將主體20之突起201嵌入外罩10之各突出片123之貫通孔124而進行。藉此而構成如圖1所示之殼體2。
一對之螺絲扣32、32與一對之推壓構件33、33,係被使用於將殼體2安裝至構成天井之營造材時。一對之螺絲扣32如圖2所示,係分別從壁部11之第2面側,插入於壁部11之一對插入孔112、112。之後,如圖1所示,將一對之推壓構件33、33安裝於一對之螺絲扣32、32的前端。
平板8係以覆蓋外罩10之壁部11之第2面(圖2中的下面)之方式,而被安裝於外罩10。平板8係以例如圓形形狀而形成。又,平板8具有用以使窗孔113外露之開口81。平板8例如為合成樹脂之成形品。
端子外罩9係以覆蓋主體20之底面之端子孔之方式,而被安裝於主體20。端子外罩9例如為合成樹脂之成形品。
電路區塊4如圖2所示,具備光學式感測器40。光學式感測器40係配置於外罩10之壁部11之第1面側。特別是,光學式感測器40係被配置成,使其受光面與
窗孔113成為對向。藉此,光學式感測器40係通過窗孔113而接收光。光學式感測器40係熱線感測器,係用於檢測人的存在與否。光學式感測器40具有例如焦電性之紅外線檢測元件,係藉由檢測人體所放射之熱線,而測知在檢測區域是否有人的存在。
又,電路區塊4具有用以連接交流電源及照明負載之連接端子。再者,電路區塊4具有,用以連接照明負載與交流電源之間之開關元件(例如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等),以及能根據光學式感測器40之檢測結果實施開關元件之on/off之控制電路。控制電路之構成方式,係在當光學式感測器40檢測有人時,將開關元件開啟,以點亮照明負載。又,控制電路之構成方式,係在光學式感測器40未檢測到有人的狀態持續一定時間後,將開關元件關閉,以熄滅照明負載。
電路區塊4之構成方式,係將包含光學式感測器40之電子零件等構裝至電路基板。
透鏡區塊5如圖2及圖4A所示,包含透鏡50、旋轉架60、及一對之軸部61、61。
透鏡50至少對光學式感測器40之檢測對象的光呈現光穿透性。透鏡50係例如由具有光穿透性之合成樹脂所形成。透鏡50係半球形狀之聚光鏡,其構成,可將來自檢測區域的光聚光於光學式感測器40之受光面。
旋轉架60係形成為兩端開口之筒狀。透鏡50被嵌入旋轉架60之第1端(圖2中之下端)之開口,藉此而被保持於旋轉架60。旋轉架60在正交於透鏡50之光軸A50(參照圖4A)之面內之截面呈圓形狀。更詳細而言,旋轉架60,係如圖2及圖4A所示,其外形形狀,係由與通過一球體之中心之一直線正交且夾隔著該球體的中心而對向之彼此平行的2個平面將該球體切斷後,所呈現之外形形狀。旋轉架60係合成樹脂之成形品。
一對之軸部61、61,係從通過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光軸A50之既定之旋轉軸A61之方向,自旋轉架60的兩側沿既定之旋轉軸A61的方向而突出。再者,旋轉軸A61與通過旋轉架60之中心而正交於透鏡50之光軸A50之軸A60並不一致。一對之軸部61、61,在旋轉軸A61之方向係並列於一直線上。又,一對之軸部61、61,係在透鏡50側之面形成為凸曲面狀。一對之軸部61、61,係以可繞著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外罩10之軸承部13所支持。因之,易於使透鏡區塊5繞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又,一對之軸部61、61,係以可繞著透鏡50之光軸A50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軸承部13所支持。因此,旋轉架60係以可繞著光軸A50而旋轉之方式,而被殼體2所支持。
透鏡區塊5如圖4A及圖4B所示,係以至少可繞著通過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光軸A50之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外罩10所支持。又,透鏡區塊5係在被外罩10所支持之狀態下,以至少能繞著透鏡50之光軸A50而旋轉之方式,而被外罩10所支持。
亦即,透鏡區塊5係在將透鏡50從窗孔113外露,且使一對之軸部61、61被外罩10之軸承部13所支持之狀態下,以可繞著旋轉軸A61而旋轉以及可繞著光軸A50而旋轉之方式,而被外罩10所支持。
彈簧構件7如圖5A所示,係平狀彈簧。彈簧構件7如圖5A所示,具有第1板部71、第2板部72、及彈簧部73。第1板部71、第2板部、及彈簧部73,例如係藉由彈性材料而一體形成。彈性材料例如為不鏽鋼。彈簧構件7整體為2次旋轉對稱。
第1板部71係用以將透鏡區塊5推壓至外罩10的部分。第1板部71係圓環狀。如圖4A所示,第1板部71係以使透鏡區塊5的旋轉架60之第2端的一部分進入第1板部71內側之方式,而抵接至透鏡區塊5。
第2板部72係抵接於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部分。第2板部72具有圍繞第1板部71之框架狀之本體721。本體721呈大致圓環狀。本體721具有:在第1方向(圖5A中的上下方向)彼此對向之一對平板部7211、7211;以及,在正交於第1方向之第2方向(圖5A中的左右方向)彼此對向之一對連結部7212、7212。一對之平板部7211、7211及一對之連結部7212、7212為圓弧形狀,但一對之平板部7211、7211較一對之連結部7212、7212有較大的幅寬。
第2板部72如圖5A所示,進一步具有複數之(4個)抵接片722。第2板部72係在4個抵接片722的前端各抵接於4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在第2板部72中,4個
抵接片722中的2個,係設置於一對平板部7211、7211的一方,剩餘的2個係設置於一對平板部7211、7211的另一方。設置在相同平板部7211的2個抵接片722,係在第2方向(圖5A中的左右方向)中位在平板部7211的兩端,彼此呈對向。特別是,如圖5B所示,抵接片722係突出(以本體721為起算位置)於按壓片141之側(圖5B中的上側,與壁部11成為反向之側)。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各者,其前端係形成為可在相對應之按壓片141(抵接面1411)上滑動之形狀。具體而言,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各者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為角度呈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按壓片141有較小的摩擦。本實施形態中,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之各者,如圖5C所示,係形成為曲面狀(例如R形狀)。亦即,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的各者,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的形狀為曲線狀。曲線狀之較佳示例,例如為半徑0.3mm以上的圓弧狀。如所示,第2板部72係以可在按壓片141上滑動之方式而形成。
第2板部72如圖5A所示,進一步具有複數(一對)之切口723。一對之切口723,係分別形成於一對之平板部7211、7211。一對之切口723,係位在通過本體721之中心之一直線上。一對之切口723如圖6A所示,其形成,係為了避免在將彈簧構件7安裝於外罩10之際,造成彈簧構件7對一對之第2保持部14B、14B形成干涉。一對之切口723之形成尺寸,能使複數之保持部14B、14B有一部分位於一對之切口723內。一對之切口723,亦可用於彈簧構件7對位至外罩10時之用。
第2板部72如圖5A所示,具有複數之(4個)突起724。複數之突起部724係設置成各與外罩10之複數之引導片16成為對向。本實施形態中,4個突起部724中的2
個,係設置於一對連結部7212、7212的一方,剩餘的2個係設置於一對連結部7212、7212的另一方。設置在相同連結部7212的2個突起部724,係在連結部7212的周方向分離。特別是,如圖5D所示,複數之突起部724的每一者,在既定之旋轉方向(圖5A之順時針方向)側之端部7241為推拔狀。更詳細而言,突起部724之形成方式,係朝著既定之旋轉方向之反方向(圖6A中的逆時針方向)而漸漸突出。
彈簧部73係連結著第1板部71與第2板部72的部分。彈簧部73係由複數(4個)之彈簧片731所構成。複數之彈簧片731,係分別連結第1板部71與第2板部72。複數之彈簧片731各為圓弧狀,係以與第1板部71、第2板部72形成共有中心之圓形之方式,而配置於第1板部71與第2板部72之間,而連結著第1板部71與第2板部72。
