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7950B -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 Google Patents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7950B
TWI597950B TW104144392A TW104144392A TWI597950B TW I597950 B TWI597950 B TW I597950B TW 104144392 A TW104144392 A TW 104144392A TW 104144392 A TW104144392 A TW 104144392A TW I597950 B TWI597950 B TW I5979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signal
power configuration
source node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3731A (zh
Inventor
許凱程
魏宏宇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63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7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79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Description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雙工(duplex)通訊系統廣泛地用於電信領域,尤其是電話和電腦網路連接領域。現有的雙工無線通訊系統包含半雙工(half-duplex)類型和全雙工(full-duplex)類型。
半雙工無線通訊系統支援兩個方向上的通訊,但是一次只支持一個方向上的通訊。因此,中繼器必須先接收資料並在接收資料完之後的下一時間點才能將其傳送出去。這一點使得半雙工無線通訊系統的效率不高,而且難以在無線網路系統中廣泛實施,因為幾乎需要兩倍的時隙才能完成半雙工無線通訊系統的傳送。
全雙工無線通訊系統能夠同時傳送和接收載有資料的訊號。此類系統使得中繼器能夠在傳送進行的過程中同時接收訊號。然而,當前無線通訊系統仍然是半雙工的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或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因為過去還沒有全雙工無線通訊系統可行的硬體解決方案。
雖然一些研究小組開始為當前無線通訊系統或將來無線通訊系統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並且設計實際地全雙工無線電,但是有待解決的技術難題是全雙工無線電如何輔助源節點向目的地傳送資料並且同時增加最大可實現速率。換句話說,如何研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全雙工無線電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揭露提供一種中繼訊號的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透過所述方法中繼器可以執行兩種不同的傳送拓撲,包括分集(diversity)模式和多工(multiplexing)模式。這兩種傳送模式都能提高源節點到目的地的網路吞吐量,並且提供更好的系統性能。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中繼訊號的方法,適用於中繼器。此方法包括多個步驟:從源節點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以及根據特定延遲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目的地。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中繼器。此中繼器包括收發器電路、儲存電路以及、處理電路。收發器電路經配置以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儲存電路儲存多個程式碼。處理電路操作性耦接所述收發器電路和所述儲存電路,並且經配置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執行如下操作:透過收發器電路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以及透過收發器電路根據特定延遲傳送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系統100的示意圖。中繼系統100是全雙工無線通訊系統,並且能夠同時傳送和接收資料。中繼系統100包含源節點110、中繼節點120和目的地節點130,但是本揭露的可行的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源節點110、中繼節點120和目的地節點130可以作為多種實施方案提出,這些實施方案可以(但不限於)包含例如移動台、高級移動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伺服器、用戶終端、筆記本電腦、網路電腦、工作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電話裝置、尋呼機、相機、電視、掌上型視頻遊戲裝置、無線感測器、eNB、家庭eNB(home eNB,HeNB)、高級基站(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接入點、家庭基站、散射器、轉發器、中間節點、中間通訊基站和/或基於衛星的通訊基站等。
在本實施例中,源節點110可以向中繼節點120和目的地節點130傳送訊號。中繼節點120可以從源節點110接收訊號,對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並且對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中繼節點120還可在從源節點110接收到訊號時將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目的地節點130。目的地節點130可以從源節點110和中繼節點120接收訊號,並且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碼以提取資料符號。應注意,當源節點110向目的地節點130傳送資料時,中繼節點120是輔助源節點110向目的地節點130傳送資料的裝置。
此外,如圖2所示,中繼節點120可以至少表示為功能元件。圖2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120的方塊圖。中繼節點120可以至少(但不限於)包含收發器電路210、儲存電路220和處理電路230。收發器電路210充當通用網路介面卡,並且經配置以用於配合圖1中的源節點110和目的地節點130傳送和接收資料。儲存電路220例如是記憶體、硬碟或其他用於儲存資料的裝置,並且經配置以儲存多個程式碼或模組。
處理電路230操作性耦接到收發器電路210和儲存電路220。處理電路230可以例如是通用處理器、專用處理器、常規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多個微處理器、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與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的組合、控制器、微型控制器、專用積體電路(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任何其他類型的積體電路、狀態機、基於高級RISC機(advanced RISC machine,ARM)的處理器和類似裝置,這並不對本揭露造成限制。處理電路230經配置以存取儲存電路220中儲存的程式碼。
