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5596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5596A
CN116545596A CN202210090199.6A CN202210090199A CN116545596A CN 116545596 A CN116545596 A CN 116545596A CN 202210090199 A CN202210090199 A CN 202210090199A CN 116545596 A CN116545596 A CN 116545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ymbols
differential
block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0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远洲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01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55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707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8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5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5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并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采用该方法,可以避免导频的开销。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数据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当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导致频域信道变化时,本申请能够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例如其中的OM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中。OMA技术和NOMA技术中,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信道估计(channel estimation)以获取信道响应。接收设备可以利用信道响应进行均衡、解调、译码等处理,以便获取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其中,对于非正交多址传输,为了支持大量连接的用户数,需要增加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数目。但是,当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数目较多时,会使得参考信号的开销很高。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时域偏移(time offset,TO),以及不同的频域偏移(frequency offset,FO)。时域偏移和/或频域偏移会破坏不同用户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之间的正交性,降低信道估计性能,即降低解调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该数据处理方法不需要发送参考信号,避免了参考信号的开销以及参考信号之间的碰撞问题。并且,该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了多种映射关系,有利于降低时域偏移和/或频域偏移对传输信道的影响,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实现,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一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并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也称为扩频块)。
通过该方法,第一数据可以在多个符号内发送。相较于第一数据在一个符号内发送,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数据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当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导致频域信道变化时,本申请能够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针对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灵活选择不同的映射关系。一方面,当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时,采用映射关系可以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造成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另一方面,当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频域相邻时,采用映射关系可以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频域偏移造成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针对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灵活选择不同的映射关系。应注意,本申请将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映射。一方面,当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时,采用映射关系可以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造成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另一方面,当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频域相邻时,采用映射关系可以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频域偏移造成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输出第一数据的初始值。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传输第一数据的初始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数据的初始值也称为初始化差分数据。通过该方法,当第一通信设备输出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时,可以避免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解调(包括解差分或解扩频)得到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数据单元出现相位模糊。从而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并根据时频资源上的数据生成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可以是生成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并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根据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的数据。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可以是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通过该方法,使得采用本申请的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一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eak 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差分数据符号是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通过该方法,使得采用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调制后生成的调制符号与现有的调制符号相比,相位差更便于计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x(m)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m-1)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x(-1)可以称为初始化差分数据。第一数据的初始值,即初始化差分数据。
通过该方法,对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采用本申请的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一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j表示虚数符号。
调制符号与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x(m)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通过该方法,对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采用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一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二通信设备所实现,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二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并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通过该方法,当第一数据基于映射关系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传输时,可以减少接收机解调时相邻两个数据单元之间的信道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接收机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时,提升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的初始值。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第二通信设备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时,接收第一数据的初始值。通过该方法,当第二通信设备获取了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时,可以避免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解调(包括解差分或解扩频)得到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数据单元出现相位模糊。从而有利于提升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实现,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一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并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通过该方法,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实现,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一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并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通过该方法,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所实现,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一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一种改进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符号。相较于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取值,本申请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这两种取值,便于数据的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差分数据符号是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调制符号与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m-1)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通过该方法,对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采用本申请的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一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j表示虚数符号。调制符号与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m-1)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通过该方法,对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采用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一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其中,关于第一数据、映射关系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用于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其中,关于第一数据、映射关系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又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其中,关于差分数据符号、调制符号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五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其中,关于第一数据、映射关系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下操作:
