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706B -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 Google Patents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706B
TWI604706B TW102127503A TW102127503A TWI604706B TW I604706 B TWI604706 B TW I604706B TW 102127503 A TW102127503 A TW 102127503A TW 102127503 A TW102127503 A TW 102127503A TW I604706 B TWI604706 B TW I604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k
cell
nack
bit
harq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2055A (zh
Inventor
王宜平
羅伯特 馬克 哈里遜
李俊
Original Assignee
黑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黑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黑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7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優先權主張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8月3日申請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679,676號及2013年2月11日申請的美國實用申請案第13/764,718號之優先權,其等之完整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載波聚合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涉及結合載波聚合使用之確認位元之方法及系統。
在諸如長期演進(LTE)系統之無線通信系統中,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可組織為兩種雙工模式:分頻雙工(FDD)模式及分時雙工(TDD)模式。FDD模式使用成對頻譜,其中頻域用於將上行鏈路(UL)與下行鏈路(DL)傳輸分離。圖1A係在FDD模式之頻域中分離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座標式圖解。在TDD系統中,可使用非成對頻譜,其中UL及DL兩者經由相同載波頻率傳輸。UL及DL時域分離。圖1B係TDD模式中共用載波頻率之UL及DL子訊框之座標式圖解。在LTE進階版中,載波聚合允許透過同時利用跨多個載波的無線電資源而擴展遞送至使用者終端機之有效頻寬。多個分量載波經聚合以形成較大總傳輸頻寬。載波聚合可在LTE進階版TDD或LTE進階版FDD系統中執行。
在本揭示內容中可使用下列術語及縮寫: ACK 確認
A/N ACK/NACK
ARI ACK/NACK資源指示符
BPSK 二進制相移鍵控
CA 載波聚合
CC 分量載波
CCE 控制頻道元素
CFI 控制格式指示符
CP 循環首碼
CQI 頻道品質指示符
CRC 循環冗餘檢查
DAI 下行鏈路指派索引
DCI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DL 下行鏈路
DwPTS 下行鏈路導頻時槽
eNB 演進節點B
E-UTRA 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
FDD 分頻雙工
FEC 前向錯誤校正
GP 防護週期
HARQ 混合自動重複請求
IDFT 逆離散傅立葉變換
IE 資訊元素
LTE 長期演進(亦稱E-UTRA)
MAC 媒體存取控制
MIB 主資訊區塊
NACK 否定確認
OCC 正交覆蓋碼
OFDM 正交分頻多工
PBCH 實體廣播頻道
PCFICH 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頻道
PHICH 實體混合-ARQ指示符頻道
PCell 主小區
PDCCH 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
PDSCH 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
PMI 預編碼矩陣指示符
PRACH 實體隨機存取頻道
PUCCH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
QPSK 四相移鍵控
RACH 隨機存取頻道
RF 射頻
RS 參考序列
RI 秩數指示符
RNTI 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符
SCell 副小區
SFN 系統訊框數
SIB1 系統資訊區塊類型1
SPS 半持續性排程
SRS 探測參考信號
TDD 分時雙工
TTI 傳輸時間間隔
UCI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UE 使用者設備
UL 上行鏈路
UpPTS 上行鏈路導頻時槽
100‧‧‧分頻雙工(FDD)圖表
102‧‧‧分時雙工(TDD)圖表
104‧‧‧頻道1
106‧‧‧頻道2
108‧‧‧上行鏈路子訊框
110‧‧‧下行鏈路子訊框
112‧‧‧頻道
114‧‧‧下行鏈路子訊框
116‧‧‧上行鏈路子訊框
202‧‧‧序列調變器
204‧‧‧循環移位序列
206‧‧‧逆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
208‧‧‧參考符號
302‧‧‧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
304‧‧‧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資源
402‧‧‧實線
404‧‧‧虛線
502‧‧‧實線
504‧‧‧虛線
600‧‧‧通信系統
602‧‧‧主小區
604‧‧‧副小區
606‧‧‧處理器
608‧‧‧電腦可讀媒體
610‧‧‧通信介面
612‧‧‧使用者設備(UE)
702‧‧‧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704‧‧‧記憶體
706‧‧‧天線及前端單元
708‧‧‧射頻(RF)收發器
710‧‧‧類比基頻處理單元
712‧‧‧麥克風
714‧‧‧聽筒揚聲器
716‧‧‧頭戴耳機埠
718‧‧‧輸入/輸出介面
720‧‧‧抽取式記憶卡
722‧‧‧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
724‧‧‧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
726‧‧‧警示裝置
728‧‧‧小鍵盤
730‧‧‧液晶顯示器(LCD)
732‧‧‧LCD控制器
734‧‧‧電荷耦合裝置(CCD)相機
736‧‧‧相機控制器
738‧‧‧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
圖1A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分頻雙工之圖。
圖1B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分時雙工之圖。
圖2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PUCCH格式1a/1b槽結構之圖。
圖3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PUCCH資源映射之圖。
圖4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載波聚合中之PDSCH HARQ時序連結之圖。
圖5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載波聚合中之PDSCH HARQ時序連結之圖。
圖6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載波聚合之圖。
圖7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UE之圖。
圖8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闡釋性方法之流程圖。
圖9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闡釋性方法之流程圖。
圖10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闡釋性方法之流程圖。
圖11係繪示根據本文所述之原理之一實例之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闡釋性方法之流程圖。
首先應瞭解雖然下文提供本揭示內容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之闡釋 性實施方案,但是所揭示之系統及/或方法可使用任意數量之技術(當前已知或存在)實施。本揭示內容絕不限於下文所示之闡釋性實施方案、附圖及技術(包含本文所示及所述之例示性設計及實施方案),而是可在本揭示內容之範圍連同其等等效物之完整範圍內修改。
