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854B -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854B
TWI616854B TW105109165A TW105109165A TWI616854B TW I616854 B TWI616854 B TW I616854B TW 105109165 A TW105109165 A TW 105109165A TW 105109165 A TW105109165 A TW 105109165A TW I616854 B TWI616854 B TW I6168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odes
server
nod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006A (zh
Inventor
栗原康志
山下浩一郎
鈴木貴久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8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2Transmitting seismic signals to recording or processing apparatus
    • G01V1/223Radioseismic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G01W1/02Instruments for indicating weather conditions by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e.g. humidity, pressure, temperature, cloud cover or wind spe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04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2Transmitting seismic signals to recording or process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5/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correcting errors; 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18Receiving elements, e.g. seismometer, geophone or torque detectors, for localised single point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2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 H04Q2209/25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using a mesh network, e.g. a public urban network such as public lighting, bus stops or traffic ligh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8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 H04Q2209/886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using energy harvesting, e.g. solar, wind or mechanical

Abstract

觀測系統係具有觀測裝置(100)、以及複數的節點(10)。觀測裝置(100)係對全部的節點10傳送資料收集命令,藉此自全部的節點(10)接收響應資料。觀測裝置(100)係根據自全部的節點(10)傳送的響應資料的欠損率而算出測定實施機率,且對全部的節點10通知測定實施機率。節點(10)係根據被通知的測定實施機率而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控制。

Description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觀測系統等之技術。
習知技術中,存在有使用配置有進行無線通信之複數的感測器節點的無線感測器網路,而觀測裝置收集各種的環境資訊之監測技術。例如,環境資訊係包含溫度或溼度、地中的水分量、以及加速度的資訊。在以下的說明當中,將無線感測器網路表記為WSN。
此處,由於WSN之各感測器節點係藉由太陽電池等而驅動,且長期性的量測環境資訊,故限定為無線通信所使用的電力。因此,各感測器節點係藉由中繼鄰接的其他的感測器節點之多重跳接式通信,將環境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以取代直接將環境資訊傳送至遠距離的觀測裝置。
WSN之各感測器節點係預先設定感測週期,在各感測週期量測環境資訊,且將量測到的環境資訊傳送於主伺服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3-1150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1-013765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12-080622號公報
但,上述之習知技術係具有自各感測器節點而傳送於觀測裝置之環境資訊的數量不足的問題。
例如,包含於WSN之感測器節點的數量增多時,則會有在各節點之間易於產生擁塞之現象,且各感測器節點所量測到的環境資訊無法到達母節點之情形。觀測裝置在無法取得最低限度之環境資訊時,則難以進行正確的監測。
其中之一個的觀點,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能抑止自各感測器節點傳送至觀測裝置之環境資訊的數量不足的情形之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第1案係觀測系統為具有複數個節點、以及伺服器。伺服器係具有具體辨識部、算出部、以及通知部。節點係具有傳送部。具體辨識部係將資料傳送至複數個節點,且自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複數個節點到達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算出部係以根據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複數個節點之中,為 了使伺服器接收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通知部係將藉由算出部所算出之比例的資訊通知複數個節點。傳送部係以比例的資訊作為基礎,而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本發明係可達成能抑止自感測器節點傳送至觀測裝置之環境資訊的數量不足的情形之功效。