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
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其中,关于第一数据、映射关系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第一数据;
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其中,关于差分数据符号、调制符号等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五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六方面至第十方面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或多种装置。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十一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逻辑电路按照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逻辑电路按照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的映射方式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的映射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六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七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八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设备,通信设备间可以利用空口资源进行无线通信。其中,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网络侧设备。空口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资源和空间资源中至少一个。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还可以描述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中,“/”可以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和/或”可以用于描述关联对象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进行区分。该“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在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目前,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例如其中的OM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中。OMA技术和NOMA技术中,一般会发送数据与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数据和参考信号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 access,SC-FDMA)等技术生成。其中,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信道估计(channel estimation)以获取信道响应。接收设备可以利用信道响应进行均衡、解调、译码等处理,以便获取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一方面,对于非正交多址传输,为了支持大量连接的用户数,需要增加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数目,以提高参考信号的容量。但是,当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数目较多时,会使得参考信号的开销很高。另一方面,对于非正交多址传输的不同用户,可能存在不同的时域偏移(time offset,TO),以及不同的频域偏移(frequency offset,FO)。时域偏移和/或频域偏移会破坏不同用户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之间的正交性,降低信道估计性能,即降低解调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不需要发送参考信号,避免了参考信号的开销以及参考信号之间的碰撞问题。并且,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对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和/或扩频处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支持多种时频资源映射关系,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一种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通信设备(例如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本申请假设第一通信设备为发射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接收设备。例如,在上行传输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又例如,在下行传输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本申请以上行传输场景为例具体描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可以理解的是,下行传输场景的流程与上行传输场景是类似的,可以参考对上行传输场景的流程描述。
本申请提及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LTE)以及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ity broad band,eMBB),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和增强型机器类通信(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eMTC)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例如6G/7G等)。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能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其中,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 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 DMA)系统中的3G基站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evolutional NodeB(简称为eNB或eNodeB)。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网络设备还可以是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共用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 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例如gNodeB)。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或者车联网中的设备(例如车联万物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或者设备间(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V2X设备、D2D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名词的定义进行详细介绍。
1.发射设备的数据生成过程:发射设备可以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生成差分数据;或发射设备可以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和扩频,生成差分扩频数据。例如,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生成过程。发射设备对待发送比特数据采用相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对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差分数据。对差分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得到差分扩频数据。其中,扩频处理是可选的。其中,发射设备的数据生成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类数据:待发送的比特数据、调制数据、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
待发送比特数据可以由原始比特流经过编码、交织、加扰等处理得到。原始比特流可以根据发射设备待发送的业务得到,本申请不作限定。本申请采用的调制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八进制相移键控8PSK调制等。
例如,调制数据表示为d,调制数据的长度为M,即调制数据包含M个数据单元(调制数据符号)。差分数据表示为x,差分数据的长度为M。对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差分数据如公式(1)所示:
x(m)=x(m-1)d(m) (1)
其中,x(m)表示差分数据的第m个数据单元(差分数据符号)。d(m)表示调制数据的第m个数据单元(调制数据符号)。m满足0≤m≤M-1。M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当m=0时,x(0)=x(-1)d(0)。x(-1)可以称为初始化差分数据,也即是第一数据的初始值。初始化差分数据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预定义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为1。在预定义的情况下,初始化差分数据对于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来说都是已知的。初始化差分数据还可以是由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在发送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设备已知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的位置,则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在对应的位置接收初始化差分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数据单元来指代各个数据的最小单元或各个数据的最小单元的集合。例如,本申请的数据单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特数据符号、调制数据符号、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等。其中,比特数据的数据单元是比特数据符号,差分数据的数据单元是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的数据单元是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2.调制数据的生成方式:当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时,待发送的比特数据、调制数据和差分数据的关系分别满足不同的公式。
例如,当调制方式为BPSK调制时,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调制数据与差分数据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d(m)=1-2b(m) (2)
其中,b(m)表示待发送比特数据的第m个数据单元(比特数据符号)。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为x(-1)=ejπ/4或者x(-1)=e-jπ/4
又例如,当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时,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如公式(3)或(4)所示,调制数据与差分数据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d(m)=ejπ/4[(1-2b(2m))+j(1-2b(2m+1))] (3)
d(m)=e-jπ/4[(1-2b(2m))+j(1-2b(2m+1))[ (4)
其中,j表示虚数符号。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为x(-1)=ejπ/4或者x(-1)=e-jπ/4
又例如,当调制方式为Pi/2-BPSK调制时,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调制数据与差分数据的关系如公式(5)所示:
其中,j表示虚数符号。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为x(-1)=ejπ/4或者x(-1)=e-jπ/4
或者,当调制方式为Pi/2-BPSK调制时,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如公式(6)所示,调制数据与差分数据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d(m)=j[1-2b(m)] (6)