本揭示內容包含用於不同UL/DL組態之兩個小區之間之載波聚合之方法及系統。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對於兩個小區之間不同之各子訊框,可調整HARQ-ACK方案使得相同數量之ACK/NACK位元被發送至兩個小區。此可完成使得可使用現有規範中之標準映射表。下文提供更詳細說明。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包含傳輸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位元用於使用者設備(UE)中之第一小區與第二小區之間之載波聚合之系統、方法及使用者設備(UE)。在特定態樣中,方法可包含使用UE,針對子訊框,比較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與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若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小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則來自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位置可用於傳輸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包含判定對應於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為與對應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不同之組態。
在特定實施方案中,小區之ACK/NACK位元位置描述在一表格中,該表格將ACK/NACK位元之組合關聯至由UE傳輸之ACK/NACK信號。若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與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相同,則來自第一小區之所有ACK/NACK位元位置可用於僅傳輸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
特定態樣亦包含針對子訊框判定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為零。一或多個資源(例如,ACK/NACK資源)可用於用 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指示資源數量等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在第一小區之位元位置中傳輸之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包括下列項目之一:DTX位元或ACK位元。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亦可包含重新排序下列項目之至少一者之ACK/NACK位元位置:第一小區之位元位置或第二小區之位元位置。
在特定實施方案中,重新排序包括使用下列項目之一者之位置傳輸第二小區之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第一小區之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或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其中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最後傳輸至UE之子訊框且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緊接在最後傳輸至UE之子訊框之前傳輸之子訊框。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第一小區係主小區且第二小區係副小區。
在實施方案之一些態樣中,第二小區係主小區且第一小區係副小區。
實施方案之態樣係關於傳輸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位元用於使用者設備(UE)中之第一小區與第二小區之間之載波聚合之系統、方法及UE。在UE中,針對子訊框,可判定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與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不同。亦可判定第一數量及第二數量之總和小於預定數量。可串連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與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對應於預定數量之一組ACK/NACK位元位置可用於傳輸串連位元。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可包含在UE中判定對應於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為與對應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不同之組態。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第一小區可為主小區且第二小區可為副小區。
在特定實施方案中,第二小區可為主小區且第一小區可為副小區。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係關於傳輸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位元用於使用者設備(UE)中之第一小區與第二小區之間之載波聚合之系統、方法及UE。在UE中,針對子訊框,可判定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與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不同。可將額外數量之ACK/NACK位元位置添加至第一數量及第二數量之ACK/NACK位元之較小者。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亦可包含在UE中判定對應於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為與對應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不同之組態。
在特定實施方案中,小區之ACK/NACK位元位置描述在一表格中,該表格將ACK/NACK位元之組合關聯至由UE傳輸之ACK/NACK信號。
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亦包含針對子訊框判定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為零。一或多個資源(例如,ACK/NACK資源)可用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指示資源之數量等於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第二數量。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在額外位元位置中傳輸之至少一個位元包括對應於具有ACK/NACK位元之第一數量及第二數量之較大者之小區之至少一個位元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第一小區可為主小區且第二小區可為副小區。
在實施方案之特定態樣中,第二小區可為主小區且第一小區可 為副小區。
圖1A及圖1B係繪示FDD系統與TDD系統之間之差異之圖。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圖表用y軸表示頻率且用x軸表示時間。圖1A之FDD圖表100繪示頻道2 106上之下行鏈路子訊框110及頻道1 104上之上行鏈路子訊框108。或者,圖1B之TDD圖表102繪示相同頻道112上之下行鏈路子訊框114及上行鏈路子訊框116。
在3GPP LTE TDD系統中,無線電訊框之子訊框可為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特殊子訊框包括藉由下行鏈路至上行鏈路切換之防護週期分離之下行鏈路時區及上行鏈路時區。3GPP規範標準定義LTE TDD操作之七個不同UL/DL組態方案。此等方案列於表1中。D表示下行鏈路子訊框,U表示上行鏈路子訊框且S表示特殊子訊框。特殊子訊框包含三個部分:(1)下行鏈路導頻時槽(DwPTS)、(2)上行鏈路導頻時槽(UpPTS)及(3)防護週期(GP)。PDSCH上之下行鏈路傳輸可在DL子訊框或在特殊子訊框之DwPTS部分中進行。
下表繪示LTE TDD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
如表1所示,存在在LTE標準中規定之兩個切換點週期性;5ms及10ms。引入5ms切換點週期性以支援LET與低碼片速率UTRA TDD系統之間之共存且引入10ms切換點週期性以支援LTE與高碼片速率UTRA TDD系統之共存。所支援之組態涵蓋UL/DL分配的廣泛範圍:從DL重1:9比率至UL重3:2比率。此等比率之DL分配包含DL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兩者,其等亦在DwPTS中攜載下行鏈路傳輸。因此,與FDD系統相比,TDD系統在給定頻譜指派內可指派至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通信之資源之比例方面具有更大靈活性。特定言之,可在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之間不均勻地分佈無線電資源。此將提供藉由基於DL及UL中之干涉情况及不同訊務特性選擇適當UL/DL組態而更高效地利用無線電資源之方式。
由於UL及DL傳輸在LET TDD系統中係非連續的(即,UL或DL傳輸不一定在每個子訊框中發生),故排程及HARQ時序關係在規範中單獨定義。目前,下行鏈路之HARQ ACK/NACK時序關係繪示在下表2中。其將傳送ACK/NACK之UL子訊框n與DL子訊框n-ki(i=0至M-1)關聯。為其提供ACK/NACK之DL子訊框組在本文中被稱作集束窗且為其提供ACK/NACK之子訊框數M被稱作集束窗大小。
上行鏈路HARQ ACK/NACK時序連結繪示在下表3中。表格指示DL子訊框i中接收之PHICH ACK/NACK與UL子訊框i-k(k在表2中給出)中之UL資料傳輸連結。此外,針對UL/DL組態0,在子訊框0及5中,IPHICH=1且k=6。此係因為針對在PHICH上傳輸之UE,在子訊框0及5中可存在兩個ACK/NACK,一者由IPHICH=1表示,且另一者由IPHICH=0表示。IPHICH剛好充當索引。
UL授權、ACK/NACK及傳輸/重傳關係繪示在下表4中。在偵測到子訊框n中具有旨在用於UE之DCI格式0之PDCCH及/或PHICH傳輸時,UE應調整子訊框n+k(k在表4中給出)中之相應PUSCH傳輸。
