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304B - 鼻胃管 - Google Patents

鼻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304B
TWI617304B TW106111910A TW106111910A TWI617304B TW I617304 B TWI617304 B TW I617304B TW 106111910 A TW106111910 A TW 106111910A TW 106111910 A TW106111910 A TW 106111910A TW I617304 B TWI617304 B TW I6173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unit
nasogastric tube
tube
tubular body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8253A (zh
Inventor
劉育瑞
羅舜駿
曾顯權
林俊龍
Original Assignee
劉育瑞
羅舜駿
曾顯權
林俊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劉育瑞, 羅舜駿, 曾顯權, 林俊龍 filed Critical 劉育瑞
Priority to US15/666,4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18003650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3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253A/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鼻胃管,用於設置於一鼻胃部。該鼻胃部具有一後咽壁、一下鼻甲、一鼻咽部後上壁與一軟顎。該鼻胃管包括一管狀本體以及一壓力單元。該管狀本體具有一長軸方向,包括一近端以及一遠端,且該遠端與該鼻胃部之後咽壁相距一距離。該壓力單元係沿該長軸方向設置於該管狀本體上並鄰近該遠端。該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其中充入該空腔之一流體使該壓力單元之壓力上升,並使該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該遠端向上抬升並使該遠端與該後咽壁之距離縮短。

Description

鼻胃管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鼻胃管,尤指一種具有壓力單元的鼻胃管。
當病患因昏迷、口頸部疾病、嚴重燒傷、癌末或因手術等各種原因而造成吞嚥困難、不能由口部進食或進食配合度不佳時,則需從鼻腔放置一條鼻胃管至病患的胃部,以灌食的方式協助病患進食或服藥。
請參考圖1A及圖1B,圖1A為習知的鼻胃管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鼻胃管於插入病患後的示意圖。鼻胃管4包含一中空管體43以及一灌食器接頭42,灌食器接頭42設置於中空管體43的近端41。於設置鼻胃管4時,以中空管體43的遠端44由病患P的鼻孔插入,在中空管體43的遠端44到達咽喉時需讓病患P配合同時做吞嚥動作或由吸管吸幾口水,讓中空管體43能夠順利的通過咽喉部經由食道A4進入胃部。然而,由於中空管體43為軟性材質,且食道A4開口相較於氣管A5開口狹窄,即便病患P配合做出吞嚥動作,當中空管體43的遠端44到達食道A4上方的會厭(epiglottis)時,醫護人員不易準確地控制中空管體43以將其遠端44順利地插入食道A4,有可能誤將鼻胃管4插入口腔O甚至是氣管A5造成病患嗆咳而導致吸入性肺炎。即,當中空管體43的遠端44與後咽壁A3的距離較遠時(如圖1B之虛線所示,遠端44與後咽壁A3之距離為D),鼻胃管4容易被誤插入病患口腔O或氣管A5);當中空管體43的遠端44與後咽壁A3的距離較近時(如圖1B之實線所示,遠端44與後咽壁A3之距離為D’),此時才能順利將鼻胃管4之遠端44插入病患之食道A4。因此,設置時需要將鼻胃管4之遠端44盡可能地靠近後咽壁A3,才能避免誤插。即便對有相當經驗的醫護人員而言,有時仍需要多次嘗試方能順利地將鼻胃管4設置好。若是設置困難,甚至需要使用額外的輔助器材(例如壓舌板或麥氏插管鉗,Magill intubating forceps)才能將鼻胃管4設置到病患P的胃部。以上種種過程,均會造成病患的不適感,更浪費許多醫療的時間成本。
因此,若能提出一種便於醫護人員順利設置的鼻胃管,可以讓醫護人員準確地將鼻胃管插入食道而順利地通過咽喉部。如此一來,除了能減輕病患於設置鼻胃管過程中的不適感,還可節省寶貴的醫療時間成本。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鼻胃管,其操作係藉由壓力單元固定於管狀本體上鄰近遠端的位置,當填充流體(包括氣體、液體或半液體等)進入壓力單元時,造成對管狀本體的壓力,進而使管狀本體之遠端向後咽壁接近或是貼附於後咽壁,避免進入插管對象之口腔或氣管。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鼻胃管,用於設置於一鼻胃部。該鼻胃部具有一後咽壁、一下鼻甲、一鼻咽部後上壁與一軟顎。該鼻胃管包括一管狀本體以及一壓力單元。該管狀本體具有一長軸方向,包括一近端以及一遠端,且該遠端與該鼻胃部之後咽壁相距一距離。該壓力單元係沿該長軸方向設置於該管狀本體上並鄰近該遠端。該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其中充入該空腔之一流體使該壓力單元之壓力上升,並使該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該遠端向上抬升並使該遠端與該後咽壁之距離縮短。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係一氣體、一液體或一半液體。