其中,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为x(-1)=ejπ/4或者x(-1)=e-jπ/4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描述的BPSK调制方式、Pi/2-BPSK调制方式和QPSK调制方式对现有的BPSK调制方式、Pi/2-BPSK调制方式和Q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本申请的BPSK调制方式、Pi/2-BPSK调制方式和Q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差分数据仍然是BPSK调制数据、Pi/2-BPSK调制数据和QPSK调制数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数据生成OFDM/SC-FDMA符号的数据的峰均功率比PAPR不变,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例如,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30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设备对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一数据时,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例如,调制数据与差分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例如,x(m)表示差分数据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m满足0≤m≤M-1。M表示差分数据的长度,且M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在至少两个时域符号内发送。例如,第一数据在L个时域符号内发送,L为大于1的整数。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数据在至少两个时域符号内发送时,相较于第一数据只在一个时域符号内发送,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更灵活地适配第一数据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设备对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差分数据,并对差分数据进行扩频处理时,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确定一个扩频序列cSF,并根据该扩频序列cSF对差分数据x进行扩频得到差分扩频数据xS。其中,不同的发射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不同的扩频序列之间可以是正交的,也可以是非正交或准正交的。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终端设备采用的扩频序列之间为非正交时,多个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传输过程是非正交多址传输过程。
具体来说,假设扩频序列的长度为KSF,即扩频序列包含KSF个元素,KSF为大于1的整数。KSF可以称为扩频因子。扩频因子和扩频序列的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自行确定的,还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通过信令通知给第一通信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定。其中,差分扩频数据xS的长度为MS,MS满足MS=KSFM。可以理解的是,当扩频因子KSF的值为1时,可以不需要进行扩频的操作。即此时差分扩频数据与差分数据相同。
一种可能实现中,差分数据x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关系满足:
xS(m*KSF+t)=x(m)cSF(t) (7)
其中,cSF(t)表示扩频序列的第t个数据单元(即第t个元素)。xS(m*KSF+t)表示差分扩频数据的第m*KSF+t个数据单元(差分扩频数据符号)。t满足0≤t≤KSF-1。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差分数据x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m)与扩频序列cSF相乘后得到的KSF个输出的值称为第m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也称为扩频块),则共有M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即M个扩频块)。例如,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示意图。图4a所示的一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多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每一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依次排列。假设差分数据包含6个数据单元,即x=[x(0),x(1),x(2),x(3),x(4),x(5)]。扩频序列包含4个数据单元,即cSF=[cSF(0),cSF(1),cSF(2),cSF(3)]。因此差分数据x的各个数据单元与扩频序列相乘得到多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例如,第0个至第3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也就是第0个扩频块)可以表示为[x(0)cSF(0),x(0)cSF(1),x(0)cSF(2),x(0)cSF(3)]。第4个至第7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也就是第1个扩频块)可以表示为[x(1)cSF(0),x(1)cSF(1),x(1)cSF(2),x(1)cSF(3)],以此类推。图4a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包含24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另一种可能实现中,差分数据x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关系满足:
xS(m+t*M)=x(m)cSF(t) (8)
其中,cSF(t)表示扩频序列的第t个数据单元。xS(m+t*M)表示差分扩频数据的第m+t*M个数据单元。t满足0≤t≤KSF-1。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现方式中的差分扩频数据xS以差分数据的长度M为间隔进行交叉排列得到的。例如,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差分扩频数据的示意图。其中,差分数据包含6个数据单元,扩频序列包含4个数据单元。首先,差分数据与扩频序列的第0个数据单元相乘得到的6个值(即6个扩频块的第0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该6个值依次排列。然后,差分数据与扩频序列的第1个数据单元相乘得到的6个值(即6个扩频块的第1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该6个值依次排列,以此类推。图4b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包含24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302,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其中,时频资源为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的时频资源。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数据的符号数目、数据带宽包含的子载波数目、符号的位置、数据带宽包含的子载波的位置(也可以简称为子载波的位置)等。需要注意的是,时频资源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设备通知给第一通信设备的,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自行确定的,本申请不做限制。还需要注意的是,时频资源中发送数据的符号,可以是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本申请不做限制。
具体来说,符号数目表示为L。第一数据在L个符号内发送,L为大于1的正整数。也就是说,第一数据在至少2个符号内发送。数据带宽包含的子载波数目表示为K。每个符号对应的数据带宽包含的子载波数目一致。每个符号的K个子载波可以发送第一数据的K个数据单元。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发送K个差分数据符号。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时,L个符号共有L×K=M个子载波。也就是说,时频资源共包含M个子载波,可以发送M个第一数据的数据单元。其中,时频资源的L个符号中符号的索引表示为l′,l′为满足0≤l′≤L-1的整数。每一个符号的K个子载波的索引可以表示为k′,k′为满足0≤k′≤K-1的整数。数据带宽包含的K个子载波的位置表示为IFreq。例如,K个子载波的位置可以是该K个子载波在系统带宽包含的子载波中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IFreq包含K个元素。IFreq(k′),k′=0,1,...,K-1为K个子载波中第k′个子载波的位置。不同符号的K个子载波的位置可以相同。L个符号的位置表示为ITime。例如,发送数据的L个符号的位置可以是该L个符号在进行传输的所有符号中的位置。其中,进行传输的所有符号可以包括发送数据的符号,也可以包括发送参考信号的符号。ITime包含L个元素。ITime(l′),l′=0,1,...L-1为L个符号中第l′个符号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时频资源的M个子载波与符号的索引l′和子载波的索引k′对应。第l′个符号的位置ITime(l′)与符号的索引l′对应,因此符号的索引l′的值也可以称为第l′个符号的位置。第k′个子载波的位置IFreq(k′)与子载波的索引k′对应,因此子载波的索引k′的值也可以称为第k′个子载波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时,L个符号共有L×K=MS个子载波,时频资源的MS个子载波与符号的索引l′和子载波的索引k′对应。
当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数据生成SC-FDMA符号时,时频资源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数据的符号数目、每个符号可以发送的数据单元数目、符号的位置、每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单元的位置等。具体来说,符号数目表示为L。第一数据在L个符号内发送,L为大于1的正整数。也就是说,第一数据在至少2个符号内发送。每个符号可以发送的数据单元(例如差分数据符号)数目表示为K,与每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单元的K个位置对应。每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单元的K个位置表示为IFreq,L个符号的位置表示为ITime。则第l′个符号的位置ITime(l′)与符号的索引l′对应。每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单元的K个位置中第k′个位置IFreq(k′)与索引k′对应。
其中,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者,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
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可以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本申请并不限定。
例如,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时域上采用L=7个符号发送差分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5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0个至第6个差分数据符号。由于第1个子载波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0个子载波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7个至第13个差分数据符号。由于第2个子载波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1个子载波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2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14个至第20个差分数据符号,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5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数据首先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然后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可以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即差分数据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和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例如在经过频选(frequencydiversity)很大的信道时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5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数据x的映射关系满足:
其中,k′为满足0≤k′≤K-1的整数,l′为满足0≤l′≤L-1的整数。
根据公式(9),差分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又例如,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6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L=8个符号发送差分扩频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6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0个至第7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由于第1个子载波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0个子载波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1个子载波上以第二方向(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8个至第15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由于第2个子载波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1个子载波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2个子载波上以第一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16个至第23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6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扩频数据首先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然后在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可以使得在低速度场景下差分扩频数据的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和有小的频偏时,仍然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元素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且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的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6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10),差分扩频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情况二: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