上述之彈簧構件7,係利用外罩10之空間15而安裝至外罩10。空間15如上述,係以包含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之空間之方式而形成。空間15係將彈簧構件7收納成,由第2板部72在其厚度方向抵接於按壓片141且由第1板部71將旋轉架60推壓至壁部11。又,空間15之形成尺寸,足以將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從圖6A所示之第1位置移動至圖6B所示之第2位置。推壓狀態係指,第2板部72藉由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壁部11側之狀態。第1位置係指,第1板部71抵接至旋轉架60且第2板部72並未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第2位置係指,第1板部71抵接至旋轉架60且使第2板部72之至少一部分(主要為抵接片722)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成為重疊之位置。又,空間15之形成方式,係將第2板部72收納成,不與壁部11及
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任一者有接觸。特別是,空間15係在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B之止動塊1412之間,將第2板部72收納成不與壁部11及複數之保持部14B之止動塊1412之任一者有接觸。
再者,圖6A中之彈簧構件7的位置,係第1位置之一例。亦即,在第2板部72未與任一按壓片141重疊之範圍內,即使彈簧構件7有從圖6A的位置移動,仍可將彈簧構件7視為位在第1位置。又,在圖6B中之彈簧構件7的位置,係第2位置的一例。亦即,在第2板部72與所有之按壓片141重疊之範圍內,即使彈簧構件7有從圖6B的位置移動,仍可將彈簧構件7視為位在第2位置。
接著參照圖6A、圖6B、及圖7,以說明光學式感測裝置1之組裝方法。在組裝光學式感測裝置1之際,係使用彈簧構件7而將透鏡區塊5安裝至外罩10。首先,將透鏡區塊5配置於外罩10之既定位置。既定位置係指,透鏡區塊5之透鏡50從窗孔113外露,且一對之軸部61、61被外罩10之軸承部13所支持之位置。
接著如圖6A所示,將彈簧構件7配置於第1位置。此時,係以使一對保持部14B、14B位在一對切口723、723內之方式,將彈簧構件7的第1板部71抵接至透鏡區塊5的旋轉架60。亦即,在第1位置中,係使複數之保持部14B、14B的一部分位在複數之切口723、723內。因而,容易將彈簧構件7配置於第1位置。
接著,如圖7所示,藉由治具500等,將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推壓至壁部11之側(圖7中之箭頭D2的方向),使彈簧構件7的狀態成為,藉複數之保持部14
之按壓片141而將第2板部72推壓至位於壁部11側之狀態。此處的推壓狀態之較佳方式,係以第2板部72不接觸於壁部11之方式,使第2板部72藉保持部14B之止動塊1412而位於壁部11之側。
接著,使彈簧構件7在空間15內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參照圖6B)。更詳細而言,係藉由治具500等,使彈簧構件7在推壓狀態從第1位置,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參照圖6A及圖7,係在壁部11之第1面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如此一來,第2板部72通過複數之保持部14之開口144,而位在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與壁部11之間的位置。此處之彈簧構件7,係朝著既定之旋轉方向D1旋轉,直到第2板部72之抵接片722位在相對應之保持部14之限制部143與止動塊1412之間的位置為止。在彈簧構件7朝旋轉方向D1旋轉時,會有彈簧構件7的突起部724碰觸引導片16之情形時,然而,突起部724在旋轉方向D1側之端部7241為推拔狀。因此,可抑制突起部724造成之引導片16的損傷。
如所示,彈簧構件7係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旋轉,藉此而能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複數之保持部14的各者,具有在當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時可供通過第2板部72之開口144。因而,藉由使彈簧構件7朝旋轉方向D1旋轉,而能易於將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
亦即,在空間15內將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之際,能使第2板部72在不接觸壁部11之情況下,藉由複數之保持部14之止動塊1412而使第2板部72位於壁部11之側。因此,在將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時,可降低第2板部72(特別是抵接片722)碰觸至壁部11或按壓片141之可能性。因此,更能抑制剝落的發生。
承上述,藉由將彈簧構件7在空間15內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可將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配置於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再者,在當彈簧構件7被移動至第2位置之後,乃結束彈簧構件7的加壓。
藉此,如圖4A所示,第2板部72在其厚度方向抵接至複數之保持部14(14A、14B)之按壓片141且由第1板部71將旋轉架60加壓於壁部11。藉此,彈簧構件7將透鏡區塊5保持於外罩10。
在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配置於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之狀態下,第2板部72係由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抵接於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由於複數之抵接片722具有彈簧性,因此,第2板部72藉由抵接片722而彈性的接觸於按壓片141。因此,可抑制彈簧構件7的抖動。
又,彈簧構件7在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旋轉之情形時,第2板部72(特別是抵接片722)會碰觸到保持部14之限制部143。因而,可抑制因為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的旋轉,造成彈簧構件7從第2位置偏離。
又,彈簧構件7在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的反方向而旋轉時,第2板部72(特別是抵接片722)會碰觸到保持部14B之止動塊1412。因而,可抑制因為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之反方向的旋轉,造成彈簧構件7從第2位置偏離。
又,複數之引導片16係被配置成,圍繞於在外罩10中彈簧構件7所被配置之既定區域(空間15)。因此,就算在使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而旋轉時彈簧構件7有從既定區域朝外脫離的傾向,彈簧構件7將會碰觸至複數之引導片16的任一者。因此,可抑制起因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旋轉時,所造成之彈簧構件7從既定區域脫離。又,複數之突起部724係對向於複數之引導片16。因之,在使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而旋轉時,彈簧構件7較易於碰觸複數之引導片16的任一者。因此,可抑制起因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旋轉時,所造成之彈簧構件7從既定區域脫離。
