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873B - 自行車鏈條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8873B
TWI618873B TW104104431A TW104104431A TWI618873B TW I618873 B TWI618873 B TW I618873B TW 104104431 A TW104104431 A TW 104104431A TW 104104431 A TW104104431 A TW 104104431A TW I618873 B TWI618873 B TW I6188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late
plate member
outer link
sprocket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8870A (zh
Inventor
福森毅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8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8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12Chain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 F16G13/07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the links being of identical shape, e.g. crank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2009/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cha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外鏈節板件具有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面向另一配對的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外鏈節板件具有外周邊、及分別包含第一及第二開口的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而第一及第二開口各自具有相應的互相平行的中心軸線。中間部份被設置以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中間部份具有在外部表面上沿著外周邊形成的軸向凹入部份,中間部份具有沿著外周邊形成的一對中間邊緣,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在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上且包含將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該至少一者連接於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的倒角部份。

Description

自行車鏈條
此處的揭示概括地相關於具有凹入部份的自行車鏈條,以與傳統自行車鏈條相比獲得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的較大的設計自由度。
典型的多段變速自行車具有附有兩個或三個齒盤(chainring)的曲柄組、及附有五個到十一個之間的鏈輪的後卡匣(rear cassette)。自行車鏈條具有多個內鏈節及多個外鏈節,而內鏈節與外鏈節藉著多個銷而以交替的方式互連。典型上,內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平行的內鏈節板件,而該對內鏈節板件是藉著一對平行的中空圓筒或被圓筒形滾子環繞的銷而被連接。外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平行的外鏈節板件,而該對外鏈節板件藉著相鄰的內鏈節的銷而被連接於相鄰的內鏈節。
齒盤及鏈輪可被概括地通稱為齒輪(gear),並且齒輪的尺寸可依齒輪上的齒的數目來指定,亦即相對地較大的齒輪為直徑較大且具有較多的齒,而相對地較小 的齒輪為直徑較小且具有較少的齒。騎車者藉著操作前撥鏈器以將自行車鏈條橫向移動至所想要的齒盤上及操作後撥鏈器以將鏈條橫向移動至所想要的後鏈輪上而選擇所想要的速率(亦即,齒輪比)。相對地較大的前齒盤相應於較困難的齒輪(harder gear)(換高檔(upshifting))。相對地較大的後鏈輪相應於較容易的齒輪(easier gear)(換低檔(downshifting))。
於曲柄組處的換高檔及於後卡匣處的換低檔(在兩者的情況中,均是移動至齒數較多的較大直徑的齒輪上)傳統上均要求較大的齒輪具有有特殊輪廓的換檔齒、換檔斜坡(shifting ramp)、及/或銷,以輔助鏈條向上及橫向移動而與較大的齒輪接合。但是,甚至是在此些特徵被適當地布署在被良好地調整的自行車上時,較大齒輪的選擇仍然可能有噪音及易於發生跳檔(skipping)、滑移(slipping)、延遲的鏈條接合、卡鏈(chain suck)、及其他問題。
圖1為顯示習知技術的換低檔操作過程期間的側視圖,其中鏈條10正從較小的鏈輪11脫離而與較大的鏈輪12接合。在此操作期間,鏈條10正被後撥鏈器(未顯示)於進入紙面(亦即,離開讀者)的方向橫向移動,其中較小的鏈輪11係在較大的鏈輪12的前方(亦即,浮出紙面而較為靠近讀者)。鏈輪12如由圖中的指示驅動方向DD的箭頭所示正順時針旋轉。
圖1顯示三個外鏈節,亦即外鏈節16、外鏈 節18、及外鏈節20。每一個外鏈節具有兩個外鏈節板件,其中一個在圖中可被看見(另一個則較為深入紙面而因此在此側視圖中被隱藏)。明確地說,外鏈節16的外鏈節板件16a可被看見,外鏈節18的外鏈節板件18a可被看見,且外鏈節20的外鏈節板件20a可被看見。
圖中的外鏈節16與鏈輪11完全地接合。換句話說,鏈輪齒11a被完全地接收在外鏈節16的外鏈節板件16a之間。在此敘述中,相對於其他鏈節在時間上較晚接合的鏈節可被稱為「上游鏈節」,因為這些鏈節相對於驅動方向DD位在上游。舉例而言,外鏈節18及20相對於外鏈節16位於上游,而外鏈節20相對於外鏈節18位於上游,依此類推。
在鏈條10正從較小的鏈輪11移位至較大的鏈輪12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一個問題是外鏈節18的在對向側的外鏈節板件18a(面向紙面內且在圖1中看不見)可能會於位置點P處與鏈輪12的齒12a接觸,造成外鏈節18隨著鏈輪12的旋轉而被不想要有地抬高及騎乘至齒12a上。與鏈條在如果鏈條未被齒12a不想要有地抬高時會採取自然位置13(以虛線顯示)相比,此可能造成鏈條的向上的不自然彎曲。圖6為沿圖1中的線6-6所取的剖面圖,且顯示鏈輪的齒12a與外鏈節板件18a之間於位置點P處的接觸。此接觸將外鏈節18抬高不想要有的抬高距離D1。由於鏈條以此方式被不想要有地抬高的結果,從外鏈節18起的上游鏈節會在齒12a將外鏈節18抬 高的情況下無法與鏈輪12平滑地接合。另外,外鏈節18可能會從齒12a的頂部突然掉落,而雖然此可能導致齒12a與外鏈節18的接合,但是此可能造成陡震從鏈輪12被傳遞至騎車者,造成不愉快的換檔感覺。