本揭露中有用於中繼系統100兩種不同的傳送拓撲。基於不同的傳送拓撲,所述方法被定義為用於中繼系統100的分集模式和多工模式。因此,中繼節點120中的處理電路230經配置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分別執行分集模式和多工模式的操作。下面的部分中,將使用根據本揭露的具體實例來描述這些模式以提供詳細描述。
首先,圖3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在分集模式中的中繼系統300的基本方塊圖。參看圖3,中繼系統300包含源節點310、中繼節點320、目的地節點330和通道340、341和342。圖3中所示的源節點310、中繼節點320和目的地節點330的功能與圖1中所示的源節點110、中繼節點120和目的地節點130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應注意,中繼系統300不限於某些通道場景或網路連接系統。換句話說,它可以用於任何通道場景或網路連接系統。在一個實施例中,將應用單載波單階(single tap)通道於通道340、341和342的分集模式傳送。
圖4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看圖2、圖3和圖4,本實施例用於中繼節點320的中繼訊號的方法適用於圖3中所示的中繼系統300,並且下面將參照圖2中所描繪的每一元件描述本揭露用於中繼節點320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每一步驟。
在步驟S410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透過收發器電路210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在本實施例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將透過收發器電路210從源節點310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源節點310傳送的訊號包括分別具有功率配置的當前符號和過去符號的組合訊號。
詳細地說,首先定義了參數:τ 表示一個符號區間並且k 表示第k 個符號區間,其中符號區間τ 是基於不同的無線網路符號區間規範並且不限於此。由於源節點310在時間開始傳送符號,所以第一符號區間可以表示為,第二符號區間可以表示為,以此類推。因為中繼節點320在從源節點310接收到訊號之後將傳送所述訊號,所以其將延遲指定時間以傳送經過調整的訊號。因此,分集模式的源節點310傳送的資料被定義為以下模式:等式(1)
在等式(1)中,表示第個符號區間並且是任何正整數,表示第個符號區間中的訊號,表示第個符號,表示功率配置因子並且是0與1之間的任何實數,表示延遲因子並且是任何大於1的正整數,並且表示總符號數並且可以是任何正整數。應注意,在本揭露中,延遲因子可以動態地設置,並且功率配置因子可能會根據中繼節點310和目的地節點330的設計而影響系統性能的因子。此外,符號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調變方案來調變,所述調變方案例如是二進位移相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但是本揭露不限於此。
在步驟S420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對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在步驟S430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將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在本實施例中,中繼節點320從源節點310接收訊號,接著用與源節點310相同的調變類型對訊號進行解調,以獲得一個或多個符號。中繼節點320將對所述一個或多個符號進行再次調變。應注意,分集模式的中繼節點320將使用與源節點310相同的調變類型對符號進行再次調變。舉例來說,如果源節點310使用QPSK調變,則中繼節點320也使用QPSK調變,但是本揭露不限於任何調變類型。
在一個實施例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可以進一步存取程式碼,以透過乘上旋轉因子(它可以是複數值)對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執行旋轉操作。旋轉因子主要在目的地側將中繼器訊號與源訊號的方向對準,並且它將不修改訊號的振幅,即,旋轉因子的長度絕對值是一,即,。以此方式,來自源節點310的訊號和來自中繼節點320的訊號可以直接相加。否則,如果不應用旋轉因子,則來自源節點310的訊號和來自中繼節點320的訊號可能具有180度偏移,這可能會造成相消干擾,並且降低在目的地節點330中接收到的訊號的訊號強度。
在步驟S440中,中繼節點320的處理電路230透過收發器電路210根據特定延遲傳送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在本實施例中,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指定時間,它可以透過延遲因子來表示,例如,中繼節點320可以將指定時間延遲到第個符號區間開始為止。換句話說,中繼節點320對一個或多個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並且根據延遲因子在將來符號區間傳送到目的地節點330。舉例來說,中繼節點320在第個符號區間接收到訊號之後解調和提取所述資料符號。中繼節點320接著將資料符號再次調變成相同符號,並且在第個符號區間(即,)傳送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值得一提的是,再次調變與延遲過程使得中繼節點320能夠在從源節點310接收到訊號時移除雜訊訊號。因此,這樣可以防止中繼器將不當的雜訊訊號轉發到目的地節點330,因而可以提高目的地節點330的訊號接收品質。
最後,目的地節點330可以從源節點310和中繼節點320接收混合訊號,並且透過使用最大概似(maximum likelihood,ML)解碼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舉例來說,假設採用單載波單階通道和分集模式傳送,其中延遲因子是2,並且從源節點310傳送的符號的總數是3(即,)。於是目的地節點330接收到的訊號可以表示為:等式(2), 其中並且
在等式(2)中,表示接收到的第個訊號,表示所傳送的第個符號,是源節點310與目的地節點330之間的通道,是中繼節點320與目的地節點330之間的通道,是在接收到的雜訊,其假設為平均值為0且變異數為1的高斯隨機變數(但是不限於此),並且是旋轉因子。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因子可以設置成,這樣使得來自源節點310的訊號和來自中繼節點320的訊號能夠具有相同角度。因此,來自源節點310的訊號和來自中繼節點320的訊號可以直接相加。但是旋轉因子並非一定是,因為系統可以在旋轉因子的任何值中操作。
目的地節點330將根據接收到的訊號(由源節點310和中繼節點320傳送)尋找最大概似符號。目的地節點330可以透過最大概似法(例如維特比演算法(Viterbi algorithm))獲得最大概似解,但是本揭露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每一狀態表示一個符號的解,即,狀態1表示符號的解,狀態2表示符號的解,並且狀態3表示符號的解。每種狀態將記錄接收到的訊號與表示符號的給定狀態之間的最小距離,這可透過以下公式表示:等式(3)
在等式(3)中,由於源節點310和中繼節點320透過QPSK調變對符號進行了調變,所以表示符號的給定狀態可以分別表示為00、01、10或11。可以依次地再各個狀態估計最小距離,直到最後狀態為止。最後狀態將記錄給定的最小距離。因此,可以找到的最大概似解。
