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160B -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160B
TWI620160B TW105104280A TW105104280A TWI620160B TW I620160 B TWI620160 B TW I620160B TW 105104280 A TW105104280 A TW 105104280A TW 105104280 A TW105104280 A TW 105104280A TW I620160 B TWI620160 B TW I6201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indicating
question
problem 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2230A (zh
Inventor
吳兌炯
金世勳
安明薰
鄭斗燮
Original Assignee
吳兌炯
金世勳
安明薰
鄭斗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兌炯, 金世勳, 安明薰, 鄭斗燮 filed Critical 吳兌炯
Publication of TW20164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1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3/00Manually or mechanically operated teaching applian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3/02Manually or mechanically operated teaching applian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type wherei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construc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presented or wherein the machine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resented by a stud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2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with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tudied, e.g. using film str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指示包括多個問題之問題集的特性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判定問題之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之特性藉由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及判定問題集之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問題集之特性經判定為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的一聯合,且問題集之該特性藉由與所有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

Description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更明確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可經判定並可被視覺化。
發明背景
經由問題解答進行學習且經由問題解答進行狀態評估為最廣泛使用之學習方法中之一者以計量學習者之在學習者學習新知識之後的理解。
然而,為了有效地使用問題解答之結果,經由相關問題,應注意到學習者之弱點是什麼。為此,一些作業簿描述每一問題基於之概念或章節。
因此,學習者解答問題,且接著學習者可經由概念及此概念之相關資訊而註釋學習者具有弱之理解的概念或章節,該概念及章節與學習者做出錯誤答案之問題相關。學習者可經由關於所註釋之弱之概念或所註釋之弱的 章節進行額外學習來有效地補遺弱點。
發明概要
基本層級問題基於僅一個概念提出,因此其可經由學習一個章節來解決。然而,所應用或高階問題基於多個概念及章節提出。
習知地,基於多個概念及章節提出之問題被簡單地指示為係基於概念或章節,該概念或章節在一般學習階段中在最後學習。因此,根據此先前技術,學習者可僅獲得關於問題之簡化資訊,且並不易於獲得精準反饋。
舉例而言,在學習者解答指示為與積分學相關之數學問題但歸因於關於幾何形狀之錯誤理解而做出錯誤答案之狀況下,可註釋出,學習者缺少對在幾何形狀之後學習之積分學的理解。
另外,根據先前技術,學習者具備與問題相關之概念及章節之簡單清單,因此學習者可獲得僅與問題相關之片段式資訊。此外,根據先前技術,對於學習者而言不易於註釋多個問題之集合之全部特性(或趨勢),諸如學院學術能力測試或模擬考試。
如上文所描述,因為根據先前技術不易於獲得關於每一問題之特性之精準資訊,所以不易於獲得關於問題集之全部特性之精準資訊,在該問題集中,每一問題不同地含有多個概念。
舉例而言,在學院學術能力測試狀況下,章節間之比例已每年類似地維持,因此可分析出多數學院學術能力測試在使用先前技術分析方法時具有類似特性。然而,學院學術能力測試實際上逐年具有不同特性,因此使用先前技術方法之分析不可具有高可靠性。
即使在上述簡化指示並未關於基於先前技術中之多個概念或章節提出之問題進行的狀況下,根據先前技術,問題集之特性可為每一問題基於之概念或章節之僅彙總。根據此先前技術,在分析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難以區分係基於限值與圖之類似性之兩個組合式概念的問題1與係基於限值與圖之類似性之分離概念的問題2,因此難以達成精準分析。
自上述先前技術問題之辨識開始的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該問題中,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可使用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經精準地註釋。
本發明之不同目標為提供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在該方法中,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可藉由指示屬性為點且指示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為線來視覺化。
本發明之另一不同目標為提供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該方法中,當屬性指示為點且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指示為線時,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外觀根據特定屬性之累積之頻率變得不同,且對應於屬性之間的特定相關性之線的外觀根據屬性之間的特定相關性之累 積之頻率變得不同。
本發明之另一不同目標為提供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與學習者做出正確答案之問題之特性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經指示為在外觀上與學習者做出錯誤答案之問題之特性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不同之線。
本發明之另一不同目標為提供用於指示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在該方法中,在對應於屬性之點顯示於螢幕上之狀況下,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位置在螢幕上為固定的或可變的。
本發明之技術目標不限於上述目標,且其他技術目標將能夠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參看以下描述來清楚地理解。