為解決以上所討論的課題,一種外鏈節板件被提供用於自行車鏈條。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外鏈節板件具有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另一配對的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外鏈節板件具有外周邊且包含(i)第一端部部份,其具有第一開口,而第一開口具有第一中心軸線、(ii)第二端部部份,其具有第二開口,而第二開口具有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及(iii)中間部份,其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中間部份具有在外部表面上沿著外周邊形成的軸向凹入部份,中間部份具有沿著外周邊形成的一對中間邊緣,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在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上且包含將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該至少一者連接於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的倒角部份。
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為當如上所述從較小的齒輪移位或換檔至較大的齒輪時,軸向凹入部份及倒角部份抑制鏈條被不想要有地抬高至齒的齒頂(crest)上。明確地說,軸向凹入部份為齒的頂部提供一些空間以使其在不接觸外鏈節板件的情況下向上行進,並且如果接 觸發生在軸向凹入部份與齒之間,則鏈條會隨著齒的滑動被向外驅策而抵靠於齒的外部表面,使得鏈條不會騎乘至齒的齒頂上。此有助於避免當已騎乘至齒的齒頂上的鏈條的鏈節突然掉落時可能發生的抖動感覺。
在第一方面中,在經組裝的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軸向凹入部份可被形成為在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在於以此方式定位軸向凹入部份可使軸向凹入部份面向較大的齒輪的齒,此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一方面中,倒角部份可被形成為相對於中間部份的外部表面具有在25度與65度之間的角度。此種角度所具有的有利點為其移去充分的材料以容許齒可移動至已藉著去角而被切除的區域內,同時也容許倒角的外部表面與齒的側面之間的相對滑動。
在第一方面中,倒角部份的外部表面可為實質上平面狀,此具有易於與齒的相對地平坦的表面相對滑動的有利點,並且製造成本也相對地低。
在第一方面中,軸向凹入部份可從中間部份縱向延伸至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的每一個內。因為鏈條易於在如以上所討論的靠近中間部份與下游的端部部份之間的界面的位置點P處與齒接觸,所以將軸向凹入部份延伸至端部部份內有助於避免齒與鏈條之間於此區域的接觸。
在第一方面中,倒角部份可具有曲面狀或曲 線狀的剖面輪廓。曲面或曲線狀的輪廓可具有齒可與中間部份平滑地接合及脫離的有利點。
在第一方面中,在經組裝的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軸向凹入部份可被形成為在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此所具有的有利點為以此方式定位軸向凹入部份可使軸向凹入部份面向較大的齒輪的齒,此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一方面中,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可在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此也具有將形成在外鏈節板件上的軸向凹入部份定位成面向在使用期間會遭遇較大的鏈輪的方向的有利點,以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用於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此外鏈節板件具有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另一配對的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外鏈節板件可包含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及中間部份,其中第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開口,第二端部部份包含具有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開口,且中間部份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中間部份具有一對中間邊緣,此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被去角成為在外部表面上形成倒角部份。
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在於倒角部份在 從較小的齒輪移位或換檔至較大的齒輪時抑制鏈條如上所述的被不想要有地抬高至齒的齒頂上。如果接觸發生在倒角部份與齒之間,則鏈條隨著齒的滑動而被向外驅策抵靠於齒的外部表面,使得鏈條不會騎乘至齒的齒頂上。此有助於避免當已騎乘至齒的齒頂上的鏈條的鏈節突然掉落時可能發生的抖動感覺。
在第二方面中,在經組裝的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倒角部份可被形成為在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此具有將倒角部份定位成在使用期間面向較大的鏈輪的有利點,以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二方面中,在經組裝的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可在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此也具有將在外鏈節板件上的倒角部份定位成面向在使用期間會遭遇較大的鏈輪的方向的有利點,以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二方面中,倒角部份可被形成為相對於中間部份的外部表面具有在25度與65度之間的角度。此種角度所具有的有利點為其移去充分的材料以容許齒可移動至已藉著倒角部份而被切除的區域內,同時也容許倒角部份的外部表面與齒的側面之間的相對滑動。