在一實施例中,充入該空腔之該流體係用以增加該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並使位於該鼻咽部後上壁與該軟顎之間的該管狀本體之一彎曲弧度變小。
在一實施例中,該壓力單元係設置於與該遠端相距1公分至9公分處。
在一實施例中,該壓力單元沿該長軸方向具有1公分至10公分之長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近端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遠端具有一第三開口。該管狀本體更包含一第一管體以及一第二管體。該第一管體具有一第一管腔,且該第一管腔連通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三開口。該第二管體沿該第一管體之軸向方向與該第一管體對應設置。該第二管體具有一第二管腔,並且該第二管腔連通該第二開口以及該壓力單元之該空腔。
在一實施例中,該壓力單元為圓筒狀套設於該第一管體上,並與該第一管體為同軸心。
在一實施例中,該壓力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鼻胃管進一步包含有一Y型接頭。該Y型接頭設置於該近端且具有一第一接口及一第二接口。該第一接口經由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一管腔連通,且該第二接口經由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管腔連通。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管體套設於該第一管體。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管體係鄰設於該第一管體。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鼻胃管及其壓力單元與製造方法,由於鼻胃管具有固定於管狀本體並鄰近遠端的壓力單元,且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充入空腔之一流體使壓力單元之壓力上升,並使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遠端向上抬升並使遠端與後咽壁之距離縮短,藉此管狀本體的遠端將被引導而進入病患的食道,而不易插入病患之口腔或氣管。如此一來,醫護人員將可簡單地將鼻胃管順利地通過咽喉部使其插入食道而設置於胃部,降低設置失敗的機率。如此一來,除了能增加醫療從業人員設置鼻胃管時的控制感和信心,減輕病患對於設置鼻胃管的反感或恐懼,還可節省寶貴的醫療時間成本。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鼻胃管及其壓力單元與製造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先參考圖2A至圖4B,圖2A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示意圖。圖2B為圖2A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D L的局部剖面局部示意圖。圖2C為圖2B的鼻胃管沿L1-L1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2D為圖2B的鼻胃管沿L2-L2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2E為圖2B的鼻胃管沿L3-L3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2F為圖2B的鼻胃管沿L4-L4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2G為圖2B的鼻胃管升壓時的示意圖。圖4A為圖2A的鼻胃管於插入病患體內且壓力單元未升壓時的示意圖。圖4B為圖2A的鼻胃管於插入病患體內且壓力單元升壓時的示意圖。
請參考圖2A與圖4A,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2係用於設置於一病患的鼻胃部。鼻胃部係指包含鼻腔至胃部的區域,即鼻胃管進入一病患的鼻腔後,將依序沿下鼻甲通道N6、咽部(包含鼻咽部A1、口咽部、下咽部)、食道A4及胃部而設置。鼻胃部包含一後咽壁A3、一下鼻甲A6、一鼻咽部後上壁A2與一軟顎Pt。其中,鼻咽部後上壁A2係指鼻咽部A1上方靠近後端之區域,如圖4A與圖4B中之A2所指區域。如圖2A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鼻胃管2包含一管狀本體1以及一壓力單元122。管狀本體1具有一長軸方向D L(longitudinal direction),包含有一近端E1以及一遠端E2,而壓力單元122係沿長軸方向D L設置於管狀本體1上並鄰近遠端E2。如圖4A所示,管狀本體1之遠端E2與後咽壁A3相距一距離D1。
管狀本體1可選擇較軟且不易變質以及讓病患感覺較舒適的材質,例如矽膠。而且鼻胃管2進入一病患的鼻腔後,將依序沿下鼻甲通道N6、咽部(包含鼻咽部A1、口咽部、下咽部)、食道A4及胃部置入病患體內。於實際使用時,近端E1做為鼻胃管2灌食用的注入端,用來對病患進行食物注入(灌食)的入口及引流病患胃中液體的出口;而遠端E2則做為鼻胃管2的導入端,於設置鼻胃管2的過程中做為插入鼻腔後被導入食道A4的前端。