係用於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包括多個問題之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包含:判定問題之特性之步驟,其中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之特性藉由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及判定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其中問題集之特性判定為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之聯合,且問題集之該特性藉由與所有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
係用於解決上述技術目標的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之方法包含:判定問題之特 性之步驟,其中問題之該特性由與該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及將該問題之該所判定特性視覺化於螢幕上之步驟,其中包括於該問題之該所判定特定中之該等屬性指示為點,且該等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在螢幕上指示為線。
根據本發明之以上技術手段,由於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使用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指示,因此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經精準地指示。
又,根據本發明,由於屬性指示為點且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指示為線,因此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可被視覺化,且變得容易的是理解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
又,根據本發明,經由問題解答繼續學習之學習者的學習歷史可經管理,且學習者之弱點可得以分析並有效地視覺化。
此外,根據本發明,當對應於屬性之點指示於螢幕上以便視覺化問題之特性或問題集之特性時,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位置可為固定或可變的。因此,覆蓋各種視覺化目的之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的視覺化變得有可能。
10‧‧‧屬性定義部分
11‧‧‧屬性資料庫
20‧‧‧問題特性判定部分
21‧‧‧屬性識別部分
22‧‧‧相關性識別部分
30‧‧‧問題集特性判定部分
40‧‧‧視覺化部分
S10、S20、S21、S22、S30、S40、S50‧‧‧步驟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圖1之問題特性判定步驟(S20)之特定流程圖。
圖3為用於解釋圖1之問題特性判定步驟(S20)的圖式。
圖4為用於解釋圖1之問題集特性判定步驟(S30)的圖式。
圖5及圖6描繪根據圖1之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而視覺化的畫面。
圖7及圖8描繪根據圖1之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之畫面的特定實例。
圖9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的畫面。
圖10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的畫面。
圖11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的畫面。
圖12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之畫面的特定實例。
圖13為用於解釋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提供問題集之標記結果之方式的圖式。
圖14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 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的畫面。
圖15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步驟(S40)視覺化之畫面的特定實例。
圖16描繪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特性之方法中的固定類型實施例。
圖17描繪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可移動類型實施例。
圖18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9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之系統的示意性組配。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下文參看附圖將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在該等附圖中展示一些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及實現此等實施例之方法之優點及特徵下文參看附圖來詳細地描述。以不同形式體現本發明,且不應將本發明解釋為限於本文所闡述之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實施例以使得本發明應為透徹且完整的,且應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的範疇。本發明僅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類別來定義。相同參考數字貫穿本說明書指示相同組件。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 學術語均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之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相同的含義。另外,除非另外定義,否則不可過度解譯常用詞典中所定義之所有術語。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術語僅出於說明實施例,且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在本發明中,除非另外指示,否則使用術語「一」及「該」以及類似指示物在描述本發明之情形下解釋為涵蓋單數及複數兩者。除非以其他方式指示,否則術語「包含」應被解釋為開放式術語(亦即,意謂「包括但不限於」)。
下文中,將參看圖式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設定問題及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將首先描述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且接著將描述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將在下文中參看圖1至圖8來闡述。在參看圖1時,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流程圖;且在參看圖2時,描述圖1之判定問題之特性之步驟(S20)的詳細流程圖。當參看圖3時,描述用於描述圖1之判定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30)的圖式,且當參看圖5及圖6時,描述根據圖1之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的步驟(S40)而顯示之畫面。當參看圖7及圖8時,描述根據視覺化圖1之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顯示的畫面之詳細實施例。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進行用於指示問題 集之特性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比描繪於圖1中之步驟少或多的步驟。
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中,問題集僅需要包括多個問題,且不存在其他限制。舉例而言,問題集可為針對一時間使用編輯之問題紙張,諸如學院學術能力測試之問題紙張,但不限於此。問題集可定義為經選擇用於分析之多個問題。學習者已完成解答之多個問題亦可為問題集。
