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253B - 筷子 - Google Patents

筷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253B
TWI589253B TW101148630A TW101148630A TWI589253B TW I589253 B TWI589253 B TW I589253B TW 101148630 A TW101148630 A TW 101148630A TW 101148630 A TW101148630 A TW 101148630A TW I589253 B TWI589253 B TW I5892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opstick
protrusion
finger
knuck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510A (zh
Inventor
胡澤明
Original Assignee
澤明創新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澤明創新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澤明創新工業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5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253B/zh

Links

Description

筷子
本發明涉及筷子,更具體地涉及帶有用於更好地持筷的結構的筷子。
中國人使用筷子作為進食餐具已經有三千年了。圖1顯示了一雙通常使用的筷子,其包括桿狀的上筷子部件10和桿狀的下筷子部件20。通常來說,筷子的用於夾取食物的端部稱為遠端18、28,而另一端部稱為後端19、29。與使用者的拇指相接觸的表面稱為前面11、21,處於頂側的表面稱為上面12、22,與無名指和食指相接觸的表面稱為背面13、23(見圖2,其為圖1所示筷子的後視圖),而處於底側的面稱為底面(未示出)。然而,筷子的橫截面形狀不限於正方形或矩形。其也可為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在這些情況中,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理解的那樣,可以類似地認為這種筷子也具有如上所述的面。
圖1和圖2顯示了持用筷子的正確姿勢。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無名指36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和食指38的第三指節的基部接觸下筷子部件的背面,而拇指的第二指節按壓下筷子部件的前面。這樣,通過這三個手指部位可以穩固地夾持住下筷子部件。儘管下筷子部件相對於這三個手指部位保持不動,但是上筷子部件是可動的。拇指的第一指節和食指 的第三指節按壓上筷子部件,並且食指的第一指節和中指的第一指節可向上或向下撥動上筷子部件,使得上筷子部件可相對於下筷子部件打開和閉合,以便夾取和放下食物。
眾所周知,即使對於成年人來說,以正確的姿勢持用筷子也是很困難的。目前,一些筷子設有一個可與手的特定部位相接觸的突出物,以方便使用者以正確的方式持用筷子。圖3顯示了手的一些部位,現有技術中的筷子上的突出物可與其中的部位1、4相接觸。例如,JP 09-044078公開了一個佈置在下筷子部件上的突出物,其用於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即圖3所示的手的部位1相接觸。此外,WO 2011/015033公開了一個設置在下筷子部件上的突出物,其用於與食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即圖3所示的手的部位4接觸。
這些設計儘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持筷的穩定性,但是仍具有一些問題。例如,當僅有一個突出物時,手的持用位置容易從正確的位置處移開。在圖4中顯示了這樣的問題,其為下筷子部件的俯視圖。這裡,附圖標記41、44和40分別表示無名指的第一關節、食指的第三指節以及拇指的第二指節的橫截面。如圖4所示,當僅有一個突出物54時,手指關節41和指節44會移入到不正確的位置,使得該單體突出物54將處於這兩個手指部分的中間,而不是與手指關節41或指節44接觸。因此,突出物54不能以正確和穩定的方式 與使用者的手相接觸,結果不能引導手處於正確的持筷姿勢。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用手容易地以穩定並可靠的方式持用的筷子。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筷子,其包括上筷子部件,以及帶有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的下筷子部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突出物均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突出,使得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第一突出物可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並且第二突出物可與使用者的食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相接觸。
第一突出物和/或第二突出物可為桿或板的形式。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佈置有連接元件以連接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優選地,連接元件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突出物以及連接元件一起形成了一個半環狀結構體。有益地是,該半環狀結構體被擴展以形成四分之一球體結構體,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該四分之一球體結構體阻擋了中指的第二指節過於靠近下筷子部件。