針對TDD UL/DL組態0,若在子訊框n中將DCI格式0之UL索引之最低有效位元(LSB)設定為1或在對應於IPHICH=1之資源中之子訊框n=0或5中接收PHICH或在子訊框n=1或6中接收PHICH,則UE應調整子訊框n+7中之相應PUSCH傳輸。若針對TDD UL/DL組態0,在子訊框n中設定DCI格式0之UL索引之最高有效位元(MSB)及LSB,則UE應調整子訊框n+k及n+7(k在表4中給出)兩者中之相應PUSCH傳輸。
如可見,TDD中之授權及HARQ時序連結兩者比LTE FDD系統中使用之固定時間連結複雜得多。其通常需要在設計上更加注意。
當ACK/NACK未被多工為PUSCH傳輸時,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格式1a/1b用於傳輸ACK/NACK發信。具有正常循環首碼之PUCCH格式1a及1b之槽結構繪示在圖2中。各格式1a/1b PUCCH在由兩個槽組成之子訊框中。在兩個槽中使用相同調變符號。格式1a及1b分別攜載一個及兩個ACK/NACK位元。使用BPSK或QPSK調變(其使用序列調變器202)將此等位元編碼為調變符號,調變基於ACK/NACK位元之數量。將符號乘以長度12之循環移位序列204。隨後,樣本被映射至PUCCH將佔據之12個子載波且隨後經由IDFT 206轉換為時域。隨後將擴展信號乘以長度4之正交覆蓋序列,w(m),其中m {0,1,2,3}對應於槽中之4個資料承載符號之各者。在各槽中存在三個參考符號208(位於槽之中間符號中),其等允許針對格式1a/1b之相干解調變之頻道估計。
當使用下行鏈路載波聚合時或當TDD具有比上行鏈路子訊框多的下行鏈路子訊框時,可能需要可由PUCCH格式1b支援之兩個ACK/NACK位元。當需要3個或4個ACK/NACK位元時,PUCCH格式1b可結合頻道選擇使用。
UE使用藉由選擇將在其上傳輸之PUCCH資源之頻道選擇將資訊編碼。頻道選擇可使用4個PUCCH資源以傳送兩個額外位元。此可使用TDD之4位元ACK/NACK組態描述,其繪示在下表5中:
表格之各列指示將傳輸之ACK/NACK位元之組合。以n (1) PUCCH為首之行指示將在其上傳輸之PUCCH資源(使用格式1b),而以b(0)b(1)為首之行指示將在PUCCH資源上傳輸之QPSK調變符號之值。對於LTE版本10(Rel-10),如上表6中所示,b(0)、b(1)之值映射至QPSK調變符號。UE在四個PUCCH資源n (1) PUCCHi之一者上傳輸(選擇四個PUCCH資源n (1) PUCCHi之一者),其除QPSK調變攜載之兩個位元外傳送兩位元資訊。UE將使用之PUCCH資源可經由隱式或顯式發信來發信。
在LTE TDD操作中,可藉由空間集束減小將傳輸之ACK/NACK位元數。在空間集束中,在一個PDSCH上傳輸之兩個輸送區塊之兩個HARQ-ACK位元被邏輯與在一起,得到一個經空間集束之HARQ-ACK位元。在Rel-10 TDD中,在集束窗大小大於1之子訊框中應用空間集束,且因此在此情況中,HARQ-ACK位元數等於集束窗大小。此外,由於當未針對UE組態MIMO時,僅需要一個HARQ-ACK位元,故當MIMO未組態時,HARQ-ACK位元數等於集束窗大小。
在TDD之隱式發信之情況中,針對藉由相應PDCCH之偵測指示之PDSCH傳輸或指示子訊框n-k i (其中ki係表2中定義之K之元素,k i K)中之下行鏈路SPS釋放之PDCCH,PUCCH資源,其中c選自{0,1,2,3}使得N c n CCE,i <N c+1,其中M係表2中定義之集合K中之元素數。 n CCE,i 係用於子訊框n-k i 中相應PDCCH之傳輸之第一CCE之數量且由更高層組態。在顯式發信之情況中,經由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位元及更高層組態指示PUCCH資源。圖3繪示PUCCH資源映射方案。
在載波聚合(CA)中,在UE之主小區(PCell)之PDCCH上使用UE之排程授權位置將PUCCH資源304隱式發信且可在UE之副小區(SCell)之一者之PDCCH 302上使用UE之授權中所含之ARI位元指示PUCCH資源304。此意味著若藉由在主小區(「PCell」)上傳輸之PDCCH 302將副小區(「SCell」)跨載波排程,則藉由第一CCE索引將PUCCH資源304隱式發信。若SCell使用其自有PDCCH 302將PDSCH排程,則藉由ARI位元判定PUCCH資源索引。
如在LTE FDD中,當前Rel-10 LTE規範定義TDD系統之載波聚合(CA)。但是,其僅支援在聚合載波上具有相同UL/DL組態之小區之 CA。本文所述之方法實現支援具有帶不同TDD UL/DL組態之小區之CA。
SCell之PDSCH HARQ時序可至少針對全雙工自排程情况遵循表7中概括之參考組態時序。
應注意,分量載波(「CC」)亦被稱作伺服小區或小區。此外,當針對各UE將多個CC排程時,CC之一者被指定為用於PUCCH傳輸、半持續性排程等之主載波而其餘CC被組態為副CC。此主載波亦被稱作PCell(主小區)而副CC被稱作SCell(副小區)。
由於接收PCell上之PDSCH之UE使用PCell作為PDSCH之HARQ時序參考,故存在基於表7之SCell上之PDSCH之時序參考可能與PCell之PDSCH之時序參考不同之情况。因此,PCell及SCell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對於表2中之給定UL子訊框可能不同。當前規範(Rel-10)僅規定在具有相同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因此具有相同集束窗大小)之情形中結合頻道選擇使用PUCCH格式1a/1b傳輸PDSCH ACK/NACK位元之方法。此方法需改變以因應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中之不同 集束窗大小。
在本文所述之方法中,在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之情況中,可僅在PCell上傳輸PUCCH。因此,若使用PUCCH,則需在PCell上傳送PCell及SCell兩者之PDSCH HARQ ACK/NACK位元。針對PCell及SCell上之相同集束窗大小,結合頻道選擇使用PUCCH格式1b進行ACK/NACK傳輸之方案已在版本10規範3GPP TS 36.213中定義。對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參考係對3GPP TS 36.213中查找到的表格的參考。
在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中,不同小區之集束窗大小可能不同。舉例而言,如圖4中所示,具有UL/DL組態1之PCell與UL/DL組態2之SCell聚合。基於PDSCH HARQ時序協議,PCell遵循其自有的UL/DL組態1 PDSCH HARQ時序。SCell遵循UL/DL組態2時序參考,如表7中所示。實線402表示PCell之PDSCH HARQ時序連結。虛線404表示SCell之PDSCH HARQ時序。本文中,使用Mp表示PCell之集束窗大小及使用Ms表示SCell之集束窗大小。在PCell子訊框#2或#7上,PCell之集束窗大小係2(Mp=2),且對於SCell,集束窗大小係4(Ms=4)。在子訊框#3或#8上,Mp=1,Ms=0。在此情況中,集束窗大小匹配表2中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之元素數。但是,集束窗大小對於PCell及SCell不同。
其中PCell係組態2且SCell係組態1之另一實例繪示在圖5中。從表7可見,對於PCell及SCell兩者,PDSCH HARQ時序遵循組態2。因此,若僅取决於表2,兩個小區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係相同的。但是,如從圖5中可見,由於SCell上之子訊框#8及#3係UL子訊框,故在此兩個子訊框上絕對沒有PDSCH。再次,實線502表示PCell之PDSCH HARQ時序連結且虛線504表示SCell之PDSCH HARQ時序。PCell之集束窗大小係4(Mp=4),且對於SCell,集束窗大小係3(Ms=3)。即使下 行鏈路關聯集合基於參考UL/DL組態係相同的,集束窗大小仍不同。因此,需提出新方案以因應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中之不同集束窗大小。
透過本文所述之方法,單伺服小區映射表及雙小區映射表之現有ACK/NACK碼簿可在無任意修改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例示性表格見附錄)。在所有ACK/NACK係針對一個小區之子訊框上,使用單伺服小區映射表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DTX位元。若第一小區及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數不同,但是非零,則可重新排序或調整ACK/NACK位元以使所需ACK/NACK位元之數量最小化。此可在無需經修改之碼簿的情况下完成。
表格列出PCell及SCell之集束窗大小(Mp,Ms)之可能組合。應注意,此僅旨在針對結合頻道選擇之PUCCH格式1b。涉及UL/DL組態5或將其稱作參考時序之任意CA情況可歸因於大量ACK/NACK位元而使用PUCCH格式3。在兩個PCell及SCell上具有相同UL/DL組態之CA未在表中列出,此係因為其已涵蓋在當前規範中。
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3GPP TS 36.213中定義之單伺服小區表10.1.3-5/6/7及雙小區表10.1.3.2-1/2/3/5/6之現有ACK/NACK碼簿可在無任意修改的情况下直接使用。
映射表之實例繪示如下:
雙小區映射之實例繪示如下:
圖6係繪示可使用載波聚合之闡釋性通信系統600之圖。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系統600包含主小區602、副小區604及UE 612。兩個小區602、604包含處理器606、電腦可讀媒體608及通信介面610。處理器606用於處理可儲存在電腦可讀媒體608上之一組電腦可讀指令。電腦可讀指令在被處理器606執行時導致小區執行與用於管理小區與許多UE 612之間之無線語音及資料訊務之路由、切換及其他任務相關之多種任務。
