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483B - 交換器系統 - Google Patents

交換器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483B
TWI591483B TW105140317A TW105140317A TWI591483B TW I591483 B TWI591483 B TW I591483B TW 105140317 A TW105140317 A TW 105140317A TW 105140317 A TW105140317 A TW 105140317A TW I591483 B TWI591483 B TW I5914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ultiplexer
management controller
memory
peripher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999A (zh
Inventor
胡翔竣
邱創駿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0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148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4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999A/zh

Links

Description

交換器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交換器系統及其運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多工器的交換器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一般而言,傳統的交換器系統在系統開機時,需等到進入作業系統後,透過作業系統的介面取得相關資訊,再透過快速周邊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匯流排將相關資料傳送到對應的交換器中,最後必須將系統重新啟動才能完成所有相關設定。
然而,傳統的交換器系統藉由PCIe匯流排寫入資訊至EEPROM後,必須花費等待重新開機時間,且於重新開機後,又需再次載入作業系統,因此使用者所需等待的開機時間更為耗時。此外,當PCIe訊號較弱,而導致PCIe通訊能力較差時,將會導致無法完整將資訊寫入至EEPROM中,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使交換器系統有效率地於開機過程結束前完成其相關設定,並減少等待重新開機時間,已成為本領域急待改進的問題之一。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交換器系統,包含一第一多工控制通道、一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一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一第二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一第一多工器以及一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一多工器耦接耦接至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並選擇性的電性耦接至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基板管理控制器電性耦接至第一多工控制通道、第一多工器,並透過第一多工控制通道傳送一第一控制訊號至第一多工器,其中,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控制第一多工器與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電性耦接,且基板管理控制器透過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傳送一第一系統參數至第一多工器;其中,第一多工器透過第二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將第一系統參數寫入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示之交換器系統及交換器方法透過系統被啟動後,基板管理控制器也隨之就緒的特性,即使在交換器尚未完全啟動前,基板管理控制器可將系統參數透過多工器所提供的傳輸路徑以寫入對應的交換器,因此,在開機程序結束之前,交換器系統可將各個交換器之相關設定配置完成,藉此,本發明在開機的過程中亦不再需要多次載入作業系統才能完成設置,故可達到節省開機的時間的效果。此外,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針對不同線路的需求,有效地調整傳送資料的訊號強度或採用的頻寬介面,提供了訊號的最佳化傳輸方式。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操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請參照第1圖,第1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100之示意圖。
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系統100包含處理單元10、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witch,PCIe Switch)20、交換器PEX1~PEX3、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ORM)ER1~ER3及連接埠(port)PT1~PT6。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用以處理各種運算,可以實施為體積電路如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邏輯電路。於一實施例中,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可以是包含有PCIe介面的交換器。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PEX1~PEX3例如為PLX科技公司所生產的型號為PEX 9797的交換器。
於一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處理單元10藉由PCIe匯流排La1與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連接。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分別藉由PCIe匯流排La2、La3、La4與交換器PEX1、PEX2、PEX3連接。交換器PEX1、PEX2、PEX3分別藉由序列周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匯流排Ls1、Ls2、Ls3與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ER2、ER3連接。交換器PEX1藉由PCIe匯流排La5、La6分別與連接埠PT1、PT2連接,交換器PEX2藉由PCIe匯流排La7、La8分別與連接埠PT3、PT4連接,交換器PEX3藉由PCIe匯流排La9、La10分別與連接埠PT5、PT6連接。於一實施例中,連接埠PT1~PT6分別與外部伺服器(或其他裝置)S1~S6以無線(或有線)通訊連結Lb1~Lb6連接。