為了方便筷子的持用,可設置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使得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到連接元件的頂端的距離L1和從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的中部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的距 離L2滿足下面關係:L1×(10~15)>L2。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筷子,其包括上筷子部件和帶有半環體的下筷子部件。該半環體的兩個端部均安裝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並且該半環體的圓周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處突出。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四分之一球體在半環體的頂部上擴展。該四分之一球體的上邊緣從下筷子部件的上面處突出,並且下邊緣與半環體合為一體。
優選地,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和食指的第三指節的基部接觸下筷子部件的背面,拇指的第二指節按壓下筷子部件的前面,拇指的第一指節和食指的第三指節按壓上筷子部件,食指的第一指節和中指的第一指節可向上或向下撥動上筷子部件。在一些優選實施例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拇指的第二指節直接接觸下筷子部件的前面上的相應於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之間的區域。在一些優選實施例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第一突出物接觸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指腹的附近區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筷子,其包括:上筷子部件和帶有其背面突出的凸起的下筷子部件。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凸起的自由端部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
為了方便筷子的持用,可將凸起的位置設置為使得從下筷 子部件的背面到凸起的自由端部的距離L1’和從凸起的中間點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的距離L2’滿足下面關係:L1’×(10~15)>L2’。
在一個實施例中,凸起可為桿或板的形式。
接下來將參考附圖並通過一些特定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討論。應注意的是,所示的實施例和附圖針對的是用於右手使用者的筷子及突出物。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容易地設計出適合於左手使用者的變體,並且這些變體也屬於本發明的範圍中。
本發明展示了佈置在下筷子部件上的用於幫助使用者以正確的姿勢持用筷子的突出物的結構等。這些突出物將接觸手上的部位或一些部位。在本文中,用語“接觸”意味著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突出物與使用者的手上的一些部位相觸碰,以及被保持在離使用者的手上的一些部位非常接近的距離處(即,寬鬆地接觸)。
圖5顯示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案,其是下筷子部件的俯視圖,其中,附圖標記41、44和40分別代表了無名指的第一關節、食指的第三指節和拇指的第二指節的橫截面。如圖所示,兩個突出物即第一突出物51和第二突出物54並存於下筷子部件上,並且兩者都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突出。這兩個突出物可與下筷子部件形成為一體,或者為單獨的部件 並通過傳統方式安裝在下筷子部件上。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第一突出物51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41的附近區域接觸,而第二突出物54與食指的第三指節44的指腹相接觸。這意味著這兩個突出物51和54分別與如圖3所示的手的部位1和4相接觸。這樣,手指無法從接觸點處顯著地移開,防止關節41和指節44過於接近,並且因此可以獲得穩定和可靠的持用姿勢。
圖6顯示了由手指關節/指節41、44和40所施加的力。由箭頭示意性地顯示的三個力非常穩定地夾住了下筷子部件。在這種情況下,手指關節41和指節44將不會移動得離下筷子部件的遠端28太遠或太近。因此,可以牢固的方式持用筷子。
圖7顯示了上筷子部件和下筷子部件的後部透視圖。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突出物分別為桿151和桿100的形式。這兩個桿151、100佈置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並且同時存在。桿100和151的一個端部安裝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而另一端部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部上伸出。