因為問題集包括多個問題,所以問題集之特性可經判定為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的聯合。因此,因為問題集之特性可定義為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之聯合,所以問題集之特性可理解為下文描述之問題特性之經擴展概念,且可包括聯合概念。
根據該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由於有可能正確地指示包括多個問題之問題集之特性,因此變得有可能的是易於理解問題集之趨勢等等。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方法可用以理解學習者之學習歷史。
同時,為了解釋方便起見,數學問題或包括數學問題之問題集的實例係為了解釋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進行,但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為顯而易見的是,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不僅應用至數學問題集,而且可應用至諸如文學或英文之各種學科,且其亦可應用至不包括於課程中之各種 學科。
首先,參看圖1,可定義屬性(S10)。更具體而言,多個屬性可經定義用於表達包括於問題集中之問題的特性。
問題之特性可使用屬性來表達。屬性可為問題提出者試圖經由問題進行評估之評估元件,或可被定義為預期為對於學習者解答問題集或問題必要的指定元件,但不限於此。此處,屬性係針對(例如)用於相關學科中或在相關學科中學得之概念,或係針對學習者之能力(例如,記憶工作、理解及應用中之能力),或係針對學科之章節,或係針對構成問題之特定術語或表達,但不限於此,只要其滿足上述定義。
又,定義於本步驟(S10)中之屬性並非僅用於表達一個問題之特性。用於表達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或可關於與問題集相關之學科或者章節提出之所有問題之特性的屬性之聯合可得以界定。對此,在本步驟(S10)中,可定義多個屬性。
用於定義多個屬性之步驟可考慮包括於問題中之問題之學科、章節等等。在包括於問題集中之問題為數學問題之狀況下,多個屬性可定義為與數學相關之多個屬性。舉例而言,諸圖之序列、限值、類似性等可定義為多個屬性之部分,但不限於此。
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可(例如)由下文所描述之指示問題之特性或問題集之特性 的系統來實施。因此,定義於本步驟(S10)中之屬性可經指示為對應碼。此處,碼可形成為字元、數字等等之組合,但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對應於等式及不等式之碼可為「C426」,且對應於序列之碼可為「C382」,但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每一學科或每一章節,多個屬性可經提前定義並保存。在此狀況下,本步驟(S10)可被跳過,同時實施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隨後,參看圖1,可判定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之特性(S20)。具體言之,每一問題之特性可由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
在本步驟(S20)中,關於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可判定每一問題之特性。即,對於每一問題,可重複本步驟(S20),且每一問題之特性可藉由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具體言之,在與某問題相關之屬性之數目大於一且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數目大於一之狀況下,該問題之特性可判定為與該問題相關之屬性之聯合,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聯合。
為此,參看圖2,本步驟(S20)可包括用於識別與問題相關之屬性的步驟(S21),及用於識別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步驟(S22)。
首先,參看圖2及圖3,關於每一問題,可識別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S21)。
此處,選擇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此係由於 其被識別為定義於先前步驟(S10)中之多個屬性間與每一問題相關。一些屬性與問題相關之描述可意謂,彼等屬性對於學習者而言為必要的以解答問題,或彼等屬性用於形成問題中。此處,在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之數目大於一的狀況下,可識別多個屬性。
舉例而言,參看圖3,在構成群體之多個屬性定義為包括第一至第五屬性之狀況下,第一屬性及第二屬性在第一至第五屬性間可識別為與第一問題相關。又,關於第二及第三問題,可識別第一至第三屬性。
參看圖2及圖3,在所識別屬性之數目大於一的狀況下,可識別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S22)。
此處,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藉由判定在與問題相關之屬性之間是否存在相關屬性來找出。在多個屬性需要同時或不同時間應用以便解答問題之狀況下,可定義此等多個屬性彼此相關。另外,在多個屬性需要同時或在不同時間應用以便產生問題之狀況下,可定義此等多個屬性彼此相關。因此,根據本實施例之方法,分析可不僅藉由使用屬性而且藉由使用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進行,以上情形導致更精準之分析結果。
舉例而言,參看圖3,關於第一問題,可識別出第一屬性及第二屬性彼此相關。
在所識別屬性之間,可找出多個相關。在此狀況下,在找出所識別屬性之間的多個相關性之後,問題之特性可藉由所識別屬性及多個相關性來判定。舉例而言, 參看圖3,可發現,在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存在相關性,且此等存在第二屬性與第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
如以上實例中所描述,相關性可存在於僅所識別屬性之數個部分之間。舉例而言,參看圖3,關於第二問題,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存在,且第二屬性與第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存在,但第一屬性與第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並不存在。
同時,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識別出多個屬性時,相關性可存在於全部所識別屬性之間。舉例而言,在識別出與特定問題相關之第一屬性至第三屬性之狀況下,相關性可存在於第一屬性至第三屬性之所有組合之間。即,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第二屬性與第三屬性之間且第三屬性與第一屬性之間的所有相關性存在。
應注意,當存在僅與問題相關之一個屬性時,相關性不可存在。僅當存在多個屬性時,才可找出相關性。舉例而言,當存在僅一個與問題相關之屬性時,此問題之特性可僅由與問題相關之屬性來判定。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每一問題之特性可經更精準地指示,此係由於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用於判定每一問題之特性中。
隨後,參看圖1,可判定問題集之特性(S30)。更具體而言,問題集之特性可判定為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之聯合。問題集之特性可由與所有問題相關 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
在根據本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中,問題集之特性可判定為每一問題之屬性的聯合。由於問題之特性藉由與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因此包括多個問題之問題集之特性不僅包括屬性之聯合,而且可包括在每一問題之特性中包括之所有相關性之聯合。