在第二方面中,倒角部份的外部表面可為實 質上平面狀,此也具有易於與齒的相對地平坦的表面相對滑動的有利點,並且製造成本也相對地低。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鏈條,此自行車鏈條包含被交替地聯結在一起多個內鏈節及多個外鏈節,所述的多個外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外鏈節板件,此對外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外鏈節板件及第二外鏈節板件,第二外鏈節板件具有外周邊、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第一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第二外鏈節板件可包含第一端部部份、第二端部部份、及中間部份,其中第一端部部份包含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一開口,第二端部部份包含具有平行於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的第二開口,且中間部份將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互連。中間部份可包含在外部表面上沿著外周邊形成的軸向凹入部份,且可具有沿著中間部份形成的一對中間邊緣。軸向凹入部份可被形成在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上且可包含將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該至少一者連接於第二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的倒角部份。
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為當如上所述從較小的齒輪移位或換檔至較大的齒輪時,軸向凹入部份及倒角部份抑制鏈條被不想要有地抬高至齒的齒頂上。明確地說,軸向凹入部份為齒的頂部提供一些空間以使其在不接觸外鏈節板件的情況下向上行進,並且如果接觸發生在軸向凹入部份與齒之間,則鏈條會隨著齒的滑動被向外驅 策而抵靠於齒的外部表面,使得鏈條不會騎乘至齒的齒頂上。此有助於避免當已騎乘至齒的齒頂上的鏈條的鏈節突然掉落時可能發生的抖動感覺。在第三方面中,軸向凹入部份可被形成為在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或換檔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在於以此方式定位軸向凹入部份可使軸向凹入部份面向較大的齒輪的齒,此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三方面中,倒角部份可被形成為在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此種組態的一個潛在有利點在於以此方式定位軸向凹入部份可使軸向凹入部份面向較大的齒輪的齒,此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在第三方面中,第二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可在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此也具有將形成在外鏈節板件上的軸向凹入部份定位成面向在使用期間會遭遇較大的鏈輪的方向的有利點,以有助於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能。
此發明內容係被提供來介紹所選擇的以簡化的形式呈現的一些概念,而這些概念會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被進一步敘述。此發明內容並非意欲要指認所主張的申請標的的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非意欲要被用來限制所主張的申請標的的範圍。另外,所主張的申請標的不受限於解決任何或所有於本揭示的任何部份所注意到的不 利點的實施態樣。
本揭示是藉著例子而非藉著所附圖式的各圖中的限制而進行舉例說明,其中相同的參考數字在圖式中標示相同的元件。
10‧‧‧鏈條
11‧‧‧鏈輪
11a‧‧‧鏈輪齒
12‧‧‧鏈輪
12a‧‧‧齒
13‧‧‧自然位置
16‧‧‧外鏈節
16a‧‧‧外鏈節板件
18‧‧‧外鏈節
18a‧‧‧外鏈節板件
20‧‧‧外鏈節
20a‧‧‧外鏈節板件
D1‧‧‧抬高距離
DD‧‧‧驅動方向
P‧‧‧位置點
50‧‧‧自行車
52‧‧‧鏈條
54‧‧‧傳動系統
56‧‧‧前曲柄組
58‧‧‧後鏈輪總成
60‧‧‧前撥鏈器
62‧‧‧後撥鏈器
64‧‧‧自行車車架
64R‧‧‧後三角架
71‧‧‧第一外鏈節板件
72‧‧‧第二外鏈節板件
72a‧‧‧外鏈節板件
73‧‧‧第一內鏈節板件
74‧‧‧第二內鏈節板件
75‧‧‧鏈節銷
76‧‧‧滾子
77‧‧‧外鏈節
77a‧‧‧外鏈節
78‧‧‧內鏈節
79‧‧‧箭頭
80‧‧‧箭頭
81‧‧‧第一端部部份
82‧‧‧第二端部部份
83‧‧‧中間部份
83a‧‧‧中間部份
84‧‧‧銷耦接開口
85‧‧‧銷耦接開口
86a‧‧‧中間邊緣
86b‧‧‧中間邊緣
87a‧‧‧倒角部份
87b‧‧‧倒角部份
89‧‧‧軸向凹入部份
90‧‧‧箭頭
91‧‧‧外部表面
92‧‧‧外部表面
93‧‧‧內部表面
94‧‧‧虛線
100‧‧‧鏈輪
102‧‧‧鏈輪
104‧‧‧齒
104a‧‧‧齒
104a’‧‧‧位置
108‧‧‧外鏈節
AL‧‧‧縱向軸線
AV‧‧‧直立軸線
D‧‧‧深度
D2‧‧‧距離
D3‧‧‧距離
F‧‧‧橫向力
H‧‧‧高度
R‧‧‧凹入方向
T‧‧‧厚度
X1‧‧‧第一中心軸線
X2‧‧‧第二中心軸線
Z‧‧‧倒角角度
圖1顯示接合鏈輪的習知技術鏈條的側視圖。
圖2顯示例示性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的立體圖,此自行車鏈條具有多組成對的內及外鏈節,且被建構成與圖2的自行車一起使用。
圖4A為顯示圖3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側視圖。