如所示,藉彈簧構件7而安裝有透鏡區塊5之外罩10,與收納著電路區塊4之主體20結合。藉此,可得到圖1所示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A及圖4B所示,透鏡區塊5可繞著旋轉軸A61而旋轉。此處之旋轉軸A61,與通過旋轉架60的中心而正交於透鏡50之光軸A50之軸A60並不一致。更詳細而言,旋轉軸A61較軸A60離窗孔113較遠。因而,相較於旋轉軸A61與軸A60一致之情形時,透鏡區塊5係位在殼體2的外側。因而,檢測區域之可調整範圍(亦即,透鏡50之方向之可調整範圍)將會變大。旋轉軸A61與
軸A60為不一致之情形時,若使透鏡區塊5繞著旋轉軸A61旋轉,則旋轉架60將會對應於旋轉方向而使彈簧構件7在正交於光軸A50及旋轉軸A61之方向對第1板部71加壓。例如,在圖4B中,透鏡區塊5係繞著旋轉軸A61而旋轉於逆時針方向,藉此,彈簧構件7在圖4B中被加壓於右側。此處,彈簧構件7的抵接片722的前端,係可在按壓片141(抵接面1411)上滑動之形狀。因之,較易於隨著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的旋轉,使彈簧構件7移動於正交於光軸A50及旋轉軸A61的方向。亦即,在使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而旋轉時,彈簧構件7亦有移動,因此,可降低彈簧構件7對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再者,複數之保持部14係被配置成,即使因為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旋轉而使彈簧構件7移動於與光軸A50及旋轉軸A61正交之方向,在該方向中,延伸部142並不會碰觸到彈簧構件7。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透鏡區塊5可繞著透鏡50之光軸A50而旋轉。因而,可使檢測區域之可調整範圍變得較大。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在將彈簧構件7安裝至殼體2時,只要利用殼體2的空間15,將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即可。因而,不將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壓入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之按壓片141之間亦可。因此,本實施形態中,組裝作業將較為容易,且能抑制組裝時的剝落之發生。又,可藉由檢查彈簧構件7是否在第2位置,而檢查彈簧構件7是否被正確的安裝於殼體2。因而,可藉由影像識別而進行此類檢查。再者,由於可抑制剝落的發生,而能抑制起因於剝落之影像識別之精度降低。
2.變形例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上述之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能對應於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光學式感測裝置1及附設透鏡之殼體,即使並非完全具備一對之螺絲扣32、一對之推壓構件33、平板8、及端子外罩9中的所有構件亦無妨。亦即,一對之螺絲扣32、一對之推壓構件33、平板8、及端子外罩9,並非絕對不可或缺。又,螺絲扣32及推壓構件33的數目,亦可為1或3以上。
又,殼體2的外形形狀並無特別侷限。亦即,外罩10及主體20的外形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又,外罩10與主體20之結合構造亦並無特別侷限。又,透鏡區塊5亦可不安裝至外罩10而是安裝於主體20。
又,外罩10亦可不具有筒部12,亦可不具有複數之引導片16。亦即,外罩10至少具有壁部11與複數之保持部14即可。再者,複數之保持部14,不必然須為各自獨立形成者。例如,複數之保持部14可為將延伸部142彼此間以一體連結而形成者。
又,壁部11亦可不形成為圓板形狀。例如,壁部11亦可為橢圓形或是多角形之板狀。又,壁部11亦可不具有一對之插入孔112、112。插入孔112的數目,係由螺絲扣32及推壓構件33的數目而決定。
又,窗孔113不必然須為圓形。亦即,窗孔113之形成,只要可使透鏡區塊5繞既定之旋轉軸A61旋轉,以及繞透鏡50之光軸A50而旋轉即可。又,窗孔113不必然須要位在壁部11的中央。
又,複數之保持部14亦可全部皆為第1保持部14A,亦可皆為第2保持部14B。亦即,複數之保持部14的各者,只要至少具有按壓片141即可。然而,使複數之保持部14之至少一者具有止動塊1412為較佳。又,複數之保持部14的數目並不限定為4,為2、3、或是5以上亦可。複數之保持部14之較佳配置方式,係以窗孔113為中心而作為旋轉對象,而由彈簧構件7將均等力量加壓於透鏡區塊5。
又,複數之引導片16的形狀並無特別侷限,彼此不為相同之形狀亦可。又,亦可設有一個引導片16以取代複數之引導片16。
又,電路區塊4只要至少具有光學式感測器40即可。光學式感測器40不必然須為熱線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例如,光學式感測器40亦可為影像感測器。又,光學式感測器40不必然須用於檢測人的存在與否。例如,光學式感測器40亦可為亮度感測器,以用於檢測周圍之明亮度。
又,透鏡區塊5亦可不具備一對之軸部61、61。亦即,透鏡區塊5亦可藉由旋轉架60而直接被外罩10所支持。又,透鏡50與旋轉架60亦能以相同材料(而非
相異之材料)而一體形成。又,透鏡50與旋轉架60的形狀,並無特別侷限,只要可使透鏡區塊5能相對於外罩10而至少繞著旋轉軸A61旋轉即可。
又,透鏡區塊5中的旋轉軸A61,亦可較軸A60更為靠近窗孔113。在此情形,相較於旋轉軸A61與軸A60一致之情形,可將透鏡區塊5配置成較殼體2的外側而更偏於內側之處,而能抑制透鏡區塊5朝殼體2的外部之突出量。又,在透鏡區塊5中,旋轉軸A61亦能與軸A60一致。
又,彈簧構件7只要可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被移動至第2位置即可。例如,在變形例中的彈簧構件,可利用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直線的移動至第2位置之方式,而實施從第1位置至第2位置之移動。又,在彈簧構件7中,第1板部71、第2板部72、及彈簧部73的形狀,只要可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或均等之功能,則並無特別侷限。抵接片722、切口723、及突起部724之形狀及數目亦是相同,只要能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或均等之功能,則並無特別侷限。例如,複數之抵接片722之前端的各者,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之形狀,亦可為角度呈鈍角之折線狀。亦即,抵接片722之前端,亦可為角度呈鈍角之多角形狀。又,複數之抵接片722之前端,亦可為相異之形狀。例如,複數之抵接片722亦可包具有,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形狀為曲線狀的抵接片722,以及,在正交於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形狀為角度呈鈍角之折線狀的抵接片722。又,切口723之形成方式,亦可不採保持部14之一部分位於切口723內之方式,而是使保持部14之整體位在切口723內。此處,若至少考慮到能降低彈簧構件7對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之旋轉造成
妨害之可能性,則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只要至少有包含本體721與抵接片722即可,切口723及突起部724不具備亦無妨。另一方面,若是考慮到欲使組裝作業趨於容易,且欲抑制組裝時之剝落的發生,則彈簧構件7之第2板部72至少具有本體721即可,抵接片722、切口723、及突起部724不具備亦無妨。
