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2423B -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2423B
TWI582423B TW105116775A TW105116775A TWI582423B TW I582423 B TWI582423 B TW I582423B TW 105116775 A TW105116775 A TW 105116775A TW 105116775 A TW105116775 A TW 105116775A TW I582423 B TWI582423 B TW I5824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endometriosis
cont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ser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1666A (zh
Inventor
曾啓瑞
陳郁雯
陳惠文
Original Assignee
臺北醫學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臺北醫學大學 filed Critical 臺北醫學大學
Priority to TW105116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242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2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24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1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666A/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方法以及檢測套件,特別是關於一種利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或CD34抗原(CD34)作為生化指標(biochemical marker)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測方法以及檢測套件。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目前最常發於生殖年齡婦女的一種婦科疾病,全世界有10~15%的婦女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且有35~50%經痛及不孕的婦女為其所苦。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即是原本應該在子宮內生長的子宮內膜層的腺體(Gland)與間質細胞(Stroma cell)在子宮之外的其他部分生長,並且與正常之子宮內膜具有相同的生理型態稱之。人體子宮壁可以分為三層,由內而外分別是:子宮內膜層(Endometrium)、肌肉層(Myometrium)與漿膜層(Serous layer)。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同樣受到生理激素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有週期性的改變,例如:增生(Proliferation)、崩解(Degradation)、出血(Bleeding)等等。內膜異位的病灶(Lesion)若發生在子宮肌肉層(Myometrium),則稱之為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內膜異位的病灶(Lesion)若發生在子宮之外的其他位置,例 如發生在卵巢或骨盆腔,則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病灶可能會發生在卵巢的表面而形成植入物(implants)、入侵(invade)卵巢而形成一種稱之為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的充血的囊腫(blood-filled cyst)、發生在骨盆腔(Pelvic cavity)而被稱為骨盆腔性子宮內膜異位(Pelvic endometriosis)、或發生在子宮以外的其他位置。
美國生殖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利用疾病的嚴重程度將子宮內膜異位症定義為四級,即輕微內膜異位(minimal;stage I)、輕度內膜異位(mild;stage Ⅱ)、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以及重度內膜異位(severe;stage Ⅳ)。
1986年Barbieri首次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血清中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即CA-125)會升高,後續更被應用為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生化指標。然而,CA-125抗原用於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時之敏感度(sensitivity)只有18.6%、特定性(specificity)只有19.10%、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只有19.55%、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80.40%,且早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血清中的CA-125抗原幾乎都不升高。因此,目前臨床上只能將血清中的CA-125抗原含量當作檢測嚴重內膜異位(advanced endometriosis;Stage III-IV)的生化指標。輕度或中度內膜異位(mild and moderate endometriosis;stage I-II)僅能透過腹腔內視鏡(invasiveness laparoscopy)進行檢測,缺乏透過血清檢體檢測輕度或中度內膜異位的簡便方法。
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生化指標,可以有效檢測出早期、輕 度、或中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有必要建立一種利用血清檢體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其具有高敏感度(sensitivity)、高特定性(specificity)、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檢測出早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檢測出輕度或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高敏感度以及高特定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方法。
本發明之更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的方法。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的方法。
本發明進一步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1)取得該個體之一檢體(Specimen),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 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1)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以及(c1)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一第一基準含量,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其中,該第一基準含量係大於或等於36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個體為人類。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含量為40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含量為58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含量為86.45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大於65%,且特定性(specificity)為100%。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100%,且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大於85%。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b1)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 (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2)取得該個體之一檢體,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2)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以及(c2)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86.45ng/mL,且小於或等於132ng/mL,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132ng/mL,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方法,用於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treatment for endometriosis)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包含下列步驟:(a3)於治療前之第一時間點,取得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第一檢體,其中,該第一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3)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第一檢體中的含量;(c3)等待至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完成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療程; (d3)於第二時間點取得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第二檢體,其中,該第二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以及(e3)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第二檢體中的含量;當該第二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一第二基準含量,則診斷為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具有療效。