圖4B為圖3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仰視圖。
圖4C為圖3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沿著直立軸線AV所取的剖面圖。
圖5A及5B為顯示圖3的自行車鏈條與鏈輪換低檔接合的俯視圖,其中圖5A顯示處於與圖5B相比在時間上較早的階段的鏈條及鏈輪。
圖6為沿圖1中的線6-6所取的剖面圖,其中顯示鏈輪的齒與圖1的習知技術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之間的接觸。
圖7為沿圖5中的線7-7所取的剖面圖,其中顯示鏈輪與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之間的接合。
圖8A至8D顯示圖3的自行車鏈條的外鏈節板件的軸向凹入部份的剖面輪廓。
圖1至8D係幾近依比例繪製,除非有表示並非如此,但是如果想要,其他的相對尺寸可被使用。
首先參考圖2,圖中顯示使用根據一個例示性實施例的自行車鏈條52的自行車50。自行車50包含被建構成將騎車者的踩踏力轉換成驅動力以將自行車向前推進的傳動系統54、以及其他部件。鏈條52為傳動系統54的一部份。傳動系統54可能也包含前曲柄組56、後鏈輪總成58、前撥鏈器60、及後撥鏈器62。後鏈輪總成58在所顯示的例子中包含多個鏈輪,以為自行車提供多個檔位/速率。
在圖2中,後鏈輪總成58中的鏈輪依尺寸大小的順序被同軸地堆疊,其中較小的鏈輪相對於自行車車架64的中心平面被橫向向外定向。另外,前曲柄組56在一些例子中可包含多個齒盤。但是,在其他例子中,前曲柄組可只包含單一齒盤。前曲柄組56可被安裝在底部托架上,而此底部托架被螺合於自行車車架64上的底部托架外殼。底部托架被建構成可經由例如一或多個軸承總成而使前曲柄組可旋轉(亦即,由於踩踏的結果)。
如圖2所示,鏈條52被配置在前曲柄組56及後鏈輪總成58上以在二者之間延伸。明確地說,鏈條52與前齒盤及後鏈輪二者的齒接合,並且部份地環繞前曲柄組的一個齒盤及後鏈輪總成的一個鏈輪。前撥鏈器60及後撥鏈器62被建構成藉著將鏈條52相對於自行車50的中心平面橫向向外及向內移位而改變檔位。可瞭解橫向方向可平行於後鏈輪總成58的中心旋轉軸線。因此,橫向軸線在圖2所示的視圖中係延伸進出紙面。
現在轉向圖3,圖中顯示自行車鏈條52的組件。鏈條52包含多個第一外鏈節板件71及多個第二外鏈節板件72,其中第一外鏈節板件71可被稱為外側的外鏈節板件,而第二外鏈節板件72可被稱為內側的外鏈節板件。當鏈條52被安裝在自行車50上時,從自行車車架64的中心平面的橫向向外方向是由箭頭79指示,而相對於自行車車架64的橫向向內方向是由箭頭80指示。另外,鏈條的驅動方向在圖3中是由箭頭90指示。鏈條的外鏈節板件在橫向力未經由傳動系統而施加於鏈條時全部都實質上互相平行。另外,第一外鏈節板件與第二外鏈節板件彼此間隔開。
鏈條52也包含多個可被稱為外側的內鏈節板件的第一內鏈節板件73、多個可被稱為內側的內鏈節板件的第二內鏈節板件74、多個也被稱為鉚釘的鏈節銷75、及多個滾子76。第一內鏈節板件73與第二內鏈節板件74彼此間隔開,並且在橫向力未經由傳動系統而施加 於鏈條時全部都實質上互相平行。每一對對置的第一外鏈節板件71及第二外鏈節板件72形成外鏈節77。每一對對置的第一內鏈節板件73及第二內鏈節板件74形成內鏈節78。內鏈節78是藉著鏈節銷75而與外鏈節77以交替的方式被互連。主鏈條鏈節(master chain link)(未顯示)可將兩對內鏈節78互連在一起以形成單一的連續鏈條環圈。可瞭解連續鏈條環圈可在傳動系統例如圖2所示的傳動系統54中繞鏈輪及齒盤延伸。另外,滾子被定位在對置的內鏈節板件以及對置的外鏈節板件之間。銷與鏈節板件之間的界面提供鏈條繞銷的中心軸線的轉動及彎曲,以使鏈條可與傳動系統中的鏈輪及齒盤配合。
鏈節板件(71、72、73、及/或74)、鏈節銷75、及滾子76可為金屬零件。合適的例示性材料包括鋼及鈦。鏈節銷及/或滾子的幾何形狀、尺寸、及/或特性可依需要或所想要的被改變。舉例而言,鏈節銷75可為中空的銷或圓筒。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每一個已相對於以往的鏈條設計被修改,以改善從較小的齒輪至較大的齒輪的移位或換檔,其中「齒輪」為涵蓋齒盤及鏈輪二者的概括性術語。如先前所討論的,於曲柄組處移動至較大的齒輪為換高檔,而於後方移動至較大的鏈輪為換低檔。的確,第一外鏈節板件71可具有與第二外鏈節板件72類似的幾何形狀,以改善於前曲柄組處的換高檔。
現在參考圖4A及4B,圖中詳細顯示第二外鏈節板件72中的一個。如圖所示,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每一個包含第一端部部份81、第二端部部份82、及將第一端部部份81與第二端部部份82互連的中間部份83。如圖所示,端部部份的周邊有部份可具有圓形輪廓。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每一個的各部份(81、82、及83)典型上是從單一的連續材料件(例如,鋼、鈦等)形成為單件式的單元構件。在從圖4B之側及於圖4C的剖面中觀看時,可瞭解中間部份83向下沈降(stepped down),以致於中間部份83的外部表面91從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的外部表面軸向凹入,使得軸向凹入部份形成在外部表面91上。此處所使用的術語「軸向凹入」指的是於平行於外鏈節77的以下會介紹的軸線X1及X2的方向且向內朝向外鏈節77的中心區域的凹陷。
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端部部份81具有用來接收鏈節銷75(圖3)中的一個的銷耦接開口84。類似地,第二端部部份82具有用來接收鏈節銷75中的一個的銷耦接開口85。在一個例子中,可使鏈節銷的末端變形,以用來將第一及第二外鏈節板件71及72固定地附接於鏈節銷。明確地說,鏈節銷的末端可具有隆起的唇部。如圖所示,銷耦接開口84及85為圓形。因此,銷耦接開口可被稱為圓形銷耦接開口。
如在圖4A及4B中所見的,銷耦接開口84及85具有界定互相平行的第一及第二中心軸線X1及X2的 中心點。可瞭解外鏈節相對於其相鄰的鏈節繞這些軸線樞轉。圖4A也顯示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縱向軸線AL,此縱向軸線AL垂直地通過銷耦接開口84及85的第一及第二中心軸線X1及X2。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縱向軸線AL將中間部份83及端部部份81及82二等分,並且圖4A所示的第二外鏈節板件72相對於此縱向軸線AL對稱。
如圖4B所示,第二外鏈節板件72具有背對相應的第一外鏈節板件71(圖3)的外部表面92、及面向第一外鏈節板件71的內部表面93。注意此處所用的術語「外部」及「內部」係特定地指相對於鏈條而非相對於自行車的方向。如以下會詳細說明的,外部表面92已從習知技術的設計被大幅地修改,以改善當鏈條正被橫向移位至較大的鏈輪上時的性能。