3.形態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其可解決之問題點在於,能降低彈簧構件對透鏡區塊繞旋轉軸之旋轉所造成妨害的可能性。有關於此課題,如同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所明確揭示者,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具備殼體(2)、光學式感測器(40)、透鏡區塊(5)、及彈簧構件(7)。上述殼體(2)具備:壁部(11),其具有窗孔(113);及複數之保持部(14),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11)的一個面之按壓片(141)。上述光學式感測器(40)係配置於該壁部(11)的該一面側。該透鏡區塊(5)具有,從該窗孔(113)外露之透鏡(50)、以及保持該透鏡(50)之旋轉架(60)。該透鏡區塊(5)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該光軸(A50)之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2)所支持。該彈簧構件(7)具有,第1板部(71)、圍繞於該第1板部(71)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72)、及連結著該第1板部(71)與該第2板部(72)之彈簧構件(73)。該彈簧構件7係被配置成,由該第2板部(72)在其厚度方向抵接於該按壓片(141)且由該第1板部(71)將該旋轉架(60)推壓至該壁部(11)。該第2板部(72)具有突出於該壁部(11)之相反側之複數之抵接片(722)。該第2板部(72)係以該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而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該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為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該按壓片(141)之
間有較小的摩擦。依照第1形態,可降低彈簧構件(7)對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的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
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2形態中,該複數之抵接片(722)包具有,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形狀呈曲線狀之抵接片。依照第2形態,可降低彈簧構件(7)對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的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
本發明之第3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3形態中,該複數之抵接片(722)包具有,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形狀為角度呈鈍角之折線狀。依照第3形態,可降低彈簧構件(7)對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的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
本發明之第4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第3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在第4形態中,該殼體(2)至少具有1個引導片(16)。該至少1個之引導片(16),係以在該殼體(2)中圍繞該彈簧構件(7)所被配置之既定區域之方式,而配置於該壁部(11)的該一面。根據第4形態,可抑制起因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而旋轉時,所造成之彈簧構件(7)從既定區域脫離。
本發明之第5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4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5形態中的該第2板部(72),具有對向於該至少1個引導片(16)之至少1個突起
部(724)。根據第5形態,可抑制起因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而旋轉時,所造成之彈簧構件(7)從既定區域脫離。
本發明之第6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5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6形態中的該殼體(2),具有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於該壁部(11)之該一面側之空間(15)。該空間(15)所具有之大小,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該推壓狀態係指,該第2板部(72)藉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該壁部(11)側之狀態。該第1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並未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第2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彈簧構件(7),係以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D1)旋轉之方式,而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2位置。該至少1個之突起部(724),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D1)側之端部(7241)呈推拔狀。依照第6形態,可抑制突起部(724)對引導片(16)造成的損傷。
本發明之第7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第6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在第7形態中的該殼體(2),具有設置在該壁部(11)的一面之軸承部(13)。該透鏡區塊(5)具有一對之軸部(61)。該一對之軸部(61)之形成方式,係在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之方向,自該旋轉架(60)的兩側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之方向而突出。該一對之軸部(61),係以可繞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
轉之方式,而被該軸承部(13)所支持。依照第7形態,將易於使透鏡區塊(5)繞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
本發明之第8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第7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在第8形態中的該旋轉架(60),係以可繞著該光軸(A50)旋轉之方式,而被殼體(2)所支持。依照第8形態,可使透鏡區塊(5)繞著透鏡(50)之光軸(A50)而旋轉。
本發明之第9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9形態中的該殼體(2),具有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於該壁部(11)之該一面側之空間(15)。該空間(15)所具有之大小,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該推壓狀態係指,該第2板部(72)藉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該壁部(11)側之狀態。該第1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並未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第2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之至少一部分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依照第9之形態,組裝作業趨於容易,且,可抑制組裝時有剝落發生。