簡言之,在分集模式下中繼訊號的方法中,中繼器接收組合訊號,該組合訊號包括分別具有功率配置的當前符號和過去符號。中繼器可以對從源節點接收到的組合訊號進行解調,使用與源節點相同的調變類型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並且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目的地。因此,再次調變與延遲過程使得中繼器能夠在從源節點接收到訊號時移除雜訊訊號,並且防止中繼器將不當的雜訊訊號轉發到目的地。此外,目的地可以利用來自源節點的訊號和來自中繼器的訊號使用ML解碼對資料進行解碼。因此,透過分集模式的訊號中繼機制,本揭露所提出的方法不僅能提高目的地的接收品質,而且能改善中繼器到目的地鏈路和源節點到目的地鏈路的系統吞吐量。
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通道和OFDM系統,但是本揭露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假設OFDM系統中存在兩個子載波。因此,符號將劃分成兩個群組。但是在每個子載波處接收到的訊號可以使用與上述提到的相同的解碼方法來獨立地找到最大概似解。此外,也可以在單載波多階(multi-tap)通道中使用分集模式傳送,並且可以用與上述提到的類似的方式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碼,以找到最大概似解。
接下來,圖5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在多工模式的中繼系統500的基本方塊圖。參看圖5,中繼系統500包含源節點510、中繼節點520、兩個目的地節點530、531和通道540、541、542、543和544。圖5中所示的源節點510、中繼節點520和目的地節點530、531的功能與圖1中所示的源節點110和中繼節點120和目的地節點130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圖5與圖1之間主要的區別在於中繼系統500中有兩個目的地節點530和531。此外,中繼系統500也不限於某個通道場景或網路連接系統。在一個實施例中,將應用單載波單階通道540~544於多工模式傳送。
圖6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參看圖2、圖5和圖6,本實施例用於中繼節點520的中繼訊號的方法適用於圖5中所示的中繼系統500,並且下面將參照圖2中所描繪的每一元件描述本揭露用於中繼節點520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每一步驟。
在步驟S610中,中繼節點520的處理電路230透過收發器電路210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在本實施例中,中繼節點520的處理電路230將透過收發器電路210從源節點510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應注意,功率配置包括一個功率配置因子,這個功率配置因子在多工模式下的值是1。此外,源節點510傳送的訊號僅僅包括當前符號,這一點不同於分集模式。
因此,源節點510傳送的資料可以表示為,其中是第k個經調變的符號。假設源節點510傳送的多個資料含有L個符號,其中L可以是任何正整數。此外,L符號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調變方案來調變,所述調變方案例如是正交移相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但是本揭露不限於此。源節點510將同時向中繼節點520和兩個目的地節點530~531傳送資料
在步驟S620中,中繼節點520的處理電路230對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在步驟S630中,中繼節點520的處理電路230將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
在本實施例中,中繼節點520從源節點510接收訊號,接著使用與源節點510相同的調變類型對訊號進行解調以獲得經過解調的符號。接著,中繼節點520將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但是應注意,多工模式的中繼節點520將用低於源節點510的調變類型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舉例來說,如果源節點510使用QPSK調變,則中繼節點520可以使用BPSK調變對經解調的符號進行調變,因為一個QPSK符號可以劃分成兩個BPSK符號,但是本揭露不限於任何調變類型。
因此,中繼節點520可以對訊號進行解調以獲得經解調的符號。接著,中繼節點520將經解調的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其中是第m個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應注意,在此是透過經解調的符號來擴展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其中M 是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的總數,它是大於L 的正整數,並且是基於源節點510和中繼節點520的調變類型。
在步驟S640中,中繼節點520的處理電路230透過收發器電路210根據特定延遲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一個目的地和另一目的地。
在本實施例中,應注意,中繼系統500中有兩個目的地節點530、531。因此,中繼節點520將向目的地節點530和531傳送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由於中繼節點520對經解調的符號進行了再次調變,所以中繼節點520經過特定延遲才向目的地節點530和531傳送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指定時間,它可以透過延遲因子表示,例如,中繼節點520可以延遲指定時間,直到第個符號區間開始為止。應注意,在本揭露中,延遲因子可以是任何大於1的正整數並且可以動態地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定義τ 為表示一個符號區間,其中參數τ 可基於不同無線網路的符號區間規範。源節點510在時間開始傳送。由於中繼節點520將使用較低階的調變類型對經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所以源節點510將在時間完成的傳送,而中繼節點520將在時間完成的傳送。以此方式,源節點510將在之間的時間閒置。因此,源節點510將在之間傳送的第二資料符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假設中繼節點520的延遲因子是3,並且從源節點510傳送的符號的總數是4(即,)。源節點510使用QPSK調變並且中繼節點520使用BPSK調變。由於源節點510傳送的資料符號是,所以中繼節點520使用BPSK將接收到的符號再次調變成。因此,在中繼節點520完成傳送之前,有六個閒置的符號區間。於是,源節點510可以在這六個符號區間中傳送第二資料符號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有兩個目的地節點530、531從源節點510和中繼節點520接收混合訊號,所以在時間,目的地節點530、531其中之一(例如目的地節點530)將提取中繼節點520傳送的第一資料符號,同時將源節點510傳送的資料視為干擾。而在時間,另一目的地節點(例如目的地節點531)將提取源節點510傳送的第二資料符號,同時將中繼節點520傳送的訊號視為干擾。