根據上述發明,較佳者,該第二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該第一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e3)中,該第二基準含量小於或等於132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e3)中,該第二基準含量小於或等於78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b3)或(e3)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根據上述發明,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為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治療之方法以及其他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方法,用於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包含下列步驟:(a4)等待至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完成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療程後,於第三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第三檢體,其中,該第三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4)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第三檢體中的含量;(c4)經過複數天後;(d4)於第四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第四檢體,其中,該第四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以及(e4)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第四檢體中的含量;當該第四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一第三基準含量,則診斷為該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根據上述發明,較佳者,該第四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該第三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e4)中,該第三基準含量大於或等於78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e4)中,該第三基準含量大於或等於132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大於50%,且特定性(specificity)為90%。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大於70%,且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大於75%。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b4)或(e4)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是(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取得該個體之一檢體,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檢測CD34抗原(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antigen CD34;CD34 antigen)在該檢體中的含量;以及(C)當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含量大於一CD34抗原基準含量,則診斷為該 個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其中,該CD34抗原基準含量係大於或等於0.56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個體為人類。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中,該CD34抗原基準含量為0.60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中,該CD34抗原基準含量為1.23ng/mL。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C)中,該CD34抗原基準含量為0.8023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大於70%,且特定性(specificity)為75%。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方法之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大於85%,且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大於45%。
根據上述發明,步驟(B)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CD34抗原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包含:一檢體輸入位置,用以供使用者將一檢體輸入至該檢測套件,其中,該檢體為該個體之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一載體,其上藉共價結合、物理吸附、或其他方式承載一個以上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且該載體係用以自該檢體輸入位置獲得該檢體並分析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以及一信號讀取位置,用以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一信號或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二信號;其中,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大於一基準含量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一信號,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小於或等於該基準含量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二信號;而且,該基準含量係大於或等於36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基準含量為40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基準含量為58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基準含量為86.45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套件為一生物晶片(biochip)、一檢測片、一檢測棒、一檢測盤、一生化分析儀、一檢驗套組、一鑑定套組、一 分析套組、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一檢驗試劑、一酵素免疫檢驗套組(ELISA kit)、一臨床生化檢驗平台、一蛋白質晶片(protein array)、或其他檢測套件。
根據上述發明,該載體中更包含CA125抗原之抗體以及CD34抗原之抗體之至少一者,且該載體分析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之過程中,係同時分析該檢體中之CA125抗原或CD34抗原之含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包含:一檢體輸入位置,用以供使用者將一檢體輸入至該檢測套件,其中,該檢體為該個體之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一載體,其上藉共價結合、物理吸附、或其他方式承載一個以上之CD34抗原之抗體,且該載體係用以自該檢體輸入位置獲得該檢體並分析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之含量;以及一信號讀取位置,用以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一信號或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二信號;其中,當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之含量大於一基準含量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一信號,當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之含量小於或等於該基準含量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二信號;而且,該基準含量係大於或等於0.56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基準含量為1.23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基準含量為0.8023ng/mL。
根據上述發明,該檢測套件為一生物晶片(biochip)、一檢測片、一檢測棒、一檢測盤、一生化分析儀、一檢驗套組、一鑑定套組、一分析套組、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一檢驗試劑、一酵素免疫檢驗套組(ELISA kit)、一臨床生化檢驗平台、一蛋白質晶片(protein array)、或其他檢測套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之用途,係用於製備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CD34抗原之抗體之用途,係用於製備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
圖1:子宮內膜組織中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現情形的cDNA微陣列比色圖(cDNA microarray)。
圖2A:病灶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
圖2B:病灶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質)表現量的長條圖。
圖3A:病灶組織中CD34抗原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
圖3B:病灶組織中CD34抗原(蛋白質)表現量的長條圖。
圖4A:病灶組織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
圖4B:病灶組織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蛋白質)表現量 的長條圖。
圖5: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質)含量的數據圖。
圖6: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CD34抗原(蛋白質)含量的數據圖。
圖7: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蛋白質)含量的數據圖。
圖8: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對照組個體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圖9: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GnRHa治療組個體之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圖10:以血清中CD34抗原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對照組個體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圖11:以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GnRHa治療組個體之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在本文中,「一」指的是一或大於一(也就是「至少一」)個本文所述之主體。例如,「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意指一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或大於一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