舉例而言,參看圖4,問題集之特性可判定為第一問題至第三問題之特性之聯合。即,問題集之特性可經判定以包括關於包括於第一問題至第三問題之特性中之相關屬性之聯合之資訊及關於屬性之相關性之聯合的資訊。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可易於註釋出包括於問題集中之問題如何經由問題集之特性建構。相較於先前技術之技術更特定之資訊為可用的。
隨後,參看圖1,可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S40)。
具體言之,當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時,包括於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之屬性在螢幕上指示為點,且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在螢幕上可指示為線。此處,屬性可在螢幕上指示為(例如)螢幕上之點,但不限於此。其亦可由不同於點之各種標記指示。
舉例而言,參看圖5,包括於圖4之問題集之特性中的第一至第三屬性可在螢幕上指示為點。又,作為屬 性之間的相關性,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及第二屬性與第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在螢幕上可指示為線。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學習者或使用者可易於經由視覺化畫面註釋問題集之特性。即,學習者或使用者可易於理解哪些屬性用於問題集中,且屬性如何彼此組合以供使用。
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之步驟(S40)中,其不限於指示僅包括於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之屬性於螢幕上。亦有可能的是在螢幕上指示定義於屬性定義步驟(S10)中之屬性的除在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包括之屬性外的全部屬性。
舉例而言,參看圖6,不同於包括於圖4之問題集之特性中之第一屬性至第三屬性的第四屬性及第五屬性可指示於螢幕上。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包括於問題集之特性中的屬性可不同於包括於問題集之特性中之屬性地指示。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問題集之特性可經由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正確地指示,且可視覺化問題集之此特性,因此學習者或使用者可直觀地理解問題集之特性。
具體言之,參看圖7,描繪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方法分析的問題集之特性。根據此情形,可容易且視覺上理解,哪些屬性及屬性 之間的相關性用於2013年之學院學術能力測試中。
此外,參看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問題集之特性在單一畫面上經視覺化。對於此情形,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S40)之後,可添加在同一螢幕上同時視覺化另一問題集之特性的步驟。在此狀況下,指示每一問題集之特性之點或線可具有其自己之色彩,因此多個問題集之特性可在單一畫面上註釋。
舉例而言,參看圖8,2013年之學院學術能力測試之特性以藍色指示,且2014年之學院學術能力測試之特性以紅色指示。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兩個不同問題集之間的比較可易於進行。
下文中,參看圖9,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將集中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之間的不同部分。參看圖9,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中描繪畫面。
不同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在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之步驟中,包括於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以每一問題之特性為單位在一螢幕上可按順序經視覺化。
即,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 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問題集之所有問題之特性在一時間同時視覺化於螢幕上,但問題集之一個問題之特性在一螢幕上視覺化,且同一問題集中之另一問題的特性在其後經視覺化。
舉例而言,參看圖9,以第一問題、第二問題及第三問題之次序,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的特性可依序顯示於螢幕上。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由於問題之特性彼此分離地顯示,因此每一問題之特性可經依序地註釋。
下文中,參看圖10,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將集中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及第三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之間的不同部分。參看圖10,描繪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中的螢幕。
不同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之步驟中,包括於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之屬性與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以每一問題之特性為單位累積地視覺化於螢幕上。
具體言之,根據屬性之累積之頻率,對應於屬性之點的外觀可變得不同,且根據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累 積之頻率,對應於相關性之線的外觀可變得不同。此處,點之外觀可意謂大小、形狀、色彩及其類似者,且線之外觀可意謂厚度、形狀、色彩及其類似者,但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參看圖10,按第一問題、第二問題及第三問題之次序,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的特性可以累積方式顯示於螢幕上。因此,對應於通常定義為所有問題中之屬性的第一屬性及第二屬性之點的大小可變得愈來愈大,且對應於通常定義為所有問題中之屬性之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線的厚度可變得愈來愈厚。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視覺地顯示於螢幕上之問題集之特性可經累積地指示,因此學習者或使用者可容易且直接地理解屬性之頻率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頻率,其導致問題集之特性之更精準且更容易之分析。
下文中,參看圖11及圖12,解釋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1,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的步驟(S40)顯示之畫面。參看圖12,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顯示的畫面之特定實例。
不同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 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的步驟中,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外觀根據包括於所判定問題集中之特定屬性的頻率變得不同,且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線之外觀根據包括於所判定問題集中之特定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頻率變得不同。