本發明之第10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0形態中的該殼體(2),具有設置在該壁部(11)的一面之軸承部(13)。該透鏡區塊(5)具有一對之軸部(61)。該一對之軸部(61)之形成方式,係在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之方向,自該旋轉架(60)的兩側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之方向而
突出。該一對之軸部(61),係以可繞著該既定之旋轉軸(A61)旋轉之方式,而被該軸承部(13)所支持。依照第10形態,將易於使透鏡區塊(5)繞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
本發明之第11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或第10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1形態中的該彈簧構件(7),係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旋轉,藉此而能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2位置。該複數之保持部(14)的各者,具有在當該彈簧構件(7)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時可供通過該第2板部(72)之開口(144)。依照第11形態,能易於將彈簧構件(7)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
本發明之第12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11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2形態中,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至少一者具有限制部(143),係以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碰觸到該第2板部(72)之方式,而能限制從該彈簧構件(7)之該第2位置朝著該既定之旋轉方向而旋轉。依照第12形態,可抑制彈簧構件(7)因為有朝既定方向旋轉而從第2位置偏離。
本發明之第13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係藉由與第11或第12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3形態中,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至少一個該按壓片(141),具有止動塊(1412)。該止動塊(1412)係突出於該壁部(11)之側。該止動塊(1412)係以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之反方向碰觸到該第2板部(72)之方式,而能妨害該彈簧構件(7)
從該第2位置朝該第1位置移動。依照第13之形態,可抑制彈簧構件(7)因為有朝著既定之旋轉方向的反方向旋轉,而從第2位置偏離。
本發明之第14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第13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4形態中的該第2板部(72),具有朝該壁部(11)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722)。該第2板部(72)係由該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而抵接至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依據第14之形態,可抑制彈簧構件(7)的抖動。
本發明之第15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第14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第15形態中的該旋轉架(60),係以可繞著該光軸(A50)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2)所支持。依照第15之形態,可使透鏡區塊(5)繞透鏡(50)的光軸(A50)而旋轉。
本發明之第16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第15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第16形態中,該空間(15)之形成尺寸,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使該第2板部(72)不接觸於該壁部(11)及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的任一者。依據第16之形態,可進一步抑制剝落的發生。
本發明之第17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藉由與第9~第16形態之任一者之組合而達成。第17形態中的該第2板部(72),具有複數之切口(723)。在該第1
位置中,該複數之保持部(14)係部分或整體位在該複數之切口(723)內。依據第17之形態,更容易將彈簧構件(7)配置於第1位置。
本發明之第18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具備殼體(2)、透鏡區塊(5)、及彈簧構件(7)。該殼體(2)具備:壁部(11),其具有窗孔(113);及複數之保持部(14),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11)的一面之按壓片(141)。該透鏡區塊(5)具備有,從該窗孔(113)露出之透鏡(50),以及保持著該透鏡(50)之旋轉架(60)。該透鏡區塊(5),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該光軸(A50)之既定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2)所支持。該彈簧構件(7)具備:第1板部(71)、圍繞該第1板部(71)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72)、及連結該第1板部(71)及該第2板部(72)之彈簧部(73)。該彈簧構件(7)係被配置成,由該第2板部(72)在該厚度方向抵接該按壓片(141)且由該第1板部(71)將該旋轉架(60)推壓至該壁部(11)。該第2板部(72)具有朝著該壁部(11)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722)。該第2板部(72)係由該複數之抵接片(722)的前端,而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該複數之抵接片(722)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72)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之形狀為角度呈90度以下之折線狀時,與該按壓片(141)之間有較小的摩擦。依照第18形態,可降低彈簧構件(7)對於透鏡區塊(5)繞旋轉軸(A61)的旋轉造成妨害的可能性。再者,在第2~第8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的特徵,亦可適用於第18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