「個體」(individual)指的是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脊椎動物或是被認為需要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的脊椎動物。個體包括溫血動物,例如哺乳動物,例如一靈長類動物,特別是一人類。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也是這裡所指的個體。個體包括家養動物(domesticated animals),例如貓、狗...等等,也包括家畜(livestock,例如牛、馬、豬、綿羊、山羊)以及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例如小鼠、兔子、大鼠、沙鼠、天竺鼠...等等)。從而,獸醫用途和醫學製劑都包括在此預期的範疇中。
在此所有的數值也許均應被理解為以「約略」作修改。
以下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並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1:採集臨床檢體(clinical Specimen)
在臺北醫學大學暨附屬醫院聯合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Joint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TMU-JIRB)的監督下,自2013年至2015年獲得試驗所需要的臨床檢體。其中,試驗共分為三組,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組:共50位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或重度內膜異位(severe;stage Ⅳ)病患,且該些病患未經過性腺激素釋放素 抑制劑(GnRH agonist;GnRHa)治療。在進行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時,自該些病患之病灶位置取得組織檢體,並抽取其血液以獲得血清檢體。其中,自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病灶位置取得之組織檢體,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異位內膜(Ectopic endometrium)。
GnRHa治療組:共50位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或重度內膜異位(severe;stage Ⅳ)病患,該些病患在被施予手術前至少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GnRHa)治療一個月。在進行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時,自該些病患之病灶位置取得組織檢體,並抽取其血液以獲得血清檢體。其中,自GnRHa治療組病患之病灶位置取得之組織檢體,稱為GnRHa治療組病患之異位內膜(Ectopic endometrium)。
非子宮內膜異位組(以下簡稱對照組):共50位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患有其他良性疾病的個體,所述良性疾病指的是例如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在進行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時,自該些個體之子宮取得子宮內膜組織檢體,並抽取其血液以獲得血清檢體。其中,自對照組個體之子宮取得之子宮內膜組織檢體,稱為對照組個體之正位內膜(Eutopic endometrium)。
其中,依據ASRM對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分級標準,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以及重度內膜異位(severe;stage Ⅳ)之特徵在於已形成巧克力囊腫並發生較嚴重的沾黏(adhesion)情形。本實驗中,GnRHa治療組及子宮內膜異位組的病患均為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或重度內膜異位的病患,且自GnRHa治療組及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病灶位置取得之組織檢體係取自巧克力囊腫中的組織。
實施例2:分析病灶組織中的基因表現
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病灶位置之組織(以下簡稱病灶組織)以及對照組個體之子宮內膜組織(以下簡稱對照組織)中的基因表現。首先,利用RNA純化套組(RNA extraction kit;產品名稱為NucleoSpin® RNA II Kit;廠牌為Macherey-Nagel,德國)抽取上述組織中的核醣核酸(RNA),經反轉錄套組(reverse transcription kits;產品名稱為SuperScript® Ⅲ Reverse Transcriptase;廠牌為Invitrogen,美國)將抽取所得的核醣核酸反轉錄為互補去氧核醣核酸(complementary DNA,cDNA)後,再利用cDNA微陣列分析法(cDNA microarray)分析上述人類子宮內膜組織中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CD34抗原(CD34)、以及人類谷胱甘肽S轉移酶M4(GSTM4)之mRNA表現量。其中,所述cDNA微陣列分析法係利用商業上可獲得之人類基因表現微陣列晶片(human gene expression microarray)進行分析,例如自威健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購買所述人類基因表現微陣列晶片。
請參見圖1,圖1係子宮內膜組織中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現情形的cDNA微陣列比色圖。圖1中,左欄圖式為對照組個體之正位內膜,右欄圖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異位內膜。
由圖1可知,相較於對照組個體之正位內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mRNA表現量,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異位內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mRNA表現量均比較高。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異位內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mRNA表現量為正位內膜中的4.1倍;子宮內膜異位 組病患之異位內膜中,CD34抗原的mRNA表現量為正位內膜中的3.9倍;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異位內膜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mRNA表現量為正位內膜中的3.5倍。
基於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的表現量在子宮內膜異位組及對照組間的差異,發明人將上述三種基因選為候選基因,並進行一系列實驗,以評估這三種基因所表現的蛋白質是否可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指標(在本發明中又稱為生化指標)。
實施例3: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療法對候選基因表現量之影響
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GnRHa)是臨床上用於壓制(suppressing)子宮內膜異位症並減輕內膜異位所引發的疼痛的重要藥物。已知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能使得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stage Ⅲ)或重度內膜異位(severe;stage Ⅳ)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的病灶組織萎縮、變小,進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本發明利用已知具有療效的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療法,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病灶組織萎縮、改善後,上述三種蛋白質在病灶組織中的表現量、在病患血清中的含量是否會隨著病灶組織萎縮、改善之情形而發生連動關係;亦即,評估上述三種蛋白質在病灶組織中的表現量、在病患血清中的含量是否會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組織萎縮、改善而受到影響。
實施例3-1: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對病灶組織中蛋白質表現量之影響
利用西方墨點法分析GnRHa治療組及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之病灶組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之表現量。所使用的抗體包括鼠抗人類SOD1單株抗體(monoclonal mouse antihuman SOD1 antibody;購買自abcam)、鼠抗人類CD34單株抗體(monoclonal mouse anti-human CD34;購買自abcam)、以及鼠抗人類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單株抗體(monoclonal mouse anti human GSTM4 antibody;購買自abnova)。
請參見圖2A~4B。圖2A是病灶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其中,第1~4欄是自子宮內膜異位組中隨機挑選之病患之病灶組織(即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第5~8欄則是自GnRHa治療組中隨機挑選四位病患之病灶組織(即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圖2B則是病灶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質)表現量的長條圖。圖2B之橫軸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以及GnRHa治療組;圖2B之縱軸則為SOD1之表現量,詳言之,圖2B之縱軸為SOD1與β-actin之比值。
圖3A是病灶組織中CD34抗原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其中,左欄是自子宮內膜異位組中隨機挑選一位病患之病灶組織(即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或Chocolate cyst 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右欄則是自GnRHa治療組中隨機挑選一位病患之病灶組織(即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 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或Chocolate cyst 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圖3B則是病灶組織中CD34抗原(蛋白質)表現量的長條圖。圖3B之橫軸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以及GnRHa治療組;圖3B之縱軸則為CD34抗原之表現量,詳言之,圖3B之縱軸為CD34與β-actin之比值。
圖4A是病灶組織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GSTM4)表現量的蛋白質電泳分析圖,其中,第1~4欄是自子宮內膜異位組中隨機挑選四位病患之病灶組織(即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或Chocolate cyst 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第5~8欄則是自GnRHa治療組中隨機挑選四位病患之病灶組織(即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的病患的病灶組織;代號為C.C.GnRH(+)或Chocolate cyst GnRH(+))進行分析所獲得之數據。圖4B則是病灶組織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GSTM4蛋白質)表現量的長條圖。圖4B之橫軸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以及GnRHa治療組;圖4B之縱軸則為GSTM4之表現量,詳言之,圖4B之縱軸為GSTM4與GAPDH之比值。