請參照第2圖,第2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100的運作方法200之流程圖。交換器系統的運作方法200中所描述的元件可由第1圖中的交換器系統100以實現之。
於步驟S210中,觸發一主機板上的電源供應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100。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按下交換器系統100的開機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100。於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按下與交換器系統100電性耦接之伺服器外殼上的開機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100。
於步驟S220中,交換器系統100載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以執行開機程序。於一實施例中,當交換器系統100的電源鍵被按下後,交換器系統100載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以執行開機程序。
於步驟S230中,交換器系統100載入作業系統。於交換器系統100載入作業系統後,交換器PEX1~PEX3可分別透過PCIe匯流排La2~La4,將各自的當前設定資料回傳至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將此當前設定資訊傳送到處理單元10。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設定資訊包含使用者於開機過程中所新增或更改的系統參數,其中,當前設定資訊例如包含交換器PEX1~PEX3各自的連接埠位置、連接埠目前設定、接腳設置(pin-strap)資訊、連接至主伺服器或終端伺服器之介面卡…等資訊。
於步驟S240中,處理單元10依據當前設定資訊判斷是否需修改初始設定資訊。若處理單元10判斷需修改初始設定資訊,則進入步驟S250,若處理單元10判斷不需修改初始設定資訊,則進入步驟S280,並於步驟S280進入正常開機(normal boot)程序。
於一實施例中,當處理單元10判斷來自各交換器PEX1~PEX3的當前設定資訊與交換器系統100的初始設定資訊不一致時,則判斷需修改當前設定資訊。
於另一實施例中,初始設定資訊例如為交換器系統100於出廠時,燒錄於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的設定資訊,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交換器系統100進入作業系統後,可透過調整參數或新增配置方法,以產生當前設定資訊。其中,當前設定資訊的內容可包含定義:連接埠PT1~PT3設定為分別與主伺服器(host sever)之外接伺服器S1~S3相連,且連接埠PT4~PT6設定為分別與終端伺服器(end server)之外接伺服器S4~S6相連。
當處理單元10得知交換器系統100接收到當前設定資訊時,判斷依據當前設定資訊以設定交換器系統100,故進入步驟S250。
於步驟S250中,藉由處理單元10透過PCIe匯流排La1傳送當前設定資訊至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依據此當前設定資訊的內容,將當前設定資訊傳送到對應的交換器(如交換器PEX1)。
於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透過PCIe匯流排La1所傳送出的當前設定資訊中,包含此當前設定資訊所對應的交換器位置或編號,使得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可透過對應此依據交換器位置或編號的PCIe匯流排(如PCIe匯流排La2),立即將當前設定資訊傳送到交換器(如交換器PEX1)。
於步驟S260中,藉由交換器(如交換器PEX1)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如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將此當前設定資訊寫入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如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
藉此,處理單元10透過與交換器PEX1~PEX3的對接,以修改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ER2、ER3的內容。
於步驟S270中,重新啟動交換器系統100,依序執行步驟S220~S230,以再次進入作業系統,並依據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如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的當前設定資訊進行設置啟動交換器系統100。
由上述可知,交換器系統100在開機時,處理單元10需等到進入作業系統後,透過作業系統的介面取得當前設定資訊,再透過PCIe匯流排(如PCIe匯流排La2)將當前設定資訊傳送到對應的交換器(如交換器PEX1)中,此對應的交換器PEX1再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如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將當前設定資訊寫入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如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最後,重新啟動交換器系統100,並再次進入作業系統後,處理單元10才能從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取得當前設定資訊,將當前設定資訊套用於交換器系統100中的各個裝置中。
然而,於上述例子中,交換器系統100藉由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寫入資訊至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步驟S260)之後,必須花費等待重新啟動交換機系統的時間(步驟S270),且於重新開機後,又需再次載入BIOS及作業系統(步驟S220~S230),以進行重新設置系統。換言之,操作方法200在整個開機過程中載入了至少兩次作業系統,才得以套用所有當前設定資訊。因此,使用者所需等待的開機時間更為耗時。此外,當PCIe匯流排La2訊號較弱,而導致PCIe匯流排La2通訊能力較差時,將會導致無法完整將資訊寫入至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
因此,以下提供了一種能夠更有效率地於開機過程結束前完成相關設定的交換器系統300及其運作方法400,並可減少等待重新開機時間。