圖8到圖10顯示了圖7的一些其他變體。具體地說,圖8和圖9顯示了桿151可以斜向上或斜向下地設置;換句話說,桿151可以不同的角度從下筷子部件中伸出。圖10顯示了可將突出物151實施為其他的形狀,例如板。這些變體也可施用到桿100上。當然,也可將兩個突出物實施為除桿 或板以外的形狀,只要它們可起到第一和第二突出物的功能。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案中,可在第一和第二突出物之間佈置連接元件,以連接這兩個突出物,如圖11到14所示。
圖11顯示了連接元件62,其與第一突出物61和第二突出物64合為一體,因此在整體上形成為一塊矩形板。該板狀結構可在作為圖11的後部透視圖的圖12中更好地觀察到。
除了板狀結構之外,連接元件62和兩個突出物可在整體上形成一個半環體。在本文中,用語“半環體”是指在其本身和下筷子部件之間形成了中空部分的結構體,並且其並不必須為半圓形的。在圖13和圖14中顯示了這種實施例。在圖13中,兩個突出物61、64和連接元件62一起整體上形成一個半環體,這裡,該半環體的形狀為矩形。在圖14中,兩個突出物61、64和連接元件62一起整體上形成另一個半環體,這裡,該半環體的形狀為半圓形。這些半環體也可被描述為“大致U形的結構體”。除了矩形或半圓狀的形狀,也可將半環體設計為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
圖15顯示了如圖14所示的半環體實施方案的後部透視圖。半環體的兩個端部121和122安裝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並且其圓周部分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突出。半環體的一端127用作第一突出物,其另一端129用作第二突出物。 圖16是圖15的一種變體,這裡,半環體和下筷子部件之間的空間被填充,使得整體上形成了一塊板115。
連接元件具有下述優點。第一,連接元件可阻止如圖17所示的問題,即無名指的第一關節41會容易地移入錯誤的位置中。在這種錯誤的位置中,無名指的第一關節41過於接近食指44的第三指節,並且過於接近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導致不能穩定地持用下筷子部件。因此,在圖11、13和14中的連接元件62可阻止無名指的第一關節41過於接近該錯誤的位置。第二,連接元件62可任選地接觸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如圖18所示,連接元件62的區域63可接觸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例如圖3中的手的部位2。通過接觸在現有的筷子結構中未考慮的部位2,連接元件62可提供額外的支撐功能,因此促進形成正確的持用姿勢。此外,通過設置連接元件,可以提高突出物的剛性和穩定性,並且能得到美觀的外觀。
通過在半環體上加設擴展部分,可以增大半環體的表面積。該半環體和該擴展部分可合併成一個部分。圖19顯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在半環體204的頂部上加設了一個半圓形的擴展部分205。然而,半環體和擴展部分並不限於半圓形。例如,這兩者均可為如圖13所示的矩形。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擴展部分在半環體上形成了四分之一球體200,如圖20所示。該四分之一球體200可被看做結合成一 體的多個半環體。該球體可以實施成四分之一正球體、四分之一橢球體、多面體(如圖31)或其他類似的形狀。如圖所示,四分之一球體200的上邊緣208從下筷子部件的上面中突出。四分之一球體200的遠端201和後端202各自用作第一突出物51和第二突出物54。圖21顯示了該四分之一球體200的區域211可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即圖3所示的手的部位2相接觸,保持該關節與下筷子部件的背面為一定的距離215。圖22顯示了該四分之一球體的實施方案的俯視圖,其中該四分之一球體200的區域231、232、233和234可分別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圖3中的部位1)、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圖3中的部位2)、中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圖3中的部位3)和食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圖3中的部位4)相接觸。而且,區域236會阻擋中指的第二指節過於接近下筷子部件,即防止圖3中的部位6過於接近下筷子部件。這樣,使用者能夠以正確的姿勢非常穩定地夾持住筷子。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用於改善持筷性能的相對簡單的結構。具體地說,下筷子部件設有可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圖3中的部位2)相接觸的凸起。圖23和圖24顯示了關於這一方面的一個實施方案,其中桿500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處突出,並且桿500的自由端部502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圖24)。這樣,使用 者的手也可穩定地持用筷子。
該凸起可如圖23和圖24中所示地存在。作為替代,凸起可與如上文提及的第一和/或第二突出物合為一體,但並不限於此。例如,連接元件62可用作凸起,並且與第一和第二突出物合為一體。在圖18或圖21中,連接元件62上的區域63、211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圖15、16、20和22顯示了更多的實施例,其中區域128、118、209和232分別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在這些情況中,可將區域63、211或區域128、118、209和232認為是凸起。