其中,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
其中,差分扩频数据中的扩频块可以映射到多个符号和多个子载波内。具体的,一个扩频块包括KSF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一个扩频块映射到lblock个连续的符号中。一个扩频块在每个符号映射到kblock个连续的子载波内。其中,lblock和kblock的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设备通知第一通信设备的,本申请不作限定。例如,一个扩频块包括KSF=4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lblock=2,kblock=2。又例如,一个扩频块包括KSF=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lblock=2,kblock=3,或者lblock=3,kblock=2。可以理解的是,lblock和kblock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取值,从而可以灵活适配不同的场景,使得扩频块内经过的频域信道更接近。例如,对于低速场景,扩频块映射的符号数目lblock可以大于子载波数目kblock。对于高速场景,扩频块映射的符号数目lblock可以小于子载波数目kblock。其中,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lblock×kblock个子载波中的映射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通知给第一通信设备的。以预定义为例,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可以先沿频域排列,再沿时域排列;或者,可以先沿时域排列,再沿频域排列。例如,图7a和图7b示出了lblock=2,kblock=3时,扩频块中的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连续2个符号,每个符号3个子载波中的映射方式。其中,图7a表示扩频块中的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先沿频域的3个子载波排列,再沿时域的2个符号排列。图7b表示扩频块中的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先沿时域的2个符号排列,再沿频域的3个子载波排列。
基于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的映射方式,以及扩频块在时频资源中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
例如,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8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L=6个符号发送差分扩频数据。一个扩频块包括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假设该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连续3个符号,每个符号的2个连续的子载波内映射。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在第0个子载波和第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8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映射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然后在第2个子载波和第3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映射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接着在第4个子载波和第5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映射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8所示的映射关系时,使得在低速度场景下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和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接近时,仍然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还可以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情况三: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者,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例如,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频域上采用K=6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9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0个至第5个差分数据符号。由于第1个符号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0个符号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6个至第11个差分数据符号。由于第2个符号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1个符号上差分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2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12个至第17个差分数据符号,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9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数据首先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然后在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可以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移动速度比较快时,可以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时,仍然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9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数据x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11),差分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又例如,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0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K=8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扩频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0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0个至第7个差分数据符号(即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由于第1个符号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0个符号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8个至第15个元素(即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由于第2个符号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与第1个符号上差分扩频数据映射的方向相反,则在第2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16个至第23个元素(即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0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扩频数据首先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然后在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可以使得在高速场景下,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和/或存在较小时域偏移时,仍然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还可以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10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12),差分扩频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情况四: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例如,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1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K=6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扩频数据。一个扩频块包括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假设该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连续2个符号,每个符号的3个连续的子载波内映射。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在第0个符号和第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1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映射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然后在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以第二方向(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映射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接着在第4个符号和第5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映射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1所示的映射关系时,使得在高速场景下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并且,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和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接近时,仍然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最接近。还可以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情况一至情况四描述的映射关系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预定义如图5至图11所示的其中一种映射关系。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也可以存在NMAP种不同的映射关系。其中NMAP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NMAP种不同的映射关系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由高层信令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从NMAP种不同的映射关系中选取一种映射关系作为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然后可以将所选取的映射关系通过信令的方式通知给第二通信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情况一至情况四描述的映射关系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方式通知第一通信设备。例如,可以采用比特的信令。该信令指示的0至NMAP-1的数值与NMAP种不同的映射关系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信令指示的数值。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获取的信令指示的数值确定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
第一通信设备基于上述情况一至情况四描述的映射关系可以将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得到时频资源的第个l′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即)。对于符号l′,可以根据时频资源的第个l′个符号发送的数据/>生成OFDM符号的数据或者生成SC-FDMA符号的数据。从而,第一通信设备在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个l′个符号的OFDM符号的数据或者第个l′个符号的SC-FDMA符号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根据时频资源上的数据生成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s12,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以生成OFDM符号的数据为例,可以将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发送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OFDM符号的数据。其中,傅里叶反变换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或者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傅里叶反变换。傅里叶反变换的过程也可以参考协议标准中对应的描述,本申请不作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s22,根据所述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s23,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此时,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数据的符号数目、每个符号可以发送的数据单元数目、符号的位置、每个符号发送的数据单元的位置等。