圖7係UE 612之示意方塊圖。UE 612包含數位信號處理器(DSP)702及記憶體704。如所示,UE 612可進一步包含天線及前端單元706、射頻(RF)收發器708、類比基頻處理單元710、麥克風712、聽筒揚聲器714、頭戴耳機埠716、輸入/輸出介面718、抽取式記憶卡720、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722、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724、警示裝置726、小鍵盤728、液晶顯示器(LCD)(其可包含觸敏表面)730、LCD控制器732、電荷耦合裝置(CCD)相機734、相機控制器736及全球定 位系統(GPS)感測器738。
DSP 702或一些其他形式之控制器或中央處理單元操作以根據記憶體704中儲存之內嵌軟體或韌體控制UE 612之不同組件。除內嵌軟體或韌體外,DSP 702可執行儲存在記憶體704中或經由諸如抽取式記憶卡720之可攜式資料儲存媒體之資訊載體媒體或經由有線或無線網路通信可得之其他應用程式。應用程式軟體可包括組態DSP 702以提供所要功能性之經編譯機器可讀指令組,或應用程式軟體可為將由解譯器或編譯器處理以間接組態DSP 702之高階軟體指令。
可提供天線及前端單元706以在無線信號與電信號之間轉換,使UE 612能從蜂巢式網路或一些其他可用無線通信網路發送及接收資訊。RF收發器708提供頻移,其將所接收之RF信號轉換為基頻及將基頻傳輸信號轉換為RF。類比基頻處理單元710可提供頻道等化及信號調變以從所接收信號擷取資訊、可調變資訊以形成傳輸信號及可提供音訊信號之類比濾波。為此目的,類比基頻處理單元710可具有用於連接至使UE 612能用作蜂巢式電話之內建麥克風712及聽筒揚聲器714之埠。類比基頻處理單元710可進一步包含用於連接至頭戴耳機或其他免持麥克風及揚聲器組態之埠。
DSP 702可經由類比基頻處理單元710發送及接收與無線網路之數位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數位通信可提供網際網路連接性,讓使用者能存取網際網路上之內容及發送及接收電子郵件或文字訊息。輸入/輸出介面718將DSP 702與不同記憶體及介面互連。記憶體704及抽取式記憶卡720可提供軟體及資料以組態DSP 702之操作。介面中可為USB介面722及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724。USB介面722可用於給UE 612充電且亦可使UE 612能充當周邊裝置以與個人電腦或其他電腦系統交換資訊。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724可包含紅外線埠、藍芽介面、IEEE 802.11相容無線介面或任意其他短程無線通信子系 統,其等可使UE 612能與其他附近行動裝置及/或無線基地台無線通信。
輸入/輸出介面718可進一步將DSP 702連接至警示裝置726,其在被觸發時導致UE 612例如藉由響鈴、播放音樂或振動而提供提示給使用者。警示裝置726可充當用於藉由靜音振動或藉由針對特定來電者播放特定預指派音樂而警示使用者任意不同事件(諸如來電、新文字訊息及約會提醒)之機構。
小鍵盤728經由介面718耦合至DSP 702以提供一種供使用者作出選擇、輸入資訊及以其他方式提供輸入至UE 612之機構。鍵盤728可為完整或精簡字母數字鍵盤(諸如QWERTY、Dvorak、AZERTY及循序型)或具有與電話小鍵盤相關之字母之傳統數字小鍵盤。輸入鍵可包含滾輪、離開或退出鍵、軌跡球及其他導航或功能鍵,其可被向內按壓以提供進一步輸入功能。另一輸入機構可為LCD 730,其可包含觸控螢幕能力且亦將文字及/或圖形顯示給使用者。LCD控制器732將DSP 702耦合至LCD 730。
CCD相機734(若配備)使UE 612能拍攝數位圖片。DSP 702經由相機控制器736與CCD相機734通信。GPS感測器738耦合至DSP 702以將全球定位系統信號解碼,藉此使UE 612能判定其位置。亦可包含各種其他周邊設備以提供額外功能,例如廣播及電視接收。
圖8係繪示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數量及/或順序之闡釋性方法800之流程圖。在此闡釋性方法中,Mp等於主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且Ms等於SCell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針對特定子訊框,判定802主小區之集束窗大小(Mp)是否等於副小區之集束窗大小(Ms)。若判定(802,是)Mp=Ms,則方法根據正常操作繼續進行804。此涉及使用適當集束窗大小之標準映射表。
若判定(802,否)Mp不等於Ms,則方法繼續進行。接下來判定 806 Mp及Ms兩者是否非零。若判定Mp或Ms為零(806,否),則使用812單伺服小區映射表。映射表之ACK/NACK位元位置之數量將等於Mp或Ms之非零數。在一些實例中,隨後可使用814資源分配法。將在下文更詳細討論此資源分配法。
如判定(806,是)Mp及Ms兩者非零,則使用雙伺服小區映射表。將在表中使用之M值將為808 Mp或Ms之較大者。來自Mp或Ms之較小者之其餘位元隨後可填充810額外位元。此等額外位元可為例如DTX位元或ACK位元。
此方法之實例亦可如下文所述:
‧若Mp=Ms,則UE應直接使用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資源分配及空間集束程序。
‧否則若MpMs兩者非零,
‧則UE應使用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M=max{Mp,Ms}A=max{Mp,Ms},其中Mp係主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且Ms係副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
‧UE應針對具有較小Mc值之伺服小區之{HARQ-ACK(min{Mp,Ms}),...,HARQ-ACK(M-1)}設定DTX。
‧否則,
‧UE應使用M=max{Mp,Ms}之單伺服小區之Rel-10映射表連同下文所述之資源分配。
或者,UE可針對HARQ-ACK(min{Mp,Ms}),...,HARQ-ACK(M-1)}位元設定ACK而非DTX,前提是這樣做存在效能益處。其他替代例,諸如使用(M,min{Mp,Ms})區塊碼亦可行。
應注意,使用單伺服小區之Rel-10映射(即,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需要使用單伺服小區資源分配法。若PCell非DTX,則在本方法中使用Rel-10隱式單伺服小區資源分配。但是,當PCell係DTX時,將需要來自SCell之高至4個PUCCH資源。在Rel-10中,當在SCell上偵測到PDCCH時,ARI用於分配高至4個PUCCH資源。因此,在本方法中,當使用單伺服小區映射表且在SCell上偵測到PDCCH時,ARI(使用SCell之PDCCH中之兩個功率控制位元)將分別指示Ms=2、3或4之子訊框之2、3或4個PUCCH資源。當Mp及Ms之一者等於零時,此具有益處。舉例而言,當PCell係UL/DL組態0及SCell係組態4時,在子訊框#3上,Mp=0,Ms=4。
圖9係繪示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數量及/或順序之闡釋性方法900之流程圖。在此闡釋性方法中,Mp等於主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且Ms等於SCell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假設HARQ-ACK1(i)係具有較大集束窗大小之伺服小區之ACK/NACK位元且HARQ-ACK2(i)係較小集束窗大小之ACK/NACK位元,且Mp及Ms兩者不相等且皆非零,則方法從將M設定902為等於(Mp+Ms)/2且同時進行四捨五入(若需要)開始。隨後判定904 Mp或Ms之較大者(Mmax)減去Mp或Ms之較小者(Mmin)是否大於1。若判定(904,否)Mmax-Mmin等於1,則將額外位元位置附加906至具有Mmin之長度之ACK/NACK位元組。但是,若判定(904,是)Mmax-Mmin大於1,則方法繼續進行。隨後針對兩個小區設定908 ACK/NACK位元如下:
‧{HARQ-ACK1(0),...,HARQ-ACK1(M-1)}
‧{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
隨後判定910{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 ACK1(M),...,HARQ-ACK1(Mmax-1)}(在流程圖中繪示為「X」)中之元素數量是否小於M。若是(910,是),則將一位元附加914至其如下:
‧UE應在{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末端附加DTX
‧兩個集合{HARQ-ACK1(0),...,HARQ-ACK1(M-1)}及{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DTX}具有相同長度且使用集束窗大小M之Rel-10映射表。
否則(910,否),方法繼續如下進行以使用912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否則,兩個集合{HARQ-ACK1(0),...,HARQ-ACK1(M-1)}及{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具有相同長度且UE應使用具有M之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可在使用現有ACK/NACK碼簿之前完成重新排序ACK/NACK位元,而非填充DTX位元。假設HARQ-ACK1(i)係具有較大集束窗大小之伺服小區之ACK/NACK位元且HARQ-ACK2(i)係具有較小集束窗大小之伺服小區之ACK/NACK位元。Mmax=max{Mp,Ms},Mmin=min{Mp,Ms}。此方法亦可如下文所述,其額外包括PUCCH資源分配:
‧若Mp=Ms,則UE應直接使用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資源分配及空間集束程序。
‧否則若MpMs之一者係零,則UE應使用M=max{Mp,Ms}之一小區之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 或10.1.3.2-6之一者及空間集束程序連同上述經修改之單伺服小區資源分配。