圖25顯示了另一實施方案。圖25所示的筷子和圖23所示的筷子的差異僅在於,板510而不是桿500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處突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理解,板510可起到與桿500相同的作用。
對於具有用於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的凸起的實施方案來說,該實施方案可選地具有特定的尺寸。圖26顯示了用於下筷子部件的實施方案的俯視圖。在該圖中,由附圖標記701表示的距離L1為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到連接元件62的頂端65的距離,由附圖標記702表示的距離L2為從突出物61和64之間的中間點66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28的距離。它們的尺寸可選擇為使得L1乘以十五的結果大於L2,即L1×15>L2。在另一個實施例中,L1乘 以十的結果大於L2,即L1×10>L2。類似地,在圖27中,由附圖標記711表示的距離L1’是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到凸起502的自由端的距離,由附圖標記712表示的距離L2’是從凸起502的中間點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28的距離。它們的尺寸可選擇為使得L1’乘以十五的結果大於L2’,即L1’×15>L2’。在另一個實施例中,L1’乘以十的結果大於L2’,即L1’×10>L2’。通過在上述範圍中選擇這些尺寸,突出物或凸起的長度即可長得足以與大多數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因此阻止了該第二關節過於接近下筷子部件。
L1和L2(或L1’和L2’)可分別選擇下面尺寸:成人尺寸:2.1cm和15.5cm;少年尺寸:2cm和13.5cm;兒童尺寸:1.8cm和12cm;以及嬰兒尺寸:1.6cm和11cm。
任何一個如上所述的突出物還可設置擴展部分。以下提供了兩個實施例。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8和29所示,擴展部分222從四分之一球體的遠端延伸。擴展部分222從四分之一球體的遠端向下延伸,增大了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的面積。因此,可以更加穩定地持用下筷子部件。也可將擴展部分222結合到其他實施方案、例如半環體的實施方案 中。
在另一個實施例,圖30顯示了在四分之一球體的實施方案下面擴展的額外的四分之一球體,這樣便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半球體。該半球體的表面從下筷子部件的後面突出。除了在四分之一球體實施方案中的由四分之一球體200接觸的部位外,該半球體還可與手的部位5(見圖3)相接觸。這進一步提高了持用筷子的穩定性。
而且,該實施方案可如下地改進,使得例如如圖28和圖29所示地使四分之一球體的部位221變平,以便與無名指的形狀相匹配。
圖31顯示了四分之一球體實施方案的另一變體。在該變體中,多面體207從佈置在下筷子部件上的多邊形半環體206的頂部中延伸出來。多面體207為狹長的,並且用作圖20所示的實施方案中的四分之一球體。在本文中,用語“多面體”應理解為屬於用語“四分之一球體”的範圍內。
優選地,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其「筷子的持用狀態」就是於本文「先前技術」部分所描述的持用筷子的正確姿勢。
優選地,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第一突出物51均接觸無名指第一關節的指腹的附近區域,即圖3所示的部位1。
優選地,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拇指第二節直接接觸下筷子部件前面的位置,其相應於無名指第一關節指腹附近和食 指第三節指腹之間的位置。圖32的加厚的線801清楚地指示了這位置。圖33和圖34示出了當這個位置801被障礙物802(這例子中,這是一塊從位置801前面突出的板)阻擋,拇指40便不能接觸下筷子部件於正確的位置801。圖33示出了拇指在障礙物802的後端接觸下筷子部件;而圖34示出了拇指在障礙物802的遠端接觸下筷子部件。這些問題會引致持筷不舒適。為瞭解決這些問題,優選地,下筷子部件前面,其相應於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之間的位置,不設有障礙物阻擋拇指直接接觸該位置。對於半環體的實施方案來說,半環體的兩個端部可視為第一突出物51和第二突出物54,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優選使拇指的第二指節40直接接觸下筷子部件的前面上的相應於半環體兩個端部之間的區域。由此可以得到舒適的持筷姿勢。優選地,第一突出物接觸使用者無名指的第一關節41的指腹的附近區域,即圖3所示的部位1。其厚度可忽略的物體,例如指示拇指正確位置的標籤,並不視為這種障礙物。
上文提及的所有突出物和凸起都安裝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安裝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將突出物與下筷子部件合為一體並因此使用注射成型,或通過粘結劑將突出物粘合到下筷子部件上。作為替代,可在突出物上製作筷子插入孔,以用於插入下筷子部件。此外也可以使用用戶適配器。這種適配器具有用於插入下筷子部件20的孔,可將上述突出物 安裝到該適配器的背面上。例如在US2011/0169286A1中公開了這種適配器。
而且,也可在筷子上佈置其它額外的特徵。例如,可添加用於姆指和/或其他手指的突出物,或者用於連接兩個筷子的鉸鏈。在WO 2011/015033或WO2003/015589可發現這方面的實施例。
儘管根據一些實施方案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可對本公開的一些特徵/部件/結構進行修正和改變而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或範圍。特別是,除非造成衝突,否則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公開的特徵均能與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公開的特徵相結合。本發明意在覆蓋了其所有的修正和變體。