10‧‧‧節點
10a‧‧‧節點
10b‧‧‧節點
10c‧‧‧節點
10d‧‧‧節點
10e‧‧‧節點
10f‧‧‧節點
10g‧‧‧節點
10h‧‧‧節點
10i‧‧‧節點
10j‧‧‧節點
11‧‧‧通信部
12‧‧‧感測器
13‧‧‧電池
14‧‧‧記憶部
14a‧‧‧環境資訊
14b‧‧‧測定實施機率資訊
14c‧‧‧路徑表
15‧‧‧控制部
15a‧‧‧測定部
15b‧‧‧接收傳送部
21‧‧‧感測器元件
22‧‧‧能量收集元件
23‧‧‧電池
24‧‧‧無線
25‧‧‧功率控制器
26‧‧‧訊息處理機
100‧‧‧觀測裝置
110‧‧‧通信部
120‧‧‧輸入部
130‧‧‧顯示部
140‧‧‧記憶部
141‧‧‧要求資料數資訊
142‧‧‧節點總數資訊
143‧‧‧接收數資訊
150‧‧‧控制部
151‧‧‧具體辨識部
152‧‧‧算出部
153‧‧‧通知部
154‧‧‧判定部
200‧‧‧電腦
201‧‧‧CPU
202‧‧‧輸入裝置
203‧‧‧顯示器
204‧‧‧讀取裝置
205‧‧‧介面裝置
206‧‧‧RAM
206a‧‧‧具體辨識製程
206b‧‧‧算出製程
206c‧‧‧通知製程
207‧‧‧記憶裝置
207a‧‧‧具體辨識程式
207b‧‧‧算出程式
207c‧‧‧通知程式
208‧‧‧匯流排
第1圖係表示本實施例的觀測系統之一例之圖示。
第2圖係表示觀測系統之程序圖。
第3圖係表示觀測裝置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表示節點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表示觀測裝置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6圖係表示剖析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7圖係表示監測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8圖係表示節點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9圖係表示週期測定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10圖係表示節點的硬體構成之圖示。
第11圖係表示執行觀測程式的電腦之一例之圖示。
以下,根據圖式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之實施例。又,並非以本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第1圖係表示本實施例的觀測系統之一例之圖示。如第1圖所示,該觀測系統係具有觀測裝置100、以及節點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觀測裝置100係伺服器之一例。此處之一例雖為表示節點10a~10j,但,觀測系統亦可具有其他的節點。將節點10a~10j予以彙集而適當地表記為節點10。
節點10係使用能量收集元件等而進行充電。將無線接收、感測器的反應等作為契機而執行各種的處理。此外,節點10係藉由無線方式而傳送使用感測器所量測之環境資訊或其他的資訊。節點10係在用盡電池時,再度進行充電,且重覆執行上述處理。環境資訊係例如包含溫度或溼度、地下的水分量、以及加速度的資訊。
節點10係藉由多重跳接式通信而將環境資訊或其他的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由於節點10係被限定為無線傳送所使用的電力,故電波到達距離較短。因此,節點10係當來自觀測裝置100的距離為較遠時,則無法進行直線無線通信。該情形時,節點10係藉由中繼其他的節點10之多重跳接式通信而將資料傳送至觀測裝置100。
例如,節點10j所傳送之觀測裝置100處的資料係中繼節點10h、10a而到達觀測裝置100。此外,觀測裝置100所傳送之節點10j處的資料係中繼節點10a、10h而到達節點10j。
又,當節點10因為擁塞之現象等的影響而 產生資料的欠損時,則再度進行傳送資料之再送控制。
觀測裝置100係進行剖析處理、以及監測處理。首先,說明有關於觀測裝置100所執行之剖析處理。觀測裝置100係對包含於觀測系統之全部的節點10傳送「資料收集命令」。節點10係在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就將觀測裝置100作為收件地址而傳送響應資料。
觀測裝置100係自節點10接收響應資料,且將響應資料的數量予以具體辨識。在以下的說明當中,適當的將響應資料的數量表記為到達資料數。觀測裝置100係以包含於觀測系統的節點10之節點總數、以及到達資料數為基礎而算出欠損率。此外,觀測裝置100係以節點總數、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而算出測定實施機率。觀測裝置100係將測定實施機率的資訊通知包含於觀測系統的全部的節點10,並轉移至後述之監測處理。
要求資料數係管理者預先設定之值。該要求資料數被指定時,觀測裝置100就以自各節點10接收之資料的數量為要求資料數以上為條件而進行監測。測定實施機率係表示觀測裝置100為了接收在全部的節點10之中,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所必需之進行資料的傳送之節點10的數量之比例。
繼而說明有關於觀測裝置100所執行之監測處理。觀測裝置100係對包含於觀測系統的全部的節點10傳送「週期資料收集命令」。節點10係在接收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時,則開始進行週期性的動作。節點10係在動作 當中,產生隨機變數,且當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則將環境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另一方面,節點10係在隨機變數大於測定實施機率時,在續接之週期當中,能抑止傳送環境資訊至產生隨機變數為止。
觀測裝置100係在接收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時,則將接收之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的數量、以及要求資料數作比較。觀測裝置100係在環境資訊的數量為要求資料數以上時,繼續接收各週期所傳送的環境資訊之處理。另一方面,觀測裝置100係在環境資訊的數量為未滿要求資料數時,則轉移至剖析處理。
第2圖係觀測系統之程序圖。此處係圖示節點10a、10j,並省略其他的節點10之圖示。說明有關於剖析流程。觀測裝置100係將資料收集命令傳送至節點10(步驟S10)。節點10a係在接收到資料收集命令時,則將響應資料傳送至觀測裝置100(步驟S11)。節點10j係在接收到資料收集命令時,則將響應資料傳送於觀測裝置100(步驟S12)。