‧否則
‧使用Rel-10空間集束,其中若Mp>1或Ms>1,則藉由其M>1之小區內之所有相應個別HARQ-ACK之邏輯與運算執行DL子訊框內跨多個碼字之空間HARQ-ACK集束。PCell中之HARQ-ACK未與SCell中之HARQ-ACK進行空間集束。
‧UE應使用M=ceil{(Mp+Ms)/2}之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其中Mp係主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且Ms係副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
‧若(Mmax-Mmin)>1,則將ACK/NACK位元重新排序為:
‧{HARQ-ACK1(0),...,HARQ-ACK1(M-1)}
‧{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
‧若{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中之元素數量小於M,
‧則UE應在{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末端附加DTX
‧兩個集合{HARQ-ACK1(0),...,HARQ-ACK1(M-1)}及{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DTX}具有相同長度且使用集束窗大小M之R-10映射表。
‧否則,兩個集合{HARQ-ACK1(0),...,HARQ-ACK1(M-1)}及{HARQ-ACK2(0),...,HARQ-ACK2(Mmin-1),HARQ-ACK1(M),...,HARQ-ACK1(Mmax-1)}具有相同長度且UE應使用具有M之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否則,若(M max -M min )=1,
‧則UE應在{HARQ-ACK2(0),...,HARQ-ACK2(Mmin-1)}末端附加DTX
‧兩個集合{HARQ-ACK1(0),...,HARQ-ACK1(M-1)}及{HARQ-ACK2(0),...,HARQ-ACK2(Mmin-1),DTX}具有相同長度且使用具有M之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若在任意子訊框中,Ms=1,則即使在SCell上傳輸一空間層,SCell上之ARI應仍使用Rel-10中定義之機制指示2個PUCCH資源()。此步驟確保當在SCell上傳輸一空間層時,所需4個PUCCH資源可用。
‧若在任意子訊框中,Mp=1,則即使在PCell上傳輸一空間層,仍使用Rel-10中定義之機制從ncce及ncce+1得出隱式PUCCH資源()。此步驟確保當在PCell上傳輸一空間層時,所需4個PUCCH資源可用。
圖10係用於調整ACK/NACK位元之闡釋性方法1000之流程圖。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當Mp及Ms不相等且Mp及Ms之一者非零時,HARQ-ACK1(i)及HARQ-ACK2(i)之內容判定如下。此方法力求在HARQ-ACK1(i)中保持最大數量之PCell位元及在HARQ-ACK2(i)保持最大數量之SCell位元。此外,跨小區集束具有最高DAI索引之HARQ-ACK位元。
首先判定1002是否Mmax-Mmin=3。若判定(1002,是)Mmax-Mmin=3,則位元設定如下:
‧針對Mp<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04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1),HARQ-ACKs(Ms-1),DTX},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2)}
‧針對Ms<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06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2)},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1),HARQ-ACKp(Mp-1),DTX}
若判定(1002,否)Mmax-Mmin不等於3,則方法繼續進行。隨後判定1008是否Mmax-Mmin=2。若判定(1008,是)Mmax-Mmin=2,則ACK/NACK位元設定如下:
‧針對Mp<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10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1),HARQ-ACKs(Ms-1)},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2)}
‧針對Ms<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12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2)},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1),HARQ-ACKp(Mp-1)}
若判定(1008,否)Mmax-Mmin不等於2,則方法繼續進行。隨後判定1014是否Mmax-Mmin=1。若判定(1014,是)Mmax-Mmin=1,則將DTX位元附加至具有最小數量之ACK/NACK位元之小區且位元設定如下:
‧針對Mp<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16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1),DTX},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2)}
‧針對Ms<M,ACK/NACK位元之兩個集合設定1018為:
‧HARQ-ACK1(i)={HARQ-ACKp(0),...,HARQ-ACKp(Mp-1)},及
‧HARQ-ACK2(i)={HARQ-ACKs(0),...,HARQ-ACKs(Ms-1),DTX}
在一些實例中,UE可附加ACK位元而非DTX位元以使兩個HARQ-ACK集合具有相同長度。
若Mmax-Mmin不等於1,且若Mmax=Mmin,則過程可結束(1020)。
此方法亦使用較少ACK/NACK位元。因此,其具有良好資源利用率及效能。舉例而言,當PCell係UL/DL組態0且SCell係組態2時,在子訊框#2上,其中Mp=1,Ms=4,ACK/NACK位元之數量將為M=ceil{(Mp+Ms)/2}=3,其意味著映射表在PCell及SCell兩者內使用總共六個位元。
圖11係繪示用於減少ACK/NACK位元之數量之闡釋性方法1100之流程圖。在此闡釋性方法中,Mp等於主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且Ms等於SCell之ACK/NACK位元之數量。根據特定闡釋性實例,判定1102 Mp+Ms是否小於預定數量(「X」),例如MP+MS<5。舉例而言,若其等經配置以在Mp+Ms小於5時使用單伺服小區碼簿(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則ACK/NACK位元之數量可進一步減少。
若判定Mp+Ms不小於預定數量,則可使用1104另一方法。但 是,若判定Mp+Ms確實小於預定數量,則可串連(1106)來自PCell及SCell之ACK/NACK位元。如下文更詳細所述,隨後可使用(1108)M=預定數量值之集束窗之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使用Rel-10空間集束,其中若Mp>1或Ms>1,則藉由其M>1之小區內之所有相應個別HARQ-ACK之邏輯與運算執行DL子訊框內跨多個碼字之空間HARQ-ACK集束。PCell中之HARQ-ACK未與SCell中之HARQ-ACK進行空間集束。
‧若(Mp+Ms)<5,
‧則UE應串連來自PCell及SCell兩者之ACK/NACK位元{HARQ-ACKp(0),...,HARQ-ACKp(Mp-1),HARQ-ACKs(0),...,HARQ-ACKs(Ms-1)},
‧直接使用Rel-10單伺服小區映射表。
‧取代使用單伺服小區傳輸之資源分配,根據結合ACK/NACK表格(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使用之方法完成資源分配。
或者,當Mp+Ms<5且Mp或Ms之較大者<3時,可使用ACK/NACK表格(表10.1.3.2-1、10.1.3.2-2、10.1.3.2-3、10.1.3.2-5或10.1.3.2-6之一者)及相關資源分配。透過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系統,可更高效地使用ACK/NACK位元位置而無需修改標準碼簿映射表。
雖然本揭示內容含有許多特定內容,但是此等不得解釋為限制可能主張之內容之範疇,而是作為可能特定於特定實施方案之特徵之描述。本說明書中在單獨實施方案之背景下描述之特定特徵亦可在單個實施方案中組合實施。相反地,在單個實施方案之背景下描述之不同特徵亦可單獨或以任意適當子組合在多個實施方案中實施。此外, 雖然特徵可在上文中描述為以特定組合起作用,但是來自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况中可從組合中删除且組合可能涉及子組合或子組合之變型。
類似地,雖然在圖式中按特定順序描繪操作,但是此不得理解為要求以所示之特定次序或連續次序執行此等操作或要求執行所有所繪示之操作以達成所要結果。在特定環境中,多任務及平行處理可能係有利的。此外,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分離不同系統組件不得理解為在所有實施方案中需要此分離。上述特徵可產生一或多個益處。舉例而言,本文所述之方法實現支援具有不同TDD UL/DL組態之小區之載波聚合,同時允許更好地執行ACK/NACK位元之傳輸。
1簡介
在3GPP RAN1 #69會議中,已達成下列結論。
‧對於在不同頻帶上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TDD頻帶間載波聚合,UE結合HARQ-ACK傳輸之通道選擇用PUCCH格式3或PUCCH格式1b組態。