1、3、4、5、6‧‧‧手的部位
10‧‧‧上筷子部件
11‧‧‧前面
12‧‧‧上面
13‧‧‧背面
18‧‧‧遠端
19‧‧‧後端
20‧‧‧下筷子部件
21‧‧‧前面
22‧‧‧上面
23‧‧‧背面
28‧‧‧遠端
29‧‧‧後端
36‧‧‧無名指
40‧‧‧拇指的第二指節
41‧‧‧無名指的第一關節
44‧‧‧食指的第三指節
51‧‧‧第一突出物
54‧‧‧第二突出物
61‧‧‧第一突出物
62‧‧‧元件
63‧‧‧區域
64‧‧‧第二突出物
65‧‧‧頂端
66‧‧‧中間點
100‧‧‧桿
115‧‧‧塊板
118‧‧‧區域
121‧‧‧半環體端部
122‧‧‧半環體端部
127‧‧‧半環體端部
128‧‧‧區域
129‧‧‧半環體端部
151‧‧‧桿(突出物)
200‧‧‧四分之一球體
204‧‧‧半環體
205‧‧‧擴展部分
206‧‧‧半環體
207‧‧‧多面體
209、211‧‧‧區域
221‧‧‧部位
222‧‧‧擴展部
231、232、233、234、236‧‧‧區域
500‧‧‧桿
502‧‧‧自由端部
510‧‧‧板
502‧‧‧凸起
801‧‧‧線(位置)
802‧‧‧障礙物
圖1及2分別是顯示了持用筷子的正確姿勢的主視圖和後視圖。
圖3顯示了可與筷子的整體式突出物相接觸的手上的部位。
圖4顯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圖5及6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設有兩個突出物的實施方案。
圖7至10顯示了如圖5所示的實施方案的一些變體。
圖11至22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其他一些實施方案,其中 提供了用於連接兩個突出物的連接元件。
圖23至25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的實施方案。
圖26及27顯示了用於設有突出物/凸起的下筷子部件的尺寸關係。
圖28至34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下筷子部件的一些變體。
22‧‧‧上面
28‧‧‧遠端
29‧‧‧後端
40‧‧‧拇指的第二指節
41‧‧‧無名指的第一關節
44‧‧‧食指的第三指節
51‧‧‧第一突出物
54‧‧‧第二突出物

Claims (19)

  1. 一種筷子,包括:上筷子部件,和下筷子部件,所述下筷子部件設有四分之一球體,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上邊緣從所述下筷子部件的上面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遠端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後端與使用者的食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相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四分之一球體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從所述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到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自由端部的距離L1’以及從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遠端和後端的中間點到所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的距離L2’滿足下面關係式:L1’×(10~15)>L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所述四分之一球體安裝於下筷子部件的背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所述四分之一 球體的下邊緣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突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該四分之一球體阻擋中指的第二指節過於靠近下筷子部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擴展部分從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遠端向下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所述下筷子部件具有半環體,半環體的兩個端部都安裝在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並且其圓周部分從所述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突出,所述半環體包括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和連接元件,並且所述第一突出物和所述第二突出物都從下筷子部件的背面上突出,所述連接元件連接所述第一突出物和所述第二突出物,所述半環體上設有所述四分之一球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所述半環體與所述四分之一球體合併成一個部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所述四分之一球體的下邊緣與所述半環體合為一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第一突出物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 用狀態中,所述第二突出物與使用者的食指的第三指節的指腹相接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所述連接元件與使用者的無名指的第二關節的附近區域相接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從所述下筷子部件的背面到所述連接元件的頂端的距離L1以及從所述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的中間點到所述下筷子部件的遠端的距離L2滿足下面關係式:L1×(10~15)>L2。