觀測裝置100係在自節點10接收響應資料時,則算出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13)。觀測裝置100係將測定實施機率通知節點10a、10j(步驟S14)。
說明有關於監測流程。觀測裝置100係將週期資料收集命令傳送至節點10(步驟S20)。節點10a、10j係在接收到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時,則進行週期T1的動作、以及週期T2的動作。
說明有關於週期T1。節點10a係進行產生隨機變數,且將隨機變數與測定實施機率作比較之實施判斷(步驟S21)。節點10a係在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進行感測而取得環境資訊(步驟S22)。節點10a係將環境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步驟S23)。
節點10j係進行產生隨機變數,且將隨機變數與測定實施機率作比較之實施判斷(步驟S24)。節點10j係在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進行感測而取得環境資訊(步驟S25)。節點10j係將環境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步驟S26)。
說明有關於週期T2。節點10a係進行產生隨機變數,且將隨機變數與測定實施機率作比較之實施判斷(步驟S27)。節點10a係在隨機變數大於測定實施機率時,待機至續接的週期為止。
節點10j係進行產生隨機變數,且將隨機變數及測定實施機率作比較之實施判斷(步驟S28)。節點10j係在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進行感測而取得環境資訊(步驟S29)。節點10j係將環境資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步驟S30)。
如上述,本實施例之觀測系統中,觀測裝置係根據自全部的節點10所傳送之資料的欠損率而算出測定實施機率,且將測定實施機率通知全部的節點10。節點10係根據被通知的測定實施機率而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控制。因此,由於能抑止全部的節點10為一齊將環境資 訊傳送至觀測裝置100之情形,故能防止擁塞之現象,且確保要求資料數以上的環境資訊。此外,由於不易產生擁塞之現象,故能防止資料的欠損,且減少節點10之再度傳送環境資訊的次數而能抑制消費電力。
繼而說明有關於觀測裝置100之構成之一例。第3圖係表示觀測裝置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如第3圖所示,觀測裝置100係具有通信部110、輸入部120、顯示部130、記憶部140、以及控制部150。
通信部110係根據無線通信而和節點10進行資料通信之通信裝置。後述之控制部150係中介通信部110而和節點10相互取得資料。
輸入部120係將各種的資訊輸入至觀測裝置100之輸入裝置。輸入裝置係對應於鍵盤或滑鼠、觸控板等之輸入裝置。
顯示部130係顯示自控制部150所輸出的資訊之顯示裝置。顯示部130係對應於顯示器或觸控面板等。
記憶部140係具有要求資料數資訊141、節點總數資訊142、以及接收數資訊143。例如,記憶部140係對應於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之半導體記憶體元件等之記憶裝置。
要求資料數資訊141係管理者等所設定之要求資料數的資訊。管理者係操作輸入部120而將要求資料數資訊141輸入至觀測裝置100。
節點總數資訊142係包含於觀測系統之節點總數的資訊。例如,管理者係預先掌握節點總數,操作輸入部120而將節點總數資訊142輸入至觀測裝置100。
接收數資訊143係表示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的接收數的資訊。接收數資訊143亦可保持各週期的環境資訊的接收數。
控制部150係具有具體辨識部151、算出部152、通知部153、以及判定部154。控制部150係例如對應於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之積體裝置。此外,控制部150係例如對應於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等之電子電路。
具體辨識部151係對觀測系統之節點10傳送資料收集命令,並合計來自節點10的響應資料之數量,藉此而將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之處理部。具體辨識部151係將到達資料數的資訊輸出至算出部152。例如,具體辨識部151係在傳送資料收集命令之後,在相當於一週期份的一定時間之間,將自節點10所接收的響應資料之數量作為到達資料數而予以具體辨識。
算出部152係算出欠損率、以及測定實施機率之處理部。算出部152係將測定實施機率的資訊輸出至通知部153。說明有關於算出部152算出欠損率之處理。算出部152係根據式(1)而算出欠損率。在式(1)當中,到達資料數n係對應於算出部152自具體辨識部151而取得之 到達資料數。節點總數N係對應於包含於節點總數資訊142之節點總數。
欠損率Z=到達資料數n/節點總數N…(1)
繼而說明有關於算出部152算出測定實施機率之處理。算出部152係根據式(2)而算出測定實施機率。在式(2)當中,要求資料數Y係對應於要求資料數資訊141所包含之要求資料數。節點總數N係對應於節點總數資訊142所包含之節點總數。欠損率Z係根據式(1)而算出之欠損率Z。α係適當地由管理者所設定的界限。
測定實施機率P=要求資料數Y/節點總數N×(1-欠損率Z)+α…(2)
此處,測定實施機率P係對應於欲收集要求資料數以上之資料數時,在節點總數之中,進行資料傳送所必需之節點數的比例之值。
通知部153係將測定實施機率的資訊通知觀測系統之全部的節點10之處理部。通知部153係在結束測定實施機率的資訊之傳送時,則將結束剖析處理之宗旨的資訊輸出至判定部154。
上述之具體辨識部151、算出部152、以及通知部153所執行之處理係對應於剖析處理。
判定部154係在接收結束剖析處理之宗旨的資訊時,則將週期資料收集命令通知觀測系統之全部的 節點10,藉此開始進行監測處理。判定部154係在經過一週期時,則計算一週期份之環境資訊的接收數,並儲存於接收數資訊143。判定部154係將一週期份的接收數與要求資料數作比較,當一週期份的接收數為要求資料數以上時,則繼續進行監測處理。
相對於此,判定部154係將一週期份的接收數與要求資料數作比較,當一週期份的接收數為未滿要求資料數時,則對具體辨識部151、算出部152、以及通知部153再度要求進行剖析處理。
具體辨識部151、算出部152、以及通知部153係在接受剖析處理要求時,則再度執行剖析處理。
繼而說明有關於節點10之構成之一例。第4圖係表示節點之構成之功能區塊圖。如第4圖所示,該節點10係具有通信部11、感測器12、電池13、記憶部14、以及控制部15。
通信部11係根據無線通信而和其他的節點及觀測裝置100進行資料通信之處理部。後述之控制部15係中介通信部11而和其他的節點及觀測裝置100相互取得資料。
感測器12係量測各種的環境資訊之感測器。例如,感測器12係量測氣溫、溼度、地下的水分量、以及加速度而作為環境資訊。