本發明之第19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可藉由與第18形態之組合而達成。在第18形態中的該殼體(2),具有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於該壁部(11)之該一面側
之空間(15)。該空間(15)所具有之大小,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該推壓狀態係指,該第2板部(72)藉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該壁部(11)側之狀態。該第1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並未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第2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之至少一部分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依照第19之形態,組裝作業趨於容易,且,可抑制組裝時有剝落發生。再者,在第10~第17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的特徵,亦可適用於第19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
如上述,在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所載之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中,所具備之透鏡區塊,具有將來自檢測範圍之熱線予以聚光至熱線感測器之聚光鏡(透鏡)。透鏡區塊係使用平狀彈簧(彈簧構件)而被安裝至殼體之法蘭部(壁部)。
在日本特開2005-135613號公報所載之附設熱線感測器之自動開關中,在將平狀彈簧結合於殼體時,係將平狀彈簧的保持片壓入法蘭部的保持用切口,以使保持片抵合於保持用切口。亦即,在組裝時,必須將平狀彈簧的保持片壓入保持用切口。此處,為了要將保持片壓入保持用切口,必須施以較大的力量,有可能在組裝作業較耗費程序。又,在將保持片壓入保持用切口時,保持片有可能磨削殼體而發生剝落現象。
有關此點,若依照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則組裝作業將更為容易,且,能抑制組裝時之剝落現象的發生。有關於此課題,如同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
所明確揭示者,本發明之第20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具備殼體(2)、光學式感測器(40)、透鏡區塊(5)、及彈簧構件(7)。上述殼體(2)具備:壁部(11),其具有窗孔(113);及複數之保持部(14),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11)的一個面之按壓片(141)。上述光學式感測器(40)係配置於該壁部(11)的該一面側。該透鏡區塊(5)具有,從該窗孔(113)外露之透鏡(50)、以及保持該透鏡(50)之旋轉架(60)。該透鏡區塊(5)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該光軸(A50)之既定之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2)所支持。該彈簧構件(7)具有,第1板部(71)、圍繞於該第1板部(71)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72)、及連結著該第1板部(71)與該第2板部(72)之彈簧構件(73)。該彈簧構件7係被配置成,由該第2板部(72)在其厚度方向抵接於該按壓片(141)且由該第1板部(71)將該旋轉架(60)推壓至該壁部(11),而被收納於該壁部(11)之該一面側之空間(15)。該空間(15)所具有之大小,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該推壓狀態係指,該第2板部(72)藉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該壁部(11)側之狀態。該第1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並未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第2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之至少一部分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依照第20形態,組裝作業趨於容易,且,可抑制組裝時有剝落發生。
再者,有關第20形態之光學式感測裝置(1),可將上述第10~第17形態套用成第21~第28之形態。
本發明之第29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具備殼體(2)、透鏡區塊(5)、及彈簧構件(7)。該殼體(2)具備:壁部(11),其具有窗孔(113);及複數之保持部(14),其具有對向於該壁部(11)的一面之按壓片(141)。該透鏡區塊(5)具備有,從該窗孔(113)露出之透鏡(50),以及保持著該透鏡(50)之旋轉架(60)。該透鏡區塊(5),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50)之光軸(A50)且正交於該光軸(A50)之既定旋轉軸(A61)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2)所支持。該彈簧構件(7)具備:第1板部(71)、圍繞該第1板部(71)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72)、及連結該第1板部(71)及該第2板部(72)之彈簧部(73)。該彈簧構件(7)係被配置成,由該第2板部(72)在該厚度方向抵接該按壓片(141)且由該第1板部(71)將該旋轉架(60)推壓至該壁部(11),而被收納於該壁部(11)之該一面側之空間(15)。該空間(15)所具有之大小,足以將該彈簧構件(7)收納成能在推壓狀態下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該推壓狀態係指,該第2板部(72)藉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而被推壓成位在該壁部(11)側之狀態。該第1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並未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該第2位置係指,由該第1板部(71)抵接該旋轉架(60)且該第2板部(72)之至少一部分與該複數之保持部(14)之該按壓片(141)重疊之位置。依照第29之形態,組裝作業趨於容易,且,可抑制組裝時有剝落發生。再者,在第21~第28形態與被套用之第10~第17形態光學式感測裝置(1)的特徵,亦可適用於第29形態之附設透鏡之殼體。
Claims (19)