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無名指的第一關節的附近區域和食指的第三指節的基部接觸下筷子部件的背面,拇指的第二指節按壓下筷子部件的前面,拇指的第一指節和食指的第三指節按壓上筷子部件,食指的第一指節和中指的第一指節可向上或向下撥動上筷子部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筷子,其中,在筷子的持用狀態中,拇指的第二指節直接接觸下筷子部件前面其相應於第一突出物和第二突出物之間的位置,該位置並不設有障礙物。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筷子,其中,所述四分之一 球體下面擴展有額外的四分之一球體,整體上形成半球體,所述半球體的表面從所述下筷子部件的後面突出。
TW101148630A 2011-12-20 2012-12-20 筷子 TWI589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0722 2011-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510A TW201325510A (zh) 2013-07-01
TWI589253B true TWI589253B (zh) 2017-07-01

Family

ID=4862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630A TWI589253B (zh) 2011-12-20 2012-12-20 筷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249599B2 (zh)
CN (3) CN103169342B (zh)
HK (1) HK1183418A1 (zh)
TW (1) TWI589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596B (zh) 2011-12-20 2016-09-21 泽明创新工业有限公司 筷子
USD732900S1 (en) 2013-06-19 2015-06-30 Charming Innovative Industries Co., Limited Ergonomic device for chopsti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6903B2 (ja) * 1997-04-25 2006-03-22 有限会社児童かきかた研究所 持ち方矯正箸および箸の持ち方矯正補助具
WO2006004290A1 (en) * 2004-03-31 2006-01-12 Young Woo Co., Ltd. Chopsticks
CN101991331A (zh) * 2009-08-05 2011-03-30 胡泽明 训练用筷子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83418A1 (zh) 2013-12-27
JP3211739U (ja) 2017-08-03
JP2013128774A (ja) 2013-07-04
CN203106637U (zh) 2013-08-07
JP6249599B2 (ja) 2017-12-20
CN103169342B (zh) 2016-03-30
CN203106638U (zh) 2013-08-07
CN103169342A (zh) 2013-06-26
TW201325510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5411B2 (en) Chopsticks
CN100586347C (zh) 用于夹取和夹持食物的工具
TWI589253B (zh) 筷子
RU2406431C2 (ru)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для правиль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толовых приборов ребенком
WO2002054921A1 (en) Choptstick of the pincers type
WO2005099527A1 (en) Chopsticks
EP3013191B1 (en) Device for a set of cutlery
KR200401738Y1 (ko) 홈 , 또는 구멍을 이용하여 분리가 쉽게 고안한 플라스틱 ,또는 합성수지로 이루어진 블록 쌓기 완구.
JP3129865U (ja)
JP6931759B1 (ja) 指輪
TWM593215U (zh) 兒童餐具
JP3231175U (ja) 指輪
JPH10108775A (ja) 箸の把持補助具
JP3122241U (ja) 移植ごて
JP3189439U (ja) 食事用補助具
JP6594730B2 (ja) 練習用箸
JP2008000298A (ja) 持ち方習得用の箸
JP2014108137A (ja) 箸ホルダー
JP2006130274A (ja) 箸の正しい持ち方を教える箸
KR20120082063A (ko) 숟가락에 붙어있는 젓가락
TWM519460U (zh) 樂活易用箸
KR20120091728A (ko) 기능성 젓가락
TWM380823U (en) Three-dimensional paper doll structure
TWM485671U (zh) 矽膠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