為解決以上在「先前技術」中所指出且在圖1及6中所顯示的課題,第二外鏈節板件72在其外部側之上於中間部份83內於平行於軸線X1及X2的凹入方向R軸向凹入。以此方式,形成軸向凹入部份89。軸向凹入部份89可被形成為包含凹入的外部表面91且也包含沿著第二外鏈節板件72的外周邊的倒角部份87a及87b。如以上所討論的及如圖4B及4C所顯示的,中間部份83的外部表面91相對於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的外部表面凹入,而中間部份83的倒角部份87a及87b則又相對於中間部份83的外部表面91進一步凹入(見圖4C)。典型上,外部表面91為實質上平面狀。
如圖4B所示,由於包含中間部份83的外部表面91的軸向凹入部份89的軸向凹入特性,因此中間部份83的一部份或全部可具有相對於端部部份81及82而言減小的厚度T。中間部份的厚度T可為外鏈節板件的整體厚度的大約20%至60%,並且在一個特定的配置中可為外鏈節板件的整體厚度的40%。
如在所示的例子中所見的,中間部份83可具有概括地縱向地平行於縱向軸線AL延伸的中間邊緣86a及86b。在從側面觀看時,這些邊緣可具有拱形的(arched)輪廓,使得這些邊緣平滑地過渡至在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的周邊上的圓形輪廓。
如在圖4C中最佳顯示的,軸向凹入部份89可沿著中間邊緣86a及86b形成且可被去角成為包含第一及第二倒角部份87a及87b。如圖所示,倒角部份87a及87b被形成在中間部份83的外部側上。
倒角可以用各種不同的組態來實施。在從圖4A之側觀看時,倒角部份87a及87b可部份地延伸至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內。或者,倒角部份87a及87b可朝向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延伸且停止在中間部份83與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之間的邊界處,而此種組態的一個例子在圖中以虛線94標示。至於另外的替代方案,除了被形成在中間部份83的中間邊緣86a及86b上之外,倒角還可部份地或整個地環繞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81及82的周邊。
如圖4A所示,倒角部份可延伸通過將第二外鏈節板件72分成兩半的直立軸線AV,其中倒角部份在此直立軸線AV的兩側成對稱狀。或者,倒角部份可被定位於直立軸線AV的前側或後側,或是可用其他方式相對於直立軸線AV不對稱。如圖7所示,倒角部份典型上沿著其長度具有均勻的高度H及深度D,但是可瞭解高度及深度可有變化。高度與深度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具有實質上等於4:3的比率,且因而相對於外部表面的倒角角度Z為大約36度。或者,倒角可相對於外鏈節板件的外部表面以在25度與65度之間的範圍內的另一倒角角度Z形成。
如圖4C所示,倒角部份可具有實質上平面狀的外表面。或者,倒角部份可如圖8A至8D所示被形成為具有曲面狀或曲線狀的剖面輪廓。舉例而言,倒角部份可包含如圖8A所示的河灣狀(coved)輪廓、如圖8B所示的複合(compound)倒角、如圖8C所示的半徑狀輪廓、或如圖8D所示的S形曲線(ogee)輪廓。這些替代性輪廓可如同實質上平面狀的倒角部份於類似的位置及以類似的組態被應用在外鏈節板件上。這些替代性輪廓之間的通用性(commonality)在於這些輪廓提供直立隙槽(vertical relief),以供鏈輪如以下會討論的在移位或換檔期間進入隙槽,並且萬一齒從下方與倒角部份接觸,則倒角部份會將齒驅策至外部表面91。
當圖4A至4C所示的第二外鏈節板件72如圖3所示被組裝於鏈條52時,第二外鏈節板件72被定向成 為使包含凹入的外部表面91及倒角部份87a及87b的軸向凹入部份89位在其外部側,並且此外部側相對於自行車車架64被定向成為向內,亦即成為面向自行車之側。更特定地,此外部側相對於圖2所示的自行車車架64的後三角架64R被定向成為向內。於此組態中,在從較小的鏈輪移位或換檔至較大的鏈輪(換低檔)期間,軸向凹入部份會為較大的鏈輪的齒提供空間,以使齒在鏈條朝向較大的鏈輪移動時進入此空間,此會抑制鏈條騎乘至齒的齒頂上,因而促進確實且平滑的移位或換檔操作。
替代性地,第二外鏈節板件72上可不形成有上述的第二倒角部份87b。但是,將倒角部份87a及87b對稱地形成在兩個邊緣上的一個有利點在於當組裝鏈條52時,第二外鏈節板件72於縱向軸線AL的定向可被忽略,因而節省組裝勞力、時間、及成本。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外鏈節板件71的外部表面可設置有類似的橫向凹部及/或倒角特徵。此可增進於前曲柄組56處換高檔(亦即,鏈條從較小的齒盤至較大的齒盤的移動)期間的鏈條接合。
圖5A及5B顯示鏈輪換低檔操作的俯視圖,其中鏈條52正從較小的鏈輪100被橫向(亦即,向左)移動至較大的鏈輪102,而圖5A與圖5B相比在時間上較早。可瞭解鏈輪之間的橫向距離在圖5A及5B中為說明起見被誇大。後撥鏈器(未顯示)正經由橫向力F的施加而將鏈條橫向推動至鏈輪102上。較大的鏈輪102具有多 個齒104。如上所述,鏈條52具有外鏈節77及內鏈節78。外鏈節77的每一個包含在被安裝在自行車50上時面向較大的鏈輪102的外鏈節板件72、及對置的外鏈節板件71。外鏈節板件72包含中間部份83,而中間部份83如以上所討論的包含形成在軸向凹入的外部表面上的軸向凹入部份。軸向凹入部份如以下會敘述的在鏈條52從較小的鏈輪轉移至較大的鏈輪102時容納鏈輪102的齒,以避免鏈條騎乘至齒的齒頂上。
現在特定地參考圖5A,齒104a的向右之側與外鏈節板件72a的中間部份83a的面向自行車的外部表面91交互作用。隨著鏈條向左移動,亦即朝向較大的鏈輪102移動,形成於中間部份83a的凹入的外部表面內的軸向凹入部份趨近齒104a。
如沿著圖5A中的虛線7-7所取的圖7所示,齒104a的頂部表面被容納在軸向凹入部份89內,因而使齒104a可在由軸向凹入部份89的倒角部份87a所提供的間隙內穿透距離D2。此有助於避免齒104a與外鏈節板件72a之間的接觸,抑制鏈條騎乘至齒104a的齒頂上。另外,萬一接觸發生在齒104a與倒角部份87a之間,齒104a會抵靠於倒角部份87a滑動且會相對於外鏈節77a向上移動至由虛線所示的位置104a’。可瞭解圖7係顯示外鏈節板件72a與齒104a的相對位置,但是當鏈輪102被安裝在自行車50上時,齒104a是固定的,亦即並不橫向移動,而鏈條52可自由地在所示的移位或換檔操作期間 橫向移動。因此,當齒移動至由虛線所示的相對位置104a’時,可瞭解實際上是鏈條被朝向較小的鏈輪100向外驅策,使得齒104a置靠於外鏈節77a的外鏈節板件72a的中間部份83a的凹入的外部表面。以此方式,可抑制鏈條52的外鏈節77a騎乘至齒104a的齒頂上。