請參照第3圖,第3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300之示意圖。第3圖之交換器系統300與第1圖之交換器系統100的不同之處在於,第3圖之交換器系統300更包含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30及多工器MUX1。
於一實施例中,第3圖之交換器系統300可包含多個多工器MUX1~MUX3。於一實施例中,多工器MUX2耦接於交換器PEX2及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2,多工器MUX3耦接於交換器PEX3及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3。
於一實施例中,多工器MUX1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0與交換器PEX1耦接,多工器MUX2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20與交換器PEX2耦接,多工器MUX3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30與交換器PEX3耦接。
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系統300更包含處理單元10、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20、交換器PEX1~PEX3、連接埠PT1~PT6及外部伺服器S1~S6。此些元件的耦接方式及運作方法與第1圖相似,故此處不再贅述之。
於一實施例中,多工器MUX1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1耦接於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基板管理控制器30用以透過多工控制通道(Multiplexer control channel)傳送控制訊號Cs1至多工器MUX1。其中,控制訊號Cs1用以控制多工器MUX1與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匯流排電性耦接,例如,當多工器MUX1中的端點c與端點b連接時,控制訊號Cs1可控制多工器MUX1切換為端點c與端點a連接,使多工器MUX1與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電性連接。
接著,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傳送一第一系統參數至多工器MUX1,多工器MUX1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1將第一系統參數寫入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
於一實施例中,多工器MUX2、MUX3中各自亦包含端點a~c,其運作方式與多工器MUX1類似,故此處不再重複說明之。
於一實施例中,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第二多工控制通道傳送控制訊號Cs3至多工器MUX2,且控制訊號Cs3控制多工器MUX2切換至與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3電性耦接,接著,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3傳送一第二系統參數至多工器MUX2,多工器MUX2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21傳送第二系統參數至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2中。
於一實施例中,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第三多工控制通道傳送控制訊號Cs5至多工器MUX3,且控制訊號Cs5控制多工器MUX3切換至與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5電性耦接,接著,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5傳送一第二系統參數至多工器MUX3,多工器MUX3透過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31傳送第二系統參數至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3中。
接著,處理單元10載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促使交換器PEX1透過多工器MUX1以讀取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的第一系統參數,且交換器PEX1依據第一系統參數設置至少一設定值,其中,至少一設定值例如為連接埠PT1對於外部裝置的連接相關資訊。
請參閱第4圖,第4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300的運作方法400之流程圖。
於步驟S410中,觸發一主機板上的電源供應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300。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按下交換器系統300的開機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300。於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按下與交換器系統300電性耦接之伺服器外殼上的開機鍵,以啟動交換器系統300。於一實施例中,於交換器系統300被啟動後,基板管理控制器30亦被同時啟動。
於一實施例中,於啟動交換器系統300後,基板管理控制器30已準備就緒,可用以接收或傳送資料。例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可以接收來自啟動交換器系統300中各個裝置的訊號。
於步驟S420中,基板管理控制器30藉由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傳送第一系統參數至多工器MUX1。
更具體而言,基板管理控制器30會先透過多工控制通道傳送控制訊號Cs1至多工器MUX1,此控制訊號Cs1用以控制多工器MUX1與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電性耦接,例如,控制訊號Cs1可使多工器MUX1切換為將端點c與端點a連接,藉此,基板管理控制器30可藉由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Sp1傳送第一系統參數至多工器MUX1。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系統參數包含交換器PEX1的一連接埠位置、一連接埠設定、一接腳設置資訊或一連接埠連接之外接伺服器資訊,此些資訊可事先儲存於基板管理控制器30的儲存裝置中或儲存於其他儲存裝置中。於一實施例中,於開啟交換器系統300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先由會由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讀取各種裝置之預設值,再依據使用者需求以調整此些預設值,藉此產生第一系統參數。
於步驟S430中,多工器MUX1藉由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Ls11將第一系統參數寫入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