目的地節點530或531從源節點510和中繼節點520接收到的混合訊號可以表示為,其中是在目的地節點n 及在第k 個符號區間中接收到的訊號,並且是與的混合訊號。目的地節點530在時間從源節點510和中繼節點520接收混合訊號。目的地節點530就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中繼節點520傳送的符號,同時將源節點510傳送的訊號視為干擾。目的地節點531在時間從源節點510和中繼節點520接收混合訊號。目的地節點531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源節點510傳送的符號,同時將中繼節點520傳送的訊號視為干擾。
最後,目的地節點530將接收到訊號,並且目的地節點531將接收到訊號。目的地節點530、531可以使用常規解碼方法提取從源節點510傳送的訊號。應注意,分集模式的目的地節點330必須使用ML解碼方法提取從源節點310傳送的訊號,因為在目的地節點330中接收到的訊號包括當前符號和過去符號的兩個不同符號的組合。因此,分集模式的目的地節點330必須使用較複雜的方法對訊號進行解調。然而,在多工模式中,由於在目的地節點530或目的地節點531中接收到的訊號每次僅僅接收一個符號,所以目的地節點530或531可以使用常規方法對訊號進行解調。
因此,目的地節點530將解調帶有干擾和雜訊的接收訊號成,其中是中繼節點520與目的地節點530之間的通道(假設該通道是單階的),是源節點訊號導致的干擾,而是在目的地節點530處接收到的雜訊。目的地節點531將解調帶有干擾和雜訊的接收訊號成,其中是源節點510與目的地節點531之間的通道(假設該通道是單階的),是中繼節點520導致的干擾,而是在目的地節點531處接收到的雜訊。
簡言之,在多工模式中的中繼訊號的方法中,中繼器僅僅從源節點接收當前符號。中繼器可以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並使用比源節點低階的調變類型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且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兩個目的地。因此,再次調變與延遲過程還使得中繼器能夠在從源節點接收到訊號時移除雜訊訊號,並且防止中繼器將不當的雜訊訊號轉發到目的地。因此,雖然每一目的地仍然受到某些干擾,但是由於同時傳送兩個資料流(因為傳送過程涉及到兩個目的地),所以系統吞吐量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本揭露實施例所提出的中繼訊號的方法,具有兩種不同的傳送拓撲,包含分集模式和多工模式。在分集模式中,中繼器接收組合訊號,組合訊號包括分別具有功率配置的當前符號和過去符號。中繼器可以對從源節點接收到的組合訊號進行解調,使用與源節點相同的調變類型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並且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目的地。在多工模式中,中繼器僅從源節點接收當前符號。但是中繼器可以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使用比源節點低階的調變類型對經過解調的符號進行再次調變,並且將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多個目的地。因此,透過所述訊號中繼機制,本揭露所提出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源節點到目的地的網路吞吐量,而且能改善系統性能,並且進一步為用戶端提供更好的服務。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500‧‧‧中繼系統
110、310、510‧‧‧源節點
120、320、520‧‧‧中繼節點
130、330、530、531‧‧‧目的地節點
210‧‧‧收發器電路
220‧‧‧儲存電路
230‧‧‧處理電路
340、341、342、540、541、542、543、544‧‧‧通道
S410、S420、S430、S440、S610、S620、S630、S640‧‧‧步驟
圖1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的方塊圖。 圖3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在分集模式的中繼系統的基本方塊圖。 圖4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在多工模式的中繼系統的基本方塊圖。 圖6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中繼節點的中繼訊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S410、S420、S430、S440‧‧‧步驟

Claims (13)

  1. 一種中繼訊號的方法,適用於一中繼器,包括:從一源節點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以及根據一特定延遲將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一目的地,其中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包括分別具有功率配置的一當前符號和一過去符號,其中所述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一指定時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節點傳送的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表示為: 其中k是正整數,s k 表示第k個符號區間中的訊號,x k 表示第k個符號,α表示功率配置因子,δ表示延遲因子,並且L表示總符號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與所述源節點相同的調變類型對所述符號進行再次調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 透過乘上一旋轉因子來旋轉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的地使用最大概似解碼對接收到的訊號進行解調。
  6. 一種中繼訊號的方法,適用於一中繼器,包括:從一源節點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其中所述中繼站使用比所述源節點低階的調變類型對所述符號進行再次調變;根據一特定延遲將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一目的地;以及根據所述特定延遲將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傳送到另一目的地,其中所述目的地於一第一時間區間提取所述中繼站所傳送的第一資料符號,同時將所述源節點所傳送的資料視為干擾,以及所述另一目的地於一第二時間區間提取所述源節點傳送的第二資料符號,同時將所述中繼站傳送的訊號視為干擾,其中所述第一時間區間與所述第二時間區間重疊,其中所述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一指定時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功率配置包括值為1的一功率配置因子。