以生成SC-FDMA符号为例,可以将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发送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例如表示为yl′)。然后将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yl′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SC-FDMA符号的数据。具体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yl′与第l′个符号发送的数据/>的关系满足:
其中,yl′(r)表示输出数据yl′的第r个数据单元(即第r个值)。表示第l′个符号的第k′个位置发送的数据。r为满足0≤r≤K-1的整数。在这种情况下,第l′个符号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yl′的第r个元素可以映射到时频资源中的第r个子载波上。也就是说,yl′的第r个元素在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的第r个子载波上发送。其中,傅里叶变换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或者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还可以是其它傅里叶变换形式。例如,傅里叶变换的过程也可以参考协议标准中对应的描述,本申请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输出初始化差分数据,或者不输出初始化差分数据。可以理解的,初始化差分数据也就是第一数据的初始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不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初始化差分数据是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均已知的。例如,初始化差分数据是预定义的数值。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该初始化差分数据,基于该初始化差分数据生成第一数据。例如,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设备为例。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该DCI承载了初始化差分数据。或者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指示了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例如,以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基站设备为例。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上行控制消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该消息承载了初始化差分数据。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指示了初始化差分数据的值。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也传输初始化差分数据。
具体来说,当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一次传输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发送该次传输所使用的初始化差分数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将初始化差分数据与差分数据合并得到合并差分数据。该合并差分数据与初始化差分数据、差分数据的关系满足:
其中,x(m′)表示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x(-1)表示初始化差分数据。x1(m′)为所述表示合并差分数据的第m′个元素。可以理解的是,合并差分数据包含M+1个值。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可以是合并差分数据,第一数据也可以是将合并差分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得到的输出数据。
当第一通信设备进行超过一次传输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发送不同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将一个传输块分成多个子块依次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发送,本申请不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在首次传输过程中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在剩余的传输过程中不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在剩余的传输过程中,初始化差分数据是首次传输过程所使用的初始化差分数据。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输出初始化差分数据,可以避免第二通信设备解差分得到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出现相位模糊,从而影响解调性能。
303,第二通信设备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并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数据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对应不同的解调方式。例如,当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表示解差分。当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表示解差分和解扩频。
以第一通信设备发送OFDM符号的数据为例。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OFDM符号的数据,然后将OFDM符号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接收的频域数据。第二通信设备从接收的频域数据中获取经过多径信道的第l′个符号接收的数据根据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和第l′个符号接收的数据/>可以得到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对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进行解差分得到还原的调制数据/>以BPSK调制或QPSK调制为例,还原的调制数据/>与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的关系满足:
其中,表示/>的共轭值。
以终端设备采用1根天线发送数据,基站设备采用1根天线接收数据为例,差分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可以表示为H(m)。忽略高斯噪声的影响,则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与发送的差分数据x的关系近似满足:
于是,结合公式(15)和(16)以及差分数据和调制数据的关系,还原的调制数据与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的关系满足:
可以理解的是,当H(m-1)=H(m)时,[H(m-1)]*H(m)=|H(m)|2,其中|H(m)|表示对H(m)的取模运算。也就是说,当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元素经过的频域信道相同时,第二通信设备还原的调制数据与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制数据d只是幅度可能不相同,相位是相同的。对于BPSK、QPSK等低阶调制,可以基于此获得比较优秀的解调性能。
可选的,当第一通信设备不发送初始化差分数据时,第二通信设备已知的初始化差分数据没有经过频域信道,则还原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还原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的相位与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d(0)的相位可能不同。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与频域信道H(0)相关,而H(0)是未知的。也就是说,还原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存在相位模糊。当发送的调制数据的长度比较短时,可能会影响解调性能。于是,当第一通信设备在每个符号采用K个子载波发送数据时,可以增加发送差分数据的符号数目。也就是说,在L>1个符号内发送差分数据,进而增加差分数据(调制数据)的数据长度,从而减小第二通信设备还原的调制数据的第0个元素由于相位模糊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存在时域偏移时,每个符号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可以认为会乘以一个相位,该相位的值与时偏的大小和子载波的索引相关。以第一通信设备采用1根天线发送数据,第二通信设备采用1根天线接收数据为例,差分数据(即差分数据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可以表示为H(m)。忽略高斯噪声的影响,则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与发送的差分数据x的关系近似满足:
其中,相位ej2πα*k′中的参数α是根据时域偏移的大小确定的。索引k′表示差分数据x(m)映射的子载波的索引。可以理解的是,频域数据经过的等效的频域信道表示为H(m)乘以相位ej2πα*k′
例如,图5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绝大多数相邻的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子载波的索引相同,符号的索引不同。即对于绝大多数m的取值,x(m)与x(m-1)的子载波索引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还原的调制数据与经过多径信道的差分数据/>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20)可知,还原的调制数据与相位因子ej2πα*k′无关。也就是说,由于时域偏移引入的相位ej2πα*k′带来的干扰被消除了。因此采用图5所示的映射关系可以抵抗时域偏移带来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时域偏移越大,相邻两个子载波对应的相位的值变化越快。也就是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越快,即参数α的值(或者幅度)越大。此时差分数据以图5所示的映射关系首先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然后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可以使得差分数据中绝大多数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的子载波的位置相同,符号位置相差为1。则第二通信设备解差分时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受到时域偏移的影响很小,可以提升存在时域偏移时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存在频域偏移时,每个子载波的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同样会乘以一个相位,该相位的值与频偏的大小和符号的索引相关。可以理解的是,频域偏移越大,相邻两个符号对应的相位的值变化越快。也就是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越快。此时差分数据首先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然后在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采用这种映射方式,可以使得差分数据中绝大多数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符号位置相同,子载波位置相差为1。则第二通信设备解差分时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受到频域偏移的影响很小,可以提升存在频域偏移时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可以适配不同时域偏移和/或频域偏移的需求。发射机可以根据时域偏移和/或频域偏移的大小选取合适的差分数据/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从而减小接收机解差分时相邻两个差分数据之间信道的变化,有利于提升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在一种示例中,步骤302中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还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五: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者,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