請參考圖2B至圖2G,具體來說,本較佳實施例的管狀本體1還包含有一第一管體11以及一第二管體12。第一管體11具有一第一管腔111。第二管體12與第一管體11對應設置。第二管體12則具有一第二管腔121。而且,鼻胃管2的第一管體11與第二管體12係沿著管狀本體1的長軸方向D L並排設置的雙腔型態,也可以說是一種具有並排管路的鼻胃管。此外,第一管體11及第二管體12可為同一材質製作一體成形或是不同材質相接合。
管狀本體1的近端E1處,如圖2F所示,具有兩個開口,分別是第一開口O1以及一第二開口O2。另一方面,如圖2A與圖2B所示,遠端E2的最末端則具有一第三開口O3。而第一管腔111連通第一開口O1及第三開口O3。也就是說,第一管體11屬於一整體開放性的管路,而於近端E1及遠端E2的開口分別是第一開口O1及第三開口O3。第二管腔121連通第二開口O2而在遠端E2封閉。亦即,第二管體12屬於一種一端開放另一端封閉的單一開口封閉性管路。如圖2F所示,管狀本體1的近端E1處的第一開口O1即為第一管腔111,而第二開口O2即為第二管腔121。較佳地,第一管腔111之直徑為0.2至0.4公分;第二管腔121之直徑為0.03至0.1公分。在本實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管體11與第二管體12兩者可為同一材質一體成形或是用不同材質相接合,但是第一管腔111與第二管腔121仍互不影響而可獨立地用於不同用途。
請同時參考圖2A至圖2G,壓力單元122可與第一管體11及第二管體12設置於近端E1以及遠端E2之間,且鄰近於遠端E2。在本實施例中,壓力單元122係以圓筒狀的方式套設於管狀本體1。壓力單元122設置於與遠端E2相距1公分至9公分之處。較佳地,壓力單元122設置於與遠端E2相距5公分至9公分之處。壓力單元122沿長軸方向D L具有1公分至10公分之長度。較佳地,壓力單元122沿長軸方向D L具有4公分至8公分之長度。而且,壓力單元122還具有一空腔122a。較佳地,空腔122a之高度為0.2至1.2公分。空腔122a係經由第二管體12管壁上的一缺口而與第二管腔121連通。空腔122a充入一流體(可為氣體、液體或半液體)後,將能使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上升,並使壓力單元122所在的管狀本體1的壓力高於其他部位。
在裝設鼻胃管2時,可以先將壓力單元122充入流體進行升壓後再插入患者體內。或者,為了減輕病患一開始裝設鼻胃管2時的異物感,壓力單元122一開始裝設時可為非升壓狀態(即壓力單元122於鄰近下鼻甲末端前或通過下鼻甲前係為非升壓狀態),即此時空腔122a尚未被充入流體,如圖4A所示。當該壓力單元122鄰近下鼻甲末端時或通過下鼻甲後,空腔122a才被充入流體使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上升,如圖4B所示。
如圖4B所示,充入空腔122a之流體係用於增加該壓力單元122所在的管狀本體1的壓力。以此方式,相較於管狀本體1的其他部位,壓力單元122所在的管狀本體1的部位會因為壓力上升的關係變得比較不容易彎曲。亦即,相較於管狀本體1的其他位置,並使位於鼻咽部後上壁A2與軟顎Pt之間的管狀本體1的彎曲弧度變小。當壓力單元122所在的管狀本體1的彎曲弧度變小時,可使遠端E2向上抬升並使遠端與後咽壁A3之距離D1縮短或是貼附於後咽壁A3上(如圖4B所示),以引導遠端E2進入一食道A4。其中,流體可為液體、半液體或氣體,例如生理食鹽水、膠體、乳液或固液混合物。
如圖2A所示,鼻胃管2還可進一步搭配一Y型接頭3使用,Y型接頭3係設置於管狀本體1的近端E1。Y型接頭3還具有一第一接口31及一第二接口32,其中第一接口31經由第一開口O1與第一管腔111連通,另一方面,第二接口32則經由第二開口O2與第二管腔121連通。
請參考圖3A至圖3D,圖3A為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D L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鼻胃管沿L5-L5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3C為圖3A的鼻胃管沿L6-L6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3D為圖3A的鼻胃管沿L7-L7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如圖3A所示之鼻胃管2與壓力單元122之構造與圖2B類似,同樣以圓筒狀的方式設置於管狀本體1。圖3A之鼻胃管與圖2B之鼻胃管差別在於,如圖3A與圖3C所示,在壓力單元122所在管狀本體1的管壁之厚度比管狀本體1的其他部位薄。換言之,相較於圖3B所示的剖面示意圖中第一管體11,圖3B所示剖面示意圖中第一管體11的厚度較薄。以此方式,本實施例之壓力單元122升壓時也可達到與第一較佳實施例類似的效果,在此不做贅述。
請參考圖5A至圖5E,圖5A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D L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鼻胃管沿L8-L8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5C為圖5A的鼻胃管沿L9-L9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5D為圖5A的鼻胃管沿L10-L10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5D為圖5A的鼻胃管沿L11-L11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A、圖5C與圖5D所示,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以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壓力單元122係位於管狀本體1之單側,而非圓筒狀的方式套設於管狀本體1。以此方式,本實施例之壓力單元122升壓時也可達到與第一與第二較佳實施例類似的效果,在此不做贅述。