即,參看圖6,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僅關於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存在的資訊可經由所描繪畫面來獲得。
對比而言,參看圖11,不僅關於屬性之存在之資訊而且關於屬性多少次包括於問題集中之資訊可被另外獲得。又,參看圖11,不僅關於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存在之資訊而且關於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次數的資訊可被另外獲得。
具體言之,參看圖12,描繪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分析的問題集之特性。根據此情形,經由指示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線之厚度,問題集之特性中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重要性可直觀地得以理解。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由於屬性之頻率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頻率可經由視覺地顯示於螢幕上的問題集之特性之累積指示來直觀地得到理解,因此問題集之特性之更精準理解有可能。
當使用根據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 題集之特性的方法時,由於可指示由學習者習得之問題集之特性,因此可視覺地理解學習者的當前狀態或學習者之學習歷史。
下文中,參看圖13至圖15,解釋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3,揭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圖式,該圖式用於解釋如何提供關於問題集之標記結果。參看圖14,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的步驟(S40)中顯示之畫面。參看圖15,描繪根據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的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顯示的畫面之特定實例。
參看圖1及圖13,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中,關於問題集之標記結果可提供於視覺化問題集之特性之步驟(S40)中或其先前步驟中。即,當特定學習者解答包括於問題集中之多個問題時,可提供根據解答結果之標記結果。
根據此情形,參看圖14,在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之步驟中,與學習者做出正確解答之問題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經顯示為不同於表示學習者做出錯誤解答之問題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的線之線。此處,線之外觀意謂厚度、形狀、色彩或類似者,但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與根據標記結果發現為正確解答之第三問題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顯示為藍線。又,根據標記結果發現為錯誤解答之第一問題相關之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顯示為紅線。請注意,對應於與正確解答之問題相關之相關性的線之色彩僅需要不同於對應於與錯誤解答之問題相關之相關性的線之色彩,因此色彩不限於藍色或紅色。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於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線之外觀並不以問題為單位根據正確或錯誤解答之結果變得不同。正確或錯誤解答可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為單位來判定。舉例而言,在使用者在其並不正確地理解特定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時識別之答案的狀況下,其選擇關於特定屬性之相關之間的相關性可發現為錯誤解答,但其關於同一問題中不同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發現為正確解答。舉例而言,參看圖14,在第二問題中,第一屬性與第二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發現為正確解答,且第三屬性與第四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可發現為錯誤解答。經由此情形,對學習者之精準分析變得有可能。
具體言之,參看圖15,描繪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分析的問題集之特性。根據此情形,學習者之強項或弱點可易於經由指示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線之色彩彼此進行區分。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對應於與正確解答之問題相關 之相關性的線之色彩不同於對應於與錯誤解答之問題相關之相關性之線的色彩。因此,當集中於與錯誤解答之問題相關之線的色彩時,學習者之弱點可易於被識別。此外,可易於識別出學習者進行了關於單一相關性之正確或錯誤解答多少次,因此學習者之更精準分析變得有可能。
下文中,關於圖16,解釋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6,描繪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固定類型實施例。
參看圖16,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中,屬性在螢幕上之預定位置處指示為點。
即,當判定出屬性之群體時,可判定指示對應於每一屬性之點在螢幕上的位置。因此,問題集之特性可經視覺化,同時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位置固定。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方法,當比較不同問題集時,不同問題集可以所相同座標來指示。因此,參看圖8,上述固定類型視覺化促進不同問題集之間的比較。
下文中,關於圖17,解釋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7,描繪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 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可移動類型實施例。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在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之步驟中,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位置在螢幕上可為可變之非固定類型,或為可移動的。舉例而言,具有大量相關性或發現為至關重要之屬性可指示為螢幕上點之集合。又,頻繁地包括之屬性可共同地指示於螢幕中間。即,對應於特定屬性之點的位置在螢幕上並不固定,因此根據每一問題集之特性之視覺化對應使用者進行理解變得更容易。
下文中,關於圖18,解釋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8,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流程圖。
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如圖18中所描繪,可識別用於表達問題之特性的多個屬性(S10)。
然而,應注意,定義於此步驟(S10)中之屬性不用於表達特定問題之特性。在此步驟(S10)中,可定義用於表達所有問題之特性的屬性之群體,其可設定為關於學科之測驗問題或與彼等問題相關之主題。對此,在此步驟(S10)中,可定義多個屬性。