例如,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时域上采用L=7个符号发送差分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2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0个至第6个差分数据符号。在第1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7个至第13个差分数据符号。在第2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沿7个符号映射差分数据的第14个至第20个差分数据符号,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2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数据首先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然后在2p+1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当不存在时域偏移时,采用这种映射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时,可以尽量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12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数据x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21),差分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数据的第l′+k′L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又例如,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3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L=8个符号发送差分扩频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3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0个至第7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在第1个子载波上继续以第一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8个至第15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在第2个子载波上继续以第一方向沿8个符号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16个至第23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即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3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扩频数据首先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然后在第2p+1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符号映射。当不存在时域偏移时,采用这种映射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时,可以尽量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且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13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符号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22),差分扩频数据的第l′+k′L个元素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l′+k′L个元素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情况六:第一数据为差分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者,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例如,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差分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频域上采用K=6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4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0个至第5个差分数据符号。在第1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6个至第11个差分数据符号。在第2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6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数据的第12个至第17个差分数据符号,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4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数据首先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然后在2q+1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当不存在频域偏移时,采用这种映射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当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时,可以尽量使得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14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数据x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23),差分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又例如,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六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5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K=8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扩频数据。具体来说,在第0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5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0个至第7个差分数据符号(即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在第1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8个至第15个元素(即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在第2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8个子载波映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16个至第23个元素(即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5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差分扩频数据首先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然后在2q+1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沿着不同子载波映射。当不存在频域偏移时,采用这种映射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当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时,可以尽量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还可以尽量使得相邻扩频块(即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图15所示的映射关系中,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表示为以第一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且第二方向是子载波索引减小的方向为例,则第l′个符号中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与差分扩频数据xS的映射关系满足:
根据公式(24),差分扩频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对应。同样的,差分扩频数据的第k′+l′K个数据单元与时频资源的第l′个符号中的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一致。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也就是确定了差分扩频数据与时频资源内发送的数据的映射关系。
情况七: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
其中,差分扩频数据中的扩频块可以映射到多个符号和多个子载波内。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7a和图7b实施例对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基于扩频块中的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的映射方式,以及扩频块在时频资源中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
例如,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七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6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L=6个符号发送差分扩频数据。一个扩频块包括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假设该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连续3个符号,每个符号的2个连续的子载波内映射。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在第0个子载波和第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6中第一方向为符号索引增大的方向)映射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然后在第2个子载波和第3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映射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接着在第4个子载波和第5个子载波继续以第一方向映射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6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可以尽量使得在低速场景下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和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接近时,尽量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还可以尽量使得大部分相邻扩频块(即大部分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情况八:第一数据为差分扩频数据,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例如,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八种差分扩频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假设图17所示的差分扩频数据为所有扩频块的元素依次排列。第一通信设备采用K=6个子载波发送差分扩频数据。一个扩频块包括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假设该6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在连续2个符号,每个符号的3个连续的子载波内映射。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在第0个符号和第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例如图17中第一方向为子载波索引增大的方向)映射第0个扩频块和第1个扩频块。然后在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映射第2个扩频块和第3个扩频块。接着在第4个符号和第5个符号继续以第一方向映射第4个扩频块和第5个扩频块,以此类推。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采用如图17所示的映射关系时,可以尽量使得在高速场景下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当时域偏移导致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变化和频域偏移导致不同符号的频域信道变化接近时,尽量使得扩频块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还可以尽量使得大部分相邻扩频块(即大部分相邻扩频块对应的相邻差分扩频数据)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例如,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来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1801,第一通信设备确定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
1802,第一通信设备采用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其中,第一通信设备采用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第二数据,可以是将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其中,调制数据包含至少两个数据单元(即至少两个调制数据符号),第二数据包含至少两个数据单元(即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
上述步骤1801和1802,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二数据的步骤。具体来说,本申请描述的Pi/2-BPSK调制方式对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采用本申请的Pi/2-BPSK调制方式经过差分调制后生成的第二数据仍然是Pi/2-BPSK调制数据,仍然具有低PAPR的特性,有利于数据的解调。
传统的Pi/2-BPSK调制方式中,调制数据是基于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其中调制数据的相邻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基于调制数据生成的SC-FDMA符号的PAPR是比较低的,具有低PAPR特性。有利于提高生成的SC-FDMA符号的发送功率,提升解调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基于调制数据中的每一个调制符号生成该调制符号的SC-FDMA符号,然后将每一个调制符号的SC-FDMA符号进行叠加得到基于调制数据生成的SC-FDMA符号。因此,由于调制数据的相邻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避免了相邻两个调制符号的SC-FDMA符号进行叠加时是同向叠加的。从而可以大大减小叠加得到的SC-FDMA符号的最大值的幅度,进而具有低PAPR的特性。