圖5B顯示移位或換檔操作期間稍微在圖5A所示的時間點之後的時間點,因此外鏈節77a在圖5B中位於與在圖5A中相比於鏈條52的驅動方向DD的較為下游之處,並且齒104a也被顯示已於鏈輪102的旋轉方向被旋轉至下游。在圖5A中,較小的鏈輪100正被鏈條52驅動,而較大的鏈輪102與較小的鏈輪100一起旋轉,但是尚未被鏈條52接合及驅動。如圖5B所示,稍後在移位或換檔操作中,在齒104a已被容納在外鏈節77a的軸向凹入部份內且齒104a及外鏈節77a均已行進至下游之後,鏈條52可在撥鏈器(未顯示)的力的作用下進一步橫向移動距離D3,且由於此結果,鏈條52的上游的外鏈節108可以與鏈輪102的上游的齒104b平滑地接合。以此方式,與在從較小的齒輪至較大的齒輪的移位或換檔操作期間騎乘至齒的齒頂上的鏈條的外鏈節相關聯的抖動陡震可被避免,且可達成平滑的移位或換檔,因而克服在「先前技術」中所討論的傳統鏈條的缺點,並且減少諸如跳檔、滑移、延遲的鏈條接合、噪音等問題。
雖然外鏈節板件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具有包含凹入的外部表面91及倒角部份87a及87b的軸向凹入部 份89,但是可瞭解凹入的外部表面91可被省略而仍然可促進以上所述的抗抬高性質。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意欲成為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例如,製造公差)。
雖然已詳細敘述自行車及自行車鏈條的明確實施例,但是所揭示的特定配置係意欲為舉例說明性質而非限制性質。以上所述的各種不同實施例的特徵以及其修改可在不背離此處所揭示的範圍之下被以各種不同方式組合。

Claims (16)

  1. 一種外鏈節板件,用於自行車鏈條,該外鏈節板件包含:內部表面,其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另一配對的外鏈節板件;外部表面,其相反於該內部表面形成;外周邊,其連接該內部表面與該外部表面;第一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第二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具有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及中間部份,其將該第一端部部份與該第二端部部份互連,該中間部份具有在該外部表面上沿著該外周邊形成的軸向凹入部份,該中間部份具有沿著該外周邊形成的一對中間邊緣,該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在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上且包含凹入的外部表面及將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該至少一者連接於該凹入的外部表面的倒角部份,其中,該凹入的外部表面係相對於該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凹入,而該倒角部份又相對於該凹入的外部表面進一步凹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在經組裝的該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該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為在該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該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倒角部份被形成為相對於該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具有在25度與65度之間的角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軸向凹入部份的該凹入的外部表面為實質上平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軸向凹入部份從該中間部份縱向延伸至該第一及第二端部部份的每一個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倒角部份具有曲面狀或曲線狀的剖面輪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在該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
  8. 一種外鏈節板件,用於自行車鏈條,該外鏈節板件具有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另一配對的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該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該外鏈節板件包含:第一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具有第一中心軸線;第二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具有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及中間部份,其將該第一端部部份與該第二端部部份互連,該中間部份具有一對中間邊緣,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被凹入且去角成以形成相對該外部表面凹入的倒角 部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在經組裝的該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該倒角部份被形成為在該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該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在經組裝的該自行車鏈條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該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在該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該倒角部份被形成為相對於該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具有在25度與65度之間的角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外鏈節板件,其中,亦形成實質上為平面狀且與該倒角部份相連接的凹入的外部表面。