由圖2A及2B可知,相較於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現量,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現量並沒有明顯上升或下降之情形。亦即,病灶組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現量不受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療法之影響。
由圖3A及3B可知,相較於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中的CD34抗原表現量,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之CD34抗原表現量較少,且兩者之間具有顯 著差異(p=0.036)。亦即,病灶組織中的CD34抗原表現量因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療法而顯著減少。
由圖4A及4B可知,相較於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表現量,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灶檢體之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表現量較多,且兩者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41)。亦即,病灶組織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表現量因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療法而顯著增加。
依據發明人之經驗,組織中各種蛋白質表現量的變化與血清中各種蛋白質表現量的變化未必有絕對的關聯性。因此,發明人同步評估上述三種蛋白質在病患血清中的含量是否會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組織萎縮、改善而受到影響。
實施例3-2: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血清中蛋白質含量之影響
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LISA)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本實施例所使用的商業套組包括人類超氧化物歧化酶1免疫酵素測定法套組(Human SOD1 ELISA kit;ebiosience Cat#:CSB-EL025164HU)、人類CD34抗原免疫酵素測定法套組(Human CD34 ELISA kit;Cusabio Cat#:CSB-EL002837HU)、以及人類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免疫酵素測定法套組(Human GSTM4 ELISA kit;cusbio Cat#:ELH-NGFR-001), 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各個套組的說明書分別測定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以及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
請參見圖5~7。圖5是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的數據圖,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ENDO-GnRH(-))、GnRHa治療組(ENDO-GnRH(+))、以及對照組(Non-ENDO)。圖6是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CD34抗原含量的數據圖,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ENDO-GnRH(-))、GnRHa治療組(ENDO-GnRH(+))、以及對照組(Non-ENDO)。圖7是子宮內膜異位組、GnRHa治療組、及對照組個體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的數據圖,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子宮內膜異位組(ENDO-GnRH(-))、GnRHa治療組(ENDO-GnRH(+))、以及對照組(Non-ENDO)。
由圖5可知,相較於對照組個體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明顯較多(p<0.01)。據此,發明人認為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可能可以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指標,但仍需要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估其作為指標之可能性。
此外,相較於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明顯下降,使得GnRHa治療組病患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介於對照組與子宮內膜異位組 之間,且與兩組之間均有顯著差異。亦即,本實施例依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將個體分為非子宮內膜異位病患、經治療而降低嚴重程度之子宮內膜異位病患、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病患,發現上述三組個體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會呈現依序遞增的三個級距。
據此,發明人認為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可能可以作為下列指標:1.區分非子宮內膜異位個體、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以及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的指標;2.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的指標;以及3.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指標。
發明人雖初步認為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可能可以作為上述指標,但仍需要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估其作為指標之可能性。
由圖6可知,相較於對照組個體血清中的CD34抗原含量,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抗原含量明顯較多(p<0.05)。據此,發明人認為血清中的CD34含量可能可以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指標,但仍需要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估其作為指標之可能性。
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與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CD34含量則無 顯著差異。
由圖7可知,對照組個體與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無明顯差異。
然而,相較於子宮內膜異位組(未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GnRHa治療組(經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治療)病患血清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明顯上升。據此,發明人認為血清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可能可以作為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以及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指標。
發明人雖初步認為血清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可能可以作為上述指標,但仍需要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估其作為指標之可能性。
實施例4: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
利用統計軟體GraphPad Prism 6.01(GraphPad Software,Inc)以及MedCalc 15.2(MedCalc Software bvba)分析實施例3-2中各組數據,繪製出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以下以本案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例,簡要說明繪製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之原理,若有不足之處,請參閱統計學教科書。
以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或谷胱甘肽S轉移酶M4作為生化指標,依序設定不同的生化指標濃度作為分類的閾值(或 稱為截止值,即cut-off value)。血清檢體中的生化指標含量高於閾值時,將此血清檢體分類為陽性;血清檢體中的生化指標含量低於閾值時,將此血清檢體分類為陰性。
其中,若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檢體被分類為陽性時,定義為真陽性之分類結果。若子宮內膜異位病患之檢體被分類為陰性時,定義為偽陰性之分類結果。
若非子宮內膜異位個體之檢體被分類為陽性時,定義為偽陽性之分類結果。若非子宮內膜異位個體之檢體被分類為陰性時,定義為真陰性之分類結果。
利用單一閾值將所有的血清檢體一一作分類後,統計真陽性分類結果之比例(TPR)以及偽陽性分類結果之比例(FPR)。以偽陽性分類結果之比例(FPR)作為橫座標,並以真陽性分類結果之比例(TPR)作為縱座標,得到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中的一個座標點。例如,以第n個閾值作為分類依據,將所有的血清檢體一一作分類後,統計出的真陽性比例為TPRn,偽陽性比例為FPRn,得到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中的一個座標點(FPRn,TPRn)。
將(FPR1,TPR1)、(FPR2,TPR2)、(FPR3,TPR3)...(FPRn,TPRn)等座標點依序畫在座標軸上,即可繪製出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圖。
將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進行積分,以求得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進而評估以血清檢體中的生化指標含量作為檢測方法時,得到正確的檢測結果之機率。因為是在1x1的方格裡求面積,因此AUC必定在0~1之間。
AUC數值越接近1者,代表正確率越高,越接近0者,代表正確率越低。若AUC數值為1,表示至少存在一個閾值,以此閾值進行檢測時之正確率為100%。若AUC數值為0,表示檢測之正確率為0%。一般被市場採用之檢測方法,AUC均大於0.5。
請參見圖8,圖8是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對照組個體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由圖8可知,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評估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分類指標時,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9048,且p值<0.001,顯示此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為0.9048之分析結果足以採信。基於AUC大於0.5且接近1之分析結果,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確實適合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指標。