請再參考圖6A至圖6D,圖6A為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D L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6B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2-L12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6C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3-L13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圖6D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4-L14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如圖6A與圖6C所示,壓力單元122係位於管狀本體1之單側,而非圓筒狀的方式套設於管狀本體1。並且,壓力單元122係利用在第一管體11之單側管壁中挖空形成空腔122a的方式製作,與第一管體11一體成形或是由不同材質接合形成。如圖6A與圖6C所示,在壓力單元122所在管狀本體1的管壁之厚度比管狀本體1的其他部位薄。以此方式,本實施例之壓力單元122升壓時也可達到與前述較佳實施例類似的效果,在此不做贅述。
於實際應用時,醫護人員可將灌食器(圖未示)接上Y型接頭3的第一接口31,而將流體食物或藥物經由第一開口O1、第一管腔111及第三開口O3注入至病患的胃部。另一方面,第二接口32則是用於作為對壓力單元122充入流體或將充入之流體洩出或抽出之用。使用方式如後所述。在實際使用時,醫護人員可利用Y型接頭3的第二接口32對第二管腔121充入流體,所充入的流體會經由第二開口O2充入第二管腔121,而讓流體進一步充入於空腔122a中,使得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上升。
當開始為病患設置鼻胃管2時,醫護人員可先利用Y型接頭3的第二接口32經由第二開口O2對第二管腔121連通的空腔122a充入流體使壓力單元122升壓。或者,為了減輕病患的異物感,在壓力單元122開始裝設時為非升壓狀態(意即壓力單元122於臨近病患的下鼻甲A6末端前或通過下鼻甲A6前為非升壓狀態),如圖4A所示。
請參考圖2G及圖4B,當壓力單元122臨近病患的下鼻甲A6末端或通過下鼻甲A6時,醫護人員利用Y型接頭3的第二接口32經由第二開口O2對第二管腔121連通的空腔122a充入流體。此時壓力單元122將由於空腔122a充入流體而壓力上升,並且變得比較不容易彎曲。而壓力單元122因升壓而使其所在之管狀本體1之區域同樣變得不容易彎曲,或是彎曲弧度變小。如圖4B所示,此時充入空腔122a之流體增加壓力單元122所在之管狀本體1之壓力並使位於鼻咽部後上壁A2與軟顎Pt之間的管狀本體1之彎曲弧度變小,而使遠端E2向上抬升並使遠端E2與後咽壁A3之距離D1縮短,甚至使遠端E2接觸於後咽壁A3。亦即,如圖4A所示,由於管狀本體1由軟性材質所製成,當壓力單元尚未升壓時,在鼻咽部後上壁A2與軟顎Pt之間的管狀本體1會由於重力的關係彎曲下垂。當空腔122a在充入流體後,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上升,由於縱向應力(longitudinal stress)的因素,使壓力單元122所在之管狀本體1的部位變得比較硬而不容易彎曲,如圖4B所示。此時,遠端E2會被向上抬升並接近甚至於接觸後咽壁A3,以引導遠端E2進入一食道A4,避免進入氣管A5或口腔O。
請再參考圖4A及圖4B,以進一步說明鼻胃管2的使用方式。如圖4A所示,在將鼻胃管2置入病患P時,醫護人員會將鼻胃管2之遠端E2插入於病患P之鼻孔,接著遠端E2依序通過下鼻甲通道N6而進入到鼻咽部(nasopharynx)A1。此時,醫護人員可由管狀本體1上設置的標誌M1的位置(例如已經看見標誌M1已經位於病患P的鼻孔處)得知壓力單元122已鄰近下鼻甲A6末端或通過下鼻甲A6。當壓力單元122鄰近於下鼻甲A6末端或通過下鼻甲A6後,而遠端E2此時係位於食道A4上方的口咽部(oropharynx),此時醫護人員可自Y型接頭3的第二接口32充入流體,所充入的流體會經由第二開口O2充入第二管腔121並進入空腔122a,使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上升。
接著,如圖4B所示,醫護人員繼續充入流體至空腔122a以使壓力單元122維持升壓的狀態。同時,醫護人員繼續插入管狀本體1,將使升壓狀態之壓力單元122往病患P咽喉部前進,進而使壓力單元122抵頂病患P的鼻咽部後上壁A2。此時,由於縱向應力的因素,使壓力單元122所在之管狀本體1的部位變得比較硬而不容易彎曲,而使得遠端E2向後咽壁A3接近甚至貼附於後咽壁A3。藉此,遠端E2將沿著病患P的後咽壁A3而進入食道A4。因此,透過此方式即可讓管狀本體1的遠端E2與後咽壁A3之距離D1縮短或貼附後咽壁A3,而提高鼻胃管遠端E2進入食道A4的機率,而降低遠端E2進入到病患P的氣管A5或口腔O的機率。
