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968B -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 Google Patents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968B
TWI604968B TW103120061A TW103120061A TWI604968B TW I604968 B TWI604968 B TW I604968B TW 103120061 A TW103120061 A TW 103120061A TW 103120061 A TW103120061 A TW 103120061A TW I604968 B TWI604968 B TW I6049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flat portion
spokes
spoke
pres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5910A (zh
Inventor
wen-xua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20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49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5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968B/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Description

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設計,尤指可令輻條本體與輪轂及輪圈組裝時,利用第一扁平部與第二扁平部之配合,使輻條本體裝設於正確之位置與方向,以致輻條本體於運用時有效吸收或轉移所傳遞之震動波,進而顯著強化輻條本體之抗疲勞度,並大幅降低輻條本體斷裂之機率者。
按,傳統自行車或機車使用之輻條6(如第七圖所示),其包含有一彎頭部61與一螺牙部62,而該彎頭部61具有一固定之角度a,該固定之角度a依業界常規設定,當輻條線徑為2.0mm時,彎頭部61之角度a須為95度,如此彎頭部61角度之一致,確實簡化輻條6生產製造之流程,亦使輻條6組裝快速且連帶減少工廠庫存。
然而,當輻條6穿過輪轂4之穿孔41與輪圈5之螺接部51進行組裝時(如第八圖所示),至少需要兩種不同之彎頭部61角度,因為實際組裝時,不同之輪徑需要不同之彎頭部61角度,而不正確之彎頭部61角度會影響輻條6之強度,導致輻條6之抗疲勞度明顯降低,連帶造成彎頭部 61易有斷裂之情形產生。
因此,另有習用之輻條A與B(如第九圖與第十圖所示),係於其中段部A1、B1與頭部A2、B2之間連接設有一扁狀彎折部A3、B3,藉以改進上述輻條6之缺失;當實際進行測試時,將傳統之輻條6、習用之輻條A及習用之輻條B,於180kgf/10Hz(180公斤力/10赫茲)之設定條件下進行抗疲勞測試(即持續拉、放、拉、放之動作),驗證知悉其抗疲勞測試平均分別為11,632次、21,133次及6,472次,且傳統之輻條6易自彎頭部61處斷裂;而習用之輻條A其扁狀彎折部A3雖然抗疲勞度佳,但不易與輪轂進行組裝,且與輪圈之間產生異常之角度,造成螺紋部易斷裂;另習用之輻條B其扁狀彎折部B3極易斷裂,且抗疲勞度較傳統之輻條差。
經由上述之測試,可知傳統之輻條6、習用之輻條A及習用之輻條B,三者於組裝使用上皆有缺失且不妥之處。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可令輻條本體與輪轂及輪圈組裝時,利用第一扁平部與第二扁平部之配合,使輻條本體裝設於正確之位置與方向,以致輻條本體於運用時有效吸收或轉移所傳遞之震動波,進而顯著強化輻條本體之抗疲勞度,並大幅降低輻條本體斷裂之機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包含:兩端分別具有頭端部與螺紋部之輻條本體,而該頭 端部下方係設有一頸部;一設於頸部下方位置處之第一扁平部;以及一設於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處之第二扁平部,且該第二扁平部與第一扁平部係位於不同之水平面上。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頸部係呈一彎折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頸部係呈一直條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扁平部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而各扁平面係與頭端部呈垂直狀態。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扁平部所設兩扁平面間之厚度係介於1.4mm~1.8mm之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扁平部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而各扁平面係與頭端部呈水平狀態。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扁平部所設兩扁平面間之厚度係介於1.0mm~1.6mm之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扁平部之底部係與第二扁平部之頂端連接。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扁平部底部與第二扁平部頂端之間係具有一距離,使第一扁平部與第二扁平部呈分離狀態。