藉此,交換器系統300可利用在開啟電源後,基板管理控制器30已準備就緒,而作業系統尚未載入的情況下,先將第一系統參數寫入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使交換器PEX1可以在後續的步驟(如步驟S440)中,直接讀取位於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的第一系統參數,以進行設定,使交換器系統300在完成所有開機步驟之前,交換器PEX1已完成設定。
於步驟S440中,處理單元10載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促使交換器PEX1依據第一系統參數設置至少一設定值。
更具體而言,基板管理控制器30可透過多工控制通道傳送另一控制訊號(例如一第二控制訊號)至多工器MUX1。其中,此另一控制訊號(例如第二控制訊號)用以控制多工器MUX1與交換器PEX1電性耦接。
例如,當多工器MUX1中的端點c與端點a連接時,此另一控制訊號(例如第二控制訊號)可控制多工器MUX1切換為端點c與端點b連接,使多工器MUX1切換為其與交換器PEX1電性連接,使交換器PEX1可以經由多工器MUX1至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讀取第一系統參數,並依據第一系統參數設置至少一設定值。
藉此,在處理器10尚未載入作業系統前,已完成交換器PEX1的相關設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藉由PCIe匯流排La1與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40耦接,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40用以藉由PCIe匯流排La2與交換器PEX1耦接;當基板管理控制器30發送出另一控制訊號(例如第二控制訊號)以控制多工器MUX1與交換器PEX1電性耦接時,交換器PEX1透過多工器MUX1以取得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所儲存的第一系統參數,並將依據此第一系統參數設置至少一設定值,或是將此第一系統參數藉由PCIe匯流排La2回傳到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40,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40再將此第一系統參數回傳到處理單元10中。
於步驟S450中,交換器系統300載入作業系統。例如,交換器系統300透過處理單元10載入作業系統。
於步驟S460中,進入正常開機程序。例如,交換器系統300透過處理單元10執行作業系統。
另外,多工器MUX2、MUX3的操作方法與多工器MUX1相似,故此處不重複說明之。
由上述可知,於交換器系統300被啟動後,基板管理控制器30亦被同時啟動,爾後於載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且基板管理控制器30已準備就緒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可直接透過多工器(如多工器MUX1),將系統參數(如第一系統參數)寫入對應的交換器(如交換器PEX1)之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如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接著,交換器PEX1於準備就緒後,可讀取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的第一系統參數,並進行設置,於設置完成後,再進入作業系統。
換句話說,由於交換器系統300於啟動後,基板管理控制器30會以很快的速度準備就緒,因此,可以在交換器PEX1及/或處理單元10尚未被完全啟動之前,直接藉由基板管理控制器30透過多工器MUX1,將系統參數寫入對應的交換器PEX1所對應的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藉此,於交換器PEX1準備就緒時,即可讀取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的第一系統參數,以較快速地依據第一系統參數完成交換器PEX1的設置。
此外,交換器系統300僅須載入一次作業系統,無需先進入作業系統寫入資訊後,再花費時間等待重開機並再載入一次作業系統。換言之,交換器系統300只須載入一次作業系統,即可在開機程序結束之前,將各個交換器之相關設定配置完成。因此,交換機系統300能夠節省開機的時間。
須注意的是,交換器系統300並不僅限於包含交換器PEX1~PEX3,交換器的數量可以依據實際應用以設置。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系統300可包含9個交換器,例如將交換器PEX1~PEX3與另外6個交換器電性耦接,且此6個交換器各自與其多工器及其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電性耦接,其耦接方式交換器PEX1~PEX3相同。
於一實施例中,第3圖所示之基板管理控制器30更用以分析系統資訊,當基板管理控制器30判斷系統資訊中之一傳輸速率小於一傳輸速率門檻值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傳送一傳輸調整訊號至多工器MUX1中,多工器MUX1將傳輸調整訊號傳送到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當另一控制訊號(如第二控制訊號)控制多工器MUX1切換至與交換器PEX1電性耦接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所發出的此傳輸調整訊號可透過多工器MUX1以傳送至交換器PEX1中,使交換器PEX1依據傳輸調整訊號以傳輸一資料。其中,系統資訊可以是來自交換器系統300各個裝置的設定相關資訊。
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PEX1可以與其他交換器耦接。舉例而言,交換器PEX1可以與交換器PEX3耦接,交換器PEX3可用以接收來自交換器PEX1之一資料。另一方面,交換器PEX3亦可以耦接於一插槽(slot),此插槽中可包含多個連接埠(如連接埠PT5、PT6),且此些連接埠PT5、PT6分別用以與外部伺服器(如外部伺服器S5及外部伺服器S6)通訊連接。其中,外部伺服器S5、S6可透過各自對應的連接埠PT5、PT6與交換器系統300交換資料。
於一實施例中,交換器系統300可具有多個插槽,並依據每個插槽的頻寬大小將此些插槽區分為高速頻寬插槽及低速頻寬插槽兩類。其中,高速頻寬插槽與低速頻寬插槽係由多個插槽中的相對頻寬以定義之。
舉例而言,第3圖中的連接埠PT1、PT2位於高速頻寬插槽中,連接埠PT5、PT6位於低速頻寬插槽中,且連接埠PT1、PT5都與一特定外部伺服器相連時,當基板管理控制器30判斷某筆資料被指定為藉由交換器PEX3傳送至特定外部伺服器,且傳輸過程中的傳輸速率小於一傳輸速率門檻值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可傳送一傳輸調整訊號至交換器PEX3,將此資料指定經由交換器PEX3送往交換器PEX1,再由交換器PEX1透過PCIe匯流排La5送往連接埠PT1。由於連接埠PT1位於高速頻寬插槽中,故此資料可以快速地藉由通訊連結Lb1送往此特定外部伺服器。