此外,當遠端E2靠近病患P的後咽壁A3且順利往下通過口咽部或進入食道A4後,醫護人員可順利繼續插入鼻胃管2使遠端E2被設置於病患P的胃部。裝設好鼻胃管2後,醫護人員即可藉由Y型接頭3的第二接口32,將第二管腔121內所充入的流體洩出或抽出,而使壓力單元122之壓力下降回復到未升壓的狀態。此時,醫護人員再透過Y型接頭3的第一接口31經由第一開口O1及第一管腔111注入流質的食物或藥物至病患P的胃部,或從中進行引流動作等。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鼻胃管設置方法。請參考圖7,為本發明之鼻胃管設置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7中將說明如何設置本發明的鼻胃管於病患胃部,且鼻胃管包含一管狀本體以及一壓力單元。其中,管狀本體具有一長軸方向,且包含一近端以及一遠端;壓力單元沿長軸方向設置於管狀本體上並鄰近遠端,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鼻胃管其他結構及各元件連接關係,可參考以上各較佳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設置方法步驟如下,首先,須先將鼻胃管之遠端插入於病患的鼻咽部(步驟S01)。接著,當壓力單元鄰近病患之一下鼻甲末端或通過病患之下鼻甲後,充入一流體至空腔,藉此使壓力單元壓力上升,並使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遠端向上抬升並使遠端與後咽壁之距離縮短(步驟S02)。最後,引導鼻胃管之遠端進入病患之一食道(步驟S03)。透過上述的三個步驟或設置方法,即可順利地完成將鼻胃管設置於病患胃部。
鼻胃管設置於病患胃部之後,再將流體經由第二管腔並自第二接口洩出而使壓力單元之壓力下降回復到未升壓的狀態。
此外,鼻胃管設置方法的其他技術特徵可參考本發明前些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鼻胃管,由於本發明之鼻胃管具有固定於管狀本體並鄰近遠端的壓力單元,且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充入空腔之一流體使壓力單元之壓力上升,並使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遠端向上抬升並使遠端與後咽壁之距離縮短,藉此管狀本體的遠端將被引導而進入病患的食道。如此一來,醫護人員將可簡單地將鼻胃管順利地通過咽喉部使其插入食道而設置於胃部,降低設置失敗的機率。如此一來,除了能增加醫療從業人員設置鼻胃管的控制感和信心,減輕病患對於設置鼻胃管的反感或恐懼,還可節省寶貴的醫療時間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2、4‧‧‧鼻胃管
1‧‧‧管狀本體
11‧‧‧第一管體
111‧‧‧第一管腔
12‧‧‧第二管體
121‧‧‧第二管腔
122‧‧‧壓力單元
122a‧‧‧空腔
3‧‧‧Y型接頭
31‧‧‧第一接口
32‧‧‧第二接口
41、E1‧‧‧近端
42‧‧‧灌食器接頭
43‧‧‧中空管體
44、E2‧‧‧遠端
L1-L1、L2-L2、L3-L3、L4-L4、L5-L5、L6-L6、L7-L7、L8-L8、L9-L9、L10-L10、L11-L11、L12-L12、L13-L13、L14-L14‧‧‧剖面線
A1‧‧‧鼻咽部
A2‧‧‧鼻咽部後上壁
A3‧‧‧後咽壁
A4‧‧‧食道
A5‧‧‧氣管
A6‧‧‧下鼻甲
C‧‧‧空腔
D、D’、D1‧‧‧遠端與後咽壁之距離
DL‧‧‧長軸方向
M1‧‧‧標誌
N6‧‧‧下鼻甲通道
O‧‧‧口腔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O3‧‧‧第三開口
P‧‧‧病患
Pt‧‧‧軟顎
S01~S03‧‧‧步驟
圖1A為習知的鼻胃管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鼻胃管於插入病患後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C為圖2B的鼻胃管沿L1-L1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D為圖2B的鼻胃管沿L2-L2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E為圖2B的鼻胃管沿L3-L3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F為圖2B的鼻胃管沿L4-L4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G為圖2B的鼻胃管升壓時的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鼻胃管沿L5-L5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C為圖3A的鼻胃管沿L6-L6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D為圖3A的鼻胃管沿L7-L7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A為圖2A的鼻胃管插入病患體內且壓力單元未升壓時的示意圖。 