- 一種光學式感測裝置,包含:殼體,具備:壁部,具有窗孔;及複數之保持部,具有對向於該壁部的一面之按壓片;光學式感測器,配置於該壁部的該一面側;透鏡區塊,具備:從該窗孔露出之透鏡、及保持著該透鏡之旋轉架;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之光軸且正交於該光軸之既定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所支持;及彈簧構件,具備:第1板部、呈圍繞該第1板部之框架狀之第2板部、及連結該第1板部與該第2板部之彈簧部;此彈簧構件係被配置成:該第2板部在其厚度方向抵接於該按壓片、且該第1板部將該旋轉架推壓至該壁部;且,該第2板部,具有朝向該壁部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該第2板部,係由該複數之抵接片的前端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該複數之抵接片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的形狀為角度在90度以下之折線狀的情況時,與該按壓片之間有較小的摩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複數之抵接片,包含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之形狀為曲線狀之抵接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複數之抵接片,包含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其前端之形狀為角度呈鈍角之折線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至少1個之引導片;該至少1個之引導片,係以在該殼體中圍繞該彈簧構件所配置之既定區域之方式,而被配置於該壁部的該一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第2板部,具有對向於該至少1個引導片之至少1個突起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在該壁部的該一面側具有收納該彈簧構件之空間;該空間具有能以下列方式收納該彈簧構件的之大小:在該第2板部由該按壓片推壓成位在該壁部側之推壓狀態下,該彈簧構件可由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並未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2位置;該彈簧構件,係以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旋轉之方式,而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2位置;該至少1個之突起部,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側之端部呈推拔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設置在該壁部的一面之軸承部;該透鏡區塊具有一對之軸部,該一對之軸部係自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之方向的該旋轉架的兩側,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之方向突出,並以可繞著該既定之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受該軸承部所支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旋轉架係以可繞該光軸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所支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在該壁部的該一面側具有收納該彈簧構件之空間;該空間具有能以下列方式收納該彈簧構件的之大小:在該第2板部由該按壓片推壓成位在該壁部側之推壓狀態下,該彈簧構件可由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並未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2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設置在該壁部的一面之軸承部;該透鏡區塊具有一對之軸部,該一對之軸部係自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之方向的該旋轉架的兩側,沿著該既定之旋轉軸之方向突出,並以可繞著該既定之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受該軸承部所支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彈簧構件,係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厚度方向之面內朝既定之旋轉方向旋轉,藉此而能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2位置;該複數之保持部的各者,具有當該彈簧構件從該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時可供該第2板部通過之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至少一者具有限制部,係以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上碰觸到該第2板部之方式,而能限制該彈簧構件之從該第2位置朝著該既定之旋轉方向旋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複數之保持部中之至少一個之該按壓片,具有止動塊;該止動塊,係向該壁部側突出,以在該既定之旋轉方向的反方向碰觸到該第2板部之方式,而能妨害該彈簧構件之從該第2位置朝該第1位置的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3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第2板部,具有朝該壁部之相反側突出的複數之抵接片;該第2板部,係以該複數之抵接片的前端,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3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旋轉架,係以可繞著該光軸旋轉之方式而被該殼體所支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3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空間之大小,係可將該彈簧構件收納成:使該第2板部不接觸於該壁部與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的任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3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式感測裝置,其中,該第2板部,具有複數之切口;在該第1位置中,該複數之保持部係部分或整體位在該複數之切口內。
- 一種附設透鏡之殼體,包含;主體,具備:壁部,設有窗孔;及複數之保持部,設有對向於該壁部的一面之按壓片;透鏡區塊,具備從該窗孔露出之透鏡、及保持著該透鏡之旋轉架,係以至少能繞著通過該透鏡之光軸且正交於該光軸之既定旋轉軸而旋轉之方式,而被該主體所支持;及彈簧構件,具備:第1板部、圍繞該第1板部而呈框架狀之第2板部、及連結該第1板部及該第2板部之彈簧部;該彈簧構件係被配置成,由該第2板部在其厚度方向抵接於該按壓片且由該第1板部將該旋轉架推壓至該壁部;且,該第2板部具有朝向該壁部之相反側而突出之複數之抵接片;該第2板部係以該複數之抵接片的前端,抵接於該複數之保持部之該按壓片;該複數之抵接片之前端,相較於在正交於該第2板部之該厚度方向之面內的形狀為角度90度以下之折線形狀時,與該按壓片之間有較小的摩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附設透鏡之殼體,其中,該殼體,在該壁部的該一面側具有收納該彈簧構件之空間;該空間具有能以下列方式收納該彈簧構件的之大小:在該第2板部由該按壓片推壓成位在該壁部側之推壓狀態下,該彈簧構件可由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並未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1位置移動至該第1板部抵接於該旋轉架且該第2板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按壓片重疊之第2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34631 | 2016-07-06 | ||
JP2016134631A JP6722889B2 (ja) | 2016-07-06 | 2016-07-06 | 光学式センサ装置、レンズ付きハウジン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2514A TW201802514A (zh) | 2018-01-16 |