  13. 一種自行車鏈條,包含:被交替地聯結在一起多個內鏈節及多個外鏈節;該多個外鏈節的每一個包含一對外鏈節板件,該對外鏈節板件包含第一外鏈節板件及第二外鏈節板件,該第二外鏈節板件具有外周邊、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鏈條的組裝狀態中面向該第一外鏈節板件的內部表面、及相反於該內部表面的外部表面,該第二外鏈節板件包含:第一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具有第一中心軸線; 第二端部部份,其包含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具有平行於該第一中心軸線的第二中心軸線;及中間部份,其將該第一端部部份與該第二端部部份互連,該中間部份具有在該外部表面上沿著該外周邊形成的軸向凹入部份,該中間部份具有沿著該中間部份形成的一對中間邊緣,該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在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至少一者上且包含凹入的外部表面及將該對中間邊緣中的該至少一者連接於該凹入的外部表面的倒角部份,其中,該凹入的外部表面係相對於該第二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凹入,而該倒角部份又相對於該凹入的外部表面進一步凹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軸向凹入部份被形成為在該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該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倒角部份被形成為在該自行車鏈條從較小的鏈輪移位至較大的鏈輪時面向該較大的鏈輪的鏈輪齒的側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條,其中該第二外鏈節板件的該外部表面在該自行車鏈條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架時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面向向內的方向。
TW104104431A 2014-04-10 2015-02-10 自行車鏈條 TWI618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50,175 2014-04-10
US14/250,175 US10190659B2 (en) 2014-04-10 2014-04-10 Bicycle cha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870A TW201538870A (zh) 2015-10-16
TWI618873B true TWI618873B (zh) 2018-03-21

Family

ID=5419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431A TWI618873B (zh) 2014-04-10 2015-02-10 自行車鏈條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0659B2 (zh)
CN (1) CN104976281B (zh)
DE (1) DE102015004717A1 (zh)
TW (1) TWI618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208B2 (en) 2015-02-12 2017-03-21 Sram, Llc Chainrings and crank assemblies
ITUB20154794A1 (it) * 2015-11-06 2017-05-06 Campagnolo Srl Catena per bicicletta e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comprendente tale catena
CN105465276A (zh) * 2016-01-19 2016-04-06 太仓钛克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多边形链条
US10060507B2 (en) * 2016-04-26 2018-08-28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CN107575535B (zh) * 2016-07-05 2019-05-24 雅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外链节
TWI617749B (zh) * 2017-01-13 2018-03-11 Chain and its inner chain
JP6802482B2 (ja) 2017-02-06 2020-12-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および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US10480617B2 (en) * 2017-08-08 2019-11-19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10618598B2 (en) * 2017-09-29 2020-04-14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10648538B2 (en) 2017-09-29 2020-05-12 Shimano Inc. Bicycle-chain outer link plate and bicycle chain
DE102018120323A1 (de) * 2017-09-29 2019-04-04 Shimano Inc. Fahrradkettenaussenlaschenplatte und Fahrradkette
JP7219013B2 (ja) * 2018-04-06 2023-02-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
DE102018207361A1 (de) * 2018-05-11 2019-11-14 Sram Deutschland Gmbh Asymmetrische Fahrradketten-Innenlasche, Fahrradketten-Außenlasche und Fahrradkette mit wenigstens einer derartigen Lasche
TWI722753B (zh) * 2020-01-06 2021-03-21 桂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鏈片