圖4B為圖2A的鼻胃管插入病患體內且壓力單元升壓時的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B為圖5A的鼻胃管沿L8-L8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C為圖5A的鼻胃管沿L9-L9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D為圖5A的鼻胃管沿L10-L10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E為圖5A的鼻胃管沿L11-L11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鼻胃管沿長軸方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B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2-L12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6C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3-L13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6D為圖6A的鼻胃管沿L14-L14剖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鼻胃管設置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Claims (11)

  1. 一種鼻胃管,用於設置於一鼻胃部,其中該鼻胃部具有一後咽壁、一下鼻甲、一鼻咽部後上壁與一軟顎,該鼻胃管包括: 一管狀本體,具有一長軸方向,包括一近端以及一遠端;其中,該遠端與該鼻胃部之後咽壁相距一距離;以及 一壓力單元,係沿該長軸方向設置於該管狀本體上並鄰近該遠端;該壓力單元具有一空腔,其中充入該空腔之一流體使該壓力單元之壓力上升,並使該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高於其他部位,使該遠端向上抬升並使該遠端與該後咽壁之距離縮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流體係一氣體、一液體或一半液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充入該空腔之該流體係用以增加該壓力單元所在之管狀本體之壓力並使位於該鼻咽部後上壁與該軟顎之間的該管狀本體之一彎曲弧度變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壓力單元係設置於與該遠端相距1公分至9公分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壓力單元沿該長軸方向具有1公分至10公分之長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近端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該遠端具有一第三開口,且該管狀本體更包含: 一第一管體,具有一第一管腔,該第一管腔連通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三開口;以及 一第二管體沿該第一管體之軸向方向與該第一管體對應設置,該第二管體具有一第二管腔,並且該第二管腔連通該第二開口以及該壓力單元之該空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壓力單元為圓筒狀套設於該第一管體上,並與該第一管體為同軸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壓力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一管體之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鼻胃管,進一步包含有一Y型接頭,該Y型接頭設置於該近端且具有一第一接口及一第二接口,其中該第一接口經由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一管腔連通,且該第二接口經由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二管腔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第二管體套設於該第一管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鼻胃管,其中該第二管體係鄰設於該第一管體。
TW106111910A 2016-08-08 2017-04-10 鼻胃管 TWI617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666,490 US20180036501A1 (en) 2016-08-08 2017-08-01 Nasogastric tub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5648 2016-08-11
??105125648 2016-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7304B true TWI617304B (zh) 2018-03-11
TW201808253A TW201808253A (zh) 2018-03-16

Family

ID=6071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772A TWI599376B (zh) 2016-08-11 2016-12-16 鼻胃管及其可膨脹單元與製造方法