TWI626486B true TWI626486B (zh) | 2018-06-11 |
Family
ID=6094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0474A TWI626486B (zh) | 2016-07-06 | 2017-06-20 | 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22889B2 (zh) |
TW (1) | TWI62648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06384A1 (en) * | 2007-09-13 | 2010-08-19 | Marposs Societa ' Per Azioni | Apparatus for checking mechanical component parts with optical devices, and relev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TW201129840A (en) * | 2009-07-03 | 2011-09-01 | Hoya Corp | Rotationally extendable structure of lens barrel |
CN103676404A (zh) * | 2012-09-19 | 2014-03-2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光学单元 |
WO2015102081A1 (ja) * | 2014-01-06 | 2015-07-09 |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光イメージング用プローブ |
TW201621369A (zh) * | 2014-12-12 | 2016-06-16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光學機構 |
CN105723251A (zh) * | 2013-10-08 | 2016-06-29 | 奥普托图尼股份公司 | 可调透镜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97660U (zh) * | 1977-12-23 | 1979-07-10 | ||
JP2008058734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4770887B2 (ja) * | 2008-07-18 | 2011-09-14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
JP5131329B2 (ja) * | 2010-08-18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自動車用交流発電機 |
JP6108801B2 (ja) * | 2012-12-06 | 2017-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2016
- 2016-07-06 JP JP2016134631A patent/JP67228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0 TW TW106120474A patent/TWI62648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06384A1 (en) * | 2007-09-13 | 2010-08-19 | Marposs Societa ' Per Azioni | Apparatus for checking mechanical component parts with optical devices, and relev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TW201129840A (en) * | 2009-07-03 | 2011-09-01 | Hoya Corp | Rotationally extendable structure of lens barrel |
CN103676404A (zh) * | 2012-09-19 | 2014-03-2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光学单元 |
CN105723251A (zh) * | 2013-10-08 | 2016-06-29 | 奥普托图尼股份公司 | 可调透镜设备 |
WO2015102081A1 (ja) * | 2014-01-06 | 2015-07-09 |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光イメージング用プローブ |
TW201621369A (zh) * | 2014-12-12 | 2016-06-16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光學機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22889B2 (ja) | 2020-07-15 |
JP2018006251A (ja) | 2018-01-11 |
TW201802514A (zh) | 2018-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14533B2 (en) |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KR101898042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 장치 | |
TWI599920B (zh) | 滑鼠 | |
WO2017195573A1 (ja) | 光学特性測定装置 | |
JPWO2018138787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US7339130B2 (en) | Composite switch | |
JP7077428B2 (ja) | 入力装置 | |
TWI626486B (zh) | 光學式感測裝置及附設透鏡之殼體 | |
WO2019092924A1 (ja)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
US20200176202A1 (en) | Input device | |
JP2008251414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09110815A (ja) |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 |
JP6735504B2 (ja) | 光学式センサ装置、レンズ付きハウジング | |
US4547054A (en) | Finger over the lens detecting apparatus | |
JP4203652B2 (ja) | 熱線センサ付き自動スイッチ | |
KR101524767B1 (ko) | 센서장치 | |
JP2007226623A (ja) | 指紋入力装置 | |
JP6485804B2 (ja) | 火災受信機 | |
US7848641B2 (en) | Digital camera with left- or right-handed operation | |
JP2006294303A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TWI649017B (zh) | 夾持安裝構造及具有該夾持安裝構造之電氣器具 | |
JP6131487B2 (ja) | 電気機器 | |
JP6506889B1 (ja)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
WO2021079694A1 (ja) |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 |
JPWO2013094014A1 (ja) | 操作子及び操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