CN114718989A (zh) * 2020-12-22 2022-07-08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链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9815A (en) * 1963-09-26 1967-12-26 Morse Chain Co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link plate
US7437870B2 (en) * 2006-02-09 2008-10-21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Chain link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TWI329716B (en) * 2006-11-16 2010-09-01 Shimano Kk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3088A (en) * 1921-12-03 1923-04-24 Joseph E Bachman Chain link
FR2396897A1 (fr) * 1977-07-06 1979-02-02 Sedis Transmissions Mec Chaine de transmission
JPH04128997U (ja) * 1991-05-16 1992-11-25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チエーン
CN2132032Y (zh) * 1992-04-13 1993-05-05 吴厚德 链条的开槽式快速接头片
GB2277138A (en) * 1993-04-15 1994-10-19 Nah Bang Ind Co Ltd Bicycle chain
US5322483A (en) * 1993-06-28 1994-06-21 Yaban Chain Ind'l Co., Ltd. Renovated bicycle chain
US5346006A (en) * 1993-09-03 1994-09-13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Outer chain plate of a bicycle drive chain
US5437577A (en) * 1994-01-21 1995-08-01 Wu; Chia L. Chain for a bicycle with derailleur
DE50207589D1 (de) * 2001-03-29 2006-09-07 Sram De Gmbh Antriebskette für ein Fahrrad oder dergleichen
EP1486699A1 (en) * 2003-06-12 2004-12-15 Campagnolo S.r.l. Chain link for a bicycle and related chain
DE102004011572A1 (de) 2004-03-10 2005-09-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kette mit ausgebauchten Außen- und außen angefasten Innenlaschen
JP2008019923A (ja) * 2006-07-11 2008-01-31 Tsubakimoto Chain Co 自動車エンジン用チェーン
US7914410B2 (en) * 2006-09-29 2011-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connecting lin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9815A (en) * 1963-09-26 1967-12-26 Morse Chain Co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link plate
US7437870B2 (en) * 2006-02-09 2008-10-21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Chain link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TWI329716B (en) * 2006-11-16 2010-09-01 Shimano Kk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92597A1 (en) 2015-10-15
DE102015004717A1 (de) 2015-10-15
CN104976281A (zh) 2015-10-14
CN104976281B (zh) 2017-06-23
US10190659B2 (en) 2019-01-29
TW201538870A (zh) 2015-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8873B (zh) 自行車鏈條
EP2535616B2 (en) Inner link plate for bicycle chain
TWI600852B (zh) 鏈環(二)
TWI324574B (en) Bicycle chain
EP2108579A1 (en) Toothed wheel and group of toothed wheels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TWI730220B (zh) 自行車鏈條
US2008027673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KR100842361B1 (ko) 동력전달장치
CN109955997B (zh) 单链轮
TWI750262B (zh) 多重小齒輪配置及具有此種多重小齒輪配置之自行車驅動器
EP3348859B1 (en) Chain
EP1354792A1 (en)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speed change
US20230023623A1 (en) Toothed chain for a bicycle
US20090247340A1 (en) Chain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20063760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TWI605212B (zh) 自行車鏈條結構
JPH072655U (ja) 改良型チェーン
JP2008298242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