電池13係使用太陽面板等之能量收集元件而進行充電之電池。
記憶部14係具有環境資訊14a、測定實施機率資訊14b、以及路徑表14c。例如,記憶部14係對應於RAM、ROM、以及快閃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元件等之記憶裝置。
環境資訊14a係藉由感測器12而測定之環境資訊。測定實施機率資訊14b係藉由觀測裝置100通知之測定實施機率的資訊。路徑表14c係具有將資料傳送至收件地址之路徑的資訊。例如,路徑表14c係將收件地址與達於收件地址之鄰接的節點予以相對應。
控制部15係具有測定部15a、以及接收傳送部15b。控制部15係例如對應於ASIC、或FPGA等之積體裝置。此外,控制部15係例如對應於CPU、或MPU等之電子電路。控制部15係使用未圖示之計時器,根據預先設定之固定週期而進行間歇動作。又,控制部15也可在感測器12檢測出環境資訊的變化時,開始動作,且在開始動作的預定時間之後,重覆執行轉移至休眠狀態之處理。
測定部15a係自感測器12取得環境資訊14a,且將所取得之環境資訊14a儲存到記憶部14之處理部。
接收傳送部15b係在自觀測裝置100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將響應資料傳送至觀測裝置100。接收傳送部15b係在自觀測裝置100接收測定實施機率資訊14b時,將測定實施機率資訊14b儲存到記憶部14。
接收傳送部15b係根據隨機函數而產生0~1 的隨機變數,且將隨機變數和測定實施機率資訊14b的測定實施機率作比較。接收傳送部15b係在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將環境資訊14a傳送至觀測裝置100。另一方面,接收傳送部15b係在隨機變數為大於測定實施機率時,抑止將環境資訊14a傳送至觀測裝置100。
繼而說明有關於本實施例之觀測裝置100之處理順序。第5圖係表示觀測裝置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如第5圖所示,觀測裝置100係執行剖析處理(步驟S101)。觀測裝置100係執行監測處理(步驟S102)。觀測裝置100係在未結束處理時(步驟S103,No),轉移至步驟S101。觀測裝置100係在結束處理時(步驟S103,Yes),結束處理。
繼而說明有關於第5圖之步驟S101所示之剖析處理的處理順序。第6圖係表示剖析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如第6圖所示,觀測裝置100之具體辨識部151係對全部的節點10傳送資料收集命令(步驟S150),並接收響應資料(步驟S151)。
具體辨識部151係判定是否經過一定時間(步驟S152)。具體辨識部151係在未經過一定時間時(步驟S152,No),轉移至步驟S151。另一方面,在經過一定時間時(步驟S152,Yes),觀測裝置100之算出部152係算出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153)。觀測裝置100之通知部153係對全部的節點10傳送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154)。
繼而說明有關於第5圖之步驟S102所示之 監測處理的處理順序。第7圖係表示監測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如第7圖所示,觀測裝置100之判定部154係對全部的節點10傳送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步驟S161)。
判定部154係接收環境資訊(步驟S162)。判定部154係判定是否接收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步驟S163)。判定部154係在未接收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時(步驟S163,No),轉移至步驟S162。另一方面,判定部154係在接收一週期份的環境資訊時(步驟S163,Yes),轉移至步驟S164。
判定部154係將接收數和要求資料數作比較(步驟S164)。判定部154係在接收數為未滿要求資料數時(步驟S165,Yes),結束監測處理。另一方面,判定部154係在接收數非未滿要求資料數時(步驟S165,No),轉移至步驟S162。
繼而說明有關於節點10的處理順序。第8圖係表示節點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如第8圖所示,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步驟S201)。節點10係在未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1,No),再度轉移至步驟S201。
節點10係在已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1,Yes),傳送響應資料(步驟S202)。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203)。節點10係在未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時(步驟S203,No),再度轉移至步驟S203。
節點10係在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時(步驟 S203,Yes),保存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204)。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接收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步驟S205)。節點10係在未接收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5,No),再度轉移至步驟S205。
節點10係在已接收週期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5,Yes),執行週期測定處理(步驟S206)。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步驟S207)。節點10係在未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7,No),轉移至步驟S209。
節點10係在已接收資料收集命令時(步驟S207,Yes),傳送響應資料(步驟S208),並轉移至步驟S209。
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209)。節點10係在未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時(步驟S209,No),轉移至步驟S206。節點10係在已接收測定實施機率時(步驟S209,Yes),保存測定實施機率(步驟S210),並轉移至步驟S206。