於一實施例中,基板管理控制器30更用以分析系統資訊,當基板管理控制器30判斷系統資訊中之一訊號強度參數小於一訊號強度門檻值時,基板管理控制器30傳送一強度調整訊號至多工器MUX1中,多工器MUX1將強度調整訊號傳送到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R1中,當另一控制訊號(如第二控制訊號)控制多工器MUX1切換至與交換器PEX1電性耦接時,強度調整訊號透過多工器MUX1以傳送至交換器PEX1中,使交換器PEX1依據強度調整訊號以傳輸一資料。藉此,在訊號傳輸過程中,若訊號有減弱的情形發生,可使交換器PEX1增強傳送訊號的強度,以傳遞正確的資料。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示之交換器系統及其運作方法透過系統被啟動後,基板管理控制器也隨之就緒的特性,即使在交換器尚未完全啟動前,基板管理控制器可將系統參數透過多工器所提供的傳輸路徑以寫入對應的交換器,因此,在開機程序結束之前,交換器系統可將各個交換器之相關設定配置完成,藉此,本發明在開機的過程中亦不再需要多次載入作業系統才能完成設置,故可達到節省開機的時間的效果。此外,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針對不同線路的需求,有效地調整傳送資料的訊號強度或採用的頻寬介面,故提供了訊號的最佳化傳輸方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交換器系統
200、400‧‧‧運作方法
10‧‧‧處理單元
20‧‧‧快速周邊組件互連交換器
PT1~PT6‧‧‧連接埠
S1~S6‧‧‧外部伺服器
S210~S280、S410~ S460‧‧‧步驟
30‧‧‧基板管理控制器
ER1~ER3‧‧‧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
PEX1~PEX3‧‧‧交換器
MUX1~MUX3
La1~La10‧‧‧PCIe匯流排
Lb1~Lb6‧‧‧通訊連結
Sp1、Sp3、Sp5、Ls10、Ls20、Ls30、Ls11、Ls21、Ls31‧‧‧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
Cs1、Cs3、Cs5‧‧‧控制訊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的運作方法之流程圖;   第3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之示意圖;以及   第4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一種交換器系統的運作方法之流程圖。
S410~S460‧‧‧步驟
400‧‧‧運作方法

Claims (9)

  1. 一種交換器系統,包含: 一第一多工控制通道; 一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 一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 一第二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 一第一多工器,耦接至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並選擇性的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以及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多工控制通道、該第一多工器,並透過該第一多工控制通道傳送一第一控制訊號至該第一多工器,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用以控制該第一多工器與該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電性耦接,且該基板管理控制器透過該第一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傳送一第一系統參數至該第一多工器; 其中,該第一多工器透過該第二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將該第一系統參數寫入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更包含: 一處理單元;以及 一第一交換器; 其中,於該第一多工器透過該第二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將該第一系統參數寫入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之後,該處理單元載入一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該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促使該第一交換器透過該第一多工器以讀取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的該第一系統參數,並依據該第一系統參數設置至少一設定值。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其中,該基板管理控制器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多工控制通道傳送一第二控制訊號該第一多工器; 其中,該第二控制訊號用以控制該第一多工器與一第一交換器電性耦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交換器系統,更包含: 一處理單元,藉由一第一快速周邊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匯流排與一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witch,I2C Switch)耦接; 其中,該積體電路匯流排交換器用以藉由一第二快速周邊組件互連匯流排與該第一交換器耦接,當該第二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多工器切換至與一第一交換器電性耦接時,該第一交換器透過該第一多工器以取得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所儲存的該第一系統參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其中,該第一系統參數包含該第一交換器的一連接埠(port)位置、一連接埠設定、一接腳設置(pin-strap)資訊或一連接埠連接之外接伺服器資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更包含: 一第二交換器; 一第二多工器,耦接於該第二交換器及一第二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 其中,該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以透過一第二多工控制通道傳送一第三控制訊號至該第二多工器,且該第三控制訊號用以控制該第二多工器與一第三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電性耦接,該基板管理控制器透過該第三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傳送一第二系統參數至該第二多工器,該第二多工器透過一第四序列周邊介面匯流排傳送該第二系統參數至該第二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其中,該基板管理控制器更用以分析一系統資訊,當該基板管理控制器判斷該系統資訊中之一傳輸速率小於一傳輸速率門檻值時,該基板管理控制器傳送一傳輸調整訊號至該第一多工器中,該第一多工器將該傳輸調整訊號傳送到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 當該第二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多工器切換至與一第一交換器電性耦接時,該傳輸調整訊號透過該第一多工器以傳送至該第一交換器中,使該第一交換器依據該傳輸調整訊號以傳輸一資料。