  8. 一種中繼器,包括:一收發器電路,經配置以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一儲存電路,儲存多個程式碼;以及 一處理電路,操作性耦接所述收發器電路和所述儲存電路,並且經配置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執行如下操作:透過所述收發器電路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以及透過所述收發器電路根據一特定延遲傳送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其中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包括分別具有功率配置的一當前符號和一過去符號,其中所述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一指定時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中繼器,其中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傳送自一源節點,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表示為: 其中k是正整數,s k 表示第k個符號區間中的訊號,x k 表示第k個符號,α表示功率配置因子,δ表示延遲因子,並且L表示總符號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中繼器,其中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傳送自一源節點,所述處理電路進一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使用與所述源節點相同的調變類型對所述符號進行再次調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中繼器,其中所述處理電路進一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執行透過乘上一旋轉因子來旋轉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
  12. 一種中繼器,包括:一收發器電路,經配置以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一儲存電路,儲存多個程式碼;以及一處理電路,操作性耦接所述收發器電路和所述儲存電路,並且經配置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執行如下操作:透過所述收發器電路接收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對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進行解調以提取符號;將所述符號再次調變為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以及透過所述收發器電路根據一特定延遲傳送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其中所述處理電路存取所述程式碼以執行所述透過所述收發器電路根據所述特定延遲傳送所述經過再次調變的符號到目的地和另一目的地,其中所述具有功率配置的訊號傳送自一源節點,所述處理電路進一步存取所述程式碼以使用比所述源節點低階的調變類型對所述符號進行再次調變,其中所述目的地於一第一時間區間提取所述中繼站所傳送的第一資料符號,同時將所述源節點所傳送的資料視為干擾,以及所述另一目的地於一第二時間區間提取所述源節點傳送的第二資 料符號,同時將所述中繼站傳送的訊號視為干擾,其中所述第一時間區間與所述第二時間區間重疊,其中所述特定延遲是直到某一符號區間開始為止的一指定時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中繼器,其中所述功率配置包括值為1的一功率配置因子。
TW104144392A 2015-03-11 2015-12-30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TWI597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31253P 2015-03-11 2015-03-11
US14/977,665 US9876559B2 (en) 2015-03-11 2015-12-22 Method for relaying signal and relay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731A TW201633731A (zh) 2016-09-16
TWI597950B true TWI597950B (zh) 2017-09-01

Family

ID=5688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392A TWI597950B (zh) 2015-03-11 2015-12-30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76559B2 (zh)
CN (1) CN105978617B (zh)
TW (1) TWI597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3102A1 (fr) * 2014-06-27 2016-01-01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ynamique et selectif fd-dsdf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amrc avec plusieurs relais full-duplex,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WO2021186016A1 (en) * 2020-03-20 2021-09-23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method of relaying signal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17560049A (zh) * 2023-05-11 2024-02-13 武汉能钠智能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分公司 一种卫星地面站中继转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0436B2 (en) * 1999-12-29 2006-03-28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iscrete power level coding for indicating uplink mobile receive level in a wireless repeater system
JP3975104B2 (ja) 2002-04-01 2007-09-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り込みキャンセラ
KR101421251B1 (ko) * 2007-08-14 2014-07-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중계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다중안테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협력 중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356688B2 (en) 2008-05-29 2016-05-3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l duplex relay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G183772A1 (en) 2009-02-27 2012-09-27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layered signals in a relay network