繼而說明有關於第8圖之步驟S206所示之週期測定處理的處理順序。第9圖係表示週期測定處理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如第9圖所示,節點10係判定是否已經過週期(步驟S250)。節點10係在未經過週期時(步驟S250,No),結束週期測定處理。
另一方面,節點10係在已經過週期時(步驟S250,Yes),產生隨機變數(步驟S251)。節點10係在隨機變數為測定實施機率以下時(步驟S252,No),傳送環境資 訊(步驟S253),且結束週期測定處理。節點10係在隨機變數為大於測定實施機率時(步驟S252,Yes),結束週期測定處理。
繼而說明有關於本實施例之觀測系統的功效。觀測裝置100係根據自全部的節點10所傳送之響應資料的欠損率而算出測定實施機率,且將測定實施機率通知全部的節點10。節點10係根據被通知的測定實施機率而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控制。因此,由於能抑止全部的節點10一齊將環境資訊傳送於觀測裝置100之情形,故能防止擁塞現象,且確保要求資料數以上的環境資訊。此外,由於不易產生擁塞現象,故能防止資料的欠損,且減少節點10再度傳送環境資訊的次數而能抑制起因於再度傳送的消費電力。
繼而說明有關於節點10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第10圖係表示節點的硬體構成之圖示。例如,節點10係具有感測器元件21、能量收集元件22、電池23、無線24、功率控制器25、以及訊息處理機26。
感測器元件21係測定環境資訊的感測器。能量收集元件22係使用環境電波或溫度等而進行微弱發電之元件。電池23係儲存藉由能量收集元件22所發電之電氣的電池。無線24係和其他的節點進行資料通信之裝置。功率控制器25係進行節點10的電力管理之裝置。訊息處理機26係執行對應於第4圖所示之控制部15的處理之裝置。
繼而說明執行能實現和上述之實施例所示的觀測裝置100相同的功能之觀測程式的電腦之一例。第11圖係表示執行觀測程式的電腦之一例之圖示。
如第11圖所示,電腦200係具有:CPU 201,其係執行各種演算處理;輸入裝置202,其係接受來自使用者之資料的輸入;以及顯示器203。此外,電腦200係具有:讀取裝置204,其係自記憶媒體讀取程式等;以及介面裝置205,其係中介網路而在和其他的電腦之間進行資料的授受。此外,電腦200係具有:RAM 206,其係暫時記憶各種資訊;以及記憶裝置207。此外,各裝置201~207係連接於匯流排208。
記憶裝置207係例如具有具體辨識程式207a、算出程式207b、以及通知程式207c。CPU 201係讀取具體辨識程式207a、算出程式207b、以及通知程式207c,並展開於RAM 206。具體辨識程式207a係具備具體辨識製程206a的功能。算出程式207b係具備算出製程206b的功能。通知程式207c係具備通知製程206c的功能。
具體辨識製程206a之處理係對應於具體辨識部151之處理。算出製程206b之處理係對應於算出部152之處理。通知製程206c係對應於通知部153之處理。
又,有關於具體辨識程式207a、算出程式207b、以及通知程式207c並非必須自最初就記憶於記憶裝置207。例如,亦可將各程式207a~207c記憶於插入電腦200之可撓性光碟(FD)、CD-ROM、DVD光碟、光磁碟、 IC卡等之「可攜式之實體媒體」。此外,電腦200亦可自此等裝置而讀取並執行各程式207a~207c。

Claims (6)

  1. 一種觀測系統,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前述伺服器係具有:具體辨識部,其係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算出部,其係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通知部,其係將藉由前述算出部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以及判定部,其係判定前述到達資料數是否為未滿前述要求資料數,當前述到達資料數為未滿前述要求資料數時,再度使前述具體辨識部、前述算出部、以及前述通知部動作,前述節點係具有:傳送部,其係以前述比例的資訊作為基礎,而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2. 一種觀測系統,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前述伺服器係具有:具體辨識部,其係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 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算出部,其係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自1減掉前述欠損率後所得之值乘以前述節點總數後而得之乘算值,且將前述要求資料數除以前述乘算值,藉此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以及通知部,其係將藉由前述算出部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前述節點係具有:傳送部,其係以前述比例的資訊作為基礎,而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3. 一種觀測系統,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前述伺服器係具有:具體辨識部,其係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算出部,其係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 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以及通知部,其係將藉由前述算出部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前述節點係具有:傳送部,其係產生隨機變數,並將所產生之隨機變數和前述比例的資訊作比較,且以比較結果作為基礎,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4. 一種觀測方法,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之觀測系統所執行的觀測方法,且係執行下列處理:前述伺服器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前述伺服器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前述伺服器將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前述伺服器判定前述到達資料數是否為未滿前述要求資料數,當前述到達資料數為未滿前述要求資料數時,再度執行前述具體辨識之處理、前述算出之處 理、以及前述通知之處理,前述節點以比例的資訊作為基礎,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5. 