在[1]中,提議使用最大尺寸法之方法以在將頻道選擇用於傳輸 HARQ-ACK時因應集束窗大小差異。提議解决方案以試圖改良此方法。針對相同的載波聚合情形,方案需要結合通道選擇之較少數量之PUCCH格式1b之ACK/ANCK位元。因此,大體上,其等達成比[1]中之方法好的效能。
2背景
3GPP RAN1設計協議之一者指示在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之情况中只需在PCell上傳輸PUCCH。因此,若使用PUCCH,則需在PCell上傳送PCell及SCell兩者之PDSCH HARQ ACK/NACK位元。對於PCell及SCell上之相同集束窗大小,結合頻道選擇使用PUCCH格式1b進行ACK/NACK傳輸之方案已在版本10規範中定義。
在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中,不同小區之集束窗大小可能不同。舉例而言,如下圖中所示,具有UL/DL組態1之PCell與UL/DL組態2之SCell聚合。基於PDSCH HARQ時序協議,PCell遵循其自身的UL/DL組態1 PDSCH HARQ時序。SCell遵循UL/DL組態2時序參考。因此,在PCell子訊框#2或#7上,PCell之集束窗為2,Mp=2,且SCell之集束窗為4,Ms=4。在子訊框#3或#8上,Mp=1,Ms=0。如可見,對於PCell及SCell,集束窗大小不同。
在[1]中,提議使用最大尺寸法之方法以在將頻道選擇用於傳輸HARQ-ACK時因應集束窗大小差異。程序如下,
‧UE應使用M=max{Mp,Ms}之Rel-10映射表,其中Mp係主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且Ms係副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 素數量。
‧UE應針對具有較小Mc值之伺服小區之{HARQ-ACK(min{Mp,Ms}),...,HARQ-ACK(M-1)}設定DTX
但是,最大尺寸法可能因ACK/NACK位元數量膨脹而引入不必要的效能損失。當ACK/NACK位元之數量增大以與固定數量之PUCCH資源映射時,映射效能劣化,此係因為對應於ACK/NACK位元狀態之傳輸之間之距離減小。
一組特殊情況係MpMs之一者等於0。當PCell係UL/DL組態0且SCell係組態4時,在子訊框#3上,Mp=0且Ms=4。另一實例係當PCell係組態3且SCell係組態4時,在子訊框#4上,Mp=2且Ms=0。考慮Mp=0,Ms=4的情況,若設定M=max{Mp,Ms}且使用[2]中之表10.1.3.2-6,Scell之所有4個位元設定為DTX,則必須僅使用2個PUCCH資源上之QPSK可能之8個唯一傳輸判定PCell之4個ACK/NACK位元。此係因為當使用表10.1.3.2-6時,僅2個PUCCH資源從PCell發信。無法僅使用8個唯一傳輸傳達所有4個ACK/NACK位元(其等具有16個組合),且因此PCell ACK/NACK位元之一些狀態必須組合在一起。此與本文中之解決方法形成對比,其中使用[2]中之表10.1.3-7,其中使用4個PUCCH資源上之16個唯一傳輸將4個ACK/NACK位元編碼且可傳達所有16個組合。能夠傳達所有ACK/NACK位元藉由更好地瞭解哪些輸送區塊被NACK而防止不必要的PDSCH重傳。
3提議方法
提議解决方案以試圖改良[1]中提出之使用最大尺寸法的方法。針對相同的載波聚合情形,方案需要結合通道選擇之較少數量之PUCCH格式1b之ACK/ANCK位元。因此,大體上,其等達成比[1]中之方法好的效能。
3.1使用現有HARQ-ACK位元映射
使用此方式,單小區及雙小區之現有ACK/NACK映射表可在無任意修改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方案描述如下:
Mp係主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
Ms係副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
‧若Mp=Ms
‧則直接使用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及空間集束程序。
‧否則若MpMs兩者非零,
‧則使用M=max{Mp,Ms}A=max{Mp,Ms}之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2]中定義之表10.1.3.2-1/2/3/5/6之一者)
‧針對具有較小Mc值之伺服小區之{HARQ-ACK(min{Mp,Ms}),...,HARQ-ACK(M-1)}設定DTX,
‧否則,
‧UE應使用M=max{Mp,Ms}之Rel-10單伺服小區映射表([2]中之表10.1.3-5/6/7之一者)
與[1]中提議之方法相比,當MpMs之一者等於0時,此方案具有益處。舉例而言,考慮當PCell係UL/DL組態0且SCell係組態4時,在子訊框#3上,Mp=0且Ms=4。根據[1],將使用[2]中具有八個ACK/NACK位元之表10.1.3.2-6。表格中之此八個ACK/NACK位元之狀態被集束在一起以結合PUCCH資源及QPSK符號之16個組合運行。此映射可使效能劣化。但是,由於該方法僅需要四個位元,故無需集束。
提議1:每當單伺服小區M=0時,應使用單伺服小區Rel-10映射表。
3.2重新排序ACK/NACK位元
在此方法中,考慮在小區之間移動ACK/NACK位元而非僅填充DTX位元。
假設H1(i)係具有較大集束窗大小之伺服小區之ACK/NACK位元,H2(i)係具有較小集束窗大小之伺服小區之ACK/NACK位元
Mp係主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
Ms係副小區之集合Kc中之元素數量,M max =具有最多HARQ-ACK位元之小區上之經組態HARQ-ACK位元之數量
M min =具有最少HARQ-ACK位元之小區上之經組態HARQ-ACK位元之數量
{H1,H2}係H1及H2中之位元之串連
方法隨後可寫成:
‧若Mp=Ms,則直接使用Rel-10映射表及空間集束程序。
‧否則若MpMs之一者為零,
‧則如第3.1段中所述使用M=max{Mp,Ms}之單伺服小區Rel-10映射表及空間集束程序。
‧否則
‧若在子訊框中Mp>1或Ms>1,則PCell或SCell被空間集束。
‧使用M=ceil([M max +M min ]/2)Rel-10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若(M max -M min )>1,
‧則設定H2'={H2,H1(Mmax-1)}及H1'={H1(0),...,H1(Mmax-2)}
‧否則
‧設定H2'=H2且H1'=H1
‧若(M max -M min )=1或(M max -M min )=3,
‧則設定H2"={H2',DTX}
‧否則
‧設定H2"=H2'
‧若Mp>Ms,
‧則在PCell上傳輸H1'及在SCell上傳輸H2"
‧否則,
‧在SCell上傳輸H1'及在PCell上傳輸H2"
應注意最多將一個位元從具有較多HARQ-ACK位元之小區移動至具有較少位元之小區且最多附加一個DTX位元。
與[1]及第3.1段中提議之方法相比,此方案使用最少數量之ACK/NACK位元。因此,其具有最佳資源利用率及效能。舉例而言,當PCell為UL/DL組態0且SCell為組態2時,在子訊框#2上,Mp=1,Ms=4。使用[1]及第3.1段中之兩個方法,將使用八個ACK/NACK位元。但是,在本方案中,僅需要M=ceil{(Mp+Ms)/2}=3,6個位元。
提議2:最多附加一個DTX位元及/或最多在小區之間移動一個ACK/NACK位元以在使用Rel-10映射表之前使所需M值最小化。
3.3串連PCell及SCell ACK/NACK位元
M min +M max 4時,可藉由串連來自PCell及SCell兩者之ACK/NACK位元而進一步減少所需之ACK/NACK之數量。隨後結合下列程序使用單伺服小區碼簿:
‧使用Rel-10空間集束,其中若Mp>1或Ms>1,則藉由其M>1之小區內之所有相應個別HARQ-ACK之邏輯與運算執行DL子訊框內跨多個碼字之空間HARQ-ACK集束。PCell中之HARQ-ACK未與SCell中之HARQ-ACK進行空間集束。
‧若M min +M max 4,
‧則串連來自PCell及SCell之ACK/NACK位元{HARQ-ACKp(0),...,HARQ-ACKp(Mp-1),HARQ- ACKs(0),...,HARQ-ACKs(Ms-1)}
‧若在子訊框中Mp>1或Ms>1,則PCell或SCell被空間集束。
一實例係當PCell使用UL/DL組態0且SCell使用組態1時,在子訊框#2上,Mp=1,Ms=2,本方法僅需要三個位元ACK/NACK,而非[1]中提議之方案所需之4個位元。
提議3:將來自PCell及SCell之ACK/NACK位元串連為一個集合且在M min +M max 4時,使用單小區映射表。
4.結論
在此貢獻中,已提議三種方法以在具有不同TDD UL/DL組態之頻帶間CA之情况中結合頻道選擇更高效地傳輸PUCCH格式1a/1b之ACK/NACK位元。提議如下:
提議1:每當單伺服小區M=0時,應使用單伺服小區Rel-10映射表。
提議2:最多附加一個DTX位元及/或在小區之間最多移動一個ACK/NACK位元以在使用Rel-10映射表之前使所需M值最小化。
提議3:將來自PCell及SCell之ACK/NACK位元串連為一個集合且在M min +M max 4時,使用單小區映射表。
5參考文獻
[1] R1-122966,“Way forward on HARQ-ACK transmission for TDD inter-band CA,” CATT, Ericsson, ST-Ericsson, Prague, Czech Republic,2012年5月21日至25日
[2] 3GPP TS 36.21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單伺服小區映射表10.1.3-5/6/7
雙伺服小區映射表
表10.1.3.2-2:A=3之HARQ-ACK多工之傳輸
M>2-使用下表
表10.1.3.2-5:M=3之HARQ-ACK多工之傳輸
612‧‧‧使用者設備(UE)
702‧‧‧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704‧‧‧記憶體
706‧‧‧天線及前端單元
708‧‧‧射頻(RF)收發器
710‧‧‧類比基頻處理單元
712‧‧‧麥克風
714‧‧‧聽筒揚聲器
716‧‧‧頭戴耳機埠