但是,如果基于传统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调制符号(即相邻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进行差分调制生成差分数据。则该差分数据中的相邻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不止是π/2或-π/2,可能有更多的相位差的值。此时,差分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SC-FDMA符号可能会产生同向叠加,导致PAPR较高。因此,基于传统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再生成的SC-FDMA符号的PAPR是比较高的,会影响解调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设备将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其中,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2)。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其中调制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5),第二数据为公式(5)中的x。采用公式(2),使得调制数据中第m个数据单元(调制符号)d(m)为1或者-1。此时任意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因此将该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时,可以减少第二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的取值的数目,从而可以降低PAPR。具体来说,采用公式(2)和公式(5)时,可以使得第二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可以降低PAPR。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设备将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其中,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6)。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其中,调制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1),第二数据表示为公式(1)中的x。采用公式(6),使得调制数据中第m个数据单元(调制符号)d(m)为j或者-j。此时任意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因此将该调制数据进行差分数据得到第二数据时,可以减少第二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的取值的数目,从而可以降低PAPR。具体来说,采用公式(6)和公式(1)时,可以使得第二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可以降低PAPR。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确定一种改进的BPSK调制方式。第一通信设备采用该改进的BPSK调制方式生成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任意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2)。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调制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1),第二数据表示为公式(1)中的x。可以使得第二数据仍然是BPSK调制数据(即任意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基于第二数据生成的SC-FDMA符号的PAPR比较低,与基于BPSK调制数据的SC-FDMA符号的PAPR一致。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确定一种改进的QPSK调制方式。第一通信设备采用该改进的QPSK调制方式生成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待发送比特数据进行调制得到调制数据,待发送比特数据与调制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3)或满足公式(4)。将调制数据进行差分调制得到第二数据,调制数据与第二数据的关系满足公式(1),第二数据表示为公式(1)中的x。可以使得第二数据仍然是QPSK调制数据,基于第二数据生成的SC-FDMA符号的PAPR比较低,与基于QPSK调制数据的SC-FDMA符号的PAPR一致。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对第二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得到第二数据的扩频数据,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数据的扩频数据生成SC-FDMA符号。
为了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本申请提供的装置或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申请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设备1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该设备也可以是芯片系统。设备1900包括通信接口1901,该通信接口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口、总线、电路或者能够实现收发功能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接入网设备19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设备1900还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902。处理器1902和通信接口1901用于实现图3至图18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用于实现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示例中,设备1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器19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其中,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所执行的步骤使得第一数据可以在多个符号内发送。相较于第一数据在一个符号内发送,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数据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当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导致频域信道变化时,能够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用于实现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示例中,设备19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器1902用于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所执行的步骤使得当第一数据基于映射关系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传输时,可以减少接收机解调时相邻两个数据单元之间的信道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接收机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时,提升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用于实现图12至图1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示例中,设备1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器19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2至图1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所执行的步骤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用于实现图16和图17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示例中,设备1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器19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6和图17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所执行的步骤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用于实现图18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示例中,设备19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通信接口1901用于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8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通信接口1901和处理器1902所执行的步骤采用一种改进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符号。相较于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取值,本申请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这两种取值,便于数据的解调。
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9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一种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903和处理器1902耦合。本申请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902可能和存储器1903协同操作。处理器1902可能执行存储器19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901、处理器1902以及存储器19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在图19中以存储器1903、处理器1902以及通信接口1901之间通过总线1904连接,总线在图19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2000。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图3至图18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
示例性地,该装置2000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20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其中,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所执行的步骤使得第一数据可以在多个符号内发送。相较于第一数据在一个符号内发送,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不同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数据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当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导致频域信道变化时,能够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该装置2000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2002用于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3至图11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所执行的步骤使得当第一数据基于映射关系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传输时,可以减少接收机解调时相邻两个数据单元之间的信道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接收机基于映射关系对第一数据进行解调时,提升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该装置2000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20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2至图1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所执行的步骤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该装置2000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处理单元2002用于基于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映射关系包括: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L和K为大于1的整数。
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6和图17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所执行的步骤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映射至时频资源进行传输。该映射关系较为简单,更容易实现。并且在没有时域偏移或频域偏移的场景中,同样可以使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经过的频域信道是接近的,有利于提升解调性能。
示例性地,该装置2000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收发单元2001用于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的具体执行流程参考图18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该示例中,收发单元2001和处理单元2002所执行的步骤采用一种改进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符号。相较于现有的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取值,本申请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这两种取值,便于数据的解调。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例如,图3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输入的数据可以是第一数据。逻辑电路按照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对待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例如,图3实施例中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是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的数据。