其後,參看圖18,可判定問題之特性(S20)。具體言之,問題之特性可由與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 相關性來判定。
其後,參看圖18,可在螢幕上視覺化問題之所判定特性(S50)。對此,在螢幕上視覺化(S40)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中可使用的各種技術。
因此,根據該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的方法,與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兩者被考慮到以判定問題之特性,因此關於問題之特性之精準分析變得有可能。此外,根據本實施例之方法,由於問題之所判定特性經視覺地表達,因此問題之直觀分析變得有可能。
下文中,參看圖19,解釋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解釋將集中於與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的差異。參看圖19,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之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之系統的示意性組配。
參看圖19,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的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的系統包含屬性定義部分(10)、問題特性判定部分(20)、問題集特性判定部分(30)及視覺化部分(40)。應注意,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描繪於圖19中之實施例,可實施具有較少或較多元件的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的系統。又,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的指示問題之特性及問題集之特性的系統來實施。
屬性定義部分(10)可定義用於表達包括於問題 集中之問題之特性或用於表達問題之特性的多個屬性。多個所定義屬性可儲存於包括在屬性定義部分(10)中的屬性資料庫(11)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屬性可預儲存於屬性資料庫(11)中,但不限於此。
問題特性判定部分(20)可判定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之特性,或可判定單一問題之特性。每一問題之特性可由與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
具體言之,問題特性判定部分(20)可包括:屬性識別部分(21),其識別與問題相關之屬性;及相關性識別部分(22),其識別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
問題集特性判定部分(30)可判定問題集之特性。其判定問題集之特性為包括於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的聯合。問題集之特性可由與所有問題相關之屬性及屬性之問的相關性來判定。
視覺化部分(40)可在螢幕(未描繪)上視覺化問題集之所判定特性或問題之特性。
本發明之實施例參看附圖來描述,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理解,本發明可在不改變技術概念或基本元件情況下不同地實施。因此,上述實施例為例示性的,且在所有態樣中並非為約束性的。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指示包括多個問題之問題集的特性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判定問題之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每一問題之特性藉由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判定問題集之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問題集之特性經判定為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所有問題之特性的一聯合,且問題集之該特性藉由與所有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以及在一螢幕上視覺化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在一螢幕上視覺化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之該步驟中,在一螢幕上將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屬性指示為點,且將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指示為線,其中對應於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的該等點之位置為可變的。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判定該等問題之特性之前,定義用於表達包括於該問題集中之問題之特性的多個屬性之一步驟,其中與每一問題相關之該等屬性係選自定義為與每一問題相關之該多個屬性。
  3.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判定每一問題之特性之該步驟包含:識別與每一問題相關之屬性之一步驟,以及在所識別相關性之數目大於一之狀況下識別所識別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之一步驟。
  4.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對應於一特定屬性之一點的外觀根據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特性中之該特定屬性的頻率變得不同,且對應於屬性之間的一特定相關性之一線之外觀根據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特性中之屬性之間的該等特定相關性之頻率變得不同。
  5.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在一螢幕上視覺化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之該步驟中,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以每一問題之特性為單位在一螢幕上按順序經視覺化。
  6.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在一螢幕上視覺化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之該步驟中,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以每一問題之特性為單位在一螢幕上經累積地視覺化。
  7. 如請求項6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對應於一特定屬性之一點的外觀根據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特性中之該特定屬性的頻率變得不同,且對應於屬性之 間的一特定相關性之一線的外觀根據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特性中之屬性之間的該等特定相關性之頻率變得不同。
  8.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對應於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的該等點之位置為固定的。
  9. 如請求項1之用於指示問題集之特性之方法,其中對應於與一學習者做出一正確解答之一問題之特性相關的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之該等線之外觀,不同於對應於與一學習者做出一錯誤解答之一問題之特性相關的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之該等線之外觀。