718‧‧‧輸入/輸出介面
720‧‧‧抽取式記憶卡
722‧‧‧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
724‧‧‧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
726‧‧‧警示裝置
728‧‧‧小鍵盤
730‧‧‧液晶顯示器(LCD)
732‧‧‧LCD控制器
734‧‧‧電荷耦合裝置(CCD)相機
736‧‧‧相機控制器
738‧‧‧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

Claims (7)

  1. 一種用於藉由一使用者設備(UE)在一第一小區與一第二小區之間傳輸用於載波聚合之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位元之方法,該方法包括:針對一子訊框,比較該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一第一數量與該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一第二數量;及若該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一數量小於該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二數量,則將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添加至ACK/NACK位元之該第一數量,其中該額外數量小於該第一數量及該第二數量之一差異;使用該等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之一者從該第一小區傳輸該第二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其中來自該第一小區傳輸於該等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之該者中該第二小區之該ACK/NACK位元包含一DTX位元;及重新排序該第一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位置或該第二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位置之至少一者之該等ACK/NACK位元位置,其中該重新排序包括使用該第一小區之一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或一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之一者之位元位置傳輸該第二小區之一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該第一小區之該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該第一小區上最後傳輸至該UE之一子訊框,且該第一小區之該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緊接在該第一小區上最後傳輸至該UE之該子訊框之前傳輸之一子訊框。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判定對應於該第一小區之該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為與對應於該第二小區之該ACK/NACK位元之子訊框不同之一組態。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小區或第二小區之該等ACK/NACK位元位置之一者描述在一表格中,該表格將ACK/NACK位元之組合關聯至由該UE傳輸之ACK/NACK信號。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針對該子訊框,判定該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一數量係零;及用一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指示資源之一數量,資源之該數量等於該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二數量。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小區係一主小區且該第二小區係一副小區。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小區係一主小區且該第一小區係一副小區。
  7. 一種用於將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位元傳輸至一第一小區及一第二小區之使用者設備(UE),其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該一或多個處理器經組態以:針對一子訊框,比較該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一第一數量與該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一第二數量;及若該第一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一數量小於該第二小區之ACK/NACK位元之該第二數量,則將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添加至ACK/NACK位元之該第一數量,其中該額外數量小於該第一數量及該第二數量之一差異;使用該等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之一者從該第一小區傳輸該第二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其中來自該第一小區 傳輸於該等額外數量個ACK/NACK位元位置之該者中該第二小區之該ACK/NACK位元包含一DTX位元;及重新排序該第一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位置或該第二小區之一ACK/NACK位元位置之至少一者之該等ACK/NACK位元位置,其中該重新排序包括使用該第一小區之一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或一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之一者之位元位置傳輸該第二小區之一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其中該第一小區之該最後一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該第一小區上最後傳輸至該UE之一子訊框,且該第一小區之該倒數第二個ACK/NACK位元對應於緊接在該第一小區上最後傳輸至該UE之該子訊框之前傳輸之一子訊框。
TW102127503A 2012-08-03 2013-07-31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TWI604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79676P 2012-08-03 2012-08-03
US13/764,718 US9258741B2 (en) 2012-08-03 2013-02-11 Carrier aggregation acknowledgement bi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055A TW201412055A (zh) 2014-03-16
TWI604706B true TWI604706B (zh) 2017-11-01

Family

ID=47780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503A TWI604706B (zh) 2012-08-03 2013-07-31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258741B2 (zh)
EP (1) EP2880797A1 (zh)
KR (1) KR101737240B1 (zh)
CN (1) CN104685815B (zh)
TW (1) TWI604706B (zh)
WO (1) WO20140219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5837B (zh) 2009-03-29 2014-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EP3182624B1 (en) 2011-09-23 2018-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897187B2 (en) 2011-09-23 2014-11-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923880B2 (en) *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WO2014109553A1 (ko) * 2013-01-08 2014-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28260A1 (en) * 2013-02-26 2014-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9397800B2 (en) * 2013-03-21 2016-07-19 Broadcom Corporation Duplexing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ellular networks