因此,我們利用上述GraphPad Prism 6.01以及MedCalc 15.2統計軟體進一步分析較佳之閾值及以該閾值進行檢測時之敏感度(sensitivity)、特定性(specificity)、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請參見表一,係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或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數個閾值之分析結果。
由表一可知,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最佳閾值為86.45229ng/mL。亦即, 個體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超過86.45229ng/mL時,即診斷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若小於或等於86.45229ng/mL時,診斷為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66.67%、特定性(specificity)為100%、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100%、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86.302533%。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
由表一可知,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次佳閾值為58.31347ng/mL。亦即,個體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超過58.31347ng/mL時,即診斷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若小於或等於58.31347ng/mL時,診斷為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85.71%、特定性(specificity)為80%、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67.11303%、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92.160831%。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亦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
較佳者,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基準濃度(閾值)係大於或等於36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40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58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86.45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界於36~159.5334ng/mL之間。
請參見圖9,圖9是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GnRHa治療組個體之血清檢體進行 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發明人認為,圖9適合作為評估「利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當作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之指標」是否適當之依據。
由圖9可知,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作為評估個體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分類指標時,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695,且p值<0.05,顯示此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為0.695之分析結果足以採信。基於AUC大於0.5之分析結果,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確實適合用以檢測病患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
因此,我們利用上述GraphPad Prism 6.01以及MedCalc 15.2統計軟體進一步分析較佳之閾值及以該閾值進行檢測時之敏感度(sensitivity)、特定性(specificity)、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請參見表二,係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CD34抗原、或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作為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數個閾值之分析結果。
由表二可知,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作為檢測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最佳閾值為132ng/mL。亦即,治療後,病患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再度上升,且超過132ng/mL時,即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若小於或等於132ng/mL時,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未復發。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52.38%、特定性(specificity)為90%、陽性預 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71.38188%、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79.874879%。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
由表二可知,利用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作為檢測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次佳閾值為78.06242ng/mL。亦即,治療後,病患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再度上升,且超過78.06242ng/mL時,即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若小於或等於78.06242ng/mL時,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未復發。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71.43%、特定性(specificity)為70%、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53.1355%、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83.727266%。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
請參見圖10,圖10是以血清中CD34抗原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對照組個體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由圖10可知,以血清中CD34抗原作為評估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分類指標時,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7286,且p值<0.05,顯示此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為0.7286之分析結果足以採信。基於AUC大於0.5且接近1之分析結果,血清中的CD34含量確實適合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 異位症的指標。
因此,我們利用上述GraphPad Prism 6.01以及MedCalc 15.2統計軟體進一步分析較佳之閾值及以該閾值進行檢測時之敏感度(sensitivity)、特定性(specificity)、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由表一可知,利用血清中的CD34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最佳閾值為0.802379ng/mL。亦即,個體血清檢體中的CD34抗原含量超過0.802379ng/mL時,即診斷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若小於或等於0.802379ng/mL時,診斷為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71.43%、特定性(specificity)為75%、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87.41282%、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45.653395%。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以及高陽性預測值之優點。
利用血清中的CD34抗原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次佳閾值為1.232634ng/mL。亦即,個體血清檢體中的CD34抗原含量超過1.232634ng/mL時,即診斷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若小於或等於1.232634ng/mL時,診斷為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其敏感度(sensitivity)為42.86%、特定性(specificity)為83.33%、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88.23392%、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為33.333538%。亦即,利用此閾值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亦具有高特定性、以及 高陽性預測值之優點。
較佳者,利用血清中的CD34抗原含量作為檢測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時,基準濃度(閾值)係大於或等於0.56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0.60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1.23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為0.8023ng/mL。較佳者,基準濃度界於0.3666374~2.051715ng/mL之間。