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交換器系統,其中,該基板管理控制器更用以分析一系統資訊,當該基板管理控制器判斷該系統資訊中之一訊號強度參數小於一訊號強度門檻值時,該基板管理控制器傳送一強度調整訊號至該第一多工器中,該第一多工器將該強度調整訊號傳送到該第一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中; 當該第二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多工器切換至與一第一交換器電性耦接時,該強度調整訊號透過該第一多工器以傳送至該第一交換器中,使該第一交換器依據該強度調整訊號以傳輸一資料。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交換器系統,更包含: 一第三交換器,用以接收來自該第一交換器之一資料;以及 一插槽(slot),耦接於該第三交換器,且該插槽包含一連接埠,且該連接埠用以與一外部伺服器通訊連接; 其中,該外部伺服器用以透過該連接埠以取得該資料。
TW105140317A 2016-12-07 2016-12-07 交換器系統 TWI591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317A TWI591483B (zh) 2016-12-07 2016-12-07 交換器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317A TWI591483B (zh) 2016-12-07 2016-12-07 交換器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483B true TWI591483B (zh) 2017-07-11
TW201821999A TW201821999A (zh) 2018-06-16

Family

ID=60048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317A TWI591483B (zh) 2016-12-07 2016-12-07 交換器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14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392B (zh) * 2020-11-04 2022-06-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CIe頻寬自動調配系統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392B (zh) * 2020-11-04 2022-06-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CIe頻寬自動調配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999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9792B1 (en) Cloning of firmware configuration settings using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US10860308B1 (en) Peripheral device firmware update using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firmware update module
TWI543175B (zh) 記憶體存取方法和裝置
US10162646B2 (en) System for programmably configuring a motherboard
CN106201563A (zh) 启动参数的配置方法和装置、主板启动的方法和装置
US8909910B2 (en) Computer system for selectively accessing bios by a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US201800249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role switching among usb hosts and devices
US10853052B1 (en) Peripheral device firmware update using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firmware shell utility
US10996940B1 (en) Secure firmware integrity monitoring using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US10628176B1 (en) Firmware configuration using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US10776286B1 (en) Rest over IPMI interface for firmware to BMC communication
WO2021136200A1 (zh) 引导程序的加载方法、存储介质及嵌入式终端
US9898073B2 (en) Updating firmware and configuration of a computer system by a system management controller during power on reset state
US20170177380A1 (en) Motherboard and a method for boot-up
WO2023147748A1 (zh) 一种服务器初始化智能网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108314B (zh) 交换器系统
TWI591483B (zh) 交換器系統
WO2021155551A1 (zh) 芯片下载固件的方法和芯片
JPS59220821A (ja) コンピユ−タの共有バス制御装置
TW201445446A (zh) 機櫃伺服器開機配置系統及方法
WO2023155363A1 (zh) 服务器动态热备份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612424B (zh) 交換器系統
JP2000227907A (ja) リブー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リブート制御方法
TWI659295B (zh) 伺服器及伺服器開機初始化方法
CN106445571B (zh) 主机板及开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