一種觀測方法,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之觀測系統所執行的觀測方法,且係執行下列處理:前述伺服器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前述伺服器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自1減掉前述欠損率後所得之值乘以前述節點總數後而得之乘算值,且將前述要求資料數除以前述乘算值,藉此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前述伺服器將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前述節點以比例的資訊作為基礎,而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6. 一種觀測方法,係具有複數個節點及伺服器之觀測系統所執行的觀測方法,且係執行下列處理:前述伺服器將資料傳送至前述複數個節點,且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接收資料的響應,藉此將已自前述複 數個節點到達前述伺服器之到達資料數予以具體辨識,前述伺服器以根據前述到達資料數及包含於前述系統的節點總數而得之資料的欠損率、以及要求資料數為基礎,算出前述複數個節點之中,為了使前述伺服器接收前述要求資料數以上的資料而進行資料傳送之節點的比例,前述伺服器將所算出之前述比例的資訊通知前述複數個節點,前述節點產生隨機變數,並將所產生之隨機變數和前述比例的資訊作比較,且以比較結果作為基礎,將資料傳送至前述伺服器。
TW105109165A 2015-06-05 2016-03-24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TWI616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6407 2015-06-05
PCT/JP2015/066407 WO2016194235A1 (ja) 2015-06-05 2015-06-05 観測システムおよび観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006A TW201711006A (zh) 2017-03-16
TWI616854B true TWI616854B (zh) 2018-03-01

Family

ID=5744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165A TWI616854B (zh) 2015-06-05 2016-03-24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67218A1 (zh)
JP (1) JP6447723B2 (zh)
TW (1) TWI616854B (zh)
WO (1) WO2016194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7255B1 (ja) * 2017-03-16 2018-07-11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CN110494901B (zh) * 2017-03-16 2021-04-02 软银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管理系统
CN107271133B (zh) * 2017-06-19 2019-06-21 深圳市海纳微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风沙监测系统
CN112180428B (zh) * 2019-07-03 2023-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推拉式观测系统接收关系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673201B (zh) * 2019-09-12 2022-03-08 吉林大学 基于单芯片fpga的低功耗有线地震仪及其高速自组网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1143A (en) * 2009-02-03 2010-08-16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Node apparatus and adjusting method of a quantity of nodes for a sensor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TW201034410A (en) * 2009-03-11 2010-09-16 Univ Nat Sun Yat Sen Sensor-fault det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detec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ystem
TW201225563A (en) * 2010-11-01 2012-06-16 Rearde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0796A (ja) * 1981-11-05 1983-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テレメ−タのポ−リング方式
US6987749B2 (en) * 2004-06-22 2006-01-17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radio bearer optimization through an adaptive access probability factor
JP5143537B2 (ja) * 2007-12-05 2013-02-13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97631B2 (ja) * 2008-07-10 2012-12-12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5075762B2 (ja) * 2008-08-25 2012-11-21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ノード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120297405A1 (en) * 2011-05-17 2012-11-22 Splendorstream, Llc Efficiently distributing video cont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peer-to-peer network and a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3596212B (zh) * 2012-08-17 2017-09-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异构网络下的层二测量及结果处理方法和设备