請參見圖11,圖11是以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作為生化指標,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病患及GnRHa治療組個體之血清檢體進行分類後所得的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發明人認為,圖11適合作為評估「利用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當作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之指標」是否適當之依據。
由圖11可知,以血清中谷胱甘肽S轉移酶M4作為評估個體是否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分類指標時,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6418,但p值為0.137(>0.05),顯示此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為0.6418之分析結果不足以採信。
此結果顯示,雖然圖7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組及GnRHa治療組間,血清檢體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具有顯著差異,但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分析後,卻得到血清檢體中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M4含量不適合作為評估指標之結果。顯示實驗中具有統計差異與可作為評估指標之間,不具有必然的關連性。
由本發明實施例3之結果可知,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會顯著提升。實施例4之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則進 一步指出,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可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依據,且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因此,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是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良好指標,檢測效果比目前臨床上使用的CA-125檢測方法更好。
此外,本發明依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將個體分為非子宮內膜異位病患、經治療而降低嚴重程度之子宮內膜異位病患、以及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病患,發現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會依據上述三種嚴重程度而呈現依序遞增的三個級距。進一步經過圖8以及圖9之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分析後證明,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確實可作為檢測個體是屬於上述哪一種嚴重程度(非子宮內膜異位病患、經治療而降低嚴重程度之子宮內膜異位病患、或是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病患)之依據。
由此可知,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至少還可以作為下列三種指標:
1.區分非子宮內膜異位個體、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以及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的指標。當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或等於86.45ng/mL時,診斷為非子宮內膜異位症個體;當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86.45ng/mL,且小於或等於132ng/mL時,診斷為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當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132ng/mL時,診斷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
較佳者,所述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指的是內膜異位程度 小於或等於中度內膜異位(moderate)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較佳者,所述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指的是輕微內膜異位(minimal)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或輕度內膜異位(mild)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
2.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的指標。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為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治療之方法以及其他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檢測方法為:在病患被施予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前之第一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血清檢體(即第一血清檢體);檢測第一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等待至該病患被施予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全部療程後之第二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血清檢體(即第二血清檢體);以及檢測第二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當該第二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該第一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且該第二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一第二基準濃度時,診斷為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具有療效;其中,該第二基準濃度係小於或等於132ng/mL。較佳者,該第二基準濃度係小於或等於78ng/mL。
其中,「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可作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的指標」之發明內容,在本發明中亦經過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分析,且分 析結果同表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欄位之各個數值,唯一不同之處在於,閾值(cut-off)中的大於(>)符號需改為小於(<)符號。亦即,較佳者,治療後,病患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78.06242ng/mL時,診斷為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具有療效。較佳者,治療後,病患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132ng/mL時,診斷為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具有療效。
3.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之指標。檢測方法為:在病患被施予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全部療程後之一時間點(即第三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血清檢體(即第三血清檢體);檢測第三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經過複數天後之另一時間點(即第四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血清檢體(即第四血清檢體);以及檢測第四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當該第四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該第三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且該第四血清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一第三基準濃度時,診斷為該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其中,該第三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78ng/mL。較佳者,該第三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132ng/mL。
較佳者,複數天為例如一週、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或其他複數天。
由本發明實施例3之結果可知,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血清中的CD34抗原含量會顯著提升。實施例4之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則進一步指出,血清中的CD34抗原可作為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依據,且具有高靈敏度、高特定性、高陽性預測值、以及高陰性預測值之優點。因此,血清中的CD34抗原含量是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良好指標,檢測效果比目前臨床上使用的CA-125檢測方法更好。
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包含:一檢體輸入位置,用以供使用者將一檢體輸入至該檢測套件,其中,該檢體為該個體之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一載體,其上藉共價結合、物理吸附、或其他方式承載一個以上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且該載體係用以自該檢體輸入位置獲得該檢體並分析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以及一信號讀取位置,用以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一信號或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二信號;其中,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大於或等於一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一信號,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小於該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二信號;而且,該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36ng/mL。
較佳者,該基準濃度為40ng/mL。較佳者,該基準濃度為58 ng/mL。較佳者,該基準濃度為86.45ng/mL。