  10. 一種用於指示問題之特性之方法,其包含:判定問題之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問題之該特性藉由與該問題相關之屬性及該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來判定;以及在一螢幕上視覺化該問題之該所判定特性之一步驟,其中在一螢幕上,包括於該問題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經指示為點,且該等屬性之間的該等相關性指示為線,其中對應於包括於該問題集之該所判定特性中之該等屬性的該等點之位置為可變的。
TW105104280A 2015-02-12 2016-02-15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TWI620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5-0021317 2015-02-12
KR1020150021317A KR20160099203A (ko) 2015-02-12 2015-02-12 문제의 특성 및 문제 세트의 특성을 나타내는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2230A TW201642230A (zh) 2016-12-01
TWI620160B true TWI620160B (zh) 2018-04-01

Family

ID=5661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280A TWI620160B (zh) 2015-02-12 2016-02-15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7523B2 (zh)
KR (1) KR20160099203A (zh)
TW (1) TWI620160B (zh)
WO (1) WO201612975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0563B (en) * 2004-12-07 2006-08-21 Strawberry Software Inc Apparatus for reverse portfolio learning with encouragement system
KR20130006889A (ko) * 2011-06-24 2013-01-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문제의 개념 구조 모델링을 통한 학습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71275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田欣 学力诊断药方辅助教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8865A (ja) * 1998-09-22 2000-04-07 Kobe Steel Ltd 学習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構成する教材サーバ装置,学習者側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5242018A (ja) * 2004-02-26 2005-09-08 Takuto:Kk 個別カリキュラム作成システム、個別カリキュラム作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37597A (ko) * 2009-10-07 2011-04-13 강승관 맞춤형 학습 컨텐츠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265720B1 (ko) * 2011-02-11 2013-05-20 이형곤 관계형 문항을 이용한 학습 능력 향상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0563B (en) * 2004-12-07 2006-08-21 Strawberry Software Inc Apparatus for reverse portfolio learning with encouragement system
KR20130006889A (ko) * 2011-06-24 2013-01-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문제의 개념 구조 모델링을 통한 학습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71275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田欣 学力诊断药方辅助教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99203A (ko) 2016-08-22
US20180025654A1 (en) 2018-01-25
US10867523B2 (en) 2020-12-15
WO2016129756A1 (ko) 2016-08-18
TW201642230A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vakol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 knowledge based examination using Rasch analysis: An illustrative guide: AMEE Guide No. 72
KR102004180B1 (ko) 시험지 인식을 통한 유사 문제 추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901996B (zh) 辅助测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333129B1 (ko) 기초학력 향상도 평가 시스템
JP6780769B2 (ja) 学習装置、学習方法および学習プログラム
WO2017109903A1 (ja) 異常原因推定装置及び異常原因推定方法
KR100387356B1 (ko) 화면을이용한시각검사방법
US20140242567A1 (en) Underlying Student Test Erro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17096984A1 (zh) 板卡错误的显示方法和系统
Susanti et al. Analysis Student Mistak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mpleting Story Problems Based on Newman Procedures
TWI620160B (zh) 用於指示問題與問題集之特性的方法
CN110874521A (zh) 一种分析仪及其样本编号方法、存储介质
CN109684436B (zh) 一种知识的关联方法及应用
JP6437684B1 (ja) 問題作成支援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70124507A (ko) 문제의 특성 및 문제 세트의 특성을 나타내는 방법
CN113128881A (zh) 测量仪表的操作考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64382B (zh) 一种控件验证方法及软件自动测试方法
Hoque et al. Teacher Quality and Dropout Rates in Primary Education-The Ca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JP6636602B1 (ja) 試験問題解析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2947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2948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295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02730A (ja) 採点者評価装置、採点者評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 Shanfari Supporting students’ confidence judgement through visualising alignment in open learner models
Lawson Formative assessment using computer-aided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