US8751499B1 (en) * 2013-01-22 2014-06-10 Splunk Inc. Variable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WO2015021220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Ab Initio Technology Llc Managing data feeds
EP2887100B1 (en) * 2013-12-20 2022-10-26 Sercel Method for downloading data to a central unit in a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O2016005784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Cgg Services S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seismic data generated by a sparse spectrum emission
EP3292717A4 (en) * 2015-05-04 2018-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ordinated duty cycle assignment in mesh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1143A (en) * 2009-02-03 2010-08-16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Node apparatus and adjusting method of a quantity of nodes for a sensor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TW201034410A (en) * 2009-03-11 2010-09-16 Univ Nat Sun Yat Sen Sensor-fault det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detec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ystem
TW201225563A (en) * 2010-11-01 2012-06-16 Rearde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006A (zh) 2017-03-16
JP6447723B2 (ja) 2019-01-09
US20180067218A1 (en) 2018-03-08
JPWO2016194235A1 (ja) 2018-03-08
WO2016194235A1 (ja)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854B (zh) 觀測系統及觀測方法
US8870453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US9888298B2 (en) System,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determining method
EP2511715A1 (en) Pow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pparatus, power measurement apparatus, pow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and pow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US1116921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20160149992A (ko) 센서 네트워크에 대한 커뮤니케이션 시스템
JP70046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527853A (ja)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035446B (zh) 心跳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5300525A (zh) 一种测量温度的方法及终端
CN105165022A (zh) 终端控制系统
JP5500658B2 (ja) 電池駆動装置、電池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554050B (zh) 故障判定系統、故障判定裝置、故障判定方法,以及故障判定程式
CN112212936A (zh) 一体化电缆井积水深度在线监测装置、设备及方法
US9996132B2 (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duct
Billah et al. Unobtrusive occupancy detection with FastGRNN on resource-constrained BLE devices
KR20160013964A (ko) 시각 동기 시스템
JP5831639B2 (ja) 通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602693B2 (ja) 監視間隔制御装置、監視間隔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15917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WO2021241252A1 (ja) 鉛蓄電池監視装置及び鉛蓄電池監視方法
Astutik et 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ing Raspberry Pi and Arduino for Monitoring Gas of Air Pollution
JP565877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10672145B (zh)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311293B2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