較佳者,該檢測套件為一生物晶片(biochip)、一檢測片、一檢測棒、一檢測盤、一生化分析儀、一篩選套組、一檢驗套組、一鑑定套組、一分析套組、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一模型測定平台、一試劑試紙、一檢驗試劑、一酵素免疫檢驗試劑、一抗血清篩選平台、一特異性鑑定平台、一臨床生化檢驗平台、一快速檢驗試劑平台、一蛋白質晶片(protein array)、或其他檢測套件。
較佳者,該載體中更包含CA-125抗原之抗體以及CD34抗原之抗體之至少一者,且該載體分析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之過程中,係同時分析該檢體中之CA-125抗原或CD34抗原之含量。
本發明又提供另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包含:一檢體輸入位置,用以供使用者將一檢體輸入至該檢測套件,其中,該檢體為該個體之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一載體,其上藉共價結合、物理吸附、或其他方式承載一個以上之CD34抗原之抗體,且該載體係用以自該檢體輸入位置獲得該檢體並分析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之含量;以及一信號讀取位置,用以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一信號或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二信號;其中,當該檢體中的CD34抗原之含量大於或等於一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一信號,當該檢體中的CD34抗 原之含量小於該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二信號;而且,該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0.56ng/mL。
較佳者,該基準濃度為1.23ng/mL。較佳者,該基準濃度為0.8023ng/mL。
較佳者,該檢測套件為一生物晶片(biochip)、一檢測片、一檢測棒、一檢測盤、一生化分析儀、一篩選套組、一檢驗套組、一鑑定套組、一分析套組、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一模型測定平台、一試劑試紙、一檢驗試劑、一酵素免疫檢驗試劑、一抗血清篩選平台、一特異性鑑定平台、一臨床生化檢驗平台、一快速檢驗試劑平台、一蛋白質晶片(protein array)、或其他檢測套件。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之用途,係用於製備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CD34抗原之抗體之用途,係用於製備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
雖然本發明的特定面向已經被描述和說明,這樣的面向應視為僅僅是本發明的例示,並非用以在解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時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所有本說明書引用的出版文獻及專利申請案之整體為所有之目的皆於此被納入參考,如同任一被特別或個別指出之出版文獻或專利申請案為所有目的而被納入參考。儘管為了達到清楚理解的目的,前述發明已透過舉例說明和實施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詳細描述,但對於一位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 和範圍的狀況下,根據本發明的教導而作的某些變化和修改,都是顯而易見的。

Claims (25)

  1. 一種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1)取得該個體之一檢體,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1)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以及(c1)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一第一基準濃度,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其中,該第一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36ng/mL。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該個體為人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濃度為40ng/mL。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濃度為58ng/mL。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步驟(c1)中,該第一基準濃度為86.45ng/mL。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該檢測方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大於65%,且特定性(specificity)為1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該檢測方法之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為100%,且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大於8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步驟(b1)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9. 一種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2)取得該個體之一檢體,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2)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以及(c2)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86.45ng/mL,且小於或等於132ng/mL,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132ng/mL,則診斷為該個體罹患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
  10. 一種檢測方法,用於檢測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一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是否具有療效,包含下列步驟:(a3)於治療前之第一時間點,取得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第一檢體, 其中,該第一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3)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第一檢體中的含量;(c3)等待至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完成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療程;(d3)於第二時間點取得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之第二檢體,其中,該第二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以及(e3)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第二檢體中的含量;當該第二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一第二基準濃度,且該第二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小於該第一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則診斷為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對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具有療效;其中,該第二基準濃度小於或等於132ng/mL。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步驟(e3)中,該第二基準濃度小於或等於78ng/mL。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步驟(b3)或(e3)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 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為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GnRH agonist)治療之方法以及其他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
  14. 一種檢測方法,用於檢測一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復發,包含下列步驟:(a4)等待至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完成該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法之療程後,於第三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第三檢體,其中,該第三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b4)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 1)在該第三檢體中的含量;(c4)經過複數天後;(d4)於第四時間點取得該病患之第四檢體,其中,該第四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以及(e4)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第四檢體中的含量;當該第四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一第三基準濃度,且該該第四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大於該第三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則診斷為該病患之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其中,該第三基準濃度大於或等於78ng/mL。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步驟(e4)中,該第三基準濃度大於 或等於132ng/mL。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該檢測方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大於50%,且特定性(specificity)為9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該檢測方法之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大於70%,且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大於75%。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步驟(b4)或(e4)中,係利用免疫酵素測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LISA)、多重免疫酵素測定陣列(Multiplex ELISA Array)、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點墨跡實驗(Dot blot hybridization)、蛋白質分子晶片(protein microarray or protein chip)、酵素活性測定(enzyme activity assay)、流式細胞分析技術(flow cytometry)、免疫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或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1在該檢體中的含量。