JP6409230B2 (ja) * 2013-03-27 2018-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4156617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2978244B1 (en) * 2013-04-03 2017-06-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KR101723268B1 (ko) * 2013-10-25 2017-04-0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543738B2 (ja) * 2015-06-30 2019-07-10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 ユキチュア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US10863489B2 (en) * 2016-07-07 2020-1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362571B2 (en) * 2016-11-04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triggering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o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CN115347998A (zh) * 2016-12-16 2022-11-15 苹果公司 基带电路、ue和基站
CN108809536A (zh) * 2017-05-02 2018-11-1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切换控制方法、及反馈装置
WO2019031054A1 (ja) * 2017-08-08 2019-02-1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SG11201912306PA (en) * 2017-08-10 2020-0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387949B2 (en) 2019-08-16 2022-07-12 Apple Inc. Transmitting acknowledgment messages on preferred link in 5G carrier aggregation
EP4278771A4 (en) * 2021-01-12 2024-01-24 Zte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SWITCH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5888A (en) * 2010-02-12 2011-12-16 Panasonic Corp Component carrier (de) 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044045A1 (ko) * 2010-09-28 2012-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60433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20113876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 ack/nack chan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6473A2 (ko) * 2010-09-15 2012-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769365B2 (en) * 2010-10-08 2014-07-01 Blackberry Limited Message re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wireless code performance
JP4948671B1 (ja) * 2010-10-29 2012-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処理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113458B2 (en) * 2010-11-02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38879A (zh) * 2011-02-12 2012-08-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CN103503537B (zh) * 2011-04-29 2018-02-06 小米香港有限公司 用于重新调整针对具有不同时分双工子帧配置的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dl)关联集合大小的方法和装置
US8953635B2 (en) * 2012-05-17 2015-0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9094960B2 (en) * 2012-05-30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5888A (en) * 2010-02-12 2011-12-16 Panasonic Corp Component carrier (de) 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044045A1 (ko) * 2010-09-28 2012-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60433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20113876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 ack/nack channe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RAN WG1 #69,R1-121988, Title: PUCCH resource mapping, Prague, Czech Republic, 21st–25th May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815A (zh) 2015-06-03
KR20150041027A (ko) 2015-04-15
US9520967B2 (en) 2016-12-13
EP2880797A1 (en) 2015-06-10
WO2014021935A1 (en) 2014-02-06
US20140036749A1 (en) 2014-02-06
CN104685815B (zh) 2018-01-12
US9258741B2 (en) 2016-02-09
TW201412055A (zh) 2014-03-16
US20160119084A1 (en) 2016-04-28
KR101737240B1 (ko)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706B (zh) 載波聚合確認位元
JP6940914B2 (ja) Fdd‐tddジョイント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US20210266114A1 (en) Node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CN108029133B (zh) 用于降低lte上行链路传输的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926037B (zh) 用于降低lte上行链路传输的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744B (zh) 用于降低lte上行链路传输的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JP572144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arq実行方法
JP6174810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使用す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CA287990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nter ban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161001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Flexible TDD Configuration
KR20140127213A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WO2017132810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CN104320226A (zh) Harq/ack电码本大小确定
WO2017132811A1 (zh)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CN107659387A (zh) Harq/ack电码本大小确定
WO2012113330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013149A1 (zh) 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指示方法及设备
CN114586439A (zh) 用于移动通信中动态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753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EP413539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