TW106111910A TWI617304B (zh) 2016-08-08 2017-04-10 鼻胃管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772A TWI599376B (zh) 2016-08-11 2016-12-16 鼻胃管及其可膨脹單元與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59937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5679Y (zh) * 2009-04-13 2010-01-06 杨永红 气囊导丝胃管
CN201510626U (zh) * 2009-09-29 2010-06-23 唐思锋 医疗用鼻胃管
CN104994828A (zh) * 2012-08-17 2015-10-21 克里斯·萨尔维诺 改良式鼻胃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5459B2 (en) * 2005-02-08 2010-04-13 Paul J. Gilbert Nasogastric tube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M312987U (en) * 2006-09-05 2007-06-01 Jiun-Han Feng Nasogastric tube with balloon-like means for weight loss
US8529443B2 (en) * 2007-10-31 2013-09-10 James D. Maloney Nasogastric tube for use during an ablation procedure
CN201283153Y (zh) * 2008-10-18 2009-08-05 潘玉珍 双腔胃管
TWM435277U (en) * 2012-04-06 2012-08-11 chun-hua Xie Improved nasogastric tube
CN103191515B (zh) * 2013-04-12 2015-04-15 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离鼻胃肠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5679Y (zh) * 2009-04-13 2010-01-06 杨永红 气囊导丝胃管
CN201510626U (zh) * 2009-09-29 2010-06-23 唐思锋 医疗用鼻胃管
CN104994828A (zh) * 2012-08-17 2015-10-21 克里斯·萨尔维诺 改良式鼻胃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253A (zh) 2018-03-16
TWI599376B (zh) 2017-09-21
TW201808376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3899B2 (en) Perilaryngeal oral airway with multi-lumen esophogeal-obturator
US9480806B2 (en) 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with drug delivery means
US20070265569A1 (en) Nasopharyngeal sheath for nasogastric intubation
CN105263831A (zh) 流体和营养品输送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TW201825135A (zh) 人造氣道裝置
CN109481805A (zh) 一种经鼻喉部通气导管
US20120204866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of intubation
TWI617304B (zh) 鼻胃管
CN209809241U (zh) 可视支气管插管
CN101455873B (zh) 三腔咽喉通气导管
US200902279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of intubation
US20140014114A1 (en) Laryngeal mask airway
US20180036501A1 (en) Nasogastric tube
CN208641321U (zh) 鼻饲管接头、鼻胃肠管
CN201320340Y (zh) 双腔咽喉通气导管
CN215821732U (zh) 一种鼻肠管置入用套管
US20160361236A1 (en) Nasogastric tube introducer device
CN205360190U (zh) 一种无需喉镜的气管插管装置
CN213346907U (zh) 一种鼻饲管结构
US20180056019A1 (en) Nasogastric tube
CN219763988U (zh) 一种三腔液囊超声显影的鼻空肠管
CN219271636U (zh) 一种医用抗返流胃管
CN221771185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14859358U (zh) 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
EP3532138B1 (en)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medicament to the lung by a cath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