  19. 一種用於檢測個體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檢測套件,包含:一檢體輸入位置,用以供使用者將一檢體輸入至該檢測套件,其中,該檢體為該個體之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一載體,其上藉共價結合、物理吸附、或其他方式承載一個以上之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且該載體係用以自該檢體輸入位置獲得該檢體並分析 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以及一信號讀取位置,用以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一信號或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第二信號;其中,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大於一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一信號,當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小於或等於該基準濃度時,該信號讀取位置顯示代表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該第二信號;而且,該基準濃度係大於或等於36ng/mL。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檢測套件,該基準濃度為40ng/mL。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檢測套件,該基準濃度為58ng/mL。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檢測套件,該基準濃度為86.45ng/mL。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檢測套件,該檢測套件為一生物晶片(biochip)、一檢測片、一檢測棒、一檢測盤、一生化分析儀、一檢驗套組、一鑑定套組、一分析套組、一體外診斷醫療器材、一檢驗試劑、一酵素免疫檢驗套組(ELISA kit)、一臨床生化檢驗平台、一蛋白質晶片(protein array)、或其他檢測套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檢測套件,該載體中更包含CA-125抗原之抗體以及CD34抗原之抗體之至少一者,且該載體分析該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含量之過程中,係同時分析該檢體中之CA-125抗原或CD34抗原之含量。
  25. 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1之抗體之用途,係用於製備供檢測一個體之一檢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含量之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測套件; 其中,該檢體為一血清檢體、一血漿檢體、及一血液檢體中之至少一者或其組合。
TW105116775A 2016-05-27 2016-05-27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TWI582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775A TWI58242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775A TWI58242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2423B true TWI582423B (zh) 2017-05-11
TW201741666A TW201741666A (zh) 2017-12-01

Family

ID=5936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775A TWI58242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242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5837B (en) * 2005-11-25 2009-02-01 Univ Taipei Medical Diagnosis method of endometriosis by detecting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usage of these biochemical markers
CN101498725B (zh) * 2008-02-03 2013-05-1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检测试剂
WO2015128671A1 (en) * 2014-02-27 2015-09-03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Biomarkers for endometriosi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5837B (en) * 2005-11-25 2009-02-01 Univ Taipei Medical Diagnosis method of endometriosis by detecting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usage of these biochemical markers
CN101498725B (zh) * 2008-02-03 2013-05-1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检测试剂
WO2015128671A1 (en) * 2014-02-27 2015-09-03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Biomarkers for endometriosi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生物標誌研發",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2016/03/30,網址: http://www.endometriosis.org.tw/zh_tw/research_main/researchfocus/%E8%87%BA%E7%81%A3%E4%BA%BA%E9%AB%94%E7%94%9F%E7%89%A9%E8%B3%87%E6%96%99%E5%BA%AB%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5%B0%E4%BD%8D%E7%97%87%E4%B9%8B%E7%94%9F%E7%89%A9%E6%A8%99%E8%AA%8C%E7%A0%94%E7%99%BC-43389711 *
Donabela FC et al, "Higher SOD1 Gene Expression in Cumulus Cells From Infertile Women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Endometriosis.", Reprod Sci. 2015 Nov;22(11):1452-60. Epub 2015 May 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666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fod et al. Endometrial immune markers are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normal fertility and pregnancy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Grande et al. Cervical mucus proteome in endometriosis
AU2007275112B2 (en) Assay and kit for predicting implantation success in assisted fertilisation
Dias Jr et al.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of the rectosigmoid have a higher percentage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Schmitz et al. Alterations in expression of endometrial milk fat globule-EGF factor 8 (MFG-E8) and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and endometriosis
Bozkurt et al.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decreases NF-κB1 expression in the mid-secretory endometrium of women with endometrial polyp
JP2013213774A (ja) 結核検査用バイオマーカー
TWI582423B (zh)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TWI638162B (zh) 一種檢測子宮內膜異位症之方法與其應用
Gu et al. Upregulation of cathepsin C expression contributes to endothelial chymase activation in preeclampsia
KR20170068157A (ko) 자궁근종 진단용 마커 조성물
WO2017201748A1 (zh) 一种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方法与其应用
KR101687775B1 (ko) 자궁내막증 진단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단키트
CN109971847B (zh) Calponin-h2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标记物的应用
EP3356830B1 (en) A method of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nt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follistatin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ovarian endometrioma and benign ovarian cysts
CN112695088A (zh) 标志物、检测试剂、检测产品和诊断系统
JP2019158613A (ja) laeverinを用いたPSTT(胎盤部トロホブラスト腫瘍)の検出
WO2023176923A1 (ja) 着床能の検出方法および着床障害の予測方法
KR20170068169A (ko) 자궁샘근증 진단용 마커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단키트
US20230028818A1 (en) Methods for using extracellular microvesicles with syncytiotrophoblast markers to diagnose preeclampsia
RU2712180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гипогонадизма у женщин
KR101898907B1 (ko) 자궁샘근증 진단용 마커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단키트
JP5140808B2 (ja) 消化管間質腫瘍(gist)を患う患者の予後を予測するために使用する腫瘍マーカー及びキット並びにフェチンの使用方法
US20150050663A1 (en) Optimal Gonadotropin Dos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