(本發明部分)
1、1a‧‧‧輻條本體
11、11a‧‧‧頭端部
12、12a‧‧‧螺紋部
13、13a‧‧‧頸部
2‧‧‧第一扁平部
21、22‧‧‧扁平面
3‧‧‧第二扁平部
31、32‧‧‧扁平面
4‧‧‧輪轂
41‧‧‧穿孔
5‧‧‧輪圈
51‧‧‧螺接部
(習用部分)
4‧‧‧輪轂
41‧‧‧穿孔
5‧‧‧輪圈
51‧‧‧螺接部
6‧‧‧輻條
61‧‧‧彎頭部
62‧‧‧螺牙部
A、B‧‧‧輻條
A1、B1‧‧‧中段部
A2、B2‧‧‧頭部
A3、B3‧‧‧扁狀彎折部
第一圖,係本發明之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另一角度之外觀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之組裝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組裝後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另一角度外觀示意圖。
第七圖,係傳統輻條之外觀示意圖。
第八圖,係傳統輻條之組裝狀態示意圖。
第九圖,係另一習用之輻條示意圖。
第十圖,係又一習用之輻條示意圖。
請先參閱「第一與第二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之外觀示意圖與本發明另一角度之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至少係由一輻條本體1、一第一扁平部2及一第二扁平部3所構成。
上述該輻條本體1之一端係具有一頭端部11,另一端係具有一螺紋部12,而該頭端部11下方係設有一頸部13,且該頸部13係呈一彎折狀。
該第一扁平部2係設於頸部13下方位置處,且該第一扁平部2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21、22,而各扁平面21、22係與頭端部11呈垂直狀態,其中該第一扁平部2所設兩扁平面21、22間之厚度係介於1.4mm~1.8mm之間。
該第二扁平部3係設於第一扁平部2下方位置處,且該第一扁平部2之底部係與第二扁平部3之頂端連接,另該第 一扁平部2底部與第二扁平部3頂端之間係具有一距離,使第一扁平部2與第二扁平部3呈分離狀態(於本發明係以相互連接之狀態為實施方式),而該第二扁平部3與第一扁平部2係位於不同之水平面上,又該第二扁平部3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31、32,而各扁平面31、32係與頭端部11呈水平狀態,其中該第二扁平部3所設兩扁平面31、32間之厚度係介於1.0mm~1.6mm之間。
再請參閱「第三與第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之組裝狀態示意圖與本發明組裝後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當本發明於使用時,可將多數輻條本體1與輪轂4及輪圈5進行組裝,使各輻條本體1以其螺紋部12之一端穿過輪轂4之穿孔41後,藉由頭端部11與穿孔41形成止擋,再將各輻條本體1之螺紋部12與輪圈5上之各螺接部51予以鎖接,而當各輻條本體1與輪轂4及輪圈5組裝時,第一扁平部2維持具有之剛性且不致產生變形,而使第一扁平部2下方之第二扁平部3於組裝之張力下,得以自由形成適當之角度;如此,即可利用第一扁平部2與第二扁平部3之配合,使各輻條本體1可因應不同之輪徑與角度,裝設於正確之位置與方向,進而藉由具有剛性之第一扁平部2吸收或轉移來自頸部13之震動波,以致頸部13於承受上下震動力時,同樣不致產生變形;此外,亦可利用第二扁平部3所形成之角度,使震動波以正確之方向傳遞至輪圈5, 藉以降低螺紋部12斷牙之風險與輻條本體1斷裂之機率,並強化輻條本體1之抗疲勞度。
再者,設有第一扁平部2與第二扁平部3之輻條本體1,於180kgf/10Hz(180公斤力/10赫茲)之設定條件下進行抗疲勞測試(即持續拉、放、拉、放之動作),驗證知悉其抗疲勞測試平均可達25,644次,相較於傳統之輻條6、習用之輻條A及習用之輻條B之11,632次、21,133次及6,472次,本發明之輻條本體1確實具有極佳之抗疲勞度與角度調適性。
另請參閱「第五與第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與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另一角度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除了上述所提之結構型態外,亦可為本實施例之結構型態,其不同之處在於,該輻條本體1a之兩端同樣具有頭端部11a與螺紋部12a,而其頸部13a係呈一直條狀,且其頸部13a下方亦設有位於不同水平面上之第一扁平部2與第二扁平部3,而使該輻條本體1a呈豎直狀態,藉以令本發明可因應不同使用狀態之所需。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確實有效改進習用缺失,可令輻條本體與輪轂及輪圈組裝時,利用第一扁平部與第二扁平部之配合,使輻條本體裝設於正確之位置與方向,以致輻條本體於運用時有效吸收或轉移所傳遞之震動波,進而顯著強化輻條本體之抗疲勞度,並大幅降低輻條本體斷裂之機率,明顯使本發明更進步、實用且符合生產製造 者與組裝者需求,理已具備專利申請之基本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得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技術範圍,因此凡參考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日後取得專利所涵蓋之範圍內,特此一併陳明。
1‧‧‧輻條本體
11‧‧‧頭端部
12‧‧‧螺紋部
13‧‧‧頸部
2‧‧‧第一扁平部
22‧‧‧扁平面
3‧‧‧第二扁平部
31、32‧‧‧扁平面