US8526454B2 (en) * 2009-03-27 2013-09-0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t remapping in a relay enh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33237A1 (fr) 2009-09-17 2011-03-24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pour un systeme marc avec relais full-duplex, produit programme et dispositif relais correspondants
US20110244790A1 (en) 2010-04-01 2011-10-0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lay and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thereof
US8416731B2 (en) 2010-04-27 2013-04-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ssion in a relay nod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98263A (zh) 2011-01-21 2011-06-15 安徽大学 低检测复杂度的全速率无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案
TWI427983B (zh) 2011-03-04 2014-02-21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Relay Assisted by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20120300680A1 (en) 2011-05-27 201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relay
US9485121B2 (en) * 2014-01-27 2016-11-01 Multiphy Ltd. Digital baud rate clock recovery of heavily ISI-induced signals
US20150215318A1 (en) * 2014-01-27 2015-07-30 Toplevel Computing Limited Case manage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8617B (zh) 2019-08-16
TW201633731A (zh) 2016-09-16
US20160269202A1 (en) 2016-09-15
CN105978617A (zh) 2016-09-28
US9876559B2 (en)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1979B2 (en) Control apparatus to divide oth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into multiple groups for slot allocated communication
US8804685B2 (en) Dual mode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545154B2 (ja) 単一アンテナの通信装置を含む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内で通信する複数アンテナ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51355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26891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ation of a scrambling sequence for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474592A (zh) 用于数据加扰规程的系统和方法
CA2626342A1 (en) Four way handshake for robus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rate prediction
KR20110074620A (ko)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US963493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H1032557A (ja) 中継方式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送信装置及び中継装置
US7099266B2 (e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ignal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TWI597950B (zh) 中繼訊號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中繼器
WO2018228243A1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解调方法和装置
JP2008193305A (ja) 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EP3563504A1 (en) Repetition scheme for flexible bandwidth utilization
US82750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s using signaling point rotation at mutual cooperation transmission
US8310951B2 (en) Network coding method and system through consideration of channel state difference of receivers
JP2009147609A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局
JP512168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Yao et al. Revisiting of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s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through Exploiting Physical Layer Technologies
CN112838883B (zh) 一种直径与中继协作的信号空间分集传输方法
CN108541042B (zh) 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嵌入转发方法、嵌入转发系统
KR101372165B1 (ko)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계층 변조를 이용한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신호 처리 장치
JP546148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宛先局
CN11654559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