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逻辑电路按照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图3至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等。
在本申请中,在无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引用,例如方法实施例之间的方法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8)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
所述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上的数据生成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或者,
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
根据所述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所述差分数据符号是所述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或者,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所述j表示虚数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基于映射关系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调;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
所述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时,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
1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5.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
所述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是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所述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或者,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所述j表示虚数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1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
所述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输出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时,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上的数据生成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
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并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根据所述傅里叶变换的输出数据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调制符号的相位差为π或0,所述差分数据符号是所述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或者,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所述j表示虚数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25.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映射关系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调;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中相邻两个数据单元在时频资源上时域相邻或者频域相邻;
所述数据单元为以下任意一种:差分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二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二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预定义的数据,或者,当在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时,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初始值。
29.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个子载波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个符号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数据符号或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k为满足0≤2k≤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1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30.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或者至少两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映射到所述时频资源上进行传输;
所述时频资源包括L个符号和K个子载波,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k×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k+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且在第(2p+1)kblock个子载波至第2(p+1)kblock-1个子载波之间以第一方向沿L个符号映射;或者,
所述第一数据按照数据单元在第2l×lblock个符号至第(2l+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且在第(2q+1)lblock个符号至第2(q+1)lblock-1个符号之间以第一方向沿K个子载波映射;
其中,所述数据单元为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所述差分扩频数据符号块包括lblock×kblock个差分扩频数据符号;所述k为满足0≤(2k+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p为满足0≤2(p+1)kblock-1≤K-1的整数,所述l为满足0≤(2l+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q为满足0≤2(q+1)lblock-1≤L-1的整数,所述lblock为满足1≤lblock≤L的整数,所述kblock为满足1≤kblock≤K的整数,所述L和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3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
所述第二数据为采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Pi/2-BPSK调制方式生成的差分数据符号,相邻两个差分数据符号的相位差为π/2或-π/2。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是调制符号基于差分调制得到的,所述调制符号是待发送比特数据基于Pi/2-BPSK调制方式得到的;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或者,
所述待发送比特数据与所述调制符号的关系满足:
d(m)=j[1-2b(m)]
其中,所述b(m)表示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数据中的第m个待发送比特数据,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所述j表示虚数符号;
所述调制符号与所述差分数据符号的关系满足:
x(m)=x(m-1)*d(m)
其中,所述x(m)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x(m-1)表示所述至少两个差分数据符号中的第m-1个差分数据符号,所述d(m)表示至少两个调制符号中的第m个调制符号。
3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8,或9至12,或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或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或9至12,或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所述逻辑电路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8或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由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所述逻辑电路按照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8,或9至12,或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0090199.6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545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199.6A CN116545596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CT/CN2022/141707 WO2023142825A1 (zh) 2022-01-25 2022-12-2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199.6A CN116545596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5596A true CN116545596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2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0199.6A Pending CN116545596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5596A (zh)
WO (1) WO20231428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9410B2 (en) * 2003-06-30 2010-06-01 Nxp B.V. Procedure for BPSK demodulation corresponding to BPSK modulation with reduced envelope peaking
CN101699808A (zh) * 2009-11-12 2010-04-28 上海交通大学 差分编码空时频调制方法
US10433293B2 (en) * 2016-06-29 201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41240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0955B (zh) * 2018-09-06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770041B (zh) * 2019-03-30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825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35808A1 (zh) 一种信号发送或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15001923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8853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02908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477594B2 (en) Backward-compatible long training sequen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1727591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信号处理装置
CN11152610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28906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Arrano et al. OFDM: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of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449728A (zh) 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99910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8024127A1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0108653A1 (zh) 一种数据流复用的方法及终端
CN112187690B (zh) 符号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CN112511285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09382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666455B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654559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4082926A1 (zh)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WO2023143159A1 (zh) 一种符号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WO2022253116A1 (zh)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CN107370707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2685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2161224A1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751796B (zh) 一种参考信号序列映射、解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