Claims (6)

  1. 一種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包含有:一輻條本體,其一端係具有一頭端部,另一端係具有一螺紋部,且該頭端部下方係設有一頸部;一第一扁平部,係設於頸部下方位置處,該第一扁平部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而各扁平面係與頭端部呈垂直狀態;以及一第二扁平部,係設於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處,且該第二扁平部與第一扁平部係位於不同之水平面上,該第二扁平部之兩側係分別設有一扁平面,而各扁平面係與頭端部呈水平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中該頸部係呈一彎折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中該頸部係呈一直條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中該第一扁平部所設兩扁平面間之厚度係介於1.4mm~1.8m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中該第二扁平部所設兩扁平面間之厚度係介於1.0mm~1.6mm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提升抗疲勞能力之輻條,其中該 第一扁平部之底部係與第二扁平部之頂端連接。
TW103120061A 2014-06-10 2014-06-10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TWI604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061A TWI604968B (zh) 2014-06-10 2014-06-10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061A TWI604968B (zh) 2014-06-10 2014-06-10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10A TW201545910A (zh) 2015-12-16
TWI604968B true TWI604968B (zh) 2017-11-11

Family

ID=55407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061A TWI604968B (zh) 2014-06-10 2014-06-10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4968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10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9066B2 (ja) クランプカラー
JP5484492B2 (ja) 締め付け要素
JP5304207B2 (ja) ブレーキエアガイド構造
JP2012154485A5 (zh)
CN107963168B (zh) 用于车轮对齐的悬吊支架结构
US20200180726A1 (en) Vehicle wheel axle
RU2015131624A (ru) Торсионная балка, узел торсионной балки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ки торсионного типа
TWI604968B (zh) Enhance the anti-fatigue ability of the spokes
RU2016116156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его наполнитель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листа
JP5825025B2 (ja) 鉄道車両のアンチローリング装置用軸受
TWM492251U (zh) 車用輻條之結構改良
TW201508131A (zh) 鐵軌扣件及鐵軌扣組
WO2016188338A1 (zh) 高强度车轮辐条
JP2016088203A (ja) ドアインパクトバー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13189102A (ja) ストラット取付構造、車体構造
JP2008000397A5 (zh)
JP639894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ナックル
KR101165069B1 (ko) 쇽업소버의 일체형 너클 브래킷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235441B (zh)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US20130180801A1 (en) Scaffold
US9481201B2 (en) Spoke with enhanced fatigue resistance
RU2013116730A (ru) Поперечный рычаг подвес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EP2607721A3 (de) Stiftförmiges Verbindungsmittel und Verbindung von mindestens zwei Bauteilen mit einem stiftförmigen Verbindungsmittel
JP2013173588A5 (zh)
TWI524023B (zh) Tube clamp limit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